“三农”发展大规划

“三农”发展大规划
“三农”发展大规划

XX乡XX村委会“三农”发展大规划

方案

(2013—2020年)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切实增强农村发展能力,实现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州、县党委的要求,在组织乡村工作人员深入村寨调查摸底、走访座谈、征求群众发展意愿的基础上,按照调查摸底过程中掌握的群众意见和建议,结合XX村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XX村委会组织人员对全村“三农”大规划进行了编制。规划主要是立足XX村当前的村情,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思路,从道路交通、人畜饮水、产业发展、村庄亮化美化、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等方面对XX 村2013——2020年的发展进行了规划布局。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村委会隶属于麻栗坡县XX乡,地处XX乡西南部,距乡政府公里,到乡道路为土路,交通方便。现有农户XX户,有乡村人口为XX人。

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二)“三农”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指引下,XX村与全乡其它村寨一样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已实施小康示范村建设XX个村

民小组,全村XX个村民小组均修通了不同等级的进村道路,实现了通水、通电、通广播电视,全村手机信号全覆盖。2012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X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元,人均有粮XX公斤。

(三)村庄发展现状

通过对全村所有村寨进行摸底调查,到2012年底,XX 村共有村民小组XX个,村庄人口XX人,其中:农业人口XX人;有劳动力XX人;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口XX人,实现外出务工收入XX万元;有耕地面积XX亩,其中:基本农田XX亩;有林地面积XX亩,荒山荒坡XX亩;XX个村民小组均基本修通了自来水;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XX万元,组织实施了XX个村民小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牲畜存栏XX头(匹),出栏XX头(匹),农禽出栏XX只;实现农民人均收入XX元,人均有粮XX公斤。全村群众住房面积达XX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XX户,砖木结构XX户,石木结构XX户,土木结构XX,其它XX户;全村各村小组均通电、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通手机信号,有村卫生室XX 个,病床XX 张,村卫生员XX名;有村级完小XX所,教师XX人,在校学生XX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建成节能灶XX口,卫生厕所XX个,安装太阳能XX台,有XX个村小组建成了村民科技文化活动室及活动场所,配备了相关活动器材;按照县确定农民收入、地理条件、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为标准进行评定,全村有三类村庄XX个。将全村村庄分出好、中、差三种类型,按照建成小康社会要求和群众的所需所盼,编制村庄规划,提出各村庄需要建设的内容和解决的问

题。

二、发展思路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省建设“两强一堡”和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扶贫连片开发的重要战略机遇,切实把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以城乡二元结构为突破,以自然村规划为单元,以抢抓机遇、争取支持为保障,以建立“抓书记、书记抓”责任制为基石,以创新政策鼓励各类人才服务“三农”为推动,整合资金,凝聚力量,攻坚克难,认真实施“工业化促农业,城镇化促农村,农业现代化促农民”三大战略和“考核评价、村庄建设、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改革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境、能力提升”八大工程,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中精力打一场推进农业增效大提速、农民增收大提升、农村发展大跨越的攻坚战,努力实现XX村群众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二)基本原则

依据现有发展条件,体现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坚持量力而行、有利发展的原则,坚持城乡互动、协同推进的原则,坚持村村有规划、级级有目标的原则等。

(三)发展目标(各项数据待定)

紧紧围绕小康目标的实现,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到10000元;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95%,逐步消除农村危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农户达到XX户;解决深度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8年。

到202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消除农村危房,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在20平方米以上的农户达到345户;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

三、工作重点

(一)坚持规划驱动。坚持规划先行原则,用规划来引领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和工业化、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推进。

(二)坚持龙头带动。农业产品在生产、加工、销售上需要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和引导,在开拓市场、创新科技、创立品牌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上需要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引领,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统筹城乡发展上需要龙头企业驱动。

(三)坚持产业促动。通过产业发展来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城乡统筹和小康目标的实现。

(四)坚持科技推动。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农业农村发展必须依靠科技给力,依靠强有力科技作支撑。加快农作物(畜禽)新品种、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创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深入开展农村科普宣传和科技培训,使广大农户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增收致富,大幅提升科技贡献率。

(五)坚持城乡互动。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人力、市场、信息、产业和文化等各种要素的流通,形成城乡之间全方位的沟通、联系、交流与互促机制,在城乡购买力全面提高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二者发展的动态平衡。

(六)坚持创新总动。把改革创新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在组织领导上体现重视“三农”、在资金安排上体现倾斜“三农”、在项目整合上体现统筹“三农”、在干部队伍上体现支持“三农”、在社会力量上体现关注“三农”、在办法措施上体现大干“三农”的良好氛围,大胆改革、大胆突破、大胆实践、大胆为民,用新的思路和办法倾心、用心、用力抓“三农”工作。

四、建设任务

(一)新农村建设工程

按照自然村“六有”(即有进村入户的硬化道路、有进村入户的通电条件、有文化科技娱乐场所、有广播电视通信网络、有安全卫生的饮用水、有能满足群众基本需求的就医条件),农户“八有”(即户有一幢瓦顶白墙人畜分居整洁实用的安居房、一口节能灶、一个卫生厕所和卫生厩房、一个小水窖或小水池、一亩特色经济林果地、年人均出售一头(只)商品畜、每个青壮年劳动力掌握1—2门致富技术)的要求,围绕农村产业发展、水电路信息网络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项目,规划实施XX个整村推进项目,规划实施XXXX、XX个村提升改造工程。

(二)各年建设项目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

新时代三农问题改革与发展读后感 中国的农业历史悠久,从远古时代的刚萌芽的文明遗址上种植的各种作物,到今天的科技化与传统种植模式共存的农业,农业在中国一直占据着一个极为重要的地位。即使今天农业已经不是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仍然是最基础的产业。更为重要的是农业产业背后的农村发展情况,农民的生活条件,与中国社会息息相关。因此,我们绝对不能轻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在中国现行的城乡二元体制下,伴随着经济转型发展以及体制变化,中国的三农问题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制度是左右三农问题的关键因素,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从制度创新人手,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实现农业的市场化、农村的城镇化、农民的市民化。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新阶段和加人的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确立的指导思想是首先是三农问题的制度创新,政府应当成为主导力量,寄希望于农村自发的制度创新是不现实的。因为农村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的发育等,单纯靠农村自身力量推动不可能成功,只有政府力量这只看得见的手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营造一个全社会的公民和法人单位发展机会均等的社会环境,这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目前改革的发展前景较好。第一,我国农业发展显著,农业收入大幅增加,粮食总产与农业投入都有大幅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第二,我国三农问题矛盾依然,一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而且差距在不断扩大,而是农业产业结构失衡,三是农业要素流失,包括土地用途不合理,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失,四是转化落后,我国现在的农业的产品大多是土地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这对中国农业的竞争力有很大的制约。 第一,城镇户籍制度的改革主要是解决基本公共权益的均等化问题,而财产权益的城乡不平等问题是靠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来解决。农村产权制度与农村户籍制度,与农村社区集体经济制度有关,具有相当复杂性,涉及农村土地产权、农民宅基地与住房产权,农村集体经济收益与其他资产等产权问题。公共权益的供给制度则与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保制度有关,这一制度不仅存在城乡二元的特性,而且带有明显的地方化供给特点。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主要包括:承包土地;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与农民住房;集体的经济非经营性资产、经济经营性资产和经营收入。三权分置与经营权流转;我国目前农村土地的三权交易滞后于三权分置。我国土地三权分置的核心问题在于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性质问题。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不仅与农民土地权益、现代农业有关,而且关系进城农民城市化城乡发展一体化。我国土地改革制度改革仍存在三大瓶颈:社保体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集体经济制度。农村集体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是:从政社经不分离到政社经分离;从单一所有制到混合所有制;从使用权、经营权到财产权;从实物性占有到资本化占有;从成员身份依附到契约依附;从封闭性运行到开放性运行;同时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村民自主、多种模式、稳步进行。 第二,中国的三农问题与三化同步,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三化即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为了恰当解决三化同步的问题,应以新型城镇化引领城乡发展一体化,可以说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城乡发展一体化并不是加减法式的城乡差距缩小,而是在城乡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的城乡差距缩小。 第三,三农问题还和区域发展有很重要的联系。在中国东中西部,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在中国的城乡一体化的道路上是很严重的问题这样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上,一是阶层差距,二是城乡差距,三是区域差距,而且区域差距的主要差距就在农村,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绝对不能忽视各区域之间发展的极大不平衡,而且如果不采取措施的话,这样的不平衡

三农问题(形势与政策论文)

关于“三农”问题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解决措施、政策分析、成效 三农问题的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 (一)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

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模版

xx 银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2015-2017)为进一步贯彻落实 xx 银行零售转型发展战略,加强零售银行业务的统一规划、统一资源配置和横向协调联动,增强 xx 银行零售业务经营活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借鉴先进同业的管理经验,并综合考虑我行现实条件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一、零售业务新模式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定位 拟建设的零售业务新模式就是零售银行部拥有自己的产品和市场,具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既是利润中心,又对产品设计、开发及销售活动具有统一领导的职能,类似于同业的零售事业部,其主要特点是“集中决策、分散经营”,有利于加强横向的协调和纵向的集中。其建设的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将“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转化为日常价值创造行为的需要。我行目前的总行-分行-支行、总行-直属支行两种结构,在贯彻落实全行发展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上非常奏效,但在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让客户在不同网点得到同质的服务却存在体制上的障碍。要将“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化为日常的价值创造行为,就应当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零售业务新模式,弥补总-分-支架构的不足,把握客户需求,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2.统一规划和标准,创造一致的服务体验,提高客户满意度的需要。 根据美国富国银行的经验表明,零售业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要提供“一致的、持续的和可预测的”客户服务。唯有如此,才能持续提升客户满意度,并最终提升市场竞争力和赢利能力。零售业务新模式建设有利于实现全行零售银行业务发展规划、组织体系、服务标准等的统一,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3.借鉴先进商业银行的管理经验,加强横向协调联动,提升综合管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起草工作小组 二〇一八年七月

目录 一、背景及意义 (3) 二、任务来源 (5) 三、标准制定过程 (5) 四、标准制定原则 (6) 五、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来源 (7) 六、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18) 七、标准实施预期的效果 (18)

《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服务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编制说明 一、背景及意义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城市网购市场趋近饱和,而农村在此时展现出了其强大的购买欲和购买力,农村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农村电子商务是指以农业生产为中心而发生的一系列电子化交易活动,包括农业生产的管理,农产品的网络营销、电子支付、物流管理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并通过网络平台嫁接各种服务于农村的资源,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服务内容涉及消费品代购、农产品外销、便民服务、政务服务、农资代购服务等内容,使之兼而成为遍布县、镇、村的三农信息服务站,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民成为平台的最大受益者。经济社会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发展、群众的实际需求驱使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促进农民增收、改善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不仅对农业发展提出了要求,也明确地对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提出了需求;党的十八大做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把农业信息化建设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农村电子商务作为农村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构建起一座联通农业生产和市场的桥梁,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2014年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分水岭,这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电子商务向村镇全面展开,京东、淘宝等众多电商巨头渠道下沉布局农村,开始了三四线城市、乡、镇等地区的刷墙行动。“赶街-新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开始在全国推广,“淘宝千店万村计划”、“京东下乡”计划启动,这标志着,电商公司针对农村的电子商务服务开始全面铺开;另一方面,政府更加重视农村电子商务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中国三农问题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 当前中国三农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粮食生产持续下滑;农民负担久减不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农村社会秩序状况堪忧,民众与基层国家权力的关系日益紧张,群体性抗争事件多发。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的主要措施主要包括政治和经济两大方面:在政治领域中推进村民自治;在经济领域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这两项制度设计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因还未触动三农问题的根本。要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必须从体制上入手,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在公共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公共财政等方面使农民享受平等权利。 [关键词] 三农问题;村民自治;农村税费改革;城乡二元结构 中国现代化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农村不实现现代化,整个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实现,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根据现代化理论,现代化意味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传统的乡村将面临严峻的挑战,生存、复兴或重建是任何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必然面临并必须解决的难题。三农问题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提出来的。中国三农问题,不仅仅是个现实问题,而且也是个历史问题,是长达半个世纪城乡矛盾积累的结果,它在今天中国现代化进程加快的情况下表现得更为突出和尖锐。总的来看,广大农村基本上仍是农业社会,现代化程度低,发展比城市严重滞后,城乡差别、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很大。当前的三农问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有着很深的社会、历史和体制根源,必须对此进行全方位的深入剖析,进而寻求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 一、三农问题的现状 中国三农问题具有多重内容,现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 第一,农民收入持续低迷,粮食生产持续下滑。自1997年到2003年,农民收入年增长4%左右,仅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一半。1997年到2002年,农民人均年收入只增长了380多元,而城镇居民收入却增长了2500多元,增加额尚不足城镇居民的1/6。从纯农业的角度来看,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许多纯农户的收入持续徘徊甚至下降。据统计,1998年至2003年,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已连续6年低于1997年的水平。农民来自农业的收入减少,必然影响到农民尤其是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所以,导致粮食生产持续下滑。2000年以来的4年间,我国的粮食生产一直持续下滑,播种面积不断下降。2002年,粮食播种面积仅14.9亿亩,比1998年减少了2.2亿亩。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3年粮食总产量8600多亿斤,粮食需求大概在9700亿斤左右,供需相差1100亿斤,粮食安全另人担忧。 第二,农民负担久减不轻,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近年来,农民承受的不合理负担越来越沉重,有的地方农民实际负担甚至占了纯收入的15%—20%,而且越是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贫困地区,农民负担就越重。农民负担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基层社会稳定。尽管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但是从实际效果看,取得的成效却难以令人满意。2001年,中国城市居民收入为6860元人民币,农民收入为2366元,表面差距是3:1。但实际上,农民收入中实物性收入占了40%,扣除这40%的实物性收入,用于购买商品、服务的货币只有1800多元,平均每月150元左右。这150元中,还有20%(即30元)用于第二年扩大生产的开支,如买种子、农药、化肥、柴油等。这样,一个农民每月真正能用做商品性消费的货币收入只有120元,而城市居民的货币收入平均每月接近600元,城乡差距为五比一左右;而城市居民收入中还有一部分并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如各种各样的隐性福利、住房、教育、卫生,甚至是用电都比农民有更多的优惠。若将城市居民的一些隐性福利、优

“三农”政策论文

中国“三农”政策与农村发展 [摘要]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会是我国经济改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大问题。当前农民收入增长停滞,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三农”问题引起各方重视。农业科技与三农密不可分,农业科技供给与需求脱节,是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根本原因。的十六大就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思想,党中央、国务院已经把“三农”问题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无疑是正确的、必须的。 [关键词]三农政策;农村发展;农业科技成果; 我国的“三农”问题由来已久,这一问题背后隐藏的矛盾主要有两个:一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二是城乡分割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这两大矛盾的解决,主要依赖于结合国家三农政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探索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农业产业化自20世纪90年代初在我国开启以来,给我国农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在实践中出现了片面追求产业化的经营形式,忽视了农业产业链科技含量的提升,没有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农业产业中的动力作用,农产品生产主要依靠日益紧张的自然资源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一、我国农业生产现状 1、人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在中国家庭承包制度下,以农户作为生产单位,各自在所承包的土地上进行分散经营,生产规模小。 2、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常年流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约5000—6000万人,其中跨省流动的达2000万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给非农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其产能得以释放,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大量农业劳动力转向非

农产业,也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但是也要看到,由于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大都是就有一技之长的青壮年,而留守农村的是文化程度偏低的老人、妇女、儿童,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造成了农业产出的下降。 3、出现农地撂荒弃耕现象。中国耕地撂荒现象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后期,到本世纪初农地撂荒弃耕现象出现严重化趋势。出现农地撂荒弃耕现象主要原因是与城镇居民收入横向比较,农业效益过低,“农民增产不增收”,有些农民宁愿举家外出捡破烂,也不愿意在家种田,导致农地撂荒。 4、国家的三农政策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增加农村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三农”工作既然是重中之重,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应充分体现出来。但过去的实际情况是,无论国家还是地方财政对农村一块的投入,虽然逐年有所增加,但比重太小。 三、调整征地政策提高三农政策标准 现行的征地补偿政策,是在计划经济年代形成的,虽然作过较大幅度调整,但还不完全体现市场经济的内涵,尤其不能体现土地的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造成集体经济受到侵犯,失地农民生活无着;上访群访不断,影响社会稳定。 四、盘活集体资产. 应该说,加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因为通过工业化、城市化的提速,可以城乡统筹,整合资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环境质量

形势与政策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成因及对策的思考 班级:材科1102班姓名:余芳学号:0121101010232 摘要:表现为农业不发达、农村不繁荣、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的存在,有它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复杂性,这已成为了牵动全社会上下的一个无法绕开的经济、政治、社会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下、增长缓慢。因此,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其关键在以消灭小农经济,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关键词:“三农”问题;小农经济;现代农业 通常所讲的三农问题,是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统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三农问题日渐突出,引起了从学术界到决策层的重视,目前学术理论界对三农问题成因的分析歧见纷呈,故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也就不尽一致。那么,举国关注的“三农”问题,其成因究竟是什么?症结又在哪里?怎样才能解决?本文认为,有必要继续深化对“三农”问题成因的认识,从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提供思路,要从机械的照搬他国成功经验转到紧密依托本国国情,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一、我国“三农”问题的起因在于殖民入侵、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回顾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史就会发现,“三农”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至1840年的鸦片战争。殖民入侵打开了关闭已久的国门,冲击着古老的农业文明。由于自然经济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顽强抵抗,它的解体经过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但从此中国的农业经济就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之中,虽然是被动的,甚至是不情愿的。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不断加深以及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新式工业的兴起,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自然经济的主要特点是男耕女织,耕织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欧美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棉纺织品的输入,首先引起了在五口通商地区农民自给自足生活方式变化。例如著名的棉产地长江三角洲,

发展三农,不忘初心

发展三农,不忘初心 一一归国创业的生物科学家高益槐 在福建省宁德市有这样一位从新西兰海归的研究生物科技的科学家,他将世界先列的生物科学技术和当地的特色农业相结合,推动生物资源优化和产业结构改革调整,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优化升级。他聚合着一群先进科研工作者,引领当地的农民兄弟姐妹劳动致富。 他的名字叫做高益槐,在服务三农的道路上他始终豪迈前进,不忘初心。 新西兰皇家科学院生物研究所首席科学家高益槐在生物活性领域一直刻苦专研,先后取得4个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科委、农业部以及福建省政府有关部门的嘉奖。早在1992年,高益槐便被国家评为“中国50名优秀中青年科学家”之一。同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个交换科学家的身份,带着神圣的科学使命,进入新西兰皇家科学院开启异国的科研生涯。2005年,为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号召,高益槐毅然决然带着项目、技术、资金和感情,回乡创业,造福桑梓。当时,高益槐心中只有两个强力额的愿望,一是一定要把技术带回家乡;二是用他的技术解决家乡人民的农、林、牧、副、渔等产业的出路问题。带着这样的爱国爱乡之情,安发在宁德落户十年以来,十余栋单体建筑拔地而起,现已有保健品、食品、护肤品以及饮料四大系列50余款产品,利用农林牧渔菌原料几万吨,已经初步探索出农源型工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安发模式”。 “安发模式”独创的“生物科学--生物经济--三农经济”的安发模式,成为带动“三农”领域和区域经济现代化农源型“工业革命”的新形式,产生了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等30多家传媒作了专题报道。“安发模式”的实践,完成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升级转化,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并产生了示范作用。 高益槐的一生都在为家乡、为三农服务,当他决定回国创业那一瞬间,太阳的光辉洒到他的身上,一个伟大光辉的身影从此屹立。他凝聚的眼神,充满着胜利的信念,我们相信这位世界知名的生物学家,在发展生物科技,解决三农的道路上,将勇往直前、不忘初心!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 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中国经济史研究2005年第2期 改革开放以来/三农0政策的创新与发展 张文礼 (西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730070) 内容提要: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转折点,而/三农0问题是贯穿中国历史的基本问题,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后亦有了新的诠释。/三农0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民收入相对城镇居民收入的下降,这主要是由城乡资源的不对称流通造成的。/三农0问题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发展,而且对于全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农0思想和政策的创新与发展集中体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颁布的六个/一号文件0中。 关键词:改革开放 三农思想 一号文件 一、问题的提出 纵观我国历史发展的轨迹,无论从自然经济到市场经济,还是从农耕文明到工业文明,亦或从闭关锁国到改革开放,中国社会所经历的急剧而深刻的历史性嬗变,都未能绕开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农业稳、农民安、农村兴,则国家稳、天下安,这是为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所证明了的铁律1。早在建国初,毛泽东就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0的著名论断,o邓小平也提出:/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城市搞的再漂亮,没有农村这一稳定的基础是不行的。0/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0?江泽民一再提醒全党: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任何时候都要抓得很紧很 紧。?胡锦涛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我国最高决策者将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视作国家一切工作的前提。 /三农0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历史起点。我国26年改革开放的发展轨迹,就是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首先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在农村取得成效,取得经验,而后在城市及各行各业全面推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党同志目前必须集中主要精力把农业尽快搞上去0的战略决策,并向全国下发讨论和试行两个关于解决农业问题的文件,即5中共中央 1o另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刘少奇早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就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目前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基本上就是解放中国的农民0(见5刘少奇选集6上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31页)。 5史记6卷1295货殖列传6记载,早在秦汉以前古人就明确/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0的道理,而这被历代所强调,成为引用频率最高的语句之一。

2020年银行三年工作发展规划【精品范文】

2020年银行三年工作发展规划 2020年对于支行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开启了一段新的征程,全体同仁对于未来的业务发展充满信心与期待。由于今年的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我国经济也进入了震荡调整阶段,这对银行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未来面临转型也是迫在眉睫,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以下是支行在未来三年内的发展规划: 一、本机构业务发展的现状 1、本机构业务发展的优劣势 xx支行建行已10年有余,人员配置上现多为年轻血液,业务素质高,专业技能完善,团结一心,积极配合;地理位置上处长春经济发展较发达的南部,中高端客户较多,并且客户资质优秀,全量金融资产的根基较厚,其中尤其外汇业务的发展比如结售汇以及国际汇款业务较为发达,中收贡献度较高,但客户产品的配置单一,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保本产品占比过重,财私指标的发展成我行短板,并且受疫情影响,房地产行业进入淡季,贷款业务量较往年也有所下降。 2、本机构业务产品的开办情况 我行在个人业务方面中开办个人结售汇和国际汇款业务,基金理财保险销售等,公司业务开销户,外币开户,

代发薪,国际汇款业务等,贷款中一手住房贷款,二手住房贷款,分期业务等。 3、内控管理执行情况 前台业务风险把控到位,操作合规,严格按照省行下发的员工柜面业务操作指导意见执行。ATM清机加钞严格按照双人加钞,岗位分离制度执行。反洗钱国际收支申报等监管重点处理合规、及时、准确。 二、发展目标 1、战略目标 截止2020年我行全量金融资产达到(),到2022年达到()。 贷款总额在2022年达到(),上升() (全量金融资产、中间业务净收入、客户贷款、客户基础) 2、风险水平执行情况。 要加强贷后管理,强化责任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以防范利率风险,以巩固自身的优良客户群,加大不良余额处置力度多法并举,使不良贷款实现绝对额和相对额的双下降,在2020年我行不良资产达到(),2022年达到(),不良率达到(),降低()。 三、发展策略 1、网点特色化发展策略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关于三农问题的思考 作者:马小平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4期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则是收入问题。应千方百计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来解决三农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以往影响农民收入的相关因素分析 农民增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农民增收的问题作出仔细的分析,从而找出一条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 1.农产品成本高、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 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相对过剩,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缩小后,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 2.农业经营结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 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低水平、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以农户为主的生产结构高度雷同,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小生产或小农经营只能在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下,再将剩余部分转向市场,加之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致使价格不断下跌,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3.农民文化素质需进一步提稿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民加强对这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而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 在当前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的竞争力强弱与组织化程度的高低成正比。改革以来我国农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仍以农户为单位,每一农户经营的土地非常有限,按每户三人计算,每户经营的土地在7亩左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把农民的收入提高到发达国家或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在人均2.3亩土地上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根本做不到的。另外,农户的生产经营行为过于分散,在生产经营上仍处于“户自为战”的状态,农户经营行为协调性很差,组织化程

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思路和模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b4232574.html, 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的思路和模式 作者:鲍华丽 来源:《时代金融》2015年第27期 【摘要】近年来,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统筹城乡发展工作不断深入,但是,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不平衡并且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主要凸显出来。因此,为了更好地缩小城乡居民在金融资源方面的差距,使金融服务更加大众化,逐渐成为涉农金融机构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重点。目前阶段,“普惠金融”的理念产生,所以,部分涉农的金融机构为了更好地满足农民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对该理念进行了探究,进而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并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新时期金融服务“三农” 思路模式 目前,在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城乡发展明显不平衡,并且差距越来越大,进而形成了一定的矛盾。因此,社会多领域对涉农金融机构服务的“三农”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探讨,并积极引进了“普惠金融”的理念。 一、惠普金融服务现状 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就是建设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实践证明,实际的实施效果比较理想,然而,由于不同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始终存在问题。 第一,在大部分农村地区,银行的物理网点不充足,并且服务能力不高,这与逐渐增长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需求产生了较大的冲突[1]。因为农村地区地广人稀,所以部分乡镇的金 融仍有空白现象,所以,像保险、理财以及电子银行等现代化金融服务,农村地区甚至闻所未闻。 第二,由于“三农”企业与个人对于金融服务的需求逐渐增长,并且向多样化方向发展,这与其产品无法及时创新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在农村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产业化与现代化快速推进,使得银行服务应保持同步,并针对农业产业的实际发展状况制定相应的方案。 第三,因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并且电话银行、网上银行与电子银行等新兴的金融工具逐渐产生,这与农村地区居民金融常识的匮乏形成强烈的差异[2]。 二、惠普金融服务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第一,部分城市的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对县以下的金融机构采取了撤并措施,使得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机构大量减少。 第二,农业发展银行的贷款业务仅开展棉粮收购业务。

三农问题及意义

三农问题 百科名片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引人关注。简介 “三农问题”不是中国特有的,但有中国特有的客观实际。“三农问题 ”是三农的各个方面的弱质性带来的,有其质的、历史的、社会的深刻原因;解决“三农问题”要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入手,对宏观政治体制、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派遣大批“小康工作队”与广大农民“三同”,在实践中探讨、创造、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任何工业化国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问题的突出性主要是中国人口基数大,解决起来规模大;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单方面独进,“三农问题”积攒的时间长,解决起来难度大;新中国建国50年,许多城市政策设计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比较效益短时间内凸显,解决起来更加复杂罢了。 含义 “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 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农业问题 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党和政府在创设“产―供―销”链条的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农业产业化的另一个问题是中国农业基本上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加入世贸组织后,如何应对国外的集约型农业的挑战?这将是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从现在看来,中国应在解放剩余劳动力

银行分行业务发展规划[2020年最新]

银行分行业务发展规划ⅩⅩ年公司业务发展规划

总体要求 在长治市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下,在总分行一系列政策方针指导下,结合分行工作实际和长治市场环境,公司条线ⅩⅩ年规划的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长治市确立实施的“五五” 战略、坚决贯彻总分行各项方针政策和发展思路,建立和健全公司管理体系,抓好队伍建设,强化优质市场营销,加大公司业务 结构调整,突出内控风险和综合效益,创新发展、开拓进取,为 长治分行实现跨越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规划目标 ⅩⅩ年公司业务的主要目标是: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8亿元,日均存款13亿元,各项融资余额达到40亿元,累计办理各项融资50亿元,票据直贴30亿元,票据转贴300亿元,中间业务收入800万元,新增有效账户200户,其他转型指标全面完 成总行下达的目标任务。 主要工作规划 ⅩⅩ年公司条线上下要按照分行的各项决策部署,建立并强化公司管理体系,强化优质市场营销,推进经营结构调整,条线 各项存款贷款、中间业务收入和转型指标等均要实现快速增长, 完成分行发展目标。为了在目前经济下行、增速放缓、市场乏力 及长治辖内金融机构逐年增加,同业竞争空前激烈的情况下取得 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同业占比,要抓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确保 相关目标落到实处,按期完成。

一、高度重视对公存款工作。 分行上下,尤其是公司条线要认清形势,将抢市场、抓存款 作为贯穿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立行之本,全力拼抢存款市场,推动对公存款快速增长。 (一)持续营销财政机构存款。根据规划,ⅩⅩ年长治市政府要继续推进“1+6”和“一核双圈”上党城镇群建设,实施“新建改造14条城市道路,改造三座铁路立交桥,新建五座市政跨 河大桥,8座过街天桥”等九大城建工程;还要新开工建设一批 各类保障性住房。针对以上基础设施项目,我们要把握时机,积 极介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对地方政府项目的支持,更好地拉动我行财政存款的增长。2014年我行已经对长治市财政局、长治市经信委、长治市体委、长治市教育局、长治市教育局、长治市财鑫担保中心等机构客户开展了营销工作。ⅩⅩ年要在做好已对接营销客户的优质服务的同时积极挖掘机构客户的存款 分布和潜力,突出抓好教育、体育、医疗等重点大客户的机构存 款争揽工作。我行要采取行领导挂帅、包户跟进、重点突破的营 销机制持续营销财政机构客户,为对公存款的增长和稳定存款规模起到关键作用。 (二)高度关注保证金存款。ⅩⅩ年公司条线要深度挖掘授 信客户,盯紧已批复和出账的授信业务增加保证金存款,同时做好银承到期后的续签和再营销工作,稳定保证金存款,避免大起大落。ⅩⅩ年初要将潞宝集团、南烨集团、中德型材、卓越水泥、

《三农问题研究-关于三农问题的几项政策性思考》

《三农问题研究-关于三农问题的几项政策 性思考》 “三农”问题,是上上下下十分关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实行家庭经营的基本经济制度,给农民以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解放农村生产力的阶段。第二个阶段,就是现在开始进入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主要是对农民多予、少取、放活。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央连续两年发出一号文件,为解决“三农”问题,出台了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政策措施,“三农”工作出现期盼已久的重大转机,呈现多年来少有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喜人局面。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三农”问题,既有农业外部的问题,也有农业内部的问题,积累多年,十分复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彻底解决。从根本上来看,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走工业化、城市化的道路。道理很简单,只有农民数量减少了、市民数量增加了,农产品才有更大的消费空间,农民的生产成果才能顺利地转化为直接收益;只有工业的实力增强了,才能够反哺农业,惠及农村。目前,xx 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还不是很高,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因此,我们要顺应发展大势,遵循经济规律,努力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发展的实际情况,着力激活农业的内部活力,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尽可能多的增加农民收入。 最近,我到澧县、桃源等区县(市)的部分乡镇,与县乡村干部

座谈,到农户家走访,了解“三农”,问计“三农”,收获和启发很大。我感到,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问题。现阶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生产环节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关键是要开展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搞活流通,使农产品卖得好价钱。我市这些年在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流通型农民专业协会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产值过百万元的有100多家,流通型农民专业协会有300多家。但相对于我们这样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的地区来说,显然是数量偏少、规模偏小、带动力偏弱,还不能让农民从加工环节、流通环节获取更多、更稳定的收益。特别是现在许多地方的种养规模迅速扩大,到了急需引进加工龙头企业予以消化的阶段了。像桃源县枫树维回乡的牲猪,去年全乡养殖规模上百头的就增加了100多户,没有加工企业,效益就上不来。 二、土地流转问题。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贯彻落实,特别是省政府宣布从今年开始取消农业税,农民从承包的土地上将获取更多的收益,很多弃田务工的农民纷纷要求收回承包地,这就使过去处置土地过程中存在的流转不规范、抛荒地拍卖还债等问题集中暴露出来,引发大量纠纷。另外,一些地方、一些农民群众对“土地承包经营权30年不变,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没有很好地理解和贯彻,也引发了不少的土地纠纷。据统计,xx年,全市发生农村土地纠纷7200多起,占农村各类纠纷的73%,今年仍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农村的一个热点问题。

地方三农服务平台建立方案

姓名:XXX 部门: XX部YOUR LOGO Your company name 2 0 X X 地方三农服务平台建立方案

地方三农服务平台建立方案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武夷山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文件要求,为加强我镇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三农”服务水平,促进我针经济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现就我镇“三农”服务中心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基本概况 星村镇位于武夷山市西南部,距市区22公里,地处东经118°34〞—118°57〞,北纬27°33〞—27°46〞之间,与建阳、光泽及江西铅山三县接壤。星村镇辖15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土地总面积686.7平方公里,其中水田面积3.8万亩、林地面积48万亩、竹山面积9.3万亩,茶园面积5.3万亩,森林覆盖率71.9%。这里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2037.17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星村镇最高处是享有“华东屋脊”之称的黄岗山,海拔2158米。辖区内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森林公园,是九曲溪漂流竹筏码头所在地,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的武夷山自然与文化遗产地近60%处在星村镇行政区域内。星村镇总人口25218人,汉族占99.58%,其他畲族、壮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0.42%。其中黎前村是武夷山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镇农业总人口20905人,占83.23%,非农业人口3213人,占16.77%。星村镇是武夷山市旅游重镇、生态重镇和茶叶大镇。 第 2 页共 6 页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有利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有利于创新农村工作机制,着力提高“三农”服务水平和质量,完善农村服务体系,深化农村机制改革,调动服务“三农”积极性,推动我镇生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建设目标 着眼于全面构建新型“三农”服务体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乡镇公共服务作用,科学界定职能,优化人员结构,理顺管理体制,搞活运行机制,建设服务功能齐全,服务内容丰富,服务形式多样,运转高效协调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型“三农”服务中心。 建设内容 (一)构建服务平台。 1、建立三个服务中心。按照“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效能”的工作要求,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结合实际,分别建立农业服务中心(分别有农技、农机、茶叶、动物防疫服务组)、综治服务中心(信访、调解、315中心)、计生服务中心三个服务中心。 农业服务中心:主要把科特站(包含农业技术、林业、农机、茶叶、动物防疫服务、沼气服务)财税站、劳动保障所的服务资源和力量进行整合,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网络,把农技、农机、茶叶、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劳动力转移、沼气服务、农业综合直补、农机补贴、家电下 第 3 页共 6 页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知识讲解

“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途径

摘要:“三农”问题就是指农民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此目标的关键问题是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三农”问题是阻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瓶颈”,成为我国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故寻求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探寻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是必要的。 关键字:“三农”问题;原因;对策 一、“三农”问题的形成原因 (一)二元社会结构的不合理性是“三农“问题的政治根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机制的引入,城乡之间联系显著增强,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尚未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过分悬殊。长期以来,中国的城乡体制发挥的淋漓尽致,如户籍制度分为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人为的把农民拒绝于城市之外,把劳动制度分为农民和工人,让你们供养工人;把工资福利制度分为可享受福利和无福利保障的两种人,把农民拒绝于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等等一系列所谓的城乡分割制度。这些制度体现为城乡居民在生存和发展等基本权利上处于不平等的地位,由此带来农村现代化程度低,经济封闭落后,带有浓厚的传统特性。同时使得70%的劳动群体创造力得不到充分的发挥。现在无论是城乡经济还是农村经济都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然而社会更关注的是怎么样解决和提高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并且变本加厉的推行“以农哺工”政策,以保证城市人的利益,似乎农民的生死与国家利益并无紧要关系,这样一个理念这样的政策,自然而然的就会造成如今的“农民真穷,农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局面,其主要根源在于中国的城乡政策的极度分割局面所造成的,这种政治的原因造成了对农村经济的歧视,可想而知,由此发展,农村的经济永远只是一个帮助城市经济发展的副品,中国的经济也就不可能做到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因此“三农”问题的根源在于政治政策的不合理性。 (二)“重工轻农”的思想 我国“三农”问题的经济根源是重工轻农,工业过渡的向农业索取,且积重难返。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并没有始终坚持工农协调发展,把农业作为发展的基础战略,而是实行一种过分向工业、向城市倾斜而忽视了农村的发展。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始终把农业作为基础的发展战略,提倡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政策,而中国正好相反,“以农哺工”,这种思想的长期发展,导致了中国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