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论述题和简答题


简答题
1.举例说明陈述形态转化为指称形态的常用语法手段。
答案:陈述形态转化为指称形态,常用语法手段有:在陈述形态后面加上名词性后成分。傻——傻子 盖—盖儿 加上结构“的、所、者。吃——吃的 见—所见

2.什么是句法结构的平行性?它有何作用?
答案:句法结构上的平行性:是指不同的句法结构能够按照同样的要求进行句法变形,并得到相同的结果,或者说不同的句法结构能够适应相同的句法变形的要求。其作用是确定句法结构的同构关系。可以解决一些句法结构的定性问题。

3.词类划分的层面是什么?
答:(1)汉语的词类同构句法成分之间的对应关系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而是复杂的一对多和多对一,因此,汉语词类的划分不宜在句子这一层面操作,亦即不宜根据词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来划分词类。汉语词类的划分应当在词组层面进行。
(2)短语是静态的语法单位,而不像句子那样是动态的语法单位。在短语这样的静态单位中词语的组合及其功能的显现基本不受语用因素的影响,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出词语的分布状况。

4.现汉语语法的特点是什么?
答:(1)汉语的词类同句法成分之间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
(2)汉语句子的构造基本上是一致的。
(3)述补结构是具有汉语语法特色的句法结构。

5.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答:(1)实词可以充当句法结构,虚词则不能,只能帮助实词组合,或者表示某种语法意义,标记语法成分。
(2)总的来看,实词是开放类,难以举例的,虚词是封闭的类,其成员基本上是可以前部列举的。(3)实词是不定位的,在句法结构中位置是可变的,虚词一般是定位的,在句法结构中的位置基本上是固定的。(4)实词既有词汇意义,也有语法意义:虚词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

6.为什么说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答:一方面,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即语法形式不同,语法意义也有区别。这是二者之间对应的一种情况。另一方面,语法形式同语法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是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对应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7.指称、陈述、修饰三中形态的互相转化。
答 一、指称形态转化为陈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两种:(1)在指称形态后面加上动词性加成分。例如+气——气化 (2)后加了。例如:研究生——研究生了

二、把陈述形态转化为修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
1、 同相应的介词构成介词结构,或者说用相应的介词引入。外商—同外商谈判
2、

后面附着上“地”。历史—历史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3、 后面附着上“似的、般的”。猛虎—猛虎似的扑向敌人

三、把陈述形态转化为指称形态,常用的语法手段有:
1、在陈述形态后面加上名词性后加成分。傻—傻子,盖—盖儿,想—想头
2、加上结构助词“的、所、者”。吃—吃的,见—所见,读—读者

四、把陈述形态转化为修饰形态,常有的语法手段有:
1、后面附着上“地”。拼命—拼命地往外冲
2、后面附着上“似的、般的”。逃命—逃命似的跑着


8、什么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答:任何一个词的序列都不是前后相继的词的简单相加,而是相邻的词分别组合,形成
组合体;相邻的组合体再互相组合,形成较大的组合体;这些较大的组合体有朴素组合
成更大的组合体。句法结构的这种一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特点,就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9、句法结构的递归性?
答;一个词的序列不管多么复杂,就其内部构造来说,就是在
各个层次上对基本的句法规律和句法关系一次又一次的重复运
用,这个特点就是结构的递归性。如;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10、层次分析的不足?
答:第一,层次分析只能揭示句法结构的构造层次和直接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等),但是不能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语义联系和间接成分之间的予以关系。第二,对于由语义关系不同而造成的狭义同构的歧义结构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其他的歧义结构,层次分析也无能无力。


11、当事与施事的区别?
答:当事与施事的区别有如下三点:1、看联系的动作行为是自发的还是非自发的。2、在句法形式上,施事可以带“被”类格标,进入被动句:而当事一般不带格标,也不能进入被动句。3、看能否进入“把”字句和“被”字句。


12、受事和客事的区别?
答:受事和客事的区别有如下三点:1、看联系的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是自发的还是非自发的。2、表现在句法形式上,受事可以带“把”类格标,可以进入“把”字句;而客观一般不带“把”类格标,也不能进入”把“字句。3、对句子的适应性,客事不能进入”把“字句,受事可以进入”把“字句。


13、结果格和受事格的区别?
答:1、在语义上的区别是:动作行为发生时,受事已经存在,而结果则是从无到有,比较“修房子“和”盖房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2、在句法形式上,述语动词带结果格做宾语时,后面可以加三“成、出、起来”等表示结果的意义。

14.工具格和材料格的区别:
在事件中保持不变的是工具,转化的或耗费掉的

是材料
例【用电饭煲】蒸饭(工具);【用大米】蒸饭(材料)


15.定中的语义属性主体的类型:
(1)表人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人或人组成的集体,团体的主体成分
(2)表物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物品或符号的主体成份
(3)表事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事情,事件,理论,方法的主体成分
(4)表处所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地点,场所,单位,建筑物的主体成分
(5)表时间类定中结构:中心语为表示时间的主体成分


16.语义属性的类别:
何质--人和事物内在的性质和质料的属性
何形何态--人和事物外在的形态属性
何量—人和事物的数量属性
何能—人和事物的功能属性
何属—人和事物的领属属性
何来—人和事物的来源属性
何去—人和事物的去向属性
何域—人和事物的范围属性
何在—人和事物的方所属性
何时—人和事物的时间属性
何干—人和事物的关系属性
论述题:
1. 句法结构二重性理论:
包括:(一)在由这词和实词组合成的句法结构中,总是同时并存着两种结构和两种结构关系: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两者的区别如下:

(1)构成不同。语法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法成分,这些成分包括主语,谓语,述语等。而语义结构的构成成分是语义成分,这些成分包括动作行为,施事,受事,结果等。

(2)结构关系不同。语法结构的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是主谓,述宾,述补等:而语义结构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是施事—动作,动作--受事等。

(二)句法成分的二重性。当一个实词进入一定的语法结构时,总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语法性质和语义性质,这就是“句法成分的二重性”。以主语为例,主语是句法成分的语法性质。当一个词充当主语时,除了语法性质之外,还有其语义性质。“主语”可以同多种语义成分相对应。例如:主席团坐在台上。--施事主语;这家伙不好对付。--受事主语;这篇论文写好了。--结果主语等其他的句法成分也和主语一样具有二重性。

(三)语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句法成分之间的语法关系是可变的,而语言关系则是相对稳定的。因此,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之间存在着“一对多”和“多对一”的关系。这就是语法和语义的对应关系。

2.试述句法同构的层次和类型?
答:句法同构分为如下类型:
(一)第一层次的同构:句法同构(即狭义同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法结构,如果满足以下条件:(1)语法的长度相同;(2)包含的词的词类都相同;(3)词的排列顺序都相同;(4)层次构造相同,或者说同模;(5)相对应的成分的语法功能相同。

那么,我们说,这两个句法结构句法同构。即是说,它们是同一类句法结构。(二)第二层次的同构:广义同构。广义同构的要求:(1)两个句法结构的整体功能相对应;(2)它们的直接成分的功能相对应,不考虑直接成分是否同模。
(三)第三层次的同构:异类同构。如果两个句法结构整体功能相同,但是附带成分的功能可以不同,那么,它们就为异类同构。如:“爱玩”的“玩”:“买书”的“买”,一个是谓宾结构,一个体宾结构。
(四)第四层次的同构:同型同构。同型同构的要求:如果两个名耕结构的构造模型相同,那么它们同型同构。如,红纸\很热/飞跑——同为向心结构;老师和学生/纯洁而高尚/贯彻并执行——同为多核心结构。


3、试述层次分析的原则?
答:层次切分的原则有三条:功能原则、意义原则和结构原则。
(一)功能原则指的是: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要能够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进行组合。例如,“我有书”不能切分为“我有/书”,因为汉语中没有主谓结构带宾语的组合规则。
(二)意义原则指的是:1切分出来的直拉如愿以偿分要有意义。2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的意义要符合被切分结构的原意。例如,“苹果/绿的裙子”与原意不符,则不符合意义原则,
(三)结构原则指的是:对一个句法结构进行切分得到的直接成分,应该是语“中允许有,并且被切分的句法结构中也允许有的结构体。例如,“姚明个子/高”、“这个人性子/急”;这种切分是错误的,因为汉语中没有像“这个人性子急、姚明个子高”这样的定中结构。

4、论述层次分析的优点?
答:第一,层次分析可以从音段、词、短语、单句到复句一以贯之,它的适用范围要比中心词分析法的范围大得多。
第二,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层次关系和结构关系都明确而清楚。例如,“我们班的小田前天去了一趟北京”。
第三,层次分析可以提示结构形式相同但层次构造不同的句法结构的特点。例如:a、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遗产;b、一件白色男式的确衬衫,这两个看起来都是复杂的定中短语,实际上,a是工向切分结构;b是右向切分结构。(定中短语连续做定语而构成的,中左向构造;定中短语连续做中心语而构成的,简称右向构造。
第四,可以分化因内总层次构造不同而形成的歧义结构。一些句法结构因内总层次构造不同,而表达式不同的意义。例如:“发现了/敌人的哨兵”述宾结构;“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定中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