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与技术论文

摄影与技术论文
摄影与技术论文

摄影的视觉艺术与情感表达

班级外国语学院翻译131班

学号13110103

作者戴玲雅

【摘要】视觉艺术作为一种传达信息的“语言”,与我们平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一样有其自身的结构与规则。如果我们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去理解和领会视觉艺术所传达的信息与意味,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认识和感受视觉形象语言。而摄影作为视觉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通过镜头对现实世界的艺术化,来表达某种情感。本文首先介绍摄影艺术流派,再从摄影的构图形式、色彩构成和画面内容三方面论述摄影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摄影艺术流派、视觉艺术、情感表达

(1)摄影艺术流派

了解各个流派的摄影风格是了解摄影视觉艺术的一个必要环节,不同的风格流派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各有特点。首先,我将介绍各大摄影流派的基本特色。

(1)、绘画主义摄影

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

这一摄影艺术流派其创作题材大多取予宗教教义或文艺作品,创作方法是主题先行,先画草图,请人扮演拍摄,再经暗房加工而成。故作品结构严谨,布局考究。艺术特点是作品极富情节性、叙事性和寓意性。该时期著名摄影家和摄影作品有这一摄影艺术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W .L .布拉斯、J .M .卡梅隆夫人、F .H .戴(F .H .DAY)、纳达尔(NADAR)、J .迈耶尔(J .MANYER)、H .P .罗宾森、O .G 雷兰德等人;著名摄影作品有∶1855年的《唐吉珂德在他的书房中》、1856年的《黎明和落日》、1857年的《两条生活道路》、《黑夜降临,无家可归》1858年的《弥留》、1861年的《萨略特的女士》、1870年的《天使》、《佚题》、《高艺术》、1872年的《人和动物的感情表达》、1874年的《亚瑟王之死》、1880年左右的《上帝保佑爸爸平安回家》、1887年的《卡洛琳》┅┅等摄影名作。

(2)、印象派摄影

印象派摄影是从印象派绘画中得到灵感的。19世纪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绘画印象派运动在法国盛行,著名的印象派画家莫奈(Monet)和雷诺阿(Renoir)为了反对绘画的陈规陋习,力求再现那些在充满光线的气氛中传达物体的视觉印象的色彩。这一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摄影界引起了尽管是迟到的、但却是重要的反响。

印象派摄影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把它称之为“仿画派”。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像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著名摄影作品有乔治·戴维森(George Davison,1856-1930)的《洋葱田》,《芭蕾舞女》等。

(3)、写实派摄影

写实摄影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摄影流派,延绵至今,仍是摄影艺术中基本的、主要的流派。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该流派的摄影艺术家在创作中恪守摄影的

纪实特性,在他们看来,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同”的忠实性,画面中的每一个细节,只有具有“数学般的准确性”,作品才能发挥他种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1870年以后,写实摄影渐趋成熟,开始把镜头转向社会,转向生活。如当时的摄影家巴纳多博士就拍摄了流浪儿童的悲惨境遇,而震动了人们。由于写实摄影作品所具有的巨大的认识作用和非凡的感染力,逐渐在新闻领域中占据了自己的地位。九十年代美国摄影家雅谷布·里斯关于纽约贫民窟生活的那些作品,就是这方面的奠基作品。

(4)、纯粹派摄影

该派成熟于二十世纪初,其创始人为美国的摄影家司蒂格尔兹.他们主张摄影应该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发挥机器的性能,从绘画主义中脱离出来,用纯净的自然的摄影技法去进行摄影所特有的清晰,丰富多彩,层次分明,还有他的微妙光影的变化,以及色调,细致的纹理精确的形象刻画等!该流派所追求的摄影素质:准确,直接,精细,自然!!不要界桩其他任何的艺术形式,表现对象的光,色,线,型,纹质等方面这一流派的著名摄影家有,斯特兰德,施莱,斯坦成,威斯顿,还有CROPF64的青年一派.其中亚当斯,和哏灵汉比较出名。

(5)、抽象派摄影

抽象摄影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种摄影艺术流派。

该流派的摄影家否定造型艺术是以可审视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表现艺术家审美感受的这一基本特性,宣称要把摄影"从摄影里解放出来"。

初期,用无底放大法省略去"被摄体"的细部纹理和丰富影调,制作成仅表现其形状的"光图画"。后来发展到或运用光线,或剪辑集锦,或中途曝光,或拍摄时震动照相机使被摄体形象在底片中的结象模糊,或多次曝光使之重影,直到改变画面的表面结构,改变被摄物体的原有形态和空间结构,力图使用所谓形式、影调(色彩)和素材的"绝对抽象的语言",使被摄物体转变成某种不能辨认为何物的线条、斑点和形状的结合体。

(6)、超现实主义摄影

超现实主义摄影是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种形式主义的摄影流派。这一流派的摄影家认为,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表现现实世界是古典艺术家早已完成的任务,而现代艺术家的使命是挖掘新的、未被探讨过的那部分人类的“心灵世界”。他们刻意表现的对象是人类的下意识活动,偶然的灵感,心理的变态和梦幻,以剪刀、浆糊、暗房技术作为主要手段,在作品画面上将影像加以堆砌、拚凑、改组,任意的夸张、变形,创造一种现实和臆想、具体和抽象之间的超现实的“艺术境界”。这一时期著名摄影家有曼·雷、菲利普·霍尔斯曼、亨利·卡蒂埃—布勒松等。

二、构图方式

摄影艺术流派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从绘画主义发展到现实主义的摄影艺术,在其构图方面也是不断发展的。

(1)黄金分割法

所谓“黄金法”法则,也就是将摄影构图的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所产生的“井”字作为分割画面的依据来加以使用。这四条分割线的位置不仅应作为安置照片内被摄景物的理想位置,而且其四个交叉点也应作为整幅画面的视觉重点来完成“趣味中心”的架构。这样,写实摄影作品尤其是风景作品的画面不但没有呆板感,而且还能提高画面“以静制动”的生动感;反之如果按照大多数人的习惯,将被摄景物甚至是被摄主体置于画面的中心区域来完成视觉结象,画面构图的比例就会显得不是那么恰当和美观了。

当然,在写实摄影过程中,对镜外世界的主观剪裁与视觉结象的“黄金分割”线及其交叉点都是虚拟存在的。由于摄影语言是一种由线条、图形、光亮、色彩等言语要素复合而成的综合性较强的静态语言,因之“黄金分割”法不仅应作为水平平面景物构图的摄影依据,而且也应作为画面景深构图甚至是色、光构图的摄影依据。换句话说,在一幅写实

摄影作品中,理应存在着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黄金分割”。它们的多维共生、共存与交织不仅完成了一幅写实摄影作品可视部分的、外在的、立体的、言语的物化构造,而且也完成了其内在的、摄影者的情感抒发与文化底蕴的语义缀连。

黄金分割法是被摄影者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处于黄金分割点上的事物是摄影者要重点突出和强调的,可以是特写也可以是远景,但是整幅作品的情感表达中心就在这些事物上。运用黄金分割法可以让欣赏者较为容易地抓住重点,领会蕴含其中的情感。

(2)三角形法

“三角形法则”,也就是三点构图法。三点不在一条线上缀连形成一个平面。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平面的存在是必须的。那么如何来构造摄影平面呢?如图所示:

一般来说,在自然景物摄影和人像摄影中,要找出水平和垂直存在的两个点是非常容易的。难的是,要找到与之对应的、甚至是根本不存在的第三个点。这就要求摄影者要离开被摄主体去发现或人为制造第三个点来。否则,画面构图就失去了平面感而无法完成言语间的意义整合了。在一幅写实摄影作品中,三角形平面的构成是多重共生、共存与交织在一起的。既有水平意义上的、也有景深意义上的;既有光亮的也有色彩的等等。

三角形构图法则可以让某些作品显得更有立体感,在大场景的摄影作品中运用的非常多,通过寻找第三点,显出景深来烘托场景,达到表情达意的作用。

三、情感表达

摄影的构图方式还有留白,通过留出空白来给以欣赏者想象的余地。摄影的色彩构成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一步。摄影作为一种视觉上的艺术,色彩对视觉的刺激是最为直接的表达。

在摄影语言中,色彩是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与景深,影调,曝光的作用是相通的,可以说,色彩是摄影作品感情的眼睛。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些基本颜色所传达的情感。

(1)暖色调——即红色、橙色、黄色、赭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画面呈现温馨、和煦、热情的氛围。

(2)冷色调——即青色、绿色、紫色等色彩的搭配。这种色调的运用,可使画面呈现宁静、清凉、高雅的氛围。

(3)对比色调——即把色性完全相反的色彩搭配在同一个空间里。例如:红与绿、黄与紫、橙与蓝等。这种色彩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给人亮丽、鲜艳、

喜庆的感觉。当然,对比色调如果用得不好,会适得其反,产生俗气、刺眼的不

良效果。这就要把握“大调和,小对比”这一个重要原则,即总体的色调应该是

统一和谐的,局部的地方可以有一些小的强烈对比。

最后,还要考虑主页底色(背景色)的深、浅,这里借用摄影中的一个术语,就是“高调”和“低调”。底色浅的称为高调;底色深的称为低调。底色深,以深色的背景衬托浅色的内容;反之,底色淡的,以浅色的背景衬托深色的内容。这种深浅的变化在色彩学中称为“明度变化”。

我在偶然之中开始喜欢上了摄影,没有构图技巧,没有最基础的摄影知识和设备,只是被摄影的视觉感和情感流露方式的特别深深吸引。摄影与文字、绘画等艺术方式异曲同工,都是一种十分委婉的情感表达方式。这种表达方式里有着一种留恋和吸引,只有懂得的人才会体会个中情味。因此,摄影的的视觉感是情感表达最终要的基础。

参考文献:《从“摄影作为艺术”到“艺术作为摄影”——视觉文化问题史研究》https://www.360docs.net/doc/ac17544156.html,/Html/syll/gysy/101635636.html

《摄影的艺术流派》https://www.360docs.net/doc/ac17544156.html,/2011/04/liupai/

摄影技术风景论文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 班级:电气092201H 学号:200922050136 姓名:赵哲懿

摄影技术之风景摄影 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当历史进入21世纪以来,摄影文学因为社会的需要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迅猛发展起来。这有力地证明了摄影文学是当代现实生活不可缺少的艺术形式。 摄影文学是人类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摄影文学作为一门新兴艺术,具有什么基本特征呢?对这个问题,我国不少学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先后提出了“审美复合论”、“审美错位论”、“内爆论”、“螺旋结构论”和“互文论”等。这些对摄影文学的界定都丰富了人们对摄影文学的认识。 起初,我们认识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摄影文学不仅使摄影艺术突破了传统的纪实性,并冲出了时间空间的局限,使摄影艺术插上了理想的双翼,翱翔于艺术的太空,而且又把文学的艺术语言变成直观形象,把文学相象的描写变成可视的画面,使它既有美的视觉形象,又有精辟的语言艺术”。马龙潜在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审美复合论”。他说:“成东方先生所讲的‘审美复合’,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范畴。在这里,既讲了摄影文学所内含的各种美学、艺术因素相互间的关系,也讲了摄影文学与其它各种艺术门类、艺术形式之间的关系,又讲了摄影文学与历史时代、社会生活的关系,因此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关系复合论。在‘审美复合论’的整体结构中,其基础的层面是审美主客体关系的层面。”“在

‘审美复合论’的审美主客体关系层面上,与美的复合结构相对应的是一个多种审美类型和审美心理形式相融合的审美意识复合结构,这是对摄影文学审美认识与审美价值相统一的本质特性的具体规定。这个结构包括自然美的审美、科学美的审美和自然美与科学美复合的文学艺术的审美。”其实,摄影文学有较复杂的一面,也有较简单的一面。刘纲纪认为摄影文学“还可更广泛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一个大学生、出租车司机、清洁工一天的生活,北京某个胡同的面貌,重要的文物古迹,科技的发明创新、时装表演,国家重大项目(如三峡工程)的建设,重大的政治外交活动,各地的自然风景、生态保护,老百姓在公园的锻炼健身、文化娱乐活动,各个社区的风光、建设,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大的企业、商场、饭店的景观,格调健康、向上的各界演艺明星的生活,均可拍摄。我以为‘摄影文学’的‘文学’不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纯文学’,可以和新闻报导、报告文学结合起来,尽可能贴近社会各界群众的日常生活。”他提出:“摄影与诗、散文的结合较易,困难的是如何以摄影表现小说的内容,找到这种表现特有的形式、规律,以区别于连环画,小说的插图,这问题我一直没想明白。”(见2002年5月10日《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对这个问题,人们作出了不同的探讨。有的倾向摄影艺术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结合,直接到现实生活中创作摄影小说,有的倾向摄影文学是文学、摄影、编导、表演、美术等众多艺术的审美复合,这较适于改编小说名著。这都是可以探索和尝试的。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把简单的东西复杂化。“审美复合论”的确揭示了摄影文学的复杂的一面。

研究性学习终期论文——摄影

研究性学习终期论文 课题:单反相机的摄影应用技术 高一十班陈木子马万丰谢静雅陈心蓉黑玉雯 指导教师:张椿楠 自从数码单反相机诞生以来,整个摄影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可以使用数码单反做很多胶片相机所无法胜任的工作,这已经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拍摄本身由此变得更加简单。数码单反相机继承了很多胶片单反相机的基本构造,在操作方面也有很多共通点。对于那些已经能够掌握小型数码相机的人来说,只要学会数码单反相机特有的操作方式和知识,做到随心所欲地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也绝非难事。可以说,任何人都能很容易地学会使用数码单反相机。由于拍完能立刻确认拍摄效果,用户的摄影技术将会进步神速,甚至能够在短时间内进入中级水平。而且,数码单反相机最大的特征就是能够更换镜头,这使得摄影的世界更加广阔。 数码单反相机的独特魅力在于它的系统可扩展性以及压倒性的完美画质。下面将通过将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进行对比,来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特征。 数码单反相机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较,不仅外观有区别,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基本构造上存在着根本性的差异。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用于接受光线、进行成像的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不同。与通常采用 1/2.5英寸型图像感应器的小型数码相机相比,数码单反相机一般采用的APS-C尺寸图像感应器拥有约 13倍的面积。因此在电子性能方面也拥有众多优点。图示照片成像视觉效果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背景的虚化效果不同,而能够更换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在这一点上与小型数码相机相比,也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图像感应器面积大小导致的虚化效果差异与镜头的焦距有非常大的关系。图像感应器面积越小,则镜头焦距越短(倾向于广角),从而导致很难获得满意的背景虚化效果。当采用数码单反相机进行拍摄时,会感到与往常的照片有所不同,这与图像感应器大小的不同有着直接的联系。 ■35mm胶片 ■全画幅图像感应器

摄影技术与艺术结课论文

举例说明国内外摄影流派,名家作品及影响 摘要: 艺术上的流派,是指文艺领域内具有某种共同创作倾向和创作特色,并有一定约社会影响的集团和派别。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利用日益提高的各种技术,加上艺术家自身的成熟,形成了很多的艺术流派。关键词: 艺术流派各种主义摄影各具特色深远意义 正文: 摄影术起源于欧洲,与西方的油画艺术同属于视觉艺术。所谓摄影流派,是指以一批志同道合的摄影家,在共同的理论旗帜下所形成的具有相同创作特点风格的派别群体。 这些年向世界证明了摄影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摄影史中流派的崛起与消亡不得不让人们正视,并渐渐成为史学家们研究整理的课程。20世纪中叶的四、五十年代,世界文化中心逐渐在美国形成中心。同期的摄影技术在世界风起云涌的事件中,在照相技术和感光材料的迅猛发展中,也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力量。摄影实践的不断积累,导致摄影语言的不断丰富和造型手段的日益多样化,使某些流派的产生成为可能。自然的形成了很多的流派。 我们常将流派和风格并提,可见们之间关系的密切。所以在“正”流派的“名”之前,要先正“风格”的“名”。所谓风格。就是一个摄影艺术家在作品中显示出来的有别于其他摄影艺术家的创作个性和艺术特色。这是由于,每个摄影艺术家都有其独特的生活经历、艺术修养、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加之人与人的气质和性格也不同,因此表现在创作上,对主题的选择、题材的处理、内容的评价和艺术语言的运用都有其个人特点。这特点,在艺术学上统统称为“风格”,即所谓的流派。 摄影艺术流派的形成都有着深刻的社会因素和历史因素,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哲学和文艺思潮有着紧密的关系。下面我们就讲讲国内外的几大类摄影流派及其作品。 一、写实摄影。 在摄影史上,加德纳《战争纪实》一书有100张照片的两本相册弥足珍贵。奥沙利文拍摄的《死亡的收获》已经成为美国国内战争的经典之作。他们恪守摄影的纪实特性,遵守摄影应该具有“与自然本身相等”的法则,作品发挥其他艺术媒介所不具有的感染和说服力。这就是写实摄影。 它是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又称作纪实主义摄影。写实摄影在审美价值上往往是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大于审美作用,感召性和见证性多于欣赏性,依赖于摄影本身所具有的准确而完美无缺地记录视觉世界的能力。写实摄影是摄影史上至今影响力最大的一个派别。 而在这世界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大事件莫过于战争和冲突了。写实摄影的主要代表作品还有:英国勃兰德的《抬煤者》,美国R·卡帕的《通敌的法国女人被剃光头游街》,中国李峰的《切断敌人的供给线》。 二、绘画主义摄影 雷兰德创作德尔《两种生活方式》中长者和年轻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张照片是艺术家用32张底版组合印成的,借用了拉斐尔的《雅典学院》的构图,这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的成熟。 绘画主义是追求绘画意趣,以绘画造型原则规范自己的摄影创作。寻找现实生活中的诗情画意,表现存在于自然中的美的形象的一种摄影流派。强调美感比题材本身更重要,强调画面中的影调、线条、平衡

(整理)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与缩微技术基础 摄影:利用针孔或透镜来形成物体反射的影像,并记录下来。 第一章概论 一、原理与基础 1、原理:小孔成像 2、基础:早期是照相机制造技术和感光材料技术;现代受到机密机械、电子技术、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 二、所谓摄影技术及发展沿革 1、缩微摄影:是在感光材料上记录缩微影像的技术和过程。 2、缩微摄影技术又称文献复制技术,制作(拍摄、冲洗加工、拷贝)、管理和使用缩微品的有关技术统称为”缩微摄影技术” 3、缩微摄影拍摄机有平台式、逆平台式、轮转式,冲洗又被称为“暗室技术” 4、缩微摄影技术是档案与文献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保护档案原件、提高档案利用率,降低管理费用发挥重要作用。 5、缩微摄影技术系统流程图:资料、拍摄、冲洗、拷贝、输出、存贮、阅读复印检索 6、缩微品只能依靠放大镜、放映机和阅读器才能阅读,依靠缩微复印机放大为复印件 7、丹赛开创了缩微摄影技术,计算机输出缩微胶片记录装置是COM 三、缩微摄影技术特点与作用 1、特点 存储密度大;记录效果好;记录速度快;适用范围广;缩微品规格统一;易于还原拷贝 2、缺陷 无法记录动态信息;阅读时眼睛易疲劳;无原件的美感与质感;不能完全代替原件的凭证作用;阅读时无法加注和批改;一次性投资大;保管条件要求严格 3、作用 缩小保存空间;保护和代替原件;便于长期保管;便于文献收集与交流;提高办公效率 4、摄影技术大致可以分为拍摄技术和暗室技术 5、摄影四要素:光线、色彩、构图、命题 第二章感光材料的形式 一、感光材料的基本结构及类型 1、感光材料是指具有光敏性的材料,见光能分解,经过加工处理后能形成影像的材料 2、感光材料的结构:感光层(加工后成为影像层)+支持体,既可以依据感光层的感光物质,也可以依据支持体对感光材料的分类。 3、感光材料的类型: 银盐感光材料:普通摄影胶片、缩微摄影胶片、干银胶片 非银盐感光材料:重氮片、微泡片、光导热塑胶片、PD胶片 二、缩微品的形式 缩微品是指含有缩微影像的各种信息载体,分为卷式缩微品和片式缩微品 1、卷式缩微品以保存为目的,按装片式分为片盘式、单输盒式、双轴盒式、片式,具有成本低、制作速度快、完整性好、容易转换、便于管理等优点,同时具有不易修改和补充、检索时间长、容易损坏胶片等缺陷。 2、片式缩微品以单张胶片为单位进行管理和使用的散叶片。分为条片、封套片、开窗卡片、

摄影心得论文

摄影摄像结课作业 摄影心得 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专业班级:广告学1101班 姓名:王富强 学号:201124910409

摄影心得 所谓的摄影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影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而摄像就是使用摄像机(视频拍摄设备)把光学图象信号转变为电信号,以便于存储或者传输。通俗一点解释就是,摄影是一种静态的影像记录过程,而摄像是一种连续动态的影像记录过程。 在我的印象当中,我不知道摄影摄像时一个职业,在大一的时候开始接触摄影摄像,才知道摄影摄像不止是一门职业,更是一门艺术. 学习摄影摄像,不只是让我懂得他是干什么的或者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更多的是带给我更多的美的享受,当你拍摄到一个很美很美的图片时,你有一种不一样的快乐,也许这就是一种成就感吧,当你拍摄一段你满意的视频的时候,你的心情就像吃了糖一样很美,更多的是自己的审美眼光的提高,自己的品味的提高,每一件事情都让人很快乐,觉得这门课程很有意思。 摄影摄像具有相同的可视性。小说靠读、音乐靠听,而摄像艺术则靠观赏。小说、音乐都不能提供具体形象供人观看,它们是时间艺术,不是空间艺术。摄像艺术是空间艺术(或称视觉艺术)又是时间艺术。表现时间过程。小说是用文字描写来阐明主题、叙述情节、刻划人物、描绘环境的。读者根据描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想象、感受艺术形象。也许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能够接受可视性的东西,也就会越来越流行。 摄像具有运动性而摄影具有静止性。绘画、摄影、雕塑都是空间艺术(造型艺术)也都具有可视性,那么电视摄像与它们有何不同呢?绘画和摄影等只能表现动态,故称瞬间艺术,它们都不能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摄像不仅是空间艺术也是时间艺术,称为时空艺术。摄像和摄影(照像)都是通过画面形式来表现内容的。但它们两种画面是不同的。这就是一种艺术吧,我很喜欢这种艺术的感觉。 摄影摄像具有相同的记录性特质。画家画画不一定要面对现场,可以把生活中的积累,经头脑筛选与构思,最后运用自己的技术艺术手段画在画

摄影选修课结课论文

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 的作用和意义 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嵌入式软件10-01 学号:541013090114 姓名:黄成

浅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本学期选修的是杨老师的“摄影艺术鉴赏”课,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致对摄影这门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门课程不仅丰富了我的的生活,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陶冶了情操,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观。总的来说,自己的收获很多。下面来谈谈摄影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摄影反映了一个人的审美观和对艺术的品味,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

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摄影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摄影技术》是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际照片的拍摄和制作,应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摄影和数码摄影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本掌握使用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技巧。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透镜的种类。理解镜头镀膜的作用。理解焦距和口径是镜头的两个重要性能指标。了解镜头的种类,合理选择使用镜头。理解镜头存在的各种像差及其原因。 2.理解光圈系数和光圈的作用。理解快门的种类和作用。理解四种自动曝光模式。了解135相机各自的特点。了解单镜头反光相机与取景器式相机各自的特点。掌握检查相机的镜头、光圈、快门、聚焦装置、测光系统等的方法。掌握使用和维护相机的正确方法。 3.理解彩色负片与彩色反转片各自的用途和优缺点。理解日光型与灯光型胶片各自的使用条件。理解低速片与高速片在照相性能上的区别。理解高速片的用途。了解全色片、色盲片与分色片的含义和用途。理解胶片的感光度、反差性、宽容度、颗粒度、解像力、灰雾度、保存性等概念。了解DX胶卷的含义。掌握正确使用胶卷的方法。 4.理解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理解影响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掌握室外曝光量和室内曝光量的估计方法。理解“宁多勿少”原则。理解反射式测光原理。理解平均、偏重、部分测光、点测光。了解外测光、TTL测光、TTL-OTF测光与TTF测光。掌握测光系统的使用技巧。理解EV值的含义与用途。 5.理解电子闪光灯的基本原理和发光特性。了解电子闪光灯的各种类型。手动闪光曝光的基本方法;理解同步的含义与运用;理解闪光指数的含义与运用。了解通用型自动闪光灯的原理与特点;掌握闪光摄影的各种技艺方法。了解闪光灯常用电池的性能与使用的注意事项;注意闪光灯的维护。 6.理解UV镜和偏振镜的主要用途。 7.掌握不同的拍摄点与画面变化的关系。理解和掌握稳定、空白与三分法的摄影技法。理解画幅和“虚实”概念;在摄影过程中,应恰当选择画幅,能正确运用虚实相结合的摄影技法。理解前景和背景,在摄影中能正确选择前景和背景。理解色调和影调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摄影中注意掌握线条的运用和质感的表现方法。理解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和摄影用光的造型目的。 8.理解原色光与补色光;理解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理解色彩三要素。理解色温的含义与光源色温;理解彩色胶卷的色温平衡性。理解彩色胶卷的感光特性。理解色彩的基调、对比、和谐、感觉。 9.了解多次曝光的含义。理解人像摄影和各种风光摄影的技术要点,通过摄影实践,掌握其拍摄方法和技巧。 10.理解广告摄影的目的与要求;了解广告摄影所需的器材设备。 11.了解数码摄影的特点。了解数码相机的性能。学会数码相机的使用方法。基本掌握数码技术处理技术。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学 镜头 1.透镜与加膜(透镜的种类与片组;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 2.焦距与口径(焦距与成像效果;口径与大口径的优点)。 3.镜头的选择(标准镜头;广角与超广角镜头;远摄与超远摄镜头;鱼眼镜头与反射式镜头;变焦镜头;特殊镜头)。

摄影摄像论文

摄影摄像论文: 颜志雄摄影风格及其作品赏析经过两个月的摄影摄像课程的学习,使我对摄影和摄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了解,从陌生到慢慢熟络并进而喜欢上这门课程了。记得第一次将照相机摄像机拿到手里的时候,虽然很激动,但是,只能空着急,东西已经在手上了,却不会使用!让我惊喜的是吗,经过一定阶段的学习,我已经能够顺利地拍照片摄像了! 最近注意到一位时尚人像摄影师,他叫颜志雄,下面是对他的个人简介及摄影风格和作品的赏析 个人简介:颜志雄,男,汉族,1979年生于湖南衡阳,是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术科班出身,自幼学习国画、油画,大学主修艺术设计,精通电脑数字处理技术。2001年涉足摄影,涉及人像、纪实、风光等多个领域,曾任多家杂志画报艺术总监、摄影师,与众多一线专业摄影杂志及时尚生活类杂志有合作,现主要从事商业广告、艺人写真、创意人体摄影,作品在中国及乌克兰、法国、比利时、香港、澳门等国际影赛入选并获奖达七十多项。先后举办《灵·胴》、《渡》、《缤纷红颜》、《灵·悟》、《轮回》、《早春》等摄影艺术个展,被誉为“中国人像摄影界的一匹黑马”。 摄影风格:谈到风格,颜志雄曾说过他不喜欢“风格”这两个字,不喜欢太循规蹈矩的、太纯粹规矩上的东西,因为风格很多时候就是代表一种程序,一种惯例,感觉就像是标签、烙印。他认为我们不应该有这种烙印,作为摄影师比如人像摄影就不只是说只会拍人像,还

应该会拍其他方面的,拍其他的不同体裁的东西,应该是多元化的发展。就是说一个摄影师真正做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主要是拍感受,而感受是没有一个界定标准的,没有规定说唯美的就是很好的,沧桑的就一定是很好的,而是根据要表现的题材,采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如果这个题材需要很尖锐就要使画面矛盾很冲突,如果表现画面的唯美就要通过很缓和的形式表现。因为拍摄对象、图像的需求不同,还有图像最终的表现目的,这些共同决定采取什么方式表达。 他理解的风格是品质,所谓的风格是品质的保障。就是这个摄影师做到一定的高度之后,他无论是人像、风光、纪实、人文摄影,不同题材的摄影,他所出来的形象都是有一定高度的,这种高度就是风格,不管什么样的题材都能出一定高度的品质的东西,这个就是他的品质了。 新近看过他的一组作品《灵.悟》,由此想到很多,自然、人类,强大、渺小……请用一颗淡泊明净的心去感受,去灵悟,去禅悟。 空灵中透着点点禅意,浩淼里散发出丝丝神秘,自然、人类、心灵中的感悟、诸多丰富的元素,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让人品读之余,留下无尽的回味和思索,这便是《灵.悟》。 许多时候,欣赏到异彩纷呈的摄影作品时,我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摄影能够带给我们什么?是视觉上的享受,还是内心真正的升华和体悟呢?这个问题曾经困扰着我很长时间,从开始对摄影初浅的认识,到现在逐步的深入,我才蓦然发觉,内心的东西最重要,体现原始的、纯粹化的作品,才能够凸显事物的本真和意境。

摄影基础论文

翻遍所有的通识课,本来有很多想学的后期制作课程。后来想了想,我很喜欢旅游,还有一个很爱臭美的女朋友。希望每次出去玩的时候都能留下美好的纪念,很容易就想到拍照留念。那么好的摄影技巧必不可少。 不知道是不是受学长学姐的影响,会觉得通识课可以很随意,所以学习这门课,起先只是无心的,但学了,我感到受益无穷。特别是老师您对这门课的认真对待,让我印象尤为深刻,也正因为您我才端正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学到很多使用的摄影基础知识。在学摄影之前,我觉得摄影是一件不太难的事情,说白了就是照像,但经过这几次的学习,虽然只去上过老师您六堂课,我更认为摄影是一门学问,不但需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角度,还要有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被摄者的美丽,需要摄影师的用心指点与相互沟通,才能展现出来。 第一节课老师和我们讲了一些相机的历史,老师教我们认识各种相机, 从认识相机这个最基本的入手,就在我以为摄影课时这么无聊的东西时。老师开始讲起来专业知识,从各方面介绍摄影的要领及技术,我很清楚自己的摄影水平,除了手机从来没有接触过摄影设备的我,涉及到了专业的知识很多地方我还不太懂,很多都是接触到了相机才能用到的,只能在网上查找着资料一遍学习,努力掌握着理论知识。但是经过老师的理论讲解,并且还引用许多优秀的作品实例当场分析点评,在老师的精心教学下,使我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逐渐的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使让我意识到要想拍出好相片,拥有一部好的相机并非关键之处,更重要的是利用好自己手中的相机,

提高自己摄影能力,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能拍出一张好照片,我们要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让我们学以致用,以便加深映像,这样更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当然提高个人的审美意识也是学好摄影的要点之一。对摄影有了深入的了解,并深深的体会到了摄影带给我的乐趣。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一幅好的作品一定有其内在的魅力。这种魅力主要来源于三个要素:一个鲜明的主题;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能引起人的共鸣。我们拍摄应该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曝光正确、构图完整、画面简洁这是应该达到的基本技术指标。“摄影是发现的艺术”,而不是随意抓拍,如果在技术上达不到标准的照片不能称为好作品。我以前常想为什么在生活中面对同样画面,有些同学能拍出美丽动人的画面,而我拍出的照片却一塌糊涂呢?在学完之后我才知道那是因为要想拍好就应该掌握一定的摄影技术,拍摄时要符合一定的技术标准,才是拍好照片的前提之一。通过对摄影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发现摄影和后期一样也是一门表达美的学科。我从另一个角度受到了美的熏陶,这种美不同于我们平时所想象,所认为的。我感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美。正如一位大家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的眼睛。”另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门课是我懂得了纪实摄影要表现美而又要高于美,它不但要表现一种形式美,其灵魂更在于它真实地记录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即美是要建立在真与善的基础上的。摄影本质上是纪实的,它不同于绘画可以凭记忆或想象虚构,没有呈现于镜头前的真实场景,便不可能产生摄影作品。

摄影常识及技巧(摄影选修课试题附答案)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选修课试卷(A)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 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 ()、()、()。 2、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 3、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 4、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是()。 5、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 )、 ()、()、()。 6、逆光是由()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顺光是由()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技术。 9、“框式构图”是利用()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追随摄影 2、新闻摄影 3、景深 4、感光度 三、课堂面试(每题2分共50分) (将“题号”和“答案”写在考券背后)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选修课试券(答案) 课程名称:实用摄影与作品欣赏教师:杨晓利学生姓名:学号:分数: 一、填空(每空2分共30分): 1、“线条”是摄影造型的四大要素之一,线条的作用:(引导视线)、(增强透视)、(完整构图)、(图案形式)。 2、色彩中含灰的量越大,色饱和度就越(低)。 3、能够将普通光改变为偏振光的滤光器是(偏光镜)。 4、能够使拍摄的影像产生适度的虚化效果的滤光器:(柔光镜)。 5、前景是照片中位于被摄主体前面的景物,它的作用是(引导视线)、(陪衬主体)、(充实画面)、(表达空间)。 6、逆光是由(由照相机相对)方向投射来的照明光线。 7、顺光是由(拍摄者方向)摄向被摄体的照明光线。 8、在同一张底片上进行两次以上的感光,被称为(多次曝光)技术。 9、“框式构图”是利用(框式前景)美化画面的构图形式。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追随摄影:在快门开启的瞬间,摄影镜头随物体运动方向移动。运动物体始终落在胶片的一个位置上,造成清晰影像,而静止的背景形像则变成模糊的影像。 2、新闻摄影:一种运用摄影技术技巧进行新闻报导的宣传形式。要求 迅速及时地真实再现社会事件、生活现状、及有代表性的人物活动。 3、景深:景物清晰的范围.影响景深的因素:光圈大小、焦距长短、 距离远近。 4、感光度:表示感光材料感光快慢的数值。

摄影技术基础论文

摄 影 技 术 基 础 毕 业 论 文 浅谈摄影在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意义作用 摄影是一种通过图片的形式向人们传达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画面的表达,人们可以感受到其深刻的内涵和思想,更容易产生共鸣。同时,对于摄影的学习并不是简单掌握拍照的技术,而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摄影人员可以通过对摄影课程的学习,了解

并掌握摄影器材等先进设备,接触到新的科学领域,拓展自己对于知识的范围,同时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摄影艺术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健康心理素质、综合思维能力和高雅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是素质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所以说摄影是高等院校尤其是艺术院校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崭新的艺术形式,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也是陶冶情操,裨益心灵,蕴含审美理想,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与科学技术连结在一起的文化艺术。它既是一门综合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它在光学、化学、美学的基础上,借助当今的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发展速度征服着世界。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就是以艺术美的形式来反映自然美和社会美的中介。它是靠光线、影调、线条和色调等构成自己的造型语言,具有较强地空间感、立体感、质感、运动感、节奏感;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具有新鲜、开放、多样、自由、生动、快捷的多种特点。摄影加紧了科学与艺术联合的步伐,让艺术科学化——求真,使科学艺术化——求美。摄影艺术几乎涵括了传统美学的摄影、纪实摄影、抓拍摄影、场景摄影、观念摄影、数字化后制作的摄影、设计功能的摄影,情节剧场化的摄影,相当程度地体现了时代艺术的特点,反映了时代艺术的现实环境面貌。从摄影艺术的内涵来看它涉及到很多学科,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它具有科学的基因(真实性,准确性,系统性等科学的根本特性),使摄影艺术具有人类科学时代的基本特征。从摄影技术的外延来看,摄影技术、光电数码摄影技术、显微摄影技术、天文摄影技术等等,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视野,并且将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变为可传播的物质形态,这是时代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摄影艺术能够以它独具特色的表现内容和缜密独到的构思,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主题,跟上时代的节奏,反映时代的希望,闪耀出时代和谐的光芒,能以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和准确捕捉,使摄影作品传递出比单一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的信息,产生出更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摄影艺术是时代精神的注入,是社会意义的体现。 现阶段很多高校对于摄影专业的设立十分重视,将它作为一种素质教育的方式和内容, 既可以培养现代大学生的科技活动能力,还是一项美学的引导和教育,

摄影系论文

浅谈人像摄影的魅力 内容摘要:所谓人像摄影,是指通过摄影的形式,在照片上用鲜明突出的形象描绘和表现被摄者相貌和神态的作品,它是被摄者自己的影像写真。很早以前,人们就以各种需要、各种方法描绘自己的形象。最早,人像画面出现在绘画中,尤其到19世纪早期,当时的油画肖像已经非常时髦,创作上也日臻成熟,产生了不少优秀的肖像绘画作品。不久,当摄影术发明之后,人像开始进入摄影领域。当然,由于受到当时技术条件的局限,人像的拍摄还仅仅处在初始阶段。随着摄影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艺术观念的发展,人像摄影在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发展空间,无论近代与现代人像摄影,都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代人,并给予从事摄影学习或者工作以及爱好的人们拍摄人像的方法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关键词:人像摄影卡梅隆夫人伊莫金·坎宁安陈曼人性灵魂

Content abstract: so-called portrait photography, it is to point to through photography form, with bright highlight in the photograph the image of the performance was drawn and looks and expression of perturbation works, it is the image photo taken. Long ago, people in various needs, various methods describe your own image. The earliest picture appear, like in painting, especially to the early 19th century, when the oil portrait has very modern, creation mature gradually, also produced many excellent portrait painting works. Soon after, when photography, portrait began to enter into the field of photography. Of course, due to the limitations of technical conditions at that time, but also just like shooting at the initial stage. Along with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hotography, art ideas people today in portrait photography has greatly change and development space, whethe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portrait photography, are profoundly affects each generation, and give the work or study in photography and hobby image method and shooting people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life. Keywords: portrait photography Cameron lady imogen. Cunningham ChenMan humanity soul

摄影艺术结课论文

摄影艺术 浅 谈 摄 影 的 美

妙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电子商务141601班 姓名:张丽婷 摄影的美妙 一、对摄影的理解 摄影是一种文化、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带有强烈品质的媒介。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自然交汇的结晶,是了解、认识、反映社会现实的形象化手段,是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式,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 摄影者通过画面的构思、色调的均衡、场景的剪裁给观赏者带来美的享受,使观赏者真正得到心灵的满足。与此同时,通过对摄影器材的了解,我们可以接触到现代科学各个领域,拓宽知识范围,提高艺术修养。因此,摄影不仅仅是会摆弄照相机,而是一种包括应用科学、想象与设计、专业技巧和组织能力的综合过程。素质教育相对于

应试教育来说,是一场革命,它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将摄影艺术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摄影知识和摄影艺术的教育,既是一种科技活动,又是一种美学教育。 摄影主要是培养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其根本目标是使摄影者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个过程中,它所表现的形象性、情感性、自由性最有助于我们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摄影艺术是一门较为年轻的艺术门类,它是紧紧伴随着每个时代高新科技发展而发展着。摄影艺术是一种对现实高度概括;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影像工作方式;是一种高贵的雅文化。摄影艺术就是作者的一种表达,正如说话是一种表达、写作是一种表达一样。摄影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风光”、“静物”、“人像”,也可以“纪实”、“民俗”、“观念”,表达方式没有高下之分。 摄影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光圈、焦距、曝光、色温、反差、感光度、白平衡之类的技术性知识,还要学习构图、造型、色彩、光影等等美学知识。 二、照相机的设备 摄影不仅仅是一个相机这么简单,需要准备的设备还有很多,比如:镜头、三脚架、闪光灯、增距镜、广角镜等等。 对于整部相机来说,镜头是最容易损坏的部件。要保护镜头,一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风光摄影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单从作品的形式维度来看,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的差异并不大,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理应被纳入生态摄影的领域中。但从学理上讲,生态摄影与自然风光摄影当有不同,它要求摄影师具有创作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要求观看者具有欣赏层面的生态审美自觉,还要求生态审美意识在作品的传播解读阶段进行介入和引导。为助推生态摄影的创作实践,不必给生态摄影限定过高的学术基调,以便融入更广泛的大众群体,塑造更深刻的生态审美自觉。 关键词:生态摄影;风光摄影;审美 一、从瓶颈到另辟蹊径 15世纪意大利艺术批评家阿尔贝蒂在《论绘画》中指出画家只能再现可见之物,不能被肉眼看到的事物无法被绘画再现。这一点对画家的想象力与创造性来说显然不适用,但对几百年后才现身的摄影而言却是合理的概括。人与自然都是可见的拍摄对象,除肖像摆拍外,人们并不会停留在一处供相机捕捉,许多人像抓拍都有动态特征;自然物比人安分许多,拍摄自然风光的作品大多给人以静止的感觉。但随着环境污染破坏的加剧,自然也不再静止,不再万年不变。当摄影师拿起相机的目的不再只是捕捉自然的美,也是预见到自然之美转瞬即逝并为未来留存记忆的时候,以生态为主题的自然风光摄影就诞生了。 早在本世纪初,就有学者提出生态摄影的名号,并试图对其内涵进行界定,以对自然风光摄影进行分类。然而十年过去了,生态摄影研究尚处于起步状态,其间所发表论文不逾百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也不过三五。一来因摄影作品内容固定明确难以作多元阐释,二来摄影师在捕捉影像时未必持有特定意图,对作品是否具备生态审美自觉的评判缺失了权威。再者,最令人困扰的是,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虽具有巨大感染力,却很难发挥实际的社会效用,直接介入生态保护的举措中,这一局限是阻碍生态摄影理论建构的关键。诸多原因导致这一颇具潜在价值的新兴领域变作鸡肋,摄影师与学者都不肯放弃,却又无法界定清楚、阐释透

摄影技术课学习心得

摄影技术课学习心得 11美术2班 莫炽卿 学号:02

摄影技术课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出于对摄影的浓厚兴趣,可以学习摄影技术课。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提高了我原本低浅的摄影水平,学到了很多实用有效得摄影技巧,提高了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我的授课老师,他真真正正地在每一个方面都为了我们着想而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和满足我们的学习要求,时时刻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很愧疚的是有些课时我因为其他组织活动而旷课,真是惭愧。没接触这门课程之前,基于这个时代发展变化考虑,我对它的理解仅限于用数码相机的创作,但当上了第一节课之后我明白,这才是对摄影及创作的回归,对原始和基础的探求。相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大同小异,社会在进步,但是这种传统机械式相机还是有无可替代的功用,也远未退出历史的舞台。要想在以后运用起数码相机此类衍生品游刃有余,学习这门课程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传统相机的优点,就是它是纯机械制造,能应对极度严酷的野外环境或特殊情况。单镜头反光相机是完全透过镜头对焦拍摄的,它能使观景窗中所看到的影像和胶片上永远一样,它的取景范围和实际拍摄范围基本上一致,十分有利于直观地取景构图。单镜头反光相机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可以交换不同规格的镜头。可光靠老师介绍,自己操作是另一回事。装胶卷、调焦距、选择快门速度和光圈……我慢慢实践和摸索,渐渐懂得了如何运用相机来拍照。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时候,我接触到的是佳能60D单反机。联想起老师给我们细心介

绍过的相机的构造,我着重说明了光圈、景深、快门速度等知识并实际操作,提供了一些关于我们外出拍摄所需的参考数据。 我在此之前也曾在业余时间试图自学过摄影,但是深奥的原理与复杂的技术让我越学越糊涂。在这个学期的每周三晚上的摄影技术课,我跟着老师的讲授实实在在地从头开始学起,照相机的种类、构图、曝光问题、用光问题、快门、风光人像、胶卷知识、暗房技术……用古老的黑白胶卷机进行拍摄实践。当我在暗房里冲洗出我用心去拍的胶卷时,看到胶卷上那清晰的影像,那种成就感让我激动不已,也许这就是摄影的魔力所在。在平时用数码相机拍摄时是完全体会不到的,拍完直接在屏幕上显示,而且还可以直接放上电脑观看或拿去照相馆冲印,成品一下子就可以出来,毫不费力。看着我晒出来的黑白照片,我可以肯定,我爱上摄影了。我通过学习终于对摄影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还想学习下去,深究下去。 在平时的数码相机拍摄时,我尝试采用在课堂上学过的测光方法。测光是用18%灰度为标准,而人的肤色就刚好接近于18%灰度,用人的皮肤去测光就可以粗略的得到比较正常的光效果,方便而又快捷。结果这种方式应用在彩照上还是可以的。 还有老师曾经放映给我们的许多摄影作品,构图新颖,别出心裁。我又发现了构图上的精彩,在我进行拍摄作业时,也不断地尝试新的角度,新的构图。有一句话说“美来自内心”讲得很有道理,看到那一组组风光旖旎的照片,我觉得在具备专业知识的背后,更是用心在创作,快门之下的灵机闪现,表达得如此淋漓尽致。每个人都有创作

摄影艺术入门与欣赏论文

摄影艺术入门与欣赏论文 摄影在日常生活中有着越来越多的运用,但真正懂得摄影与欣赏的专业却比较低。 摄影画面中形象展现的方法与手段,有别于其它艺术门类。画家用的是画布与笔,雕刻家用的是刀,文学家用的是纸与笔。而摄影者运用的则是感光材料(录像磁带)、光学镜头,经过光线的特殊作用,记录再现生活中的种种形象。也就是说,摄影画面因其独特的记录生活、反映现实的技术、艺术处理过程与表现形式,形成了摄影画面的若干特点。 纪时性是摄影画面的本性,它要求镜头前的一切物体必须是真实的:真人、真事、实景、实物。摄影画面创作必须在真实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正是摄影画面创作的这一重要特点,使之成为一门独立艺术。人们之所以对摄影画面感到可信、可亲,首先由于它是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可视形象作为信息载体来表达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含义,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因而给观众以身临其境之感。 摄影镜头同人们的眼睛—样,有一定的视角范围,凡是在这个视角范围内的一切:人、事、景、物,都能被真实地摄入画面。换言之,镜头视角之内的一切事物,必须是存在于真实的空间之中,创作也必须在这样真实的空间中进行。离开了这一点,就不能够获得摄影画面形象的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摄影艺术的个性特征。 影画面的可视形象,直观,生动,通俗易懂,便于同观众相互交流,便于观众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品主题思想到作者对生活的认识、评价),并给观众以一种“临场感”。 摄影画面是用可视的形象有选择性地反映生活。画面的形象并不是纯客观地“临摹”生活,而是渗透着作者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感的。摄影画面形象是作者在拍摄现场通过其独特表现手段,诸如:角度方位的变化、画框的合理裁剪、光线的描绘处理、线条影调的选择配置、不同焦距镜头的运用等等,从而把作者对生活的审美态度和情感溶灌于画面之中,使之内容鲜明,富于感染力,给观众以某种美的享受。 摄影画面内容与形式的完整统一,富于典型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单幅的、静止的摄影画面,在内容的表达、形象塑造、形式的运用上,都要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使画面形象成为“凝练的诗句”,富有哲理和说服力。对于电视节目制作人员来讲,从拍摄静止的单幅画面人手,了解、掌握“画面语言”的特点,是一项基本功,掌握了它,是大有益处的 一切艺术都是社会生活的反应,而社会生活又是艺术的源泉。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再现生活是艺术一般性格特点,是它的本质”。(《生活与美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第109页)摄影画面同其它艺术相比,对于再现生活来讲,可谓是最形象、最直接、最真实的了。 画面创作的前提是摄影者对于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思考和评价。在创作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题材,运用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探其实质,都是摄影者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理解的反映。 在一切艺术的创作活动中,认识生活都是表现生活的基础。对于摄影创作来说,虽然也需要想象,但因它受到空间和时间的真实性的严格限制,不具有画家、音乐家、文学家那种虚构的自由。大干世界,亿万民众,社会百态,浩瀚自然,经过摄影创作最终表现在画面上的仅仅是生活中的一瞥、广阔空间中的一个

前沿技术课程论文范文

计算机发明以来,各种高新技术不断被开发出来,人工智能作为其中的佼佼者一直以来深受社会关注而人工智能也不负众望正沿着既有的方向在不断的前进。 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总的来说分为两个,一是人工;一是智能。 人工便是代替人类来完成一些危险的工作或是一些需要长时间具有重复操作的简单工作,人工智能的出现使得人类从一些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来进行更加有意义的工作或研究。 智能便是赋予机器思想,包括意识(CONSCIOUSNESS)、自我(SELF)、思维(MIND)(包括无意识的思维(UNCONSCIOUS_MIND))。所以想要发展人工智能就要涉及到机器的学习。 于是深度学习便成为了人们研究的前沿技术。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机器学习。机器学习是一门专门研究计算机怎么模拟或实现人类的学习行为,以获取新的知识或技能,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断该上自身的性能的学科。 深度学习的概念源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含多隐层的多层感知器就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结构。深度学习通过组合低层特征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层表示属性类别或特征,以发现数据的分布式特征表示。 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中一种基于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的方法。观测值(例如一幅图像)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表示,如每个像素强度值的向量,或者更抽象地表示成一系列边、特定形状的区域等。而使用某些特定的表示方法更

容易从实例中学习任务(例如,人脸识别或面部表情识别)。深度学习的好处是用非监督式或半监督式的特征学习和分层特征提取高效算法来替代手工获取特征。 利用深度学习的种种特征我们可以将其应用在不同的行业,如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计算机视觉等。 语音识别相对于手动控制来说更加快捷、方便,可以用在诸如工业控制、语音拨号系统、智能家电、声控智能玩具等许多领域;智能对话查询系统,根据客户的语音进行操作,为用户提供自然、友好的数据库检索服务,例如家庭服务、宾馆服务、旅行社服务系统、订票系统、医疗服务、银行服务、股票查询服务等等。 将机器学习领域深度学习研究引入到语音识别声学模型训练,使用带RBM 预训练的多层神经网络,极大提高了声学模型的准确率。在此方面,微软公司的研究人员率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们使用深层神经网络模型(DNN)后,语音识别错误率降低了30%,是近20年来语音识别技术方面最快的进步。 机器翻译是人工智能的终极目标之一,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同时,机器翻译又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随着经济全球化及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机器翻译技术在促进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方面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13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机器翻译( Neural Machine Translation )逐渐兴起。其技术核心是一个拥有海量结点(神经元)的深度神经网络,可以自动的从语料库中学习翻译知识。一种语言的句子被向量化之后,在网络中层层传递,转化为计算机可以“理解”的表示形式,再经过多层复杂的传导运算,生成另一种语言的译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