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

河南省旅游局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带动力量。

2009年,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2.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25%,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10%以上。

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业总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位、第8位,居中部六省和中西部地区首位。

今年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

1.3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

1159.04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

21. 6%和

20.7%。

其中,接待入境游客

70.2万人次,同比增长

18.2%。

全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3个国家5A级景区),1050家国际、国内旅行社,529家旅游星级饭店(其中五星级10家),旅游从业人员120万人,基本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协调配套的产业体系。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一)加强组织领导,提供有力保障。

我省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切实将其摆上了重要工作,加大了组1织领导和支持力度。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

对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经常督促,分管领导具体指导、具体落实。

特别是在重在对交往活动中,省委、省政府领导都把旅游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进行安排,并亲自做旅游推介。

今年4月18日,国家旅游局与河南省政府签订了《关于建立局省紧密合作机制备忘录》,李克常务副省长在签字仪式上签字,省委卢展工书记出席签字仪式。

为办好2010第二届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省政府专门在北京召开了驻华使节联谊会,郭庚茂省长致辞,孔玉芳副省长主持。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论坛的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二是政策支持到位。

2005年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工作会议,研究制定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具体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去年5月27日,我省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

三是财政支持有力。

2008年投入

1.2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贷款财政贴息、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

2009年起我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全年省财政安排资金

1.05亿元,其中5000万用于旅游宣传促销,5000万元用于旅游项目补贴,500万元用于奖励旅行社,各市共安排

3.5亿旅游专项资金。

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用于旅游宣传推介,大的项目2资金另行申报。

(二)推动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升级。

没有项目支撑就没有品牌,没有品牌就没有高次层的发展。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旅游项目和品牌建设。

今年省委卢书记在会见国家旅游局邵琪伟局长时强调要坚持“项目带动、品牌带动”。

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们大抓旅游项目建设和旅游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2009年全省全年新建或扩建旅游项目118个,总投资额为

352.28亿元,全年完成投资120亿元。

全省共推出旅游招商项目80个,总投资额为

480.72亿元,全年签约金额145亿元,超额完成了省政府对旅游系统下达旅游投资和引资的“双百亿”任务。

去年9月22日,省旅游局又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我们又制定了全年旅游投资、引资双双超过“200亿”的目标任务。

上半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300余个,完成投资106亿元。

招商引资亿元以上的合同项目8个,合同金额156亿元。

在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我省共签约合同旅游项目7个,签约金额

95.9亿元;签协议项目11个,金额

353.7亿元。

在旅游项目投资和旅游招商引资上,我们主要是实行了“两个倾斜”。

一是向精品景区倾斜。

继续着力打造郑、汴、洛、沿黄“三点一线”黄金线路;深入推进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开发;通过资源整合、联合捆绑营销等手段,提高以云台山为代表的南太行景区的整体品位。

二是向新兴业态倾斜。

先后协助推出了《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君山追梦》、《河洛风》、《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旅游演艺精品3节目。

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投资共

3.5亿元,一期演出项目投资

1.2亿元,全部为民营资本投资。

省旅游局下属的少林寺武术馆推出的舞台剧《少林武魂》开辟了中国武术文化走向世界高端演艺市场的新路子,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

2009年进入美国高端演艺市场—百老汇侯爵剧场,武术馆与上海东上海影视集团合作在美国购买了田纳西州大雾山景区剧院,《少林武魂》作为中国第一个在美国落地的文化项目将常年在美国演出。

特别是去年全省签定了温泉休闲度假项目合同金额70亿元,建成后将形成一个辐射全省的温泉经济带,河南旅游的转型升级将大大提速。

(三)扩大对外开放,开拓旅游市场。

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积极开拓境外和省外市场,大力提高旅游业综合效益。

一是积极搭建旅游开放平台。

成功举办了中国(郑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来自五大洲35个国家和地区的96个国外城市、126个国内优秀旅游城市共222个市长或代表共同签署了《郑州宣言》,使得这一论坛最终固化落户河南,国家旅游局和省政府每两年举办一次。

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签署了《河南宣言》,组织了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及巡游等大型活动;组织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办好河洛文化旅游节、黄河国际旅游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扩大了旅游交流合作,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二是推出旅游优惠措施。

2009年,为应对危机、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全省各级财政投入加上全省数百家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4游企业全年打折让利面额价值达70多亿元,其中郑州市发放旅游消费券、优惠券30亿元,进一步激活了旅游市场。

去年“五一”期间,全省共接待省外、境外游客530万人次,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

今年,平顶山市推出了全市旅游景区4月份错峰免费游和“五一”假日大优惠活动。

据统计,4月份平顶山接待游客数量和实现旅游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40%、224%。

二是加大旅游宣传推介力度。

组团参加了“中原文化澳洲行”、“中原文化港澳行”、“中原文化天津行”、“中原文化宝岛行”、“中原文化澳洲行”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在省内外知名媒体开辟旅游专栏,强化宣传营销,拉动国内旅游市场。

组团参加国家旅游局在俄罗斯、德国、意大利等地举行的大型促销活动,协调国家旅游局驻外办事机构,加大我省旅游产品和线路在海外的推介力度,

将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10多个精品景区纳入国家对外旅游宣传总体布局,加快了河南旅游市场与国内外的衔接。

经过努力争取,我省成为赴台旅游开放区域,新郑机场被确定为赴台包机航点,6家旅行社获得赴台旅游业务经营资格。

今年上半年,豫台互动游客达

4.5万多人。

三是推进区域旅游合作。

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交通共联、客源互送。

与福建省旅游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借助“小三通”旅游线,以专列形式开辟台湾游市场,首批“小三通”旅游专列,已于今年3月7日从郑州始发。

利用郑西高铁开通的契机,与陕西省旅游局联合推出了“郑西高铁一线牵,古都旅5游新体验”系列活动,召开了豫陕两省旅游合作恳谈会,双方签定了郑西高铁开通后进一步加强旅游合作的协议。

四是提高企业开拓市场的积极性。

制定了《河南省旅游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旅游包机最高奖励6万元、专列最高奖励3万元,对入境游贡献大的旅行社最高奖励150万元。

(四)组建旅游集团,壮大市场主体。

在省政府的推动下,我们和当地政府一起,借鉴上海锦江、北京首旅等大型旅游集团的运作模式,以国有旅游企业为依托,以产权为纽带,采取资产划拨、合资合作、兼并等方式,组建大型旅游集团。

2009年12月10日,洛阳龙门旅游集团、洛阳交通旅游集团和洛阳航空旅游集团三家旅游集团同时挂牌成立。

去年12月26日,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揭牌成立。

去年12月27日,港中旅(登封)嵩山少林文化旅游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这些旅游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我省旅游企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迈出了实质步伐。

今年5月27日,省政府公布了5年内在境内外证券市场实现IPO的重点后备企业名单,在150家企业中我省有6家旅游企业进入。

分别是河南中原第一漂流旅游集团公司、南召县莲花温泉旅游集团公司、开封清明上河园股份有限公司、焦作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洛阳交通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和以运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而著称的郑州市天人文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

(五)紧贴游客需求,提升服务水平。

6坚持把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环境作为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切实抓紧抓好,旅游业发展软硬环境不断改善,旅游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了郑州至尧山、安阳至林州等高速公路,加快了通往重要景区干线公路建设,全省形成了包括航空、高速公路、省级公路和通向景区公路的立体交通网络;旅游景区的通信、供电、给排水、消防、旅游标示等基础设施逐步配套完善。

二是规范市场秩序。

大力开展“诚信旅游”、全员培训、服务技能比赛和“争先创优”等活动,加强旅游安全检查,旅游业行风不断优化。

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

2009年,我们对服务质量差的20家旅行社进行了注销经营许可证的处理,对7家达不到标准的饭店取消星级。

三是完善旅游公共信息服务。

开通12301旅游公益服务热线,建设完善了河南旅游资讯网,与超级旅行网、河南旅游资讯网英文版、河南旅游资讯网手机版、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旅游频道等联合,形成了河南旅游资讯网络集群,进一步提高了全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

二、我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入境游人数少、比例低。

入境游一直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薄弱环节。

从2009年的数据看,虽然我省接待游客达

2.3亿人次,但入境游客只有126万人次。

航线少尤其是国际航线少,是造成入境游偏低的关键因素。

(二)旅游市场主体弱小。

7我省虽然景区较多,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品牌较少,特别是缺乏大型旅游集团,企业整体实力不强。

(三)宣传促销力度不够。

各市投入旅游宣传促销的经费不足,在国内大型媒体上及境外宣传促销不够。

同时,宣传促销的手段也比较落后,针对性不够强,震撼力不够大。

(四)旅游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目前省旅游服务中心已经奠基,但还未形成省、市、县和区域节点四级旅游服务中心联动网络,难以有效实施全省范围内的旅游统一服务、咨询、调度和指挥。

全省高星级酒店数量及服务配套设施不够,还不能满足不同档次、不同方式的多样消费和需求。

三、下步工作打算和近期工作重点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四个重在”的要求,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以大项目为支

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乡村游为突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提升我省旅游产业的水平和素质。

具体目标任务是:

全年接待海内外旅游人数达到

2.6亿人次,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旅游总收入2300亿元,同比增长15%以上。

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45万人次,旅游创汇5亿美元,同比增长15%以上。

突出抓好八项重点工作:

8(一)大力实施“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

把旅游延伸到农村,不仅因为我省农村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有现实条件、需求和巨大空间,更重要的是帮助有资源和条件的乡村探索一条靠旅游致富,特别是探索一条农业大省就地就近就快转移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路子。

基于以上考虑,今年我们决定在全省范围内扶持商丘民权画虎村、洛阳孟津牡丹画村、漯河南街村等100个特色旅游村和100户“农家乐”发展乡村旅游,力争提供10万个就业岗位。

这项工作已纳入省委、省政府十大民生工程。

我们已于今年2月25日举行了启动仪式。

目前100个旅游村的策划方案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评审,其他工作也全面展开。

(二)突出抓好旅游项目建设。

旅游业已成为投资和消费热点,借鉴去年经验,我们将重点抓好旅游招商引资,以大项目带动旅游的大发展,力争全年完成旅游投资、旅游招商合同金

额双双突破200亿元;推动与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合作授信的200亿元资金落实到位。

(三)继续扩大旅游业对外开放。

主要抓好4件事:

一是加强豫台旅游合作,努力实现“互动10万人”目标。

二是召开“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年会”,这是继去年召开该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年会。

(四)加强区域合作,拉动国内旅游市场。

9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塘等地举办旅游推介和项目招商会,开拓国内高端市场,引进大集团投资我省旅游;加强与山东、陕西等周边省份的旅游合作,推进资源共享、客源互送。

(五)积极培育旅游消费热点。

积极开发旅游演艺、旅游购物、旅游会展、温泉疗养及汽车露营地等新型业态。

在做好现有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等大型演艺节目的基础上,支持引进一批雅俗共赏的小型演艺节目在落户郑、汴、洛等城市,进一步满足游客的夜间休闲需求。

加快平顶山鲁山温泉、汝州观光医疗温泉、南召莲花温泉、信阳汤泉池温泉的建设进度,尽早在全省形成优势突出、互为呼应的温泉康体旅游经济带。

(六)做大做强旅游企业。

帮助协调刚刚组建的洛阳三个旅游集团、焦作云台山旅游集团、郑州港中旅嵩山少林文化旅游集团,理顺体制机制,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推动有条件的开封等市、县组建旅游集团;引进喜来登、香格里拉等2—3家国际著名酒店参与我省旅游开发建设和管理。

今年,美国的万豪和喜来登已确定进入河南。

5月20日,喜来登酒店签约仪式暨美盛中心奠基仪式在郑东新区举行。

这些国际品牌公司的进入,对我省旅游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七)推进旅游集聚区建设。

产业集聚是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它可以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优势景区、优势企业、优势地区集中,实现布局合理、10产业集聚、功能完善,不断放大旅游业的规模效应和辐射效应。

根据省委常委会的决定,目前我们正在按照产业聚集、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的原则编制郑州环球美食城、南阳卧龙岗、平顶山香山文化旅游等12个集聚区的规划。

(八)提升旅游服务质量。

开展“2010河南省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重点抓好“旅游质量万里行”活动和旅游服务质量交叉检查活动;抓好省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标准化示范市、示范县和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对万名乡村游导游、“农家乐”服务人员进行培训,规划乡村旅游发展,提升乡村旅游服务质量。

11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108 E nterprise E conomy 2012年第4期(总第380期) 产业融合背景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对策 □吴国琴 [摘 要]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的创新业态。河南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农业大省、承接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 的重要区域,要在旅游产业大融合的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大旅游业与农业的融合深度、扩大旅游业与工业融合的广度、 加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创新度,打造旅游强省,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旅游创新[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2)04-0108-0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转型时期城市公共服务的社会剥夺特色、形成机制及公平构建研究” (批准号:11YJC840011);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批准号:2009—QN —074);河南省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联合资助 [作者简介]吴国琴,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科学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旅游经济。(河南信阳464000)Abstract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is an innovative industry of tourism and other industries.As a large province of tourist re-sources,and agriculture,and an important region of central China carrying on industry relocation,Henan province should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agriculture,broaden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and industrial,strengthen the innova-tion of tourism and culture integration,and forge strong tourism province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Economic Zone. Key words :tourism industry;convergence;tourism innovation 一、旅游产业融合的意义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快速发展和扩散,一些基于工业经济时代的大规模生产分工的产业边界逐步模糊或消融,并在原有的产业边界处融合发展成新的产业业态,成为价值的主要增长点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源泉与动力[1]。旅游业在这个浪潮 的带动下,已经显露出了“跨界”发展的迹象:新型业态 不断涌现,如工业旅游、会展旅游、农业观光游、医疗旅游、教育旅游、房地产旅游,旅游产业融合的实践表明,旅游产业融合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推动旅游业创新创新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旅游需求的个性化、旅游市场的多元化,使得传统的观光旅游风光不再,如何推出创新型的旅游形态,获得旅游者的 青睐,是旅游业持久关注的焦点。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模式,产业融合催生出极富创新性的新产品、新业态,成为旅游创新的主力军、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2]。具体体现为:第一,主题创新。传统旅游的主题主要是观光主题,旅游业和其他产业融合形成的主题旅游丰富多彩,例如乡村旅游、工业旅游、红色旅游、文化旅游、影视基地旅游、医疗健康旅游、房地产旅游等,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旅游产业的价值链。第二,产品创新。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产品突破了传统的单一性,新产品应接不暇,例如农家乐、渔家乐、高科技工业园游、主题公园、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特色城镇游、会展旅游、创意旅游等,极大地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也给其他相关产业产品研发带来新的思路。第三,科技创新。随着信息技术 的不断进步,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科技创新,还加快了 旅游经济|Tourist Economy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旅游管理 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塑造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张红珍 随着中原大文化建设脚步的加快,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缺乏长远的科学规划,缺乏健全组织和科学分工,缺乏深入研究和资源整合,品牌意识不强等。对此,本文提出应列出根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顺序,建立一个“根亲文化旅游开发领导小组”,做到统一部署,共同做好寻根文化旅游品牌的研究整合、开发利用、宣传保护工作;要把寻根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放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规划中统筹考虑,制定长远的工作规划及目标,把根亲文化活动的开展与招商引资、对外经贸、科技交流、文化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等对策。 作者简介:张红珍(1974- ),女,汉,河南新密人,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旅游影响。 引言 河南省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旅游形象不够独特鲜明,资源的特色以“古(古文化)”、“河(黄河)”、“拳(少林和太极)”、”根(中华民族之根)”、“花(开封菊展、洛阳牡丹花会)”等为整体特征。这使得河南省文化旅游缺乏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因为这些特征并非都是河南独有的。特色是衡量一个地区对游客吸引力大小的重要因素,有特色才有吸引力和竞争的优势。选择与树立适度的具有高度代表性的省级根亲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对河南文化旅游的大发展来说显得非常迫切。 河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赋予了河南厚重的

“根文化”旅游资源。河南的“根文化”包括中华民族之根和中华文化之根,中华民族之根体现的是血脉之根,中华文化之根体现的是文化纽带与精神维系。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的建设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如何将河南根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建立健全,形成优化机制,把河南和谐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推向新的高度,进而带动旅游产业大发展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的现状 (一)河南发展根亲旅游的重要意义 广大华裔与中原地区有着血缘、地缘、史缘上的联系。海外华人寻根的起点是海外,中转地是闽粤东南沿海地区,终点是中原河南。对客居海外的华人华侨而言,河南是其寻根祭祖的首选之地。根文化具有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寻根旅游是河南省文化旅游的优势所在,寻根旅游是侨居国外的移民及后裔或国内旅居异地的居民及后裔因眷恋故土和亲朋回到祖籍地寻根的一种旅游。寻根旅游是按旅游主体的出游动机划分的一种旅游类型,其特点重在“寻根”。河南具有丰富的根文化旅游资源,这是发展寻根旅游的重要基础。 寻根旅游作为一种媒介,可以通过展示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激发人们内心的“根”情结,通过“根把海内外中华儿女和中华民族紧紧连在一起,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增进中原人民与海内外华人的亲情和友情,促进海内外华人的团结和共同发展加快祖国的统一大业建设,因此寻根旅游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寻根旅游已成为河南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着重点,并在国内外产生了深刻影响。 (二)河南根亲旅游品牌塑造现状:品牌开发初见端倪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国内游市场概况 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一方面,旅游人次在增加,国民的旅游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攀升。2014年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从全年形势来看,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大众旅游”阶段,人们的出游意愿不断高涨,国内旅游市场可以继续保持相对乐观的预期。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4年国内的宏观经济稳步回升,以此带动的商务活动增多,商务旅行市场前景广阔。加上节假日的影响,交通网络、酒店服务质量等方面的改善,三大市场中,国内游市场需求仍然旺盛,保持高热度。 2014年促使国内游市场不断膨胀的因素主要有两点,首先是在线旅游的发展。随着在线旅游行业的火爆,手机无线端功能的日益完善,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出行时选择用“无线预订”来节省出行时间,享受便捷。2014年,在线旅游无线客户端已经成为旅游市场的竞争核心,各商家纷纷推出各类无线端预订活动来抢夺市场份额。《2014中国旅游百度指数报告》指出,2014年1月-10月旅游日均搜索指数为1570万,比2013年同期增长23.00%。7、8月暑假期间保持稳定上升,搜索指数相比2013年同期上涨27.00%。就目前看来,无线化在拉升旅游搜索指数方面已经显示出较大的推动力。未来,在线旅游无线化操作模式仍然是行业巨头主要的运行方式之一。 图表2014年中国旅游业相关搜索指数 数据来源:百度指数 另外一方面,区域旅游合作加深也是推动2014年国内游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近年来,寻求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旅游业的共识。2014年,区域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旅游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缩小了各个地区之间的旅游发展水平差距。 除了造成国内旅游市场火爆的因素之外,关于国内游客的旅游满意度也引人关注。2014年全国游客满意度指数为74.10,处于“一般”水平,与2013年水平相同但具体指数值下降0.78。但各季度指数又呈现持续回升趋势,具体数值分别为72.62、72.84、74.52以及76.39。具体来看,2014年旅客对于城市银行、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云南旅游业运行现状分析 (一)国内旅游市场 1、国内旅游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5年,全省共接待国内旅游者32343.95万人次,同比增长15.04%,其中过夜游客17430.55万人次,同比增长14.20%;一日游游客14913.40万人次,同比增长16.25%。从各月接待情况看,1至12月云南省每个月平均接待国内旅客达2695.33万人次,与2014年相比增长15.03%。 2、国内旅游者客源结构合理。一是省外游客仍是云南省主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省外游客占全省接待总量的57.57%,与2014年同期相比,增长1.32个百分点。云南周边地区、沿海及东部经济相对发达的省份仍是云南省最大的国内客源市场,其中四川、重庆和贵州居云南省国内市场的前三位,接待量分别占所有游客的7.20%、4.05%和3.28%,四川游客增幅最大,增长1.52个百分点。同时,山西、陕西和宁夏等中、西部省(区)入滇游客所占比重均有所提高,说明随着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市场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强,省外游客的来源地更加趋于多样化,进而推动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结构更加的多元化。二是省内客源市场进一步壮大。2015年本省居民占国内游客总量的42.43%,其中经济较发达的昆明游客最多,占所有游客的11.27%。同时,曲靖、红河、玉溪等7个州市占全省国内市场的比重均超过1.7%,进一步增强了云南省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后劲,其中曲靖游客比重达4.84%,居省内客源市场的第二位,红河、玉溪市游客分别占4.57%、4.43%,紧随其后。三是非城镇居民游客比重进一步提高。伴随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扶持,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非城镇居民开始由物质提高转变为精神层面的提高,2015年非城镇居民游客所占比重提升了8.12个百分点,达27.58%。 3、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云南旅游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指出,2015年云南省各州市国内旅游市场发展良好。昆明、大理、丽江等传统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接待国内旅客均超过了2800万人次,同比增长均在10%以上,其中昆明接待国内游客6796.91万人次,位居全省第一,丽江增长15.07%。西双版纳、迪庆、红河、德宏、保山等热点旅游地区同比增幅均在15%以上,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其中红河接待国内游客居全省第四位,达2563.99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此外,玉溪凭借位于滇中经济圈和良好的交通优势,接待游客达2309.57万人次,同比增长13.77%,居全省第五位。与此同时,楚雄、昭通、普洱、怒江、临沧、文山等新兴的温热旅游地区实现了快速增长,其中临沧市接待国内游客781.33万人次,同比增长高达36.4%。 (二)节假日旅游继续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发展的强劲增长点 1、“黄金周”假日旅游带动作用明显。2015年“春节”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265.08万人次,同比增长10.38%,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40.27%;“国庆”黄金周,全省共接待游客1163.01万人次,同比增长9.34%,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37.90%。 2、小长假短线游成为云南省旅游市场增长的拉动点。2015年“元旦节”小长假接待旅客298.47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5.04%;“清明节”小长假,全省共接待游客323.13万人次,占当月接待国内旅客总量的12.25%;“五一”小长假接待旅客469.32万人次,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

新形势下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分析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内外环境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一、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及成就 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省现有国际、国内旅行社500多家,旅游涉外、星级饭店300多家,旅游车船公司50余家,旅游涉外定点单位150多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余人,总就业人数近百万人。初步形成了有一定档次和规模,功能齐全、协调配套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分析 1、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12年,在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整个产业增速放缓的情况下,整个旅游业发展可以说是一枝独秀。2012年,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3364.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07%、20.06%,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个和6个百分点。 2、旅游资源综合化、多样化。最新旅游资源普查显示,河南省共有旅游资源单体39802个,包含了《国标》中8个主类的全部,31个亚类的30个,155个基本类型的148个,并增加了4个新类型;另外资源价值高,有关专家鉴定审核我省资源优良率达40%以上。再者旅游资源呈“L”形或“C”形集中连片分布,呈现出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景观交相辉映、综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3、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接待服务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河南相继完成了对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开封相国寺、龙亭等古老景点的改造、扩建和整修,还加大了对新景区、景点的开发力度。到2012年,全省取得经营许可证的景区、景点近300家,日接待能力达20余万人,并通过加大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城市与景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便利往来,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部类齐全、交通便利的旅游网络体系。 4、旅游城市建设初具规模。目前,河南已建成城市公园266个,城市绿化率达30.9%,人均占有绿化面积7.1平方米,郑州、开封、洛阳等13个城市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濮阳市已建成全国花园城市。 5、旅游体制创新取得新进展,社会多元化投资格局正在形成。各级政府在加大对旅游业投资的同时,积极探索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的路子,逐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旅游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民间资本纷纷进入旅游业,清明上河园、开封府、八里沟、奕川滑雪场、西峡漂流等景区均因民间资本注入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6、旅游关联产业蓬勃发展,对经济的拉动作用逐步显现。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一些地方旅游业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促进了当地经济结构调整和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 (二)劣势(weaknesses)分析

云南旅游发展简介

云南省旅游发展情况介绍 云南省旅游局 二〇〇九年九月 一、云南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省份之一。悠久的历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造就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特殊的地形地貌和立体分布的气候特点形成了绚丽多姿的自然风光,与东南亚、南亚等多个国家接壤和纵贯全省的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构成了良好的区位条件。在云南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北有雄伟壮丽的雪山冰川,南有广袤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西有蜿蜒奔腾的“三江并流”奇观,东有壮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中有众多的高原湖泊和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云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着力发展和培育旅游产业,云南旅游业经历了从“接待事业型”到“一般产业型”,再到“支柱产业型”的转变升级过程,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飞跃。 (一)云南旅游发展历程回顾 云南旅游业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起步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大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和阶段性特征。

1、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至1988年的十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的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我省正式筹建成立了云南省旅行游览事业局,开始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云南省也成为全国最早一批旅游开发地区。当时全省仅有一家旅行社和8家宾馆,并且大部分是政府招待所,标准客房不足300间。经过十年时间的发展,到1988年,我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99人次发展到接待海外游客12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83万美元发展到1300万美元;接待国内旅游从13万人次发展到129万人次。这一阶段,我省的旅游业基本以单纯的事业型接待服务为主要内容,尚处于起步发展时期,旅游部门还属于“非生产性”的事业部门。 2、旅游经济产业建设阶段。1988年至1995年七年时间是我省旅游业加快发展阶段。1988年,省政府在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要把旅游业作为一大产业,搞好规划,全面开发,从而确立了旅游业在云南经济发展中的地位。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的指导下,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要使旅游业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经济产业,1992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在西双版纳召开,1994年省政府分别在大理、丽江召开了滇西北旅游规划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全省旅游业的发展,为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到1995年,全省接待海外旅游者从12万人次增加到6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从1300万美元增加到1.6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5.8 0%和43.8%,并分别跃居全国第7位和第8位;接待国内旅游者从129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班级:工商132 姓名:杨俊皓 学号:13071227

云南旅游产业现状及简单分析 摘要:运用直接劳动报酬系数/完全消耗系数/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的定量指标及产业集群分类特点/波特钻石模型的定性指标分析云南的旅游产业发展状况,为云南“意义大、动力大、市场大、效能大、关联度大、包容度大”的“大旅游”产业目标,及从“旅游大省”到“旅游强省”的转变做简单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产业增长 在总体的社会经济中,某一经济活动能否被界定为具有产业性质,主要应视该经济活动是否能形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如果某项经济活动只是有一两项经济活动构成,一般是不能称之为产业的。因而产业具有三个特点:(1)产业是社会分工和生产力不断发展的产物。(2)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3)产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旅游作为一个完整的经济活动被经营,具备成为产业的条件,它由旅游资源、旅游餐饮、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文化活动、旅游贸易活动以及旅游自身派生的旅游交通、旅游信息等构成,这些活动不能单独的抽离出来形成一项产业,但这些业务的集合,构成业务链或业务体系,就形成了旅游产业,即旅游产业是一种由与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多重业务构成,主要以非物质生产性的经济活动向旅游需求者提供服务的部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产业发展非常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全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之一,对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和关联作用也日益突出。中国旅游业的综合实力在 21 世纪初已经居世界第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中国在2020 年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出境旅游国,入境旅游收入可能达到635 亿美元,占 GDP 约 8%。作为中国旅游大省,云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是云南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作为云南省重要的经济产业,对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日益显著,从 2005年到2015年,云南省旅游业增加值由203.1亿元上升到3000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的比重从5.87%上升到6.4%。云南正在由旅游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和中国一流、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的方向跨进。那么作为国民经济动力的旅游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报告

2011年河南省旅游业发展年度报告 一、“十一五”全省旅游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省旅游保持了年均25%以上的增长速度,高于全国旅游业平均增长速度,高出全省GDP增长速度10个百分点以上,旅游产业发展各项指标提前一年完成。特别是旅游总收入由2005年的800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2294亿元,相当于GDP的比重由7%上升到10%。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产业综合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第6、第8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概括起来,主要有五个特点: 一是产业发展氛围进一步浓厚。2006年、2007年省政府连续召开伏牛山生态旅游发展会议,制定出台了加快全省旅游业发展和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建设的意见;2007年省人大出台了《河南省旅游条例》;2009年5月召开高规格的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助等方式支持旅游业发展.2006到2008年,省财政共投入4。46亿元,主要用于伏牛山生态旅游开发和红色旅游交通公路建设等.2009年我省开始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当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2010年至2012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多数市县都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重视旅游、支持旅游、发展旅游、服务旅游”的氛围更加浓厚。 二是产业发展规模进一步壮大。“十一五"全省完成旅游投资超过400亿元,招商引资合同金额超过500亿元。与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分别签订了授信额度达200亿元的战略合作协议,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全省共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A级景区212家、星级酒店512家、旅行社1158家,分别比2005年增加23家、124家、87家、229家。三是旅游惠民富民效应进一步扩大。“十一五”期间,我省涌现出“焦作现象"、“栾川模式"、“西峡经验"等以旅兴农富民的典型,在全国旅游界影响广泛。2009—2010年,全省通过发放旅游消费券、门票打折、对特定人群优惠等各种措施,为游客让利价值达170亿元。2010年以来实施了“百村万户”旅游富民工程,支持128个村和10000户农家乐发展旅游,共计提供了10万个农村就业岗位. 四是文化旅游融合趋势进一步形成。《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大宋·东京梦华》、《水秀》等大型旅游演艺节目以及《禅武不二》、《少林武魂》等室内舞台剧目取得良好效益.其中,《禅宗少林·音乐大典》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演艺节目".《少林武魂》节目在美国巡演5个半月,被文化部授予“优秀出口文化产品服务项目奖"。 五是旅游开放带动功能进一步强化。两次成功举办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论坛,召开了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联合会旅游专门委员会成立大会和年会,3次组织国际旅游小姐冠军总决赛等大型活动;承办了中部崛起旅游论坛、北方旅游交易会、豫台旅游高峰论坛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了河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先后与加拿大安大略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签定旅游合作协议。与北京、陕西等9省(市)签署了9+10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形成工作联动机制,逐步实现品牌共建、资源共享、市场共推、客源互送。 二、2011年全省旅游工作成效 2011年,全省旅游系统在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旅游局的关心指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支持监督下,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务院41号文件、省政府贯彻41号文件责任分工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精神,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注重开拓创新和务实发展,全力实施“七大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旅游市场开发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等重点工作,旅游业发展继续保持好的趋势、好的态势和好的气势。全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07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02.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04%、22。1%. 其中,入境游客168.29万人次,旅游创汇5.49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4。61%、10。06%,实现了旅游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速、高于全省GDP增速的“两个高于"和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国内旅游业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 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 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 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

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额逐步提高。以下表可以看出1985年到1988年,1988年到1992年,人数平均每年增长10%以上, 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10%以上。 2、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简单。据统计,在旅游消费结构中,吃住行比重高达85%,游览购物仅占15%。旅游整体消费水平低,据不完全统计1985—1992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额仅58元。 3、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 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知名度 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

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现状swot分析

二、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状况SWOT分析 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自身状况和外部环境进行SWOT分析,即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面临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有助于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正确的旅游业发展战略。 (一)优势分析 1.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西双版纳有许多特有种群和古老的孑遗动物,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对象的有亚洲象、懒猴、长臂猿、云豹、野牛、赤颈鹤、犀牛等10种,二、三级保护动物30多种,未列入保护的上万种。所拥有的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淡水鱼种类分别是全国已知种类的13.6%、15.6%、34.3%、18.9%和11.8%。西双版纳有地球北回归线上保存完好的一片原始热带雨林。原始森林面积大,其中以热带雨林为主。境内高等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7,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52种。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将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评为中国最美的森林之一。云南省被称为我国的“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西双版纳则被誉为植物王国和动物王国“皇冠上的明珠”。 2.立体的气候资源 西双版纳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独特的气候条件——既不受寒潮直接威胁,也不受台风袭击。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干湿分明而四季不明显,年平均气温在21℃,最冷的1月的平均气温是16℃。降水丰富,在1200—2400mm之间,雨量多在5—10月,具有“长夏无冬、一雨成秋”的特点。所以,反季节旅游资源占据极大优势,故西双版纳成为了很多人冬天避寒的圣地。 3.独特的民族风情 西双版纳民族文化艺术、节日、宗教活动色彩斑斓。傣族主要的节日有泼水节、开门节和关门节。此外。傣族和其它民族的婚姻、生活等习俗,傣族的艺术壁画、神话传说、音乐、舞蹈(孔雀舞、象脚鼓舞)等,都独具特色,很有魅力。另外,西双版纳还居住着14种少数民族。比如,西双版纳独有的基诺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哈尼族、布朗族等),其独具风格的民族风俗也十分绚丽。 4.当地的佛教文化 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村中几乎有寨必有缅寺,佛教文化已经很好地融合到傣族文化当中,以景洪市为中心的西双版纳州的建筑风格都深刻体现着佛教文化与傣族文化的巧妙融合。2007年中国最大的南传上部座佛教寺院在西双版纳景洪曼弄枫落成。这为弘扬传统傣族文化。增加西双版纳新亮点发挥了新的品牌效应——“佛在西双版纳,福在西双版纳”。 5.普洱茶文化 西双版纳是普洱茶的最大生产地区,著名的普洱茶六大茶山均在西双版纳境内,而且中国茶城坐落于普洱市,加之傣族传统的贝叶文化和古老的普洱茶文化,所以,茶马古道和澜沧江使得西双版纳与普洱市、临沧市的地域文化秉承相连,为三个地区能形成建立西双版纳——普洱——临沧旅游地区的旅游产业价值链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6.区位优势 西双版纳与缅甸、老挝接壤,与泰国的优势距离、澜沧江——湄公河的丰富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作者:————————————————————————————————日期: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旅游管理 河南省旅游现状分析 常静 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活的要求趋于多元化,尤其对外出旅游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河南是旅游大省,如何利用好现有资源做好、做强河南旅游,笔者从河南旅游的现状入手,分析制约河南旅游的因素和如何促进河南旅游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虽然部分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较快,但仍不能满足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改革政策稳步推进,人民群众收入继续增长,河南省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因此,如何塑造好国际旅游品牌,实现河南旅游业良性发展,是河南旅游业面临的艰巨任务。 一、河南省旅游现状及制约因素 旅游业也是河南省的优势产业之一,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先后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河南省不仅有灿烂的历史文化,也有众多美秀的自然景观。河南省旅游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数十年的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从传统的旅游接待型向开发经营型的转型过程。到2013年底,全省已建成投人使用的景区、景点有200余处;旅游星级饭店575家,其中三星级以上430家;旅行社100多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据了解,2013年,全省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1亿人次,同比增长1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07万人次,同比增长8.7%;实现旅游总收入3875.5亿元,同比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

浅谈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我国旅游业行业发展现状旅游业作为一个朝阳产业,目前已被列为世界第三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雪球也进一步提升。近几年来,我国的旅游业一直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有力的拉动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提升。但同时,我国的旅游业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的现状: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国际环境 国际旅游业成为近年的发展趋势,1990年代以来是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据早前的旅游行业调查报告统计:1996年全球国际旅游总人数达592亿人次,旅游业总产出达36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已超过了石油、汽车、化工等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二、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战略性关联带动作用。据旅游行业调查分析显示,就2009年来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达亿人次,增长%;国内旅游收入万亿元,增长%;旅游总收入万亿元,增长%。 三、旅游行业现状 (1)旅游方式的单一化 我国旅游业的服务项目通常是以一般性观光为主,活动内容单调,缺乏可让旅客直接参与的活动,直接导致景点吸引力弱,旅客不愿长时间停留。同时,旅游质量也不高,我国的观光产品目前还处于初级开发水平,还有待开发。

(2)旅游基础设施薄弱 由于我国国内旅游市场庞大,国内旅游服务的配套设施的发展跟不上旅游消费者的扩大的步伐,国家投资也相对较少,基本上是贯彻“以旅游养旅游”的方针,花钱多的项目几乎很少触及,只能因陋就简,以致设施不全。 (3)旅游市场竞争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由于旅行社经营者没有长远的战略计划,市场定位不明确,同时受经济利益驱动,各种不正当竞争现象在旅游市场中普遍存在。 (4)不恰当的旅游开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日趋严重 随着旅游产业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在目前相关法律规章不健全的情况下,个别旅游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不惜以破坏环境为代价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面广,但总的说来我们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况。目前我国的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的要求。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当前云南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策略 摘要:近年来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迅速,1999年,全省接待旅游者总人数近3800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200亿,达到204亿,比1998年增长49%。为了使云南旅游业顺利步入21世纪,实现把云南建成旅游强省的目标,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了云南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云南旅游;旅游资源;资源优势;开发 一、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 云南素有"彩云之南,万绿之宗"的美誉。这里山河壮丽,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北半球最南端终年积雪的高山,茂密苍茫的原始森林,险峻深邃的峡谷,发育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使云南成为自然风光的博物馆,再加上云南众多的历史古迹、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神秘的宗教文化,更为云南增添了无限魅力。 从云南旅游资源的分布、构成、景观质量及特征、开发程度、社会状况等来看,可将云南旅游资源的特征概括为以下8个方面: 1、多样性 云南山川秀美,其旅游资源构成复杂多样、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十分丰富,有寒、温、热带的立体气候;有雄伟壮丽的山川地貌;有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及近现代革命历史纪念物;还有各具特色的多民族文化;有多种奇异典型的地质现象、丰富的矿产及动植物群落;有大量高峰绝壁、急流险滩和洞穴可供攀登、漂流探险;众多的高原湖泊为水上运动提供了优美的场所;还有数量和品种多样的矿泉供人闲逸疗养。在海拔76.4~6740米的地带上,巨大的垂直变化的地质构造,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使云南几乎囊括了从海南岛到黑龙江中国大地上所有气候类型和风景景观:既有热带雨林景致,又有雪域和草原风光,还有北半球纬度最低的雪山冰川,而雄奇壮伟的石林和"三江并流"更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另外,特殊的区位,更使云南成为中国大陆联结东南亚,南亚的桥梁,成为中原文化、藏文化、东南亚文化、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云南旅游资源组合的多样性。 2、奇特性 通过云南省众多的景观与国内外相似或同类景观比较,得出这样的结果:云南省许多地区地学景观都具有奇特性,有的景观堪称世界自然奇观,构成旅游资源优势。例如,"三江并流"景观雄奇壮美;虎跳峡以其雄壮奇险著称于世,是世界最深的峡谷之一;而昆明石林更以其特殊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而举世闻名;发育着现代冰川类型的玉龙雪山是世界上纬度最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c8837310.html, 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作者:李子慧 来源:《商情》2016年第14期 近年来河南省旅游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河南旅游业具有优越的地理区位、便利的交通、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壮观的自然景观等有利条件;也存在着地区发展和产业发展不平衡、旅游市场主体弱小散差、宣传力度不够、产业链不完善、缺乏统一的管理和规划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我们必须切实做好发展规划,提高其旅游产业的文化软实力。 河南旅游业现状发展前景 旅游业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的民生产业,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先导产业。旅游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具有消耗低、带动强、惠民广、展形象、传文化等多种经济社会功能,是增强硬实力、提升软实力的动力产业。河南省旅游资源丰富,基础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河南省政府也做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新兴支柱产业的重要决策,并提出由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式发展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旅游立省”的战略目标,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一、河南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总收入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之一,旅游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与其他省市旅游产业相比较,河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还相对滞后,在全国范围的影响力还有待提高。认清当前河南旅游发展的现状,明晰河南发展旅游产业的优势与不足,对提高河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旅游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 河南省现有郑州、洛阳、开封等27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85家景区,其中有少林寺、 龙门石窟、云台山3个国家5A级景区。2014年年末全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327处,其中4A 级以上景区126处;星级酒店557个;出境游组团社和国内旅行社1167家,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00万人,带动社会关联就业1000万人,基本上形成了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 (二)旅游业增长迅速 数据来自河南省2015年、2014年统计年鉴 二、河南旅游业的优势与不足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其启示 荐 1944 刘文海原创| 2012-07-11 08:00 | 收藏| 投票 关键字:启示世界旅游业 本文出自《中国市场》杂志2012年7月,作者:刘文海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中图分类号:F591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 《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比月收入还低。现在欧美有些家庭每年的出境旅游已成为习惯。二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巨大进步,使长途旅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大缩短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距离,使“地球村”的理念成为现实。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宽体喷气式飞机的发明、家用小汽车的普及和高速铁路的广泛运用。三是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和人权、民生状况的不断改善,使人们可以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用于旅游旅行。以发达国家中每周工时最短、一年带薪假期最长的国家法国为例,从1919年起每周法定劳动时间为48小时,1936年起减为40小时,2000年起实行每周35 小时工作制;除了每年法定的节假日,一年带薪假期1936年是两周,1956年增加到3周,1968年4周,1981年起增加到5周。也就是说,法国人每年大约有5个月不用工作。北欧其他一些国家也是大同小异。美国人已有1/3的休闲时间,2/3的收入用于休闲,1/3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休闲度假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休闲经济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形态。 纵观60年来世界旅游业的发展,呈现以下突出特点和发展态势。 一是旅游业增长高速、持续、稳定,没有哪一个行业可与之相提并论。有学者研究表明,就全球旅游者数量而言,从1950年到2000年的50年中,基本每隔十年就会翻番,从1950年的2500万人次增加到2000年的6. 7亿人次;从2000到2010年的最近十年中,由于旅游者基数不断增加,增速有所放缓,但十年中仍然增加了2.7亿人次,到2010年达到9.4亿人次。就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长速度而言,过去60年中年平均增长率为6.9%,也基本是每隔十年左右就会翻番。其中,从 1950 年到 1960年的第一个十年,年均增长率为 10.6 %;依次第二个十年为9.1 %,第三个十年为5.6 %,第四个十年为4.8 %,第五个十年为4.3 %,第六个十年为6.5%。对比分析可见,世界旅游业收入增速明显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按每十年作为一个周期来测算,通常年均增长率在3%以下)。根据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数据,截至2010年,国际旅游业经济总量占全球GDP的10%以上,旅游投资占投资总额的12%以上。国际旅游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权重可见一斑。 二是世界旅游市场逐步出现分化,呈现“三足鼎立”新格局。从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板块划分来看,欧洲和北美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两大旅游胜地,是全球旅游市场的“双雄”。但最近十年来,情况却正在发生快速变化。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轨迹,也打破了原有的旅游市场格局。国际旅游者对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出现多样化,东亚及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第三首选目的地,从而形成欧洲、北美、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三足鼎立”的新格局。早在195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所接待的国际游客量不足19万人,到2000年接待的游客量达到了1.12亿人,2010年接近2.0亿人,占全球份额约20%。据预测,到2020年,东亚及太平洋地区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占全球份额将上升为27.3%,超过北美(届时为17.8%),位居世界第二,进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