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801经济学原理2010-2018年历年真题

社科院801经济学原理2010-2018年历年真题
社科院801经济学原理2010-2018年历年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801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2010)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

1.重商主义

2.流动性陷阱

3.虚拟经济

4.资本

5.需求弹性

二、简答题(每题25分)

1.在厂商看来,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意义?

2.经济危机中的四个阶段以及其表达形式?

三、论述题(每题35分)

1.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补救方法?

2.当今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结果评述?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商品

2.财富效应

3.规模收益递增

4.拉弗曲线

5.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及两者的联系。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用于所有商品吗?为什么?

2.论述我国当前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和涵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吉芬商品

2.法定准备金率

3.寡头垄断市场

4.隐蔽性失业

5.不变资本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按劳分配”中“劳”的基本涵义。

2.画出图形并描述什么是“厂商收支相抵点”及现实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用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分析我国居民的超前消费的现象。

2.试论价格的收入分配效应。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需求价格弹性

2.资本有机构成

3.囚徒困境

4.可变资本

5.边际转换率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要说明商品输出与资本输出的联系与区别

2.运用图表简释完全竞争与垄断竞争的市场效率差异。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简述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相等时的厂商决策。

2.运用菲利普斯曲线分析和说明通货膨胀与失业的一般关系。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基尼系数

2.菲利普斯曲线

3.寻租

4.工资粘性

5.挤出效应

6.MRTS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简述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2.比较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异同。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论述民间借贷问题的原因与解决办法。

2.试述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市场结果,并分析我国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涵义与意

义。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适应性预期

2.剩余价值

3.机会成本

4.购买力平价

5.纳什均衡

6.流动性陷阱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的联系与区别。

2.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货币政策的基本内涵以及扩大、紧缩与时滞效应。

2.根据经济增长理论,论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作用。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生产可能性边界

2.混合策略

3.显示偏好

4.自然失业率

5.资本技术构成

6.市场出清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图形说明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2.IS-LM模型解决经济衰退问题。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开放条件下的总供求及其平衡。

2.外部影响如何干扰市场配置资源以及如何解决外部不经济对社会的影响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生产者剩余

2.奥肯定律

3.吉芬商品

4.铸币税

5.外部性

6.金融加速器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结合图形说明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2.运用信息不对称理论简述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阐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效和无效的条件。

2.试述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并将其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进行

比较。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消费者剩余

2.资本有机构成

3.规模收益递增

4.边际技术替代率

5.风险规避系数

6.持久收入假说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50分)

1.总成本、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关系。

2.垄断竞争下的短期均衡。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应用。结合相关的经济学原理阐释当前我国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1998-2014年真题

中國社會科學院博士入學考試《經濟學原理》1998-2014年真題 1998年 一、概念 1、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3、边际替代率 4、经济租 二、简答 1、用AVC与MC的关系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2、简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干预方式。 三、论述 论述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状况的变化。 1999年 一、概念 1、萨伊定律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边际消费倾向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 1、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试评结构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隐蔽性失业的争论。 3、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那些? 4、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三、论述 试论述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意义和结果。

2000年 一、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你如何看待“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6、简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7、简述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孟德尔(Robert A. Mundell)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001年 简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其政府规制。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2年 论述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2、用图形分析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 2001诺贝尔获奖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

2009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30字以上) 1、需求价格弹性 2、边际收益递减 3、广义货币M2 4、布雷顿森林体系 5、绝对剩余价值 二、简答(500字以上) 1、垄断竞争市场的性质和特征 2、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三、论述(二选一,1000字以上) 1、通货紧缩的产生与治理 2、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比重,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政府报告中的话)

一、名词解释(5*6) 1、吉芬商品 2、国际收支 3、虚拟资产 4、庇古效应 5、剩余价值率 二、简答(15*2) 1、试用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说明厂商的收支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 2、试用持久性收入理论说明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 三、论述题(40 二选一) 1、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四种政策组合和运用环境进行评述。 2、对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假说”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机制进行评述。

一、名词解释(5*6) 1、折旧 2、寡头垄断 3、流动性陷阱 4、消费者剩余 5、资本项目 二、简答(15*2) 1、剩余价值生产既不发生在流通领域,又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2、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的基本要点。 三、论述题(40) 1、论述消费与投资的关系以及在当前我国的表现形态及评价。

一、名词解释(4*5) 1、无差异曲线 2、流动性陷阱 3、菲利普斯曲线 4、资本有机构成 二、简答(15*2) 1、加速原理及其要点; 2、外延式粗放型经济增长和内涵式集约式经济增长的异同点。 三、论述题(2*25) 1、垄断资本主义特点“恰恰不是工业资本的统治,而是金融资本的统治”。 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实践意义。

2009-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801经济学原理考研真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重商主义 2.适应性预期 3.经济周期 4.公共物品 5.挤出效应 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菲利普斯曲线及其含义。 2.生产者价格和生产价格的范畴含义及其本质差别。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及其搭配方式。 2.根据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谈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0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资本 2.重商主义 3.需求弹性 4.流动性陷阱 5.虚拟经济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对于厂商来说,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意味着什么? 2.经济危机的四个阶段及其表现形式。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市场失灵及其补救措施浅析。 2.我国目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浅析。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商品 2.财富效应 3.规模收益递增 4.拉弗曲线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别和联系。 2.简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及两者的联系。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适用于所有商品吗,为什么? 2.论述我国当前实施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含义。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吉芬商品 2.法定准备金率 3.寡头垄断市场 4.隐蔽性失业 5.不变资本二.简答题(每题25分,共60分) 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按劳分配”中“劳”的基本含义。 2.画出曲线并描述什么是“厂商”收支相抵点及现实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35分,共70分) 1.用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理论分析我国居民的“超前消费”的现象。

经济学原理(一)课后题

1.1 1.【单选题】经济学最好的定义是对(A )的研究。 A、社会如何管理其稀缺资源 B、如何按最盈利的方式管理企业 C、如何预测通货膨胀、失业和股票价格 D、政府如何可以制止不受制约的利己所带来的危害 A、世界上大多数人生活在贫困中 B、相对于资源的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 C、资源必须保留给下一代 D、世界上资源最终将由于生产更多的物品和劳务而消耗光 3.经济物品是有用且稀缺的物品。(T) 1.2 1.下列问题(C)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2.以下话题都在微观经济学研究范围之内,除了(D)。 A、香烟税对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影响 B、微软的市场势力在软件定价中的作用 C、反贫困计划在减少无家可归者中的效率 D、政府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单选题】经济物品是指( D )。 A、有用的物品 B、稀缺的物品 C、要用钱购买的物品 D、有用且稀缺的物品 2.1 1.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C)。 A、关键资源 B、有效资源 C、稀缺资源 D、优质资源

2.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做出决策的“人们”,包括的个体是(AB)。 A、消费者 B、生产者 C、企业 D、家庭 3.劳动力市场可以看作是工资和闲暇之间的trade-off。(T ) 2.2 1.下列政府活动的动机属于关注效率的是(B)。 A、对收入较高的人实行较高的个人所得税税率 B、把标准石油(拥有90%炼油厂)分拆为几个较小公司 C、为被解雇的工人提供失业津贴 D、以上都是 2.从经济学角度看,个人的储蓄是一个跨期的行为。T 3.经济学中片面的追求平等或者效率都是不可取的。T 2.3 1.你去看一场电影的机会成本是(C )。 A、门票的价格 B、门票的价格加上你在电影院购买汽水和爆米花的费用 C、去看电影所需要的所有现金支出加上你的时间的价值 D、只要你享受了电影并认为使用的时间和金钱是值得的,就是零 2.你在比赛中赢得100美元,可以选择花掉或者在利率为5%的银行账户中存一年。如果花掉,机会成本是(C)。 A、100美元 B、5美元 C、105美元 D、0美元 3.【判断题】时间的利用隐含着机会成本。( T ) 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T ) 2.4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 A、人的工作效率不仅取决于能力,还受到激励水平的影响 B、理性人通过比较成本和收益做出决策后,当激励引起成本或收益变动时,他们行为不再改变 C、不同的激励会引起人们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原理知识

精心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整理 模块一经济学基础理论知识 项目一认知经济学基础知识——带你步入经济学殿堂 1、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 2、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指人类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或心理上的需 3、 4、 5、 6、 7、 8、 9、 10、。(一 。 11、 12、生产可能性曲线:主要用来考察一个国家应该怎样分配其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问题;是用来 说明和描述在一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最大达产量组合曲线,它可以用来进行各种生产组合的选择;还可以用来说明潜力于过度的问题。 13、资源配置是经济学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4、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使用稀缺资源生产各种商品或劳务,并分给不同的人,以使人类无限 欲望得到最大的满足的一门学科。

15、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研究对象)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解决的问题)。中心理论:价格理论。研究方法:个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基本内容:均衡价格理论(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分配理论;微观经济政策。 16、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如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开放 17 大都 18 1、 2、 3、 4、替代效应: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而其他商品价格不变时,消费者会转而购买其他的替代商品;某 种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会减少购买其他替代品转而购买该商品。 5、供给:指厂商(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所有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出卖的商品量。 6、供给定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供给量随价格的上涨而增加,随价格的下降而减少,供 给量与价格存在同方向变化的关系。 7、均衡价格:在市场中形成需求和供给相对平衡的市场价格,这时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

2014学年社科院考研801经济学【试题答案】

中国社科院2014年考研801经济学原理试题 By社科院三剑客 一、名词解释(5分*6=30分) 1.基尼系数 2.菲利普斯曲线 3.寻租 4.工资粘性 5.挤出效应 6.MRTS 二、简答(25分*2=50分) 1.简述垄断竞争厂商的均衡条件。 2.比较古典主义、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异同。 三、论述(35分*2=70分) 1.论述民间借贷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2.试述支持价格和限制价格的市场结果,并分析我国完善由市场决定价格机制的涵义和意义。 社科院【考研考博】内部资料:请在淘宝搜索“社科院三剑客硕博资料”“社科院三剑客” 进入我的内部资料小店,里面有可供选择的经济学资料,英语资料。 您也可以按住ctrl键点击 本资料长期关注社科院考研考博动态,提供最新真题解答和经济学热点分析以及模拟试题。 中国社科院2014年考研801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尼系数(三剑客中相同题目)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统计学家基尼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一个反映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指标。把洛伦兹曲线图中洛伦兹曲线和完全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用A表示,将洛伦兹曲线和完全不平等曲线之间面积用B来表示,那么基尼系数就可以表示为:G=A/(A+B)。基尼系数通常是大于0而小于1的,基尼系数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等;反之,越不平等。我国官方统计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水平,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菲利普斯曲线(三剑客中相同题目) 菲利普斯曲线是菲利普斯根据现实统计资料所给出的反映货币工资变动率和失业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货币工资增长率和失业率,两者具有负相关的函数关系,即货币工资增长率越高的时候,失业率越低;失业率越高的时候,货币工资增长率越低。因此,菲利普斯曲线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由于工资成本是产品价格的重要构成部分,从而通货膨胀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存在相当稳定的正比例关系(两者差额为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所以,通常可以用通货膨胀率替代货币工资率来描述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越高,失业率越低;反之则相反。菲利普斯曲线如图所示。 菲利普斯曲线既反映出通货膨胀和失业的替代关系,又可用于分析抑制通货膨胀的对策。在一定的时点上,政府可设置一个经济能够最大限度承受的通货膨胀和失业的界限,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把通货膨胀和失业都控制在此界限之内。当通货膨胀率过高时,可通过紧缩性的经济政策使失业率提高,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当失业率过高时,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通货膨胀率提高,以获得较低的失业率。 在长期,如果菲利普斯曲线不断向右移动,换取一定的失业率所需求的通货膨胀率就越来越高,最终菲利普斯曲线将成为一条垂直线,这就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非利普斯曲线否认了短期的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替代关系;由于长期无法消除自然失业率,任何政府试图以通货膨胀来消除自然失业率的努力,其结果都是暂时的。 3.寻租 寻租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和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传统理论认为垄断的形成本身没有成本,而寻租理论则认为形成垄断是由于利用了一部分的实际资源。寻求利润的厂商会努力运用各种资源而达到垄断,其间完全由个人进行或由政府资助,这样投资一美元的结果正好和因获得垄断而增加的盈利相等。于是

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参考书

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参考书 凯程晶晶老师了解到上海财经大学的801经济学专业课考试在官网上仅仅给出了考试大纲范围,对参考书目不做具体要求。为此,很多同学在复习时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书进行复习。今天凯程考研晶晶老师通过以往上财经济学考研的命题方式为大家整理介绍了801经济学考研的参考书,希望可以给大家的复习带来帮助。 上海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试内容包括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部分,所用参考书包括: 1.《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范里安格致出版社 没经济学基础看这本书有一定优势,但也只是相较来说略有优势,这本书确实偏难,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多读多理解。对于书中的一些图例,一定要跟着多画几遍,到后面才能做到自己合上书本也可以画出图像,并根据作图进行分析。刚开始的时候看的可以慢一些,但一定要做到理解知识点,这样后期在复习第三遍第四遍的时候也会快一点了。2.《宏观经济学》曼昆(Mankiw)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本书大部分章节可划分为四大部分: 学习精要:这部分提炼出本章内容的要点,便于读者快速地了解本章的知识框架以及重难点,同学们需要做到提纲挈领,以便提高复习效率。 习题解析:这部分针对课本的书后练习题,提供答案和解析,有助于同学们自学。本书的答案和解析力求精练,尽量用简明扼要的语句,在学习时便于清晰地把握问题的关键点所在,可以节省许多不必要的时间。 补充训练:这部分针对课后习题所未能覆盖的重难点,提供一些补充练习题,便于同学们在使用本书后,能对所有重难点进行一轮较为完整的训练。 3.《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巴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的作者用较为简单的数学推导,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常见模型,并在每章结尾处配备问题与练习、术语解释等辅助内容。 除了以上三本书之外,同学们也可以补充阅读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等基础教材,作为补充学习,尤其是跨专业考研的同学们,一定要提前专业课的复习,并在以往的参考书目基础上,扩充阅读进行补充学习,以便于搭建经济学专业思维框架。

社科院考博试题经济学+金融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博试题 经济学原理 2011 经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4‘*5) 劳动生产率 消费者剩余 边际成本 价格指数 赤字率 二、简答(15’*2) 1、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与价值的决定 2、市场失灵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三、论述(50)二选一 1、西方经济学的预期与通货膨胀理论,如何降低通货膨胀的预期。 2、“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及现实意义。 2011年 名词解释: 商品,财富效应,拉弗曲线,布雷顿森林体系,规模报酬递增, 二,解答题: 1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异同, 2剩余价值率和利润率的异同, 三,论述题: 1边际效用递增对所有商品都成立吗? 2国家为何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浅析。 2010年 一、名词解释(30字以上) 需求价格弹性边际收益递减广义货币M2 布雷顿森林体系绝对剩余价值 二、简答(500字以上) 1、垄断竞争市场的性质和特征 2、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理论 三、论述(二选一,1000字以上) 1、通货紧缩的产生与治理 2、提高居民在国民收入分配比重,缩小收入差距的意义(政府报告中的话) 2009年 一、名词解释(5×6)

吉芬商品国际收支虚拟资产庇古效应剩余价值率 二、简答(15×2) 1、试用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说明厂商的收支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 2、试用持久性收入理论说明个人收入和消费支出的关系 三、论述(40 二选一) 1、对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四种政策组合和运用环境进行评述。 2、对凯恩斯的“三大心理假说”和“有效需求不足”的机制进行评述。 2008年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 法定准备金率 全要素生产率 重商主义 简答:(每题20分,共2题) 公共产品的六种提供方式 垄断,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引致列宁《帝国主义论》重的一句话:垄断是资本主义腐朽……的开始) 论述:(40分) 论地租形成原因及实际意义 2007年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 折旧流动性陷阱寡头垄断资本项目消费者剩余 简答(每题20分,共2题) 解释“剩余价值生产不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巴罗-李嘉图等价命题的理论要点 论述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及其在当前中国的表现形态(40分) 2006年 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5题) 无差异曲线菲利普斯曲线流动性陷阱相对剩余价值有效剩余价值 简答(每题15分,共2题。每题300字以上) 加速原理的含义及要点。 外延式粗放型增长与内涵式集约型增长的异同。 论述(每题25分,共2题。每题800字以上) 为什么说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不是工业资本占统治地位,而是金融资本占统治地位”? 试述科学发展观主要含义及实践意义。 2005年:

801经济学考试大纲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商业大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初试)业务课程大纲 课程编号:801 课程名称: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一、考试总体要求: 本考试为经济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涵盖西方经济学一般理论: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目的是考察学生对相关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的理解,及运用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75分) 微观经济学部分 1、导论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的稀缺性,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机会成本,选择、制度与资源配置,经济学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内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学的基本假定,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及其关系。 2、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关于需求的一般原理:需求函数,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需求弹性;关于供给的一般原理:供给函数,供给曲线与供给定理,供给量变化与供给变化,供给弹性;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变动,供求定理,均衡价格模型的应用。最低限价与最高限价。 3、消费者行为与需求 基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的导出:基数效用论特征,效用函数,总效用与边际效用,消费者预算与消费者均衡,需求曲线的导出与消费者剩余;序数效用论与需求曲线:序数效用论特征,无差异曲线,预算线,消费者均衡,收入消费线与恩格尔曲线,价格消费线与消费者需求曲线,、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 4、生产者行为理论与供给 生产函数:技术系数,长期与短期;单一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生产的三个阶段与生产的合理区域,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两种可变投入要素的生产函数:等产量曲线,边际技术替代率,长期与规模收益;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

经济学原理全部重点笔记(内部范围) 1。如何理解稀缺性这个概念 提示:(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符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盲,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2。说明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民收人决定理论。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3)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简要说明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提示:(1)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第二,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实证方法要解决“是什么”的问压,规范方法要解决“应该是什么”的问题。第三,实证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根据事实来进行检验,也不会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所得出的结论要受到不同价值观的影响,没有客观性。第四,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研究经济问题尽管有上述三点差异,但它们也并不是绝对互相排斥的。规范方法要以实证方法为基础,而实证方法也离不开规范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越是具体的问题,实证的成分越多;而越是高层次、带有决策性的问题,越具有规范性。 4。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那些内客理论的表述方式有些 提示:(1)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2)理论的形成。首先要对所研究的经济变量确定定义,并提出一些假设条件。然后,根据这些定义与假设提出一种假说。根据这种假说可以提出对未来的预测。最后,用事实来验证这一预测是否正确。如果预测是正确的,这一假说就是正确的理论,如果预测是不正确的,这种假说就是错误的,要被放弃,或进行修改。(2)理论的表述方式。第一,口述法,或称叙述法。用文字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二,算术表示法,或称列表法。用表格来表述经济理论。第三,几何等价法,或称图形法。用几何图形来表述经济理论。第四,代数表达法,或称模型法。用函搬关系来表述经济理论。 5。假设在理论形成中有什么重要性 提示: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因为任何理论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所以在理论的形成中假设非常重要。离开了一定的假设条件,分析与结论都是毫无意义的。虽然,在形成理论时,所假设的某些条件往往并不现实,但没有这些假设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自然科学在严格的限定条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 1。用替代效应和收人效应解释辑求定理。 提示:(1)替代效应是指实际收人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这

社科院经济学原理历年考博试题至2011

1998 一、概念 1、自然失业率 2、挤出效应 3、边际替代率 4、经济租 二、简答 1、用A VC与MC的关系说明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产量决策。 2、简述储蓄与投资的关系。 3、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和干预方式。 三、论述 论述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特征和产业组织状况的变化。 1999 一、概念 1、萨伊定律 2、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 3、边际消费倾向 4、公开市场业务 二、简答 1、简述不完全竞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试评结构学派与新古典学派关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存在隐蔽性失业的争论。 3、解决外部性的措施有那些? 4、在IS—LM模型中,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可以自动维持平衡的经济机制是什么? 三、论述 试论述1998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作用、意义和结果。 2000 一、简答题 1、马克思关于两大部类的划分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马克思关于资本积累、资本集聚和资本集中的相互关系。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4、你如何看待“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s)? 5、简述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6、简述凯恩斯主义的主要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7、简述199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孟德尔(Robert A. Mundell)对经济学的贡献。 二、论述题 1、试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平等与效率的关系。 2001 简答

1、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我国收入分配改革。 2、不完全竞争市场的缺陷及其政府规制。 3、假定投资不受利率影响,利用IS--LM模型和AD--AS模型说明,产出、利率、物价总水平是如何决定的?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4、阐述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主要理论贡献。 2002年 论述 1、用总供给和总需求曲线,说明什么情况下产量上升的同时价格下降,什么情况下产量下降的同时价格上升。 2、用图形分析说明企业的短期成本和长期成本的关系。 3、论述马克思的商品价值向生产价格的转型理论。 4、2001诺贝尔获奖者的主要理论贡献及其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应用。2003年(每题必答1000字以上) 1、评论实验经济学对理性行为假设的挑战(30分) 2、新经济增长理论的政策含义及其对中国实践的启示。(35分) 3、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解析中共十六大报告关于“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精神。(35分) 2004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需求弹性 2、基尼系数 3、汇价 4、垄断 二、简要回答(每题10分,共20分) 1、人力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是递增的么? 2、何谓帕累脱效率准则?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简论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与商品价值决定的关系。 2、简述宏观调控体系中的财政、货币政策及其作用机理。 2005年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答案每题不能少于30字) 1、环比价格指数(chain price index) 2、萨谬尔森均衡(Samuelson Equilibrium) 3、铸币税(Seigniorage) 4、试验经济学(Experimental economics)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答案不少于300字)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有哪些主要区别? 2、简述比较优势原理的基本要点。 三、论述(每题30分,共60分。每题答案不少于1000字) 1、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与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2、当前我国出现的“民工荒”及其政治经济学涵义。

社科院2006-2009博士入学考试经济学原理答案

2009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5×6) 吉芬商品: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价格如果上升,消费者对其需求量反而增加的商品。吉芬商品可以看成是收入效应非常大,以致大于替代效应的劣质商品。 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种统计报表,系统的记载了在一定时期内经济主体与世界其他地方的交易。大部分交易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进行。国际收支分为狭义的国际收支和广义的国际收支。狭义的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常为1年)内对外收入和支出的总额。广义的国际收支不仅包括外汇收支,还包括一定时期的经济交易。 虚拟资产:所谓虚拟资产,是指已经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但由于企业缺乏承受能力而暂时挂列为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待处理流动资产损失和待处理固定资产损失等资产项目。 庇古效应:庇古效应是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阿瑟?庇古在1930年代提出。它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相互关系。具体是指物价水平下降造成金融资产实际价值的增加,从而产生的消费刺激效应。 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或剩余劳动时间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也叫剥削率。 二、简答(15×2) 1、试用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说明厂商的收支平衡点和停止营业点 平均总成本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是总成本除以总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 VC: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边际成本MC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或者购买的产品)带来到总成本的增量。 完全竞争市场上产品价格和生产规模都是确定的,厂商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市场供求相等时,既无经济利润也无亏损,但可获得正常利润。(MC=MR=AC)当市场价格降到P2,边际收益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正好交于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E2,决定的产量为q2,收益等于成本,因此也就称作盈亏平衡点(Break even),也叫收支相抵点。企业获得正常利润,企业自有隐性成本已经得到起码的报偿,因此会继续经营下去。图1 市场价格若进一步下降至P4,MR和MC交于A VC的最低点E4,产量为q4 ,刚好可以收回A VC,生产可收回全部变动成本,但亏损全部固定成本,不生产也就至多亏损全部固定成本,生产与不生产一样,因此E4 点也称作停止生产点(停止营业点)。图2

2019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详情介绍与经验指导

2019上海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801经济学)考研详情介绍与经验指导 学院简介 上海财经大学的经济学教学与研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上世纪30年代由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担任国立上海商学院教务长时,就设立了经济研究室。1950年8月,上海法学院财经系科并入,学院增设经济系。1951年6月,经济系更名为经济计划系。1958年8月,经济计划系随学校与华东政法学院合并成立上海社会科学院。1960年重建上海财经学院,设商业经济等专业;1962年夏,撤商业经济专业,设工业经济、贸易经济等专业,直到1972年4月随学校被撤销。1978年复校,1980年2月成立经济学系,由原经济学系、数量经济研究所合并组成。2000年4月成立经济学院。 新中国上海财政经济学院首任院长孙冶方,老一辈经济学家姚耐、孙华承、王惟中、杨银溥、胡寄窗,经济学系首任系主任张淑智,经济学院历任院长程恩富、胡景北等为经济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任院长为教授田国强。 近年来,经济学院秉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国家急需、服务社会”的发展方略,以“经济学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为载体,围绕“聚一流教师、汇一流学生、设一流课程、育一流人才、做一流研究、臻一流治理、创一流学科、建一流学院”的八个一流方针,全面开启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体制内经济学教育科研改革,其宗旨就在于立足中国国情和学校实际,参照国际一流研究型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熟的管理规范,实践教育科研改革,系统地建立一整套长效机制,致力于培养厚德博学的具有深厚文化素养、扎实经济学理论功底、高效生产力、开放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打造国内顶尖、世界一流的有影响力的经济学院。 为此,经济学院围绕“打造一流师资、强化学术研究、深化教学改革、狠抓学风教风、严化教师考核、规范行政管理”等六项工作实施了全方位、多层次、高起点的改革,构建起适应经济学教育科研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机制框架。与此同时,学院高度重视改善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环境,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学院。学院通过推行助教助研制度、提供科研资助经费,以及建设现代化的教学科研一体化办公大楼等一系列措施,大力改善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环境。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成效的不断显现,经济学院这种具有鲜明特色的经济学教育科研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效应、凝聚效应、示范效应和带动效应,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教育部、财政部、国务院学位办联合立项的国家重点教育改革专门项目,“经济学创新平台”项目得到教育部、财政部专项资金以及上海市配套资金的大力支持。2006年底,“经济学创新平台”又被列入国家首批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2015年,理论经济学学科成功入选上海市高峰学

经济学原理经典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供给:卖者愿意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 2 需求:买者愿意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 3 均衡价格:.均衡价格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4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5供给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是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 6最高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高价格比如:租金控制。 7最低限价:出售一种物品或服务的法定最低价格比如:最低工资。 8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9边际效用:即每一单位新增的商品或服务带来的效用量的增量。 10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11机会成本:是指当经济资源有多种用途时,把资源投入到某一特定用途以后,在所放弃的其他用途中,可能给选择者带来的最大收益。 12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能力 1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4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15完全竞争市场:交换和竞争没有任何阻力和干扰的理想化市场。 16公共产品:是指具有非竞争性、非分排他性,不能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有效配置的产品。17外部性:生产或消费一个物品影响到旁观者的福利(比如:污染) 18需求定理: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二、简答题 1、解释市场失灵的两个主要原因,并各举出一个例子。 外部性:污染市场势力:垄断 2、画出并解释一个生产牛奶与点心的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瘟疫造成该经济一半奶牛死亡,这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发生什么变动? 答:假设在正常情况下,将可能得到的所有资源用于生产点心,可以生产300千克,如果全用于生产牛奶,可以生产1 000升。L1表示正常情况下该经济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果一场疾病造成该经济一半的奶牛死亡,生产可能性边界会向内移,即L2线。因为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可用于生产点心和牛奶的经济资源减少了。 3.画一张循环流向图,确认模型中对应于下列每种活动的物品与劳务流向和货币流向的部分。

经济学原理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稀缺性机会成本外部性通货膨胀 GDP平减指数结构性失业市场失灵均衡价格均衡数量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公共物品私人物品边际成本边际产量规模经济价格歧视国内生产总值CPI 比较优势货币中性自然产量率无谓损失经济利润沉没成本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不会引起牛排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是() A、医生说多吃牛肉有损健康 B、牛的饲养者宣传牛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 C、牛排价格从3美元涨到4美元 D、汉堡价格从每千克2美元降到1.5美元 2、比萨和炸玉米饼是替代品,如果比萨价格上升,则() A、比萨的需求减少,炸玉米饼的需求增加 B、两种商品的需求都减少 C、炸玉米饼的需求量增加,比萨的需求量减少 D、炸玉米饼的需求增加,比萨的需求量减少 3、下列哪项不列入GDP核算() A、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经济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费 C、政府为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费 4、经济学是研究个人、企业、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在面对()时做出选择的一门社会科学A.必要性 B.贫困 C.稀缺 D.效率 5、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卖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加大销售量 6、一国的GDP大于GNP,则该国公民从国外取得的收入与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入之间的关系是(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判断 7、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的主要区别是( ) A.产品差异程度 B.市场中厂商的数量 C.长期当中厂商获得的利润 D.进出行业的容易度 8、我们必须在“是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的问题上作出选择,这主要是( ) A.欲望的无限性 B.资源利用问题 C.资源配置问题 D.选择的普遍性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801经济学考研大纲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考研—801经济学考研大纲 凯程晶晶老师整理了西南财经大学801经济学考研大纲,分享给考研有需要的同学们。 命题学院:经济学院 考试科目代码:801考试科目名称:经济学(一) 一、考核目标 经济学(一)的考试涵盖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专业课考试内容,要求考生: 1.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正确理解、掌握和再现学科的有关范畴、原理和规律。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理论,运用有关理论辨析、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3.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政策和方针,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背景,运用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考试主要范围 政治经济学部分:(90分) (一)导论 生产力的含义和结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及其相互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商品与货币 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的关系,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价值规律的内容、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以及价值规律的作用; 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局部劳动和总体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价值创造与财富生产的关系)。 (三)资本与剩余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特点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剩余价值的生产; 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特征是资本对劳动的雇佣和剥削,资本主义所有制的主要形式与本质特征; 资本的本质,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和意义,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现代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当代劳资关系。 (四)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社科院考研考博经济学06070809试题答案

2006年社科院博士入学考试题目之经济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4*5=20分) 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一般为负值,在收入与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为了获得同样的满足程度,增加一种商品的消费就必须放弃减少另一种商品,两种商品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条件下,不能同时减少或增多。 流动性陷阱:流动性陷阱是凯恩斯提出的一种假说,指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发生流动性陷阱时,再宽松的货币政策也无法改变市场利率,使得货币政策失效。 菲利普斯曲线:1958年,菲利浦斯根据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即失业率高表明经济处于萧条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都较低,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低;反之失业率低,表明经济处于繁荣阶段,这时工资与物价水平都较高,从而通货膨胀率也就高。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的关系。 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可以从物质形式和价值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从物质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数量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的劳动力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来看,资本构成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和劳动力的价值即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数量的比例关系,叫做资本价值构成。资本有机构成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二、问答题(2*15=30分) 1 加速原理及其基本要点。 加速原理是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的变动与投资的变动之间的关系的理论。它的实质是,对资本品的需求是一种引致需求(Derived demand),对产出量需求的变化会导致对资本存量需求的变化,从而引致投资。因此,它的特点是强调(预期)需求的作用,而不强调投入的相对价格或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点:(1)引致投资不是预期收入的函数,而是预期收入增量的函数,即投资不是决定于预期收入的绝对量,而是决定于其变动量;(2)加速数的大小表示预期收入与投资变化幅度的比较。如果加速数大于1,预期收入小幅度的变化会引起投资较大幅度的变化,如上表中第3年年销售额仅增加1万,净投资增加5万;如果加速数小于1,收入较大幅度的变化

经济学原理

曼昆经济学原理阅读笔记(一) 曼昆的经济学定义: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society manages its scarce resources。 曼昆的经济学十原理中第一条:PEOPLE FACE TRADEOFFS。这一原理的的两段经典举例: When people are grouped into societies, they face different kinds of tradeoffs.The classic tradeoff is b etween “guns and butter.” The more we spend on nationaldefense to protect our shores from foreign aggressors (guns), the less we can spendon consumer goods to raise our standard of living at home (butter). Also importantin modern society is the tradeoff between a clean environment and a high level ofincome. Laws that require firms to reduce pollution raise the cost of producinggoods and services. Because of the higher costs, these firms end up earning smallerprofits, paying lower wages, charging higher prices, or some combination of thesethree. Thus, while pollution regulations give us the benefit of a cleaner environmentand the improved health that comes with it, they have the cost of reducingthe incomes of the firms’ owners, workers, and customers. Another tradeoff society faces is between efficiency and equity. Efficiencymeans that society is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means that the benefits of those resources are distributed fairly among society’smembers. In other words, efficiency refers to the size of the economic pie, andequity refers to how the pie is divided. Often, when government policies are beingdesigned, these two goals conflict. Efficiency 的定义:the property of society getting the most it can from its scarce resources。 Equity 的定义:the property of distributing economic prosperity fairly among the members of society。 对于社会决策者的 ZF 来说,效率和平等是一对很难平衡的矛盾,容易顾此失彼。显而易见,如果一个 ZF 的经济政策造成的局面是既缺少效率,又增大了不平等,那对该 ZF 的评价只能是失败。ZF 是代表社会行使管理稀缺资源的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