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密度试验

青贮玉米密度试验
青贮玉米密度试验

青贮玉米密度试验

哈巴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阿依恒沙吾列提

一、试验目的

目前,随着畜牧业的发展我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近几年来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只在3—6吨左右,由于生物产量低,因此影响农牧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优质饲草的规模发展,生物产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光源和玉米潜在的生物产量优势,本站今年进行青贮玉米密度试验,摸索出适合我县青贮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户单2000、中北410,化肥:氮磷钾复合肥、磷酸二铵、尿素。品种由康地公司提供.

2、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株距、同时播种、同样管理,田间记载植物学特征特性,适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产量对比。

三、试验设计与基本情况

1、试验设计试验设在哈巴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试验

地,小区面积为13.5m2、重复三次、随机排列、

45cm等行距、株距分别为12cm、15 cm、20 cm、

25 cm、30 cm、35 cm等6个处理。

2、试验基本情况

本站试验田在离县城西北1公里处,地理位置北纬

48o03'52"、径度86o20'01",海拔高度540米、无霜期为140天、10oC以上有效积温2658oC,土质为沙壤土、土壤肥力为中等、前茬为玉米,有机质含量1.3624g/kg、速效氮59mg/kg、速效磷20 mg/kg、速效钾139 mg/kg、PH值7.5、电导率0.04。播种期为4月28日,人工除草3次,施氮磷钾复合肥20kg/亩磷肥10kg/亩、氮肥8kg/亩,共浇水8次。

四、试验结果与分析

青贮玉米形成生物产量表

处理项

经济形状

1.8

m2

g

kg

g

小区

生物

产量

1.8m

kg

kg

kg

12 cm 中北33.3 4.000.8316.50.6120.37530户单33.3 2.750.9116.51210.7128270.552118.33306800

15 cm 中北26 3.90.9416.90.9825.59481户单26 2.720.9617.01314.318646.50.782520.54507600

20 cm 中北20 3.850.9818.0 1.3326.79889户单20 2.72 1.0117.914.121.2730093 1.1731236907700

25 cm 中北16 3.81 1.0018.2 1.4322.88444户单16 2.70 1.0118.014.224340109 1.13217.76506585

30 cm 中北13.3 3.75 1.0119.3 1.5118.46815户单13.3 2.70 1.219.514.225.7365117 1.2132165805985

35 cm 中北11.4 3.8 1.2819.2 1.6017.46480户单11.4 2.68 1.519.514.227384127 1.3233145405250

1、地上部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分析

试验结果来看单株有效穗数、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粒数、百粒重、单株鲜重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但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随密度过高过低而降低,生物产量15—20cm或密度在5500—9000株/亩时最高、籽粒产量株距在20—25cm 或密度在5500—6500株亩时最高。

2、品种间经济效益分析

经济效益也随着密度的过高过低而降低,户单2000的经济效益989元亩([6653-540]×0.1元+540×0.7元=989元)中北410的经济效益810元(8106×0.1元=810元)

五、初步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籽粒产量随密度过高过低而降低,5500—6500株/亩的密度是青贮玉米最佳密度,中北410和户单200对比还是户单2000的经济效益比中北410高。

2005年10月31日

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是禾本科牧草中最理想的青贮饲料,近几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青贮玉米品种特性与普通饲用玉米稍有不同,它更加喜水、喜肥,在栽培管理上应区别于普通饲用玉米。 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与品质负相关,使人们很难根据产量确定最佳种植密度。权衡产量和品质两个因素,最佳建议青贮玉米的种植密度与普通玉米的种植密度相同。 随着氮肥量增加,产量和粗蛋白含量相应提高。特别应该注意是含氮量极高的土壤中生产的青贮玉米,被动物摄入的积累在植株中的硝酸盐和利用富含硝酸盐的玉米植物发酵产生的酵气所造成的急慢性毒害是致命的。 1、选用良种。青贮玉米分为三种类型:青贮专用型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和粮饲通用型玉米。青贮专用型玉米是指只适合青贮的玉米品种,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整株玉米;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在成熟期先收获玉米籽粒用作粮食或配合饲料,然后再收获青绿的茎叶青贮;粮饲通用型玉米既可作为普通玉米品种种植,在成熟期收获子粒,用作食物或配合饲料,又可以作为青贮玉米品种种植,在乳熟期至蜡熟期内,收获包括果穗在内的整株玉米作青饲料或青贮。目前,产量、品质、抗逆性和适应性较好的青贮玉米品种有科多4号、高油647、辽单625、黑饲1号等品种。 2、整地播种。选择灌排条件较好、土壤肥力较高、交通便利的地块播种。采用药剂拌种,有利于防治地下害虫和苗期病害。3月底4月初春播,6月上旬夏播。由于青贮玉米主要收获上部绿体,种植密度要比普通饲用玉米大,一般每亩5000株左右。 3、合理肥水。青贮玉米以收获绿体为主,群体较大,相应地需肥量较大,播前需施底肥,一般每亩施有机肥5000公斤,复合肥25-30公斤。进入拔节期后,玉米生长速度加快,同时雄穗、雌穗开始分化,所需水肥较多,必须及时重施拔节孕穗肥,每亩施尿素15-20公斤。青贮玉米需水较多,拔节与授粉时遇干旱应及时灌水;雨水过多时及时排涝。 4、田间管理。苗期应及时间苗、定苗,并适当蹲苗,保证苗齐、苗全、壮苗。若青贮玉米品种为分枝多穗型,在定苗时不要去除分蘖,可以保留较多的侧枝,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5、适期收获。青贮玉米适期收获非常关键,最适收获期在植株含水量为61%-68%的时候,这种理想的含水量在半乳线阶段至1/4乳线阶段出现,即乳线下移到子粒1/2-3/4阶段。若在饲料含水量高于68%或在半乳线阶段前收获,干物质积累没有达到最大量;若在饲料含水量降到61%以下或籽粒乳线消失后收获,茎叶会老化,并导致产量损失。收获前应仔细观察乳线位置,收获后立即切割、贮存。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规范 发布时间:2008-1-18 9:07:55 被阅览数:1396 次来源: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 文字〖大中小〗 DB62/T1438—2006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玉米秸秆青贮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条件、青贮原料、青贮设施、青贮技术、启用、品质鉴定和饲喂注意事项。 本规范适用于甘肃省玉米种植区各类饲养场及农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0647 饲料工业通用术语; DB62/T798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DB62/T799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饲料青贮 把新鲜的青绿饲料填入密闭的青贮塔、窖或其它密闭容器内,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而调制成一种多汁、耐贮、可供全年喂用的饲料的调制方法。 3.2 饲料添加剂 为满足特殊需要而加入饲料中的少量或微量物质。 3.3 日粮 一个个体饲养动物在一昼夜(24h)内所采食的总饲料组分的数量。 4生产环境条件 4.1水源、空气质量 水源、空气质量、生产技术应符合DB62/T798和DB62/T799的要求。 4.2环境条件 青贮制作环境和原料生产产地环境质量符合DB62/T798要求。 5 青贮原料 5.1 全株玉米 在果穗达到乳熟期,刈割全株用来专做青贮饲料的玉米。 5.2 收获籽实后的玉米秸秆 收获玉米果实后的玉米秸秆,应在玉米秸秆上多保留绿色叶片时青贮最佳。 6 青贮设施 6.1 青贮窖(壕) 6.1.1 窖址。青贮窖(壕)址应选在地势高,干燥,土质坚硬,排水良好,避风向阳,距畜舍较近,四周有一定空地的地段。切忌在低洼处或树荫下建窖,并避开交通要道、路口、粪场、垃圾堆等。 6.1.2

极早熟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筛选试验总结

极早熟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筛选试验总结 1 试验目的 通过本试验,验证参试品种在产量、适宜密度、综合抗性等方面的差异,为指导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落实在嫩江县农业科技示园区。试验地地势平坦,土质黑土,有机质含量4%左右,前茬为大豆茬,秋季浅翻深松整地,春起垄。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试验材料 试验品种9个,天和1号、先玉1219、华美2号、CS5101、利合16、哈育198、德美亚1号、鑫科玉1号、瑞福尔1号,其中以德美亚1号为对照。 3.2 试验设计 试验采取随机区组设计,三次重复。每个品种设3个密度,分别为公顷保苗8万株、9万株、10万株,共设27个处理,每个处理5行,行长10米,行距65厘米。每亩施化肥商品量23.4千克,其中磷酸二铵11.7千克、大颗粒尿素6.7千克、硫酸钾5千克,

于玉米大喇叭口期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3.5千克、氯化钾3.2千克。 4 气象因素对试验的影响 由于播种后没有有效降雨,还遭遇风灾,导致试验出苗不齐,存在缺苗断垄现象。虽然设了不同密度,但是实际田间保苗株数基本一致。所以在试验调查和总结过程中对密度因素没有进行分析。 5 试验调查结果 5.1 播种期 试验5月9日播种。 5.2 出苗期 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出苗期5月20日。CS5101出苗期5月19日比对照早一天;鑫科玉1号、华美2号出苗期在5月20日与对照品种德美亚1号同一天出苗;瑞福尔1号、哈育198、先玉1219、利合16、天和1号出苗期在5月21日,比对照晚一天。 5.3 苗期生长情况调查 5月27日玉米3叶期株高在5.5厘米~7.5厘米之间,玉米平均2~3天左右长一片叶,1~2天生长高度为3~5厘米。6月13日玉米6叶1心期,6月15日玉米7叶1心期~8叶1心期。供试的各个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

全株玉米青贮的关键技术

全株玉米青贮的关键技术 玉米青贮有玉米秸秆青贮和全株玉米青贮两种,与玉米秸杆青贮相比,全株玉米青贮刈割时间早,质地柔软,容易消化,消化率提高10%左右,尤其是淀粉含量高,能值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具有酸香味,适口性好。但全株玉米青贮一次性投入很大,成本是玉米秸秆青贮的10倍以上,制作中要切实把握好关键技术,确保青贮饲料的质量。 一、青贮场地和青贮容器 1、青贮场地应选在地势高燥,排水容易,地下水位低,取用方便的地方。 2、青贮容器种类很多,有青贮塔、青贮壕(大型养殖场多采用)、青贮窖(有长窖、圆窖)、水泥池(地下、半地下)、青贮袋以及青贮窖袋等,养殖户要根据养殖及地方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青贮容器。 二、全株玉米的刈割

1、刈割时间。把握好青贮玉米的刈割时间是控制好青贮质量的前提。 (1)玉米青贮收获过早,籽粒发育不好,淀粉含量低,能量低,营养损失严重;同时原料含水量过高,降低了含糖的浓度,则会使青贮易酸败,表现为发臭发粘,奶牛不愿采食,减少采食量。 (2)玉米青贮收获过晚,虽然淀粉含量高但纤维化程度高,但消化率差。装窖时不易压实,保留大量空气,有利于霉菌、腐败菌等的繁殖,导致发酵的质量差,而使青贮霉烂变质。 (3)最佳刈割时间,全株玉米青贮要在玉米籽实蜡熟期,整株下部有4~5个叶变成棕色时刈割。实践证明青贮玉米的干物质含量在30%~35%时,青贮效果最为理想。 2、刈割高度。玉米青贮刈割高度通常在15厘米以外为好,有的连根刨起,带有泥土,这就会严重影响青贮的质量;由于玉米秸靠近根部的部分含木质素较高,质量很差。有资料显示,高茬刈割比低茬刈割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降低8.7%,粗蛋白含量提高2.3%,淀粉含量可提高6.7%,产奶净能可提高2.7%。

《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玉米生产技术》测试题 1.玉米从播种到新种子成熟所经历的生长发育称为() A 玉米的生育阶段B玉米的生育期C玉米的生育时期D.玉米的一生 2.玉米从播种到子粒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 A玉米的生育阶段B.玉米的生育期C玉米的生育时期D玉米的一生 3.玉米出苗期幼苗出土高() A1-2cmB.2-3cmC3-4cmD4-5cm 4.玉米植株近地面手可感到有径节,基部径节长度在2-3CM时为() A出苗期B.拔节期C大喇叭口期D幼苗期 5.玉米一生施肥。灌水最重要的时期在() A拔节期B.大喇叭口期C抽雄期D开花期 6.玉米吐丝期全田50%植株雌穗抽出花丝() A1cmB.2cmC3cmD4cm 7.玉米的成熟期的标识不包括() A乳线消失B出现黑成C子粒变硬D.叶片枯干 8.玉米的生育阶段不包括() A苗期B穗期C花粒期D.成熟期 9.玉米苗期的生长中心是() A.根系B茎秆C叶D穗 10.玉米从拔节期到抽穗一般经历() A20-25天B.30-35天C40-45天D50-55天 11.玉米的产量构成因素中没有() A单位面积穗数B.单位面积株数C穗粒数D粒重 12.玉米子叶节上长出的3-7条幼苗,实际上是玉米的第一层节根。栽培上将它和胚根一起合称初生根,是因为其() A形态与胚根相识B.生理功能与胚根相识C出生时间和胚根相识D发生位置与胚根相识 13.玉米的地下根也叫() A.次生根B支持根C气生根D次生胚根 14.玉米根系有两部分组成,其中节根包括() A初生根和种子根B初生胚根与次生根C次生根与种子根D.次生根与气生根 15.玉米的雌穗为() A圆锥花序B.肉穗花序C总状花序D头状花序 16.一般情况下,玉米每个果穗的籽粒行数为() A8-10行B10-11行C.12-20行D18-20行 17.通常将玉米花柱和柱头总称为() A雌蕊B小花C.花丝D子房 18.玉米花丝的什么部分能接受花粉() A上部B中部C下部D.任何部位 19.目前玉米生产上应用较多的为() A品种间杂交种B品种与自交系间杂交种C.自交系杂交种D综合杂交种 20.世界上玉米栽培最多的一种类型是()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解读

玉米秸秆青贮技术 随着养殖业在农业经济中的比重增大,粗饲料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大量玉米秸秆以自然风干、直接饲喂为主,造成了饲草的极大浪费。由于玉米秸秆露天存放,极易造成大量营养物质损失,环境污染及火灾的发生,以至于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因此,玉米秸秆青贮既可以提高秸秆自身价值,形成循环经济,又可以提高农作物利用率,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大大提高了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同时,青贮饲料有着“草罐头”的美誉,其特点是多汁适口、气味酸香、消化率高、营养丰富,是饲喂牛羊等家畜的上等饲料。 一、青贮饲草的好处 1、适口性好:新鲜的饲草水分高,适口性好,易消化,但容易腐烂变质。青贮后,可比青绿饲料的鲜嫩、青绿,营养物质不但不会减少,而且有一种芳香的酸味。秸秆经过青贮后,会变的柔软、多汁,颜色黄绿,牛特别爱吃。这样不但可以刺激家畜的食欲,而且采食量也会大幅度增加,对牛羊的生长发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利用率高:由于玉米秸秆自然风干后,营养成份和水分损失严重,秸秆的利用率只有19.4%。即便是在铡短后,

利用率也只能提高到50%左右,4~5亩地的秸秆,才能满足1头牛1年的饲草量。因此,要采用秸秆青贮技术,对秸秆进行青贮处理。青贮后,秸秆的利用率可提高到95%左右,1~1.5亩大田玉米秸秆青贮后,可满足1头牛1年的饲草量,能有效的节约饲草资源,扩大饲养规模。 3、营养丰富:青贮饲料是一种经济实惠的青绿饲料,秸秆青贮,可以使单位面积收获的玉米秸秆总养分达到最高值,以减少营养物质的浪费。调制的干饲料,因落叶、氧化,光化等原因,营养物质损失达30~40%左右,胡萝卜素损失达90%。而青贮后的饲料营养损失一般不超过10%,尤其是粗蛋白质、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损失量极少。根据科学试验,给牛喂6㎏青贮饲草,在不喂任何精料的情况下,相当于给牛喂了1㎏玉米的营养。也就是说,1亩玉米秸秆青贮后,相当于给牛准备了300~350㎏的玉米精料。另外,便于实现机械化收割、运输、贮存,既减轻了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4、消化率高:在青贮过程中,由于乳酸菌的作用下,使秸秆变软,变熟,秸秆中糖分提前转化成了有机酸,因此,饲草在饲喂前,相当于干秸秆在消化道中已经得到了部分消化,所以,青贮饲草饲喂后可大大提高秸秆的消化率。同时,玉米秸经发酵后,可使原来饲料中难以消化的纤维素变为糖,故牛、羊等家畜,对青贮饲料的纤维素消化率可提高10.7%。

玉米报告-田间实验报告

玉米报告 玉米播种 1. 玉米品种:郑单958 2. 播种密度:4500株/亩行距:60cm 株距:0.5cm(间苗最后株距0.25m) 3. 播种日期:2013年4月16日(土壤5cm深度的温度稳定通过12℃) 4. 播种技术: a. 播深:5~6cm b. 播种距离:每隔大约5cm播种一粒,在生长过程中观察、间苗最终 形成株距25cm。 5. 播种观察: 1)播种第四天(2013年4月19日)观察时玉米尚未萌发,玉米种子无明显 变化。 2)播种的第七天(2013年4月23日)玉米种子已经萌发,胚根长度约为种 2013年4月23日观察的玉米种子萌发情况 6. 玉米发芽率观察: 观察日期:2013年5月7日 播种了54粒出苗51棵,发芽率为51/54*100%=94.4%。 玉米幼苗性状考查 1.玉米幼苗的形态观察(2013年5月14日):

2.玉米考苗记录

生长锥:雄穗生长锥:雌穗整株幼苗情况

行了连续的观察,观察过程中对玉米的生长动态有了详细的了解,对玉米该生长阶段内的实践中的注意事项也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还对玉米进行了间苗、中耕松土等实践操作,学到了一些实际生产中的重要弄湿操作。 但是由于假期没能对玉米成熟前的生长动态有持续的观察,对于这段观察的空白还要继续学习。在假期中,7月下旬到8月上旬是玉米授粉的高峰期,参与了玉米的授粉操作,对于玉米的花期和成熟前期也有一定的认识,只是没有进行详细的考查记录。 玉米成熟植株性状考查 1.考查项目: 1)穗位高度:指乳熟期地面到植株最上部果穗着生节的高度。 2)茎粗:指乳熟期地上第三节间中部的短径(不带叶鞘)。 3)主茎叶数:指出苗第一片叶至顶叶主茎上的总叶数。

青贮玉米栽培技术

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玉米产量高,种1亩青贮玉米能产青绿茎叶5000公斤,高的可达1万公斤。在良好的栽培条件下,种1公顷青贮玉米能解决10头牛或15匹马5-6个月的青粗饲料。以黑龙江省北安市奶牛示范村曙光村的多年利用青贮饲料喂奶牛的经验:农户如养1头产奶母牛,种1亩青贮玉米,生产5000公斤青贮饲料,可增产1吨鲜奶,每公斤按中等价2元计算,农户可多增收2000元。为此建议农村奶畜养殖户应大力推广种植优良品种青贮玉米。 选择优良高产青贮玉米种子 根据黑龙江省有关部门于2003年在当年春旱伏涝低温寡照,无霜期138天,土壤黑钙土,PH值7.0-7.6情况下,选择10个优良高产青贮玉米种,具体是:①中原单32;②白鹤;③龙福208;④英国红; ⑤黑饲一号;⑥龙青202;⑦江饲101;⑧龙单24;⑨牡728;⑩辽洋白。2003年5月5日播种,采用穴播坐水种,每公顷施底肥二胺15公斤,出苗后及时间苗和定苗,每公顷保苗6万株,播种是采取垄作,株距25厘米,播种后共除草3次,中耕2次。2003年10月13日对上述的10个优良青贮玉米品种的试验地块进行测定,鲜重结果具体如下。每公顷平均玉米鲜重分别为:龙青202是102955公斤;龙福208是94236公斤;龙单24是89920公斤;黑饲一号是89365公斤;江饲101是84860公斤;白鹤是80123公斤;中原单32号是70900公斤;英国红是66150公斤;辽洋白是63485公斤;牡728是53250公斤;平均为79524.4公斤。从以上测定试验10个优良青贮玉米品种结果看出:①龙青202青贮玉米鲜重为最高,每公顷产量超100吨。②而龙福208青贮玉米鲜重为第二。以上10个优良青贮玉米品种经试验测定鲜重情况,供农户选购种植。另外,英国红青贮玉米长势像一般玉米,适合能种玉米的地块种植,这种玉米活株高2.5-3.0米,秋天玉米成熟时,秸秆仍为绿色,可做青贮饲料,一般亩产0.5万公斤以上,生育期125天左右,亩产粮食500公斤以上,是家庭养殖农户及大型饲养场越冬必备的牧草。 轮作、整地和施肥 合理换茬是玉米增产的重要条件,玉米消耗地力较强,常发生黑粉病、玉米螟等多种病虫害,不宜连作。大豆、小麦、马铃薯茬种植玉米最好,谷茬也能种玉米。也可选用玉米间混种。农户应注意秋翻地,秋施肥。耕深应在20厘米以上,在翻地前施厩肥。如用麦茬种玉米,采取大犁“搅麦茬”时要实现两搅,后一犁打成方头垄。机引犁翻地,翻后要及时耙地打垄。也可翻后起垄。翻后必须及时整平耙细,防止跑墒。 播种方式与方法 高产栽培的饲用玉米多采用单种。北安地区多采用5月中旬播种,农户可根据当地霜冻情况适时播种,注意天气预报。具体是:①籽粒玉米要用刨埯点种。行距60-70厘米,株距50-60厘米,双株每埯点种四粒,摆成方形,上面盖一把粪,覆土3-4厘米。②青贮玉米采用刨埯点种或机械条播。行距60-70厘米,株距20-30厘米,亩播种量3.5-4公斤,机械双条播或扣种均可。③供夏、秋青贮的青刈玉米耲种

玉米青贮技术要点

玉米青贮技术要点 玉米青贮饲料是将含水率为65%-75%的玉米秸秆经切碎后,在密闭缺氧的条件下,通过乳酸菌的发酵作用,而得到的一种优质粗饲料。青贮饲料具有气味芳香、柔软多汁、适口性好的特点,成为牛、羊喜食的优质粗饲料。 一、青贮设施的准备 目前以青贮池最为常用。青贮饲料前,对现有青贮设施要做好检修、清理和加固工作。新建青贮池应建在地势高燥,土质坚硬,地下水位低,靠近畜舍,远离水源和粪坑的地方,内部要光滑平坦,上宽下窄,底部必须高出地下水位0.5米以上,以防地下水渗入。 二、青贮的收割和拉运 收割期的选择:全株玉米青贮应在玉米生长至乳熟期和蜡熟期收贮(即在玉米收割前15—20天左右),此时的营养价值最高。青贮的收割一般有大型机械联合收割和把玉米杆拉运用铡草机粉碎两种方式。大型机械联合收割在田间进行,割茬为10-15厘米,切碎长度为1厘米。拉运青贮饲料车辆要充足,以保证大型机械联合收割机收割速度。 三、青贮填装、压实和封池注意事项 1、填装和压实:拉运回的青贮饲料,在填装时必须集中人力和机具,缩短原料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填装越快越好。填装前,先将青贮池打扫干净,池底部填一层10—15厘米厚的切短秸秆或软草,以便吸收上部踩实流下的汁液。大型青贮池从一端开始装起,用推土机推压结合,逐渐推压向另一端,以装至高出池口1米左右为宜;小型青贮池从下向上逐层装填,每装30厘米人工踩实1次,一直装满青贮池并高出池口70厘米左右。 2、适时封池:填装至离池口30厘米时,在池壁上铺塑料薄膜以备封池。青贮池装满后,用塑料薄膜覆盖池顶,首先检查塑料薄膜是否完整无损,当

完整无损时,然后压上湿土30-50厘米厚,覆盖拍实并堆成馒头形,以利于排水。 四、青贮饲料品质评定 制作好的青贮饲料呈黄绿色、绿色,酸味浓,有芳香味,柔软稍湿润。 五、青贮饲料的饲喂 青贮饲料经过45天左右的发酵,即可开窖饲喂。取用时,应从一头开始,每次取量,应以当天喂完为宜。取料后,必须用塑料薄膜将窖口封严,以免透气而引起变质。饲喂时,应先喂干草料,再喂青贮料。青贮玉米有机酸含量较大,有轻泻作用,母畜怀孕后不宜多喂,以防造成流产,产前15天停止。牲畜改换饲喂青贮饲料时应由少到多逐渐增加,停喂青贮饲料时应由多到少,使牲畜逐渐适应。

玉米田间试验规范

玉米品种产量比较试验规范 刘旭海徽县种子管理站742300 农作物田间试验目前国内尚无规范性文件,为了规范玉米品种产量比较的试验行为,减少试验误差,获取可靠数据,科学分析数据,得出可靠结论,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田间试验的工作经验特提出本规范,以便于和广大同仁交流。 1.适应范围 本规范适合于以玉米品种产量性状比较为目的的品种比较试验。 2.试验地选择 地形地貌宜选川平地或水平梯田,山坡地要求坡度≤5°,无遮阴、无积水、远离村庄。 土壤肥力试验地选择应在试验所在区域内具有代表性的中等肥力地块,在前茬作物生长中后期进行预选。通过对前茬作物的生长势来判断土壤肥力是否均匀一致,是否适合做试验用地。备用的试验用地在以后的耕作、施肥等作业要尽可能做到均匀一致,符合当地多数生产者的作业习惯。 3.编制田间试验方案 依据试验的目的、试验因素、结合试验地实况,编制试验方案。试验方案应当包括:试验的目的、参试品种、对照品种、小区面积、播种密度、小区排列方式、试验设计的种类(如:顺序排列、随机排列、正交设计等)、记载标准等。 3.1.试验设计参数 参试品种数(含对照)≤15,行距h,小区间距h,每小区的行

数≥4,区组间距80cm,株距根据播种密度计算,小区长度y必须是株距的整数倍,小区宽度k必须是行距的整数倍,15 m2≤小区面积≤25m2,小区计产面积S=(y+h)(k+h),即在小区基础上每边的两端各延长半行距长计算计产面积,使之尽可能接近营养面积,使测产结果更接近大田真实产量。不应用小区面积代替计产面积。重复次数≥2.选择的对照品种应当是试验区域内的主栽品种。参试品种要求无包衣、原种。 3.2. 种植图 根据试验方案和试验地的地理实况画种植图,种植图应标示清楚各小区和各区组的排列顺序,以及试验地的地理方位,便于田间记载和作业查照。 3.3.试验地的规划 割方:指把不规则的试验地通过几何方法割去多余部分,变成矩形田的过程称为割方。 3.3.1.利用勾股弦定理割方 分别在两条相邻的边上挂线,固定两线交叉处点O,任取一组勾股弦数,比如:取(3,4,5),则在一边3m处标记A,另一边在4m处标记B,当AB=5m时,即0 ∠=.然后量取一边需要的长度,以该 AOB 90 边为一边在另一端再取一组勾股弦数,作直角,量取其余各边长度,对边等长,即成矩形。 注:原理①勾股定理;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③有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玉米实验报告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玉米秸秆还田试验报告 1.试验目的 受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委托,为验证其生产的秸秆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 田中的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增产的作用,我站特安排本试验,为该 产品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2.试验材料与方法 2.1供试秸秆腐熟剂 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由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 2.2试验时间和地点 试验自2013年开始,在天津市宁河县进行,种植作物为小麦。 2.3供试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表1 试验地块基本肥力 土壤类型有机质 (g/kg) 11.8 速效氮(mg/kg) 74.7 速效磷(mg/kg) 14.2 速效钾(mg/kg) 116 2.4玉米秸秆中的养分含量 表2 玉米秸秆养分含量 作物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 2.5供试腐熟剂用法 将玉米粉碎均匀平铺在田间,均匀撒施腐熟剂2 kg/亩,并根据当地施肥习惯施适量的n、 p、k肥。 2.6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共9个小区,小区面积为60 m2(10 m*6 m) 随机区组排列,各处理栽培管理相同。 处理1:对照(常规施肥不施秸秆); 处理2:不加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 处理3: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还田(常规施肥+秸秆还田+阿姆斯秸秆腐熟剂)。 3.结果与分析 3.1腐熟剂对玉米秸秆腐熟程度的影响 调查结果如表3,玉米秸秆还田后施用阿姆斯秸秆腐熟剂秸秆颜色转变、手感软化程度、 腐烂度提早5-10 d。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7 11 16 21 26 黄微黄褐黄褐黄黑黄微软软轻度腐烂腐烂腐烂霉味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 味腐臭味 微黄褐黄黑黄黑黄黑软腐烂腐烂腐烂腐烂酒香味淡腐烂味腐烂味腐臭味 浓腐臭味 秸秆颜色 秸秆手感软化程度 秸秆气味 3.2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与秸秆不还田(对照)的养分含量相比,处理2的有机质含量提高65.3%, 速效氮含量提高39.0%,速效磷含量提高39.4%,速效钾含量提高2.5%;处理3有机质含量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

全株玉米青贮技术 在平原地区,采取一年两茬玉米种植,进行全株玉米青贮,是解决奶牛优质粗料来源的便捷办法。据试验,利用全株玉米青贮饲喂奶牛比用去穗玉米青贮饲喂奶牛提高产奶量14.9%,农户种植一亩两茬玉米,全株卖给奶牛场,可增加效益400-500元。现将我们近年来在雨季进行全株玉米青贮操作的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一、青贮池的建造。青贮池的容积要根据玉米产量和奶牛的饲养头数来确定。1、根据亩产全株玉米5000公斤和青贮容量每立方米500公斤来确定青贮池的容积。2、根据奶牛饲养头数和奶牛日用青贮30-35公斤来确定青贮池的宽度和深度。饲养3-5头奶牛的,青贮池的宽度和深度不超过1.5×1.5米;饲料10头左右奶牛的,青贮池的宽度和深度为2.5米和1.5-2.0米,青贮池的坡度为5%-10%。如用12马力拖拉机压实,青贮池宽度为底宽2.2米,上宽2.5米。3、可建简易青贮池,也可建永久性青贮池,四角要砌成圆角。4、青贮池底夯实后用砖铺严,池底要有一定坡度,出料口处最低,并在最低处建一个渗水坑(40×60厘米)。其作用,一是遇到下雨,雨水集中到低洼处,不浸泡青贮料;二是雨水过多时可在渗水坑安放抽水机把雨水抽走。 二、全株玉米的收割。谷雨(4月20日)前后种的玉米,可7月30日(双季)或9月中旬前后待玉米粒表皮发硬,用手指甲掐粒能掐出一股白色浓汁,即刚达到蜡熟时开始收割,最好贴地皮砍下,但不能

带上。要达到随收割、随运输、随青贮。如果全部收割后再青贮,玉米秸则注意不能平放,要靠墙或靠支撑杆立放。 三、全株玉米的青贮。利用土坑青贮时,土坑底部夯实用砖铺平,四周用塑料布铺好,塑料布高出坑面50厘米;永久性青贮池四周不用铺塑料布。如玉米秸量大,要用时铡5000-8000公斤的大型铡草机。玉米秸切碎长度,喂牛1.5-2厘米,喂羊1厘米,一个机子备两组刀片,每隔2小时换一次刀片,保证玉米秸碎度,边铡草,边压实,草面高出地面30厘米时,把四周玉米秸抽齐,多余的放在中间,形成中间高,四周低的草面,先把四周塑料布提起盖住草边,然后用塑料布盖严池顶,塑料超出池边30-50厘米厚,池外培土成斜面,培土距池边不少于50厘米,把青贮池封严,在距青贮池1米处开挖排水沟。 青贮时遇到雨天,要用塑料布苫好,并把青贮池盖严。小型青贮池可用木棒或竹竿搭起支架,盖上塑料布,周围用土或砖压严,不能让雨水灌进青贮池。 玉米全株青贮的制作方法 一、全株玉米青贮的原理及其营养价值分析 全株玉米青贮的原理是将带穗的玉米青绿饲料在密闭厌氧条件下,通过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当乳酸在青贮饲料中累积到一定浓度时(PH值低于4.2),青贮饲料中所有的微生物活性都被抑制,从而达到长期保存青绿饲料营养价值的目的。

青贮玉米生产技术

青贮玉米生产技术 问:玉米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老师:玉米是我国三大作物之一,播种面积仅次于水稻、小麦而居第三位,总产量超过小麦据第二位。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玉米生产国。玉米适应性强,在我国广泛种植。 发展玉米生产,对于增加饲料产量,推动畜牧业持续发展,以及增加工业原料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农业中,畜牧业占有相当高的比重,而玉米在畜牧业生产中又占重要地位,有了玉米才能确保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来源。如果没有足够的饲料来源,则无法确保畜牧业快速、健康的发展和实现现代农牧业良好结合。可见玉米是重要的饲料作物,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 玉米不仅子粒是优质的精饲料,而且茎叶也可作粗饲料。玉米新鲜茎叶富含维生素,是多汁的青饲料,特别是抽穗至乳熟期收获的新鲜茎叶营养价值最高。在玉米乳熟末期,将新鲜茎叶和果穗一起收获,并切碎、贮藏于青贮窖或青贮塔中,制作成青贮饲料,可以长期保持青绿饲料的优良品质,提高其营养价值,增加适口性,节省精饲料以及减少浪费,使饲养奶牛、肉牛成本大为降低,并可以长年均衡供应。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认为,青贮玉米饲料具有如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适口性好,所含营养物质易于消化吸收。青贮玉米的茎秆绝大部分都是全株青贮,茎秆经贮藏发酵后,粗老的茎杆软化。经微生物发酵作用,便产生一定量的芳香族化合物,具有酒香味,柔软多汁,可使奶牛食欲旺盛,稳定牛奶产量。 二是玉米青贮作为奶牛全年常备饲料,四季均可供应。 三是调制青贮玉米的方法和设备简单。贮藏青贮饲料占用空间比干草小。

四是青贮玉米生产种植管理方便,茬口轮作容易安排。青贮玉米生育期一般在100天左右,比其它作物生育期短,便于种植粮食作物或为其他蔬菜安排茬口,以提高土地利用率。 问:青贮玉米品种的生育特点是什么? 在80年代前,我国没有专用青贮玉米品种,生产上大都用普通粮食玉米品种生产青贮玉米饲料,因而产量低,质量差。直到1985年,我国才首次审定了我国选育的“京多1号”青贮玉米品种,接着在1989年又审定了“克多4号”等一批新品种。这样我国的青贮玉米生产有了明显的改观。 青贮玉米的生育特点: 1.生物产量高。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部分青贮玉米品种生物产量可达4000-7000公斤/亩,较普通玉米高1000-3000公斤/亩。 2.饲用品质好。青贮玉米品种具有持绿度高,绿叶面积大,秸秆木质素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 3.生长迅速。与普通玉米相比,青贮玉米品种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生长势。 问:主要有那些青贮玉米类型? 青贮玉米按其植株类别可分为单秆大穗型和分蘖多穗型两大类;按其用途可分为青贮专用和粮饲兼用两种。分蘖类型的青贮玉米分蘖性强,茎叶丛生,单株营养体产量高,并且多穗。一般可使植株的青穗比重增加,蛋白质含量提高,如京多1号、科多4号、科多8号以及引进的墨西哥玉米都是分蘖多穗型青贮玉米品种。单秆大穗型一般植株高大,叶片繁茂,茎秆粗壮,着生1-2个大穗,单位面积产量主要通过增加种植密度来实现,如鲁单052和中原单32等品种。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在获得高产量玉米子粒的同时,还可获得大量家畜可充分利用的玉米秸秆。在子粒完全成熟时,叶片仍比较青绿的高产品种,是理想的粮食和饲料兼用品种,如农大108、京早13等。 问:种植青贮玉米的好处有哪些?

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农技校讲课稿】 第一课玉米种植技术与管理 第一讲玉米种植技术 一、玉米的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一)生育期 玉米从出苗至成书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的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读等有关。早熟品种生育期短,晚熟品种生育期较长;播种期 早的生育期长,播种期迟的生育期短;温度高的生育期短,温度低的生育期就长 (二)生育时期 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如出苗、拔节、抽雄、开花、吐丝和成熟等。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2)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 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

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 (3)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 (4)散粉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5)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 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 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 蜡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接近最大值,胚乳呈蜡状,用指甲可划破。 (6)完熟期:植株子粒干硬,子粒基部出现黑色层,乳线消失,并呈现出品种固有的颜色和光泽。 一般大田或试验田,以全田50%以上植株进入该生育时期为标志。 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土地准备 (1)土地耕翻,施足基肥:冬前土地应进行秋翻、冬灌或春灌。耕翻深度要达到25cm以上,要求耕深一致,翻垄均匀;秸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采取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相结合,推广、教学、科研部门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通过品种选用、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综合技术措施,试验示范适宜的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为推动青贮玉米大面积种植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青贮玉米;高产;栽培 中图分类号:S548 文献标识码:A 宁阳县是奶牛养殖大县,是亚奥特等大型奶业养殖基地,现有奶牛数量约2.5万头,每年可消耗青贮饲料约19万t。由于配套技术不完善,原青贮玉米产量低,仅为 2500kg/667m2,远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2011年以来,采取行政领导和技术人员相结合,推广、教学、科研部门相结合,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的三结合方法,通过品种选用、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综合技术措施,试验示范了青贮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用优质品种 1.1 品种选用 根据宁阳县广大农民还不适应玉米籽粒与秸秆共同青 贮而是玉米籽粒单独收获的种植习惯,从高产、优质、活杆

收获和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综合考虑,项目区选用农大108、郑单958、鲁单981等粮饲兼用型玉米为主推品种。 1.2 精选种子 玉米单株生产力较高,选用纯度高、净度好、籽粒饱满、无虫口、无病菌、发芽率90%以上的种子,筛去小、秕粒,去掉发霉、破碎粒及杂物。籽粒大小均匀,养分丰富,便于播种和苗齐、苗全。 1.3 处理种子 播种前3~4d,同时用40%拌种双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拌种,防治黑穗病,用50%辛硫磷拌种,药、水、种比例为1:50:500~600,拌后闷3~4h,可防治地下害虫,或用玉米种衣剂包衣,可防旱、育肥、防病虫害。 2 适时播种 2.1 播种期 根据宁阳县大田生产一年两熟制及多年种植习惯,播种时间尽量在6月1日前套种,小麦与玉米的共生期为7~10d。适期早播能延长生育期,特别是营养生长期的生长,增强抗灾能力,并为玉米的生长发育、植株健壮积累更多的营养物质。 2.2 播种深度和方法 玉米播种深度一般在3~5cm,足墒下种或播时开沟带水湿土盖籽,尽量使种子所处的条件一致,以保证发芽集中,

合水县玉米密度试验实施方案

2014年合水县全膜玉米密度试验实施方案 一、试验目的 目前,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近几年由于生物产量低,因此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玉米规模发展,生物产量低有多方面的原因,不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光源和玉米潜在的生物产量优势,本站今年进行玉米密度试验,摸索出适合我县玉米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登海605。化肥:过磷酸钙、硫酸锌、尿素、硫酸钾或合水县玉米专用配方肥40kg。 2、试验方法 采用不同株距、同时播种、同样管理,田间记载植物学特征特性,适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产量对比。 三、试验设计与基本情况 1、试验设计设在合水县吉岘乡吉岘村朱家寨子自然村朱天佑的承包地里,占地400㎡6个处理,小区排列南北向。小区面积为30㎡、重复三次、随机排列、行距60cm、区间距50cm、重复间距及走道80cm、四周设有保护行,每小区

种10行。6个处理即:株距分别是24cm、27cm、30cm、33cm、36cm、39cm。密度为:A:24cm,200株/区,4446株/亩。B: 27cm,180株/区,4002株/亩。C:30cm,160株/区,3557株/亩。D:33cm,150株/区,3335株/亩。E: 36cm,130株/区,2890株/亩。F:39cm,120株/区,2668株/亩。 2、试验基本情况 本试验田设在县城南面吉岘乡吉岘村,海拔高度1243米、地理位置北纬35°43′46.3″、东经107°85′21″,无霜期为160天、10°C以上有效积温2858°C,土质为黑垆土、土壤肥力为中上等、前茬为玉米,有机质含量12.8g/kg、速效氮66.15mg/kg、速效磷8.5 mg/kg、速效钾223 mg/kg、PH 值8.4。 四、田间管理 苗期管理重点是抓全苗,促壮苗,玉米出苗后,要及时放苗,放苗后用土封住孔口,若发现缺苗,要及时催芽补种或结合间苗带土移栽,3—5叶期定苗。玉米大喇叭口期亩追施尿素15—20公斤。后期若发现植株发黄等缺肥现象视墒情亩可追施尿素5公斤。玉米病虫害防治要坚持综合防治的原则。(1)病害防治:重点是顶腐病、丛矮病、瘤黑粉病、穗腐病防治。具体方法:①种植抗病品种,使用杂交包衣种子。②与非禾谷类作物轮作2—3年。③发病初期在菌瘤未变色之前及时将菌瘤切除,带出田间掩埋,防止污染土壤。 ④收获时清除田间病残体,秋季实行深翻土壤,减少初浸染菌源。(2)虫害防治。主要是粘虫、玉米螟和蚜虫,采取化学药物防治。(3)地下害虫防治。主要是蛴螬、金针虫

(完整版)青贮玉米

青贮玉米.txt43风帆,不挂在桅杆上,是一块无用的布;桅杆,不挂上风帆,是一根平常的柱;理想,不付诸行动是虚无缥缈的雾;行动,而没有理想,是徒走没有尽头的路。44成功的门往往虚掩着,只要你勇敢去推,它就会豁然洞开。给你提供一些资料,仅供参考 一年两熟青贮玉米栽培技术措施 一、春播青贮玉米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播前准备:3月中下旬灌播前水,4月1日前犁地,亩施优质厩肥1.5吨左右,磷酸二铵20公斤,尿素15公斤,耙耱成待播状态。 2、品种选择:推荐选用早熟高产、双穗率较高的玉米品种利玛29号和石玉901。 3、播种:4月上旬抢时播种。用棉花窄膜播种机进行机械覆膜播种。行距(55cm+30cm),株距25cm,理论株数6200株,实际保苗株数5500株左右。 4、定苗、中耕、除草:4月下旬玉米3片叶时定苗。全生育期中耕2-3次,4月中旬玉米现行后开始第一次中耕,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保持玉米生长期土壤疏松。同时结合人工除草进行打杈除蘖。 5、施肥、灌水、化控:春播玉米全生育期灌水3次,5月下旬灌头水,结合灌头水,亩追施尿素15公斤。头水后15天左右灌二水。 6、收获:7月1日前在玉米籽粒达到乳熟期时及时进行收割。 二、夏播青贮玉米主要栽培技术措施 1、播前准备:7月上旬完成灌播前水和犁地,结合耕翻,每亩施用磷酸二铵30公斤左右,耙耱成待播状态。 2、品种选择:推荐选用早熟高产的玉米品种石玉901。 3、播种:7月10日前抢时播种,采用小麦播种机机械露地播种。行距30厘米,留苗株距20厘米。理论株数11000株,实际保苗株数9000~10000株。也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 4、定苗、中耕、除草:7月20日后玉米3片叶时定苗。全生育期中耕3次,第一次中耕在玉米现行后,7月下旬第二次中耕,8月上旬第三次中耕。同时结合人工除草进行打权除蘖。 5、施肥、灌水:全生育期灌水3~4次,8月上旬灌头水,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20-25公斤。 6、收获:10月上旬在玉米籽粒达到乳熟期时进行收割。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生长发育对光照强度的响应 光照条件是影响玉米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西部地区光照资源优于东部,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产量也普遍高于东部。 本论文的目的是探明不同生态区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叶面积动态变化与分布对光资源的响应,分析光资源与玉米高产群体的区域配置原理,建立不同生态区玉米高产群体的定量设计方法,确立高产群体的动态指标,构建适应不同区域光照条件的玉米高产群体。本研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从2009-2015年间,在全国九个省(自治区的)28个试验点安排密度试验。分析不同地区最佳种植密度与最适叶面积指数和累积光辐射之间的关系,研究影响玉米生长的关键气象因子,为不同地区玉米的合理种植提供参考;第二层次,在新疆奇台、宁夏银川和吉林公主岭开展联网试验,三个地点统一种植密度,提供充分水肥条件,分析不同生态区玉米在理想条件下的最佳种植密度及其对应的LAI、干物质生产与转移等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第三层次,为了深入研究光因子对玉米生长影响的机理,构建合理的玉米群体结构。 2015年和2016年,在新疆奇台和宁夏银川安排遮荫试验。深入分析不同光照条件下玉米群体的光分布特征、叶面积动态变化、干物质的积累特征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变化规律。 主要结论如下:1光辐射与不同生态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的匹配关系以玉米生育期内累积辐射达到1300MJ m-2(近似值)为节点,不同地区玉米最佳种植密度和LAI对光辐射的响应呈现为两种不同的模式。大于1300MJ m-2(近似值)地区,最佳密度和光辐射、及最适LAI与光辐射的关系分别用公式y=0.19x-186.13(x>=1303.4MJ m-2)和

来凤县2016年玉米密度试验方案

来凤县2016年玉米高产创建项目 玉米密度试验实施方案 目前,随着农业的发展我县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增加,但是近几年由于经济效益低,因此影响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玉米规模发展,经济效益低有多方面的原因,单产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合理密植是玉米获得高产的关键,为充分利用本地自然光源和玉米潜在的作物产量优势,2016年来凤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摸索出适合我县玉米高产的合理种植密度,特制定本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通过玉米不同种植密度的大区对比试验,摸索出适合我县玉米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玉米产业发展、农民增产增效提供科学依据。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为腾龙1号。化肥:每亩硫酸锌1 kg、硫酸钾复合肥40kg、尿素15kg、碳铵50kg。 2、试验方法 采用同时播种,不同株行距、每穴单株或双株移栽,同样管理,田间记载植物学特征特性,适时收获进行室内考种、产量对比。 三、试验设计 试验设在来凤县革勒车镇长太坪村,本试验共设计6个不同的种植密度处理,试验田不小1.5亩,每个处理面积不小50㎡,不设重复,进行宽窄行种植,每亩肥料施用量比例为N:P:K=20.1:5.25:11.25,试验各小区种植密度

及施肥情况见表1。 表1各处理种植规格及施肥情况 处理编号每穴株 数(株) 株 距 ㎝ 行距㎝亩 株 数 肥料实物用量(㎏/亩) 底肥苗肥 拔节 肥 喇叭 肥窄行 距 宽行 距 平 均 硫酸钾 复合肥 硫酸 钾 硫酸 锌 尿素尿素碳铵 处理112040110754445 35 12 1 10 7.5 40 处理212540110753556 35 12 1 10 7.5 40 处理313040110752963 35 12 1 10 7.5 40 处理413540110752540 35 12 1 10 7.5 40 处理514040110752222 35 12 1 10 7.5 40 处理624040110754445 35 12 1 10 7.5 40 四、田间操作与管理 1、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采用营养坨或营养块育苗,3月18—25日播种, 玉米出苗后,淋稀薄粪水以促苗壮、苗齐,并及时炼苗。 2、适龄移栽 苗龄一般20-25天,2叶1心移栽,试验田内不准套种其它作物,移栽时每亩施底肥硫酸钾复合肥40公斤、硫酸锌1公斤。移栽时牵绳、开沟、定距、定向移栽。 3、早施苗肥 玉米活棵返青期即移栽后7—10天亩追施尿素10公斤,并结合追肥进行田间除草一次,并壅篼、保肥。 4、稳施拔节肥 在玉米拔节前后,即6-7叶全展期施用,此时,玉米基部节间正处于伸长阶段,施肥过多,容易引起倒伏。主要针对底肥不足、苗势较差的玉米,一般每亩可追尿素7.5公斤,并结合追肥进行田间除草一次,并壅篼、防倒保肥。 5、猛施穗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