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安徽省儿童医院

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由树突细胞家族中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单克隆性增生所致,病因不明,或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是一种少见病〔1,2〕。临床因对该病的重视或认识不足等,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就其形成机制的几种学说和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及不同发病时期的影像学表现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性肉芽肿;韩-薛-柯病;勒-雪病

发生机制

LCH是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播散,以及肉芽肿形成,局限性或广泛性多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2],并呈进行性变化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发病率约为4.5~9/100万[3]。Alston等[4]报道指出,每年罹患此病儿童有50 000~60 000例儿童,一半以上在1~15岁之间确诊,l~4岁是确诊高峰。新生儿亦有个案报道[5]。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局部或全身的郎格尔汉斯细胞系统的异常组织细胞增生,存在肿瘤学说和免疫学说[2]两种类型。有研究者[6]认为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于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导致其克隆性增殖,而前体细胞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导致既有肿瘤样改变,也有慢性炎症特征的病理表。近期有研究结果[7]表明,部分病例起源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单核细胞,而不是表皮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本病可侵犯至骨骼、皮肤、淋巴结、肝、脾、肺、消化道、胸腺、甲状腺、垂体、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多系统。包括三种类型[2]即: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韩-薛-柯病(Hand-Schuller-Christian,HSC)也称黄色瘤病,以及广泛多器官受累的勒-雪病(Letter-Siwe病)。病理上,早期为网状细胞增生,中晚期细胞内含有单核细胞及泡沫细胞、肉芽组织形成及结缔组织增生。三种类型病理改变基本相同,难以区分,仅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可出现同一患者的多发多类型病灶,一处病理嗜酸性肉芽肿,而另一处病理为黄色瘤病,目前一般认为三种类型为同一基本病理改变的不同阶段。

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

本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多见,男性居多,但临床表现变化多样,病情轻重不一,临床诊断不易,特别是病灶单发者更容易误诊、误治,延误病情。确诊有赖于组织细胞学检查,发现特征性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形态,并于电镜下细胞质内发现特征性结构Birbeck小体[3]。临床[6]根据病变累及范围分为单灶性、单系统多灶性和多系统多灶性疾病。(1)局限型:①单一的皮疹;②单一骨损害,伴有或不伴尿崩症、淋巴结受累或皮疹;③多骨损害,包括多骨或一骨有>2处损害,伴有或不伴尿崩症、邻近淋巴结受累或皮疹。(2)广泛型:①内脏器官受累,无功能障碍;②内脏器官受累, 有功能障碍。一般认为,嗜酸肉芽肿为局限型;韩-薛-柯病为病程进展缓慢、临床预后相对较好的广泛型;勒-雪病为病程进展快急、临床预后差的广泛型。

嗜酸性肉芽肿好发于婴儿及儿童,男性多见,病变多呈良性经过。在临床上,该病的特点是众多器官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细胞浸润。勒-雪综合症好发于婴幼儿,以皮肤、骨骼、肺等多系统浸润为主。发病年龄越小,全身症状越重,病情迅速致命。黄色瘤并介于两者之间,以突眼、尿崩和颅骨缺损为临床特征。1987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将LCH划归于组织细胞/网状细胞增殖性疾病,提出Lavin-Osband分级评分方法[8],根据患者年龄、受累器官数目和功能三个主要因素作为有效分值,分值越高,临床表现越重,预后越差,生存率越低。也有相关文献报道,预后与发病年龄相关[9]。然而2009年最新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发布了《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评估与治疗指南》按该临床分类标准不再考虑年龄因素,而以考虑脏器与系统受累为主[10]。

影像学表现

LCH可以侵犯身体的各个系统,影像学检查是发现LCH的重要方法,可以提示诊断。影像学上以骨骼改变最多见,其次为肺、中枢神经,肝脏、胃肠道、骨髓、黏膜、甲状腺及垂体少见。

骨骼系统 LCH中单纯累及骨骼者最常见,占50%~80%[11],也称骨嗜酸性肉芽肿,在骨肿瘤样病变中所占比例约1%[12]。可以发生在任何骨,尤其是造血功能旺盛的骨骼,可为单骨病变,也可为弥漫性、进行性病变。最常见于扁骨,发生于颅骨、下颌骨、肋骨及骨盆者占一半以上[7,13],病变位于长骨者约25%~35%,病变位于脊柱者约占10%,手和脚短管状骨少见。病变多呈多骨浸润,且

发病部位不同,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影像诊断首先立足于X线片,其表现取决于受累及的部位和疾病的分期,病灶越局限,预后就越好。

颅盖骨较颅底骨常见,在颅骨平片,病灶通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溶骨性病灶,具有边界清晰的非硬化边缘,表现为穿凿样[7]。颅骨的内、外板不平衡破坏可导致斜边或双边征,若处于修复过程中可出现边界模糊和增生硬化边。CT上病变处多伴随软组织肿块,提示病变处于活跃增值期,病程进展后可呈黄色瘤或纤维化。骨破坏可修复,病理上是由纤维组织代替增生的朗格汉斯细胞,并不规则骨化。融骨性病灶内可见残余骨碎片,称之为“纽扣样”死骨[12]。随着病灶数目增多、聚合可形成特征性的地图样外观的骨质破坏区,呈“地图颅”,重合的破坏区呈“套洞征”征象[1],即囊性低密度内可见更低密度小囊。

发生于胸骨、肋骨、肩胛骨和上颌骨的病灶X线和CT多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楚,部分病灶内残留少许骨小梁,均克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少见骨膜反应。

颞骨也是LCH常浸润的部位,多表现为耳漏、耳后肿胀、耳聋等[14]。乳突部浸润最常见,极易误诊为乳突炎,治疗不及时易致耳聋或中枢神经系统浸润。CT 可显示颞骨鼓室、乳突窦、乳突小房正常结构消失,颞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可见弥漫软组织密度影,类圆形或不规则,病灶边界不清。前庭、半规管、耳蜗、颞下窝、前颅底、眼眶、面神经骨管及颈静脉孔区均可受累。MRI示颞骨岩部、乳突部正常结构消失,可见弥漫等T1,稍长T2信号软组织肿物影,增强扫描病灶不均匀明显强化。可显示病灶侵及中、后颅窝、内淋巴囊表面硬脑膜及下丘脑等临近组织情况。下颌骨受侵犯多表现牙槽骨破坏,表现为“浮牙征”。

椎体破坏多见于胸椎,单个椎体受累多见,亦可多个椎体相邻或跳跃性发病。X线表现,早期病灶呈椎体融骨性破坏,表现为单囊或多囊性骨质破坏,可略有膨胀性生长,边缘不清,椎弓根易受累。病情进展,中-后期椎体可一致性塌陷,严重者椎体塌陷形成高度致密的平板状或“钱币征”[12,15]又称扁平椎。通常椎间盘形态保持正常。CT检查较X线检查对病灶的显示更清晰,可明确病灶侵犯的范围和程度。MRI检查可见清晰显示病变周围软组织包块情况。

长骨病变好发于骨干及干骺端,偶可累及骨骺,以股骨、胫骨和肱骨的干骺端多见。儿童长骨LCH临床表现轻微而影像改变显著,其影像学表现以溶骨性破

坏为主。长骨破坏类型、程度与发病时长、个人体质均有较大关系。X线表现,病变早期以局限性骨质虫蚀样破坏、缺损,呈单囊、多囊或虫蚀状溶骨性破坏,病灶边缘出现平行状及葱皮样骨膜反应[7,11],骨干增粗,髓腔内破坏区边缘反应性骨增生不明显,影像学表现不典型,需要与长骨骨髓炎、尤文肉瘤及淋巴瘤等鉴别[12];病变后期以骨质增生硬化为特征,并在破坏区形成软组织肿块。不同部位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表现迥异,须与多种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鉴别[7]。CT扫描能较准确地确定病变范围、周围骨膜增生及邻近组织的关系,且能准确进行导向活检。较平片、CT,MRI能显更清楚示病灶的范围、骨膜反应,尤其是周围软组织肿胀的情况。单纯骨来源的LCH一般预后良好,甚至具有自限性。

肺部 LCH侵犯肺部可分为单独肺部病变及全身多系统病变累及肺部两类,前者多见于成年吸烟者,无其他器官系统病变,儿童极为罕见;后者多见于幼儿[16,17],确诊依赖肺活检。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气囊腔样病变及微结节影是最常见的影像学改变,若两者同时存在则特异性更好[16]。LCH患儿的肺受累是由于朗格汉细胞在支气管及细支气管上皮内快速增殖形成附着于小气道的肉芽肿,阻塞气道,进一步形成囊腔,最终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壁厚不均的囊性病变[18]。CT表现,早期表现为肺部对称性分布的实性微小结节或网状结节,病变进一步加重,可形成肺部的囊性病变,直径可达2~3cm;晚期囊泡及肺实质纤维化,形成粗网状致密影,可进一步发展为“蜂窝肺”[17,18]。少数病例还可见胸腔积液、结节增大形成肿块、孤立性肺结节、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及气胸[17]等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 LCH浸润中枢神经系统的发生率约4%~16%,最常侵犯下丘脑-垂体轴[19],生长激素缺乏是伴中枢性尿崩症的LCH患者最常见的内分泌功能障碍[20],治疗不及时可导致尿崩症和侏儒症。MRI表现为垂体柄增粗,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19-21]。LCH还可侵犯脑实质,包括血管型、白质脑病型及占位型,幼儿少见。血管型T2WI像可见扩大的Virchow-Robin腔,白质脑病型常见发生于小脑,最除表现为慢性炎性脑损伤,晚期表现为脑萎缩。占位型可见脑实质内单发或多发占位性病灶,易误诊为肿瘤、脓肿及脱髓鞘性假瘤等,应引起重视。

肝胆管系统LCH常累及肝、脾、淋巴结等富含网状内皮系统的脏器[22]。肝胆管受累多见于多系统受累的LCH,国外多篇个案报道中均提及肝门脉周围异

常信号或密度灶[22-24]。最初表现为肝脾肿大。在肝脏,病变主要侵润门静脉周围组织,有很强的侵犯胆管的倾向。国内虞崚崴等[25]对相关病例的CT、MRI图像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认为LCH主要累及Glisson系统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胆管。国内刘慧[3]等报道一组17例儿童肝脏LCH的影像学表现,认为肝脏肿大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表现之一;CT增强扫描显示门静脉周围树枝状低密度灶及“门静脉晕征”,是肝脏LCH一个较有特征性的表现。

LCH侵犯肝脏的基本病理是汇管区的组织细胞增生,中央汇管区容易形成局灶性结节样堆积而周围汇管区不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中央汇管区有较好的框架,病变易沿框架发展随病情进展。LCH累及肝脏出现肝细胞损伤和胆管受累,表现多表现为低密度病灶,增强后呈低度强化或无强化,显示更清晰。影像学表现可大体反应LCH的组织病理过程,通常分为4期:增殖期、肉芽肿期、黄色瘤期和纤维化期。在前两期,朗格汉斯细胞和炎性细胞引起Glisson系统周围炎症和水肿,CT表现为带状或结节状低密度灶,增强后可见沿胆管系统分布的条状强化,MR图像T1WI表现为低信号,T2WI上呈中到高信号,由于解剖上门脉与胆管伴行,扩张的胆管多位于肝脏侵犯病灶中心。黄色瘤期结节在CT上仍为低信号,而在MR图像T1WI上表现为高信号。纤维化期,肝脏形态异常,边缘凸凹不平,为胆管周围广泛纤维化、胆管硬化以及继发性门脉高压所致。有文献认为若LCH患者临床上发现肝脏肿大但无胆汁淤积、无GGT异常、影像上亦无肝内病变,可能为LCH伴发巨噬细胞活化综合症,并非真正的LCH侵犯肝脏。

广泛性LCH同时累及更多器官或组织,异常组织细胞浸润脾脏造成脾肿大,同时肠道也会受累,表现为肠壁增厚,强化明显。有研究表明胃肠道受累也提示预后不良[26]。其它如甲状腺等亦可受累。

综上,LCH可以侵犯全身多个系统,其在影像学上的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各系统侵润不同时期的影像学表现可提高诊断率,为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其发生的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和揭示。

参考文献

[1]张彦舫,周阳泱,窦永充,等.影像学评价长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J].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13,10(8)481-485.

[2]Bi L,Sun B,Lu Z,et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4786683.html,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with multisystem involvement in an infant:A case report.Exp Ther Med.2015 Jun,9(6):2137-2140.

[3]刘慧,刘智俊,龙学颖,等.儿童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脏受累的CT 和MRI表现[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3,32(9):1315-1319.

[4] Alston RD1, Tatevossian RG, McNally RJ,et a1.Incidence and survival of childhood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in Northwest England from 1954 to 1998.Pediatr Blood Cancer.2007 May;48(5):555-60.

[5]古锐,周伟,陈晓文,等.新生儿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并文献复习[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5.18(6):450-454.

[6]Kamath S1,Arkader A,Jubran RF.Outcomes of children younger than 24 months with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and bone involvement: a report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 Pediatr Orthop.2014 Dec,34(8):825-30.

[7]张玲,胡桂周,唐浩,等.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影像学分析[J].放射学实践,2013,28(8):882-885.

[8]马丽娟,师晓东,王天有,等.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传统分型与Lavin-Osband分级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58-61.

[9]徐刚,刘冰,何刚,等.头面部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2(13):704-707.

[10]Histiocyte https://www.360docs.net/doc/ad14786683.html,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Histiocyte Society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Guidelines.

[11]陈秉耀,韦兴,徐万鹏,等.骨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二例[J].中华骨科杂志,2013,51(3):286-287.

[12]郑红伟,祁佩红,薛鹏,等.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J].放射学实践,2013,4(28):443-447.

[13]胡培安,施莺燕,帕米尔,等.儿童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侵犯肋骨的X线与CT比较[J]. 肿瘤影像学,2014,23(2):155-157.

[14]李晓红,韩维举.颞骨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分析[J].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1):101-105.

[15]李鹤,宋继安,薛鹏,等.骨嗜酸性肉芽肿的MRI、X线表现及病理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2):77-80.

[16]周晓明,侯刚,冯学威,等.肺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12,29(5):801-803.

[17]王全,夏雯,赵德育.单独肺受累的儿童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一例报道并文献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2,50(2):146-150.

[18]唐晓蕾,王维,刘金荣,等.儿童肺受累的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例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4,52(12):902-905.

[19]黄露露,于世英,刘胜文,等.中枢神经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3,8 (3):225-226.

[20]侯文芳,田勃,肖文华,等.表现为中枢性尿崩症和颈椎病变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临诊应对[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6):53l-533.

[21]Grois N,Fahrner B,Arceci RJ,et a1.Central nervous system disease i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J Pediatr.2010 Jun,156(6):873-81.

[22]Wong A, Ortiz-Neira CL, Reslan WA,et a1.Liver involvement i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Pediatr Radiol.2006 Oct,36(10):1105-1107.

[23]Yi X,Han T,Zai H,et a1.Liver involvement of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 in children.Int J Clin Exp Med.2015 May 15,8(5):7098-106.

[24]金科,李亚军,向永华,等.儿童肝脏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MRI 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0(1):19-21.

[25]虞崚崴,李惠民,李玉华,等.婴幼儿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侵犯肝脏的影像表现[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3,19(5):434-437.

[26]Kamath S, Arkader A, Jubran RF.Outcomes of children younger than 24 months with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 and bone involvement: a reportfrom a single institution.J Pediatr Orthop. 2014 Dec;34(8):825-30.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传统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汉-薛-柯综合征及骨嗜酸肉芽肿,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本病发病率估计1/20万~1/200万。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也见于成人甚至老人。不少报告提到男性患者居多。 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虽然其遗传特征尚不清楚但有一定的家族性在同胞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比普通儿童高得多。 (1)克隆增殖异常:LCH是一种前体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是因骨髓基质环境局部失衡致使组织细胞在1个或多个组织或器官中聚积。本病具有较高自限性,而且缺乏在体外异常增生等恶性肿瘤所具备的特点。此外大部分患者病理细胞中DNA含量是正常的 (2)细胞因子介导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殖:LCH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等显著升高。Dina等对10名LCH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发现,在播散性的LCH患者中其水平明显升高。 (3)病毒感染:有一些病毒如人疤疹病毒6型等能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刺激受损LC 生长,但对LCH超微结构的研究却未显示病毒颗粒和病毒特异性,因此迄今还未证实病毒感染是LCH的关键病因。 (4)免疫紊乱:E-钙粘蛋白连接素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可维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LC 成熟需要从内皮环境中迁徙到淋巴结中,而E-钙粘蛋白连接素对LC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E-钙粘蛋白连接素突变阻碍了LC这条活化通路,导致了LC的异常增殖。 二、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型及分度? 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分型: (1)急性播散型:几乎均于1岁内发病,典型的皮损具诊断价值,主要分布于头皮、面、颈、躯干和臀部。此外,皮肤尚可出现结节、溃疡、肉芽肿性增生等。全身症状可出现持续发热、体重减轻、虚弱、广泛淋巴结肿大、贫血等。 (2)慢性进行型:常于2~6岁内发病,也可见于婴儿和成人,典型的三联征为颅骨缺损、突眼和尿崩症。皮疹也具有一定的特征性,最常见的为浸润性斑块,可形成溃疡。 (3)良性局限型:为三型中最轻型,多于2~5岁间发病,也可发生于较大儿童及青年人。主要为人体中线部位的骨骼和颅骨、脊柱等受累,有时也可见于肢体近端的骨骼如股骨、肱骨。本型皮疹少见,可有如前所见的丘疹、斑丘疹、脂溢性皮炎样损害等,全身症状轻微。 1987年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的诊断标准LCH分为三度: (1)一度(初步诊断):根据临床实验室检查、X线片(如骨骼、肺等改变)及普通病理结果(病理切片中见到异常LC细胞)而定; (2)二度(诊断):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有免疫组化S-100蛋白等阳性结果; (3)三度(确诊):在初步诊断的基础上经超微结构检查发现Birbeck颗粒或CDla阳性。 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症状? 本症起病情况不一,症状表现多样。皮肤单骨或多骨损害、伴或不伴有尿崩症者为局限性;肝、脾、肺、造血系统等脏器损害,或伴有骨、皮肤病变者属广泛性。轻者为孤立的无痛性骨病变重者为广泛的脏器浸润伴发热和体重减轻。 (1)皮疹:皮肤病变常为变诊的首要症状,皮疹呈各种开头婴儿急性患者,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头皮发际、耳后,开始为斑丘疹,很快发生渗出,可伴有出血,而后结痂、脱悄,最后留有色素白斑,白斑长时不易消散。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或一批消退一批又起,在出疹

1例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护理(精)

1例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的护理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histiocyto sis,LCH)既往被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免疫失控性疾病。目前多认为是一种非肿瘤性的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此种增生可能是由于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导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所致,临床较罕见,常采用化疗、激素、放疗方法进行单独或联合治疗[1]。我科于2009年9月收治了1例肺、肝、脾、甲状腺及淋巴结等多器官受累的成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经抗炎、化痰、保肝、利胆及(10%葡萄糖250ml+长春新碱4mg静滴,第1d;生理盐水250ml+环磷酰胺1g静滴,第1d;强的松40mg口服,第1~7d,简称VCP方案)化疗后,患者情况明显好转,予以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31岁,因确诊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3年余,咳嗽、咳痰20余天,自服沐舒坦无效!,于2009年9月15日由门诊收住入院。患者于3年前胸腔镜下肺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1年,后因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行淋巴结活检及肝脏彩超及肝功能等检查后诊断为肝脏、淋巴结朗格汉斯细胞浸润及甲状腺功能减低,肝功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氨酸转氨酶(AST)明显升高,在外院予长春新碱+环磷酰胺化疗5次。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黏膜重度黄染、巩膜重度黄染。 肝功能:总蛋白57g/L,白蛋白31g/L,球蛋白26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276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16U/L,碱性碱酸酶2544U/L,-谷氨酰转肽酶216U/L,乳酸脱氨酶(LDH)262U/L。胸部CT示:肺部及脾脏表现符合组织细胞增生症;肝脏核磁共振(MRI):肝脾肿大,肝内多发炎性结节,肝胆管炎。入院后予特治星抗炎、吉诺通化痰、甘利欣保肝及补充白蛋白、利胆退黄疸治疗后予VCP 方案化疗,复查肝功能:总蛋白59g/L,白蛋白33g/L,球蛋白32.3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82U/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18U/L,碱性碱酸酶920U/L,-各氨酰转肽酶1109U/L,乳酸脱氨酶(LDH)207U/L,全身皮肤及黏膜、巩膜黄染较前明显减退、病情平稳,于2009年10月11日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 患者为年轻男性,病程长,所患疾病临床少见,经反复多次对症支持治疗及化疗,效果欠佳,病情持续加重,出现多器官受累,入院时情绪抑郁。护士加强巡视,做好主动介绍,关心帮助患者,详细介绍治疗方案及药物主要作用,及时告知治疗所取得的进展,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根据需要,留家属陪伴,利用亲情鼓励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星形细胞瘤

星形细胞瘤 百科名片 星形细胞瘤,英文名:astrocytoma ,别名:星细胞瘤;astrocytic glioma;astroma。星形细胞肿瘤是指以星形胶质细胞所组成的肿瘤,是最常见的神经上皮性肿瘤。星形细胞瘤相当于Kernohan分级中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外的Ⅰ级与Ⅱ级,在ST Anne-Mayo分级中为1级与2级。星形细胞瘤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多数肿瘤切除后有复发可能,且复发后肿瘤可演变成间变性星形细胞瘤或多形性胶母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又称为恶性星形细胞瘤,肿瘤细胞间变程度在星形细胞瘤与多形性胶母细胞瘤之间。 目录 编辑本段

星形细胞瘤 临床表现与病情发展均有各自典型特征,预后较好。另一类星形细胞肿瘤则无明显边界,向周围脑组织广泛浸润,肿瘤细胞呈间变特性,包括星形细胞瘤、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及多形性胶母细胞瘤等。此类肿瘤病程为进展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效果均较差。发病机制: 星形细胞肿瘤可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一般成年多见于大脑半球和丘脑底节区,儿童多见于幕下。有报道幕上占3/4 幕下占1/4。发生在幕上者多见于额叶及颞叶,顶叶次之,枕叶较少见肿瘤可累及两个以上脑叶。亦可见于视神经,丘脑和第三脑室旁;幕下者则多位于小脑半球和第四脑室,亦可见于小脑蚓部和脑干。 1.星形细胞瘤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呈浸润性生长,实性者无明显边界,多数不限于一个脑叶,向外生长可侵及皮质向内可破坏深部结构,亦可经过胼胝体越过中线侵犯对侧大脑半球肉眼观察质地灰红色或灰白色,质地多较硬,半数左右的肿瘤呈部分囊性变,囊液淡黄透明,蛋白质含量较高,静置易自凝,称为Froin征阳性。有囊性变的肿瘤可称为“囊在瘤内”。而位于小脑的星形细胞瘤常为一个大囊,囊壁上有肿瘤结节,囊壁为纤维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纤维构成,因此只切除肿瘤结节即可达到根治肿瘤的目的,此种肿瘤称之为“瘤在囊内” 少数小脑星形细胞瘤为实质性,呈浸润性生长,无明显边界,预后较囊性者差。 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星形细胞瘤可分为纤维型,原浆型和肥胖型三种亚型: (1)纤维型:最为常见,可见于中枢神经的任何部位及各年龄组病人。在成人中多见于大脑半球;在儿童和青少年中较多见于小脑、脑干与丘脑。生长缓慢,质地较硬韧,有时如橡皮。弥漫型肿瘤切面呈白色,与四周脑组织不易区别。临近皮质可被肿瘤浸润,色泽深灰,与白质分界模糊。肿瘤中心可有囊肿形成,大小数目不定。 (2)原浆型:为最少见的一种类型,质地软,主要见于大脑内,多位于颞叶,部位表浅主要侵犯大脑皮质使受累脑回增宽、柔软、变平为其特点,瘤体较大,灰红色,切面呈半透明均匀胶冻样。深部侵入白质,在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简介*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危害*四、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高发人群*五、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预防方法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简介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 PLCH)又名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是一类相对罕见的肺脏疾病,为一种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性疾病,侵犯皮肤和皮肤外的器官。通常在青年人发病,与吸烟密切相关,大多表现为良性和迁延的病程。肺组织病理以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和浸润为特征,形成双肺多发的细支气管旁间质结节和囊腔。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PLCH的发病与烟草暴露密切相关,绝大多数(90%-100%)的PLCH患者都有吸烟史,特别是吸烟大于20年者。过去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的研究发现,PLCH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女性吸烟者人数上升有关。多数PLCH患者是重度吸烟者,但吸烟史较短的患者也可以发生PLCH。戒烟后PLCH患者的胸部影像可以好转,终末期PLCH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如果继续吸 烟,PLCH可能再发。尽管PLCH发病与烟草暴露有关,吸烟量与

PLCH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个案报道,PLCH在淋巴瘤放疗和(或)化疗后也可以发病。绝大多数PLCH是散发病例,也有个别LCH家族病例的报道,其发病与基因的相关性,尚不清楚。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职业或地理因素与PLCH发病有关。除烟草外,病毒等外源性物质在PLCH的发病中有无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危害可并发: 1、慢性中耳炎和外耳炎:颞骨乳突和岩状部位受累所引起。 2、眼眶部位肿块可引起突眼,视神经或眼球肌受侵犯导致视力减退或斜视。 3、骨质侵犯最常见的部位是扁骨(如颅,肋,骨盆和肩胛骨)。长骨和腰椎,骶骨较少受累。长骨上的病损酷似Ew-ing肉瘤,成骨肉瘤和骨髓炎。腕,头,膝,足或颈椎骨侵犯属罕见。常有患儿家长陈述患儿早熟性出牙,实际上这是由于牙龈退缩,未成熟牙 质暴露的缘故。 4、胃肠道症状,尿崩症及甲状腺增大。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高发人群青年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预防方法PLCH是一种吸烟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与临床

关键词组织细胞增多症;朗格汉斯细胞 中图分类号R5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7399(2000)02-0149-05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外检中比较少见的疾病。由于对它的认识不足,易致漏诊和误诊;另一方面由于对它的认识还在不断深化,以致无论在诊断名称的选用和对其本质及预后的判断上均存在混乱。现对其作简介如下。 1 “组织细胞”的起源与分类 从免疫学的角度看,“组织细胞”是能捕捉、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辅佐细胞(accessory cell, A细胞),称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它包括单核巨噬细胞系统(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和树突状细胞系统(dendritic cell system, DCS)。 目前认为,抗原提呈细胞的两大系统均起源自骨髓CD34阳性干细胞,它先发育为粒细胞、红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血小板克隆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 granulocyte-erythroid-monocyte/macrophage-megakaryocyte, CFU-GEM-M),进而发育为粒细胞-巨噬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GM)。后者可分化为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或发育为树突状-朗格汉斯细胞克隆形成单位(CFU-dendritic-Langerhans cell, CFU-DL)。CFU-DL再分化为树突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CD1a阳性)及单核/巨噬细胞(CD1a阴性)〔1〕。 1.1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单核巨噬细胞体积大,表面有较多的嵴状突起,并有多种受体,如FcγR、C3bR、吸附淋巴细胞受体、细胞因子受体、清道夫受体等。胞质丰富,伊红染,内有较完善的细胞器,尤其是溶酶体与线粒体。核圆或卵圆或肾形,中位或偏位。单核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功能;并能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参予摄取、加工、处理、提呈抗原并激发免疫反应和参予免疫调节。免疫组化显示CD68(Kp-1)(+)、Mac387(+)、溶菌酶(+)、CD15(+)、LCA(+/-)。 单核巨噬细胞在体内分布:结缔组织(组织细胞)、肝(Kupffer细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疗指南【2019版】

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概述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生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疾病,旧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2017 年版WHO 组织细胞疾病和巨噬-树突细胞系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与Erdheim-Chester 病(ECD)共同分为L 组。目前认为是LCH 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 病因和流行病学 目前发现约50%LCH 患者的病变组织存在着BRAF V600E 突变,在BRAF 野生型患者中,33%~50%可以发现MAP2K1(编码MEK1 的基因)突变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其他基因突变(如ARAF 和ERBB3 等)。BRAF V600E 突变可发生在造血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这也会影响LCH 的临床表现和分型。例如,如果突变发生于骨髓干祖细胞阶段,临床多表现为多系统高危型,而仅发生于朗格汉斯细胞阶段时,则多表现为单系统低危型。因此,目前认为LCH 是一种以MAPK 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炎性髓系肿瘤。 LCH 的年发病率估计为0.5/100 000~5.4/100 000,男性稍多,本病常见于儿童,成人LCH 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 LCH 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从轻至重差异很大,因此容易被误诊和漏诊。LCH 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发热热型不规则,可呈周期性或者持续性高热。下丘脑受累患者可以出现中枢性体温调节异常。 2.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头皮和发际。初起为淡红色丘疹,然后可以为出血性或湿疹样皮脂溢出样皮疹,继而结痂,结痂脱落后留有白斑。 3.口腔及眼耳鼻喉病变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突眼,顽固性中耳炎伴外耳道皮疹为典型表现。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儿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安徽省儿童医院 摘要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由树突细胞家族中的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LC)单克隆性增生所致,病因不明,或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是一种少见病〔1,2〕。临床因对该病的重视或认识不足等,易造成误诊、漏诊。现就其形成机制的几种学说和临床上的主要表现及不同发病时期的影像学表现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便进一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关键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嗜酸性肉芽肿;韩-薛-柯病;勒-雪病 发生机制 LCH是以大量朗格汉斯细胞克隆性增生、浸润播散,以及肉芽肿形成,局限性或广泛性多脏器损害为特征的一组疾病[1,2],并呈进行性变化的良性肿瘤性病变。发病率约为4.5~9/100万[3]。Alston等[4]报道指出,每年罹患此病儿童有50 000~60 000例儿童,一半以上在1~15岁之间确诊,l~4岁是确诊高峰。新生儿亦有个案报道[5]。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局部或全身的郎格尔汉斯细胞系统的异常组织细胞增生,存在肿瘤学说和免疫学说[2]两种类型。有研究者[6]认为各种细胞因子作用于未成熟的树突状细胞前体细胞,导致其克隆性增殖,而前体细胞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异常,导致既有肿瘤样改变,也有慢性炎症特征的病理表。近期有研究结果[7]表明,部分病例起源于血液循环系统的单核细胞,而不是表皮的朗格汉斯组织细胞。本病可侵犯至骨骼、皮肤、淋巴结、肝、脾、肺、消化道、胸腺、甲状腺、垂体、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多系统。包括三种类型[2]即:嗜酸性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EG)、韩-薛-柯病(Hand-Schuller-Christian,HSC)也称黄色瘤病,以及广泛多器官受累的勒-雪病(Letter-Siwe病)。病理上,早期为网状细胞增生,中晚期细胞内含有单核细胞及泡沫细胞、肉芽组织形成及结缔组织增生。三种类型病理改变基本相同,难以区分,仅病变范围、病变程度和部位不同。可出现同一患者的多发多类型病灶,一处病理嗜酸性肉芽肿,而另一处病理为黄色瘤病,目前一般认为三种类型为同一基本病理改变的不同阶段。 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_许尚文

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诊断 许尚文,曾建华,张雪林,彭旭红,赵云辉,段刚 (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影像中心广东广州510515) =摘要>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骨母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均摄了平片,6/18例均行C T平扫和增强、10/18例均行MR平扫和增强。结果:脊柱6例,颅骨4例,胫骨2例,股骨2例,肱骨、骨盆、距骨、软组织各1例。骨母细胞瘤以脊柱及长管状骨好发。平片和CT多表现、膨胀性囊状骨破坏,病灶内常有钙化、骨化,边缘常有轻度硬化缘;MRI检查多呈不均匀性长T1、T2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性强化,部分见液平和软组织肿块;一般无骨反应。结论:CT、MRI对骨母细胞瘤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肿瘤;骨母细胞瘤;X线诊断;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中图分类号:R738.1;R81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1(2005)01-0028-03 Imaging diagnosis of osteoblastona XU Shang-wen,ZE NG Jian-hua,Z HANG Xue-lin,et al.Departaent o f Ra diology,N an fang H os-pita l,First Milita ry Me dical University,Guan gzhou51051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assess the value of i maging in diagnosing osteoblastoma.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i maging of18patien ts with pathologically approved osteoblastoma.Imaging materials includes radiographs(n=18),CT scan(n=6)and MRI(n=10).Results:Of18cases,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at spi ne i n6,at skull in4and at hu merus,pelvic,talus,soft ti ssue mass in1respecti vely.Predilections site of osteoblastoma were found i n spine and long tubular bone.On plain film and C T i mages,the lesions presented cystic destruction of bone,small do-t patchy and macular calcifacation with edge lightly scleroses.On MRI images,the lesion presented expanding bony destruction,and MR images always showed a multicystic appearance with inhomogeneous low intensi ty in T1WI and inhomogeneous high intensity in T2WI.After contras t the lesions showed inhomogeneous enhancement.Predilections site of osteoblas-toma were found i n spine and long bones.Fluid-fluid level and/or soft tissue mass were found partial patients but no periosteal reaction was found.C onclusion:C T and MRI are superior to the plain film.It contributes to diagnosing osteoblastoma combining with plain film,C T and MRI. =Key words>Tu mor;Osteoblastoma;Radiographic diagnosis;Tomography,X-ray computed;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骨母细胞瘤(osteoblastoma)属少见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不多,多以个案形式报道[1,2],有关其CT、MRI表现报道就更少了。本文收集我院从1995年1月~2004年2月共收治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骨母细胞瘤,分析总结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资料,旨在提高术前诊断水平。 1材料与方法 18例经证实的骨母细胞瘤患者中男10例,女8例,年龄11~56岁,平均2916岁。病程最短三个月,最长达6年余。临床无特异症状,多因疼痛或局部肿块来就诊。8例出现明显神经压迫症状,2例有明确外伤史,1例有鼻咽癌放疗史,碱性磷酸酶 作者简介:许尚文(1973-),男,福建省永定县人,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CT和M RI影像诊断工作增高3例。 18例骨母细胞瘤均摄了正侧位X线平片; Sie mens的Somatom Plus4全身螺旋C T检查平扫6例,均做静脉团注法增强扫描,采用各部位常规扫描法,层厚和间隔3~10mm;SSie mens的115T Magnetom Vision Plus VB33A超导型全身磁共振扫描仪检查10例,均做了静脉团注法Gd-DTPA增强,均采用各部位常规扫描法,层厚4~8m m。 2结果 18例中恶性4例(图1~3),良性14例。其中脊柱6例(颈椎2例、胸椎2例、腰椎2例且均为恶性),颅骨4例(额眶骨1例、颞骨鳞部1例、蝶骨1例、上颌骨1例),胫骨2例(恶性1例),股骨2例,肱骨、骨盆(恶性)、距骨、软组织各1例。 全部为单发,形态均为不规则;最大819c m@ 28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第15卷第1期J M ed Imaging Vol.15No.12005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疗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概述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生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疾病,旧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2017年版WHO组织细胞疾病和巨噬-树突细胞系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与Erdheim-Chester病(ECD)共同分为L组。目前认为是LCH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 病因和流行病学 目前发现约50%LCH患者的病变组织存在着BRAF V600E突变,在BRAF野生型患者中,33%~50%可以发现MAP2K1(编码MEK1的基因)突变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其他基因突变(如ARAF和ERBB3等)。BRAF V600E突变可发生在造血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这也会影响LCH的临床表现和分型。例如,如果突变发生于骨髓干祖细胞阶段,临床多表现为多系统高危型,而仅发生于朗格汉斯细胞阶段时,则多表现为单系统低危型。因此,目前认为LCH是一种以MAPK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炎性髓系肿瘤。 LCH的年发病率估计为0.5/100000~5.4/100000,男性稍多,本病常见于儿童,成人LCH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 LCH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病情从轻至重差异很大,因此容易被误诊和漏诊。LCH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1.发热热型不规则,可呈周期性或者持续性高热。下丘脑受累患者可以出现中枢性体温调节异常。 2.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头皮和发际。初起为淡红色丘疹,然后可以为出血性或湿疹样皮脂溢出样皮疹,继而结痂,结痂脱落后留有白斑。 3.口腔及眼耳鼻喉病变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突眼,顽固性中耳炎伴外耳道皮疹为典型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