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机制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机制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二学期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080-101

任课教师成绩

正文

【摘要】:neurology is neuroscience an important part in, it is a door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into a single cells capable of performing various senior function extremely complex neural network, and the process exist any myster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reveals the brain in nature, the most amazing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subject is how to form。Vertebrates and human neural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w the system discussed.

【关键字】: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管

神经管最初是单一细胞层,由神经上皮细胞迅速分裂成的神经干细胞组成。不过由于这些细胞的核位于细胞内不同高度上,所以神经管这时看起来好像已有很多层。细胞核在细胞内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沿着细胞长轴不断地上下移动[1]。细胞处于DNA合成期时,细胞核位于神经管剖面的外端。随着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核由外向内侧面,即由上向下移动。当处于有丝分裂期时,细胞核移动到神经管的内壁一侧。随着神经管内壁附近的细胞持续分裂,那些迁移中的细胞在原来神经管周围形成了第二层细胞层。并且由于不断地有新细胞从原始神经上皮中迁移过来,这层变得越来越厚。这们称这一新的细胞层为外套层。而原来的原始上皮组织则被称为腹腔层(VZ),后称之为室管层,这个区域也是

未来神经干细胞的主要来源处。外套层的细胞分化成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元一方相互之间构成各种联系;另一方面它们的轴突投射到表层,形成缺乏细胞胞体的边缘层。最后边缘层内的轴突被胶质细胞包裹,形成髓鞘。由于它们看起来是白色,所以称之为白质。而外套层的神经胞体看起来是灰色,所以相对称为灰质.小脑与脊髓不同是的,在完成3层结构后,神经元的迁移并没有停止。其中一部分神经前体细胞进入边缘层集合在一起形成神经核团,功能上起到在小脑外表层和大脑其他部分之间传递信息的作用。另一部分来自原始神经上皮的神经前体细胞,也称为成神经细胞,则迁移到小脑的外表层,形成外颗粒层。这层外端的成神经细胞继续分化。而内端那些已停止有丝分裂的成神经细胞则成为小脑皮层颗粒神经元的前体。这些颗粒神经元没有停止在原处,它们又迁移返回到正在发育的白质中,形成内颗粒层[2]。同时浦肯野细胞分泌Shh,这会有益于外颗粒层中颗粒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分化。

大脑组织有两个特征:垂直方向上分层、水平方向上分区。垂直方向上,从外套层出发的成神经细胞沿着胶质细胞的长突起,穿过白质到达脑的外表层,在那里形成第二区.这一层新的灰质称为新皮层,它最终又分成6层,依次为Ⅰ分子层、Ⅱ外颗粒层、Ⅲ锥体细胞层、Ⅳ内颗粒层、Ⅴ神经节细胞层及Ⅵ多形细胞层。水平方向上,大脑皮层根据细胞的组织形态和功能又分成不同的40个区。它们的输出、输入有着各自的特点,如视皮层的第Ⅵ亚层输出到丘脑的外膝体核,听皮层的第Ⅵ亚层则输出支丘脑的内膝体核.人胚胎发育至第三周时,外胚层开始出现称为神经板的区域。神经板的内侧微微增厚,中间部分下陷,出现一个浅槽,形成神经沟。第三周末,神经板增厚部分的边缘渐渐隆起,形成神经褶。在神经沟不断加深的同时,两侧神经褶的边缘向内侧合拢,这时神经板的中段开始出现分节[3]。第四周时,分节不断增多,两侧神经褶开始在第四体节处连接融合,这即是形成神经管的开始。接着,神经褶闭合过程向神经板的两端扩展,最后形成两端开孔的神经管。由于神经板两端发育不同,神经管的头端部分变得更为宽大,将来发育成脑,而较为狭窄的尾端部分伸延生长得较快,则发育成脊髓。当出现第20体节时,神经管的前端开孔封闭。稍后,在第26体节形成时,尾孔闭合。这时,神经管壁的细胞增生加快,每8小时,数量约增加1倍。快速的细胞增生不仅使神经管伸长,而且引起神经管发生弯曲,这种弯曲在头端尤为明显。第四周时,神经管的头端形成了前、中、后3个脑泡。由于脑壁各部分发育不均,相继出现了3个脑曲:第Ⅰ脑曲凸向背方,位于中脑,亦称中脑曲;第Ⅱ脑曲发生在后脑与脊髓交界处,也凸向背方,称为颈曲;约在第六周时,出现第Ⅲ脑曲,称为脑桥曲。脑曲出现的同时,脑的各部分分化加快。第五周时,胚胎的脑已初步形成5个部分:前脑泡发育成端脑和间脑;中脑泡发育为中脑;后脑泡即为菱脑,以后发展成为小脑、脑桥及延髓[4]。

端脑的发育胚胎在第四周之后,前脑泡壁向两侧突出形成两个脑泡,然后发展成为两侧的大脑半球。半球内的空腔即为左右大脑侧室,并借室间孔

与间脑的第三脑室相通。第六周时,大脑半球的底壁细胞增生迅速,使室壁增厚,形成纹状体,左右半球的前部腹侧各向前凸出一盲管,而后发展成为嗅球。与此同时,大脑半球前部的皮质很快发展成为额叶,上部发展成为顶叶,后部发展成为枕叶及颞叶。第五个月的人胚胎大脑半球表面仍然光滑,第七个月时半球表面方出现主要沟、回。此时,发达的大脑半球已将间脑、中脑、脑桥、小脑及延髓掩盖。

在人的大脑半球上方,是具有6层结构的新皮层,它占据成年人整个大脑皮层表面的94%,亦被称为均匀皮层(见大脑)[5]。半球其余表面结构包括古皮层及旧皮层,在神经系统发生中出现较早,这些部分统称为非均匀皮层,将来发展成为边缘系统的主要部分。新皮层是由端脑泡的假分层上皮演发而成。丘脑的发育从发生上看,纹状体原基和第Ⅲ脑室壁极为接近,后者是发展成为间脑的主要基础。由于纹状体原基细胞有丝分裂很旺盛,有些细胞即迁移至间脑背部,参与缰的形成,但是形成丘脑的主要基础仍然是第Ⅲ脑室壁的细胞。在神经管形成的早期,它的壁为一层柱状上皮,胚胎发育到6周时,管壁明显分为3层:内层为室管膜层;室管膜细胞不断分裂增生并迁移至外侧形成中层,称为外套层。外套层细胞不断分化成为神经细胞及神经胶质细胞[6]。神经管的外层为边缘层,由室管膜层及外套层细胞的突起构成。由于外套层细胞迅速增生和分化,在神经管的左右两壁各出现两个增厚部分:背侧的称为翼板,腹侧的为基板。两板之间各形成了一条纵贯神经管前后的界沟。在间脑部分,侧壁的界沟并不明显。只留有丘脑下沟的痕迹,其上方即为上丘脑,是来自翼板和脑室的顶板,而丘脑则完全由翼板演化而成,下丘脑则由基板和脑室的底板共同形成。

中脑的发育中脑内的界沟比较清楚[7],脑壁发育较厚。翼板部分主要形成顶盖,由于分裂后的成神经细胞迁移到背方,从而形成具有分层结构的上丘和下丘。翼板中的部分分裂细胞迁移到中脑的腹侧形成红核。中脑的基板部分分化形成第三和第四脑神经。基板的成神经细胞也分化成为被盖部分的网状结构。小脑和脑桥的发育小脑和脑桥系由菱脑的后脑部分发育而成。在早期的后脑横切面上,可以看到扩大的第四脑室——菱形窝,其上方为宽阔的顶板,因而翼板与基板向两侧展开[8]。在16周的胚胎,表面光滑的小脑板上出现横向的裂隙,将小脑本体和绒球分开。两侧的绒球由中间的小脑小结连接,构成了绒球小结叶,这是种系发生过程中小脑最古老的部分。然后,在小脑本体上出现横向裂隙,将小脑分为前叶、后叶。稍迟,在前叶、后叶上又出现裂隙,再将小脑分为许多叶[9]。此外,还由于网状结构的出现以及小脑的大量传出、传入纤维,以及穿行在菱脑窝底部的上行、下行神经纤维的存在,使得这里特别增厚,形成脑桥。

延髓的发育延髓由胚胎的后脑泡,即菱脑的末脑部分发育而成,头侧与脑桥相连接,尾侧和延髓连续,为第四脑室后半部的底部[10]。和脑桥的发育过程一样,延髓的感觉神经核团及中继核团是由翼板发展而来,如孤束核,橄榄核,而运动性神经核团,如下涎核等,则由基板发育而成。第四脑室的顶板与间充质细胞及毛细血管一起组成了脉络丛突入在脑室上方。脊髓

系由末脑的尾侧神经管演发而成。在3个月的人胚脊髓断面上,已出现明显的腹正中裂。在背侧的外表面正中线上出现一条纵行浅沟,称为背正中沟。此时白质与灰质的界线已经分明。左右两侧灰质在中央管周围并相互连接,在脊髓的横切面上构成蝶样的图形[11]。由基板发育而成的前侧灰柱,主要为运动神经元构成,而来自翼板的背侧灰柱则含有联合神经元,接受来自外周的传入神经冲动。此外,在胸段和腰段的灰质两侧,各发生一个侧灰柱,内为自主性神经元,它们发出节前纤维支配内脏器官(见自主神经系统)。脊髓的尾端发育较特殊,它不是神经板演发的产物,而是由其末端的尾结节发育而成。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的发生胚胎早期,当神经板内侧两边增厚形成神经褶及神经管时,两侧神经褶边缘的上皮细胞遂分化成为神经嵴原基。神经嵴细胞在皮肤与神经管之间形成一板状结构。而后,由于细胞的增生和迁移,在神经管的两旁,形成一些不相连续的细胞团,进一步发展成为脊神经节和脑神经节。此外,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节、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细胞以及外周神经干中的许旺氏细胞也是由神经嵴细胞迁移分化而成。

【参考文献】:

[1]Igarashi M,Strittmatter SM,Vartanian T,et alMediation by G protein of signals that cause collapse of growth cones[J]Science,1993,259:77

[2]赵如冰. 胱硫脒-β-合成酶及其与神经管畸形的关系.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1998,9(1):3.

[3]马金龙, 高英茂, 刘凯等. Bcl-2、Bax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发生中的表达2005,43(9):799-802.

[4] Mizuguchi M. Brain malformation and apoptosis. No To Hattatsu,1999, 31(2):135-9.

[5] Taga M.Nippon Sanka fujinka Zasshi,1992;44(8):938-948

[6]Kleinstein J,Westermann w,Mennenga Ket al.Am J Reprod Immun ol,1993;30(2-3):58-62

[7] 李勇, 潘漪清, 朱惠刚. 氯化甲基汞激发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胚胎神经系统发育的关系探讨.卫生研究,1998,27(4): 241-244.

[8] 赵海峰, 肖荣, 杨燕等. 环磷酰胺致神经管畸形及可能机理研究. 中国公共卫生, 2002, 18(11):1302-4.

[9]邓晓林,蔡文琴.星形胶质细胞的异质性及胶质网络.解剖科学进展,1997,3(1);45

[10于丽, 管英俊, 李如江等. 高温致神经管畸形中bcl-2和bax变化的动物实验研究. 潍坊医学院学报,2003,25(1):18-20.]

[11] Thompson EB. Apoptosis and steroid hormones. Mol Endoctinol. 1994,8 (6): 665-73.

ISUOG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超声检查指南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超声检查指南ISUOG简介: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SUOG)于1991年成立,是从事妇女疾病影像诊断研究的专业科学机构,在全世界126个国家拥有超过9000名会员,其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临床操作、教学和科研。旨在通过提供和广泛传播最高质量的教育和研究信息,改善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该协会的官方杂志,UOG,是公认的领先同行的超声期刊。每年该协会均会组织年度世界大会,目前已经举办25届。目录? 1.引言? 2.总论? 3.初步筛查(Basic Examination)? 4. 胎儿神经超声学检查 1.引言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神经管缺陷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每1000 例出生病例中约1-2 例。神经管完整的颅内病变的发生率难以得知,其原因是在大多数病例中,病变在出生以后的 生长过程中才逐渐表现出来。长期追踪随访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高达1%。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主要手段有近30 年历史。本指南归纳总结评价

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适宜方法,即本文中所指的“初级筛查”。进一步则可以进行详细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检查,即“胎儿神经超声学”,但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和精细的超声仪器,有时还需三维超声的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高风险病例是选择此项检查的适应证。近年来,胎儿MRI 检查被作为一种新的产前检查方法,尽管其是否优于超声检查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其在20-22 周应用于一些选择性病例可以增加部分重要诊断信息。 2.总论 2.1 检查孕周在整个孕期,胎儿大脑和脊柱的形态都会发生生理性改变。为了避免诊断错误,熟悉妊娠不同阶段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诊断神经系统异常主要集中在中孕阶段。初级筛查在妊娠20 周左右进行。有些畸形可以在早孕期及中孕早期检测出来,虽然这些畸形只占很少一部分,但通常都非常严重,需要特别注意。显然早期检查需要特殊技巧,然而重视早期胎儿头颅和大脑的检查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在妊娠14-16 周进行胎儿神经系统检查的优势是此时胎头颅骨薄,可以从各个角度全面观察颅内结构。

常见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超声表现

常见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超声表现 发表时间:2018-01-10T16:02:55.5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作者:张伟 [导读] 胎儿先天畸形可累及胎儿各个系统,其中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病率最高,约为0.5%,是我国死胎、死产、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四川雅安 625000) 【摘要】目的:探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超声表现。方法: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孕妇进行常规产科检查,对疑有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者进行仔细观察并作出判断,引产或产后跟踪随访,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结果进行对照。方法:对我院35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5例筛查出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胎儿中,无脑儿6例,脊柱裂4例,脑积水10例,脑膨出5例,脉络丛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2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讨论超声检查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和畸形的发现有较大价值,对产前检查较为重要。 【关键词】胎儿;畸形;神经系统;超声 【中图分类号】R71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215-02 胎儿先天畸形可累及胎儿各个系统,其中神经系统畸形的发病率最高,约为0.5%,是我国死胎、死产、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超声可以实时直观的观察胎儿颅内及脊柱结构的发育情况,及早准确发现各种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对临床的及时处理、治疗及优生优育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我院2012年10月至2016年11月超声诊断的26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超声表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经产妇20例,初产妇15例,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31岁,检查孕周为13~28周。 1.2 方法 采用飞利浦HD15,飞利浦HD11型彩超仪,探头频率3.5MHZ,选用中晚孕产科超声检查条件,对孕妇进行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心率、股骨长度、胎盘、羊水、脐动脉血流频谱进行常规测量及评估。探头多个切面顺序观察抬头、颈部、脊柱、胸腔、腹腔、肢体及胎儿附属物羊水、胎盘、脐动脉。发现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后进行仔细观察并作出判断,引产或产后跟踪随访,并将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或产后随访结果进行对照。 2.结果 上述28例胎儿均存在不同类型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其中无脑儿6例,脊柱裂4例,脑积水10例,脑膨出5例,脉络丛囊肿6例,蛛网膜囊肿2例,Dandy-Walker综合征2例。其中单发畸形18例,多发畸形17例。将上述超声检查结果与引产后或产后随访结果进行对照,符合率达98%,漏诊率2%。 3.讨论 3.1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畸形的形成原因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是从受精后的第3周开始,在胚盘的外层上出现一沟(神经沟),从后逐渐加深,背侧缘逐渐形成一管状结构,即神经管。其表面的外胚层融合成连续的细胞层覆盖在神经管上。神经沟的前部发育成脑,后部发育成脊髓。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在妊娠第10周时就可观察到大部分结构,妊娠16周后,神经系统已发育完全。随着妊娠的增长,大体解剖结构已经不会发生很大变化。神经系统畸形是由于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一类先天性畸形。一般认为在胚胎发育早期第4周内,受到遗传或环境影响,神经管闭合失常引起。如果前神经管不闭合,神经组织暴露于外,产生无脑畸形。后神经管闭合不全可形成脊柱裂。若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过多,脑脊液从脑室系统,脑池排除障碍或蛛网膜绒毛吸收障碍时,则导致脑积水。如胚胎期中缝闭合不全,造成颅骨中缝及脊柱中缝某段缺损,缺损处往往出现脑膜膨出或脊膜膨出。如部分或全部脑组织连同脑膜一并由颅骨缺损处膨出,就形成了脑膜脑膨出。Dandy-Walker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畸形,常伴发于50多种遗传综合征,15~45%合并染色体异常。其特点是小脑蚓部缺失、第四脑室和颅后窝池扩张。脉络丛囊肿发生率为0.18%~3.6%,多见于妊娠中期,形成原因可能为脑脊液回流不畅而使脑脊液积聚,局部脑室扩大,最终形成囊肿样结构。 3.2 声像图表现 (1)无脑儿:声像图表现为胎儿未见正常颅盖骨结构,无大脑组织,仅见颅底或颅底部分脑组织,胎儿颈项短,冠状切面见双眼眶位于最高处且无前额,呈“青蛙”面容,常伴有羊水增多的表现。 (2)脊柱裂:声像图表现为脊柱椎骨缺损,横断面上可见椎弓骨化中心向两侧分开,呈“U”形,缺损处可见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包块,包块为囊性者,膨出物为脊膜组织,包块为囊实混合性者,膨出物脊髓脊膜组织。往往伴有“柠檬头”和“香蕉小脑征”或脑积水。 (3)脑积水:脑积水声像图表现为胎儿脑室系统扩张。可为一侧侧脑室扩大,或两侧侧脑室扩大,也可表现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均扩大。中脑导水管导致的脑积水,第四脑室不扩张。其中,侧脑室积水的诊断标准为一侧侧脑室>1.5cm,或计算脑室率,即脑中线至侧脑室侧壁距离与脑中线到颅骨内缘距离的比值,当侧脑室比率大于0.5cm时可诊断脑积水。如胎儿双顶径较同孕周明显增大,且脑组织明显变薄,为重度脑积水的表现。 (4)脑膨出及脑膜膨出:声像图表现为局限性颅骨缺失伴缺失处囊性或囊实混合性包块,当膨出物为脑膜时,超声表现为囊性无回声团,当膨出物既有脑膜还有脑组织时,往往为不均质的低回声。如有大量脑组织膨出,可导致小头畸形。位于额部的脑或脑膜膨出,常有眼距过宽,面部畸形、胼胝体发育不良等。 (5)脉络丛囊肿:声像图多表现为胎儿单侧或双侧脉络内囊性占位,常为双侧性,亦可单侧出现。妊娠中期,约1%-2%的胎儿可检出脉络丛囊肿,但90%以上胎儿脉络丛囊肿在妊娠26周以后消失,仅少数呈进行性增大。 (6)蛛网膜囊肿:声像图表现为胎儿颅腔内囊性占位,壁薄,与侧脑室不相通。CDFI:囊性占位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位于颅后窝池者注意与Dandy-Walker畸形鉴别,位于第三脑室后方者,应与其他中线囊性占位鉴别,主要与第三脑室扩张及Gallen静脉瘤鉴别。(7)Dandy-Walker综合征(包括三种类型):典型的Dandy-Walker畸形以小脑蚓部完全性缺失,此型较少;变异型Dandy-Walker畸形声像图表现为小脑下蚓部发育不全为特征,可伴有或不伴有颅后窝池增大;单纯颅后窝池增大,小脑蚓完整,第四脑室正常。 综上所述,超声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无创,易于复查,且对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的检查和畸形的发现较为有价值的方法,通过二维及

6、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试题

第六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试题 一、单选题 1.临床最常见的脑炎是() A.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B.肠道病毒性脑炎 C.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E.腺病毒性脑炎 2.男患,50岁,突发头痛,呕吐,体温40℃,伴躁动,2日后频繁癫痫发作、昏迷,3日后死亡。病理检查脑实质内出血性坏死、细胞核内包涵体。该病为() A.腺病毒性脑炎 B.巨细胞病毒性脑炎 C.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D.带状疱疹病毒性脑炎 E.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最常见的病灶部位是() A.大脑皮质广泛性损害 B.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 C.顶叶及枕叶D.丘脑下部 E.脑干 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早期最可能出现的异常是() A.外周血白细胞增多 B.脑脊液压力增高 C.脑脊液细胞数增多 D.脑电图出现弥漫性高波幅慢波 E.CT显示颞叶低密度病灶 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治疗那项表述是不正确的() A.可用更昔洛韦治疗 B.可用阿昔洛韦治疗 C.待病毒学确诊后应用抗病毒药物 D.对症治疗如物理降温、脱水降颅压等 E.重症病人支持疗法、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等 6.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乳头多瘤空泡病毒 B.HTLV-1逆转录病毒 C.朊病毒感染 D.HlV病毒 E.巨细胞病毒 7.AIDS最常见的神经系统机会性感染是() A.脑弓形体病 B.新型隐球菌感染 C.单纯疱疹病毒感染 D.分枝杆菌感染 E.李斯特菌感染 8.下列哪项不符合脑囊虫的病变部位分型() A.脑室型 B.蛛网膜型(脑膜型) C.精神型(痴呆型)

D.脊髓型 E.脑实质型 9.吡喹酮或阿苯哒唑治疗脑囊虫,下列哪项不正确() A.成人总剂量300mg/kg B.应治疗3~4个疗程 C.常规快速加量D.用药后可引起脑水肿及颅内压增高 E.用药过程须严密监测 二、多选题 10.可能引起中枢神经病系统感染的病原体有() A.细菌 B.病毒 C.螺旋体 D.朊蛋白 E.寄生虫11.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以下哪项表述是正确的() A.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病毒性感染 B.单纯疱疹病毒是嗜神经DNA病毒 C.成人病例多由HSV-Ⅰ型病毒感染 D.HSV-Ⅱ型病毒感染多见于新生儿或性接触传播 E.本病死亡率低,预后良好 12.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可能的临床表现是() A.急性起病、高热,可伴口唇疱疹 B.可出现癫痫发作 C.常见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 D.精神症状较明显 E.可发生智能障碍 13.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是() A.蛋白细胞分离 B.可见红细胞 C.细胞数明显增多 D.蛋白含量增高 E.脑压增高 14.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最常见的改变是() A.单、双侧顶叶高波幅慢波 B.单、双侧额叶高波幅慢波 C.单、双侧颞叶高波幅慢波 D.单、双侧枕叶高波幅慢波 E.各脑叶高波幅尖波 15.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的CT改变是() A.皮质下白质广泛的低密度区 B.颞叶及海马低密度区伴点状高密度C.基底节区多发性低密度灶 D.单、双侧颞叶及海马局灶性低密度区E.可无异常发现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现状及护理 孙婷 中南大学附属湘雅医院神经外科ICU 摘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总结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传播途径及护理要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救治质量,缩小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传播。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是神经内外科的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生,因为其所在部位与外界隔绝,一般医疗途径难以到达感染的部位,加上目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医疗手段缺乏,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差,且治疗上常常采用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如脑室穿刺、腰大池置管引流等,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同时又相反的为病原体提供了绕过脑屏障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机会。加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患者一般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并发颅高压诱发脑疝而死亡。由此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护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相关的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在总结了我科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后,分析如下: 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学 1.1 病原体的种类: 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主要为细菌感染,其次为病毒感染。而真菌以及其他病原体感染则极为罕见。细菌感染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绝大部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一般均为医院获得性感染,其病原菌与社区获得性感染有明显差别。一项来自脑脊液培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病菌分布如下[1]: 表1 脑脊液标本438 株致病菌分布构成比 病原菌菌株数构成比(%) 革兰阳性菌 316 72.2 CNS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235 53.7 金黄色葡萄球菌 46 10.5 其他葡萄球菌 10 2.3 肠球菌属 13 3.0 链球菌属 7 1.6 其他 5 1.1 革兰阴性菌 122 27.8 肠杆菌属 27 6.2 不动杆菌属 27 6.2 铜绿假单胞菌 16 3.7 大肠埃希菌 12 2.7 肺炎克雷伯菌 12 2.7 其他假单胞菌 5 1.1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5 1.1 变形菌属 5 1.1 其他 13 3.0 合计438 100.0 了解与感染相关的病原体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经验性治疗及护理提供的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性疾病

第十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念 ?各种生物性病原体侵犯脑&脊髓实质\被膜&血管等, 引起急性\慢性炎症(或非炎症) 性疾病 细菌 病毒 真菌 寄生虫螺旋体 立克次体朊蛋白 根据感染部位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脑膜脑炎 急性亚急\性慢性 CNS感染途径血行感染直接感染神经干逆行感染 一、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 HSE) 病因&发病机制 ?HSV--嗜神经DNA病毒 ?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成人 少数儿童&青年为原发性感染 主要潜伏在三叉神经节 ?Ⅱ型疱疹病毒主要感染性器官 主要潜伏在骶神经节 临床表现 1. 任何年龄\季节均可发病(40岁以上多见) 多急性起病, 潜伏期2~21 d(平均6d) 前驱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头痛\肌痛\嗜睡 \腹痛&腹泻等 口唇疱疹史(1/4患者) 病程数日至1~2个月

2. 临床常见症状: 轻度意识障碍\人格改变&记忆丧失 1/3病人出现全身性\部分性癫痫发作 精神症状突出(虚构\淡漠\欣快\烦躁不安&幻觉) 3. 病情在数日内快速进展, 多有意识障碍(嗜睡\ 昏迷或去皮质状态, 早期也可出现昏迷 重症者脑实质广泛坏死&脑水肿引起颅内压 增高, 脑疝形成而死亡 辅助检查 脑脊液 ?压力升高 ?细胞数增多, 重症可见红细胞 ?确诊: HSV-IgG特异性抗体滴度呈>4倍增加(≥2次); ?血液\CSF<40 ?早期快速诊断: HSV-DNA(+) ?CSF一般不能分离出病毒 辅助检查 脑电图:弥漫性异常, 以颞\额区为主 影像学检查--CT ?局灶性低密度区散布点状高密度(颞叶常见) 影像学检查--MRI 额颞叶病灶为主, 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病灶 诊断: ①口唇或生殖道疱疹史, 发热\精神症状&意识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研 究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进行研究,研究纳入经临床随访确诊的37例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胎儿,比较分析37例孕妇产前超声(US)和MRI的影像学资料,评估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结果:MRI和US对于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的诊断结果表明,MRI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US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发育异常为脑积水。结论:超声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诊断中的价值不及MRI,MRI能够提供更全面、准确的影像学资料,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标签:磁共振成像;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 近年来,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下,我国畸形胎儿发生率有所增长。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是导致胎儿畸形的主要原因,如脑室扩张、无脑儿、脑皮质发育不良等,针对一些情况特别严重的致死性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需要终止妊娠,确保孕妇身体健康[1-2]。而对于轻度发育异常的患儿,其预后和转归是临床妇产科医生所面臨的难题。以往,临床多采用超声评估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同时通过超声筛查胎儿发育异常,但超声检查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羊水量、脂肪厚度、胎位等,导致诊断结果出现误差[2]。MRI则能有效避免超声的缺陷,获得多平面和多方位成像,并且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和软组织对比度较好的优点,从而能准确对胎儿和孕妇做出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的37例孕妇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意在探讨MRI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中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经临床随访确诊的37例中枢神经系统先天发育异常胎儿的产前超声和MRI影像学资料,孕妇年龄23.4~35.4岁,平均(29.4±4.8)岁;孕龄22.0~38.0周,平均(30.0±5.0)周。所有孕妇与产前US检查后48 h内实施MRI检查。 入选标准:所有孕妇产前接受US检查,并进行MRI检查;均为单胎妊娠,年龄在40岁以内。排除标准:合并遗传性家族史,孕妇合并心肝肾疾病。 1.2 方法 (1)超声检查:选用德国Siemens Acuson 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包括脑膜炎(脑膜或脊膜的炎症),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细菌侵犯出现的脑部临床表现),脑炎(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引起的脑部临床表现),脓肿以及蠕虫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 简介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按病因分有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对各种病原体的侵犯有较强的抵抗力,但是脑和脊髓一旦受到感染则后果非常严重。如脑(脊)膜炎,通常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有时用来指病毒引起的脑膜炎症,但也可由自身免疫反应(如发生多发性硬化)、药物副作用(如布洛芬)或骨髓腔注入化学物质引起。脑炎是脑组织的炎症,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也可以由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脓肿是局限的感染,可在身体各部位形成,包括脑。细菌和其他感染源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可由血行感染或直接感染通过穿通性外伤、手术或邻近组织感染蔓延入颅。 病理 由于个体免疫反应的差异,同一病原体可以引起轻的、反复的甚至致死的疾病,也可以不引起疾病。血液中的蛋白不能轻易地弥散进入CNS,因此不利于抗体的产生。脑脊液(CSF)正常时可见到IgG及IgA但无IgM,因为IgM分子量要大些。体液免疫反应,往往形成抗原抗体复合体。这种反应常在血管内进行,导致神经组织内或邻近组织的严重的血管炎性反应。 炎性反应 CNS感染引起的炎性反应:由于病原体的毒力及机体的反应可表现(1)化脓性炎性反应,常由于化脓性细菌引起;(2)非化脓性炎性反应,如由于斑疹伤寒;(3)出血性反应,见于炭疽及某些病毒感染时;(4)组织细胞及肉芽肿性反应,见于慢性炎症过程。 髓鞘破坏 CNS感染时常有髓鞘的破坏:髓鞘的破坏可继发于神经元的受损,即神经元溶解性脱髓鞘(neuronolyticdemyelination),另外一种称为轴周脱髓鞘(periaxialdemylination)。后者可见于病毒感染时,也可见于脱髓鞘疾病时。炎性过程中引起脱髓鞘的机制可能有下列5种:①病毒对少突胶

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机制

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院20 10 -20 11 学年第二学期 《发育生物学》课程论文 课程号:2522080-101 任课教师成绩 正文 【摘要】:neurology is neuroscience an important part in, it is a door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into a single cells capable of performing various senior function extremely complex neural network, and the process exist any mystery, characteristics and control mechanism, and reveals the brain in nature, the most amazing that the product of the subject is how to form。Vertebrates and human neural system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This paper establishe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how the system discussed. 【关键字】: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神经管 神经管最初是单一细胞层,由神经上皮细胞迅速分裂成的神经干细胞组成。不过由于这些细胞的核位于细胞内不同高度上,所以神经管这时看起来好像已有很多层。细胞核在细胞内不是静止不动的,它们沿着细胞长轴不断地上下移动[1]。细胞处于DNA合成期时,细胞核位于神经管剖面的外端。随着细胞继续进行有丝分裂,细胞核由外向内侧面,即由上向下移动。当处于有丝分裂期时,细胞核移动到神经管的内壁一侧。随着神经管内壁附近的细胞持续分裂,那些迁移中的细胞在原来神经管周围形成了第二层细胞层。并且由于不断地有新细胞从原始神经上皮中迁移过来,这层变得越来越厚。这们称这一新的细胞层为外套层。而原来的原始上皮组织则被称为腹腔层(VZ),后称之为室管层,这个区域也是

解剖学 15中枢神经系统习题解析

中枢神经系统 1脊髓的位置(B ) A 、几乎与椎管同长 B 、上端于枕骨大孔续延髓 C 、成人下端至第一骶椎下缘 D 、小元下端平第3 骶椎 E 、脊髓末端膨大称腰髓膨大 2脊髓(C ) A 、成人从枕骨大孔延伸到第2 腰椎下缘 B 、在胸段大部分有侧角 C 、有31 个节段 D 、背侧有一条深的后正中裂 E 、在新生元下端平齐第1 腰椎下缘 3成人脊髓下端平齐(D ) A 、第1 骶椎水平 B 、第2 腰椎下缘水平 C 、第3 腰椎与第4 腰椎之间 D 、第1 腰椎下缘水平 E 、第1 骶椎下缘水平 4有关脊髓的外形说法,错误的是(D ) A 、脊髓第四颈节段至第一胸节段为颈膨大 B 、脊髓第二腰节至第三骶脊髓节为腰髓膨大 C 、脊髓的末端称脊髓圆锥 D 、脊髓后正中沟有后根附着 E 、脊髓的前正中裂比后正中沟深 5成人脊髓的终丝(D ) A 、全长被硬脊膜包裹 B 、附着于骶骨的背面 C 、内有神经细胞 D 、在第2 骶椎水平以下被硬脊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背面 E 、在第2 腰椎处出硬脊膜,止于第2 骶骨背面下缘 6何处损伤可伤及脊髓骶段(A ) A 、第1 腰椎 B 、第2 腰椎 C 、第5 腰椎 D 、第1 、2 骶椎 E 、第3 腰椎 7 第7 颈脊髓节平对(B ) A 、第4 颈椎体 B 、第5 颈椎体 C 、第6 颈椎体 D 、第7 颈椎体 E 、第1 胸椎体 8马尾主要由(E )

A 、胸、腰脊神经根形成 B 、胸、骶脊神经根组成 C 、胸、尾脊神经根组成 D 、胸、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E 、腰、骶、尾脊神经根组成 9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应在哪个棘突间隙(C ) A 、第于二胸椎与第一腰椎棘突间隙 B 、第一腰椎与第二腰椎棘突间隙 C 、第三腰椎与第四腰椎棘突间隙 D 、第五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间隙 E 、骶管裂孔处 10胶状质属于脊髓灰质何层内的结构(B ) A 、板层I B 、板层II C 、板层III D 、板层IV E 、板层V 11后角固有核是何板层的细胞群(C ) A 、板层I 和板层II B 、板层VIII C 、板层III 和板层IV D 、板层V 和板层VI E 、板层VII 12右侧颈5 一胸2 后角受损时产生(D ) A 、病变水平以下的对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B 、病变水平以下同侧肢体所有感觉缺失或减退 C 、右上肢所有感觉减退或缺失 D 、右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 E 、左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13脊髓内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胞体所在部位是(B ) A 、后角固有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核 D 、胸核 E 、中间内侧核 14脊髓的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B ) A 、胸核 B 、中间外侧核 C 、骶中间外侧柱 D 、中间内侧核 E 、网状结构 15关于脊髓中间外侧核的描述,错误的是(D ) A 、它形成灰质的侧角 B 、存在于脊髓的胸段和上腰段

ISUOG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超声检查指南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超声检查指南 ISUOG简介:国际妇产科超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Ultrasound i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ISUOG)于1991年成立,是从事妇女疾病影像诊断研究的专业科学机构,在全世界126个国家拥有超过9000名会员,其研究工作主要涉及临床操作、教学和科研。旨在通过提供和广泛传播最高质量的教育和研究信息,改善妇女卫生保健服务。该协会的官方杂志,UOG,是公认的领先同行的超声期刊。每年该协会均会组织年度世界大会,目前已经举办25届。 目录 ? 1.引言 ? 2.总论 ? 3.初步筛查(Basic Examination) ? 4. 胎儿神经超声学检查 1.引言 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是最常见的先天畸形之一,神经管缺陷是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每1000 例出生病例中约1-2 例。神经管完整的颅内病变的发生率难以得知,其原因是在大多数病例中,病变在出生以后的

生长过程中才逐渐表现出来。长期追踪随访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发生率高达1%。 超声检查作为诊断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主要手段有近30 年历史。本指南归纳总结评价胎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适宜方法,即本文中所指的“初级筛查”。进一步则可以进行详细的胎儿中枢神经系统检查,即“胎儿神经超声学”,但需要有经验的专家和精细的超声仪器,有时还需三维超声的辅助,中枢神经系统异常高风险病例是选择此项检查的适应证。 近年来,胎儿MRI 检查被作为一种新的产前检查方法,尽管其是否优于超声检查还有待进一步讨论,但其在20-22 周应用于一些选择性病例可以增加部分重要诊断信息。 2.总论 2.1 检查孕周 在整个孕期,胎儿大脑和脊柱的形态都会发生生理性改变。为了避免诊断错误,熟悉妊娠不同阶段正常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特征是非常重要的。诊断神经系统异常主要集中在中孕阶段。初级筛查在妊娠20 周左右进行。 有些畸形可以在早孕期及中孕早期检测出来,虽然这些畸形只占很少一部分,但通常都非常严重,需要特别注意。显然早期检查需要特殊技巧,然而重视早期胎儿头颅和大脑的检查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在妊娠14-16 周进行胎儿神经系统检查的优势是此时胎头颅骨薄,可以从各个角度全面观察颅内结构。

超声诊断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d281753.html, 超声诊断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 作者:康武英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3期 【摘要】目的对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本院行产前超声诊断,经随访或引产证实的86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者,对其超声声像图特点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 86例患儿经产前超声诊断有84例确诊,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7.67%。结论产前超声诊断在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诊断中有较高确诊率,可用于对胎儿颅内发育情况的准确观察,具有操作简便、无痛苦、安全可靠、无创伤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超声诊断;声像图 胎儿畸形属于严重社会问题,常会给家庭造成严重影响。在现代社会优生优育意识不断 强化及临床检验技术不断发展下,胎儿畸形的产前检查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1]。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属于常见胎儿先天畸形,是婴儿死亡、死胎及死产的重要原因[2],故而对胎儿神经系统实行早期准确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选取于河南省巩义市人民医院行产前超声检查的86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者,对其超声诊断声像图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3年7月于本院住院或门诊行产前超声诊断,经随访或引产证实的86例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患者,年龄22~41岁,平均(29.1±3.1)岁;孕周为14~37周,平均为(17.6± 2.5)周。其中单胎79例,双胎7例。 1. 2 方法利用Aloka SSD4000型与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将凸阵探头频率设定为 2.5~5MHz。先对患者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胎儿小脑平面、侧脑室平面及双顶径平面这3个切面予以重点观察,对颅内结构展开探查,包括双顶径、侧脑室、透明隔腔、头围、眼睛、小脑延髓池、胼胝体、第三脑室、鼻骨及脉络丛等,依次对胎 儿头部、脊柱、四肢、胸腹部、羊水及胎盘等进行观察,对可疑部位展开反复多次、多方位 扫描观察。 2 结果 86例患儿经产前超声诊断确诊84例,经产后随访或引产检查确诊均为胎儿中枢神经系统畸形,超声诊断确诊率为97.67%,具体情况见表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病原微生物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实质、被膜及血管等引起的急性或慢性炎症性(或非炎症性)疾病即为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这些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螺旋体、寄生虫、立克次体和朊病毒等,临床中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部位不同 可分为:1.脑炎、脊髓炎或脑脊髓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实质;2.脑膜炎、脊 膜炎或脑脊膜炎:主要侵犯脑和(或)脊髓软膜;3.脑膜脑炎:脑实质与脑膜合并受累。根据发病情况及病程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感染。根据特异性致病因子不同,有 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和脑寄生虫病之分 CNS感染途径有:①血行感染;②直接感染;③神经干逆行感染。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erpes simplex virus encephalitis,HSE)是由单纯疱疹病 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引起的CNS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HSV 最常累及大脑颞叶、额叶及边缘系统,引起脑组织出血性坏死和/或变态反应 性脑损害,故HSE又称为急性坏死性脑炎或出血性脑炎。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HSV是一种嗜神经DNA病毒,分为I型和Ⅱ型,近90%的人类HSE是由Ⅰ型引起,6%-15%系由Ⅱ型所致。病毒先引起2-3周的口腔和呼吸道原发感染, 然后沿三叉神经各分支经轴索逆行至三叉神经节,并在此潜伏。数年后或机体 免疫力低下时,非特异性刺激可诱发病毒激活,故约70%HSE起因于内源性 病毒的活化,仅约25%的病例是由原发感染所致,病毒经嗅球和嗅束直接侵入 脑叶,或口腔感染后病毒经三叉神经人脑而引起脑炎。 儿童期发病的HSE多为病毒新近感染;绝大多数新生儿的HSE系HSV-Ⅱ引起,母亲分娩时,生殖道分泌物与胎儿接触是导致新生儿感染的主要原因。 二.病理 病理检查可发现颞叶、额叶等部位出血性坏死,大脑皮质的坏死常不完全,以 皮质浅层和第3、5层的血管周围最重,可见病变脑神经细胞和胶质细胞坏死、软化和出血,血管壁变性、坏死,血管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急性 期后可见小胶质细胞增生。病灶边缘的部分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包涵体也见 于皮质及白质的星型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核内。软脑膜充血,并有淋巴细胞和 浆细胞浸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