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区公安业务用房及警务技能训练基地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黔江区公安业务用房及警务技能训练基地

规划方案设计说明书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证书等级:(建筑工程甲级)证书编号:A150000028

二零一一年十一月

主要设计人员

实名签名职称注册证书号

项目负责人刘晓亮

张润清

高工

工程师

035000241

一级注册建筑师刘晓亮高工035000241 一级注册结构师赵其昭高工S955110033

人员专业设计校对审核专业负责人实名实名实名实名

签名签名签名签名

总图龙霞何廷宏邱宝昌张润清建筑龙霞何廷宏邱宝昌张润清结构蒋国明吴禄堂赵其昭吴海松给排水薄希凤邓微王曦薄希凤电气刘强罗亮韦家义刘强暖通张飞何廷宏龚涵张飞

第一章概况

1.1工程概况

1.1.1本地块建设方为黔江区公安局,地块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园区路与香山寺路交汇处C1地块,基地东邻园区路,南邻香山寺路,交通便利,园区路一方可以设车辆出入口,应急出入口设在香山寺路一侧。用地范围内原始地形高差大,平场处理后最大高差为5M,市政设施、管线完备。用地面积约28177㎡,建筑面积:39636.94㎡(其中地下建筑面积:9246.11㎡,地上建筑面积:30390.83㎡),主楼建筑为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1488

2.70㎡,地下建筑面积:7140.71㎡,建筑高度47.4m;刑技中心培训中心宿舍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面积:9239.24㎡,其中刑技中心建筑面积:4850.06㎡,培训中心宿舍建筑面积:4389.18㎡,建筑高度2

3.6M;培训中心宿舍和食堂(二期)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面积:8373.29㎡,其中培训中心地上建筑面积:3292.64㎡,地下建筑面积:52

4.16㎡,宿舍建筑面积:4556.49㎡,建筑高度23.8M。主体办公楼为一类高层综合楼,耐火等级为一级;地下车库为Ⅱ类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培训中心宿舍和食堂(二期)及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为多层综合楼,地上耐火等级为二级,地下耐火等级一级。结构形式均为框架结构。

1.1.2工程概况表

项目名称黔江区公安业务

用房及警务技能

训练基地

项目所在地重庆黔江区项目业主方黔江公安局

建筑性质公建(主楼)

建筑面积

(地上/地下)30390.83

/9246.11

建筑高度

(地上/地下)

主楼地上47.4M

地下6.0M

建筑层数(地上/地

下)

地上12/地下1层建筑占地面积5341.79 建筑总面积39636.94 建筑抗震设防

分类类别乙建筑场地类别Ⅱ

建筑抗震设计

设防烈度

6度

主要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

是否高切坡

(深基坑)

有是否超限高层否

人防保护等级异地人防最高日用水量210.1m3/d 最高日污水量190m3/d 变压器安装容量1000kVA(两台)总冷/暖负荷动力负荷概算总造价万元

备注

1、业主单位提供的地形图(电子版)。

2、甲方功能设计要求。

3、根据建200905000062。

4、渝规黔江新城[2011]建字审第16号

5、黔公消(建方)字[2011]第0034号

6、国家及地方法规、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4)、《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200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05

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 36-2005

7)、《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98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JGJ 50-2001

10)、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0-052-200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公消[2011]65号文件)

12)、重庆市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场所设置规范

13)、《重庆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09

14)、《建筑制图标准》GB/T 50104-2001

15)、《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 50001-2001

16)、《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J 118-88

17)、《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 (2006年版)

18)、《总图制图标准》GB/T 50103—2001

19)、地质评估报告及环境评估报告由甲方提供。

20)、重庆市和国家有关规定

7、工程所在地区的气象、地理条件、建设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等

1)、气候条件

气温:全区多年年均气温 15.4℃,极端最高气温38.6℃,极端最低气温5.8℃。月平均气温7月最高,为25.9℃;1月最低,为4.3℃。大于0℃的活动积温为3201— 5471℃,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134—5471℃。无霜期223—309天,平均等273.5天。

(9—11月)289.9 mm。各月之中,6月最多,为205.8 mm,占全年降雨量的17.1%;1月最少,为18.8 mm,仅占1.6%。

日照时数: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66.6小时,其中夏季最多,为 501.9小时,占全年的43.0%;冬季最少,为135.2小时,仅占11.6%;秋季270.0小时;春季259.1小时。月际变化大,2月39.3 小时最少,8月209.1小时最多。2至8月缓慢增加,8月之后,则急剧减少。

2)、该用地性质为:行政用地。用地规整,原始地面最高高程为533.8米,最低高程为489.9米,最大高差达到43.9米,平场处理后,场地最大高差5M。

3)、场地概况:地块建设方为黔江区公安局,地块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园区路与香山寺路交汇处C1地块,基地东邻园区路,南邻香山寺路,交通便利,场地紧邻城市道路一方可以设车辆出入口。用地范围内场地高差大,场地平整后,最大高差为5M,不存在高切坡问题,市政设施、管线完备,地质条件较好,地块用地条件较理想。

8、国家及省市有关环保、卫生、消防、防疫、交通、市政、绿化等部门的法规及规范。

9、刑技中心、主办公楼为一期建设,培训中心宿舍食堂为二期建设。

1.1.4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特点

1)、本工程无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

2)、环境保护以国家相关规范要求设计、防火安全以国家防火规范要求设计。本案为公安办公、宿舍建筑设计,充分利用城市规划道路,市政设施齐备的优势,考虑好办公建筑环境前提下,营造出现代风格的办公楼建筑形象。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场地形状布置成“一大两小”,所谓“一大”:为地上十二层主体办公建筑,主要功能为一层为地下车库和设备用房,裙楼部分会议、办公、接待集为一体,裙楼二层为左右分别为指挥中心和大会议室,塔楼部分为公安局办公区,“两小”:分别为刑侦中心和宿舍集刑侦办公、刑侦为一体的办公区、信访接待、培训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区;培训中心宿舍和食堂(二期)为办公、培训、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办公区。停车区域分为两部分,内部办公停车可以考虑在地下车库,对外接待为广场停车和群众信访接待停车区,考虑到群众信访的特殊性,此区域设单独出入口,避免与主楼、刑侦中心、培训中心人流相干扰。场地设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设在园区路,应急出入口设置在香山寺路,主楼前方设集结广场,广场主要功能为人流集散、警员宣誓以及集结等。

第二章总平面

2.1.1工程概况

(详第一章1.2.1条)

2.1.2规划许可的技术条件

本地块建设方为黔江区公安局,地块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园区路与香山寺路交汇处C1地块,基地东邻园区路,南邻香山寺路。本地块规划的道路红线,建筑红线齐全。

2.1.3本工程地形图采用北京市独立坐标系坐标、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2.2 场地概述

2.2.1地块建设方为黔江区公安局,地块位于重庆市黔江区园区路与香山寺路交汇处C1地块,基地东邻园区路,南邻香山寺路,交通便利,场地紧邻城市道路一方可以设车辆出入口。用地范围内地势平坦,市政设施、管线完备,地质条件较好,地块用地条件较理想。

2.2.2该用地性质为:行政用地。用地规整,原始地面最高高程为53

3.8米,最低高程为489.9米,最大高差达到43.9米,平场处理后,场地最大高差5M。

2.2.3该场地内

1)、场地东侧设计主入口,成中轴线对称布置,对称布置培训中心、宿舍和培训中心二期,运动区布置在主楼后方,通过树阵遮挡,阻隔视线和噪音干扰,同时起到美化环境的效果。2)、采用了大面宽,进深合适的办公开间,以最大限度地获得优异的景观朝向和通风条件.自然地构成纯办公楼的理想环境。

3)、在满足规划的前提小,最大化的利用场地。

2.4竖向设计

基地竖向设计本着合理化经济性原则,车行道路布置建筑周围。培训场地与主楼和广场处理为台地式,高差通过绿化护坡和挡墙处理。

规划在原有地形的基础上,在保证地面和路面排水所要求的最小坡度的前提下,结合现状地形尽量减少填挖方量,以降低工程造价。由于基地地势起伏较大,尤其是西北部地势高,除入口道路坡度最大为8%外,主要规划道路纵坡基本控制在3%以下,以充分缓解地势高差给机动车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在减少填挖量的同时,考虑其二者之间的就近平衡。规划标高以及道路交叉口和路段纵坡转折点的标高详见《总平面布置图》。

2.5交通组织

1)、办公区内做到人车分流,避免人车混流。

人行流线:主入口处分流,通过门岗统一管理。

车行流线:车辆由主入口出入进出地下车库,车库形成两个口,一进一出便于管理和停车。最大限度减少汽车对办公区的交通及噪音、尾气的不利影响。

2)、消防交通:场地内能形成环形的消防车道,建筑两个长面可以沿广场和主楼后方道路扑救。

3)、道路设计其中主要干道路面宽度5米,次干道路面宽度4米。

4)、景观绿化分为三种,运动场周边集中绿化、建筑前后点式绿化、主楼前方树阵景观。本工程绿地面积8500㎡,绿地率30.16%。车库上方最大覆土层厚度1200mm。

5)、主体办公楼主入口,刑技中心主入口和培训中心入口均设计无障碍坡道,每栋楼首层均考虑无障碍设计。

2.6综合管网

2.6.1概况

管网设计分别是:给水消防管网、雨水管网、污水管网、电力管网(包括路灯照明)、信息管网,前三种管线又分为两类:一类为压力管网,有给水消防管网;一类为重力流管网,有雨水管网、污水管网。各类管网在室外均埋地敷设。

2.6.2给排水管网布置

⑴、给水消防系统

本建筑给水消防管网由东北面市政给水管网阀门井留头接入,市政给水供水压力应达绝对标高532m。建筑室外给水消防管连成环网,环网的管径为:DN150,给水管网沿途布置有用户支管、闸阀和室外消防栓。给水管网布置在道路边缘或建筑物外的绿化地上。本工程最大日用水量为210.1m3。最大时用水量为37.43 m3。

⑵、雨水系统

①、建筑东北面有市政雨水检查井。

②、排水系统采取雨、污分流制。利用道路上的雨水蓖收集雨水汇入雨水管内,接入市政雨水检查井。

③、雨水量:根据重庆市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

其中P= 3 年,地面径流系数取 0.9 。管径为DN200-DN700。雨水管道均采用PVC-U双壁波纹管。

⑶、污水系统

①、小区东北面有市政废水检查井。

②、小区污水管网在东北面汇合后,接入市政污水检查井。

③、污水量:按生活给水量的90%计算,则每天排放污水量约 190m3。

④、在小区内东北面最低处集中设置 1 座生化池装置。

2.6.3竖向布置

由于小区内管网较多,布置密集,为便于维护检修,避免各类管网交叉时发生冲突,干扰,综合管网均分层布置,以满足管网交叉时畅通。管网由上至下埋设秩序是:电信管道约0.6m(管顶距路面),电力电缆约0.6m,给水管沿途埋深约1.1m,雨水管道埋深约1.3m(管底距路面),污水管道埋深约1.8m(管底距路面)。

2.6.4室外电气线路敷设

⑴、10KV电缆线路采用金属铠装电缆直埋敷设或过车行道时穿钢管敷设,埋深不小于700mm。

⑵、所有弱电室外线路均采用弱电管廊埋地敷设,人行道下埋深不小于500mm,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700mm。

2.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名称单位规划设计比准方案初步设计备注

1 用地面积m228177 28177 28177

2 总建筑面积 m237576.99 39636.94

其中地上建筑面积m230500.00 30390.83

地下建筑面积m27176.99 9246.11

3 建筑占地面积m25004.10 5341.79

4 道路广场总面积m212945.78

5 绿化总面积m28500.00 9889.43

6 停车位个285

(其中地上停车位92个)

291

(其中地上停车位102个)

7 容积率 1.08 1.08

8 建筑密度% 17.75 18.95

9 绿地率% 30.16 35.01

第三章建筑设计

3.1设计依据

(详第一章1.2.3条)

3.2设计说明

用地面积约28177㎡,建筑面积:39636.94㎡(其中地下建筑面积:9246.11㎡,地上建筑面积:30390.83㎡),主楼建筑为地上十二层,地下一层,地上建筑面积:14882.70㎡,地下建筑面积:7140.71㎡,建筑高度47.4m;刑技中心培训中心宿舍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面积:9239.24㎡,其中刑技中心建筑面积:4850.06㎡,培训中心宿舍建筑面积:4389.18㎡,建筑高度23.6M;培训中心宿舍和食堂(二期)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建筑面积:8373.29㎡,其中培训中心地上建筑面积:3292.64㎡,地下建筑面积:524.16㎡,宿舍建筑面积:4556.49㎡,建筑高度23.8M。

本工程共计三栋建筑物,分别为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主办公楼、培训中心和宿舍、食堂(二期)。三栋建筑以“品'字形平面布局。

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共设三个出入口,刑技中心设两部楼梯和一部客用电梯,培训中心宿舍设两部楼梯。主办公楼共设四个出入口,设置两部楼梯,三部消防电梯,电梯载重1000Kg,速度2.0m/s。培训中心和食堂宿舍共设三个出入口,培训中心设两部楼梯和一部客用电梯,食堂宿舍设两部楼梯。

4)、本工程主楼为一类高层办公建筑,耐火极限地上为一级,地下车库为Ⅱ类停车库,耐火等级为一级,墙体和构造耐火等级参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20045-95-表3.0.2。刑侦中心培训中心宿舍为多层综合办公楼。培训中心和、食堂宿舍(二期)为多层综合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二级。

本工程消防设计分区为地下车库负一层为三个区,车库最大分区面积为小于4000 m2,设备房分区面积小于500 m2, ,每个分区可以通过两部楼梯疏散,主楼分区为每层一个分区,最大分区面积小于2000m2,分区内由三部楼梯直接向外疏散。刑侦中心培训中心宿舍每层分为两个分区,每个分区由两部楼梯直接向室外疏散;培训中心和食堂以及宿舍(二期)每层为两个分区,每个分区由两部楼梯直接向室外疏散,均满足疏散要求。

主体办公楼主入口,刑技中心主入口和培训中心入口均设计无障碍坡道。每栋首层均设置无障碍卫生间。节能设计详见节能报告,本工程为异地人防。

5)、本案采用现代建筑符号,通过建筑的窗洞和檐口的刻画,强调出具有现代风格的特色办公区,大块面的实墙和等比例的窗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竖向构件的运用以显示挺拔庄重的主楼形象,一层运用柱廊强化建筑入口,通高两层的大厅张显空间的延续性,空调位合理设计于竖向造型内的楼层板上,外侧用深灰色百页遮掩,整主楼运用暖色的米黄色石材作为主色块,腰线为米白色相互呼应,张显整个建筑庄严和大方。刑侦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培训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宿舍(二期)延续主楼处理手法,虚实对比、等比窗洞的运用强调简洁大气的建筑形象。

主楼、刑侦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培训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宿舍(二期)高宽比例合适,以主楼为核心的对称布局,三者之间运用连廊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3.3建筑主要特征

项目名称黔江区公安业务用房及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备注

编号2010-01-05

车库为Ⅱ类停车库

建筑防火等级主楼为一类高层综合楼,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为多层综合楼,培训中

心、食堂和宿舍(二期)为多层综合楼

耐火等级主楼、地下车库和地下建筑为一级,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培训中心、

食堂和宿舍(二期)为二级

使用年限50年

地下室防水等级一级防水

装修材料表

建筑部位选用材料颜色燃烧性能窗多腔塑料型材Kf=2.0框面积25%6中透光Low-E+9A+6透明灰色阻燃性户门防盗门灰色

户内地面水泥砂浆找平灰色A级

公共部位地面玻化砖浅黄色A级

公共部位内墙墙面玻化砖浅黄色A级

入户大厅地面玻化砖浅黄色A级

入户大厅墙面墙面玻化砖浅黄色A级

入户大厅顶篷石膏板白色B1级

建筑外墙石材浅黄色,米白色A级

裙房和塔楼内墙腻子白色A级

裙房地面石材米黄色A级

走廊栏杆金属栏杆/夹丝玻璃栏板深灰色框

百页塑钢百页深灰色

楼板水泥砂浆找平灰色A级

屋顶面层细石混凝土灰色A级

外墙保温材料无机砂浆A级

架空楼板保温材料岩棉、矿棉板A级

屋顶保温材料泡沫混凝土A级

3.4刑技中心、主办公楼为一期建设工程,培训中心和宿舍食堂为二期建设工程。

第四章结构4.1设计依据

4.1.1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工程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

4.1.2基本风压

1)、各栋楼基本风压值

拟建物主楼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

培训中心宿舍

(二期)

基本风压(kN/m2)0.40 0.40 0.40

2)、抗震设防烈度

重庆黔江地区基本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根据《重庆市公安局警令部关于开展区县应急联动中心建设场地装饰设计相关工作的通知》渝公警令(2011)264号要求能够承受6~7级地震侵袭,结构可抗0.10g的震动,故将抗震设计设防烈度提高至7度,框架及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仍取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6度)提高一度后的对应等级。

3)、本工程根据地勘单位编制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设计。

4.1.3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1).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9)

2).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68-2001

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4).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 50105-2010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2006版) GB50009-200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9).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2010

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11).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 JGJ94-2008

12).重庆市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DBJ50-047-2006

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50330-2002

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

15).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 JGJ115--2006

16).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 JGJ107—2003

1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版) GB50045—95

4.2设计安全标准

4.2.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4.2.2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拟建物主楼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舍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乙级丙级

4.2.3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拟建物主楼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舍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乙类乙类

4.2.4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等级

拟建物总高度(m)结构体系抗震等级

主楼52.20 框架剪力墙框架柱三级墙二级

刑技中心和培

22.65 框架剪力墙框架柱四级墙三级

训中心食堂及

宿舍

培训中心宿舍

22.50 框架剪力墙框架柱四级墙三级

(二期)

4.2.5地下室防水等级

地下室防水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二级。

4.2.6人防地下室

本工程为异地人防。

4.2.7 耐火等级及防火分类:主楼地上、地下建筑耐火等级均为一级。防火分类为一类。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宿舍、培训中心和食堂以及宿舍为地上耐火等级二级,地下耐火等级一级,防火类别为二类。

4.3场地分析和地勘报告分析

场区内岩土层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其中:

①层素填土

呈松散-稍密状态,欠固结。

根据标准贯入试验成果,结合当地建筑施工经验,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建议取200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第4.2.3条规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50,计算得承载力特征值为100kPa。

③-1层强风化砂岩

根据当地建筑施工经验,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建议取560k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第4.2.3条规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50,计算得承载力特征值为280kPa。

③-2层中风化砂岩

根据引用邻近场地中风化泥灰岩室内试验成果统计知,其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84MPa,由于砂岩遇水易于软化,结合《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第9.3.2条规定,地基条件系数取0.55,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2.11M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4.2.3条规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计算得承载力特征值为0.70MPa。在做室内饱和抗压强度试验的过程中出现水解现象(即浸泡后,岩石完全分解),该特征值取0.55Mpa。

③-2-1及④层中风化角砾岩

根据引用邻近场地中风化角砾岩室内试验成果统计知,其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12.89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第9.3.2条规定,地基条件系数取0.85,其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10.95MPa;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06)4.2.3条规定,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计算得承载力特征值为3.62MPa。

4.4主要荷载取值

4.4.1楼(屋)面均布活荷载、特殊设备荷载

根据使用功能按规范确定主要使用活荷载标准值如下:

大小会议室、办公室: 2.0KN/㎡

密集型书库: 12.0 KN/㎡

厨房: 4.0KN/㎡

多功能会议室: 3.0KN/㎡

卫生间: 2.0 KN/㎡

阳台、:餐厅 2.5 KN/㎡

上人屋面: 2.0 KN/㎡

非上人屋面: 0.5 KN/㎡

屋顶: 2.0 KN/㎡

消防楼梯: 3.5 KN/㎡

普通楼梯: 2.5 KN/㎡

电梯机房: 7.0 KN/㎡

消防车道(双向板楼盖,板跨不小于6m×6m): 20.0 KN/㎡(用于梁柱)

35.0 KN/㎡(用于楼板)

库房、设备用房按实际荷载取用。

4.4.2风载

各栋楼的风荷载基本情况如下表:

拟建物基本风压(kN/m2)地面粗糙度体形系数

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舍

0.40 B 1.30

培训中心宿舍(二期) 0.40 B 1.30

4.4.3地震作用

各栋楼的地震作用基本情况如下表:

4.4.4地下室抗浮力设计

拟建场地地下水贫乏,排泄条件较好,地下水位低于底层地下室基础底面标高,且上部建筑荷载较大,因此可不考虑地下室抗浮力设防,但场地整平后回填图层较厚,施工期间应 场地引排水工作,防治回填土遭到地表水长期浸泡。 4.5.1基础选型说明

各栋楼基础基本情况见下表:

拟建物名称

持力层 基础型式建议 埋置深度或桩端进入持

力层深(m )

主楼 中风化砂岩

桩基础

10

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舍 中风化砂岩

柱下条形基础(地勘建议)

1.8

培训中心宿舍(二期)

中风化砂岩

桩基础(高差较大)

2

4.5.2环境处理方案及支挡(放坡)形式 场地切坡边坡共有四处:

第一处在场地西南侧和(培训中心),边坡最高3~4米,为岩质边坡,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护。第二处在场地西北侧(主楼),边坡最高13米,为半岩半土质边坡,采用锚杆挡墙支护。 拟建物 名称 设计基本 地震加速度 设计地 震分组 场地 类别 建筑抗震 地段 场地特 征周期 结构阻 尼比 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主楼 0.10g

第一组

一般地段

0.35s

0.05

0.04

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舍 0.10g 第一组 Ⅱ 一般地段 0.35s 0.05 0.04

培训中心宿舍(二期)

0.10g 第一组 Ⅱ 一般地段 0.35s 0.05 0.04

4.6上部及地下室结构设计

4.6.1结构缝(伸缩缝、沉降缝、抗震缝)的设置:本工程在主楼和裙房位置设置结构缝。

4.6.2上部及地下室结构选型及结构布置说明

主楼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一、二、三层为门厅、指挥中心、档案管理中心、会议室、装备仓库、通信和网络机房等,地上4~12层为办公区域,结构采用框架结构体系,所有楼、屋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板厚为120mm(除密集型档案库和枪弹室为150mm外)。柱跨度约为6.0~9.3m,截面为500×1500~600×600,核心筒剪力墙厚250~200。梁截面为250×750~200×400。楼框架柱剪力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30混凝土。裙房挡土墙及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各层平面布置图见初设蓝图。

刑技中心和培训中心食堂及宿舍,结构采用框架结构所有楼、屋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板厚为120mm。柱跨度约为7.2~6.8m,框架主截面尺寸为600×600~500×500。梁截面为260×650~200×400。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35。培训中心宿舍(二期)所有楼、屋面均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楼盖,板厚为120mm。柱跨度约为7.2~6.8m,框架主截面尺寸为600×600~500×600。梁截面为250×600~200×400。柱、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C35。

4.6.3主楼的高层建筑工程结构抗震基本参数表见附表。

4.6.4地下室挡墙及水池底板、池壁及筏板基础、后浇带(含加强带)、施工屋面、长度>50米而未设后浇带的楼面等大体积混凝土部位掺入膨胀剂,掺量为胶凝材料的8%(后浇带为12%),微膨胀混凝土在水中养护14天的限制膨胀率不小于1.5×10-4(后浇带不小于2.5×10-4)。限制干缩率不大于3.0×10-4。施工时应加强养护,确保膨胀剂充分发挥作用。

4.6.5超长结构,采用设置后浇带处理,在主楼的上侧分别设置后浇带,后浇带间距不大于55米.并在-1F~1层中均在混凝土中添加微膨胀剂以调节混凝土的收缩变形。

4.7结构计算

4.7.1结构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系列软件—SATWE程序(2010年版)。

4.7.2主要计算参数

主楼总信息 ..............................................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6.00

钢材容重 (kN/m3): Gs = 78.50

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 = 0.00

地下室层数: MBASE= 1

竖向荷载计算信息: 按模拟施工3加荷计算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框架-剪力墙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 0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1.00

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否保留板面外刚度是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风荷载信息 ..........................................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40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 WOC= 0.25

地面粗糙程度: B 类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T1 = 0.58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T2 = 0.58

是否考虑风振: 是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WDAMP= 5.00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 WDAMPC= 2.00

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 否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WENL= 1.00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14

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

地震信息 ............................................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8

地震烈度: NAF = 7.00(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场地类别: KD =II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 TG = 0.3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 = 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 = 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3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NS = 3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GZDJ =不改变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RMC = 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80

结构的阻尼比 (%): DAMP = 5.00

中震(或大震)设计: MID =不考虑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

活荷载信息 ..........................................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14层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

1 1.00

2---3 0.85

4---5 0.70

6---8 0.65

9---20 0.60

> 20 0.55 调整信息 ........................................

梁刚度放大系数是否按2010规范取值:是

梁端弯矩调幅系数: BT = 0.85

梁活荷载内力增大系数: BM = 1.00

连梁刚度折减系数: BLZ = 0.60

梁扭矩折减系数: TB = 0.40

全楼地震力放大系数: RSF = 1.00

0.2Vo 调整分段数: VSEG = 1

0.2Vo 调整上限: KQ_L = 2.00

框支柱调整上限: KZZ_L = 5.00

顶塔楼内力放大起算层号: NTL = 0

顶塔楼内力放大: RTL = 1.00

框支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剪力墙抗震等级自动提高一级:是

实配钢筋超配系数 CPCOEF91 = 1.15

是否按抗震规范5.2.5调整楼层地震力IAUTO525 = 1

是否调整与框支柱相连的梁内力 IREGU_KZZB = 0

强制指定的薄弱层个数 NWEAK = 0

薄弱层地震内力放大系数 WEAKCOEF = 1.25

强制指定的加强层个数 NSTREN = 0

配筋信息 ........................................

梁箍筋强度 (N/mm2): JB = 300

柱箍筋强度 (N/mm2): JC = 300

墙分布筋强度 (N/mm2): JWH = 270

边缘构件箍筋强度 (N/mm2): JWB = 270

梁箍筋最大间距 (mm): SB = 100.00

柱箍筋最大间距 (mm): SC = 100.00

墙水平分布筋最大间距 (mm): SWH = 200.00

墙竖向分布筋最小配筋率 (%): RWV = 0.25

结构底部单独指定墙竖向分布筋配筋率的层数: NSW = 0 结构底部NSW层的墙竖向分布配筋率: RWV1 = 0.60 设计信息 ........................................

结构重要性系数: RWO = 1.00

柱计算长度计算原则: 有侧移

梁柱重叠部分简化: 不作为刚域

是否考虑 P-Delt 效应:是

柱配筋计算原则: 按双偏压计算

按高规或高钢规进行构件设计: 是

钢构件截面净毛面积比: RN = 0.50

柱保护层厚度 (mm): ACA = 25.00

剪力墙构造边缘构件的设计执行高规7.2.16-4: 是

抗震设计的框架梁端配筋考虑受压钢筋: 是

结构中的框架部分轴压比限值按纯框架结构的规定采用:否

当边缘构件轴压比小于抗规(6.4.5)条规定的限值时一律设置构造边缘构件: 是荷载组合信息 ........................................

恒载分项系数: CDEAD= 1.20

活载分项系数: CLIVE= 1.40

风荷载分项系数: CWIND= 1.40

水平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H= 1.30

竖向地震力分项系数: CEA_V= 0.50

特殊荷载分项系数: CSPY = 0.00

活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L = 0.70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 CD_W = 0.60

活荷载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系数: CEA_L = 0.50

地下信息 ..........................................

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 MI = 3.00

扣除地面以下几层的回填土约束: MMSOIL = 0

回填土容重 (kN/m3): Gsol = 18.00

回填土侧压力系数: Rsol = 0.50

外墙分布筋保护厚度 (mm): WCW = 35.00

室外地平标高 (m): Hout = -0.35

地下水位标高 (m): Hwat = -20.00

室外地面附加荷载 (kN/m2): Qgrd = 20.00

刑侦中心总信息 ..............................................

结构材料信息: 钢砼结构

混凝土容重 (kN/m3): Gc = 25.00

钢材容重 (kN/m3): Gs = 78.50

水平力的夹角(Rad): ARF = 0.00

地下室层数: MBASE= 1

风荷载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风荷载

地震力计算信息: 计算X,Y两个方向的地震力

“规定水平力”计算方法: 楼层剪力差方法(规范方法) 特殊荷载计算信息: 不计算

结构类别: 框架-剪力墙结构

裙房层数: MANNEX= 0

转换层所在层号: MCHANGE= 0

嵌固层所在层号: MQIANGU= 2

墙元细分最大控制长度(m) DMAX= 1.00

墙元网格: 侧向出口结点

是否对全楼强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否

强制刚性楼板假定是否保留板面外刚度是

采用的楼层刚度算法层间剪力比层间位移算法

结构所在地区全国

风荷载信息 ..........................................

修正后的基本风压 (kN/m2): WO = 0.40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风压: WOC= 0.00

地面粗糙程度: B 类

结构X向基本周期(秒): T1 = 0.35

结构Y向基本周期(秒): T2 = 0.35

是否考虑风振: 否

风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阻尼比(%): WDAMP= 5.00

风荷载作用下舒适度验算阻尼比(%): WDAMPC= 2.00

构件承载力设计时考虑横风向风振影响: 否

承载力设计时风荷载效应放大系数: WENL= 1.00

体形变化分段数: MPART= 1

各段最高层号: NSTi = 8

各段体形系数: USi = 1.30

振型组合方法(CQC耦联;SRSS非耦联) CQC

计算振型数: NMODE= 18

地震烈度: NAF = 7.00(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 场地类别: KD =II

设计地震分组: 一组

特征周期 TG = 0.35

多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1 = 0.08

罕遇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Rmax2 = 0.50

框架的抗震等级: NF = 2

剪力墙的抗震等级: NW = 2

钢框架的抗震等级: NS = 2

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 NGZDJ =不改变

活荷重力荷载代表值组合系数: RMC = 0.50

周期折减系数: TC = 0.75

结构的阻尼比 (%): DAMP = 5.00

中震(或大震)设计: MID =不考虑

是否考虑偶然偏心: 是

是否考虑双向地震扭转效应: 是

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 = 0

活荷载信息 ..........................................

考虑活荷不利布置的层数从第 1 到7层

柱、墙活荷载是否折减不折算

传到基础的活荷载是否折减折算

考虑结构使用年限的活荷载调整系数 1.00

------------柱,墙,基础活荷载折减系数-------------

计算截面以上的层数---------------折减系数

1 1.00

2---3 0.85

4---5 0.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