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i3D Photo制作红蓝3D立体图片

如何使用i3D Photo制作红蓝3D立体图片
如何使用i3D Photo制作红蓝3D立体图片

如何使用i3D Photo制作红蓝3D立体图片

1、准备2张图片,要左右格式的,也就是用相机分别模拟左眼和右眼拍摄的图片

2、打开i3D Photo,双击鼠标左键,运行它,运行后的界面

3、开始合成自己用手机拍摄的图片了:

将两张左右格式的图片合成,这时,红绿(互补色)格式的立体图便制成,快戴上眼镜看看效果。

如果合成后观看的效果满意,就可以跳过编辑过程到裁剪立体图这一环节,如果不满意,就可以往下:

至些,几个重要的调整环节完成,在调节过程中可边调节边用眼镜观看一下效果,直到满意。当然,如果此时还是没能达到自己的要求,那么送君一句话:放弃就是明天重拍的动力。

如果达到了要求,那就往下吧:

作品完成,是不是很有成就感呢,当然也有挫败感的,这才叫矛盾,这就是生活。本教程由3D立体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收集并整理。

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及三维视频

实验二 一、问题描述 根据人眼三维视觉形成的原理,利用红蓝分色原理制作三维图片与三维视频。 二、问题分析 三维图像: 步骤: 1.利用手机/相机等摄像设备,拍摄大小相同的左眼图与右眼图 2.利用OpenCV读入左眼图与右眼图,假设左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向量为(R1_i,G1_i,B1_i); 右眼图像第i个像素颜色为(R2_i,G2_i,B2_i),则合成后的立体图像第i个像素为(R1_i,G2_i,B2_i);利用OpenCV显示并保存合成后的图像 3.利用红蓝眼镜观察立体效果是否明显,如果不明显,请重复1~2 难点: 在拍摄左眼图与右眼图时有技巧:由于人的两眼间存在一个不足 5 厘米的间距,因此在盯住同一景物时,两个眼球的角度并不相同。因此我们的拍摄也必须模拟这一原理,对同一景物拍摄两张照片,而且拍摄时需要略微变换一下拍摄角度(这个角度很小,约5~10 度)。其次为了达到更好的合成效果,目标最好选择一些前背景比较分明的景物,如果能用单反拍摄出背景虚化的照片就更好。

三维视频: 利用拍摄图片的方法拍摄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然后利用OpenCV读取左眼与右眼视频中的每一帧图像,利用上述方法合成三维图像,并利用OpenCV保存成.avi格式的视频。 难点:如何保持左眼视频与右眼视频在时间上的同步 三、详细设计(从算法到程序) 1.主模块设计 三维图片: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math"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Mat left = imread("211.jpg");//加载图片

蓝宝石鉴赏论文

蓝宝石鉴赏论文 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蓝宝石的英文名称是sapphire,来源于拉丁文。西班牙名称是Zafiro。也是美国国石。 蓝宝石的英文名称为Sapphire,源于拉丁文Spphins,意思是蓝色。蓝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属刚玉族矿物。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AL2O3),主要以Fe、Ti、致色。 属于三方晶系 折射率1.762-1.770 双折射:0.008~0.010 一轴晶负光性,个别情况下具有异常的二轴晶光性 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多色性:有色蓝宝石具有二色性,一般有,深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蓝绿色、蓝灰色,黄色蓝宝石有金黄色/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浅黄色/无色,等。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它也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上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宝石进入民间以来,蓝宝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们珍爱的宝石品。世界宝石学界定蓝宝石为九月的生辰石。日本人选其作为结婚23周年(蓝宝石)、26周年(星光蓝宝石)的珍贵纪念品。 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Al2O3),因含微量元素钛(Ti4+)或铁(Fe2+)而呈蓝色。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筒状、短柱状、板状等,几何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光率1.76-1.77,双折射率0.008,二色性强。非均质体。有时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星光效应。硬度为9,密度3.95-4.1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美丽的六射星光,被称为"星光蓝宝石"。 蓝宝石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颜色以印度产"矢车菊蓝"为最佳。据说蓝宝石能保护国王和君主免受伤害,有"帝王石"之称。国际宝石界把蓝宝石定为"九月诞生石",象征慈爱、忠诚和坚贞。蓝宝石是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一。 蓝宝石与相似蓝色宝石、合成蓝色宝石的区别。与其相似的蓝色宝石有蓝色尖晶石、蓝色碧玺、蓝锆石、蓝锥矿、蓝晶石、堇青石等。与其相似的合成宝石有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含钴蓝玻璃。蓝色尖晶石:颜色均一,微带灰色,晶体呈八面体,均质体,无二色性。蓝色碧玺:颜色为带绿蓝色,晶体为复三方柱状,硬度、密度、折光率都较蓝宝石低,二色性极明显,双折射率大。蓝锆石:经加热处理的锆石,颜色鲜艳,色散强,双折射率高。合成蓝宝石:颜色均一,洁净,包裹体稀少,有圆气泡,均质体。 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因素是颜色、重量、透明度和净度。蓝宝石的最大特点是颜色不均匀,聚片双晶不发育,二色性强。缅甸地区产的蓝宝石,呈鲜艳的蓝色(含钛致色),因含包裹体,可产生六射或十二射星光。印度克什米尔蓝宝石,呈矢车菊蓝色,是微带紫的靛蓝色,颜色鲜艳,属优质蓝宝石。斯里兰卡、泰国、中国、澳大利亚产的蓝宝石也各具特色。蓝宝石具有脆性,佩带时应避免摔打、磕碰。 蓝宝石最大的特点是颜色不均,可见平行六方柱面排列的,深浅不同的平直色带和生长纹。聚片双晶发育,常见百叶窗式双晶纹。裂理多沿双晶面裂开。二色性强,世界不同产地的蓝宝石除上述共同的特点之外,亦因产地不同各具特色。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

世界著名宝石鉴赏

世界著名宝石鉴赏 天然红宝石 这是一颗来自坦桑尼亚在绿色环境映衬下未经打磨的美丽红宝石。作为一种珍贵的宝石,红宝石是一种红色的矿物刚玉。也许曾经最富盛名的红宝石产地是缅甸,但它的产量已经大幅下降。现如今,红宝石也可在实验室被人工合成。

红宝石 与黑色岩石相比,这颗红宝石闪耀着美丽的红光。红宝石是对红色矿物刚玉的俗称,它是一种珍贵的宝石。如果矿物是蓝色的,那就是蓝宝石。由铝和痒两种元素构成的刚玉,会呈现出黄色、灰色或者棕色。

红宝石,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红色来自铬(Cr)。自然没有铬的宝石是蓝色的蓝宝石。 天然红宝石大多来自亚洲(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非洲和澳大利亚,美国蒙大拿州和南卡罗莱那州也有部分生产。天然红宝石非常少见且珍贵,但是人造并非太难,所以工业用红宝石都是人造的。 颜色:深红色。 光泽:玻璃光泽 晶体形态:三方晶系 条痕:白色 硬度: 9,极硬,仅次于莫桑石和钻石(钻石硬度为10,莫桑石硬度介于钻石和红宝石之间。) 比重: 3.97 g/cm3 - 4.05 g/cm3

断口:不均匀或贝壳状端口 红宝石的英文名称为Ruby,源于拉丁文Ruber,意思是红色。红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

红宝石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Al2O3),因含微量元素铬(Cr3+ )而成红至粉红色。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桶状、短柱状、板状等。集合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光率1.76-1.77,双折射率0.008-0.010。二色性明显,非均质体。有时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星光效应,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反射出迷人的六射星光,俗称“六道线”。硬度为9,密度3.95-4.10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红宝石在长、短波紫外线照射下发红色及暗红色萤光。 黄钻

宝玉石鉴赏 之 内含物基本知识

第一节内含物概述 宝石的微观世界容纳整个自然的苍桑变化,让我们进入宝石的内部利用数百万年甚至于数亿年形成的各种内含物特征,了解宝石形成的生命历史,了解宝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形成时所发生的故事。 宝石中的内含物是在宝石生长的环境中形成的,可以反映宝石的成因,在宝石的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分天然与合成、优化处理宝石的重要特征。 一、内含物的定义 内含物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形成于宝石内部的特征,也可称为内部特征。宝石内含物和矿物包裹体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矿物包裹体指矿物中的异相物,主要是被包裹在寄主矿物中的成矿溶液、成矿融熔体和其他矿物,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地质学上也称包裹体。 2、内含物除包括上述的包裹体外,还包括影响宝石透明度的晶体生长结构,如色带、双晶纹、流纹、解理、裂隙和生长蚀象等。 3、根据内含物的物理性质,宝石中各种宝石内含物种类有: (1)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相当于矿物学中的包裹体。 (2)生长带、色带,主要是微小的杂质、或者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的,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3)双晶、双晶面、双晶纹或线,与晶体的晶格缺陷有关,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4)解理、裂隙和裂理属于晶体机械性的破裂,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宝石内含物的目的及意义 1.鉴定宝石的种类 有些宝石中含有特定的包体,如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裹体。根据这些包裹体的特征,就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的种类。 2.区分天然、合成及仿制宝石 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在各自的生长环境中都留下了生长痕迹,正是这些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们才能有效地区分它们。如根据生长色带来区分天然与合成红宝石。 3.检测某些人工优化处理的宝石 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很多,每个宝石可以由几种方法对其颜色、外观进行改造,在进行这些改造的同时,会造成新的内含物特征,给鉴定提供依据。 4.宝石质量和价格的评价 内含物的多少,颜色的深浅,颗粒大小,分布状况对宝石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内含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判定宝石质量的高低。 5.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 通过内含物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如生长温度、压力、介质成分等,还以通过对内含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了解宝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6. 鉴别宝石的产地

蓝宝石鉴赏

蓝宝石鉴赏 蓝宝石是色美、透明的宝石级刚玉。蓝宝石的英文名称是sapphire,来源于拉丁文。西班牙名称是Afire。也是美国国石。 蓝宝石的英文名称为Sapphire,源于拉丁文Endorphins,意思是蓝色。蓝宝石的矿物名称为刚玉,属刚玉族矿物。实际上自然界中的宝石级刚玉除红色的称红宝石外,其余各种颜色如蓝色、淡蓝色、绿色、黄色、灰色、无色等,均称为蓝宝石。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AL2O3),主要以Fe、Ti、致色。 属于三方晶系 折射率1.762-1.770 双折射:0.008~0.010 一轴晶负光性,个别情况下具有异常的二轴晶光性 光泽:亮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多色性:有色蓝宝石具有二色性,一般有,深蓝色/蓝色,蓝色/浅蓝色、蓝绿色、蓝灰色,黄色蓝宝石有金黄色/黄色,橙黄色/浅黄色,浅黄色/无色,等。 蓝宝石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早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被用来装饰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为宗教仪式的贡品。它也曾与钻石、珍珠一起成为英帝国国王、俄国沙皇皇冠上和礼服上不可缺少的饰物。自从近百年宝石进入民间以来,蓝宝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们珍爱的宝石品。世界宝石学界定蓝宝石为九月的生辰石。日本人选其作为结婚23周年(蓝宝石)、26周年(星光蓝宝石)的珍贵纪念品。 世界蓝宝石产地不多,主要有缅甸、斯里兰卡、泰国、澳大利亚、中国等,但就宝石质量而言,以缅甸、斯里兰卡质量最佳。 蓝宝石的化学成分为三氧化二铝(Al2O3),因含微量元素钛(Ti4+)或铁(Fe2+)而呈蓝色。属三方晶系。晶体形态常呈筒状、短柱状、板状等,几何体多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折光率1.76-1.77,双折射率0.008,二色性强。非均质体。有时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星光效应。硬度为9,密度3.95-4.1克/立方厘米。无解理,裂理发育。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产生美丽的六射星光,被称为"星光蓝宝石"。 蓝宝石可以分为蓝色蓝宝石和艳色(非蓝色)蓝宝石。颜色以印度产"矢车菊蓝"为最佳。据说蓝宝石能保护国王和君主免受伤害,有"帝王石"之称。国际宝石界把蓝宝石定为"九月诞生石",象征慈爱、忠诚和坚贞。蓝宝石是世界五大珍贵高档宝石之一。 蓝宝石与相似蓝色宝石、合成蓝色宝石的区别。与其相似的蓝色宝石有蓝色尖晶石、蓝色碧玺、蓝锆石、蓝锥矿、蓝晶石、堇青石等。与其相似的合成宝石有合成蓝宝石、合成尖晶石、含钴蓝玻璃。蓝色尖晶石:颜色均一,微带灰色,晶体呈八面体,均质体,无二色性。蓝色碧玺:颜色为带绿蓝色,晶体为复三方柱状,硬度、密度、折光率都较蓝宝石低,二色性极明显,双折射率大。蓝锆石:经加热处理的锆石,颜色鲜艳,色散强,双折射率高。合成蓝宝石:颜色均一,洁净,包裹体稀少,有圆气泡,均质体。 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蓝宝石的评价与选购因素是颜色、重量、透明度和净度。蓝宝石的最大特点是颜色不均匀,聚片双晶不发育,二色性强。缅甸地区产

宝石及其鉴赏复习提纲(完整版)

宝石及鉴赏复习提纲 1.什么是宝石?宝石(狭义概念)与玉石有何区别? 宝石的概念:宝石是可用作装饰的矿物或物质经人们加工(切割、成形、打磨、抛光)后的产品。 广义的宝石概念包含了宝石和玉石,指的是可以琢磨、雕刻成首饰或工艺品的矿物或岩石,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也包括部分有机材料。 玉石是许多细小的矿物晶体组合成的集合体(岩石),它也具备美丽漂亮、坚固耐久、产量稀少等特性。 2.试叙述矿物、岩石成为天然宝石的三个基本条件。 合适的温度、压力和充分的物质补给,以及足够的生长空间。 3.如何理解宝石的美观和稀有性? 美丽漂亮:颜色鲜艳,光彩夺目,晶莹润泽。美是宝玉石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具体要求宝玉石颜色艳丽、纯正、匀净、透明无暇、光泽夺目,或呈现猫眼、星光、变彩、变色等特殊的光学效应。如透明无瑕的钻石堪称宝石之王,而不透明的黑色钻石主要具工业用途。这是美与不美的重大差别。 产量稀少:“物以稀为贵”这一法则在宝石上得到了最大体现。越是稀罕的宝石越名贵。 例如,几世纪前欧洲首次发现紫晶,个头虽小,但色彩艳丽新颖,颇受人们喜爱,因其数量稀少,当时被视为珍贵之物,但当南美发现优质大型紫晶矿后,紫晶价格猛跌,从此不再享有珍贵之名 4.宝石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非金属宝石(如金刚石) 宝石金属宝石(如赤铁矿) 天然宝石非晶质类(如欧泊) 玉石多晶质类(如翡翠) 晶质类(如芙蓉石) 隐晶质类(如玉髓) 有机宝石—(如珍珠、珊瑚、琥珀和煤玉等) 合成宝石 人工宝石人造宝石 仿制宝石 拼合石 5.简述宝石的定名原则。 1.地质名称:用矿物名称来命名,例如水晶、黄玉、橄榄石等 2.行业名称:宝石行业一直使用的名称,例如翡翠、碧玺、紫牙乌等 3.历史沿用:例如白玉、玛瑙等 4.产地名:用产地的名称,例如澳玉、独山玉、坦桑石等 5.外来语音译:托帕石、亚力山大石等

3D彩色透视图(男人都喜欢

3D彩色透视图(男人都喜欢 3D彩色透视图(男人都喜欢) 苏一木发表在军事贴图华声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 3D彩色透视图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itle=""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DownloadImg/2010/04/1601/28 82266_2.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border=0>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itle=""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 图片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DownloadImg/2010/04/1601/28 82266_3.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border=0>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itle=""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 图片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DownloadImg/2010/04/1601/28 82266_4.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border=0>screen.width*0.7) this.width=screen.width*0.7;" alt=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DownloadImg/2010/04/1601/28 82266_5.jpg"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红宝石鉴赏论文

红宝石的鉴赏与评估体系及分级标准 摘要:红宝石的英文名称为Ruby,源自拉丁文,意思是红色。属于刚玉族矿物,三方晶系。红宝石是指颜色呈红色的刚玉,它是刚玉的一种,主要成分是氧化铝(Al2O3),红色来自铬(Cr),主要为Cr2O3,含量一般0.1~3%,最高者达4%。 天然红宝石大多来自亚洲(缅甸、泰国和斯里兰卡、中国海南,重庆江津石笋山等均有发现,非洲和澳大利亚也有少量发现。血红色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俗称“鸽血红”。本文通过对其进行赏析,探究其成因和鉴定特征。 关键词:红宝石,鉴赏体系,分级标准 简易鉴别 红宝石是珠宝中珍贵的品种之一。红宝石颜色艳丽,在光源照耀下,能反射出美丽动人的六射星光,俗称六道线,这是红宝石的特殊晶体结构所致,是其特有的光学现象。红宝石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等状,颜色有水红、粉红、鸽血红、玫瑰红等色的深浅之别。鸽血红的红宝石最受人们珍爱。因为大颗宝石非常罕见,所以平常所见的颗粒较大的红宝石,一般是假的。假红宝石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以低档的红颜色宝石冒充红宝石,而且,凡假红宝石均无红宝石特有的色形和光性。第二种是人造红宝石。人造红宝石在比重、硬度、颜色等方面与天然红宝石极为相似。直观地判断,人造红宝石质地匀净,无天然杂质、色匀而正,常常颗粒较大,缺少自然感。 在光源照射下,红宝石正面所表现的颜色,它实质上是红宝石的透明度、切工、颜色的综合作用的一种体现,一块好的红宝石在轻轻转动时(台面对着自己),可见内部有很多红色的小“火苗”在闪烁,对于高质量的红宝石要求其火彩要占整个冠部的55%以上。由于红宝石的裂纹较为普遍,因此挑选时,应尽量挑选裂纹少而细的红宝石,特别是不要挑选裂纹穿过宝石中心的红宝石。 如今,人们把红宝石看作宝石中的珍品,把它当作七月生辰石,骄阳似火的七月,灿烂的阳光与红宝石夺目的红色光芒相互辉映,令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所以人们又把红宝石比作热烈的爱情,将其作为结婚40周年的纪念石。所以,红宝石象征着勇敢、热情、恒久不变的爱。 分级标准 红宝石的分级标准主要是依据1T和4C:即透明度(Transparency)、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切工(Cut)、克拉重量(Carat)来衡量。 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宝石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 在红宝石的肉眼鉴定中,一般将透明度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亚半透明、不透明五个级别。从透明到不透明,能允许透过的光逐渐增多,当隔着宝石观察其后面的物体时,可以看到的轮廓和细节逐渐模糊。

宝石的美学与鉴赏

宝石的美学与鉴赏 常常看到电视中的贵妇、著名影视明星参加重要仪式,总是打扮的珠光宝气,耀人夺目,自信的在红地毯上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我可是羡慕极了。她们的自信与魅力一方面来源于本身的气质,另一方面来源于她们身上所佩戴的宝石,宝石的美瞬间不言而喻。 常言道,人是衣裳,马是鞍,我认为宝石就是我们身上的一件外衣,佩戴它更能显示出我们个体的美。这绝非是一种奢侈,而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对自己的肯定,更是对宝石的尊重。 古代有位哲人面对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珍贵礼物——宝石,深情地赞美道:“在宝石微小的空间中,包含了整个壮丽的大自然,仅一颗宝石就足以表现天地万物之优美。”自古以来,人们热爱宝石、玉石,将它们视作权利和财富的象征。传世名著《红楼梦》描述贾家的财富有“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佳句。战国时,秦王欲霸占“和氏璧”,竞开出了天价,扬言用十五座城池换取美玉。蔺相如不畏强暴,演绎了一曲“完璧归赵”的千古绝唱。2008年在中国北京举办奥运会,用白玉作材料制成的徽印“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能在数以万计的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其中玉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珠宝玉石长期以来就被视为幸运和社会地位的象征,并已逐步成为表现个人性格、装饰、品位、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外表上令整体的衣饰打扮更加明艳照人。那么,下面就以我这段期间对宝石的学习与了解,对宝石的美学与鉴赏展开叙述。 一件物品的美在于它的视觉效果,同样,宝石的视觉美一部分也来源于它总类的丰富多彩。那么,首先介绍一下珠宝玉石的分类。珠宝玉石按其成因类型(即是天然成因还是人工制造)分为天然珠宝玉石和人工宝石。天然珠宝玉石按成因和组成又可分为天然宝石、天然玉石、有机宝石。人工宝石可分为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再造宝石。另外还有一种仿宝石,仿宝石是模仿天然珠宝玉石的颜色、外观和特殊光学效应的人工宝石。例如仿钻石、仿祖母绿等。我想,任何一个人置身于琳琅满目的宝石世界中,都会被它们的奇光异彩迷住的。 单单了解宝石的分类也许还不足够满足我们对宝石的好奇心,要想真正铭记住它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于是,老师又给我们介绍了宝石的特性。宝石有以下基本特性:美丽、稀少、耐久、小巧玲珑。我们看一个宝石,常常把宝石的美放在首要位置,视觉的享受永远是人类无极限的追求。宝石的美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如美丽的颜色、光泽、透明度、特殊光学效应等。 宝石的颜色是指宝石在自然光下的颜色。常见的宝石颜色有红、粉红、绿、蓝、黄、紫、无色,黑色和白色(玉石)。 宝石表面的反射特征叫做宝石的光泽。宝玉石的主要光泽有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丝绢光泽、珍珠光泽、金属光泽。 透明度指的是宝石透过光的性质。宝石的透明度从透明到不透明,有3级分类法(透明、半透明、不透明)和5级分类法。其中大部分单晶质宝石是透明的,大部分多晶质宝石(玉石)半透明和不透明的。 特殊光学效应有猫眼、星光、变彩、变色效应等。切磨后的宝石,弧面上可见一条明亮并具有一定游动性(闪光或活光)的光带,与猫的眼睛十分相似,宝石学中把这种现象冠以“猫眼效应”;在光线照射下,弧面形宝石表面呈现出两条或两条以上交叉亮线,犹如夜空闪烁的星星,称为星光效应;在宝石表面同时

红蓝3D成像原理

红蓝3D成像原理 人类是通过左眼和右眼所看到的物体的细微差异来获得立体感的,要从一幅平面的图像中获得立体感,那么这幅平面的图像中就必须包含具有一定视差的两幅图像的信息,再通过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分别传送到我们的左右眼睛。 图像中的任何一个象素的颜色都可以由一组RGB值来记录和表达,图像上所有的颜色,都是由这些红绿蓝三种色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而成,这红色绿色蓝色又称为三原色,三原色中任何一色都不能用其余两种色彩合成。RGB的所谓“多少”就是指亮度,通常情况下,RGB 各有256级亮度,用数字从0、1、2...直到255来表示。按照计算,256级的RGB色彩总共能组合出约1678万种色彩,即256×256×256=16777216。通常简称为24位色。纯黑的RGB值0,0,0;纯白的RGB 值是255,255,255;纯红的RGB值是255,0,0。纯绿的RGB值是0,255,0;纯蓝的RGB值是0,0,255。纯黄的RGB数值是255,255,0,可以看出:

纯黄色=纯红色+纯绿色,根据互补色原理,补色指完全不含另一种颜色,红和绿混合成黄色,因为完全不含蓝色,所以黄色就是蓝色的补色。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来确定任意一个颜色的互补色:首先取得这个颜色的RGB数值,再用255分别减去现有的RGB值即可。比如黄色的RGB值是255,255,0,那么通过计算:r(255-255),g(255-255),b(255-0),互补色为:0,0,255。正是蓝色。红色的互补色为青色,红色的RGB值是(0--255),0,0;而青色的RGB值是0,(0--255),(0--255),由于它们不含有对方的颜色,利用这个特点,用红色来保存一幅图像的信息,而用青色来保存另一幅图像的信息,这样就完全可以用一幅图像来包含两幅图像的信息了。我们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达;第一幅图像RGB1=R1,G1,B1;第二幅图像RGB2=R2,G2,B2,合成后的立体图像RGB12=R1,G2,B2或RGB21=R2,G1,B1。从公式RGB12=R1,G2,B2中可以看出,合成后的立体图像实际上包含了第一幅图像的红色RGB=R1,0,0和第二幅图像的青色RGB=0,R2,B2。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怎样保证我们的左右眼分别只看到一幅图像,研究一下立体眼镜,红色眼镜片的RGB值是255,0,0;青色眼镜片的RGB 值是0,255,255,因为只有红色才能透过红色眼镜片,传送到我们左眼的图像的RGB红=R1,0,0;因为只有青色才能透过青色眼睛片,传送到我们右眼的图像的RGB青=0,R2,B2。这样包含在一幅红蓝立体图中的两幅图像的信息就被分别传送到了我们的左右眼睛。

珠宝鉴赏课后习题答案

珠宝鉴赏课后习题答案

1 【单选题】(1分)何为红宝石 A.红色的刚玉宝石 B.红色的宝石 C.红色的单晶宝石 D.红色的南非宝石 正确答案是:A 2 【单选题】(1分)“亚历山大石”是指 C A.变色的石榴石 B.变色的刚玉宝石 C.变色的金绿宝石 D.变色的碧玺 3 【单选题】(1分)宝玉石必须具备的条件 C A美丽、耐磨、稀少 B.美丽、耐腐蚀、开采困难 C.美丽、耐久、稀少 D.美丽、耐久、开采困难 4 【单选题】(1分)不属于有机宝石的是 C A.珍珠 B.琥珀 C.欧泊 D.珊瑚 5

【单选题】(1分)商业上“紫牙乌”宝石是指 C A.尖晶石 B.石榴石 C.刚玉 D.碧玺 1 【单选题】(1分)钻石的4C质量评价包括 A A.颜色、净度、切工、质量 B.颜色、净度、切磨比例、重量 C.色彩净度切工重量 D.颜色、瑕疵、切磨比例、质量 2 【单选题】(1分)钻石的净度分为 A A.IF、VVS、VS、SI、P B.IF、SSV、SV、SI、P C.IF、VSV、VS、SI、P D.IF、VVS、VS、IS、P 3 【单选题】(1分)蓝色天然钻石 B A.含有B元素不导电 B.含有B元素导电 C.含有N元素不导电 D.含有N元素导电。 4 【单选题】(1分)浅黄色钻石是由于 B

A.含有微量H元素 B.含有微量N元素 C.含有微量B元素 D.含有微量C元素。 1 【单选题】(1分)优质祖母绿的产地是 B A.巴西 B.哥伦比亚 C.赞比亚D.坦桑尼亚 2 【单选题】(1分)祖母绿和海蓝宝石是:B A.相同颜色不同矿物 B不同颜色相同矿物 C.相同颜色相同矿物 D.不同颜色不同矿物 3 【单选题】(1分)无须声明的祖母绿处理方法A A.浸无色油 B.浸有色油 C.注塑料 D.注胶 4 【单选题】(1分)祖母绿的绿色是由于 A A.铬离子 B.铁离子 C.铝离子 D.铍离子 1.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B A.红宝石肯定红色 B.蓝宝石肯

简易3D红蓝眼镜的制作方法

简易3D红蓝眼镜的制作方法 最近几天迷上了3D技术,从网上下了好多3D图片和3D 高清电影,还买了几副3D红蓝眼镜,因为这是看3D电影必不可少的工具。不过3D技术其实并不神秘: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东西为什么会有立体的感觉?那是因为我们的两只眼睛之间有一小段距离,看东西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图像事实上是不一样的,而正是这种不同造成我们视觉中的立体感。3D 红蓝眼镜的原理与其相似,就是用左边的红色镜片滤掉特制的3D电影或图片的蓝色部分,用右边的蓝色镜片滤掉其红色部分,这样两只眼睛就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就有了立体的感觉。 明白了3D眼镜的原理,我们就可以自己制作简易的红蓝眼镜了。只要牢牢记住一点就可以:左边的镜片用红色,右边的镜片用蓝色。至于用什么制作镜片,你可以就地取材,废物利用。镜片可以用玻璃片、硬塑料纸、饮料瓶等等,最好是本身带有红蓝颜色的,如果是透明的不带颜色的,我们可以想办法自己上色,比如可以用红蓝两色的油性记号笔涂抹等等。今天早上闲来无事,自己用家里的材料制作了一对简易的红蓝镜片,试了试效果还不错,现将具体方法拿来与各位共飨之。 首先,我把在上大学时用过的考试证外面的两层塑料硬膜给揭了下来(嘿嘿,废物利用,低碳环保~~),用剪刀剪成两个眼镜片。之所以用考试证上的塑料硬膜,是因为家里没有别的合适的材料,塑料纸太软,饮料瓶太不平整,玻璃片还在窗户上装着呢,舍不得毁掉。 其次,我用家里的油性记号笔(本人喜欢画画,这些东西少不了)在两个塑料眼镜片上分别涂上红蓝两色,待其晾干以后,用双面胶粘在我的近视镜上,便大功告成了。这一歩要注意的是:找颜色时尽量找那种深红色和正蓝色;涂的时候着色尽量均匀,不要出现一道一道的痕迹。我是近视眼,可以把镜片贴在我的近视镜外面,不需要做镜框。各位要是不近视的话,可以用硬纸片自己制作一个简易镜框,方法简单,恕不赘述。当然,你要只是试验的话,不要镜框手拿着镜片看一会儿也无妨。

十种宝石及鉴赏

十种宝石及鉴赏 1钻石 钻石具有摩思硬度最高的10度,接下来是9度的红宝石,蓝宝石,第3项是8.5度的变石和猫眼石等,再下面是8度的绿宝石,黄玉等。同样是钻石,其价值却有很大的差异。1克拉钻石的价格可能高达数百万,也可能连一万元也不到。因其品质的不同造成价格上的天壤之别,主要由4C的等级基准来决定各个钻石的价值。 [1]克拉[Carat]. [2]切割[Cut]. [3]色彩[Color]. [4]透明度[Clarity]. 克拉:[1ct比相当200毫克]为珠宝的重要计量单位,克拉数愈高价格愈昂贵。 切割:把钻石的原石切割研磨之后的形状也很重要,由于钻石生命的美丽光辉必须由良好理想的切割才能显现,因此切割技术是否优良,也是决定钻石价值的一项重要因素。 色彩:虽然一般认为是无色透明的钻石,但是实际上它本身稍带一点色彩,以其色泽的程度来决定钻石等级。优良的钻石愈加清澈透明,白色程度愈高,愈能散发强烈的光辉。 透明度:完全没有瑕疵的钻石极为稀少,但是选择时当然是以瑕疵愈少的愈好。瑕疵愈多的话,相对地透明度便愈低。另外瑕疵也因位置,大小,数量及是否明显来影响钻石的价格.根据4C评等级的结果,如不被认定为优良品的钻石不是因为色泽太浓,切割粗糙,就是具有其他不良的缺陷。象这类的2级品甚至3极品,它们的价格跟优良品的钻石相比较,可能只有好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另外,在买卖时也比较不顺利。当买进2,3极品时可能价格也很高,但是一旦想要将它卖掉时却发现极为廉价,倘若一直保留也无法期望它能升值。因此若想将钻石当财产来保存,一定要选择优良的钻石。 2红宝石 红宝石属于刚石石宝石类,具有次于钻石的高硬度。钢石处于纯粹状况时为无色,因内含的微量成分差异产生生不同色彩,所以又分为各种不同颜色的宝石。其中只有红色的部分称为红宝石,其余的全部叫做蓝宝石。另外呈粉红色的宝石虽然常被称为“粉红红宝’,但是其正确的名称仍应叫做‘粉红蓝宝’。可是红宝石的红色及蓝宝石中的粉红,到底要以何种标准界定,仍然是个困难的问题。红宝石的红色之中,最具价值的是颜色最浓,被称为‘鸽血’的宝石,非常贵重。这种几乎可称为深红色的鲜艳强烈色彩,更把红宝石的真面目表露的一览无遗。遗憾的是大部分红宝石颜色都呈淡色,并且带有粉的感觉,因此带有鸽血色调的红宝石,更有价值。另外,由于红宝石弥漫一股强烈的生气和浓艳的色彩,以前的人们认为它是不死鸟的化身,对其产生热切的幻想。天然红宝石的产 地非产稀少,优质的红宝石只有缅甸一处出产,并且产量也逐

金绿宝石的评价与鉴赏

金绿宝石的评价与鉴赏 一、金绿宝石的特征: 金绿宝石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矿物,通常以黄色、黄绿色,甚至金黄色而著称。由于其优美的颜色而令人向往,由于其坚硬无瑕的质地而持久不衰,由于其稀少难寻而珍贵。 1、化学成份: 金绿宝石是铍和铝的氧化物,分子式为BeO、Al 2O 3 ,常会有Fe和C r元素, 而使金绿宝石呈现不同的颜色。 2、晶体结构: 金绿宝石属斜方晶系,单晶体呈假六方板状或柱状,晶面上常见有平行生长纹,接触双晶和穿插双晶十分发育,常见有六边轮式和膝式双晶的晶体和盾形晶体。 3、物理性质: ①金绿宝石一般呈棕黄色,绿黄色,黄绿色,黄褐色,常具有三色性:黄绿色,橙黄色,浅紫红色。 ②硬度为8.5,密度为3.71-3.75g/cm3,一般为3.73 g/cm3。 ③断口为贝壳状断口。 ④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光泽为玻璃光泽—亚金刚光泽。 ⑤包裹体:金绿宝石常具有二相气液包体和少量固态包体。猫眼石具有针状、管状金红石等包体。 4、光学性质: ①金绿宝石属二轴晶正光性,折光率为1.746-1.755,双折射率为 0.008-0.009。 ②吸收谱线:在445nm有一条铁的吸收带。变石在红色区有四条(680nm、678nm、665nm、655nm),兰色区有两条(476nm、473 nm)吸收带。 ③查尔斯镜下变石呈红色。 二、金绿宝石的种类:

金绿宝石英文“Chrysoberyl”,来自西腊语“shryso”,意思是金黄色之意,这个词概括了金绿宝石的颜色特征,一般情况下,金绿宝石呈浅茶水一样明亮的褐黄色和绿黄色。 金绿宝石常具有特殊的光学效应,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叫“金绿宝石猫眼”或“猫眼”。具有变色效应的金绿宝石叫“变石”。同时具有猫眼和变色效应的金绿宝石叫“变石猫眼”。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属于高档宝石品种。 1、猫眼(cat’s eyes): 在宝石中,具有猫眼效应的宝石很多,如石英猫眼,电气石猫眼,海蓝宝石猫眼,硅线石猫眼等,但比起金绿宝石猫眼来,其效果则不可同日而语。在强的点光源照射时,在宝石表面会呈现一条细而明显的白色亮带或亮线,转动宝石时,亮线一合一闭,灵活移动,就象猫的眼睛一样炯炯有神。 ①金绿宝石猫眼的鉴别特征: 1)、金绿宝石猫眼是由于宝石中含有定向密集排列的针状或管状包裹体。切磨时把宝石的底面平行包体的方向,顶部弧型,切磨的宝石呈馒头形,当光线在弧形面上方照射时,在包体的垂直方向上就会聚集形成一条光带,即所谓的眼线,眼线的清晰程度与存在的包体有关,宝石中包体越细越密,颜色越深,眼线越明显。 2)、金绿宝石猫眼常见的颜色有:黄色,黄绿色,褐黄色和褐绿色。其中,以米黄色品种为最佳。猫眼一般都具有弱至中等多色性,颜色为不同色调的体色,如黄绿色猫眼多色性为黄色和绿色。用单色光照射猫眼时,猫眼两侧的颜色不同,从左侧照射呈密黄色,而右侧呈乳白色,从右侧照射呈密黄色,则左侧呈乳白色。 3)、金绿宝石猫眼中针状,丝绢状金红石包体十分细小,有的是空管,这些细管状包体细长而密集,所以猫眼效应特别明显。金绿宝石猫眼的针、管状包体十分细小,用10倍放大镜,甚至几十倍显微镜下都难以辨认,故金绿宝石猫眼从总体上给人一种乳状感觉。而其它宝石猫眼中,包体一般较粗大,几乎用肉眼可以观察到。金绿宝石猫眼中除了针状包体外,还常见有阶梯状的双晶纹,羽状包体等。

3D红蓝图制作(英文版)Jan_05web

I f you have ever wondered what it is like to be a self published photographer, wait a month till he’s not so frazzled, then ask Gre g Marshall. Greg has been working on the images, the text, the layout, chosing a printer, and fi ne tuning the fi nal production of his fi rst book, The Classic Nude in 3D . Classic Nude was published the end of December 2004 and the fi rst sales are in progress. The 3D Center gift shop and online store will be selling the book. Orders have already come from Japan and several U.S. states. As if this does not keep him busy enough, Greg is the featured artist at the Center in January and February. He has mounted 12 stereo pairs from his classic nude collection for the exhibition. On January 6 (First Thursday), the Center will host a public artist reception for Greg from 6 - 9pm. Marshall has been an active amateur photographer for more than 35 years while making a living as an electrical engineer. He began making stereoscopic images about 10 years ago. He studied graphic arts in high school over the protests of the head of the mathematics Cooperative, which he co-founded in 2000, and is a board member of the Cascade Stereoscopic Club of Portland. He has exhibited in numerous community art shows in California and Oregon and hopes to expand his photographic activity upon retirement. Greg’s wife is also a visual artist, working in watercolor and mixed media. They have two grown children. A large portion of their Canby home is devoted to studio space. You can see more of his work on his website: https://www.360docs.net/doc/ad6702231.html,/gbmarshall CENTER NEWS Published by 1928 NW Lovejoy Street, Portland, OR 97209 Man’s Best Friend, Santa and the 3D Center The Classic Nude in 3D : An Exhibit and a Book Artist’s Statement by Greg Marshall My photographic journey began at age fourteen when my oldest brother (who was my role model) started taking pictures and built a darkroom in our home. My interest was reinvigorated twelve years ago when it became practical to “process” images on a computer. Although I love the artistic and technical aspects of fi ne print making, the dark, smelly environment of the traditional darkroom never appealed to me. So now I work entirely with digital images using a digital SLR camera, archival inkjet printer, and fi lm recorder. My mother tells me that as a small child I was the favorite of all the ladies in the neighborhood because of my easy-going, friendly nature. I’m sure I’ve changed since then, but perhaps that was the beginning of a life in which women have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from my mother, who was totally devoted to her children; to my sisters, who taught me about music and many other things; my wife, who brought out the artist in me; and my daughter, who continues to keep me young at heart. So for the past year I have turned my attention away from my usual photography of still lifes to work on a series of images that would portray strength, courage, passion and beauty of woman. Stereo photography is both a challenge and an asset in this endeavor, but I hope you’ll agree that the images selected for this show demonstrate a three-dimensional aesthetic that goes beyond the simple sense of realism that is the power of most stereo photographs. You may notice that some of my images resemble those of Ruth Bernhard, one of my favorite photographers, including one specifi cally crediting her, “Homage to Ruth.” Her work shows a great talent for two-dimensional design and was my inspiration for the idea of abstract design in three-dimensional space. department because the class schedule confl icted with the top math class. In college he took photography and other art courses while majoring in communications, and later earned a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computer science. His career as an electrical engineer spans more than 25 years. He has worked primarily with various types of imaging systems, including computer graphics, video, medical imaging, and printing systems. Born and raised in Vermont, Greg’s career took him to California, where he was a co-founder in several high-tech companies, and fi nally, to Oregon. He has been active in several photography clubs, including the AfterLight Photo The Center’s fi rst 8 week beginner’s class in stereo photography netted four students, Claire Dean, Jim McMahon, Lisa Metzger, and Colin Johnson. Lisa and Colin were non CSC members and totally new to 3D. The result was two new local members, a great program at the Novem-ber CSC meeting where they showed cards and slides they had created, and a new editor for Stereo Views (Colin). So, do you think we are going to do it again? You bet!! See the sched-ule of upcoming classes on page 2 or check the website for more information. Photo: Shab Levy Ted Welker had the Santa Claus suit and the Ho, Ho, Ho, and we had the Amazing Human in 3D system from the Netherlands – it was a natural. There wasn’t much time to advertise, but we got an ad in the Oregonian and one in Willamette Week. On Sunday, December 12, anyone could come to the 3D Center and have their picture taken with Santa Claus in 3D. Several people took us up on the offer. Elwood and Jackie pictured to the right brought their dogs, Ted-e, Chris, Darwin, Hal and Jack to create a family portrait with Santa. The images were put into a collapsible viewer with lenses which could be mailed in a regular envelope or saved as a souvenir. One picture and viewer was $5 and you could get a second image and viewer for $3 more. What a deal! People loved it and next year we will start earlier and promote it more. On our one day of Santa in 3D, we sold $93 worth of pictures and the volunteers had a great time. Fieldtrips, Classes and Workshops In September 2004, the Center offered the fi rst 8 week beginning stereo photography course. The course, taught be Shab Levy, was advertised in Willamette Week. The result was an enrollment of 4 people, two of whom had no exposure to 3D photography and two of whom were CSC members hoping to take more stereo images and to get better results with tips learned in the class. During the November CSC meeting, the students displayed stereocards and slides that they made during the 8 week course. It was impressive. The Center also hosts groups by special arrangement. The charge for a special opening is $50. We have had several student groups and one photography club. Groups of students have been divided in two with the fi rst half taken to the stereo theatre and the second half shown the displays, featured artist, gift shop and other exhibits. The groups then reverse. At the end of their visit the students are gathered together and given a talk about how stereo photography works, the various means of viewing 3D, and how one can begin creating 3D images with a simple camera. During the fall we had 2 student groups. Twenty-two students from the TAG (Talented and Gifted) program in Lake Oswego toured the Center in November. They wer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they had great questions and a lot of enthusiasm for the things they saw. They especially enjoyed the slide show, Art in Depth . In the coming year, we will encourage more special groups, classes and worksho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