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 第7 次作业

A型题:

1. 电镜检查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有驼峰状的病变,其主要成分是:

A.补体成分的聚积

B.玻璃样物质

C.胶原,相当于灶性瘢痕

D.单纯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e. 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成分聚积

2. 肠伤寒病变的主要部位在:

a. 回肠下段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B. 肓肠C. 升结肠D. 乙状结肠E. 直肠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不会引起:

A.少尿b.高胆固醇血症 C.血尿D.蛋白尿E.高血压

4. 除下列哪一项外, 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改变?

a. 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B. 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肥大C. 有病变的肾小球互相靠近集中D.有淋巴细胞浸润E.部分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

5. 脊髓灰质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呼吸道b.消化道 C.皮肤D.输血E.泌尿道

6.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数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血行性感染首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组织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

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7.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人不常见的表现为:

a.高血压B.肾病综合征C.低蛋白血症D.对类固醇药物反应良好或可自行缓解 E.电镜下显示普遍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8. 下列肾脏疾病中不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微小病变型肾病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

膜性肾小球肾炎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

A.变质性炎症

B.增生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 D.浆液性炎症E.肉芽肿性炎症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

A. 化脓性炎症b. 变质性炎症 C. 纤维素性炎症D. 浆液性炎症E. 肉芽肿性炎症

11. 伤寒细胞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吞噬伤寒杆菌、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等形成的?

A.上皮样细胞 b.巨噬细胞C.中性白细胞D.多核巨细胞E. T淋巴细胞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软化灶形成

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C.淋巴细胞血管周围套状浸润 d.蛛网膜下腔

积脓 E.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

13. 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只有少数毛细血管开放,而大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中性白细胞浸润,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微小病变肾病炎

D.糖尿病性肾小

球硬化

e.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14. 下述肠道传染病中最易引起穿孔的是:

A.肠结核病

B.阿米巴痢疾c.肠伤寒病 D.细菌性痢疾E.急性肠炎

1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侵犯:

A.硬脑膜外

B.硬脑膜

C.软脑膜

D.大脑皮质e.蛛网膜和软脑膜

16. 急性菌痢肠粘膜溃疡形成的原因是:

A. 肠壁血液循环障碍

B. 血栓形成

C. 细菌毒素d. 嗜中性白细胞释放的蛋白酶使假膜溶解脱落 E. 肠内容物的机械性损伤

17. 下列哪种炎细胞浸润支持梅毒的诊断: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c.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

18. 下列症状除哪一个外都是微小病变肾病的特征?

A.肾病综合征

B.儿童比成人多见

C.肾小球上皮细胞的足突融合 d.常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E. 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

19.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清中最不可能增加的是:

A.血清尿素 b.血清钙 C.血清尿酸D.血清磷酸盐E.血清钾

20. 伤寒病的主要特征性病理变化是:

A.肠道发生溃疡

B.脾脏肿大

C.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

21. 一位成年患者有血尿及尿中红细胞管型,眼睑周水肿,最可能的诊断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肾梗塞D.慢性肾盂肾炎E.急

性膀胱炎

22. 下列哪一个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表现?

A.尿内蛋白管型

B.尿内白细胞

C.尿蛋白d.尿培养每毫升的细菌数多于十万个

E. 尿浓缩功能降低

23. 细菌性痢疾肠道典型的病变是:

A.卡他性炎 b.假膜性炎C .浆液性炎D.化脓性炎E.出血坏死性炎

24. 不符合流行性脑膜炎的描述是:

A.皮肤、粘膜有出血点和瘀斑 b.脑软化灶形成 C.脑疝形成D.高热、头痛、呕

吐 E. 脑膜刺激征明显

25. 不符合伤寒的描述是:

A. 可引起肠出血和肠穿孔

B. 可引起支气管肺炎C .可引起心肌纤维水肿

d. 可引起明显的胆囊炎症E. 可引起肾小管上皮浊肿

26.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肾脏活检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未显示异常,电镜显示普遍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应诊断为: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微小病变肾病C.lgA肾病(Berger' s病)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E.狼疮性肾炎

27.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A. 内皮细胞增生肿胀

B. 肾小球毛细血管管腔狭窄

C. 系膜细胞增生d. 基底膜纤维素样坏死

E. 肾间质血管充血水肿

28.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导致肠狭窄:

A.阿米巴性痢疾

B.肠伤寒

C.中毒性痢疾

D.细菌性痢疾e.以上均不是

29.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侵犯部位是:

A.脊髓灰质

B.延脑

C.小脑 d.大脑灰质及神经核团 E.神经节

30. 阿米巴痢疾的肠粘膜病理变化的炎症为:

A.卡他性炎

B.假膜性炎

C.浆液性炎 d.坏死性炎 E.化脓性炎

31.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理是:

A.全身小动脉痉挛

B.小动脉硬化

C.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水钠潴留

d. 肾小球滤过减少,水钠潴留 E. 肾小管坏死

32. 伤寒小结一般不发生在:

A.回肠

B.脾脏

C.骨髓 d.胆囊 E.肝脏

33. 最可能引起高血压的急性肾脏疾病是:

A.肾盂肾炎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D.狼疮性肾炎 E. 微小病病变肾病

34.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主要症状是:

A.尿比重固定在1.01左右

B.低蛋白血症

C.脂尿 d.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 尿 E. 脓尿

35.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引起:

a.假膜性肠炎 B.肠壁的蜂窝织炎C.肠壁的出血性梗死 D.肠壁肉芽肿形成E.肠 梗阻

36. 伤寒病肠穿孔常发生在疾病的第几周:

A. 第一周

B. 第二周 c. 第三周 37. 肠伤寒最严重的合并症是:

A. 肠出血,中毒性心肌炎,脑炎 c. 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 都不是

38. 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发生是由于:

A.钠潴留所导致的动脉流体静压升高

B.血清白蛋白减少引起的肾血流增多

C.肾上 腺皮质疾患导致的醛固酮分泌减少 d. 血清白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渗透压下降

E. 腹水导致的垂体抗利尿素分泌减少

39. 下列哪种病损属一期梅毒:

A. 睾丸树胶样肿

B. 硬腭坏死穿孔

C. 皮肤癍疹或丘疹 d. 外生殖器硬性下疳 E. 脊髓后根和后索变性

40. 在下列叙述中 , 哪一个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征 ?

a. 患病肾脏仍保持正常大小 B. 慢性间质性炎症缓慢进展 C. 肾小球周围纤维组织 增生D.肾的表面瘢痕深而不规则 E.肾盂的纤维化和慢性炎症

41. 最可能引起明显血尿的疾病是:

A.糖尿病

B.微小病变肾病

C.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肾小球肾炎 e.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42. 有关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哪项是错误的?

A.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B.筛状软化灶形成

C.淋巴细胞套袖状浸润 d.病变以小 脑、延髓和桥脑最严重 E. 胶质结节

D.第四周

E.各周都可能发生

B.肠穿孔,支气管肺炎,中毒性心肌炎

D. 中毒性心肌炎,脑炎,支气管肺炎

E. 以上

43. 肾小球受累但尿中无蛋白或只有微量蛋白,是下列哪一个疾病的特征 ?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c.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 炎 D.膜性肾小球肾炎E.红斑狼疮

44.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最显着的细胞是:

A.纤维细胞

B.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

C.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 d.肾小球壁层上皮细 胞 E. 肾小球系膜细胞

45. 一位 60 岁男性 , 尿量减少 , 血尿素氮 80mg/dl, 血清肌酐 4mg/dl, 他很可能有 :

A.急肾小管坏死

B.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C.脱水

D.膜性肾小球肾炎 e. 慢性硬化肾小球肾炎

4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B. 蛛网膜下腔积脓 C .肉芽肿形成 D .微小动脉瘤形成 E. 脑疝形成

47. 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沉积物,基底膜伸 出“钉突”,穿插于沉积物之间应考虑是:

A.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火

B.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

C.微小病变肾病

d. 膜性肾小球肾炎 E. 膜增殖性肾小球肾炎

48. 肾活检切片HE 染色显示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普遍均匀一致性增厚, 而无系 膜及其它任何变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A.微小病变 b.膜性肾小球肾炎 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糖尿病性肾小球硬 化 E.GoodPasture 综合征

49. 伤寒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持续性高热

B.病变好发于回肠下段 c.不易发生肠穿孔 D.血液中中性白细胞 减少 E. 病变特点是炎性肉芽肿

50. 除哪一项外,下列都是肾病综合征的特征?

A.蛋白尿 b.高血压 C.低蛋白血症D.高胆固醇血症E.高度水肿

51. 关于肾病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包括:

A.高蛋白尿、高血压、高度水肿和血尿 b.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 和低蛋白血症 C.高蛋白尿、高度水肿、低胆固醇血病和高蛋白血症 D.高蛋白尿、 高度水肿、低胆固醇血症和低比重尿 E.低蛋白尿、脓尿、低胆固醇血症、高度水 肿

B 型题:

硬下疳 B.

软下疳 C. 玫瑰疹 D. 梅毒疹 E. 树胶样肿 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三期梅毒

二重感染 在人体

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时才会引起的感染称为 不是在免疫缺陷的特定条件下发生的感染称A. 52. 53. 54. A. 55. 56. A 、硬下疳

D 、 梅毒疹

E. 树胶样肿

B. 反复感染

C. 交叉敢染

D. 条件性感染

E. 非条件性感染 D. 条件性感

染 E.非条件性感染 D. 大红肾 E. 大白

A. 继发性固缩肾

B. 原发性固缩肾

C. 瘢痕凹陷性肾缩小肾

57. 高血压病:B. 原发性固缩肾

58. 慢性肾小球肾炎:A. 继发性固缩肾

A. 空气传播

B. 水及食物传播

C. 蚊媒传播

D. 接触传播

E. 土壤传播

5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A. 空气传播

60. 流行性乙型脑炎 C. 蚊媒传播

A. 少尿,无尿

B.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C. 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D. 脓尿

61.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B.血尿,蛋白尿,管型尿

62. 广泛肾单位纤维化:C.多尿,夜尿,低比重尿

A. 变质性炎

B. 浆液性或纤维素炎

C. 肉芽肿性炎

D. 化脓性炎

E. 纤维素性炎

6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化脓性炎

64. 细菌性痢疾是 E. 纤维素性炎

A.高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

B.高热.头痛.呕吐.有明显脑膜刺激征.

C.发热. 出血. 休克. 急性肾功能衰竭

D. 发热. 腓肠肌压痛. 浅表淋巴结肿大

E. 低热. 盗汗. 疲乏. 咳嗽. 咳血

65. 浸润型肺结核的临床特点是E. 低热, 盗汗, 疲乏, 咳嗽, 咳血

66.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是A. 高热, 头痛, 呕吐, 嗜睡, 昏迷

A. 假膜性炎

B. 化脓性炎

C. 变质性炎

D. 增生性炎

E. 出血性炎

67. 伤寒属于D. 增生性炎

68. 细菌性痢疾属于A. 假膜性炎

A. 高血压,多尿,夜尿,尿比重降低,贫血,氮质血症

B. 高血压,少尿,无尿,血尿,水肿

C. 少尿或无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

D. 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E. 少尿或无尿,蛋白尿,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

69. 膜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 D.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70. 慢性肾炎晚期主要临床表现:A. 高血压,多尿,夜尿,尿比重降低,贫血,氮质血症

A. 肠结核溃疡

B. 肠伤寒溃疡

C. 肠阿米巴溃疡

D. 慢性细菌性痢疾溃疡

E. 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

71. 溃疡常呈带状. 与肠轴垂直A. 肠结核溃疡

72. 溃疡浅表. 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E. 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

A. 高血压,多尿,尿比重降低,贫血,氮质血症

B. 高血压,少尿,无尿,血尿,水肿

C. 少尿或无尿,蛋白尿,血尿,氮质血症

D. 水肿,蛋白尿,高脂血症,低蛋白血症

E. 少尿或无尿,蛋白尿,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氮质血症

73. 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B. 高血压, 少尿, 无尿, 血尿, 水肿

74. 急性肾小管坏死: E.少尿或无尿,蛋白尿,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絮乱,氮质

血症

A. 继发性固缩肾

B. 原发性固缩肾

C. 瘢痕凹陷性肾缩小

D. 大红肾

E. 大白肾

75. 膜性肾小球肾炎:E. 大白肾

76. 慢性肾盂肾炎:C. 瘢痕凹陷性肾缩小

A. 乙状结肠和直肠

B. 回肠

C. 结肠特别是乙壮结肠

D. 回盲部

E. 盲肠及升结肠

77. 细菌性痢疾发生在A. 乙状结肠和直肠

78. 肠阿米巴病部位在E. 盲肠及升结肠

A. 环形溃疡

B. 烧瓶状溃疡

C. 与肠的长轴平行的椭圆形溃疡

D. 火山口状溃疡

E. 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浅溃疡

79. 肠伤寒的溃疡为:C. 与肠的长轴平行的椭圆形溃疡

80. 肠结核溃疡呈现: A. 环形溃疡

A. 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玫瑰疹.白细胞计数减少

B.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

C. 低热. 盗汗. 食欲不振. 消瘦

D. 腹痛. 腹泻. 粪便呈棕红色糊状. 腥臭味

E. 发热.腹泻.肝脾肿大.腹水

81. 结核病的临床特点是C. 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

82. 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是 B.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便

A型题:

* 1. 有关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哪项是错误的?D. 病变以小脑、延髓和桥脑最严重* 2. 最可能引起明显血尿的疾病是:E.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 3. 下列哪种炎细胞浸润支持梅毒的诊断:C. 淋巴细胞及浆细胞

* 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侵犯:E. 蛛网膜和软脑膜

* 5. 最可能引起高血压的急性肾脏疾病是:C.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导致肠狭窄:E. 以上均不是

* 7. 一位成年患者有血尿及尿中红细胞管型,眼睑周水肿,最可能的诊断是:B.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 8.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肾脏活检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未显示异常,电镜

显示普遍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应诊断为: B. 微小病变肾病

* 9. 伤寒病的描述中,哪项是错误的:C. 不易发生肠穿孔

* 10. 肾病综合征患者水肿的发生是由于:D. 血清白蛋白减少导致的胶体渗透压下降

* 11. 肠伤寒最严重的合并症是:C. 肠出血,肠穿孔,支气管肺炎

* 12.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D.基底膜纤维素样坏死

* 13. 在下列叙述中, 哪一个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特征? A. 患病肾脏仍保持正常大小

* 1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A. 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 15. 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血清中最不可能增加的是:B. 血清钙

* 16. 伤寒细胞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吞噬伤寒杆菌、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等形成的?B. 巨噬细胞

* 17. 下述肠道传染病中最易引起穿孔的是:C. 肠伤寒病

* 18. 急性菌痢肠粘膜溃疡形成的原因是:D. 嗜中性白细胞释放的蛋白酶使假膜溶解脱落

* 19. 肠伤寒病变的主要部位在:A. 回肠下段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

* 20. 下列哪种病损属一期梅毒:D. 外生殖器硬性下疳

* 21. 阿米巴痢疾的肠粘膜病理变化的炎症为:D. 坏死性炎

* 22. 除下列哪一项外, 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改变? A. 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 2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侵犯部位是:D. 大脑灰质及神经核团

* 24. 伤寒病肠穿孔常发生在疾病的第几周:C. 第三周

* 25. 伤寒病的主要特征性病理变化是:E. 以单核细胞吞噬细胞增生为主的急性炎症反应

* 26. 关于肾病综合征,其临床特征包括:B. 高蛋白尿、高度水肿、高胆固醇血症和低

蛋白血症

* 27.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理是:D. 肾小球滤过减少,水

钠潴留

* 28.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人不常见的表现为:A. 高血压

* 29. 下列症状除哪一个外都是微小病变肾病的特征? D. 常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 30. 电镜下显示肾小球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之间有电子致密沉积物,基底膜伸出“钉突”,穿插于沉积物之间应考虑是: D. 膜性肾小球肾炎

* 31. 脊髓灰质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B. 消化道

* 3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D. 蛛网膜下腔积脓

* 33. 肾小球受累但尿中无蛋白或只有微量蛋白,是下列哪一个疾病的特征? C.

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 34. 不符合流行性脑膜炎的描述是:B. 脑软化灶形成

* 35.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引起:A. 假膜性肠炎

* 36. 一位60 岁男性, 尿量减少, 血尿素氮80mg/dl, 血清肌酐4mg/dl, 他很可能有:E. 慢性硬化肾小球肾炎

* 37. 下列哪一个不是慢性肾盂肾炎的表现? D. 尿培养每毫升的细菌数多于十万个

* 38. 肾活检切片HE 染色显示全部肾小球毛细血管壁普遍均匀一致性增厚,而无系膜及其它任何变化,最可能的诊断是: B. 膜性肾小球肾炎

* 39. 电镜检查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有驼峰状的病变,其主要成分是:E. 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成分聚积

* 40. 快速进行性肾小球肾炎时,增生最显着的细胞是:D. 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

* 41.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C. 化脓性炎症

* 42. 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只有少数毛细血管开放,而大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中性白细胞浸润,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E.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 43. 不符合伤寒的描述是:D. 可引起明显的胆囊炎症

* 44. 伤寒小结一般不发生在:D. 胆囊

* 45. 下列肾脏疾病中不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是:A.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 46.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D. 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47. 除哪一项外,下列都是肾病综合征的特征?B. 高血压

* 48.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B. 变质性炎症

* 49. 细菌性痢疾肠道典型的病变是:B. 假膜性炎

* 50.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不会引起:B. 高胆固醇血症

* 51.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主要症状是:D. 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

B型题:

* 52. 溃疡常呈带状. 与肠轴垂直:A. 肠结核溃疡

* 53. 溃疡浅表. 大小不等. 形状不一:E. 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

* 54.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A. 空气传播[

* 55. 流行性乙型脑炎:C. 蚊媒传播

最新4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4次作业资料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4次作业 A型题: 1.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 1分] A.组织细胞变性坏死 B.红、肿、热、痛及机能障碍 C.组织内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d.变质、渗出、增生E.周围血液中白细胞增多和炎区的白细胞浸润 2. 传染性发热是由哪一种原因引起的?[ 1分] a.生物病原体B.无菌性炎症C.恶性肿瘤D.变态反应E.某些固醇类物质 3. 化脓性炎时,脓液的形成与下列哪一种细胞浸润有关?[ 1分] A.浆细胞 B.单核细胞c.中性白细胞D.嗜酸性白细胞E.淋巴细胞 4. 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通过下列哪一项来损害组织细胞的?[ 1分] A.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 B.溶酶体破裂释放溶酶体酶类 C.禁株细胞抑制 d.Ⅱ、Ⅲ、Ⅳ型变态反应E.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 5. 内生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 1分] A.中性粒细胞b.下丘脑C.骨骼肌D.皮肤血管E.汗腺 6. 卡他性炎是:[ 1分] A.浆膜发生的浆液性炎 B.皮肤发生的浆液性炎 C.肺发生的渗出性炎 d.粘膜发生的轻度渗出性炎E.以上均不是 7. 发热病人较易出现:[ 1分] A.呼吸性酸中毒 B.混合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碱中毒 8. 引起炎症的原因最常见的是:[ 1分] A.理化性损伤 B.机械性损伤c.生物性因子D.免疫反应E.遗传性缺陷 9. 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位是:[ 1分] a.视前区-前下丘脑B.丘脑C.桥脑D.中脑E.脊髓 10. EP是一种[ 1分] a.小分子蛋白B.大分子蛋白C.磷脂D.多糖E.淋巴因子 11. 发热时下列所列举机能改变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神经系统:早期兴奋,持续过高热可转为抑制 B.循环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跳加快c.消化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消化腺分泌增加,胃肠蠕动增强引起恶心、呕吐D.呼吸系统:由于血液温度上升和酸性代谢产物的刺激,呼吸中枢兴奋性增强E.泌尿系统:因交感神经兴奋,肾小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尿量减少 12.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隐蔽”抗原释放入血b.抑制性T细胞产生过多C.病原微生物与人体内某些组织有共同抗原,免疫系统产生交叉免疫反应D.自身组织的抗原性发生改变E.遗传因素 13. 下列哪项疾病属于增生性炎?[ 1分] A.大叶性肺炎 B.小叶性肺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风湿性心包炎E.慢性活动性肝炎 14. 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 1分] A.外源性致热原b.内源性致热原C.前列腺素D.5—羟色胺E.环磷酸腺苷

病理学z第3次作业

实用文档 型题: A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分] 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的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的进展起主要作用: [11. 的发生 ,促进DICA.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的反应性 B. 细胞内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C. 减弱心肌收缩力 D. E.损伤溶酶体膜 ] [1分2.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补掖原则是: 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 D.“需多少,补多少“补液宁多勿少E. ] : [1分3.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 A.肺内小血管痉挛 B.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C.肺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物阻塞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E.不适当的输液输氧 ] [1分4. 下列哪一类原因不属低血容量性休克? 失血 A. 烧伤 B. C.创伤 D.过敏 E.脱水分] 5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1 -动静脉短路开放 ,血液经此走A.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交感神经兴奋 D.,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1 ] 分6. 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的矿井中发生缺氧的原因是 A.吸入气的氧分压降低 肺气体交换障碍B. 循环血量减少C.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组织血流量减少 E. [17. 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分] A.FDP B.多肽 C.纤维蛋白单体 D.心肌抑制因子 实用文档 E.血小板激活因子分] DIC的直接原因? [18.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引起内皮细胞损伤 A. 血细胞严重破坏 B. 严重组织损伤 C. 血小板大量激活 D.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E. ] [1分9. 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为: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A. B.儿茶酚胺 C.前列环素 D.血栓素 内毒素E. ] : [1分10.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分] [111.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凝血功能障碍A.-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 : [1分12. 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 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 一种血液循环的严重障碍 B. 全身危急状态C.,脉搏细快、尿少 D.动脉血压过低 E.一种应激状态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 [1分] A.心肌纤维 B.脂肪组织 C.脑组织 D.间质胶原纤维 E.上皮组织 2. 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 [1分] A.胞浆的改变 B.胞核的改变 C.细胞膜的改变 D.细胞间质的改变 E.细胞器的改变 3. 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 [1分] A.血栓机化 B.出血性增生性炎 C.血肿机化 D.肉芽肿形成 E.肉芽组织形成

4. 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而不活动引起的肢体肌肉萎缩属于: [1分] A.神经性萎缩 B.营养不良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D.废用性萎缩 E. 内分泌性萎缩 5.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1分] A.细胞肿大,水份明显增多 B.胞浆清亮呈空泡状 C.内质网明显扩张,呈空泡状 D.线粒体不肿大 E.严重时常导致细胞崩解坏死 6.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1分] A.细胞内糖元减少 B.是否保持组织轮廊 C.电镜下细胞溶解破坏 D.细胞核溶解消失 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7. 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 [1分] A.肺不张

B.脂肪栓塞 C.血栓栓塞 D.气体栓塞 E.肺水肿 8. 引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缺乏胆硷,磷脂 B.脂肪酸氧化障碍 C.糖尿病 D.慢性酒精中毒 E.病毒性肝炎 9. 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 [1分] A.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白质硬,有油腻感 B.体积增大,重量正常,白色质软,有油腻感 C.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红色质硬,有油腻感 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E.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黄色质软,有油腻感 10. 肺淤血时,痰中出现的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1分] A.大单核细胞 B.肺泡上皮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

《病理学Z》1—6次作业

第一次作业 1、疾病得概念中下列哪种说法较确切? 答案: C、疾病就就是机体在一定病因损害作用下,因稳态破坏而发生内环境紊乱与生命活动障碍2、死亡得标志就就是: 答案: A、脑死亡 3、从功能与代谢角度揭示疾病本质得学科就就是: 答案: B、病理生理学 4、病理学得研究方法有: 答案: E、活体组织检查 5、脑死亡得概念就就是指: 答案: C、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 6、从形态结构揭示疾病本质得学科就就是:答案: A、病理解剖学 7、下列对疾病条件得叙述,哪一项就就是错误得? 答案: D、疾病得发生中,条件就就是必不可少得 8、病理学得主要任务就就是: 答案: C、揭示疾病得本质 B 型题: 1、病理生理学得研究方法答案:A、动物实验 2、病理解剖学得研究方法答案: C、动物实验与尸体剖解 3、肺结核答案:C、疾病 4、白细胞升高答案: E、病理反应 5、关节炎后得关节强直答案: B、病理状态 6、炎症答案: A、病理过程 7、类风湿性关节炎答案:E、免疫性因素 8、先天愚型答案: C、遗传性因素 9、关节强直答案: B、病理状态 10、克氏征(屈髋伸膝征) 答案:D、病理反射 11、病理学就就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得一门:答案:C、现代医学基础理论学科

12、病理学就就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得:答案: D、桥梁 13、瘢痕形成答案:B、病理状态 14、休克答案: A、病理过程 15、烧伤答案: A、物理性因素 16、佝偻病答案:D、营养性因素 第二次作业 A 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关于肉芽组织,下列哪一项就就是错误得?答案:C、肉芽呈苍白色,明显水肿 2、萎缩得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答案:B、实质细胞体积缩小,胞浆减少,胞核基本正常 3、混合血栓就就是由哪些成分构成得?答案:E、血小板小梁及纤维蛋白网,网眼内网罗大量血细胞 4、肺出血性梗死形成得重要条件除了肺动脉得阻塞以外,还需有答案:B、严重肺淤血 5、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得根据就就是答案: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6、在循环血流中出现不溶性异常物质,随血流到达某器官或组织内,阻塞相应大小得血管,这一过程称为答案:C、栓塞 7、判断组织或细胞就就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就就是答案:B、胞核得改变 8、支气管粘膜得纤毛柱状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应属于下列哪一项病变? 答案:E、适应性反应 9、机化指得就就是: 答案: D、肉芽组织替代坏死组织或异物得过程 10、变性得概念,下述哪种说法就就是正确得? 答案:D、由于物质代谢障碍,组织或细胞内出现一些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得数量显著增多11、股静脉内血栓脱落引起栓塞,下列哪一项就就是不正确得?答案:B、都发生出血性梗死 12、心肌褐色萎缩,脏器呈褐色主要就就是由于答案:D、脂褐素沉积 13、关于动脉性充血得叙述,哪一项错误得?答案:E、动脉性充血对机体有利,不引起不良后果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病理学Z〉第2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纤维素样变性常发生于:[1分] :A.心肌纤维 B.脂肪组织 C.脑组织 ‘ D.间质胶原纤维 E.上皮组织 2. 判断组织或细胞是否坏死其主要标志是:[1分] A. 胞浆的改变 B. 胞核的改变 C. 细胞膜的改变 D. 细胞间质的改变 E. 细胞器的改变 3. 在组织间隙中,有较大量的局限性出血被肉芽组织所取代,这种变化称为:[1分] .血栓机化 B. 岀血性增生性炎 .血肿机化 .肉芽肿形成

E.肉芽组织形成

4. 骨折后肢体长期被石膏固定而不活动引起的肢体肌肉萎缩属于: A. 神经性萎缩 + D.废用性萎缩 E.内分泌性萎缩 5. 关于水样变性,下述错误的是: [1分] A. 细胞肿大,水份明显增多 .线粒体不肿大 E.严重时常导致细胞崩解坏死 6. 区别死后组织自溶与组织坏死最可靠的根据是: [1分] A. 细胞内糖元减少 r B .是否保持组织轮廊 C. 电镜下细胞溶解破坏 厂"D.细胞核溶解消失 'E.病变组织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7. 潜水员如果过快地从海底上升到地面容易发生: [1分] A. 肺不张 B.营养不良性萎缩 C.压迫性萎缩 [1分] C.内质网明显扩张,呈空泡状 B.胞浆清亮呈空泡状

B. 脂肪栓塞 8. 弓I起肝脂肪变性的原因中哪项是错误的:[1分] A. 缺乏胆硷,磷脂 D. 慢性酒精中毒 9. 肝脂肪变性时,肉眼观察主要病变是:[1分] A.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色白质硬,有油腻感 B. 体积增大,重量正常,白色质软,有油腻感 C. 体积增大,重量增加,红色质硬,有油腻感 + D.体积增大,包膜紧张,边缘钝,色黄有油腻感 E. 体积缩小,重量减轻,黄色质软,有油腻感 10. 肺淤血时,痰中岀现的吞噬有棕黄色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 A. 大单核细胞 B. 肺泡上皮细胞 C.心力衰竭细胞[1分] C.血栓栓塞 D. 气体栓塞 E. 肺水肿 B.脂肪酸氧化障碍 C.糖尿病 E.病毒性肝炎

6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6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6次作业 A型题: 1. 大叶性肺炎早期最严重的合并症为:[ 1分] A.肺肉质样变 B.肺脓肿,脓胸 c.中毒性休克 D.败血症E.化脓性胸膜炎 2. 胃溃疡发病的病灶部位主要在:[ 1分] A.胃前壁 B.胃后壁 C.胃大弯及胃底d.胃小弯近幽门处E.胃小弯近贲门处 3. 大叶性肺炎时,不会发生:[ 1分] A.肺肉质样变 B.肺脓肿 C.脓胸 D.败血症e.肺褐色硬变 4. 有关肺结核原发综合征的描述,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大多发生在儿童 b.原发灶多在肺尖 C.肺门淋巴结干酪样坏死D.可发展成为急性粟粒性结核病E.一般无明显临床表现 5. 病毒性肝炎时,肝细胞呈碎片状坏死及桥接坏死见于:[ 1分]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持续性肝炎d.慢性活动性肝炎E.急性普通型肝炎 6. 下列所述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原发性结核病多经淋巴道及血行转移,不易局限 B.肠结核容易发生于回肓部 C.结核瘤不是真性肿瘤 D.肾结核可继发输尿管结核及膀胱结核 e.骨结核多发生于趾(指)骨 7. 以下哪项不符合继发性肺结核的病变?[ 1分] A.病变多从肺尖开始 B.病人抵抗力较强c.不会发生干酪样肺炎D.粟粒性肺结核极少见E.可发生空洞 8. 下述哪一项不符合小叶性肺炎?[ 1分] A.为化脓性炎症b.病变多局限于一个小叶C.可由多种细菌引起D.支气管旁淋巴结常出现急性炎症E.病程长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 9.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是:[ 1分] a.肝细胞广泛变性,点灶状坏死B.肝细胞广泛变性,碎片状坏死C.肝细胞广泛变性,桥接坏死D.肝细胞大片坏死E.肝细胞广泛变性,大片坏死 10. 急性普通型肝炎时,肝脏体积增大主要是由于:[ 1分] A.肝细胞脂肪变性 B.肝细胞内嗜酸性小体出现c.肝细胞弥漫地气球样变D.肝窦高度充血E.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11.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为:[ 1分] A.迷走神经兴奋性降低 B.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c.胃酸持续增高D.胃排空加快E.粘液分泌增多 12.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变化有:[ 1分] a.肝细胞气球样变B.毛玻璃样肝细胞C.肝小叶中肝细胞广泛坏死D.汇管区多量中性白细胞浸润E.肝脏结节样肿大,包膜紧张 13. 大叶性肺炎咯铁锈色痰出现在:[ 1分] A.充血水肿期b.红色肝变期C.灰色肝变期D.溶解消散期E.恢复期 14. 肝脏表现粗大结节性肝硬化是指:[ 1分]

病理学Z 第七次作业 20161119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肾病综合征病人的肾脏活检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检查未显示异常,电镜显示普遍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应诊断为:B.微小病变肾病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微小病变肾病 C.IgA肾病(Berger’s病) D.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狼疮性肾炎 2. 阿米巴痢疾的肠粘膜病理变化的炎症为:D.坏死性炎 A.卡他性炎 B.假膜性炎 C.浆液性炎 D.坏死性炎 E.化脓性炎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患者发生高血压的机理是:D.肾小球滤过减少,水钠潴留 A.全身小动脉痉挛 B.小动脉硬化 C.肾小管重吸收增加,水钠潴留 D.肾小球滤过减少,水钠潴留 E.肾小管坏死 4.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侵犯部位是:D.大脑灰质及神经核团 A.脊髓灰质 B.延脑 C.小脑 D.大脑灰质及神经核团 E.神经节 5.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B. 变质性炎症 A.化脓性炎症 B. 变质性炎症 C.纤维素性炎症 D. 浆液性炎症 E.肉芽肿性炎症 6. 伤寒小结一般不发生在:D.胆囊 A.回肠 B. 脾脏 C.骨髓 D.胆囊 E.肝脏 7. 下列症状除哪一个外都是微小病变肾病的特征? D.常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A.肾病综合征 B.儿童比成人多见 C.肾小球上皮细胞的足突融合 D.常进展为肾功能衰竭 E.对皮质类固醇治疗反应良好 8. 除哪一项外,下列都是肾病综合征的特征?B.高血压 A.蛋白尿 B.高血压 C.低蛋白血症 D.高胆固醇血症 E.高度水肿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D.蛛网膜下腔积脓 A.软化灶形成 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C.淋巴细胞血管周围套状浸润 D.蛛网膜下腔积脓 E.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 10. 急性细菌性痢疾可引起:A.假膜性肠炎 A.假膜性肠炎 B.肠壁的蜂窝织炎 C.肠壁的出血性梗死 D.肠壁肉芽肿形成 E.肠梗阻 11. 除下列哪一项外,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改变? A.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A.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B.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肥大 C.有病变的肾小球互相靠近集中 D.有淋巴细胞浸润 E.部分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 12.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的主要症状是:D.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 A.尿比重固定在1.01左右 B.低蛋白血症 C.脂尿 D.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少尿 E.脓尿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5次作业 A型题: 1. 与支气管肺癌的病因最有明确关系的是:[ 1分] A.患者遗传的异常 B.家族性倾向c.吸烟D.吸入的病毒E.肺气肿 2. 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 1分] A.细胞浆宽广 B.细胞核增多c.细胞异型性显着D.核仁明显E.粘液分泌增多 3. 乳腺单纯癌指的是:[ 1分] A.分化好的癌 B.预后好的癌 C. 恶性程度低 D.较晚发生转移的癌e.分化较差的腺癌 4. 关于右心衰竭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下肢水肿 B.肝肿大 C. 少尿 D.食欲不振,恶心呕吐e.心源性哮喘 5. 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典型特性:[ 1分] A.多形性 B.血管侵袭c.淋巴管侵袭D.中胚层来源E.早期即可转移 6. 引起心脏前负荷增加的疾病是[ 1分] A.肺纤维化 B.肺栓塞c.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D.动脉粥样硬化E.高血压 7. 引起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疾病是[ 1分] A.贫血性心脏病b. 阻塞性肺气肿C.右房室瓣狭窄D.右房室瓣闭锁不全E.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8. 下述哪种肿瘤与内分泌因素关系密切[ 1分] A.肝癌 B.肺癌 C.鼻咽癌d.乳腺癌E.子宫颈癌 9. 恶性肿瘤一般不转移至:[ 1分] A.脑 B.骨 c.心 D.肝E.肾 10. 下列哪一种肿瘤不是间叶组织来源的肿瘤[ 1分] a.乳头状瘤B.血管瘤C.脂肪瘤D.横纹肌瘤E.平滑肌瘤 11. 关于慢性心瓣膜病,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多由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 B.表现为心瓣膜狭窄或关闭不全 C.二尖瓣最常受累 D.狭窄和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e.病变不会同时累及两个以上瓣膜 12. 下列何项特征不是典型的良性肿瘤[ 1分] A.有包膜 B.无有丝分裂像c.血管侵袭D.缓慢生长E.良好分化 13. 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左心房增大b.左心室增大C.肺动脉高压D.右心房增大E.右心室增大 14. 苯胺染料工业工人最容易发生下列哪一种肿瘤[ 1分] A.肺癌 B.胃癌 C.皮肤鳞状细胞癌 D.皮肤基底细胞癌e.膀胱癌 15. 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的疾病是[ 1分] A.肺纤维化 B.肺栓塞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动脉粥样硬化e.高血压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7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7次作业 A型题: 1. 电镜检查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有驼峰状的病变,其主要成分是: A.补体成分的聚积 B.玻璃样物质 C.胶原,相当于灶性瘢痕 D.单纯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e.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成分聚积 2. 肠伤寒病变的主要部位在: a.回肠下段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 B.肓肠 C.升结肠 D. 乙状结肠 E.直肠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不会引起: A.少尿 b.高胆固醇血症 C.血尿 D.蛋白尿 E.高血压 4. 除下列哪一项外,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改变? a.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 B.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肥大 C.有病变的肾小球互相靠近集中 D.有淋巴细胞浸润 E.部分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 5. 脊髓灰质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呼吸道 b.消化道 C.皮肤 D.输血 E.泌尿道 6.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数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血行性感染首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 感染肾组织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7.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人不常见的表现为: a.高血压 B.肾病综合征 C.低蛋白血症 D.对类固醇药物反应良好或可自行缓解 E.电镜下显示普遍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8. 下列肾脏疾病中不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微小病变型肾病 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D.膜性肾小球肾炎 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 A.变质性炎症 B.增生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 D.浆液性炎症 E.肉芽肿性炎症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 A.化脓性炎症 b. 变质性炎症 C.纤维素性炎症 D. 浆液性炎症 E.肉芽肿性炎症 11. 伤寒细胞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吞噬伤寒杆菌、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等形成的? A.上皮样细胞 b.巨噬细胞 C.中性白细胞 D.多核巨细胞 E. T淋巴细胞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3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 1.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1分]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 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 [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 3.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1分]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1分]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 5. 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1分]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含量 E.氧离曲线 * 6.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1分] 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 7.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 8.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 9.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1分]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 * 10. 妊娠末期的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是由于:[1分]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微循环学六血流淤滞 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E.肝功能不良 * 11. 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的能力、导致缺氧的发生[1分]

2014年《病理学Z》第3次作业

《病理学Z》第3次作业 您本学期选择了“病理学Z”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5-8,总分为98分,您的得分为98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休克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好的解释是: [1分] A.CO2从细胞移出减少 B.肾脏排泄乳酸的能力降低 C.呼吸排除乳酸减少 D.组织低氧,导致细胞把醋酸盐转变为乳酸 E.通过糖酵解途径使乳酸产生增多 2. 体循环静脉压升高的常见原因有: [1分] A.血栓阻塞静脉腔 B.肿瘤转移到静脉 C.右心衰竭 D.左心衰竭 E.静脉壁受压迫 3. 休克肺晚期常发生: [1分] A.呼吸性硷中毒 B.代谢性硷中毒 C.混合性硷中毒 D.呼吸性硷中毒合并代谢性硷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4. 休克缺血期的微循环变化具有一定代偿意义,其中一条是错误的: [1分] A.循环血量重新分布 B.小静脉扩张 C.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并流体静压下降 D.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兴奋 E.交感神经兴奋对心脏的作用 5.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补掖原则是: [1分] 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 D.“需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6. 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脑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B.血浆肢体渗透压下降 C.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D.淋巴回流障碍 E.脑组织间流体静压增高

7.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1分]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E.微静脉收缩 8. 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 [1分] A.内皮细胞损伤 B.血细胞严重破坏 C.严重组织损伤 D.血小板大量激活 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9. 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为: [1分] 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B.儿茶酚胺 C.前列环素 D.血栓素 E.内毒素 10. 下列哪项因素不会导致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 [1分] 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D.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E.淋巴液回流受阻 11. 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 [1分] 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 B.一种血液循环的严重障碍 C.全身危急状态,脉搏细快、尿少 D.动脉血压过低 E.一种应激状态 12.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13. DIC的原发疾病中,下列哪种为常见? [1分] A.外伤 B.组织损伤 C.胎盘早期剥离 D.感染性疾病 E.过敏性疾病 14. 影响DIC的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3.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 [1分]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5.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饱和度 D.血红蛋白含量 E.氧离曲线 6.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 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7.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 [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8.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的器官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9.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

3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三次作业 A型题: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 1、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得主要机制就是: [1分] A、凝血因子XII被激活 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C、大量红细胞、血小板受损 D、继发于创伤性休克 E、消除活化凝血因子功能受损 * 2、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得主要原因就是: [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 3、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1分]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 E、创伤性休克 * 4、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得主要机制就是: [1分] A、心功能不全 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 D、血中儿茶酚胺过低 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 5、关于常用得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1分] A、血氧分压 B、血氧容量 C、血氧饱与度 D、血红蛋白含量 E、氧离曲线 * 6、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得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1分] 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 7、休克微循环淤血期组织微循环灌流得特点就是: [1分]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 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 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 8、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得器官就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 9、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得主要机制就是: [1分] A、肺静脉回流受阻 B、肺淋巴循环受阻 C、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微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 * 10、妊娠末期得产科意外容易诱发DIC,主要就是由于: [1分] A、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低下 B、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C、微循环学六血流淤滞 D、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E、肝功能不良 * 11、下列何种物质可使低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结合氧得能力、导致缺氧得发生[1分] A、硫酸盐 B、尿素 C、亚硝酸盐 D、肌酐 E、乳酸 * 12、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就是错误得: [1分] A、肺内小血管痉挛 B、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C、肺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物阻塞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E、不适当得输液输氧 * 13、DIC病人晚期出血得原因就是[1分] A、凝血系统被激活 B、纤溶系统被激活 C、凝血与纤溶系统同时被激活 D、凝血系统活性>纤溶系统活性 E、纤溶系统活性>凝血系统活性 * 14、DIC得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 [1分] A、血液凝固性增高 B、纤溶活性增高 C、血液先低凝后转为高凝 D、血液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E、血液高凝与低凝同时发生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5次作业A型题: 1. 与支气管肺癌的病因最有明确关系的是:[ 1分] A.患者遗传的异常 B.家族性倾向c.吸烟D.吸入的病毒E.肺气肿 2. 诊断恶性肿瘤的组织学依据是[ 1分] A.细胞浆宽广 B.细胞核增多c.细胞异型性显著D.核仁明显E.粘液分泌增多 3. 乳腺单纯癌指的是:[ 1分] A.分化好的癌 B.预后好的癌 C. 恶性程度低 D.较晚发生转移的癌e.分化较差的腺癌 A.有包膜 B.无有丝分裂像c.血管侵袭D.缓慢生长E.良好分化 13. 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左心房增大b.左心室增大C.肺动脉高压D.右心房增大E.右心室增大 14. 苯胺染料工业工人最容易发生下列哪一种肿瘤?[ 1分] A.肺癌 B.胃癌 C.皮肤鳞状细胞癌 D.皮肤基底细胞癌e.膀胱癌 15. 引起心脏后负荷增加的疾病是[ 1分] A.肺纤维化 B.肺栓塞 C.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动脉粥样硬化e.高血压 16. 关于风湿病的描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1分]

A.抗菌素的合并使用,对于控制风湿病有益 b.抗O 滴度升高提示本病是由于溶血性链球菌直接作用而引起 C.与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 D. 寒冷潮湿地区常见 E.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17. 下列哪一项最符合畸胎瘤的特征?[ 1分] A.良性肿瘤 B.发生于卵巢或睾丸 C.囊腔形成 d.由三个胚叶组织组成 E.不发生转移 18. 左心衰竭时发生呼吸困难的主要机制是[ 1分] A.心脏缺血缺氧 B.低血压c.肺淤血、肺水肿D.体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E.以上都不是 19. 鼻咽癌最早的转移部位是:[ 1分] a.颈淋巴结B.颅内C.骨D.肝E.肺 大 28. 风湿病心内膜的病变是[ 1分] A.血管周围肉芽肿形成b. 疣状心内膜炎C.浆液性炎D.内膜大片坏死E.心内膜穿孔 29. 心力衰竭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1分] a.代谢性酸中毒B.代谢性碱中毒C.呼吸性酸中毒D.呼吸性碱中毒E.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 30. 风湿性病变中,哪一项对机体危害最大?[ 1分] A.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关节炎 B.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包炎c.反复发作的风湿性心内膜炎D.风湿性皮下结节E.风湿性动脉炎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5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5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 1. 下列哪一项最符合畸胎瘤的特征? [1分] A.良性肿瘤 B.发生于卵巢或睾丸 C.囊腔形成 D.由三个胚叶组织组成 E.不发生转移 * 2. 引起右心室后负荷增加的疾病是[1分] A.贫血性心脏病 B. 阻塞性肺气肿 C.右房室瓣狭窄 D.右房室瓣闭锁不全 E.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 3. 各种化学致癌物中致癌谱广、致癌力又强的是? [1分] A.多环碳氢化合物 B.芳香胺类 C. 氨基偶氮染料

D.霉菌毒素 E.亚硝胺 * 4. 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最主要决定于:[1分] A.肿瘤生长时间的长短 B.肿瘤的大小 C.肿瘤组织的来源 D.肿瘤发生的部位 E.肿瘤出现继发性变化 * 5. 关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描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1分] A.吸烟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之一 B.动脉粥样硬化灶易发生于动脉分支开口处 C. 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D.动脉内膜的损伤有利于动脉硬化的形成 E.恶性高血压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动脉粥样硬化 * 6. 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典型特性:[1分] A.多形性 B.血管侵袭 C.淋巴管侵袭 D.中胚层来源

E.早期即可转移 * 7. 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为:[1分] A.瘤细胞大 B.瘤细胞核大 C.核染色深 D.核浆比例失调 E.瘤细胞与其发源的正常细胞相似,但排列较乱 * 8. 风湿病心内膜的病变是[1分] A.血管周围肉芽肿形成 B. 疣状心内膜炎 C.浆液性炎 D.内膜大片坏死 E.心内膜穿孔 * 9. 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变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1分] A.左心房增大 B.左心室增大 C.肺动脉高压 D.右心房增大 E.右心室增大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Z作业答案

《病理学Z》作业3答案?? 2011-05-05 17:03:14|??分类:?北京中医药大学远?|??标签:休克??dic??缺氧??微循环??水肿??|字号?订阅 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病理学B》作业3答案 A型题: * 1.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共同发病环节是:D.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 * 2. 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的体液因素为:B.儿茶酚胺 * 3. 血管源性脑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C.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 4. 多数类型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制是: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 * 5. 急性左心衰竭时肺水肿发生的主要机制是:A.肺静脉回流受阻 * 6. 影响DIC的因素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血液稀释,血流加速 * 7. 细胞中毒性脑水肿是指:A.脑细胞内液体含量增多 * 8. 水肿时钠、水潴留的基本机制是:E.肾小球-肾小管失衡 * 9. 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的补掖原则是:D.“需多少,补多少“ * 10. 关于水肿的发生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 11. DIC产生的贫血属于:A.溶血性贫血 * 12. 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的主要原因是: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 13. 目前认为休克的本质是: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的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 * 14. 下列哪些因素是DIC患者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E.继发纤溶功能亢

进 * 15. 红细胞大量破坏可释放下述物质而引起DIC:A.磷脂和ADP * 16. DIC的血液凝固障碍表现为:D.血液先高凝后转为低凝 * 17.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C.末梢血红细胞形态镜检 * 18. 严重组织损伤引起DIC的主要机制是:B.凝血因子III大量入血 * 19. 休克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 20. 休克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好的解释是:E.通过糖酵解途径使乳酸产生增多 * 21. 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D.失血性贫血 * 22. 关于缺氧的概念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C.动脉血氧分压低于15Kpa * 23. 下列哪一类原因不属低血容量性休克:D.过敏 * 24.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C.纤维蛋白丝在微血管腔内形成细网 * 25. 下列哪些因素不是引起DIC的直接原因: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细胞内液体过多称为积水B.下述哪项关于水肿的叙述不正确:* 26. * 27. 右心衰竭时,毛细血管内压升高是由于:A.体循环静脉回流障碍 * 28. 关于常用的血氧指标下列哪项不正确:D.血红蛋白含量 * 29. 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是错误的: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第次作业

北京中医药大学病理学Z 第7 次作业 A型题: 1. 电镜检查见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基底膜上皮细胞侧有驼峰状的病变,其主要成分是: A.补体成分的聚积 B.玻璃样物质 C.胶原,相当于灶性瘢痕 D.单纯的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e. 免疫复合物及补体成分聚积 2. 肠伤寒病变的主要部位在: a. 回肠下段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B. 肓肠C. 升结肠D. 乙状结肠E. 直肠 3. 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不会引起: A.少尿b.高胆固醇血症 C.血尿D.蛋白尿E.高血压 4. 除下列哪一项外, 是慢性肾小球肾炎镜下的主改变? a. 有多数中性白细胞浸润B. 部分肾小球肾小管肥大C. 有病变的肾小球互相靠近集中D.有淋巴细胞浸润E.部分肾小管萎缩,甚至消失 5. 脊髓灰质炎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经: A.呼吸道b.消化道 C.皮肤D.输血E.泌尿道 6. 下列关于肾盂肾炎的叙述, 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见于女性,多数由上行性感染引起 B.上行性感染首先累及肾盂,血行性感染首先累及皮质的间质 C.是由细菌直接感染肾组织引起的炎症 d.是肾盂粘膜和肾小 球的增生性炎症 E.可形成大小不等的多发性脓肿 7. 微小病变型肾病的病人不常见的表现为: a.高血压B.肾病综合征C.低蛋白血症D.对类固醇药物反应良好或可自行缓解 E.电镜下显示普遍的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融合 8. 下列肾脏疾病中不出现肾病综合征的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 B.微小病变型肾病C.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D. 膜性肾小球肾炎E.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9.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属于: A.变质性炎症 B.增生性炎症 c.化脓性炎症 D.浆液性炎症E.肉芽肿性炎症 10.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炎症性质是: A. 化脓性炎症b. 变质性炎症 C. 纤维素性炎症D. 浆液性炎症E. 肉芽肿性炎症 11. 伤寒细胞是由下列哪一种细胞吞噬伤寒杆菌、淋巴细胞及红细胞等形成的? A.上皮样细胞 b.巨噬细胞C.中性白细胞D.多核巨细胞E. T淋巴细胞 12.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主要病理变化是: A.软化灶形成 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 C.淋巴细胞血管周围套状浸润 d.蛛网膜下腔 积脓 E.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 13. 肾活检显示,肾小球只有少数毛细血管开放,而大多数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中性白细胞浸润,此时最可能的诊断是: A.膜性肾小球肾炎 B.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微小病变肾病炎 D.糖尿病性肾小 球硬化 e. 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 14. 下述肠道传染病中最易引起穿孔的是:

病理学z第3次作业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休克时酸中毒对机体得影响中哪一条对休克得进展起主要作用: [1分] A.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促进DIC得发生 B.降低血管平滑肌对血管活性物质得反应性 C。细胞内酸中毒与高钾血症 D。减弱心肌收缩力 E、损伤溶酶体膜 2、休克微循环淤血期时正确得补掖原则就是: [1分] 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 B。补充丧失得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 C、补充丧失得部分液体与当天继续丧失得液体 D.“需多少,补多少“ E。补液宁多勿少 3。休克肺发生机制中有一项就是错误得: [1分] A.肺内小血管痉挛 B。肺血管内微血栓形成 C。肺血管内血小板聚集物阻塞 D。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增加 E.不适当得输液输氧 4. 下列哪一类原因不属低血容量性休克?[1分] A。失血 B。烧伤 C.创伤 D、过敏 E。脱水 5休克时微循环淤血期,组织缺氧得主要原因就是: [1分] A、动-静脉短路开放,血液经此走 B、毛细血管后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C.血流从直捷通路迅速流过 D、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多 E、毛细血管前阻力增加,使微循环多灌少流 6、正常人进入高原或通风不良得矿井中发生缺氧得原因就是[1分]A。吸入气得氧分压降低 B、肺气体交换障碍 C。循环血量减少 D.血液携氧能力降低 E。组织血流量减少 7。纤维蛋白被纤溶酶水解后生成[1分] A、FDP B。多肽 C.纤维蛋白单体 D。心肌抑制因子 E.血小板激活因子

B.血细胞严重破坏 C。严重组织损伤 D、血小板大量激活 E。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下降 9。微循环缺血期中起主要作用得体液因素为: [1分] A.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B。儿茶酚胺 C。前列环素 D、血栓素 E。内毒素 10. 休克早期功能上受到保护得器官就是: [1分] A、肺 B、肾 C.胃肠道 D、肝 E、脑 11。关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得主要病理变化,下列哪项不正确? [1分]A、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B、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C、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 E.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不全 12。目前认为休克得本质就是: [1分] A。组织微循环灌流量急剧减少引起各重要器官得功能代谢障碍结构损伤B。一种血液循环得严重障碍 C.全身危急状态,脉搏细快、尿少 D、动脉血压过低 E.一种应激状态 13、下列哪些因素就是DIC患者晚期出血得主要原因?[1分] A.纤维蛋白原减 B、凝血酶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血管壁通透性增高 E.继发纤溶功能亢进少 14。休克时最常出现得酸碱失衡就是: [1分] A、代谢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15、休克时发生乳酸性酸中毒最好得解释就是: [1分] A。CO2从细胞移出减少 B.肾脏排泄乳酸得能力降低 C、呼吸排除乳酸减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