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合集

目录

1.1 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 细胞中的无机物

3.1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4 能量之源 ----光与光合作用

6.1 细胞增殖

6.2 细胞分化

6.3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4 细胞的癌变

1.1 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 1》中的第一章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首先,我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内容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细胞的作用、生

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内容,本节知识不仅是对初中阶段细胞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而且是高中阶段学

习生物课程必须用到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因此这一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知识、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本节的教学

目标应该定为: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能判断某个例子处于生命系统结构的地位;

了解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举例说明群落、种群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知识、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内容及课标的要求下,我确定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法:

关于本节内容,课本上有比较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我将主要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

首先在第一部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中,我将通过课本上的 4 个实例的内容分别得出:①

单细胞生物离不开细胞;②多细胞生物离不开细胞;③病毒(无细胞结构)离不开细胞,利用这三

个证据来归纳得出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这一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环节都有学生的参与,这

样能够让他们更能理解概念的内含,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第二部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这部分内容涉及到了一些新的名词,如“种群”和“群落” ,在你这种情况下,我先给学生介绍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及内含后再来进行教学。

最后,综合第一部分与的二部分的结论,给学生总结出本节课的重点概念,即生命活动离不开

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学法:

通过这一节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与他人通过交流与合作来完成某项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能

力,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与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本节课程是高中阶段的第一节课,因此,我用一局富有诗意的句子作为开头来引入课程,并以

此作为起始点来告知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从此之后,对生命的探索也开始了,旨在给学生有一种

学习新知识的信号。

2.新授课:

第一部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证明一个概念——生命活动离不开细

胞,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我在讲述书本上的实例的时候,让学生自己讨论、查找资料以及

归纳总结,让他们自己来寻找答案,主动学习。

第二部分“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这一部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并且有新的概念出现,因此我

用了举例、问题讨论等活动来把知识更加具体地展示给学生,最终明确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的概念和内

含。

最后,把两部分内容综合起来即本课的重要知识,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3.课堂练习:

我准备了一些有关这节课的内容的习题给学生练习,巩固知识,把所学的的东西应用到分

析问题上来。

4.板书设计: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草履虫(单细胞)

人体(多细胞)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HIV 病毒(无细胞结构)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形态和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对教材的分析以及对学生分析之后,我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最终在老师的引导下的出结论,这样能更加清晰、深刻地理解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我的说课完了,谢谢大家!

1.2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一节已经向学生引入了细

胞的概念,是学生对细胞有了初步认识,本节课将进一步引导学生对细胞的学习,本节内容也是以后学习的基础,因此具有重要意义。

2.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使用高倍镜观察多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

点。真核细胞与元和细胞的区别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 2)能力目标: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细胞学说的建立是一个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

程认识显微技术的发展进步对生物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使用高倍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分析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教学难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4.课时安排: 2 课时,第一课时完成观察细胞的实验,第二课时完成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及细胞学生的建立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观察和认知能力,分析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但不完善,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堂上应该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在讲解内容

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识记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法,总体思路为:

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原理解释→总结概念,是学生综合运用到课程标准所提到的“观察,描述,

比较,概括,分析”等技能,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法:缘何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比较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掌握好这一点,必须运用对比的

方式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来掌握该知

识点。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幻灯片展示课本问题探讨里的四幅图片,并分组讨论回答课本上的

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要求

1. 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并分组练习时用显微镜。并总结出使用显微

镜时的注意事项

2.多媒体展示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

3.小组成员分别制作不同材料的临时装片

4.小组成员合作讨论教材上的思考题,是学生在学习高倍显微镜的同时,认识到细胞的多样性

和统一性。

(三)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此知识点是本节学习的难点

1.给学生提示,先从字面上分析这两类生物的最重要区别在于细胞核;

2.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细菌细胞和蓝藻细胞的模式图,使学生对原核细胞有直观的印象,并引

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细胞核和拟核的区别

3.展示洋葱表皮细胞,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4.从细胞大小,细胞核,细胞质和生物类群等方面列表总结原何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

(四)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让学生阅读教材资料分析的内容,了解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本部分内容的知识点“新细胞可

以从老细胞中产生”为第六章第一节《细胞的增殖》打下了基础。通过阅读材料还可以激发起学生

科学研究的兴趣。

(五)归纳总结,巩固知识点

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一是高倍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及要求。二是原何细胞核真

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三是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交流和表达能力。

(六)课堂检测,学会运用知识点

让学生自主完成教材课后练习,并让学生回答,以及时纠正错误认识。

(七)布置作业

复习本节课以及本章学习的内容,并完成自我检测的概念检测和技能应用,有能力的同学可以

完成思维拓展

五、板书设计

六、总结反思

在本节教材的教学中应该遵循认识规律,注重运用观察与实证的方法,让学生先获得感性认识,再上升到理性认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认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同时,学会使用高倍显微镜

观察细胞的技能。同时,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在结构上的异同以及分析细胞学说

的建立过程打好知识基础。另外,还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课堂气氛沉闷。应该给予

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操作、交流,以便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2.1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 1 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

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

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 1)通过对 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

分析问题的能力。

(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

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 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 1. 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 2.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

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

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

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

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

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

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 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

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

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 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

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 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

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 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

( C、 H、O、N、P、 S、 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 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

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

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 5 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

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

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

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

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2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内容包

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

下教学反思。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

意把握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第一,本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必修 1 整体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知识是重

点部分。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做铺垫。物

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

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为必修 2 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

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我计划利用 2 课时来完成。

第二,教学重点、难点和三维目标。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

能。

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 4 种氨基酸的结构,通

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

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关于蛋白质结构

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

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节内容恰好说明了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的重要方面──许多生命活动是靠蛋

白质来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就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是我国科学家在生物学史上创造的奇迹。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

划,是继人类基因组计划之后的又一项大规模的国际性科技工程,是我国科学家第一次领

衔国际重大科研协作计划。科学史话和科学前沿分别介绍了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让学生在了解蛋

白质研究有关的科学史和前沿进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说学生

第一,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

观、抽象的内容。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编入了联系生活的内容。如:“大头娃娃” 、“三鹿”奶粉事件、“皮

革奶”;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有助于增加

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比较多。在学习时介绍甲烷的结构式,从甲烷的分子式

进行推导分析出α —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

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脱水缩合反应。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四、说教法

本节课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过程,抽象难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仔细设计教学过程,

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分析图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具

体做法: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层层设疑。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展示动画过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将抽象复杂的过程及时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五、说学法

利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及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阅读和分析图表,提高分析问

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准备。

因为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和功能,是以往没有接触过的,所以课前布置预习是有必要的,通过预

习学生能对这一节的知识有部分了解,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进一步认识蛋白质产生兴趣,但是要给出一定的题目,否则学生预习的质量不高或者不预习。我的题目是:以课本 P20 上给出的四种氨基酸画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链的图形。这一个题目比较明确的提出了这一节知识的重点。第二,导入新课。

提供素材: 2004 年阜阳市出现全国有名的事件——“大头娃娃”,案件中多名儿童因食用劣质

奶粉,婴儿出现四肢短小、身体瘦弱、头部浮肿甚至死亡等症状。劣质奶粉除生产过程中毫无卫生

可言,就是蛋白质含量极为低下;2008 年又出现“三鹿”奶粉事件,也是因蛋白质含量及其低下,

引起婴幼儿出现病症。

提问:同学们如何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呢?从我们人体生理方面出发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参考:我们的食物中应该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我们人体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等。(学生也可能得出关于法制、道德问题)

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三,学习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指导学生阅读P20 的思考与讨论,找出四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请一位学生上讲台,伸开双手,

两脚并拢,面向同学演示,如果我们人体来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头是一个氢原

子,下肢则是R基团。然后要求同学们把教材上的四种氨基酸上的R 基团标示出来。检查一下。再

请一位同学总结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抽出三位同学板演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加以点评。

通过课堂的模拟,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结构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质过程。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有关计算,是教学一个难点。同样利用学生的动作模拟过程(或使用

课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提问:我们的左右手分别代表什么?

参考:一个是氨基,一个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学分别代表P20 的四种氨基酸。准备三条有水的湿巾,要求学生相互握手的那一只

手拿着,当一个学生手握着他的手,用力将纸巾中的水挤出,表示脱水过程。

提问:反应过程有什么产生?原来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形成了什么?

参考:水、肽键。

提问:什么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链呢?

7 个同学手拉手形成一个多肽链,脱去多少水分子呢?

12 个同学拉手形成一个多肽链,脱去多少水分子呢?

要求同学们总结归纳出P22 的旁栏思考题。

参考: n-1,n-1,n- m。

通过现象直观的模拟,学生非常容易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

顺便提出一个更高的思考题:如果n 个氨基酸形成了一个环状的分子,脱去多少个水分子,形

成多少个肽键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合集 目录 1.1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1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3.3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4.2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4.3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1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2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5.3 ATP 光与光合作用5.4能量之源---- 6.1细胞增殖 6.2细胞分化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3 细胞的癌变 6.4 是从生物圈到细胞1.1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从》1中的第一章第一节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生物圈到细胞”,首先,我将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生物圈到细胞”这一节内容是高中阶段生物课程的第一节内容,主要介绍细胞的作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等内容,本节知识不仅是对初中阶段细胞知识的复习和巩固,而且是高中阶段学习生物课程必须用到的基 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因此这一节内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页 1 第 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知识、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教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因素,我认为本节的教学目标应该定为: 1.知识目标: 理解并掌握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能判断某个例子处于生命系统结构的地位; 了解细胞在生命系统中的地位; 举例说明群落、种群的概念。 2.能力目标: 培养与人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及归纳总结知识、搜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科学的学习态度与学生的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在教材内容及课标的要求下,我确定出了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 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法: 关于本节内容,课本上有比较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我将主要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 首先在第一部分“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中,我将通过课本上的4个实例的内容分别得出:①单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说课稿

生物必修一《蛋白质》说课稿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 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 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第一,本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第二,教学重点、难点和三维目标。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 具体体现。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 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 理信息的能力。 三、说学生 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比较多。在学习时介绍甲烷的结构式,从甲烷的分子式进行推导分析出α—氨基酸的结构 通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脱水缩合反应。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 而逐步理解掌握。 第三,学生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第一,设计问题情境,层层设疑。 第二,运用多媒体技术,适时展示动画过程,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第三,将抽象复杂的过程及时进行比较、归纳和总结。 五、说学法 利用学案帮助学生理解书本知识及知识点的联系;帮助学生正确 阅读和分析图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逐步养成认真观察 事物的习惯。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 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也为必修2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物质的结构 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 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重、难点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生物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说课稿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教材分析】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2章的重点内容之一。本节主要包括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等内容。核酸是一切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它对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节的内容还是学习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基因的本质与基因的表达”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核酸的种类,简述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以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材料,进行特定的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同时,他们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体的介绍以及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对核酸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认识还是很浮浅的,没有深入到核酸物质结构的水平上,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通过实验及适当的教学策略尤其是加强直观,从感性认识入手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发展。 【教法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于这种理念,引导学生以探究性学习的方式学习“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从进行实验操作入手使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利用课件直观表达以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除了按《标准》所设定的能力目标(分析、表达、表述、判断、反思、修改)培养学生能力外,还设计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 【教学方法】实验、讲述和讨论的方法。 【教学准备】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蒸馏水,洒精灯,吸水纸,显微镜,温度计,载玻片,盖玻片,大烧杯等实验材料用具。脱氧核糖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分子结构课件。 【教学设计思路】 利用“问题探讨”,激发学习兴趣→实验观察,观察并区分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获得感性认识→观察图解,认识核酸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功能。(可通过列表比较辅助认识) 【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新课:(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利用“问题探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说课稿 郭育华 一、说教学理念 本着以新课标为基本依据,教材为基本素材的原则;从尝试设计实验的角度入手,针对不同层次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以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探究方法,促进他们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组合作”的理念,借助多媒体的简洁性.直观性和交互性,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改要求。 二、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模块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细胞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能量的供应,而糖类、脂肪、蛋白质都不能直接为生命活动供能。ATP作为能量的直接供给者,不但在细胞能量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后续学习ATP的来源--光合作用和呼吸用作铺垫,具有承前继后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①、能写出ATP的分子简式并说出其结构特点 ②、能画出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并能说出ATP的形成途径

③、知道ATP对细胞中能量代谢的意义 能力方面 学生通过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供能的意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让学生在认识萤火虫发光机理以及分析ATP-ADP循环以及意义过程中,体验到生物学原理在生产实践中的价值,加强学生对身边的科学(RLS)这一理念的理解。 3、教学的重点、难点 我对本节内容确定的重点是:ATP的分子简式及其结构特点、ATP 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细胞内能量代谢中的意义。 针对这些重点内容,其中最难让学生理解的是: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其对ATP作为“能量货币”的含义。 三、说学法、教法 1、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细胞基本结构以及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需条件等基础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不很完善。 2、说学法

说课稿细胞器

说课稿细胞器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说课稿《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说课人:张慧君 一、说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的第二节。在此之前,们已经学习了细胞膜的结构、功能和组成。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细胞内各细胞器的功能以及作用。更加深入的了解细胞的结构。 本节内容是学生第一次以微观的视角观察生物的结构,第一次学习与细胞内部相关的知识,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细胞器的结构成分,是对上一章节“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提升,本节课重要学习的“细胞器的功能”是以后生物学习中常用到的内容,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说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制作临时装片,使用高倍显微镜观测叶绿体和线粒体。 简述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讨论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类比认识细胞内各细胞器及其分工。通过资料的阅读和实际的问题的引导,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问题的能力,进而发展综合的能力。 利用课本插图、教学挂图和课件,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分析、类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各细胞器结构,功能以及相互作用的学习,使同学们更真切的感受到细胞的的精妙,生命蕴含着无穷的奥秘,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细胞是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生命活动是通过各组成成分的协调配合完成的。让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离不开探索精神、理性思维和技术手段的结合。 通过细胞内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的学习,进一步明确结构与功能相同意的观点以及事物之间纯在普遍联系的观点。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仔细研究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细胞器分工合作的意义。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难点的依据:较复杂;对于细胞器的协调分工,学生单纯理解单个细胞器的功能是不够的,还要再进行抽象的联系,所以对于刚进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讲很困难。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多媒体演示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合作探究法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3、教师讲授法针对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和一些较为抽象的问题,教师进行必要的讲授。 五、说学法

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酶的作用和本质》 接下来我就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说说这一节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四、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选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这一部分内容是第五章的重点内容。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讨论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 二、说教法 1.实验法: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三、说学法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经典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说课内容包括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 一、说课标 课程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课标对本节的知识点表达为: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概述”属于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应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难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说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蛋白质的结构》选自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必修1模块力图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而《蛋白质的结构》是以上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为基础,帮助学生从分子水平理解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明确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同时,《蛋白质的结构》也为后面的核酸、载体蛋白、酶以及必修2基因表达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后面各章节的学习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课时安排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分为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蛋白质的功能三个部分。我计划用两个课时完成本节课的学习,其中第一课时完成氨基酸的结构以及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教学,第二课时完成剩下内容的教学。我现在说课的内容是本节课的第一课时——《蛋白质的结构》。, 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解读,我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 简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①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 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说课稿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一《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来应聘高中生物教师的01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题目是《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一)地位及作用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对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和功能的认识更加全面完整,也为以后的学习细胞增殖、遗传和变异奠定基础,在知识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能够描述染色质的组成及与染色体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各实验的资料分析,学生深刻体验科学工作的方法和过程,增强探索新知识的欲望和创新意识。通过合作交流分享解决问题后的喜悦。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资料,提高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能力,同时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理念。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三)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学目标的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真正认同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特点及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通过细胞核结构的教学,让学生领悟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二、说学情 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学生对细胞的整体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有了初步认识,但学生的生物学知识还很薄弱,对于基因是如何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控制生物的遗传和代谢,以及细胞分裂的知识还不了解。因此在进行“细胞核结构”的教学时不能进行过多的拓展和延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认识障碍。此外,他们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会采取合理的方法予以引导。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全套 目录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1.1是从生物圈到细胞 1.2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4.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4.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5.3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6.1细胞增殖 6.2细胞分化 6.3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6.4细胞的癌变

高中生物说课稿模板(标准格式) 各位评委老师,您们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单元第节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 ,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本节内容前面承接本教材的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 这部分内容,所以学好这个内容为学好以后的生物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 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生物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 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识记: 理解: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才能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难点的依据: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 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生物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 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学生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还重视教材中的疑问,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它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积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组成细胞的元素:概述组成生命的元素。结合P17两个饼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大量元素(C、H、O、N、P、S、K、Ca、Mg)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某些元素的作用;微量元素(缺锌导致DNA复制和RNA合成不能正常进行,胰岛素里有两个锌;缺铁会贫血;碘、硒甲状腺激素不可少)。提出问题:在两个统计图中显示出那些元素的含量是最大的?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碳在生命物质中的地位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指导学生完成讨论题 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以问题引导:你的实验材料选择了什么?你预测你的实验材料含有什么有机物比较多?你选择的试验仪器和试剂是什么?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3—5分钟) 幻灯片展示本课的要点: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是什么(C、H、O、N);组成细胞重要化合物(无机物、有机物);检测糖类等物质的方法(包括试剂、操作、反应结果) 4、板书设计 5、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一) 各位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位于人教版生物教材必修1第2章第2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也为必修2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物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为: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确定了”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本着高二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二、说教法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由于学生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细胞的分子组成又是微观的内容,比较抽象,所以在教学时,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图解、课件和游戏等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微观内容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完成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提高思维能力,形成相应的观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蛋白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内容。说课内容包括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作业设计和说板书,最后简单说一下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第一,本节在教材中的作用。 必修1整体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从分子水平认识生命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其中蛋白质知识是重点部分。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为后面学习载体蛋白、酶等知识做铺垫。物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蛋白质种类繁多,功能多样,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对理解细胞的结构基础有着重要作用,为必修2关于基因的表达部分奠定基础。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种类,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识,我计划利用2课时来完成。 第二,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2、能力目标: (1)教材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氨基酸的结构通式,而是让学生观察4种氨基酸的结构,通过思考与讨论,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点,加深对氨基酸结构的理解。这种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得出结论的处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落实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的具体体现。 (2)关于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教材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在获取形象、丰富的信息内容的同时,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关注蛋白质研究的新进展 第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链、蛋白质的过程。 2、难点: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二、说学生 第一,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高一学生还没有学习有机化学,缺乏有关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化学知识,而细胞的分子组成是微观、抽象的内容。考虑到分子水平的内容比较抽象,为了加强学习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编入了联系生活的内容。如:“大头娃娃”、“三鹿”奶粉事件、“皮革奶”;有关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经验基础,如果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有助于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和力。 第二,学生学习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蛋白质的知识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比较多。在学习时介绍甲烷的结构式,从甲烷的分子式进行推导分析出α—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从易到难逐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解脱水缩合反应。再由结构到功能循序渐进,从而逐步理解掌握。 三、说教法 本节课氨基酸的脱水缩合的过程,抽象难懂,教师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仔细设计教学过程,加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尤其是分析图中的关键信息的能力,另外加强学生理解能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着重介绍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一重要功能,包括小分子或离子进出细胞膜的方式和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前2节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膜的功能也是和前面所学的“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有关联的地方,同时又是对生物膜具有流动性的一个很好的证明。对学生理解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有着重要的意义。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举例说明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及特点。 b、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方式的异同点。 c、阐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 d、正确解读坐标数据图表 (2)过程与方法: a、运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进行学习,抓住关键,掌握本质。 b、运用表格的方式进行总结,简洁明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主要强调积极思考,主动自觉。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4)理论联系实际糖蒜的腌制萝卜丝变脆 2教学重点: (1)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 (2)图表数据的解读 3 教学难点: (1)主动运输 (2)图表数据的解读 二说学生 本节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他们已经具备了细胞膜的结构、水分跨膜运输实例的基础,掌握了蛋白质多样性的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他们还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能独立思考,对生活现象提出疑问、并通过多种途径找出解决的办法。 3)同时他们具备了群体讨论、并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理论依据的能力。对事物的探究有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乏理性的思考,需要结合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上述对教材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本节采用以下的教法和学法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法: 1)自学辅导法:本小节内容属于原理性的内容,但不难掌握,所以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即先引导学生自学并总结对比三种跨膜运输的方式之间的异同点,然后稍做点拨,最后精选一些习题让学生当堂训练! 2)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物质穿过细胞膜的动画,使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更直观。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 目录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2) 2.2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3) 2.3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5) 2.4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7) 2.5细胞中的无机物 (8) 3.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9) 3.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0) 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2)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3) 4.2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5) 4.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7) 5.1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20) 5.2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21) 5.3 A 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23) 5.4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24) 6.1细胞增殖 (27) 6.2细胞分化 (31) 6.3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33) 6.4细胞的癌变 (35)

2.1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3—5分钟) 地球上的环境千变万化,但都是有一定的物质组成,比如地壳表面的水、岩石以及空气,那么这些物质由哪些元素组成呢?生物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这些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那么这些生物又由哪些元素组成? 2、讲授新课:(30分钟)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

高中生物必修一说课稿整理版重点

1、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各位评委,老师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较全面的介绍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为后面学习酶、基因的表达等知识做铺垫。本节涉及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结构及其多样性,蛋白质的功能三部分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能力目标:培养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 难点: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前准备。 精心制作预习学案,学案上包括两个环节,一是基础内容填空,二是自我诊断习题。通过预习,学生能对这一节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会遇到一些问题,使他们对进一步探究蛋白质产生兴趣。而我通过批改,也能针对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集中存在的问题,设计课堂探究学案,确定探究的问题和当堂检测的习题。由于学习的重点和难点都是根据学生预习中存在的问题而设计出来的,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环节上就有了针对性。我相信,充分了解了学情,课堂教学一定会高效。 第二,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一组食用了假奶粉的“大头娃娃”的图片,让同学们思考原因,认识到蛋白质对于我们的重要性,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标题: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本环节2分钟左右。 第三,课堂探究 本环节是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设置出来,所以本环节探究的问题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这一个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展开。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先小组内“兵教兵”,然后“组帮组”,最后再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答案。有激励才有动力,所以这个环节我还设置了小组加分制,表现优异的小组可得到加分。得分前3名的小组可有一定的奖励。本环节时间为25-30分钟。 课堂探究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不同氨基酸的区别 多媒体展示多个氨基酸,让学生找出哪些是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通过这个环节,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不同氨基酸的区别,然后抽出三位同学板演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并加以点评。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N和O主要在哪?为什么说一个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 课堂探究二: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过程。 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及有关计算,是教学一个难点。可利用学生的动作模拟过程(或使用课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以二肽的形成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氨基酸是如何形成二肽的,在反应的过程中有什么产生?几个?原来的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形成了什么?两个氨基酸通过什么连接起来的?有几个?二肽中还有游离的氨基和羧基吗?依次类推,三肽是由几个氨基酸形成的?脱去几分子的水?含有几个肽键?游离的氨基和羧基数呢?那n肽呢?通过现象直观的模拟,学生比较容易掌握计算方法和规律。 然后设计两个例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课堂探究三: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及多肽链的角度来分析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结构决定功能。因为蛋白质结构具有多样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样性。引导学生分析课本19页的表2-4,从多个方面理解蛋白质功能的多样性,进而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 第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从整体上把握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本环节3分钟左右。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是人教版教材生物必修一第二章第1节内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这一节,首先在节的引言中,明确指出自然界的生物体中的元素是生物有选择地从无机自然界中获得的,没有一种元素是细胞特有的。但细胞与非生物相比,各元素的含量又大不相同。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和差异性。这部分内容较为浅显,但是结论非常重要,对于学生了解生物的物质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知道为什么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2、能力目标:学会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 (1)通过对C元素的分析,说明有机化合物形成的可能性及必然性,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组成细胞中的元素的百分比的分析,通过对不同化合物的质量分数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同生命的物质性;认同生物界在物质组成上的统一性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教学难点:1.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是碳。2.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说教法 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讲述法 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细胞膜——系统的边界》是高中人教版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模块中第3章第1节内容,课程标准中与细胞膜有关的要求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了解水平。本节中细胞膜的教学,通过制备细胞膜的实验及相关的资料,主要介绍了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对于第1章中有关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功能认识具有具体化、结构化的作用,使学生对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物质化。同时也奠定了学习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与输出》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新课标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本着这样的认识,再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和认知能力,创立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细胞膜的各种组成成分;概述细胞膜的功能; (2)能力目标: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熟练操作显微镜;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问题的探讨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认同细胞膜作为细胞生 3、教学重点难点: 细胞膜组成成分与其功能的相适应特点是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细胞膜的成分与功能”。 体会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重要意义,为后面把细胞作为一个活系统来研究做了一个起点示范,是一个重要却相对难理解的知识点。要让学生从实验中

体会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培养进行生物学研究能力,需要考虑学生在实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本节的实验也是一个教学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细胞膜并不陌生,在初中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对细胞膜已经有所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已通过显微镜观察了细胞的结构,但对于细胞膜,很大程度上,都是停留在老师、教科书告知的知识上,并没有真正看到细胞膜,事实上即使是科学家也是先知道细胞膜的存在,再通过电子显微镜证实,因此从科学家如何确定细胞膜存在作为切入点,可以打开学生学习细胞膜的兴趣之门。教材安排该实验,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且从中学会选择材料,分析选择何种材料原因。然后从实验结果递引出细胞膜的功能,学生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与图片较快地了解细胞膜作为细胞生命系统边界的功能。 三、说教法 1、谈话法:这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让学生基于以往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识能力,形成对问题的解释,提出他们对问题的假设的方法。如在本节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40左上图光镜下未经染色的动物细胞图片,经问题探讨,将学生原有经验中的疑惑点出来,引起学生对有关细胞问题的思考。 2、媒体辅助直观感知法。细胞膜的功能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难点之一是细胞膜对于细胞这个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利用示意图,视频图象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等细胞膜功能的内容直观地介绍给学生。 三、说学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