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膝关节僵硬的康复护理

作者:孙秀英, 谢明丽, 刘小玲

作者单位:辽源矿业集团总医院,吉林辽源,136200

刊名:

中国医药导报

英文刊名:CHINA MEDICAL HERALD

年,卷(期):2011(8)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王联丽;汤宇宏下肢骨折近关节支架外固定术的康复护理[期刊论文]-护理与康复 2010(09)

2.陆玲骨科健康教育在构建和谐护患关系中的作用[期刊论文]-中国医药导报 2010(09)

3.容国安;龙耀斌综合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期刊论文]-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01)

4.Salter RB The biologic concept of continuous passive motion of synovial joints 1989(05)

5.刘静疼痛控制对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护理杂志 2010(06)

6.吴萍下肢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期刊论文]-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4(08)

7.黄丽华膝关节骨折的围手术期康复治疗及护理[期刊论文]-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06(01)

引证文献(1条)

1.陈小舒渭良伤科油手法按摩对膝关节僵硬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临床医学工程 2012(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ae18053508.html,/Periodical_yycyzx201108090.aspx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

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 发表时间:2016-10-18T16:17:19.27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8期作者:马梅花[导读] 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会因骨折病理性损伤和手术应激性损害使患者膝关节正常功能受到损伤。(青海省循化县人民医院青海海东 811100)【摘要】目的:探讨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床上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僵硬的预防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118例,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术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 为10.17%,对照组为20.3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干预下肢床上骨折患者可有效的抑制术后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有效的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下肢创伤骨折;膝关节;功能训练;康复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140-02 下肢创伤骨折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一般经过手术治疗后患者会因骨折病理性损伤和手术应激性损害使患者膝关节正常功能受到损伤,膝关节僵硬主要在临床上表现为屈膝障碍,屈膝度<9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康复效果。康复护理是现代医学中临床护士根据医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等多门学科知识结合,对患者进行系统化的反复训练,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的一种护理方式[1]。本研究将我院收治的118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探讨综合评估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将我院自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间收治的下肢创伤骨折患者118例作为对象,其中男63例,女55例,年龄22~64岁,平均年龄38.28±5.24岁;其中有52例患者为股骨中断骨折,38例胫腓骨骨折,21例髌骨骨折,7例踝部骨折;随机的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下肢床上就诊,确诊为创伤性骨折,患者意识形态和认知能力比较好;排除标准:将合并有其他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疾病的患者排除。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在手术前完成相关检查、准备好器械、配合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标和体征,观察手术切口的恢复情况,评估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研究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开展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具体如下:对患者介绍与膝关节僵硬相关的健康教育,全面讲解康复训练的方法和重要性,使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确保训练有序进行;其次,康复训练是一个相对比较漫长的过程,在长期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的影响下患者会伴有明显的消极、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心理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评估,给予积极的心理疏导,确保训练顺利实施;术后7~14d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主要目标就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抑制局部肿胀、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等,主要训练股四头肌舒缩和踝关节托屈背伸;术后3~6周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进行循序渐进的活动;术后7~10周主要强化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可适时给予患者沙袋负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术后持续随访12个月,评价患者肌力和伸屈度,记录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效果评定 在随访末期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其中将膝关节局部痛感完全消失,患者恢复自主运动能力,关节活动度在141~145°的判定为优,将偶尔伴发疼痛,能够自主运动,关节的活动度在121~140°之间的评定为良,将经常存在痛感,生活能力受到影响,关节活动度在91~120°的判定为中,将疼痛持续,自主运动受限,关节活动度<90°的判定为差。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使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比较情况 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79.66%,显著高于对照组62.7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有局部肿胀、膝关节僵硬和局部水泡的发生率分为别为5.08%(3/59)、1.69%(1/59)和3.39%(2/59),对照组为8.47%(5/59)、5.08%(3/59)、6.78%(4/59),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0.17%(6/59),对照组为20.34%(12/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膝关节僵硬是下肢创伤骨折患者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这是由于在手术过程中关节活动的装置受到损伤,而术后进行长期的外固定措施对关节屈曲形成一定的抑制,最终导致膝关节僵硬等症状的发生。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在骨科护理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经过康复训练实施后患者的关节和肢体功能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大量研究显示,合理的康复护理对膝关节的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也能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能力[2]。本研究结果对研究组患者给予功能训练康复护理措施,经过长达的一年的术后随访,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下肢肌力和伸屈度得到较好的提升,术后关节僵硬发生率、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就证明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对骨折患者康复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康复科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骨痹”诊断标准。 (1)初起多见膝关节隐隐作痛,屈伸、转侧不利,轻微活动稍缓解,气候变化加重,反复缠绵不愈。 (2)起病隐袭,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 (3)局部关节可轻度肿胀,活动时关节常有喀刺声或摩擦声。严重者可见肌肉萎缩、关节畸形。 (4)X线摄片检查:关节面不规则,关节间隙狭窄。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1)多有急性创伤、手术史,或有慢性炎症、长期制动史。 (2)膝关节僵硬、不灵活,屈伸功能受限,影响步行、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3)与健侧相比,膝关节活动度下降。屈曲受限者,为伸直型僵硬;伸直受限者,为屈曲型僵硬;屈曲及伸直受限者为混合型僵硬。 (4)可伴有膝关节疼痛、肿胀、步态异常、周围肌肉肌力下降等功能障碍。(二)疾病分期 1.急性期 以身体功能与结构水平的障碍为主,临床以疼痛、肿胀、活动困难为主要表现。此期患者多表现为剧烈疼痛,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瘀血,伤处肌肉痉挛。 2.缓解期 以活动水平障碍为主,临床上虽然疼痛及活动困难依然存在,但主要的功能障碍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障碍为更突出的表现。此期患者疼痛、肿胀明显减轻,膝关节活动范围可能会有一定改善,但坐起、行走、上下楼梯、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障碍明显,同时患肢肌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并可能伴有肌肉萎缩。 3.恢复期 此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较前期明显改善,患肢肌力恢复至损伤前的水平,内、外固 定可能已经去除,但是参与日常生活较为复杂的运动时仍不能够很好地完成指定的任务。 (三)证候诊断 1.瘀血阻滞证: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关节畸形,活动不利,或腰弯背驼,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脉沉或细涩。 2.阳虚寒凝证:肢体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3.肾虚髓亏证: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腰腿不利,俯仰转侧不利。伴有头晕,耳鸣,耳聋,目眩。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谈谈骨折愈合后期关节僵硬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e18053508.html, 谈谈骨折愈合后期关节僵硬的康复治疗和护理措施 作者:常青 来源:《医学信息》2016年第16期 摘要:目的通过指导患者和家属做好后期康复治疗及家庭护理,以达到治愈骨折愈合后 并发的关节僵硬症。方法针对患者病情,采用中草药熏洗,配合手法按摩及适当功能锻炼, 并遵医嘱执行,减轻和治愈关节僵硬。结果经过大量患者临床使用,疗效较为满意,绝大部 分并发关节僵硬的患者病情得到很大改善甚至痊愈。结论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充分说明了中医 中药的优势及“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让患者和家属参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使骨折的治疗效果和后期康复更有保障。 关键词:骨折愈合并发关节僵硬;康复指导;家庭护理 Abstract:Objective To guide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do a good job in the late rehabilitation treatment and family car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healing of fracture healing after joint stiffness. Methods For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 the us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umigation,with massage and appropriate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to follow the doctor's advice, reduce and cure joint stiffness. Results After a larg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use, the effect is more satisfactory, the vast majority of patients with joint stiffnes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or cured. Conclusion Through a large number of clinical practice, the advantages and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ree points of treatment, seven nursing" in clinical practice, so that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 change passive acceptance for active participation, so that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the recovery of the post more protection. Key words:Fracture healing and joint stiffness; Rehabilitation guidance; Home nursing 目前,骨伤科在临床治疗骨折时,通常采用的治疗办法①非手术疗法;②手术疗法。患者在医院进行复位和固定之后,通常需要在家继续休养、康复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情况下,患者在家没有医生和护士的照看,其护理和后期的康复就只能靠家属及患者自己了。因而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家庭护理及康复治疗,对于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或减少并发症,尤其重要[1]。骨折愈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在骨科临床中非常多见,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达96%,关节附近的骨折愈合后遗留关节不同程度僵硬几乎达100%。目前常用的解决方法是理疗加功能锻炼,虽然有效,但功能恢复似乎太慢,近年来,我院骨伤科采用中药熏洗[2],配 合手法按摩及适当功能锻炼,治疗了大量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优质护理服务在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优质护理服务在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 目的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膝关节僵硬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屈曲度、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和患者(或家属)对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膝关节屈曲疗效优、差率分别为80.19%、1.04%,对照组分别为64.46%、10.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8.35,5.39;P<0.05);观察组患者的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患者膝关节僵硬的康复训练效果显著,不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而且提高了患者对康复训练知识知晓率及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优质护理;膝关节僵硬;康复 膝关节在日常生活以及运动中很容易受到损伤,膝关节僵硬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也是下肢骨折后一种常见并发症,有研究资料显示下肢骨折愈合后会遗留不同程度的关节僵硬,发生率高达96%,关节附近的骨折术后率发生可达到100%[1-2]。由于患者术后多数需要长时间卧床,膝关节长期处于固定位置,活动受限,关节周围的肌肉以及关节囊会出现挛缩,限制了膝关节活动形成关节僵硬。患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度下降、胶黏着感并伴有局部不适,轻者影响患者今后日常生活和工作,对患者步态、功能、工作及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严重可导致肢体残疾。康复治疗是膝关节僵硬的治疗方案之一,优质护理服务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同时也对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实施护理,倡导增加护患之间的交流[3]。我院康复科在膝关节僵硬患者康复治疗中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康复科2014年12月1日~2015年12月1日收治的膝关节僵硬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其中男42例,女18例;年龄14~76岁,平均年龄(45.82±6.78)岁;关节僵硬时间2~15个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由分管责任护士对患者施行护理和康复训练教育,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康复训练时间、频率及强度后,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自行掌握实施并进行训练。

康复护理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

康复护理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 发表时间:2019-04-11T11:00:53.030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11月21期作者:陈蓉[导读] 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 陈蓉 (马鞍山市中医院南院骨伤科二区;243000) 【摘要】目的分析康复护理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临床影响。方法一般资料抽取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64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研究范围为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将其按照住院单双号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结果: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优良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恢复,康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康复护理;膝关节损伤;功能恢复;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21-0109-01 膝关节损伤是骨科常见疾病类型,在老年人群众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对患者的生活治疗造成不良影响。以往临床治疗膝关节损伤主要采取手术治疗方法,虽然治疗后患者的正常生理解剖结构可得到恢复,但由于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术后易引起疼痛与不适,导致患者的康复锻炼依从性下降,影响康复效果[1]。对此,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 64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积极开展康复护理干预,评估护理干预效果,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 64 例膝关节损伤患者,资料研究范围为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 月,将其按照住院单双号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 32 例和观察组32 例。对照组中:男 18 例,女 14 例,年龄 23~76 岁,平均(48.5±7.6)岁;病程 1~8 年,平均病程(5.6±0.8)年;损伤类型:半月板损伤 11 例,前交叉韧带损 9 例,副韧带损伤 12 例。观察组中:男 17 例,女 15 例,年龄 22~75 岁,平均(47.9±7.7)岁;病程 1~7 年,平均病程(5.1±0.9)年;损伤类型:半月板损伤 10 例,前交叉韧带损 12 例,副韧带损伤 10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后续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为其提供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做好口头健康知识宣教及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定时巡视等。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干预,待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开始康复锻炼,主要包括股四头肌训练、CPM 机训练、股四头肌训练以及踝部训练等,具体措施如下: ①股四头肌训练:护理人员帮助将患者大腿同放于病床,让患者用力绷紧大腿肌肉,绷紧有效的标志为髌骨不能滑动,重复进行上组动作 5 次,每次 5~7 秒。②CPM 机训练:详细测量患者的大腿与小腿长度,根据测量数据调节适当的 CPM 机杆长度,将患肢置于CPM 机支架上,注意套实脚与脚套,并与水平线呈 90 度。将大腿与小腿牢固缚于 CPM 机后,开始训练,训练角度由小至大,可从 0~30 度开始,根据患者的耐受度逐步增加训练角度,每日一般可增加 10 度,直至患者的最大耐受度。③直腿抬高训练:帮助患者舒适瓶躺于 病床,让其尽量伸直膝关节后将患肢抬高至 45 度,此组动作每次 5 秒,重复25 次,每天 5 次。④踝部训练:伸直患者膝关节,指导踝部进行跖屈、背伸、外旋、内旋、外转圈以及内转圈活动,每组动作 10 次,每次持续时间 5~7 秒。 1.3 观察指标 评估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恢复效果,采用 Judet 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估恢复效果,其中优为膝关节活动度在 100°以上;良为膝关节活动度在 80°~100°间;可为膝关节活动度在 50°~79°间;差为膝关节活动度在 50°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用 X2 检验;P<0.05 表明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表1两组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比较 n,(%)

膝关节损伤康复方法和具体实施

膝关节损伤康复方法和具体实施 摘要: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一个关节,是力量传导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损伤,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康复方法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建议,对学生运动损伤的防治作出贡献。 关键词:膝关节损伤康复方法实施 1前言 体育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往往会面对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们在训练中的损伤,这种损伤会对学生造成严重的损害,会耽误学生的训练进度,打乱其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如果运动损伤得不到很好的恢复就会使得学生留下后遗症,轻者会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掘,重者会使得学生的运动生涯的被迫中断。而膝关节是力量传导的关键部位,同时也是损伤的多发部位,而且膝关节损伤不易恢复,因此本文就膝关节损伤的发生原因及康复方法进行阐述,希望对学生损伤的康复作出贡献。 2膝关节的解剖学特点 膝关节是人体内最大、最复杂的一个关节。由股骨(上)、胫骨(下)、髌骨(前)三骨共同包围在关节囊内组成,股、胫骨组成椭圆形关节,股、髌骨组成滑车形关节,所以膝关节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椭圆滑车形关节。它可绕额状轴可作屈、伸运动,绕垂直轴可作旋内、旋外运动。参与膝关节屈、伸、旋内、选外的主要肌肉群如下:屈:股二头肌、半膜肌、半腱肌、缝匠肌、股薄肌和腓肠肌;伸:股四头肌;旋内:半膜肌、半腱肌、股薄肌、缝匠肌及腓肠肌内侧头;旋外:股二头肌及腓肠肌外侧头。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肌腱、内外侧副韧带、前后十字交叉韧带、内外侧半月板以及髌骨共同维持着其稳定性,各结构在膝关节中有其不同的功能,从而更好的维持着膝关节的稳定性。半月板的功能在于使股骨和胫骨髁关节面相吻合;传递负荷,吸收震荡,保护相连骨关节面;增强润滑,减少摩擦;维持关节的稳定以及调节关节的内压;内外侧副韧带位于关节两侧,其功能是从两侧固定膝关节和防止关节过度伸直的作用;膝关节囊内的两条十字韧带,主要功能是限制胫骨过度前移或后移,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突然的旋转及内收、外展是其损伤的重要机制;脂肪垫能促进膝关节滑液的分泌,减少运动中膝关节震动的作用;髌骨:髌骨对膝关节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有增加伸膝关节肌肉力矩的作用。但是,由于膝关节是人体最表浅的的关节之一,极易受外力的作用引起损伤,膝关节又缺乏髋、踝关节固有的内在稳定性,需要肌肉韧带来加固。所以说,膝关节解剖结构是造成其损伤的内在原因。 3 膝关节常见损伤机制分析 对损伤机制的探讨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对膝关节常见损伤的种类,如:半月板、髌骨劳损、内、外侧副韧带、十字交叉韧带、滑囊炎等的损伤机制的分析。半月板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膝关节的灵活和稳定性并使其二者相统一,保证膝的正常生理功能(缓冲防震、填充间隙、稳定关节、调节内压、分布滑液)。当膝关节于半屈位时(膝屈130°~150°是膝关节最佳发力角度)时,小腿固定在外展、外旋位,大腿突然内收、内旋并伸膝,可引起内侧半月板损伤;相反则会引起外侧半月板损伤。两块半月板滑动不协调就会使半月板受到急剧的研磨、捻转和撕裂。

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

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后的康复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20-01-10T10:52:00.813Z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19期作者:王立艳[导读] 目的:关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以后的有效康复护理措施探究。 绥化市第一医院 152000 摘要:目的:关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关节镜下重建术以后的有效康复护理措施探究。方法:本文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选择在此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0例,两组患者均选择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同时分别落实常规护理和康复护理,对不同护理干预以后的效果进行评价比较。 结果:评价本研究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干预结束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数、VAS疼痛评分和患者的CQOLI-74生活质量总分,本研究的康复护理组都明显比常规护理组更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对于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经关节镜下重建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为患者落实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好的恢复,可以提升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并且減缓患者的疼痛,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关节镜;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康复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measures after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joint.Methods:from June 2017 to April 2018,60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joi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routine nursing group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with an average of 30 patients in each group.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 of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joint,and routine nursing an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were carried out respectively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Results:To evaluate the Lysholm score,IKDC score,knee joint activity score,VAS pain score and cqoli-74 total quality of life score of the two groups after different nursing interventions,th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ventional nursing group,P < 0.05,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Conclusion:for the patients with multiple ligament injury treated by arthroscopic reconstruction,rehabilitation nursing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improve the activity of patients' knee joint,alleviate the pain of patients,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arthroscopy;multiple ligament injury of knee joint;rehabilitation nursing 临床在治疗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时,为患者采用关节镜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重建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案,但是手术以后因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并不理想。所以针对于此,需要为患者落实有效的护理干预方法,为患者采用术后康复护理方案进行有效的指导,以便促进患者的康复。本文针对于此进行调查,现将主要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在2017年6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选择其中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患者平均为30例。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选择采用X线诊断、CT检验和MRI检验证实为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常规护理组当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8岁到62岁,平均年龄为(42.5±10.1)岁;康复护理组当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6岁到60岁,平均年龄为(41.8±11.4)岁。对患者的受伤原因进行分析,60例患者当中因运动摔伤患者42例,酗酒摔伤患者18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统计学软件检验两组患者的临床一般资料,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于本研究常规护理组的患者落实常规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按照常规护理的原则进行护理指导。本研究的康复护理组在护理的过程中为患者选择康复护理,进行护理指导,具体护理方案如下: ①术后早期护理:患者术后1到2周之内,手术麻醉消失后指导患者进行稍稍的足趾和足踝关节的运动,使患者尝试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手术以后第二天帮助患者拔除引流管,指导患者进行直腿抬高等相关练习,逐渐的使患者的腿部抬升,当患者的脚跟抬到距离床铺15cm的地方即可,使患者进行相关外侧抬腿训练,之后做好后抬腿练习。患者手术以后的3到5日,需鼓励患者进行及早下床活动,指导患者拄拐进行相关平衡训练。患者术后一周的两周,指导患者加强负重练习,并训练患者的平衡感,使患者能够逐渐的过渡到单腿,负重站立,使患者能尝试进行双拐行走[1]。 ②术后中级护理:主要为术后的3到4周,护理的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被动屈伸练习,可以为患者选择座位,采用多关节等速肌力练习方案进行系统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向心练习,德智体可以为患者跟随训练仪器进行相关的训练,运动速度从低速逐渐的向中速和高速过渡,每次需要持续半小时,每日为患者进行两次训练,主要以患者略感疼痛为耐受范围。 ③术后后期护理:主要为患者术后的五周到三个月之内,对患者进行护理时,指导患者强化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中等负重练习,对患者的支具进行调整,使其能够调整到0~90°之间,指导患者进行拄拐行走,逐渐的过渡到脱拐行走,然后为患者进行前后侧跨步训练,指导患者练习下蹲,再过渡到患侧的单腿45°半曲屈伸训练。手术以后十周,逐渐将支具拆除,指导患者进行完全的负重练习,指导患者进行跪坐训练、全蹲训练、蹬踏训练和绕膝环绕训练等。 1.3 观察指标 对于本研究所有患者的不同护理,该是结束以后的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数、VAS疼痛评分和患者的CQOLI-74生活质量总分进行评估和比较。 Lysholm评分主要包括跛行、支撑、交锁、不稳定、疼痛、肿胀、下蹲、爬楼梯等,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百度文库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僵硬的治疗 膝关节僵硬是影响全膝置换术后疗效的重要原因之一。引起术后膝关节僵硬的因 素很多,临床处理也较为棘手。自 2000年 1月至 2008年 1月,我们共施行全膝关节置换术 1 188例(采用 To rn ier公司的后方稳定型假体) , 手术均由同一主刀医生( Ph ilippe N eyret)完成。其中 56例术后出现关节僵硬,根据引起僵硬的原因分别采用麻醉下手法松解、关节镜下松解、切开松 解和关节翻修等方法处理,获满意效果。为总结经验,现作回顾性分析讨论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 56 例,男 42例,女 14 例。平均年龄 71岁( 54~ 88岁)。均为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术后 6周内膝关节伸直受限大于 10b或 /和屈曲小于 95b者,影像及实验室检查排除感染和痛性肌营养不良等所致的关节活动障碍。其中单纯行手法松解者 46例,行切开松解者 5例,关节镜下松解者 3例,因假体因素而行假体翻修术者 2例。行手法松解的 46 例中有 26例患者在术后 3 周内(早期)就予以手法松解, 20例术后 3周 ~ 3个月(后期)行手法松解。手术均在关节置换术后 3~ 9 个月内进行。 2 治疗方法 2. 1 麻醉下手法松解本组采用全身麻醉者 34例,硬膜外麻醉者 2例,全麻结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者 10 例。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伸直位持续牵引 患肢 5~ 10 m in, 然后屈髋 90b, 一助手固定股骨远端,术者一手托住患肢腘窝,另一手握住足背部,双手同时用力屈膝,屈膝角度在 90b~ 120b之间,每次维持30 s, 若 1次松解不彻底,可分次进行,逐步加大膝关节屈曲角度。同样操作重复 2~ 3次。 2. 2 切开松解手法松解失败者予以切开松解。手术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止血。取原手术切口入路,首先松解髌上囊纤维束带,再重建内外侧沟,最后松解髌骨周围和切除残留的半月板等。松 解时被动活动膝关节,观察关节活动度,并根据检查情况切除剩余粘连带。常规冲洗、止血后逐层缝合。 2. 3 关节镜下松解采用硬膜外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止血带止血。选用髌骨外上、前外侧及前内侧人路,按常规方法进行关节镜检查,使用探针钝性分离髌 上囊、内外侧沟及髁间窝,在手术过程中被动活动膝关节,对残留的粘连带进行 刨削或切除,直至松解满意。 2. 4 关节翻修术在本组病例中有两例患者出现假体大小不当引起膝关节活动受限并出现髌骨弹响症,在硬膜外麻醉下其中 1 例患者予 以更换髌骨假体及胫骨衬垫,另 1例患者单纯更换胫骨衬垫,获得理想的屈伸间隙,同时松解并保持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平衡,最后常规冲洗、止血后缝合皮肤。 2. 5 术后处理各种松解术后患肢屈膝、屈髋各 90b, 3 d后在镇痛下利用 CPM 机被动操练膝关节,每天 3次,每次 2 h, 平均 7 d内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超过 90b。出院后门诊继续使用 CPM 机或康 复训练 2~ 4周。 3 疗效评价 3. 1 疗效评价方法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即刻以及术后 3个月、末次随访 时以量角器测量膝关节的 ROM。比较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范围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康复护理讲义讲解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康复护理》单元讲义 第教学单元 课题退休性膝关节炎的康复护理 目的要求 1. 能熟练地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病人进行功能评定操作 2. 能帮助老年病人学会疾病的自我管理 3.通过小组学习,训练沟通及团结合作能力 重点 1.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常见康复护理评定方法 2.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常见康复护理方法 难点 1.运用适宜的康复护理技术实施退行性膝关节炎康复护理教学方法视频资料、课件演示、讲解、部分学生发言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说明备注自我介绍师生互相了解 课程介绍课程名称、性质、地位等(说课) 课程引入(任务项 目) 张大妈,62岁,体型肥胖,近两 年来时常感觉双膝关节疼痛,三个 月前开始出现系关节僵硬,活动不 便,影响其走路和上下楼梯,晨起 或久坐直立时加重,休息时好转。 体格检查:双膝关节略微浮肿,X 线检查发现双侧膝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边缘有骨赘形成。 案例李某颈 部疼痛不 适、左手麻 木6个月, 加重三天。 说明患者李 某患有严重 的颈椎病。 导致生活出 现问题。应 注意保暖不 让颈部着 凉。 分析讲解(任务项目内容)1.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基础知识 2.护理康复评估 3.康复教育 课件演示、 讲解、部分 学生发言 巩固 拓展(任务1.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措 施 课件演示、 讲解、部分

项目内容) 学生发言 归纳总结 本次课程的重点、难点 课件演示、讲解、部分 学生发言 作业布置 1. 怎样对退行性膝关节炎的患者做出康复护理评估 2. 试述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康复护理措施从哪些方面着手 教学内容及进程 模块五 骨关节疾病康复护理 单元二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康复护理 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鉴于此,本模块的重点任务是让学生充分理解、掌握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基础知识含义,为以后模块的学习作好铺垫。 【讲义正文】 任务一 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基础知识 1.概念 (一) 概述 退行性骨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增生性骨关节炎、肥大性骨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以关节软骨退变、破坏,及相邻软骨下骨板、关节边缘骨后增生、骨赘形成为特点,使其功能受损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临床上主要影响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远端指间关节,以膝关节为常见。 退行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是导致50岁以上人群劳动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二)退行性膝关节炎的常见病因 一般认为原发性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疾病,包括一般性因 请同学们思考退行性膝关节炎主要导致什么严重后果?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损伤术后康复 【概述】 正常膝关节限制胫骨后移的结构主要是后交叉韧带(PCL),其次是外侧副韧带、腘绳肌和弓形韧带、内侧副韧带。PCL 损伤占所有膝韧带损伤de 3%—2%,其中30%是单独损伤,70%合并其他韧带损伤。PCL断裂后会引起膝后向不稳及旋转不稳。严重者可引起膝关节病废。合理的康复训练对于获得治疗成功至关重要。 【诊断要点】 1.病史通常有韧带受较强烈的牵拉力和过度伸展外力,或者在膝关节屈曲位胫骨上前方被突然撞击而向后移位的病史。 2.症状一般不会立即出现功能障碍,且无明显的膝关节不稳定症状,故临床上常漏诊。PCL损伤常伴有内侧和后外侧结构损伤。急性撕裂的早期可以表现为轻度或中度的膝关节肿胀、瘀斑、膝后侧硬结。慢性PCL损伤可有关节不稳、肌肉无力和反复关节肿痛等症状,但是不具有特征性。 3.体征 ⑴后抽屉试验(PDT):患者仰卧位,髋关节屈曲45°,屈膝

90°,双手放在膝关节后方,拇指放在伸侧,重复向后推拉小腿近端,注意胫骨相对于股骨上移动程度和对侧膝关节比较。胫骨在股骨上向后移动为阳性,提示后交叉韧带部分或完全断裂,称为后直向不稳定。 ⑵后沉试验:不能区分异常活动是向前或者向后时,可以对比双侧胫骨结节前突的高度来评估:如屈髋、屈膝各90°,检查者用手托起患者双足;如果发现胫骨上端后沉,胫骨结节低于对侧,为后沉试验阳性,即有PCL损伤。 有的损伤可以在麻醉下或关节镜MRI检查发现。 ⑶胫骨外旋试验:患者仰卧或俯卧位,在屈膝30°时和对侧比例外旋角增加﹥10°,且有疼痛,屈膝90°时无次表现,提示单纯后外侧角损伤;在屈膝30°和90°时外旋角均﹥10°,提示后交叉韧带和后外侧角均受伤。 4.影像学诊断 ⑴普通X线平片:在股神经和坐骨神经阻滞下,屈膝90做前后抽屉试验,照膝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从股骨髁的中心点向胫骨平台水平线做垂线将水平线分为前后两段,任何一段比健侧同段长5mm以上,是为阳性。前段长者为ACL撕裂,后断长者为PCL损伤。 ⑵MRI:诊断PCL断裂准确性达100%以上。但对于陈旧损伤,

康复科 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膝关节僵硬的门诊患者。 一、膝关节僵硬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骨痹病(TCD编码:BNV09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僵硬(ICD-10编码:M25.66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2.疾病分期 (1)急性期 (2)缓解期 (3)恢复期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膝关节僵硬临床常见证候: 瘀血阻滞证 阳虚寒凝证 肾虚髓亏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膝关节僵硬协作组制定的“膝关节僵硬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膝关节僵硬。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康复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3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膝关节僵硬的患者。 2.有以下情况者不进入本路径:不稳定骨折或骨折不稳定状态;手术患者术后出现感染;下肢已出现深静脉血栓;合并严重的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

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 3.患者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影像学检查:膝部X线片或MRI; (2)康复评定:包括疼痛、膝关节活动度、髌骨活动度、关节肿胀、肌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全膝关节功能评定。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血常规、凝血功能、心电图,以及三维步态分析、等速或平衡功能测试等。 (八)治疗方法 1.手法治疗 2.运动疗法 3.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 4.中药熏蒸疗法 5.穴位电刺激 6.针灸疗法 7.物理因子治疗 8.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膝关节疼痛、肿胀减轻,关节僵硬程度缓解,步行、下蹲等日常活动功能改善。 2.关节活动度、肌力、全膝关节功能评定等指标改善。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病情进一步加重,出现疼痛、肿胀迅速加剧,膝关节僵硬严重者,需要延长治疗时间和增加治疗费用,退出本路径。 2.治疗期间合并有严重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者,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者,退出本路径。 3.出现深静脉血栓、骨化性肌炎等并发症,需要特殊处理,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护理常规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护理常规 【概述】 是一种膝关节局限性疼痛,部分患者有打软腿或膝关节交锁现象,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间隙固定的局限性压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半月板损伤多见于青壮年,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至半月板撕裂 【术前护理】 1、术前一日按骨科常规准备皮肤护理。 2、一般护理:评估患者全身状况,检查皮肤完整情况,完成术前各项检查,术前禁食水,确保术中安全。 3、心理护理:安慰患者,给予心理护理,消除患者恐惧不安情绪,增强患者信心。 4、肢体护理:术前加强肌力练习,防止肌肉萎缩,如:直腿抬高,股四头肌练习。 【术后护理】 1、患者平卧位,观察生命体征,术后6小时,床头抬高30度。 2、伤口妥善包扎,观察外固定物的松紧度,观察患者的足趾血运活动。患肢抬高,抬高超过心脏水平15-2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膝关节保持在伸直位。 3、功能锻炼 (1)膝关节主动锻炼 ①手术当天:麻醉消失后,全方位活动脚趾,伸屈踝关节。 ②术后一天:股四头肌训练加直腿抬高运动加踝泵运动练习,持续进行康复。 ③术后第二天:膝关节屈曲运动。坐床边,双腿自然下垂,健侧腿置于患侧腿前方向下压,屈曲>100度 ④术后第三天:行走练习。 ⑤术后一周内,每日总行走时间≤20分钟。

(2)膝关节被动锻炼 通过CPM机-----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角度,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2次/天,每日增加10度。 4、术后嘱患者多饮水,术后6小时后开始进易消化食物,增加优质蛋白的摄 入。【常见并发症】 1、关节积液:止血不彻底或术后下地负重活动太早引起。 2、关节感染。 3、关节不稳和疼痛:因股四头肌萎缩引起。 4、止血带麻痹。 【出院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继续肢体功能锻炼。 1、活动与休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引起关节腔内积液。 2、多食高蛋白、高钙、高维生素等,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出院2周后医院复查,定期复查至术后2个月。

健身跑步你必须知道膝盖损伤和恢复

健身跑步你必须知道膝盖损伤和恢复 2014-03-07肌肉构成 跑步的人越来越多,但多数人开始发现自己的膝关节似乎成为身体的负担,酸胀似乎是最常见的结果,红肿热痛,更严重的半月板和韧带损伤、甚至髌骨严重磨损。这些损伤的特征是膝关节前方或侧面感到疼痛,一般而言是膝盖缓慢的被损伤,而和特定的伤害如扭伤或跌伤无关。

膝盖过度损伤的种类 1、前膝盖疼(又叫髌股关节疼) 2、髌腱炎 3、髂胫束症候群(跑步膝) 4、四头肌腱炎 5、滑囊炎 你疼痛的部位是哪里?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膝关节损伤和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的动作在后面,可以全文看完后,前后对比练习。 膝盖外侧髂胫带疼 治疗方法:臀部下蹲、侧卧、双手双膝拉伸、交叉腿、拉伸后腿腱、拉伸小腿 膝盖周围前膝盖疼

治疗方法:单腿下蹲或臀部下蹲、半蹲墙根或压腿、侧卧、拉伸后腿腱、拉伸小腿、鹤立、下跪拉伸膝盖上方四头肌腱炎 治疗方法:鹤立、拉伸后腿腱、拉伸小腿、下跪拉伸 膝盖骨上方或上胫骨内侧滑囊炎

治疗方法:鹤立、拉伸后腿腱、打坐、拉伸小腿 膝盖骨下方髌腱炎 治疗方法:1、鹤立 2、拉伸后腿腱 3、拉伸小腿 如何处理 1.休息:停止所有导致疼痛的运动,尤其是跑步、跳远、上下楼梯 2.冰敷:每天两三次,将装有碎冰的塑料袋放在膝盖上15分钟 3.服用阿司匹林或布洛芬:为了减轻炎症每天服用3次,每次650mg阿司匹林或400mg布洛芬,服用1-2周,注意服药

期间如果出现胃疼或血便,即刻停止服药 4.力量练习:大腿或臀部力量不足是前膝盖疼和髂胫带征群的主要原因力量练习帮助你肌肉重新平衡 靠墙蹲 ?背部靠墙,双脚位于身前18-24英寸处(45-1500px) ?慢慢的弯曲膝盖至小于90度角保持膝盖不超过你的脚趾 ?保持一段时间后伸直膝盖 ?为了锻炼大腿内侧,可以在膝盖之间夹一个球 单腿下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