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步骤及实例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步骤及实例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步骤及实例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第1节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

一、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它的质量属主控项目,马虎不得,马虎了要垮房子。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基本原则

1、混凝土质量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抗压强度。

一般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其它各项性能都好。

2、子样代表母样:

混凝土实体检验结构上需做承载力试验,太难,而且是破坏性的,不必要。我们国家采用的方法是做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标养,然后做强度试验。通过对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值分析,从而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实体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真实性。

3、概率和数理统计:

确定性数据采用经典数学研究,有波动性数据的不确定数学现象采用概率和统计数学研究。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测试结果呈不确定性,但波动是有规律。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表明: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概率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正态分布曲线特点:

①曲线呈钟形,两边对称,对称轴在中间,最高点处,为平均强度;

②中间高两侧低,表明混凝土强度接近平均值概率大,而低于或高于平均值的混凝土强度概率小,愈来愈小,最后逐渐趋近于零;曲线和横坐标之间包围的面积为概率的总和,100%,对称轴两边面积相等,各为50%。即若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配制强度也为为C30的话,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仅有50%达到C30,保证率为50%。

③拐点是曲线凸凹变化点,决定曲线的胖瘦,反映了强度控制水平。

标准差的数学意义即是正态分布图中拐点到中心线的距离。拐点到中心线的距离决定曲线的胖瘦,反映了强度控制水平。越小,质量控制得越好。

一般不作图,只需三个特征值---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强度保证率(面积)。

三、常用的统计量

1、符号

M F 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结构设计中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f cu,min---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Sfcu---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σ0---方差已知评定方法中,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λ1, λ2 , λ3, λ4 ---合格性判定系数;

f cu,i ---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

n---样本容量。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安全组数/总组数。

2、平均值、标准差用计算器计算。

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或均方差,是个体数据与均值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值的算术根,是大于0的正数。标准差已知用σ表示,标准差未知用S表示。标准差小说明分布集中程度高,离散程度小,质量控制水平高。

3、意义

混凝土强度分布必须有二个指标反映,一个是平均值,二是与平均值的偏差。

强度平均值反映混凝土总体强度的平均水平。

仅平均值不行。以C20混凝土生产为例。二个施工单位施工C20的混凝土,甲生产的混凝土强度为—19 Mpa(或N/mm2)、21 Mpa(或N/mm2)、20Mpa(或N/mm2);乙为—12 Mpa(或N/mm2)、26 Mpa(或N/mm2)、22 Mpa(或N/mm2)。平均值均为20 Mpa(或N/mm2),但显然,甲的质量要好些。因此,必须要有一个与平均值的偏差值来反映。偏差小的质量好——质量稳定,安全放心;节省材料。这里,甲的标准差Mpa(或N/mm2),乙的标准差Mpa(或N/mm2)。混凝土强度偏差大小,波动大小可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反映。我国采用标准差σ。

第2节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步骤

第一步:检验批的划分与取样

一、检验批的划分

1、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

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

〖条文说明〗: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表明: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概率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因此,本条规定检验批应由试验强度等级和试验龄期相同、生产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的混凝土组成,以保证所评定的混凝土的强度基本符合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抽样方案是基于试验数据服从正态分布制定的。其中的生产工艺条件包括了养护条件。

二、取样频率

1、混凝土的取样

①用于检验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

〖条文说明〗:搅拌机出料口的混凝土拌合物,经运输到达浇筑地点后,混凝土质量还可能会有变化,此时也更接近工程实际使用混凝土状态,因此,规定试样应在浇筑地点抽取。

每组三个试件应由同一盘或同一车的混凝土中取样制作。

混凝土取样应有监理见证。

②混凝土的取样,应根据本标准规定的检验评定方法要求,制定检验批的划分方案和相应的取样计划。

根据不同工程部位、不同混凝土品种、不同强度等级划分检验批方案。

以上通常由土建施工单位拟定。

③试件的取样频率和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

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和100m3时,其取样次数不应少于一次。

当连续浇筑的同配合比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200m3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对房屋建筑,每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每次取样至少要留一组标准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可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条文说明〗:搅拌盘数即搅拌罐数。一盘指搅拌混凝土的搅拌机一次搅拌的混凝土。一个工作班指8h。

每批混凝土试样应制作的试件总组数,除满足标准第5章规定的混凝土强度评定所必需的组数外,还应留置为检验结构或构件施工阶段混凝土强度所必需的试件。

〖条文说明〗:标准养护用以评定混凝土强度合格与否。同条件养护,只作为评定结构或构件能否继续施工的依据。

2、其他规定

1、对掺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进行强度评定时,可根据设计规定,可采用大于28天龄期的混凝土强度。

〖条文说明〗:试验表明,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的强度与纯水泥混凝土相比,早期强度较低,而后期强度发展较快,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为明显。为了充分利用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本标准以注的形式规定,其混凝土强度进行合格评定时的试验龄期可以大于28天,具体由设计部门规定。

2、当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应将其抗压强度乘以尺寸折算系数,折算成边长为150㎜标准尺寸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按下列规定采用: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60时,宜采用标准尺寸试件;采用非标准尺寸试件时,尺寸折算系数应由试验确定,其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0对组。

〖条文说明〗:一个对组为二组试件,一组为标准尺寸试件,一组为非标准尺寸试件。

第二步:选用评定方法

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统计方法与大统计方法

对于大批量、连续生产混凝土的强度应按本标准第条中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

对于小批量或零星生产混凝土的强度应按本标准第条中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一般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构件厂、采用现场集中搅拌的施工单位,应按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2、统计方法评定分类

采用统计方法评定时,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①、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保持稳定时,应按标准差已知方案进行评定。

标准差已知方案:指同一品种的混凝土生产,有可能在较长的时期内,通过质量管理,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即维持原材料、设备、工艺以及人员配备的稳定性,即使有所变化,也能很快预以调整而恢复正常。由于这类生产状况,

能使每批混凝土的强度的变异性基本稳定,每批的强度标准差σ0可根据前一时期生产累计的强度数据确定。

一般来说,预制构件生产可以采用标准差已知方案。

标准差已知方案σ0可由同类混凝土、生产周期不应少于60d且不宜起过90d、样本容量不少于45的强度数据计算确定。假定其值延续在一个检验期内保持不变。三个月后,重新按上一个检验期的强度数据计算σ0值。

②、其他情况应按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规定进行评定。

标准差未知方案:指生产连续性较差,即生产中无法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或生产周期较短,无法积累强度数据以资计算可靠的标准差参数,此时检验评定只能直接根据每一检验批抽样的样本数据确定。

这是根据混凝土强度质量控制的稳定性,将评定混凝土强度的统计方法分为两种:标准差已知方案和标准差未知方案。 第三步:计算

一、统计法1----标准差已知的计算及评定公式

一个检验批的样本容量应为连续的三组试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 fcu ≧f cu ,k +σ0

f cu ,min ≧f cu ,k —σ0

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σ0 = 1122--∑=n nm f

n i fcu

cui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 cu ,min ≧,k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 cu ,min ≧,k

①强度检验评定公式中涉及到到的符号:

m fcu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 2),精确到(N/mm 2)。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 2),精确到(N/mm 2)。

f cu,min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最小值(N/mm 2),精确到(N/mm 2)。

σ0---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差(N/mm 2),精确到(N/mm 2);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0计算值

小于mm 2时,应取mm 2。

②在σ0计算中涉及到的符号: f cu,i ---前一检验期内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的第i 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N/mm 2),精确到(N/mm 2);该检验期不应少于60天,也不得大于90天。

m fcu ---一前一检验期内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 2),精确到(N/mm 2)。 n---前一检验期内的样本容量,在该期内样本容量不应少于45。

〖条文说明〗:本标准规定了σ0不得小于mm 2,是因为在实际评定中会出现σ0过小的现象。其原因往往上爬统计的混凝土检验期过短,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反映不充分造成的。虽然也有质量控制好的企业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讲,是达不到的。

〖条文说明〗:公式关于最小值fcu,min 的限制条件,其作用旨在防止出现实际的标准差过大,或避免出现混凝土强度过低的情况。

二、统计法2---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计算及评定公式

当样本容量不少于10组时,其强度应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m fcu ≧f cu,k +λ1S fcu

f cu,min ≧λ2 f cu,k

S fcu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S fcu = 1122--∑=n nm f

n i fcu

cui

S fcu (N/mm 2),精确到(N/mm 2);当检验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S fcu 计算值小于mm 2时,应取mm 2。

λ1

n---本检验期内的样本容量。

〖条文说明〗:标准差未知方案。为了提高检验的可靠性,本标准要求每批样本组数不少于10组。

〖条文说明〗:本标准规定了σ0不得小于mm2,是因为在实际评定中会出现σ0过小的现象。其原因往往上爬统计的混凝土检验期过短,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因素反映不充分造成的。虽然也有质量控制好的企业可以达到这样的水平,但对于全国平均水平来讲,是达不到的。

〖条文说明〗:公式关于最小值fcu,min的限制条件,其作用旨在防止出现实际的标准差过大,或避免出现混凝土强度过低的情况。

三、非统计方法评定

5.2.1当用于评定的样本容量小于10组,应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

5.2.2按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时,其强度应同时符合下列规定:

m fcu≧λ3f cu,k

f cu,min≧λ4f cu,,k

λ3

〖条文说明〗:公式关于最小值的限制条件,其作用旨在防止出现实际的标准差过大,或避免出现混凝土强度过低的情况。

第四步:评定结论

混凝土强度的合格性评定

当检验结果满足第5.1.2条或第条或第条的规定时,则该批混凝土强试应评为合格,当不能满足上述规定地,该批混凝土强度应评定为不合格。

对评定为不合格批的混凝土,可按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进行处理。

第3节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实例

1 非统计法

适用范围:小批量零星混凝土生产,n<10。

评定公式:

m fcu≧λ3f cu,k

f cu,

【例1】某构件厂生产120空心板,C30,零星生产。在检验期内做了9组试件,9组强度平均值m fcu=,9组中强度最小值f cu,min =。试对该批空心板混凝土强度合格性进行判断。

解:因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故λ3取,λ4取。

将数据代入1式:左边=,右边= ×30= 满足1式要求。

将数据代入2式:左边=,右边= ×30 = 29 不满足2式要求。

结论:强度不合格。

2统计法:统计法1—标准差已知

适用范围:当连续生产的混凝土,生产条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一致,且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变异性保持稳定时,应按标准差已知方案(标准差可按前一期的标准差采用)进行评定。

特点:生产稳定,标准差按前一期采用。

最小值限量:标准差≧mm2。

公式:

m fcu≧f cu,k+σ0

f cu ,min ≧f cu ,k —σ0

σ0 = 1122--∑=n nm f

n i fcu

cui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 cu ,min ≧,k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20时,其强度的最小值尚应满足下式要求:

f cu ,min ≧,k

要求同时满足三个公式---平均值一个公式,最小值二个公式。

检查数量:一个检验批,即连续三组;可缩小打击面。

平均值、最小值从本检验批计算。

fcuk :从图纸得到。

标准差计算:标准差已知方案σ0可从前面检验期内同类混凝土、生产周期不应少于60d 且不宜起过90d 、样本容量不少于45(即在该期间内验收批总批数不得少于15批)的强度数据计算确定。假定其值延续在一个检验期内保持不变。三个月后,重新按上一个检验期的强度数据计算σ0值。

【例2 】某混凝土拌搅站,生产C30商品混凝土。该站生产条件较长时间内能保持一致,且标准差保持稳定。前一个检验期(2011年6月5日~8月4日)做了15批(45组)试件,强度代表值分别是:

现从8月5日~8月8日生产的C30混凝土做了三组试件,每组试件强度如下:

f1

f2

f3

【解】:

1、计算标准差

用计算器进行统计计算,σ=

2、计算每组强度值。

f1: 中间值,中间值的15%==, -=, += ,范围~,均在此范围内,取平均值。

f2 :中间值33,中间值的15%==5, 范围28~38, 均在此范围内,取平均值。

f3:中间值=,中间值的15%=, 范围~, 均在此范围内,取平均值。

3、以上三组试件为一批。计算此检验批的强度平均值为,最小值为。

4、代入公式检验

公式1: 左边=,右边=30+×.=。满足。

公式2 :左边=,右边=30-×=。满足。

本例混凝土强度C30,大于C20,采用公式4 f cu ,min ≧,k :左边=,右边=×30=27,满足。

结论:混凝土强度合格。

3、统计法:统计法2---标准差未知

适用范围(标准差未知方案):指生产连续性较差,即生产中无法维持基本相同的生产条件,或生产周期较短,无法积累强度数据以资计算可靠的标准差参数,此时检验评定只能直接根据每一检验批抽样的样本数据确定。 特点:标准差不稳定,只能从本批混凝土(同品种混凝土)试件试压结果中得来,组数不少于10组。

最小值限量:标准差≧mm 2。

公式:

m fcu ≧f cu,k +λ1S fcu

f cu,min ≧λ2 f cu,k

S fcu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应按下式计算:

S fcu = 1

122--∑=n nm f

n i fcu

cui λ1

例3

【解】:按统计法2---标准差未知方法。

m fcu = ∑x / n=,S fcu =。

λ1=,λ2=。

1式,左边=,右边=20+×=, ? 满足。

2式,左边=18, 右边=×20=18, ?满足。

结论:该钢筋混凝土柱混凝土强度合格。

例4 某现浇混凝土框架,C40,第一层共做了12组试件,平均值m fcu =, f cu,min =45Mpa,标准差=10Mpa ,问该层混凝土强度是否合格

【解】:按统计法2---标准差未知方法。

1式,左边 = ,右边= 40+×10 = . ?不满足。

2式,左边= 45,右边=×40=36 ?满足。

综合结论∴不满足。

问题来了。这个例子,所有的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都大于设计强度C40,但根据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公式,结论不满足。

这里关键是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太大了,这说明该施工单位质量控制水平太差。所以,现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不仅从混凝土抗压强度角度进行控制,而且从混凝土质量管理水平上进行控制。

上例,现浇混凝土框架可以用,可以评定合格,但不能参与评优质工程。

例5:某工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0,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用统计法评定。混凝土强度的验收作了12组试件,强度代表值如下:、、、,、、、,、、、。经查试验报告,其养护、取样、试压、龄期、配合比等基本相同,符合标准规定和验收批划分要求。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

【解】:采用统计法2---标准未知。

试件组数12,在10~14范围内,合格判定系数λ1=,λ2=。

平均值=,样本标准差=

代入1式,左边=,右边=20+×= Mpa ,满足。

代入2式,左边=,右边=×20=18Mpa 。满足。

∴混凝土强度符合要求。

例6:条件同上,假设施工组识设计规定用非统计法。

【解】:

非统计法评定公式:

m fcu ≧λ3f cu ,k

f cu ,代入1式,要求平均值≧=×20=23Mpa ,不满足。

代入2式:最小值≧090×20=18Mpa, 满足。

结论:混凝土强度不合格。

同一混凝土用统计法和非统计法,结果不一样。这主要是因为统计方法要求10组以上,试件数量多,其代表性好,故标准给出的要求相对低一些。因此,一个验收批超过10组就应用统计法,并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在具体评定时不得更改已规定的评定方法。

第4节结构实体检验

1、原因:

由于试件与实际结构分离,本质上各是各的,即使非常正规的标准标养,也不能正常反映结构的真实强度。解决标准试件与实际结构强度的关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而且由于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不规范,目前出现了很多问题,做假试件,更人为地造成了试件强度与母体实际强度分离,甚至有人说,我国的混凝土强度实际上是一个谜。

这样,迫使我们非搞母体---结构实体的检验。因此,产生了第二类方法。

2、现行国家标准规定:

⑴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仅限于涉及安全的柱、墙、梁等结构构件的重要部位。

结构实体检验的内容应包括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以及工程合同约定的项目。混凝土强度、钢筋保护层厚度,这两个项目对结构的承载力和结构性能有重大影响。必查项目。

⑵结构实体检验采用由各方参与的见证抽样的形式。

⑶承担结构实体检验的试验室应具有相应的资质。

⑷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具体方法:对混凝土强度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也可采取非破损或局部破损的检验方法。

这里说了三个方法:同条件养护、非破损检验、破损检验。

一)主要手段---同条件养护

标准养护仍然要做,增加的一项测试项目,复核性检验。

同条件养护有一个等效养护期的问题,600℃·d所对应的龄期(560℃·d取整数)。通常同条件养护由于可能失水等不利强度增长而比标准养护试件强度低。0℃及以下不计入,时间不应少于14d,强度处于增长期,而且不稳定。

取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入模处。

仍为子样,测子样,推母样。仅养护不同。

标准养护、同条件养护试件测强度,非破损检验。可靠。

二)补充手段---非破损或局部破损检验

当未取得同条件养护试件,结构实体检验结果不符合要求,或者合同规定了其它的检验项目和检验要求时,采用补充手段。

补充手段有非破损和局部破损二种方法,应优先选用非破损手段。当采用局部破损检测方法时,检验完后应及时修补。直接测母体,这种方法一定要建立混凝土强度与测试指标的相关关系曲线。掺粉煤灰的混凝土强度增长迟后,要建立新的专用曲线。

1、非破损法

直接测母样---回弹仪法---用回弹仪规定的冲击能撞击混凝土表面,测回弹高度,推测整体强度。

通常偏低,且误差大,打在石子上就高,打在水泥上就低。掺粉煤灰的混凝土,降低硬度,误判强度。这种方法属表面硬度法。非破损检验。

现行国家标准〖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

2、局部破损法

①拔出法(局部破损)---将一根特殊形状、粗端埋入新拌混凝土中的钢质预埋件从混凝土中拔出的一种试验,利用测力计测量拔出力。由于预埋件的形状,埋入的预埋件是与一块园锥形的混凝土一起被拉出来的,所以在测试以后必须将混凝土表面进行修补。但如果是用以判定安全拆模时间,则不必将拔出的装置从混凝土拉出,而是在测力计上达到预定的拔出力时可结束试验,此时拆模应为安全。这种方法反映混凝土抗拉强度,更主要是水泥胶结强度,对被检方有利,离差大。

②取芯法(局部破损)---钻取芯样,在压力机上测试。但不能作为一个常规手段,对结构要害部位打孔,拢动周围部位,会造成周围部位微裂缝,今后是破坏源。这种现象越是高强混凝土越危险。高强混凝土破碎后像玻璃渣一样扎手。另外,麻烦,费钱。

现行国家标准〖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CECS03:2007。

第5节快速测试

从当前混凝土结构的规模和施工速度来说(在水电工程中每小时浇灌混凝土量超过200立方米),明显不能等到28天抗压强度试验结果来决定混凝土质量合格与否。快速测定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条解决的途径,在大型工程中逐渐扩大应用,可在混凝土浇筑一到二天时间内,对混凝土强度作出大致的初步判断,从快速强度测试的数值偏低,就可以对承包商提出警告,并且也提供了及时进行补救的机会。如果浇灌的确低于质量标准的混凝土,那么几天就铲除,要比28天以后再处理要省力得多,同时耗费也便宜得多。

快速测试方法有三种:

A、温水法----将标准试件连模养护于温度35℃水中24小时。

B、沸水法----将试件带模养护24小时,然后脱模放入100℃沸水中3小时,再待一个小时测试。这个方法应用最普遍。

C、自然养护法---试件成型后立即放入隔热的容器内经48小时再测强度。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试题

一、单选题格式(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施行日期是(C) A、20XX年10月1日 B、20XX年11月1日 C、20XX年12月1日 D、20XX年1月1日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低于标准值的概率应为(A) A、5% B、10% C、15% D、20%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组混凝土试件测得3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5Mpa,37Mpa,43Mpa,则该组试件的强度为(B) A、35Mpa B、37Mpa C、38Mpa D、42Mpa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标准养生的湿度为(D) A、80% B、85% C、90% D、95%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塌落度试验时,从开始装桶到提起塌落筒的时间不应超过(A) A、2.5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C30混凝土浇筑时,制作的试件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其抗压强度折算成边长为150mm的标准尺寸试件抗压强度时,折算系数为(C) A、0.85 B、0.9 C、0.95 D、1.05 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中,试件以(C)个为一组。

A、1 B、2 C、3 D、4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C)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A、100m3 B、150m3 C、200m3 D、250m3 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当样本容量为12组时,其强度评定时合格评定系数λ1取值应为(D) A、0.85 B、0.95 C、1.05 D、1.15 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标准中,混凝土各项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A) A、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B、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 C、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D、抗拉强度标准值 1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评定混凝土强度采用的标准试件的尺寸,应为以下何种所示(B) A、100mm*100mm*100mm B、150mm*150mm*150mm C、150mm*150mm*300mm D、200mm*200mm*200mm 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高强混凝土的下列优点中,何项不正确(D) A、强度高 B、可施加更大的预应力 C、耐久性更好 D、延性更好 1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混凝土拌合物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4.5MPa,则该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为(A) A、C20 B、C24.5 C、C25 D、C30 1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是依据混凝土的(C)确定的。 A、抗折强度 B、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C、抗压强度标准值 D、抗压强度平均值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50107-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Standard for test and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on strength GB50107-2010 2010-05-31发布2010-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二~二OO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的主要内容有: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合格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中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电子信箱:standards@https://www.360docs.net/doc/af17403636.html,)。 本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大学 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质量监督总站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云南建工混凝土有限公司 舟山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 北京东方建宇混凝土技术研究院 贵州中建建筑科学研究院 沈阳北方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

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

正确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方法中的若干概念 齐丰商砼李国志(正高职高级工程师)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必须做好三个环节的控制。除切实搞好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又称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外,还要对半成品和成品在出厂交付使用前,进行验收,即进行合格性检验评定,又称验收控制。 通过验收环节,对商品混凝土生产方而言,是使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不予出厂,防止给使用者造成实在或潜在的危害。在混凝土生产控制措施不够健全或原材料控制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性检验的验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使用方而言,现场试块强度是评定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并进行验收的依据。 一、强度类型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的目的大体有两个,因此所得的强度也有两种。 1.标准养护强度 对用于工程结构中的一批混凝土(验收批)按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评定,视其是否达到该等级混凝土应有的强度质量,以评定其是否合格。这种强度的试件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强度,简称标养强度。 这里应强调的是,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作为结构混凝土强度验收的依据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并在现场由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取样制作并进行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商品混凝土供应方的试块标养强度只是商砼供应方用于评定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和作为生产控制用的,虽然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结构强度验收的依据。 2.同条件养护强度 对在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拆模、构件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的要求,而需要确定当时结构中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以便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强度的试块一般均置于实际结构旁,以与结构同样的条件对其进行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同条件养护强度。又因其多用于控制施工工艺,故简称施工强度。 这两种强度在取样、养护、评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应注意它们的差异以免混淆。 1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

要保证混凝土的实际强度达到合格的要求,必须做好三个环节的控制。除切实搞好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又称初步控制)、生产控制外,还要对半成品和成品在出厂交付使用前,进行验收,即进行合格性检验评定,又称验收控制。 通过验收环节,对商品混凝土生产方而言,是使不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不予出厂,防止给使用者造成实在或潜在的危害。在混凝土生产控制措施不够健全或原材料控制不尽完善的情况下,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合格性检验的验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对使用方而言,现场试块强度是评定混凝土结构实际强度并进行验收的依据。 一、强度类型 对混凝土进行强度试验的目的大体有两个,因此所得的强度也有两种。 1.标准养护强度 对用于工程结构中的一批混凝土(验收批)按标准方法进行检验评定,视其是否达到该等级混凝土应有的强度质量,以评定其是否合格。这种强度的试件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标准养护强度,简称标养强度。 这里应强调的是,在使用商品混凝土时,作为结构混凝土强度验收的依据是运送到施工现场的混凝土并在现场由商品混凝土供应方、施工方和监理单位共同取样制作并进行标准养护的试块强度。商品混凝土供应方的试块标养强度只是商砼供应方用于评定企业的生产质量水平和作为生产控制用的,虽然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结构强度验收的依据。 2.同条件养护强度 对在混凝土生产施工过程中,为满足拆模、构件出池、出厂、吊装、预应力筋张拉或放张等的要求,而需要确定当时结构中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值以便进行施工控制。这种强度的试块一般均置于实际结构旁,以与结构同样的条件对其进行养护,故称为混凝土的同条件养护强度。又因其多用于控制施工工艺,故简称施工强度。 这两种强度在取样、养护、评定方面有很大的不同,应注意它们的差异以免混淆。 标准强度和施工强度有以下三点差别: 1.养护方式不同:如前所述分别为标准养护和同条件养护。 2.评定方式不同:标养强度按批评定(验收批的划分见后面),有三种评定方法(标准差已知统计法、标准差未知统计法、非统计法);施工强度基本按组与相应的工作班混凝土一一对应地检验。 3.评定目的不同:标养强度是为了确定该批混凝土的强度是否合格,以便加以验收;施工强度不是为了评定合格与否,只是为了判断施工工艺过程(拆模、起吊、张拉、放张等)的可能性,是无所谓合格和不合格的。 二、标养强度验收批的划分 1.同一验收批的条件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分批进行,构成同一验收批的混凝土质量状态应大体一致。所谓大体一致由“四同”条件加以确定。 (1)强度等级相同; (2)龄期相同; (3)生产工艺条件基本相同; (4)配合比基本相同。 其中生产工艺条件基本相同是指混凝土的搅拌方式、运输条件、浇筑形式大体一致的情况。配合比基本相同是指施工配制强度相同,并能在原材料有变化时及时调整配合比使其施工配制强度的目标值不变。 2.验收批的批量和样本容量 混凝土每一验收批的批量和样本(试件)的容量大小,除应满足GBJ107-8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规定的按混凝土生产量所需制作试件组数(取样频率)外,还与选用标准中采用哪一种评定方法((标准差已知和标准差未知统计法或非统计法)来评定混凝土强度有关。同批的混凝土试件组的数量称样本容

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评定

桩基础混凝土强度评定应考虑混凝土工艺影响 内容提要: 在分析各相关规范对桩基础混凝土设计要求和检验、验收要求基础上,提出在桩基础混凝土质量验收时应考虑混凝土施工工艺和成桩条件对桩身混凝土强度影响这一因素,并对相关规范的对此问题的统一和提高规范可操作性提出建 议。 前言 随着工程检测技术的进步,桩基础施工质量检验和验收评定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工程中的一些问题也相继显现出来。对于桩基础混凝土强度的评定,过去多数是以施工时予留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检验结果作为主要评定依据,近些年来,相关规范和标准对部分桩基础混凝土质量检验提出了钻孔取芯要求,通过混凝土芯样的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桩基础混凝土强度,以此来评定桩基础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通常情况钻芯取样试块的抗压强度小于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有时施工期间予留的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满足设计强度等级要求,而钻芯取样得到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达不到设计强度等级要求,由于设计计算时考虑了混凝土工艺系数,用芯样抗压强度验算桩身承载力又满足要求,此时质量验收评定是以设计强度等级为准还是以承载力计算为准,对此,

现行有关规范标准规定的不明确也不统一,质量监督部门和工程监理人员对规范的理解也不同,给一些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带来了问题。就此问题,提出个人看法。 1、现行规范在桩基础混凝土强度方面的有关规定相关规范在桩身承载力计算时对混凝土强度都有具体规定,其主要内 容为: ①《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规定桩身承载力计算中应按桩的类型和成桩工艺的不同将混凝土的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一个工作条件系数,该系数取值范围在0.6~0.75之间; ②《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JGJ94-94(以下简称桩基规范) 规定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应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和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乘以基桩施工工艺系数,该系数取值范围在0.8~1.0之间。在条文说明中解释为“考虑到桩身混 凝土实际承载力随成桩条件而异,因此在计算桩身承载力时,应将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和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按 桩类别乘以不同的工艺系数”。该说明清楚的表达了不同施 工工艺和成桩条件会造成桩身混凝土实际强度与设计强度 等级存在差异这一事实; ③《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以下简称桩检规范)规定在进行桩身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计算时,乘以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折算系数,该系数“应考虑芯样尺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模板

1 总则 2 术语、符号术语、 2.1 术语2.2 符号 3 基本规定 4 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4.1混凝土的取样4.1混凝土的取样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4.2混凝土试件的制作与养护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4.3混凝土试件的试验 5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5.1统计方法评定5.1统计方法评定5.2非统计方法评定5.2非统计方法评定5.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5.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本标准用词说明引用标准名录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 保证混凝土强度符合混凝土工程质量的要求, 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原标准: 适用于普通本标准适用于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评定) 1.0.3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 本标准是关于混凝土抗压强度合格性评定的具体规定。它对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 提高混凝土生产的质量管理水平, 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都具有重大作用。) 2 术语、符号 2.1.1 混凝土由水泥、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 经搅拌、成型、由水泥、骨料和水等按一定配合比, 经搅拌、成型、养护

等工艺硬化而成的工程材料。而成的工程材料。2.1.2 龄期自加水搅拌开始, 混凝土所经历的时间, 按天或小时计。自加水搅拌开始, 混凝土所经历的时间, 按天或小时计。2.1.3 混凝土强度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表征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表征其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本标准中的混凝土强度是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强度是指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2.1.4 合格性评定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所作的判定。根据一定规则对混凝土强度的合格与否所作的判定。2.1.5 检验批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混凝土组成, 用于合格性判定的混凝土总体。由符合规定条件的混凝土组成, 用于合格性判定的混凝土总体。2.1.6 检验期为确定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为确定检验批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差而规定的统计时段。2.1.7样本容量2.1.7样本容量代表检验批的用于合格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代表检验批的用于合格评定的混凝土试件组数。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m fcu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f cu,min 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 S f c u ——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 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l07中,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就个人理解归纳如下: 1、标准试件混凝土强度 (1)在混凝土分项工程中,应根据结构布置、混凝土工程量、工作班浇筑量等情况,将混凝土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或称验收批),即:N≥1,此处,N为检验批批数。 (2)在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和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常规验收中,所涉及的混凝土强度均以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ram的立方体试件(简称标准试件,对非标准尺寸试件要作修正),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为准。 (3)每一检验批(以下简称每批)中标准试件取样数量n,仍应根据第(1)条中的情况并考虑混凝土的生产条件、质量稳定性及其强度变异的信息等作出选择。(4)根据每批的标准试件取样数量和以往的混凝土强度统计信息,《标准》GBJl07规定,可在两种统计方法和一种非统计方法中选择适合的一种方法,用于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该方法的要求。当符合该方法的要求时,就认为该批混凝土强度达到该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就可判为合格。 (5)混凝土分项工程中的N个检验批,应等效地视作为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中的主控项目,N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均评定为合格,是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在《规范》GB50204第7.4.1条(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规定,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 (1)《规范》GB50204确认,与结构实体混凝土组成成分、养护条件相同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强度可作为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依据。所以在《规范》GB50204中规定: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在《标准》GBJl07中也有相类同的规定。 (2)上述两个标准均对施工阶段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的用处作了交待,但未提及试件组数及其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6.1.11条、第6.2.5条中提及的各施工阶段(含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应当就是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显然,施工单位应自己作出判断,需留置多少组试件,每次压几组试件;倘若达不到规定的f cu值时,是否还有后备试件等。如果每次仅压一组试件,所得的一个代表值,它至少应不小于f cu 值,实际上施工单位常常就是这样做的。如果不这样做,在相应的施工阶段(特别是施加预应力时)造成结构构件严重开裂或压坏的概率将会增大。对满足f cu 值的评定方法尚需由《标准》作进一步完善。 (3)《规范》GB50204首次作出明确规定,在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的验收中,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重要部位应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其中对混凝土强度的检验,应以在混凝土浇筑地点制备并与结构实体同条件养护的试件强度为依据。此同条件养护的留置方式、取样数量和强度代表值等,在该《规范》附录D中作了具体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的检验结果,当符合《标准》GBJl07的有关规定时,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实体的混凝土强度应判为合格。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制定。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于1988年3月1日发布施行。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1988年3月1日已经作废,新标准为《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委员会 施行日期:1988年3月1日 关于发布《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通知 计标〔1987〕1140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为国家标准,自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日起施行。本标准施行后,现行《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04—83)中有关检验评定混凝土强度和选择混凝土配制强度的有关条文自行废止。 该标准由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管理,其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我委基本建设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国家计划委员会 一九八七年七月九日 编制说明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4〕305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等十二个单位共同编制的。 在编制过程中,对全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和有关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及系统的试验研究,吸取了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并借鉴了国外的有关标准。在征求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和进行试点应用后,经全国审查会议审查定稿。 本标准共分为四章和五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一般规定,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等。 在实施本标准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1987年5月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步骤及实例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第1节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 一、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它的质量属主控项目,马虎不得,马虎了要垮房子。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基本原则 1、混凝土质量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抗压强度。 一般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其它各项性能都好。 2、子样代表母样: 混凝土实体检验结构上需做承载力试验,太难,而且是破坏性的,不必要。我们国家采用的方法是做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标养,然后做强度试验。通过对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值分析,从而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实体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真实性。 3、概率和数理统计: 确定性数据采用经典数学研究,有波动性数据的不确定数学现象采用概率和统计数学研究。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测试结果呈不确定性,但波动是有规律。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表明: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概率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正态分布曲线特点: ①曲线呈钟形,两边对称,对称轴在中间,最高点处,为平均强度; ②中间高两侧低,表明混凝土强度接近平均值概率大,而低于或高于平均值的混凝土强度概率小,愈来愈小,最后逐渐趋近于零;曲线和横坐标之间包围的面积为概率的总和,100%,对称轴两边面积相等,各为50%。即若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配制强度也为为C30的话,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仅有50%达到C30,保证率为50%。 ③拐点是曲线凸凹变化点,决定曲线的胖瘦,反映了强度控制水平。 标准差的数学意义即是正态分布图中拐点到中心线的距离。拐点到中心线的距离决定曲线的胖瘦,反映了强度控制水平。越小,质量控制得越好。 一般不作图,只需三个特征值---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强度保证率(面积)。 三、常用的统计量 1、符号 M F 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结构设计中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f cu,min---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Sfcu---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P GB/T 501 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Standard for evaluation of concrete compressive strength 2010—05—31 发布2010—12—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告第594号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 50107—2010,自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原《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07—87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0年5月31日 前言 本标准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三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3] 102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 本标准主要内容包括:1 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混凝土的取样与试验;5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 本标准修订的主要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和符号;2补充了试件取样频率的规定;3增加了C60及以上高强混凝土非标准尺寸试件确定折算系数的方法;4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已知方案的标准差计算公式;5修改了评定方法中标准差未知方案的评定条文;6修改了评定方法中非统计方法的评定条文。 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步骤及实例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第1节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基础知识 一、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最常用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它的质量属主控项目,马虎不得,马虎了要垮房子。 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的基本原则 1、混凝土质量评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抗压强度。 一般混凝土抗压强度高,混凝土的其它各项性能都好。 2、子样代表母样: 混凝土实体检验结构上需做承载力试验,太难,而且是破坏性的,不必要。我们国家采用的方法是做标准立方体试件,进行标养,然后做强度试验。通过对混凝土试件强度试验值分析,从而评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评定实体混凝土结构承载力的真实性。 3、概率和数理统计: 确定性数据采用经典数学研究,有波动性数据的不确定数学现象采用概率和统计数学研究。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试件测试结果呈不确定性,但波动是有规律。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试验表明:同一等级的混凝土在龄期相同、生产工艺和配合比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强度的概率分布可用正态分布来描述。 正态分布曲线特点: ①曲线呈钟形,两边对称,对称轴在中间,最高点处,为平均强度; ②中间高两侧低,表明混凝土强度接近平均值概率大,而低于或高于平均值的混凝土强度概率小,愈来愈小,最后逐渐趋近于零;曲线和横坐标之间包围的面积为概率的总和,100%,对称轴两边面积相等,各为50%。即若混凝土设计强度为C30,配制强度也为为C30的话,配制出来的混凝土强度仅有50%达到C30,保证率为50%。 ③拐点是曲线凸凹变化点,决定曲线的胖瘦,反映了强度控制水平。 标准差的数学意义即是正态分布图中拐点到中心线的距离。拐点到中心线的距离决定曲线的胖瘦,反映了强度控制水平。越小,质量控制得越好。 一般不作图,只需三个特征值---强度平均值、标准差、强度保证率(面积)。 三、常用的统计量 1、符号 M cu---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F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即结构设计中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f cu,min---同一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 Sfcu---方差未知评定方法中,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 σ---方差已知评定方法中,检验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标准差;0λλλλ4 ---合格性判定系数;1, 3, 2 , f cu,i ---第i组混凝土试件的立方体抗压强度代表值; n---样本容量。 混凝土强度保证率----安全组数/总组数。 2、平均值、标准差用计算器计算。 标准偏差简称标准差,或均方差,是个体数据与均值离差平方和的算术平均值的算术根,是大于

基础混凝土强度评定

C30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强度评定 1、本单位工程C30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共抽取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4组,其各组试块强度如下所示: 2、试块强度评定 (1)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的强度代表值应根据强度试验结果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确定后,乘折算系数取用,折算系数宜取1.10。折算后强度值如下表所示: (2)由于试块少于10组,属零星个别生产,因此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验收批混凝土的强度必须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①、mfc u≥1.15f c u,k ②、f c u,min ≥0.95 f c u,k mfc u: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平均值(N/mm2) f c 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 f c u,min :同一验收批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的最小值(N/mm2) (3)、将数据代入以上公式计算如下:

mfc u=(30.03+35.53+38.83+37.07)/4=35.365 MPa 1.15 f c u,k =1.15*30=34.5 MPa ∴mfc u=35.365 MPa≥1.15f c u,k=34.5 MPa f c u,min=30.03 MPa 0.95 f c u,k=0.95*30=28.5 MPa ∴f c u,min=30.03 MPa≥0.95 f c u,k=28.5 MPa 结论: 依据GB107-87标准,基础C30同条件养护试块混凝土强度评定为合格。 山东元宏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12-2-24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SG-029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 武警四川省总队后勤基地桥梁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40 水泥品种及标号 配合比(重量比) 坍落度 (cm ) 13~17 养护条件 同批混凝土代表数量(m 3 ) 结构部位 P.O 42.5R 水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标养 预制箱梁 162 415 743 1115 4.57 试件组数 : 12 合格判定系数: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前一检验期强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件强度: 48.4 47.3 56.4 59.0 49.2 48.7 50.1 50.6 48.8 49.3 47.6 49.5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 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非统计方法 / 评定结论: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评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监理工程师:(注册方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 施工单位: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单位工程名称 红星路南延线K16+943.6跨规划道路桥梁工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50 水泥品种及标号 配合比(重量比) 坍落度 (cm ) 16-20 养护条件 同批混凝土代表数量(m 3 ) 结构部位 P.O 42.5R 水 水泥 砂 石子 外加剂 同养 3200 预制箱梁 163 466 726 1089 5.6 试件组数 : 合格判定系数: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前一检验期强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件强度: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 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 非统计方法 / 评定结论: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审核人:(签字) 年 月 日 评定人:(签字) 年 月 日 监理工程师:(注册方章) 年 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说明:本内容摘自《GB_T 50107-20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87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方法,促进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确保混凝土强度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第1.0.2条本标准适用于普通混凝土和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验 评定。 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其强度的检验评定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1.0.3条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除应遵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有关规定。 注:对按《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J10—74)设计的工程,使用本标准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时,应按本标准附录一的规定,将设计采用的混凝土标号换算为混凝土强度等级。施工时的配制强度也应按同样原则进行换算。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2.0.1条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符号C与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以N/m㎡计)表示. 第2.0.2条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系指对按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 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总体分布中的一个值,强度低于该值的百分率不超过5%。 第2.0.3条混凝土强度应分批进行检验评定.一个验收批的混凝土应由强度等级相同、龄期相同以及生产工艺条件和配合比基本相同的混凝土组成。对施工现场的现浇混凝土,应按单位工程的验收项目划分验收批,每个验收项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安装工 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确定。 第2.0.4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按本标准规定的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强度。对零星生产的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或现场搅拌的批量不大的混凝土,可按本标准规定的非统计方法评定。 第2.0.5条为满足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混凝土强度评定的要求,应根据原材料、混凝土生产工艺及生产质量水平等具体条件,选择适当的混凝土施工配制强度。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可按照本标准附录二的规定,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确定。 第2.0.6条预拌混凝土厂、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和采用现场集中搅拌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应定期对混凝土强度进行统计分析,控制混凝土质量。可按本标准附录三的规定,确定混凝土的生产质量水平。 第三章混凝土的取样,试件的制作、养护和试验第3.0.1条混凝土试样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每100盘,但不超过100m3 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二、每一工作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其取样次数不得少于一次。

混凝土强度检验与评定

混凝土强度检验与评定 1.现场混凝土质量检验以抗压强度为主,并以150mm立方体试件的抗压强 度为标准。 2.混凝土试件以机口随机取样为主,每组混凝土的3个试件应在同一储料 斗或运输车箱内的混凝土取样制作。浇筑地点试件取样数量宜为机口取样数量的10%,并按下列规定确定其强度代表值。 2.1以每组3 个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2.2 当一组试件中的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超过15%时, 取中间值作为该组试件的强度代表值。 2.3当一组试件中的强度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与中间值之差均超过15% 时,该组试件的强度不作为评定的依据。 3. 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试件取样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抗压强度:大体积混凝土28天龄期每5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 每1000m3成型一组;非大体积混凝土28天龄期每1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200m3成型一组。 3.2 抗拉强度: 28天龄期每2000m3成型一组,设计龄期每3000m3成 型一组。 3.3抗冻、抗渗或其他主要特殊要求应在施工中适当取样检验,其数量可按每季度施工的主要部位取样成型1~2组。 4.为预测混凝土的强度,宜采用快速测强法,或进行7 天龄期强度试验。 5.混凝土试件的成型、养护及试验,按DL/T 5150-2001进行。 6.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验收批混凝土强度平均值和最小值应同时满足 以下要求: mf cu≥f cu,k+Ktσ0 f cu,min≥ 0.85f cu,k(≤C9020) 0.90f cu,k(>C9020) 式中:mf cu——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 f cu,k ——混凝土设计龄期的强度标准值,MPa; K ——合格判定系数,根据验收批统计组数n值,按表1选定; T ——概率度系数,取用值见表2; σ0 ——验收批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f cu,min——n组强度中的最小值,MPa; 表1 合格判定系数K值表 7.混凝土质量验收取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龄期应与设计龄期相一致。混凝 土生产质量的过程控制应以标准养护28天试件抗压强度为准,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比值由试验确定。 8.混凝土抗压强度试件的检测结果未满足第6条合格标准要求或混凝土 试件或采用强度的代表有怀疑时,可从结构物中钻取混凝土芯样件或采用无损检验法,按有关标准规定对结构物的强度进行检测,如仍不符合要求,应对已完成的结构物,按实际条件验算结构的安全度,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其他处理措施。 9.混凝土设计龄期的抗冻检验的合格率不应低于80%,混凝土设计龄期的

混凝土强度合格评定表格(1).

SG-029 混凝土(弯拉)强度合格评定施工单位: 单位工程名称混凝土强度等级 水泥品种及标 号配合比(重量 比) 塌落度 (cm) 养护 条件 同批混 凝土代 表 数量 (m3) 结 构 部 位水水泥砂石子 外 加 剂 试件组数 n= 合格判定系数 1 =

3= 2 = 4= 同一验收批强度平均值: 最小值 fcu ,min = 前一检验期强 度标准差 同一验收批强 度标准差 验收批各组试 件弯拉强度: 标准差已知统计方法 mf cu = Mpa f cuk*0.7 弯 拉 强 度 试 弯 拉 强 度 试 标 准 差 未 知 mf cu = Mpa f cu,k+1*sf cu 非 统 计 方 法 mf cu = Mpa 3*f cu,k =

= mf cu f cuk*0.7 f cu,min= Mpa f cuk-0.7 = f cu,min f cuk0.7 件 大 于 10 组 件 小 于 10 组 统 计 方 法 = mf cu f cu,k+1*sf cu f cu,min= Mpa 2*f cu,k= f cu,min 2*f cu,k mf cu 3*f cu,k f cu,min= Mpa 4*f cu,k= f cu,min 4*f cu,k 验收评定结论: 根据《混泥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的“非统计方法进行评定”或“标准差未知统计方法进行评定”达到合格标准 注册建造师(技术负责人):审核人:(签 字) 评定 人: (签 监理 工程 师: (注

(签字) 月日年月日字) 年月 日 册方 章) 年月 日 注:本表一式四份,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城建档案馆各一份。 四川省建设厅监监制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2019试题24页word

附件2:命题格式 一、单选题格式(每题4个选择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的施行日期是(C) A、2010年10月1日 B、2010年11月1日 C、2010年12月1日 D、2011年1月1日 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低于标准值的概率应为(A) A、5% B、10% C、15% D、20% 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组混凝土试件测得3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分别为35Mpa,37Mpa,43Mpa,则该组试件的强度为(B) A、35Mpa B、37Mpa C、38Mpa D、42Mpa 4、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标准养生的湿度为(D) A、80% B、85% C、90% D、95% 5、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塌落度试验时,从开始装桶到提起塌落筒的时间不应超过(A) 第 1 页

A、2.5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某C30混凝土浇筑时,制作的试件为边长100mm的立方体试块,其抗压强度折算成边长为150mm的标准尺寸试件抗压强度时,折算系数为(C) A、0.85 B、0.9 C、0.95 D、1.05 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试验中,试件以(C)个为一组。 A、1 B、2 C、3 D、4 8、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当一次连续浇筑同配合比的混凝土超过1000m3时,每(C)取样不应少于一次。 A、100m3 B、150m3 C、200m3 D、250m3 取值应为 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当样本容量为12组时,其强度评定时合格评定系数λ 1 (D) A、0.85 B、0.95 C、1.05 D、1.15 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标准中,混凝土各项强度指标的基本代表值是(A) 第 2 页

对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分析

对混凝土强度检验的分析

————————————————————————————————作者:————————————————————————————————日期: ?

摘要 混凝土强度的检验是结构实体检验的主要项目之一,本文对同条件养护试件和标准养护试件的区别,回弹法和钻芯法的应用误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澄清一些错误看法。本文就这些方面发表本人的一些看法和自己的理解,很多问题也不是很深入全面,望各位老师给予指导。 关键词:同条件养护标准养护回弹法钻芯法

ABSTRACT Theinspection ofconcrete intensityis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ubjects of structure inspection.In this pa per,by distin guishing samples in the same maintainin gcondition with samples in the standard maintainingcondition,problems of the wrong use ofresoundingmethod and drilling method are argued,and some wrong viewpoints are hoped to be cleared. Keywords:Samemaintainingcondition Standard maintaining condition Resounding method Drilling method

如何理解混凝土强度评定与验收

如何理解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近年来,看到许多涉及混凝土强度评定与验收方面的文章,学习后很受启发,为此写成本文供大家评说。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中,对混凝土强度的评定与验收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现就个人理解归纳如下: 1、标准试件混凝土强度 (1)在混凝土分项工程中,应根据结构布置、混凝土工程量、工作班浇筑量等情况,将混凝土分项工程划分为若干个检验批(或称验收批),即:N≥1,此处,N为检验批批数。 (2)在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评定和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常规验收中,所涉及的混凝土强度均以标准方法制作和养护的边长为150mm的立方体试件(简称标准试件,对非标准尺寸试件要作修正),在28d龄期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抗压强度为准。 (3)每一检验批(以下简称每批)中标准试件取样数量n,仍应根据第(1)条中的情况并考虑混凝土的生产条件、质量稳定性及其强度变异的信息等作出选择。 (4)根据每批的标准试件取样数量和以往的混凝土强度统计信息,《标准》GBJl07规定,可在两种统计方法和一种非统计方法中选择适合的一种方法,用于评定该批混凝土强度是否满足该方法的要求。当符合该方法的要求时,就认为该批混凝土强度达到该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就可判为合格。

(5)混凝土分项工程中的N个检验批,应等效地视作为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中的主控项目,N个检验批的混凝土强度均评定为合格,是该分项工程质量验收的重要条件之一。因为在《规范》GB50204第7.4.1条(混凝土分项工程的强制性条文)规定,结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2、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 (1)《规范》GB50204确认,与结构实体混凝土组成成分、养护条件相同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强度可作为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依据。所以在《规范》GB50204中规定:结构构件拆模、出池、出厂、吊装、张拉、放张及施工期间临时负荷时的混凝土强度,应根据同条件养护的标准尺寸试件的混凝土强度确定。在《标准》GBJl07中也有相类同的规定。 (2)上述两个标准均对施工阶段同条件养护试件混凝土强度的用处作了交待,但未提及试件组数及其评定。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第6.1.11条、第6.2.5条中提及的各施工阶段(含施加预应力时)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应当就是同条件养护试件的混凝土强度。显然,施工单位应自己作出判断,需留置多少组试件,每次压几组试件;倘若达不到规定的f cu值时,是否还有后备试件等。如果每次仅压一组试件,所得的一个代表值,它至少应不小于f cu值,实际上施工单位常常就是这样做的。如果不这样做,在相应的施工阶段(特别是施加预应力时)造成结构构件严重开裂或压坏的概率将会增大。对满足f cu值的评定方法尚需由《标准》作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