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CAD课程设计

采矿CAD课程设计
采矿CAD课程设计

采矿课程设计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学院地球科学学院

专业名称XXXX

设计题目采矿CAD课程设计学生姓名XXX

学生学号XXXXXXXX

指导教师XXX

2016年5月

目录

1.设计任务 (1)

1.1.课程设计目的 (1)

1.2.设计内容 (1)

1.2.1.设计任务 (1)

1.2.2.采矿方法选择与设计 (1)

1.2.3.CAD 制图过程 (2)

1.3.设计工作计划 (2)

2.采矿方法选择与设计 (3)

2.1.设计基础参数 (3)

2.2.采矿方法优选 (3)

2.3.采矿方法叙述 (3)

2.3.1.房柱法 (3)

2.3.2.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 (5)

2.3.3.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7)

3.CAD制图过程 (9)

3.1.绘图环境设置 (9)

3.2.图纸内容绘制 (10)

3.3.标注图形 (10)

3.4.图纸分析 (10)

3.5.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 (10)

3.6.图纸打印 (11)

4.心得体会 (12)

5.参考文献 (12)

1.设计任务

1.1.课程设计目的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我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对于采矿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掌握并熟练应用计算机绘图的方法和步骤,并进行基本的二次开发操作是必不可少的学习环节。采矿CAD 课程设计是学生修完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工程制图、井巷工程、采矿CAD 等基本专业课程后,进行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其目的是:

(1)综合运用井巷工程、金属矿床地下开采、采矿CAD 等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知识和操作技能,绘制采矿专业工程图,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宽所学的知识;

(2)通过课程设计,进一步熟悉掌握常用的绘图、编辑命令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综合应用多种绘图和编辑命令,掌握二维工程图的绘制,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采矿工程图的绘制,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采矿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在今后的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绘图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4)培养学生团队组织、协作能力,锻炼其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1.2.设计内容

1.2.1.设计任务

课程设计目的,设计内容及设计工作计划。

1.2.2.采矿方法选择与设计

(1)设计基础参数

(2)采矿方法优选根据矿床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国家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拟出无明显缺陷的技术经济上较为可行的采矿方法方案,至少 3 个。确定每个方案主要构成要素,采准切割布置和回采工艺,选择在倾角、厚度、品位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块,绘制采矿方法方案的标准图并列出各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矿房或矿块的劳动生产率采准切割工作量及时间,矿房或矿块生产能力、主要材料——炸药木材、水泥等的消耗,矿石的损失率与贫化率,采出矿石的直接成本)、安全程度和劳动条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比较,选择最合理的采矿方法方案。

(3)采矿方法叙述(结构、采切、回采、运搬、地压、优缺点等)

①采矿方法构成要素根据采矿技术条件和采矿方法特点,详细论述矿块(采区)

的布置、矿块(采区)的构成要素(矿块长度、宽度、顶柱与底柱高度、间柱宽度、分段或分层高度、漏斗间距等)。按比例绘制所选定的采矿方法小图与大图。

②采准工作阶段运输水平的采准方式。巷道的布置、尺寸及支护方法。矿块(采区)底部结构形式,各种放矿巷道的布置和尺寸以及支护方法。其它各种采准巷道、切割巷道的布置,断面尺寸及支护方法。

③回采工作简述矿房回采各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互间的联系。矿房拉底,劈漏和开掘切割槽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顺序。绘制拉底、劈漏和开切割槽的工作方法图。矿房落矿工作:落矿方法,凿岩设备与工具的选择,凿岩爆破参数的确定并简短的说明,炮眼布置图,爆破方法,一个回采循环的落矿量,落矿工人劳动生产率,单位炸药消耗量。二次破碎方法,放出矿石的二次破碎单位炸药消耗量。采场矿石运搬方式及出矿劳动生产率,放矿漏斗型式结构绘制漏斗结构图。采场支护方法。若采用充填采矿方法,则须说明充填料的来源、充填料的输送与充填方法。采场通风的方式、系统和通风工作制度。回采工作组织及循环工作图表:回采中各作业所需时间的计算或选取,各作业间的作业顺序,编制回采循环工作图表。每昼夜的工作班数和工作循环数。矿房回采工作人员编制和所需的设备与材料。

1.2.3.CAD 制图过程

(1)绘图环境设置说明图形界限设置,绘图单位、字体样式、标注样式及图层建立,说明相应图层的线型、线宽及颜色设置。需列表和插图说明,形式详见附件《双轨运输大巷巷道断面的绘制步骤》。

(2)图纸内容绘制说明图纸内容的绘制顺序及所属图层,说明相应的绘图特性,包括线型、线宽及颜色。其中,如有二次开发程序设计,说明编程设计的名称、内容及其操作步骤。

(3)标注图形说明标注的分类、形式及内容。

(4)图纸分析说明设计图纸大小、设计需要分配的图层数量及名称、线型种类、线宽、颜色方案、决定是否进行图元、块、线型及图案文件的开发,确定绘图比例。

(5)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说明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方法及步骤。

(6)图纸打印说明图纸打印设置格式、图纸布局、图纸幅面及打印比例。。

1.3.设计工作计划

2.采矿方法选择与设计

2.1.设计基础参数

表2-1

2.2.采矿方法优选

该矿床矿体倾角2°、属于微倾斜矿体;

平均厚60m;属于极厚矿体;

全矿区岩石坚固性系数f为6~8,矿岩一般稳固;地标不允许崩塌。

初步选择,房柱法阶段矿房法上向分层充填法。

2.3.采矿方法叙述

2.3.1.房柱法

2.3.1.1.采矿方法构成要素

此矿体厚度为60m,微倾斜且顶板稳固,生产能力要求不高,可设计采用不切顶的中深孔电耙出矿采矿方法。电耙出矿中深孔房柱法一般是在阶段内沿矿体走向划分为采区,采区内又划分为规则矿房与房间矿柱。其突出特点是每个矿房内掘有中央凿岩上山,在该凿岩上山内架机钻凿上向扇形中深孔。爆下矿石用电耙运搬。

2.3.1.2.矿块布置

矿房长轴沿倾向布置,阶段高15m,斜长50m,矿房宽15m.矿柱直径5m间隔布置,间距7m,矿房高8m,中段矿柱即顶柱3m。

使用的设备有YG-80型凿岩机;30KW双卷筒电耙绞车配0.3m3耙斗。

2.3.1.3.采准工作

中段的运输平巷均在底盘围岩内,沿走向布置。运输平巷底板距矿体底板垂直高度为6~8m。中段平巷的断面均为2.5m×2.5m。

矿块的采准切割工程布置如图1-1

图1-1

所示,其主要工程有:

(1)运输平巷:在脉外底板内,作为主要装矿运输巷道。

(2)联络平巷:沿走向布置在矿房的上部靠近最上一个房间矿柱的位置,将相邻采场贯通,作为安全通道。

(3)凿岩上山:自矿房下端溜矿井和切割平巷相交处起,逆倾斜方向并低于矿体底板线800mm左右掘进,和上部联络平巷贯通,规格为2.5m×2.5m;

(4)电耙硐室:在矿房下部的矿柱中掘进电耙硐室,作为电耙工作地点;

(5)溜矿井:从脉外运输平巷至采场下部底板的溜矿井;

(6)切割平巷:在矿房下部边界处掘进切割平巷,既可作为起始回采时的自由面,又可作为去相邻矿房的通道;

(7)切割天井:在矿房中间的下部,作为拉切割立槽的自由面。

(8)人行提升井:在相邻两矿房间柱中间的下部矿柱中,自脉外运输平巷直通矿体底板,规格为2.2m×1.2m;

2.3.1.4.回采工作

深孔房柱法一般是在矿房下部沿切割平巷向上拉切割立槽,以增加自由面并作补偿空间。切割槽宽度3.5m,系在切割平巷内钻凿上向中深孔,以切割天井为自由面崩矿。凿岩用YG-80型凿岩机在凿岩上山内打上向扇形中深孔,孔深为49.0m,深孔孔径65mm,排距1.8m,孔底距2.0m

深孔凿岩结束便可进行装药爆破。装药长度为孔深的75%~80%,连续柱状人工装药。装药完毕,用两个起爆雷管配传爆线点火起爆。首次爆破落矿补偿空间15%~20%,中孔爆破效率98%左右。

在该层切割平巷的两端人行井的上口分别安二台电耙绞车,一台耙矿,一台备用,用该层溜矿井溜矿装车。一般每个矿房设一条溜井,一段电耙。

2.3.2.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

2.3.2.1.采矿方法构成要素

分段凿岩阶段矿房法,在凿岩硐室中钻水平扇形深孔,向底部的拉底空间崩矿,如图2-1所示。

图2-1

2.3.2.2.结构参数

阶段高60米,向布置矿房:长60米;宽20米。

间柱宽:8米;顶柱厚7米。

底柱高:漏斗10米,平底6米。

2.3.2.3.采准工作

如图2-2。阶段运输巷一般布置在在脉外,厚矿体布置环行运输系统。穿脉布置

在间柱中心线处。电耙道:在阶段水平以上4-5米。凿岩天井;在穿脉一侧,间

柱中心位置。凿岩联络巷,凿岩硐室。开拉底空间和辟漏。

2-

2

2.3.2.4.回

作在凿岩硐室中钻水平扇形深孔。W=2.5-3米。一般先爆1-2排,以后由于先面的

空间打了可依次多爆破几排。

2.3.2.5.通风

通风主要考虑凿岩硐室以及电耙巷道的通风问题,频繁的二次破碎工作需要电耙

巷道设置专门的回风巷道(图15-23中的5);

2.3.2.6.出矿

崩落的矿石可以全部放出,也可以暂留一部分在采场,待整个矿房的矿石都崩落后再集中放出,这时该采矿方法就与前述深孔留矿法接近了。

由于该采矿方法的大块率较高出矿过程中二次破碎也是回采作业中的一项经常性工作。

2.3.2.7.地压管理

由于主要使用在矿岩均稳固情况,且工人均不在大的暴露面下工作。因此,回采时采场地压管理工作量很小,主要是部分采准巷道临时维护工作。

2.3.3.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2.3.3.1.采矿方法构成要素

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是一般将矿块划分为矿房和矿柱,第一步骤回采矿房,第二步骤回采矿柱。回采矿房时,自下而上向水平分层进行,随工作面向上推进,逐

图3-1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层充填采空区,并留出继续上采的工作空间。充填体维护两帮围岩,并作为上采的工作平台。崩落的矿石落在充填体表面上用电耙、装运机或铲运机等机械将矿石运至溜

井中。矿柱回采到最上面的分层时,进行接顶充填。矿柱则在采完若干矿房或全阶段采完后,在进行回采。回采矿房的充填方法,可用干式充填,水力充填或胶结充填。考虑到干式充填方法目前很少应用,而且水力充填回采工艺复杂等因素,因此采用胶结充填方案,充填料采用选矿厂脱泥尾砂或冶炼厂的炉渣。用电耙或装运机、铲运机出矿。

2.3.3.2.矿块布置

于矿体平均厚度为60m,属极厚矿体,因此矿房长轴垂直走向布置。采场垂直矿体布置,分为矿房与矿柱,矿房长度为矿体厚度,矿房与矿柱宽度均取为10m,阶段高度取为60m,因此分层高度3.3m,阶段运输巷道每三个分层为一个分段,分段高度10m。阶段运输巷道布置在脉外,因此可以不留顶柱和底柱。

2.3.3.3.采准工作

由于矿体属极厚矿体,因此在脉外掘进上、下盘沿脉阶段运输巷道和穿脉巷道。每个矿房布置两个溜矿井、二个顺路人行天井(兼作滤水井)和一个充填天井,在矿体下盘掘进穿脉巷道通达矿体,通过穿脉进路在穿脉上方掘进水平拉底巷道,并以此为自由面扩大至矿房边界,形成拉底空间,再向上挑顶2.5m~3m。在矿房中部布置通风天井。溜矿井用混凝土浇灌,壁厚300mm,圆形内径为1.5m。人行滤水井用预制钢筋混凝土砌筑。充填天井断面为2m×2.4m,内设充填管路和人行梯子等,倾角为80o~90o。

2.3.3.4.回采工作

使用浅孔崩矿,回采分层高3.3m,打向上中深孔一次崩矿,崩落的矿石由铲运机装运矿石进入溜矿井,然后再由穿脉巷道中装车运至主溜井。

2.3.3.5.充填

采矿石时矿房采用胶结充填,接顶采用砂浆加压接顶,矿柱回采时采用水力充填回采。充填时先清理底板上的矿粉,然后充填。

通过使用进行各种采矿方法比较和经济技术分析,最终选采用深孔房柱法采矿法。

3.CAD制图过程

3.1.绘图环境设置

图4-1CAD绘图图层

图4-2 CAD绘图标注环境

3.2.图纸内容绘制

先创建图层,文字样式,标注样式和绘图单位,然后进行绘制。

3.3.标注图形

标注的颜色为蓝色,线性为continuous,线宽0.15,主要标注巷道断面尺寸大小,各种代号代表的是什么,都进行标注。

表3-1标注样式

3.4.图纸分析

图纸大小为A3,内有采矿方法图和表格,内框线宽0.5,外框线宽0.3.

3.5.图框和标题栏的绘制

(1)图框的绘制

将外框层置于当前,使用【矩形】命令绘制图形外图框,尺寸为297x420,将矩形框分解,按照25,15,15,15的偏移距离分别对图框的左右上下进行偏移和修剪,如下图。

图4-3标题栏的绘制(2)标题栏的绘制

先建立表格样式,如下表

绘制完成见下表

表3-3表题栏

3.6.图纸打印

附CAD图纸一张

4.心得体会

经过此次的金属矿床地下开采CAD课程设计,让我进一步巩固了课本中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得到了一定的实际锻炼,也使自己的设计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加强。

在做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深刻的体会到了“看者容易,做者难”这个道理,刚拿到设计题目时,可以说是一头雾水,一时不知该从何下手;但是,后来自己反复的琢磨题意,认真查看了教材的相关知识,终于可以选定几种初略的采矿方案,然后通过参考资料和询问同学,最终选定了一种的采矿方法进行设计。

通过实际操作,使自己清楚的认识到了本门专业的许多知识,需要和实际联系的很多,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中,要和实际相联系,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工程师,需要下很多的努力才行。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本专业的其他专业课程,使自己向一个合格的工程师迈进。

最后感谢黄老师的培养,老师认真的教学态度给了我认真学习的动力。

5.参考文献

1、解世俊,金属矿床地下开采,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

2、李夕兵,凿岩爆破工程,中南大学出版社,2014;

3、赵兴东,井巷工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4、徐帅,采矿工程CAD绘图基础教程,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5、苑忠国,采掘机械,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

CAD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制图基础及计算机绘图 学生姓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指导单位: 日期: 2014年 12 月 20日至 2014 年 12 月 23 日

实验一平面图形的设计 班级学号姓名 第周星期第节成绩 一、实验目的 1. 学会打开、关闭和保存图形文件和熟悉MDT2004DX的界面。熟悉 MDT2004DX环境及常用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 2. 学会部分常用绘图命令和编辑命令,掌握工具栏的调用方法。 3. 学会视窗的显示控制和图层的建立,学会注写文字。 二、实验内容 按图示尺寸完成横置A4图一张,尺寸标注不作要求。横置A4图纸幅面尺寸、图框、标题栏按教材第1章相关内容绘制。 实验步骤: 一.启动CAD 选择桌面快捷键cad,双击打开。

1.创建新图形文件 选择菜单“文件→新建部件文件”,在选择样板对话框中选择acad.dwt,如图1所示。 2.绘制297X210 A4图纸。 命令如下: 命令: l LINE 指定第一点: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297 指定下一点或[放弃(U)]: 210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297 指定下一点或[闭合(C)/放弃(U)]: c

3.绘制图框 使用Offset命令,使左边界向右偏移25。上下和右边界都偏移 5 命令: _offset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图层=源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通过(T)/删除(E)/图层(L)] <20.0000>: 25 指定偏移距离或[通过(T)/删除(E)/图层(L)] <25.0000>: 5

4.去处图框四角多余的部分 命令: amfillet2d (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1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设置(S)/标注(D)]<设置>: 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回车键表示多段线>: 图元无法用自身圆角。(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1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设置(S)/标注(D)]<设置>:s (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设置(S)/标注(D)]<设置>: 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回车键表示多段线>:(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设置(S)/标注(D)]<设置>: 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回车键表示多段线>:(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设置(S)/标注(D)]<设置>: 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回车键表示多段线>:(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设置(S)/标注(D)]<设置>: 选择第二个对象或<按回车键表示多段线>:(标注模式:关)(剪切模式) 当前圆角半径= 0

基于SolidWorks的注塑模具CAD系统设计说明

基于SolidWorks的注塑模具CAD系统设 计

-----------------------作者:-----------------------日期:

前言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的基础工业装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模具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注塑模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装备.现代制造业对产品优质多样化、制造过程柔性化、市场供货快捷要求,使得通用CA D设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特殊需要,在通用CAD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企业自主的模具CAD系统十分必要.专用注塑模具CAD软件系统,是在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标准件库、模具通用件库以及标准模架库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注塑模具自动设计模块,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和设计过程数据流程管理系统,使系统能自动对数据进行提取、存储、判断和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模具产品,提高设计效率.本注塑模具CAD以参数化三维特征造型设计自动化软件SolidWorks为开发平台,其采用Para2solid底层核心,二次开发采用流行的OLE编程技术进行程序设计,完全基于Windows编程基础. 1关于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 SolidWorks提供了基于OLE Automation的编程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mi 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其包含数以百计的功能函数,这些函数提供了程序员直接访问SolidWorks的能力,可以被VB、C/C++等编程语言调用,从而可以很方便地对So 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 (1)对象模型树 不管用VC++,VB,或者用VBA开发SolidWorks都要在调用SolidWorks对象的体系结构基础上进行.在SolidWorks的API中,其各种功能都封装在SolidWorks的对象中,和其他VB对象一样,具有自己独立的属性、方法.通过调用SolidWorks的对象的属性以及方法,可以实现各种功能.图1是SolidWorks的对象模型树。 (2)OLE Automation接口技术 OLE(Object Linking Embedding对象链接和嵌入)是Microsoft Windows系统和Vi sual Basic的编程基础,为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以及共享彼此部件提供了方法.OLE自动化允许通过使用高级宏语言或脚本语言如VBScript和JavaScript在一个应用程序内部操

筒形件一次拉深模具课程设计

目录 序言 (2) 第一部分冲压成形工艺设计 (4) Ⅰ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相关资料 (4) Ⅱ制定冲压工艺方案 (5) Ⅲ定毛坯形状,尺寸和主要参数计算...................... 6-7 第二部分冲压模具设计 (8) Ⅰ确定模具类型机结构形式 (8) Ⅱ计算工序压力,选择压力机 (8) Ⅲ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 Ⅳ模具零件的选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12 Ⅴ冲压设备的校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Ⅵ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Ⅶ模具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设计总结 (14) 参考文献 (15)

序言 目前我国模具工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模具标准化,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 随着工业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模具产品生成呈现的品种、少批量、复杂、大型精密更新换代速度快。模具设计与技术由于手工设备,依靠人工经验和常规机加工,技术向以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控编程切屑加工,数控电加工核心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技术转变。 模具生产制件所表现出来的高精度,高复杂程度,高生产率,高一致性和抵消耗是其它制造加工方面所不能充分展示出来,从而有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在批量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国防工业及民用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加工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冲压零件日趋复杂化,冲压模具正向高效、精密、长寿命、大型化方向发展,冲模制造难度日益增大。模具制造正由过去的劳动密集、依靠人工的手工技巧及采用传统机械加工设备的行业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更多的依靠各种高效、高精度的NC机床、CNC机床、电加工机床,从过去的单一的机械加工时代转变成机械加工、电加工以及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作者:————————————————————————————————日期:

电子线路CAD 课程设计 一.实训目的: 1.熟悉原理图编辑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掌握原理图元件及元件库的使用,元件的放置与编辑、电路原理图的设计以及报表、原理图输出等技巧与方法。 2.熟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流程,掌握元件封装库的使用和元件封装的放置方法。 3.掌握PCB 绘图工具的操作使用方法和PCB 设计规则。 4.掌握布局和布线等印制电路板的设计知识。 5.掌握PCB 报表的生成和PCB 图打印输出方法。 6.掌握印刷电路板的设计流程。 二.实训内容 本次设计选择单片机控制系统,主要是熟练运用DXP 作出最小单片机系统的电路图,以下通过介绍最小系统的各部分电路的电路图及原理,通过在DXP 上绘制原理图,检查并修改错误,最后生成完整PCB 板。 三.设计原理和思路 1.最小系统的结构 单片机即单片微控制器,是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CPU (中央处理器)、RAM (数据存储器)、ROM (程序存储器)、定时器/计数器和多种功能的I/O(输入和输出)接口等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部件,从而可以完成复杂的运算、逻辑控制、通信等功能。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主要集合了串口电路、USB 接口电路、蜂鸣器与继电器电路、AD&DA 转换电路、数码管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和4*4矩阵键盘等电路。如下介绍几种简单的电路设计。 下图是本次设计的的几个有关电路图总体框图: Max232 串口电路 (MAX232) 蜂鸣器 (Bell) 4*4矩阵键盘 待扩展数码管电路 AD&DA 转换 单 片

CAD课程设计报告

计算机辅助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设计 设计题目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专业班级工程力学02 学生姓名齐静学号20097235起止日期2012.1.4至2012.1.13

重庆大学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设计题目计算机辅助设计 学院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专业工程力学年级2009 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已知参数为:某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样。 设计要求:根据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样,用CAD软件完成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并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应完成的工作: 学生用CAD软件完成千斤顶的二维工程图和三维建模,并提交相应的课程设计报告。 目前资料收集情况(含指定参考资料): 千斤顶的二维图样。 课程设计的工作计划: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机时间安排: 2012年1月4日至2012年1月13日 2、计算机辅助设计上机地点: A理119 任务下达日期2011年12月30日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 说明:1、学院、专业、年级均填全称,如:光电工程学院、测控技术、2003。 2、本表除签名外均可采用计算机打印。本表不够,可另附页,但应在页脚添加页码

2.1千斤顶的二维制图 2.1.1绘制二维图的基准图 1、打开“AutoCAD”,选择“格式”|“图层”命令,弹出“图层特性管理器”窗口,新建“粗实线”、“细实线”、“中心线”、“文字说明”、“虚线”五个图层。设置如下图: 2、选择“格式”|“线型”命令,将全局比例因子设为“0.4”;选择“格式”|“线宽”命令,将“显示线宽”勾选;选择“标注”|“标注样式”,弹出“标注样式管理器”窗口,单击“修改”,修改如下: 3、保存当前绘图,命名为“基准图”,并关闭。 2.1.2绘制二维底座零件图 1、打开“基准图”,选择“粗实线”图层,绘制“200x287”的边框,按照1:1的比例绘制底座零件图并标注,按照要求写好文字说明;

基于SolidWorks的注塑模具CAD系统设计

基于SolidWorks的注塑模具CAD系统 设计 1

2

前言 模具是机械、汽车、电子、通讯、家电等行业的基础工业装备,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模具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注塑模具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装备.现代制造业对产品优质多样化、制造过程柔性化、市场供货快捷要求,使得通用CAD设计软件不能完全满足企业的特殊需要,在通用CAD软件的基础上开发企业自主的模具CAD系统十分必要.专用注塑模具CA D软件系统,是在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开发出符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的标准件库、模具通用件库以及标准模架库的基础上,建立完整的注塑模具自动设计模块,以及相应的数据库和设计过程数据流程管理系统,使系统能自动对数据进行提取、存储、判断和分析,设计出合理的模具产品,提高设计效率.本注塑模具CAD以参数化三维特征造型设计自动化软件SolidWorks为开发平台,其采用Para2solid底层核心,二次开发采用流行的OLE编程技术进行程序设计,完全基于Windows编程基础. 3

1关于SolidWorks的二次开发 SolidWorks提供了基于OLE Automation的编程接口API(Applic 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编程接口),其包含数以百计的功能函数,这些函数提供了程序员直接访问SolidWorks的能力,能够被VB、C/C++等编程语言调用,从而能够很方便地对SolidWorks进行二次开发. (1)对象模型树 不论用VC++,VB,或者用VBA开发SolidWorks都要在调用Soli dWorks对象的体系结构基础上进行.在SolidWorks的API中,其各种功能都封装在SolidWorks的对象中,和其它VB对象一样,具有自己独立的属性、方法.经过调用SolidWorks的对象的属性以及方法,能够实现各种功能.图1是SolidWorks的对象模型树。 (2)OLE Automation接口技术 OLE(Object Linking Embedding对象链接和嵌入)是Microsoft Wi ndows系统和Visual Basic的编程基础,为应用程序间的通信以及共 4

CADCAM课程设计论文

第一章CAD/CAM技术的介绍 CAD/CAM技术以计算机及周边设备和系统软件为基础,它包括二维绘图设计、三维几何造型设计。是一种设计人员借助于计算机进行设计的方法。其特点是将人的创造能力和计算的高速运算能力、巨大存储能力和逻辑判断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简称CAD/CAM,该技术是以计算机数控技术、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数据分析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在工程应用中最有影响的技术之一,推动了几乎一切领域的设计革命,在机械行业的应用中尤以模具制造业的应用成果最为突出。CAD/CAM技术的引入,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缩短了新产品的开发周期,也为工厂实现由产品设计、生产到管理的一体化,无图纸化奠定了基础。 CAD/CAM建模(造型)是CAD/CAM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对CAD/CAM的整体技术水平及相关功能的发展至关重要。当今流行的商品化CAD/CAM系统主要基于2D 平面或3D线框造型,3D曲面造型和参数化实体造型三种。 1、2D平面或3D线框造型以AutoCAD等为代表,主要解决计算机绘图初级工作。 2、3D曲面造型。以DUCT/SHAPE为代表,是3D建模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在解决复杂形体单一零件的三维建模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适合于复杂模具、汽车、飞机等复杂曲面产品设计与制造。 3、参数化实体造型。以SOLIDWORKS、SOLIDEDGE为代表的实体造型如实反映了所设计零件的空间结构,参数化设计确保了零件、部件、总装及2D、3D工程图纸修改的相关性,完全符合机械设计过程。 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采用阴极射线管(CRT)研制成功图形显示终端,实现了图形的屏幕显示,从此结束了计算机只能处理字符数据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孕育出一门新兴学科——计算机图形学。 第二章CAD CAM软件介绍 美国CAD CAM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开发三维机械设计软件的高科技公司,公司宗旨是使每位设计工程师都能在自己的微机上使用功能强大的世界最新CAD/CAE/CAM/PDM系统。 90年代初,国际微机市场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微机性能大幅提高,而价格

电子线路CAD课设

电子线路CAD 课程设计 题目:篮球竞赛24秒计时器 院(系、部):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4年12月8日至2014年12月12日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of Science &Technology

摘要 在许多领域中计时器均得到普遍应用,诸如在体育比赛,定时报警器、游戏中的倒时器,交通信号灯、红绿灯、行人灯、交通纤毫控制机、还可以用来做为各种药丸,药片,胶囊在指定时间提醒用药等等,由此可见计时器在现代社会是何其重要的。特别是篮球比赛中除了有总时间倒计时外,为了加快比赛的节奏,新的规则还要求进攻方在24秒内有一次投篮动作,否则视为违例。本人设计了一个篮球比赛计时器,可对比赛总时间和各方每次控球时间计时。该计时器采用按键操作、LED显示,非常实用。此计时器也可作为其他球类比赛的计时器。 关键词:24秒计时器定时报警器LED 1.计任务及要求 (1)具有显示24s计时功能; (2)设置外部操作开关,控制计时器的直接清零、启动和暂停/连续功能; (3)计时器为24s递减计时器,其计时间隔为1s; (4)计时器递减计时到零时,发光电报警信号 2.电路设计 2.1根据设计要求,设计原理框图

图2.124秒计时器的总体参考方案框图 该图包括以上几个部分,其中计数器和控制电路是系统的主要部分。秒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是为了确定电路的时钟脉冲和定时标准,计数器是完成24秒计时的功能,译码显示是显示电路的显示和灭灯功能,报警电路是完成24秒计时是提醒工作人员,而控制电路具有直接控制计数器的启动计数、暂停或者连续计数。当启动开关闭合时,控制电路应封锁时钟信号CP,此时计数器完成置数功能,译码显示电路显示24s字样;当启动开关断开时,计数器开始计数;当开关放在暂停位置时,计数器停止计数,处于保持状态;当在将开关拨在连续时,计数器累加计数 2.2秒脉冲发生器的设置 根据设计的要求我采用的是由555构成的多谐振荡器,如下图所示,接通电源后,电容C1被充电,Vc上升,当Vc上升到3/2Vcc时,触发器被复位,同时放电,三极管导通,此时Vo为低电平,电容C1通过R4和T放电,使Vc下降,当下降至1/3Vcc时,触发器又被置位,Vo翻转为高电平。电容器C的放电时间为:T2=R4CLn2≈0.69R4×C;当C放电结束时,T截止,Vcc将通过R4和R3向电容器充电,Vc由1/3Vcc上升到2/3Vcc 所需时间为:T1=(R3+R4)CLn2≈0.69(R3+R4)C;当Vc上升到2/3Vcc时,触发器又发生翻转,如此周而复始,在输出端就得到一个周期性的方波,其频率为:f=1/(T1+T2)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基础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 学生:班级学号: 所在学院:测绘学院 专业:测绘工程 指导教师: 2011 年1月4日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课程设计的容 (2) 三、绘制平面图的操作流程 (2) 四、关键与难点问题 (6) 五、课程设计心得 (6)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在课程结束后,为复习巩固所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加强学生对房屋建筑的感性认识,尽快了解建筑专业方面的有关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对房屋建筑的组成产生一定认识。同时,为适应当今工程制图的计算机绘图化,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绘制工程图样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使学生掌握AutoCAD软件包,更加熟练的运用之前学到的CAD中的各种指令,学到更多的制图方法和操作技巧用计算机绘制建筑施工图,可以为今后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打下基础。 Auto CAD设计领域正在经历着由传统设计工具向数字设计工具的革命性转变。AutoCAD 2010新功能、安装、AutoCAD设计中心、二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尺寸和文本标注、图层、图块、线型及颜色、图案填充、面域和查询、三维图形的绘制和编辑、实体造型、着色与渲染、AutoCAD的定制与开发、AutoCAD文件数据管理、AutoCAD的网络功能等。 通过练习绘制建筑平面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各种命令按钮和方法的使用,各种属性和格式的设置,使最后的成图既美观又实用;通过识图工程施工图,加强学生阅读工程施工图的能力。在反复的操作中更加熟练的掌握CAD这个软件。同时作为测绘工程的学生,学习好CAD这门课并且不断进行练习操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课程设计的容 使用CAD绘制所给建筑平面图,熟悉CAD中各项功能,了解建筑图的基本绘制。 三、绘制平面图的操作流程 绘制平面图时,不能按照手工绘图的方法来绘制,那样做不但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长处,甚至其绘图速度还不如手工绘图的速度快。绘图时,应充分考虑计算机的优点,使用按“线群”绘制的方法,而不是手工绘图的按“单线”绘制的方法。 平面图的绘制大体由如下几个步骤组成: 1、环境设置 ①设置绘图界限 按照图示所标注的尺寸大小和图形布置情况,绘图界限设置成A4(297,210)大小,竖放。执行limits和zoom all命令将整幅图形显示出来。 ②设置图层

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报告题目:散热管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 作者所在系部:材料工程系 作者所在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 完成时间: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题名称散热管模具CAD/CAE/CAM课程设计完成时间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学生姓名班级 总体设计要求和技术要点 一、设计要求 1.根据给定塑件三维造型,画出符合制图标准的二维塑件图; 2.对塑件进行模流分析(至少流动分析),生成分析报告; 3.根据分析结果利用Pro/E进行模具设计,并进行开模模拟; 4.对分模后零件进行加工工艺分析,编制数控铣、线切割加工程序,设计电火花加工电极; 5.撰写课程设计报告。 二、技术要点 1、模具设计; 2、模流分析; 3、CAM编程。 工作内容及时间进度安排 日期 工作内容 1 2 3 4 5 第一周分析设计题目画规范塑件图模流分析模流分析确定分型方案第二周分模分模完善设计CAM编程CAM编程第三周编写设计报告编写设计报告总结材料答辩答辩 课程设计成果 1. 课程设计报告内容包括:课程设计任务书;二维标准塑件图(包括塑件三维造型图);模流分析过程设置及分析报告,分析报告包括填充时间、充填结束时压力、注射位置压力XY图、冻结层因子(压力释放时)、气泡、熔结痕与流动前沿温度叠加、翘曲等及其对应诠释;模具分模主要步骤及分模结果三维图;加工工艺分析、数控加工编程步骤及说明、加工程序单,需要电火花加工的设计出电极,需要线切割加工的编出线切割加工程序。要求按照给定统一格式书写并打印,并按以上顺序装订成册。其中摘图全部放入正文中,不加附页。课程设计报告分别交打印稿和电子文档。 2. 课程设计所有文件的电子文档,要求总文件夹以姓名的汉语拼音及学号命名,各项内容分别设置子文件夹,设计完成后统一上交。

cad课程设计报告

cad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要把课程设计整个架构都描写出来,下 面是cad课程设计报告范文,欢迎参考阅读! 篇一:cad课程设计报告范文结合本专业要求,自选题目,作一个计算机绘图辅助设计项目。例如:1)根据一个住宅小区项目的具体要求,结合当地风俗、文化的实 际特点,确定项目总体占地、布局方案,进行两种以上户 型设计。2)设计一座栋建筑物的楼层平面图,立面图,建筑效果图等。 1)项目设计符合专业要求。 2)图形以A4纸打印,以附件的形式附在设计报告后面,要求界面规范、清晰、美观,设计标题、图例、比例尺、绘制者、单位、制图时间等绘图基本要素齐全。 3)绘图工作量最低不能小于16机时。 4)使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设计。 5)设计报告要求格式正确,要素完整,层次清楚,思路清晰,文字流畅,报告内容不少于6000字。 1)根据专业要求和自己的兴趣,选择合理的设计项目; 2)做好课程设计工作计划,按计算机绘图设计程序,完成设计内容。3)设计成果提交设计图电子版,按班提交光盘。4)每个同学提交设计报告纸质版。

徐建平,马利涛.精通AutoCADXX中文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XX 杨国清,戴立望,李爽.中文AutoCAD应用基础教程.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XX 相关网站:晓东CAD家园:http:// 篇二:CAD的课程设计报告(附图) 1、掌握AUTOCAD的绘图环境设置及绘图命令的操作。 2、掌握AUTOCAD的绘图编辑的操作。 3、掌握AUTOCAD的文本输入与尺寸标注的操作。 4、掌握AUTOCAD的图形的输出操作。 5、掌握AUTOCAD的文本输入与尺寸标注的操作。 6、锻炼工程CAD的综合和设计能力。 工程CAD在大一时我们已经有一定的接触,对一些基本的二维绘图有比较初步的了解。但当时主要针对的是机械制图,对于我们土木这块的绘图还是有点差别。这个学期开设的CAD主要是针对本专业而设置的,因此难度和要求都比大一的时候要难些,让我们在大一学习工程制图的基础上,更深层次地运用AUTOCAD软件进行图形地绘制,特别是强大的三维建模模式的运用。 通过这次设计自我感觉设计很重要的就是布局,一旦布局出来了那绘图就很快了。大多同学的设计思想是先整体后局部,而我则恰恰相反,我采用的是先局部后整体的

塑料模具CAD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_塑料模具CAD课程设计 题目名称水瓶产品及其模具型腔设计 学生学院__材料与能源学院_____________ 专业班级_高分子材料与能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016 年05 月06 日

广东工业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名称水瓶塑料产品及其模具型腔设计 学生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院 专业班级高分子材料与能源 姓名陈熙 学号3113006871 一、水瓶外观的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水瓶由瓶身与瓶盖两个部分组合而成 水瓶的基本形状设计成弧形旋转体,采用流线型,让使用者看起来更美观,但为了避免视觉效果单调,在瓶身中部分添加一段质软的塑料凹槽,用来连接瓶身的上下两部分,也可充当茶叶的过滤器;另外

在瓶身上半部分添加一些切面,让瓶子更容易被抓附。 出水的瓶口的口径较大,可以满足使用者喝水的需求。另外瓶盖上设计好商标,侧面添加一个突出的环。为了能够加工方便,其整体要求瓶身的高度要适宜。 水瓶外观色彩设计主要以透明为主橘色为辅。,其色调要求明亮有光泽,不但体现了这类水瓶高贵而低调洁简的风格,而且避免色彩太艳丽在整体里有过分喧宾夺主的气势。水瓶的瓶盖外观色彩设计则用橘色和乳白色,让饮水机外观色彩简单大方中增加一道靓丽风景,这样的外观色彩组合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 二.水瓶的功能设计说明: 本次设计的水瓶属于日用品的一种,要求不但简单大方,而且有足够的容水量:饮水贮存器的顶盖力求光滑,瓶身的连接部分要求不一样的膨胀率,避免装热水的时候漏水。瓶口口径大,来提供足够的出水量。 三、材料的说明及选择: 考虑经济性和安全等因素: 本次设计的水瓶各部分都是采用聚酯塑料。 PVC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其冲击强度极好,可以在极低的温度下使用;ABS的耐磨性优良,尺寸稳定性好,又具有耐油性 主瓶体——PET聚酯 (一)性能:聚酯(PET)是食品或药品包装领域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具有透明性好、化学性质稳定、阻隔性相对较好、质轻价廉和可回收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一章绪论 ---------------------------------------- 2 第二章设计内容分析------------------------------- 2 第三章零件实体建模 -------------------------------- 3 3.1 轴模型的创建------------------------------------- 3 3.2 齿轮模型的创建----------------------------------- 4 3.3 箱体建模----------------------------------------- 8 第四章组装典型零部件的装配过程-------------------- 12 4.1轴与键的装配------------------------------------- 13 4.2齿轮的装配--------------------------------------- 14 4.3轴与垫圈的装配----------------------------------- 14 4.4轴与挡油环的装配--------------------------------- 15 4.5轴与轴承的装配----------------------------------- 16 4.6轴的另一端挡油环与轴承的装配----------------------17 4.7总装配图及其中的注意方面------------------------- 18 第五章数控加工------------------------------------- 20 第六章机构运动仿真----------------------------------21 总结及参考文献-------------------------------------- 22

电子CAD课程设计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应用电子0901 学生姓名:李成成 指导教师:王慧 二○一一年六月

目录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3)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3) 三设计过程 (3) 1、制作和修改元件库中没有的元件 (3) (1)绘制出CH233 (4) (2)修改后的4017 (5) (3)修改后的DIODE (5) 2、绘制原理图 (6) (1)新建并打开原理图编辑器 (6) (2)加载自己的库 (6) (3)连接出完整的电路 (7) (4)ERC检测 (7) (5)创建网络表 (8) (6)生成元件列表 (8) 3、绘制PCB库中没有的元件封装的封装 (8) (1)绘制出封CH233的封装 (9) (2)创建元件DPY-7-SEG的封装 (9) 4、制作电路的PCB板 (10) (1)使用向导生成PCB板 (10) (2)加载网络表 (10) (3)自动布局 (11) (4)自动布线 (12) (5)生成信息报表 (12) (6)3D预览 (12) 四课程设计总结 (13) 五参考文献 (13)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掌握一种电路原理图与电路板的绘制方法是电子工程类技术岗位的必备技能。通过本课程设计的教学实训,使学生掌握电路原理图的设计方法,掌握电路板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为学生将来就业于应用电子类技术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题目:制作如图1的电路原理图和PCB板。 内容:1、制作和修改元件库中没有的元件。 2、绘制原理图。 3、绘制PCB库中没有的元件封装的封装。 4、制作电路的PCB板。 要求:自制出库中元件、封装,绘制原理图,制作出1770*1490的PCB板。 图1 电路原理图 三设计过程 1、制作和修改元件库中没有的元件 进入Protel 99 SE,创建一个以自己姓名大写拼音首字母的项目数据库如图2。

塑料注塑模具CAD设计软件对比

塑料注塑模具CAD设计软件对比.txt第一次笑是因为遇见你,第一次哭是因为你不在,第一次笑着流泪是因为不能拥有你。本文由cdled002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计算机辅助技术 文章编号:1005-3360(2010)02-0078-04 塑料注塑模具CAD设计软件对比 Comparison of CAD Softwares for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蒋易立,文劲松 Jiang Yili, Wen Jinsong 广东广州 510640 - 华南理工大学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National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Novel Equipment for Polymer Process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摘要 : 介绍了Solidworks与Pro/E在注塑模设计中的使用流程和主要功能。通过实例比较了二者在模具设计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且提出了改进软件的方向。对实际工作中的模具设计人员和二次开发人员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The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main functions of Solidworks and Pro/E softwares wer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wo softwares during mould design were compared through the examples. The improvement direction of the softwares was presented, which would be helpful for mould design engineers and secondary development engineers. 注塑模;分模工具;二次开发Solidworks; Pro/E; 中图分类号 : TP391.7 文献标识码 : B Abstract : 关键词 : Key words : Injection mould; Solidworks; Pro/E; Mould parting tool; Secondary development 模具是重要的制造装备,在消费品、电器电子、汽车、飞机制造等工业部门中占有重要地位。据国际生产技术协会预测, 21世纪机械制造工业的零件,其粗加工的75%和精加工的50%都将依靠模具所以塑料完成[1]。塑料零件的90%是由模具完成[2],模具对于整个塑料行业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注塑成型作为一种重要的成型加工方法,生产的制品精度高、复杂度高、一致性好、生产率高,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占塑料模具总量的一注塑模具的设半以上[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方法已经由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逐步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向发展,给模具生产带来了深使用的注塑模具CAD 刻的变革[4]。在实际生产中,软件主要有Pro/E 、、这些软件在 UG Solidworks等,功能和使用方法上有各自的特点,既有优势也有不足。基于此,本文列举两种具有代表性的模具设计 CAD软件—— Pro/E和Solidworks。比较它们的功能与特点,为模具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同时提出了软件二次开发方向,使开发出的CAD软件更符合模具设计人员的需要。 1.1 Pro/E模具设计 实用 Pro/E中的Mold design模块提供了方便、的三维模具设计与分析的各种工具,可辅助设计人员实现从产品三维建模到模型装配、分型面设计、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布置等步骤,从而完成模具成型(即凹模和凸模)部分的设计[5]。 Pro/E模具设计工具条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模具设计基本流程是: 图1 Pro/E模具设计工具条

CADCAM课程设计

机电工程学院 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专业:机制专业 姓名:范俊辉 班级:10机制2班 学号:20100310010319 指导老师:肖乾

CAD/CAM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零件的CAD/CAM设计 二、设计目的 CAD/CAM课程设计是开设《机械CAD/CAM》课程之后进行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在 系统学习CAD/CAM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机 械产品的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综合应用能力。其目的: 1.掌握产品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过程和方法,培养利用计算机进行结构设计的能力。 2.掌握零件的计算机辅助制造过程和方法,培养数控编程及加工仿真的能力。 3.通过应用PRO/ENGINEER,训练和提高CAD/CAM的基础技能。 三、设计任务 本课程设计以某一具体的机械零件为设计对象(零件图见附图)。主要设计任务: 1、熟悉并掌握大型机械CAD/CAM软件PRO/ENGINEER的草绘模块、零件模块、制造模 块及仿真模块的功能及建模原理。 2、进行零件的参数化功能定义、三维实体零件的特征造型、着色渲染、生成不同视 图,最终完成零件的造型设计。 3、进行机床选择、刀具选择及加工参数设置,生成零件数控加工的相关文件。如刀 位数据文件、刀具清单和数控加工代码等。并对零件进行加工仿真以检查设计结果 是否正确合理。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要求 1、要求设计过程在计算机上完成。 2、设计说明书用计算机打印(A4纸,1万字左右)。 正文: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页眉:宋体小五号,内容包括班级,姓名,“CAD/CAM课程设计说明书”字样; 页脚:右下脚页码。 3、设计结果应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含设计任务书、设计思路、设计步骤、 设计过程的说明和阶段结果。附零件三维图、加工代码、零件原图纸等内容) 4、严禁抄袭和请人代做,一经发现,成绩计为零分并上报教务处。 五、设计内容及时间分配 1.准备工作:布置设计任务,认真阅读设计任务书,收集资料。(1天) 2.熟悉PRO/ENGINEER Wildfire 5.0,并进行零件的三维造型。(4天)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及其CAD技术

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及其CAD技术 塑料模具作为丁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及增强我国制造业的闰 际竞争力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因此培养塑料模具技术方面的高级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编写本书的目的是面向机械及其相关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对机械及其相义专业的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插宽学生的知识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我国现行的工程教育模式脱胎丁前苏联的专业教育,该模式存在两大缺陷:其一是专、ry的定向培养造成学生的知识面狭窄,毕业生缺少竞争力;其::是对学生的能力发展的培养与现代工业要求脱节,学科教育没有使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能力和适应能 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学科教育与工业实践脱节,学生在现代丁业生产市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团队精神、交流能力和多学科、大系统掌控能力方面几平得木到任何发展。鉴于我国对职业化和职业道德方而教育的欠缺,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了以全新的EIP—cDI(J) (Ethic5? IntGgrity,Profcs5ionalism—Conceive—De5t8n—Implement一。plra比? 讲道德、讲 诚信、职业化和构思一设计一实现运作)培养高级工程专业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工程教育新模式,本书就是在此背景下编写的。本书注重培养学生系统工程技术能力,尤其是项目的构思、设汁、开发和实施能力,同时使学生的自学能力、组织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本书根据机械及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特点,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塑料和塑料制品知识与 成型基础理论,用较大篇幅介绍塑料成型丁艺与超料模具设计基础知识技能,把注射成 型模具设计作为全书的重点与难点,将塑料成型丁艺、塑料模具设计、塑料制品CAD建 模和塑料模具cAD构成一个有机体系,以注射模具设计和塑料模具cAD为主线展开 阐述。 本书以培养学生塑料注射模具设计能力和注射模具帅为核心,按照注射模具设计的 整个工作过程,以典型注射模具为载体,训练学士的综合应用能力。全书共分两篇五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塑料、塑料制品、翘料成型丁艺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塑料性能和确定塑料成型工艺性、塑件结构工艺性的能力;第二部分通过注射成型设备的介绍,使学生掌握注射成型设备的选择及了解塑料模具与注射机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对浇注系统、成型零件、推出机构、侧向分型抽心机构、调温系统的介绍,培养学牛注射模具设计的能力,并对注射模具的设计上作过程进行完整的训练;第四部分通过对塑料制品咖建模方法介绍,使学生 能运用先进的设计方法进行建模,在迅速掌握软件基础功能的同时,能了解产品和塑料模具设计的方法及技巧;第五部分介绍塑料模具c八D的实现方法,让学生轻松、快捷地学到塑料模具cAD设计的知识,AVX钽电容并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作者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和反映同内外先进水平,在借鉴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科研和教学的成果及经验,编著了此书。本书内容新颖丰富,由浅入深,并附有大量的图片,使阅读更轻松,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系统性。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出现的错误和欠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1.L1 塑料模具在现代工业中的作用 模具是我国〕:、Ik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在国民经济中具钉举足轻重的地位。模具技术涉 及了机械、汽车、轻工、电子、化工、冶金、建材等众多行、IkP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蕴台的 各种工艺技术博大精深。模具被誉为“百业之首,工业之母”,是衡量一个田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中冈模具工业以年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截至2005年

推荐-CADCAM底座课程设计 精品

目录 一.产品的造型设计 (1) (1)产品的二维图纸分析 (1) (2)产品的三维造型 (1) 二.产品的制造工艺性分析 (3) (1)底座材料,分型线和分型面的选择 (3) (2)产品建腔 (3) 三.添加标准件 (4) (1)添加模架 (5) (2)添加定位圈 (5) (3)添加交口套 (5) (4)添加推杆 (5) (5)添加螺钉 (5) (6)添加弹簧 (5) (7)添加支撑柱 (6) (8)添加流道 (6) (9)添加水道和接头 (6) (10)成型的底座(05)注塑模具的3D图展示 (6) 四.底座(05)注塑模具的爆炸图 (8) (1)局部爆炸图 (8) (2)底座(05)注塑模具的总爆炸视图 (10) 五.工程图的生成 (11) (1)导出底座(05)注塑模具装配工程图 (11) (2)导出底座(05)注塑模具型芯的工程图 (11) (3)导出底座(05)注塑模具形腔的工程图 (12) 六.心得体会 (13) 七.参考文献 (14)

一.产品的造型设计 (1)产品的二维套图纸分析。如图1.1.1。 图1.1.1 此底座三个圆面的尺寸分别是Ф26mm,Ф21.2mm,和Ф23.6mm,总高度为3.2mm,底部厚度为1.2mm。 (2)产品三维造型 主要步骤: 1.打开UG NX 6.0,新建Model,命名为Bottom_05。 2.进入草绘命令,以YOZ作为基准面,点击OK,如图1.2.1。 3.在草绘命令中画出半个底座的刨面形状,如图1.2.2。 图1.2.1 图1.2.2

4.点击“完成草绘”,进入旋转命令,如图1.2.3。 5.最后刻上字,如图1.2.4。 图1.2.3 图1.2.4 6.完成最终的造型,如图1.2.5,图1.2.6和图1.2.7。 图1.2.6 图1.2.5 图1.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