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同心县第四小学金晓琴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课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课程背景下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做到“有效”、“高效”,是我们每位语文老师一直思考的问题。

针对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认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一提作文便愁眉苦脸。小学生作文的通病是写作的思路闭塞,机械模仿,写出的作文只有共性而无个性,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通过《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加之自己在实践中的一点浅薄的教学经验,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指导学生有效作文。

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动力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生命

修改是作文教学的追求

评价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

——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动力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没有写作兴趣,绝对写不出好的作文。这就像在运动场上,如果运动员跑步时靠别人在后面推着赶着,那肯定不会有好成绩。所以我们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才能提高作文水平。只有让学生感到写作的乐趣,有写作的欲望,学生才乐于动笔,倾吐心声,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学生只有从心底喜欢写作,才能在兴趣的支配上,全力以赴写出真情实感。整个写作过程是一种身心愉悦、美的享受过程;否则就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应付,一种逼迫下的遭罪,失去了写作的意义。学生的写作兴趣要靠老师去培养,教师必须在这方面开动脑筋。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学生“游泳”,自己也要亲自“下水”。“下水”作文能促进教学相长,教师“下水”当教练与学生同池一游能增进师生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惧怕心理和畏难情绪。可以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写作兴趣。可以从命题入手,力求新奇,因为题目有着极强的概括力和凝聚力,

体现了文章的神韵和风采。如写记事的文章不能总说“印象深刻的一件事”、“难忘的一件事”等为题目,如果改为“我的小秘密”、“我的心里话”为题就能勾起学生地心事,急于倾吐心中地不快,很自然地激发起写作地兴趣和欲望。另外,劳动、活动、旅游和参观都是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地好办法,学生写作苦于无东西可写,是因为生活太单调、苦燥,见识浅、素材少。文章地高妙之处往往在于新、在于真。只有让学生在广阔地天地里收集、整理素材,学生写起文章来才会得心应手。其次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写作兴趣。改变一般的作文模式,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指导学生写作,就能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激活、延伸,写作水平不断提高。

——积累是作文教学的基础

一、丰富体验——言之有物,惟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要“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沟通课内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做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焕发出写作的无穷的动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小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他们能把参与的活动写下来,就是一篇篇很好的文章。但是有些同学不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精彩镜头,一遇到作文就头疼,无从落笔。针对这种情况,有些作文我们都和活动挂钩,根据训练要求,

开展相应的活动,或领学生实地观察,使学生身临其境。教师要引导学生作生活的有心人,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有了表达的欲望。这样既做到了材料真实,能直观比较,便于讲评指导,从而取长补短。

二、从读学写——言之有序,厚积薄发语不凡

读写结合是一条通过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途径。解决作文教学中学生“有话说不出”难题的有效办法是从读学写,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其中重要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也就是要在阅读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法,学习掌握语言表达的规律,内化“写作图式”;要引导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活动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构建自己的语言宝库。

1、课内指导。阅读教学中要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好从读学写的指导,掌握语言表达规律。①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文章的总体段落布局规律,比如《猫》第一段是按整体到部分的顺序把句与句联系起来的。在上完这课后,我布置了小练笔,要求学生模仿《猫》的写法按照这种顺序描写其他的小动物。结果只用了几分钟,大部分的同学写出了公鸡、小狗、小猫等小动物。结合《桂林山水》一课教学,我注重引导学生揣摩作者是如何谋篇布局,做到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的。②渗透观察方法,在课内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结合教材特点,引导学生揣摩观察方法。比如教学《长城》一课,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火烧云》一课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经过训练,学生逐步掌握了观察的方法和规律,他们认识事物、社会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会从中不断得到提高。③注重语言积累,要求学生反复品味、揣摩好词佳句,背诵精彩片段,积累语言素材,形成敏锐的语感。比如《鸟的天堂》一课教学中,对于课文描写作者第一次看到榕树正在茂盛时期这样一个精彩片段,把“绿”这一种颜色描摹得丰富多彩,似乎是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教学中,我着重引导学生反复品尝吟咏,达到熟读成诵。对于这些精彩的细节片段描写,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反复品尝相关词语,在阅读中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景中,这样学生就在课内积淀了语感,积累了语言。

2、课外拓展。语言的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做到课内、课外紧密结合,许多经验证明,我们每个人的语文素养的形成单纯靠课内的学习是不够的,更多的是得益于课外的大量阅读,《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此,对于课外阅读教师要精心计划,做好指导。具

体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是阅读计划,教师要统筹安排,根据课标的相关规定,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推荐阅读书目,做好阅读篇目的选择指导。既要结合年段的特点,达到量的要求,又要确保质的要求。

第二要强化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强调了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教师要经常检查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内容和选择,另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阅读的质量。以便于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针对性的指导,既进行阅读方向的指导,又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是应该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笔记的方法指导,既可以是阅读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还可以是好词佳句的摘录。学生也通过读书笔记这一种方式提高了课外阅读的质量,积累了语言,提高了语文素养。

第三是要拓展阅读渠道,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阅读渠道,让学生从家庭藏书、向同学亲友借书、学校图书馆借阅拓展到各级图书馆、网络等多种渠道,大量阅读,在大量的阅读中积累语言。

第四是要组织阅读交流,开展汇报会、朗诵会、心得交流等,让学生在交流中汇报阅读成果,互相启迪,体验阅读成就,保持阅读兴趣。

——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生命

“生活,作文的源泉;想象,作文的翅膀;创新,作文的生命。”作文教学中应强化学生的创新,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切不可千文一面,作文指导时讲究虚,作文评点时注重粗,并适当增加自命题和半命题的练习力度,给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

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创新思维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述能力。能让学生充分显示出个性差异,写出独具特色的文章。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创新思维可以激发起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学生作文时创新思维和想象是始终参与的。它使作者笔下的人、物、事具有活生生的形象,并把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完美地表达出来。没有创新思维的参与,任何人都写不出好文章。

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要循序渐进,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抓住契机,因势利导。在小学生作文中,往往会有学生写的作文不真,漏洞百出,一看就知道是虚构的,对于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虚构,教师要顺应其生

理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因势利导,精心培养,引导他们把生活中的一些真实的事进行加工,组织进行想象,促进学生作文创新思维发展。

其次,在阅读中培养学生作文的创新思维。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对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用生动有趣,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还要多观察、多联想,才能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得到启示。因为观察得越深入越细致,头脑中的印象就会更加形象化,想象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使他们的个性化的审美情趣与独立创新的情趣与灵感发生碰撞,拔动写作动机的心弦,情不自禁地“我以我手写我心,我以我心吐真情。”

——修改是作文教学的追求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王安石字斟句酌,成就了“春风又绿江南岸”这样的名句,贾岛再三“推敲”,留下了遣词用语的千古佳话。善于修改,对自己来说是一种能力,一种良好的习惯,在别人看来,则是一种了不起的美德,一种非凡的人格魅力。《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在修改作文时大多由老师唱独角戏,有眉批、段批、总评等,至于修改病句、字斟句酌地推敲则属于罕见行为了,学生也大多不感兴趣。有人说,大作文、小作文是摆在语文老师面前的两座大山。能不能让学生也参与批改作文呢?答案是肯定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有“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和“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这样的目标要求。著名的语文教育改革家、特级教师魏书生曾倡导的作文互改法也很值得我们借鉴。

当然,互改作文的方法并不适合于每个年级,不适合于每个班级,每次作文。刚开始要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选一两篇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投影出示,在教师指导下,全班集体评改,让学生发现问题,修改遗漏;其余学生的作文进行略改,加些批注,发给各人,令其自改,在此基础上,再发动大家互改;对部分作文基础差的学生,是教师既改又批,多些面批;中等程度以上的学生,则可以少改多批,适当面批,启发自改。

作文批改的方式很多,无论怎样改,都要兼顾全体学生,使全班学生都受益。我们不能期望用一种改法,改一次作文就能彻底解决作文中的种种问题,

但只要我们语文老师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灵活机动地运用各种有效的方法,成效就会越来越显著。

(如特级教师魏书生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1.格式是否正确;2.卷面是否整洁;3.错别字几个;4.有几处病句;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6.看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看文章的选材;9.看表达方式;10.看语言是否简练、通顺、准确。

通过从以上十个方面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进行批改,逐步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评价是作文教学的“催化剂”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一刀切”的评价,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这种评价方法强调了学生共性的发展,却有意无意地扼杀了个性的发展。其实,“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学生的原有知识、思维品质、兴趣爱好、能力倾向(就作文而言:观察力、想象力、表达力等)都存在差异。如何尊重差异,因材施评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层次性评价。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作文水平将学生分成甲、乙、丙几个层次,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特定的阶段性评价。每次作文的评价目标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决定。如在写《拔河比赛》一文时我要求丙组同学具体地记下这次比赛的过程就可获优;乙组同学不仅要记录比赛经过,而且还要做到语句流畅、层次清楚;而甲组同学要获优,除达到以上目标外还要求他们点面结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心理等描写。这样的评价,使班内的学生都明白自己的写作目标,一番努力之后,也都能达到目标后的心灵满足。

2、进步性评价。素质教育中的一切评价应该是促使学生以成功者的良好心态进入后续学习的动力,而绝不是找学生的漏洞,更不是用分数来卡学生。因此,教师评价的着眼点应立足于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作文评价同样如此。我们要重视积极的鼓励作用,帮助和鼓励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变批改为鉴赏,用满意的效果强化他们的习作动机。评价中对不是重点的小错误可忍着不改。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可以说:这个词用在这里真棒,这个句子真美。让学生意识到老师在关注他细微的进步,并和他一起感受着进步带来的快乐。

具体操作如下:我们在仔细阅读学生的后抓住其中某一点问题,对给予指出,待第二次评价作文时,就看这一点学生是否有改进,如果进步就可提高习作成绩。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带有真实性的任务并有意克服习作中的问题。写作

水平也会慢慢地得到提高。

3、特色性评价。对于富有个性、构思新颖、视角独特,具有创新思维的作文,我们应大力呵护,采取加分的形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评价的价值。如,一个学生在写《一件苦恼的事》一文时,他写出了自己近视的苦恼,后悔当初不保护自己的眼睛,并由此谈了自己真实的感受。这件事情富有真情实感,我予以肯定,给以加分。正是在这种赏识激励下,学生的独特个性得以保护,文章亦精彩纷呈。

作文评价只有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由重视“文”到关注“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评价形式才能真正起到导向和激励作用,真正成为学生作文的催化剂。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只要教师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恰当地运用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他们不但能把作文写得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而且也能写得形神兼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效教学”观认为,教学是艺术,更是科学,它不仅可以对其过程或结果进行科学的评判,也可以用科学的理论与有效的方法来指导以增强其效率。因此,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是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课堂教学是师生双方智慧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的过程,更是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过程,提倡有效教学就是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的行为。让我们都来关注有效教学,提升生命质量,提升教育价值。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规划方案.docx

......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 )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指出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强调 " 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 ,思考 ,表达 ,评价的能力 ".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 "要求学生说真话 .写作要感情真挚 ,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 ,社会 ,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 , 捕捉事物的特征 ,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 "标准 "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 ,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 ,注重语言运用能力 ,淡化理论讲解 ,注重实际操作 ,淡化名词术语 ,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 ,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 ,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 ,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 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 是认识世界 ,认识自我 ,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 "能具体明确 ,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 .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 ,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从而 "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发展合作精神 ",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促进德 ,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长期以来 ,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 .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 另外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 "半壁江山 ",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 .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其一 ,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 ,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 其二 ,不正确的评价机制 (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终结 性定量评价机制 )使教师大量的精力花费在作文批改之中 ,无暇于作文教学方法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教师教育论文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湖北省利川市汪营镇苏家桥小学刘云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有话吐不出;即使勉强写成一篇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词不表意。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作文;词汇积累;内涵挖掘;教学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6-0126-02 一、热爱生活,美点追踪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学生多数都勤学好问,但不少学生学习吊儿郎当,但每次作文都有好文章出现。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学生生源较差,其父母多数不注重孩子的入学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持读书无用论的观点,认为孩子只需识几个字就可以了,因而对学生的学习缺乏监管。但是,基础差就意味着未来也差吗?家长差就意味着孩子也差吗?差班就不能产生优秀生吗?事实证明:不是! 小学生正处在性格初步形成阶段,有强烈的求知欲,若有老师适时适当培养、指导,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很快就会提升。在平时的谈话中,笔者了解到学生们没话说是因为没生活经历:好多学生平时都不出屋,被家长关在家里,最多就是看看

电视,或者是在电脑上玩游戏。生活是艺术的源泉,可是学生没有生活叫他写什么呢? 笔者思考了很久,联想到班上的好多学生都会做饭,于是就和他们在一起聊做饭,看谁做的好吃,需要几道工序。学生们一下活跃起来,说炒西红柿时,鸡蛋先打在碗里再放进烧热的油里,炒出来更好吃……你一言他一语,课上热闹非常,到下课了,还有学生为没有来得及展示而遗憾。于是,笔者趁机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把想说的写下来,“民以食为天,会做饭是幸福人生的前提啊!”这一鼓励,学生们跃跃欲试,都纷纷表示还会做好多好吃的,结果,这一次写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学生们在文章中很好地展现了自己的才艺。 二、阅读摘记,积累词汇 笔者在教学中了解到,学生其实是有话想说,可是满肚子话不会表达。为此,笔者就鼓励他们有啥说啥,别怕不合逻辑,别怕丢丑,只要能写就算成功。有个学生听话了,周记写了一大篇,好长一段,写的是:“这周我妈不在家,我就玩去了,找同学玩一上午,“摔片子”、玩电脑,啥都干,一上午,高兴啊。他还给我做饭,西红柿炒鸡蛋,吃完接着玩,天黑了,就回家了。”“啥都干”看来玩了不少,可是哪个都没叙述明白,没有中心,而且大白话,倒是很率真。于是,笔者就找到他,和他谈了一上午的开心事,由于笔者采取了谈心的形式,取得了这名学生的信任,所以在此过程中是无话不谈,心里很放松。但笔者同时也发现,他在说一件事的时候,总是说不清楚,明显感觉他积累的词汇太少了,不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思想。 因此,笔者建议他多读书,他说家里没有。想到班里都有图书角,就叫他自选两三本带回家去读,读完后再到学校来讲给同学们听。此外,在读的过程中,如果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制定实验方案,认真组织语文组全体教师认真开展实验,并在贵阳市白云区教研室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将近六年的辛勤实验。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立足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 立足于学生的个性进心理差异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是小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生活实际中不同的具体经历,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情感和体验的形式。在训练过程中充分反映出教师尊重儿童,相信儿童的自主意识,在评价上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它符合《语文课题程标准》中提倡作文讲真话,述真事,抒真情的精神,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自由表达”作文内容,“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为了实现这个培养目标,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培养学生“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

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的扼杀。培养学生写写“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经历”,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大力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让他们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2、培养学生写真情实感的作文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写真实的生活、真实的情感、真实的思想。在训练方法上应强调:(1)只定范围不命题。让学生有话好说,有话要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2)重视表达方式,但不限文体。鼓励学生突破常用文体的模式,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露自己鲜活的思想;(3)不限篇幅和篇数;(4)强调写真情实感,但不限于写真人真事。 3、培养学生作文有新意 个性化作文不但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有真情实感,还要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将身边的琐事写出“典型”、写出新意来。因此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渐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黄蓓芬语文学科带头人工作室项目研究中期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1、为什么要研究 《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中要求到五年级结束时,学生“能依据生活内容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辨别是非善恶;有经常动笔的习惯”。在教学建议中谈到:写作教学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努力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心生活,发现生活,提高感受生活的能力;要加强学生的写作实践,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而小学生作文的普遍现状是:感到作文难。他们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学会怎样作文,因为大部分小学生初学作文时通常都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从下笔。现行使用的“二期课改”语文教材中写作量大,缺少相应的序列性,强调“想象”、强调“想什么写什么”,造成教师在指导上的缺失,对学生写作上的指导弱化,学生缺乏作文的基本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和表达事物的能力)。他们害怕作文又不得不完成教材要求的作文成为最大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所以,要求学生把所经历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生活认识写成一篇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具体、意思明确的不跑题的作文很不容易。 因此,教师通过怎样的作文教学,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值得研究。 2、当前研究的状况 (1)作文教学过于强调写作方法的指导,过于强调主题立意,学生不敢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过于强调语言要美,学生不敢说白话。 (2)在作文指导中,教师拔高教学要求,为了引导学生说具体,往往要求学生虚构情景,多数学生难以达到目标,结果学生积极性不高,导致参与面不广。 (3)作文批改中,缺乏眉批和肩批,总批只有等级;教师在作文批改中均指出学生习作方面的不足,打消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要求过高,用成人标准衡量学生。 (4)作文讲评强调“评议”,导致学生不愿读自己的写作,评议的学生也

小学习作教育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习作教学有效性探究 盐城市田家炳实验小学杨轶群 语文教育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教师们常常在作文教学方面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生也因为写作文让本属于自己的许多快乐时间,悄悄溜走,但作文难、难作文还是师生一个共同的永恒话题。那么如何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教师们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呢?下面我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影响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探析 1、教学内容僵化 习作内容无新意,作文题命来命去,写人的总是什么《我的××》,写事的总是什么《令我××的一件事》,状物的也是什么《我的文具盒》等等。这些命题,学生从三年级到四年级直到小学毕业,写了再写,几句套话假话,完成得得心应手。由于学生的求异思维长期得不到激活,作文创新能力自然也得不到提高。 2、指导走向极端 有的教师指导作文时,担心学生出错,从审题立意到作文材料,从详略安排到遣词造句,从修辞到标点,全盘托出。学生按“纲”而作,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千篇一律:没拾金的也能“不昧”,不会游泳的也能“下水救人”;另一个极端是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作文课时,写个题目在黑板上,根本不加必要的指点,让学生自己去写。怎样完成任务?学生自有四字秘决——拼凑、抄袭。 3、批改事倍功半 一个班四五十篇作文,篇篇精批细改,少则一周,多则半月,其效果如何?作文本子发下去以后,学生瞟一眼分数,浏览一下评语,似懂非懂,一扔了之。文

中的错别字教师订正了,病句帮助改正了,无须学生“费神”,下次作文,学生“照错不误”。 4、评价标准不当 由于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有差异,所以即使是同一篇作文,在不同评判者眼里可能会出现不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在有些考试甚至竞赛的作文评阅中,有的教师干脆把文章篇幅的长短,书写的好坏当作评价文章质量的唯一标准,至于语句是否顺畅,中心是否突出,材料是否新颖,则很少顾及。这样,导致一些老师平时忽视习作教学,忽视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训练,临考前让学生背几篇作文,考试时全文照搬竟可以得高分。 以上习作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症状令人担忧,当务之急是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出发,把习作教学同儿童的生活联系起来,同未来人才培养的要求联系起来,训练学生用书面语言来表情达意的能力——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情。 二、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尝试 1、冲破桎梏,实现“开放” 首先是思想开放。教师要冲破传统作文教学的桎梏,肃清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把作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人才素质培养上来。要让学生懂得文章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用自己的话表达真情实感,可以弘扬真善美,也可以抨击假恶丑。 其次是内容开放。习作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写出他眼睛里的世界和跃动着的童心。 (1)命题求“宽” 习作以学生主体地位为突破口,拓宽学生习作空间,倡导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自由命题,开拓思路,体验自由作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走出校园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积累素材。抓住学生心理感受,引导学生乐于表达,增强他们表达的信心和欲望,体验在生活中习作的乐趣,培养创新能力。

分析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

分析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写出高分作文的一个关键之处就必须有充足的作文素材,进而保证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料可写,有丰富的事例让学生选择甄选,让学生的写作题材在众多试卷中脱颖而出。记得有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他们》就是从城市当中的众多的农民工以及农民工子女入手写作,将他们的日常的生活细节通过细腻的表达方式一一展现在大众眼前,进而打动人心。而越是细节描写,越能感动人心。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从日常的细节中出发培养学生们对写作素材的积累,引导学生积累日常的生活细节。语文课本中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人物以供书写作文时选取使用。但很多学生因为写作素材出自课本就很自然的忽视了这些优秀的作文素材。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课本中出现过的优秀范文和人物素材来引导和帮助学生。教师可以时不时的开展专题讲堂,与学生们讨论不同的人物或者不同风格的文章展开讨论,进而增加学生对素材的积累。比如,语文课本中的最让学生们头痛的鲁迅,老师可以开展针对鲁迅的专题讲堂,让学生通过对鲁迅生前的人生经历的分析,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鲁迅的书写风格,并对他所写的书写技巧加以分析,加以适当的讨论学习,进而灵活运用为自己的作文加分添彩。再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开展议论文等专题性质的讲座,通过对议论文的书写技巧的讲解与分析,引导学生进行议论

文的写作,保证学生在遭遇议论文的题目时有思路可循可写。同时,利用专题讲堂的范文讲解为学生答疑解惑,积累书写素材,从而为考场作文增分增色。 高中生正处在思想日渐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做事的主观性很强,对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感。可是,如果遇到对其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事和物,他们就会感到毫无趣味,提不起精神,更加的谈不上去主动了解和接触。对写作的学习也是一样的,他们讨厌一板一眼的写作,讨厌定式的创作,这些对高中生来说都是复制化和格式化的学习。要想提升作文教学的效果,首先就必须让他们从心底上喜欢写作文,爱上语文课。这就要求教师,贴近学生,了解学情,激发和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要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能让他们产生吸引力,那他们就会爱上作文课。很多中学作文教学都是格式化的复制性教学,根本不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们的创作思维和写作个性。为此,教师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转变思想,培养学生多写亲身所经历的事情,倡导多样的写作观,尊重学生们的表达方式和情感流露,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写作激情,让学生敢于写作,敢于尝试。 纵观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材,一般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比较注重培养考生的自主发挥和想象力,举例说明:某地区高考作文题目给出了“绿色生活”作为写作题材,这类题材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抓好作文教学,使学生能文通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十分重要。 一、问题所在 1.缺乏写作素材 学生在习作中不知道写些什么,到写作文时,一个个叫苦连天,有的抓耳挠腮,有的咬笔苦思,有的仰望天空。究其原因,是小学生不懂得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脑中一片空白。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带孩子出去玩的时间少,孩子经历的事情也少。许多小学生对一些小动物或植物一无所知,等到写作文时,没经历过的孩子只好瞎编乱造,弄虚作假。 2.内容空洞贫乏 有些学生怕写作文是确实没东西可写,但有些同学有了题材,作文也像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在作文中,只能写个大概,记流水账似的记叙事情,不会加以具体描述。在生活中,学生不注意观察,加上课外阅读量少,积累的词汇、语句也少,甚至有的学生不会用最简单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更不会对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细节方面的描写。 3.创新思维不够 学生看别人的作文,对那些好词好句多少还会有些印象,他们就会凭记忆写出来,所以作文时句子有所雷同。比如写大樟树,很多同学会脱口而出“校园里的大樟树像一把撑开的雨伞”。很少想到其他的比喻,或用其他方式来描述。再说题材,特别是写人写事的作文,很多同学不是写扶老奶奶过马路,就是写帮老爷爷推车,不是写在公共汽车上让座,就是写同学冒雨和我同撑一把伞回家。这些作文,让人一看就觉得很虚假。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就成了定势思维,很难有创新了。 二、解决方法 1.做有心人,留心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学生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学生参加实际活动,作文就有东西可写;积极地参加实际活动,写出的文章就有特色。 教材内容是很好的范文。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文中的好词佳句,并拓展延伸,加以运用,或造个好句,或写个片断,或者仿写。都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很好的做法。 2.丰富积累,灵活运用 有的同学掌握的词汇量很少,作文时一提起笔来就觉得没有词儿,腹中空空,肚子里什么可写的东西也没有,有的即使勉强写出来了,也是空空洞洞,干干巴巴的,颠来倒去总是那么几个词。作文也像语文基础知识一样需要积累,比如好的词语、优美的句子、精彩的片段等。教师平时就应要求学生不断积累词汇。把平时学习中一些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如名言警句、小趣闻、小常识,小故事等。知识积多成学问,用起来就会思如泉涌,顺理成章。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班上的学生准备好几个摘抄本,以便进行好词佳句的摘抄,养成摘抄的好习惯。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农村小学生更是如此. 关键词:小学语文,棘手,逃避,抓耳挠腮 作为农村教师如何调动农村小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对学生习作思维和技巧的指导;培养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提高写作水平呢?对此进行了探讨. 一、多向评议,互相欣赏,共同提高 大家都知道,兴趣和自信是作文最大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除来源于学生有比较自觉的写作目的外,还来源于在写作的合作和交流中所产生的成就感。《课标》也在不同的学段分别提出:“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离习作的快乐”;“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二、从读学写,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②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从阅读中汲取营养,利于学生从读学写,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也是作文教学的基本途径。 1、从阅读中学习文章的结构和表达方法。 我们在写作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要有意识地把作文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方法。每学习一篇课文后,注意对该文的结构和写作方法进行分析。如学习《忆爸爸》这篇课文,作者是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总写爸爸有什么好品质,再举例分述爸爸各个好品质,最后总结。其中第二部分写得最具体,分别从几件具体的事例,表现出爸爸的精神品质,记叙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这篇写人文章的写作特点和表达方式,理解作者是如何选材如何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生动,即对写人文章可以怎样谋篇布局。中外作家历来强调创造,但在写作中可以适当摹仿。例如在写作《参观××公园》时,学生一开头就可以描写参观前的天气情况,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第一次跳伞》中的第一自然段。虽然公园里没有“机场”、“飞机”等景物,但可以有“蓝天上飘浮着朵朵白云,正从东方升起的朝阳……”也可以引导学生摹仿课文《参观刘家峡水电站》中的第一自然段,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点题,什么时候,我和谁高高兴兴地去参观××公园。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学会,为本次作文开了个好头,亦为主题思想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指导仿写的同时也注意求创,写出具有自己特色的习作。 2、加强朗读背诵训练,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苏东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课内多读,课外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要求正确朗读好词句篇,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三、利用教材范文,教授写作方法 学生的很多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大多是来源于课内。语文教科书上的很多优秀范文,都有它们各自的写作特色,很值得学生学习,而这些写作特色需要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清楚。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写作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世界进行观察,思考,表达,评价的能力".高中作文教学的方向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标准"关于写作教学的要求,体现了淡化文体意识,注重语言运用能力,淡化理论讲解,注重实际操作,淡化名词术语,注重实例比较启发的精神. 语文教师只有恰当地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才能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社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目的就是要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从而"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3.农村高中作文教学效益现状及存在问题 作文是学生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反映.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对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漠然置之.如何关注中学生的个性心理,激发他们充沛的写作内驱力如果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是当前高中作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语文教学中最适合发展学生个性的活动形式.但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最多的是作文,我校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其一,作文教学中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写作知识教学成为主要任务,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非主动性地位; 其二,不正确的评价机制(如以作文篇数及批阅篇数考核语文教师的单纯的作文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论文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论文摘要: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本文提出了7点建议。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听、说、读、写训练中最重要的一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作文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而且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作文教学既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实践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以此为苦差事。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树立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探索作文教学的新途径,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我努力从以下几点做起: 1、教给学生,解决问题 首先,要处理好作文和生活的关系,要丰富学生学活、开拓写作源泉。①组织学生开展多种课外活动,指导学生深入观察、教会学生摄取写作材料。②要求学生敏于思考,勤于动笔,教会学生积累写作材料。③教师灵活命题,切合学生实际,鼓励学生自由选取写作材料。 其次,要处理好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学生不能事事实践,通过

阅读掌握间接实践的材料是主要的、大量的。读写结合,读是前提,是写的源泉之一。读的过程,就是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提高思想水平的过程,也是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过程,理解和借鉴表达方法的过程。 2、重视积累,丰富语言素材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要使学生有东西可写,教师就必须有意识地丰富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挖掘、积累习作素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经常有计划地结合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走进生活。如:在校内开展打篮球、拔河、跳绳等比赛;在法定节假日,引导学生在旅游、扫墓、公益宣传等活动中仔细观察、认真体验,并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如烧饭、炒菜、洗衣服等。有了这些丰富的生活素材,习作时,学生就会有话想写,有话可写。 除此之外,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让每一位学生都准备一本积累本,把平时学习中看到的好词好句、优美的段落篇章都摘抄下来,并要求熟读或背诵。这样做,一些语言文字就变成了学生自己的储备和财富,等到写作时,一些佳词好句自然涌上笔端。 3、勤练笔,在实践中提高 教师精心组织的课外活动及学生积累为习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就像是盖楼打好了地基,但“砌楼”的方法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学生多练笔。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模仿是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是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18514764.html, 浅谈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仓生兰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8期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54-0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作文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作文教学的关键。教语文的老师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费了很大的力气教孩子写作文,但他们写出来的文章往往不是空洞无力,犹如白水一般,就是一味的流水帐,没有新意。其实这就是老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这一部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文时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 以下谈谈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如果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现在有许多小学生普遍怕写作文,一听到作文,还没写就已经愁眉不展,总觉得没东西写,有些写出来了也是三两句话,简简单单。这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树立好正确的写作观,还没有体会到写作的乐趣,这就要求我们老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训练,打好坚实的写作基础 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有益的文章,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把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也谈高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也谈高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目前的高中作 文教学却一直处于低效甚至无效状态,许多学生感觉越来越不会写作文了。如果 说高一、高二主要关注学生作文兴趣的培养,那么高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 更加突出了。本文就高三作文教学的有效性作一些思索。 关键词:高三作文;有效性;典型 高三教师常常会遭遇这样的尴尬:学生在高一、二阶段,作文“百花齐放”且 伴有惊喜;到了高三,却大多禁锢在两种态势上:要么平淡无奇,要么偏离题旨。究其原因,平淡无奇者往往是懈怠于写作,平时不懂得积累素材,下笔又不知往 深远处多思考,久而久之就“江郎才尽”了;而偏离题者大部分其出发点是积极的,想在考场作文中以“标新立异”胜出,却不懂得“新异”的前提是遵守作文规则,以 致偏离。 鉴于以上情况,高三语文教师对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愿望更加迫切。为此,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有效化”作如下思考: 一、素材积累要讲方向 大诗人陆游曾这样教育孩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要先积累好素材。高三的语文 教师们深谙此道,“累并快乐着”地不断给学生印发素材。可事实证明大多“素材” 学生没时间看或不知怎么用。所以关键问题不在于素材的多少,而在于学生需要 怎样积累、积累什么样的素材。在这一点上,笔者认为,一年一度、由专家组敲定、以考查学生作文能力为目的的高考作文可以提供借鉴性的意见。 其实,无论是论述具体的话题还是进行独立思维写作都是高中生应该拥有的 作文能力,高三阶段的作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方向,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对学生有 切实的指导: 1.指导学生从书籍中汲取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涉足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殿堂,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所以从书籍中汲取写作素材是一条捷径。课内留给我们的财富还很多,我们首先就是要指导学生分类收集课内素材。 在此基础上,再多从课外补充新鲜血液。目前较适合高中生阅读的有:《读者》、《青年文摘》、《海外文摘》、《书屋》、《美文·少年版》、《散文》、《杂文选刊》、余秋雨和周国平的部分作品等等。同样的道理,一定要在广泛涉 猎的基础上巧取。 指导学生对这些素材分类收集,并在平时作文的特定情境里有意识地去运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2.让学生丰富自己的生活素材 第二个命题趋势的特点,就是给予学生独创的空间大,但空间越大就越需要 学生有自身的认知视野和情感体验,才能“与众不同”。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 创作体会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所以,教师 就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要写好作文,在拥有来自 书籍的间接经验素材的同时,更要积累直接独特的心灵体验素材。 只要打开心灵之窗,让心零距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处处是感动,处处有素材。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 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只有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不断扩充各种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指导学生作文,首先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假如学生想写又没有东西可写,而老师硬要他写,这样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是重要的一环。学生开始作文写什么呢?一般说来是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即写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自已所干、所见、所闻、所感的东西. (一) 做过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做过的事易写。我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自觉地从中接受教育。学生有了真实的感受和体验,才能把亲身经历的有意义的事写下来。例如平时我注意组织学生为集体,为他人多做好事,然后叫他去写“记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或“记一件有意义的事”的文题,学生就会感到有内容可写。 (二)看了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不会感到难。我就做有心人,引导学生关心集休,多留心周围的事情,多观察,多分析。需要写的时候,手头有东西可写。如要学生写某一景物或建筑物或某一现象,先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或参观,我在观察或参观过程中指导,启发思路,帮助学生构思。这样写出的文章就会具休充实。 (三)听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写自己亲闻的人和事,也感到容易写。我经常引导学生留意日常与人交往,把所听到的有趣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述下来,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听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段有趣的新闻、爷爷奶奶的童年等,作文时要学生写这类题材,学生就有事可写了。 (四)想到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已心里所想到的东西,也是较容易的。因学生生活阅历不深,虽对生活有观察,注往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因此,我在学生观察基础上,引导他们从现象到本质去认识,去思索问题。这样学生对某一问题有所分析,他也就有所想,把所想的东西写下来,也就成了文章。或写自己的打算,自己的理想,自己的决心,自己的回忆等。如让学生写“我长大了想干什么”, “老师日夜辛勘地工作为了什么”,“你生活中有过哪些有趣的事”,“你最喜欢读的书是什么”,一这样写起文章来,思想就会长上翅膀,自由飞翔,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就千姿百态。 (五)读了什么,写什么。要学生写自己读过的东西,也是较易的。学生读了什么,组织他们写什么,主要是指读了什么“习作例文”,组织他们写什么习作。当然也可以写自己看过的课外读物的感受。我经常指导他们进行仿写,仿其结构写法,也可仿其与自已生活实际相似的内容特色,还可仿其词语句子的运用。仿写的关键在一个“活,字,即要仿得“活”.不要原封不动生搬硬套,或者改头换面。使学生写起来就有样可依,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条条道路通罗马 ——浅谈农村中学如何开展作文有效性教学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同时又是一个难点。农村中学的孩子,更怕写作文。不少农村中学的同行们都感叹:“作文难教!学生基础差,学校条件落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那么,有没有简易可行的方法来改变农村学生作文难的现状呢?我想,办法总是有的。荀子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善动脑筋,学会利用身边可以利用的一切资源,就能减少盲目繁杂的训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降低“要求”,激发兴趣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波特强调,“当师生的互动集中于思维内容时,学生才能获得学习机会,这个课堂上的学生成功率就可能更高”。而要让学生的兴趣“集中思维内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思维内容”必须是学生通过思考能理解的内容。农村中学的孩子起点较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教师不妨把作文教学的目标定得低些,根据各阶段的学情,制定相应的计划,逐步提高要求,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降低要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情境其实就是引导学生投入学习。教师通过引导孩子们走进这些情境,去体会生活的美好与丰富,进而形成独特的感受,激发写作欲望。在这一点上,农村学校有着自己的优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环境挖掘教学资源,比如优美的自然风光、田间地头的丰收景象、放牛牧羊的生活感受、淳朴好客的乡风、热闹的军坡、公期、祭祖场景……这些都是城市学生难以体验的。教师还可以用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创设情境,讲述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对学生进行感染和启发。可以通过设计同学们喜爱的活动来创设情境,比如课本剧表演,趣味比赛等。另外,还能利用课文中的情节来创设情境,比如写父爱可以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小学作文教学浅谈 发表时间:2011-07-06T15:41:16.64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5期供稿作者:李厚朴[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长期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李厚朴 (洋县黄家营镇中心小学,陕西汉中723315)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长期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如何组织和开展高效的作文教学已经是语文教师教学活动中的一大难题,写作文亦成了学生望而生畏的作业。成千上万的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学生写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是学生还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然而无论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来看,还是从应试教育的语文成绩来看,作文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其他教学内容无法取代的。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和总结出了一些心得和体会,在此提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 就教学流程来说,完整的作文教学包括:课前准备与实践、课中展开与生成、课后评价和习作展示。 一、作文课前准备与实践 上好一堂作文课,首先需要学生有情感的准备和实践,也就是说学生要有爱写作文的兴趣,要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有明确的个性情感经历。其次,学生具有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师要有充分的素材准备,灵活的教学技艺和智慧。 二、作文课堂展开与生成 作文课堂的目标看似是为了完成一篇作文。其实它是要将课前师生准备的原始材料进行再认识,促进新的认识生成。写作就是对材料的整理、选择、剪裁、组合,生成思想、提炼主题、构建结构。 不少优秀教师,教学专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摸索总结了多种独特的作文教学模式。这些模式使作文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了作文教学的课堂效益。 1.读中学写,由仿到创———读写结合模式 小学生作文以读为基础,从读学写,写中促读,突出重点,多读多写,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读写训练上,读时做到有的、有序、有点、有法。 2.情感入手,语感练习———语感作文模式 在指导作文时要从语感练习着眼,创设作文教学的模拟情境,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绪入手进行作文训练。要求抓住一个关键词,让这一关键词在滚动发展中实行多方组合,由词发展成为句,由单句发展成复句,由复句发展成小节,由小节发展成为段落,乃至最后发展成为一篇完整的文章。 3.游戏情境,体验乐趣———愉快作文模式 愉快作文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愉悦轻松的环境中充分表达自己快乐的心境,把自己的快乐体验用一定的语言文字倾注于笔端。要指导学生观察情境,提炼重点,写出真情,抒发感受。 三、作文的讲评 讲评是作文课所不可或缺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写作之后的继续和深入,是更细致、更有针对性的“再指导”过程,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直接的作用。 讲评的前提是深入细致地欣赏和批阅学生的作文,对学生作文中的普遍性问题和个别问题都要了然于心。普遍性问题要摘抄实例具体说明,个别性问题要明确到人,并找出症结所在。在对学生作文进行评价时做到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作文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又要注重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1.小目标引评式 ①分解目标,激发兴趣。根据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回顾习作,便于学生领悟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评改。 ②逐条引评,掌握方法。教师出示小目标,学生依据目标读作文,对目标逐条进行讨论,一条条评价作文,学会评改的具体步骤和方法。 ③综合评价,明确方向。在引导学生逐条评价的基础上整体朗读习作,明确习作的优点和不足,从整体入手进行综合评价,写出建议,即总评。 ④有的放矢,自我修改。根据同学的批改和综合评价,参考同学的评改内容,对习作再次修改。 2.亮点欣赏式 ①课题导入,感受完美。课前根据作文题材有意识地安排相关阅读,开展相关的欣赏交流综合实践活动。课始,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相关美文片段。 ②示范评点,分享完美。出示学生例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划出自己习作中的好词好句,最后写上自己习作的亮点。 ③亮点展评,共铸完美。根据小组评改和个人评改的结果,自由反馈。推荐朗读同学习作中优美感人的词句,并给出自己的点评。 四、习作展示 课后要展示与总结学生习作,提升学生作文水平。在班级展示,营造多写作文、多看作文、学写好作文的氛围。通过墙报、班级刊物、手抄报建立展示平台,使学生不断接触和阅读到其他同学的作文,分享其他同学的成功之处,对别人的不足和缺陷引以为戒,这将对其以后的写作产生巨大影响。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 〈一〉摘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为了使学生消除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我认为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积极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将学生优秀习作打印成册,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其次,作文备课要有创意:要找出本次习作的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并把有创意、创新的思维作为激发点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之成为教学内容的重点,从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然后,指导要从细处入手、点滴抓起:注重学生日常观察能力的培养,注重日常的阅读教学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知识,注重日常口头作文的训练,注重日常学生谴词造句能力的培养,加强作文指导课范例的剖析。最后,改变以往作文评改的方式:建立一个新的评改模式和评价标准,让学生也来参与自己作文的评改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评语要有新意和激励性。相信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一切从学生的角度考虑,以学生为本,在不久之后许多学生一定会消除对写作文害怕的情绪。 〈二〉关键词: 写作兴趣、仔细观察、创新思维、口头训练、谴词造句、评改 〈三〉正文: 在小语文教学过程中,我经常发现学生们一谈到写作文,他们都很害怕。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他们愿意写作、乐于写作呢?这正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所感到最棘手的一大难题 作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和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然而,小学生作文水平提不高、害怕作文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他们感到没有素材可写,或者有了素材但由于平时好词好句积累的量较少而感到无话可写。出现这种现象关键在于他们不善于捕捉素材,对于眼皮底下的好材料往往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于自己谴词造句的能力培养更是不重视。 作文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然而,要教好学生的作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也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生怕学生写不好作文,教师从备课开始就从审题立意、文章结构、写作素材等各方面着手考虑,在教学时将这些内容一一教给学生,并不考虑学生是否真正消化吸收。虽然我们语文教师花费了大量精力,效果仍然不理想。学生独立作文的能力大大削弱,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同时目前的作文教学,一篇作文从指导到学生习作,再到老师批改,最后到老师讲评,历经两周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战线拉得过长,而且反馈信息慢,学生受到的效果必然低。另外,作文的批改总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几乎没有学生的参与,这样很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作文能力的提高。在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老师一味地以自己心目中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常常求全责备,使学生很少能在写作过程中体验愉悦和成功,所以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把作文寄希望于教师的“指导”、课外作文选的参考和自己的凭空想象,东拼西凑,乱写一通,写出来的文章既不表“情”,又不“达”意,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过程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问题,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也就是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老大难’”。那么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我将从以下四方面谈谈我对小学作文教学的方法的研究。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小学生没有写作愿望,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我的做法有以下几点:(1)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我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我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2)我还积极鼓励学生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