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所组成。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却很弱。钢材的抗拉和抗压能力都很强。为了充分利用材料的件能,把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上要承受拉力,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钢筋混凝土是在19世纪中叶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世纪末,随着生产及建设的发展需要.钢筋混凝土的试验工作、计算理论、材料及施工技术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工程应用方面,钢筋混凝土最初仅在最简单的结构物如拱、板等中使用,随着水泥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混凝土和钢材的质量不断改进,强度逐步提高。20世纪20年代以后,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有了提高,出现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壳体空间结构,构件承载力开始按破坏阶段计算,计算理论开始考虑材料的塑性。20世纪50年代以后,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出现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飞速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泵送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化的生产结构,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近20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试验的深入,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新型结构的开发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已经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水利水电建筑和基础工程扩大到近海工程、海底建筑、地下建筑、核电站安全壳等领域,并已开始构思和实验用于月面建筑。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在大跨度、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高强度钢筋、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高性能外加剂和混合材料的研制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钢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还有,轻质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以及利用工业废渣的“绿色混凝土”,不但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对节能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防射线、耐磨、耐腐蚀、防渗透、保温等特殊的混凝土以及智能型混凝土及结构也正在研究中。

我国是使用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国家,在高层建筑和多层框架中大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民用建筑中已广泛地采用定型化、标准化的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件。预应力混凝土用于高层建筑、桥隧建筑、海洋结构、压力容器、飞机跑道及公路路面等。已建成的88层的上海金茂大厦,高420.5米,是我国目前最高的建筑。电视塔、水塔、水池、冷却塔、烟囱、筒仓等特殊构筑物也普遍采用了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如上海电视塔高468米,当时其高度是亚洲第一。此外,在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中,钢筋混凝土桁架、门式刚架、拱、薄壳等结构形式也有广泛的应用。在国外,朝鲜平壤105层的柳京饭店高达319.8米,加拿大多仑多的预应力混凝土电视塔高达549米,是有代表性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物和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物。预应力混凝土用于高层建筑、桥隧建筑、海洋结构、压力容器、飞机跑道及公路路面等方面。

在铁路、公路、城市立交桥、高架桥、地铁隧道以及水利港口等交通工程中,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水闸、水电站、船坞和码头已是星罗棋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将更加广泛,更加丰富多彩。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1.按结构的受力状态和构造外形,结构可分为杆件系统和非杆件系统。杆件系统可山受弯、受拉、受压或受扭构件等相互组合面成。非杆件系统可以是空间薄壁结构或是外形复杂的大体积结构。

2.按结构的制造方法,结构可分为整体式、装配式及装配整体式。

整体式结构,大多是结构外形不规则,而且难以分割制造。它要求整体性强,刚度大。这类结构必须现场浇筑,这些结构一般位用在工期长的施工现场,它需要有较多的模板及支撑。装配式结构,外形规则,可由若干标准构件拼组而成。这些标准构件是在工厂预制,然后运往工地装配。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使建筑事业工业化,即设计标准化、制造工厂化、安装机械化,整个施工过程不受季节的限制,施工速度快,对提高质量、节约材料大有好处。目前在建筑结构中已普遍采用,但装配式结构的接头、构造较为复杂,整体性较差,对抗渗、抗震也不利,而且必须有一定的工厂房屋、起重、装配等机械设备。装配整体式结构是指结构内有一部分为预制的装配式构件,另一部分为现场浇筑结构。预制部分常可作为现浇部分的模板与支架,

它比整体式结构有较高的工业化程度,比装配式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如多层框架式房屋结构,多采用这种结构形式。

3.按结构在使用荷载作用前的应力状态,结构可分为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顶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在结构承受使用荷载作用前,预先在混凝土内施加应力,造成人为的应力状态,这些应力可全部或部分地抵消由使用荷载在混凝土中所产生的拉应力。预应力结构的抗裂性能好,承载能力较大,一般多用于跨度较大的结构。

对上述各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类型,在具体选用时,应结合使用要求、施工条件及经济效益等因素,通过方案比较后再取合。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了能合理利用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性能外,尚有下列优点:耐久件: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的强度随时间的增加而增长,且钢筋受混凝土的保护而不易锈蚀,所以钢筋混凝上的耐久性是很好的,不像钢结构那样需要经常的保养和维修,处于侵蚀性气体或受海水浸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经过合理的设计及采取特殊的措施.一般也可满足工程需要。

耐火性:混凝土包裹在钢筋之外,起着保护作用。若有足够厚度的保护层,就不致因火灾饺钢材很快达到软化的危险温度而造成结构的整体破坏。与钢木结构相比,钠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性很好。

整体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现浇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整体性好,对于抵抗地震作用(或强烈爆炸时冲击波的作用)具有较好的性能。

可模性:钢筋混凝土可以根据需要浇制成各种形状和尺寸的结构。

就地取材:钢筋混凝上所用的原材料砂和石。一般较易于就地取材。在工业废料(例如矿渣、粉煤灰等)比较多的地方,还可以将工业废料制成人造骨料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中。

节约钢材:钢筋混凝土结构合理地发挥了材料的性能,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代替钢结构、从而节约钢材并降低造价。

出于钢筋混凝土具有上述一系列优点,所以在国内外的工程建设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存在一些缺点:普通钢筋混凝土结构本身白重比钢结构要大.自重过大对于大跨度结构、高层建筑以及结构的抗震都是不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较差.在正常使用时往往带裂缝工作;建造较为费工,现挠结构模板需耗用较多的木材;施工受到季节气候条件的限制,补强修复较困难;隔热隔声件能较共等。这此缺点,在一定条件下限制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不过随着人们对于钢筋混凝土这门学科科研认识的不断提高,上述一些缺点已经或正在逐步加以改善。例如.日前国内外均在大力研究轻质、高强混凝土

以减轻混凝土的白重;采用预应力混凝土以减轩结构自重和提高构件的抗裂性;采用顶制装配构件以节约模板加快施工速度;采用工业化的现浇施工方法以简化施工等等。

四对本门课程的认识

1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混凝土是一种以水硬性的水泥为主要的胶结材料,以各种矿物成分的粗细骨料为基本拌和而成的人工混合材料。它是钢筋混凝土的主体,容纳和围护各种构造的钢筋,成为合理的组合性结构材料。因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力学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及其对钢筋的支撑和约束作用。

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性能显著地区别与其他单一性结构材料,如工业冶炼而成的钢材、天然生成的木材等。混凝土的拉压强度(变形)相差悬殊,质脆变形小,性能随时间和环境因素的变异大。此外,由于混凝土主要材料的地方化,配制的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受制于施工单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使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指标都有较大的离散度。

本篇介绍混凝土材料的一般特性和破坏机理,在基本应力状态(压、拉、剪)下的强度和变形性能,在主要因素影响下的性能变化规律,以及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和本构关系等。

主要因素的影响

之前主要介绍了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都是按照标准的试验方法,采用规定的试件,在理想的应力状态下一次短时加载所测定的结果。结构工程中的混凝土,其实际受力条件变化多端。最常见的情况有:荷载(应力)的重复加卸作用,构件截

面非均匀受力(即存在应力和应变的梯度),非28天龄期加载,荷载长期持续作用等,显然都不符合标准试验条件。

这些因素对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本篇介绍了有关的试验研究成果,探明其变化规律,以便正确地处理实际工程问题。此外,更有些结构遭受特殊受力条件,如荷载的高速(冲击)作用,疲劳荷载作用,高温和荷载同时作用等。

此外,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极少承受单一的单轴压或拉应力状态。即使是最简单的梁、板、柱构件,截面上的弯矩和剪力的共同作用产生正应力和剪应力,支座和集中荷载作用处局部存在横向应力。因此,混凝土的多轴应力状态必需要考虑。

2基本构件的承载力和变形

工程中最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一维构件所组成。在各种荷载作用下,它们的截面内力无非是轴力、弯矩、剪力和扭矩等,以及其不同组合。即使是二维和三维结构,也常将其整体或局部等效为、或者简化为一维受力状态,例如将剪力墙视作截面高而窄的悬臂梁,将核芯筒视作箱形截面的偏压构件,折板的横向由偏心受压的各折组成,壳体端部的横隔板则为偏心受拉构件,等等。

本篇分别介绍了钢筋混凝土构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承受各种基本内力及其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裂缝和变形性能、各种主要因素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分析原理和计算方法。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不同的内力作用下,其应力分布、变形状况和破坏形态(极限状态)都各有特点。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的经验性工程计算方法缺少统一的物理基础,只能各行其是,互不相通。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发展,为统一各种构件的计算创造了条件。

3构件的特殊受力性能

前两篇中介绍的钢筋混凝土材料和基本构件的力学性能,都是针对处于经常的、正常工作状态,一般是指室温下,短时间(数小时)内一次施加静力荷载后的反应。它反映了钢筋混凝土的主要受力特点和性能规律,但是不能完全代表实际结构工程所处的各种复杂环境,以及偶然出现的非正常状况下的特殊受力性能,例如:

非静力作用——厂房和桥梁结构的振动、地震引起的往复振动、爆炸产生的振动等等

非短期一次加载——荷载多次重复作用的疲劳现象、荷载的长期持续(以年计)作用、高速荷载(核爆炸、重物撞击)的瞬时作用等等

非常温环境——长期经受高温(200~500度)的烟囱和厂房结构、火灾事故中的高温或超低温容器等,也包括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水化热的温度应力。

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本构关系在这些非常状况下的巨大变化,引起构件和结构性能的特殊反应和显著差异,需要分别予以研究和解决。

此外,混凝土结构建成后,在所处的自然环境和使用条件下,长期地经受温湿度的交替变化,以及周围水气介质中有害物质的物理和化学侵蚀作用,使结构的外表和内部出现材料性能劣化和不同程度的破裂、损伤等现象,甚至承载力下降,不能满足结构在预期年限内继续安全、正常地使用,称为耐久性失效。

五.弯曲刚度和变形

在结构的使用期限内,各种荷载的作用都将产生相应的变形,如梁和板的跨中挠度、简支端的转角、柱和墙的侧向位移等。

构件的变形过大,可能对结构过程产生的不良影响有:

(1)改变结构的内力或承载力

(2)妨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

(3)引起相连建筑部件的损伤

(4)人们心理的不安全感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材料的主体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的总体刚度大、绝对变形小,因而实际工程中很少因变形过大而发生问题。

但是,随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例如高强钢筋的采用降低了构件的配筋率,使用阶段的应变增大;结构的跨度加大或柱子的高度增加;为了减轻结构自重而采用多种空心或箱形截面、薄壁构件,等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增大,特别是在混凝土开裂后,以及荷载长期作用下混凝土发生徐变后,过大的变形可能影响结构的使用性能,甚至安全性。

所以,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就应该对使用阶段的构件最大变形进行验算,并按

允许值加以限制

1什么是截面的弹性弯曲刚度?

2截面的弹性弯曲刚度是指截面抵抗变形的能力,表达式为材料弹性模量或剪切模量和相应的截面惯性矩或截面面积的乘积

3确定一个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截面刚度及其变化过程,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试验,量测其弯矩-曲率曲线。

4如何计算变形?

5一般情况下钢筋混凝土构件在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的弯矩值不等,其截面刚度或曲率必随之变化。荷载增大后弯矩值相应增大,各截面的刚度值和其分布又有变化。

6所以,要准确的计算构件的变形,必须计及各截面刚度的非线性分布和变化。弹性弯曲刚度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有效惯性矩法

2 1.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应用的早期,构件的承载力设计和变形(刚度)验算的方法

都引用当时已经成熟的匀质弹性材料的计算方法。

3 2.其主要原则是将截面上的钢筋,通过弹性模量比值的折换,得到等效的匀

质材料换算截面,推导并建立相应的计算公式。

4这一原则和方法,至今仍在混凝土结构的一些设计和分析情况中应用,例如开裂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刚度分析、疲劳验算等。

钢筋混凝土的受弯构件和偏心受压(拉)构件,在受拉区裂缝出现的前后有不同的换算截面.需分别进行计算。

1)开裂前截而的换算惯性矩

1换算混凝土截面与原钢筋混凝土截面的力学性能等效:

2 1.构件出现裂缝之前,全截面混凝土受力(压或拉)。拉区钢筋面积为As,其

换算面积为nAs,其中n=Es/Eo为弹性模量比(式7-6);

3 2.除了钢筋原位置的面积外,需在截面同一高度处增设附加面积(n—1)As。

钢筋换算面积上的应力与相应截面高度混凝土的应力(εs E0)相等。

4换算截面的总面积为A0=bh+(n-1)As……(12-5)

2)裂缝截面的换算惯性矩

6构件出现裂缝后,假设裂缝截面上拉区的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只有钢筋承担拉力,将钢筋的换算面积(nAs)置于相同的截面高度,得到的换算混凝土截面。

7对此裂缝截面的受压区高度xcr用同样方法确定。

3)有效惯性矩

2钢筋混凝土梁的截面刚度或惯性矩随弯矩值的增大而减小。

3混凝土开裂前的刚度E0I0是其上限值,钢筋屈服、受拉混凝土完全退出工作后的刚度E0Icr是其下限值。

4在计算构件变形的使用阶段(M / Mu=0.5—0.7),弯矩-曲率关系比较稳定,刚度值(Bs,图12—1(c))变化幅度小,在工程应用中可取近似值进行计算。(2)刚度解析法

4 1. 梁的纯弯段,在弯矩作用下出现裂缝,进入裂缝稳定发展阶段后,裂缝的

间距大致均匀。

5 2.各截面的实际应变分布不再符合平截面假定,中和轴的位置受裂缝的影响

成为波浪形,裂缝截面处的压区高度xcr为最小值。

6 3.各截面的顶面混凝土压应变和受拉钢筋应变也因此成波浪形变化,平均应

变为εc和εs和…”最大应变(εc和εs)也出现在裂缝截面。

六梁受力开裂全过程特点

①开始加载到开裂阶段(M≤Mcr )

这一阶段为弹性阶段,从开始加载到开裂。通过观察g根钢筋混凝土梁的试

验现象以及试验得到的荷载——挠度曲线,可以看到:在加载初期,梁承受的弯矩很小,截面的应变也很小,荷载——挠度曲线呈线性上升,混凝土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例,再生混凝上梁和普通混凝土梁的特性一致。当荷载达到开裂荷载左右时,钢筋混凝土梁的受拉区混凝土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变,受拉区开始出现细小的裂缝,呈现出较大的塑性变形。此后再增加荷载,受拉区混凝土就会开裂,这时的荷载为开裂弯矩(Mcr)。开裂弯矩与再生骨料替代率无明显相关性。此时,受压区混凝土的压应力还远远小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所以压区混凝土仍处于弹性阶段。

②带裂缝工作阶段(M<M≤My)

弯矩达到开裂弯矩后,继续增加荷载,在纯弯段内或加荷点附近混凝土抗拉强度较薄弱的截面上,首先出现第一条(批)肉眼可见裂缝。裂缝细而短,靠近

截面下部,与钢筋的轴线垂直相交。此时,裂缝截面拉区混凝土的一部分退出工作,钢筋的拉应力突增。随着荷载的增加,己有裂缝缓慢的增宽,并向上延伸,隔一定间隔相继出现新的裂缝。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中和轴位置和挠度等都继续稳定的增大。大约到达极限荷载的65%左右,裂缝基本出齐,数目不再增加,

最大裂缝宽度大约在0.2mm左右。当荷载接近极限荷载的80%-90%时,纵向钢

筋达到屈服强度,这一阶段结束,这时的弯矩称为屈服弯矩My.

③钢筋屈服后(M > My)

此阶段为破坏阶段,从钢筋屈服到最终破坏。受拉钢筋屈服后,钢筋应力保持不变或有较小的增幅,弯矩的增量只能靠加大力臂来平衡。此时裂缝迅速向上延伸,宽度增加较快,梁的挠度也在迅速增大,并伴随有一定的响声,在纯弯段内钢筋屈服的截面处形成一条宽度很大、井迅速向梁顶发展的主裂缝,而周边的裂缝则有闭合的迹象,一些细小的裂缝基本上完全闭合。此时梁还可以继续承担

荷载。当继续加载后,梁顶部主裂缝两侧的一定区域内,受压区混凝土产生了很大的塑性变形,形成了一个较集中的塑性变形区域,并在塑性区域周围出现有水平裂纹和鳞片状凸起,受压区实测应变也有很大增加,此时梁的挠度激增,中和轴迅速上升,截面的转角急剧增大,而后受压区混凝土被压酥,随即梁体发生破坏。

七受弯承载力理论计算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基本假定

(1)平截面假定

构件正截面弯曲变形后,其截面依然保持平面,截面应变分布服从平截面假定,即截而内任意点的应变到中和轴的距离成正比,钢筋与外围混凝土的应变相同。从加载开始至破坏,若受拉区的应变时采用跨过几条裂缝的长标距量测时,

所测得的破坏区段的混凝土与钢筋的平均应变,基本上符合平截面假定。

(2)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即认为拉力全部由受拉钢筋承担。

(3)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

(4)钢筋应力——应变关系

钢筋应力取等于钢筋应变与弹性模量的乘积,但不大于其强度设计值,受拉钢筋的极限拉应变取0.01,其简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下图:

简化计算

由于正截面抗弯计算的主要目的仅仅是为了建立M-的计算公式,实际上并不需要完整的给出混凝土的压应力分布,而只要能确定压应力合力C的大小及

作用的位置就可以了。为此现行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于非均匀受压构件,如受弯、偏心受压和大偏心受拉等构件的受压区混凝土的应力分布进行简化,即用等效矩形应力图形代换二次抛物线加矩形的应力图形。

其代换原则是:

(a)保持原来受压区合力C的作用点不变;

(b)保持原来受压区合力C大小不变;

根据以上四个基本假定及混凝土采用矩形应力图,由静力平衡条件,得承载力计算公式:

联立方程得

参考文献:

1.王铁成《混凝土结构原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2.过镇海时旭东《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 张誉主编.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 周克荣,顾样林,苏小车编著.混凝土结构设计.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7

5 粱兴文,史庆轩,童岳生编著.混凝土结构设计.北京:科学科技文献出版社,1998

6 王作兴.张德畸王编.泥凝土结构与砌体结构.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9

7 侯治国主编.混凝土结构.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8 郭继武,龚伟主编.建筑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9 沈蒲生,罗国强,熊丹安编著.混凝土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 张学宏主编.建筑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1 王振东主编.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教材及课件

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部分课程教材及课件汇总表 序号年级课程名称授课教师使用教材名称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核心/自编 有无 课件 1 05级建筑项目管理钟晖《工程项目管理》梁世连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新世纪工程管理 专业系列教材 有 2 05级建筑法规钟晖《工程建设法规教程》何佰洲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7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国家 级规划教材 有 3 08级建筑技术经济学钟晖《工程经济学》刘晓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8 工程硕士规划教 材 有 4 08级混凝土结构理论王琳《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时旭 东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12月指定无 5 08级有限单元法申波《结构有限元分析》赵经文王宏 钰 科学出版社2001年5月核心 6 08级结构动力学申波《结构动力学基础》俞载道同济大学出版社1987年7月 7 06级弹塑性力学申波《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吴家龙(弹性 力学)、夏志皋 (塑性力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弹性力 学)、同济大学出版社(塑 性力学) 2001年6月(弹 性力学)、1991 年7月(塑性力 学) 核心(弹性力学) 8 06级能量原理及变分法申波《变分法及有限元(上册)》钱伟长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 9 07级岩土测试技术黄勇《岩土工程测试》廖红建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土木工程研究生系列教材 10 08级组合结构黄勇《钢-混凝土组合结构》聂建国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3. 11 08级空间结构理论与实践黄勇《大跨空间结构》张毅刚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 土木工程研究生

系列教材12 07级建设监理理论与实践孙勇志《工程建设监理》李清立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3 08级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孔煜《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第 二版)》 陈建国等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2 自编 建筑工 程造价 管理 14 07级建筑法规孔煜《建设法规》朱宏亮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7 自编建筑法规 15 07级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 构 肖常安《现代预应力设计》吕志涛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16 08级建筑项目管理郭峰《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郭峰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贵 州科技出版社 200901- 200106 核心-自编 建设项 目管理 17 05级建筑与地貌学王红《建筑景观地貌学》王红自编 18 05级生态环境空间理论研 究 王红《生态环境空间理论》约翰西蒙特兹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19 06级环境艺术与设计方法王红《景观规划与环境影响设 计》 汤姆·特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0 06级职业建筑师专论王红《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建 筑方案技术设计应试指南》 魏成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1 07级环境景观设计及理论王红《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刘斌谊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2 05级景观学史纲刘建浩图解人类景观--环境塑造 史论 刘滨谊译同济大学出版社有 23 05级文化遗产保护余压芳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张松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03 24 06级建筑理论与评论陈波建筑批评学郑时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06 有 25 06级建筑结构与造型陈波结构体系与建筑造型海诺.恩格尔天津大学出版社有 26 05级建筑设计方法论吕道馨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7 06级建筑设计与理论吕道馨现代建筑理论刘先觉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mander约束混凝土本构模型

1 横向配筋的作用 混凝土结构中的配筋有两种:直接钢筋和间接钢筋。直接配筋即沿构件轴力或主应力方向设置的纵向钢筋,直接承担拉力或者压力,钢筋的应力与轴力方向一致;间接配筋又称横向配筋,沿与压应力与最大主压应力垂直的方向设置,通过约束混凝土的横向变形,提高轴向抗压承载力。 横向配筋有多种,比如螺旋(圆形)箍筋、矩形箍筋、钢管、焊接网片等。其主要作用是约束其部混凝土的横向变形,使之处于三轴受压应力状态,从而提高了其强度和变形能力。 下面就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做以简单分析。 箍筋的作用有许多种, ?抗剪。除了直接承受剪力外,还间接限制了斜裂缝的开展宽度,增强了腹部混凝土的骨料咬合力;还约束了纵筋对混凝土保护层的撕脱,增大了 钢筋的销栓力;同时,纵筋与腹筋形成的骨架使部混凝土受到约束,这 也有利于抗剪; ?通过减小纵筋的自由长度,防止纵筋受力后压屈,充分发挥其抗压强度,同时也起到固定纵筋位置的作用; ?对于密排箍筋,通过约束核心区混凝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延性(极限变形能力); ?长期荷载作用下,可以承受因混凝土收缩和环境湿度变化等产生的横向应力,以防止或减少纵向裂缝; 其中,通过约束核心区混凝土,提高受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延性,对于地震区的混凝土结构尤为重要。适当地增加箍筋和改进构造形式成为提高结构抗震性能的最简单、经济和有效的措施之一。 2 影响箍筋约束作用的因素 箍筋对约束混凝土的增强作用,除了受被约束混凝土自身强度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它能够施加在核心区混凝土表面的约束力的大小。约束力越大,对混凝土的增强就越多。约束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 ?体积配箍率。体积配箍率隐含反应了四个因素:箍筋强度、直径、间距及(计算配箍方向的)核心区宽度(对于螺旋或圆形配箍的圆形截面,指 核心区直径)。箍筋的强度和直径直接决定了箍筋所能提供的约束力的 大小,箍筋间距及核心区宽度则影响约束力在相邻箍筋间的分布。对于 矩形截面,通常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和配箍形式不一样,因此提供的约束 力也不一样,所以应分别计算两个方向的配箍率。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描述)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 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结构延性计算和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根底,几十年来,人们作了广泛的努力,研究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性质,探讨应力与应变之间合理的数学表达式,1942年,Whitney通过混凝土圆柱体轴压试验,提出了混凝土受压完整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数学表达式,得出了混凝土脆性破坏主要是由于试验机刚度缺乏造成的重要结论,这一结论于1948年由Ramaley和Mchenry的试验研究再次证实,1962年,Barnard在专门设计的具有较好刚性且能控制应变速度的试验机上,试验了一批棱柱体试件以及试件两靖被放大的圆柱体试件,试验再次证明,混凝土的突然破坏并非混凝土固有特性,而是试验条件的结果,即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可用刚性试验机予以防止,后来由很多学者〔如M.Sagin,P.T.Wang,过镇海等〕所进行的试验,都证明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确实有下降段存在,那么混凝土受压应力与应变间的数学关系在下降段也必然存在,研究这一数学关系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对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不能说已经有了全面的掌握。近年来,随着有限元数值方法的开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作比拟精确的分析了。由于混凝土材料性质的复杂性,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还存在不少困难,其中符合实际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确实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1、混凝土单轴受压全曲线的几何特点

经过对混凝土单轴受压变形的大量试验大家一致公认混凝土单轴受压变过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形状有一定的特征。典型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中采用无量纲坐标。 s c c E E N f y x 0,,=== σ εε 式中,c f 为混凝土抗压强度;c ε为与c f 对应的峰值应变;0E 为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s E 为峰值应力处的割线模量。 此典型曲线的几何特性可用数学条件描述如下: ①x=0,y=0; ②0≤x<1, 2 2 x y d d <0,即上升段曲线 x y d d 单调减小,无拐点; ③C 点x=1处, x y d d =0和y=1.0,曲线单峰; ④D 点 2 2x y d d =0处坐标x D >1.0,即下降段曲线上有一拐点; ⑤E 点 3 3x y d d =0处坐标x E 〔≥x D 〕为下降段曲线上曲率最大点; ⑥当x →∞,y →0时,x y d d →0; ⑦全部曲线x ≥0,0≤y ≤1.0。 这些几何特征与混凝土的受压变形和破坏过程完全对应,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2、混凝土单轴受压曲线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和混凝土两种物理—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材料所组成。混凝土的抗压能力较强而抗拉能力却很弱。钢材的抗拉和抗压能力都很强。为了充分利用材料的件能,把混凝土和钢筋这两种材料结合在一起共同工作,使混凝土主要承受压力,钢筋上要承受拉力,以满足工程结构的使用要求。 一混凝土结构的发展简况及其应用 钢筋混凝土是在19世纪中叶开始得到应用的,由于当时水泥和混凝土的质量都很差,同时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所以发展比较缓慢。直到19世纪末,随着生产及建设的发展需要.钢筋混凝土的试验工作、计算理论、材料及施工技术均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在工程应用方面,钢筋混凝土最初仅在最简单的结构物如拱、板等中使用,随着水泥和钢铁工业的发展.混凝土和钢材的质量不断改进,强度逐步提高。20世纪20年代以后,混凝土和钢筋的强度有了提高,出现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壳体空间结构,构件承载力开始按破坏阶段计算,计算理论开始考虑材料的塑性。20世纪50年代以后,高强混凝土和高强钢筋的出现使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了飞速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泵送商品混凝土等工业化的生产结构,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近20年来,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试验的深入,计算理论研究的发展,材料及施工技术的改进,新型结构的开发研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已经从工业与民用建筑、交通设施、水利水电建筑和基础工程扩大到近海工程、海底建筑、地下建筑、核电站安全壳等领域,并已开始构思和实验用于月面建筑。随着轻质高强材料的使用,在大跨度、高层建筑中的混凝土结构越来越多。近年来,随着高强度钢筋、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以及高性能外加剂和混合材料的研制使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钢纤维混凝土和聚合物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还有,轻质混凝土、加气混凝土、陶粒混凝土以及利用工业废渣的“绿色混凝土”,不但改善了混凝土的性能而且对节能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防射线、耐磨、耐腐蚀、防渗透、保温等特殊的混凝土以及智能型混凝土及结构也正在研究中。

钢筋混凝土读书报告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读书报告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经过一个学期对《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的学习,再加上平时阅读的一些关于混凝土的书籍和期刊,我对钢筋混凝土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我选取了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一个章节(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细细研究了一番,因此我的读书报告将主要围绕这一章进行。 一、内容摘要及自我理解 混凝土是以水泥为主要胶结材料,拌合一定比例的砂、石和水,有时还加入少量的各种添加剂,经过搅拌、注模、养护等工序后,逐渐凝固硬化而成的人工混合材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很高,抗拉强度相对很弱,把钢材放置在混凝土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承受拉力,以弥补混凝土抗拉强度的低下和延性的不足。因此,钢筋混凝土就是以混凝土为主体,配置不同形式的高抗拉强度的钢筋所构成的组合材料,两者的性能互补,成为迄今结构工程中应用最为成功、最广泛的组合材料。 1.粘结力的组成 首先,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材料,它们为什么能共同工作呢?原因有两点:其一,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体积收缩,对钢筋产生粘结力(亦叫握裹力);其二,两者的膨胀系数基本一致 (钢筋为1.2×10-5;混凝土为1.0×l0-5— 1.4×10-5 ),受温度影响时,其变动基本相同,不致破坏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而导致两者脱离。实践证明,钢筋和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使用,主要条件就是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作用。 一个钢筋混凝土梁只有当钢筋沿全长与混凝土可靠地粘结,在荷载作用下次梁的钢筋应力随截面弯矩而变化,才符合梁的基本受力特点。根据混凝土构件中钢筋受力状态的不同,粘结应力状态可分作两类问题:(1)钢筋端部的锚固粘结。在简支梁支座处的钢筋端部、梁跨间的主筋搭接或切断的外伸段等,钢筋的端头应力为零,在经过锚固后,钢筋的应力应能达到其设计强度。(2)裂缝间粘结。受拉构件或梁受拉区的混凝土开裂后,裂缝截面上混凝土退出工作,使钢筋拉应力增大,但裂缝间截面上混凝土仍承受一定的拉力,钢筋的应力偏小,钢筋应力沿纵向发生变化,其表面必有相应的粘结应力分布,粘结应力的存在,是混凝土能钢筋的平均应变和总变形小于钢筋单独受力是的相应变形。 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或者抗滑移力由三部分组成: (1)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在钢筋表面产生的化学粘着力或吸附力,其抗剪极限值取决于水泥的性质和钢筋表面的粗糙程度。 (2)周围混凝土随钢筋的摩阻力,当混凝土的粘着力破坏后发挥作用,它取决于混凝

[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受压应力

[预应力混凝土]混凝土受压应力 篇一: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46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 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方程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钢筋混凝土构件强度计算、超静定结构内力分析、结构延性计算和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的基础,几十年来,人们作了广泛的努力,研究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性质,探讨应力与应变之间合理的数学表达式,1942年,Whitney通过混凝土圆柱体轴压试验,提出了混凝土受压完整的应力应变全曲线数学表达式,得出了混凝土脆性破坏主要是由于试验机刚度不足造成的重要结论,这一结论于1948年由Ramaley和Mchenry的试验研究再次证实,1962年,Barnard在专门设计的具有较好刚性且能控制应变速度的试验机上,试验了一批棱柱体试件以及试件两靖被放大的圆柱体试件,试验再次证明,混凝土的突然破坏并非混凝土固有特性,而是试验条件的结果,即混凝土的脆性破坏可用刚性试验机予以防止,后来由很多学者所进行的试验,都证明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确实有下降段存在,那么混凝土受压应力与应变间的数学关系在下降段也必然存在,研究这一数学关系的工作一刻也没有停止。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结构形式。但是,对

钢筋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不能说已经有了全面的掌握。近年来,随着有限元数值方法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人们已经可以利用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混凝土结构作比较精确的分析了。由于混凝土材料性质的复杂性,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还存在不少困难,其中符合实际的混凝土应力应变全曲线的确定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1、混凝土单轴受压全曲线的几何特点 经过对混凝土单轴受压变形的大量试验大家一致公认混凝土单轴受压变过程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形状有一定的特征。典型的曲线如图1所示,图中采用无量纲坐标。 x? 式中,fc为混凝土抗压强度;?c为与fc对应的峰值应变;E0为混凝土的初始弹性模量;Es为峰值应力处的割线模量。 E?? ,y?,N?0 ?cfcEs 此典型曲线的几何特性可用数学条件描述如下:①x=0,y=0;②0≤x 2dy dx2 dydx 单调减小,无拐点; ③C点x=1处, 2dy dydx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探微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探微 作者:万璐 概要:“结构分析”基本原则的内容,包括对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的要求;结构整体效应分析及特殊受力部位局部分析的要求;计算简图的确定原则;结构分析基本条件的要求等。提出了线弹性分析方法、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分析方法、塑性极限分析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及试验分析方法等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分析方法,并对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及计算原则作出了规定。同时,对结构分析的电算程序提出了要求。给出了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态下的强度破坏准则及混凝土在受拉、受压状态下的本构(应力一应变)关系。 我国于1984年颁布了《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修订组在《统一标准》规定的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的基础上,首先对轴心受拉构件进行可靠度分析,确定钢材强度分项系数,然后对轴心受压构件按已知作可靠度分析,再确定混凝土强度分项系数。最后,在钢材强度分项系数和混凝土强度分项系数都确定的情况下,分析计算公式的不定性,确定构件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系数,从而建立了相关规范中的可靠度设计体系。 1、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相关规范的受弯和受压(包括大小偏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基本是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建立的。对于复杂的情况,如腹部配筋、双向受弯、双向受压及任意截面,则不能外推。规范通过引入平截面假定,并给出理想化的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一应变曲线,对常遇的截面形状和配筋形式给出了简化的实用计算公式,给出了按平截面假定确定的受弯构件超筋界限和大、小偏心受压界限条件。引入平截面假定使钢筋混凝土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建立在科学的体系之上。 2、受剪承载力计算 规范中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只适用于无轴向力的情况,对于工程中实际存在的大量偏心受压、偏心受拉构件的受剪承载力则无法计算,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中预应力对受剪承载力的有利作用也不能考虑。规范包括了轴向压力、轴向拉力、预应力作用下的受剪承载力计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3、受扭及弯剪扭承载力计算 规范中以变角空间桁架的概念为基础,适当考虑混凝土的抗扭作用,建立了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规范的受扭承载力计算只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矩形截面构件,扩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第三版课后答案

思考与练习 1-1 混凝土凝固后承受外力作用时,由于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体积比、形状、排列的随机性,弹性模量值不同,界面接触条件各异等原因,即使作用的应力完全均匀,混凝土内也将产生不均匀的空间微观应力场。在应力的长期作用下,水泥砂浆和粗骨料的徐变差使混凝土内部发生应力重分布,粗骨料将承受更大的压应力。 在水泥的水化作用进行时,水泥浆失水收缩变形远大于粗骨料,此收缩变形差使粗骨料受压,砂浆受拉,和其它应力分布。这些应力场在截面上的合力为零,但局部应力可能很大,以至在骨料界面产生微裂缝。 粗骨料和水泥砂浆的热工性能(如线膨胀系数)的差别,使得当混凝土中水泥产生水化热或环境温度变化时,两者的温度变形差受到相互约束而形成温度应力场。由于混凝土是热惰性材料,温度梯度大而加重了温度应力。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在混凝土内部形成变化的不均匀的温度场和湿度场,影响水泥水化作用的速度和水分的散发速度,产生相应的应力场和变形场,促使内部微裂缝的发展,甚至形成表面宏观裂缝。混凝土在应力的持续作用下,因水泥凝胶体的粘性流动和内部微裂缝的开展而产生的徐变与时俱增,使混凝土的变形加大,长期强度降低。 另外,混凝土内部有不可避免的初始气孔和缝隙,其尖端附近因收缩、温湿度变化、徐变或应力作用都会形成局部应力集中区,其应力分布更复杂,应力值更高。 1-2 解:若要获得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的下降段,试验装置的总线刚度应超过试件下降段的最大线刚度。 采用式(1-6)的分段曲线方程,则下降段的方程为: 20.8(1)x y x x = -+ ,其中c y f σ= p x εε= ,1x ≥ 混凝土的切线模量d d d d c ct p f y E x σεε= =⋅ 考虑切线模量的最大值,即 d d y x 的最大值: 222222d 0.8(1)(1.60.6)0.8(1) , 1d [0.8(1)][0.8(1)]y x x x x x x x x x x x -+----==≥-+-+ 令22d 0d y x =,即: 223221.6(1)(1.60.6) 1.60[0.8(1)][0.8(1)]x x x x x x x ---=-+-+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高温性能

科技学院 许海斌王晓峰展吴琪宇朱泽宇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高温性能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钢筋混凝土在现代建筑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和近年来建筑物火灾发生的增长, 人们有必要对混凝土结构的火损伤行为有更系统和量化的理解。在高温(火灾)条件下,钢筋 混凝土的结构性能将发生重要的变化,比如抗压、抗拉强度,粘结锚固性能损失等等。本文就 从高温(火条件)下及高温后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及混凝土等结构材料在材料性能退化规律 的研究成果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从而掌握钢筋混凝土抗高温的性能规律,为保障火灾时人 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做出贡献。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高温;抗火性能 1钢筋混凝土构件截面温度场的计算 高温作用下,材料性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混凝土的强度和弹性模量随温度升高而降 低,钢筋虽有混凝土保护,强度也会降低•无论是进行高温下和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强度 和变形规律研究,以及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结构抗火性能的理论分析,还是计算构件和结构的 高温承载力和火灾后剩余承载力,都必须首先分析构件的截面温度场.在火灾中,钢筋混凝土 构件截面的温度分布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升温曲线!构件截面形状!材料的热工性能等都会影 响截面的温度场•在确定结构温度场时,一般可根据工程要求的计算精度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简化成稳态的和线性的一维或二维问题,求解析解;用有限元法或差分法,或二者结合的方法, 编制计算机程序进行数值分析,有些通用的结构分析程序可以计算简单的温度场问题;制作 足尺试件进行高温试验,加以实测;直接利用有关设计规程和手册所提供的温度场图表或数 据. 1.1火灾温度的确定方法 文献[1]认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用的火灾升温曲线能满足大多数火灾的升温曲线,为多 数国家所采用.标准升温曲线可按公式(1)计算: T-T 0 =3451g(8r + l) (1) 式中T —在时间t 时的炉温,乜;T 。一加温前炉温度。C,t —时间,min 根据火灾区域面积!可燃物种类和数呈、通风条件等计算出火灾燃烧持续时间,再根据标准升 温曲线推算出火灾温度,或者根据火灾后现场残留物燃烧情况来判断火灾温度•求得火灾温 度后,可根据热传导理论计算出构件表面温度和截面温度场. 1.2混凝土的热工性能 在分析截面温度场时,必须掌握材料的基本热工性能,比如温度膨胀变形、单位热容量、导热 系数和质量密度等•这些参数的数值因材料而异,随温度的升高而非线性地变化.混凝土的热 工性能因原材料的矿物化学成分!配合比和含水率等因素的差别而有较大变化,且试验数据 的离散度大,下面简单列举各参数的一般变化规律. (1) 质呈密度°:混凝土升温后失水,质量密度略有减小,计算时一般取常值2400kg/n?. (2) 热膨胀系数〜:随温度增加,不同骨料混凝土的匕值都将增大.但超过一定温度(TN 80(TC)时,乞•近似常数,为简化计算,不考虑骨料类型的彩响,直接给出乞•与温度的关系: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问题及其提高措施研究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问题及其提高措施研究 【摘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延性是指结构从屈服开始至达最大承载能力或达到以后,其承载力还没有显著下降期间其所能承受塑性变形的能力。延性是保证结构整体承载力和充分发挥结构的冗余潜力的重要条件,是阻止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的重要能力特征。合理的抗连续倒塌设计,可以通过较大的变形来吸收和耗散初始破坏释放的能量,另外较大的塑性变形可以更好的实现内力重分布,充分发挥结构内部冗余潜力,使结构拥有足够的延性。 【关键词】钢混结构;结构延性;空间刚度;塑性变形;能量耗散;内力重分布;概念设计 0 引言 延性是概念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对结构的内力重分布和耗能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当的延性是保证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承载力和充分发挥结构冗余潜力的重要条件,是阻止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发生连续倒塌的重要能力特征。 1 框架结构的延性问题 梁构件倒塌发展过程后期存在三种机制:梁机制、悬链线机制及复合机制。其受力阶段为:第一阶段,梁端截面钢筋屈服,进入塑性铰发展阶段,当结构设计有较好的延性时,将通过内力重分布,使结构的其余梁截面也进入塑性铰,此时我们假定结构的各个截面同时屈服,同时进入塑性铰,各个截面所承担的弯矩为Mp,依靠梁机制来承担上部的荷载;第二阶段,如果上部荷载比梁机制所能承受的荷载还要大,则结构进入梁机制和悬链线机制共同承担上部荷载的阶段,此时竖向位移增大,梁机制承载力不变,悬链线机制承载力增大,直到梁截面转角达到其极限转动能力;第三阶段梁端受压区混凝土开始压碎,梁端承载力下降,梁端受压区钢筋压应力减小,但悬链线机制承载力继续增大,梁端受拉区钢筋应力增大;第四阶段梁端受压区钢筋也受拉,结构完全依靠悬链线机制承担上部荷载。 塑性铰出现的位置或其出现的顺序不同,将导致其框架结构产生不同的破坏形式。当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柱中,当某薄弱层柱的上下端均出现塑性铰时,该层就为几何可不体系,进而引起上部结构的倒塌。此结构破坏只跟最薄弱层柱的强度和延性性能有关,而与其它各层梁柱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均没有发挥作用;当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中,部分梁端甚至全部梁端均出现塑性铰时,结构仍能继续承受外荷载,而只有当柱子也出现塑性铰时,结构此破坏。由两种塑性铰出现的部位情况可知,柱中出现塑性铰,不易修复而且容易引起结构倒塌;塑性铰出现在梁端,可以使结构在破坏前有较大的变形。而梁的延性远远大于柱的延性,由于柱为压弯构件,较大的轴压比将使柱的延性下降,而梁是受弯构件,比较容易实现高延性要求。则在较合理的框架破坏机制应是梁比柱的塑性屈服尽可能早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分析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分析 摘要:从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性能的粘结机理、影响因素和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粘结机理影响因素粘结强度 1、引言 混凝土结构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工程结构形式之一。钢筋与混凝土结构之间的粘结是保证两种材料形成整体、共同工作的基础,对于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破坏形态、计算假定、承载能力、裂缝和变形等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粘结问题是结构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主要从粘结机理、影响因素和粘结应力-滑移本构关系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深入理解、把握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性能,提出提高粘结能力的建议。2、粘结机理 钢筋和混凝土是两种性能不同的材料组成的组合结构材料,其能够共同工作的基本要素是两者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所谓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应力指的是两者接触面上的剪应力,由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着力、摩阻力和咬合力三部分组成[1][2]。 (1)粘着力。混凝土中的水泥凝胶体在钢筋表面产生的化学粘着力或吸附力,其抗剪极限值取决于水泥的性质和钢筋表面的粗糙程度和清洁度。当钢筋受力后有较大变形、发生局部滑移后,粘着力就丧失了[1]。 (2)摩阻力。周围混凝土对钢筋的摩阻力,当混凝土的粘着力破坏

后发挥作用[1]。如果垂直于钢筋作用有压力,则在产生极小的移动时,就会在钢筋和混凝土之间引起摩擦力,这种横向压力取决于混凝土发生收缩或者荷载和反力等对钢筋的径向压应力,以及二者间的摩擦系数等。由于钢筋表面的粗糙度,摩擦系数μ可高达0.3~0.6,生锈的圆钢与新扎的圆钢以及冷拔钢丝的表面粗糙度相差可达36倍[3]。挤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则摩擦力越大。 (3)咬合力。钢筋表面粗糙不平,或变形钢筋凸肋和混凝土之间的机械咬合作用,即混凝土对钢筋表面斜向压力的纵向分力产生的剪切粘结,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粘结方式。为了充分利用这种粘结,通常在钢筋表面轧制肋条来实现[4]。依靠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应力,也即两者接触面上的剪应力,使得钢筋和混凝土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材料,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共同工作。这种关系使得两种材料间相互传递力,实现弥补各自的缺点,发挥各自的优点。 3、主要影响因素 钢筋和混凝土的粘结性能及其各项特征值,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变化。 3.1 混凝土强度 随着混凝土强度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提高,且粘结力的提高与混凝土劈裂强度成正比。变形钢筋的粘结强度fb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ft;混凝土振捣越密实,粘结强度也越高[4];此外,养护条件的好坏亦对对粘结强度有很大的关系,养护条件好,粘结强度能够得到更大的提高。同时,混凝土的组分也影响粘结强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过镇海)》读书报告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基本理论——读书笔记 一、概述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主要介绍了钢筋和混凝土共同作用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受力性能。钢材与混凝土在材料本质和力学性能上存在巨大差别,但是正是两者的差别,形成了性能上的互补,使得钢筋混凝土结构成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 二、钢筋的力学性能 钢材是混凝土结构中主要承受拉力的材料。建筑结构中,主要使用的有低碳钢以及低合金钢。钢材根据使用类型的不同,又可分为钢筋、高强钢丝、型钢和钢丝网水泥等。 钢筋的截面一般为圆形,表面形状可根据结构具体要求进行加工,主要有光面、螺纹、人字纹、月牙纹、竹节形和扭转形.混凝土结构钢筋种类根据其轧制工艺、表面形状和强度等级进行分类,设计规范建议采取的钢种有:HPB235、HRB335、HRB400、RRB400、HRB400。这些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都有铭心啊的屈服台阶,因此属于“软钢”。 碳素钢丝经过冷拔和热处理可以达到很高的抗拉强度,但是无明显屈服台阶,属于“硬钢”,主要应用于预应力结构。 角钢、槽钢、工字钢和钢板、钢管等钢构件统称为型钢,都可应用于混凝土结构,形成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 钢丝网水泥主要用细钢丝编制成的网片作为配筋,浇筑水泥砂浆后成为薄板状。 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一般采用原钢筋试件进行拉伸试验加以

测定。根据应力-应变曲线上有无明显屈服台阶,可以将钢材分为软钢和硬钢。 软钢的典型拉伸曲线如下所示: 软钢的应力-应变关系可以大致划分为弹性阶段、屈服台阶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其计算模型又可分为以下几类,数学复杂性和拟真度各有不同。 硬钢的拉伸曲线没有明显的屈服台阶,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要对这类钢材定义一个名义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值,这一值通常取残余应变为0。2×10-2时的应力作为屈服点,经过折算得出. 混凝土结构在承受重复荷载或反复荷载的多次作用时,其中所配设的钢筋相应地产生应力的多次加卸过程。钢筋在屈服点以前卸载和

钢筋混凝土原理与分析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读书笔记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我在《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教材及本科基础专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外加查阅的其它一些相关钢筋混凝土内容的学习资料,包括教材、专著及论文等,基本掌握了书中所讲述的关于钢筋混凝土的基础知识,深化了原有的知识理论,形成较为完整的混凝土知识理论系统。由于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贺东青教授是安排我在课堂上讲解“钢筋的力学性能”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的部分内容,因此,本报告后续内容也主要围绕“钢筋的力学性能”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这一方面作细致展开,其他内容知识仅作一概括。 随着建筑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各类工程建筑的迅速崛起,混凝土结构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现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民用和工业用建筑,为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卓越贡献。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中,我大致了解了混凝土结构的分类、应用、构件的基本设计原理以及方法等。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都对作为结构工程方向的我们以后专业课的学习以及工作起到重要的积极的作用。 一、对《高等混凝土结构》课程的认知 在本科学习期间,有关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课程中,一般先简要的介绍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性,后以较大篇幅着重说明各种基本构件的性能、计算方法、设计和构造要求等,较多地遵循结构设计规范的体系和方法,以完成结构设计为主要目标。 《钢筋混凝土原理和分析》是以研究和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及一般规律,并以解决工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目标,本书中用大量的篇幅系统地介绍主要材料—混凝土在单轴和多轴应力状态下,以及各种特殊条件下的强度和变形的一般规律,以此作为了解和分析构件性能的基础。在表述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各种受力条件下的性能时,强调以试验结果为依据,着重介绍其受力变形和破坏的全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机理分析、重要技术指标的确定、计算原则和方法等。 本书是研究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其内容和作用如同匀质线弹性结构的“材料力学”。但是钢筋混凝土是由非线性的、且拉压强度相差悬殊的混凝土和钢筋组合而成,受力性能复杂多变,因而课程的内容更为丰富。 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结构工程的一个学科分支,必定服从结构工程学科的一般规律:从工程实践中提出要求或问题,通过调查统计、实验研究、理论分析、计算对比等多种手段予以解决。总结其一般变化规律,揭示作用机理,建立物理模型和数学表达,确定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再回到工程实践中进行验证,并加以改进和补充。一般需经过实践—研究—实践的多次反复,渐臻完善,最终为工程服务。 钢筋混凝土既然是由性质迥异的两种材料组合而成,必定具有区别于单一材料结构(如钢结构、木结构等)的特殊性。所以,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不仅依赖于两种材料本身的性质,还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二者的相互关系和配合。钢筋混凝土的承载力和变形性能的变化幅度很大。有时甚至可以按照所规定的性能指标设计专门的钢筋混凝土,合理选用材料和配筋构造,以满足具体工程的特定要求。 总所周知,混凝土是非匀质的、非线性的人工混合材料,力学性能复杂,且随时间而变化,性能指标的离散性又大;而钢筋和混凝土的配合又呈多样性,更使得钢筋混凝土的性能十分复杂多变。至今,钢筋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受力状态和环境条件下的性能反应已有较多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结果,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可以解决工程问题。但是,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统一的理论方法来概括和解决普遍的工程问题。 考虑到混凝土材性和钢筋混凝土构件性能的这些特点,应遵循以下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