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与道德修养以及一定的人文、科学与IT 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科学的基本理论、通用方法与先进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计算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应该兼有对计算机领域的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的适应能力,以及创造性的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能够到专业IT公司、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从事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⑴软件开发工程师。面向应用的软件开发;

⑵信息系统规划与管理工程师。负责网络系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

⑶信息系统运维工程师。负责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与技术保障;

⑷嵌入式系统工程师。面向特定应用领域开发软硬件集成的嵌入式系统;

⑸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设计、实施与测试;

⑹其他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工作,例如计算系统研发、IT产品销售与市场策划、电子商务技术支持、网站建设与维护等。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1. 知识结构

⑴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英语的常用知识,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及网络信息搜索的相关知识;

⑵掌握数学及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为理解及应用计算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奠定基础;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法律知识;

⑶理解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理解并掌握计算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与算法、数字逻辑、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⑷理解并掌握设计或者应用信息网络系统所必须的基本理论与通用方法,主要包括程序设计、面向对象、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等;

⑸掌握成熟且先进的计算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知识,主要包括常用开发工具、保证信息网络系统可靠稳定运行的先进技术、新兴计算技术等。

2. 能力结构

⑴较强的应用能力。通过交流与沟通,理解用户需求的规模与性质,并据此确定合适的解决路线。能够综合应用计算机及网络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具体实现。概括而言,应该至少具有以下三种应用能力之一:

——Internet软件开发能力。掌握先进的软件体系结构与开发技术,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规范与方法;能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系统的设计与体系结构的选择,运用恰当的开发工具

编写程序代码,对软件系统进行测试与维护;

——理解主流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掌握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的基础知识及嵌入式软件编程技术,能够使用相关主流开发工具,从事相关领域嵌入式产品设计和开发,能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和调试等工作;

——系统集成能力。掌握先进的网络体系结构及主流的网络技术与应用方法;能够设计符合工程规范及实际需求的网络系统集成方案,组织方案的实施及系统的优化;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保证系统的稳定有效的运行;

⑵基本的计算系统分析评估及设计开发能力。具有对计算系统的功能及性能进行分析评估的能力,具有设计与开发一个简单计算系统的能力;

⑶一定的学习能力。在已经掌握的计算机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具有对新兴计算机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敏感性,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准确领会并根据现实需要及环境判定其适应性与实用性;

⑷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及技术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系统解决方案,组织方案的实施,并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有效评估;或者能够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开展新兴理论、方法与技术的探索;

⑸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

3. 素质结构

⑴政治与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直、宽容、自省、敬业等典型的人格品质;

⑵人文与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构建在文学、历史、哲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基础上的人文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力与判断力,并能够在符合法律与道德规定的前提下恰当的应用所掌握的现代科学技术;

⑶专业素质。具有对计算机科学重要性的基本认识,具有对计算系统进行自觉分析与评价的意识与习惯,具有对问题是否可计算以及计算复杂性进行判断的自觉意识与能力,具有良好的满足安全及隐私保护需要的信息获取、传输及存储习惯,能够自觉的将工程化、标准化、模块化、层次化的基本思想应用于技术活动;

⑷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沟通习惯及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够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有机结合并通过团队协作促进目标的实现,对IT职业岗位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具有较强的执行力和责任心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⑸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三、主要支撑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一)专业核心(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Ⅰ)、数字逻辑、数据结构、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操作系统。

(二)特色课程:Java EE企业应用、嵌入式程序设计、Android应用开发。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 课程实验

大多数专业课程均有配套的课程实验,由若干与课堂教学相互支撑与促进的实验组成,通常包括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等三种类型,目的是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验证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基本原理与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针对部分方法性、技术性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开设,目的是通过相对强度较大的实验促进学生对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训练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 课程设计

针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开设。通过与课程知识及技术相关、有一定的应用背景、相对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工作量的设计选题(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基本原理与方法的理解,提高对相关理论重要性及应用前景的认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

4. 学年设计

综合性相对较高、工作量相对较大的实践训练,目的是通过从实际应用中抽取的选题或者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一般要求学生能够设计一个小规模的应用软件系统、简单网络系统或者简单的嵌入式系统,主要安排在第四和第六学期。

5. 认知实习

通过对实际应用环境的观摩、文献资料的检查及专家报告等形式,在对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以及对IT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及要求,以及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特点、广泛应用前景及岗位需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特定专业方向的认识。

6.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一般集中安排在实践基地进行,并根据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实习岗位,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初步训练,加深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的认识,得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初步训练。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联系实习单位。

7.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基于工程化的思想,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和方法的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并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软硬件结合的应用系统或者其他的计算系统。该系统既要具有一定的功能,又要体现方法和技术上的先进性、新颖性或者综合性。此外,按照学校要求撰写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8. 创新实践

在优秀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训练。主要形式包括IT职业认证、大学生实践与创新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科技活动及科技开发项目等,部分活动将结合实践教学小学期开展。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68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7.5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8.5学分、专业选修课33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34学分。另外,要求必须通过一项反映专业实践能力的认证或者实践项目训练。

八、必要说明

本方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2012版的修订版,自2013年9月起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始执行,其它说明如下: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各类表格:

⑴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请见表1;

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请见表2;

⑶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请见表3-1、表3-2、表3-3;

⑷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请见表3-4。

2.课程结构

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和实践性教学环节等四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应用模块分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

3.课程设置说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平台+方向” 的原则而制定。基本思路是第1~4学期开设侧重于素质、原理及方法的基础课程,第5-7学期开设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和专业任意选修课程。此外,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课程体系中部分采用了IBM ACE系列软件教育课程、Redhat认证Linux课程、等等。

4.修订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

本次修订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的基础上进行的。自2012年9月份开始执行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以来,发现存在以下不足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⑴部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并不合理,将其合并到理论课程中。即原程序设计实践(Ⅰ、Ⅱ)、计算机操作合并至程序设计基础(Ⅰ、Ⅱ)、计算机导论课程中。

⑵由于少量课程的学时变动导致总学分略有变动,由原169.5学分调整为168学分。

⑶其他无明显修改,但要求根据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程序对相应的课程大纲进行调整。

九、特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Java EE企业应用

学时:76

学分:4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应用的一般模式,Java EE编程思想、开发模式及主要的技术框架,搭建Java EE开发平台的方法及常用的IDE工具使用,典型应用案例的分析与设计。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软件工程思想和数据库技术开发、部署采用Java EE技术的Web应用系统。

参考教材:叶健毅. 精通Java EE:Eclipse Struts2 Hibernate Spring整合应用案例(第2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课程名称:嵌入式程序设计

学时:76

学分:4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嵌入式方向的专业限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嵌入式程序设计主要工具(C)的应用,文件I/O编程,多任务编程,进程间通信,多线程编程,嵌入式数据库,嵌入式Linux网络编程,图形界面开发,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实例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嵌入式软件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提高学生开发嵌入式软件的能力。

参考教材:赖晓晨等. 嵌入式系统程序设计[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课程名称:Android应用开发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任选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主流智能终端平台的介绍,Android应用开发流程,Android应用程序生命周期,Android用户界面的开发方法,Android系统的组件通信机制,Android系统的后台服务组件,数据存储与访问,位置服务的开发,Widget组件等。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种典型的智能终端软件开发技术,培养学生智能终端软件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教材:王向辉等. 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第2版)[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表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

(注:课程实践指除了实验之外的课程实践环节,如课程实习、课程实训等。)

表3-3: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专业应用模块

表3-4: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专业应用模块

制定人:杨传健审核人:陈桂林日期:2013 年7 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物联网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与道德修养以及人文、科学与IT职业素养;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及物联网的核心原理、方法与技术;具有较好的物联网系统集成、管理与控制能力以及物联网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分析评价能力。本专业毕业生还应该具有一定的对物联网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以及基于现有技术创造性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到各类企业或者其他机构从事以下工作:

⑴物联网系统集成工程师。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物联网体系结构、技术及产品,设计相应的物联网系统方案,并组织方案的实施。

⑵物联网运维工程师。为运行中的物联网系统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并进行相应的系统管理、控制、故障排除与维护等工作。

⑶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基于物联网及相关技术设计并开发面向特定领域的应用系统,主要包括智能家居、老人健康监护、现代物流、环境监测与保护及农业物联网等。

⑷嵌入式系统开发工程师。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设计与开发嵌入式技术、无线通信与控制相结合,软件与硬件互相融合的嵌入式系统。

⑸其他相关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

(一)培养规格要求

1. 知识结构

⑴掌握英语听、说、读、写的基础知识、计算机及物联网相关的英语常用知识;熟练掌握文献检索及网络信息搜索的相关知识。

⑵掌握数学及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为理解及应用物联网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奠定基础;了解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法律知识。

⑶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计算机理论,主要包括可计算性理论、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数据库理论、分布式系统原理、信息编码、等等。

⑷理解并掌握设计或者应用物联网所必须的基本理论与通用方法,主要包括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协议、嵌入式系统、中间件技术、传感器原理、等等。

⑸掌握物联网感知层、传输层及应用层主要技术,以及基于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知识,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RFID、定位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面向领域的程序设计、物联网信息智能处理、物联网信息安全、等等。

2. 能力结构

⑴较好的学习能力。具有对计算机及物联网领域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敏感性与适应能力,能够主动探索并根据现实环境及需求有选择的使用。

⑵较强的应用能力。能够综合应用计算机及物联网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而言,应该至少具有以下三种应用能力之一:

——物联网系统集成与运行维护能力。掌握物联网体系结构以及感知与传输的主要技术;能够基于工程规范及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联网体系结构、技术与设备,设计感知、传输及应用集成的物联网系统解决方案,组织方案的实施、测试与优化;应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保证物联网系统的稳定、安全与高效。

——物联网应用开发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设计的一般方法及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开发方法和技术,能够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软件体系结构与模式,运用恰当的开发工具编写程序代码,并对系统进行测试与维护。

——嵌入式系统开发能力。理解主流嵌入式系统硬件架构,掌握基于特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嵌入式编程技术,能够使用主流的嵌入式开发工具,从事面向特定领域的嵌入式产品设计和开发,能按照设计要求完成相关的功能模块设计、编码、单元测试和调试等工作。

⑶较好的基于物联网技术设计开发面向特定领域产品的能力。能够从系统角度设计嵌入式、通信、传感或者标签相结合,软件与硬件集成的物联网产品,并进行相应的产品组装与测试。

⑷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及技术设计出与众不同的系统解决方案,组织方案的实施,并对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有效评估;或者能够从实际应用需求出发,开展新兴物联网原理、方法与技术的探索。

⑸良好的语言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

3. 素质结构

⑴政治与道德素质。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正直、宽容、自省、敬业等典型的人格品质。

⑵人文与科学素质。具有良好的构建在文学、历史、哲学及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基础上的人文修养;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解力与判断力,并能够在符合法律与道德规定的前提下恰当的应用所掌握的现代科学技术。

⑶专业素质。具有对物联网应用普适性及其巨大发展前景的基本认识,对物联网与传统网络及信息系统的本质区别有正确认识,对物联网系统带来的新的应用及安全挑战有足够的认识并能够在应用中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能够自觉从标准、安全、控制等角度对物联网系统进行评价,具有良好的编程习惯及软硬件结合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具有理解问题及需求、判断问题是否可解、设计问题解决模型、判断计算复杂性是否可接受等的思维意识。

⑷职业素质。具有良好的沟通意识及有效的沟通能力,能够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有机结合并通过团队协作促进目标的实现,对物联网技术及IT职业岗位的特点有足够的认识,具有较强的执行力、责任心以及过硬的心理素质等。

⑸身体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一定的军事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和军事训练标准。

(二)主要职业岗位关键能力、能力要素、课程对应关系表

三、主要支撑学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

四、专业核心课程与特色课程

(一)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物联网工程导论、程序设计基础(I)、计算机网络、短距离无线通信、嵌入式系统、RFID与条码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物联网数据处理与存储、物联网安全技术。

(二)特色课程:RFID与条码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健康监护。

五、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 课程实验

大多数专业课程均有配套的课程实验,由若干与课堂教学相互支撑与促进的实验组成,通常包括验证型、设计型及综合型等三种类型,目的是通过实验项目的实施验证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基本原理与知识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2. 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针对部分方法性、技术性及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开设,目的是通过相对强度较大的实验促进学生对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反复的多层次的训练与实践,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理论及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

3. 课程设计

针对部分专业核心课程及特色课程开设。通过与课程知识及技术相关、有一定的应用背景、相对难度较大且具有一定工作量的设计选题(项目)帮助学生加深对物联网系统及方法的理解,提高对相关理论重要性及应用前景的认识,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践问题的初步能力。

4. 学年设计

综合性相对较高、工作量相对较大的实践训练,目的是通过从实际应用中抽取的选题或者项目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一般要求学生能够设计一个小规模

的物联网系统、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系统或者简单的物联网终端设备,主要安排在第四和第六学期。

5. 认知实习

通过对实际应用环境的观摩、文献资料的检查及专家报告等形式,在对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以及对物联网职业岗位的工作性质、内容及要求,以及对企业技术需求进行调研与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对物联网技术特点、应用前景及岗位需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对特定专业方向的认识。

6.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一般集中安排在实践基地进行,并根据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相应的实习岗位,通过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初步训练,加深学生对未来职业环境的认识,得到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的初步训练。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联系实习单位。

7. 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基于工程化的思想,按照软件工程规范和方法的要求,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设计并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物联网系统、物联网应用系统或者其他的计算系统。该系统既要具有一定的功能,又要体现方法和技术上的先进性、新颖性或者综合性。此外,按照学校要求撰写规范的毕业设计说明书。

8. 创新实践

在优秀本科生导师制的支持下,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专业素质拓展与创新实践训练。主要形式包括IT职业认证、大学生实践与创新项目、学科专业竞赛、科技活动及科技开发项目等,部分活动将结合实践教学小学期开展。

六、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4年,修业年限可为3-6年。

(二)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165学分;其中公共基础课37.5学分,公共选修课5学分,专业基础课58学分,专业选修课30学分,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34.5学分;应具备专业实践能力不少于1项(以通过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为据)。

八、必要说明

本方案为2012版、2013修订,自2013年9月起在2013级物联网工程专业开始执行,其他说明如下:

1.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以下各类表格:

⑴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请见表1;

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分比例表,请见表2;

⑶专业教学进程计划表,请见表3-1、表3-2、表3-3;

⑷集中安排的实践教学环节,请见表3-4。

2.课程结构

本专业按照“理论的基础性与针对性、方法的普适性与创新性、技术的先进性与实用性”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系,并将相应的课程划分为理论、方法及技术应用等三种不同类型,课程结构由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应用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等四部分组成,其中,专业应用模块分为专业限选课和专业任选课。

3.课程设置说明

物联网工程专业刚刚起步,到目前为止,尚缺乏对人才培养思路、目标及方案的统一认识。本方案在认真研究物联网技术特点、分析未来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并据此设计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但是,由于普遍存在的对物联网技术认识的分歧,在物联网技术及物联网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本方案一方面加强了基础理论及方法类课程的教学,另一方面,也给未来课程具体教学目标及内容的调整预留了一定的空间。

4.修订背景及主要内容说明

本次修订是在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版的基础上进行的。自2012年9月份开始执行2012版人才培养方案以来,发现存在以下不足并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⑴部分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并不合理,将其合并到相应理论课程中。具体调整为:程序设计实践(Ⅰ、Ⅱ)、物联网实践入门,分别调整到程序设计基础(Ⅰ、Ⅱ)、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中。

⑵个别课程的课时不太合理,进行了调整。例如,2012版中物联网实践入门为14个实验课时,本次合并后调整为28课时;其他也有稍微减少的。相应的学分略有变动,由原来的166学分调整为现在的165学分。

⑶其他无明显修改,但要求根据本次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程序对相应的课程大纲进行调整。

九、特色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RFID与条码技术

学时:50

学分:2.5

开课学期:第5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 RFID读写器、RFID 电子标签、RFID系统编码、射频数据安全、RFID技术标准化、RFID技术应用、条码识别基本原理与典型应用。通过课程使学生了解RFID、条码的基本工作原理,掌握智能感知的基

本方法,培养学生设计或者开发基于RFID的简单应用系统的能力。

参考教材(暂定):

高飞, 薛艳明,王爱华. 物联网核心技术-RFID原理与应用[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

课程名称:无线传感器网络

学时:66

学分:3.5

开课学期:第6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基本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通信技术、组网技术、应用开发基础以及技术标准等,通过课程使学生了解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概念,掌握节点组网的方法,培养学生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管理以及应用开发能力。

参考教材: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简明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课程名称:健康监护

学时:48

学分:2.5

开课学期:第7学期

课程内容:本课程是物联网工程专业选修课程,也是一门重点支持学生创新实践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健康监护的主要目标及内容、老人家庭健康监护的主要任务、基于传感器等物联网感知设备的健康监护技术、家庭健康监护系统的组成与开发、等等。

参考教材:待定。

表1:课堂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2017计算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代码:学制:三年 一、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学、做合一”,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掌握物联网基础理论知识,熟悉传感网、物联网系统的构建方法,获得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工程师初步训练,具有从事物联网技术相关领域的专业应用知识、综合职业技能和良好职业素养,面向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联网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物联网的组建、运行管理和维护,物联网项目的规划、施工管理、售后服务和维护的高素质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一)思想道德 遵纪守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具有真善美的品格,坚守“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爱岗敬业,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精神;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修养。 (二)专业素质 掌握物联网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等。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三)外语能力 具有一定的英语知识,有一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能借助工具书阅读、翻译专业外文科技资料的能力。 (四)文化修养 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审美情趣、人文素养。 (五)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具有自爱、自强、自立的基本素质,可以能动地适应、改善现实环境,具备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坚强毅力。 (六)身体素质 身体健康,有较好的体能,掌握一定的体育锻炼技巧,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七)创新能力 了解创新理论和一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实践、创业的综合素质。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doc

感谢你的观看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年八月

感谢你的观看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1 二、入学要求1 三、修业年限1 四、职业面向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2 (一)公共基础课 2 (二)专业技能课 3 (三)创新创业课程 5 (四)综合实训 5 (五)顶岗实习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6 (一)基本要求 6 (二)教学安排建议 6 八、实施保障8 (一)师资队伍8 (二)教学设施8 (三)教学资源8 (四)教学方法9 (五)学习评价9 (六)质量管理10 九、毕业要求11 十、附录1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培养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用户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告诉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专业其他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创新创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书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〇一九年八月

目录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1) 二、入学要求 (1) 三、修业年限 (1) 四、职业面向 (1)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1) (一)培养目标 (1) (二)培养规格 (1)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2) (一)公共基础课 (2) (二)专业技能课 (3) (三)创新创业课程 (5) (四)综合实训 (5) (五)顶岗实习 (5)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6) (一)基本要求 (6) (二)教学安排建议 (6) 八、实施保障 (8) (一)师资队伍 (8) (二)教学设施 (8) (三)教学资源 (8) (四)教学方法 (9) (五)学习评价 (9) (六)质量管理 (10) 九、毕业要求 (11) 十、附录 (11)

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技术应用(091900)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坚持立德树人,主要培养能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企业,从事物联网的规划与建设、管理与维护,制造业信息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以及物联网终端设备的售后服务等工作,具有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用户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玉团队协作精神;

(3)具有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告诉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所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专业其他相关领域所需的专业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创新创业课程。 公共基础课包括思想政治课(含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文化课,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书法),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和专业选修课,实习实训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物联网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物联网项目 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实施方案 全国物联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认证项目(简称IOTT项目)是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立项开展的以培养物联网应用人才为目标的项目。根据IOTT项目的总体发展规划,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第一项:发展目标 通过开展系统的IOTT专业认证和人才实训工作,全面提高物联网、传感网等相关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型、复合型、创新型物联网应用人才,服务于国家的工业化和信息化建设,为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第二项:组织机构及职责 为保证IOTT项目的顺利实施,特设置领导小组、专家组、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其职责如下: 一、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设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负责制定IOTT项目的方针、政策和原则,组织制定IOTT项目发展规划,审定IOTT项目的各种文件、规定和制度;审定IOTT项目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考试大纲、认证题库、实训方案;审批IOTT项目的联合培养基地和实训基地的建立;对IOTT项目的培训、考试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协调有关方面工作。 二、专家组: 由国内著名高校物联网、传感网领域专家和物联网行业著名企业优秀专家组成。负责IOTT 项目的认证培训体系的论证,对IOTT项目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对IOTT项目的教研、教学工作进行全过程的指导、监督和检查,审核培训教材、教学课件、考试大纲、考试题库;负责项目认证培训教师的审查和考核;定期召开专家会,讨论各地反馈意见,对行业发展中新技术、新动态以及项目运营中出现的问题写出调研报告及调整建议,供项目管理办公室决策参考。 三、项目管理办公室: IOTT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北京大学博雅西园1号楼1层1号,经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规格 物联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满足创新型国家发展需要、基础知识厚实、工程实践能力强、有组织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物联网相关领域创新型人才,坚持“基础厚、口径宽、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人才培养观,培养掌握工科公共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和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工程技术原理和方法;具备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物联网规划设计与系统集成、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能力的“专业学术型”和“工程技术型”人才。 1.“专业学术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高等数理基础和计算机专业理论基础;外语水平良好,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良好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与技术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毕业生可报考计算机、电子与通信及相关专业的学术型研究生,也可从事物联网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工作。 2.“工程技术型”:人才应具有良好的高等数理基础和专业理论基础;具有较好的外语能力;具有一定的知识更新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和技术创新意识;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强。毕业生可以从事物联网规划设计、系统集成与应用、物联网系统安全保障等工作,也可报考计算机、通信、电子信息等专业的工程硕士研究生。 二、基本要求 (一)知识结构要求 1.公共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数理、英语、计算机与程序设计理论与技术、人文社科等基础知识; 2.学科基础知识:具有电子电路基本理论知识、信号与系统基础理论知识、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路基础理论知识、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的相关专业知识。 3.专业知识: 1)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等知识。 2)计算机软件体系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软件体系结构等知识。 3)物联网方面的基础知识:传感器原理与信息感知技术、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无线传感器网络、嵌入式系统、协议分析与设计、网络程序设计、网络管理、网络存储技术、计算机控制、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安全、云计算技术、网络计算、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移动计算等知识。 4.实践类知识:金工实习、电装实习、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设计、操作系统课程设计、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课程设计、微机系统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5.能力素质知识: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职业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类知识、科技制作。 (二)能力结构要求 1. 人文素质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积极参加学 校的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良好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言谈举止、礼节礼仪和性格品质,塑造新时代大学生的高尚风范。

物联网项目实施技术方案

一、实施方案概况和项目建设目标 工程实施是整个项目建设成败的关键,在项目实施前制定有计划、高标准、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实现高质量、用户满意的项目建设目标,为用户提供符合目前需求,充分考虑未来扩展应用的系统,更应为用户的使用、维护和升级提供最大的便利,尽量节约资金。 物联网项目的工程实施是综合性很强的协调管理工作,其核心是高效的管理。XXX公司作为卓越的物联网项目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公司,拥有ISO9001认证,具有先进、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坚持高标准施工,以追求用户满意为核心的企业理念,经过多年来项目工程的实施,具有经验丰富的项目设计人员群和项目管理人员群。在成功案例XXX物联网项目、XXX项目中,以专业的水平,高效优质的项目服务获得用户高度评价。 本次物联网项目建设目标是(根据实际项目情况修改,以下仅供参考): 1、警力(巡警、警车等)实时地图分布显示(含警员警车信息分布地点),用于快速科学进行警力调度指挥。 2、实现重要地点(如学校,广场,火车站,汽车客运站,民爆仓库,民爆企业,矿场采石场,二手车交易市场,)、重点人群(社康社建人群,民爆运输员,押运员,安全员,特种车辆驾驶员)和车辆(摩托车,电动车,民爆运输车,特种押运车辆,个人小汽车,政府及企业车辆等)的管理监控(实时定位、实时运动轨迹查看,历史运动轨迹查看);自动预警报警(按照流程设置实现自动预警报警,大大减少人工工作量,如车辆(含电动车摩托车机动车等)被盗预警-钥匙和车分离;特殊人员异常活动告警(如社康社建戒毒人员多人聚集、进入高危区域(车站学校等)、特种运输和押运车辆未按规定或预定路线行驶,未按照预定时间行驶;被盗车辆进入二手车交易市场区域。 3、车主(含摩托车电动车机动车)通过微信平台服务号,手机APP查看车辆运行轨迹,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车辆异常报警短信。 4、和监控系统联动,实现预警,快速查看相关监控情况,如被盗预警车辆最近经过路口的监控摄像头1分钟内视频自动弹出信息,快速点击浏览;重点区域智能跟踪摄像。 5、公安物联网平台,通过平台向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单位提供车辆行驶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8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119 三、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 四、学制与学历:3年专科 五、就业面向: 可在各类与物联网相关企业从事物理网设备设计和制造、物联网系统设计和开发、系统集成和实施、系统运行和维护、物联网产品售前和售后等岗位的工作。 ●物联网系统集成企业:工程技术部、技术支持部、销售支持部… ●应用物联网系统的企业:系统运维中心… ●物联网设备制造企业:生产部、质检部、销售部… ●IT企业(面向物联网应用):研发部、系统集成部、技术支持部… ●其他企业:信息中心、技术中心… 六、培养目标与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强的专业技能及外语综合运用能力,掌握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物联网直接相关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无线传感器、射频RFID等相关知识,能适应未来物联网工程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能较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可在物联网工程领域及相关应用产业、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行政管理部门等从事技术研发与应用、网络设计与规划、信息安全防范等与物联网和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工作;毕业生也可在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与培训工作,或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物联网本科专业。 2、培养规格: 1.素质教育 (1)具有拥护党的领导、对祖国忠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政治思想素质。 (2)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质量意识和敬业与团队协作精神;

(3)具备好品德、好技能、好形象的职业素质; (4)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5)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和良好情操; (6)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人文精神。 2、知识要求 (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 (2)掌握数据库技术及基本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3)掌握射频、传感器、无线传输、信息处理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4)掌握物联网系统设备使用与维护、系统集成等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5)掌握专业其他行动领域所必需的专业核心知识。 3、能力要求 (1)具有区域智能物联网系统组网能力; (2)具有无线传感网工程施工、安装、调试、维护等能力; (3)具有RFID系统安装与调试能力; (4)具有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能力; (5)具有利用物联网管理设备、监控生产过程的能力; (6)具有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能力; (7)具有物联网、云计算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 (8)具有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 七、职业证书。 物联网工程认证 八、主要专业能力 具有较强的嵌入式开发、物联网应用软件的开发、移动互联网开发、网站开发的能力、网络配置与管理的能力。同时具有射频识别与应用,智能传感器、无线传感器网络运用应用能力。 九、课程体系与核心课程 课程体系的架构与说明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由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职业技能训练课四个层面构成。实施一条主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一个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04592195.html,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与思考 作者:赵静陈昱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物联网开始迅速发展,导致人才十分短缺,也成为阻碍物联网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加强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是现阶段高校急需考虑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合理制定一套完整的、系统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以此为行业发展提供更多优秀人才。据此,该文主要对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完善对策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1-0157-02 1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依旧处于世界的前列,在物联网行业的投入相对较早,其中在物联网行业发展投入初期,中科院就进一步启动了对传感网的研究。我国与德国、韩国、美国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发起国与主导国之一。但是,作为新型行业,物联网产业的人才十分匮乏,这就进一步提高了对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所以,高校必须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培养优秀人才。国家十分注重高校的物联网人才培养,也明确指出了物联网专业人才申报的具体条件。从中可知,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已经开始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在物联网人才培养上发展并不成熟,其中依旧存在着大量问题,亟待解决。 2 高校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2.1 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不明确 物联网融合了多个学科,即计算机、电子、通信、自动化控制、软件、管理等,目前,我国开设物联网专业的高校大多是初试,而国内也并没有更多经验可以借鉴,大部分院校物联网专业都是从计算机、电子信息、通信等专业演变的,与其他成熟专业不同的是,其并不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高校在开设物联网专业上,以及学生所学知识,社会所需人才等方面都不明确,从而导致无从下手。而企业作为急需人才的平台,希望以物联网为载体,在此发展潮流中获得一定效益,以此为自身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转型提供有力帮助,但是,因为物联网还没有形成整体的产业链,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企业对人才需求太过急切,然而但是对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却一无所知。所以高校只能够根据行业和企业预测信息,去培养物联网技术人才,不论是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物联网专业依旧处于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能够适应国家“下一代信息技术”战略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并承担相应管理和技术工作的创新性本科生,尤其必须具备多学科交叉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包括电子设计、传感器与传感网络、自动检测与嵌入式技术、智能识别与信息处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计算机及软件应用等相关技术,能够能够从系统层面和关键技术层面从事物联网技术研究、开发与应用以及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经过进一步的专业定位和深造将成为从事与物联网技术相关专业(含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的研究型人才。 2、培养要求 (1)知识结构要求 ①. 掌握基本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历史、 社会学、情报交流、法律、环境等; ②. 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包括数学、物理、系统科学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③. 掌握电子、通信、控制、计算机和软件等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学科的核心概念、 知识结构、基本原理和典型方法; ④. 熟练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学科知识,包括物联网体系架构、关键技术、标准以及工程 涉及和维护管理等。 (2)能力结构要求: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知识要求 ①. 受到程序设计和电子设计良好训练,具有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电子线路设计能 力,能够熟练使用主流的设计与调试(软硬件)工具进行开发的能力。 ②. 受到系统的物联网开发工程训练,了解物联网应用工程设计方法,具备作为物联网

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 ③. 掌握基本的项目管理工具,具有初步的项目配置管理能力。 ④. 了解物联网工程及相关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 产品创新的初步能力; ⑤. 充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个人工作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具备人际交流以及 与项目干系人之间的良好沟通能力; ⑥. 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及信息类相关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 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3)素质结构要求:具备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 ①.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 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和法制观念。 ②.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善于与他人协同工作。 ③. 自觉职业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以及应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行为准则。 ④. 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服务意识,能够履行质量承诺,主动服务用户。 ⑤.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 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 0 总则 本标准系依据西南交通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征求意见稿)》制定,旨在为培养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本科生提出其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专业要求。可以简称为:物联网本科标准。 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物联网工程项目或产品的开发、运行管理或系统

物联网企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物联网应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项目负责人名称: XXX 撰写日期: XXXX年X月X日

目录 一、调研情况概述................................................... (一)调研目的.................................................. (二)调研时间、地点............................................ (三)调研对象.................................................. (四)调研内容.................................................. 二、物联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国内物联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XXXX市物联网行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三、物联网行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一)物联网专业从业人员需求现状分析............................ (二)物联网相关人才培养现状.................................... 四、调研结论....................................................... 五、对策与建议.....................................................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 类别:计算机类代码:0809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代码:080905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信息系统的标识与感知、网络通信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应用能力; 3.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通信、测控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4.经过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悉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7.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有关的法规。 四、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数据库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系统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物联网应用技术:610119 二、教育类型及学历层次 全日制(专科) 三、招生对象与学制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和“三校”(中专、中职、技校)毕业生。 2.学制:三年、采用学年学分制。 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掌握二维码、传感器与射频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传感设备生产、检测;简单智能系统的调试、维护、检测;物联网系统的应用和营销推广,能够胜任无线网络、物联网的行业应用的各类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五、适应岗位(岗位群) 1.物联网工程技术员:传感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岗位; 传感设备的生产检测工作岗位; 简单智能系统的应用岗位 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岗位。 2.物联网工程运营和管理人员:物联网应用系统的开发; 物联网技术营销与应用推广岗位。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物联网感知设备公司(传感器或RFID芯片制作商)、物联网网络技术公司(无线网络)、物联网工程公司(布线施工)、物联网系统使用单位从事感知设备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无线网络、无线传感网的组建、调试、维护;物联网产品应用、营销推广、施工等相关工作。 六、岗位能力要求 1.核心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与定位表(见表1)

2.基本能力:《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岗位基本能力要求及课程分解表(见表2) 表1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岗位分析与定位 工作 过程 岗位 (群 ) 工作 能力 核心 能力 核心课程 RFID射频技术 自动检测与传感技 术 JAVA程序设计 接口技术 系统开发 设备维护 工程设计 就业岗位 销售员 业务员 提升岗位 区域销售经理 销售经理 产品营销工程师 终端产品推广工 程师 就业岗位 程序员(物联网方向) 程序构建员 提升岗位 软件开发工程师 嵌入式软硬工程师 无线/射频开发工程 师、 就业岗位 物联网管理员 网络应用系统管理 员 工程布线员 提升岗位 售前技术支持工程 师 售后维护工程师工 程项目经理 就业岗位 设备操作员 工程勘测员 工程制图员 提升岗位 技术工程师 应用系统方案架构 师 1.物联网工程数据库 软件的应用能力 2.物联网软件编程能 力 3.物联网软件维护能 力 1.沟通协调能力 2.产品成本管理 能力 3.产品销售营销 能力 1.工程语言能力 2.工程需求分析能 力 3.识别和选用常用 元件、仪器及设备 的能力 4.物联网工程预算 能力 1.沟通协调能力 2.组建和维护无线 及有线网络的能力 3.安装、调试和维护 物联网终端设备的 能力。 产品售后能控制会编程 懂连接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审批稿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 养方案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专业大类:计算机类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 专业代码:080905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基础理论较扎实、专业知识面较宽、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持续发展潜力、自我学习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智能家居、农业、交通、电网等各类物联网工程技术领域,从事物联网工程的研发、运维和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技术型人才。 二、规格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专业所需的计算机、电子、自动化和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无线传感网、ZIGBEE、面向程序设计实施等方面的训练,掌握物联网感知与标识的基本理论与技术、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传输与安全技术、物联网信息处理技术。具备在物联网系统及其应用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开发和集成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知识,综合素质较高,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本专业外文书籍等。 4.掌握物联网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主要包括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射频识别、传感器原理、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传感网络设计、分布式系统、并行计算、大规模存储、多媒体信息融合等。 5.较好地掌握物联网系统设计、工业过程监控、智能交通系统、自助服务管理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发展趋势。 6.获得良好的物联网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一定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较强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开发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实验室建设方案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如把各种传感器嵌入或装备到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形成物联网,通过无线信息的收发,便于通讯和监管,不用数据线,成本低,使用便利。 1999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是指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的网络。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5年的年度报告中对概念的涵义进行了扩展,该报告中指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品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在这份报告所提到的物联网中,除RFID技术外,更多的新技术,例如:传感器、纳米、嵌入式芯片等技术被广泛应用。 2009年初,美国已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世界其它国家、公司、团体都将物联网的发展提升到了战略高度,相关的技术、应用、产品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我国也开始加速推动物联网的进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目前传感网标准体系已形成初步框架,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提交的多项标准提案也被采纳。2009年下半年以来,物联网概念火遍中国,中央、地方、企业都从各自角度展开了一系列行动谋划和进入物联网—2009年10月,科技部同意在无锡太湖国际科技园建立国家(无锡)传感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加快引进国际领先的传感信息技术,推进国内传感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物联网的产业价值链中,有着众多的参与者,传感器企业、RFID 芯片企业、RFID 读卡器企业是最早被关注的,各种传感器不断翻新;还有各种电子设备制造企业,海尔已经让其冰箱上网了,交通管理系统根据行车的速度和位置随时发布各条道路的交通状况,广告公司利用物联网随时更新其户内和户外电子广告内容,联邦快递可以在每个物流环节更新其递送物品的位置,供其内部管理人员和客户的查询。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的培养需要相关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物质条件、人力资源条件、技术积累等。 物联网可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和识读器、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传感器以及M2M终端、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捕获信息。感知层要突破的方向是具备更敏感、更全面的感知能力,解决低功耗、小型化和低成本的问题。 完备的无处不在的移动通信网络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条件,中国移动在物联网的实践与创新是把移动通信能力向下与感知层结合起来,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GSM/TD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即M2M应用。目前中国移动在M2M领域已形成一整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解决方案和相关产品,并已面向政府、行业和家庭开展多样化的物联网应用实践。 物联网创新实验系统可实现多种物联网构架,面向各大高校及大专院校的专业教学及创新和竞赛,提供了众多实验例程,便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物联网的构成及实际应用。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最终版)

《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科门类:工学代码:08 类别:计算机类代码:0809 专业名称:物联网工程代码:080905 一、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 学位:工学学士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具有交叉学科知识,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掌握物理信息系统的标识与感知、网络通信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智能处理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胜任物联网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管理,具有良好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专业培养基本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2.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英语交流及应用能力; 3.系统地掌握物联网工程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具有本专业所需的计算机、通信、测控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 4.通过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环节的基本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从事本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 5.熟悉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 7.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有关的法规。 四、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 、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结构、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嵌入式系统、

数据库原理、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物联网导论、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与应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物联网控制系统 六、特色教学课程 物联网导论、无线传感器网络、传感器原理与应用、RFID原理与应用、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物联网信息安全、电力信息化 七、学时与学分 物联网工程专业必修课教学进程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与代码 (一)专业名称:物联网应用技术 (二)专业代码:610119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3年。实行弹性学制,学生可通过学分认定、积累、转换等办法,在2-6年内完成学业。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技并修、全面发展,适应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产业领域岗位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与施工、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具有一定技术创新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素质 (1)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崇尚宪法、遵守法律、遵规守纪;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4)崇德向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5)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 (6)具有质量意识、绿色环保意识、安全意识、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7)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进行有效的人际沟通和协作,与社会、自然和谐共处; (8)具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9)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人文素养; (10)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 2.知识 (1)计算机操作与应用; (2)物联网的基本理论,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 (3)物联网工程施工、使用、维护及升级; (4)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组建; (5)软件开发,不同系统平台上的开发工具,小型的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 3.能力 (1)具有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 (2)掌握物联网的基本理论,具备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研发能力; (3)具有物联网工程施工、使用、维护及升级的能力; (4)掌握无线传感网络的基础知识,具备其网络组建的能力; (5)具有较强的软件开发能力,熟悉软件开发流程; (6)掌握不同系统平台上的开发工具,能够独立开发小型的物联网应用程序。 六、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物联网及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及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信息领域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 具有较好的数学和物理基础,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 主干学科与课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概论、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工程电磁场、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现代通信网、传感器原理、嵌入式系统设计、无线通信原理、无

线传感器网络、近距无线传输技术、二维条码技术、数据采集与处理、物联网安全技术、物联网组网技术等。 本科,学制四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课程设置选项之一 2010年初教育部下达了高校设置物联网专业申报通知,众多高校争相申报。由于物联网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从技术角度,主要涉及的现有高校院系与专业有: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子与电气工程,电子信息与通讯,自动控制,遥感与遥测,精密仪器,电子商务等等。物联网专业可能会在上述这些院系中开设。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专业,如建筑与智能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与物流,节能与环保等等,可能会考虑开设选修课或在研究生、博士生阶段设置相关交叉学科的学位。 物联网可以是一个“专业”,但不一定是一个“学科”。国内有些专家反对设置“物联网专业”,因为定位不清,一个学校往往有好几个院系争夺“物联网专业“的申报,又不是一个明确的学科,难以培养出真正的专业人才,培养出来的人可能是“万精油”,懂得多但是不精,尤其是本科阶段,建议只作为研究生专业,像MBA一样的模式。和目前许多高校设置的“电子商务”专业一样,“电子商务”也有同样的定位不清问题,只要高校设置的物联网专业能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尤其是跨专业复合型人才,就应该可以设置,不必拘泥于它究竟属于哪个现有的“学科”。下表列出了一个高校物联网专业课程设置的初步建议,算是抛砖引玉。 课程1、物联网产业与技术导论使用电子工业出版社《物联网:技术、应用、标准和商业模式》等等教材。在学完高等数学,物理,化学,通信原理,数字电路,计算机原理,程序设计原理等课程后开设本课程,全面了解物联网之RFID、M2M、传感网、两化融合等技术与应用。

物联网实训建设方案

物联网实训实验室建设方案 前言 国内物联网产业在“感知中国”中心无锡呈现“井喷”增长,物联网市场如今已从电力、交通、安保等公共服务领域逐步走入民用市场,初步形成产业链。此外,各地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热衷态势无不透露着未来该产业的诱人前景,权威机构预测,2010年中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00亿元,5年后可达7000亿,市场投 资前景巨大。 随着物联网市场的爆发性扩张,预计物联网行业,明年会有10 万以上人才缺口,而且未来10年,每年会以20%的缺口递增。 物联网开发应用涉及电子、嵌入式开发、自动化控制、网络通信、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大学本科阶段将重点学习理论知识。需要进一步掌握动手实践能力,才能适应工作需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以实验、项目开发为主的物联网应用实训则是一个极好的人才培养途径。实训环节的教学工作是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建立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实训室也成为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 以物联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无锡无线龙科技有限公司结合高校原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荐物联网实训室建设方案,来满足物联网应用市场紧缺人才需求。经过调研和分析,运用VOCSCUM(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开发方法)确定了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就课程改革和实训室建设工

作。结合企业人才需求分析,我们制定了符合物联网企业需求、具有市场前瞻性的实训开发环境的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建设方案。 一、建立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的理由和目的 无论从人才需求还是教育资本运行,三年制电子信息技术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人才市场的需求,所以必须进行教育改革,物联网应用技术实训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建立的: 1、目前电子信息技术专业部分专业素质课程主要以课程讲授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下,同学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保障,缺少团队合作素质培养,不仅难以增强对相关理论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更难以激发主动创新的精神,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全新的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需要在实践中体会。所以高校有自己的实践教学环境是很有必要的,这将使学生毕业时更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 2、人才培养需要有一个框架指导,无线物联网教学体系的建设以国家物联网人才培养的高度和专业角度出发,满足学生的就业技能需求。 3、物联网技术是一门实践技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环节来学习,和我们的单片机课程一样需要一个实验开发的平台,随着技术的进步,物联网实验开发平台已经很大程度上替代了原来的单片机实验实训课程。 4、物联网应用技术的核心技能之一是代码编写,而代码编写人员是高等职业教育信息技术的主要培养对象。职业知识的要求决定了学制的长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应用项目的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