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旦 国难与教育的忏悔

潘光旦 国难与教育的忏悔
潘光旦 国难与教育的忏悔

国难与教育的忏悔

潘光旦

近代所谓新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自国难一天比一天的严重,而此种对不起之处才一天比一天的无可掩饰,至最近且到一完全暴露的地步。这种对不起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总括起来说:教育没有能使受教的人做一个“人”,做一个“士”。

近代中国的教育没有能跳出三个范围:一是公民、平民或义务教育,二是职业或技能教育,三是专家或人才教育。这三种教育和做人之道都离得很远。第一种目的在普及,而所普及的不过是识几个字,教大众会看简单的宣传文字;说得最好听,也无非教人取得相当的所谓“社会化”,至于在“社会化”以前或“社会化”之际,个人应该有些什么修养上的准备,便在不议不论之列。第二种教育的目的显而易见是专教人学些吃饭本领;绳以“衣食足而后知荣辱”的原则,这种教育本是无可厚非的。但至少那一点“荣辱”的道理应当和吃饭的智能同时灌输到受教育的脑经里去,否则,在生产薄弱,物力凋敝的今日,也无非是教“不夺不餍”的风气变本加厉而已。第三种所谓人才教育最耸人听闻,其实充其量也不过是一种专家教育以至于文官教育,和做人做士的目的全不相干:弄得不好,造成的人才也许连专家都当不了,文官都考不上。每年毕业的好几千的大学生不就是这样么?

什么是士的教育?理智的:“推十合一”。情志的:在平时---“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处为难---“见危授命”,“可杀不可辱”。《说

文》在士字下引孔子的话说,“推十合一为士”。读书人最怕两种毛病,因为是最不容易避免:一是泛滥无归,二是执一不化。梁任公先生某次评阅学生的卷子,在评语里自承为一个“泛滥无归”者,这在梁先生也许是一种自谦之词,但这一类的读书人目前正滔滔皆是。泛滥无归的人患在推十之后,不能合一;执一不化的人,患在未尝推十,早就合一,这里所谓合一的合字,实际上是不适用的,因为其间并没有多少可合的内容。

士的教育也着重情绪和意志的培养。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所以备平时。说“士见危授命”“士可杀不可辱”是所以备危难。以生命做一种理想的拥护者,是士的最后也最有力的一只棋子。而其所以能如此,则端赖平时的培养工夫。所谓弘,指的就是情绪的培植;用情有对象,这对象是惟恐其太渺小,太零星。所谓毅,指的是意志的训练,持志有方法,这方法是惟恐其太散漫,太不能持久。张横渠所谓“不已闻见梏其心”,是弘。孟子所谓“持其志,无暴其气”,是毅。用今日流行的语气来说,前者是有度量,有气魄,后者是能沉着,能撑得住气。久已成为口头禅的仁义二字,其实所指也无非这两层意思。朱子有两句话说得很好:“义之严肃,即是仁底收敛。”严肃时即是毅,未收敛时即是弘。弘毅之至,一个人才敢希望于必要时走成仁取义的一步。

实践士的教育,须要两个步骤。第一是立志,就字义说,志是心之所在,或心之所止,即指一个人的生命总得有个比较认清楚的目的,也就是要打定一个健全的立身处世的主意。第二要学忠恕一贯的道理。

读者到此,可能会说我越说越开倒车;其实开倒车并不是一个罪名,平沪车开到北平后,仍然要开回去的。不过我未尝不准备给这些古老的名字一个比较新鲜而易于了解的解释。忠就是笃信,外国人叫做conviction,说得更近代些,就是一个人总得有个轻易不肯放弃的立场。恕就是容忍,外国人叫做tolerance,说得更近代些,就是一个人同时也得见到和谅解别人的立场。其实这何尝不是以前的人造字的本意?忠字从中从心,董仲舒说得好,“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一个人没有立场,或立场随便改换,甚至于覆雨翻云,朝秦暮楚,总不能说是很健全吧,不健全就是患。恕字从如从心,就是“他人有心,予忖度之”的意思。说忠恕一贯,就指两方面要兼筹并顾。能忠不能恕的人是刚愎自用的人,是党同伐异的人,是信仰一种主义而至于武断抹杀的人。能恕不能忠的人是一个侈言自由主义的人,动辄以潮流不可违拗,风气不能改变,而甘心与俗浮沉,以民众的好恶为依归的人。这两种人目前又正滔滔皆是,而其所以致此之故,就在以往二三十年的所谓新教育没有教我们以忠恕一贯所以为士之道;没有教我们恕就是推十,忠就是合一,恕就是博,忠就是约……这一类先民的教育经验。

别种教育,例如识字教育,吃饭教育,文官教育等等,多少可以补习,可以追习,惟有士的教育不行,非在青年期内学习不可。青年有四个心理的特点:一是易于接受外界的刺激与印象;二是富有想象力与理想;三是易于唤起情绪与激发热诚;四是敢于作为而无所顾忌。这原是人生最可宝贵的四个特点,生命的尊严,文化的灿烂,都从此

推演而出。不过他们有三四个危险:一是流放,二是胶执,三是消沉,四是澌灭。前三种危险在青年期以内便可以发生,后一种则大都在青年期以后。青年人的心理特点虽因年龄期而大致相同,而其整个的品格的表现则往往因遗传的不同而有个别之异。这种差别,约而言之,又不出狂与狷二途。大率狂的易流于放浪,而狷的易趋于胶执。放浪之极,或胶执之极,而一无成就,则“暴气”而不会能“持志”的结果,势必转趋消沉,而消沉之至,竟有以自杀做最后归宿的。所谓流放,初不必指情绪生活的漫无节制,举凡读书时代兴趣的泛滥无归,学科的东拉西扯,无选择,不细嚼,以及理想的好高骛远,不切事理,纷然杂陈,莫衷一是,都可以算做流放的表示。胶执的则恰好相反。有一知半解,便尔沾沾自喜,以为天下的事理,尽在于此,以为社会国家的彻底改革,非此不成,甚或以白日梦作生涯,以空中楼阁为实境,以精神分析派所称虔诚的愿望当做已成的事实,引为立言行是的根据。这两种趋势,方向虽有不同,而结局则往往相似,即不是一朝自觉而急转直下以趋于出家或自杀的途径,便是不自觉的变为疯狂,永久的,安全的,以幻作真,以虚为实,而再也不能自拔。

至于第四种的危险,即青年心理特性的澌灭,则往往在青年期以后。我们时常看见有人,在学生时代是何等的好奇爱智,何等的充满了理想与热诚,何等的志大言大,敢作敢为;一出校门,一入社会,一与实际的物质与人事环境,发生接触,便尔销声匿迹,同流合污起来。求知欲很强烈,理想很丰富的会变做故步自封,患得患失;以天下国家为己任的会变做追名逐利,狗苟蝇营;家庭改革的健将,会变

做妻子的奴隶,儿女的马牛。一言以蔽之,这种人的言行举措,前后会如出两人。何以故?青年的特性已经澌灭故。

如今士的教育的效用无他,就是要调节与维持这种种青年的特性;调节,所以使不流放,不胶执;维持,所以不消沉,不澌灭。讲博约,讲忠恕,讲推十合一,即所以调节流放与胶执两种相反的倾向,使不但不因相反而相害,而使恰因相反而相成。讲立志,讲弘毅,讲自知者明,自胜者强,以任重道远相勖勉,以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相期许,险阻愈多,操守愈笃,至于杀身毁家而义无反顾;这些,即所以维持青年期内那种热烈的情绪与敢作敢为的无畏精神。再约言之,士的教育,一面所以扶导青年的特性,使发皆中节,一面所以引申此种特性,使不随年龄与环境之变迁而俱变。惟其在青年期内发皆中节,到了青年以后的中年与老年,进入学校环境以外的国家与社会,才有余勇可贾,才能负重任而走远道。

不幸这种士的教育,数十年来,不但已经摧毁无余,并且快到无人理解的地步。在所谓新教育制度之下,一个青年所恃以立身、处世、应变、救国的力量,只剩得一些天生的朝气,或孟子所称的平旦之气,以及上文所说的四种特性的自然流露罢了。这种朝气与特性的流露,到了相当的年龄,即大约在春机发陈期以后,原无待乎何种特殊教育启发,方才流露,教育所能效劳的,事实上只不过是一点点调节与扶持的工夫而已。就今日的形势而论,因为缺乏扶持以致不调节的缘故,此种朝气与特性的自然流露几于无时无地不趋向流放与胶执的两个途径。近年来的学生生活以及几次三番的学生运动,便是十足的佐

证。在比较生性活动的青年学子中间,我们总可以发现大量的不负责任的极端的自由主义者,浪漫主义者,甚至于颓废主义者。在比较生性固执而自以为有主张、有理想的分子中间,我们又可以找到大量的成见极深,武断太甚,党同伐异,不是左袒,便是右倾的人。我一向主张学生不宜加入任何党籍,我现在还是这样主张,因为加入党籍的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造成一些能忠而不能恕的胶执分子,其于民族国家的不能有所裨益,和能恕不能忠的极端流放的分子,初无二致。不过私人的主张终究敌不过教育不瞅不睬的政策。教育根本不管这一类的事,它只要教人能识字,能吃饭,能应文官考试,能做一个专家,便已算尽了它的能事。及学生活动因流放而轶出了范围,或因胶执而造成了若干朋党,彼此攻讦不已,于是向之不瞅不睬的静态又不得不一变而为大惊小怪与手足无措的动态。一个出了学校,已能识字,已有吃饭本领,已做文官,或已成专家的人,而在社会上犹不免作奸犯科,殃民祸国,教育对它的态度,也正复如此----一个瞪着眼的诧异与全不了解。种麻得黍,教育不问种的究竟是不是麻,而深以为黍的出现的大惑不解。近代的教育便常在这种迷惘的情态之中。

国难的形成,自有它的内因外缘,若就其内因而论,我始终以为教育要负很大的责任。教育没有教一般人做人,更没有教一些有聪明智慧的人做士,没有教大家见利思义,安不忘危,没有教我们择善固执,矢志不渝,也没有叫我们谅解别人的立场而收分工合作之效。我以为近代的教育不知做人造士为何物,是错了的,错了,应知忏悔。(1936年)原载《政学罪言》,观察社,1948年4月初版。

潘光旦—一个优生学家的种族论述

137  潘光旦—一个优生学家的种族论述 吕文浩 种族观念,源远流长,几乎与人类文明史相始终。对这一议题,在中国古代既有儒家的文化普遍主义式的处理,也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式的排斥。及至近代以来,愈加繁密的中西接触和文化交流,使得晚清时期的种族论述呈现出相当斑驳的色彩。而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的若干年,面临日益严峻的民族危机,中国的有识之士在种族竞争方面即有“保种”的呼声,晚清思想界中有影响的人物,如谭嗣同、康有为、章太炎、严复等均提出过种族改良的话题1 。尽管他们的思想主张中有些类似“优生”的论述,但细究起来,这些主张与19世纪末期兴起于西方的优生学并无关系,只是一些朴素的、甚至在今人看来带有某些不切实际成分的种族论述而已。 中国知识分子对优生学的翻译、介绍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开始出现的,陈映璜的《人类学》、胡宣明编译的《婚姻哲嗣学》、陈寿凡编译的《人种改良学》、周建人与陈长蘅合著的《进化论与善种学》、刘雄的《遗传学与优生》以及董祝厘译的《人种改良学之研究方法》、丁文江的《哲嗣学与谱牒》等书或文,所介绍的优生学基本知识确实来自于19世纪末发轫于西方的优生学,具有严格的近代意义,它们也明显地受到了20世纪初开始风行西方的优生运动的影响。新文化运动时期优生学知识的引介,当然不仅仅是一种流行于西方的最新知识的传播,而是融入了中国知识分子讨论中国问题的视野,充当了一个概念工具和思想资源的角色。 优生学进入中国之后,对于中国已有的一般意义上的种族论述而言,不啻是一个重要的推进;对于中国问题中之种族问题,也带来了新的视野和解决方案。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在接受时常和种族主义纠缠不清的优生学时,表现出了明确的分辨意识,而且能够结合中国的实际处境讨论中国的种族问题。对于这个议题,冯客已经有了一些较为概括的论述,本文只是借助于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优生学家潘光旦的生活、学习以及研究经历和思想逻辑,对这一课题略作探讨。 一、种族改良的优生学路径 潘光旦和许多他的同时代知识分子一样,一方面很清楚地观察到了中西人种的生理差异和悬殊文化成绩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他试图为在20世纪初被思想界整合、构想1 参见[英]冯客著,杨立华译:《近代中国之种族观念》,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第152―53页;[日] 坂元弘子著,阎小妹译:《近代中国的优生话语》,王笛主编:《时间?空间?书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第186―90页。

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初三年级英语试卷

2016学年第一学初三年级英语阶段测试一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50分日期2016.2.19 Part 2 Vocabulary and Grammar(第二部分词汇和语法)II. Choose the best answer (选择最恰当的答案) (共20分)

Ⅲ. Complete the following passage with the words or phrases in the box. Each can only be used once (将下列单词或词组填入空格。每空限填一词,每词只能填一次) (共8分) many are. ____46____, it’s also true that many Olympic athletes had to overcome illnesses early in their lives. One excellent example is Wilma Rudolph. She competed in track-and-field events in the 1960 Olympics. She didn’t win just one gold medal. She won three. At the time, people called her ―the fastest woman in the world. As a young child, Wilma could not take part in sports. She had a series of serious illnesses, and then, at the age of 4, she got the doctor said she would never walk again. The people in Wilma’s family did everything they could to help her walk again. Wilma and her mother often traveled 100 miles to get treatments for her leg. Her brothers and sisters took turns giving her leg a daily massage. Four times a day, they ____47____ her do special exercises for her leg. ____48____, by the time Wilma was 9 years old, she was able to walk again. Before long, she started playing basketball and running. In high school, she was a track star and then she went to the Olympics. Wilma stopped being a runner when she was 22 years old. She then became a teacher and track coach. Her story ____49____ many people to work hard and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Staying young and beautifu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any of our lives. There are many more things you can do to improve your health and fitness. If you follow these good steps, it will be a good start and will make a huge ________ to your life and future. My secret of staying young is quite simple: devote your attention to the part of you, that’s young and growing your brain. Keep your mind awake and you will stay young all over. These are exciting times. Take an interest in the world around you, and make a________ of learning one new thing everyday. No matter how old you are, it’s not too ________ to make your life more interesting. I know a housewife without knowledge in the past who made herself into an excellent industrial designer. I know an old electrical engineer who has become a highly paid artist. Get over the idea that you are too ________ to get back to school. I know a man who entered a medical college at 70. He got his degree with honours and became a famous doctor. Another man went to a law school at 71 and now is an active lawyer. No matter how old people are, staying young is easy for those who live in the future. You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论潘光旦人文教育思想 “ 内容提要潘光旦(1899-1967),江苏宝山县人,是我国著名优生学家和社会学家,也是教育家。他站在生物遗产学的角度,以社会生物学理论为基础,围绕着近代教育的本质、目的、宗旨及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以“位育”观为核心、以人格培养、“通识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教育理念。从中表达了他对近代西方工业文明与现代人格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关键词“位育” 人格品格通识教育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潘光旦的名字是不应当被人们遗忘的。他曾经执教于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长达18年,不仅担任社会学系教授,而且还担任过清华、西南联大的教务长、秘书长、系主任、图书馆主任等职务;他不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优生学家,同时,还是教育学家,在他一生所涉猎广博的诸多学术领域中,蕴含着丰富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他以坚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方法为基础,站在现代生物学理论的独特视角,融汇中西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刻阐发了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些基本理念和思想。其中,关于社会“位育”的教育观、全人格教育的思想、“通识”教育的观点和方法构成了他整体教育思想的基本框架。下面,仅就此略加评述。 一、基于“社会位育”观为核心的教育思想――达到“以群则和,以独则足”的理想 他认为,“位育”就是教育的本质所在。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成这种位育的功能”,“从每一个人的位育做起,而终于达到全人类的位育”。(5)因为,教育的对象是人类本身,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位育”正是“一切生命的目的”,这是“百年来演化论的哲学所发见的一个最基本最综合的概念”,所以,用“教育的努力而人各得其位育,人类全部的位育是不求而自致的”。他指出“文明人类之生活要不外两大方面,曰己,曰群,或曰个人,曰社会;而教育之最大目的,要不外使群中之己与众己所构成之群各得其安所遂生之道,与夫共得其相位相育之道,或相方相苞之道”。(6)那么,如何达到“位育”的教育目标呢?他又提出了“调适”的观点,他阐述到:“人是群居的动物,人也是变异最多的动物,人也是有相当自由选择能力的动物,惟其群居,而此其所以为群,又和蜂蚁之所以不同,其分子之间,在智能、兴趣、与意向上,有极复杂的差别,”(7)因此,人类有了其特殊的“调适”功能,主要作用于三个方面,即自然、社会、人类,其结果,也表现在三个方面,即“人要和自然环境调适,于是就有自然科学。要和目前的社会文化环境调适,于是就有了社会科学。又要和历史经验调适,于是就有人文科学”,这种反复调适的结果,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的演化,“终于教会人类在环境中更进一步的安所遂生的程度,安所遂生,就是调适,也就是我希望到的‘位育’”。(8)如果我们站在“社会位育”观的角度去理解教育,就会发现潘光旦所赋予的更深一层次的涵义:即教育完全不是仅仅教会人们识几个字、教会演算、甚至也不是教会人某种生活的技能,而是蕴含着另外一层意义,这就是使人在所生存的环境之中,寻找到一个安

【上海市重点中学】2019-2020年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1 2019-2020年位育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数学卷 一. 填空题 1. 已知集合{|22}A x x =-<<,{|1}B x x =≥-,则A B =I 2. 事件“对任意实数x 与y ,都有222x y xy +≥成立”的否定形式为 3. 已知U =R ,{|3}A x x =≤,{0,1,2,3,4,5}B =,则 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4. 已知集合2{|20}A x x x =-->,{|40}B x x p =+<, 且B A ?,则p 的取值范围是 5. 已知全集{1,2,3,4,5,6}U =,{2,3}M =,{1,4}N =,则集合{5,6}用含,,U M N 的集合运算式可以表示为 6. 已知U =R ,{|30}A x mx =->,若1U A ∈e,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 7. 不等式20ax bx c ++>的解集是1 (,3)2 -,则不等式20cx bx a ++<的解集为 8. 若不等式210ax ax --<的解集为R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9. 已知集合2{|45}A x x x =+>,2{|0}B x x ax b =++≤,若A B =?I ,(1,6]A B =-U , 则a b += 10. 运动会时,高一某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至多报两个项目,15人参加游泳,

2 8人参加田径,14人参加球类,同时参加游泳和田径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和球类的有3人,则只参加一个项目的有 人 11. 若x A ∈,则2x A -∈,就称A 是“对偶关系”集合,若集合{,4,2,0,2,4,6,7}a --的所有非空子集中是“对偶关系”的集合一共15个,则实数a 的取值集合为 12. 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22232x kx k x -≤+≤-有唯一解,则实数k 的取值集合为 二. 选择题 13.“2m <”是“1m <”的( )条件 A. 充分非必要 B. 必要非充分 C. 充要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 14. 下列选项是真命题的是( ) A. 若a b <,则22ac bc < B. 若a b <,c d <,则a c b d -<- C. 若0a b >>,0c d <<,则ac bd > D. 若0b a <<,则11a b < 15. 已知命题“若0a b c ++≥,则a 、b 、c 中至少有一个非负数”,则该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16. 定义{}x 为不小于x 的最小整数(例如:{5.5}6=,{4}4-=-),则不等式 2{}5{}60x x -+≤的解集为( ) A. [2,3] B. [2,4) C. (1,3] D. (1,4]

潘光旦与《冯小青考》

一、《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述要 冯小青是明万历年间一位只活了18岁的传奇女子。潘光旦经过详细考证,根据支如增撰写的《小青传》和冯梦龙《情史类略》、张潮《虞初新志》所载《小青传》,参考张岱、李雯、施润章、陆丽京等文人以小青为题材的诗,结合《盛明杂剧》、《西湖拾遗》等明代笔记、传奇中的材料,不仅确证了冯小青其人,并对冯小青的影恋性心理作了详细分析。《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所分析的冯小青,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生于扬州,自幼随母学习,性好书,出语敏捷,诗琴书画精妙,秀丽可人,13岁时嫁与杭州冯生为小妾。冯生之妻奇妒,小青虽曲意逢迎,仍被她赶到孤山别室,并声言不得到她的批准,不能与冯生见面。小青开始独处时,常常临池自照,和水中的倒影对话,神情凄婉。遇女仆偷窥,便立即停止。后杨夫人常来和小青一起下棋、读书、吟诗、作画,遂成挚友。杨夫人同情小青遭遇,并称其可以帮小青跳出火坑。小青婉言相拒,称梦中手折一花,随风片片落水,可知婚姻已如花落流水,若生他念,徒供群口描画。后来,杨夫人随夫异地赴任,小青更加孤独、郁闷,不久便染病。对送来的药汤,她又怀疑被冯妻下毒,掷药床侧。小青病中水米不沾,惟饮梨汁少许。小青的病虽越来越重,但却依然明妆靓服,从不蓬垢卧床。忽一日,小青命女仆传语冯生,要他请一良画师为自己画像。第一张嫌未得神采,第二张虽得其神,却又嫌不够风采摇曳,画第三张时,小青先让画师观摩自己的行为举止,才画出其袅婷多姿的风采。图成,小青将自画像供于榻前,用名香、梨汁祭奠,并说:“小青,小青,画中人难道与你有缘分吗?”说罢抚案而泣,

一恸而绝,时年18岁。 潘光旦“一向喜欢看稗官野史”,自然对冯小青的生平传记及其作品很熟悉,但并没有发现其中隐含的意义,直到他1921年“初次和福洛依特的精神分析论和此论所内涵的性发育论发生接触”后,才“发见了明代末叶的一个奇女子,叫做冯小青,经与福氏的学说一度对照以后,立时觉察她是所谓影恋的绝妙的例子,于是就借了梁任公先生在‘中国历史研究法’班上责缴报告的机会,写了一篇《冯小青考》”。《冯小青考》写于1922年,寄给上海的《妇女杂志》。两年后《妇女杂志》发表该文,题为《冯小青考》。后应上海《新月书店》之邀,“爰取旧有关于小青之材料重加厘订,于其性心理变态,复作详细之探讨”(《小青之分析?叙言》),并增补《精神分析之性发育观》一节,于1927年9月出版,书名《小青之分析》。1929年8月订正再版时,书名改为《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见《潘光旦文集》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冯小青:一件影恋之研究》包括:“小青事考”、“小青之分析”、书后所附作者“余论”以及冯小青的诗作和清代女词人作品的统计学分析。 “小青事考”列举了明末至清代有关冯小青的主要材料,包括陈文述《兰因集》所载支如增的《小青传》、涨潮《虞初新志》中的《小青传》、张岱《西湖梦寻》中的《小青佛舍》,《兰因集》中的《小青墓志》等,并参之以沈涛的《续本事诗》所载吴道新《紫云歌序》、施润章的《蠖斋诗话》、李雯的诗《仿佛行》之序等涉及小青的题咏

2019-2020年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数学试卷

2019-2020年位育中学高一上10月月考数学卷 一. 填空题 1. 已知集合,,则 {|22}A x x =-<<{|1}B x x =≥-A B =I 2. 事件“对任意实数与,都有成立”的否定形式为 x y 222x y xy +≥3. 已知,,,则 U =R {|3}A x x =≤{0,1,2,3,4,5}B = 图中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为 4. 已知集合,, 2{|20}A x x x =-->{|40}B x x p =+<且,则的取值范围是 B A ?p 5. 已知全集,,,则集合用含的集合{1,2,3,4,5,6}U ={2,3}M ={1,4}N ={5,6},,U M N 运算式可以表示为 6. 已知,,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U =R {|30}A x mx =->1U A ∈em 7. 不等式的解集是,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20ax bx c ++>1 (,3)2 -20cx bx a ++<8. 若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210ax ax --2{|0}B x x ax b =++≤A B =?I ,则 (1,6]A B =-U a b +=10. 运动会时,高一某班共有28名同学参加比赛,每人至多报两个项目,15人参加游泳,8人参加田径,14人参加球类,同时参加游泳和田径的有3人,同时参加游泳和球类的有3人,则只参加一个项目的有 人 11. 若,则,就称是“对偶关系”集合,若集合的x A ∈2x A -∈A {,4,2,0,2,4,6,7}a --所有非空子集中是“对偶关系”的集合一共15个,则实数的取值集合为 a 12.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有唯一解,则实数的取值集合为 x 22232x kx k x -≤+≤-k 二. 选择题 13.“”是“”的( )条件2m <1m >0c d <0b a <<11a b <15. 已知命题“若,则、、中至少有一个非负数”,则该命题的逆命题、0a b c ++≥a b c 否命题、逆否命题3个命题中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 B. 1 C. 2 D. 3

【上海市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位育中学高一上英语分班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8 高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题(1) I. 单项填空(共20 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 分) 1.She is worried her son’s eyesight because he often plays online games. A.about B. for C. with D. of 2.— Got any information about buying the Olympics Opening Ceremony tickets online? ----Well, I was trying to, but found . A.some B. none C. nothing D. no one 3.When I can’t understand , I always raise my hand to ask. A.what the teacher says B. how the teacher says C. what does the teacher say D. how does the teacher say 4.— Who writes in your class? — Kate does, of course. A.more carefully B. the most careful C. the most carefully D. more careful 5.— Two Yangtze Evening Paper, please! — Only one copy left. Would you like to have , sir? A.one B. it C. this D. them 1

《潘光旦文集》编辑经过

D E P A P K U 1 9 2 2遗传学界新的重视。 自1979年长沙会后,我个人便产生寻找潘先生优生著作的想法,曾来北京原北图(文津街) 找到部分资料,至80年代初,我曾撰写了关于我国优生学过去发展历史的几篇文章,但仍感不 够,许多已知的文章没有找到,如《二十年来世界之优生运动》、《宗教与优生》、《优生与抗战》等。1981年我专程来北京,由中国人口学会、中央民族学院的张天路介绍到中央民院图书馆查寻资料,当时一位年长先生说这些资料目前均交由潘光旦的女儿潘乃谷保管,他的丈夫在中国社科院工作,我即到鼓楼西大街找到王庆恩,他在办公室接待我,并说乃谷已去美国进修,只有等她回来再说。 直到90年代初,我来北京中国优生协会任副会长兼学术部工作,方与北大社会学系潘氏两位女教授认识。1999年恰逢北大出版社出版了《潘光旦文集》(第5卷),获乃穆、乃谷二教授赠我《文集》,喜出望外,几乎通读,对潘光旦先生的优生思想,才有了较深的体会。虽然在先生100周年华诞时写了几篇关于先生优生思想的探讨论文,但终因才疏不能窥其全豹,但有了这新的14卷《文集》,我将深入学习,从此宝贵文库中挖掘其关于人类发育即生存发展(位育)的科学真缔,为中国的科教兴国提供点滴资料。 《潘光旦文集》编辑经过 潘乃穆 首先向各位汇报一下搜集、整理和编辑潘光旦著作的简要经过。 关于潘光旦著作的总量,原先我们粗略计算是600万字左右。结果《潘光旦文集》14卷实际编入了640万字,余下未编入的部分还有中文约100万字(包括书评、短评、译文、杂钞等)、英文文章约计400页,提纲及卡片等尚未计在内。 从开始搜集作者的著作到《潘光旦文集》全14卷的出版,从1978年底开始到2000年底为止,前后经历22年,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978年底到1991年,这段时间主要进行搜集工作;同时想要尽先出版他没有发表过的遗稿。1978年底在费孝通先生倡议之下,潘乃谷由内蒙古借调来京,开始搜集整理潘光旦的著作。1979年春邓小平、胡乔木指示重建社会学学科,潘乃谷随同费先生参加学科重建工作,搜集整理潘著只好成为我们业余的工作。1988年潘乃穆退休以后,才得以集中精力进行搜集整理工作。在此期间,出版过几种潘著:《优生原理》(天津人民出版社,旧著重刊,1981年)、潘乃穆、潘乃谷整理《中国境内犹太人的若干历史问题》(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一次印刷,1988第二次印刷)、胡寿文合作《人类的由来》译注本(商务印书馆,1983年)、胡寿文重校《性心理学》译注本(三联书店,1987年)、中央民院吴丰培先生推动的《铁螺山房诗草》影印本(群言出版社,1992年1月)。还初步整理了《家族、私产和国家的起源》译注稿。 1992年在潘光旦的著作大体收集齐的基础上,在得到潘光迥、袁勃等先生资助出版经费的条件下,我们和当时北大出版社总编辑苏志中先生商定出版《潘光旦文集》,确定了总体计划。1993年初第1卷交稿,当年出版。从1993到1997年陆续交稿至第6卷,出版至第5卷。第6卷录排

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位育中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考试试卷 高 一 历 史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被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的地方位于今天的 A.伊朗 B.伊拉克 C.印度 D.沙特阿拉伯 2. 世界上保存到今天最早的成文法典诞生于 A. 尼罗河流域 B. 印度河流域 C. 两河流域 D.印度、恒河流域 3.文学是西方文化的主要载体,其源头可追溯到古代世界,下列选项中,对西方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 .《大藏经》、《荷马史诗》 B .《旧约全书》、《古兰经》 C .《荷马史诗》、《旧约全书》 D .《古兰经》、《荷马史诗》 4. 右图为考古学家对一种古老文字的破译,这种古文字应是 A. 甲骨文 B. 象形文字 C. 拉丁文字 D. 希腊字母 5. 在早期人类文明的形成过程中,地理环境的作用不可小觑。以下地图中,哪张地图所反映的地理环境对人类早期民主政治的产生起到了重要影响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

6.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佛教的诞生地在 A. 南亚次大陆 B.两河流域地区 C.小亚细亚 D.黄河流域地区 7.古代雅典民主制的开创者是: A .梭伦 B .克里斯提尼 C .希罗多德 D .伯里克利 8. “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中以上的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 鼓励同态复仇 B. 实行有罪推定 C. 宽恕暴力行径 D. 保护公民私产 9.标志着西欧古代历史终结的时间和事件是 A.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的建立 B.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分裂 C.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D.公元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 10.西欧中世纪庄园中设有教堂、法庭等。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 B.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经济组织 C.庄园是农村基本的社会组织 D.庄园是领主统治农奴的工具 11.自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如下图所反映的新权力结构。这一结构当是: A .封建等级制 B .等级君主制 C .君主专制 D .君主立宪制 12. “任何伯爵或男爵……等直接领有采邑之人身故时,如已有达成年之继承者,于按照旧时数额缴纳继承税后,即可享有其遗产。”——1215年《自由大宪章》 教皇 国王 城市市民 教会 贵族 世俗贵族

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

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 ——评《潘光旦文集》中的人文生物学和新人文思想 蒋功成 潘光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优生学家,可是他的影响却超出于优生学科之外。北京大学出版社14卷本《潘光旦文集》的出版,使潘光旦这个淡出学术界的身影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连续四届潘光旦纪念讲座的举行,更是引起了一阵阅读和研究潘光旦的热潮。潘光旦所提出的中和位育的新人文思想,因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那么在他所治的优生学与新人文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不揣浅陋,通过对《文集》中潘光旦相关作品的认真研读,对潘光旦的人文生物学研究方法和新人文思想的提出过程进行了分析。笔者以为,人文生物学是一种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的生物学还原论研究,在此还原的基础上,潘光旦融汇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五种重要思想资源,提出了一个对人类社会及其文化予以综合、全面而整体解释的新人文思想。 一、潘光旦的遗传与进化观念 潘光旦拥有优生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谱牒学家和教育家等许多头衔,这说明了他在这些不同的学科领域都有重要的贡献。但如果从专业素养来看,生物学不仅是他早年所接受的专业训练,也是其一生论学的基础。 潘先生在美国留学期间,先在达茂大学(Dartmous College)插班学习生物学,毕业后赴美国著名的纽约州长岛冷泉港镇优生学纪录馆作人类学与优生学研究一年。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动物学、古生物学、遗传学,获硕士学位。读书期间,他听过著名遗传学家摩尔根(T.H.Morgan,)的课程,是优生学家达文波特(C.Davenport)的得意弟子。1926年回国后,潘光旦利用中国丰富的历史文献如经史子集、笔记小说、诗词曲话、地方志、谱牒等为材料,研究中国古代伶人、画家、科举等方面人才的遗传规律。形成《画家的分布、移植与遗传》、《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近代苏州的人才》、《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武林浏览与人文地理学》等人类遗传学与优生学成果。在《中国伶人血缘之研究》中,他从血缘和婚姻关系方面来解释一些伶人在演艺方面的特殊才能,用生物学的“类聚配偶律(Law of Assortative Mating)”以及不同阶层之间婚姻的“隔离”来解释伶人世家的形成和不同“脚色的奕世蝉联”(潘光旦,1994:236-240)。在《明清两代嘉兴之望族》的研究中,他批评了风水和因缘果报之说的荒诞不经,而以移徙、婚姻及夭寿来解释望族盛衰兴亡的原因(潘光旦,1995:262-398)。 在近年赵功民、谈家桢等人编著的《中国遗传学史》中,赵寿元对潘光旦在中国近代遗传学发展中的贡献给予了这样的评价:“潘光旦作为我国优生学研究的先行者和著名的社会学家,为推动我国早期的优生运动,推动遗传学在社会中的应用,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冯永康,2002:39)。 潘光旦不仅在中国近代的遗传学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他还对进化论在中国的科学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曾在《潘光旦与进化论在中国的发展》一文中对潘先生所持的进化观点有所阐述(蒋功成,2004)。潘光旦1939年在《演化论与当代的几个问题》中就正确地指出Evolution一词本身不具有“进步”的含义,提出用“演化”一词来代替“进化”。从这一点上看,社会学家郑也夫说1962年出版《适应与自然选择》的乔治·威廉斯(G.C.Williams)是“率先批判进步观的现代进化论思想家”(郑也夫,2004:34-35),显然是不确切的。不过也确实是在乔治·威廉斯和古尔德(S.J.Gould)之后,人们才普遍展开对进化进步观的批评,潘光旦曲高和寡,他对进化进步观的这种批评当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潘先生还指出进化论中译自Adjustment和Adaptation的“适应”一词多有被动、消极的意味,不能反映生物体积

上海位育中学六年级上学期英语10月抽考

上海位育中学六年级上学期英语10月抽考 1.The students are_______about their future in the classr oom. A.talking B.telling C.saying 2.Alice was born_________2019. A.in B.on C.at 3.__________Shanghai is___________biggest city in Chin a. A.The,the B./,the C./,a 4.I was so hungry that I ate two_________. A.bowls of noodle B.bowls of noodles C.bowl of noodles 5.Sophie went to the gym________Wednesday evening. A.in B.on C.at 6.The boys sometimes play_________basketball after school. A./ B.with C.the 7.His ice-cream is as__________as yours. A.big B.bigger C.biggest 8.They enjoyed_________at the party. A.themselves B.them C.theirselves 9.-----_________I do it now? -----No,you__________. A.Must,mustn’t B.Must,can’t C.Must,needn’t 10.Mom read a story for me__________I went to sleep. A.after B.before C.behind 11.This room is__________. A.Tom and Tim B.Tom’s and Tim’s C.Tom and Tim’s 12.There’s_________milk in the fridge.I’ll go and buy s ome.

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数学试题

上海市徐汇区位育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 月月考数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 和的等比中项是__________. 2. 在等差数列中,如果,,,那么________ 3. 若,,则________ 4. 方程,的解集为________(用反三角表示) 5. 已知的三边长分别为3,5,7,则该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等于 _________. 6. 若,则________ 7. 函数的值域是______. 8. 关于的方程在上有两个不同解,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9.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选自《九章算法比类大全》诗中所述的尖头有________盏灯

10. 设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 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 11. 已知数列满足,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 12. 将函数的图像向左平移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得到函数的图像,区间(,且)满足:在 上至少含有100个零点,在所有满足上述条件的中,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 二、单选题 13. 下列函数中既是奇函数又在上单调递增的是() A.B.C. D. 14. 设是公比为的等比数列,则“”是“为递增数列”的()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5. 对于不等式,某同学用数学归纳法证明的过程如下: (1)当时,,不等式成立. (2)假设当时,不等式成立,当时, . 当时,不等式成立,则上述证法() A.过程全部正确 B.验得不正确 C.归纳假设不正确 D.从到的推理不正确

潘光旦

潘光旦 1913年,江苏省政府咨送北京清华学校。 1922年,毕业赴美留学,入达特茅斯学院,1924年获学士学位;同年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获理学硕士学位。对于谱谍学深感兴趣。 1926年回国后至1952年,先后在上海、长沙、昆明和北京等地多所大学任教授。曾先后兼任清华大学及西南联大教务长、社会系主任以及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等职,毕生致力于爱国民主事业,倡导民主自由思想,于194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一、二届中央常委,第三届中央委员。建国后,曾先后担任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政务院文化委员会名词统一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第二、三、四届委员。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社会系学科被撤消,潘光旦遂调入中央民族学院,主要从事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 1957年反右派斗争中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是人类学、民族学界著名五大右派(吴泽霖、潘光旦、黄现璠、吴文藻、费孝通)之一。他的"罪名"之一就是所谓"破坏民族关系"。他在土家族民族识别中辛勤而杰出的工作竟然成了右派罪行之一,潘光旦和费孝通爱散步,傍晚时分,常看见这二个人到校门外散步。那些不知青红皂白的小学生争相围观,呼叫那个大胖子(费先生)是右派人物,还在后面向他们扔石头。更大的不幸还在后面,文革时被抄家、批斗,在医院,潘光旦已经成为危重的病人,却得不到任何治疗,为了尊严,他坚持回到自 己的家里。 1966年,潘光旦被辱骂为"流氓教授"。红卫兵命令先生到清华园一角除草。先生以衰老之年,残废之躯,无辜成为暴力的实施对象。独腿的潘先生因不能像正常人蹲着工作,曾恳求携一小凳,以便于坐,竟遭到昔日的学生拒绝。他被迫坐于潮湿的地上,像畜生一样爬行着除草。

从新母教谈开来

从“新母教”理论说起 201000012083 哲社学院10级社会学2班赵熹城 自戊戌变法起,男女平等等思想开始系统传入中国,而女子教育随即兴起。而其女子教育也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方向,一为培养贤妻良母,而另一则为寻求女性自身解放。而作为有着遗传学与生物学功底的潘光旦先生也根据自己的“位育”思想提出了“新母教”理论。这种女子教育理论所折射出的不只是其对女子教育的观点,也有着潜在的其对女性的社会角色的观点的阐述。潘光旦的“位育”理论造就了“新母教”理论的合理性,但是这种中庸的理论也让其对女性社会角色的看法仍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一、关于潘光旦和他的“新母教”理论的思考 潘光旦对于中国社会学最大的贡献应当还是他的“位育”理论,作为一种中庸的理论体系,其在对社会问题的解读和对个人理论的阐释上始终能够立足于当时的实际,而且又在发挥创造力的基础上引入新的想法。在当时社会的大变革的过程中,“位育”理论相较于其他变革理论走了一条与社会冲突并不大的道路,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顺应改变的形势。 而作为一个优生学家,其在优生学方面中庸的体现便在于其“新母教”的理论。“新母教”的提出的目的在于提升种族质量,通过加强女子教育,提升母亲们的素质,从而可以为下一代创造更优秀的教育环境。其支持对女性进行符合女性特点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其作为母亲的教育,未生子而学养子,以培育伟大的母亲来实现民族优化,也通过对于母亲的身份的褒扬来提升妇女地位,从而通过“专职母亲”的出现实现平等的社会分工。 “新母教”肯定了女性教育,也肯定了男女平等,甚至在这个理论之中,女性的意义与民族未来联系在一起。女性,作为母亲来说在“新母教”理论中在某种意义上高于男性。但是,同样有局限的,女性在“新母教”之中只是母亲。在整个“新母教”体系中,女性的发展仅限于母亲这一个角色,其一切发展仅限于做一个更好的母亲,女性的社会角色在这个体系中被僵化。“新母教”只是民族优生的一个必要程序,其根本目的在于下一代的培养,而不是那个女性的自我发

2019-2020学年 上海市位育中学高二上英语10月月考英语试卷

Ⅱ.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Directions: After reading the sentences or passages below,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sentences or passages coherent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Fries are often seen as an unhealthy accompaniment(附加物)to our favorite foods. But (21) _______ father and son in Belgium won’t hear a word said (22) _______ the humble chip -- they’ve created the world’s first museum dedicated to fries. The friet-museum in Bruges offers chip lovers an educational insight into one of Belgium’s national specialties. it introduces the history of the potato, (23) _______ originated in Peru, and the Belgian production of fries. The museum, opened by Eddy van Belle and his son Cidric, is located in the oldest building in Bruges. “Over the years, fries (24) _______ (know) worldwide and enjoyed by adults and children in almost all countries,” Eddy said. “We are so proud that they actually originate from Belgium. This is (25) _______ it is absolutely necessary that the first museum for fries should be opened in Belgium.” Potatoes, chips and the various condiments(佐料)which can (26) _______ (enjoy) with them are celebrated in the museum. The building is spread over two floors. All of the rooms are painted a nice chip-colored yellow and the museum shows off a range of exhibits including ancient potato cutters and a video which shows the process of (27) _______ (make) potato chips. And there are various kinds of chips on the menu in the museum’s restaurant. The van Belies are not the only food enthusiasts in the world (28) _______ (pay) respect to their favorite food by opening up a museum. A Florida man, Harry Sperl, turned his home (29) _______ a museum dedicated to hamburgers. “Hamburger Harry” (30) _______ (fill) his home with 1,000 souvenirs based on his favorite food that took around 23 years to collect. 1 /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