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规律研究

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规律研究
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规律研究

基于华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特征及铀成矿规律研究摘要:通过对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区域地质条件、花岗岩型铀矿特征进行分析,并总结该地区铀成矿规律。

关键词:花岗岩型铀矿;富铀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

0引言

花岗岩在华南分布广泛,出露总面积达二十多万平方公里,与华南花岗岩有关的铀矿床在我国占重要的位置。花岗岩型铀矿床是指与花岗岩体有密切空间关系和成因关系的热液铀矿床,它产在岩体内部或其外围不远的一定的范围内。华南花岗岩型铀矿区位于华夏古隆起闽赣后加里东隆起与湘、桂、粤北海西印支坳陷交接部位,该区地壳演化经历了前加里东、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期、喜山期五个构造旋回。

1 区域地质背景

华南大陆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其中最重要的为四堡-晋宁、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喜马拉雅四个变形期。u-pb 年龄和 sm-nd 模式年龄均显示扬子陆块的主体形成于古元古代(2000ma±),而华夏陆块与扬子陆块最终形成统一的结晶基底为新元古代的晋宁期(800ma±)。南华纪至早古生代,华南再次发生陆内裂解,至早古生代末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导致震旦系-下古生界的强烈褶皱与大规模花岗岩岩浆活动,发生陆内造山活动。晚古生代再次发生陆内裂陷,至中三叠世的印支运动使得华南与华北、滇缅对接碰撞,至此进入板内变形演化阶段。印支期在南岭地区形成的深大断

毕业论文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引言

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 1引言 1.1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意义 1.1.1选题依据 我国已发现的铀矿主要包括花岗岩型、火山岩型、砂岩型和碳硅泥岩型四大类型,其中砂岩型铀矿在铀资源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主要赋存在中国北方的中生代产铀盆地中,如松辽盆地、二连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伊犁盆地等。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在鄂尔多斯盆地和二连盆地先后得到突破,最近在松辽盆地的钱家店和白兴吐地段也发现了相当规模的砂岩型铀矿化。然而与面积相当的鄂尔多斯盆地相比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确有自己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1)目的层不同。鄂尔多斯盆地目的层为中侏罗统直罗组,它形成于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松辽盆地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它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 (2)还原介质及来源不同。由于中侏罗统直罗组形成于潮湿的古气候条件下,成矿砂体自身发育炭化植物碎屑等还原物质,含原生二价铁的硫化物,所以自身还原剂容量充足,不需要借助外来还原剂作用;而上白垩统姚家组是形成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红层沉积,本身还原剂容量小,需要外来还原物质的加入才能形成灰色层,进而提供有利成矿砂体。 (3)成矿作用方式不同,它直接反映在矿体形态上。鄂尔多斯盆地直罗组铀矿体发育卷头矿体,与典型的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相类似,铀矿体是由具有承压性质的层间含氧含铀水作用形成;松辽盆地姚家组发现的铀矿化体(铀矿体)呈板状,赋存于层间氧化带之下的灰色层内,铀矿化体(铀矿体)是含氧含铀水与深部流体及热事件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松辽盆地的砂岩型铀矿找矿和预测工作,不能盲目的套用国外或国内不同地区建立的找矿模式,而需要在分析盆地铀成矿条件的基础上,研究出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规律,建立适合自身的找矿模式。 目前为止,松辽盆地南部已经发现了钱家店铀矿床以及白兴吐铀矿床,显示了较好的成矿潜力,预示着良好的找矿前景。近年来通过对白兴吐铀矿床的研究明确了本地区砂岩型铀矿的找矿目的层为上白垩统姚家组,同时通过对矿石矿物组成及铀矿化特征的研究,发现本地区的铀成矿与我国北方其他的中生代产铀盆地所发现的铀矿床具有显著的区别,不同于传统的层间氧化成矿,本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流体活动和热液蚀变作用广泛发育,具有内生和外生成因的特点,且内生成因更显著,这些矿床成因上的新认识将会为松辽盆地南部砂岩型铀矿的找矿提供新的思路。但同时以上的这些认识还没有得到很好地归纳总结,而且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的砂岩型铀矿的成矿规律研究也没有系统的展开,所以论文以“松辽盆地白兴吐地段砂岩型铀矿矿床成矿规律研究”为题,在成矿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849735.html,/journal/ag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849735.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849735.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849735.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某铀矿成矿因素及找矿远景浅谈 王 * (********任公司,浙江 ** ******) 摘要:根据《核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设要求,为了促进我国铀矿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某铀矿床列入持续开发计划项目当中。矿床位于**地区某山I类远景区内,有着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较丰富的铀资源。而且在该远景区内还发现了某3矿床和某2矿点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异常点,所以,摸清某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找矿远景对该矿床的开发利用和在同一远景区其他矿床、矿点的进一步找矿勘查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铀矿;成矿因素;找矿远景;深远意义 A Uranium Mineralization Factors And Prospecting Vision Discussion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construction requirement proposed by “The nuclear industry 11 planning”, in order to promote our country uranium mining enterprise'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 uranium deposits has included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Deposit is located in one class vision region of the Luzong Kunshan area ,it has superior geological background and rich uranium resources. And a three deposits and a two mine sites and a host of other outliers have been found from the vision in the area, therefore, finding out the conditions of a deposit mineralization and mine Vision to the developmental use of a deposit ,and further prospecting of the same vision of other deposits and mining point,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Keywords: Uranium; Forming factors; Prospecting;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一、区域地质背景 庐枞地区位于扬子准地台、秦岭地槽褶皱系和中朝准地台三大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属于扬子准地台下扬子台拗中的次级构造单元。郯庐断裂和长江构造带在本区相交。某铀矿床产于庐枞火山岩盆地东南缘黄梅尖岩体外带中侏罗统罗岭组砂岩中(见图1)。 本区地层以中新生界为主。上三迭统、中下侏罗统为一套巨厚的海陆交互相和陆相含煤碎屑岩沉积建造。上侏罗统和下白垩统发育一套巨厚的中偏碱性火山岩系,使得区域内岩浆岩极为发

相山铀矿田成矿综合模式研究

卷(Volu m e)35,期(Numb er)2,总(S UM )129页(Pages)249~258,2011,5(M ay ,2011)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 ica etM eta ll o genia 收稿日期:2010 02 02;改回日期:2010 04 30 项目资助:中国核工业地质局 相山、大洲地区火山岩型铀成矿系列、勘查模式及找矿预测研究 生产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05)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张万良(1962-),男,博士,研究员,地质学专业,主要从事遥感及G IS 在铀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Em i a:l Z W L270@https://www.360docs.net/doc/b213849735.html, 相山铀矿田成矿综合模式研究 张万良,余西垂 (核工业270研究所,江西南昌县330200) 摘 要:成矿综合模式由成矿模式和成矿后的变化改造因素构成。江西相山矿田是我国目前品位较高、矿量丰富的火山-侵入杂岩中的热液脉型铀矿田,成矿综合模式研究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根据相山矿田铀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分析,探讨了成矿作用机制和成矿后的隆升剥露,建立了相山铀矿田成矿综合模式。此模式表明,矿田东南部的铀矿遭受了强烈剥蚀,矿田西北部是找矿预测的靶区。关键词:成矿综合模式;找矿预测;相山矿田 中图分类号:P 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 1552(2011)02 0249 10 笔者认为,成矿模式与成矿综合模式具有不同的概念和应用。成矿模式(m eta llogenic m odel)是矿床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是对矿床形成机理和过程所进行的模拟和假设,其意义在于对矿床形成作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梁新权和温淑女,2009),可以不涉及到矿床形成后的变化和改造。而成矿综合模式(integra ted m eta llogen ic m ode l)则是在成矿模式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成矿后的变化改造因素分析,而建立的矿床形成及形成后变化全过程的模拟和假设,对矿产勘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山矿田在过去的矿床学研究中,多侧重于矿床的形成过程或成矿模式的研究,如陈肇博(1985)提出的双混合成因模式;邵飞等(2008)建立的铀成矿模式强调了火山岩成岩过程是成矿物质的富集过程,火山岩浆期后成矿热液系统演化孕育了相山火山盆地50M a 的成矿过程,流体降温、浓缩、混合等成矿机制的耦合,促使了铀沉淀、成矿。对于相山矿田的形成后的变化改造以及成矿综合模式研究则鲜有涉及。笔者通过收集资料,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条件、成矿作用以及矿床形成后的变化改造因素分析,建立了相山 矿田的成矿综合模式。 1 矿田地质概况 江西相山铀矿田受相山火山-侵入杂岩控制, 产于E W 向、NE 向等多组基底构造的复合部位,杂岩体平面形态呈椭圆形,东西长约26k m,南北宽 16km,面积约316km 2 (图1)。杂岩体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酸性熔岩及中酸性浅成-超浅成侵入岩组成,岩浆活动从喷发开始、火山侵出为主、浅成-超浅成岩浆侵入而结束(张万良,2005)。 浅成-超浅成侵入体(主要是花岗斑岩或斑状花岗岩和流纹英安斑岩)形态各异,花岗斑岩岩体露头规模在南部较大,呈岩株状,矿物粒度较粗,也有斑状花岗岩之称;由东部到北部,露头渐小,呈岩墙、岩脉状;至西部,露头少而小,为分散的岩滴状。流纹英安斑岩主要分布在西或西北部(张万良和李子颖,2007;何观生等,2009)。这种斑岩体分布特征与相山地区的铀矿床主要分布在北或西北部的事实可能有内在的成因联系。 矿田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有NE 向、NNW 向、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CNIC-01560 BRIUG-0059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 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REGULARITY OF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TYPE SANDSTONE URANIUM DEPOSIT IN SOUTHWESTERN PART OF TURPAN-HAMI BAS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Chinese) 中国核情报中心 China Nuclear Information Centre

CNIC-01560 BRIUG-0059 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 砂岩铀矿成矿条件与成矿规律 向伟东陈肇博陈祖伊尹金双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100029) 摘要 对吐哈盆地西南部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研究吐哈盆地的地质构造演化特征和盖层充填沉积特征,划分了盆地的演化阶段和类型,并从盆地的基本构造、古气候演化、水文地质和铀源四个方面论述了该区层间氧化带型砂岩铀矿的成矿条件。对吐哈盆地西南部砂岩铀矿的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并通过铀-铅同位素和成矿年代学研究,证实铀成矿具有长期性、阶段性和脉动性特点。对含矿岩系中的有机质的系统研究表明,有机质属腐殖型有机质,其成熟度很低,处于热演化作用的褐煤阶段。作者认为,在氧化带有机质被氧化破坏,形成可溶性的铀腐殖酸络合物淋滤进入地下水,在过渡带以腐殖酸盐的形式沉淀下来,并造成过渡带矿石中有机碳含量的增高。最后将吐哈盆地西南部以及伊犁盆地南缘的铀矿与世界上典型的砂岩型铀矿区的成矿条件进行了对比,并对在吐哈盆地和天山造山带及其两侧进一步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前景作了展望。 1

相山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_范洪海

第19卷2003年 第4期7月铀 矿 地 质Uranium Geology Vol.19Jul. No.42003 相山铀矿田成矿机理研究 1 范洪海1 ,凌洪飞2 ,王德滋2 ,刘昌实2 ,沈渭洲2,姜耀辉 2 (11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 100029;21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江苏 南京 210093)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相山铀矿田的成矿时代及成矿环境,并剖析了典型矿床在垂向上物质成份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相山矿田主要经历了两期铀矿化作用,第一期为铀O 赤铁矿化阶段,成矿年龄为115?016M a;第二期为铀O 萤石O 水云母化阶段,成矿年龄为99?6M a 。两期成矿作用分别形成于不同的地质环境,第一期成矿作用主要与大规模火山塌陷及次火山岩侵位有关,第二期成矿作用则主要与因太平洋板块的松弛作用而形成的区域性伸展、裂解及中基性脉岩的活动有关。相山矿田的热液蚀变类型不仅在平面上存在东碱、西酸的演化趋势,而且在垂向上还存在上酸、下碱的演化规律。通过对相山矿田成矿机理的深入探讨,认为相山矿田是成矿元素多阶段富集、成矿热液多期叠加以及多种地质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关键词]成矿时代;成矿环境;垂向分带;成矿机理;相山铀矿田[文章编号]1000-0658(2003)04-0208-06 [中图分类号]P611 [文献标识码]A 1本文得到了/9730项目(编号G 1999043211)和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的资助。[收稿日期]2002-09-28 [作者简介]范洪海(1963-),男,高级工程师(研究员级),198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2001年获南京大学博士学位。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火山岩型铀矿田之一。前人对其成矿热液、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1~5],但对成矿时代的研究还不够系统,有关其成矿环境及典型矿床垂向物质成份的变化规律也少有文献报道。本文针对上述薄弱环节开展了补充性的研究工作,以期进一步探讨相山矿田的成矿机理。 1 矿田地质特征 相山铀矿田受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控制, 已发现的铀矿床均赋存在火山机构内部特定部位。就整个盆地而言,铀矿床的分布极不均匀,北部和西部矿床密集,而南部仅稀疏地分布一些矿点。北部的铀矿床多定位于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与环状或弧形火山构造的复合部位,矿体赋存于岩枝、岩墙状的次火山岩内及其外接触带,只有巴泉铀矿床的矿体产于爆发角砾岩筒内。由于推覆构造作用,致使形成/三盲0,即:盲构造、盲岩体、盲矿床。西部的铀矿床主要受近东西向的河元背O 凤岗基底断陷带与北东向的区域性断裂或与菱形块体以及

国内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国内北方砂岩型铀矿成矿模式 国内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模式通常认定为山盆构造基础上的后生水氧化理论。在我国北方中新生代盆地将砂岩型铀矿看成是“造山一造盆”作用后的结果[[26],其中铀的成矿演化与成矿作用经常受到造盆过程的控制。同时,造盆过程也会控制着铀、煤、盐、油、气共存的成矿系统。陈戴生[[27」认为铀矿成矿可分为后生改造型和沉积 成岩型2种类型。其中后生改造型还可再次划分成潜水氧化带型与层间氧化带型。 在鄂尔多斯盆地中成矿大致可分为潜水氧化板状矿体形成阶段、层间氧化作用卷状矿体形成阶段、油气还原保矿阶段、晚期铀矿体改造叠加阶段4个阶段。对于东胜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模式国内又有了新的解释。李子颖等[[28」认为东胜铀矿经过了构造“动一静”祸合、油气与热流体改造、潜水氧化与层间演化作用的叠加等过程,这一系列的成矿模式可称为“叠合成矿模式”。铀是通过络合物形式搬运。含铀体的物化条件会随着有机质的还原作用、酸化作用和吸附作用而改变。这些变化导致络合物不稳定最终形成卸载沉淀成矿。于文斌[[29」将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成矿阶段分为富铀基底建造形成阶段、还原流体烃源岩系发育阶段、含矿主岩形成及铀预富集阶段、 层间渗入氧化主成矿阶段、铀叠加成矿阶段和油气扩散还原保护阶段6种阶段。对于我国北方砂岩型铀矿的时期界限推断,含矿的砂体沉积要比铀矿成矿年龄大很多。 夏毓亮等[[30」认为这些铀矿都是后生的,成矿时代大部分集中在上

世纪以后的古近纪和新近纪。这一结论与当时干旱地质环境背景相一致。 国内砂岩型铀矿模式试举如下两例(图4.2,图4.3。图4.2表示传统层间氧化 带砂岩型铀矿成矿观点模型图。图4.3表示砂岩型铀矿氧化还原分带模型图。通过两张图的比较可以发现,图4.2并没有详细的表明宏观分带,只显示出层间氧化带的理论分带。通过图4.3可知铀矿与盆地环境是呈关联的。图4.3不仅表示有成矿物的储藏、运输及源头,同时,也表示有萃矿层和储矿层。除此之外,图4.3显示了沉积环 境的颜色呈水平分带特征。图4.3中也显示了铀源不仅来自山区深部也有来自于山区剥蚀,相对于盆地短轴61的挤压方向63为长轴的延伸方向。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2007-12-23 15:16:31) 分类:能源矿产与环保 标签: 知识/探索 基金工程:国家重大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工程(90102003)。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工程基金资助工程(KZCX210203) 作者简介:苏建平(19702),男,甘肃甘谷人,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生,从事区域地 质及环境地质研究. 第9卷第3期 2003年9月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苏建平1 ,2,张翔2 ,3 (1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 。21甘肃省地勘局第三地质矿产勘查院, 摘要: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

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控矿因素 111 矿源层 甘肃已发现的岩金矿床(点),在元古—早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等地层中均 有分布,按其规模和拥有资源量首推南秦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和热水溶滤热泉型金矿,赋矿地层分别为早三叠世晚期局限碳酸盐岩台地相高水位体系域及早,中三叠世台地斜坡相低水位体系域类复理石建造与早古生代海槽型含C泥质硅质岩建造和火山沉积建造.前者如南秦岭寒武—志留纪黑色岩系Au2U组合的微细粒金矿,后者如北祁连变质火山岩型,火山沉积变质型铜2金矿点(石居里沟,青羊沟)及火山沉积再造型金 矿(北祁连寒山,鹰咀山,肮脏沟,青分岭和北山地区南金山,马庄山等金矿).其他 如西秦岭地区印支—燕山期深—浅成中酸性岩浆岩外接触带热晕型金矿及北山南带以小西弓金矿为代表的古元古代与韧性剪切带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等也具一定规模.大陆边缘尤其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活动强烈而广泛,上地幔及中下地壳中的Au及有用组分随火山活动被带到地表(近地表)并富集形成火山沉积型矿床,或分散在火山

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勘探潜力分析 摘要]钱家店铀矿床赋存于开鲁盆地上白垩统姚家组辫状河流相沉积体系中,论文经过对矿床铀矿化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及成因机理的研究,论文认为其成矿类型归属于层间氧化带砂岩型。该矿床铀源丰富,有适宜的水文地质条件,平缓西倾的单斜地层和贯通的深大断裂,以及发育良好的辫状河流相砂体,这些都为铀矿床的形成提供了良好条件。姚家组地层中还原组分含量相对较高,局部形成了有利于铀富集的地球化学障。泥-砂-泥岩石组合及油气提供的还原环境,对铀矿床的形成及保矿起到一定作用。近期,在钱家店凹陷北段和中部地区又有新的铀矿化发现,极大提升了该区的勘探潜力,已成为矿床今后勘探的重点区块。 [关键词]开鲁盆地;钱家店铀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成矿机理;勘探潜力Geological setting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of Qianjiadian uranium deposit in Kailu basin Abstract:Qianjiandian uranium deposit occurs in the sediments of braided river system inYaojia forma-tion of Upper Cretaceous in Kailu basinResearches on mineralization features, metallogenic geology andgenesis found that the deposit falls into interlayer oxidazed sandstone typeThe deposit was formed withrichful uranium source, suitable hydrologic condition, monocline strata gently tilted westward, deeplypenetrated fault and well devoloped sandbody of braided river facesDue to the high content reductant inYaojia formation, local geochemical barrier was formed to foster uranium mineralizationAquifer of mud-stone-sandtone-mudstone combination and reductant environment caused by oil-gas play an positive role tothe formmation and reservation of uranium mineralizationRecent discovery in the north and centre part ofQianjiadian depression has greatly increased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in this area.

江西相山铀矿田成矿地质条件

第1章引言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铀资源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高度敏感的战略资源,除作为核武器填料之外,也是核潜艇和核电站所需的基本原料,是发展核电的基础。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五大要素之一,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经济的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核电对缓解我国能源短缺,改善环境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情况,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和谐发展更具现实重大意义。根据国家核电发展目标,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将占全国总装机容量的约4%,达到4000万千瓦。核电的大发展必然带来天然铀需求的极大增长。 充足的铀资源供给和储备是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需要,是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保障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加强铀矿资源勘查,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对顺利实施我国核电发展战略非常重要。加速铀矿找矿勘查和科研工作,寻找新的铀资源基地,确保天然铀的安全供应,是我国铀矿地质战线面临的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相山铀矿田位于中生代赣-杭火山岩带相山火山盆地内,是赣-杭火山岩构造带中最重要的铀矿田。相山矿田是我国火山岩型铀矿床的典型代表,所包含的矿床不仅数量多、储量大,而且矿化类型也比较复杂。近几年由于基础工作和科研工作的加强,矿田地质勘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一批新矿床被发现,老矿床不断扩大,其中邹家山矿床已跨入超大型铀矿床的行列,表明相山矿田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所以对其成矿作用特征的研究对以后的找矿工作意义重大。 1.3 相山铀矿田研究现状 相山铀矿田是我国目前最大最富的火山岩型铀矿床,该矿床所处的相山大型塌陷式火山盆地座落在区域性南北向长期活动的赣中南花岗岩隆起带与北东向的赣杭火山岩拗陷带复合的巨型大地构造带上。地处扬子板块与华南加里东褶皱带的结合部位[1-3]。 四十多年来,对相山地区进行全面深入的地质研究工作主要有三次。第一次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机理_以伊犁盆地南缘为例

收稿日期:2003-06-12;修订日期:2004-02-16 第一作者简介:刘陶勇(1973-),男,广西博白人,地质工程师,1997年毕业于华东地质学院地球科学系,从事铀矿地质勘查工作 X 马克西莫娃 M φ,夏同庆译.层间渗入成矿作用.核工业203研究所科技情报室,1996 Y 别列里曼.夏同庆译.水成铀矿床.核工业203研究所科技情报室,1996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形成机理 ——以伊犁盆地南缘为例 刘陶勇 (核工业216大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摘 要:通过分析铀迁移、沉淀、富集的成矿特点,结合伊犁盆地南缘铀矿床中铀矿石成分研究,分析了砂岩型铀矿成矿机理.指出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中,铀主要以碳酸铀酰络合物形式迁移,在富含有机质、硫化物、硫化氢等有效还原剂的条件下,形成强烈的地化反差还原地球化学障环境,铀还原沉淀,最后富集成矿.为指导普查找矿、开展铀矿床矿石成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铀迁移;铀沉淀富集;铀成矿机理 近年来,我国在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找矿方面,已成功地在伊犁盆地南缘、吐哈盆地等发现了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该类型矿床埋藏浅,采用地浸开采工艺,开采成本仅有传统方法的40%左右,而且环境污染小,具有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 铀的活化迁移 自然界中,层间氧化带发育最好的地区是具有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的沙漠、半沙漠、干旱草地等自然地貌景观地区.此种条件下,土壤及潜水中有机质含量极低,腐植层很薄或缺乏,保证了大气中氧气与露头区富含U 的岩石、成岩期形成的富U 地层中的固态U 发生作用.该环境下形成的水溶液具正的氧化还原电位值,U 强烈不饱和,U 元素不断地从固态转变成易于迁移的离子态U,形成U 的络合物,反应方程式为: 2UO 2(固)+O 2+4CO 2+2H 2O →2UO 2(CO 3)22-+2H 2O 液 据统计,在层间氧化带发育的前部,水溶液中U 含量变化很大,从0.7×10-6~3.90×10-4 g/L,在干旱地区含氧地下水中,U 含量多为n ×10-5 g/L,比潮湿地区高1~2个数量级X .层间氧化作用的发育是由于含水层中氧化剂对地层逐渐氧化的结果,氧化作用使固态U 转变成易于迁移的6价U,形成U 的络合物;在地下水中U 可以形成6价离子(U 6+)、铀酰离子(UO 22+),或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形式,如UO 2(CO 3)22-和UO 2(CO 3)34-等. 通过对伊犁盆地南缘库捷尔太矿床、扎吉斯坦矿床、乌库尔其矿床地下水样分析,结果表明(表1): 伊犁盆地南缘铀矿床层间水pH 值为6.45~8.23,水质 类型为HCO 3 SO 4、SO 4 HCO 3时,6价U 以UO 2(CO 3)2 2-络合物为主的形式随层间水迁移,其次为UO 2(CO 3)34-形式.而水中U 含量变化较大,相差2个数量级,与层间水氧化作用的强弱有关. 2 层间含水层中铀的还原沉积 根据对不同成分水的计算结果,确定了U 氧化物还原时,当pH 为 6.5~8.5时,从层间中沉积的界限:Eh max =(0.40~0.059)pH 和Eh min =(0.045~0.03)pH.要使U 6+在一定地质环境中沉淀富集,须有充足的还原剂,在地下水中形成强烈的地化反差条件,形成相反的Eh 值,使U 产生沉淀再富集Y .即U 从层间水中沉淀的充要条件是层间水的氧化-还原电位降低到同UO 2-UO 2.25系列氧化物平衡的Eh 值.并且发现U 的络合离子越牢固、层间水中U 含量越低,U 从溶液中沉淀所需的Eh 值越低. 但是,含U 层间水同围岩互相作用并不都能导致 表1 水质类型与铀存在形式关系 Tabel 1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type and mode of uranium 项目 库捷尔太矿床 扎基斯坦矿床 乌库尔其矿床 pH 值 7.31~8.23 7.10~7.50 6.45~7.83 矿化度(g/L) 0.21~0.63 0.56~0.98 0.47~1.02 水质类型 HCO 3、SO 4 HCO 3 SO 4 HCO 3 HCO 3 SO 4、 SO 4 HCO 3 水铀含量 9.0~390.0 0.70~100.0 1.42~29.40 水中U 存在形式以UO 2(CO 3)22-为主,次为UO 2(CO 3)34-

常见铀矿物

铀矿物 目前已发现的铀矿物和含铀矿物约170种以上,其中25—30种具有实用意义列举如下: 沥青铀矿(U3O8) 含U 42—76% 晶质铀矿(U3O8) 含U 55—64% 钙铀云母(Ca(UO2)2P2O8·8H2O) 含U 46—52% 铜铀云母(Cu(UO2)2P2O8·2H2O) 含U 42% 钒钾铀矿K2〔UO2〕2〔VO4〕2·3H2O 含U 42—46% 钒钙铀矿CaO、2UO3V2O5·nH2O 含U 41—48% 钛铀矿(TiO2·U2O3)TiO3,铀石U(SiO4)1-x(OH)4x,硅钙铀矿(H2O)2Ca(UO2)(SiO4)·3H2O 钍矿物 方钍石(Th,U,Ce)O2 含ThO2 70—80% 钍石ThSiO4 含ThO2 48—72% 独居石(Ce,La,Dy)PO4·ThO2 含ThO2 5—10% 沥青铀矿 沥青铀矿(pitchblende),晶质铀矿的沥青状隐晶质变种。又称非晶铀矿或铀沥青。成分UO2,含U42%~76%,常含铅,不含或微含钍、稀土元素。是提取铀的最主要矿物原料。等轴晶系。矿物外形为胶态肾状、钟乳状、葡萄状或致密块状。沥青黑色,条痕黑色,树脂光泽或半金属光泽。莫氏硬度3~5,比重6.5~8.5。具强放射性。主要产于中、低温热液矿床和沉积、淋积矿床中。 晶质铀矿 uraninite 理想的化学成分为UO2 ,化学成分 U4+mUn6+O2m+3n。晶体属等轴晶系的氧化物矿物。天然矿物中总有部分U(氧化为U(故化学式实际为(UU)O2+,值最大可达0.6。富含U(的土状变种称为铀黑。钍、钇、铈等稀土元素可类质同象替代铀,含量高的分别称为钍铀矿或钇铀矿。晶质铀矿具强放射性,化学成分中总是含有少量的铅、镭和氦,其中铅和氦是铀、钍放射性蜕变的最终稳定产物。镭和地球上的氦都首先是在晶质铀矿中发现的。根据铅铀比和氦铀比可以测定矿物的地质年龄。晶质铀矿具萤石型结构,晶形以立方体或八面体为主,但少见;一般成细粒状产出。黑色,条痕棕黑色。半金属光泽,风化面光泽暗淡。贝壳状断口。摩氏硬度约5.5。比重7.5~10.0。氧化程度深的,颜色趋于暗棕,比重明显偏小。呈致密块状、葡萄状等胶体形态,并具有沥青

甘肃敦煌方山口钒磷铀矿床成矿规律

甘肃敦煌方山口钒磷铀矿床成矿规律 摘要:敦煌方山口大型钒磷铀矿床是一个多元素共生矿床,蕴含着丰富的钒、磷、铀等矿产资源,其中以钒矿资源尤为丰富。矿床形成于早古生代方山口—双鹰山裂谷系中,层位稳定,储量大,属沉积成因。当前,加快该地区早寒武系钒矿资源的勘查、开发意义重大。 关键词:地质特征;矿床成因;钒矿;铀钒磷矿床 Abstract:Dunhuang Yamaguchi large-size v-p-u deposit is a multi - element deposit symbiotic, rich in phosphorus, vanadium, uranium and other mineral resources, which is particularly rich in vanadium ore resources. The deposit was formed in the early Paleozoic square pass - Double Eagle mountain rift system, a stable horizon, large reserves, belongs to sedimentary origin. At present, the area in the Early Cambrian vanadium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development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geological features; ore genesis; vanadium; vanadium phosphorus deposits of uranium

东坡_黄沙坪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浅析

中华民居2012年3月 前言 东坡—黄沙坪地区位于南岭多金属成矿带中段北缘,大地构造位置为炎陵—郴州—蓝山北东向深断裂与郴州——邵阳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接部位,在主要成矿带与次级褶皱断裂带的相交部位分布着东坡、芙蓉、黄沙坪等多金属矿田。区内矿产资源丰富,以钨、锡、钼、铋、铅、锌为主,除少数矿床外,其主要矿床成因类型均属岩浆热液型矿床,总体上看它们在成矿空间和时间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均是岩浆活动、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综合控制的产物。 1.矿床成矿系列 经区内的基本构造格局和深部构造,岩浆岩的分布及其成因分类,地层岩性组合,矿化组合及分带特征和有成因联系的若干矿床在空间分布上的规律性等的研究,将本区内生金属矿床划分两个成矿系列,即与酸性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成矿系列和与中酸性深源浅成花岗闪长岩类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成矿系列。 1.1 与酸性、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成矿系列 本系列矿床主要出现于一相对隆起带,经受了加里东至燕山期的构造运动,褶皱断裂发育,岩浆活动繁且规模较大,深部推断有多个隐伏岩浆岩带,地表出露的岩基、岩株体多为壳源型(Ⅰ类)花岗岩,侵入时代为加里东至燕山期,其中以燕山早期最为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区域性航磁正值高磁区和区域性重力低值区、以W、Sn、Pb、Zn、Nb、Ta、Be等地球化学高背景区。已知有东坡、芙蓉等钨锡多金属矿田(床)。 对成矿起主导作用的为燕山早期多期次、多阶段的花岗岩岩浆活动,地表出露的岩体是深部大岩基有关的高侵位岩体,是岩浆不断演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物质基础,并且随着岩浆的分异演化使成矿金属元素组分得以聚集,从岩浆中分异出的挥发组分和含矿溶液具有较高的压力梯度,并向岩浆侵入前缘汇集,在构造断裂的诱导下向所开拓的空间运移,于造当的有利空间和岩性条件下,含矿气水热液经过充填、交代、改造又叠加等矿方式,在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地区形成成因上具有同源演化的一系列不同矿种和类型的矿床,构成一个与酸性中浅成花岗岩类有关的岩浆演化成矿系列。 1.2 与中酸性、深源浅成花岗闪长岩类有关的铜铅锌多金属矿成矿 系列 本系列矿床主要出现于本区西部,郴州一桂阳断裂的北西侧,为一相对拗陷带,岩浆活动规模较小,地表出露多属同熔型(Ⅱ类)的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等小侵入体,时代为燕山早、晚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为一区域性重力高和负值平稳磁场区,区域化探异常以Pb、Zn、Ag、As异常为主,已知有宝山、大坊等铜铅锌金银多金属矿床。 矿床的形成主要为与基底断裂有成因联系的同熔型花岗岩浆为成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盖层的紧闭线型褶皱及其伴生产出的逆冲断裂为成矿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为矿化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储矿空间,在有利的岩性组合和构造部份,含矿气水热液经过交代、充填等成矿作用,形成不同的矿化组合和矿床类型,并且有明显的分带性。 本区一些沉积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型矿床,虽具有叠加成矿系列的特点,但主要为岩浆活动使金属元素迁移富集而成,如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等,故未单独列为一个系列。 2.找矿标志 2.1 地质标志 2.1.1 岩浆岩标志 ①燕山期复式岩体是形成区内多金属矿的首要条件,燕山早期晚阶段和燕山晚期早阶段的花岗岩与钨锡矿形成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铅锌矿的形成与燕山晚期的花岗岩关系密切。当大岩体中有小岩体分布时对成矿更有利。 ②北东向展布的花岗斑岩与铅锌矿在空间上紧密伴生。 ③岩体侵位较高的突起部位及其附近是寻找蚀变岩体型(云英岩型)及裂隙充填型锡铅锌矿的重要部位。 2.1.2 构造标志 ①南北向断裂是本区主要的导岩、导矿构造,钨锡铅锌多金属矿矿床往往发育在南北向与北东向两组断裂构造交汇的部位及其附近次级构造中。 ②北北东向和北北西向断裂构造,往往是主要容矿构造,是寻找含锡石英脉、云英岩脉以及锡石硫化物及铅锌矿的有利部位。 ③在花岗岩体与中、上泥盆统及二叠系栖霞组碳酸盐岩的接触带,捕虏体及岩体顶面凹陷,侧洼或缓倾斜面,是厚大矽卡岩型矿体的产出部位。 ④在岩体附近的中、上泥盆统碳酸盐岩中,节理、裂隙、层理、劈理等小构造特别发育的地段,有利于热液的渗滤交代,有利于成矿。 2.1.3 地层标志 ①与岩体接触的中、上泥盆统及石炭系中上统及二叠系下统栖霞组的碳酸盐岩是寻找矽卡岩型和网脉大理岩型锡多金属矿的重要部位。 ②震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是裂隙充填型锡石—硫化物矿床、含钨锡石英脉矿床及裂隙充填型的铅锌矿的主要控矿层位。 2.2 物化探异常标志 1、物化探综合异常区往往是重要的矿化集中区。 2、重力负异常是寻找矽卡岩矿床的间接找矿标志;磁异常的存在与否是判别矽卡岩型多金属矿的典型标志;各种明显的电法异常是寻找硫化物多金属矿的重要标志。 3、W、Sn、Mo、Bi、Pb、Zn化探异常与磁法、电法异常重叠时出现的综合异常,找矿效果好。 2.3 矿化蚀变标志 2.1.1 矿化标志 ①区内矿化水平及垂直分带较明显,由岩体向外依次为W、Sn、Mo、Bi —Sn、Cu、Pb、Zn —Pb、Zn — Hg、Sb矿化,可以借以某一矿物组合进行预测另一种矿化的大致地段。 ②地表(或者浅部)含锡硫化物脉可直接预测深部蚀变岩体型及矽卡岩型锡矿床。 ③地表网脉大理岩很可能预示着深部矽卡岩及云英岩的存在。 ④在花岗岩与碳酸盐岩接触带附近的褐红色、黑色疏松土状物,或有铁帽存是寻找矽卡岩型锡矿的标志。 2.1.2 蚀变标志 ①矽卡岩化是直接找矿标志。当矽卡岩中有云英岩脉穿插,则下面有可能找到云英岩型矿体。 ②云英岩是找云英岩型锡矿的直接标志,蚀变越强,则矿化越强。 ③钠长石化、萤石化是寻找蚀变岩体型锡矿的重要标志。 ④硅化、绿泥石化及绢云母化组合是寻找充填型铅锌银矿的间接标志。 3.矿床分布规律 3.1 矿床的时间分布规律 东坡—黄沙坪地区的绝大多数与有色金属成矿有关的岩体多属燕山早期第二、第三阶段侵入定位的。区内成矿是多期多阶段的,经历了三期五阶段,即岩浆期、矽卡岩期和石英硫化物期,成矿阶段有早矽卡岩阶段、晚矽卡岩阶段、氧化物阶段、早硫化物阶段和晚硫化物阶段。 总的看来,与钨锡成矿有关的岩体,形成时代相对较早;而与铅锌成矿有关的岩体,形成时代相对较晚。通过一批典型的成矿岩体研究发现,不少同期多阶段多期次形成的复式岩体,如千里山、骑田岭等岩体,在其周围的某一部分自岩体向外,可以出现有钨锡铅锌等矿化分带现象(如柿竹园—野鸡尾矿区)。 一般地说,燕山早期第一次侵入活动在本区形成了较大范围的W、Sn、Mo、Bi、Pb、Zn矿化,但较弱;第二次侵入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前次矿化范围和强度,出现较强的W、Sn、Mo、Bi、Pb、Zn矿化;第三次侵入活动挥发分较前两次更加充分,进一步强化了锡的矿化,并出现大量的铍矿化。故本区锡铅锌矿化与燕山期第二次、第三次岩浆侵入活动有关,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早期中、晚阶段。另外,有时也可出现不同侵入阶段产生的矿化,在同一空间相互叠加而造成分带不明显的现象。 东坡-黄沙坪钨锡多金属矿成矿规律浅析 陈 杰 许东明 张怡军 (湖南省湘南地质勘察院) 摘 要:通过分析东坡—黄沙坪地区各类钨锡铅锌多金属矿床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大地构造背景下的特殊成矿物质来源和特殊的成矿作用,探索燕山期花岗岩型钨锡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机理,并建立全区的成矿模式。 关键词:钨锡矿;分布规律;成矿模式 ?2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