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

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
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

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1.电势能的概念

(1)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 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 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 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

B=W 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

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3.等势面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1)在同一等势面上任何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电荷一直在等势面上移动,电场力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不做功。一种是电荷不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但初、未位置在同一等势面上,在全过程中的某一具体过程中电场力可能做功,但在全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场强一定跟等势面垂直。

(3)电场线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图1-13为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

4.电势差的概念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跟电荷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

【说明】

①电势差即电势之差,UAB=UA-U B。

②WAB为电荷q由A点移动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③上式计算时,q应代入正负号。若UAB>0,则UA>UB;若UAB<0,则UA<UB。

④电势差的单位仍为伏(V)。

⑤两点间的电势差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无关。

⑥某点的电势即该点与零电势点的电势差。

⑦电势差是标量。

5.电场力做的功

电场的基本性质就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当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可能做功。求电场力的功一般有以下两个公式:

W AB=qU AB

W AB=εA-εB

可见,电场力做功特点与重力做功相似,与电荷在电场中的具体路径无关,只由电荷的初、末位置决定。

6.匀强电场中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在匀强电场中,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和这两点在场强方向上距离的乘积。即

U=Ed

【说明】 (1)该式中U为两点间电势差的绝对值,E为电场强度的大小,d为两点间距离在场强方向上的投影。

沿场强方向每单位距离上的电势差。场强还有另一单位:伏/米(v/m)。1N/c=1v/m。

【例1】如图1-14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 间的距离。用Ua、Ub、Uc和Ea、Eb、Ec分别表示三点的电势和场强,可以判定 [ ]

A.Ua>Ub>Uc;

B.Ea>Eb>Ec;

C.Ua-U b=Ub-U c;

D.Ea=E b=Ec。

【分析思路】本题所给的物理情景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际上包含着较多的情形。这条电场线可能是匀强电场中的一条,也可能是点电荷电场中的一条,还可能是两个异种电荷之间的一条电场线,等等。因此,在分析问题时要考虑到各种情形,再根据所学的具体知识对各选项加以判断。

【解题方法】概念推理和公式推导得出结论。运用发散性思维方式创设物理情景。

【解题】根据电场线的概念可知,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因此可以立即判断Ua>Ub>Uc,选项A正确;若图中电场线是一正点电荷电场中的电场线,根据点电荷场强

可得Ea>Eb>Ec,若是负点电荷的电场线,则为Ea<Eb<Ec,如该电场线是一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则

Ea=Eb=E c,所以选项B、D都不全面,不是正确答案;在电场中的两点间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对电荷做功W=qU,若是匀强电场,电场力做功又可写为W=qEd,由题意知,Wab=Wbc,所以qUab=qU bc,即Uab=Ubc,亦即Ua-U b=Ub-U c。但电场不确定,因此选项C也不是正确答案。

综上分析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场线相互平行的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在电场中将电荷由a点移到b点,如果电场做功为零,则a、b两点场强大小必相等;

C.电势降低的方向,一定就是场强方向;

D.在电场中,只在电场力作用下,使电荷沿电场线运动,这样的电场只能是匀强电场。

【分析思路】本题四个选项所考查的内容互不相关。选项A考查了匀强电场的电场线的性质;选项B 考查了公式W=qU及电势与场强的区别;选项C考查了电势降低的方向与场强方向的关系;选项D考查了几种典型的电场线的形状及物体做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条件。

【解题方法】反证法及概念辩析。

【解题】对选项A可用反证法进行证明。在电场中,电荷沿任一闭合曲线运动一周,电场力做功总为零,因为同一点是不存在电势差的。如图1-15所示,一点电荷从A点出发沿一矩形ABCD的路径回到A点。因路径BC、DA与电场线垂直,故电荷从B→C及从D

→A电场力不做功,若电荷从A→B电场力做正功,则从C→D电场力必做负功,但因电场线不均匀,从A→B电场力大,则|W A→B|>|W C→D|,那么电荷从A→B→C→D→A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不为零,这是不可能的,说明这样的电场不存在。所以选项A正确。

对选项B,由W=qU可知,Ua=U b,而电势与场强大小没有关系,由等量异种电荷的等势面图上也可看出电势相等的地方场强大小未必相等,故选项B不正确。

对选项C,我们知道电势降低的方向有无数多个,而场强的方向是唯一的,所以选项C不正确。应该说场强的方向一定是电势降低的方向,而电势降低的方向未必是场强方向。实际上应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才是场强方向。

对选项D,可以举一特例来判断。假设电荷在点电荷的电场中由静止仅在电场力作用下运动,根据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可知电荷将沿着这条电场线做直线运动,而点电荷的电场并非匀强电场,所以D选项不对。

【例3】将一个10-6库的负电荷从电场中A点移动B点,克服电场力做功2×10-6焦,从C点移到D 点,电场力做功7×10-6焦,若已知B点比C点电势高3伏,则AD之间的电势差的值是______伏。

【分析思路】本题要求AD之间的电势差,但题目只告诉了B、C间的电势差,要想求A、D之间的电势差,还需求A、B之间的电势差以及C、D之间的电势差,因为UAD=UAB+U BC+UCD。而该题给出了电荷的电量及

电荷由A到B及由C到D过程中电场力所做的功,可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分别求出UAB及UCD。

【解题方法】根据电场力做功公式W=qU求出UAB及UCD,再根据UAD=UAB+U BC+UCD求解。

【解题】由电场力做功公式W=qU得

所以A、D两点间的电势差

U AD=U AB+UBC+U CD=2+3+(-7)=-2(V)

D点电势高于A点电势。

【例4】如图1-16(a)所示,水平光滑绝缘轨道AB与半径为R的光滑绝缘轨道BCD平滑连接。匀强电场场强为E,方向水平向左,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滑块所受电场力等于重力,在A点静止释放,它能沿圆轨道运动到与圆心等高的D点,则AB至少多长?

【分析思路】带电滑块在重力和电场力及轨道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作圆周运动,关键是要分析增加电场力作用后,滑块能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条件。在力学中学习过物体在重力场中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的情况,知道物体若要刚好做圆周运动,即刚好通过最高点,则在

除重力场之外,还有一个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因此可把重力场和电场“合成”起来看成一个“等效”场,在该“等效”场中,轨道上的最高点应在图1-16(b)中所示的E点。AB最短时,意味着物体刚好通过E点,当

然能沿轨道到达D点。所以,该种情况下,滑块在E点时,轨道对滑块的压力为零,向心力即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可见,要解决本题,关键是用“等效场”的思想找出在“等效场”中的“最高点”。

【解题方法】用“等效场”的思想找出最容易脱离圆周的点,再用向心力公式及动能定理列式求解。

【解题】如图1-16(b)所示,在轨道圆心作重力mg和电场力qE的合成示意图,将对角线斜向上延长交轨道于E点,此即重力场与电场共同存在时圆周运动的““最高点”,在该点轨道压力为零时,向心力由重力与电场力的合力提供。由向心力公式得

而由题意可知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

在物体由A到E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

将式③代入式④解得AB长度的最小值

端固定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0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水球能静止平衡在位置A,OA 与竖直方向成30°角。现将小球拉

点C处的速度。②小球运动到哪一位置速度最大?求该最大速度。

【分析思路】小球在竖直线右30°角平衡,可得Eq=mgtg30°。当小球至B位置时,其mg与Eq的合力指向圆切线的内侧,当小球由静止释放后,小球必然沿合力方向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至绳绷紧时结束。绳绷紧瞬间,小球的动量和动能都有损失,小球只剩下沿切线方向的分速度,而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由于绳子拉力冲量的作用在极短时间内变为零,此后自该点以沿切线方向的分速度向上摆动,如图1-17(b)所示。因为小球静止时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所以容易判断绳刚绷紧时小球的位置在最低点C的左侧。关于求最大速度及小球速度最大时小球的位置,可用数学方法求极值或利用“等效场”的思想方法解决。

【解题方法】运用物体直线运动的动力学条件分析物体首先做直线运动,利用等效分析法找出速度最大的位置(即重力势能和电势能的总和最小位置),再应用动能定理求出小球的最大速度。

【解题】①小球在B点受水平向右的电场力及竖直向下的重力,如图1-17(b)所示。由于在B点的合力方向与竖直方向成30°角且在过B点的圆(以O为圆心,以绳长为半径的圆)切线内侧,故小球释放后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绳子再次伸直为止。由题目所给数据及几何知识容易判断出绳子刚伸直时绳在竖直位置左侧,如图(b)所示。在小球由A沿直线运动到D过程中应用动能定理得

∵小球可在A点平衡

从D到C过程中用动能定理得

②小球处在重力场、电场的“等效场”中,A点即“等效场”中速度最大的位置。在小球从C到A的过程中用动能定理得

该问也可用数学方法解决。设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α时小球动能最大,由动能定理

【启示】解决本题有三个关键。第一是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由此可判断小球首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二是不可伸长的细线可使小球的沿线方向的分速度立即变为零;第三是等效场的应用以找到速度最大位置。从第②问的数学解法与等效场法比较可看出,从等效场观点解题是非常简便的,而且更能理解物理过程的实质。这三个关键正是本题的焦点,只要突破了这三点,带电小球的运动过程便可了然于胸,其他一切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所以,要学好物理,必须要掌握“概念和规律、状态和过程”这两把金钥匙。概念包括课本上的,也包括自己在习题中体会得到的。如一些理想化的模型:不可伸长的绳子——不发生弹性形变,不储存弹性势

能,若对物体做负功,物体的动能转化为绳子的内能;轻弹簧——能发生弹性形变从而储存弹性势能,但没有质量从而不计其动能和动量;光滑面——摩擦力为零。规律包括原理、定理、定律等。

【例6】有一个匀强电场,电场线和坐标xoy平面平行,以原点为圆心、半径r=5cm的圆周上任意一点P的电势 U=(40sinθ+25) V,θ为O、P两点连线与x轴的夹角,如图1-18(a)所示,求该匀强电场场强的方向和大小。

【分析思路】本题重点考查了高考物理科要考核的能力之一——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要解决该题,必须熟练掌握三角函数公式中的sin(180°-θ)=sinθ,同时要对数学式子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有敏锐的洞察力,否则就是结论已摆在眼前,也未必能发现,这就要求学生要有“伯乐相马”的本领。这种题目的解决要经过两个转化,首先要把题目所述的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手段加以处理,然后把得到结论的物理意义弄清楚,即把数学问题再转化为物理问题,从而使题目得到解决。

【解题方法】运用sin(180°-θ)=sinθ及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的性质可判断出等势面与电场平面xoy 的交线与x轴平行,根据锐角范围内正弦函数的单调性可判断场强方向沿y轴负方向。在圆周上找纵坐标

【解题】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与xoy平面平行,其等势面一定和xoy平面垂直。

根据sin(180°-θ)=sinθ,所以圆周上任一点电势U=(40sinθ+25)V=[40sin(180°-θ)+25]V。

上式说明圆周上关于y轴对称的任意两点的电势差相等,所以该匀强电场的等势面与xoy平面的交线与x 轴平行。

在锐角范围内,由U=(40sinθ+25)V可看出,随着θ的增大圆周上点的电势升高,由此可判断该匀强电场的场强方向沿y轴负方向。

在圆周上分别取纵坐标不同的两点P1、P2,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U12,它们相应的等势面之间的距离为d(图1-18(b)),则

电势能和电势讲义

选修3-1第一章 静电场 第三节 电势能和电势 导学案 一、要点知识: (一)复习导学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 2.回顾重力做功的特点是什么? 从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二)合作探究 1.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 在场强为E 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 q 沿直线从A 到B (2) q 沿折线从A 到M 、再从M 到B (3) q 沿任意曲线线A 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θ 【结论】: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始末两点的位置有关,而与电荷的运动路径无关。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 2. 电势能 (1)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标量) (2)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静电力做的功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写成式子为:PB PA E E W AB -= 注意: ①电场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②电场力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在只受电场力作用下,电势能与动能相互转化,而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 ③在正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负电荷在任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 在负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正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负,负电荷在任意一点具有的电势能都为正。 ④求电荷在电场中某点具有的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A 具有的电势能E P 等于将该点电荷由A 点移到电势能零点电场力所做的功W 的。 即E P =W ⑤求电荷在电场中A 、B 两点具有的电势能高低 将电荷由A 点移到B 点根据电场力做功情况判断,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电荷在A 点电势能大于在B 点的电势能,反之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荷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 ⑥电势能零点的规定 若要确定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应先规定电场中电势能的零位置(任意性)。(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所以: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电势能位置时电场力所有做的功。如上式若取B 为电势能零点,则A 点的电势能为: qEL W E ==

电势能知识点

高二物理电势与电势能知识点 一、电场力的功 1、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 2、计算方法(1)由公式W=qE ·d (d 为电荷初末位置在电场方向上的位移) (2)由公式AB AB W qU =(AB U 为电荷初末位置A →B 间电势差,注意下标的使用) (3)由电场力做功和电势能的变化的关系:(.AB PA PB PA PB W E E E E =-分别是电荷电场中A 、B 两点的电势能) (4)由动能定理:K E W W ?=+其他力电场力 二、电势能 1.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由其相对位置决定的能(类似重力势能) 2.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荷从这点移到零电势能点(通常选大地或无限远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E PA =W A →∞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电场力不做功,电势能不变。 3.比较电势能的大小 (1)场电荷判断法 ①离场正电荷越近,检验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大;检验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小. ②离场负电荷越近,检验正电荷的电势能越小;检验负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2)电场线法 ①正电荷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减小;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增大. ②负电荷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增大;逆着电场线的方向移动时,电势能逐渐减小. (3)做功判断法 无论正、负电荷,电场力做正功,电荷从电势能较大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小的地方,反之,如果电荷克服电场力做功,那么电荷将从电势能较小的地方移向电势能较大的地方. 三、电势 1.定义:q E PA A =? EPA 为试探电荷在该点A的电势能,q 为电荷量,可以带符号运算。 2.单位:伏特V ,1V=1J/C 3.电势是标量,有正负,但没有方向。规定大地或无限远电势为零。 4.物理意义:描述电场能的特性,由场源电荷量和相对位置来决定,与是否放试探电荷无关。 5.电势高低判断的三种方法 (1)根据公式计算:q E PA A =?,带符号代入运算。 (2)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是降低的,逆着电场线方向电势是升高的。 (3)将WAB 和q 带符号代入,根据U AB 的正负判断A、B两点电势的高低,U AB = A - B 。若U AB >0,则 A > B ;若U AB =0,则 A = B ;若U AB <0则 A < B 。 四、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叫等势面。 2、等势面与电场线的关系 (1)电场线总是与等势面垂直,且从高等势面指向低等势面。 (2)电场线越密的地方,等势面也越密集。 (3)沿等势面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沿电场线移动电荷,正电荷电场力做正功,负电荷电场力做负功。 (4)电场线和等势面都是人们虚拟出来形象描述电场的工具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3-1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总结 一、电势差:电势差等于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电场中某点的电势,就是该点相对于零势点的电势差。 (1)计算式 (2)单位:伏特(V) (3)电势差是标量。其正负表示大小。 二、电场力的功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一样,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1)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2)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3)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4)电场力做多少功,电荷电势能就变化多少。 (5)电势能是相对的,与零电势能面有关(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电势能规定为零。) (6)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共有的,具有系统性。 (7)电势能是标量。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三、电势 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试探电荷的正负及电量q均无关,只与电场中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故其可衡量电场的性质。 单位:伏特(V)标量 1.电势的相对性:某点电势的大小是相对于零点电势而言的。零电势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地面和无穷远为零势能面。 2.电势的固有性: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的大小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放不放电荷及放什么电荷无关。 3.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负电势表示该处的电势比零电势处电势低.) 4.计算时EP,q,都带正负号。 5.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6.与电势能的情况相似,应先确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零.(通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 三、等势面 1.等势面:电场中电势相等的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①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在同一等势面的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任意两个等势面都不会相交; ③等差等势面越密的地方电场强度越大。

风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_1

风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风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篇一:风电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为提高风力发电的专业技能,培养生产理论知识,促使在工作中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公司组织我们参加了xxxx 风电培训学习。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通过xxxx风电老师的讲授,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及风场安全教育培训;使我们了解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了高空救护和急救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如何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在短短十天时间里,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但通过xxxx风电的相关技术人员的精心课程安排,进行上课指导,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我们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自我认识和专业技能不断进步前进更上一层楼。 在学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及安全

管理知识,通过安全知识学习让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该注意到“人、机、料、法、环”,“工完料净场地清”等规范操作,并让我们很好的了解到安全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接下来几天时间老师给我们讲述了2.0MW风机专业知识,其中包括:1、HZ2.0MW 风机使用说明,2、HZ2.0MW变频器的使用说明,3、HZ2.0MW风力发电机组,4、HZ2.0MW风力发电机组远程监控系统。在学习期间由于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无形给大家的知识消化带来了一定难度,必须增加与老师课堂的沟通时间,现场理解,不懂就问,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减少学习强度。在我们不断的坚持努力下,归类学习把此次风电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安全操作其中包括,检修作业、高空作业安全、安全救援装备使用、风机内相互救援、仪表使用等;一类是专业知识,如控制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保护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滑环维护等。通过归纳更便于掌握和了解。 通过xxxx风电的一系列指导交流,再加上培训期间领导们关心,培训工作进行得紧张有序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次培训尽管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它却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使得我对风电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它促进了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

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

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 1.电势能的概念 (1)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B。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 AB>0,则εA>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Δε减=W AB。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0,则εA<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即Δε增=εB-εA=-W 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ε B=W 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 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电势的概念 (1)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电势的单位:伏(V)。 (3)电势是标量。 (4)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点。 (6)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3.等势面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1)在同一等势面上任何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电荷一直在等势面上移动,电场力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不做功。一种是电荷不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但初、未位置在同一等势面上,在全过程中的某一具体过程中电场力可能做功,但在全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场强一定跟等势面垂直。 (3)电场线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图1-13为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 4.电势差的概念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跟电荷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 【说明】 ①电势差即电势之差,UAB=UA-U B。 ②WAB为电荷q由A点移动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③上式计算时,q应代入正负号。若UAB>0,则UA>UB;若UAB<0,则UA<UB。

《电势能和电势》示范教案(新人教版)

第四节电势能和电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2)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3)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4)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2)培养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3)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2)利用等势面图像的对称美,形态美以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3)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理解掌握电势能、电势、等势面的概念及意义。

2.难点 掌握电势能与做功的关系,并能用此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方法】 类比探究、分析归纳、讨论分析、应用举例、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前面相关知识。 1.静电力,电场强度概念,指出前面我们从力的性质研究电场,从本节起将从能量的角度研究电场。 2.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从静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结合课本图1。4-1(右图)分析试探电荷q在场强为E的均强电场中沿不同路径从A 运动到B电场力做功的情况。 (1)q沿直线从A到B (2)q沿折线从A到M、再从M到B (3)q沿任意曲线线A到B 结果都一样即:W=qEL AM =qEL AB cos 与重力做功类比,引出结论:静电力做的功只与电荷的起始位置和终点位置有关,与电荷经过的路径无关。 拓展:该特点对于非匀强电场中也是成立的。 二、电势能 寻找类比点:力做功只与物体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的事例在物理中有哪些呢?属于什么能? (移动物体时重力做的功与路径无关同一物体在地面附近的同一位置才具有确定的重力势能。)

风力发电基础知识汇总

风力发电 把风的动能转变成机械动能,再把机械能转化为电力动能,这就是风力发电。 风力发电的原理, 利用风力带动风车叶片旋转,再透过增速机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依据目前的风车技术,大约是每秒三米的微风速度(微风的程度),便可以开始发电。风力发电正在世界上形成一股热潮,因为风力发电不需要使用燃料,也不会产生辐射或空气污染。 风力发电所需要的装置,称作风力发电机组。这种风力发电机组,大体上可分风轮(包括尾舵)、发电机和铁塔三部分。(大型风力发电站基本上没有尾舵,一般只有小型(包括家用型)才会拥有尾舵) 风轮是把风的动能转变为机械能的重要部件,它由两只(或更多只)螺旋桨形的叶轮组成。当风吹向浆叶时,桨叶上产生气动力驱动风轮转动。桨叶的材料要求强度高、重量轻,目前多用玻璃钢或其它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来制造。(现在还有一些垂直风轮,s型旋转叶片等,其作用也与常规螺旋桨型叶片相同) 由于风轮的转速比较低,而且风力的大小和方向经常变化着,这又使转速不稳定;所以,在带动发电机之前,还必须附加一个把转速提高到发电机额定转速的齿轮变速箱,再加一个调速机构使转速保持稳定,然后再联接到发电机上。为保持风轮始终对准风向以获得最大的功率,还需在风轮的后面装一个类似风向标的尾舵。 铁塔是支承风轮、尾舵和发电机的构架。它一般修建得比较高,为的是获得较大的和较均匀的风力,又要有足够的强度。铁塔高度视地面障碍物对风速影响的情况,以及风轮的直径大小而定,一般在6-20米范围内。 发电机的作用,是把由风轮得到的恒定转速,通过升速传递给发电机构均匀运转,因而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小型风力发电系统效率很高,但它不是只由一个发电机头组成的,而是一个有一定科技含量的小系统:风力发电机+充电器+数字逆变器。风力发电机由机头、转体、尾翼、叶片组成。每一部分都很重要,各部分功能为:叶片用来接受风力并通过机头转为电能;尾翼使叶片始终对着来风的方向从而获得最大的风能;转体能使机头灵活地转动以实现尾翼调整方向的功能;机头的转子是永磁体,定子绕组切割磁力线产生电能。 一般说来,三级风就有利用的价值。但从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风速大于每秒4米才适宜于发电。据测定,一台55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当风速为每秒9.5米时,机组的输出功率为55千瓦;当风速每秒8米时,功率为38千瓦;风速每秒6米时,只有16千瓦;而风速每秒5米时,仅为9.5千瓦。可见风力愈大,经济效益也愈大。 在我国,现在已有不少成功的中、小型风力发电装置在运转。 我国的风力资源极为丰富,绝大多数地区的平均风速都在每秒3米以上,特别是东北、西北、西南高原和沿海岛屿,平均风速更大;有的地方,一年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都是大风天。在这些地区,发展风力发电是很有前途的。中国风能储量很大、分布面广,仅陆地上的风能储量就有约 2.53亿千瓦。2009年,中国(不含台湾地区)新增风电机组10129台,容量13803.2MW,同比增长124%;累计安装风电机组21581台,容量25805.3MW。按照国家规划,未来15年,全国风力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000万至3000万千瓦。以每千瓦装机容量设备投资7000元计算,根据《风能世界》杂志发布,未来风电设备市场将高达1400亿元至2100亿元。风电发展到目前阶段,其性价比正在形成与煤电、水电的竞争优势。风电的优势在于:能力每增加一倍,成本就下降15% 风力发电的输出

物理电势能与电势知识点以及习题

鸿伟教育1对1个性化教案 学生蒋玥学校年级高一 教师汪廷浩授课日期2015.5.16 授课时段13:00-15:00 课题高一物理电势能电势 重点 难点 静电力做功、电势能、电势、等势面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复习功和能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从静电场中静电力做功使试探电荷获得动能入手,提出问题:是什么能转化为试探电荷的动能?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让试探电荷 q在电场强 度为E的匀 强电场中沿几条不同路径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来计算这几种情况下静电力对电荷所做的功。 结论: 拓展:该特点对于非匀强电场中也是成立的。 二、电势能 寻找类比点:力做功只与物体位置有关,而与运动路径无关的事例在物理中有哪些呢?属于什么能? 1.电势能:由于移动电荷时静电力做功与移动的路径无关,电荷在电场中也具有势能,这种势能我们叫做电势能。电势能用Ep表示。 思考:如果做功与路径有关,那能否建立电势能的概念呢?

2.讨论:静 电力做功与 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电场力做多少功,电势能就变化多少。 W AB=-(E pB-E pA)=E pA-E PB 思考:对不同的电荷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电势能的 变化情况: (1)正电荷从A运动到B电场力做正功,即有W AB>0, 则E pA>E pB,电势能减少。 (2)负电荷从A运动到B做正功,即有W AB<0,则E pA>E pB,电势能增加。 3.求电荷在某点处具有的电势能 问题:在上面的问题中,请分析求出A点的电势能为多少? 类比分析:如何求出A点的重力势能呢?进而联系到电势能的求法。 则E pA=W AB (以B为电势能零点)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电势电势能知识点复习课程

电势能 电势 一、电场力的功 AB AB qU W =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重力做功一样,只与始末位置有关,与路径无关. 1、电势能:电荷处于电场中时所具有的,由其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的能量称为电势能. 注意:系统性、相对性 2、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1)、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电势能 2)、电场力对电荷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 3)、电场力对电荷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4)、电场力做多少功,电荷电势能就变化多少。 5)、电势能是相对的,与零电势能面有关(通常把电荷在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的电势能规定为零,或把电荷在大地表面上电势能规定为零。) 6)、电势能是电荷和电场所共有的,具有系统性 7)、电势能是标量 3、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场力所做的功 二、电势 1.电势:置于电场中某点的试探电荷具有的电势能与其电量的比叫做该点的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其大小与试探电荷的正负及电量q 均无关,只与电场中该点在电场中的位置有关,故其可衡量电场的性质。 q E 电 =? 单位:伏特(V ) 标量 1:电势的相对性:某点电势的大小是相对于零点电势而言的。零电势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地面和无穷远为零势能面。 2:电势的固有性: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的大小是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放不放电荷及放什么电荷无关。 3:电势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负电势表示该处的电势比零电势处电势低.) 4:计算时ép ,q 都带正负号。 5.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 6.与电势能的情况相似,应先确定电场中某点的电势为零.(通常取离场源电荷无限远处或大地的电势为零.) 电电电电电电)=--=-(-=E E E E E W A B B A AB ?)(电势能为零的点点电=A A W E

电势能与电势教案

“电势能与电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物理选修3-1中第一章静电场中第四节的教学内容,它处在电场强度之后,位于电势差之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课程教学中利用物理思维方法较多的一堂课,尤其是用类比的方法达到对新知识的探究,同时让学生就具体的物理知识迁移埋下思维铺垫。 教材从电场对电荷做功的角度出发,推知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功与移动电荷的路径无关。进而指出这个结论对非匀强电场也是适用的,并与重力势能类比,说明电荷在电场中也是具有电势能。电场力做功的过程就是电势能的变化量,而不能决定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的数值,因此有必要规定电势能零点。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对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给予了思维上的指导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静电力做功的特点、电势能的概念、电势能与电场力做功的关系。 ·理解电势的概念,知道电势是描述电场的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明确电势能、电势、静电力的功、电势能的关系。 ·了解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了解等势面的意义及与电场线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与前面知识的结合,理解电势能与静电力做的功的关系,从而更好的了解电势能和电势的概念。 ·培养对知识的类比能力,以及对问题的分析、推理能力。 ·通过学生的理论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尝试运用物理原理和研究方法解决一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增强科学探究的价值观。利用知识类比和迁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利用等势面图象的对称美,形态美以获得美的享受、美的愉悦,自己画图,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对美的感受力和鉴别力。 ·在研究问题时,要培养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的思维方法。

风力发电基本知识

风力发电基础知识 风力发电是把风的动能转为电能。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其蕴量巨大,全球的风能约为 2.74×10^9MW,其中可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比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通过风车来抽水、磨面等,而现在,人们感兴趣的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中文名 风力发电 外文名 wind power generation 使用介质 自然风力 资源 约10亿kW 资源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的风能储量约10亿kW,其中,陆地上风能储量约2.53亿kW(陆地上离地10m高度资料计算),海上可开发和利用的风能储量约7.5亿kW,共计10亿kW。而2003年底全国电力装机约5.67亿kW。 风是没有公害的能源之一。而且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对于缺水、缺燃料和交通不便的沿海岛屿、草原牧区、山区和高原地带,因地制宜地利用风力发电,非常适合,大有可为。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是推动风电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的重要措施。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加快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对于促进沿海地区治理大气雾霾、调整能源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能源局2015年9月21日发布数据显示,到2015年7月底,纳入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项目已建成投产2个、装机容量6.1万千瓦,核准在建9个、装机容量170.2万千瓦,核准待建6个,装机容量154万千瓦。这与2014年末国

家能源局《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规划的总装机容量1053万千瓦的44个项目相距甚远。为此,国家能源局要求,进一步做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工作,加快推动海上风电发展。 利用 风是一种潜力很大的新能源,十八世纪初,横扫英法两国的一次狂暴大风,吹毁了四百座风力磨坊、八百座房屋、一百座教堂、四百多条帆船,并有数千人受到伤害,二十五万株大树连根拔起。仅就拔树一事而论,风在数秒钟就发出了一千万马力(即750万千瓦;一马力等于0.75千瓦)的功率!有人估计过,地球上可用来发电的风力资源约有100亿千瓦,几乎是现在全世界水力发电量的10倍。目前全世界每年燃烧煤所获得的能量,只有风力在一年所提供能量的三分之一。因此,国外都很重视利用风力来发电,开发新能源。 利用风力发电的尝试,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开始了。三十年代,丹麦、瑞典、苏联和美国应用航空工业的旋翼技术,成功地研制了一些小型风力发电装置。这种小型风力发电机,广泛在多风的海岛和偏僻的乡村使用,它所获得的电力成本比小型燃机的发电成本低得多。不过,当时的发电量较低,大都在5千瓦以下。目前,据了解,国外已生产出15,40,45,100,225千瓦的风力发电机了。1978年1月,美国在新墨西哥州的克莱顿镇建成的200千瓦风力发电机,其叶片直径为38米,发电量足够60户居民用电。而1978年初夏,在丹麦日德兰半岛西海岸投入运行的风力发电装置,其发电量则达2000千瓦,风车高57米,所发电量的75%送入电网,其余供给附近的一所学校用。 1979年上半年,美国在北卡罗来纳州的蓝岭山,又建成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发电用的风车。这个风车有十层楼高,风车钢叶片的直径60米;叶片安装在一个塔型建筑物上,因此风车可自由转动并从任何一个方向获得电力;风力时速在38公里以上时,发电能力也可达2000千瓦。由于这个丘陵地区的平均风力时速只有29公里,因此风车不能全部运动。据估计,即使全年只有一半时间运转,它就能够满足北卡罗来纳州七个县1%到2%的用电需要。 历史

电势能电势电势差知识要点归纳

电势能电势电势差 一.静电力做功的特点 在任何电场中,静电力移动电荷所做的功,只与初末位置及移送电荷的电荷量有关,而与电 荷运动路径无关。 带电体电场静电力电势能变化 相似对比: 地球重力场重力重力势能变化 二.电势能:电荷在电场中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电势能。 1.系统性:电势能属于电荷与电场构成系统所具有的能量。 2.相对性:与零势能位置的选取有关。 三.静电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1.静电力做正功,电荷的电势能减小,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减少多少。 2.静电力做负功,电荷的电势能增加,克服电场力做多少正功,电势能就增加多少。 W AB=E PA-E PB= -ΔE P 四.电势能大小的确定: 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静电力把它从该点移送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一般选取 无穷远或大地为零势能位置) 五.电势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2.定义式: q E p = ? 3.单位:伏特(V) 1V=1J/C 4.量性: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5.物理意义:1)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从电场中某点移送到零势能位置时静电力所做的功; 2)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 说明:1)?可用E P/q计算,但?与E P和q无关,?与电场有关。 2)应用 q E p = ?计算时,各量带正负号。 3)当ε=0时,?=0;?>0表示该点的电势比零电势高;?<0表示该点的电势比零电势低。 4)零电势位置的选取具有相对性,因此电势的值与零电势的位置选取有关(一般将大地或 无穷远处的电势默认为零) 5)电势变化的规律: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 6)? q E p =,? 和 与q E p 有关,由q和?共同决定 六.电势差: 1.定义1:电场中两点电势的差值叫做电势差,也叫电压。 B A AB U? ?- = 定义2: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A移动到另一点B,电场力所做的功W 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 做AB两点间的电势差。 q W U AB AB = 2.单位:伏特(V) 1V=1J/C 3.量性:标量,但有正负之分 说明:1)无关 和 与 但 计算 可用q W U , q W U AB AB AB AB 2) B A AB B A B A AB ;U UAB U? ? ? ? ? ?< < = = > >表示 表示 表示0 ; 3)?的大小与零电势位置有关,但U AB与零电势位置无关 4)应用 q W U AB AB =时,各量要带正负号 5) BA AB U U- = 七.等势面 1.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等势面的特点: ①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电场线跟等势面一定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③任意两个等势面不相交,不相切 ④等势面是为描述电场而假想的面,不是电场中实际存在的面 ⑤等差等势面密集的地方,电场线也密集(电场强度大);等差等势面稀疏的地方,电场线 也稀疏(电场强度小) 3.等势面的作用:1)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判断电场中电势的高低。 2)等势面可描述电场能的性质,同一电荷在同一等势面上不同点具有相 同的电势能。 3)在两个等势面间移动同一个电荷,电场力做功相等。

电势能和电势_知识点精解.docx

电势能和电势?知识点精解 1电势能的概念 (1) 电势能 电荷在电场中具有的势能。 (2)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即WABεA-ε BO ①当电场力做正功时,即W A B> 0,则εA> εB,电势能减少,电势能的减少量等于电场力所做的功,即△ε 减=VABO ②当电场力做负功时,即WAB^ 0 ,则εA VεB,电势能在增加,增加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做功的绝对值, 即Δε增=εB- εA=-WAB=|WAB|,但仍可以说电势能在减少,只不过电势能的减少量为负值,即ε减=εA- ε B=VAB 【说明】某一物理过程中其物理量的增加量一定是该物理量的末状态值减去其初状态值,减少量一定 是初状态值减去末状态值。 (3) 零电势能点 在电场中规定的任何电荷在该点电势能为零的点。理论研究中通常取无限远点为零电势能点,实际应用中 通常取大地为零电势能点。 【说明】 ①零电势能点的选择具有任意性。 ②电势能的数值具有相对性。 ③某一电荷在电场中确定两点间的电势能之差与零电势能点的选取无关。 2. 电势的概念 (1) 定义及定义式 电场中某点的电荷的电势能跟它的电量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 即U二二 q (2) 电势的单位:伏(V)。 (3) 电势是标量。 (4) 电势是反映电场能的性质的物理量。 (5) 零电势点

规定的电势能为零的点叫零电势点。理论研究中,通常以无限远点为零电势点,实际研究中, 为零电势点。 (6) 电势具有相对性 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点的选取有关,零电势点的选取不同,同一点的电势的数值则不同。 (7) 顺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越来越低。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8) 电势能与电势的关系:ε=qU 3. 等势面 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1)在同一等势面上任何两点间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这里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电荷一直在等势面上移动,电场力在任何一段时间内都不做功。一种是电荷不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但初、未位置在同一等势面上,在全过程中的某一具体过程中电场力可能做功,但在全过程中电场力不做功。 (2)等势面一定跟电场线垂直,场强一定跟等势面垂直。 ⑶电场线由电势较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较低的等势面。 图1-13为几种典型电场的等势面。 (以J?电荷为球心的电场的等势面荷电场的等势面 一族球面〕 S)I-13 4. 电势差的概念 (1)定义 电荷在电场中两点间移动时,电场力所做的功跟电荷电量的比值,叫做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 【说明】 ①电势差即电势之差,UAB=UA-电。 ②WA助电荷q由A点移动B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可能为正值,也可能为负值。 ③上式计算时,q应代入正负号。若UAB> 0,贝U UA> UB;若UAB≤ 0 ,贝U UA< UBO 通常取大地 甲:匀强电场中的等势面 (垂直于电力线的一族 平面)

风电基础知识

风电基础知识 叶轮 风电场的风力机通常有2片或3片叶片,叶尖速度50~70m/s,具有这样的叶尖速度,3叶片叶轮通常能够提供最佳效率,然而2叶片叶轮仅降低2~3%效率。甚至可以使用单叶片叶轮,它带有平衡的重锤,其效率又降低一些,通常比2叶片叶轮低6%。尽管叶片少了,自然降低了叶片的费用,但这是有代价的。对于外形很均衡的叶片,叶片少的叶轮转速就要快些,这样就会导致叶尖噪声和腐蚀等问题。更多的人认为3叶片从审美的角度更令人满意。3叶片叶轮上的受力更平衡,轮毂可以简单些,然而2叶片、1叶片叶轮的轮毂通常比较复杂,因为叶片扫过风时,速度是变的,为了限制力的波动,轮毂具有翘翘板的特性。翘翘板的轮毂,叶轮链接在轮毂上,允许叶轮在旋转平面内向后或向前倾斜几度。叶片的摆动运动,在每周旋转中会明显的减少由于阵风和剪切在叶片上产生的载荷。 叶片是用加强玻璃塑料(GRP)、木头和木板、碳纤维强化塑料(CFRP)、钢和铝构成的。对于小型的风力发电机,如叶轮直径小于5米,选择材料通常关心的是效率而不是重量、硬度和叶片的其它特性。对于大型风机,叶片特性通常较难满足,所以对材料的选择更为重要。 世界上大多数大型风力机的叶片是由GRP制成的。这些叶片大部分是用手工把聚脂树脂敷层,和通常制造船壳、园艺、游戏设施及世界范围内消费品的方法一样。其过程需要很高的技术水平才能得到理想的结果,并且如果人们对重量不太关心的话,比如对于长度小于20米的叶片,设计也不很复杂。不过有很多很先进的利用GRP的方法,可以减小重量,增加强度,在此就不赘述了。玻璃纤维要较精确的放置,如果把它放在预浸片材中,使用高性能树脂,如控制环氧树脂比例,并在高温下加工处理。当今,出现了简单的手工铺放聚脂,通过认真地选择和放置纤维,为GRP叶片提供了降低成本的途径。 偏航系统 风力机的偏航系统也称为对风装置,其作用在于当风速矢量的方向变化时,能够快速平稳地对准风向,以便风轮获得最大的风能。 小微型风力机常用尾舵对风,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一是尾翼,装在尾杆上与风轮轴平行或成一定的角度。为了避免尾流的影响,也可将尾翼上翘,装在较高的位置。 中小型风机可用舵轮作为对风装置,其工作原理大致如下:当风向变化时,位于风轮后面两舵轮(其旋转平面与风轮旋转平面相垂直)旋转,并通过一套齿轮传动系统使风轮偏转,当风轮重新对准风向后,舵轮停止转动,对风过程结束。 大中型风力机一般采用电动的偏航系统来调整风轮并使其对准风向。偏航系统一般包括感应风向的风向标,偏航电机,偏航行星齿轮减速器,回转体大齿轮等。其工作原理如下:风向标作为感应元件将风向的变化用电信号传递到偏航电机的控制回路的处理器里,经过比较后处理器给偏航电机发出顺时针或逆时针的偏航命令,为了减少偏航时的陀螺力矩,电机转速将通过同轴联接的减速器减速后,将偏航力矩作用在回转体大齿轮上,带动风轮偏航对风,当对风完成后,风向标失去电信号,电机停止工作,偏航过程结束。

风电基本知识总结

——莫西整理于2014/10/28 1. 【发展】 2006年风电轴承主要依赖进口。 2010年国产轴承逐渐规模化,偏航轴承和变桨轴承价格大幅度降低。 主轴轴承和增速器轴承技术含量高,国内在研发阶段 2015年风电超核电成为第三大主力电源 2. 【分类】 风电轴承大致分为偏航轴承、变桨轴承、传动系统轴承(主轴和变速箱轴承)、发动机轴承 每台发动机主要包含偏航轴承*1、变桨轴承*3、主轴轴承*2、变速箱轴承*15、发动机轴承*2 根据抗风能力和工作环境对风电机组进行分级(IEC61400标准)

叶片:叶片根部是一个法兰,与回转轴承连接,实现变桨过程。 【变桨轴承】:1)液压驱动 2)电机经减速驱动 电信号传递易实现,所以大部分容易采用电机驱动。 轴承+驱动装置(电机+减速器)蓄电池+逆变器,变桨速度16°/S 【轮毂】 轮毂为球铁件,安装与主轴上,用于特定风场调整叶片初始安装角度。 3. 【变桨系统的作用】 变桨系统的作用是当风速过高或过低时,通过调整桨叶节距,改变气流对叶片攻角,从而改变风电机组获得的空气动力转矩,使功率输出保持稳定 【偏航系统的作用】 1)使风轮跟踪变化稳定的风向

2)当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偏航作用,机舱内引出的电缆发生缠绕时,自动解缆 4. 【研讨】 ①风电齿轮输入轴转速在10-20转/分钟,导致支撑轴承的油膜难以形成, 油膜的作用是在轴承运转时分开两个金属接触面,避免金属与金属直接发生接触。 电机轴承故障原因多为轴承润滑不足造成磨损、螺栓松动引起轴承移位、安装不当引起轴承变形。 ②偏航和变桨轴承要承受很大的倾覆力矩,且部分裸露在外,易受沙尘、水雾、冰冻等污染侵害,因此,要进行满足整个使用寿命期的表面防腐处理。同样重要的还有防止轴承内部润滑脂泄漏、外界杂质侵入的密封技术。 ③偏航和变桨轴承要承受不定风力所产生的冲击载荷,具有间歇工作,启停较为频繁,传递扭矩较大,传动比高的特点。因此,偏航轴承要求小游隙;变桨轴承与偏航轴承相比,由于承受的冲击载荷更大,由叶片传递的振动也大,所以要求为零游隙或小负游隙,以减小滚动工作面的微动磨损。 ④偏航和变桨轴承不完全旋转的特点使得轴承的内、外圈在很小的角度范围内摆动,因此其滚动体不是沿整个滚道滚动,而是摇动,即只移动很小的距离,一直是同一部分的滚动体受载荷的作用。

第二章电势能与电势差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电势能与电势差知识点总结 编辑者:黄本强编辑时间:2015年12月19日 【知识点】 第一节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 1. 电场力做功的特点 在电场中移动电荷时,电场力做的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始末位置有关。 在匀强电场中,电场力做的功为W=Ud,其中d为沿电场线方向的位移。 2. 电势能 (1)概念: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等于把电荷从这点移到选定的参考点电场力所做的功。 (2)电势能是相对的,电势能的大小与所选的零电势能点有关。 (3)电场力做功与电荷电势能变化的关系:电场力做正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电场力对电荷做的 功量度了电荷电势能的减少量,所以电场力的功是电荷电势能改变的 量度。 3.对电势能的进一步了解 (1)电势能由电场和电荷共同决定,属于电场和电荷系统所共有的,我们常习惯说成电场中的电荷所具有的。 (2)电势能是一个相对量,其数值与零电势能的选择有关,因此确定电荷的电势能首先确定参考点,也就是零电势能位置。 (3)电势能是标量,有正负,但无方向。电势能的正负仅表示大小,正值表示高于零电势能,负值表示低于零电势能。 4.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1)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变化相联系。 电场力做功一定伴随着电势能的变化;电势能的变化只有通过电场力做功才能实现。 (2)电场力做功的值等于电势能的变化量的值。 电场力做正功W,电势能一定减少W;电场力做负功W,电势能一定增加W。

5.易错易混点 (1)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正、负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正、负号正好相反。 (2)电荷在移动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零,那么电荷的电势能一定没有变化。 第二节电势与等势面 1、电势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与它的电荷量的比值,叫做这一点的电势。用?表示。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但有正负。 2、电势公式:=?q E p (与试探电荷无关) 3、电势单位:伏特(V ) 4、电势与电场线的关系:电势顺线降低。(电场线指向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 5、零电势位置的规定: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的数值与零电势的选择有关,即电势的数值决定于零电势的选择.(大地或无穷远默认为零) 6、等势面定义: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7、等势面性质: ① 在同一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所以在同一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 电场线跟等势面垂直,并且由电势高的等势面指向电势低的等势面。 ③ 等势面越密,电场强度越大 ④ 等势面不相交 8、等势面的用途:由等势面描绘电场线。 9、几种电场的电场线及等势面

风电培训总结

风电培训总结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重庆培训总结 为提高风力发电的专业技能,培养生产理论知识,促使在工作中进一步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公司组织我们参加了xxxx风电培训学习。在短短十天的时间里,通过xxxx风电老师的讲授,使我们掌握了一定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工作原理、机械、电气控制系统等专业基础知识及风场安全教育培训;使我们了解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了高空救护和急救知识;并深刻认识到如何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 在短短十天时间里,虽然课程多、时间紧,但通过xxxx风电的相关技术人员的精心课程安排,进行上课指导,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我们认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使自己的自我认识和专业技能不断进步前进更上一层楼。 在学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知识及安全管理知识,通过安全知识学习让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该注意到“人、机、料、法、环”,“工完料净场地清”等规范操作,并让我们很好的了解到安全对于一个企业的重要性。接下来几天时间老师给我们讲述了风机专业知识,其中包括:1、HZ 风机使用说明(1、偏航系统,2、齿轮箱,3、发电机,4、液压系统,5、机舱,6、起重机,7、主轴轮滑系统,8、变频器,9、偏航润滑器),2、HZ 变频器的使用说明,3、HZ 风力发电机组(液压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

及滑环维护各个主件安全指导、机械部件维修项目及电气设备维护),4、HZ 风力发电机组远程监控系统(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进行调度管理及远程信息采集)。在学习期间由于课程多、时间紧、任务重,无形给大家的知识消化带来了一定难度,必须增加与老师课堂的沟通时间,现场理解,不懂就问,才能更好的提高效率,减少学习强度。在我们不断的坚持努力下,归类学习把此次风电学习分为两类:一类是安全操作其中包括,检修作业、高空作业安全、安全救援装备使用、风机内相互救援、仪表使用等;一类是专业知识,如控制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保护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滑环维护等。通过归纳更便于掌握和了解。 通过xxxx风电的一系列指导交流,再加上培训期间领导们关心,培训工作进行得紧张有序并取得很好的效果。本次培训尽管只有短短十天的时间,但它却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使得我对风电方面的知识有了很大的收获,它促进了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增强竞争能力。只有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综合能力的加强,才能适应这个“唯一不变的是变化”的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也为我的进一步学习搭建了很好的平台,更好的为上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2012年8月18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