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马立怀同志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

暨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会议上的讲话

(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暨“十一五”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同时立足于东营教育信息化实际,启动“十一五”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在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大投入,加快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2002年起,紧密围绕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继实施了东营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东营市教育信息化工程、东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发生了大的变化,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比较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入新阶段,已经改变了过去我市电化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后局面,步入了全省先进的行列之中。

一、以应用为核心,努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1、基本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建成东营教育城域网骨干网络。

全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建设,把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上议程并推入了“快车道”。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全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这在全省首开先河。这一工程为全市所有初中和市县直小学至少建设了一个标准微机室和高配置多媒体电教室,为全市所有初中、小学配备了一定比例的教师用微机。全市所有中小学都能够通过宽带、ADSL、拨号等方式登陆互联网,实现当年“校校通”工程建设的计划目标,提前五年实现了全省的规划建设目标。全市“校校通”工程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使全市的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一件事。在“校校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03年,各县区政府抓住机遇,列为重点,加快建设。县区教育部门主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争取,主动推进,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教育事业重点工程,建成县区教育信息中心,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络。2005年全市中小学实施的标准化建设工程又进一步对“校校通”工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处于乡镇以下的农村小学建设了微机室,实现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普及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目标。2006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实施了教育城域网络完善工程,提高了教育城域网的安全性和服务能力。垦利县和河口区所有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东营区13所学校完成了“班班通”建设;河口区加大了教师用微机的配备力度,达到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人手一机、学区小学两人一机的标准;广饶县中

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站;利津县为19个学校安装了浙大办公平台,高中学校实现“班班通”;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与企业网的剥离改建工作。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得益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努力。据估算,5年来市、县(区)、乡、学校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超过13000万元,目前共有学生用微机12306台,教师用微机7670台,146个学校宽带接入了教育城域网,有112所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29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全市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设备的配备以及标准的提高为实现我市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按试点要求,完成了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东营市是全国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试点城市,按照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三部委建设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建设项目覆盖了全市所有农村253所中小学校,这些学校均可通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或网络直播收看教育电视节目。远程教育网和教育城域网相互补充,实现了天地双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彩的专家教师课堂录像等展现在师生面前,我们通过组织开展专项培训、观摩教学、巡回指导以及召开应用现场会等方式,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涌现出了以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小学为代表的把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

一大批学校。

3、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推进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信息化。

努力开发东营教育城域网功能,依托“东营教育信息网”,先后开通了门户网站群、资源库群、电子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博客平台等,逐步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文件传输的无纸化、资源的分级检索和交流的便利畅通。以“东营教育信息网”为核心的各级教育门户网站逐步成为网络应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的总平台。

东营教育信息网站作为全市教育信息发布中心,能够及时报道全市最新教育动态、教育改革和教育成果,成为反映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登陆教育信息网已成为了解我市教育政策法规和与教育有关事项的必然选择。在04、05年东营市政府举办的优秀政务网站评比活动中,“东营教育信息网”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优秀政务网站”称号。

各类学校教育网站数量快速增加,到目前全市已经建有112个校园网站。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应用带动了班级网页、教师网页及专题性学习网站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了个人教学主页。网站对教育教学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东营教育信息网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市教育信息中心在购置了部分成品资源库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下载、卫星接收、非线编集成等方式,不断丰富更新教育资源库。各县区教育局和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也列出专项经费购置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许多学校结合本学校特色,建设和完善了自己的校本资源库。目前,全市共存储各类教育资源18000G,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市、县(区)、学校三级资源库群。教育城域网内的学校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登陆资源库群查

找各类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应用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广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1、依托高校,高起点开展教师培训,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我市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特征,并得到了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的肯定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教育发展的新领域,要具有超前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水平的专家具体指导。为此,我们从以“校校通”工程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就聘请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钟绍春博士后等信息技术教育专家作为我市的教育信息化顾问,全面指导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对全市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能力的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了系列培训方案和计划。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进程,并对受训教师从理论、技能、学习态度、出勤四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这种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良好的培训质量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面向应用,开展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的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培训内容。市教育局先后组织了面向基本应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班、农村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培训班,办公平台应用培训班、网络管理员培训班,以及面向深层次应用的网页制作培训班、动画制作培训班、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培训范围广泛,受

训教师的人数达5800多人次。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训促进了我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3、发挥教育城域网优势,开展网上技术培训和交流。通过东营教育城域网络来进行教师培训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尝试利用网站、博客开展了网络安全、电脑制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网上培训活动,发布了大量文档、视频、图像以及实例程序等培训内容,并通过博客、邮件进行交流指导,对信息技术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十五”期间,尝试开展了区域性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总课题组的带领下,全市40多个子课题学校以“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区域推进,广泛参与。随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迫切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此,市教育局于2002年底申请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十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立了以张洪生局长为课题负责人的课题组,通过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这种方式,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方法和策略,培养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持续提高。全市有4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些学校在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带领下,主要领导亲自抓,研究工作开展的紧张有序。彻底改变了以往

课题研究各自为战的局面,开创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

2、强化管理和督导,研究过程规范高效。过程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针对参与学校比较多、很多学校初次进行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总课题组在工作中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督导,采取了分层督查、重点带动的管理办法,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首先,就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等问题,专家组深入学校进行详细的指导;其次,及时组织规范有效的课题中期评估,组织专家深入学校,与执教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以“三个一”评比活动为主线,督促研究教师主动进行研究总结和反思,为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全程的科学管理和督导,研究工作开展的实实在在,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学校还进一步掌握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课题研究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

3、信息化建设、培训与应用共同推进,研究成果斐然。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离不开硬件环境和高素质人员的支撑。三年来,各单位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培训,为课题研究创设了优良的条件。在建设、培训与应用协调发展的同时,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索总结出了整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构建了部分学科的新的教学模式;建起了“市、县、校”三级资源网络。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全市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大幅度提高。近年来课题组教师在全省电教论文、课件制作等评比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形成研究论文732篇,课件及课例954个,教学设计608个,其中

获省级二等奖以上236项,省级以上发表41项,出版专著15项。总课题及40多所学校负责的子课题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且有13所学校的研究成果被专家组定为优秀成果。课题研究工作获得了中央电教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课题整体设计思路清晰,框架结构科学合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成果丰富,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完成了预期目标,其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成果同时还获得了全国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成果一等奖。

“十五”期间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从硬件建设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全市教育整体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既有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有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既有单位领导思想认识的不平衡,也有工作着力点、着重点的不平衡。二是在教育信息化网络和设施应用上不够。有的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有的设备束之高阁,不去应用;有的农村学校把设备视作“宝贝”,当成摆设,等等。三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制约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确保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今后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观念、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更新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制高点,其作用日益明

显。“十五”期间我们只是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在硬件配备和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些设备和设施的应用,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上仅仅开了一个头,在应用上可做的文章还很多,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路程还很长,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站在加快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中,纳入各类考核体系中,学校主要领导必须清晰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身先士卒,带头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在学校创造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健全机构,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市县区教育局先后建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增加了人员编制,还有部分学校也设立了信息中心。但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网络维护、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校产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工作量越来越大,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有序的发展,各县区及学校要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选配得力人员,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推进工作。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的投入。近几年来,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每年都有新进展,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今年河口区、

垦利县所有学校全部宽带上网,并由县区财政承担全部上网费用;东营区也已基本实现教师人手一机,多数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河口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任课教师人手一机。自己与自己比,变化较大,进步很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如别人的地方,潍坊、淄博等市多数县区整体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都是多媒体教室。要想不落伍,就要求我们恒下一条心,以一贯之地积极工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讲,我市广大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很高涨,多数学校原来仅有的几个多媒体教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所以,今后几年我们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加快“班班通”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所有学校建成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把所有教学班建设成为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科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班班通网络、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校通”。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十五”期间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继续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工作思路,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网络教学的研究。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最为便捷、有效

的途径。通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建设适用的校本资源库,建立一批高质量的专题性学习网站;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能够带动广大教师应用水平的提高。今天参加会议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希望各位校长要能够对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老师给与多方面的支持,创造一个和谐的研究与教学氛围。

提高信息化水平离不开培训。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活动。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校本培训、区域培训,也要建立专家培训体系,聘请知名专家为我们指路导航。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

同志们,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教育信息化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任务相当繁重,我们要克服困难,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实现东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开创东营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 展规划 1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背景分析: 未来社会要求学校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当前很多发达国家教育领域都已相继建成了覆盖全国的以教育为服务内容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信息化网络以先进的应用技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学校之间信息传递速度,为广大教师学生以及管理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应用环境,有效地促进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科学计算和科研合作,成为这些国家最重要的教育基础设施,推动了本国教育事业和科学研究的迅速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信息化是培养几代新人的长远大计,也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经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当前存在认识上的问题是: 1.大部分教师虽已认识到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希望以此为突破口,快速提高教学业绩,但对如何建设和发展,认识比较模糊。

2.对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缺乏深入了解,对教育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还没有确立发挥各种教育媒体作用的观念。对教育媒体如何跟课堂教学和教室环境设计三者相适应的研究相当肤浅。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理论指导。 1.适用于校园辅助教育的软件资源太少,软件建设思路不明,课件制作问题上认识有偏差,受上级各种评比活动的导向影响较大。 2.骨干学科带头人对信息技术指导和组织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缺乏相应的教科研活动带动应用的开展。 3.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评估、教学管理及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相应配套政策没跟上。 二、发展目标: 第一,继续全面推广应用视听传播技术,积极探索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并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教学、科研、管理和学习等各个领域。

教育信息化应用优秀案例

教育信息化应用创新案例 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章海龙 一、实施背景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200多名,教职工56名。学校信息化建设在城区学校是比较好的,教师平时上课使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习惯,这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课堂容量,提高了效率。学校还建立了QQ群、微信群,实现了及时、快捷联络,为工作提供便利;各班级也建立了QQ群、微信群,教师及时把信息发布到平台上,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和学生的情况。 为加快学校信息化,提升教学现代化、信息化,我校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其主要思路来源以下两方面:(一)政策推动 为深入贯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与应用水平,努力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关键,以网络和其他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式和方法的研究为突破口,密切结合我校的教育教学实际,不

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水平,促进我校的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政策上的推动。 (二)现实需要 崇信县城区第二小学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已初具规模,特别是近年来,为了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学校办学踏上了更高的平台。学校要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必要条件,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学校非常重视校园信息化的建设。 二、主要目标 全面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发展,逐步实现校园信息化,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进学校教育观念、教育管理、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三、预期成果 (一)资源网建设目标 1.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为教学、教研提供服务和各类信息。 2.提高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进程,为学校教师备课、辅助教学等活动提供网络环境。

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监控-精品文档

教育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网络监控 The Network Monitoring of the Education Industry Informatization YAO Ye1, SONG Shi-yao2 (1.Liaoning Administration College, Shenyang 110161, China; 2.Liaoning Economic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Shenyang 110122, China) :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remote educ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iza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the importan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software application cannot be ignored,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will face serious security problems. How to manage and use Internet effectively for education, effective network monitoring service as normal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network,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staff. 我国的教育行业真正的信息化是从1994年开始,以国家教 委主持的“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正式启动为标志。1998 年至今教育行业致力于信息化建设或实施更新改造,教育信息化的市场空间将因此而急剧膨胀,围绕着教育信息化的各种需求将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十三五发展规划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苏政办发〔xxxx〕24号)文件精神和《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发〔xxxx〕20号)要求,全面加强信息技术支撑教育改革发展的能力,以先进教育技术改造传统教育教学,以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围绕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稳妥地推进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 一、现状分析 我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老校区校园网始建于1999年,学校网站于xxxx年开通。xxxx年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新校区在校园数字化方面投入不惜重金,按照《江苏省“校校通”工程建设指南》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装备。十多年来,学校的信息化建设一直稳步发展,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具体表现在:从硬件建设来看,学校建成“主干千兆百兆到桌面”局域网,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90间(所有教室均为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6间,全自动录播教室1间、数字化实验室1间,多功能阶梯教室4间,1000人学术报告厅1间,500人报告厅1间,并建有广播中心、监控中心、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校园网使用100 M电信光纤接入因特网,并高速连入市县城域网,实现办公楼、教学

楼、实验楼、图书馆等场所全覆盖。从软件环境来看,我校近几年在对外宣传、人事管理、图书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家校联系等方面已实现数字化办公。从教职工信息素养来看,教师基本能熟练应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绝大部分教师能制作质量较高的多媒体课件。管理人员能熟练办公应用软件。 我校目前信息化建设的问题主要是:整体规划和推进机制缺乏,基础设施严重老化不能满足发展需求,信息化管理体制亟待完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短缺,校本信息资源建设滞后,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教学等方面应用不足,网上教学、网上评课、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强等。这些都与学校的社会定位和发展目标相距甚远。 二、指导思想 未来五年,阜宁中学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年)》、《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智慧教育的实施意见》、《盐城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xxxx—2020)》、《盐城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创建工作方案》,从“建成以物联网为基础的生态型智慧校园”的高度出发,以“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突出重点;优化应用,资源共享;立足高端,跨越发展”为原则,高标准推进学校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数字化校园、智慧校园,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从学校全局高度统一标准,统一规划,整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上王中心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工作现状 作为一所乡村小学,目前,我校采用“有线+无线”信号接入方式,教学楼(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教室、多功能室)可以做到网络信号全覆盖,基本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距离信息化校园的目标却还差的很远。但值得欣慰的是,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视和学校自身的努力,不久我们即将在所有功能室和教学班级安装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班班通”届时教师可以开通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人人通”,也可以进行浏览访间,获取优质教育资源,服务教育教学。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应用情况 虽然硬件设施不足,但我学仍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推广活动,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整合效果好。许多青年教师包括一些即将退休的有这方面特长和爱好的教师能熟练使用现代教育设备,能充分应用网上资源进行敎学,课堂教学能充分体现信息技术功能并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学校要求每学科教师在毎周内至少使用多媒体设备或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有效教学两个课时;对每学期举行的上课比赛都严格要求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方式。 三、数字校园规划及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统筹规划,分类要求,分步实施,注重实效,适度超前为原则,以学校网络及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教育资源信息交换平台和应用软件建设为重点,以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为核心,以管理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改革学校教育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为实现我校教育现代化奠定基础。 二)、建设原则,我校数字校园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加强应用,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原则,秉承理念先行,以应用服务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硬件条件,切实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原则,在建设中考虑高校高性能易维护,易管理,有高扩展能力的应用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数据库平台建设,实现应用系统可扩展可持续的发展原则。 1、统筹规划,数字校园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投资大,建设难,周期长等特点,因此建设之前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筹规划,确保统一的建设标准,统一的技术标准,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数字校园”建设周期长,涉及到需求调研、方案论证,人员培训、推广应用等,因此整个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布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 3加强应用,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目的就是应用,实现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形成充分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4,整合资源,数字校园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数字校园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因此数字校园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三),建设目标,力争用五年时间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构建以现代化数字技术为支撑,以校园网络平台为核心,以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畅,高速流畅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为基础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通过数字校园的建设构建数资源数字化应用集成化传播智能化的信息环境,建设可共享的优质校本资源库,实现教学教研,管理,服务的高度数字化,智能化,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和应用水平最终建成优质安全、绿色、人本的数字校园。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模式

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发展白皮书

目录 第一章、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应用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1) (一)、中国教育行业信息化的新变化 (1)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颁布,推进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 (1) 2、信息化带动教育管理科学化,促进教育公平 (4) 3、信息化引领教学模式变革,提升以学习者为中心、众人参与的现代教育理念 . 5 4、信息化推动科研跨国交流,见证国家科技水平跨越式发展 (5) 5、信息化催热校企互动,带领教育社会化发展步伐 (6) (二)、教育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大势分析 (7) 1、云计算等新技术深入应用,将实现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7) 2、基础网络建设中有线与无线的融合,无线网络与个人移动终端的融合,助力泛 在教育的普及 (8) 3、大数据技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新变革 (9) 第二章、中国教育信息化规划及典型应用分析 (10) (一)、中国教育信息化规划 (10) 1、教育部信息化规划——顶层设计 (10) 2、省市级教育管理机构—基础教育信息化部署 (11) 3、教育机构—高等教育信息化部署 (14) (二)、中国教育机构信息化典型架构和案例分析 (17) 1、中国教育管理信息化 (17) 2、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 (21) 3、中国高等教育信息化 (24) 4、中国职业教育信息化 (27) 第三章、赛迪建议 (30) (一)、以信息化建设为桥梁,促进优质数字资源共享 (30) (二)、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承载能力 (30) (三)、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0) (四)、加强云、移动、大数据、社交等技术应用,推进教育模式创新 (31)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汇报

山阴县第三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省市区加大了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投入力度,特别是在山西省“校校通”工程的实施以来,我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成绩 建成的硬件设施有:全校拥有计算机100台,计算机教室2个,多媒体教室21个,投影仪2台,打印机3台,并且学校实现20兆光纤接入互联网,学校建有网站,为师生访问信息提供了通道。 几年来,随着设备的不断投入,学校领导做好了周密的计划,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覆盖所有学科的信息化工作推进小组,制定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规划,并根据发展规划制定每学期的工作重点,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持续的推进。 一直以来我校以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为抓手,结合学校特色工作,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学校所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中所起到的促进作用。 学校教育信息化,落脚点还在学科教学上。在听课、评课、教学比赛活动中,都明确必须要和信息技术整合。学校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各项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比赛均采用多媒体教学,全校所有的教师全部通过省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信息化考核。 目前学校有30人能够制作出效果良好的课件,有1人具备

网络管理员资格,有1人获计算机等级二级证书,有2人在教育局举行的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奖,所有的教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计算机上课,有15篇论文在省市区电教论文评比中获奖。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1、完善管理制度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学校制订管理制度,专用教室使用规则,教师培训制度。做到学习宣传、落实职责,制度上墙、经常对照,检查督促、共同遵守,确保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还配套了多媒体教室的使用登记、软件的使用记录、各专用室的使用制度等。 2、抓好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为了全力提高学校现代教育的水平,要求教师人人参与,人人掌握校园网的使用和上网技术,人人会制作多媒体课件。二是要求教师能自觉运用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课时数占总课时数的30%以上。三是注重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力求教育信息化。 3、明职责,促落实 从学校实际出发,制定教育信息化相关管理制度,明确职责,落实到人,促进信息化工作的正常开展。 4、投经费,促效率 为了提高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实效性,学校自筹经费,添置教师使用的信息化设施,如电脑、u盘、移动硬盘、摄象机、杀毒软件等,为教师的备课、查阅资料提供方便,为增强课程与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化行业简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市场简析 一、概述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信息化正在深刻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教育。但是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影响不像对于大众生活的影响那么快速和彻底,是渐进式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 1、教育作为关系到整个国家意识形态等思想层面建设的重要环节,传递的内容要严格控制 和筛选,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传播方式不一致; 2、教育作为公民普遍享受的义务,提供的方式要兼顾所有国民,信息化要考虑到不同地区 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普及程度的差异。 所以,教育的信息化战略,总体上是处在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的统一规划,统一推进的步伐中。某些特定领域之间以及某些地区之间教育信息化的水平有所差异,大体上呈现出东部发达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课堂外高于课堂内,学习周边高于学习中的状态。 由于教育涵盖了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领域,各领域需求差别较大,所以下面着重分析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信息化市场。 二、基础教育领域信息化市场细分 基础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市场有以下细分市场: (一)家校沟通 家校沟通是目前信息化程度比较高的细分市场,主要产品包括: 1、付费短信产品:如中国移动校讯通、中国电信、联通的家校通、翼校通等产品; 2、免费大众即时通讯类互联网产品:qq群、微信群、飞信群等; 家校沟通市场分析: 运营商提供的付费短信产品是运营商短信通道+计费通道+使用平台+代理商推广渠道的结合体。在信息化发展的初期,大多数用户之间还依赖短信来进行互动交流的阶段,这类产品很好的满足了家校之间互动沟通的用户需求,运营商也依靠对于短信通道的垄断在用户规模和收入上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其中,中国移动又依靠占绝对优势的用户规模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在部分省份,付费短信产品的渗透率达到了目标用户的90%,这个业务也成为了大部分省份运营商行业信息化产品和收入的主力。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2020--2023)

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规划(2020--2023) 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总体目标 (一)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契机,紧密围绕提高教育质量和均衡发展这一主题,通过现代教育理念和现代教学手段,以资源应用为核心,以应用促发展,建立以应用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以信息化作为我校教育质量提高的突破口和重要手段,努力实现加快我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要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规划,各部门、各阶段按照总体规划进行细化,并结合总规和细化的方案进行实施。 2、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按建设目标的内容,重点突出“建网、建队、建库、建制”的同时,分步实施,具体落实。 3、突出应用,讲求实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着眼信息化建设的功能与作用,突出应用,本着够用、实用、用好的思想原则,实现总规的总体目标或具体目标。 二、阶段安排 第一阶段(2017.9-2017.12) 1、制定学校三年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2、完成校园网的组建工作,充分利用网络优势,把学校的电教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料通过网络上传校园网,建成教师和班级教育空间,把自己的学习心得、教育故事等上传自己空间,从

而达到共享、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教师能自如的上传下载正常教学的课件。通过局域网的建立,达到教师的网上办公、学生的网上评价、学校各部门的网上发布通知、教导处的成绩发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等等。 3、聘请专业人士完善学校网站,利用网站加强学校与家长及社会各界的联系。 4、以学生信息技术教育为抓手。信息技术课程以信息素养的形成为主线,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为根本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收集、鉴别、筛选、整理、处理、传输、表达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利用信息技术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具有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的个人自律能力和明确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5、加强师生信息技术能力培训。 (1)教师培训。以加强师资的教育信息化培训为切入。学校创造条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法,根据需要,分别举办“信息技术基础理论”、“计算机基本操作”、“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的有关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多媒体操作水平。聘请专业人员对教师进行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通过培训,不但使教师能够熟练使用教育资源服务课堂教学,而且能使教师掌握教育技术、教学设计,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方法与信息技术结合,建立让学生自主、创造性学习的环境,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水平。

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朝政发[2017]44号 【发布部门】朝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7.12.15 【实施日期】2017.12.1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 (朝政发〔2017〕44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各园(景)区管委会: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省有关教育信息化的战略部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要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服务全局、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工作重点,以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网络教育资

源开发为核心,以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保障,稳步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推动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与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全面实现我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等教育信息化任务目标,为我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良好基础。 二、任务目标 到202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全面实现“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实现我市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覆盖,城镇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10M,农村学校班均出口带宽不低于5M,高中以上学校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班班通”达到100%,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计算机配备学生每百人达到14台,且满足国家标准要求的校均标准,专任教师每人一台;中小学学校达到《辽宁省中小学学校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高中等职业学校全面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和《辽宁省普通高校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要求,实现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三、加强建设 (一)夯实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 1.加快全市教育网建设。坚持政府统筹、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共建共享的原则,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网络建设。在完成教育城域网建设的基础上,建设市、县两级区域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区域互备、平台统一和网络安全一体的本地化服务大数据中心,实现与省、国家无缝连接,为教育信息化提供可靠的资源与技术服务支撑。 2.重点加强教学班信息化设施建设。教学班是开展教学的主战场,要按规划逐步完善教学班的设备和设施,在全面实现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互动课堂和智能课堂的建设,为开展“专递课堂”、网上教研和个性化智能教学提供良好环境,加快优质教育资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 一、实施目标 以大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全市教育资源库和中小学信息化环境设施的作用,创设良好的教育信息化校园环境。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我校将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与学的转变、加强课程整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和教师信息素养;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教育管理的现代化,从而整体提升学校管理水平,进而推进学校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创建新型的现代化学校。 二、实施保障 1、各级政府在设备的配备和技术指导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以大连市中小学信息化环境建设的精神为指导,以各级政府的支撑为动力,学校建立、健全各项信息化制度,保障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 三、学校现状特点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简介:学校现有学生数527人,班级数15个,教师数36人。学生来源为本学区、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其中以本学区学生的比例居多。由于学校外区和外来民工子女家长自身的文化层次较弱,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到10%左右。家庭电脑的拥有率和上网率都偏低,不过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和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的实施,家长的信息化意识也会随着学校实验的进行而提高。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我校长期以来,坚持德育为先,关注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同时,校园办公系统不够齐全,需要继续完善和开发。 数字资源应用情况 1、学校建有专题网页。 2、教师自制各类教育教学资源。 3、部分学科购买了教学光盘资源。 4、市、区等教育信息资源库。 现有的资源少,对校外的资源的搜集和使用少,教师之间教育资源的交流与共享较少,并且使用率较低。 除了量的增加,更需要质的飞跃,资源的类型要摆脱单一化,向多样性、实用 性过渡,这样才会改变和日常教育教学脱节,使用率低的窘境。 四、主要任务 1、创设符合千山路小学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德育环境,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2、建设并完善学校应用平台,建立相应的推广应用机制。 3、基于校本培训,开展多元培训,加速学生、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的提高。

教育信息化行业现状分析

教育信息化行业现状分析 王泽洋 (一)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1、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现状 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属性包含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总体来说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具有以下特点: ①硬件投入比例过大但应用滞后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不高,与教学实践结合不紧密,硬件环境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是当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矛盾。 在过往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政府和学校往往只考虑购买哪些和多少硬件设备,计划预算也是按照硬件投入来,很少将软件费用计入预算。在应用中,往往是投入极大代价建成的信息化硬件却少有使用。 在已建成的校园网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使用程度往往较低,相当一部分还处于闲置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应用硬件开展与信息技术相整合的课程还很少,大多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师生没有充分享受到有效的教育技术成果,对教育的影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②教育信息化资源优质资源匮乏,整合难度大 教育信息化资源包括电子音像教材、媒体素材、课件、案例、文献资料、题库、教学工具等多种类型。但目前我国的教育应用软件往往从单一学科、单一功

能角度进行设计,各学科各功能之间不能相互结合,造成了操作困难和资源互不兼容的问题。同时社会资源向教育系统的开放不够,资源分散、重复建设、标准化程度低,整合与共享难度大,未建成良好的共建共享机制。 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资源浪费严重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往往是以区县或者学校为基础,区县教育局或学校往往根据上面下达的项目工程来实施,昨天是“校校通”工程,今天是“班班通”工程;昨天是校园网建设,今天是数字化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每家学校各自为政,按照自己的需求和能力配置不同标准的信息化项目。教育信息化建设比较散、乱,缺乏整体、统一规划,区域、校际之间不能链接,“资源孤岛”现象严重。不同区域之间,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数据封闭,资源封锁,不能交互操作,存在重复建设问题,不能发挥信息化硬件和资源共享分享优势,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④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数量及质量不足 教师信息化的准备不足,新课程培训与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存在严重脱节情况。有人尖锐地指出这是“有思想没有技术”和“有技术没有思想”的并存,相当部分的应用培训仍停留在演示型的课件制作上,或者是机械地套用国外的某一种课程设计模式,真正把信息技术应用融入教与学全过程中的培训很少,培训在质的方面没有创新,应用仍在初级层次徘徊。 (2)我国教育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公室将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兴起、应用、融合、革新。根据上述阶段划分,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已经经过了兴起的阶段,正处于“初步应用整合”阶段,并逐步向着“融合创新”阶段推进。未来的发展重点是:在过去十年大规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深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金乡县总面积约886平方公里,全县辖9镇4个街道,647个行政村,总人口约64万人。中小学校136处,在校学生7.9万人,中小学在职教师5470人。 金乡县作为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县”,把教育信息化作为推动均衡发展的有效手段。加快电化教育“三通两平台”建设,硬件建设全部达标。坚持应用驱动,构建全方位参与的应用机制。实现了三个突破,即:从注重硬件建设,到建立系统的平台体系和资源体系的建设突破;从微机课教学、多媒体教学,到多领域运用的突破;从电教部门为主,到相关科室牵头多方参与的应用工作机制突破。教育信息化发挥了引领全面教育工作创新发展的作用。2014年10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批“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单位”。 一、政府重视,加快三通两平台建设 金乡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作为引领全县教育创新发展先导性全局性的工作,着力构建通过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有效机制。县政府出台了《金乡县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县教体局出台了《以信息技术手段为引领、以“智库”为依托、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金乡县作为济宁市的欠发达县,省财政困难县,多渠道

筹措资金,近三年来,先后投入5596万元,顺利完成“三通两平台”硬件建设任务。使全县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达到了山东省办学标准。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要建设工程有: 1、2012年,实施了计算机普及工程,实现专任教师人手一机,所有学校均按标准建设了微机室。购置学生机4500台,使学生机每校都达到最大班额;购置教师机4600台,实现一线教师人手一机。为县直义务教育学校配备220套多媒体。 2、2013年实施班级多媒体配备工程。投资购置电子白板840套,液晶一体机320套。专用教室配备了560套多媒体。实现了全县中小学每个班级、每口专用实验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 3、2014年实施校园网和录播建设工程。完成每个校园校园网建设,使互联网与每个班级联通、与每口专用教室联通,实现了校园内每台微机、每套多媒体都联网。全面升级学校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校园网速明显提升。建设了十一口录播室,基本满足了“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的录课要求。 同时,注重加强资源平台建设和管理平台建设。近年来,投资260万元,我们在教体局网络中心安装了集体备课系统、县教学资源平台、学习考试系统、网站集群系统、数字化校园系统。

2019年教育信息化行业分析

2019年教育信息化行业分析 一、行业发展概况 (2) 二、行业发展趋势 (4) 1、教育信息化从1.0到2.0 (4) 2、市场具备较大进步空间,教育信息化消费在升级 (4) 3、市场集中度在提升 (5) 4、新技术为教育信息化带来全新变革 (5) 5、行业开始由软硬件建设向融合应用方向转变,教育内容服务带来巨大价值 (6) 三、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7) 1、有利因素 (7) (1)积极的产业政策和行业环境驱动力促进了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7) (2)信息消费的快速发展及用户在线学习的需求促进了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 (9) (3)互联网、云计算、教育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0) 2、不利因素 (11) (1)教育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11) (2)行业研究相对滞后 (11) (3)人才因素制约 (11) (4)优质数字资源内容供应是产业链的重难点 (12)

一、行业发展概况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育模式,通过把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应用于教学与科研、管理、教育环境等环节,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信息化手段解决并培养适应信息社会所需创新人才继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是实现国家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既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技术特点,同时又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教育本身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教育信息化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应用层次。首先,从教育信息化的应用领域来分,教育信息化可分为家庭教育信息化、学校教育信息化和社会教育信息化三个层次,在我国以学校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下,首先实现信息化的将是学校教育信息化,其次是家庭教育,最后才是整个社会教育的信息化。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来分,教育信息化可分为教育媒体信息化、教育产业信息化和教育行业信息化三个层次。教育媒体信息化是指教育媒体产品所含各类信息比重日益增大、物质比重日益降低,产品日益由物质产品的特征向信息产品的特征迈进,产品具有越来越强的信息处

教育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教育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教育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改革开发尤其是“九五”时期以来,教育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其结果必然是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教育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教育信息化则是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种基本构成要素,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地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过程高度重视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中国移动立足自身网络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教育行业提供了从学校管理到师生沟通等一系列的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教务、教学信息化解决方案校信通系统教育行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教务、教学信息化解决方案客户面临的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的教育科学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信息化是顺应信息化潮流的必然趋势,是对传统教学、教务、流管理的一场革命。在此背景下,移动公司充分分析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依托自身技术、资源和市场占有率,为教育系统提供了融合了语音合成、计算机电话集成、手机短信综合服务、Internet 等多种先进的技术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此项目解决方案实现的功能包括: 学校利用移动的咨询通平台,进行日常校务信息管理,以及迅速、准确地进行通知、公告的发送和接收;向学生家长及时的发送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家长在第一时间内就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到自己子女在校的操行情况和当天学校的各科作业安排,让老师与家长做到及时沟通,拉近了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共同督导孩子的目的。解决方案校务信息管理系统学校的各种通知信息和校务安排逐渐增多,学校需要一种方便、快捷的办公处理系统,又能满足学校在邮件、公文的处理,又能方便地让职工第一时间了解各种通知。贵州移动根据需求为学校提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的学校,是以学校为对象的信息化、网络化、可视化和智能化的信息集成与应用系统,它将学校各部门、各学科、各领域的信息通过信息化和计算机处理,并最大水准地集成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快速、完整、便捷地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让学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蕴含的丰富信息资源充实、丰富学生知识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当前新形势下,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已成为迫切需要。为适合这个需求,也为了使我校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更进一步,我们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一、指导思想 学校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领域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使课堂教学存有着一些与生俱来的不足与缺陷。但是,就当前来说,课堂教学,或者说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仍然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学生通过学校的正规课程的学习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水平是学生发展的主渠道,所以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正规课程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的作用,同时也将研究学生活动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新领域。 二、现状分析 我们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持续提升师生的信

息素养,提升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校的年轻教师们都通过了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水平考试,绝大部分教师通过了因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教师们在教学中开始逐渐习惯于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区级规划和支持,学校逐步配备了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学校内所有教室和功能室安装了班班通设备,开通了校园网。满足了教育信息化需要的物质条件。 三、总体目标 以信息化校园建设为核心,完成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科学、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培养造就一支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推广信息化学校管理平台,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扎实实施学校教育现代化,促动学校教育观点、教育模式的现代化。 四、工作措施 1、进一步改善校园信息化环境,重点在局域网的优化配置。采用适用的网络管理软硬件,提升学校网络安全和管理效率,改善内网运行速度。在部分楼层、办公室构建无线网接入设备,逐步提升校园信息化环境。 2、通过健全、完善学校现有的校园网络、信息技术设备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制度,形成学校齐全、规范的信息化实验规章制度。 3、建立学校的教育资源平台,把现网站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重建整理,逐步充实教学资源。形成师生共建,具备校本特色,为广大师生青睐的资源网站。发展图书馆信息化资源库藏,优化组合学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加快推进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们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已成为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关键基础和战略支撑,对教育发展产生了革命性影响。近年来,我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在职业教育领域推进信息化建设,提高了职教办学能力和办学水平。 目前,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初步突显。资金投入持续加大。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取得新进展。教育管理信息化不断加强。专门人才培养水平和应用能力普遍提高。信息化已成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同时,我省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还有差距,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发展要求。比如:观念滞后、认识模糊,机构不健全、投入无保障,多头管理、标准不一、重复建设,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工作开展不均衡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职业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必须深入研究加以解决。 一、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创新速度最快、通用性最广、渗透力最强的高技术之一,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信息技术触发了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对促进突破学习围墙,扩展学习手段与范围,构建师生积极互动的教育模式,促进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

学习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们正处于“发展则进、反之则退”的关键时期,如果我们还犹豫不决、观望不做、畏缩不前,我们就有可能丧失抢占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二、科学规划教育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加快推动信息化,顶层规划设计是前提与依据,我们必须统筹规划,在科学分析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各校发展实际,按照国家及省上的总体部署,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如何完善及健全学校信息化管理体制与机制,强化信息化行政推动力;如何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提升学校管理与服务的现代化水平;如何探索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服务人才培养和大学内涵建设;如何强化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及制度建设,形成完善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在顶层设计中要全面考虑并逐步解决的问题。 三、有效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落实 当前,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事关职业学校改革发展的重大任务抓紧抓好,以信息化成效助推学校科学发展。 第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各学校要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抓好工作部署和监督检查,确保负责到人,落实到位。学校各部门要打破利益格局和部门界限,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