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QL分布式数据库核心架构解读

TDSQL分布式数据库核心架构解读

海量计费场景验证

TDSQL 的每个分片默认采用主从高可用架构,提供弹性扩展、备份、恢复、监控等全套解决方案,为您高效解决业务快速发展时面临的各种数据库需求和挑战。

TDSQL (T encent Distributed SQL )

是腾讯推出的一款兼容MySQL 的自主

可控的、高一致性、分布式数据库产品。

目前已为超过500+金融政企提供数据库服务,行业

覆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互联网金融、第三方支付、计费、智慧零售、物联网、政务、物联网等。

1.2发展历程

数据库防火墙;透明加密;自动备份;快速恢复等

减少用户误操作/黑客入侵带来的安全风险。

在线无缝扩容,高效透明的分布式事务。

2.1系统总览

2.2核心架构

2.3模块划分

强同步:主机基于raft协议等待多数派备机应答成功后才返回客户端成功

强同步机制:任何一笔应答前端成功的请求,除了在主机落盘成功外还会在多数派备机落盘

成功

强同步性能:在原生半同步复制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异步化性能改良,使得性能基本与异步复制持平

3.2数据复制比较

3.3核心功能:容灾切换

分布式大数据库系统复习题

一、何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些特点?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通俗地说,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使用计算机网络将地理位置分散而管理和控制又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多个逻辑单位连接起来,共同组成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具有如下特点: 物理分布性,即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站点上,而是分散存储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的多个站点上,而且这种分散存储对用户来说是感觉不到的。 逻辑整体性,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物理上是分散在各个站点中,但这些分散的数据逻辑上却构成一个整体,它们被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所有用户共享,并由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它使得“分布”对用户来说是透明的。 站点自治性,也称为场地自治性,各站点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站点的应用,这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多处理机系统的区别。 另外,由以上三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还可以导出它的其它特点,即: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二、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的模式结构和各层模式的概念。 分布式数据库是多层的,国分为四层: 全局外层:全局外模式,是全局应用的用户视图,所以也称全局试图。它为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表示全局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库部分。 全局概念层:全局概念模式、分片模式和分配模式 全局概念模式描述分布式数据库中全局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特性,与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概念模式是集中式数据库的概念视图一样,全局概念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的全局概念视图。分片模式用于说明如何放置数据库的分片部分。分布式数据库可划分为许多逻辑片,定义片段、片段与概念模式之间的映射关系。分配模式是根据选定的数据分布策略,定义各片段的物理存放站点。 局部概念层:局部概念模式是全局概念模式的子集。局部层:局部模式 局部模式是分布式数据库中关于物理数据库的描述,类同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模式,但其描述的容不仅包含只局部于本站点的数据的存储描述,还包括全局数据在本站点的存储描述。 三、简述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分布透明性,举例说明分布式数据库简单查询的 各级分布透明性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中的分布透明性即分布独立性,指用户或用户程序使用分布式数据库如同使用集中式数据库那样,不必关心全局数据的分布情况,包括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情况、逻辑片段的站点位置分配情况,以及各站点上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即全局数据的逻辑分片、片段的物理位置分配,各站点数据库的数据模型等情况对用户和用户程序透明。

论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论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讨论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中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架构设计采用C/S与B/S混合的架构方式。在全局数据与各院系的数据关系中,采用水平分片的方式;在全局数据与各部门之间,以及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数据库服务器的数据关系中,采用垂直分片的方式。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基于视图概念的数据库设计方法。开发过程中在数据集成、测试、分布式数据库部署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使用合并复制的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同步的问题。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应用数据集成合并复制 针对某高校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该高校共有三个校区,总校区和两个校区,教务处等校级行政部门在总校区办公,15个院、系分布在两个校区。在工作中它们处理各自的数据,但也需要彼此之间数据的交换和处理,如何处理分散的数据和集中的管理是一个难题。学校信息系统中复杂而分散的数据信息之间的交换、相互转换和共享等问题是系统开发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技术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可能。 1、系统的架构设计 采用分布式的C/S与B/S混合的架构方式。各院系、部(室)通过局域网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软件采用C/S架构;其它师生员工通过Internet访问Web 服务器,通过Web服务器再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软件采用B/S架构。学校各部门之间工作时数据交互性较强,采用C/S架构可以使查询和修改的响应速度快;其它师生员工不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能保证学校数据库的相对安全。 2、数据的分布 从全局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局部数据库自下而上构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各系部存放本机构的数据,全局数据库则存放所有业务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完整性和一致性的检查,这种做法虽然有一定的数据冗余,但在不同场地存储同一数据的多个副本,能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也提高了局部应用的效率,减少了通讯代价。 将关系分片,有利于按用户需求组织数据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数据关系采用了不同的分片方式: (1)在全局数据与各院系的数据关系中,由于各院系的数据是全局数据的子集,采用了水平分片的方式。 (2)在全局数据与教务处、总务处等各部门之间,数据是按照其应用功能来划分的,所以采用了垂直分片的方式。在数据库服务器与Web数据库服务器

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高并发分布式服务架构方案 下图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架构蓝图,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需要的模块各有不同。此架构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设计:数据存储和读取,基础服务,应用层(APP/业务/Proxy),日志监控等,下面对这些主要的问题提供具体的各项针对性技术方案。 数据的存储和读取 分布式系统应该根据应用对数据不同的一致性、可用性等要求和数据的不同特性,采用不同的数据存储和读取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可选方案: 1)内存型数据库。内存型的数据库,以高并发高性能为目标,在事务性方面没那么严格, 适合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读取。例如开源nosql数据库mongodb、redis等。 2)关系型数据库。关系型数据库在满足并发性能的同时,也需要满足事务性,可通过 读写分离,分库分表来应对高并发大数据量的情况。例如Oracle,Mysql等。 3)分布式数据库。对于数据的高并发的访问,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提供读写分离的方案, 但是带来的确实数据的一致性问题提供的数据切分的方案;对于越来越多的海量数据,传统的数据库采用的是分库分表,实现起来比较复杂,后期要不断的进行迁移维护;对

于高可用和伸缩方面,传统数据采用的是主备、主从、多主的方案,但是本身扩展性比较差,增加节点和宕机需要进行数据的迁移。对于以上提出的这些问题,分布式数据库HBase有一套完善的解决方案,适用于高并发海量数据存取的要求。 基础服务 基础服务主要是指数据层之上的数据路由,Cache,搜索等服务。 1)路由Router。对于数据库切分方案中的分库分表问题,需要解决在请求对应的数据时 定位需要访问的位置,可根据一致性Hash,维护路由表至内存数据库等方案解决。 2)Cache。对于高并发的系统来讲,使用Cache可以减轻对后端系统的压力,所有Cache 可承担大部分热数据的读操作。当前用的比较多的是redis和memcache,redis比memcache有丰富的数据操作的API,redis对数据进行了持久化,而memcache没有这个功能,因此memcache更加适合在关系型数据库之上的数据的缓存。 3)搜索。搜索可以支持应用系统的按照关键词的检索,搜索提示,搜索排序等功能。开源 开源的企业级搜索引擎主要有lucene, sphinx,选择搜索引擎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 a)搜索引擎是否支持分布式的索引和搜索,来应对海量的数据,支持读写分离,提高 可用性 b)索引的实时性 c)搜索引擎的性能 Solr是基于Lucene开发的高性能的全文搜索服务器,满足以上三个方面的考虑,而且目前在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包括面向用户的应用,网站、APP等,还包括相关的业务处理的运算等。 1)负载均衡-反向代理。一个大型的平台包括很多个业务域,不同的业务域有不同的集群, 可以用DNS做域名解析的分发或轮询,DNS方式实现简单。但是因存在cache而缺乏灵活性;一般基于商用的硬件F5、NetScaler或者开源的软负载lvs在做分发,当然会采用做冗余(比如lvs+keepalived)的考虑,采取主备方式。Nginx是基于事件驱动的、异步非阻塞的架构、支持多进程的高并发的负载均衡器/反向代理软件,可用作反向代理的工具。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复习过程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当前运营商对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的不断增加,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在本文中首先对当前大数据环境下的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介绍,然后分析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在大数据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数据管理;数据处理 中图分类号 TP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6)165-0108-01 随着当前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的种类和数量呈现快速的增长,传统的处理方式逐渐的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基于此种背景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需要得到更快的发展,以达到对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分析等处理要求。 1 大数据中发展分布式数据库的意义 在面对当前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的集中式数据库已经逐渐的不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需要找到新的处理方式来进行更新,分布式数据库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逐渐的被发展和应用。分布式数据库在使用中有着许多传统集中式数据库不具备的优点:第一,分布式数据库有着极为强大的扩展能力,这是传统数据库所不具备的,在数据的存储方面表现出巨大的优势;第二,来自于成本上的优势。

在大数据中,如果仍旧采用原有的数据库,在进行扩容的时候,会花费大量的资金,使得成本上花费巨大,而且所取得的效果也是有限的。分布式数据库则只需要较少的资金就能够完成扩容处理,占据着特别大的优势[1];第三,分布式数据库在用户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分布式数据库让人们对大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处理变得容易和快捷。 2 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分析 在大数据中,分布式数据库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也正是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表现出来的先进性能,才使得分布式数据库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其由很多个并行的处理单元组成,而且每个处理单元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包括数据的存储,数据的分析等,对于每一个处理单元来说,其所处的位置和作用都是对等的,而且是相对独立的。混合存储技术:突破传统行存的限制,实现行列混合存储。该项技术对于分布式数据库的性能有着很大的提升,使得分布式数据库在运行速度和运行的灵活性上都有很大的提高。再就是智能索引技术,该种技术所占用的空间减少,并且能够很好的解决后面数据库慢的问题,不会对后面的索引数据造成影响[2]。除此之外,分布式数据库中还具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如并行处理技术、高效透明压缩技术等,都是传统数据库中所不具备

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

金融级分布式数据库架构设计

目录 1.行业背景 (3) 2.数据库分布式改造的途径 (3) 3.分布式数据库总体架构 (4) 4.两阶段提交的问题 (5) 5.CAP与BASE的抉择 (7) 6.raft的优势 (8) 6.1. Leader选举 (9) 6.2. 日志复制 (10) 6.3. 安全性 (11) 7.分布式数据库如何实现PITR (16)

1.行业背景 银行业从最初的手工记账到会计电算化,到金融电子化,再到现在的金融科技,可以看到金融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改变了金融的交易方式,为金融行业的创新前行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一把双刃剑,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普惠金融使得金融的门槛降低,更多的普通大众参与到金融活动中,这让金融信息系统承受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大型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交易所等核心交易系统都在纷纷进行分布式改造,其中数据库作为有状态的应用,成为了信息系统中唯一的单点,承担了所有来自上层应用的压力。随着数据库瓶颈的凸显,进行分布式改造迫在眉睫。 2.数据库分布式改造的途径 数据库进行分布式改造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布式访问客户端、分布式访问中间件、分布式数据库。由于其分布式能力实现在不同的层次(应用层、中间层、数据库层),对应用程序有不同的侵入程度,其中分布式访问客户端对应用侵入性最大,改造难度最大,而分布式数据库方案对应用侵入性最小,但是架构设计及研发难度最大。

3.分布式数据库总体架构 其实当前市面上的分布式数据库总体架构都是类似的,由必不可缺的三个组件组成:接入节点、数据节点、全局事务管理器。总体架构如下,协调节点负责sql解析,生成分布式执行计划,sql转发,数据汇总等;数据节点负责数据存储与运算;全局事务管理器负责全局事务号的生成,保证事务的全局一致性。这个架构或多或少都受到了google spanner F1论文的影响,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这几个组件在实现上有什么难点,该如何进行架构设计。

(最新整理)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全部内容。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论文题目: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授课教师(职称): 曹峰() 研究生姓名: 刘杰飞 年级: 2014级 学号: 201422403003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6 月 17日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蜂窝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和激增的Intranet及Internet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为了符合当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解决整个信息资产被分裂所成的信息孤岛,为孤岛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现状及问题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十年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也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库在各个行业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也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量也急剧增加,同时有关大数据分析的讨论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发展,数据信息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造成数据量庞大;同时,数据种类呈多样性,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共存;另一方面也要求实时交互性强;最重要的是大数据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应的对于管理这些数据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使用的软硬件之间的差异,这给开发企业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同一模块管理操作不同的数据表格,对不同的数据表格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也即对企业简单的应用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软件开发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降低了企业开发的成本,提高了软件使用的回报率。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如何更有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简介 一、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来的。是数据库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 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在用户面前为单个逻辑数据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中每一个数据库服务器合作地维护全局数据库的一致性。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 在系统中的每一台计算机称为结点。如果一结点具有管理数据库软件,该结点称为数据库服务器。如果一个结点为请求服务器的信息的一应用,该结点称为客户。在ORACLE客户,执行数据库应用,可存取数据信息和与用户交互。在服务器,执行ORACLE软件,处理对ORACLE 数据库并发、共享数据存取。ORACLE允许上述两部分在同一台计算机上,但当客户部分和服务器部分是由网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时,更有效。 分布处理是由多台处理机分担单个任务的处理。在ORACLE数据库系统中分布处理的例子如: 客户和服务器是位于网络连接的不同计算机上。 单台计算机上有多个处理器,不同处理器分别执行客户应用。

分布式环境灾备实现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为了符合当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解决整个信息资产被分裂所成的信息孤岛,为孤岛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本文主要介绍数据库数据存储特点,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灾备的实现方法。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现状及问题 1.引言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如何更有效地存储、管理、共享和提取信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集中式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迅速发展。 分布式数据库是指利用高速计算机网络将物理上分散的多个数据存储单元连接起来组成一个逻辑上统一的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的基本思想是将原来集中式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散存储到多个通过网络连接的数据存储节点上,以获取更大的存储容量和更高的并发访问量。近年来,随着数据量的高速增长,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开始从集中式模型向分布式架构发展,基于关系型的分布式数据库在保留了传统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和基本特征下,从集中式存储走向分布式存储,从集中式计算走向分布式计算。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由分布于多个计算机结点上的若干个数据库组成,,每个子数据库系统都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它们都拥有各自的数据库、中央处理机、终端,以及各自的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分布式数据库在使用上可视为一个完整的数据库 ,而实际上它是分布在地理分散的各个结点上,它的数据存储方式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不同,数据被分片并分散存储于网络中不同的存储节点之上,并且每一个分片都有2到3个副本,以保证数据可靠性,但每一个存储节点上都只有部分数据,没有一个存储节点存有这样将为分布式数据库灾备的实现带来挑战,传统的基于卷、基于集中存储、基于传统数据库的两地三中心解决方案将不再适用于分布式环境灾备的实现,本文将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存储特点,以及分布式数据库灾备的实现方法。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方案

1.大型分布式数据库解决方案 企业数据库的数据量很大时候,即使服务器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某些复杂的查询操作都会非常缓慢,影响最终用户的体验;当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对数据库的装载与导出,备份与恢复,结构的调整,索引的调整等都会让数据库停止服务或者高负荷运转很长时间,影响数据库的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分区表技术 让用户能够把数据分散存放到不同的物理磁盘中,提高这些磁盘的并行处理能力,达到优化查询性能的目的。但是分区表只能把数据分散到同一机器的不同磁盘中,也就是还是依赖于一个机器的硬件资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分布式分区视图 分布式分区视图允许用户将大型表中的数据分散到不同机器的数据库上,用户不需要知道直接访问哪个基础表而是通过视图访问数据,在开发上有一定的透明性。但是并没有简化分区数据集的管理、设计。用户使用分区视图时,必须单独创建、管理每个基础表(在其中定义视图的表),而且必须单独为每个表管理数

据完整性约束,管理工作变得非常复杂。而且还有一些限制,比如不能使用自增列,不能有大数据对象。对于全局查询并不是并行计算,有时还不如不分区的响应快。 库表散列 在开发基于库表散列的数据库架构,经过数次数据库升级,最终采用按照用户进行的库表散列,但是这些都是基于自己业务逻辑进行的,没有一个通用的实现。客户在实际应用中要投入很大的研发成本,面临很大的风险。 面对海量数据库在高并发的应用环境下,仅仅靠提升服务器的硬件配置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分布式网格集群通过数据分区把数据拆分成更小的部分,分配到不同的服务器中。查询可以由多个服务器上的CPU、I/O来共同负载,通过各节点并行处理数据来提高性能;写入时,可以在多个分区数据库中并行写入,显著提升数据库的写入速度。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概述.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概述 一个远程事务为一个事务,包含一人或多个远程语句,它所引用的全部是在同一个远程结点上.一个分布式事务中一个事务,包含一个或多个语句修改分布式数据库的两个或多个不同结点的数据. 在分布式数据库中,事务控制必须在网络上直辖市,保证数据一致性.两阶段提交机制保证参与分布式事务的全部数据库服务器是全部提交或全部回滚事务中的语句. 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可由ORACLE数据库管理员为终端用户和应用提供位置透明性,利用视图、同义词、过程可提供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的位置透明性. ORACLE提供两种机制实现分布式数据库中表重复的透明性:表快照提供异步的表重复;触发器实现同步的表的重复。在两种情况下,都实现了对表重复的透明性。 在单场地或分布式数据库中,所有事务都是用COMMIT或ROLLBACK语句中止。 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分类: (1 同构同质型DDBS:各个场地都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譬如都是关系型,并且是同一型号的DBMS。 (2同构异质型DDBS:各个场地采用同一类型的数据模型,但是DBMS的型号不同,譬如DB2、ORACLE、SYBASE、SQL Server等。 (3异构型DDBS:各个场地的数据模型的型号不同,甚至类型也不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异种机联网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此时依靠异构型DDBS就能存取全网中各种异构局部库中的数据。 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主要特点: DDBS的基本特点: (1物理分布性:数据不是存储在一个场地上,而是存储在计算机网络的多个场地上。 逻辑整体性:数据物理分布在各个场地,但逻辑上是一个整体,它们被所有用户(全局用户共享,并由一个DDBMS统一管理。 (2场地自治性:各场地上的数据由本地的DBMS管理,具有自治处理能力,完成本场地的应用(局部应用。 (3场地之间协作性:各场地虽然具有高度的自治性,但是又相互协作构成一个整体。 DDBS的其他特点 (1数据独立性 (2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控制机制 (3适当增加数据冗余度

CAP理论与分布式数据库

根据CAP理论,一致性(C),可用性(A),分区容错性(P),三者不可兼得,必须有所取舍。而传统数据库保证了强一致性(ACID模型)和高可用性,所以要想实现一个分布式数据库集群非常困难,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数据库的扩展能力十分有限。而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的NoSQL运动,就是通过牺牲强一致性,采用BASE模型,用最终一致性的思想来设计分布式系统,从而使得系统可以达到很高的可用性和扩展性。 但是,对于CAP理论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数据库大师Michael Stonebraker就撰文《Errors in Database Systems, Eventual Consistency, and the CAP Theorem》,表示为了P而牺牲C是不可取的。事实上,数据库系统最大的优势就对一致性的保证,如果我们放弃了一致性,也许NoSQL比数据库更有优势。那么,有没有可能实现一套分布式数据库集群,即保证可用性和一致性,又可以提供很好的扩展能力呢?回答是:有的。 目前,有很多分布式数据库的产品,但是绝大部分是面向DSS类型的应用,因为相比较OLTP应用,DSS应用更容易做到分布式扩展。Michael Stonebraker提到了一种新型的数据库VoltDB,它的定义是Next-Generation SQL Database for Fast-Scaling OLTP Applications。虽然产品还没有问世,但是从技术资料上来看,它有几个特点: 1.采用Share nothing架构,将物理服务器划分为以CPU core为单位的Virtual node,采用Sharding技术,将数据自动分布到不同的Virtual node,最大限度的利用机器的计算资源; 2.采用内存数据访问技术,类似于内存数据库(In-memory database),区别于传统的数据库(Disk-based database),消除了传统数据库内存管理的开销,而且响应速度非常快; 3.每个Virtual node上的操作是自治的,利用队列技术将并发访问变为串行访问,消除了传统数据库串行控制的开销(比如Latch和Lock); 4.数据同步写多个副本,不存在单点故障,而且消除了传统数据库需要记录redo log的开销。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报告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报告

目录 1案例背景 (1) 需求分析 (1) 2 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2) 设计目标 (2) 总体设计目标 (2) (4)可靠性: (3) 完成方式及周期 (3) 分布式数据库架构图 (4) 物理设计施工 (5) 3 总结 (5) 4所用设备汇总 (7) 5所使用软件 (7)

成品车间分布式数据库设计 1案例背景 随着成品车间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我们的传统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缺点逐渐体现出来主要有: 1、所有数据处理、存储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完成,一旦机器损坏或系统崩 溃数据数据很难恢复。 2、单台机器写入/查询处理能力不足,一台机器既要读取数据,又要写入数 据,遇到大批量超过单台数据库的处理能力,就会出现卡顿,在生产时 间不敢批量制造/查询数据。 3、硬件性能瓶颈,包括(硬盘、CPU、内存),使用升级硬件的方法效果有限。 4、出现故障没有备用服务器可以替代。 5、当前成品车间存在2种数据库,oracle,sql sever,交叉使用不方便管 理维护,出现问题排查困难。 6、由于数据库初期创建数据库/表比较混乱,现在对数据的统计管理需要在 两台服务器之间交叉进行,统计难度高,效率低。 需求分析 成品车间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各个节点产生的数据量越来越大,对数据系统要求越来越高,我们所使用的传统集中式数据库已经无法从容应对越来越大的数据。 成品车间生产线数据库主要有oracle和sql server两种,分别分布在2台计算机中,柔性线、自动线、三相线交叉使用两种类型数据库,主要出现的问题有; 1、一旦其中一个数据库出现问题,那么就有很大的几率导致三条线体 的某个节点或全部节点失去数据服务,导致停线。 2、数据库出现故障,必须停线,故障修复之后才可以上线使用。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学院(中心、所):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名称:分布式数据库技术 论文题目: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授课教师(职称):曹峰() 研究生姓名:刘杰飞 年级:2014级 学号:201422403003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5年 6 月17日

分布式数据库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时代的到来,数据库应用需求的拓展和计算机硬件环境的变化,特别是计算机网络与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卫星通信、蜂窝通信、计算机局域网、广域网和激增的Intranet及Internet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为了符合当今信息系统的应用需求和企业组织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分布式数据库提供了解决整个信息资产被分裂所成的信息孤岛,为孤岛联系在一起提供桥梁。本文主要介绍分布式数据库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分布式数据库;发展趋势;现状及问题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经济结构、生产方式和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深刻地影响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近十年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同时也对计算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数据库在各个行业中的不断发展,各行业也对数据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量也急剧增加,同时有关大数据分析的讨论正在愈演愈烈。甚至出现了爆炸性增长的趋势,一方面是由于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发展,数据信息正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造成数据量庞大;同时,数据种类呈多样性,文本、图片、视频等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共存;另一方面也要求实时交互性强;最重要的是大数据蕴含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相应的对于管理这些数据的复杂度也随之增加。同时各行业部门或企业所使用的软硬件之间的差异,这给开发企业管理数据库管理软件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果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即使用同一模块管理操作不同的数据表格,对不同的数据表格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等操作,也即对企业简单的应用实现即插即用的功能,那么就能大大地减少软件开发的维护和更新费用,缩短软件的开发周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开发,降低了企业开发的成本,提高了软件使用的回报率。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人们将越来越多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中的计算机上。如何更有效地存储、管理、共享和提取信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集中式数据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应运而生,并且得到迅速发展。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出现,有效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网络资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面向地理上分布而在管理上需要不同程度集中的处理系统,主要解决在计算机网络上如何进行数据的分布和处理。由于分布式数据库有许多突出的优点,因此,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可以广泛地应用于大企业,多种行业及军事国防等领域,这对建立集约型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其应用(徐俊刚 第三版)重点课后习题

第一章 1.1 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不足:1.数据按实际需要已经在网络上分布存储,如果再采用集中式处理,势必造成附加成本和通信开销,2,。应用程序集中在一台计算机上运行,一旦该计算机发生故障,将会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不高。3集中式处理导致系统的规模和配置都不够灵活,系统的可扩展性较差。 1.2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哪几种分类方法?这些方法是如何分类的? 1.按局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数据模型的类型分类。 (1)同构型:同构同质型:各个站点上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都是同一类型的,而且是同一种DBMS。 同构异质型:各个站点上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都是同一类型的,但不是同一种DBMS。 (2)异构型:各个站点上的数据库的数据模型各不相同。 2.按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全局控制系统类型分类 (1)全局控制集中型DDBS (2)全局控制分散型DDBS (3)全局控制可变型DDBS 1.3 什么是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它具有那些主要特点?怎样区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只提供远程数据访问的网络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其可以看成是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系统的有机结合。 基本特点:物理分布性、逻辑整体性、站点自治性。 导出特点:数据分布透明性、集中与自治相结合的机制、存在适当的数据冗余度、事务管理的分布性。 区分:分布式数据库的分布性是透明的,用户感觉不到远程与本地结合的接缝的存在。 1.6分布式DBMS具有哪些集中式DBMS不具备的功能? 数据跟踪,分布式查询处理,分布式事务管理,复制数据管理,安全性,分布式目录管理 1.14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主要优点是什么?存在哪些技术问题?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优点:良好地可靠性和可用性;提高系统效率,降低通信成本;较大的灵活性和可伸缩性;经济型和保护投资;适应组织的分布式管理和控制;数据分布式具有透明性和站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实现了数据共享。

从GoogleSpanner漫谈分布式存储与数据库技术

从Google Spanner漫谈分布式存储与数据库技术 文/曹伟 Spanner 的设计反映了 Google 多年来在分布式存储系统领域上经验的积累和沉淀,它采用了 Megastore 的数据模型,Chubby 的数据复制和一致性算法,而在数据的可扩展性上使用了 BigTable 中的技术。新颖之处在于,它使用高精度和可观测误差的本地时钟来判断分布式系统中事件的先后顺序。Spanner 代表了分布式数据库领域的新趋势——NewSQL。 Spanner 是 Google 最近公开的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它既具有 NoSQL 系统的可扩展性,也具有关系数据库的功能。例如,它支持类似 SQL 的查询语言、支持表连接、支持事务(包括分布式事务)。Spanner 可以将一份数据复制到全球范围的多个数据中心,并保证数据的一致性。一套 Spanner 集群可以扩展到上百个数据中心、百万台服务器和上T条数据库记录的规模。目前,Google 广告业务的后台(F1)已从 MySQL 分库分表方案迁移到了Spanner 上。 数据模型 传统的 RDBMS(例如 MySQL)采用关系模型,有丰富的功能,支持 SQL 查询语句。而NoSQL 数据库多是在 key-value 存储之上增加有限的功能,如列索引、范围查询等,但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Spanner 继承了 Megastore 的设计,数据模型介于 RDBMS 和 NoSQL 之间,提供树形、层次化的数据库 schema,一方面支持类 SQL 的查询语言,提供表连接等关系数据库的特性,功能上类似于 RDBMS;另一方面整个数据库中的所有记录都存储在同一个key-value 大表中,实现上类似于 BigTable,具有 NoSQL 系统的可扩展性。 在 Spanner 中,应用可以在一个数据库里创建多个表,同时需要指定这些表之间的层次关系。例如,图 1 中创建的两个表——用户表(Users)和相册表(Albums),并且指定用户表是相册表的父节点。父节点和子节点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用户表中的一条记录(一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有两种:一种是物理上分布的,但逻辑上却是集中的。这种分布式数据库只适宜用途比较单一的、不大的单位或部门。另一种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物理上和逻辑上都是分布的,也就是所谓联邦式分布数据库系统。由于组成联邦的各个子数据库系统是相对“自治”的,这种系统可以容纳多种不同用途的、差异较大的数据库,比较适宜于大范围内数据库的集成。 ----- ----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包含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DDBMS)和分布式数据库(DDB)。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应用程序可以对数据库进行透明操作,数据库中的数据分别在不同的局部数据库中存储、由不同的DBMS进行管理、在不同的机器上运行、由不同的操作系统支持、被不同的通信网络连接在一起。 一个分布式数据库在逻辑上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物理上则是分别存储在不同的物理节点上。一个应用程序通过网络的连接可以访问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数据库。它的分布性表现在数据库中的数据不是存储在同一场地。更确切地讲,不存储在同一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这就是与集中式数据库的区别。从用户的角度看,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在逻辑上和集中式数据库系统一样,用户可以在任何一个场地执行全局应用。就好那些数据是存储在同一台计算机上,有单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管理一样,用户并没有什么感觉不一样。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在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结合的产物。分布式数据库系统适合于单位分散的部门,允许各个部门将其常用的数据存储在本地,实施就地存放本地使用,从而提高响应速度,降低通信费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集中式数据库系统相比具有可扩展性,通过增加适当的数据冗余,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在集中式数据库中,尽量减少冗余度是系统目标之一.其原因是,冗余数据浪费存储空间,而且容易造成各副本之间的不一致性.而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系统要付出一定的维护代价.减少冗余度的目标是用数据共享来达到的。而在分布式数据库中却希望增加冗余数据,在不同的场地存储同一数据的多个副本,其原因是:①.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当某一场地出现故障时,系统可以对另一场地上的相同副本进行操作,不会因一处故障而造成整个系统的瘫痪。②.提高系统性能系统可以根据距离选择离用户最近的数据副本进行操作,减少通信代价,改善整个系统的性能。 分布式数据库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据独立性与位置透明性。数据独立性是数据库方法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分布透明性指用户不必关心数据的逻辑分区,不必关心数据物理位置分布的细节,也不必关心重复副本(冗余数据)的一致性问题,同时也不必关心局部场地上数据库支持哪种数据模型.分布透明性的优点是很明显的.有了分布透明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书写起来就如同数据没有分布一样.当数据从一个场地移到另一个场地时不必改写应用程序.当增加某些数据的重复副本时也不必改写应用程序.数据分布的信息由系统存储在数据字典中.用户对非本地数据的访问请求由系统根据数据字典予以解释、转换、传送. (2)、集中和节点自治相结合。数据库是用户共享的资源.在集中式数据库中,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对共享数据库的控制是集中的,并设有DBA负责监督和维护系统的正常运行.在分布式数据库中,数据的共享有两个层次:一是局部共享,即在局部数据库中存储局部场地上各用户的共享数据.这些数据是本场地用户常用的.二是全局共享,即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各个场地也存储可供网中其它场地的用户共享的数据,支持系统中的全局应用.因此,相应的控制结构也具有两个层次:集中和自治.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常常采用集中和自治相结合的控制结构,各局部的DBMS可以独立地管理局部数据库,具有自治的功能.同时,系统又设有集中控制机制,协调各局部DBMS 的工作,执行全局应用。当然,不同的系统集中和自治的程度不尽相同.有些系统高度自治,连全局

ORACLE实现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的例子

ORACLE实现分布式数据库应用的例子 文章来自学IT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318135107.html,/html/2009-03/25_831_00.html 序言 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其结构如图1。在网络环境中,每个具有多用户处理能力的硬件平台都可以成为服务器,也可成为工作站。多个服务器上的数据库对用户来说图1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是一个逻辑上的单一数据库整体,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及安全性都是对这一逻辑上的单个数据库进行控制的。服务器对共享数据的存取进行管理,而非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处理操作可以由客户机来完成。 图1 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结构 ORACLE的分布式数据库功能允许用户开发的应用程序把多个数据库当作一个完整的数据库看待。SQL*NET允许多台运行ORACLE产品的计算机相互通讯。ORACLE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允许用户透明地操作远程数据库的数据,可以用多个数据库满足多个工作组、部门或地区的需求,并把它们连接在一起,使应用程序看起来只有一个大型数据库。用户对此单一逻辑的数据库中数据的任一请求,都被自动分解、自动寻址、自动转换为网络请求,并在相应结点上实现相应的操作。ORACLE 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混合的网络拓扑结构,还支持混合网络协议,并自动地进行网络协议转换。

1 创建到另一个数据库的链接 数据库链接用于建立与远程数据的联系,它为远程数据库指定了数据库、用户帐户和口令。数据库链接可以是公共的,也可以是私有的。数据库链接存放在“本地”计算机的数据字典内,当使用时,它作为远程数据库的用户帐户连接到指定的数据库。当操作完成后,数据库链接退出远程的数据库。如远程数据库正在运行分布式选件,数据库链接可用于远程数据修改,如果远程数据库没有运行分布式选件,则只能用于远程数据查询。 数据库键接的建立语句为: CREATE [PUBLIC] DATABASE LINK Linkname [CONNECT TO username IDENTIFIED By password] [USING‘connectstring'] 其中:Linkname 数据库链接的名称 Username 用户帐户 password 口令 connectstring 远程数据库的连接串 连接串在SQL*NET 2.X版中,为远程数据库的别名。在SQL*NET 1.X版中包括用冒号隔开的三个部分,分别为网络接口驱动程序、服务器名称和数据库实例。 在一个数据库内,可以建立多个数据库链接分别指向不同的数据库。ORACLE 的数据字典视图ALLDBLINKS包含连接用户所创建的公共数据库和私有数据库链接,其结构为:Name Null? Type Owner Not null Varchar2(30) DBLink Not null Varcher2(128) Username Varcher2(30) Host Varcher2(255) Created Not null DATE 而数据字典视图VSERDBLIND,包含一个用户的全部私有数据库链接,其结构为: Name Null? Type DBLink Not null Varcher2(128) Username Not null Varcher2(30) Password Varcher2(30) Host Varcher2(255) Created Not null DATE 用户可用SQL查询语句去查看有哪些数据库链路是可用的。 2 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数据 数据库链接建立好后,即可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数据,使用数据链接的方式为: SELECT col1, col2,……FROM tablename@ dbLink 在该查询语句中,符号@指示该基表为数据库链接dbLink所指定的存放在远程数据库中的基表。 在应用程序中,用户可以访问远程数据库的数据,但当基表地址改变了,用户希望不修改应用程序。这时,可用同义词为应用程序提供地址的透明性。同义词的建立如下:CREATE SYNONYM synoname FOR tablename @dbLink 同义词在应用程序中隐藏了对象的实际地址。当基表移动时,修改一个同义词定义要比修改应用程序中的所有对象引用容易得多。 3 使用快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