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烟草发展历史

云南烟草发展历史
云南烟草发展历史

云南烟草发展历史

提到云南,外界的人总将之与"边远、落后"相连。而正是这样一个地方,长期以来每年的税收在全国的排名都超出其GDP的排名。除此之外,云南的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一度位居西部省市区前列。

支撑这一奇迹的,是烟草。

作为云南的第一支柱产业,云南的烟草至今已走过漫长的发展历程,但作为一个产业崛起的壮丽篇章,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30年中谱写的。烟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撑起了云南经济的半壁江山。

云南烟草产业的风雨历程,烟草产业创造的一个个辉煌,与全省经济发展的轨迹构成了相同的发展曲线。从上世纪70年代进行第一次技术改造、引进云南第一条滤嘴生产线,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异军突起,再到世纪之交经历一段艰难的“寒冬”,直到近五年来的“一步一个台阶”……云南烟草走完了30年的改革、发展、升级、蜕变之路。

在生产规模上,经过近30年的发展,云南烟草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产业,在国内烟草行业中形成了比较优势,拥有较为丰富的管理经验、人力资源、品牌资源,积累了雄厚的资金基础和技术储备。与大多数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云南烟草在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技术、人才、资金方面也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有基础、有能力、有条件参与更大领域烟草市场的竞争。

2007年,云南烟草系统更是捷报频传:创造了产销量突破100万箱、创税利突破100亿元的“双百品牌”--“云烟”,而曾创造中国卷烟难以逾越高峰的“红塔山”也历史性地销量突破100万箱。近5年来,云南烟草产业健步疾行,税利连续翻越了400亿元、500亿元、600亿元高峰。

云南烟草产业的成就,是站在时代高端勇于创新的结果,是经营管理人员层出不穷的结果。这个行业具有充分的理性,在良好地继承巩固前任创新和管理成就的基础上,不断推进新的创新、瞄准新的高度。正是这种理性,使云南烟草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基础雄厚。

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基础,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更加美好的云南烟草的未来。

打基础阶段(1985年以前)确立“拳头”产品地位

回到改革开放之初,云南“两烟”的发展在全国并不领先,特别是卷烟生产仍处于落后状态。

根据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云南省烟草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李万兴的概括,二十世纪50-70年代末期,中国烟草处于“上(海)、青(岛)、天(津)”时代和“一豫二鲁三贵”的基本格局。到80年代中叶中国烟草格局逐步演化为“一云、二贵、三中华”时代,期间云南烟草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的技术革新,为日后绝对优势地位的确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烟草成云南“第一战略重点”

“中国烟区看黄淮”是上世纪70年代对烤烟地理重心的一句描述语,当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河南号称“烟草王国”时,云南烤烟产量只有100多万担。而处境更为被动的是卷烟,当时基本处于“上青天”的垄断时期,云南卷烟不仅产量小,而且缺乏竞争力。

在此背景下,云南烟草开始了一次变革之旅。“现在看来,烟草界的变革与创新是司空见惯的了,但是当时却是需要胆识和智慧的。”全国烟标设计收藏评审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烟草博物馆》特约撰稿人、云南省烟草学会藏品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王天培说。

1981年,国务院决定对烟草制品实行国家专营,1982年,相继成立了中国烟草总公司云南省公司和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对全省烟草实行统一管理和经营,使云南烟草行业走上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道路。

据李万兴介绍,“六五”(1981-1985年)时期,云南省抓住国家开发优势资源的机遇,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支持下,把烟草作为振兴云南经济的突破口,作为云南经济发展的“第一战略重点”,把烟草产品作为“第一拳头产品”来抓,把烟草行业的设备引进和技改列为全省重点,优先予以保证,强调质量是烤烟、卷烟的命根子,必须以质取胜。

开行业技改先河

翻开云南烟草30年的发展史,可以说是伴随着技改一步步发展兴旺起来的。而真正的转折,即云南各卷烟厂卓有成效的技术改造工作,是在1982年云南省烟草公司成立以后开始的。

当时在进行技术改造上,云南有两条路线可以选择:一是直接从国外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装备企业。其优点是见效快,缺点是代价较高,要付出一定数量的外汇。二是从国外引进技术由国内仿造。从长远观点看,后者是正确的,它可以发展中国自己的烟机制造工业。但是,以国内现有的烟机制造水平,却很难在短期内满足云南卷烟工业技术改造的需要。云南省烟草公司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并吸收云南天然气化肥厂引进美国先进专用设备的成功经验,通过直接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来改造云南卷烟工业。

省公司的方针是高起点,高水平地对全行业进行技术改造。但是,在起步阶段,考虑到资金、外汇紧缺等因素,还只能重点改造昆明、玉溪两个大卷烟厂,同时对曲靖、楚雄、昭通三个卷烟厂安排少量引进。在购买机器时,则不追求一步到位,主要引进翻新设备,从单台烟机进口逐步过渡到批量引进。

1982年,昆明卷烟厂率先从英国莫林斯公司进口14台翻新MKK8/RATRO型卷接机;1983年,玉溪卷烟厂从日本进口8台翻新MK8/MA3卷接机;紧接着,昭通、大理两家烟厂也从国际旧货市场购买了部分设备,引进后产生了一定效益。

1984年,引进设备的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国外汇储备增加,国家放宽了设备进口的限制。云南省立即抓住这个有利时机,组织各烟厂签订了总价值近5000万美元的烟机订货合同,以引进英制MK9-5U卷接机组,意大利GD公司产X4型和萨西伯公司产6000型包装机为主。这批设备于1986年到货投产。

云南省引进5000万美元设备,还有段重要的插曲:最初是全部安排给技术设备条件较好的昆明卷烟厂,这样大的数额,以及到期归还外汇的巨大市场风险,使昆明卷烟厂一时有些犹豫。玉溪卷烟厂知道这一情况后,主动找到省轻工厅,说:“如果昆明卷烟厂不要,就把5000万美元的设备全部给我们厂吧!”曲靖卷烟厂知道后也十分踊跃:“玉溪敢要,我们也敢要!”结果昆明卷烟厂也出来争。最后省政府搞平衡,这为后来在卷烟技术设备方面,玉溪、昆明、曲靖三大烟厂在全国领先的新格局奠定了基础。

■小结:

“国内其他烟厂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云南却把它变成了现实。”王天培感慨道,通过这轮技术设备引进,把人们的思想观念大大推进了一步,为云南后来更大规模地引进设备,并在卷烟设备和技术方面保持全国优势地位奠定了基础。

在总结这段时期云南烟草迅速发展的历史经验时,王天培指出,“我们不难发现,云南烟草产业的发展完全起步于对卷烟技术的引进与云南卷烟品牌的培育。”期间云南烟草投入巨资,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设备,加大烟草的科技投入,创建了一系列名牌产品,如畅销国内市场的“云烟”、“红塔山”、“阿诗玛”等,且供不应求,并逐步打入国际市场。这为云南卷烟随之而来的迅猛发展创造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云南卷烟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十年辉煌(1980年代中期-1990年代中期)“滇系烟的江湖”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云南卷烟在产量、质量、品牌、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跃居全国首位。“七五”“八五”期间(1986-1995年)是云南烟草的辉煌时期,云南烟草的发展达到了鼎盛时代,在全国烟草行业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卷烟产量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税利则占到全国的49%。

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高档香烟迎来第一轮升级的一个重大事件是:“红塔山”在全国范围内开创了10元高档价位,标志着云南烟草品牌的升级。期间,云南烟草占据全国13种名优烟的9席,开创了“云产卷烟一统天下”的历史时期。

卷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技术改造仍然是云南烟草发展的一个中心话题,而且越来越深入。

1985年,玉溪、曲靖、楚雄、昭通四家卷烟厂对制丝线进行改造,经过反复比较玉溪卷烟厂率先引进了豪尼公司制丝线。使用结果表明,其经济效益十分显着。此后,全省烟厂的制丝改造都引进豪尼公司的设备。1987年,中国烟草总公司对引进国外设备严加管理,但昆明、玉溪、曲靖、

楚雄、昭通5家烟厂在上级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又陆续引进了具有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的卷烟设备。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云南烟草工业装备已达到国际国内先进水平,加之自身拥有优质烤烟原料,通过调整产品结构,改进产品包装装璜,卷烟产品无论是质量还是外观形象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一批名牌产品脱颖而出,席卷全国市场,在中国烟草百花园中熠熠生辉。

“八五”期间,据烟草行业统计,云南省共投入技改资金100多亿元,使固定资产净值从1990年的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亿元,先后引进制丝线17条,5000支/分钟以上的卷接设备、300包/分钟以上的包装设备300台套,全省卷烟工业设备具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为云南卷烟“九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体制“三合一”与“第一车间”

在烟草工业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不协调在经济结构中表现得非常突出,烟叶的收购与供应、卷烟的销售由烟草分公司负责,监督与管理又由烟草专卖局负责,夹在其中的生产企业分别受到原料与流通的制约,虽然从原料到卷烟销售同属一个服务系列,但却分别属于3个不同的机构,互相牵制,互相扯皮,这种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经济结构中的矛盾,极不利于卷烟工业持续稳定发展。

经过种种努力加上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1986年10月28日,玉溪卷烟厂、玉溪地区烟草公司、玉溪地区烟草专卖局三个部门宣布合并,“三合一”体制的建立,从体制上改变了过去管经营的不管加工、管加工的不管经营与种植、加工、销售脱节的现象,从组织上把产、供、销有机地联接起来,规划统一制定,工作统一安排,生活待遇同等对待,3个部门的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把3个利益集团协调起来,统一起来,如果把产、供、销比作一条龙,原料供应就是龙头,龙头怎样摆,龙尾就怎样甩。”王天培说。

实行“三合一”以后,基本解决了烟草系统内部由于人为的分割而造成的矛盾,共同把工夫下到“第一车间”上来。一起“推倒工厂的围墙,把企业的第一车间建到田野里去”,“第一车间”提供的优质烟叶让云南拥有了数量最多的全国优质卷烟。

风景云南独好

凭着十多年来对卷烟生产和烤烟生产科技进步的执着追求,云南烟草业进入了历史上又一个发展又快又好的时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云南名牌卷烟从1985年起,不断得到权威机构的认可和肯定。1988年,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中国烟草总公司公布的材料,云南烟草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有五项跃居全国第一(两烟产量、质量、销售全国第一,甲级烟产量、名牌烟数量、产量、质量、销量全国第一,卷烟工业技术装备全国第一,两烟出口创汇全国第一,两烟实现税利全国第一)。

抓住1988年7月国务院公布放开13种名烟价格,其中云南占9种的机遇,根据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又确定了“红梅”、“春城”、“吉庆”、“蝴蝶泉”、“桂花”、“画苑”、“三塔”、“小熊猫”、“红河”9种二类烟,实行浮动价格销售,迅速扩大了云南烟的知名度。

1988年11月,省政府从澜沧、沧源、耿马发生强烈地震后生产自救的实际出发,向中央提出实现“名优烟翻番计划”的报告,经国家局审核同意并报国务院批准后对昆明、玉溪两家卷烟厂重点实施了技术改造。同时带动了其它烟厂新的一轮技改,卷烟配套工业也有了相应发展。

紧接着,1989、1990、1991年连续三年云南烟草税利平均以每年10多亿元的速度递增。“七五”期间云南烟草的投入产出比高达1:16。1991年,玉溪卷烟厂成了全国烟草系统惟一的国家一级企业,昆明、曲靖、楚雄卷烟厂成为国家二级企业。1985年建厂的红河卷烟厂,1990年前在全国近两百家烟草加工企业中属于最末位的小厂,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异军突起,超越了众多强劲对手,一举进入全国烟草行业经济效益及综合实力前十强。

云南烟草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崛起,到90年代初期,占到全国烟草行业税利近一半。云南烟草不断发展,两烟腾飞速度惊人,深刻地改变了云南经济的格局。

■小结:

“‘第一车间理论’和‘三合一’体制开创了全国卷烟行业的先河,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的原因在于技改创新工程的实施。至此,云南烟草开始了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历程。”王天培说,在这一期间,云南烟草加厚了市场、品牌、原料、技术、人才、管理等的基础。

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云南烟草不仅保持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全国第一的称号,而且重新开创了不少新的第一;研制和开发了不少新产品,在烟草界形成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品牌与产品;给中国烟草产业带来了无数的启迪……诸如此类创举在云南烟草界不胜枚举。

点评

省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原云南省烟草局(公司)局长、总经理李万兴“云南烟草把握住了发展机遇”

回顾30年来云南烟草的发展历程,有过低潮的时候,也碰到过一些困难,但总体来说,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成就云南烟草大发展的30年。

得天独厚的原料优势、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加上科技积累,造就了良好的烤烟品种。在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改革开放之初抓住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一跃而起,成为名副其实的“烟草王国”。在发展低潮期又在实践中学会了抓市场,2002年以后,云南烟草是每年上一个台阶,到2007年,更是实现全线飘红。所以,总体来说,云南烟草是抓住了发展机遇的。

从一开始,全球范围内的市场格局重组、产业结构调整、国际资本流动和大规模技术转移,为云南烟草成为中国乃至东亚重要的烟草经济技术中心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后来国家推进市场经济取向改革,中国烟草行业进行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实施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战略,推行烟草工商分离,烟草业重新洗牌,为云南烟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支撑。尤其是工商分离的改革措施将打破全国卷烟市场长时间存在的地方封锁,推动卷烟大市场的形成,为卷烟大品牌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这给一直想发展壮大且做大做强的云南烟草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机遇

云计算的发展史(DOC)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12-10-31 14:47:51) I、云计算发展历程大事记 众所周知,云计算被视为科技界的下一次革命,它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追根溯源,云计算与并行计算、分布式计算和网格计算不无关系,更是虚拟化、效用计算、SaaS、SOA 等技术混合演进的结果。那么,几十年来,云计算是怎样一步步演变过来的呢?本文总结回顾了云计算发展历程中的点滴事件: 1959 年6 月,ChristopherStrachey 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 年,JohnMcCarthy 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 年,J.C.R.Licklider 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 年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Union 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 年,Sun 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Gage 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 年,网格计算Globus 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 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K.Chellappa 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 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 的虚拟技术。 1999 年,MarcAndreessen 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 平台。 1999 年,https://www.360docs.net/doc/b35081949.html, 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 年,SaaS 兴起。 2004 年,Web2.0 会议举行,Web2.0 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 年,Google 发布MapReduce 论文。Hadoop 就是Google 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duce 和Hbase 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File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duce 是GoogleMapReduce 的开源实现;HBase 是GoogleBigTable 的开源实现。

中国进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 1.导论 (1) 2.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1) 2.1数据样本与变量指标 (1) 2.1.1数据来源 (1) 2.1.2数据处理 (2) 2.2统计分析 (2) 2.2.1相关分析 (2) 2.2.2初步OLS回归 (3) 2.2.3平稳性检验 (5) 2.2.4协整检验 (10) 2.2.5 ECM误差修正模型 (11) 2.2.6对回归模型的检查 (11) 2.2.7迭代估计法 (13) 2.2.8预测 (14) 3.结论 (16) 4.政策建议 (16) 参考文献: (16)

摘要 根据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ECM 误差修正模型、迭代估计法相关知识,对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978年~2012年,我国GDP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数据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通过对GDP和进出口关系的模型的估计可以看出进出口总额的增长都会带来GDP的增长,而且进口对GDP增长的解释能力较强;并且对GDP进行了2013和2014年的回归预测。因此我国应适度扩大进口,改善出口产品结构,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构建核心竞争力,以减少出口受国外经济环境变化而影响GDP增长的稳定。 关键词:GDP;进出口;协整理论;ECM误差修正模型;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1978 ~ 2012 China's GDP and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related data, by using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modified iterative estimation model, to test the relationship of GDP and the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The results show that, from 1978 to 2012, there is a long-term stable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GDP and the related data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by estimating the GDP and import & Export relationship model can be seen in the total import and export volume growth will bring about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import has stronger ability to explain the growth of GDP; and the regression forecast of 2013 and 2014. Therefore, our country should be appropriate to expand imports, improve the structure of export products, improve the export product quality level, to build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foreign economic environment changes on the growth of GDP stability. Key Words:GDP; import and export; cointegration theory ;correction model of error ECM; I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录 1 引言 (1) 2.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 2.1 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1) 2.1.1外贸进出口结构 (2) 2.1.2外贸企业结构 (2) 2.1.3外贸市场结构 (3) 2.1.4外贸产品结构 (4) 2.1.5外贸方式结构 (7) 2.1.6自营进出口占当地口岸比例 (7) 2.2我国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隐患及原因分析 (8) 2.2.1?体制改革不够到位? (8) 2.2.2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8) 2.2.3管理协调机制缺乏? (9) ?3.应对我国对外贸易存在隐患的对策措施 (9) 3.1?全面加快对外贸易体制改革步伐? (9) 3.2?着力改变我国现有外贸企业结构? (10) 3.3?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种进出口协会? (10) 3.4?切实提高外贸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11) 总结 (11) 参考文献:? (12)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外贸易的作用和地位显得日益重要,对外贸易结构是一国对外贸易的基础,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不仅关系着一国的对外贸易活动,同时也和一国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持续、稳定的发展,无论从贸易规模的扩展上还是贸易结构的优化上,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对外贸易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折射出我国经济的不平衡。本文主要从上海、深圳、宁波、对比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现状出口竞争力 1 引言 虽然当今全球自由贸易的体制已经基本形成,但当次贷危机恶化成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经济遭到很严重的打击,再加上美元贬值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等因素使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更是雪上加霜。为此,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对外贸易经济现状的基础上及时做好相应措施,加大对外经济的交涉力度,有效化解对外贸易纠纷,使中国的对外贸易经济快速回到告诉增长的轨道上来。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其主要方式包括:○1对等贸易;○2展卖;○3加工贸易;○4补偿贸易;○5技术贸易。 2.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1 以上海、深圳、宁波为例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2010年,宁波进出口、出口和进口额分别是上海的22.5%、28.7%和16.4%,分别是深圳的23.9%、25.5%和21.7%,但当年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幅宁波高于沪

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发展历程 .doc

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在非常短的时间里迅速兴起,并在个人和企业用户使用和运营计算的模式上发生了重要的演变。从概念上来说,云计算可以被视为在由虚拟化技术(虽然云计算并不总是需要虚拟化)提供的硬件抽离层上构建资源抽离层和控制。而且我们还发现云计算的好处不仅是能提升企业的效率,还能通过更快的IT资源访问和实现信息的轻松共享来提高企业的灵活性和全球协作的可能性。这些都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增长的关键因素。 亚太地区的云计算市场(不含日本)经过五年时间的飞速发展,到2015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58亿美金,这相当于令人吃惊的39%复合年增长率,尤其是与这个地区信息和通讯技术整体市场同期仅有7%的增长率相比。 经证明云计算能为企业用户提供颇具吸引力的价值回报和强大的业务机遇。技术深植于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它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力必须得到我们的重视。正如Forrester所概括的云自助服务和随需支付的特性不仅可以鼓舞用户和应用软件研发团队按照他们的需求进行使用,而且以高度共享,虚拟化和可利用的方式来运行IT基础架构,从而推动IT效率。按照Forrester的观点,云计算正在帮助企业用户降低能耗成本,二氧化碳排放量和电子废物。因此选择如何构建正确的云或许是IT领导者在这个十年当中需要做出的判断。 当云计算这个术语首次出现的时候,它描述的是一种计算效用。过去是由大型服务提供商通过网格按需付费提供服务的一种方式。这些

公有云具有与某些企业IT传统应用相关的显著特性。但是同时,多数企业用户仍然对将他们的应用软件迁移到公有云提供商处充满疑虑。无论是出于何种原因,企业用户对搭建混合云跨内外部资源来实现两种云的优势还是充满兴趣:即利用公有云的经济性和灵活性来优化诸如审计,风险管理和强大的协议管理等企业需求。 在选择是应该部署私有云,混合云还是公有托管云模式时,仔细评估需求是决策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企业和政府IT部门长期以来在他们的核心IT系统上使用的是价格高昂的专用系统。通常迈向云计算的重要一步就是对遗留系统实施标准化,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更现代化的标准硬件和软件。如果没有考虑到针对他们现有的IT基础架构和应用软件制定计划,那么企业用户就无法充分意识到云计算的经济优势和技术优势,从而将自己置于竞争中的不利地位。举例来说,选择诸如LINUX这样构建在社区驱动型创新技术开发的开放式架构化标准操作系统就有很多好处。这些企业级产品可以为新一代IT基础架构提供稳定的基础和世界级的支持,从而帮助企业用户获得更佳的业务能力和更大的成本优势。 一种开放的混合云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用户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实现这种标准化。也为用户提供了一种替换他们现有的应用软件和基础架构并开始更新换代的选择。云还能提供比简单扩展现有专用技术和产品要更好的方式,比如在云上部署虚拟化平台。这么做可以防止企业用户被一家厂商锁定又转到被另一家厂商锁定,从专用的虚拟化变成专有的云计算。

我国进出口现状及前景

我国进出口现状及前景 摘要 根据我国进出口产业结构现状,客观分析我国进出口产品市场构成;解读其在产品开发、加工制作以及出口贸易的特点,从中正确解析我国现在进出口贸易现状。 并且根据当前发达国家的成熟贸易模式,在我国目前的国际贸易模式的基础之上,思考如何规范合理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的策略、如何调整进出口产业结构、如何实现更好的规划我国将来的国际贸易战略,使我国国际进出口贸易更好的发展,促进我国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关键词】:进出口贸易;产业结构;国际贸易 Abstract According to China's import and export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products, objectively analyze the market, Reading in the produ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and export trade of China, correct analy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now.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mature trade pattern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China, the thinking mode based on how to regulate the reaso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China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of how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how to realize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our future better planning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strategy, China international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better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ter and faster. Keywords:Import and export trade; Industrial structure;The international trade 目录 摘要Ⅱ Abstract Ⅲ 1 我国进出口市场产业结构 2 1.1 我国目前进口市场的产品构成 2 1.2 我国目前出口市场的产品结构 3 2 目前国际市场概况 4 2.1 国际贸易成熟的发达国家进出口产品结构 4 2.2 我国目前的进出口现状及问题 4 3 我国要如何应对发展进行改变7 3.1 如何规划我国的国际贸易战略7 3.2 如何规范合理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市场9 参考文献11 1我国进出口市场产业结构 1.1我国目前的进口市场产品构成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渐渐的成熟起来,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的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的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应计算阶段:在1960 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远非一般的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IT 界的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在1961 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的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的是当时的IT 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计算,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

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 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并发和并行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和并行是即相似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并行是指两个或者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而并发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对外贸易中各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与国内贸易中参与方的动机和行为并没有什么不同,主要的区别是参与方分别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相比国内贸易需要更高的花费,其原因不仅是关税所导致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增加,还包括时间延长上的花费和语言文化政治差异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对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生产要素例如资本和劳动力的可移动性,在国内贸易中这些要素可以很自由地移动,而在对外贸易中生产要素的移动受到很大的限制。因而对外贸易被认为主要是商品和劳务的贸易,仅包含少量的资本,劳动及其他生产要素贸易。但事实上,一个国际可以通过进口商品来很好地利用上其他国家的商品或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例如美国若要利用中国的劳动力,只需从中国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而非直接从中国进口劳动力要素。 关键词:对外贸易中国商品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部署,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2006年,全市进出口总额突破300亿美元大关,外贸总量占全省的52.3%。随着厦门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对外贸易结构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就其不足方面而言,贸易结构上的不尽力合理及存在的其他潜在问题,随着厦门贸易地位的上升而逐渐显现出来。鉴于此,本文通过厦门对外贸易结构现状分析,提出了厦门对外贸易结构优化的目标取向,以利于更好的认清当前形势,指导和促进厦门市对外贸易又好又快发展。 1、厦门市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绪论 1.1 厦门对外贸易研究背景 为顺应厦门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日趋明显的背景下,近几年来,厦门市按照国家提出了“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增强国际竞争力”的统一安排,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程度。目前,国家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世界经济格局严峻复杂。2013上半年厦门完成外贸进出口

最新整理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解析.docx

最新整理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解析中国外贸出口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出路解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 十多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都是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在xxxx第五届南方企业家论坛上,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中国经济以8%-10%的高速增长可以维持到2025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国家,吸引着全球越来越多的眼光,进出口贸易随之发展迅速,交易额在世界的排名稳居在第三位。 中国一直是世界的工厂,同时也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外贸作为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驰骋多年。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xx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9727.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贸易顺差为xxxx1亿美元,减少6.4%,对外贸易总体向基本平衡的方向发展。 此外,单月的外贸进出口也相应的快速发展,连破纪录。去年12月份我国出口、进口值双双刷新11月刚刚创下的历史纪录。当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出口值和进口值环比分别增长4%、0.5%和8%,推动月度进出口规模首次超过290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12月当月,我国进出口值2952.2亿美元,增长21.4%。其中出口xxxx1.5亿美元,增长17.9%;进口xxxx0.7亿美元,增长25.6%;当月贸易顺差xxxx.8亿美元,减少28.9%。 在贸易对象方面,保持与已有贸易对象良好业务运转的同时,扩大了贸易合作伙伴。贸易在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中,20xx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4797.1亿美元,增长31.8%。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853.4亿美元,增长29.2%。我国与日本双边贸易总值为2977.7亿美元,增长30.2%。此外,我国与东盟、印度、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双边贸易也在快速增长。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地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地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地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地发展,云计算渐渐地成熟起来,云计算地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b5E2R。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地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地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地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地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地一种模式.p1Ean。 效应计算阶段:在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地价格非常地昂贵,远非一般地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界地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地想法.在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地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地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地是当时地界还处于发展地初期,很多强大地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地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DXDiT。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地一种计算,研究地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地计算能力才能解决地问题分成许多小部

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地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地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地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地成功.RTCrp。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地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地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地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5PCzV。 二、并行计算地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地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jLBHr。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地进程.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xHAQX。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地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地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地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地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LDAYt。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地.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 出口贸易又称输出贸易(Export Trade)是指本国生产或加工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未在本国消费,又未经本国加工而再次输出国外,称为复出口或再输出(Re-Export Trade)。 摘要:本文力求从多锥度全方位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同时对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发展前景作出客观展望。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出口 我国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支柱性产业,整个产业产值规模占国家GDP的5.3%。在我国汽车工业60多年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汽车零部件行业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道路。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技术与开发能力的不断提升,随着全球化、国际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不仅与国内整车厂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而且每年源源不断地将产品出口到世界214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汽车OEM配套市场及AM售后市场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跻身全球最主要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与出口国。 一、我国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主体 1、贸易主体的构成 根据中国机电商会汽车分会的专业统计数据,至2014年我国从事汽车零部件出口贸易的各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共计2.35万家。这些构成出口贸易的主体从类别上可划分为制造性企业和贸易性公司,从产权结构上可划分为国有、外资、合资、民营及上市公司等。 2、贸易主体的比例 2014年我国外资背景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数量占规模企业数量的20%,然而在我国整个汽车零部件的出口份额中占据了63%,这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占据了35%。而本土的国有、民营及股份制企业占规模企业数量的80%,在出口贸易份额中占据37%,这其中85%的产品集中在中低端领域。

最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地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地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地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地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地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地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地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地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地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地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地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地出现和计算机网络地发展,使计算机地应用渗透到社会地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地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地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地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地内部元件使用地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地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地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地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地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文

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的毕业论 文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 改革开放至今,随着国际分工和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国际贸易的地位日益增强,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本文首先研究了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现状,之后从我国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贸易壁垒这四方面陈述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完善法律体系,加大对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支持,提高农产品企业贸易竞争力、积极应对贸易壁垒,实施全程安全质量管理,早日与国际同歩等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贸易;贸易壁垒 目录 1前言 1 2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1 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 1 农产品出口贸易结构 1 农产品出口贸易区域分布 2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面临的问题 3 较低的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制约农产品出口 3 出口农产品竞争力弱 3 出口农产品比较优势下滑 3 农产品出口加工程度低,缺乏品牌优势 4 农产品出口企业抗风险能力差 4 农产品企业融资难 4 农产品企业规模小 5 贸易壁垒越来越高,农产品出口难度大 5 关税壁垒和农业补贴 5 绿色壁垒 6 技术壁垒 6 反倾销的滥用 6 4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对策 7 4. 1积极推广农业产业化,加大农产品贸易信息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 7 4. 2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 7

深圳地区外贸出口现状的实证分析.

分类号密级U D C 深圳地区外贸出口现状的实证分析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论文外文题目:Shenzhen area of foreign trade export status of the empirical analysis 论文主题词:深圳出口结构竞争力外贸增长方式 外文主题词:Shenzhen Export structure Competitiveness The growth mode of foreign trade 论文答辩日期:2012.6.3. 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教师:

原创性声明 本人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所有数据、图片资料真实可靠。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不包含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内容。对本论文所涉及的研究工作做出贡献的其他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本毕业论文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培养单位。 本人签名:日期: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经济全球化已经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和重要趋势。它对每个国家或地区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2008年下半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向世界迅速蔓延,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世界经济增长下滑,国际经济形式持续走低,这加剧了国外相关产业的压力,全球掀起了一股贸易保护主义的风潮,也造成我国与外国贸易摩擦的增多。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中国出口大港之一。2009年,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深圳也成为重灾之地。因此,对深圳地区外贸出口现状进行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深圳出口结构竞争力外贸增长方式

云计算概念及发展历程.

科技信息 计算机与网络 云计算概念及发展历程 石家庄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苑亚钦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运作机制、服务模式,详细论述了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并对云计算技术及云计算产业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云计算技术展望 发展历程 1.前言近两年,IT领域最给力的词汇之一非“云计算”莫属。报刊媒体大量刊登文章报道云计算,专家、学者、企业家、官员对此也津津乐道,不少 “十二五”规划。2010年10月18,国家发展省市把云产业和云应用纳入 改革委与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5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2010年8月,上海发布了《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三年行动方案。2010年10月,北京市制定《北京“祥云

工程”行动计划(2010-2015年)》。全国各地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云计算的试点示范,着力发展云计算产业。 2.云计算概念云计算(英文:Cloudcomputing),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是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也是引领未来信息产业创新的关键战略性技术和手段。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 云计算是继1980年代大型计算机到客户端-服务器的大转变之 用户不再需要了解“云”中基础设施的细节,不必具有后的又一种巨变。 相应的专业知识,也无需直接进行控制。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 3.云计算运作机制云计算(CloudComputing)是网格计算(GridComputing)、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Computing)、网络存储(NetworkStorage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从硬件结构上是一种多对一的结构,从服务的角度或从功能的角度它是一对多的。例如,今天要设计一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先从市面上提供的免费云服务器主机,将Application放置主机上,使用MS所提供数据库,这样一来,硬件成本大幅降低,将Application放置云上,且随时随地于任何终端设备上连结互联网,就能访问数据(因为基于公开的标准协议)。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 4.云计算服务模式4.1IaaS模式 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 4.2PaaS模式 issa还是PaaS 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 4.3SaaS模式 SaaS中小企业软件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入世以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 2003-3-25 一、入世一年来中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主要特点 在WTO框架中,农业是最敏感最弱势的领域。中国农业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比较落后,随着关税降低和进口配额增加,许多人担心中国农业会经不起加入WTO之后的冲击。但是从入世一年来的情况来看,中国农产品出口虽然不断遭遇发达国家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却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成绩:出口实现了自2000年以来的连续第三年增长,且增幅显著,进口变化不大,入世冲击没有形成。 1.出口总额显著增长,进口总额微增,贸易顺差不断扩大 截至2002年10月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240亿美元,同比增长7.6%。尤其是农产品出口取得可喜成绩,出口额达到142亿美元,同比增加16亿美元,增幅达12.6%;进口98亿美元,同比增长1%。农产品贸易顺差扩大到44亿美元,同比增加15亿美元,增幅达51.4%。 农产品贸易总额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8%,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其中,农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份额为5.4%,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口额占全国进口总额的4.1%,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顺差占全国顺差的17.8%,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减不一 (1)粮食出口大幅度增加,进口减少。2002年1-10月中国粮食累计出口1098万t,同比增加400万t,增幅达57%;进口239万t,同比减少13万t,降幅达5%;粮食净出口859t,增幅达92%。 粮食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和小麦出口大幅度增加。1-10月玉米累计出口842万t,同比增加355万t,增幅达73%;小麦累计出口90万t,同比增加37万t,增幅达72%。粮食进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大米和大麦进口减少。1~10月玉米累计进口0.76万t,同比下降77%;大米累计进口16.5万t,同比下降15%;大麦累计进口159万t,同比下降19%。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注: 参考相关资料《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Windows7 Office 2010》 百度百科,维基百科,网上相关图片,希望赵老师可以认真批阅, 如有错误地方希望指导更正。

一、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我 们现在的社会越来越离不开电脑,各种社会人员,总是 时不时的打开电脑。在我们感受计算机带给我们的方便时候,我们也更要了解计算机的历程,下面就一一地介绍我们的先辈如何通过努力将我们带进一个信息数字化的时代。 1946年2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了一台被称为ENIAC的庞然大物,从此便开启了计算机时代的大门。从此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20世纪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尤其是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有力地推动了信息社会的发展。一直以为,人们都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作为标志,故而把计算机的发展分为四代。

1.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 第一代计算机的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积分式计算机--埃尼克(ENIAC)在美国 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诞生。 ENIAC犹如一个庞然大物,它 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 内装18000个电子管, 但其运算速度比当时最好的机电 式计算机快1000倍。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在剑桥大学投入运行,NIAC和EDSAC均属于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磁鼓是一种高速运转的鼓形圆筒,表面涂有磁性材料,根据每一点

的磁化方向来确定该点的信息。第一代计算机由于采用电子管,因而体积大、耗电多、运算速度较低、故障率较高而且价格极贵。本阶段,计算机软件尚处于初始发展期,符号语言已经出现并被使用,主要用于科学计算方面。 2.第二代(1959—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

最新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云计算的发展历程 一、云计算发展的四个阶段 从云计算概念的提出,一直到现在云计算的发展,云计算渐渐的成熟起来,云计算的发展主要经过了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应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网上的比喻很好,网上说电厂模式就好比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我觉得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规模,将大量的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应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由于计算机设备的价格非常的昂贵,远非一般的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于是很多IT界的精英们就有了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想法。在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在一次会议上提出来“效应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就是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的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人们使用计算机资源就像使用电力资源一样方便,并且根据用户使用量来付费。可惜的是当时的IT界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很多强大的技术还没有诞生,比如互联网等等。虽然有想法,但是由于技术的原因还是停留在那里。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说穿了就是化大为小的一种计算,研究的是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

小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结果综合起来解决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现在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二、并行计算的概念、并行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和联系 并发运算:在操作系统中,是指一个时间段中有几个程序都处于已启动运行到运行完毕之间,且这几个程序都是在同一个处理机上运行,但任一个时刻点上只有一个程序在处理机上运行。 在关系数据库中,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的进程。SQL Server 使用锁定以允许多个用户同时访问和更改共享数据而彼此之间不发生冲突。 操作系统并发程序执行的特点: 并发环境下,由于程序的封闭性被打破,出现了新的特点: ①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一个程序副本可以有多个计算 ②并发程序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直接制约体现为一个程序需要另一个程序的计算结果,间接制约体现为多个程序竞争某一资源,如处理机、缓冲区等。 ③并发程序在执行中是走走停停,断续推进的。

软件工程发展史

软件工程发展史及发展趋势 一:软件工程定义 软件工程是一门研究用工程化方法构建和维护有效的、实用的和高质量的软件的学科。它涉及到程序设计语言、数据库、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平台、标准、设计模式等方面。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典型的软件有电子邮件、嵌入式系统、人机界面、办公套件、操作系统、编译器、数据库、游戏等。同时,各个行业几乎都有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如工业、农业、银行、航空、政府部门等。这些应用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提高了工作和生活效率 二: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 随着人类的发展,计算机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代表产品,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与此同时,软件作为现代计算机的重要支撑部分,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不断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有关软件的编程语言就已经出现,但是关于软件工程这个概念却要远远晚于软件发展。据资料显示,软件工程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软件工程发展的半个多世纪内,软件工程所使用的程序语言不断发展,而且有关于软件四六七零零四零二二号码论文写作工程的模型不断发展,从最早的瀑布模型到现在光为人所知的云计算,软件工程几乎每隔5-10年就会获得一次突破性发展,而且有关软件语言从最早的面向程序结构转向为面向对象,极大的提升了软件编程的效率。目前,软件工程经过50多年的发展,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可以说,现代社会生活,几乎在每一个方面都涉及到软件工程。 1.软件工程开发过程 软件是由计算机程序和程序设计的概念发展演化而来的,是在程序和程序设计发展到一定规模并且逐步商品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软件开发经历了程序设计阶段、软件设计阶段和软件工程阶段的演变过程。 程序设计阶段 程序设计阶段出现在1946年~1955年。此阶段的特点是:尚无软件的概念,程序设计主要围绕硬件进行开发,规模很小,工具简单,无明确分工(开发者和用户),程序设计追求节省空间和编程技巧,无文档资料(除程序清单外),主要用于科学计算。 软件设计阶段 软件设计阶段出现在1956年~1970年。此阶段的特点是:硬件环境相对稳定,出现了“软件作坊”的开发组织形式。开始广泛使用产品软件(可购买),从而建立了软件的概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益普及,软件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庞大,高级编程语言层出不穷,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开发者和用户有了明确的分工,社会对软件的需求量剧增。但软件开发技术没有重大突破,软件产品的质量不高,生产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了“软件危机”的产生。 软件工程阶段 自1970年起,软件开发进入了软件工程阶段。由于“软件危机”的产生,迫使人们不得不研究、改变软件开发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从此软件产生进入了软件工程时代。此阶段的特定是:硬件已向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四个方向发展,数据库技术已成熟并广泛应用,第三代、第四代语言出现;第一代软件技术:结构化程序设计在数值计算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第二代软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方法、原理用于软件生产过程;第三代软件技术:处理需求定义技术用于软件需求分析和描述。 2.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