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堆安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

反应堆安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
反应堆安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

冗余度:核电厂完成安全功能的系统采用多个同样类型的系统连接起来,用以防止在某一个系统失效后余下的系统能够保证其安全功能。

多样性:采用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方法或系统来完成同一个功能。

独立性:系统设计中通过功能隔离或实体隔离,实现系统布置和设计的独立性。

故障安全:核系统或部件发生故障时,电厂应能在毋需任何触发动作的情况下进入安全状态。单一故障:导致某一部件不能执行其预定安全功能的随机故障,包括由该故障引起的所有继发故障。

单一故障准则: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设备组合,在其任何部位发生单一故障时仍能保持所赋予的功能。

核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始发事件:能导致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的所有起因事件,都可作为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的始发事件。

初因事件::造成核电厂扰动并且有可能导致堆芯损害的事件。

固有安全性: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的强制性干预,只是由堆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的安全性,控制反应性或移出堆芯热量,使反应堆趋于正常运行和安全停闭。

停堆余量(深度):全部毒物都投入堆芯时,反应堆芯达到的负反应性。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

热通量(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温度差为1℃时传递的热量,即单位传热量。

对流换热系数h: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大容器沸腾: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热管:在堆芯中集中了所有关于核的和合理的不利工程因素的具有最大积分功率输出、最小冷却剂流量和最大冷却剂焓升的冷却剂通道。

热点:堆芯集中了所有关于核的和合理的不利工程因素,在堆热工设计准则中定义为限制条件的点。在堆芯内最危险的燃料元

件上的点。

偏离泡核沸腾:冷却剂通道中燃料元件表面某一点的临界热流量qDNB与该点的实际热流量的比值

子通道模型:认为相邻通道是相互关联的,沿着整个堆芯高度,相邻通道的冷却剂间发生着质量、动量和热量交换。

比放射性活度: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核燃料线功率密度:单位长度的核燃料棒所释放的功率。

热阱:接受反应堆排除余热的场所。

核应急:是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核事故发生或减轻核事故后果的状态,又称“核紧急状态”。

应急计划:又称应急响应计划。在应急计划中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地方破府等向国家和公众所承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任务。

固有安全:指借助材料的选择和设计概念以消除或排除或排除固有危害而实现的安全性。

1.核电站安全的特殊性?

核裂变释热功率的半无限、强放射性、高温高压水、剩余反应性、衰变热

2.核安全法规的各系统编排情况?

HAF 0xx/yy/zz——通用系列;

HAF 1xx/yy/zz——核动力厂系列;

HAF 2xx/yy/zz——研究堆系列;

HAF 3xx/yy/zz——核燃料循环设施系列;

HAF 4xx/yy/zz——放射性废物管理系列;

HAF 5xx/yy/zz——核材料管制系列;

HAF 6xx/yy/zz——民用核承压设备监督管理系列;

HAF 7xx/yy/zz——放射性物质运输管理系列;

3.核安全管理的主要三种方式?

核安全许可证制度、核安全审评、核安全监督

4.核电厂的基本安全功能?

反应性控制(Control)、余热排出(Cool)、放射性包容(Contain)

5.核安全辐射防护目标和技术安全目标?

辐射防护目标:确保在正常运行时核电厂及从核电厂释放的放射性物质引起的辐射照射保持在合理可行尽量低的水平,并且低于规定的限值;还确保事故引起的辐射照射的程度得到缓解。技术安全目标:有很大把握预防核电厂事故的发生;对于核电厂设计中考虑的所有事故,甚至对于那些发生概率极小的事故都要确保其放射性后果(如果有的话)是小的;确保那些会带来严重放射性后果的严重事故发生的概率非常低。

6.牛顿冷却定律公式?

Φ= A h( t w-t f )

q = h( t w-t f )

h—整个固体表面的平均表面传热系数;

t w—固体表面的平均温度;

t f —流体温度,对于外部绕流,t f 取远离壁面的流体主流温度;对于内部流动,t f 取流体的平均温度。

其中q为热流密度,单位是瓦/平米(W/㎡),Φ为热流,单位是瓦(W)。

7.反应性的控制的三种类型

紧急停堆控制、功率控制、补偿控制

8.反应性的控制的四种方法

中子体吸收移动、慢化剂液位控制、燃料控制法、反射层控制法

9.事故工况下参与核电厂第三道放射性屏障功能的系统

安全壳自动隔离、安全壳喷淋系统、氢气复合装置、砂堆过滤器、碘过滤器及核岛排气及疏水系统收集安全壳内废液及废气。

10.反应堆的基本安全功能(3C功能)

有效地控制反应性、确保堆芯冷却、包容放射性产物

11.专设安全设施的功能

发生失水事故时,向堆芯注入含硼水;阻止放射性物质向大气释放;阻止氢气在安全壳中浓集;向蒸汽发生器应急供水。

12.专设安全设施的设计原则

设备高度可靠、系统要有多重性、系统必须各自独立、系统应能定期检查、系统必须备有可靠电源、系统必须具有充足的水源

13.核电厂第Ⅰ类和Ⅱ类工况的验收准则

燃料芯块的最高温度不超过2260℃,与燃料末期燃料芯块的熔化温度2590℃相比,留有大于300℃裕量;燃料线功率不超过59.0kW/m,压水堆平均线功率约为17.8kW/m,可知堆芯热点因子Fq不得大于3.3;最小偏离泡核沸腾比DNBR在W-3公式中不得小于1.3,这样可以保证在95%的置信度下95%的燃料元件不发生烧毁;燃料元件包壳外壁温度不超过425℃。

14.核电厂第Ⅳ类工况的验收准则

包壳最高温度不得超过1204℃;包壳的局部最大氧化量不超过反应前包壳总厚度的17%;包壳氧化产氢量不得超过假设所有锆与水反应所释氢总量的1%;堆芯必须保持可冷却的几何形态;必须能保证事故后排出衰变热的长期冷却能力

15.轻水堆中子通量监测的三个量程

源量程、中间量程、功率量程

16.核电厂的8大设计基准事故DBA

反应性引入事故、失流事故、热阱丧失事故、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破裂事故、蒸汽管道破裂事故、给水管道破裂事故、冷却剂丧失事故、未能紧急停堆的预期瞬态

17.大破口失水事故的4个过程

喷放、再灌水、再淹没、长期堆芯冷却

18.ANSI对核电厂事故的4大分类

正常运行和运行瞬态、中等频率事件(预期运行事件)、稀有事故、极限事故(假想事故)19.ANSI对核电厂事故的分类中的6大稀有事故

一回路系统管道小破裂、二回路系统蒸汽管道小破裂、燃料组件误装载、满功率运行时抽出一组控制棒组件、全厂断电(反应堆失去全部强迫流量)、放射性废气、废液的事故释放

20.ANSI对核电厂事故的分类中的6大极限事故

一回路系统主管道大破裂、二回路系统蒸汽管道大破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断裂、一台冷却剂泵转子卡死、燃料操作事故、弹棒事故

21.高压熔堆的后果

裂变碎片自压力容器喷出(高温熔喷),安全壳内快速积聚大量热量,温度和压力迅速提高,可能引发安全壳早期超压失效。

22.低压熔堆的后果

熔融物与水接触可能出现蒸汽爆炸;熔融物或碎片落到混凝土上并与之产生化学反应,混凝土熔化分解,产生H2、CO、CO2;安全壳被熔穿后,熔融物会继续穿透几米的地下土层,最后与环境达到热平衡。

23.安全壳失效模式的分类

蒸汽爆炸;安全壳隔离故障;由于氢气燃烧产生的超压;由于蒸汽和不凝气体产生的超压损坏;地基熔穿;安全壳旁通。

24.核电厂事故管理的基本任务

预防堆芯损坏;中止已经开始的堆芯损坏过程,将燃料滞留于主系统压力边界以内;在一回路压力边界完整性不能确保时,尽可能长时间地维持安全壳的完整性;万一安全壳完整性了不能确保,尽量减少放射性向厂外的释放

25.国家核事故应急的任务

应急准备、应急对策和应急防护措施、应急状态的终止和恢复措施、资金和物质保障

26.核电厂和地方政府的应急计划内容

定义、区域和应用、核电厂概况、应急计划区、应急状态分级、组织、通知和通信、设施和设备、评价活动、主要防护措施、公众教育和公众信息发布、培训和演练、应急终止和恢复活动、附件:应急计划执行各种合同书或协议书

27.我国核电厂应急状态的4个等级

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厂区应急、场外应急

28.核事故应急辐射防护监测内容、方式

监测内容:烟羽特性、地面辐射水平、空气中放射性气体和微尘的浓度。

监测方式:固定监测网、空中监测、车载监测、船载监测、实验室分析。

应急决策:根据后果预测,并考虑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

29.核电厂场外应急的主要措施

隐蔽、服用稳定碘、控制通道、控制食物水源、撤离迁移、人员去污、区域去污、医学处理、发布公众信息

30.三里岛核事故经验教训

更深入地拓宽事故处理规程的内涵以增加其应用范围和有效性;在模拟机上对操作人员进行规定的再培训,使他们不仅熟悉正常操作运行工况,也能应付各种不同的事故工况;改善主控室人机接口;将必要的信息集中在安全监督盘系统(KPS),操作员、安全工程师、应急支持中心各拥有一个终端;在主控室增加必要的参数监督和欠热度测量仪;更换稳压器安全阀,使其在水-汽并存的工作环境下仍能回座

31.RBMK反应堆的设计缺陷

对于一个充分慢化的石墨堆,它可能具有正的反应性系数,不允许以20%以下的功率运行,正反应性效应就不能被多普勒系数的负反应性效应所抵偿;由于反应堆体积巨大(高7米,直径12米),氙-135引起的不稳定因素使得该堆的控制变得很复杂;很低的控制棒插入速度(0.4m/s)使得紧急停堆系统难以跟踪快速瞬变,为此,运行规则要求堆内始终有一定数量(30根)的控制棒插入到一定深度,堆内低于15根控制棒时必需立刻停堆;该核电站没有安全壳

32.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经验教训

设计缺陷,RBMK型反应堆缺乏固有安全性,控制棒和安全棒存在设计错误,在低功率不稳定的工况下,流量的变化诱发了这次反应性暴涨事故;没有一个整体有效的安全壳来包容核岛部分;安全分析使用了没有经过验证的计算机程序;缺乏安全文化;安全监管不力;对严重事故的预防和缓解没有重视。

33.切尔诺贝利核事故操作员的主要违章操作

减少了规定的后备反应性,即把反应堆活性区中吸收剂和控制棒的数量降到了允许值以下;突然降低反应堆的功率,然后使反应堆运行在低于实验计划中所规定的热功率水平;把全部8台循环泵与反应堆连接,超过了操作规程所规定的单线程流量。这一错误在实验计划中已经存在了;切除了两台汽轮发电机蒸汽信号的反应堆保护装置;切除了在汽鼓汽水分离器中的水位和蒸汽压力的反应堆保护装置;切除了产生最大设计事故时规定要求用的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34.核应急管理工作方针

常备不懈、积极兼容、统一指挥、大力协同、保护公众、保护环境

35.日本福岛核电站设计缺陷表现在哪几方面?

4套应急堆芯冷却系统全部失灵;安全壳设计中未考虑氢氧复合系统;安全壳的设计理念存在缺陷;早期沸水堆设计中未考虑堆芯熔融物穿透压力容器壁的严重后果;反应堆厂房设计抵御海啸高度为6.5米,低于极端条件下的海啸高度

36.日本福岛核电站的干井主要包括哪些系统与设备?

干井包容反应堆压力容器、控制棒驱动机构、外部循环泵,以及连接管道和阀门。

37.核电厂放射性物质的释放4种机理

气隙释放、熔化释放、汽化释放、蒸汽爆炸

38.5种典型的烟云形状

链形、锥形、扇形、漫烟形、屋脊形(城堡形)

39.核电厂事故释放下,核电厂附近居民可能受到的主要辐射途径

放射性烟云的外照射;烟云地面沉积放射性的外照射;吸入空气中的放射性的内照射;通过食物链造成的内照射。

40.辐射防护三原则

1)辐射事业的正当化原则;防护水平的合理最优化原则;个人所受剂量的限量原则(ALARA )41.外照射防护措施

控制受照时间、增大与辐射源的距离、屏蔽

42.核电厂控制区内照射的防护措施

戴呼吸保护装置(面具、充气防护衣等);控制区不吃、不喝、不吸烟;伤口没密封保护不进控制区;建立通风与负压系统,减少放射性气溶胶浓度

43.URD规定先进压水堆的特点:

1.提高安全性。要求堆芯熔化概率小于10?5/ (堆·年);严重事故放射性外泄概率<10?6/(堆·年);提高自然循环能力;采用非能动的安全保护系统。

2.提高经济性:简化系统,降低投资,延长电厂寿命至60年,缩短建造周期至小于48个月。

3.改善电厂运行特性:提高可利用率达到87~90﹪,换料周期达到18~24个月,改善负荷跟踪能力,减少放射性废物,小于73M3/堆·年,作人员辐射剂量小于1人SV/堆·年。

4.简化安全审批过程。

44.AP600提高经济性的措施

采用非能动安全系统简化了安全系统的设计;减少了设备和部件的数量,简化了设计;采用设备标准化,简化了采购;采用经过验证的系统设备和先进的人机接口,简化了运行和维修。

45.CAP600的总体设计目标

基本投资比目前标准型600MW核电厂低20%;堆芯损坏频率应小于1.0×10-6/(堆·年) ;电厂可利用率应大于90%;换料周期为18个月;建造周期4年;电厂寿期为60年;电厂工作人员辐照剂量<70 人·rem/年。

46.CAP600非能动堆芯冷却系统的3种非能动水源

堆芯补水箱、安全注射箱、安全壳内换料水箱

47.固有安全的概念设计中的重要特性

由于过剩反应性很低,不可能发生核反应堆功率骤增现象;不需要电源或不要求向最终热阱进行能动的热量传输,而是采用热传导、自然对流或热辐射方式在停堆后进行排热;在冷却剂丧

失事故后采用非能动方法进行热量排出;通过设计预防冷却剂丧失事故;在异常事件发生后完全不需要操纵员采取行动。

48.PIUS的工作原理

存在两个水循环回路:强迫循环环路,自然循环环路;水力密度锁:具有热屏蔽障作用,将冷的池水和一回路中热水隔离开;停堆后,循环泵停止运转,依靠重力建立健全起来的自然循环将继续冷却堆芯,把衰变热带走;反应堆从停堆状态启动进,利用气体锁方法,在一回路与安度锁之间的气阀空间充满氦气,使一回路水与池水

隔开,然后稀释一回路水硼浓度使堆芯重新达到临界

49.快堆的作用

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核资源,保证核能长期稳定地发展;引入快堆可达到合理的核燃料封闭循环;快堆有利于解决长寿命锕系元素的最终处置问题

50.92U238 和90Th232的转换增殖方程

92U238 + 0n1→92U239+ γ

(Fertile) (n, γ) ↓

93Np239 + ?1 β 0

(Fissile) 94Pu239+ ?1 β 0

90Th232 + 0n1→90Th233+ γ

(Fertile) (n, γ) ↓

91Pa233 + ?1 β 0

(Fissile) 92U233+ ?1 β 0

51.快堆池式布置方式的优点

一回路钠设备和很短的管线都布置在主容器中,它们即使发生泄漏,也不会引起堆芯失冷,主容器外层还有保护容器,可确保不使放射性外泄。池式快堆钠容量大,有很大的热惰性,钠的热导率又大,堆芯不易过热,即使失去全部热阱,一回路钠的升温也很慢,抗瞬变能力强。所以,池式快堆有固有安全性。池式快堆布置紧凑,经济性好,对生物屏蔽要求简化。

52.快堆回路式布置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回路式布置的优点:回路式分散布置,各设备间隔开,总体结构简单,维护、维修均比较方便;中间热交换器可布置于较高位置,提高了自然循环能力。

回路式布置的缺点:管线长、焊缝多,一回路钠温度高,增加了一回路放射性钠从一次钠设备和从管线泄漏的可能性。

53.核能发展所经历的四个阶段

原理验证、工程开发、工程示范、商业示范

54.快堆的固有安全性

负的功率反应性系数——自然的安全性;冷却剂压力低;热容量大——非能动安全性;多道安全屏障——后备的安全性

55.快堆的典型主要设计基准始发事件

反应堆误停闭;在燃料传输和贮存系统中的多重故障;常规的火灾;组件跌落;部分组件冷却故障;主泵和二次泵故障;主泵与栅板连接内部构件的泄漏和破裂;中间热交换器(IXH)二次回路或反应堆直接冷却回路(DRC)大泄漏;极端的天气状况;内部或外部溢流;一根控制棒的不

可控提出;地震;在二次安全池内主钠回路泄漏;蒸汽发生器大泄漏;气体不正常通过堆芯;覆盖气体的大泄漏;燃料误装载;主钠池泄漏

56.快堆钠火问题的两种类型

池式钠火、雾式钠火

57.快堆钠火的起因

池式钠火可能出现于钠逸人设备间或反应堆厂房的地板上时;钠雾火是由于管道破裂或者在堆芯破坏事故下钠从堆芯顶部喷出形成的。

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

ASCOT 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in Organizations Team Service 组织团队服务的安全文化评价

CVCS chemical and volume control system化学容积控制系统

RCP reactor coolant pump 主泵

RHR residual heat removal 余热排出

SG steam generator 蒸汽发生器

NRC 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美国核管会

INSAG international nuclear safety advising group国际核安全咨询组

LOCA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失水事故

LOFW loss of boilen feed water 丧失蒸汽发生器给水

LPIS low pressure injection system低压安注系统

LOFA loss of flow accident 失流事故

LOOP loss of offsite power 失去场外电事故

SGTR steam generator tube rupture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道破裂事故

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DNBR departure from nuclear boiling ratio偏离泡核沸腾比

MSLB main steam line break 主蒸汽管道破裂事故

ECCS emergency core coolant system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ESF engineered safety features专设安全设施

RIA reactivity insertion accident 反应性引入事故

CHF critical heat flux临界热流密度

SBLOCA small break loss of coolant accident 小破口失水事故

CSS containment spray system安全喷淋系统

ATWS anticipated transient without scream未能停堆的预计瞬变初因事故

EOL end of life堆芯寿期末

BOL beginning of life 堆芯寿期初

BDBA beyond design basic accident超设计基准事故

ESD emergency shutdown system紧急停堆系统

MSIV main steam isolation value 主蒸汽管道隔离阀

CSRDM control and safety rod drive mechanism 控制棒安全棒驱动机构

HPIS high pressure injection system高压安注系统

EFS emergency feedwater system应急给水系统

EFW emergency feed water 紧急供水

RSC reactor safeguards committee 反应堆安全技术委员会

AFP auxiliary feedwater pump辅助给水泵

DOE department of energy 美国能源部

EPRI 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美国)电力研究中心

SIR safe integral reactor 固有安全堆

IFR integral fast reactor 整体快堆

MHTGR modular high-temperature gas-cooled reactor 模块化高温气冷堆PIUS process inherent ultimate safety 过程固有极度安全堆

RSS reactor safety study 反应堆安全研究

APWR advanced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先进压水堆

ABWR advanced boiling water reactor 先进沸水堆

EPR European pressurized reactor 欧洲压水堆

AP advance passive plant 先进非能动电厂

SIR safe integral reactor 固有安全堆

CSS containment spray system安全喷淋系统

PFBR prototype fast breeder reactor 快中子增殖堆

SPX super-phoenix reactor 超级凤凰堆

CEFR china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 中国实验快堆

LFTR Liquid Fluoride Thorium Reactor 液态氟化钍反应堆

SGCC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国家电网公司

IHX integral heat exchanger 中间热交换器

DHX direct heat exchanger直接热交换器

北邮《网络与信息安全》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网络与信息安全》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以下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 D)安全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2.以下有关网络管理功能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 D)安全管理是使网络性能维持在较好水平。 3.有些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不高,不对用户进行验证,这类系统的安全级别是(A)。A)D1 4.Windows NT操作系统能够达到的最高安全级别是(B)。B)C2 5.下面操作系统能够达到C2安全级别的是(D)。D)Ⅲ和ⅣⅢ.Windows NT Ⅳ.NetWare3.x 6.计算机系统处理敏感信息需要的最低安全级别是(C)。C)C2 7.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其中Windows 98的安全等级是(D)。D)D1 8.计算机系统具有不同的安全等级,其中Windows NT的安全等级是(C)。C)C2 9.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合法性、完整性和_可用性__。10.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保证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合法性和__完整性_。11.某种网络安全威胁是通过非法手段取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并对数据进行恶意添加和修改。这种安全威胁属于(B)。B)破坏数据完整性 12.以下方法不能用于计算机病毒检测的是(B)。B)加密可执行程序 13.若每次打开Word程序编辑文当时,计算机都会把文档传送到另一FTP 服务器,那么可以怀疑Word程序被黑客植入(B)。B)特洛伊木马 14.网络安全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信息的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和_完整性____。 15.当信息从信源向信宿流动时可能会受到攻击。其中中断攻击是破坏系统资源,这是对网络__可用_性的攻击。 16.有一类攻击可以确定通信的位置和通信主机的身份,还可以观察交换信息的频度和长度。这类攻击称为_通信量分析_。 17.下面攻击方法属于被动攻击的是(C)。C)通信量分析攻击 18.下面攻击属于非服务攻击的是(C)。C)Ⅱ和ⅢⅡ.源路由攻击Ⅲ.地址欺骗攻击19.下面()攻击属于服务攻击。D)Ⅰ和ⅣⅠ.邮件炸弹攻击Ⅳ.DOS攻击 20.通信量分析攻击可以确定通信的位置和通信主机的身份,还可以观察交换信息的频度和长度。这类安全攻击属于_被动性_攻击。 21.从信源向信宿流动过程中,信息被插入一些欺骗性的消息,这类攻击属于(B)。B)截取攻击 22.网络安全攻击方法可以分为服务攻击与_非服务_攻击。 23.关于RC5加密算法的描述中,正确的是(D)。D)分组和密钥长度都可变24.下面不属于对称加密的是(D)。D)RSA 25.DES是一种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其一般的分组长度为(C)。C)64位26.关于RC5加密技术的描述中,正确的是(C)。C)它的密钥长度可变27.对称加密机制的安全性取决于_密钥_的保密性。 28.以下关于公钥密码体制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C)一定比常规加密更安全 29.以下关于公钥分发的描述中,错误的是(D)。D)公钥的分发比较简单30.张三从CA得到了李四的数字证书,张三可以从该数字证书中得到李四的(D)。D)公钥 31.在认证过程中,如果明文由A发送到B,那么对明文进行签名的密钥为(B)。B)A的私钥 32.为了确定信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是否被他人篡改,一般采用的技术是(C)。 C)消息认证技术 33.MD5是一种常用的摘要算法,它产生的消息摘要长度是(C)。C)128位34.用户张三给文件服务器发命令,要求将文件“张三.doc”删除。文件服务器上的认证机制需要确定的主要问题是(C)。C)该命令是否是张三发出的35.防止口令猜测的措施之一是严格地限制从一个终端进行连续不成功登陆的_次数_。 36.以下关于数字签名的描述中,错误的事(B)。B)数字签名可以保证消息内容的机密性 37.数字签名最常用的实现方法建立在公钥密码体制和安全单向_散列_函数的基础之上。 38.关于数字签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C)。C)可以保证消息内容的机密性39.Kerberos是一种网络认证协议,它采用的加密算法是(C)。C)DES 40.IPSec不能提供(D)服务。D)文件加密

西安交大核反应堆热工分析复习详细

第一部分 名词解释 第二章 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衰变热:对反应堆而言,衰变热是裂变产物和中子俘获产物的放射性衰变所产生的热量。 第三章 堆的传热过程 2、积分热导率:把u κ对温度t 的积分()dt t u ?κ作为一个整体看待,称之为积分热导率。 3、燃料元件的导热:指依靠热传导把燃料元件中由于核裂变产生的热量从温度较高的燃料芯块内部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包壳外表面的这样一个过程。 4、换热过程:指燃料元件包壳外表面与冷却剂之间直接接触时的热交换,即热量由包壳的外表面传递给冷却剂的过程。 5、自然对流:指由流体内部密度梯度所引起的流体的运动,而密度梯度通常是由于流体本身的温度场所引起的。 6、大容积沸腾:指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7、流动沸腾:也称为对流沸腾,通常是指流体流经加热通道时产生的沸腾。 8、沸腾曲线:壁面过热度(s w sat t t t -=?)和热流密度q 的关系曲线通常称为沸腾曲线。 9、ONB 点:即沸腾起始点,大容积沸腾中开始产生气泡的点。 10、CHF 点:即临界热流密度或烧毁热流密度,是热流密度上升达到最大的点。Critical heat flux 11、DNB 点:即偏离核态沸腾规律点,是在烧毁点附件表现为q 上升缓慢的核态沸腾的转折点H 。Departure from nuclear boiling 12、沸腾临界:特点是由于沸腾机理的变化引起的换热系数的陡增,导致受热面的温度骤升。达到沸腾临界时的热流密度称为临界热流密度。 13、快速烧毁:由于受热面上逸出的气泡数量太多,以至阻碍了液体的补充,于是在加热面上形成一个蒸汽隔热层,从而使传热性能恶化,加热面的温度骤升; 14、慢速烧毁:高含汽量下,当冷却剂的流型为环状流时,如果由于沸腾而产生过分强烈的汽化,液体层就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沸腾临界。 15、过渡沸腾:是加热表面上任意位置随机存在的一种不稳定膜态沸腾和不稳定核态沸腾的结合,是一种中间传热方式,壁面温度高到不能维持稳定的核态沸腾,而又低得不足以维持稳定的膜态沸腾,传热率随温度而变化,其大小取决于该位置每种沸腾型式存在的时间份额。 16、膜态沸腾:指加热面上形成稳定的蒸汽膜层,q 随着t ?增加而增大。对流动沸腾来说,膜态沸腾又分为反环状流和弥散流。 17、“长大”:多发生在低于350°C 的环境下,它会使燃料芯块变形,表面粗糙化,强度降低,以至破坏。 18、“肿胀”:大于400℃时,由裂变气体氪和氙在晶格中形成小气泡引起的,随着燃耗的增加,气泡的压力增加,结果就是得金属铀块肿胀起来。肿胀是指材料因受辐照而发生体积增大的现象。 19、弥散体燃料:是用机械方法把燃料弥散在热导率高、高温稳定性好的基体金属中制成的材料。 20、输热过程:指当冷却剂流过堆芯时,将堆内裂变过程中所释放的热量带出堆外的过程。 21、易裂变核素:可以由任何能量的中子引起裂变的核素,如铀-235、铀-233、钚-239,只有铀-235是天然存在的,占0.714%;可裂变核素:能在快中子的轰击下引起裂变的核素,

石油大学安全系统工程期末考试复习题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考试 《安全系统工程》试卷 学习中心:姓名:考场号: 专业:学号:座位号: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学生根据学号选择相应的题目;不按学号规律选择的题目,不计入考试成绩; 2、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袭网上、书籍、报刊杂志及其他已有论文), 带有明显外校标记,不符合学院要求或学生本人情况,或存在查明出处的内容或其他可疑字样者,判为抄袭,成绩都为“0”。 3、两人答题内容、格式、标点符号、用语等全篇有80%以上内容相同者判为雷 同试卷,成绩为“0”。 一、题型 1、简答题,每题20分; 2、综合分析题,每题20分。 二、评分标准 1、答案内容与题目要求不符的,按零分处理; 2、答案按步骤给分;事故树分析中,需要给出分析过程。 三、题目 简答题(40分): 从以下题目中选择4个题,每题10分: (学号尾号为单号,从1、3、5、7、9、11题中选4个小题;学号尾号为双号,从2、4、6、8、10、12题中选择4个小题)

1、解释系统工程、安全系统工程的定义。 2、简述故障与故障类型。 答:故障是系统不能执行规定功能的状态。通常而言,故障是指系统中部分元器件功能失效而导致整个系统功能恶化的事件。设备的故障一般具有五个基本特征:层次性、传播性、放射性、延时性、不确定性等。 故障类型: (1)语句错误:单个数据库操作(选择、插入、更新或删除)失败 (2)用户进程错误:单个数据库会话失 (3)网络故障:与数据库的连接断开 (4)用户错误:用户成功完成了操作,但是操作不正确(删除了表,或输入了错误数据)。 (5)实例错误:数据库实例意外关闭 (6)介质故障:丢失了一个或多个数据库文件(也就是说,文件已删除或磁盘出现了故障 3、解释安全与风险的定义。 4、割集与最小割集的区别与联系。 答:割集,也叫做截集或截止集,它是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也就是说事故树中一组基本事件的发生,能够造成顶上事件发生,这组基本事件就叫割集。 最小割集:在事故树中,我们把引起顶事件发生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割集,也称截集或截止集。一个事故树中的割集一般不止一个,在这些割集中,凡不包含其他割集的,叫做最小割集。换言之,如果割集中任意去掉一个基木事件后就不是割集,那么这样的割集就是最小割集。 5、径集与最小径集的区别与联系。 6、在HAZOP分析中,有哪些引导词,举例说明; 答:HAZOP分析法是按照科学的程序和方法,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对工程项目或生产装置中潜在的危险进行预先的识别、分析和评价,识别出生产装置设计及操作和维修程序,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以提高装置工艺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为制定基本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学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学校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xxxx 年第二学期的学生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取得明显成效之处及经验: 1、立足基础,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情况。 语文学科大部分学生对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任课老师都相当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一一过关,使学生牢固掌握。本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相当高,如书写、 看拼音写词语,形近字组词,常用标点符号运用,古诗名言的积累;查字典,修改错别字学生都掌握得比较熟练、牢固。 2、关注差异,不追求学生发展的整齐划一而追求个体发展的最大 化。 将开放题引入教育评价,试题反映的不仅仅是“会”与“不会”,

“对与“错”,也反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数学观点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建构他们的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本次期末检测的试卷在这一方面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 如四年级试卷第六大题统计的第3 小题:从统计图上可以看出,人均寿命在逐年,这说明学生的答案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由此看出,孩子的创造思维能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应该多给他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激发孩子的创造潜能。 从各年级的成绩统计可以看出,填空题和计算题的得分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的计算能力、记忆、理解能力较强。由此可见,学生对记忆、理解、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得还是比较扎实的。在各年级的试题中解决实际问题的题都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四年级试题第五大题“动手画一画”,学生虽然作图不十分规范,但学生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3、题型灵活多变,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解决问题等,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这次试题即便是基础知识也比较灵活,难度较高,部分学生对于开放性习题的解答较以前有较大进步,学生的语文综合实践能力得到逐步提高,有不少学生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平时所学,正确解答。在语文的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体现,由此可见,在平时教学中教师们对基础知识教得扎扎实实,训练反反复复,能注重教学的生活化,注重知识的内化和迁移,努力做到举一反触类旁通,立足课堂,延伸课外,因而多数学生学得比较主动、灵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4、补差帮困,因材施教颇有成效 全体教师本着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负责,让每一位学生进步的态度。加强补差的力度,强调补差帮困的实效性,激发学习兴趣,利用一些课余时间及时做好补缺、补差工作,力争做到日日清。对学困生采取优先措施,如优先提问,优先辅导,优先面批作业等等,全面提高合格率。正是

网络安全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版

《网络安全与管理》期末考试复习题(2011年上学期) 一、单选题: 1、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D)。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上面3项都是 2、“会话侦听和劫持技术”是属于(B)的技术。 A、密码分析还原 B、协议漏洞渗透 C、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 D、DOS攻击 3、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B)。 A、客观性 B、主观性 C、盲目性 D、上面3项都不是 4、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B)的攻击。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5、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A)的攻击。 A、机密性 B、可用性 C、完整性 D、真实性 6、从攻击方式区分攻击类型,可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被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主动攻击难以(C),然而(C)这些攻击是可行的。 A、阻止,检测,阻止,检测 B、检测,阻止,检测,阻止 C、检测,阻止,阻止,检测 D、上面3项都不是 7、窃听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截获是一种(A)攻击,攻击者(A)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 A、被动,无须,主动,必须 B、主动,必须,被动,无须 C、主动,无须,被动,必须 D、被动,必须,主动,无须 8、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E)。 A、信息不可用 B、应用程序不可用 C、系统宕机 D、阻止通信 E、上面几项都是 9、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 A、文件机密性 B、信息传输机密性 C、通信流的机密性 D、以上3项都是 10.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B)。 A、接入网 B、企业内部网 C、公用IP网 D、个人网 11.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A)。 A、拒绝服务攻击 B、地址欺骗攻击 C、会话劫持 D、信号包探测程序攻击 12.攻击者截获并记录了从A到B的数据,然后又从早些时候所截获的数据中提取出信息重新发往B称为(D)。 A、中间人攻击 B、口令猜测器和字典攻击 C、强力攻击 D、回放攻击 13、TELNET协议主要应用于哪一层( A ) A、应用层 B、传输层 C、Internet层 D、网络层 14、不属于安全策略所涉及的方面是( C )。 A、物理安全策略 B、访问控制策略 C、信息加密策略 D、防火墙策略

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小学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新一完小教导处 2016年下学期小学(1-6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工作已经结束,这次考试1-6年级由区教研室统一出题,联校组织考试(三年级全区统考)。本次考试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坚持“考”服务于“教”,服务于“学”的原则,强化考试的激励、诊断和反馈功能。对全区的教育质量作出全面的监控,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了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现对我校(1-6年级)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报告: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由教研室统一命题。各科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较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较全面地检查了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二、考试质量情况(见表) 三、本次教学质量检测取得的成效 1、立足基础,恰当评价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语文学科大部分学生对拼音、生字、词等基础知识掌握较好,说明任课教师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加强训练,反复巩固,常抓不懈。本

次考试中学生基础知识的得分率较高,书写、看拼音写词语、组词、联系上下文选择词语、古诗名言积累等学生掌握比较熟练、牢固。 2、关注差异,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体验、收获。 将开放题引入试卷,引入教育评价,试题反映的不仅仅是“会”与“不会”、“对”与“错”,也反映对问题理解的深度与广度,为学生提供自己进行思考并用他们自己的观点表达的机会,要求学生建构他们的思维反应而不是选择一个简单的答案,允许学生表达他们对问题的深刻理解。 3、题型灵活多变,体现课改理念。 试题注重学生动手、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解决问题等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锻炼。 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整个学科考试情况来看,存在问题比较大的是科学和品社学科,主要原因是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水平不高,缺少教师,一人担任多个班级或不同年级课程;品社学科无专任教师,教师对社会现象缺乏判断能力,导之学生对是非判断模糊。下面以语文、数学两科为例分析: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盲目复习,忽视基本功训练。 学生书写不规范,习作中错别字较多,对易混淆的字,各年级都有部分学生没有完全掌握,导致失分,其实,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到技能的形成,需要一个实践操作、反复训练的过程。

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报告书详细过程版本

课程设计报告 ( 20 13 -- 2014 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核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设计 题目:利用单通道模型进行反应堆稳态热工设计院系:核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实践核1101班 学号:1111440306 学生:佳 指导教师:王胜飞 设计周数:1周 成绩:

日期:2014 年 6 月19 日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反应堆热工设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一个既安全可靠又经济的堆芯输热系统。对于反应堆热工设计,尤其是对动力堆,最基本的要安全。要求在整个寿期能够长期稳定运行,并能适应启动、功率调节和停堆等功率变化,要保证在一般事故工况下堆芯不会遭到破坏,甚至在最严重的工况下,也要保证堆芯的放射性物质不扩散到周围环境中去。 在进行反应堆热工设计之前,首先要了解并确定的前提为: (1)根据所设计堆的用途和特殊要求(如尺寸、重量等的限制)选定堆型,确定所用的核燃料、冷却剂、慢化剂和结构材料等的种类; (2)反应堆的热功率、堆芯功率分布不均匀系数和水铀比允许的变化围; (3)燃料元件的形状、它在堆芯的分布方式以及栅距允许变化的围; (4)二回路对一回路冷却剂热工参数的要求; (5)冷却剂流过堆芯的流程以及堆芯进口处冷却剂流量的分配情况。 在设计反应堆冷却系统时,为了保证反应堆运行安全可靠,针对不同的堆型,预先规定了热工设计必须遵守的要求,这些要求通常就称为堆的热工设计准则。目前压水动力堆设计中所规定的稳态热工设计准则,一般有以下几点: (1)燃料元件芯块最高应低于其他相应燃耗下的熔化温度; (2)燃料元件外表面不允许发生沸腾临界; (3)必须保证正常运行工况下燃料元件和堆构件得到充分冷却;在事故工况下能提供足够的冷却剂以排除堆芯余热; (4)在稳态额定工况和可预计的瞬态运行工况中,不发生流动不稳定性。 在热工设计中,通常是通过平均通道(平均管)可以估算堆芯的总功率,而热通道(热管)则是堆芯中轴向功率最高的通道,通过它确定堆芯功率的上限,热点是堆芯中温度最高的点,代表堆芯热量密度最大的点,通过这个点来确定DNBR。 热工课程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反应堆热工分析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的理论和实际知识,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设计,达到以下目的: 1、深入理解压水堆热工设计准则; 2、深入理解单通道模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包括了平均通道(平均管)、热通道(热管)、热点等在反应堆设计中的应用; 3、掌握堆芯焓场的计算并求出体现在反应堆安全性的主要参数:烧毁比DNBR,最小烧毁比MDNBR,燃料元件中心温度及其最高温度,包壳表面温度及其最高温度等; 4、求出体现反应堆先进性的主要参数:堆芯流量功率比,堆芯功率密度,燃料元件平均热流密度(热通量),最大热流密度,冷却剂平均流速,冷却剂出口温度等; 5、掌握压降的计算;

信息安全复习题(大学期末考试专用),DOC

一、选择题 1. 信息安全的基本属性是(机密性、可用性、完整性)。 2. 对攻击可能性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主观性)。 3.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阻断攻击是针对(可用性)的攻击。 4. 从安全属性对各种网络攻击进行分类,截获攻击是针对(机密性)的攻击。 5. 拒绝服务攻击的后果是(D)。 A. 信息不可用 B. 应用程序不可用 C. 阻止通信 D. 上面几项都是 6. 机密性服务提供信息的保密,机密性服务包括(D)。 A. 文件机密性 B. 信息传输机密性 C. 通信流的机密性 D. 以上3项都是7.最新的研究和统计表明,安全攻击主要来自(企业内部网)。 8.攻击者用传输数据来冲击网络接口,使服务器过于繁忙以至于不能应答请求的攻击方式是(拒绝服务攻击)。 9. 密码学的目的是(研究数据保密)。 10. 假设使用一种加密算法,它的加密方法很简单:将每一个字母加5,即a加密成f。这种算法的密钥就是5,那么它属于(对称加密技术)。 11. “公开密钥密码体制”的含义是(将公开密钥公开,私有密钥保密)。 12. 用于实现身份鉴别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机制和数字签名机制)。 13. 数据保密性安全服务的基础是(加密机制)。 14. 可以被数据完整性机制防止的攻击方式是(数据在途中被攻击者篡改或破坏)。 15. 数字签名要预先使用单向Hash函数进行处理的原因是(缩小签名密文的长度,加快数字签名和验证签名的运算速度)。 16. 身份鉴别是安全服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下关于身份鉴别叙述不正确的是(身份鉴别一般不用提供双向的认证 17. PKI支持的服务不包括(访问控制服务)。 18. 下面不属于PKI组成部分的是(D)。 A. 证书主体 B. 使用证书的应用和系统 C. 证书权威机构 D. AS 19. 一般而言,Internet防火墙建立在一个网络的(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交叉点)。 20. 包过滤型防火墙原理上是基于(网络层)进行分析的技术。 21. “周边网络”是指:(介于内网与外网之间的保护网络)。 22. 防火墙用于将Internet和内部网络隔离,(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软件和硬件设施 23. 计算机病毒是计算机系统中一类隐藏在(存储介质)上蓄意破坏的捣乱程序。 24. 信息安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以下____不属于这三个发展阶段。(D) A 通信保密阶段 B 加密机阶段 C 信息安全阶段 D 安全保障阶段 25. 信息安全阶段将研究领域扩展到三个基本属性,下列____不属于这三个基本属性。(C) A 保密性 B 完整性 C 不可否认性 D 可用性 26. 安全保障阶段中将信息安全体系归结为四个主要环节,下列____是正确的。(保护、检测、响应、恢复 27. 下面所列的____安全机制不属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事先保护环节。(杀毒软件) 28. 为了数据传输时不发生数据截获和信息泄密,采取了加密机制。这种做法体现了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保密性) 29. 定期对系统和数据进行备份,在发生灾难时进行恢复。该机制是为了满足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可用性) 30. 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发生了非法访问行为,这破坏了信息安全的____属性。(保密性)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神州数码希望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2013-2014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教研室对六年级进行了调考,总校对三、四年级进行统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来源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教研室统一命题,经教导处征求意见,至此时没有学科教师反映对试卷的意见。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 【语文】: 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反应堆安全分析整理资料

核反应堆安全分析 英文缩写 ABWR Advanced Boiling Water Reactor 先进沸水堆 APWR Advanced Pressurized Water Reactor 先进压水堆 AP Advanced Passive Plant 先进非能动厂 ADS Accelerator driven system 加速器驱动机构 AFP Auxiliary Feed-water Pump 辅助给水泵 ASME 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SCOT assessment of safety culture organizational teams 安全文化组织机构评价ATWS Anticipated Transient Without Screen 未能停堆的预期瞬态ANSI 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美国标准协会 ALARA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 合理可行尽量低原则BWR boiling water reactor 沸水堆 BDBA Beyond Design Basic Accident 超设计基准事故 BOL Beginning Of Life 寿期初 CEFR China Experimental Fast Reactor 中国实验快堆 CSS Containment Spray System 安全壳喷淋系统 CVCS Chemical and Volume Control System 化学容积控制系统CNNC china national nuclear corporation 中国核工业集团CSRDM Control and Safety Rod Drive Mechanism 控制棒安全棒驱动机构CHF Critical Heat Flux 临界热流密度

网络安全期末复习题与答案解析

网络安全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目标不包括( A ) A.可移植性 B.性 C.可控性 D.可用性 2.SNMP的中文含义为( B ) A.公用管理信息协议 B.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C.分布式安全管理协议 D.简单传输协议 3.端口扫描技术( D ) A.只能作为攻击工具 B.只能作为防御工具 C.只能作为检查系统漏洞的工具 D.既可以作为攻击工具,也可以作为防御工具 4.在以下人为的恶意攻击行为中,属于主动攻击的是( A ) A、身份假冒 B、数据解密 C、数据流分析 D、非法访问 5.黑客利用IP地址进行攻击的方法有:( A ) A. IP欺骗 B. 解密 C. 窃取口令 D. 发送病毒 6.使网络服务器中充斥着大量要求回复的信息,消耗带宽,导致网络或系统停止正常 服务,这属于什么攻击类型? ( A ) A、拒绝服务 B、文件共享 C、BIND漏洞 D、远程过程调用 7.向有限的空间输入超长的字符串是哪一种攻击手段?( A ) A、缓冲区溢出 B、网络监听 C、拒绝服务 D、IP欺骗 8.用户收到了一封可疑的电子,要求用户提供银行账户及密码,这是属于何种攻击手段 ( B ) A、缓存溢出攻击 B、钓鱼攻击 C、暗门攻击 D、DDOS攻击 9.Windows NT 和Windows 2000系统能设置为在几次无效登录后锁定,这可以防止: ( B ) A、木马 B、暴力攻击 C、IP欺骗 D、缓存溢出攻击 10.当你感觉到你的Win2003运行速度明显减慢,当你打开任务管理器后发现CPU的使 用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你最有可能认为你受到了哪一种攻击。( B ) A、特洛伊木马 B、拒绝服务 C、欺骗 D、中间人攻击 11.假如你向一台远程主机发送特定的数据包,却不想远程主机响应你的数据包。这时 你使用哪一种类型的进攻手段?( B ) A、缓冲区溢出 B、地址欺骗 C、拒绝服务 D、暴力攻击 12.小在使用super scan对目标网络进行扫描时发现,某一个主机开放了25和110端 口,此主机最有可能是什么?( B ) A、文件服务器 B、服务器 C、WEB服务器 D、DNS服务器 13.你想发现到达目标网络需要经过哪些路由器,你应该使用什么命令?( C ) A、ping B、nslookup C、tracert D、ipconfig 14.黑客要想控制某些用户,需要把木马程序安装到用户的机器中,实际上安装的是 ( B ) A.木马的控制端程序B.木马的服务器端程序 C.不用安装D.控制端、服务端程序都必需安装 15.为了保证口令的安全,哪项做法是不正确的( C ) A 用户口令长度不少于6个字符 B 口令字符最好是数字、字母和其他字符的混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以质量求生存以反思促进步 XX——XX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区教研室对三年级语文、数学学科进行了调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区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达到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情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经教导处征求意见,至此时没有学科教师反映对试卷的意见。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内容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一定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一定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 【语文】: 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能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情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语文知识讲究的是积累,从试卷的编制上看,细节多,基础知识面广,试题所包含的知识点比较全面,题中涵盖了拼音、汉字、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等多方面的考察。并且题目多样,评分项目详细、合理。 【数学】: 1、突出基础性与全面性 试卷能对1——6年级上学期所学知识的主要内容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核,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等方面的考查知识均能有机地涵盖在其中,突出了基础性与全面性。

核反应堆物理分析名词解释及重要概念整理

第一章—核反应堆的核物理基础 直接相互作用:入射中子直接与靶核内的某个核子碰撞,使其从核里发射出来,而中子却留在了靶核内的核反应。 中子的散射:散射是使中于慢化(即使中子的动能减小)的主要核反应过程。 非弹性散射:中子首先被靶核吸收而形成处于激发态的复合核,然后靶核通过放出中子并发射γ射线而返回基态。 弹性散射:分为共振弹性散射和势散射。 111001 100[]A A A Z Z Z A A Z Z X n X X n X n X n +*+→→++→+ 微观截面:一个粒子入射到单位面积内只含一个靶核的靶子上所发生的反应概率,或表示一个入射粒子同单位面积靶上一个靶核发生反应的概率。 宏观截面:表征一个中子与单位体积内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的平均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也是一个中子穿行单位距离与核发生相互作用的概率大小的一种度量。 平均自由程:中子在介质中运动时,与原子核连续两次相互作用之间穿行的平均距离叫作平均自由程。 核反应率:每秒每单位体积内的中子与介质原子核发生作用的总次数(统计平均值)。 中子通量密度:某点处中子密度与相应的中子速度的乘积,表示单位体积内所有中子在单位时间内穿行距离的总和。 多普勒效应:由于靶核的热运动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这时共振峰的宽度将随着温度的上升而增加,同时峰值也逐渐减小,这种现象称为多普勒效应或多普勒展宽。 瞬发中子和缓发中子:裂变中,99%以上的中子是在裂变的瞬间(约10-14s)发射出来的,把 这些中子叫瞬发中子;裂变中子中,还有小于1%的中子是在裂变碎片衰变过程中发射出来的,把这些中子叫缓发中子。 第二章—中子慢化和慢化能谱 慢化时间:裂变中子能量由裂变能慢化到热能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扩散时间:无限介质内热中子在自产生至被俘获以前所经过的平均时间。 平均寿命:在反应堆动力学计算中往往需要用到快中子自裂变产生到慢化成为热中子,直至最后被俘获的平均时间,称为中子的平均寿命。 慢化密度:在r 处每秒每单位体积内慢化到能量E 以下的中子数。 分界能或缝合能:通常把某个分界能量E c 以下的中子称为热中子, E c 称为分界能或缝合能。 第三章—中子扩散理论 中子角密度:在r 处单位体积内和能量为E 的单位能量间隔内,运动方向为Ω的单位立体角内的中子数目。 慢化长度:中子从慢化成为热中子处到被吸收为止在介质中运动所穿行的直线距离。 徙动长度:快中子从源点产生到变为热中子而被吸收时所穿行的直线距离为r M 。 第四章—均匀反应堆的临界理论 反射层的作用: 1. 减少芯部中子泄漏,从而使得芯部的临界尺寸要比无反射层时的小,节省一部分燃料;

反应堆热工思考题

反应堆热工分析思考题(仅供参考) 第二章堆的热源及其分布 1.试述堆的热源的由来及其分布? 答:堆的热源来自于核裂变过程种释放的能量;其分布与堆的类型,堆芯的形状,以及堆内燃料,控制棒,慢化剂,冷却剂,反射层等的布置有关,也与时间有关。裂变碎片的动能约占84%,还有裂变中子,裂变产物衰变的r射线,β射线能,过剩中子引起的非裂变反应加反应产物的衰变能。 2.影响堆功率分布的因素有哪些?试以压水堆为例,简述他们各自对功率分布的影响。答:a)燃料;采用均匀装载方案,中心区域会出现一个高的功率峰值,降低平均燃耗。采用分区装载的方案,即最高富集度在最外区,最低富集度燃料在中心区,中等富集度燃料位于外区和中心区之间,这样有利与功率展平。 b) 控制棒;合理的布置控制棒能够使堆的径向功率得到展平,但是会给轴向功率分布带来不利影响。寿期末,由于控制棒的提出,并且堆芯顶部的燃耗较低,中子通量分布就向顶部歪斜。 c) 水隙和空泡;水隙附加的慢化作用,使该处的中子通量上升,因而水隙周围元件的功率升高,从而增大了功率的不均匀程度。空泡的存在会使反应堆反应性下降,这种效应在事故工况下尤为显著,因而空泡的存在能减轻某些事故的严重性。 3.如何计算控制棒,慢化剂和机构材料种的释热率? 答:A)控制棒;控制棒中的总的释热率是两项的总和,即吸收堆芯γ辐射以及吸收控制棒本身因(n,α),或(n,γ)反应所产生的热量的全部或一部分。 B)慢化剂;慢化剂中的主要热量是裂变中子的慢化,吸收裂变产物放出的β粒子的一

部分能量,吸收各种γ射线的能量。 C)结构材料;热量来源几乎完全是由于吸收来自堆芯的各种γ辐射。 4.核反应在停堆后为什么还要继续进行冷却?停堆后的热源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他们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是怎样的? 答:A)反应堆由于事故或正常停堆后,堆内自持的链式反应虽然随即中止,但还是有热量不断的从芯块通过包壳传入冷却剂中,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将这些热量到处,防止破坏燃料元件;B)这些热量一部分来源于燃料棒内储藏的显热,还有两个来源是剩余中子引起的裂变和裂变产物的衰变及中子俘获产物的衰变。铀棒内的显热和剩余中子的衰变热大约在半分钟内传出,其后的冷却完全取决与衰变热。 5. 试以压水堆为例,说明停堆后的功率约占停堆前的百分数。大约在停堆后多久剩余裂变可以忽略,这时裂变功率占总功率份额是多少? 答:衰变热一开始约为停堆前功率的6%,而后迅速衰减。大约半分钟后,裂变热传出,这时裂变功率占总功率的0.747%(轻水堆). 6. 如何计算停堆后的功率,以大亚湾核电站为例,试问仅通过自然循环能否带出剩余反应热功率? 答:剩余裂变功率加衰变功率(裂变产物的衰变功率加中子俘获产物衰变之和)之和。7.压水堆换料时,从堆中取出的乏燃料元件一般如何处置,该乏燃料元件在运输途中是否需要冷却,为什么? 一般将其防止在储存水池中长期冷却,使短寿命核素衰变。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冷却,因为一些长寿期的核素依旧在衰变放热。 第三章堆的传热过程 1. 热量从堆内输出需要经过哪几个过程,他们的具体表达式是怎样的?

信息安全原理与应用期末期末考试题及复习资料

1.密码学的目的是 C 。【】 A.研究数据加密B.研究数据解密 C.研究数据保密D.研究信息安全 2.网络安全最终是一个折衷的方案,即安全强度和安全操作代价的折衷,除 增加安全设施投资外,还应考虑 D 。【】 A. 用户的方便性 B. 管理的复杂性 C. 对现有系统的影响及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D. 上面3项都是 3破解双方通信获得明文是属于的技术。【 A 】 A. 密码分析还原 B. 协议漏洞渗透 C. 应用漏洞分析与渗透 D. DOS攻击 4窃听是一种攻击,攻击者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收站之间。截获是一种攻击,攻击者将自己的系统插入到发送站和接受站之间。【 A 】 A. 被动,无须,主动,必须 B. 主动,必须,被动,无须 C. 主动,无须,被动,必须 D. 被动,必须,主动,无须 5以下不是包过滤防火墙主要过滤的信息?【D 】 A. 源IP地址 B. 目的IP地址 C. TCP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D. 时间 6 PKI是__ __。【 C 】 A.Private Key Infrastructure B.Public Key Institute C.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D.Private Key Institute 7防火墙最主要被部署在___ _位置。【 C 】A.网络边界 B.骨干线路 C.重要服务器D.桌面终端 8下列__ __机制不属于应用层安全。【 C 】A.数字签名B.应用代理 C.主机入侵检测D.应用审计 9 __ _最好地描述了数字证书。【 A 】 A.等同于在网络上证明个人和公司身份的身份证B.浏览器的一标准特性,它使得黑客不能得知用户的身份 C.网站要求用户使用用户名和密码登陆的安全机制D.伴随在线交易证明购买的收据 10下列不属于防火墙核心技术的是____。【 D 】 A (静态/动态)包过滤技术 B NAT技术 C 应用代理技术 D 日志审计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0篇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10篇 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 20xx――20xx年第一学期的学生期末监测已经落下帷幕,我校比较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区教研室对三年级语文、数学学科进行了调考,相对以往各自为阵的学校自主考试,这种形式能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对全区的教育质量作更全面的监测,提高了考试的信度和效度。这种“纸笔测试”能更好的发挥“指挥棒”的作用,使之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相适应,到达以测导教、以测促教的功能。测试后的质量分析如同一面明镜,不仅仅显示了测试中学生知识掌握应用的状况,还反射出教师在教学中的得与失,更让我们更为清醒地认识到――一份耕耘,换来一份欣喜的收获;一份付出,换来一份真诚的回报。 现对我校的各科成绩做如下分析汇报: 一、试卷及试卷评价: 本次考试的试卷由区教研室统一命题,经教导处征求意见,至此时没有学科教师反映对试卷的意见。纵观整个试卷,本期末测查试卷是一份精心设计有价值的试卷,资料覆盖面广,重点突出,有必须的代表性,试卷题量适中,难易适度,有必须的层次性,分值分配合理,既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又注重对学生潜力的培养、归纳,能较全面的检查学生对本学期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状况。 以语文、数学两个学科为例: 【语文】: 较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和目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 1、资料丰富,结构宽阔。 试卷是以《标准》所规定的教学资料为依据,注意题型的多样性,能够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同时根据整套语文教材的知识、潜力和情感发展总体结构进行设计的,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学习状况,在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潜力的同时,适当考查了教学过程,能较好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知识的掌握状况。 2、重视积累,提高素质

反应堆安全分析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冗余度:核电厂完成安全功能的系统采用多个同样类型的系统连接起来,用以防止在某一个系统失效后余下的系统能够保证其安全功能。 多样性:采用两个或者多个独立的方法或系统来完成同一个功能。 独立性:系统设计中通过功能隔离或实体隔离,实现系统布置和设计的独立性。 故障安全:核系统或部件发生故障时,电厂应能在毋需任何触发动作的情况下进入安全状态。单一故障:导致某一部件不能执行其预定安全功能的随机故障,包括由该故障引起的所有继发故障。 单一故障准则:满足单一故障准则的设备组合,在其任何部位发生单一故障时仍能保持所赋予的功能。 核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在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站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始发事件:能导致放射性核素向环境释放的所有起因事件,都可作为核电厂概率安全评价的始发事件。 初因事件::造成核电厂扰动并且有可能导致堆芯损害的事件。 固有安全性:当反应堆出现异常工况时,不依靠人为操作或外部设备的强制性干预,只是由堆的自然安全性和非能动的安全性,控制反应性或移出堆芯热量,使反应堆趋于正常运行和安全停闭。 停堆余量(深度):全部毒物都投入堆芯时,反应堆芯达到的负反应性。 热流量:单位时间传递的热量。 热通量(热流密度):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传递的热量。 传热系数: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温度差为1℃时传递的热量,即单位传热量。 对流换热系数h:当流体与壁面温度相差1度时、每单位壁面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所传递的热量。 大容器沸腾:由浸没在具有自由表面原来静止的大容积液体内的受热面所产生的沸腾 饱和沸腾:液体主体温度达到饱和温度,壁面温度高于饱和温度所发生的沸腾称为饱和沸腾。热管:在堆芯中集中了所有关于核的和合理的不利工程因素的具有最大积分功率输出、最小冷却剂流量和最大冷却剂焓升的冷却剂通道。 热点:堆芯集中了所有关于核的和合理的不利工程因素,在堆热工设计准则中定义为限制条件的点。在堆芯内最危险的燃料元 件上的点。 偏离泡核沸腾:冷却剂通道中燃料元件表面某一点的临界热流量qDNB与该点的实际热流量的比值 子通道模型:认为相邻通道是相互关联的,沿着整个堆芯高度,相邻通道的冷却剂间发生着质量、动量和热量交换。 比放射性活度: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 核燃料线功率密度:单位长度的核燃料棒所释放的功率。 热阱:接受反应堆排除余热的场所。 核应急:是需要立即采取某些超出正常工作程序的行动以避免核事故发生或减轻核事故后果的状态,又称“核紧急状态”。 应急计划:又称应急响应计划。在应急计划中规定核设施营运单位、地方破府等向国家和公众所承担的应急准备和响应的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