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篇一: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XX年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的农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XX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实际和产业分布,在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农民田间学校。高级农艺师和担任辅导员。本着农民自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为田间学校学员。在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术指导小

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和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产

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镇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

学员和大棚种植户进行现场观摩,开展技术交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蔬菜栽培实用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力的推动了田间学校的开展。

(四)集思广益,创新培训

在田间学校培训开展的过程中,各个技术指导员进行县外观摩、

不断总结经验,集思广益,开展培训手段创新活动。一是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问题以及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培训内容。二是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根据确定的培训内容,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紧密结合。四是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五是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培训中,以此激发学员参与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五)利用传媒,创新服务

在田间学校开展的过程中,技术指导员除手把手、面对

面的培训指导学员,还充分利用手机短信、“QQ”络视频、专家语音系统等方式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的指导农户进行科学的田间。同时,利用县、乡、村“三级科技阵地”和“放心农资”配送络,开展技术与物资相配套的服务,把蔬菜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资直供到户,加快了关键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粮食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

(五)整合资源,促进开展

以实施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为平台,整合测土配方施肥、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等项目资源,进一步加大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的入户率,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资金保障;积

极取得各涉农部门、乡镇政府的配合与支持,使农民田间学校需求调研及开办进展顺利。

三、培训效果

(一)农民综合素质与技能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提高了农民学习科技的主动性和农民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团结协作的意识和互助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进步。

(二)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明显提高

通过互动式零距离培训,使广大菜农明确了行业发展方向、更新了种植观念,提高了管理技能,病害发生率降低30%,

防效率达90%,避免了无效用药情况发生,正确并减少用药量30%左右。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产15%,增收20%的良好经济效益。

(三)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农技推广人员

农民田间学校的每一个活动和工作环节,都需要农技推广人员掌握各项知识和技能,从而对农技推广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他们的工作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在与农民双向沟通和辅导实践中通过组织、协调、归纳总结等方面的锻炼,使农技推广员积累了综合的实践知识,综合专业素质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四)综合效益显著

一是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对接,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实现

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二是产业效应。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30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100多亩。同时,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试验示范展示田应用了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技术,经过示

范试验,每亩共节本增效3500多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在它的辐射带动下,相邻村庄的种菜大户纷纷效仿,邻近的设施蔬菜种植大村八里营乡刘苑村已筹备建立了60亩连片的肥水一体化节水灌溉系统,示范引领作用非常显著。

四、存在问题及建议

1、农民田间学校属于一个新兴事物,缺乏办学经验,一切工作都在摸索中进行,有碍工作的顺利开展。

2、在培训过程中发现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接受知识程度不统一。

3、由于农户田间种植作物多、面积大,忙于耕作,学习交流机会少。

4、工作经费不足,建议增加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探索建立农民培训的激励机制。

二0一一年十一月三日

篇二: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XX-12-27

农民田间学校启动建设以来,我们将其作为一项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推进科技推广方式创新、打破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手段,精心谋划,扎实开展,取得了阶段性明显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谋划,高标准组建。组建农民田间学校,在我

市尚属新生事物,为此我们在农民田间学校组建各环节上,精心谋划,高标准运行。一是培训师资。我们选拔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的两名市农技人员,及时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对农民田间学校举办的理论内涵、组建模式、培训理念、培训方式等进行了系统学习。这两名农技人员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组建的指导和培训。二是确定培训产业。在农民田间学校举办之初,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我们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产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三是建设农民田间学校。经过综合考虑,将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在棚室蔬菜专业村——肇东镇东跃村,在村办公室重新装修可容纳50人的农民培训室,做为农民田间学校。同时,配备了桌椅、宣传标语等基础设施和教学配套设施。四是确定学员。从该村棚室蔬菜大户中选择了21名农民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学员。

二、创新培训方式,扎实开展培训。深刻把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重点从五个层面进行了创新培训。一是农民点单培训。农民根据生产中遇到的蔬菜品种选择、种植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集中归纳,由学员直接确定授课内容。二是互动形式培训。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了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高了农民科技水平。三是点评式培训。根据确定的讲课内容,特别

是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先由农民通过自身实践提出解决办法,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最后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实现了科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四是田间实践培训。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五是趣味性培训。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

三、突出实效,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农民田间学校举办实践,已经产生了三个方面的效应。一是社会效应。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在具体的农业生产中实现专家与农民面对面,技术与田间零距离,达到发现问题最准确,解决问题最及时,科技服务最紧密,技术推广最到位。实现了与农业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结

合,与农民增收紧密结合,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技推广工作趟出了新路子,探索出了新模式,为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入户、良种良法直接进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打造了农技推广的有效平台。二是产业效应。通过学员培训,农民增长了科技知识,扩大了棚室蔬菜生产规模,仅21名学员就扩大蔬菜棚室面积65亩,平均增加了3亩以上。同时,引进推广了蔬菜新品种和新的栽培模式,特别是引进了寿光蔬菜栽培模式,在21名学员的示范引带下,打造了肇东镇千亩寿光蔬菜基地。三是增收效应。田间学校

农民学员户均增收达到4万元,比未参加培训前增加4200元。总结农民田间学校运行实践,我们感到还存在着覆盖严重不够、师资力量明显不足、个别产业存在空白、宣传不到位等问题。在下步工作中,要重点在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强化师资培训。突出蔬菜、食用菌、水稻以及奶牛、肉牛、生猪等特色种养业,大力度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解决师资力量不足问题。二是科学布局。按照产业发展实际,在南部沿江乡镇组建两个水稻农民田间学校,在中部乡镇组建两个蔬菜农民田间学校,在北部乡镇组建三个畜牧养殖农民田间学校,形成整体示范带动效应。三是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与农民科技需求紧密对接,加强田间实践培训,达到疑难问题在田间直接解决,先进科技直接推广到田。四是加强宣传。切实把农民田间学校置于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的突出位置,通过科技增产账、产业效益账、增收效果账三账对比,在广大农民群众中广泛宣传,增强参与农民田间学校的主动意识,达到领导重视、各方支持、农民认可。

篇三: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一、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发展现状

XX年以来,定陶县结合农机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示范县项目要求,不断探索创新推广方式,实施了农民田间学校创

办培训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办学理念,采取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培训方法,通过采用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等灵活多样的形式,着力增强农民的说话能力和动手能力,充分体现培训对象的意愿,各教学班深刻把握农民田间学校培训的理论内涵和实践特点,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与所服务区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规划,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从播种至收获,采取课堂讲解与田间实践、互动交流、学员实践应用的创新培训方式,创办了7所农民田间学校,先后直接培训农民学员6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000多人,成为定陶县农民增收致富重要组成部分。

1、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情况

为解决农忙季节科技示范户培训不易集中的问题,定陶县组织部分技术指导员根据科技示范户需求,利用休息时间开办基层农技推广“流动学校”,并现场组织“农技推广知识抢答”活动,极大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农技推广的热情。在举办多期农技推广“流动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农民培训方式,推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按照主导产业发展农民需求创办了7所农民田间学校。

2、师资队伍配置情况

定陶县高度重视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筛选和培训工作,从100名技术指导员中筛选出业务能力强、组织能力强、协

调能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强、熟悉农民农村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同时逐步拓宽辅导员培养渠道,完善辅导员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辅导员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培训,建立一支富有战斗力的辅导员师资队伍。

3、培训方法使用情况

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常用模式为农民需求调研、票箱测试、参与式培训课程设置、举办开学典礼、组织农民学习活动日、成果展示和开业典礼等。围绕村主导或特色产业,开展全生育期技术指导与培训。根据农民需求和生产季节要求,一般每2周左右举办一次“农民学习活动日”。活动日内容主要包括建立试验示范田、农民参与科学试验、农民专题讨论、团队建设活动等,通过互动式交流,共享技术与经验。一个种植生育期结束前,辅导员指导农民学员对全过程培训的关键技术内容进行总结,由农民学员分组完成学习成果展板制作。

4、培训效果

(1)农民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普遍提高。农民田间学校是从农民需求出发,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和教学场所,采取自下而上的一种培训方式,要求农民学员在培训过程中动手、动脑、动嘴,通过参与式、互动式和启发式的培训,培养其自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组织管理的能力。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系统培训后,农民学员合作意识和组

织管理能力普遍提高。

(2)农民各方面能力增强。农民掌握和使用新技术的能力显著增强,环境生态意识和无公害生产意识普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

高,已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土专家”,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

(3)农民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农民学员自觉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自我田间科学管理能力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采用BBT票箱测试,受训农民学员知识和技能,平均提高38%,达到了独立操作能力。

(4)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明显提高。通过农民田间学校组织的多形式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学员明确了定陶县农业发展方向,更新了观念,调整了产业结构,学习了科学管理技术,收入增加18%以上。参加培训的农民学员普遍获得了增收增效,效益增加18%以上,病虫害发生率降低15%左右。

二、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的主要做法

1、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农民田间学校创办有序开展,成立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创办管理协调小组,组长由农广校校长担任,负责统筹规划本区田间学校的创办,制订扶持政策,落实经费,按照“五个一”标准做好创办、管理与监督等工作。田间学校

开办地所在镇明确一名分管镇长负责本地区田间学校创办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协助区农业主管部门规划本乡镇农民田间学校创办,提供必要的设施设备和场所,组织相关技术人员协助和指导田间学校按“五个一”标准创办和落实。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所在的行政村为学校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及基本条件,组织农民积极参与,并做好学校日常管理工作,全面落实“五个一”建设标准。

2、注重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1)学员选择:要选择同一重点发展产业的学员,如蔬菜产业,根据农民需求调研合理设置课程。

(2)时间安排要合理:如农忙季节在晚上授课。

(3)真诚对待农民,与农民交朋友不断延伸服务外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问题,取得农民信任。如协助部分农户联系小额贷款。

(4)充分应用团队力量:有时授课需要几个辅导员共同参与,共同应对复杂问题,群策群力,应变能力不断提升。

(5)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实施农民点单培训,突出教学重点

点单培训是一种新型的培训方式,陆湾教学班学员根据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蔬菜病虫害有效防治问题,由学员直接点单确定授课内容,辅导员进行集中归纳,并且从中筛选了物理防治方法——黄板诱杀发,学员普遍得到了应用,并辐射

带动应用面积XX多亩,为无公害蔬菜产品生产创出了新路。

4、采取互动形式培训,加深对新技术的理解

围绕学员共同确定的科技疑难问题,在学员与教师互相讨论中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加深了学员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在讨论中提出了农民科技水平,如李王庄教学班针对农民秋播时,如何选择作物优良品种的问题,辅导员设计了认识植物的种子一课,每个学员自带家里现有的作物种子,辅导员通过种子基本知识的讲座后,学员们在辅导员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数百粒重或千粒,应用天平称取重量,掌握了百粒重与千粒重的知识;通过亲手做种子发芽试验,了解了种子发芽所需的温度、水分等条件;通过观察种子发芽后子叶的开态特征,

能够区分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为以后生产中管理合理应用除草剂奠定了基础。

5、趣味性培训、增强学员协和队意识

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将一些趣味性游戏融入到教学中,以此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营造宽松的培训氛围,培养学员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教学班将学员分成多个小组,每次教学活动时,针对教学内容,各级开展比办法、比质量、比效果活动,使教学班的凝聚力和学员的团队意识增强,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在该村的推广应用。田间实践培训,练就过硬的操作技能

6、组织学员深入田间,以田间为课堂,在生产实践中使科技直接到田。如秸秆反应应用技术,辅导员到田间教学员进行操作,并就学员在操作中发现的问题总结提出就地解决,学员通过亲自的动手、动脑、掌握了秸秆反应应用技术的操作要领,为秸秆反应应用技术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

定陶县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存在的问题:一是农民外出务工经商较多,现有农村劳动力较为缺乏,且年龄偏大(50岁以上占%)、文化程度偏低(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学员同一性问题成为制约因素。二是不同村庄发展不平衡,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田间学校的进一步创办。三是辅导员全部是兼职的,辅导员的激励机制没有政策支持,难以持续激发积极作为。

四、推动农民田间学校的政策措施建议

1、培养建立专职辅导员队伍,制定鼓励政策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计划总结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按照国发[2006]30号、川府发[2007]11号、农办财[2015]63号和川农业[2015]109号文件要求,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完善了“专家组+试验示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县农业局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部机构设置,目前全局有农业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能源管理局、植保植检站、农机监理站、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隆昌县分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农情信息站10个编制部门,有编制123人,实有职工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 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整合已有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中心设农技、水利、林业、农机等岗位,全县19个乡镇共有农技编制72人,实有职工人数74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 2、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多元化的农业技术

服务体系逐步产生。我县形成了以隆昌县金星种业公司、隆昌县农业科技服务、隆昌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县城、乡镇场镇、村、社设经营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营利性经营网点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局相关股站负责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全县有经营性服务人员近900人,农资经营网点480个。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我县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8个,其中种植业46个,畜牧业40个,林业20个,渔业8个,服务业13个,其它1个,有种植业会员2000余人,会员打破地域限制,形成了跨地区、多层次的会员网络。 (二)产业分布情况 隆昌县幅员面积794平方公里,辖16个镇2个乡1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365个行政村和46个社区,全县总人口78.01万,其中农业人口59.82万,现有耕地面积39.69万亩。主要产业分布情况为:水稻中稻种植面积31.3万亩,总产163083吨,分布于全县19个乡镇(街道)。玉米播种面积8.2万亩,总产29724吨,以响石、黄家、界市等乡镇为主。大豆播种面积5.1万亩,总产7202吨,以桂花井、黄家、迎祥、界市等乡镇为主。水果面积4.71万亩,产量3.35万吨,以龙市、迎祥、普润、金鹅、古湖等乡镇为主。蔬菜种植面积20.5万亩,产量29.5万吨,以胡家、古湖街道办、石燕桥、云顶等乡镇为主。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创办田间学校培养新型农民 纪林海1刘亚娟闻明段宏伟高丽平 (天津市蓟县农广校天津蓟县3019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需要重点了解和明确的几方面问题,对今后广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一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农民素质教育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农民主动参与式学习、实践来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生态意识、团队精神,提高生产能力、决策能力。农民田间学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2010年10月,蓟县农广校在东赵各庄乡塘坨庄村开办了我县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学习,全面提升全村农业产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广泛开展农民需求调研,明确产业办学方向 调研农业技术需求和农民教育培训需求是做好田间学校工作的基础。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来源于需求,需求则源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因此,做好农民产业需求调研列为田间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在每所田间学校开办前都要做好农民需求调研工作,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产业结构、生产培训现状、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农资采购、产品销售、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内容。调研中,采取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参与式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途径,了解制约本村主导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产业技术需求,形成产业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为辅导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提供基础资料。 2 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 构建组织管理与技术体系,确保田间学校工作正常开展 成立田间学校管理协调小组 为了保证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办,应当成立田间学校管理协调小组。协调小组积极争取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总结 篇一: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借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的开展, 大力的进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创新,积极推广新型的农业 技术推广服务手段和新型农民培养模式。根据项目要求,2009年 首次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通过激发农民自主获取新知识的原动力 和创造力,提升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自理”能力,培养了一批 综合素质高,操作技能强的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和推动了的农 业生产。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2009年,根据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要求,结合实际和产业分布,在镇建立了一个温棚蔬菜 农民田间学校。高级农艺师和担任辅导员。本着农民自 愿的原则,挑选了30名种植积极性高、接受科学能力强的农民作 为田间学校学员。在村委大院建立培训室,配备了30套桌椅、 1台电脑、200套图书等学习的有关硬件设施。建立一个占地8亩 的大棚作为试验示范展示田,供学员观摩和实习。 田间学校自开班以来,根据农事和学员需求,共开展7次田 间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的为农民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科学 地指导农民进行田间管理,思想汇报专题受到的农民的广泛赞誉。

同时带动周边农户600余人积极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的进行田 间管理,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采取的措施 (一)领导重视,精心组织 农民学校成立初期,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 田间学校建立的各项工作,并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配备完整的硬件设施,为农民田间学校的顺利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成立由作物、园艺栽培、植保、土肥等专家组成的技 术指导小 组,负责对学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聘请高级农艺师 和为辅导员,全面负责农民田间学校的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 调研总结等各项工作。 (二)多次调研,确定重点 为突出培训效果,强化示范作用,围绕农民科技需求量大、 产 业科技含量高的棚室蔬菜为重点培训产业,我们多次深入到 生产第一线,反复勘察调研,按照区域代表性、基础条件好、便 于农民参观学习等原则,最后确定以温棚蔬菜种植大面积发展区 镇为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基地。并建立一个试验示范展示田,确 定责任负责人,树立标牌,扩大宣传效果。 (三)示范展示,观摩交流 建立了一个占地8亩的大棚作为展示田,经常组织田间学校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2015年,我县按照国发[2006]30号、川府发[2007]11号、农办财[2015]63号和川农业[2015]109号文件要求,继续实施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我县进一步构建了职能明确、机构完善、队伍精干、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立了农技推广责任制度、农技人员竞聘上岗制度、绩效考评制度、知识更新制度、多元化推广制度等;完善了“专家组+试验示范基地+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捷机制,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农技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1、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情况 县农业局为适应农业发展新形势,不断调整内部机构设置,目前全局有农业局机关、农技推广中心、农村经营管理总站、农村能源管理局、植保植检站、农机监理站、四川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隆昌县分校、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检测站、农情信息站10个编制部门,有编制123人,实有职工133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63人。 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在整合已有事业机构的基础上,按相近专业综合设置农业服务中心,中心内设农技、水利、林业、农机等岗位,全县19个乡镇共有农技编制72人,实有职工人数74人,专业技术人员47人。 2、经营性农技服务组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职能的分离,多元化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逐步产生。我县形成了以隆昌县金星种业公司、隆昌县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隆昌县农资公司为龙头,县城、乡镇场镇、村、社设经营点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营利性经营网点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主要提供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用物资经营服务和农业技术咨询。农业局相关股站负责对农资产品质量的监管。全县有经营性服务人员近900人,农资经营网点480个。 3、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情况

绥化市北林区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绥化市北林区农民田间学校工作总结 2010-12-27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 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 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二)慎重工作,确定农民田间学校学员及地点 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建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理区西瓜生产专业村。红旗管理区是粮菜兼营区,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创办田间学校培养新型农民 纪林海1刘亚娟闻明段宏伟高丽平 (天津市蓟县农广校天津蓟县 301900) 摘要:本文论述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建立农民田间学校需要重点了解和明确的几方面问题,对今后广泛开展农民田间学校活动提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农民培训;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农民田间学校(farmer field school)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导的一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自下而上的参与式农民素质教育模式和农业技术推广方式,强调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农民主动参与式学习、实践来增强农民的自信心、生态意识、团队精神,提高生产能力、决策能力。农民田间学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培训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途径。2010年10月,蓟县农广校在东赵各庄乡塘坨庄村开办了我县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经过几个月的实施,对提高农民综合素质,调动农民积极参与学习,全面提升全村农业产业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广泛开展农民需求调研,明确产业办学方向 调研农业技术需求和农民教育培训需求是做好田间学校工作的基础。农业技术的培训推广来源于需求,需求则源于农业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因此,做好农民产业需求调研列为田间学校重点工作之一。在每所田间学校开办前都要做好农民需求调研工作,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产业结构、生产培训现状、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农资采购、产品销售、存在问题及建议等内容。调研中,采取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通过参与式访谈、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途径,了解制约本村主导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产业技术需求,形成产业需求和农民培训需求调研报告,为辅导员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任务提供基础资料。 2 加强组织与管理工作 构建组织管理与技术体系,确保田间学校工作正常开展 成立田间学校管理协调小组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最新)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方案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保障国家粮食生产和主要农产品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现代农业建设骨干队伍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和市级文件精神,我区继续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培育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特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坚持需求导向,创新管理机制,强化精准培育,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助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标,以强化教育培训为途径,以资质认定为手段,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长效机制为保障,加快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工作目标 全区继续引导扶持15名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农业创业;继续引导扶持30名农业“五新”示范户;计划教育培训390人;计划认定150名新型职业农民;继续支持农业规模生产经营贷款担保基金运行,担保基金规模达400万元。 三、工作内容 (一)调查摸底

遴选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和返乡下乡涉农创业的农民工、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和退役士兵等为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就业的农业工人(农业雇员)为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遴选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经营性服务的骨干人员(如: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农机、植保、兽医、质量安全、农村信息等服务行业的从业者)为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 由区农业局牵头组织,各镇(街)业务站配合,围绕我区主导产业,深入镇村户中进行培育对象调查摸底;会同所在镇(街)业务部门调查审核,把确实符合条件且真正有意愿、有需求的对象遴选出来,建立培育对象库。 (二)教育培训 1.培训任务。计划培训390人。培训生产经营型280人,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110人。 2.培训时间及补助标准。计划生产经营型培训时间累计10天(60课时,含实训);专业技能型或专业服务型培训时间累计5天(30课时,含实训);培训补助标准按每人每天200元。 3.培训对象。本区农业从业者。本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农民和其他人员,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农业创业者和农村“两后生”(农村高中、初中毕业生)等。优先培育“农业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报系统”申报人员。从今年开始,把农业冷链物流技术人员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范围。乡村振兴综合培育村(培斜、

B 农民田间学校概论

农民田问学校(FarmFieldSchool,FFS)是联·台国粮农组织(FAO)提出和倡 导的农民培训方法,是以农民为中心,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分析、朋:究和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自信心和决策能力的新型农技推广方式。 通过举办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培训班(TOT)培养辅导员,经培训的辅导员举 办:良民田间学校。辅导员也可以从农民中培养,经过培训的辅导员可以举办农民辅导员培训班(FTOT),FTOT培训的学员是参加过FFS并有·较强协调能力和实践经 验的农民学员,这些经过FTOT培训的农民在经过一段-引司的实习期以后,就可以 在本村或邻村开:小农民田间学校,刀:展农民对农民的培训(F2FS)。接受过农民田[司学:校培训的农村社区,可以继续开展农民田间学校后续活动,进一步建立农民俱乐部或兴趣小组,发展农民仂、会等。整个培训系统的中心点是农民(图卜㈠,落脚,屯是建立和发展以农民为中心的技术推广·社区。 图I—1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 第一节农民晤闽学校的臣标 农民田间学校的总体目标是提高农民素质和科学种田水平,促进农业增产、农 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体目标是: ::提高农民个体和团队的能力,促进农民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学的理解,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和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通过提高产量,优质优价或者减少农业生产投入来增加收入 活; i避免农药和化肥过量使用,改善农民和消费者健康状况; :‘实施环境友好型农业管理措施,改善农业生态系统。 改善农民的生 要成为有效的农田生态系统管理者,每个农民学员和团队都需要拓展他们的知 识面,获得一系列解决问题与作出正确决策的技能,才能在社区中采取集体行动实 施农田生态管理措施。只有在社区水平上共同努力才能使农民田间学校培训获得成功。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使农民连续几个生长季节参加农民田间学校或其后 续活动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农民核心团队,那么他们自己就可以持续开展学习,解 决社区所面临的问题,并主动将知识传播到整个社区。

铁路材料员工作总结

铁路材料员工作总结 绿色防控是各项植保技术措施的配套综合使用,它的推广使用,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对农作物的危害,促进农作物增产,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农产品增值、农民增收,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等优点。根据我市种植机构特点,以核心示范区建设为着手点,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开展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实施该项措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现将实施工作汇报如下: 一、抓宣传培训、树立绿色植保理念 为切实搞好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使全市广大菜农真正掌握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宣传培训工作。一是开办ipm农民田间学校,选派技术骨干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教育和引导广大菜农在蔬菜生产上推广应用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粘虫板、生物农药、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无公害防治病虫害的技术,减轻病虫危害。二是通过新闻媒体、网络平台发布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信息。三是举办绿色防控现场示范会、发放技术资料,大力开展蔬菜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宣传普及工作。通过这些技术的应用,引导周边群众应用绿色防控新技术,大大提高了阎良区蔬菜生产的技术水平,保障了蔬菜的提档升级,促进了农民增收。

二、抓技术服务,认真开展蔬菜病虫绿色防控工作 1、切实搞好示范点建设工作 根据昆明蔬菜种植机构特点,我们在晋宁县、嵩明县、东川区、宜良县、呈贡县建立了多个示范点,示范点主要种植品种以青花、豌豆、西芹、辣椒、番茄等品种为主。在技术实施方面,一是抓好培训服务,全市今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87期,培训菜农达5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二是加强监测预防,发布预警防控信息。三是推广物理防治,如杀虫灯、性诱剂、粘虫纸等。四是推广生物防治,保护利用寄生性天敌。五是推广农药措施,建立间作、轮作制度、秸秆还田等技术。为蔬菜产业更好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2、认真搞好蔬菜病虫害监测工作 XX年在宜良、呈贡、晋宁等蔬菜种植区域,实行全年的病虫害监测系统,根据监测数据,每月发布病虫情报,及时准确的发布预警防御信息10余期。 3、积极开展植保新技术、新器械试验示范工作 晋宁县:安装杀虫灯160盏,防控面积7300亩;粘虫纸示范面积3276亩;性诱剂1700多套,覆盖面积3400亩;推广生物农药3300亩;毒饵站示范3280个;新建农药废弃物回收池150个;释放小菜蛾天敌一弯尾姬峰3350头,覆盖面积3500亩。 呈贡县:安装杀虫灯12盏,防控面积850亩;性诱剂

2018年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总结

2018年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总结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

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来自红旗管理区的25名瓜农成为田间学校的学员,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推广研究员王秀梅和绥化市北林区近郊经作区域站站长、推广研究员姚淑珍共同担任田间学校辅导员。在田间学校,农民相互交流了西瓜种植经验,提出了经常遇到的西瓜病害问题,辅导员针对问题,对每种病害的症状、防治措施和如何选用农药进行了逐一讲解,并组织农民开展田间观察,进行生态系统分析,提高农民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应用生产的能力。 二、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大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力度 我区十分重视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办工作,区推广中心张树春主任与田间学校辅导员,多次深入旱田区、水田区和经济作物种植区开展需求调研。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首期农民田间学校在东兴办事处红旗管区成立,主导产业是西瓜种植。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广站有关同志,北林区政府有关领导以及北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技术人员,总计70多人参加了开学典礼。

天津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

天津市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规范 农民田间学校突出以农民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注重农民在实践中学、在学中实践。为更好地发挥农民田间学校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延伸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特制订本规范。 一、建设原则 ——产业导向、科学布局。坚持产业导向,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建设农民田间学校,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与农业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立足本地现代都市型农业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求,合理布局农民田间学校建设。 ——政府引导、服务农民。坚持政府引导,按照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要求,明确建设目标,落实建设内容,加强运行管理。尊重农民学习规律和特点,服务农民就地就近参加学习培训,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整合资源、合作共赢。坚持整合资源,注重以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对象,在充分尊重各类主体意愿的基础上,发挥其资源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创新模式、纳入体系。坚持创新引领,科学定位,充分 —1—

拓展农民田间学校功能,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技术推广新模式,将农民田间学校纳入市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发挥农民田间学校的基础支撑作用。 二、建设标准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要达到“五有”标准,即:有教室、有设备、有基地、有辅导员、有制度。 (一)有教室。建设单位应具备满足30人以上的培训教室和便于学员开展学习的桌椅。 (二)有设备。农民田间学校要有电脑、投影仪、摄像机等教学必须的设备,以及档案柜、书橱及相关图书音像资料。 (三)有基地。学校必须有主导产业,并围绕主导产业建设基地,便于学员开展实践实训、现场观摩和试验示范。 (四)有辅导员。每所田间学校至少有1名固定的技术辅导员,负责指导教学活动,帮助解决生产问题。 (五)有制度。建立教学工作规范流程,健全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制度,并做到制度上墙,形成长效机制。 三、申报程序 农民田间学校建设分新建校和示范校。示范校在已建的农民田间学校中遴选;新建校在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遴选。申报工作由区农广校负责,编写《农民田间学校建设方案》,然后报市农广校。市农业局科教处组织市农广校及有关部门对方案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给予一定 —2—

农药监管工作总结范文

农药监管工作总结范文 昆明是云南省农药销售集散地和农药使用集中区,做好农药管理工作意义重大。为进一步规范全市农药市场经营秩序,加强禁限用高毒农药监管,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产业安全,昆明市在往年工作基础上,20xx年加大工作力度,在全市范围内继续实行鼠药等高毒农药定点经营、高毒农药实名销售制度,规范管理农药,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20xx年,昆明市农业局召开会议1次,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召开会议2次,昆明市14个县召开会议17次,传达学习了部、省、市关于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暨监管的政策文件精神,各级领导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强调加强农药管理、特别是高毒农药监管工作对社会民生、生态环境、经济贸易的重要作用,要求各级农药管理部门明确目标,加强制度和队伍建设,扎实工作,启动高毒农药事件问责制度,完成高毒农药定点经营暨监管工作任务。昆明市农业局出台《昆明市高毒农药管理实施意见》,昆明市植保植检站制定实施了包括鼠药定点经营和高毒农药实名登记销售的规定,各县相应制定实施了农药管理规定和意见,进一步强化了农药的制度化管理。 全市目前已建立市、县、乡、村监管网络,农药监督管理体系较完善,监管网络系统对农药经营、使用进行全面管理,对农产品质量农残事件和农药药害事件进行追踪处理,

全程监控农药投入品。各级主要任务:市级全市农药经营、使用管理与技术指导;县级县域内农药经营单位管理、使用技术推广、农药案件初步处理;乡级乡域内农药使用情况监控、农产品质量监控、技术指导;村组村域内农药使用指导,违规、的报告。 监管层次责任单位 市级中心监管站市植保植检站 14个县级监管站县植保站、执法大队 25个乡级监控站乡农科站 47个村级监控点村农科员、蔬菜辅导员 昆明市农药监管网的建立与完善,农药管理措施得以很好地落实,农药经营和使用问题尽快尽早地得以处理和解决,提高了农药管理效能。 在全市、县农药安全经营培训会上和农药使用技术培训中宣读讲解《农业部关于禁、限用农药品种公告》,已完成对示范实施地农民及经销商培训47场次,直接受训3200人次,辐射人群万人次,进行新闻媒体宣传报导6次,发放宣传资料及挂图万份,其中向全市持证农药经营门店发放《高毒农药及替代产品使用技术宣传挂图》1000份,《如何购买放心农药简明挂图》300份,并要求每个持证经营门店必须进行张贴宣传。 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全市以鼠药为重心、以高

最新-农民田间学校开办情况汇报 精品

农民田间学校开办情况汇报 农民田间学校开办情况汇报 2019年月29日—30日,我县举办了为期两天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的有**县农业局(含13个乡镇农技人员技术骨干)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共30人,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培训中采用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培训教师由县农业局江流、冷远康担任,两位教师均参加了由农业部科教司、科技发展中心在**举办的第四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有: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背景及意义、农民培训需求与需求调研、参与式调研工具的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办程序、农民培训方法等。通过培训,使学员完成从技术员到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的转变,为我县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今年,我县计划在沙营乡小寨村开办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因该村主导产业蔬菜发展良好,有 60名农户是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科技示范户,同时在小寨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1个,学员积极性高。因此,决定选择30名科技示范户作为小寨村农民田间学校的学员。目前,农民培训需求调研及票箱测试等工作已完成,初步计划在2019年2月25日举行我县第一所农民田间学校开班典礼。 农民田间学校开办情况汇报 2019年月29日—30日,我县举办了为期两天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的有**县农业局(含13个乡镇农技人员技术骨干)多个专业技术人员共30人,共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培训中采用农民田间学校“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培训教师由县农业局江流、冷远康担任,两位教师均参加了由农业部科教司、科技发展中心在**举办的第四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有:农民田间学校的发展背景及意义、农民培训需求与需求调研、参与式调研工具的运用、农民田间学校开办程序、农民培训方法等。通过培训,使学员完成从技术员到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的转变,为我县开办农民田间学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病虫测报站工作总结

病虫测报站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省、市站业务部门的精心安排和大力指导下,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及全县广大农户积极主动配合下,2011年农作物病虫防控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较好的成效,在水稻病虫防治工作中,我站紧紧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这一主题,突出重大病虫、重点区域和重要时期的病虫害防治,着力提高病虫防治的效果和效率,着力提高病虫灾害防治能力,为实现全县粮食生产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作出了自己应有贡献;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 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7.6万亩。其中:中玉米种植面积12万亩: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68.2%;水稻种植面积5.6万亩,占粮食种植面积31.8 %。水稻主要虫病害有;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叶水蝇、玉米大小斑病、以及草鼠害等。全年水稻、玉米各种病虫发生面积达34.69万亩次,防治面积30.7万亩次,经防治后预计挽回粮食损失4086.9吨,预计造成粮食损失488吨。 二、病虫害测报防治工作及成效 1、加强田间病虫监测预警,提高病虫防控能力 为切实做好农作物病虫的防治工作,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按照区、市站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我站把病虫害的监测预警工作作为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重点抓好田间病虫调查和分析,及时掌握病虫发生动态。为做好这项工作,从螟虫越冬调查开始,我站坚持每周2-5天到田间调查数据,收集信息,提高“情报”的准确率,以及信息的可靠性,做了大量细致、艰苦的工作。一年来我站共发报病虫情报15期;其中:长期预报2期,短期预报11期,急报2期,准确率达90%;灯下虫情监测

上报数据35期,印发病虫防治资料1.5万多份,指导粮食防治面积达34.69万亩次,为全县农民朋友提供了准确的病虫信息和防治时间,有效地控制各种病虫害的蔓延为害,较好地为我县开展病虫防控,为领导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和技术保证。为指导农户适时用药、对路防治、减轻污染和损失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支持,以致于今年多种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未造成大面积重大损失,为今年粮食生产全面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指导工作 “两迁”害虫即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是我县水稻生产上主要害虫,在水稻病虫防治方面我站全体职工主要抓“两迁”害虫防治工作,由于高温、高湿天气和适宜的作物生长季节,有利“两迁”害虫的为害,今年全年我县“两迁”害虫发生面积11.1万亩次,占水稻总面积198.2%,给我县粮食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我站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的办法,在病虫害高发期,定期或和不定期地深入各乡镇的田间地头指导群众进行技术指导,解决群众农业生中碰到的各种防治技术难题和其它生产技术问题。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全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下,一年来我县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特别是在主要粮食作物上,有效地控制了水稻“两迁”害虫及各种病虫害的为害,特别是在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这一块上成绩尤为突出,为我县粮食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估算我县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玉米种植面积16.7万亩,各种病虫发生面积34.69万亩次,防治面积30万次,防治挽回粮食损失4000吨,粮食损失控制在10%以下,农民减少损失800万元

100个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

100个全国示范农民田间学校 1.北京市昌平区圣泉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2.天津市蓟州区华昱农民田间学校 3.河北省青县司马庄绿豪农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4.河北省藁城区绿之宝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 5.河北省平山县华鑫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6.河北省景县景泓苑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7.河北省南和县富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8.山西省盐湖区中农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9.山西省长子县生贵式大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10.山西省介休市铁巩循环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11.山西省云冈区普天友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12.内蒙古自治区临河区鲜农农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13.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赛诺新牧民培训学校农民田间学校 14.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金柱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 15.吉林省长春市国信现代农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16.吉林省农安县陈家店村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农民田间学校 17.吉林省吉林市春新生态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 1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农科院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民田间学校 19.黑龙江省安达市和平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20.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富华食用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21.黑龙江省桦南县鸿源农业田间学校 22.黑龙江省阿城区天一联合社农民田间学校 23.上海市青浦区彰显渔业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24.上海市嘉定区缘菊粮食果蔬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25.江苏省滨海县随耕生态园农民田间学校 26.江苏省泰州市现代畜牧科技园农民田间学校

27.江苏省昆山市城区农副产品实业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28.江苏省建湖县中农网购(江苏)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29.江苏省涟水县涟水奕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30.浙江省杭州市玉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31.浙江省金华市菇尔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32.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建珊家庭农场农民田间学校 33.浙江省新昌县百果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34.浙江省慈溪市正大农业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农民田间学校 35.浙江省丽水市灵山鲜果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36.安徽省绩溪县上庄茶叶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37.安徽省绩溪县荆州乡云雾高山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38.安徽省巢湖市传旺农民田间学校农民田间学校 39.江西省信丰县农伯乐蔬菜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40.山东省长清区龙凤庄园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农民田间学校

科技创新 服务三农团总支工作总结

科技创新服务三农 2010年***团总支工作总结 2010年我所团总支在团市委和所党委的领导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科所和谐发展为中心,建立健全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以“科技创新,服务三农”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科技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广大团员青年生力军的作用。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抓好党建带团建和推优入党。 沿江所积极把优秀团员推荐加入到党组织。通过加大推优入党力度,提高团员入党人数,提高团员的影响力,从而促进团员队伍的建设。同时通过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使得党政领导加强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视,加大团活动经费的投入,确保团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深入开展思想教育,提高团员思想政治素质。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共青团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本着严肃认真、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工作态度,结合我所实际,在团员中开展了争先创优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决策部署。 开展青年团员爱岗敬业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团员青年的爱岗敬业精神,引导团员以积极饱满的热情

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中。通过培训教育,激发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热情。 三、积极投身科技创新、服务三农的前线。 “挂县强农富民工程”项目特色更加鲜明。在2009年的基础上,我所进一步完善了“驻村专家—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农户”的科技推广服务咨询网络,帮助了农民发家致富。我所在海门市的海门镇秀山村、德胜镇的瑞北村、树勋镇的八一村、麒麟镇的庵宝村、临江新区的阳应村、正余镇的正南村建立了1960亩的钢架大棚设施蔬菜基地,和5000亩的高效露地蔬菜生产基地。引进推广优质新品种26个,研究推广新技术50余项,集成推广多元复合高效种植模式10余种。帮扶成立或完善了6个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社,注册了4个农产品商标,帮助申领了2个绿色食品证书。开展集中培训29次,培训人数达2100余人次,发放11万字的《科技培训材料汇编》6600多份,农事实用技术挂历2000余册。项目组的经验和做法在“江苏农业网”、“江苏省科技特派员网”等新闻媒体进行了5次报道,江苏教育台的《走进新农村》栏目、南通电视台的《总而言之》栏目以及海门电视台的《海门新闻》栏目也对项目进行了专题宣传。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卓有成效。我所作为技术依托单位,今年承担了6个国家级、2个省级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项目,分布于南通的5个县市区。围绕项目区粮食生产、高效农业、规模养殖等不同产业发展要求,以建立核心示范区和培植科技示范户为抓手,分区域、分品种、分季节,通过培训班、田间学校、现场观摩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关键生产技术培训活动,将新品种、新技术在项目区内的推广应用。做到项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总结范文-精品

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总结范文-精品 2020-12-12 【关键字】情况、方法、环节、实效、进展、成绩、效益、模式、计划、运行、传统、基层、作风、问题、系统、体制、机制、团结协作、有效、全力、大力、主动、自觉、深入、整体、现代、均衡、良好、和谐、持续、加大、配合、沟通、提升、统一、发展、建设、建立、制定、提出、发现、掌握、了解、研究、措施、网络、内涵、意识、信心、理想、思想、精神、需要、权利、素质、环境、工程、项目、职能、重点、体系、负担、能力、需求、制度、主导 今年,我区围绕中心的总体工作部署,在做好传统的技术推广工作的同时,紧密围绕“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建设项目,积极借鉴并推广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农民田间学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办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培训了40余名技术骨干;办农民田间学校,培训农民学员25人,带动农户500余人,大量新技术推广到农民手中,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对农民田间学校的建设,区委、区政府、区农委等部门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我区主导产业及农民文化素质现状,积极探索创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省主管领导及我区主管领导参加了开学典礼和农民学习,取得了较为可喜的成绩。农民田间学校既培养了一批新型农民,提高了他们的素质及种植水平,也锻炼了一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有效促进和推动了我区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首先,对自身的现状进行 SWOT 分析,对于 SWOT 矩阵分析法,自己很早以前就已经掌握,所以这块的学习没有碰

到什么困难。 一、农民田间学校的开展情况 二是严于律己,磨砺拒腐防变的“定海针”。要把纪律作风挺在前面,严格遵守党章规定,以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境界要求自己,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切实增强贯彻党章的自觉性,真正把党章要求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特别是在廉洁自律上,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决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具体到纪律审查工作,就是要坚持原则、刚正不阿、秉公执纪,杜绝任何形式的“关系案”、“人情案”,自觉维护纪检监察干部的良好形象。 我区今年3月份派2名技术骨干王秀梅、姚淑珍参加了农业部举办的第二期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4月6日,学成归来了两位辅导员在我区开办了第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师资培训班,学员由 40名农技人员组成。经过两周的参与式学习,学员们知道了农民田间学校并不仅仅是把学校办到田间,而是一种农技推广方式的创新,是一种针对农民生产实际需求的参与式农技推广的新方法。同时作为农民田间学校师资班的学员,大家不仅掌握了农民田间学校的办学程序,也学会了需求调研的方法和分析问题的工具以及培训班课程计划的制定等内容。7月6日,在绥化市北林区东兴办事处建立了西瓜农民田间学校。省农委科教处和省农业技术推

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汇报

20XX年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汇报 加大投入完善体系扎实开展农技推广 xx市农委、市财政局按照全市综合改革示范“三化同步”的要求,高度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健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采取“扶、训、联、帮、带”等措施,狠抓了市、区、乡、村农业服务体系及高新农业示范园、农民科技培训中心、示范基地等“五有”条件的规划落实,积极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普及推广,不断提升我市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全市农业科技转化率和贡献率明显提升,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入户率在90%以上,主要农作物单产年均递增9%,单位面积节本增效上升10%以上。为全市粮、油、菜、果等经济作物增产及农民增收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和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市农技服务体系保持了相对稳定。18年,按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将原来的28个乡、镇、办农技站改制为28个乡、镇、办农技服务中心,在原有的农技人员中,通过考试考核和公开竞聘从中择优聘用了138个乡、镇、办公益性社会服务人员,其中农技岗位59个,农机岗位27个,畜牧岗位21个,生产岗位31个。市财政局整合农业专项和以钱养事资金2600万元,重点完善了县级农技推广单位服务功能,加强了市、区、乡、村四级农技服务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了市有农技推广中心(示范园)、区有农技普及

事业机构(示范基地)、乡镇有农技服务中心(示范片)、村有农技推广服务站(示范户)的四级农技推广和农业科技示范展示体系,按校企联合、科研示范、方便农民、进村办班要求,先后在东港、峒山等35个城乡一体化示范村按“六位一体”的要求,建成了一批融村级农民科技书屋、农村信息服务站、农民远程教育基地、农业生资服务部、农民田间学校和农民文体活动中心于一体的村级农业科技服务站。 二、组织和督导农业科技培训咨询 整合“阳光工程”、“农业科技示范县”、“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粮食高产创建”、“粮食大县”、“畜牧大县”、“水产大县”建设等农业科技项目财政资源860万元,逐步建立了以市、区农技人员为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广泛参与,乡农技管理部门相互衔接的培训体系。积极利用报纸、电视、广播、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及乡镇文化站实行农信通工程,开展农技推广。按校企联合、科研示范、方便农民、进村办班需求在通过以会代训、集中学习、面上指导等多种形式,培训农村各类实用人才26540人次。实现基层培训四级办学网络化、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设施基地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用农民身边的典型和能人效应,引领农民干,指导农民学。三、引进和开展农业技术试验示范 市、区、乡、村各级共同筹集农科教结合资金1200万元,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武汉大学等农业高等院校合作,大力实施百名科技人员进百村、百名专家入百企科普活动,建好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的实验示范基地和“院士”科研园区,积极发挥农业学会、协会和农民经济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