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强条(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

持久设计状况、短暂设计状况:

0S

d

≤R

d

地震设计状况:S d ≤R d /RE

式中:0——结构重要性系数,安全等级为一级不小于1.1,二级不小于1.0;

S

d

——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符合本规程第5.6.1~5.6.4 条的规定;

R

d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RE

——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各楼层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n

V Eki ≥ ∑G j

j =i

式中:V EKi ——第 i 层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

——水平地震剪力系数,不应小于规程表 4.3.12 规定的值;对于竖向不规则结构的薄弱层,尚应乘以 1.15 的

增大系数;

G j ——第 j 层得重力荷载代表值; n ——结构计算总层数。 表 4.3.12 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值

注:1. 基本周期介于 3.5s 和 5.0s 之间的结构,应允许线性插入取值;

2.7、8 度时括号内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5g 和 0.3g 的地区。

类别

6 度

7 度

8 度

9 度

扭转效应明显或基本周期小于 3.5s 的结构

0.008

0.016

(0.024)

0.032

(0.048)

0.064

基本周期大于 5.0s 的结构

0.006

0.012

(0.018) 0.024

(0.036)

0.048

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S d = G S Gk + L Q Q S Qk +

w w

S wk

式中: S d

——荷载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G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 ——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w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

L ——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

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时取 1.0,设计使用年限为 100 年时取 1.1;

S Gk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S Qk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S wk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Q

w ——分别为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

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去 07. 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 和06. 或 0.7 和 1.0。

注:对书库、档案库、储藏室、通风机房和电梯机房,本条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取 0.7 的场合应取为 0.9。

持久设计状况和短暂设计状况下,荷载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 永久荷载的分项系数G :当其效应对结构承载力不

利时,对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 1.2,对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应取 1.35;当其效应对结构承载力有利时,应取 1.0.

2 楼面活荷载的分项系数Q :一般情况下应取 1.4。

3 风荷载的分项系数w 应取 1.4。

地震设计状况下,当作用于作用效应按线性关系考虑时,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效应设计值应按下式确

定:

S d = G S GE +Eh S Ehk +Ev S Evk +w w S wk

式中: S d ——荷载和地震作用组合的效应设计值;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Ehk

相应的增大系数、调整系数;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Evk

相应的增大系数、调整系数;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G

——风荷载分项系数;

w

——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h

——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v

——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应取0.2。

w

地震设计状况下,荷载和地震作用基本组合的分项系数应按表5.6.4 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结构的承载力有利时,表5.6.4 中

不应大于1.0。

G

表 5.6.4 地震设计状况时荷载和作用的分项系数

G Eh Ev w

3. 与连接体相连的剪力墙在连接体高度范围及其上、

下层应设置约束边缘构件。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房屋应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

11.1.4 混合结构

抗震等级

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

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丙类建筑混合结构的抗震等级

应按规程中表11.1.4 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