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试题

(完整word版)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试题
(完整word版)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试题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试题

出题人:段秀文 1331010259

一、选择题 (每个1.5分,共15分)

1. 豆蔻酸属于( A )

A 十二烷酸

B 十四烷酸

C 十六烷酸

D 十八烷酸

2. 下列哪项不属于大豆抗营养因子( C )

A脂肪氧化酶 B胰蛋白酶凝集素 C大豆异黄酮 D皂苷

3. 下列四种水果中维C含量最高的是( C )

A 樱桃 B猕猴桃 C 鲜枣D 山楂

4.被称为“液体黄金”的食用油是( B )

A 芝麻油

B 橄榄油

C 葵花籽油

D 胚芽油

5.下列不属于海产鱼的是( D)

A 带鱼

B 鲈鱼

C 小黄鱼

D 鳙鱼

6.植物学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的核心是(A )

A 生物防治

B 农业防治

C 化学防治

D 物理防治

7.( C)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A 大豆油

B 玉米油

C 菜籽油

D 花生油

8.鲜蛋中蛋白层的变化主要与(B )因素有关

A pH B温度C 水分D CO2

9. 鸡精属于(C)

A 天然调味料

B 化学调味料

C 复合调味料

D 基础调味料

10.引起水俣病的毒性物质是(C)

A 元素汞

B 氯化汞

C 甲基汞

D 硫酸汞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现代人类食物链通常可分为(自然链)和(加工链)。

2. 食品原料按日本的三群分类法可分为(黑色食品)、(红色食品)和绿色食品。

3. 三大能源物质中每克产能最高的是(脂肪)。

4. 肉类食品的颜色本质上是由(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产生的。

5. 三鹿奶粉事件属于食品原料中的(化学性)污染。

6. 生物转运是指生物通过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吸收)、(分布)和排泄,从而使污染物在生物体内发生转移的过程。

7.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蓄积方式有(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8.为了做到冬防风口、夏迎风口,牛舍以朝(东南)方向为宜。

9. 鱼贝类鲜度的测定方法包括(感官法)、化学法、物理法和(细菌学法)。

10.鲜蛋常用的贮藏方法有(冷藏法)、(液浸法)、(涂膜法)和气调法。

11.杀青是针对(绿茶)的特殊制作工艺。

三、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注:正确填A,错误填B

1. 风险是指食品所含有的对健康有潜在不良影响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或食品存在

状况。有导致对健康不利作用的潜在可能。(B)

2.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环境保护。(B)

3.粳米硬度最高,糯米粘性最大。(A)

4.高筋粉湿面筋重量>35%,最适宜做面包。(A)

5.草莓属于浆果。(B)

6.有机肥用来培肥土壤最安全。(B)

7.用刚刚收获的新鲜大豆加工的豆腐出品率高,质量好。(B)

8.盐酸克伦特罗简称β-兴奋剂,俗名“瘦肉精”,属于蛋白质激素,耐热。(B)

9.乳房炎乳的检验是采用氯糖数的测定。健康牛乳中氯糖数不超过4,患乳房炎的乳则增至6~10。(A)

10.动物屠宰后为保持新鲜,应宰后迅速冷冻。(B)

四、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规律建立起来的综合农业生态系统,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科学方法,以科学技术为依托,各种高新技术优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生态合理、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

2.生物浓缩系数

生物机体内某种物质的浓度和周围环境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

3.实质等同原则

将转基因食品与同类传统食品的特性表现及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如果与一种现有的食物或食物成分在实质上是相当的,则可以认为是安全的。

4.休药期

畜禽从停止给药到允许屠宰和它们的产品(乳、蛋)许可上市的间隔时间。

5.PSE肉

又称白肌肉,一般将屠宰后45min内背最长肌pH低于5.8的猪肉称为PSE肉。

五、简答题(每个6分,共30分)

1.请简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

答: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主要涉及到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科技和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的农副产品的种植、养殖及贮运、检测中五个方面的问题:

(1)化肥、农药残留

(2)抗生素激素与有害物质残留

(3)病疫性生物污染

(4)动植物中的毒素和过敏污染

(5)转基因食品原料的负面反应

2.香辛料有哪些功能?

答: (1) 掩盖食品的异味和不良的风味

如生姜的去腥作用;大蒜、洋葱香菜对牛肉的抑臭效果;

(2) 赋予食品香气、香辣味以及颜色

香辛料精油中的芳香成分(芳樟醇、生姜醇、丁香酚等)和呈味成分(辣椒素、胡椒碱等),能增进食品风味并促进进食者的食欲。

(3) 抗氧化及防腐作用

香辛料的抗氧化性主要来自于精油和酚类物质,如鼠尾草酚、百里酚、丁香酚、姜烯酚等。

(4) 抑菌作用

精油对微生物有杀菌的作用,对寄生虫有杀灭的作用。如丁香酚、大蒜素、芥子苷、辣椒素等

(5) 食疗与药疗作用

某些香辛料还具有健胃、调理肠胃、祛痰、驱虫、助消化、健身、止血等药理作用。

3.蔬菜类原料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

答: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蔬菜干物质中的主要成分,有糖、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等。

(2)有机酸

蔬菜中的有机酸主要有苹果酸、柠檬酸、草酸、醋酸和苯甲酸等。

(3)含氮物质

蔬菜中的含氮物质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和酰胺,以及某些铵盐和硝酸盐。

(4)糖苷类

糖苷类是单糖分子与非糖物质相结合的化合物。蔬菜中糖苷类的种类中与加工方面有关的主要有黑芥子苷和茄碱苷。

(5)色素物质

蔬菜呈现各种不同的颜色,是由于各种色素存在的结果。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青素等。

(6)挥发油

挥发油又称油精,是蔬菜具有香味和其他特殊气味的主要成分。蔬菜中挥发油含量很少,但由于它有挥发性,所以甚香,可增进风味,提高食品的可消化率。

(7)维生素

主要有维生素A原,维生素C等。

(8)矿物质

蔬菜中含有各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如钙、磷、铁等)。这些矿物质除为人体机构的主要成分外,并能保持人体血液和体液中一定的pH值。

(9)单宁物质(或称鞣质)

单宁物质在蔬菜中含量极少,但对蔬菜的食用和加工品质量有一定影响。单宁物质能氧化生成暗红色物质。

4.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看法。

答:(1)转基因技术是中性的,本身不存在利弊问题。安全不安全是相对的概念。

(2)不能因噎废食,加强对生物技术的宣传和解释。增加科学研究的透明度,让公众了解,消除误会和担忧。

(3)制订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条例,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研究、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4)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原则,对转基因食品销售加施标识。

5. 简述肉屠宰后发生的变化及肉的成熟对肉品质的影响有哪些?

答:变化过程:热鲜肉→肉的尸僵→解僵成熟→自溶→腐败变质

成熟对肉品质的影响:

(1)保水性的提高:肉在成熟时保水性又有回升,这是由于一方面随着解僵,pH值逐渐增高,偏离了等电点,蛋白质静电荷增加,使结构疏松,因而肉的持水性增高;此外随着成熟的进行,蛋白质分解成较小的单位,从而引起肌肉纤维渗透压增高。

(2)蛋白质变化:肉成熟时,肌肉中许多酶类对某些蛋白质有一点的分解作用。从而促使成熟过程中盐溶性蛋白质的浸出物增加。伴随肉的成熟,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肽链解离,游离的氨基酸增多,肉水合力增强,变得柔嫩多汁。

(3)嫩度改善:刚屠宰之后生肉的柔软性最好,而在极限pH时最差。如热鲜肉的柔软性平均值为74%,保藏六昼夜之后又重新增加,平均可达鲜肉时的83%。

(4)风味改善:成熟过程中改善风味的主要物质有两类:一类是ATP降解物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它为味质增强剂,另一类是组织蛋白酶类的水解产物氨基酸。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的卫生管理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实行卫生行政部门监督指导、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督查、学校具体实施的工作原则。 一、食堂建筑、设备与环境卫生要求 1、食堂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 2、食堂的设施设备布局应当合理,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及用餐场所。 3、食堂加工操作间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 (二)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制成的墙裙; (三)地面应由防水、防滑、无毒、易清洗的材料建造,具有一定坡度,易于清洗与排水; (四)配备有足够的照明、通风、排烟装置和有效的防蝇、防尘、防鼠、污水排放和符合卫生要求的存放废弃物的设施和设备; 4、食堂应当用耐磨损、易清洗的无毒材料制造或建成的餐饮具专用洗刷、消毒池等清洗设施设备。采用化学消毒的,必须具备2个以上的水池,并不得与清洗蔬菜、肉类等的设施设备混用。 5、餐饮具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符合国家有关卫生标准。未经消

毒的餐饮具不得使用。禁止重复使用一次性使用的餐饮具。 6、消毒后的餐饮具必须贮存在餐饮具专用保洁柜内备用。已消毒和未消毒的餐饮具应分开存放,并在餐饮具贮存柜上有明显标记。餐饮具保洁柜应当定期清洗、保持洁净。 7、餐饮具所使用的洗涤、消毒剂必须符合卫生标准或要求。 8、洗涤、消毒剂必须有固定的存放场所(橱柜),并有明显的标记。 9、食堂用餐场所应设置供用餐者洗手、洗餐具的自来水装置。 二、食品采购、贮存及加工的卫生要求 1、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食堂采购员必须到持有卫生许可证的经营单位采购食品,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索票。(超市采购食品保留票据、市场内肉类产品保留检验检疫合格证明) 2、学生集体用餐必须当餐加工并不得订购冷荤凉菜食品。 3、食品贮存应当分类、分架、隔墙、离地存放,定期检查、及时处理变质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 4、食品贮存场所禁止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 5、用于保存食品的冷藏设备,必须贴有标志,生食品、半成品和熟食品应分柜存放。 6、用于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刀、墩、板、桶、盆、筐、抹布以及其他工具、容器必须标志明显,做到分开使用,定位存放,用后洗净,保持清洁。 7、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熟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食品原料安全控制Food Quality and Safe 课程编码:0212101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学分:32/2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不可或缺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从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的实际出发,按现代食品企业质量与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从微观到宏观、从实践到理论介绍了食品加工原料的安全控制问题。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是一门应用学科,主要是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应用,以便于更好地控制源头,管理食品质量,保障食品安全。在实际分析中与食品安全控制技术相结合,所以综合性较强。 2、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影响食品原料安全的因素并利用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对这些安全因素进行管理、控制,改善和提高我国食品原料安全性管理水平。 3、教学要求 以课堂讲授为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和启发式教育,多媒体教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开展阅读、作业、自主学习成果展示。 本课程是一门较为成熟的食品专业学科,也是多种学科的综合体。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讲授课本知识以外,还特别注意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食品工业发展的前沿及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并与学生分享之。同时,教师与学生大规模的互动,积极开展交流与讨论,结合时下食品相关的热点问题进行小组辩论等,并综合开展阅读、作业、讨论和课程论文。 4、先修课程 食品安全控制技术、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等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绪论主要介绍《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概念和发展历史,及其主要内容和所涉及到的学科分支。本章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食品原料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教学目标: 本章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及研究内容;了解国内外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食品原料安全管理的主要对策。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配合一定的专题或者案例分析教学。 学时:2 第一节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概述 一、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的对象和重要性 二、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内容 第二节食品原料及其安全控制概况 一、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研究基础 二、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发展状况 三、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四、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全过程的安全卫生监督管理 五、食品原料安全控制发展趋势 思考题: 1、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对象有哪些? 2、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意义有哪些? 第三章食品原料基础 教学内容及总体要求: 该章主要讲述了各种食品原料的品种、分布、营养特性、贮存方式、应用等内容,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分类;掌握各类食品原料的性状及特性。 教学目标: 要求掌握食品原料分类;掌握各类食品原料的性状及特性。 教学方式方法建议: 采用多媒体教学,以理论知识讲解为主,并配合一定的专题或者案例分析教学。 学时:8

食品加工原理试题1

食品加工原理作业题 1.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因素。 2.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的典型干制曲线。 3.简述速冻蔬菜加工原理,并解释蔬菜冻结为何应该采取快速低温冻结? 4.简述食盐在食品保藏中的作用,食品腌制时为什么有时需要分批加盐? 食品加工原理复习题2 5.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5个因素。 6.D值,F值,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7.简述连续式高温短时(HTST)巴氏杀菌系统的组成。 8.冷藏过程中食品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 9.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10.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减少的典型曲线。 11.食品冷冻方式有哪几种?其中直接接触冷冻方式有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 简单介绍。 12.什么叫商业杀菌?商业杀菌后对食品质量有何影响? 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参考2 一、名词解释 1.食品败坏 2.水分活度 3.冻结速度 4.Z值 二、填空 1.一般根据抗微生物的作用程度可以将食品防腐剂分为()和()两类。 2.玻璃罐容器根据其封口形式可以分为( )、( )、( )、()和()等五种。 3.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有()、()、()、()等。 4.杀菌式或杀菌规程是指杀菌的全过程,包括()和(),一般可以用()来表示。 5.食盐防腐作用包括()、()、()、()等方面。 6.食品干制过程包括()、()、()等阶段。 7.影响冷冻食品前期质量的因素有()、()、

()。 8.影响罐头食品传热速度的因素有()、()、()等。 9.影响干制速度的因素有()、()、()、()等。 三、判断题(对在括号内打“√”,错打“×”) 1.食品败坏主要是由于微生物生长与活动引起。() 2.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是酸性防腐剂,即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都必须在酸性条件下使用才有效果。() 3.食盐在食品腌制过程中的主要目的是赋予食品的风味。() 4.一般说来,冻结速度越快,速冻果蔬产品质量越高。() 5.装罐是罐头食品的最基本的工艺之一。() 四、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2分,共40分) 1.简述食品干制保藏的原理? 2.低温导致微生物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3.罐头食品为什么要排气?排气的方法有哪些? 4.食盐对微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食品加工原理试题1 (参考) 一、名词解释 1.食品 2.化学保藏 3.干燥曲线 4. 最大冰晶生成带 5.排气 二、选择题(请把下列小题中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食品败坏的因素包括()方面。 A.生物学 B. 物理学 C. 化学 D. 其他 2. 食品腌渍的方法有()等。 A.干腌法 B. 糖制法 C. 酸渍法 D. 盐腌法 3.食品干制过程包括()。 A.预热、恒率干燥、降率干燥 B. 给湿过程、导湿过程 C.热量传递 D. 水分传递

学校食品安全培训

泗洪县双语实验小学 食品安全学习培训材料 为进一步明确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知识要点,促进广大中小学生掌握科学安全的饮食知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切实增强食品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进行食品安全教育,以下是关于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内容。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的相关概念 (一)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二)不安全食品 不安全食品,是指含有某种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有毒有害物质,有证据证明对人体健康已经或可能造成危害的食品。 (三)质量安全标志(QS) QS是英文QualitySafety的缩写,获得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其生产加工的食品经出厂检验合格的,在出厂销售之前,必须在最小销售单元的食品包装上标注由国家统一制定的食品质量编号并加印或者加贴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QS”。 (四)预包装食品 预包装食品,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1、名称、规格、净含量、生产日期; 2、成分或者配料表; 3、生产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4、保质期; 5、产品标准代号; 6、贮存条件; 7、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8、生产许可证编号; 9、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必须标明的其他事项。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

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因此,不具备以上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都应视为不合格食品。 中小学生食品安全教育要点 (一)基本安全知识 1、讲究个人卫生,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注意食品的保质期。不吃过期或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6、在进食的过程中如发现感官性状异常,应立即停止进食。 (二)选择食品时应注意的问题 1、不买、不食腐败变质、污秽不洁及其它含有害物质的食品。 2、不光顾无证无照的流动摊档和卫生条件不佳的饮食店。 3、学会辩认食品的QS标志。不购买、不食用来历不明和标签标识不全的食品和饮料。不购买、不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和饮料。这些劣质食品和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危害健康。 4、打开食品包装后,要检查食品是否具有它应有的感官性状。不能食用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若蛋白质类食品发粘,渍脂类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发酵的气味或饮料有异常沉淀物等等均不能食用。中小学生食品安全知识问答: 一、中小学生购买食品应注意哪些问题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尽量选择信誉度较好的品牌。 3、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 (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食品原料安全性审查管理办法(标准版) 第一条为规范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审查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食品原料是指在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的以下物品: (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 (三)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成分; (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第三条新食品原料应当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者其他潜在性危害。 第四条新食品原料应当经过国家卫生计生委安全性审查后,方可用于食品生产经营。 第五条国家卫生计生委负责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的审查

和许可工作。 国家卫生计生委所属卫生监督中心承担新食品原料安全性评估材料的申报受理、组织开展安全性评估材料的审查等具体工作。 第六条拟从事新食品原料生产、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新食品原料研制报告; (三)安全性评估报告; (四)生产工艺; (五)执行的相关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 (六)标签及说明书; (七)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八)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 另附未启封的产品样品1件或者原料30克。 第七条申请进口新食品原料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

食品工艺学1(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1(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库 1.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5个因素。 2.D值,F值,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3.简述连续式高温短时(HTST)巴氏杀菌系统的组成。 4.冷藏过程中食品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 5.蒸发器常见类型有哪几种?蒸发浓缩与冷冻浓缩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 6.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7.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减少的典型曲线。 8.食品冷冻方式有哪几种?其中直接接触冷冻方式有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简单介绍。 9.什么叫商业杀菌?商业杀菌后对食品质量有何影响? 食品工艺学2(软饮料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软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_____度,即_____mg Cao/L。 2.明矾作为混凝剂,产生混凝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料的级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料层的孔隙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灰软化法软化水时,每降低1吨水中暂时硬度1度,需加纯CaO _____g,每降低1吨水中CO2浓度1mg/L,需加纯CaO _____g。 5.钠型离子交换树脂软化钙硬度,镁硬度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子交换水处理装置的组合方式中,_________床需排在________床前面,否则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电渗析器脱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组成,电渗析器中最简单的脱盐单元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8. 反渗透法对水脱盐时,反渗透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氯消毒法对水消毒时,我国水质标准规定管网末端自由性余氯保持在______mg/L。自由性氯又称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氯消毒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调味糖浆的配合过程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应在加________之前加入,否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碳酸饮料灌装时,灌装机常保持一个______Kg/cm2的过压力。过压力的形成可通过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复习总结

一、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的区别 1)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 2)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 食品质量:食品满足规定或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性总和,反映食品品质的优劣。 食品安全性: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使用者不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食品卫生:从食品的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之间无论在任何步骤,都能确信食品处于安全、完美及美好的情况。 二、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来源: 1.植物源性食品的农药残留 2.动物源性食品的兽药残留 3.食品微生物污染 4.食品添加剂过量 5.环境毒素的生物积累 6.非法加工与经营造成的食品污染 三、食品安全三责任:生产者、政府,此外还有消费者经营者、媒体。 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管理制度 1)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2)对食品出厂实行强制检验 3)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标志管理() 五、卫生标准操作程序(,):是企业按照国家有关安全卫生的要求所制

定的食品生产卫生的操作程序,是一个卫生操作控制文件。 针对食品生产过程中设置的系列清洁卫生程序。是针对工作班组、个人制定的操作规范。 交叉污染:是通过生的食品、食品加工者或食品加工环境把生物或化学污染转移到食品的过程。 六、文本的特点 (1)对执行人的任务提供足够详细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所列出的程序反映了正在执行的行动。 七、至少包括的内容: (1)与食品接触或与食品接触物表面接触的水(冰)的安全(关键卫生条件:1)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有关的水的安全供应2)制冰用水的安全供应3)饮用水与非饮用水间没有交叉相联关系); (2)与食品接触的表面的清洁度(关键:食品接触面的状况和清洁度); (3)防止发生交叉污染(关键:1)防止员工操作造成的产品污染2)生的和即食食品的隔离3)防止工厂设计造成的污染); (4)手的清洗与消毒,厕所设施的维护与卫生保持; (5)防止食品被污染物污染(关键:保证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所有接触表面不被微生物的、化学的及物理的污染物沾污); (6)有毒化学物质的标记、储存和使用(关键:有毒化合物的正确标记、贮藏和使用); (7)雇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关键:管理好患病或有外伤或其他身体不适的员工,他们可能成为导致食品、食品包装材料和食品接触面的微生物污染源);

最新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知识培训

南河种学校食品安全培训材料 一、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方面 (一)人员岗位职责 学校校长是食品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设置食品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本单位食品安全负全面管理职责 1、寄宿部管理主任的岗位职责 2、食堂司务长的岗位职责 3、食堂各从业人员的岗位职责 (二)食堂各项管理制度 食堂内外环境保持清洁和良好状况(包括地面、排水沟、墙壁、天花板、门窗等),废弃物应在每次供餐结束后及时清除,应定期进行除虫灭害工作,食堂内不得存放与食品加工无关的物品,并建立清洁制度,食品加工过程中废弃的食用油脂集中收集,由有资质的单位统一回收 (三)食堂各种记录管理 各项记录均应有执行人员和检查人员的签名,各岗位负责人应督促相关人员按要求进行记录,并每天检查记录的有关内容,食品卫生管理员应经常检查相关记录,记录中若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督促有关人员采取措施,有关记录应至少保存12个月。 二、学校食品加工操作要求

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根据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加工操作规程 1、对各道操作工序都应有相应的具体规定,包括: 标准的加工操作程序 加工操作过程关键项目控制标准 设备操作与维护标准 2、原料采购 向依法取得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依法设置的农贸市场内采购,不采购禁止经营的食品与原料,采购时应索取发票等购物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批量采购的食品,还应索取食品生产(流通)许可证,销售方工商执照,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采购的食品应进行验收 3、留样管理 当天供应的全部食品品种应当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清洗消毒后的密闭专用容器内(定型包装食品可按包装留样),留样食品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每个品种留样量不少于100g。 三、人员卫生要求 1、从业人员健康管理 经健康检查,取得健康合格证明上岗,建立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发现有咳嗽、发热、腹泻或者化脓性、渗出性皮肤病等症状的人员,不得上岗,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 2、从业人员个人卫生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

食品原料控制要求 学校食品生产的基本义务是生产安全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需要食品生产企业对食品生产过程提出控制要求,并有效实施,保证所生产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从而保证食品安全。在食品生产过程环节中应当加强对原料、生产关键环节、检验、运输及交付的控制。 一、原料采购、原料验收、投料等原料控制 (一)原料采购控制 有效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等物料的采购和使用,确保物料合格是保证最终食品安全的先决条件。食品采购应根据国家法规标准的要求采购原料,根据学校自身的监控重点采取适当措施保证物料合格。查验食品原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提供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明文件的食品原料,需有检验记录。 (二)原料验收控制 在原料验收控制方面,可现场查验物料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合格物料的能力,包括硬件条件和管理。应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物料合格证明文件,如生产许可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卫生证书等,并对物料进行验收审核。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的要求: 1.国内采购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及食品添加剂生产原料,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

2.供货者名称与原料产品标签生产商信息一致,相关证照有效期内;产品合格证明文件与所购原料批次一致。 3.合格证明文件应包括批检、型式检验等,批检必须一一对应,型式检验频次和要求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要求实施。 4.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用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应当查验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对应批次的有效检验检疫证明。 5.从流通经营单位(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复印件;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确认其资质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6.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7.从超市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从批发零售市场、农贸市场等采购畜禽肉类的,应索取并留存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以及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三)投料的控制 首先在投料前确保所需物料是依照其特性分类存放,特别是对温度、湿度等有要求的物料。超过保质期的物料不得用于生产。使用的原料应符合相应的标准和(或)相关法规的要求,不得将任何危害人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doc

《农业综合知识三》考试大纲 (2016年) 一、大纲综述 本《农业综合知识三》包括《食品卫生学》、《食品质量管理》和《食品工艺学》三门课程。 《食品卫生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各种食品中存在或可能进入食品的而且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和因素,掌握基本的食品卫生学的评价方法以及预防控制措施,为学生将来从事和食品相关的各行各业,尤其是食品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质量管理》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现代食品质量安全体系的相关内容,掌握食品质量安全的物理、化学及生物危害,了解现阶段食品安全性控制方法,为学生将来能更好地从事和食品相关行业,尤其是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必修专业理论课,本次考试内容主要分食品加工原理、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乳制品加工工艺学等三部分,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它综合运用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食品工程原理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技术,研究食品加工的原理和技术。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食品安全与加工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食品卫生学》 第一章食品的生物性污染 教学内容: 1.食品污染概念与分类 2.食品的细菌污染 3.食品的腐败变质 4.致病性细菌对食品的污染 5.病毒对食品的污染 6.食品的霉菌污染 7.寄生虫对食品的污染 基本要求: 掌握食品的细菌性污染途径及检验方法,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过程、影响因素、鉴定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污染食品的细菌、病毒、霉菌、寄生虫等的病原学特点与性质、感染途径、对人体危害、预防措施。 第二章食品中的化学性污染 教学内容: 1.食品中农药残留 2.有害金属对食品的污染N-亚硝基化合物对食品的污染多环芳烃对食品的污染二恶英对食品 的污染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 基本要求: 了解农药、有害金属、N-亚硝基化合物、多环芳烃、二恶英、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等对食品污染的途径及对人体危害,掌握其对食品污染特点、对人体危害以及预防措施。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的现状与对策 何锦梁2011013527 食科113 [ 摘要] 食品安全问题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食品原料安全控制, 应健全法律制度, 提高全民认识;建立管理机制, 抑制食品质量安全造成的不良影响; 加大疫病疫情及微生物风险的控制力度, 确保畜产品原料安全; 加强产地环境监测与控制, 积极推广绿色产品生产技术; 实行食品溯源制度, 完善监控体系; 不断完善检测技术, 推进农业标准化; 建立产业协作组织, 加强指导, 有效控制食品原料安全, 确保食品安全。[ 关键词] 食品原料; 安全控制 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的热点问题, 而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因此, 食品安全提出了/ 从农田到餐桌0 的全程质量控制理念。食品原料生产被称为食品加工的第一车间, 是食品加工的基础[ 1]。食品原料安全的影响因素存在于从种植、养殖到餐桌这一整个食品链条中的每个环节, 其中种植、养殖环节是源头, 离开这一环节去谈食品质量安全将事倍功半。我国目前种植、养殖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越来越严重, 农兽药滥用、农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霉菌毒素和动物疫病疫情等问题较为突出[ 1]。食品原料安全涉及面广, 由于食品原料生产基础条件参差不齐, 生产人员认识不高, 生产者与管理者管理水平不一致, 造成了食品原料安全控制不到位, 控制效果不显著。通过对目前食品原料安全现状及问题的分析, 进一步探讨食品原料安全控制措施和对策, 以便对食品原料安全控制理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1 食品原料安全的概况 1. 1 食品原料安全问题造成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 新技术和化学品的广泛使用,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 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继二英事件( 欧洲) 和大肠杆菌O 1 57事件( 日本、欧洲、美国) 后, 在欧洲和日本等国又出现了疯牛病等影响食品安全的全球性恶性事件。相当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是食品原料生产过程中污染所致, 如农药、兽药、激素等毒害性化学污染物质造成广泛的食品污染。近些年, 我国出口的蔬菜和茶叶中农药残留超标, 酱油中氯丙醇、花生中黄曲霉素的污染和动物性食品中含氯霉素残留等, 引起了国际食品安全风波。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2 006 年讲到:目前中国食品卫生平均不合格率达8 % 左右, 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约7% 。据调查,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的信任度低于50% 。200 6 年, 中国质检部门立案查处食品违法案件4. 9 万起, 查获假冒伪劣食品价值金额4. 5 亿元人民币[ 2]。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 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等诸多领域, 对经济秩序和社会影响造成了长期和严重的影响。 1、福尔马林浸泡虾事件 时间:2011年4月12日 地点:青岛市城阳区 人物:青岛商贩 具体事件: 记者赶到城阳蔬菜水产品批发市场水产区采访。记者在市场上转了一圈发现,这里的立虾除了看上去很新鲜,通体"红润"光亮,只有几份立虾的头已发黑。 记者以新开了家饭店、前来考察市场为由,趁机向他们取经:立虾买回饭店后,虾头会不会变黑变质?男摊贩表示,他们的立虾都已进行了处理,放上几天绝对没有问题。记者了解到立虾的处理方法,市场上的立虾大多是从连云港等地贩运来的。正常情况下,立虾捕捞上来几个小时,虾头就会变黑。于是,渔民或商贩会用保鲜粉等化工产品,及时对立虾进行

食品科学概论考试题

食品科学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食品科学:将基础科学和工程学的理论用于研究食品基本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以及食品加工原理的一门学科。 绿色食品: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丰富的食品。 有机食品:国际上提出的更高水平的无污染的食品,以追求生态效益为目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绝对严禁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激素、转基因作物等人工合成物质。 膳食纤维:是一般不易被消化的食物营养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硬水:由于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高,能在锅炉的传热面形成一层坚硬的水垢的水。软水:指钙、镁离子浓度低,不易形成水垢的水。 DRIs: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它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稻谷精、深加工 肉制品:利用劳动力、机器、能量及科学技术,将原料肉转变成半成品或可食用的产品。 肉制品加工:对原料肉进行转变的过程如腌制、烟熏、蒸煮、冷冻、脱水、罐头和中湿产品的生产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剂如化学品和酶的使用。 肉的成熟:畜禽在宰杀后,生活时正常的生化平衡被打破,在动物体内组织酶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结果产生外观上的僵硬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僵硬现象逐渐消失变软,持水力和风味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一变化过程通常称为肉的成熟。

PSE肉:俗称灰白肉,其颜色暗淡(灰白),pH值及系水力较低,肌肉组织松软并伴有大量渗水症候,嫩度和风味较差。 DFD肉:是肉猪宰后肌肉pH值高达以上,形成暗红色、质地坚硬、表面干燥的干硬肉。 乳制品:原料乳经过加工后所得的产品,主要品种有饮用乳、奶粉、炼乳、干酪、奶油和再制奶,其中以消毒鲜奶、奶粉、酸奶为大宗产品。 (果实)成熟:果实经过一系列的生长发育,达到最佳食用阶段时称为成熟。 (果实)衰老:果实走向个体发育的最后阶段,组织开始分解,细胞崩溃,器官死亡。 气调贮藏:指通过改变储藏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使之不同于正常空气的一种储藏方法。 食品卫生学: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防预措施,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食物中毒:由于食用各种“有毒食物”而引起的以急性过程为主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危险性评估:指对人体接触食源性危害而产生的已知或潜在的对健康不良的科学评价。 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是指对食品安全危害予以识别、评估和控制的系统化方法。 食品感官评价:凭借人体感觉器官的感觉对食品的感官性状进行综合性鉴别和评价的一种分析检验方法,并且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获得具有统计学特性的结果。 感觉阈限:指从刚能引起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它是通过多次试验得出的。 绝对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重点整理

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重点整理 1食品质量的构成有两类特性,其一,消费者容易知晓的食品质量特性称为直观性品质特性,也称作感官质量特性;其二,消费者难于知晓的质量特性称为非直观性品质特性。 2从广义上来说是食品在食用时安全无有害物质和无微生物的污染。从狭义上讲是在规定的使用方式和用量的条件下长期食用,对食用者不产生可观察到的不良反应。 3食品安全是对最终产品而言,而食品卫生是对食品的生产过程而言,其基本定义是:“为确保食品安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 4:是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指导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作业的指导文件。 5、美国联邦法规21CFRPart123《水产品HACCP法规》中,推荐食品生产企业至少按8个方面起草卫生控 制的SSOP文本。这8 ⑴与食品和食品接触面的水(冰)的安全; ⑵与食品接触面的清洁、卫生和安全; ⑶确保食品免受交叉污染; ⑷操作人员手的清洗与消毒,卫生间设施的维护和卫生保持; ⑸防止食品被润滑剂、燃料、清洗消毒用品、冷凝水及其他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污染物污染; ⑹正确标示、存放和使用各类有毒化学物质; ⑺食品加工人员的健康与卫生控制; ⑻鼠害、虫害的防治。 6、与食品接触表面的清洗、消毒 ⑴: 清扫→预冲洗→清洗→冲洗→消毒→冲洗→设有隔离的工器具洗涤消毒间,将不同清洁度的工器具分开 ⑵⑴紫外线照射法;⑵臭氧消毒法;⑶药物熏蒸法。 7:监测对象;监测方法和频率。 8工厂设计造成的污染;⑵生熟食品混放造成的污染;⑶员工违规操作造成的污染。 9 ⑴方法:清水洗手→用皂液或无菌皂洗手→清水冲净皂液→于50mg/L(余氯)消毒液浸泡30S→清水冲洗(无菌水)→干手(用纸巾或干手机) ⑵频率:每次进入加工车间时,手接触了污染物后,如厕之后以及根据不同加工产品规定清洗消毒频率。 10 ⑴有毒化合物的污染:例如由非食品级润滑剂、清洗剂、消毒剂、杀虫剂、燃料等化学制品的残留造成的污染以及来自非食品区域或临近加工区域的有毒烟雾和灰尘; ⑵不清洁水带来的污染:由不洁净的冷凝水滴入或不清洁水的飞溅而带来的污染; ⑶其他物质带来的污染:由无保护装置的照明设备破损和不卫生的包装材料带来的污染。 11 (1)化学品的正确使用和妥善保管食品加工机械要使用食品级润滑剂,要按照有关规定使用食品厂专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和杀虫剂,对工具清洗消毒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以防化学品残留。车间内使用的清洗剂、消毒剂和杀虫剂要专柜存放,专人保管并做好表示。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DOC

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培训资料 一、组织管理 1. 学校食堂必须申请办理并取得有效的卫生许可证和餐饮服务许可证,应悬挂在食堂醒目位置,不得超许可范围经营。 2.校长是学校食堂安全第一责任人,对学校食堂管理负总责。 3. 学校应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购置的原辅料未经过食品安全管理员验收,不得进入加工程序。 4. 建立食堂日常管理制度,包括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和培训管理制度;加工经营场所及设施设备清洁(清毒)和维修保养制度;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台账记录制度;关键环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餐厨废弃物处置管理制度;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5. 实行食堂加工管理全程监控,粗加工间、切配间、烹调间、备餐间、消毒间、原料仓库、餐厅等场所都装有监控设施。 6. 食堂事务长(或劳务承包负责人)每天下班前总结当天的工作情况,点评工作的得失,布置第二天的相关工作;每周学校分管领导要总结本周食堂卫生安全管理情况,布置落实下周工作。 二、设施要求 7. 粗加工间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防尘防蝇设施齐全。出口和排气口应有网眼孔经小于6mm的金属隔栅或隔离网。 8. 切配间地面应用不透水材料铺砌,墙裙应贴有浅色瓷砖到墙顶,并无污迹和食物残渣,墙壁、天花板的涂料无脱落、无霉斑。 9. 切配台应用色标分隔成三个区域,分别为荤菜切配区(红色)、素菜切配区(绿色)、水产切配区(黄色),三个切配区分别设置专用刀具及砧板,以相同色标识。 10. 烹调间卫生要求:灶面及灶台墙壁应无油污、无积灰、无食物浅渣、排烟罩不滴油。 11. 备餐间的洗手池水龙头应为非手动式,墙壁贴“六步洗手法”图示,备有洗手(液),消毒液及干手设施。 12. 备餐间的门应能自动关闭,若不能双向开闭,则宜开向备餐间内。 13. 备餐间与烹调间之间应设专用供菜通道,通道口设门。 14. 备餐间用紫外线灯(波长200-275mm)应按功率不小于1.5w/ m3设置,紫外线灯安装反光罩,强度大于70uw/cm2,居中悬挂,离地不超2米高度。开关设于室外,并加贴标识。 15. 食品和非食品库房应分开设置,食品主食、副食、调味品等应分架存放,宜分库存放。贮存场所、设备应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 16. 洗涤剂、消毒剂、杀虫剂、灭鼠药、灭蟑药等有毒有害物品不得进入食品仓库、加工区和备餐间。 17. 食品原料仓库应设货架,离墙壁离地面超过10厘米。 18. 食品添加剂应设专柜,柜子加锁并标识“食品添加剂”字样。 19. 仓库所有物品上架,按品种分区存放,货架上加贴标签,标注品名生产日期、保质期等相关信息。 三、消毒要求 20. 餐具消毒应以热力消毒为主,化学消毒仅限于不耐高温餐用具。 21.热力消毒按除渣、洗涤、清洗、消毒、清洗的程序进行。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O C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 O C保持10分钟以上,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 O C,冲洗消毒40秒以上。 22.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为250mg/L ,消毒时间不少于5分钟。 23.采用化学消毒的要设置4个专用水池,分别用于餐用具初洗、清洗、浸泡消毒和消毒液残留冲洗,各类水池应标明用途,消毒池上方加贴消毒方法说明。 24、学校应有专人负责消毒记录,消毒记录包括消毒时间、消毒对象、消毒方式、消毒药品及浓度、操作人员及检查人员。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管理制度 1. 目的 定期对公司的食品生产安全状况进行自我检查评价,及时发现危害食品安全的不符合情况并立即米取整改措施,确保我公司食品安全。 2. 范围 食品生产安全自查范围包括现场检查、管理制度和质量记录。 3. 职责 3.1品控部负责食品安全自查管理制度文件的编制、修改、更新。 3.2品控部组织人员每月两次进行食品生产安全现场检查。 3.2生产部、品控部分别指派一名以上管理人员组成食品安全自查小组,每半年度对公司的食品安全总体状况检查评价一次,并向公司总经理提交自查报告。 4. 食品生产安全检查规程 4.1现场检查规程 一、原辅料(包括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采购进货查验落实情况。 检查项目:原辅料存放、专库管理、标签标识、索证索票、制度具备情况、现场记录。 (一)原辅料存放 1. 原辅料存放是否离地、离墙。外包装是否完整,并做好防 护。

检查规程:查看原辅料存放情况,是否符合存放要求 重点注释:原辅料堆放是否离地10cm以上,离墙20cm以上,并应有防止虫害侵入的装置。 2. 仓库是否符合卫生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现场卫生情况。 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过期原辅料,过期原辅料清理及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过期原料,是否有处置记录。 4.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危险化学品,存放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是否符合存放要求。重点注释:需符合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要求; 5. 生产用原辅料是否与有毒有害物质一起存放。 检查规程:查看是否有毒有害物质与原辅料一起存放。重点注释:库房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物品。 6. 原辅料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他物品。检查规 程:查看仓库内是否有非生产用原辅料和非生产用其 他物品。 重点注释:原辅料仓库内不应堆放非生产用物品,专库专用,防止交叉污染。 (二)专库管理 1. 食品添加剂是否专库或专柜保存,并有专人管理。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doc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大纲 (2018年)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试共包括农村社会学、农业政策学和管理学三部分,各部分考试大纲分述如下: 一、农村社会学(部分) (一)大纲综述 《农村社会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 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 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涨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农村社会学》编制 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农民的社会化 3、农村社会资本 4、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 5、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及阶层结构变迁 6、失地农民问题 7、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历史演进 (三)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应全面掌握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并能运用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说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 (四)试卷结构 农村社会学考试内容占农业知识综合试卷内容的1/3,按照试卷总分150分计,农村社会学按50分设计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10分) 2、简答题(15分)

3、论述题(25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三部分的考试时间合计为3小时,总分为150分(其中,本部分占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农村社会学》,钟涨宝,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二、农业政策学(部分) (一)大纲综述 《农业政策学》是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基础课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便于考生明确考试复习范围和了解考试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钟甫宁的《农业政策学》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北京林业大学农村发展和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1、导论 政策与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 2、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农业政策与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3、农业政策的制定 农业政策问题内涵和特征;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特点和确定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思路与要求;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原则和主要的农业政策手段;农业政策方案的优化与选择。 4、农业政策的执行 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和特点;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农业政策执行的基本程序。 5、农业政策的评估与调整 农业政策评估的含义和评估原则、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评估的内容、方法和基本程序;农业政策调整的含义、内容及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