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林匹克精神》教案1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1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1

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周建中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激情;

2.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

[学习时间]:1课时

[学习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孔令辉获得冠军时忘情地亲吻胸前的国徽时,王军霞夺得金牌后激动的身披国旗绕运动场奔跑时,我们的泪也会与领奖台上以手抚着胸前国徽高唱国歌的运动员的热泪一起落下。为了看体育比赛,我们甚至不惜守候到半夜而无怨无悔。在半夜看比赛时,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什么“总有一种是力量让人泪流满面”。现在我有了答案:那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在提升着我们。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

二、顾拜旦简介

顾拜旦于1863年1月1日出生在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享有男爵爵位。他曾获得过文学、科学和法学3个学位。他的贵族家庭希望他进入军界、外交界或政界,但他具有的反对因循守旧的性格,从一个保皇的贵族出身而走向坚决支持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的道路。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和伟大的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1870至1871年普法战争的悲剧,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他坚信只有改革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才是救国之道。他多次到英国考察,十分推崇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改革。阿诺德主张“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他的功绩在于首先把竞技运动列入学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刚毅、果断、尚武、勇敢、遵守纪律和公正无私等品质。顾拜旦在1888年和1889年先后发表两篇重要论著,主张在法国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因此教育思想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

顾拜旦也是一位历史学家,1890年,他在欧洲陆续访问之后,到达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看到了古奥运会的遗址,产生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念头。他熟悉古希腊历史,他研究认为“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教育人”。顾拜旦还说过:“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是为民族和广泛的和平国际主义服务,并促进社会和平、健全的道德和良好的教育。”所以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是他复兴奥运会的最根本他在29岁担任法国运动协会联合会秘书长

期间,于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大学发表了“重建奥运会”的构想。在他不满32岁时,成功地组织了“巴黎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从1894年6月16至23日,会议讨论并决定了恢复奥运会的原则,选定希腊雅典为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同时还成立了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制定了第一部《奥林匹克宪章》。但顾拜旦当时并未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第一任主席由希腊诗人德米特里尤斯·维克拉斯担任。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后,他开始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25年主动引退,重新投入教育改革工作。由于他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卓越贡献,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终身名誉主席称号,这一荣誉是史无前例的。

顾拜旦的一生是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奉献的一生,他不惜倾家荡产,奔走呼号,甚至自己的子女都不能照管。1937年9月2日,他和夫人在日内瓦公园的林阴道上散步时,突发心肌梗死而离开了人世。享年74岁。他的遗体安葬在瑞士洛桑的国际奥委会总部附近,心脏根据他的遗嘱于1938年安放在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村。他光辉的一生可以说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选自1994年3月《中国学校体育》)

《奥林匹克宪章》基本原则第一条指出:“现代奥林匹克主义是皮埃尔·德·顾拜旦提出的。”顾拜旦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发展的奋斗生涯中,发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说,内容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其中闪烁着他的体育思想。

三、朗读课文,理清思路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在简要回顾五年的历史后,顾拜旦说明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不同之处。他认为,纯粹的竞技精神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悦乐感,奥林匹克精神带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感。这正是顾拜旦心中崇尚的精神,在《体育颂》中,他也曾热情地讴歌,赞美体育是美丽、艺术、正义、勇敢、荣誉、乐趣、活力、进步与和平的化身。

顾拜旦是一位教育家,教育思想是他体育思想的核心。在演说中他阐释了“敲响重开奥林匹克时代钟声的原因”:基于改革教育的愿望。他不满“青少年往往为陈旧、复杂的教学方法,愚蠢和严厉相交替的说教以及拙劣肤浅的哲学所束缚而失去平衡,,的现状,希望通过复兴奥运会来改变传统教育方法与内容,从而促进青少年全面、均衡、协调地发展。顾拜旦曾经考察研究过希腊雅典古代奥运会的遗址,认为“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教育人”。可以说,顾拜旦复兴奥运会的根本宗旨就是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因此,他决心“把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运动功利主义同古希腊留传下来的高尚、强烈的观念结合起来,开辟奥林匹克新时代”。

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顾拜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念:“大众”参与,即使“地位最底下的公民’’也应该能够“享受”这种精神。顾拜旦的一句名言“参与比取胜更重要’’(也有翻译为“重要的是参与而不是取胜”),同样强调了这一奥林匹克思想的精髓。在另一次演讲中,他曾指出:“先生们,请牢记这铿锵有力的名言。这个论点可以扩展到

诸多领域。对人生而言,重要的绝非凯旋而是战斗。传播这些格言,是为了造就更加健壮的人类——从而使人类更加严谨审慎而又勇敢高贵。’’可以看出,顾拜旦提倡和复兴奥林匹克运动有着非常广阔的胸怀,是以全人类不断完善自我为出发点,绝非号召人们单纯为夺取桂冠和金牌而拼搏。

那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顾拜旦作了具体的阐述。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在演说词的最后部分,顾拜旦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四、学生演讲,领会精神,感受鼓舞。

五、作业:

1.完成《学习与评价》相关练习;

2.进一步演讲学过的这2篇演讲稿,提高演讲水平。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一、说教材与学情 《奥林匹克精神》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走进语言现场”版块“在演讲厅”专题中的一篇经典演讲词。它是同学们接触过《不自由,毋宁死》,初步了解、掌握关于演讲的一些技巧之后,再次让学生倾听那些穿越时空的声音,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作为演讲稿,其特殊的文体特征决定了教学这篇文本的基本方式,要由传统的文本解读式转变为学生的活动体验式,围绕如何让学生“开口说”、如何“说好”等教学重心,使学生增强演讲的意识,学习和熟悉演讲的技巧,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相对于《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文本较为浅显。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也应该用心听。本课教学,既不能纯粹文本鉴赏,也不能抛开文本组织演讲活动,既要把握好文本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也要把握好“说”和“听”之间的关系。本堂课拟通过“倾听”活动,来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从而把握文本,引导学生通过倾听体会演讲的感染力,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演讲实践。 二、说教材处理 基于上述的文体特征,编排意图和学情,确定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倾听”活动,准确把握并筛选口语交流中传递的信息,把握文本内容。 2、通过“演讲”活动,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学习演讲技巧。 3、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体会作者感情,激发学生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与拥护。 其中,1、2为教学重点,3为教学难点。 针对上述目标,选择了三种教法与学法:情景创设法、讨论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三、教学设计与意图 (一)感读题目,创设情境 1、要求:自由读读题目,谈谈你所理解的奥林匹克精神。 2、意图: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学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对现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的阐述。 (二)活动一 (意图:本环节师生共同参与,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演讲;初步感知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活动过程: 1、用朗读的方法熟悉1、2自然段,力求记住关键内容。 2、学生在座位上初步体验演讲 3、个别展示,讲台展现。 4、评价演讲,交流体验,初步指导 ⑴诱导自评 ⑵启发他评 5.讨论交流 “演讲就是得体地运用声音(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和手势”——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6.交流点拨指导

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阐明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技能】: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情感认同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是本节的重点;理解细胞核是细胞生命系统的控制中心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 四、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关于细胞的结构的知识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引入 (二)资料分析——细胞核的功能 (三)细胞核的结构 (四)小结(五)练习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是什么控制着细胞的生命 活动呢?可以简单介绍一下科学发展 历史:科学家们思考生物的生命活动 必定有某个蓝图,这个蓝图在哪里 呢?很自然,人们的目光集中在了细 胞中的细胞核。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资料分析部分,并 展示在屏幕上。 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细胞核控制着 细胞的遗传和代谢” 借助ppt,讲授DNA的结构以及细胞 核中的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可以 让学生看染色体与DNA关系的图片 借助P54 旁栏部分,提出问题:“一 个多细胞生物,其细胞核中的蓝图是 否都一样的呢”?简单揭示同一生物 其组成的细胞的多样性的原因。因此 细胞不仅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 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物质 组成 (略) 学生活动 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阅读“资料分析”,讨论,并回答、 交流后面的讨论题。 理解细胞核的结构以及物质组 成。在老师引导下,讲出DNA和 染色质、染色体之间的关系。 就老师的问题展开讨论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技能】: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对探究活动进行设计 进行关于职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 二、教学重点: 重点: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性透过膜 难点: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三、教学用具:ppt、实验材料 四、教学准备: 一、教学目标: 【知识】: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情感】:了解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漫长过程。 二、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难点:生物膜的流动性

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学设计

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三、教学策略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因此,在教学时应注意将病毒与细胞联系起来,但不宜要求学生深入学习sars病毒的相关知识。 教师可以展示sars病毒的电镜照片或模式图、sars患者肺部x光片示弥漫性阴影图,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习过的病毒的结构组成,并与细胞作简单比较。同时探讨教材中的两个问题,达成“像病毒那样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也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的认识。关于让学生理解“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观点,教材中的资料分析已比较全面,分别是从生命特征的不同方面,不同生物体的不同生命活动等来论证这一观点的。下表反映了编者的意图。 表3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实例 由于本资料中的一些事例是义务教育阶段七年级涉及的内容,因此,在分析本资料时,除按照教材的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外,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例如,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它具有生物的哪些基本特征?人类发育的起点是从什么细胞开始的?新生儿逐渐发育长大是由于细胞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等等。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本节的难点,教师应引导学生系统地理解这几个层次,在理解这些结构层次时,教师可以适当地补充各个层次的名词解释,以利于学生从微观到宏观,步步紧扣地理解生命系统的严密性、层次性和多样性。教师可以按下表的方式呈现这几个层次的递进关系。 表4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些层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这些层次中,只有种群和群落这两个名词是学生陌生的,需要教师用具体的事例补充讲解。例如,在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就是一个种群,而池塘中的全部生物就构成了一个群落。这两个概念不需要掌握,只需要学生能通过具体的事例理解就行。 2.除种群和群落外,其他的几个层次都是学生在义务教 育阶段七年级接触过的概念,可 以让学生分组回忆、讨论。 3.除教材列举的事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列举其他的事例。例如,与心肌细胞同层次的还有平滑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上皮细胞、神经细胞,等等;与心肌组织同层次的有上皮组织、

《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优质公开课教案

16.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 25周年 1 ?通过倾听”活动,学会善于倾听”,筛选提取信息。(重点) 2 ?通过演讲活动实践,体验感受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提高演说能力。(难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目标引学: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2008奥运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我们能听出有一种神奇的精神力量在召唤。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它是由“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提倡的。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一起听听他为奥运会这项伟大的运动会 在全世界推广的声音。 二、前置先学: 1?作者简介 皮埃尔?德?顾拜旦(1863 —1937),是法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奥运会会旗。由于 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功绩,被国际上誉为“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一生著有《1870年后的法国史》《教 育制度的改革》《英国教育学》《运动的指导原理》《运动心理之理想》《体育颂》等著作。 2?文本链接 本文是顾拜旦于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 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顾拜旦将自己的一生 贡献给了世界体育事业,他所弘扬的现代奥林匹克精神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奥运会或奥运)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9世纪末由法 国的顾拜旦男爵创立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1896年开始奥林匹克运动会每四年就举办一 次(曾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断过三次,分别是在公元1916、1940和1944年),会期不超过16天。由于1924 年开始设立了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因此奥林匹克运动会习惯上又称为“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奥林匹 克运动会现在已经成为了和平与友谊的象征。 三、释疑导学: 1.快速朗读课文,说说作者这次演讲是以什么为中心的?主要内容包括几层意思? 讨论明确: 以奥林匹克精神为中心。课文内容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第1 — 4自然段):回顾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详细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与纯粹的竞技精神的区别。 第二层(第5自然段):阐明以全新的理念来重开奥林匹克运动。 第三层(第6、7自然段):阐述自己关于近代奥林匹克精神的理解。 第四层(第8、9自然段):表示对纪念活动主办方的感谢。 第五层(第10自然段):对奥林匹克运动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

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doc

论奥林匹克精神的教育价值 作者:杨乃彤梁峰王阳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2期 [摘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奥林匹克精神内涵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奥林匹克精神具有身体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和社会化教育等多种教育价值,奥林匹克精神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主要体现在推进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以及教育要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两个方面。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精神教育价值 [作者简介]杨乃彤(1971- ),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学;梁峰(1982- ),男,河北沧州人,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王阳(1981- ),男,河北沧州人,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河北沧州 061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后奥运时期我国学校奥林匹克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SZ080611) [中图分类号]G807.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0)18-0186-02 自从两千多年前,奥林匹克运动会作为一种健康向上的体育竞技在神圣的奥林匹亚兴起,它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奉献给人类的一种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理想在新的形势下发扬光大,现代奥林匹克精神也突显出重要的教育价值。 一、解读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确保了奥林匹克主义在全球范围的传播与贯彻,推动了奥林匹克运动不断发展与进步。《奥林匹克宪章》指出:“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①根据以上表述,我们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包括参与意识、竞争意识、规则意识、民主精神、开放精神、协作精神和进取精神。 参与是在奥林匹克主义指导下实践奥林匹克运动的基础,没有参与,就谈不上奥林匹克的理想和宗旨。“参与比取胜更重要”这句著名的奥林匹克格言已被世界人民广泛接受。竞争是现代体育的灵魂,竞争意识是现代人应具备的一个重要价值观念。奥林匹克竞技运动是一项倡导挑战与竞争的社会文化活动。竞争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首要表现形式,也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体育运动在竞争方面的社会教育作用是其他任何文化活动难以比拟的。经济全球化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遵守规则在现代国际生活中的重要性。竞技运动是一种全世界共同遵守相同规则的文化活动,它要求在选材、训练、管理及资源配置等方面遵守客观规律,其平等参

11 奥运精神 教案

11 奥运精神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设计运用课。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学生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并能参与设计制作。 奥林匹克运动会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体育活动,是人类追求和平,友谊,进步的重大盛会,本课以北京申奥标志的欣赏为切入日,以学生策划运动会的宣传工作为线索,奥运会相关资料作为参照的信息贯穿本课的始终,让学生领略奥运精神,并对标志在宣传中的作用肩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教材提供的历届奥运会会徽及五环标志制作方法的欣赏,让学生能理解标志设计是形与意的结合,它讲究视觉上的美感和制图的规范,教师还可通过各种标志的欣赏启发学生设计时应不拘一格、勇于创新。安排学生分组活动,策划校运动会的宣传工作,尝试自己来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标志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设计制作。 2.通过对运动会宣传工作的策划,加强对整体宣传形象设计的认识。 3.通过与同学的分工合作,提高集体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北京申奥标志的欣赏及北京申奥的艰辛历程,增强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同时学习用规范的方法制图,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分工、合作武地进行校运动会的策划,也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校运动会的宣传策划,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参与创意与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 教学思路: 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分组交流讨论课前收集的奥运图片或文字资料,谈自己对奥运及奥运精神的理解,分析北京申奥标志形与意的特点及某校宣传工作的策划,启发学生讨论、策划校体育节的宣传工作,让学生做尝试性的标志设计;第二课时,通过分析几个突出的奥运会会徽,了解多样的标志设计手法,丰富设计思路,对自己设计的草图进行修改;第三课时,分工,合作式地进行校体

高二语文《奥林匹克精神》教学设计

高二语文《奥林匹克精神》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走进语言现场”专题的学习方式是活动体验,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的一次演讲,本课教学,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演讲实践。关于文本内容,只要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 3、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和体会,概括、总结《奥林匹克精神》这次成功演讲的经验,并在演讲实践中锻炼、提高演讲能力 教学方式: 教师讲解与学生体验相结合,以学生体验为主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当我们满怀信心地走进2008年,我们迎来的是一场又一场的灾难:雪灾,地震,洪水……雪灾没有冰冻我们的意志,地震没有动摇我们的信念,洪水没有冲垮我们的精神。一场又一场的灾难,让我更加坚信中国人的勇气,让我更加深切地相信中国的未来。2008年,我们在灾难中更加坚强!2008年,我们依然阔步前进!第29届奥运会就是我们前进的号角,听,号声的前奏已经响起。 让我们昂首走进奥运,走近顾拜旦。 2、了解顾拜旦 顾拜旦(1863——1938)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他担任了近20年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被称为“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在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立与发展的奋斗生涯中,发表了1200多篇著作和演说,内容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和美学等方面,其中闪烁着他的体育思想。由于他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卓越贡献,被国际奥委会授予终身名誉主席称号。他光辉的一生为奥林匹克运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世界文化史和体育史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3、朗诵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简述课文内容,并板书要点。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教案 【一】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教材P110~111) 1.主要观点 (1)生物来源: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2)进化历程:由低等到高等。 (3)进化原因: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2.意义 (1)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论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阅读教材P111~113) 1.主要内容 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 (1)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性 (2)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阅读教材P113) 1.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3.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重点聚焦 1.在达尔文之前,人们是怎样看待生物进化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有哪些局限性? [共研探究] 材料一食蚁兽是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适于舔食昆虫的一种哺乳动物。鼹鼠是外形像鼠、耳小或完全退化、眼小且视力完全退化、营土壤*居生活的另一种哺乳动物。 材料二超级病菌是对几乎所有抗生素有抗药性的细菌的统称。能在人身上造成脓疮和毒疱,甚至让人的肌肉逐渐坏死。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 1.结合材料,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用进废退 ①食蚁兽吻部和嘴特征的形成:食蚁兽的吻部尖长、嘴呈管形、舌可伸缩并富有黏液是其长期伸向土洞舔食蚂蚁的结果。 ②鼹鼠耳和眼特征的形成:器官长期废而不用的结果。 (2)获得性遗传 ①超级细菌的形成:人们经常使用抗生素改变了细菌的生活环境,细菌发生定向性变异,而且逐渐积累和遗传,从而演化为超级细菌。 ②长颈鹿脖子长:草地退化后,长颈鹿只能食用高处的树叶。由于经常使用颈部,导致颈部越用越长,并将长颈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 2.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不一定遗传给后代,只有环境使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性状改变时才能传给后代。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一、导入语 师:同学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重要指标.而演讲活动更能展现一个人的自信和智慧、教养和风度。演讲活动是勇敢者的活动,也是优秀者的活动。老师希望在今天的活动体验课上,我们都能有所收获,大家都是勇敢者,又是优秀者。 [屏显]:演讲活动(勇敢者的活动;优秀者的活动) 二、活动(一) (本环节师生共同参与,侧重引导学生体验演讲;初步感知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 首先,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尝试演讲文章的1、2 两个自然段。 1、3分钟时间,用朗读的方法熟悉这两段材料,力求记住关键内容。 2、尝试演讲一遍。要求:抬头挺胸,精神饱满。(学生在座位上初步体验演讲) 3、“勇敢者”讲台展现。个别展示 4、评价演讲,交流体验,初步指导 ⑴诱导自评 例如:你能谈谈你登台演讲后的体验和感受吗? 你能说说刚才在你演讲中你觉得比较满意的句子吗? ⑵启发他评 这位勇敢者的演讲有许多优点,也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请大家对他的演讲评点一下。例如: 眼睛要看着听众。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演讲时要善于运用眼神传情达意,与听众交流沟通。 演讲时要辅以适当的手势,强化情感的表达。如“凝聚在一起”,可握紧拳头,表达坚定的信念。 演讲时还要注意面部的表情。讲这一段时,面部表情要亲切友好,面带成功者、自信者的微笑。因为当时奥林匹克精神正逐渐为青年所崇尚,有着豁然开朗的前景. 5.讨论交流 师:同学们刚才说得都很好。演讲活动包括两个方面——演和讲,那么在演讲时是以演为主,还是以讲为主呢? 明确:[屏显]讲(主)、演(辅)(以演为主,那是演戏) [屏显] 如何讲―― “演讲就是得体地运用声音(语气、语调、节奏)、表情和手势”——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师:下面我们分四人小组讨论一下,这段材料该怎样演讲才更具感染力呢? (生切磋讨论一) 6.交流点拨指导 (1)关键词语要重读。如:“奥林匹克精神包括但又超越了竞技精神。” 突出关键内容。这句话突出了奥林匹克精神和竞技精神的区别,所以“但”、“超越了”要重读。 (2)演讲时语速要有快有慢,作一点必要的停顿。如:“我想对这一不同之处作出详细阐述”之后要意识的停一下。启发听众注意,下面就要详细阐述了。 (3)下文中“设想一下”之后也要停顿,可以达到引领听众共同去想像的目的。有的 长句中间要换气,停一下。如:“当这种内心的悦乐(停)……(停)融合在一起”,。 (4)有些很特殊的句式在演讲时要讲出必要的语调语气。那个排比句式,“为阳光所……为音乐所……为带……”语气可以逐渐加强,语速逐渐加快,表现出一种热烈赞美的情感气势。后面一句“该是何等的情景呢?”是感叹式的疑问语气,要表现出激动的前景令人憧憬,令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案 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冠装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一) 引入新课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 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 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 但是能复制)。举引起SAS的冠状病 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 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 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二) 分析细胞胞里面复制呢, 是生命活 动的基本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 单位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 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为 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 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

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所以细 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提出问 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 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三) 生命系统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的结构层位。一个细胞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次(难点) 多细胞生物是在在细胞生命活动基 础上实现各种的生命功能。(举出一 些实例) 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可谓 是恒河沙数,但是这些生物,小到组 成它们身体的细胞,大到一个生物个小结体,一个物种、甚至一个生态系统、课后练习整个生物圈,都可以一个一个的生命 1 系统(什么是系统学生活动 呢),而且这些生命讨论、思考问题:病毒是怎么样复制的,(在系统之间还有层次细胞内) 的关系。(以一只龟汇报冠状病毒的相关的资料 为例分析) 单一个心肌细 胞就是一个生命系 统,(为什么呢,) 因为细胞各个部分阅读资料并讨论: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10140174 工商142 邓磊 在这个多元化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一旦提到奥林匹克运动会,很多人想必都会想到那传遍世界的奥运圣火,那站在领奖台上接受颁奖倾听自己国家国歌的场景,那洋溢在运动员脸上超越自我之后的自豪之情。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但是有一样东西是始终不变的,那便是奥林匹克精神。 众所周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1896年由“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举办的,这一开始便是一百多年,直至今日奥运圣火仍然在熊熊燃烧并将一直传递下去。与古奥运会不同的是,现代的奥运会增加了奥运比赛的项目,参加人数国家及地区,延长了比赛时间,从最初的一天直到现在的十几天,每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过,永恒的奥林匹亚精神却永远传承下来。 一、追求人体健美的精神 正如奥林匹克圣歌中唱的一样“让受人瞩目的英雄在这大地苍穹之中,作为你荣耀的见证,请照亮跑步、角力与投掷项目,这些全力以赴的崇高竞赛,把用橄榄枝编成的花环颁赠给优胜者,塑造出钢铁般的躯干”。确实如此,无论是在古代还是今日,奥林匹克运动会永远追求人体的健美,它的“更高更快更强”的宗旨,不仅仅是在数值上刷新着历史上的种种记录,更是见证了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超越自我。还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纪录片,说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100米短跑成绩不可能突破9.6秒,这与个人的努力和勤奋无关,而是由种种科学数据计算得到的,同时列举了诸多指标。然而没过多久,人类就用事实证明了它的荒谬性,牙买加飞人博尔特用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全世界人的认可和赞扬!而且很多时候,在奥运赛场上很多选手已经板上钉钉是冠军了,却仍然在增加自己的难度,这不是对手之间的竞争,而是对自身极限的一次又一次挑战!直到现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最后一个项目仍然是马拉松赛跑,也许那42公里的距离对于现代人已经不会造成死亡,2个多小时便可完成,无论从比赛还是竞技上它的意义完全比不上其他什么项目,但它的目的不在于此,它是一种精神的继承,一种信念的传递! 二、和平与友谊的精神 古奥运会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人们对和平与友谊的可就,在战火连绵的古希腊,奥运会的“神圣休战”以化干戈为玉帛,化仇敌为友好为目的,是人民能够自由交往,经商旅行。放在现代仍然如此,无论两个国家私下有多少不可告人不为人知难以言喻的仇恨,是多么不可协商的宿敌,在奥运会期间,都能和平相处,同场竞技。这让我想到了科学无国界,音乐无国界等言论,我想对于奥林匹克运动会也可以这么形容。一言以蔽之,让橄榄枝洒满整个奥运赛场,让人们共同挑战人类的极限! 三、公平竞争的精神 古奥运会有一整套公平竞争的原则和方法,使竞技运动比赛的参加者,能在平等的条件下进行比赛。在奴隶社会的条件下,公平地竞赛是一种难得的精神,它不仅使希腊自由民在竞技中,能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而且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在现代仍然如此,尽管随着科技的进步,为了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很多人冒着风险服用或者注射各种各样的辅助产品,如兴奋剂等,采用不正当的药物手段暂时性的刺激自身,但是更多的条款和法律法规的出台,将这些不正当的手段一一禁止。越来越多的呼声要求公平竞争,公平,公正,公开,这是对同场竞技的运动员的尊重,更是对整个人类所共同拥护的奥林匹克精神的实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顾拜旦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思路,用体育精神来激发自己学习、生活的激情; 2.用演讲本文的方式加深理解,掌握演讲的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演讲稿的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孔令辉获得冠军时忘情地亲吻胸前的国徽时,王军霞夺得金牌后激动的身披国旗绕运动场奔跑时,我们的泪也会与领奖台上以手抚着胸前国徽高唱国歌的运动员的热泪一起落下。为了看体育比赛,我们甚至不惜守候到半夜而无怨无悔。在半夜看比赛时,我总在想:是什么让我们“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什么“总有一种是力量让人泪流满面”。现在我有了答案:那是一种奥林匹克精神在激励着我们,在提升着我们。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 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克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 二、顾拜旦简介 顾拜旦于1863年1月1日出生在一个法国贵族家庭,享有男爵爵位。他曾获得过文学、科学和法学3个学位。他的贵族家庭希望他进入军界、外交界或政界,但他具有的反对因循守旧的性格,从一个保皇的贵族出身而走向坚决支持新生的法兰西共和国的道路。他立志要“把自己的名字和伟大的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1870至1871年普法战争的悲剧,激发了他强烈的爱国心。他坚信只有改革教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才是救国之道。他多次到英国考察,十分推崇英国教育家托马斯·阿诺德的教育改革。阿诺德主张“没有身体运动的教育就不能成为教育”,他的功绩在于首先把竞技运动列入学校体育课程,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培养刚毅、果断、尚武、勇敢、遵守纪律和公正无私等品质。顾拜旦在1888年和1889年先后发表两篇重要论著,主张在法国学生中开展体育活动,并以体育为重点来改革教育,因此教育思想是顾拜旦体育思想的核心。 顾拜旦也是一位历史学家,1890年,他在欧洲陆续访问之后,到达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希腊雅典的奥林匹亚,看到了古奥运会的遗址,产生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念头。他熟悉古希腊历史,他研究认为“古希腊人组织竞赛活动,不仅为了锻炼体格和显示一种廉价的壮观场面,更是为了教育人”。顾拜旦还说过:“奥林匹克运动和奥运会是为民族和广泛的和平国际主义服务,并促进社会和平、健全的道德和良好的教育。”所以通过体育竞赛来教育青年是他复兴奥运会的最根本他在29岁担任法国运动协会联合会秘书长期间,于1892年11月25日在巴黎大学发表了“重建奥运会”的构想。在他不满32岁时,成功地组织了“巴黎国际体育代表大会”,从1894年6月16至23日,会议讨论并决定了恢复奥运会的原则,选定希腊雅典为举办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城市,同时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其就任宣言中指出:“奥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强。在新世纪来临的时候,或许对体育来讲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奥林匹克精神让我们振奋,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现代奥林匹之父顾拜旦先生,去聆听他对奥林匹克精神的解读。 题目:两个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复兴。关于奥林匹克你知道哪些?“复兴”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1.这篇演讲稿思路清晰,结构严谨,请你梳理文章的思路。 明确:第1自然段,总领全文,指出奥林匹克主义在经历战争后即将扮演崭新的角色。第2—3自然段,指出平和与自信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有力支撑;第4—5自然段,说明奥林匹克主义与一般体育运动的不同之处及恢复奥林匹克运动的原因;第6—7自然段指出如何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大众参与;第8—10自然段,畅想美好前景,确信奥林匹克精神必将如阳光普照大地,必将拥有沉甸甸的收获。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回答下面问题。 (1)第1段,“五年前”具体是指哪一年?在奥林匹克运动史上,这一年有什么重大事件?参考:“五年前”是指1914年。这一年曾在巴黎庆祝恢复奥林匹克运动20周年。 (2)作者认为奥林匹克精神实质是什么? 参考:平和、自信。 (3)作者认为如何才能将奥林匹克精神变成现实? 参考:大众参与。 三、学《双向细目表》 学生分部分演讲课文,小组合作,探究课文。重点段落,可以播放【音频课文】。 1.奥林匹克精神与一般的体育运动精神有什么不同? 教师点拨:顾拜旦认为“奥林匹克主义包括但又远远超越了一般的体育运动。”他认为,一般的体育运动只能带给运动员心理上自得其乐的愉悦感,奥林匹克给人们的将是美感、荣誉

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案 第1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1节细胞的增殖 第2节细胞的分化 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4节细胞的癌变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学生阅读背景资料和阅读课文中的访谈录,以问题引导: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在生物学上有什么重大的意义?从访谈录中,你认为造就了这次成功的因素是什么?阅读完了这些资料,你觉得对于你学习高中生物,在方法上有什么启发呢? (三)简单介绍高中生物的教材、学习方法和意义 1.教材分为必修3个模块、选修3个模块。必修: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简述三者之间知识结构上的关系;必修: 1.高中新教材的特点: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增加了探究活动(什么是探究活动、探究活动的流程:发现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作出结论)、模 型制作等,这些都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 2.学习生物学的意义:生物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相关领域的成果,各个学科之间的边界已经模糊,而出现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生物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互动,更加 是能力培养和思维方式不断完善的过程。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 奥林匹克精神教案设计指导思想 《奥林匹克精神》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活动体验单元“走进语言现场”“在演讲厅”系列中的一篇经典演讲词。这个板块的学习方式是活动体验,强调实践性和活动性,它的目标是希望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并能总结、借鉴典范演讲的经验,在历练中提高演说才能。走进语言现场,应该开口说,也应该用心听。相对于前一课《不自由,毋宁死》,《奥林匹克精神》更侧重于培养“倾听”能力。所以为了充分体现板块教学的目标,本课教学,既不能纯粹文本鉴赏,也不能完全抛开文本组织演讲活动,教师要把握好学习材料和活动的关系,也要把握好“说”与“听”的关系。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并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以及体会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并在体会的基础上进行演讲实践。 教学目标 1. 了解并体会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2.通过“倾听”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倾听”,筛选提取信息。 3.感受演讲精品的魅力,并组织学生能针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演讲训练,提高演讲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在倾听中抓主要信息 2.学生演讲活动的参与,并对其演讲实践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指导,提高其演讲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播放“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来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连心,永远一家人……”,同学们,当熟悉的旋律再次响起,北京XX奥运画面依旧宛若眼前,从这首歌中,你能听出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是的,听出梦想,听出呼唤,听出感动,听出温馨,其实都是听出一种精神力量的感召。这种精神,就是“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倡的“奥林匹克精神”。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瑞士的洛桑金色演讲厅,走进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先生和他的《奥林匹克精神》。 二、学会倾听 演讲要应该用心去听,在倾听中迅速捕捉有效信息,在倾听中准确把握声音的内容。推选一位同学,以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奥林匹克精神》的第12段,其他同学对照ppt上显示的问题,倾听并作答。 作答题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