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的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大全

精选的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大全
精选的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大全

精选的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大全

导读: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4、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5、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10、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1、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1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15、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7、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8、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19、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21、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2、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2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2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2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28、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9、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3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3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3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3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感谢您的阅读,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 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3、“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 处。”——陶行知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5、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李贽 6、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之以水投石,必不纳也,今夫石田虽水润沃, 其干可立待者,以其不纳故也。——张载

7、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斯宾塞 8、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 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读书精华】《论语》中经典的句子及释义 01 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对将来的考虑,就必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愁。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要的东西,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4.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交朋友,一定要言而有信。 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睦相处而不盲从附和,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谐相处。 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啊!日日夜夜不停流去。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完善自身的修养,既像雕琢玉器,又像雕刻石头,都是需要下功夫的。

8.道不同,不相为谋。 立场、观点不同,也就不要在一起共事了。 9.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经》三百多篇,用一句话概括它的全部内容,就是:思想真诚,不虚伪。 10.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遇事不困惑,五十懂得了自然规律,六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随心所欲,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也不会超出规矩。”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时时温习已经学过的知识,由此就能获取新的更深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1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团结群众但不相互勾结,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呢?”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

论语关于师生关系的句子和它的解析论语》中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加以考察。 (1)诲人不倦: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孔子上课,经常表扬那些好学的学生。 颜渊就是其中最闻名的一个。 《论语·子罕》记孔子的话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等于说,课上到最后,孜孜不倦的仅仅剩下颜渊一个。 看五四时代那么多学者开课,都有学生逃课,再回过头来听孔子说“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就很亲切。 听话听音。 既然“语之而不惰者”是颜渊,那么,“语之而惰者”是谁呢?不知道。 孔先生似乎没去学生处查过 ___。

进而言之,“语之而惰者”到哪儿去了呢?也不知道。 恐怕有逃课的,也有上课打瞌睡的。 《论语·公冶长》有宰予昼寝的记录,属于不逃课也不听课的。 孔子也为此发过脾气,说“朽木不可雕也”。 遇到紧要关头,孔子的学生中逃课的人更多。 《论语·先进》:“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从陈蔡者,《史记·孔子世家》谓有颜渊、子贡、子路;《弟子列传》谓有子张;《吕氏春秋·慎人篇》谓有宰予,合计五人。 他皆无考。 其他的同学哪儿去了呢?不知道。 孔先生后来似乎也没给他们处分。 如果有份处理决定,不至于无考。

就是跟着走的五个人,也不是人人步步紧跟。 《论语·先进》:“子畏于匡,颜渊后”。 这就是说,就连颜渊,遇匡人之难之际,也有逃课记录。 《吕氏春秋·劝学篇》则谓颜渊“随夫子行,忽遇匡人之难”,“自必潜身远害,或从他道迂行,此其所以相失在后也”,为颜渊逃课做了一点解释。 (2)各言尔志:考试中的师生关系 作为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学生进行考试,似乎都是进行“开卷考试”,而且是讨论式的“开卷考试”。 他的试卷从来没有偏题怪题,常见的考题是“各言尔志”、“各言其愿”,有点类似香港高校内地招生时出过的一些题目。 香港高校内地招生,香港岭南大学有一题是“谈谈你的理想和兴趣”,并且要求“就一个点来谈,不要面面俱到”;香港中文大学传播系有一题是“有何职业规划”。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关于孔子的教育名言名句大全100句 导读: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孔子《论语》 2、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孔丘《论语》 3、芝兰生于幽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孔丘 4、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论语》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论语》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论语》 8、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论语》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论语》 1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孔丘《论语.季氏》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论语》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孔子《论语》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子《论语》

1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论语》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论语》 1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论语》 1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论语》 18、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论语》 19、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论语》 2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丘《论语·卫灵公》 21、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2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论语》 2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论语》 2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论语》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子 26、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孔丘《论语》 27、与人交,推其长者,讳其短者,故能久也。——孔子 28、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孔子《论语》 29、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论语》

论语、诗经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观学后,时常练习,不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恼怒),不是君子吗?”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进而又(能从中)发现新知识,(就)可凭此做老师了。”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劳神而无所得。”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孔子说:“仲由,教给你对待知或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 ”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译文:孔子说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一样的过失)。”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个说的是内容,后三个说的是手法。

论语诗经名句默写

《论语》名句背诵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朝闻道,夕死可矣。 4、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5、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1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13、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8、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1、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22、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2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26、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7、道不同,不相与谋。 28、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29、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31、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 32、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33、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34、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3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3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3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4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41、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42、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最新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资料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名句 1、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4、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5、《论语》中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谈学习态度的:学而时习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谈学习方法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6、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回答者:teacher073 《论语》中的教育名言读论语,抓教育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这样令人赞颂的光辉业绩,除了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外,主要得益于他的教育思想。因此,我们与其艳羡其业绩,不如深入《论语》当中,分析他的教学理念,探讨他的具体做法,然后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 一、德智并重 孔子教学很注重人的内在素质和外在表现的统一,提出了“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

一论断,认为德才兼备、温文尔雅、表里如一才能算是真正的人才。 1.德育为先。他的教育内容是德才并重,尤其重视加强道德教育。他说:“君子无终食之问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指出“仁”是君子的根本品德,是德育的总概念。“仁”的内涵非常广泛,如“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更包括爱人、忠、恕、孝、悌、恭、宽、信、敏、惠、勇、敬、温、良、俭、让、诚等一系列美德。但每种美德都只是反映了仁的一个侧面,只有将它们集合、归纳、凝聚为一体,才能称得上“仁”,但是它的精神内核核心却很凝练,就是“爱人”。要做到“爱人”,必须先做到“忠恕”和“孝悌”。孔子的德育是为培养封建社会的“君子”而服务的,但它形成于德育实践过程中,基本上反映了德育的客观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对我们当前的道德教育,尤其是“素质教育”,无疑有着积极的作用。 2.智育重法。理想的智育是把知识转化为智慧,只有在智慧引导下,才可能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一般来说,知识的关注点是现成的答案、现成的公式、现成的历史事件的归纳,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是求知的过程。因此,我们有必要来一个智育观念的更新。必须明确,知识不过是智育的载体,学生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所得到的获取知识的能力。孔子认为除了极少数的“圣人”外,绝大多数的人要获得知识与技能必须“学而知之”和“困而学之”(《论语.季氏》)。“学习”一词就来自孔子的“学而时习之”,可见智育的首要目的是教给学习者以良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才能引导他们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来进行卓有成效的学习。这一指导思想和我们现在的某些单纯的应试教育、技能教育相比,无疑更正确、更科学、更合理、更人文。 3.德智并重。孔子是历来主张智育与德育并重的。因此,他教导弟子:“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要求弟子们学习目标立志于“道”,执守于“礼”,遵循于“仁”,而博览、涉猎、游学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他的教学内容也与其培养目标相适应,提出了“四教”,即“文、行、忠、信”。在智育与德育之间,孔子既重视智育,更重视德育,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做学生的人,在家便要孝顺父母,出外便要敬爱尊长,做事则要谨慎而又诚实可信,能与众人友好相处而又亲近有德的人,如此躬行实践,注意道德修养的同时学习文化知识,德、智并重,但是将道德修养放在了学习的前面,而且孔子在其教育实践中也确实注重德育为先,他对弟子的教育,始终贯穿着道德的主线。我们只有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真正扭转“以考试成绩定成败”的指向,将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都列入升学考试之中,尤其是后者要定出相应的有权威的指标,才能从根本上改变那种“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关键时不要”的重智轻德现象。 二、教学态度

高考必背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高三语文学案 论语·诗经名句背诵 编制:张明国 注意:只是背过不能得分,必须每个字写正确才能得分。 说明:已排除山东近六年考过的诗经·论语中的句子。所列为常见和其它省市考过的名句。 高考必背诗经中的经典名句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 卫风 ·硕人》。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出自《诗经·小雅·鹿呜》。 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侮。 出自《诗经·小雅·棠棣》。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出自《诗经·小雅·车舝(辖)》。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诗经·小雅·鹤呜》。 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出自《诗经·小雅·小旻》。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出自《诗经·大雅·荡》。 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氓》)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卫风·氓》)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诗经·氓》)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高考必背论语中的经典名句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论语·述而)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关于教育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26、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2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28、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29、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述而》 3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3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32、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33、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35、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 36、子曰:“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

从古诗词和诗经论语中为宝宝起名字

从古诗词和诗经论语中为宝宝起名字 丫丫网https://www.360docs.net/doc/b55811188.html,版权所有,转载请说明出处 收藏目录[显示] 古人起名都有寻经据典的习惯。古人云:“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 中国人起名自古即有“女诗经,男楚辞,文论语,武周易”之说。诗经、楚辞、论语、周易,都是我国文学、语言学上的经典。 用古代诗文中的典故起名 中国诗文汗牛充栋,卷帙浩繁,加上名人名家极多,名句名诗更不可胜数,这就为我们取名用典提供了丰富的选择余地。以古代诗文中的典故取名的例子很多。如: 1. 益柔、念慈——《送杨氏女》韦应物,“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侠都 用这为他的小说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传》里的“穆念慈”。 2. 紫言——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转了个音。 3. 宛芳——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转绕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4. 妍姿——柳永《雪梅香》,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 5. 弦思——晏几道《临江仙》,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6. 南絮——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7. 语晖——秦观《画堂春》,落红铺径水平池,放花无语对斜晖。 8. 芳菲——陈亮《水龙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末赏,都付与莺和燕。 9. 嫣然、香飞——姜夔《念奴娇》,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10. 香凝——吴文英《风人松》,香有当时纤手相凝。 11. 丹青、汉青、志丹、留丹——文天祥《过零汀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 汗青。 12. 虚竹、竹心——白居易《池上竹》,竹解心虚即我师。 13. 云飞——刘邦《大风驼》“大风起兮云飞扬”。 14. 怡年、福永——曹操《龟虽寿》“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15. 荷风、荷香——孟浩然《夏日南享杯辛夫》“荷风送香气”。 16. 双燕、燕南——欧阳修《采桑子》“双燕归来细雨中”。 17. 雨娟——杜甫《咏竹》“雨洗娟娟净”。 18. 香韵——崔道融《梅花》“香中别有韵”。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道德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句子大全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3、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4、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8、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9、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1、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12、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13、子食於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1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5、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16、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17、亡之,命矣夫!斯人也有斯疾也!斯人也有斯疾也! 18、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19、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20、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於是,颠沛必於是。 2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4、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2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26、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7、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2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9、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30、以能问於不能,以多问於寡,有若无,实若处,犯而不校,

《论语》vs《诗经》古人的必读书

《论语》VS《诗经》——古人的必读书 《论语》VS《诗经》 《诗经》与《论语》可以说是先秦文学的典范。《论语》记载圣哲言行,是儒家思想文化的精华宝典,更是指导后世文人学子修身治学的教科书。《诗经》为中国古代诗歌之滥觞,堪称记录先秦社会人文风情的“百科全书”,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直到今天,学界对这两部著作仍然给予高度关注,它们仍然具有很高的学习与研究价值。体现在中学教育阶段——你看每年的中高考的名句默写都会有这 两部著作的身影,它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如果有时间的话,小编推荐大家好好读读这两本书,篇幅不长,但绝对让你获益匪浅。当然,没时间的话,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这两本著作中经常出现在考试名句默写中的句段,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论语》篇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译: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译:孔子说:“由啊,教给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真正的智慧啊。” 3.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周任说过:“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译:一个工匠想要做好活计,一定先要把工具弄好。 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译:孔子在河边说:“那消逝的时间,就像眼前这河水,日夜不停(地流)。”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译: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义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8.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财物平均分配则无所谓贫;上下能够和好共处则无所谓寡;上下相安无事则国家就无倾覆之患。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译:凡是自

论语中关于老师的名句

论语中关于老师的名句 (1)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孔子眼中的“学”内涵是很丰富的。看来并不是单指“作文”,首要的其实是“做人”,有了“做人”的基础,“作文”情真意切自是不难。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论语·为政》 求学需先立志,即先解决动机问题,才能使学习有内在驱动力,不致半途而废。 (3)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论语·公冶长》 教育中的人文不一定是要像政治课那样说教的,于“文”中渗透,方是正法。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 在这里,孔子已认识到学习的内驱力不仅与动机有关,还与意志和情感有关,并且按内驱力大小把学习的心理境界分成三个层次:想学、好学、乐学。其中“乐学”是最高层次,可以产生最大的内驱力。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 孔子发现,“愤”和“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必然要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并指出,学生处于这两种状态的时刻就是教师进行启发式教学的最佳时机。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高高在上的权威并不是唯一的老师,当然也就不是唯一的真理。真理可以随处存在,所以学习中要抱着所有的人都是老师,都有可学习处的想法,但又要清醒地认识到质疑的必要性。 (7)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论语·述而》 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与学生的坦诚相待。正因为孔子对他的学生有着无限热爱之情,才使得他在教学过程中不知疲倦,真诚无私,因而赢得了学生的信赖和尊敬。 (8)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论语·泰伯》 道德精神的培育,工作能力的锻炼,知识内蕴的充实,学术精神的涵泳,都必须依靠一种锲而不舍的自持力。 (9)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论语·子罕》

2015年高考论语40句_诗经20句名句默写及答案

《论语》40句 一组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不亦乐乎?,不亦君子乎? ②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 安,,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③,小人喻于利。 ④子曰:“《诗》三 百,,曰:‘思无邪’。” ⑤吾十有五而志于 学,,,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⑥子曰:“, 可以为师矣。” ⑦学而不思则 罔,。 ⑧,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⑨子曰:“,不知其可也。” ⑩,必有邻。 二组 ①,粪土之墙不 可圬也。 ②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 其行;今吾于人也,。” ③,不耻下问,是以 谓之文也。 ④老者安之,, 少者怀之。 ⑤有颜回者好学,不迁 怒,。 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然后君子。 ⑦知之者不如好之 者,。 ⑧,仁者乐山。 ⑨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⑩,不悱不发。,则不复也。 三组 ①其为人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②三人行,;择其善者而从之,。 ③君子坦荡荡,。 ④,;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⑤士不可以不弘毅,。 ⑥,不谋其政。 ⑦子在川上曰:“!不舍昼夜。” ⑧,匹夫不可夺志也。 ⑨子曰:“岁寒,。” ⑩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四组 ①己所不欲,。 ②,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③,;言不顺,则事不成。 ④其身正,不令而行;,。 ⑤,必先利其器。 ⑥,必有近忧。 ⑦子曰:“,不相为谋。” ⑧,则安之 ⑨益者三友,。,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⑩,鲜矣仁。 第五组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里仁》)2007 ②敏而好学, ,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2008 ③子曰:“ ,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 2009 ④仰之弥高,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论语·子罕》)2010 ⑤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 。”(《论语·学而》) 2011 ⑥子曰:“君子和而不同, 。”(《论语·子路》2012 《诗经》20句 第一组 ①兄弟阋于墙, 。外御其侮。《诗经·小雅·棠棣》 ②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③它山之石, 。《诗经·小雅·鹤鸣》 ④ ,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⑤ ,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⑥关关雎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⑦靡不有初, 。 《诗经·大雅·荡》 ⑧ ,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⑨蒹葭苍苍,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⑩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 第二组 ①投我以木桃, 。《诗经·卫风·木瓜》 ②如切如磋, 。《诗经·.卫风·淇奥》 ③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 。《诗经·邶风·击鼓》 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 。 《诗经·小雅·鹿鸣》 ⑤ ,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⑥ ,美目盼兮。 《诗经·卫风·硕人》 ⑦彼采葛兮, ,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⑧ ,景行行止 《诗经·小雅·车辖》 ⑨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⑩ 岂曰无衣? 。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论语》 40名句答案 ①有朋自远方来 人不知而不愠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 ③君子喻于义 ④一言以蔽之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温故而知新 ⑦思而不学则殆 ⑧知之为知之 ⑨人而无信 ⑩德不孤 ①朽木不可雕也 ②听其言而观其行 ③敏而好学 ④朋友信之 ⑤不贰过 ⑥文质彬彬

《诗经》《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尚书》《易经》《老子》《左传》《史记》《说苑》国学名句汇编

《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2.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周南·桃夭》 3.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周南·汉广》 4.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邶风·击鼓》 5.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6.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 7.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修我甲兵,与子偕行!《诗经·秦风·无衣》 9.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诗经·小雅·斯干》 10.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11.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称彼兕觥:万寿无疆!《诗经·豳风·七月》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诗经·郑风·子衿》 13.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4.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15.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论语》 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 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4.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学而》 6.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而》 7.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 8.贫而无谄,富贵无骄。《论语·学而》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0.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 13.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论语·八佾》 14.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 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6.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17.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里仁》 18. 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论语·雍也》 19.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 20.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21.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诗经、论语、孟子名句

《论语》名句补充 1.巧言令色,鲜矣仁。 2.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5.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8.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9.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0.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2.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3.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1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15.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6.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17.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18.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19.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孟子》名句补充 20.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也。 21.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22.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荀子》名句补充 2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24.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5.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26.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老子》名句补充 27.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8.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9.治大国,若烹小鲜。 30.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31.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庄子》名句补充 32.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 33.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34.形若槁骸,心若死灰,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诗经》名句补充 3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国风·卫风·硕人》 36.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国风·周南·汉广》 37.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bīn)风·七月》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论语中关于教育的句子

、“教育就是要使人成其为人,其根本在于 个人而不在于社会。”——鲁迪格尔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4.9)——读书人有志于道,却又以自己穿的衣服不好、吃的饭菜不好为耻,这种人不值得与他谈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 者。”(6.20)——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事业,懂得他的人不如喜爱他的人,喜爱他的人不如嗜好他的人。”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 善不能改,是吾忧也。”(7.3) ——品德不加以修养,学问不加以讲习,听到合于义的道理不能去照着做,有缺点却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1、“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礼记》 2、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 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

2、

3、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9、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陶行知 10、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陶行知1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1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13、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

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14、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15、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16、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17、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8、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

《论语》句子摘出——理想之道

理想之道 1.5 【原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注释】 道:同“导”,治理。 千乘(shè 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 经算不上大国了。 千乘, 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 车辆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这里是狭义的用 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大意】 孔子说:“治理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认真地办理国家事务,严守信用, 节约费用,爱护官吏,役使人民要按照农时的忙闲。”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 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 基本原则。 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 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 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 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 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 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 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 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
1

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 《且介亭杂 文二集·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 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 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为政第二 【本篇引语】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 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 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述。
理想之道2.2 【原文】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注释】 《诗》三百: 《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数的说法来指 代《诗经》 。 蔽(bì ) :概括,包盖。 【大意】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 【评析】 孔子时代,可供学生阅读的书还不很多, 《诗经》经过孔子的整理加工以后, 被用作教材。孔子对《诗经》有深入研究,所以他用“思无邪”来概括它。 《论 语》中解释《诗经》的话,都是按照“思无邪”这个原则而提出的。
理想之道2.4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注释】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