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尽、繁杂交织。作为特殊的“小社会”,高校也正面临大学生大量的“偏差行为”和“问题行为”的困扰。从实际效果来看,传统意义上的正规教育对解决诸如大学生网瘾、大众传媒的负效应等社会性问题的效用不很明显,因此,很有必要且也有可能在高校育人体系中引入学校社会工作,以一种非正规的、灵活的、具

有亲和力的方式积极回应各种问题和挑战。

一、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内涵与发展

1.关于学校社会工作。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开始成为能够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一种艺术、一种科学、一种专业,在社会各领域所起到的作用变得愈来愈重要。学校社会工作与医疗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其他社会工作分支一样具有专门的对象和特定的效用。顾名思义,学校社会工作是在学校实施社会工作的服务。具体来讲,就是在学校教育机制中,运用社会工作的原则与方法,用以满足学生有关认知、学习需求及适应成长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自助自主准备面对现在及未来的生活。值得注意的是,与正规学校教育相比学校社会工作有明显的区别,它是在学校体制外,而不是在学校体制内;是在教学活动外,而不是在教学活动中;以采用个别解决问题为主要方式,而不是采用班级教育的方式。

2.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和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纽约、波士顿等地区。在当时社会改良趋势的影响下,最初是由校外的私立福利机构或市政单位工作人员担任访问教师,作为学校、家庭、社区的联络者,促进彼此合作,以改善学生出席情况,使学校能够尽到照顾学生整体福利的责任。由于这项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各学校纷纷建立了访问教师制度,学校社会工作的作用与地位不断提升。随着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其关注的内容也从学生“出席”和预防青少年犯罪情况,拓展到关注与学生成长有关的“社会—情绪—文化”因素改善、维护学生权益、对特殊学生施以特殊关照等更为广泛的层面。目前,学校社会工作已经成为美、英、德、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一项专业化的社会事业。西方国家已经形成的比较完善的学校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为我国香港、台湾和大陆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诸多有益参考和借鉴。

在我国台湾地区,台湾大学社会学系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设立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在香港和台湾地区的出现,应该是70年代的事情。学校社会工作的出现与当时社会出现的种种问题密切相联,它的发展经历了震荡与磨合的过程。以香港为例,1971年由非政府福利机构以试验的形式开始推行学校社会工作,起初被视为一种“依附形式”而未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但经过30年左右的发展,香港的学校社会工作已经非常完备,基本实现一校一社工,专业化程度很高。与此同时,香港和台湾地区关于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在我国大陆,社会工作作为正式专业起步较晚、发展较慢,因而学校社会工作还处于萌芽与起步的过渡状态。实际上,大陆的学校社会工作的雏形可以追溯到在20世纪早期由基督教青年会(YMCA)在一些中学建立青年会组织,协助青少年更好地处理个人生活与社会适应等问题发生的各种服务活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我国高校都是致力于通过思想教育来解决学生问题,学校社会工作没有得到实质性发展,甚至时至今日也没有得到全面、系统地认识。2004年,“社会工作者”首次被收入中国职业标准目录,社会工作正式成为一门新职业,并走上了制度化专业化、职业化与规范化建设的道路,从而推动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山东工商学院以“分担伤痛,分享喜乐”为宗旨成立了我国首家高校“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标志着我国高校系统引入学校社会工作正式开始。

从解决大学生的“偏差行为”、“问题行为”和为他们提供优质的育人环境来看,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并将其专业化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但由于学校社会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高校对学校社会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等原因,我国高校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上还面临着一定困难和一些问题。我国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意义。

第一,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是对日益增长的大学生社会性问题的积极回应。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群体深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和各种观念的影响和干扰。有关研究表明,与学校有关的社会性问题主要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偏差、家庭婚姻问题、学习适应能力、暴力和青少年保护、学生群体和人际关系、大众传媒的负效应。此外,网瘾问题、就业焦虑问题、性问题等等也纷至沓来。大学生的社会性问题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特点。必须面对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显性的或者隐性的威胁。然而,上述问题光靠传统的学生工作与单一心理辅导难于“治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因此,需要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原则与方法,深入探究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解决方案,积极进行回应。第二,学校社会工作是对现行的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补充。我国高校目前的学生辅导工作模式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要内容,从根本上来说是围绕一定的政治目标,有意识地施加意识形态影响,注重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然而这种养成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和自我发展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在有针对性、有效解决大学生个案和特殊问题方面并不理想。应该注意到,现行的学生辅导工作通常是以他组织路径来实现教育初衷的,对大学生的接纳性和自主性考虑不够,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进行自组织调试的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而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学校社会工作,除了能够协助学生获得价值观、知识和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之外,还可以有效整合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各方面的资源,增强学生的自组织调节和社会适应性。第三,开展学校社会工作有利于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德育环境观与学校社会工作理念在看待环境对个体成长的影响效用上,应该说是不谋而合的,都清晰地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通过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有效加强家长、学校和社区的沟通与联系,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的育人网络平台,构筑“教”、“学”、“成长”的和谐环境。因此,在高校原有的德育体系基础上导入学校社会工作,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对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大有裨益,可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获得优质服务和良好的育人环境。

我国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中还没有得到普遍的重视与认可,尽管已经在一些高校开设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但是学校社会工作未被我国高校正式和实质性采纳。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其一,学校社会工作未实现职业化与专业化。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分支,学校社会工作与社会工作的发展密切相关。尽管部分高校也逐渐设立了学校社会工作课程,社会工作者也被作为一个新的职业被确定下来,但学校社会工作实现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路途还是很渺茫,这样一来学校社会工作被高校接受与认可的程度仍然很低。其二,高校对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模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对学校社会工作的专业性质来看,许多高校对学校社会工作还抱有怀疑态度。另一方面从对育人体系的内涵理解来看,我国高校已经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学生工作模式,对是否导入学校社会工作存有疑虑。其三,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和管理体制是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藩篱。学校社会工作作为舶来品,在本土化过程中一则难免要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发生冲突,在效解决洋为中用且又不出现主次倒置问题上认识不够透再则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使得学校社会工作难有很大介入间,高校轻易不愿意打破原有的相对稳定、平衡的育人工体系,这里主要涉及到了人事管理方面的问题。其四,高校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底蕴不足。表现为,在运用学校社会工的方法和理论帮助大学生解决问题上流于形式,不疼不社会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不高,不能有效利用社会资源,难实现预期效果。

西方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开展已经十分成熟,因此,在探讨我们高校学校社会工作机制上,大胆借鉴、吸收和消化已经取得的成果,对于促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大有裨益的,也十分必要。

对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和原则的考虑。没有一定价值体系为基石的学校社会工作是迷茫的,因此开展高校学校社会工作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价值标准问题。可以作为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善”与“恶”的标准有:所有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价值和尊严;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有改善自己生命的能力和动力;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其他人包括社会负有责任;人需要归属;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原则是价值体系的具体表现,是对学校社会工作者的道德约束和指引。我们认为需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1)个别化原则,即要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针对性地提供有效服务。(2)协助自助原则,即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而非替受助人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3)接纳原则,即要对普通学生和“问题”学生都要一视同仁,尊重他们的思想、意愿和感受。(4)理智原则,即要能够做到有目的表达情绪和有效控制情感投入。(5)保密原则,即要对获取到的受助人的人能够严格保密。(6)资源整合原则,即要从系统观点出发,有效利用家庭、学校、社区等各方面资源。

2.对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和内容的思考。与中小学的学校社会工作对象有所区别,由于大部分大学生远离家庭所在地,而且自主性较强,家长在这里的角色就相对较弱。因此,我们认为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社区与学校三方。详而言之,对象1学生,主要为被各种社会性问题困扰,特别是对于学习和“社会—情绪—文化”适应有困难的大学生。对象2 社区,存在两面性,一是需要社会工作者介入社区解决其存在的影响大学生成长不利因素,二是整合促进学生成长社区资源。对象3学校,它的教职工是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重要资源和支持者。当然,对于家庭因素在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过程中也是不容忽视的,只不过它的作用不明显罢了。由于对象不同,我们可以把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内容相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从学生角度,针对全体大学生的预防性工作,针对有特殊需要及问题的大学生提供发展性的与补救性的专业服务,一般要涉及到适应学校生活问题、就业焦虑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心理调适问题、家庭困难问题、性问题等不同层面;二是从学校角度,提供帮助解决学生越轨问题、处理突发性事件与危机的专业服务,充当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与周围环境;三是从社区角度,有效协调各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与成长的环境。需要注意的是,根据高校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领域的不同,实际上社会工作者也在不停地转换角色。按照普维罗的学校社会工作者角色观点,在学生(家庭)系统方面,学校社会工作者扮演着发现者、治疗者、促成者和教导者的角色,而在学校(社区)系统方面则充当着合作者、咨询者、倡导者和联络者的角色。

3. 对高校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和方法的探求。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应采取生态观和系统观作为介入的策略,促使受助学生在“人在情境中”的状态下主动达到最适合和满足彼此期望的程度。早在20世纪,美国社会工作学者安德逊提出了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社会互动模式等四种学校社会工作模式。以上四种模式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对于开展我国高校学校社会工作具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也不妨采纳以上工作模式,结合高校实际赋予新的内容。对适应学校生活和受社会性问题困扰的个别大学生,采用传统临床模式,运用心理分析、心理社会、自我心理及个案理论与方法,促使学生适应学校生活和社会。对影响大学生成长的学校规范和设施,可以采用学校变革模式,运用偏差理论和组织理论,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积极促进学校变革。对于校园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学生成长的各种问题,可以采用社区学校模式,社会工作者通过沟通协调和倡导,努力争取获得社区支持。当工作的焦点落在强调改善学生与身边环境的交互关系上,可以采用社

会互动模式,通过咨询、调停、促进方式实现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在学校社会工作方法上,依据工作对象和实际情况的不同,可以采用个案、小组与社区三种方法,或者是三者的有机结合。所谓个案工作,是一种以大学生为对象(案主)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即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运用有关人和社会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协调可资利用的各种社会资源,为案主提供直接的面对面的一对一的服务,目的在于协助案主充分认识自身拥有的资源和潜能,完善自我,增强其解决困难的能力,从而达到与社会、环境的良好适应。小组工作则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效用,通过小组过程或小组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中的个人在环境中获得教化,达到个人、小组发展的目的。如北京大学曾开展的“大学体验成长小组”,以及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开展的“欢乐同心圆”、“朋辈辅导”、“大学生成长小组”等取得了一定成效,展示了小组工作的魅力和活力。社区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在社区范围内开展学生工作,通过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共同努力,促进学生成长环境的改善。

对高校学校社会工作队伍建设的建议。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相关知识而且易耗费大量精力,但目前从事学校社会工作的人员一般为留校的青年教师和任课教师,兼职人员和部分学生志愿者,总体素质与有效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期望尚有所差距,因而需要建设一只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学校社会工作队伍。在队伍建设上,一方面,要根据实际充分吸纳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积极引进有学校社会工作经历的人员,做好队伍充实工作。另一方面,要建立交流、培训的计划,通过加强学术交流和进行专业培训等途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水平。在队伍建设上需要注意的是,要给予学校社会工作者固定的编制,并且在职称评聘与使用上给予充分考虑。

何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为何

何为“社会工作理论”与“社会工作理论”为何摘要:社会工作理论是现代社会工作产生的重要的标志,为我们社会工作的实践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法论,为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理论是社会工作前行的指南针,我国的社会工作发展的相对于西方的社会工作发展的时间较晚,但是发展的进程是很快的,我国的学者也在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上改进成了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用于知道我国的社会工作。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工作得以发展的很快。 关键字:社会工作;社会工作理论;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为社工实践提供了方法和原则。是关于社会工作理念、社会工作实践的系统化的观点、是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性质、目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论。社会工作理论主要是指:社会工作中所运用的各种理论用来描述和解释案主问题及成因;预测变化及其条件;指引改变的方向和介入行动。 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和原因。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提出一套达到上述目标的实务工作、技巧以及模式。 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活动。社会工作实务包括一系列的的决定:是什么事?(what is the matter?)。情况怎样?(what is going on?)。得做什么?(what is to be done?)。如何做?(how is it to be done?)。做到了吗?(has it be done?)。所有的着一切都依赖于它所持的理论。理论就是一系列的看法,由概念、分类、观点、原理等所组成的,用来描述、解释、预测、控制所带来的改变。人在清醒地行动时皆有理论,区别只在于所持的理论的形态:外显的理论,隐含的理论。理论的“外显化”有助于沟通和检测。 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也是很完善和齐全的。西方的社会工作理论发展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工作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所以本文介绍一下西方社会工作理论的主要的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 学生小良,初中二年级时从农村初中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上学第一天因为将字典放在课桌下面查生字,受到语文老师的批评。从此瞧到语文老师就害怕,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她觉得过去学校的老师好,现在学校的老师都很凶。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自己比不过她们。一个学期下来,她只认识两个新同学,不敢与新同学玩。她感到胸闷、憋得慌,要求回到原来的学校读书上学。每天上学前她都说胃痛,不肯到学校。经医生检查她的胃没有器质性问题,属于心理障碍。第一学期,她陆陆续续到校不满50天。父母出于各种原因考虑,还就是希望她留在现在的学校上学。于就是家长请求学校帮助。 1、接案:建立关系 小良的父母找到学校帮忙,班主任因此找到学校社工,希望社工能够帮助小良。社工第一次见小良就是就是学校的社工站,当时小良就是出于一种十分紧张的状态,并有种想逃离的感觉。小良一开始就是处于抵触状态,但当社工说起有没有喜欢的运动时,她表示自己很喜欢打篮球。社工对小良的情况了解完后,与多方面沟通后决定开案。 2、预估:收集资料 (1)家庭情况 小良的家庭就是普通的一家三口架构,小良就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父母就很重视对她的培养。家庭生活水平一般,但父母还就是会尽量满足小良的要求。最近由于父亲工作转变的原因,小良一家三口从原来的农村地区转向了大城市,父亲也希望可以乘机为小良制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为小良转到一间一流中学。 (2)学校情况 小良所处的新学校就是该市有名的中学,学习氛围很浓郁。小良刚转到新学校就感觉新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压抑,新同学也不像以前的同学一样。同学大多数十分重视成绩,下课放学都只忙着读书、上补习班。新老师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每天布置的作业对于小良来说就是很繁重的。 3、计划:问题分析与目标设定 (1)问题分析 小良的学习、交际以及适应新环境面临困境,由于小良从农村中学转学到某市一流中学,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紧张与担心学习跟不上而产生心理障碍的问题。 小良从小生活在农村,在农村上小学、初中,之后转入某市一流中学,学习环境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其心理障碍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对新环境的不适应产生的。 其一,在新环境里,由于受到老师的批评,小良特别害怕老师,总担心老师会批评她,学校的老师对小良缺少了解与关怀鼓励。因此出现觉得现在的老师比较凶,过去学校的老师好。 其二,由于学习基础比现在的同学差,现在学校的同学都很优秀,总担心自己比不过她们,抗挫折能力较低,没有很清楚的认识这个问题,因而产生学习压力。 其三,由于学习成绩跟不上班上同学,因此可能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产生自卑,进而影响了与同学的交往,人际交往面非常窄,不敢与新同学玩,因此会产生孤独,不能融入新环境。 其四,由于难以融入新环境,人际关系不良,因此感到胸闷、憋得慌,从而想逃避现有环境,

学校社会工作感悟讲课稿

学校社会工作感悟 班级:社工A1301 学号:010******* 姓名:张瑜 从学习个案工作到小组工作,从接触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到了解学校社会工作,从掌握社会心理学知识到熟稔西方社会理论。在短短的一学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我从一个起初对学校社会工作一无所知的学生变成了一个已踏入学校社会工作专业领域的学生。虽说我现在还是个“未出茅庐”的在校学生,对社工这一职业的认识还尚且肤浅,但从大学学习的道路上一路走来,知识在一点点积累,技巧也在一步步提升,同时对专业的认同也在慢慢地深化,学习每门新的课程都为我提供了新的智力支持,为我的社工认知注入了新的血液。 而学校社会工作是一门将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及技巧运用于教育机构和相关设施中,致力于改善学习环境和条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提高适应学习和生活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及其家长以及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协助预防和解决学生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家庭—学校—社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构筑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环境,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的教育,建立社会化人格,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前与未来生活的一种专业服务的课程。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的一项专业社会工作。工作与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儿童和青少年,同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本学期的“学校社会工作”这门课程结束后,我更是深刻了解到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性质明确又处于发展中的学校专业服务,是社会工作在学校领域的应用,是一种助人活动,是一种艺术。学校社会工作以学校的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优势视角、需要取向、挖掘潜能为理念,由专职社会工作者与其他学校辅导人员配合,综合运用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专业社会服务,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的一种全新学校工作模式. 经国外近一百年的发展与完善,这一模式己成为学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并且随之而来的青少年问题越来越突出,因此发展学校社会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作为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特别是成长中的青少年,与其他群体相比,他们有着与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虽然是生命力旺盛,但也很脆弱,

社会工作概论习题1

社会工作概论考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2003年,_________民政局率先与市人事局合作,制定了社会工作职 业标准,并于该年11月组织了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考试。( ) A.上海市 B.北京市 C.杭州市 D.广州市 2.西方国家早期的慈善事业主要是由_________推动的。( ) A.富人 B.穷人 C.政府 D.教会 3.社会工作从_________的角度看待社会问题,这使得社会工作与其他 的职业相区别。( ) A.助人 B.人与环境互动 C.慈善活动 D.预防 4.从商业角度来看,社会工作是_________的一种职业。( ) A.利润丰厚 B.低利润 C.高风险 D.非赢利性 5.1935年,制定了美国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从而使美国社会保障 有了永久性的立法与制度。( ) A.社会保障法案 B.国民保障法案 C.国民保险法案 D.失业保险法案 6._________年伦敦成立了“组织慈善救济暨抑止行乞会社”,后易名

为“伦敦慈善组织会社”。( ) A.1788 B.1852 C.1869 D.1884 7.从我国的济贫制度来看,影响最为久远的是汉宣帝所设置的( ) A.常平仓 B.义仓 C.积谷仓 D.社仓 8.我国在_________年“院系调整”取消了社会学系和社会福利行政系。( ) A.1952 B.1953 C.1979 D.1980 9.我国乡村建设运动比较著名的有_________等在南京乡村师范学校,主张以学校为中心,改造乡村社区。( ) A.晏阳初 B.陶行知 C.梁漱溟 D.李景汉 10.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是:(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1.希望自己有名誉或威望,受人赏识、重视和高度评价,这是人的( ) A.美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求知的需要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 (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社会工作综合能力》P9-10】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1、1900年至1949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①1925年燕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与社会服务系可视为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标志。 ②晏阳初倡导并极力推行的华北平民教育运动。③40年代,当时政府把社会工作引入我国,对我国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一定作用。 2、1949年至1978年我国的社会工作 ①1952年政府决定在大学里取消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科,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断。同年,燕京大学被取消。②城市实行“单位制度”,农村依靠家庭和村集体解决困难。这种社会工作是行政性的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 二、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①1979年国家决定恢复社会学学科建设,社会工作课程在一些大学恢复起来。②1988年国家决定在部分高校试办社会工作与管理专业,在制度上打开了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门。③1991年中国社工协会成立。1994年中国社工教育协会成立。 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工作的特点: a、政府积极探索 b、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发展 c、行政性社会工作与专业社会工作同时并存 d、专业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三、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参考论文《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内涵与推进路径》】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的重要论断,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下“促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可以说,大力推进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是当前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专业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是在社会治理创新中充分彰显其功能作用的重要前提。 1. 以保障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发展权利为中心。 服务对象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尊严能否得到充分维护,是衡量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和服务成效的重要考量指标,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彰显社会公平和融合包容的关键,它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发展权利保障作为健康发展内涵的核心,符合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本质要求,并与党和政府的服务宗旨高度一致。 2.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作为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之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专业社会工作健康发展的第一推动力。经过1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民政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资源总量为1 025 757人,全国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和社会工作师证书的人员共326 574人;并初步建立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社会工作教育和职业评价体系,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和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仍处于“健康发展”的初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小学学校社工服务方案 为了能够让学校社工融入学校环境,使社工服务尽快得到落实和步入正轨,服务有需要的老师学生,发挥社工存在的功能,以及将社工尊重、平等、信任、理解等价值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结合起来,特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具体如下:第一阶段社工上岗阶段 一、时间安排:8月30日—9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建档咨询10个,完成教师节宣传教育活动1个、家长教育活动1个、工作年度计划一份、电话联络家长30人、学校例会2次、制作社工宣传展板1块、工作预报/月报1份 三、工作细则 入驻准备:社工提前2天入驻学校,与学校领导协调分管事宜、住宿、用餐等细节。 学校日常行政安排/咨询工作:社工按照岗位需要,配合用人单位(进驻学校)做日常行政工作。如整理档案资料、收集团委信息等。在这个阶段里社工熟悉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学校工作的规律,为以后开展本专业的工作奠定基础。 宣传教育活动:教师节是社工进驻学校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也是社工向全校老师学生介绍自己,展现自己的一个机会。所以在教师节这天策划一场别开生面的感谢师恩的活动是社工为今后学校服务打响的第一炮。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引导

学生为老师制作祝福展板,也可以是挑选个别班级进行以老师为主题的讨论分享活动,活跃学生思维,拉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家长教育活动:社工的工作离不开和家长接触,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所以一进入学校就举办一个生动的亲子教育课堂,是希望家长在学习如何教养孩子之余,能够理解社工的视角和观念,赢得家长的信任。 电话联系家长:主要是在举办了家长亲子课堂之后,收集能从家长那里得到反馈,发掘家长层面的需求,影响家长观念,和家长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携手努力。 其他工作:参加学校例会是为了用最便捷的方式与学校老师领导熟络,让学校老师领导熟悉社工了解社工才会支持社工的工作。并且参与学校的例会也可以让社工用最短的时间了解到学校存在的问题和工作模式。制作宣传展板是为了让全校师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社工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和工作的模式。宣传展板也是比较有效的宣传社工的手段。 第二阶段学校社工服务探索阶段 一、时间安排:2013年9月16日—11月15日 二、工作量化目标:完成咨询建档10个,新开个案3个,班会主题活动16期,团康活动2个、一年级新生适应小组1个,家访20户,电话咨询或联络30人,工作预报/月报2份,学校例会8次

第一章 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学校社会工作 教材:学校社会工作,许莉娅主编,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应用课程之一,也是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之一,对于将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术应用到现实社会中,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理念、基本知识,对学校社会工作有一个概括式的了解,并进一步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价值观念、基本技巧和方法;具有对学校当中社会问题进行分析、理解、解决和处理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去具体和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学校社会工作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法。课堂讨论:就社会热点话题,联系本专业知识进行讨论;观看专业视频后,提交观后感(联系专业知识) 主要参考书(名称、编著者、出版时间、出版社): 1.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思斌.学校社会工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范明林、张洁.学校社会工作.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年. 4. 林胜义.学校社会工作.台湾:巨流图书公司.1994. 第一章学校社会工作概述 主要内容: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目标及功能 第三节学校社会工作的历史发展 基本要求: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征、基本性质;理解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类型、对象和实施作用的基本领域;理解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重点:学校社会工作的含义和对象 难点:学校社会工作与青少年辅导的关系。 第一节学校社会工作基本概念

社会工作道练习题及解析

1.公共管理的目的是() A.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实现 B.实现多元价值 C.拓展公共事务的领域 D.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答案,A公共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公共福利和公共利益实现。 2.公共管理最直接的对象是() A.公共资源 B.公共设施 C.公共项目 D.社会问题 答案:C,公共管理最直接的对象是公共项目 3.公共管理的对象主要是() A.公共资源 B.公共设施 C.公共项目 D.社会问题 答案:ACD,公共项目主要以公共资源,公共项目和社会问题为管理对象。 4.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性的活动,是人们本职工作以外承担的社会工作属于() A、普通社会工作

B、行政性社会工作 C、专业社会工作 D、一般社会工作 答案A,普通社会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性的活动,是人们本职工作以外承担的社会工作。 5.因社会或者个人原因,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的伤害,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致生命遭遇危机的状态,社会工作者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体现的是()目标 A.缓解困难 B.解救危难 C.促进发展 D.解决社会问题 答案:B,遇到生命的威胁需要社会工作者解救,因此是解救危难 6.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是() A.缓解困难 B.解救危难 C.解决社会问题 D.促进社会公正 答案,D,促进社会公正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 7.()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A.服务对象 B.社会工作者

C.价值观 D.专业的助人方法 答案,C,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8.()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 A.助人实践 B.助人活动 C.助人方式 D.专业的助人方法 答案,D专业的助人方法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 9.()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A.价值观 B.社会工作者 C.服务对象 D.科学的助人方法 答案,D科学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 10.社会工作者的直接角色包括() A.服务提供者 B.支持者 C.管理者 D.倡导者 答案:ABD,社会工作者的直接角色主要是,服务提供者、支持者和倡导者 11.社会工作者的间接角色主要是()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和工作岗位有哪些

社会工作实务领域和工作岗位有哪些 按服务人群的种类或场所划分,可以分为青少年社会工作、儿童社会工作、妇女社会 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军队社会工作、城市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社区社会 工作、移民社会工作、灾民社会工作、危机干预等。 在我国社会工作涉及的部门包括政府职能部门、群团组织和社会团体。其中政府职能 部门有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群团组织有共青团、妇联、 工会、老龄工作办公室、残疾人联合会、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 社会工作主要存在于社会服务领域。一方面是为困难群众提供社会服务的领域,服务 对象有儿童、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贫困者、失业者、吸毒者;另一方面是在 一些特定机构中开展的社会服务,如在大、中小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发展;在医院和社区卫生机构开展医疗社会工作,调节医患关系,解决影响健康的心理和 社会问题;在监狱和社区开展矫正社会工作,帮助犯罪人员回归主流社会;依托社区或非营 利机构开展家庭社会工作,促进家庭和谐;在企业中开展企业社会工作,保护职工权益、 协调劳资关系、缓解职业压力、促进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等。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岗位分成四类:一是公务员岗位系统,主要是指民政、劳动和社会 保障、教育、卫生、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中从事社会政策制定、执行等有关工作的岗位。二是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相关岗位,包括老年人社会福利院、残疾人社会福利院、儿童社会福利院、精神病人福利院、敬老院、救助管理站、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收养服务机构、社区服务中心、荣誉军人康复医院、复员军人慢性病疗养院、复退军 人精神病院、光荣院、军休所等机构开展社会服务的岗位;三是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 关的群团组织和相关民间组织的相关岗位,包括为儿童、青少年、妇女、老人、残疾人等 特殊困难群体提供专业社会服务的岗位。四是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岗位,部分接受大专层次 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社会工作者,也可通过“选聘结合”的方式,进入社区居委会,成为 专职社区工作者,从事动员社区资源、服务人民群众、解决社区问题、推动社区发展的工作。另外,社会工作者也可以经政府批准,建立独立的民间社会服务机构,从事社会工作 服务。

湖南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湖南社会工作发展现状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需求缺口还很大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到2015年,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要达到200万人,到2020年,要达到300万人,而目前中国从事社会工作的专业人才还不到20万。如何在既有的中国社会结构中培养出数量和质量均符合要求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并且让这一队伍有机地嵌入到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中去,显然是一个急迫而又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 高校每年培养社工人才不超300人 湖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主要由负责人才培养培训的高等院校和包括民政部、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在内的负责具体政策实施的实务部门共同承担。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湖南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虽然湖南省开展社会工作学历教育相对比较早,但高校培养的社会工作人才数量有限。湖南最早(1999年)开办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是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重点建设专业,是全国唯一的社会工作高职示范性专业。截至2011年,民政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培养学生近2000名。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社会工作本科生,每年招收50名左右的学生。湖南女子学院2004年设置社会工作专科专业,同年招生30名学生,2011年升级为本科专业后每年招收60名左右的学生。湖南商学院于2008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生,每年招收30名左右。湘南学院2010 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本科专业学生,同年招收43名学生,2011年招收69名学生。湖南涉外经济学院于2010年开办社会工作专业,因只招收了3名学生而没有开班,2011年也仅招收到13名学生。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于2011年开始招收社会工作硕士,招收13名社会工作硕士。湖南省委党校每年招收20 名左右的社会管理方向的研究生。综上,湖南省各高校每年培养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不超过300人。 社会工作实务部门吸纳社会工作人才成效不佳。湖南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进入实践层面开始于2007年,长沙市天心区于2007年11月正式启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同期纳入试点的地区和单位还有石门县、凤凰县和长沙市第三社会福利院。2009年长沙市、长沙第一福利院以及株洲市儿童福利院进入国家第二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试点单位名单。2007年试点时长沙天心区计划在3年内培养2000名社工,不过在4年后的2011年,该区只有263名社工在开展工作。长沙市第三福利院2011年的社工仅50名。虽然国家在2009年将长沙市整体作为国家第二批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但长沙市并没有在整个市区整体推进社工事业,而是再次选择开福区作为第二个试点,目前开福区共聘请20名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专业社会工作。 另外,由于湖南省民政厅积极动员各市州相关人员报考国家人力资源部举办的社会工作资格证考试,使得湖南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据统计,从2008年至2010年,湖南省共有1020名考生获得社会工作初级和中级资格证书。 工作岗位与专业对口者不足8%

认知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

认知理论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启示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的理论和方法,在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密切配合下,主要以学校为工作范围,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促进学生成长为工作重点,为学生、家长、教师及相应的学校环节提供服务的一种专业活动。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性的服务活动,它需要专业理论和方法的背景,因此,它有别一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教育;学校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是在校学生,但为了学生问题的尽快解决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学校社会工作者还需在教师、学校有关管理人员、家长、社区相应机构工作人员配合下开展具体服务,因此,上述人员有时不仅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有时也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对象。 我们在社会工作中经常强调“人在情景中”,也就是还原每个案主于现实的生活之中。一切问题的起源来自现实生活中,而一个人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他的方方面面。学生、家长、教师等关键人员的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是否能够自我解决与预防问题。我们通常说的心理咨询就是在改变案主自我认知进而使之行为发生改变。社会工作在关注个体心理时认知理论就有很大的用武之地,加之其他专业知识与技术的系统支持,问题的解决就有效多了。下面就认知理论做一简单的介绍和分析: “认知”是心理学界普遍使用的一个心理学术语,但是国内外心理学家在使用“认知”一词往往含义不同。一般认为,认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认知与认识的含义基本相同,指个体通过感觉、知觉、

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形式,把握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的认识活动。狭义的认知与记忆含义基本相同,是指个体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贮存和提取的过程。认知是个体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人的意识的集中表现。认知对人的情绪、行为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认知心理学对认知活动的研究涉及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认知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认知心理学将认知过程看成一个由信息的获得、编码、贮存、提取和使用等一系列连续的认知操作阶段组成的按一定程序进行信息加工的系统。 信息的获得就是接受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信息。感觉的作用就在于获得信息。信息的编码是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换为另一种形式的信息,以利于信息的贮存和提取、使用。个体在知觉、表象、想象、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中都有相应的信息编码方式。 信息的贮存就是信息在大脑中的保持,在记忆活动中,信息的贮存有多种形式。信息的提取就是依据一定的线索从记忆中寻找所需要的信息并将它取出来。信息的使用就是利用所提取的信息对新信息进行认知加工。 在认知过程中,通过信息的编码,外部客体的特性可以转换为具体形象、语义或命题等形式的信息,再通过贮存,保持在大脑中。这些具体形象、语义和命题实际就是外部客体的特性在个体心理上的表现形式,是客观现实在大脑中的反映。认知心理学将在大脑中反映客观事物特性的这些具体形象、语义或命题称为外部客体的心理表征,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练习题{带答案}

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习题{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 60 题,每题 1 分,共60分。每题的备选项中, 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 1. 社会救助是政府或社会服务机构对()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A. 精神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B. 特质生活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C. 社会交往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D. 工作面临危机的社会成员 2. 社会工作者小陈需要招募若干志愿者帮忙开展禁毒工作。报名者中有位王先生是同性恋者,有人反对让他参加这项工作。小陈根据社会工作专业的()原则,还是让王先生参加志愿者工作。 A. 不批判 B. 保护 C. 接纳 D. 尊重 3. 某学生在某次期中考试中,估计自己的英语考试成绩为 80 分,但其实际成绩为 85 分。于是他将期末考试中英语考试的理想成绩定为 90 分。根据阿尔德弗尔的 ERG 理论,这反映了该学生的()。 A. 成长需要 B. 关系需要 C. 求知需要

D. 认知需要 4. 目前,尽管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经济状况有较大差别。但是社会工作在许多国家都取得了发展,并且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制度性手段。因此,一般认为社会工作取得普遍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 法律制度的完善 B. 行政制度的改革 C. 民主政治的发展 D. 福利制度的发展 5. 社会工作在开展儿童服务时,下列属于发展性社会工作的是()。 A.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 B. 自闭儿童语言训练 C. 轻微犯罪儿童行为矫正 D. 学龄儿童沟通技巧训练 6. 张某的丈夫平时就有大男子主义的观念,因车祸失去了双腿,只能以轮椅代步,又失去了工作,情绪非常低落。张某包揽了全部家务,悉心照顾丈夫,但是丈夫总是发脾气,甚至有进辱骂张某。张某感到委屈,向社会工作者小林求助。根据妇女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要求,小林建议她()。 A. 雇保姆照顾丈夫 B. 送丈夫去康复疗养机构 C. 与丈夫一起改变观点和态度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学校社工服务计划 篇一: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 学校社会工作服务计划书 一、服务学校背景及需求评估 ·学校背景介绍 通过对晨光中学的资料收集分析以及实地的考察,可以了解到晨光中学为某二线城市普通初中。该学校位于距离市中心较远的地方,是一所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共15个班约650名学生的初级中学,学校规模并不大,也并不是省市重点学校。该学校前身为某工厂的子弟学校,工厂经营不景气,后学校与企业分离编入社会,学校师资实力较弱,有待提高,每年的升学率较低。特殊的背景使得该学校的生源较多样复杂,其中主要是工厂子弟、家庭较困难的低保户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本辖区划分来的学生以及部分家境尚可但成绩较差的学生。·需求评估 鉴于该校生源的构成情况、教育实力以及往年情况,该校的大多数学生面临的可能是毕业直接工作或是进入技术学校学习一技之长,以及同父母一起在城市务工等,进入高中继续学习的很少。所以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后就已经明了了以后的出路,因此对待学习生活比较消极。他们大多把读书当做是一种应付,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待学习并不认真,造成不良的学习氛围;学生家庭条件的不同会造成班

内的贫富差距大,由于学生尚且年幼,三观并不成熟,对学生自尊有伤害,条件较差的同学易产生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初中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尤其是对于刚刚来到新的环境的初一学生来说,容易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在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孤僻、封闭的性格,人际交往能力差。由于师资力量有限,老师对于学生的鼓励与引导也有不足,缺乏比较系统集中的培训。 因此该学校的师生的需求可总结为: 学生方面:1、需要正确的学习观念引导,尤其是学习生活方面;2、自信心的提升; 3、心理问题的及时疏导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老师方面:对于学生正确的引导与鼓励。家长方面: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不良情绪的疏导。 通过社工协调三方联动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增强自信心,积极面对生活与学习。·工作对象 本次学校社会工作确立的工作对象为该校初一的某班级。该班级为该年级平行班中的一个,该班级的学生囊括了上述的各种典型生源。该班级也存在上述的学习氛围不佳、班内学生家庭条件差异大并且存在孤僻、不擅与人交往的学生等。 对该校进行的服务将会以小组工作、个案工作相结合的形式根据需要灵活展开。·服务前准备 在对该校展开服务之前,作为社工,我们将会与该班级的班主任、授课教师进行访谈,同时,也会在学生中进行问卷以及现场提问的调查,

我与社会工作专业

我与社会工作系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 阳光灿烂微笑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题记 在2007年的夏季,南下的列车载着快乐的我去大学里寻找关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社会工作似懂非懂的我却对它的偏爱不可动摇。也带着“社工”是什么的疑问开始为实现自己的价值积累一点点一滴滴的素材。 一周的听报告,喊着“爱心助人,公义务实”的系训,开始懂得自己将来并非独立处事,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但需要精彩的语言,而且还需要掌握人的基本心理与沟通的技巧。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心的付出也是付出者所具有的人类最高境界。于是我真的认为我选对了专业,选对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且摇不可动。觉得自己的前途被阳光笼罩,被幸运的光环所拥抱。 系里要求社工系的每一个学生每学期做40小时的义工并作为考核的标准。当然义工的单位由我们自己联系。一方面的平时就锻炼了我们如何与人交往;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学会了在被别人拒绝之时如何承受。在平时学校里就要求我们锻炼社交能力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铺平道路。于是我认为作为将来的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平衡心理的基本素质。仅凭爱心并不能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的出现,语言的温暖,沟通的技巧是为爱心的付出作了重要铺垫。所以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必须而且要认真的学会沟通的技巧,必须用更多的时间与实践充实自己的头脑。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为培养构建和谐社会培养了专业化的人才,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储备了力量,还适应了走中国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要求,并且随着人才的大量培养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中一定会发现新的动力,这种动力一定会缓解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缓解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矛盾并促进矛盾的解决,促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在为社会建设的当中为国家正确的制定方案方针中献计献策,从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中国社会主义矛盾的解决提供动力。 社会工作专业的开设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标准,重要的是它为人类和平发展、公平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血液,为世界的不平衡发展充当了缓冲剂和公平剂。 第二,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型的人才,技术型的人才对于社会发展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积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妇展。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政治平衡的发展适应了中国的国情,推动城乡经济差距的缩小,城乡文化的发展的差距提供了平台。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社会工作者:学校社会工作基本理论 一、任务中心理论 任务中心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美国发展起来的一种个案工作方法,它的倡导者是雷伊德(Reid)和艾士旦(Epstein)。任务中心理论主张在诊断暨服务过程中,首先订定明确的计划与时限,如此才可能达成治疗的目标。因此,它是一种简单而且有一定时间限制的个案工作方法。任务中心理论具有以下几个基本内容: 1、对人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人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潜力,个人通过专业服务的过程,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学习方法和技巧,从而可以运用这些能力、方法和技巧面对日后可能发生的类似问题或新的问题。因此,人是健康的、常态的,问题的产生只是个人能力的暂时欠缺而已。 2、对问题的看法。 任务中心理论认为问题的存在是个人内在的心理因素与外在的环境因素交 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当事人的外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和考察。

任务中心理论的主要目标是问题的分类。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将问题分为七大类: (1)人际冲突,这类问题主要是指人与人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不协调,这种不协调既可能是家庭成员间的冲突,如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也可能是和社会上其他人的冲突,如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冲突。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如果个人需求、人格特质、性格特征、角色期待与行为关联等多种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事情的看法上存在分歧,冲突就不可避免。 (2)社会关系的不满意。对于与他人建立的社会关系,个人在事先总会抱有一定的期望,而当这种期望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时,个人就会感到不满。例如,一个喜欢对朋友推心置腹的人,也会对朋友抱同样的要求。但是,当他发现自己的朋友有什么事情并不会向自己吐露时,便会因为自己对朋友关系的信任没有得到适当的回应而产生不满。想象和实际存在差距时,个人可能就会产生一定的适应问题。因此,问题的核心在于彼此对关系的期待和投入并不相同。 (3)与正式团体之间的问题。个人在其一生中,或多或少,总会成为某一个或几个正式团体的成员。而在成为正式团体成员之后,个人就面对与团体之间的协调问题,例如个人的价值观念如何同集体的价值观念匹配,个人的目标如何同集体的目标结合。如果个人无法将自己同团体有效地融合,对团体没有足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同特定组织和机构产生冲突。 (4)角色执行的困难。角色一词是戏剧影视中常用的一个概念。在社会学中,角色就是与一定的社会地位、社会身份相联系的被期望的行为。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会基于一种地位和身份,按照一定期望,选择一定行为模式去履行角色。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社会背景 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 社会工作在美国的发展与其国内人口、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 首先是人口结构的变化,到1900年为止,美国 20岁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4%。①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人口比例中学龄前儿童和中学毕业学生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 其次,美国学校学生的差异性明显存在。随着各个民族的人口出生率的上升和大批移民涌入,美国文化的多元性在学校环境中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来自不同文化的青少年在学校环境中要接受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的课程和美国主流的价值观念,这就否认了非英语国家的移民对他们的背景和出身的价值判断,其结果是加重了他们的自卑感。② 再次,经济增长,人们的工作时间也相对延长,更多的父母把精力放在工作上,照顾小孩的时间相对减少。 此外,美国家庭的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具体表现在: 1.家庭离婚率上升,造成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 2.核心家庭取代了传统大家庭; 3.很多儿童被遗弃,生活在收养机构中,缺少父母的关爱; 4.在学儿童的家长是同性恋的比例增加,造成 青少年性别角色混淆; 5.贫困家庭的基数大,儿童贫困问题突出,父母忙于生计,没有太多时间照顾小孩; 6.女性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家庭中很多妇女外出工作,无暇顾及小孩。 家庭结构的变化和家庭经济的影响促使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忙于生计,使得代际交流的机会减少,身心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的价值观念体系的形成受外界不良影响的可能性更大;而长期生活在不健全家庭中的青少年群体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生活、价值观念形成方面的困难。一系列社会和家庭问题的出现给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1.青少年,特别是13~14岁的青少年吸烟的人数在增加; 2.大学校园中学生酗酒和狂欢的情况严重; 3.青少年吸毒人数比例上升,比例最高的集中在16~20岁的青少年群体中; 4.15~24岁的青少年因为酒精中毒和过量使用毒品而死亡的人数逐渐增加; 5.青少年遭受性侵犯的比例高,低收入家庭的儿童受到性侵犯的几率是普通家庭儿童的两倍; 6.青少年因性行为而感染病毒和意外怀孕的人数有所上升。意外怀孕的未成年少女很难继续完成学业,而且二次怀孕的机率高;因意外怀孕而生下来的小孩生活在贫困中,有健康、逃学等问题出 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林文亿 作者简介: 林文亿,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教育与研究中心,助理社工,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 内容摘要:美国被认为是学校社会工作的起源地,学校社会工作在美国的产生是青少年 需求导向的结果;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与其国内人口、 政治和社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从美国学校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到服务因应需求而产生和设计的社会工作理念,对我国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是有启发意义的。 关键词:学校社会工作;美国学校社会工作;青少年

团体社会工作分章思考题(1)

团体社会工作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团体社会工作的意义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团体社会工作的定义中,最早把团体社会工作定义为是一种教育的过程的是()。 A.柯义尔 B.哈佛特 C.墨非 D.威尔逊 2.在团体社会工作的定义中,最早把团体社会工作定义为是 一种社会工作方法的是()。 A.柯义尔 B.威尔逊和赖兰 C.墨非 D.克那普卡 3.在整理了众多意见之后为团体社会工作做出了综合性定 义的是()。 A.柯义尔 B.威尔逊和赖兰 C.墨非 D.崔克尔 4.团体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A.培养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团体的社会意识 B.协 助犯罪者矫正行为及预防犯罪 C.协助成员利用团体力量达成个人目标 D.协助团体及其成员处理突发事件与提高危机处理的能力 5.团体社会工作中成败最关键的因素是()。 A.团体领导 B.机构 C.团体成员 D.工作者 6.为达到行为改变与社会学习的目标而组成的团体就是()

A.教育团体 B.成长团体 C.治疗团体 D.任务团体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社会团体工作的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有()。 A.提供一种归属感 B.提供验证事实的机会 C.得到互助合作的机会 D.团体是赋予成员能力的工具 E.团体还具有治疗的功能 2.团体社会工作包括的基本要素有()。 A.团体和团体中的个人 B.专业的机构和工作者 C.活动节目 D.地方政府和社区组织 E.团体领导者和机构领导者的良好关系 三、判断题 1.团体社会工作主要是一种帮助团体中的个人成长的方法。 () 2.任何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可称之为 团体社会工作。() 3.团体社会工作和个案工作、社区工作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 共同促进社会进步。() 四、简答题 1.简述团体工作的功能。 第二章团体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我和社会工作专业

我的专业社会工作 ——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认识2014年的9月,北上的列车载着欣喜的我来到了这所令人神往的大学—东 北林业大学,内心小激动得我带着“社工”是什么?社工将来是做什么?未来能有一个美好的前程吗?我应该怎样学好我的专业呢?等等诸多的疑问开始了我的大学之旅。 开学之初,各种讲座接踵而至。我也渐渐对社工有了一定的了解,它是以“利他主义”为助人理念,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它是一种崇高的,利他的,充满爱心的职业。我开始慢慢懂得自己将来并非独立处事,了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但需要精彩的语言,而且还需要掌握人的基本心理与沟通的技巧。爱心的力量是巨大的,爱心的付出也是付出者所具有的人类最高境界。我想我选对了专业,选对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渐渐的,我觉得自己的前途被阳光笼罩,被幸运的光环所拥抱。來途中的迷茫渐渐变得清晰。 每一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做两个周以上的社会实践,并且作为成绩考核的标准之一。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的可以锻炼了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学会如何去承受别人的拒绝。社会工作者本就是与人打交道的职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拥有较强的社交能力,从而为我们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所以我认为作为将来的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学会平衡心理的基本素质。只有爱心并不能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语言的温暖,沟通的技巧也是爱心的付出的必要条件。所以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我们必须而且要认真的学会沟通的技巧,必须用更多的时间与实践充实自己的头脑,不断完善自己。下面我介绍一下社会工作专业。 第一,产生与发展。基督教文明宣扬的“博爱”人道价值主义理念是社会工作的直接思想来源,英国工业革命直接推动社会工作发 展。同时,社工的产生也有着哲学的理念。宗教里的爱、给予、 人性,人文主义和人道主义,实证主义和实用主义乌托邦主义 和理想主义,集体主义等理念都是社工的重要基础源泉。欧美 则是它重要的的发源地。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 法》成为社工出现的一个重要标志,他从立法角度确立起了助 人这一理念,而政府则是社会救助活动的主体。 第二,社会工作的概述。对于社会工作的定义,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社工都持利他主义的理念,以科学 的知识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去助人的服务活动。做社会工作 需要经过接案-签订协议,确认目标-解决问题-评估-结案的过 程。伴随社会发展,社工的专业特征也越发明显,逐渐有自己 的知识体系,价值观,教育服务,明确的服务人群,比较健全 的管理机制和机构,也有一定的进修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