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媒体电影的崛起及其存在价值

浅析新媒体电影的崛起及其存在价值
浅析新媒体电影的崛起及其存在价值

浅析新媒体电影的崛起及其存在价值作者简介:蔡璐璐(1989—),女,吉林公主岭人,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与实务。

摘要:近些年来,伴随着数字化网络技术的崛起,人们开始走进了新媒体传播时代,新技术的产生变革着人类社会,催生出了许多新生事物,其在电影界的表现就是新媒体电影的诞生。新媒体电影是新媒体传播时代下的新生产物,伴随着时代需求而来,与传统电影相比,它有其自身特色与存在价值,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为电影事业开辟出了一块新的领域。

关键词:新媒体电影;传统电影;创新;价值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1-0000-01

一、新媒体电影的界定

1.什么是新媒体电影?

新媒体电影是21世纪的产物,是伴随着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的普遍运用而崛起的新生事物,它主要是以有线或无线网络为传播工具,电脑、手机、mp4等载体为主要接收终端,同时兼容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体,面向无限广泛的视频观看人群的影像产品。[1]这是现今被广泛流传的有关于新媒体电影的定义,它从媒介形式的角度解释了新媒体电影,而作为一个新兴事物,新媒体电影可以说是一个正在生成中的概念,业界还没有给予其一个清楚明确的界定,所以在研究新媒体电影的价值之前,明确新媒体电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研究·融合与发展38 无论身处各行各业,新闻传播都是不可或缺的,其极大程度推动了社会经济和产业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强了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感,对于国家的安定团结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型的新闻传播模式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是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强烈冲击,与此同时,新型的新闻传播方式和途径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媒体人参与新闻的传播,新闻传播变得前所未有的亲民。面对这个新媒体当家作主的年代,人们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创新与改革,势在必行。 1.关于新媒体 1.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的定义是相对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而言的。它主要是在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基础之上,立足于互联网渠道,将资讯信息与现代的网络技术相结合,通过手机、数字电视、网络媒体、数字报刊、电脑等设备进行信息的分散传播,以此来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强烈需求。由于新媒体传播渠道和设备的普及以及发展,人们想要获取新闻,完全可以做到足不出户就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文化。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渠道而言,新媒体传播更加数字化、高端化,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传播者,了解新闻并且分享新闻。在这样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1.2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想要获取信息不再趋于集中报刊书籍,难以有大量空闲时间专注于电视新闻。在这样的一个高速消费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就能够使受众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新媒体形势下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普遍欢迎及认可。更快的传播速度、更大的信息量、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更多样化的趣味性都使新闻传播更加具有时效性。互联网媒体技术的发展,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多种新媒体传播手段,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新闻信息的获取,传统书籍已经从实物转移到网络,新媒体作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可以为受众提供海量信息,迎合了时代需求,提高了互动性。 2.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2.1传播实效性 一则新闻想要进行传播,传统的渠道就是电视和书籍报刊。书籍和报刊往往是报道的前一天的内容,甚至是更长时间之前发生的社会形态,有效时间内受众看到新闻时,早已是时过境迁,其时效性差强人意。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标志性特点,利用先进的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得自身需要的数据信息。智能终端设备具有开放性和独立性的操作系统,操控界面逐渐趋向人性化,为媒体受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体验,以迎合时代及公众对媒体服务方式的需求。 2.2新闻互动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更加注重互动性。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受众群体不再是单向地接收讯息,而是更加关注于自身的想法,这种互动性是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所欠缺的。新媒体的传播形式,使传统媒体原有的传播形式得以突破,产生了多对多的传播模式。在评论区里,人们可以针对新闻事件自由发挥个性话语权,在信息接收者和信息发布者之间,实现双向互动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传播方式直接提高了新闻的互动性和沟通性,可以说新闻传播从高高在上的分享者,成为了人民群众之间的互动的桥梁,变得更加亲民。 2.3传播即时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新媒体时代之下的新闻传播更加具有即时性。传统的新闻传播一般都是有固定的时间段的,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七点准时开始,那么人们想要从中获得讯息,就必须在这个固定的时间段专门去关注电视台的播出。但是在新媒体的时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工作繁忙,很难有固定的闲散时间来获取新闻资讯,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 摘 要:当今社会,受到科学技术以及互联网的影响,人类已经身处于新媒体的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人们获取新闻资讯的途径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用户从传统的被动接受新闻信息,变成可以主动参与到新闻的传播和互动中。本文旨在探讨新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创新。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改革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7)12-038-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b61337199.html,ki.11-4653/n.2017.12.007 文/丁理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和渠道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和渠道 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一、新媒体营销策划方式 1.病du营销 病du营销,是通过用户的口碑宣传网络,信息像病du一样传播和扩散,利用快速复制的方式传向数以千计、数以百万计的受众;也就是说,通过提供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把想要推广的信息,像病du一样传递给周围的人,让每一个受众都成为传播者。 病du式营销是一种神奇的营销方法。多数情况下,顾客会自愿地传播含有企业或其品牌、产品(服务)关键词的信息,以几何数级的速度迅速扩散。相比其他营销、广告推广手段,

病du营销所需花费的成本接近于零,效益却要显著得多。借助病du营销,不仅能促进大量的一次销售,而且还“俘获”了众多的忠实顾客,为持续营销奠定好的基础。 2.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的手段和方式。 简单点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3.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是指企业在品牌建立过程中,通过客户间的相互交流将自己的产品信息或者品牌传播开来。它的一个最重要特征就是可信度高,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口碑传播都发生在朋友、亲戚、同事、同学等关系较为密切的群体之间。 4.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饥饿营销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调高价格,更是为了对品牌产生高额的附加价值,从而为品牌树立起高价值的形象。 5.知识营销 这是一种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等)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为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 知识营销需要一定的信息传播途径,网络营销是实现知识营销战略的最佳手段之一; 网络营销需要向用户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而知识营销的内容是网络营销信息源中对用户最有价值的部分。 6.互动营销 互动营销,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企业。只有抓住共同利益点,找到巧妙的沟通时机和方法才能将双方紧密的结合起来。互动营销需要访问者参与其中,并使其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 互动的形式有两种:①由于企业的公关事件或由此引发的话题得到了广大目标群体的共鸣,于是目标群体积极响应,推波助澜,和企业共同把公关事件造成轰动效应。这一形式是公关事件成功的主要方式。②通过一个与人们传统价值观念或习惯对立的活动或话题引起人们的批判与讨论,从而将公关事件效果扩大化。 7.情感营销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的 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在新媒体发展的影响下,其后逐步衍生了一个新 的领域,即新媒体营销。笔者在了解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的界定、国内外不同营销方式的对比以及 当前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新媒体营销的成本低廉、应用广泛、模式健全以及前景广阔 等新特点,这无论对新媒体的发展还是对新媒体营销的经营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字:新媒体营销;营销模式;营销新特点 一、引言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在新的价值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的 重整的背景下,新媒体营销应运而生。这不仅在商业领域带来新的商机,而且将社会群体服务引领 到了社会的最前沿。作为新媒体最重要的两个领域——互联网和移动增值,不仅在新媒体市场占有 着重要的席位,而且在市场格局中占领先地位,一时发展成为目前盈利的主流。在2007年,新媒体产业快速发展,广阔的市场与日渐凸显的影响力,吸引资本大规模流入,营销价值加强,国际化竞 争加剧,整体产业向纵深挺进。2008北京奥运会,新媒体首次作为奥运会独立传播机构与传统媒体 一起被列入奥运会的传播体系。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被正式纳入赛事转播渠道,充分表明新媒体作 为一种新传播渠道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新媒体营销将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一环,发展成 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最终带领社会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新媒体及新媒体营销 (一)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①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有如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以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为代表,他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 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 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②,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二是美国的《连线》杂志把新媒体定义为:由所有人面向所有人进行的传播(communications for all by all),即新媒体要向更“广”的人群;三是当代新媒体是大众传播向分众传播转变的一个标志,新媒体已 经不仅仅是传统的大众传播工具,更是分众传播能够实现的最好方式,即信息传播须更“快”。结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新媒体应该体现在新、广、快三个方面,因此,新媒体是利用各种信息化技术, ①百度百科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61337199.html,/view/1299105.htm 2012年6月10日进入 ②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解析新媒体网络电影

解析新媒体电影市场优势 一、改变电影理论和形态的新媒体电影 新媒体电影首先必须满足“电影”的基本条件:作品无论从内容形式还是观众角度都被认为是电影。这条标准将互联网之上无数随机的和零碎的小视频排除开来.新媒体电影与传统电影,从生产到传播、到批评和理论建构展现出巨大的差异。第一,互动性是新媒体电影的首要特征。网络本身所具有的互动机制,使得新媒体电影从构思到筹备,再到剧本、演员,最后到剪辑等环节都可以吸取大量受众的意见。人的天性之中就具有对对象的一种控制欲,因而互动性将电影的可控感上升到电影历史的新高度。比如,国际高端家电品牌卡萨帝(Casarte)的新媒体电影《独家》,其结构不是线性的,而是开放式的。其最为典型的互动性就是观众可以左右整部电影的剧情,最后呈现出开放式的主题和五种不同的结局选择。同时,整个新媒体电影演进过程之中会有暗藏的二维码以供观众扫描,从而体验更多精彩的互动。第二,新媒体电影寄寓的媒介是互联网。新媒体电影潜在观众大。新媒体电影通过网络进行视频传播,其受众是广大网民。根据2014年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6.18亿,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4.28亿,较上年底增加5637万人,增长率为15.2%。网络视频使用率为69.3%,与上年底相比增长3.4个百分点。作为网络视频之中优质视频的新媒体电

影,它必然会随着视频用户激增的速度和规模而显示出与传统电影分庭抗礼的力量。 从上面新媒体电影呈现出来的几个特征(去中心化、受众巨大、互动性强)之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媒体电影已经彻底打破了传统以导演为主导的电影制作模式。传统电影制作过程中,从剧情发展、拍摄进度、场景选取、演员选用、镜头取舍、段落安排,后期的剪辑、配音、效果等环节,一切都由导演决定。新媒体电影选择以网络为平台,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及意愿。因此,在新媒体电影之中,内容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呈现合一的趋势,即作者与读者逐渐混融的状态。 二、电影影视作品对旅游产品的影响 在诸多的流行文化中,以影视作品形成的影视文化凭着自身强大的娱乐功能与宣传效用脱颖而出,且它们在传播某种文化的同时,往往还把这种文化所依托的当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以推介,给潜在的旅游者一种别样的感觉,一种强烈的新奇的憧憬与向往。 影视旅游是一种旅游方式,影视作品往往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产生潜在的吸引力,一旦旅游条件具备,观众就会到影视拍摄地游览,回忆和体验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经历,印证故事片断的发生地。所以说,人们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和印象将会深远地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决策行为。众多影视作品的成功给影视拍摄地带来了知名度,影片在展示拍摄地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能够挖掘拍摄地内

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rdfsa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摘要 小米手机是利用了新媒体方面在推广营销,小米的营销策略为他开启了智能手机营销的神话。自从小米手机开始了自媒体运营,做自媒体就是以内容为首,传统的思路是做好媒体的渠道,而现在是做好媒体的内容,以前是企业找媒体,现在是媒体来找你,从这里便可以看出内容很关键。小米在社会话的营销有四个核心通道:微信营销、微博营销、博客营销、微电影营销。小米利用新媒体建立口碑的过程,是结合了自身产品的特点来做的。因此他们在新媒体营销是非常注意多种通道并行。 关键词:小米;新媒体;营销策略 目录 新媒体营销的含义 1.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2.1微信营销 2.2微博营销 2.3博客营销 2.4微电影营销 3.小米新媒体营销选择的类型 3.1网站营销 3.2微博营销

4.小米使用新媒体带来的优势 4.1降低企业宣传成本 4.2目标客户准确的定向 4.3拉近与客户的距离 5.总结 1.新媒体营销策略的含义;熊澄宇教授在新媒体传播年会中解释道,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一个随着时间变化而发展的的概念。也就是说,新媒体不仅仅是一个网络,而且一直在变化,不会在某平台上停止。是基于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数字广播技术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渠道,以TV、PC、APP端做为终端媒体,实现营销目的。新媒体营销是整体营销中的重要组成,也企业开展商务活动过程中的最基本重要的管理手段,且其内容相当丰富。新媒体营销策略是通过新媒体以现代营销理论为基础,通过高科技的技术及功能,提高顾客对产品的满意的,进而加强顾客忠诚度实现开拓市场和增加盈利的目的。 2.新媒体营销的类型 2.1微信营销:我国智能手机用户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可见智能手机的普及率非常之高,其中有为数不少的人将智能手机做为办公工具。因此,企业应着眼于如何用手机端产品吸引顾客眼球。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用户对手机上网产生了无限的依赖,而微信以其保密性强、使用方便的有优势,使顾客有了良好的体验,已成为移动端用户必备的应用之一。因此,微信拥有强大的用户量支持,智能手机以其获取信息、联系便捷占据了人们对传统媒体甚至其他媒体关注的时间。企业建立的微信公众账号也成为了一项独具创新性的产品,实现了企业与目标顾客进行完美的互动。 2.2微博营销:据悉,搜狐微博、腾讯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已突破十亿大关,每日累计登陆次数超千万。使用微博这一通讯软件的用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对新鲜事物极为敏感,也是网购群体上较活跃的存在,同时具有较强的购买欲与购买力。企业商家可以抓住这一点进行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53 融合与发展·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 摘 要: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新闻信息,通过新闻了解时下发展的具体变化,时事、新闻等动态信息的变化,能够让人们对自己关注的民生、政治、经济等问题实现最基本的信息更新。新媒体的发展可以更全面、更快速地给人们提供新闻信息,既拓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又实现了多元新闻发展的可能。但是,现阶段部分新媒体常常出现失真问题,甚至造成社会上的信息误导。为了将真实的新闻内容传递给受众,一定要对新媒体发展进行正确引导。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显得愈发重要,这是以新闻真实性为核心的处理模式,按照社会需求实现合理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真实性;实现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134(2018)09-053-02DOI:10.19483/https://www.360docs.net/doc/b61337199.html,ki.11-4653/n.2018.09.021 文/赵克家 随着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中国新闻事业发展获得了新的空间,这对于优化新闻事业来说极具动力。不同类型的人群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其多元化特点日益明显,在进行新闻报道的时候,一定要注重最基本的真实性,保证各类新闻都能够完成最基本的信息传递目标。新闻报道的核心灵魂就是真实性,是保证新闻信息具有基本价值的重要标志,也是检验新闻信息是否存在阅读价值的重要标杆。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开始萌发,为了吸引到最大范围内的受众群体,很多新媒体在新闻题目上做出花样,这种情况很有可能造成虚假新闻的产生,让人们对社会新闻造成误解。这种盲目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不仅会误导受众,更有可能造成社会舆论环境的偏差,让人们受到错误信息的影响。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积极采取有效的方式应对新闻行业中出现的失真现象。 1.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缺乏真实性的原因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基本的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前提,更是必须坚守的原则。为了保持新闻真实性,首先需要将事件按照步骤进行完整表达,不需要加入报道者的个人看法,只要清晰、准确地将新闻事件说明,就是一次合格的新闻报道。经过新媒体的冲击之后,现阶段中国社会新闻报道的失真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新闻工作者缺乏相关专业知识 经过对现阶段出现失真现象的新闻报道的分析,这种失真主要原因就是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专业知识,对新闻内容凭着臆想进行描写。或者是部分工作者对新闻内容有一定了解,但是并未掌握其中深层次的内涵,写出的报道也仅仅是为了应付工作。这就造成新闻报道真实性的偏差,无法将具有现实意义的新闻播报出来。 1.2新闻工作者失实报道 部分虚假新闻是报道者明明知道真实情况,却因为受到某些外力因素,不得不曲解某些内容,其中的虚假成分因为加入一定的主观臆断成分,猜测对现有事实加以延伸或扩展,而让新闻事件的报道出现明显的、与事实不符的情况。这是由于新闻工作者的专业素质较差等客观原因而造成的事实偏颇、报道不全面。这样的新闻稿件一经发表,虽然不一定能够造成极大的社会影响,但是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这种不按照基本原则报道的材料,是导致新闻真实性明显受到质疑的重要原因。 1.3新闻工作者工作态度不端正 最基本的新闻报道除了坚持真实性原则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将完整的事件信息清楚地表述出来。部分新闻报道失真的原因,是因为新闻工作者报道过程中,缺乏基本的端正态度,对某些需要进一步调查和深入分析的新闻并没有花费时间进行信息资料的收集。新闻真实性的缺乏不仅导致人们对传统媒体的不信任,更给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2.新媒体时代下实现新闻真实性的措施 现代新闻报道失真问题日益突出,不同的类型和模式都有可能出现某个环节的真实性缺乏问题,不管是主观上的故意背离,还是客观上的信息不完整导致的失真,

新媒体和新闻评论资料

新媒体背景下,尤其是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 与日俱增。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新媒体行业分析报告 学院:艺术与建筑姓名:翁明杰 班级:12新媒体艺设7班学号:1206022705 一背景: 伴随人类步伐的前进,我们发现,人类在生产和交往过程中,不断创造使用新的传播媒介来进行文化的交流,这就是人类传播发展史的推动力,也为文化发展创造了渠道。伴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信息传播的手段也随之变化,新传媒产业也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具有商业价值和媒体创新的朝阳产业之一。数字媒体等新媒体是我国传统媒体调整和升级的重点领域,国家正在加快推动各种新型媒体传播领域的产业化进程,加快推进新传媒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探索产业运行的新模式与新机制。随着新媒体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带动的新媒体产业价值也令人瞩目。 二新媒体的产生与含义: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网络、电脑、手机等等多种新闻媒体形态。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可加工处理性、可存储性、传递共享性、时效性等特征,最快速度让信息不“过时”,并且还一定程度的进行储存。这就要求信息只有依附于科技所创造的先进的传媒方式,这就促生了一种具有时代特色的媒体传播技术,即新媒体传播。关于新媒体的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基于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数字广播等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脑、电视、手机、PDA、各种电子屏幕等设备为终端向

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三发展环境分析: A政策:过去十年,中央政府先后出台了《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2011年10月25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将把文化产业建成我国的支柱产业,确立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方向。上述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实施,必将推动中国文化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国家“十二五”规划强调要面向经济结构转型,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中包括三网融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范畴,这些技术领域均是我国新媒体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实现新媒体产业在“十二五”期间获得长足进展的必要保障。预计2012-2016年,中国新媒体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平稳增长。 B市场:2011年底,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5亿,达到了5.13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了3.56亿,同比增长17.5%,网络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3.25亿人,使用率提升至63.4%在从新媒体产生的影响来看,目前新媒体已经深刻的改变了人们的信息接收方式和习惯,极大的增强了媒体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并且新媒体注重个体需求,通过网络和数字电视等摆脱了按点固定收看电视广播节目的束缚,并且在网络上和手机媒体,人们能够随时随地捕捉

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发展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337199.html, 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发展分析 作者:田志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07期 摘要如今,以微博、微信、微视听为代表的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介成了传播信息的主体。与此同时,微电影作为微视听的文化消费形式,是微时代的典型代表,凭借着成本低、制作周期短、传播快、受众广泛的优势在新媒体背景下出现在大众面前并引起强烈的反响。文章从微电影的简介出发,介绍了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的发展概况与面临的挑战以认清现实,为微电影日后更好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新媒体;微电影;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07-0125-02 新媒体背景下,微电影这一新兴影像形式的出现对视听传媒的原有格局而言,有补充也有冲击。2010年,中国的首部微电影《一触即发》上映,这部微电影在时长上只有1分30秒,由吴彦祖演出、好莱坞创作,通过名人效应、叙事化的广告植入,完美的宣传了凯迪拉克这一汽车品牌,由于场面震撼、制作精良,一经上映就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微电影而言更是里程碑意义的存在。不久之后,筷子兄弟主演的微电影《老男孩》也上映,在网上点击量破亿。在这之后,微电影这一影视形式的各种作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上映,受到人们的喜爱,这一全新的影视形态发展到今天,凭借新媒体技术的更新、广泛的传播媒介以及自身的“微”特征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后起之秀,掀起了一场“微”革命。但微这一特征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微电影这一文化形态注入活力的同时暴露了很多的问题,质量参差不齐、类型毫无规律、制作不够精良、营销模式单一,这些限制了微电影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打造精品微电影需要我们日后不断地进行探索。 1 微电影的简介 对于微电影的具体界定尚不明确,本文通过以下三点进行简单的介绍。 微电影是新媒体时代的产物,通过新媒体的播出平台,包括手机、网络,拉近了电影和观众间的距离,使得微电影的普及能够轻松实现。 微电影与网络视频短片有所区分。电影的诞生需要庞大的作业生产线,导演、编剧、演员、摄影、服装等加上后期的剪辑、配音等缺一不可,这需要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微电影同样也需要这些,对技术和艺术的要求也很高。微电影属于偏向商业化的专业影视制作,但网络上的视频短片则仅仅是为了娱乐而分享给大家。 微电影虽然偏向商业化,甚至可能是因为广告而诞生,但它并不等同于加长版的广告。微电影的制作者应该通过好的故事来打动人心,独特的手法来吸引观众,从而达到对品牌的宣传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把关

论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把关 依据守门人理论,一个由信源到受众这样复杂的新闻运转过程中的写作、修改、删减、合并、舍弃、过滤、扩充、编辑等即是守门现象。传统纸质媒体(当然,早先时候并无网络、微博等新媒体),,是有“守门人”现象的,即不仅有大众传播的重重关卡,还有新闻事件涉及的当事人(因为他们是新闻的导火线)、新闻采集工作者、事件目击者及消息提供者等等,都是守门人(即“把关人”),他们在大众传播中都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起着新闻把关的作用。 毫无疑问,传统纸质媒体有着诸多的新闻把关,不但有很多是无意识的(比如消息提供者、事件目击者、发射设备操作者、新闻事件当事人等新闻事件所发生并得以采集的诸多守门人),更重要的是媒介组织内部的把关——记者的把关(对新闻的采集)和编辑的把关(对流入的新闻内容进行挑选、修改或剔除)。显然,后者的工作更具有把关的典型性。 新媒体时代,因为借助网络自由、无国度、联通的条件,其新闻把关的关卡明显比传统纸质媒体少很多。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事件的发表不需要经过传统纸质媒体内部的把关像报社编辑等,也不必报知领导,它是很个人的、自由的。比如,传统纸媒尤其是党报等偏好把领导讲话放在重要位置,而娱乐新闻相对政治放在较次要位置——而受众喜好很多时候与其相悖,受众一般更喜欢娱乐新闻甚于领导讲话。所以纸媒时期,受众是不自由的、无法左右新闻事件在纸媒的大众传播。而网络新媒体时代,只要你拥有网络通讯设备,便可以自由发布新闻事件。只要没有非常敏感的词语或字眼,一般都能发布成功。这是一个人人皆是记者、编辑的时代,只要你喜欢发布,你愿意发布,你就可以发布。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更少的新闻把关不仅代表更多信息的发布,也意味着产生更多的不良信息。网络的自由性,决定了信息处理的简单化。网络也会根据人们的喜好产生点击率,而这又有可能产生相当一部分的垃圾信息。这些垃圾信息,小则对社会个人产生不良影响,大则甚至导致社会的紊乱,所以,这就需要良好的舆论引导与网络监管。就此而言,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把关依然是非常重要的。

新媒体的优势

近几年来,新媒体逐渐走进大众视野,称为主流营销渠道。互联网这个平台给予了太多太多可能,所以才有了营销的“互联网+”和新媒体运营的出现。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 “互联网+”代表着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指的是依托互联网信息技术实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合,以优化生产要素、更新业务体系、重构商业模式等途径来完成经济转型和升级。“互联网+”计划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深入融合,以产业升级提升经济生产力,最后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加。 “互联网+”概念的中心词是互联网,它是“互联网+”计划的出发点。“互联网+”计划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的内容来表述。一方面,可以将“互联网+”概念中的文字“互联网”与符号“+”分开理解。符号“+”意为加号,即代表着添加与联合。这表明了“互联网+”计划的应用范围为互联网与其他传统产业,它是针对不同产业间发展的一项新计划,应用手段则是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进行联合和深入融合的方式进行;另一方面,“互联网+”作为一个整体概念,其深层意义是通过传统产业的互联网化完成产业升级。互联网通过将开放、平等、互动等网络特性在传统产业的运用,通过大数据的分析与整合,

试图理清供求关系,通过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内容,来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提升效益,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微博、微信、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同时,它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基于移动互联网,面向客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传统营销相对而言更加注重用户的到达率:报刊杂志上的发行量,电视广播的收视(听)率,而在网站上则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投放到覆盖面更广的媒体上,便可以获得用户较多的注意力。新媒体营销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新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想必大家一定还记得史玉柱当年的送礼就送脑白金,通过电视黄金广告位、杂志、户外媒体和互联网海量的软文广告,向我们进行了轰炸,更像是强迫的向我们的脑海里植入了品牌形象,让我们过目不忘。传统营销主要是单向输出,洗脑式的宣传方式以获取更多的购买客户和潜在购买用户。而说到新媒体营销,相对于传统媒体这种单向的轰炸式宣传,新媒体注重的是种子用户,这是新媒体营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精选资料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1.18.009 目前,随着电影资源的丰富,各大网站先后开设了不少电影论坛、电影版块,以满足网民参与电影话语权的需要。随着电影评论在社会上重视度的提高,电影评论的形态纷纷涌现。 一、网络电影评论的基本概况 网络电影评论是指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对一部电影的剧情、线索、电影的色彩、背景以及电影演员、导演、编剧以及美术、音乐、动作等进行分析和评价。目前,传统的纸质评论已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网络电影评论出现了很多新的形态,如专栏影评、论坛影评以及博客影评等。 影视评论,作为文艺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于对各个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揭示和挖掘电影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以及其思想意义,探索和总结电影的创作规律,并深入研究其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电影评论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一方面在通过评论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提高影片的质量,另一方面帮助观众从多个角度来正确看待一部电影作品,培养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陶冶生活情操和艺术情操。电影评论是以艺术欣赏为基础,在形象感受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审美评论。它的基本要求就是有感而发,率性而为。因为它属于议论的范畴,这就需要你去冷眼旁观的分析,要感性欣赏和理性欣赏相结合。

二、网络电影评论新形态 1、综合性门户网站专栏影评 综合性的门户网站主要是为新闻、娱乐咨询等提供搜索服务和目录等业务,其包含新闻、产品、展会、供求、招聘以及行业导航等一条龙式的服务。目前我国比较典型的综合性门户网站主要有腾讯、新浪、搜狐等。 综合性门户网站专栏影评有三个显著特征:第一,稿件来源途径多元。网络电影专栏评论的稿件途径一般有三种,一、将传统的纸质的电影评论电子化后上传至网上;二、有一些网站的专业的影评家所撰写的影评稿件;三、广大网民的评论,这类评论由于其开放性,因此具有最广泛的市场。 第二,影片评论具有史学性。所谓史学性,是指对专栏影评中对影片的评论具有从新到旧排列的时间性,更新速度快;还具有空间性,涵盖范围从电影的筹划到演员的选拔再到电影的拍摄一直到最后电影开播后的反响等均有评论。由于网站具有极大的储存空间和强大的保存能力,因此电影评论伴随着影片的成型而成为一部时间跨度极大的“史学史”。 第三,电影评论的商业化。电影评论具有宣传、评价和推广的功能,网络作为最大的最有影响力的媒介,面对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影评也出现商业化的趋势,为了追求商业利润,不惜制造一些虚假的炒作,丧失评价标准。 门户网站的专栏影评一般由比较专业的影评写手来担任,因

十大新媒体营销经典案例分享

如今,微博、微信、人人网成为新媒体营销的主力战场。特别是后来居上的微信,在腾讯逐步增强微信商业化程度的信号下,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也因此涌现出许多出色典范。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举例十大经典营销案例。 1.“加多宝”说:“对不起” 虽然输了官司,但在微博平台上,用自嘲的文案,配以幼儿哭泣的图片,在新媒体民意上算是占了“王老吉”上风。 2月4日14:18——“对不起,是我们太笨,用了17年的时间才把中国的凉茶做成唯一可以比肩可口可乐的品牌。” 2月4日15:07——“对不起,是我们太自私,连续6年全国销量领先,没有帮助竞争队友修建工厂、完善渠道、快速成长……” 2月4日15:32——“对不起,是我们无能,卖凉茶可以,打官司不行。”

2月4日15:56——“对不起,是我们出身草根,彻彻底底是民企的基因。” 2.褚橙励志,橙箱定制 2012年褚橙创造了销售200吨的奇迹后,褚时健授权电商平台本来生活网把2013年的褚橙销往全国。今年十月,拥有深厚媒体背景的本来生活网一方面联手新京报传媒拍摄““80后致敬80后”系列专题,邀请蒋方舟、赵蕊蕊等80后名人相继讲述自己的励志故事致敬褚时健;一方面推出个性化定制版的褚橙“幽默问候箱”,赠尝给社交媒体上大V及各领域达人,包括韩寒、流涟紫等名人,比如给韩寒只送了一个褚橙,箱子上印着“复杂的世界里,一个就够了”(韩寒主办的“一个”APP的口号),引起微博300多万人次阅读,转发评论近5000次。以上两条传播线索同时在传统媒体、视频门户、社交媒体等全媒体上进行交叉传播,“褚时健”的励志故事引起年轻受众口碑传播,同时褚橙也被打上励志烙印,最终在消费群体中完成“励志故事+橙子”的捆绑销售,不仅创造又一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读新闻

在新媒体时代,我们当如何读新闻 公G192班薛飞 当今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类软件不断增加,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不再局限于报纸和新闻联播等传统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微博、今日头条和微信等渠道获取最新的新闻,相比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更加迅速且便捷,提高了新闻的时效性。但当各类软件不断增加,获取新闻渠道逐渐增加时,一些不真实、片面的甚至是没有价值的新闻也逐渐增多了起来,那么我们如何从众多的新闻中得到真实全面的新闻呢?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呢? 一、辨别新闻真实性 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想要辨别新闻的真实性,首先要了解假新闻的发布方式。一个媒体发布一篇不实报道,然后被另一个媒体转载,第一个媒体又会说这条信息来源于后者。一条虚假信息同时被多家媒体报道,这条信息就变成了有多个出处的可靠信息。甚至有一些新闻工作者为了达成业绩,不顾新闻的真实性,片面的、添油加醋的写一些新闻报道,误导了人民群众做出了错的判断。那么,如何辨别假新闻呢? (一)看消息出处,多关注主流媒体的新闻如:路透社新华社美联社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媒体发布的新闻,我们要抱着半信半疑的态度阅读; (二)看消息来源的权威性。比如网易转载过钢水壶有毒的新闻,是一家晚报采访一个在读博士生后得出的; (三)利益相关方发布的消息不可信。对于一些新闻涉及到发布方利益的新闻不一定是真实的; (四)交叉佐证。多家媒体通过多种来源报道的同一件事,可信度高。单一信源主张一件不可证实(或不可证伪)的事情,即使被转载一亿次也是不可信; (五)不合乎常识的不可信。; (六)越快的新闻越模糊。比如十分钟前纽约发生一次爆炸,那么报道可能只有这一句。如果细节非常多那么就显得很可疑,真新闻不会这么快; (七)选择性报道。高明的欺骗甚至不用说谎,只要有选择的陈述事实,就能诱导人得出错误的结论; 二、筛选有价值新闻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重要性、显著性、新鲜性、接近性、冲突性、人情味等几个基本属性。进而言之,一个客观存在或发生的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然后被传播,应该取决于两点:一是在多大程度上及以怎样的方式与公众的利益相关联,二是能否满足人们的感官需要。在这里,所谓的公众利益既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安全、公正、道德、荣誉、审美等社会价值利益,而心理感官需求则是人们对事物的好奇、趣味等的心理满足,当然不是猎奇,不是低俗、庸俗、粗俗,不是满足少数人需要的感官刺激。 筛选有价值的新闻可以通过一些有筛选功能的软件进行筛选,如今日头条等。 三、多读深度报道和新闻评论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 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2011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 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2013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网评”所刊登的183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 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体现了人民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 “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为了反映受众对评论的活跃度,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 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