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鸡血藤与大血藤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中药鸡血藤与大血藤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中药鸡血藤与大血藤的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什么是模式识别

什么是模式识别 1 模式识别的概念 模式识别[8]是一种从大量信息和数据出发,在专家经验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和数学推理的方法对形状、模式、曲线、数字、字符格式和图形自动完成识别的过程。模式识别包括相互关联的两个阶段,即学习阶段和实现阶段,前者是对样本进行特征选择,寻找分类的规律,后者是根据分类规律对未知样本集进行分类和识别。广义的模式识别属计算机科学中智能模拟的研究范畴,内容非常广泛,包括声音和语言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声纳信号和地震信号分析、照片图片分析、化学模式识别等等。计算机模式识别实现了部分脑力劳动自动化。 模式识别--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模式还可分成抽象的和具体的两种形式。前者如意识、思想、议论等,属于概念识别研究的范畴,是人工智能的另一研究分支。我们所指的模式识别主要是对语音波形、地震波、心电图、脑电图、图片、文字、符号、三位物体和景物以及各种可以用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传感器对对象进行测量的具体模式进行分类和辨识。 模式识别问题指的是对一系列过程或事件的分类与描述,具有某些相类似的性质的过程或事件就分为一类。模式识别问题一般可以应用以下4种方法进行分析处理。 统计模式识别方法:统计模式识别方法是受数学中的决策理论的启发而产生的一种识别方法,它一般假定被识别的对象或经过特征提取向量是符合一定分布规律的随机变量。其基本思想是将特征提取阶段得到的特征向量定义在一个特征空间中,这个空间包含了所有的特征向量,不同的特征向量,或者说不同类别的对象都对应于空间中的一点。在分类阶段,则利用统计决策的原理对特征空间进行划分,从而达到识别不同特征的对象的目的。统计模式识别中个应用的统计决策分类理论相对比较成熟,研究的重点是特征提取。 人工神经网络模式识别:人工神经网络的研究起源于对生物神经系统的研究。人工神经网络区别于其他识别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它对待识别的对象不要求有太多的分析与了解,具有一定的智能化处理的特点。 句法结构模式识别:句法结构模式识别着眼于对待识别对象的结构特征的描述。 在上述4种算法中,统计模式识别是最经典的分类识别方法,在图像模式识别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 2 模式识别研究方向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即研究生物体(包括人)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知科学的范畴,以及在给定的任务下,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着近几十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一个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基本上事有三部分组成的[11],即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和分类决策或模型匹配。任何一种模式识别方法都首先要通过各种传感器把被研究对象的各种物理变量转换为计算机可以接受的数值或符号(串)集合。习惯上,称这种数值或符号(串)所组成的空间为模式空间。为了从这些数字或符号(串)中抽取出对识别有效的信息,必须对它进行处理,其中包括消除噪声,排除不相干的信号以及与对象的性质和采用的识别方法密切相关的特征的计算(如表征物体的形状、周长、面积等等)以及必要的变换(如为得到信号功率谱所进行的快速傅里叶变换)等。然后通过特征选择和提取或基元选择形成模式的特

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模式识别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其中模式识别是人工智能应用的一个方面。而且现今的模式识别的应用也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与支持,在各方面也有重大的进步。模式识别也成为人们身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关键词:人工智能,技术,模式识别,前景 Abstract:In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a 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more and more extensive, among them pattern recognition is one of the ap pl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now the application of pattern recognition is also more and more to get everyone's attention and support, in various aspects have significant progress. Pattern rec ogni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people around. Key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Pattern Recognition, prospects 一,引言 如今计算机硬件的高速发展, 以及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 人们开始要求计算机能够更有效地感知诸如声音、文字、图像、温度、震动等人类赖以发展自身、改造环境所运用的信息资料。但就一般意义来说, 目前一般计算机却无法直接感知它们, 我们常用的键盘、鼠标等外部设备, 对于这些外部世界显得无能为力。虽然摄像机、图文扫描仪、话筒等设备业已解决了上述非电信号的转换, 并与计算机联机, 但由于识别技术不高, 而未能使计算机真正知道采录后的究竟是什么信息。计算机对外部世界感知能力的低下, 成为开拓计算机应用的瓶颈, 也与其高超的运算能力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 着眼于拓宽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提高其感知外部信息能力的学科———模式识别, 便得到迅速发展。 人工智能所研究的模式识别是指用计算机代替人类或帮助人类感知模式, 是对人类感知外界功能的模拟, 研究的是计算机模式识别系统, 也就是使一个计算机系统具有模拟人类通过感官接受外界信息、识别和理解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现将人工智能在模式识别方面的一些具体和最新的应用范围遍及遥感、生物医学图象和信号的分析、工业产品的自动无损检验、指纹鉴定、文字和语音识别、机器视觉地圈模式识别等方面。 二,现状 以地图模式识别为例,地图模式识别是由计算机来对地图进行识别与理解, 并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 让计算机研究和分析地图上的各种模式信息, 获取地图要素的质量意义。其计算处理的过程类似于人对地图的阅读。 地图模式识别是近年来在地图制图领域中新兴的一门高新技术, 是信息时代人工智能、模式识别技术在地图制图中的具体应用。由于它是传统地图制图迈向数字地图制图的一座桥梁, 因此,地图模式识别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一起, 被称为现代地图制图的三大技术。 目前, 地图模式识别由于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因而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尤其是随着现今的计算机及其外部硬件环境的不断提高, 科技不过发展的情况下,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化学模式识别在生药鉴别和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化学模式识别是物以类聚,同类或相似的样本间的距离较近,不同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应较远。这样可以根据各样本的距离或距离的函数来判别、分类,并利用分类的结果预报未知。模式识别属于多变量数值分析方法,它是借助于计算机来揭示隐含于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综合技术,是用现代分离分析检测方法对中药材或药品样本中的有机或无机的药用化学成分进行检测,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关联检测数据阵,确定可用于样品质量控制的模式,通过上述方法进行整体分析、分类和描述来对未知样本进行识别。 关键词:聚类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矩阵、空间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一门用机器代替人对模式即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分析、描述、判断和识别的技术[1]。它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识别出某个样本与哪一种模式(样本)相同或相近,即在一定的度量和观测的基础上把待识别的模式划分到各自模式类中。模式识别可分为基于统计学习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语法的结构模式识别。统计模式识别是目前最成熟也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以完成识别过程的方式而论,模式识别又可分为两个系统:有监督学习系统和无监督学习系统。有监督学习系统要运用一组已知其类别的样本进行训练(或学习)获得分类准则,再利用准则来判别未知模式所属的类别。常用的方法有: SIMCA法(Simple classification algorithm,简单分类法)、Bayes判别、逐步判别分析(Step-wise discriminate analysis, STEPDA)、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等。而无监督学习系统则是把模式划分到目前为止仍然未知的类别中,即无须预先知道模式所属的类别。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聚类分析的方法。如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模糊聚类分析(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等。 化学模式识别(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最早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模式识别方法于60年代末被引入化学领域。它建立于一个十分直观的基本假设,即物以类聚,同类或相似的样本间的距离较近,不同类的/样本间的距离应较远。这样可以根据各样本的距离或距离的函数来判别、分类,并利用分类的结果预报未知。模式识别属于多变量数值分析方法,它是借助于计算机来揭示隐含于事物内部规律的一种综合技术[5]。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CA)和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DA)等方法。按照有没有训练可以划分为有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和无监督的模式识别方法(Unsupervised classification)。前者是事先规定分类的标准和种类的数目,通过大批已知样本的信息处理(称为/训练或/学习)找出规律,再用计算机预报未知[6]。如贝叶斯(Bayes)线性判别法、

鸡血藤泡酒的功效与作用 鸡血藤泡酒配方比例方法

鸡血藤泡酒的功效与作用鸡血藤泡酒配方比例方法 鸡血藤泡酒的功效 鸡血藤可以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而泡酒对于行气、扶风、活血、通络的效用有增强,注意适量用为好,多休息 鸡血藤泡酒用什么白酒好,都有哪些注意事项 一、鸡血藤泡酒用什么样的白酒好? 据媒体接连报道,市场上70%的白酒都是食用酒精+香料+甜蜜素+水勾兑而成,成本原因,中低端白酒几乎都是酒精勾兑,很多打着纯粮酿造的酒却是食用酒精勾兑而成,而食用酒精酒与纯粮酒区别在于,纯粮酒是自然发酵酿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天然物质,而这些天然物质会和鸡血藤发生反应,才会产生神奇的保健医疗作用,而食用酒精酒因为添加剂原因本身对人体就没有好处,还会破坏药材的功效。因此,鸡血藤泡酒一定要选用无添加的纯粮酒,这种无添加的纯粮食酒在市场上不好找,在此笔者向大家推荐一款谷养康纯粮酒,真正无添加纯粮酒,适合鸡血藤泡酒。 二、鸡血藤泡药酒不宜选择塑料桶装酒 市场很多PET塑料桶装酒,价格便宜,这种PET塑料装水很安全,但白酒具有很强腐蚀性,尤其是高度白酒,会把塑料成分腐蚀到酒里。所以,为了安全起见,要选择玻璃瓶或陶瓷瓶装酒,不能选择塑料桶装酒。 三、鸡血藤泡酒要用多少度白酒合适 稍高度数的白酒更易于杀死鸡血藤的细菌和病菌。鸡血藤中水分的渗出也会稀释酒精度,而且随着存放时间的推移,酒的度数会下降,酒精度过低,长时间存储容易变质。因此鸡血藤泡酒60度的优质纯粮酒最佳。 四、鸡血藤泡酒用什么容器比较好? 鸡血藤泡酒要用土陶坛或者玻璃器皿,陶坛最优,古时候熬制中药、储存白酒都用土陶,土陶可加速酒的陈化老熟,让酒的品质更好,所以陶坛比玻璃更适合装酒。禁用塑料和金属器皿泡药酒,塑料金属装酒会逸出有害物质。而玻璃、陶瓷就不会产生上述情况,这也是我给大家推荐谷养康纯粮酒的另外一个原因,谷养康纯粮酒采用土陶罐制作而成,瓶口较大,如果泡量不大可直接把鸡血藤加入陶坛里,免去购买泡酒坛,如果泡量较大,可去集贸市场购买较大泡酒器皿。 鸡血藤泡酒药方(阴虚火旺者禁服): (摘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咨询医生) 鸡血藤酒 配方:鸡血藤450克纯粮白酒3000毫升

葛根和粉葛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_李生茂

DOI?10.13192/j.issn.1000-1719.2016.05.048 葛根和粉葛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及化学模式识别 李生茂1,刘琳2,谭睿3,甄汉深 4 (1.川北医学院药学院,四川南充637000;2.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 四川南充637000;3.西南交通大学医学院,四川成都610031;4.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南宁530001) 摘要:目的:建立并比较葛根和粉葛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 )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 HPLC 法,色谱柱为Kromasil C 18(4.6mm ?200mm ),流动相为乙腈-0.03mol /L 醋酸铵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9mL /min ,柱温为40?,检测波长为250nm ,进样量为20μL 。收集16批次的葛根和粉葛样品进行测定,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 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化学模式识别研究。结果:16批葛根和粉葛药材的指纹图谱有6个共有峰,经对照指认出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和染料木素的色谱峰。相似度分析结果显示葛根和粉葛的相似度较高,均在0.910以上;聚类分析将葛根和粉葛样品分别归为两类;主成分分析提取得到8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93.548%,前3个主成分得分投影结果与聚类分析基本一致。结论:葛根和粉葛所含化学成分既有一定的相似性,也存在一定差异,该方法可作为葛根和粉葛的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的依据。 关键词:葛根;粉葛;HPLC 指纹图谱;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 中图分类号:R284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6)05-1034-04HPLC Fingerprint and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LI Shengmao 1,LIU Lin 2,TAN Rui 3,ZHEN Hanshen 4 (1.School of Pharmacy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Sichuan ,China ;2.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637000,Sichuan ,China ;3.Southwest Jiao Tong University ,College of Medicine ,Chengdu 610031,Sichuan ,China ;4.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1,Guangxi ,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nd compare HPLC fingerprints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Methods :HPLC was used to analyze16batches of samples.The determination was performed on Kromasil C 18column with mobile phase consisted of acetonitrile -0.03mol /L ammonium acetate with gradient elution at the flow rate of 0.9mL /min.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50nm and column temperature was set at 40?.The sample size was 20μL.TCM fingerprint evaluation software (2004edi-tion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similarity of 16batches of samples.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ere applied to chemical pattern recognition.Results :There were 6common peaks of fingerprints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Four components were identified as Puerarin ,Daidzin ,Daidzein and Genistein.The similarities of 16batches of samples were proved to be higher than 0.910.Sixteen batches of Pueraria lobata sample and Pueraria thomsonii ware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 (Pueraria lobata sample and Pueraria thomsonii sample )based on HCA.Eight principal components (PC )were observed via PCA and the values of 8principal components accounted for 93.548%of the total variance.The classifi-cation result according to PCA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HCA.Conclusion :The components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are different.The method can b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Pueraria lobata and Pueraria thomsonii . Keywords :Pueraria lobata ;Pueraria thomsonii ;HPLC fingerprint ;HCA ;PCA 收稿日期:2015-12-09 基金项目:2012年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ZB216) 作者简介:李生茂(1981-),男,四川成都人, 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标准化研究。 通讯作者:谭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民族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 础及质量标准化研究, E -mail :93230430@qq.com 。葛根和粉葛分别来源于豆科葛属植物野葛[ 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 ]和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1],长期以来两者均作为葛根药 材使用[2-4] ,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 泻,通经活络,解酒毒之功效[1] 。现代研究显示, 葛根和粉葛均含有葛根素、大豆苷和大豆苷元等异黄酮类活性成分,但由于基源的不同,两者所含化学成分及药 理作用存在一定差异 [5-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2005年版开始也将葛根和粉葛分别单列。目前,有关葛根和粉葛化学成分比较的研究大多采用紫外光谱法 [9-11]、红外光谱法[12]、薄层色谱法[13-14] 、高效液相色谱法 [5-6,10-11,15-19] 等对二者的总黄酮等大类成分或部分活性成分的定性或定量的对比,未能更深入对葛根和粉葛药材化学成分异同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因于此,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葛根和粉葛的指

模式识别实验

实验1 图像的贝叶斯分类 1.1 实验目的 将模式识别方法与图像处理技术相结合,掌握利用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进行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 1.2 实验仪器设备及软件 HP D538、MATLAB 1.3 实验原理 1.3.1 基本原理 阈值化分割算法是计算机视觉中的常用算法,对灰度图象的阈值分割就是先确定一个处于图像灰度取值范围内的灰度阈值,然后将图像中每个像素的灰度值与这个阈值相比较。并根据比较的结果将对应的像素划分为两类,灰度值大于阈值的像素划分为一类,小于阈值的划分为另一类,等于阈值的可任意划分到两类中的任何一类。此过程中,确定阈值是分割的关键。 对一般的图像进行分割处理通常对图像的灰度分布有一定的假设,或者说是基于一定的图像模型。最常用的模型可描述如下:假设图像由具有单峰灰度分布的目标和背景组成,处于目标和背景内部相邻像素间的灰度值是高度相关的,但处于目标和背景交界处两边的像素灰度值有较大差别,此时,图像的灰度直方图基本上可看作是由分别对应于目标和背景的两个单峰直方图混合构成。而且这两个分布应大小接近,且均值足够远,方差足够小,这种情况下直方图呈现较明显的双峰。类似地,如果图像中包含多个单峰灰度目标,则直方图可能呈现较明显的多峰。 上述图像模型只是理想情况,有时图像中目标和背景的灰度值有部分交错。这时如用全局阈值进行分割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误差。分割误差包括将目标分为背

景和将背景分为目标两大类。实际应用中应尽量减小错误分割的概率,常用的一种方法为选取最优阈值。这里所谓的最优阈值,就是指能使误分割概率最小的分割阈值。图像的直方图可以看成是对灰度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的一种近似。如一幅图像中只包含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区域,那么直方图所代表的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可以表示为目标和背景两类灰度值概率密度函数的加权和。如果概率密度函数形式已知,就有可能计算出使目标和背景两类误分割概率最小的最优阈值。 假设目标与背景两类像素值均服从正态分布且混有加性高斯噪声,上述分类问题可以使用模式识别中的最小错分概率贝叶斯分类器来解决。以1p 与2p 分别表示目标与背景的灰度分布概率密度函数,1P 与2P 分别表示两类的先验概率,则图像的混合概率密度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1122()()()p x P p x P p x =+ 式中1p 和2p 分别为 212 1()21()x p x μσ--= 222()22()x p x μσ-- = 121P P += 1σ、2σ是针对背景和目标两类区域灰度均值1μ与2μ的标准差。若假定目标的灰 度较亮,其灰度均值为2μ,背景的灰度较暗,其灰度均值为1μ,因此有 12μμ< 现若规定一门限值T 对图像进行分割,势必会产生将目标划分为背景和将背景划分为目标这两类错误。通过适当选择阈值T ,可令这两类错误概率为最小,则该阈值T 即为最佳阈值。 把目标错分为背景的概率可表示为 12()()T E T p x dx -∞ =? 把背景错分为目标的概率可表示为

大血藤

·15· 大血藤 Daxueteng CAULIS SARGENTODOXAE 本品为木通科植物大血藤Sargentodoxa cuneata(Oliv.)Rehd.et Wils.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侧枝,截段,干燥。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略弯曲,长30~60cm,直径1~3cm。表面灰棕色,粗糙,外皮常呈鳞片状剥落,剥落处显暗红棕色,有的可见膨大的节及略凹陷的枝痕或叶痕。质硬,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涩。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细胞,含棕红色物。皮层石细胞常数个成群,有的含草酸钙方晶。维管束外韧型。韧皮部分泌细胞常切向排列,与筛管群相间隔;有少数石细胞群散在。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周围有木纤维。射线宽广,外侧石细胞较多,有的含数个草酸钙方晶。髓部可见石细胞群。薄壁细胞含棕色或棕红色物。 (2)取本品粗粉5g,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2%氢氧化钠溶液10ml 使溶解,用盐酸调节pH值至2,用乙醚振摇提取3次,每次1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大血藤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丙酮-甲酸(8:1:0.8)为展开大青叶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三氯化铁乙醇溶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 H第一法)测定,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4.0%(附录Ⅸ 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附录X A)测定,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 【用法与用量】9~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鸡血藤

鸡血藤 【别名】血风、血藤、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碎,晒干。 用水润透,切片,或蒸软后乘热切片,晒干。 【性味】苦、甘,温。【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9~15g。【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附方】治放射线引起的白血病:鸡血藤一两。长期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临床应用】治疗闭经:鸡血藤糖浆10~30毫升,日服3次,疗程1~4周。治疗190例,近期有效65例。一般于服药后7~20天通经。 【功效】活血舒筋;养血调经。主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妇女有经不调;痛经;闭经(鸡血藤的功效与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大剂量可用至30g;或浸酒。功能主治活血、舒筋。治腰膝酸痛,麻木瘫痪,月经不调。①《纲目拾遗》:"活血,暖腰膝,已风瘫。"②《本草再新》:"补中燥胃。"③《饮片新参》:"去瘀血,生新血,流利...[详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大剂1两);或浸酒。 功能主治:补血,活血,通络。用于月经不调,血虚萎黄,麻木瘫痪,风湿痹痛。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 配益母草,活血化瘀、调经止痛;配苍术,理气化湿、辟秽去浊;配杜仲,补肾壮骨,通经止痛;配当归,补血活血。 1.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本品苦而不燥,温而不烈,行血散瘀,调经止痛,性质和缓,同时又兼补血作用,凡妇人血瘀及血虚之月经病证均可应用。治血瘀之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可配伍当归、川芎、香附等同用;治血虚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则配当归、熟地、白芍等药用。 2.风湿痹痛,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及血虚萎黄。本品行血养血,舒筋活络,为治疗经脉不畅,络脉不和病证的常用药。如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可配伍祛风湿药,如独活、威灵仙、桑寄生等药;治中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常配伍气活血通络药,如黄芪、丹参、地龙等药;治血虚不养筋之肢体麻木及血虚萎黄,多配益气补血药之黄芪、当归等药用。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XXX大学 课程设计报告书 课题名称模式识别 姓名 学号 院、系、部 专业 指导教师 xxxx年 xx 月 xx日

模式识别方法简述 摘要: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指对表征事物或现象的各种形式的( 数值的、文字的和逻辑关系的) 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以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描述、辨认、分类和解释的过程, 是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方法; 统计模式识别; 模板匹配; 神经网络模式识别 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智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在进行“模式识别”。随着2 0 世纪4 0 年代计算机的出现以及5 0 年代人工智能的兴起,人们当然也希望能用计算机来代替或扩展人类的部分脑力劳动。(计算机)模式识别在2 0 世纪6 0 年代初迅速发展并成为一门新学科。 模式识别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一是研究生物体( 包括人) 是如何感知对象的,属于认识科学的范畴, 二是在给定的任务下, 如何用计算机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前者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生物学家和神经生理学家的研究内容, 后者通过数学家、信息学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工作者近几十年来的努力, 已经取得了系统的研究成果。模式识别与统计学、心理学、语言学、计算机科学、生物学、控制论等都有关系。它与人工智能、图像处理的研究有交叉关系。例如自适应或自组织的模式识别系统包含了人工智能的学习机制;人工智能研究的景物理解、自然语言理解也包含模式识别问题。又如模式识别中的预处理和特征抽取环节应用图像处理的技术;图像处理中的图像分析也应用模式识别的技术。 模式识别是一种借助计算机对信息进行处理、判别的分类过程。判决分类在

金刚藤镯与鸡血藤的区别

鸡血藤镯和金刚藤镯的区别 【鸡血藤镯 】 别名:活血藤、大血藤科、血藤、紫梗藤、猪血藤、 等多种植物的别称。 为五味子科藤木类。分布于我国西藏、湖北、云南等 地。 药用价值:补血行血,通经活络,祛风除湿。 【金刚藤镯】 别名:菝葜、铁菱角、马加勒、筋骨柱子,金刚根等 多种植物的别称。 为百合科植物西南菝葜。分布于我国西藏、湖北、云 南等地。 药用价值:祛风,活血,解毒。治风湿腰腿痛,跌 打损伤,瘰疬。 【藤镯的品相】 关于藤镯我相信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藤镯的本身好坏,那么到底什么样的藤镯才算是好的,什么样的才算精品应该怎么挑选,下面我分享我个人经验和观点。 1.饱满程度:不论是鸡血藤还是金刚藤,因为藤的本身就是自然生长的植物,既然是 植物当然就会存在不同程度的瑕疵,比如像干瘪、藤癍、虫眼、异形等都属于正常现象,所以藤面光滑平顺,无干瘪、虫眼、异形,藤节处粗细均与协调,不论藤粗、细即为佳品。 2.品相:品相体现的是手工艺,选择一条好的原材料还需要在制作过程中完美的呈现 才算是精品,内外无折痕、刮痕和破皮损伤,圈口圆滑弧度规则才算精品。 3.色泽:色泽是体现藤镯最直观的效果,这个我相信不用说大家都应该明白,颜色深 浅一致,红润透亮即为佳品。 【藤镯的保养】 1.平时不佩戴可以抹油(植物油均可)放入密封袋中,因为藤镯毕竟是植物多 少都会受潮和干枯,受潮后会变形影响藤镯的美观,抹过油的藤镯放在密封袋中藤镯会慢慢吸收油分那样看上去光泽会更好,镯子也会更加亮丽。 2.干枯。若天气特别干燥情况下需在藤镯上涂抹适量植物油以防干裂枯萎。 3.药藤镯会越戴越亮,佩戴在手腕上藤条与肌肤摩擦,不光滑的表层被逐渐磨 平,佩戴大约一个星期,藤镯就会渐渐变得光滑、平顺且美丽精致,且会随着佩戴时间增加颜色逐渐变深,越带越红越带透。

鸡血藤——补血活血良药

鸡血藤——补血活血良药 鸡血藤为豆科攀援灌木植物鸡血藤(昆明鸡血藤)和山鸡血藤(丰城鸡血藤)的藤,秋季采收,切片生用。鸡血藤的茎被切断以后,其木质部就立即出现淡红棕色液体,不久慢慢变成鲜红色汁液流出来,很像鸡血,因此,人们称它为鸡血藤,顾名思义,其有补血之功。 中医认为,鸡血藤性味辛、甘、温,入肝经,有补血行血、舒筋活络之功,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经来腹痛,月经不调,手足麻木,风湿痹痛等。《本草纲目拾遗》言其“壮筋骨,已酸痛……治老人气血虚弱,手足麻木,瘫痪等症;男子虚损,不能生育及遗精白浊;妇胃寒痛;妇人经水不调,赤白带下,妇女干血劳及子宫虚冷不受胎”。《本草再新》言其“补中燥胃”。《饮片新参》言其“去瘀血,生新血,流利经脉。治暑痧,风血痹症”。《现代实用中药》言其“为强壮性之补血药,适用于贫血性之神经麻痹症,如肢体及腰膝酸痛,麻木不仁等。又用于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闭止等,有活血镇痛之效”。 药理研究表明:鸡血藤对实验子宫,无论已孕或未孕均有兴奋作用,小剂量能增强子宫节律性收缩,较大剂量收缩更显著,振幅明显增大,已孕子宫较未孕子宫敏感,煎剂强于酊剂。鸡血藤对实验性家兔贫血有补血作用,能使血细胞

增加,血红蛋白升高。鸡血藤水提醇沉制剂能增加实验动物股动脉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对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水煎剂可降低动物胆固醇,对抗动脉粥样硬化。现介绍几则治疗方,供选用。 鸡血藤粥 鸡血藤30克,大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鸡血藤择净,放入药罐中,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红糖,煮至粥熟即成,每日1剂,连续3~5天。 可补血益气,通络止痛。适用于气血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手足麻木、风湿痹痛等。 大枣血藤瘦肉汤 大枣10枚,鸡血藤10克,猪瘦肉100克,调味品适量。将鸡血藤布包,大枣去核,猪瘦肉洗净,切片,三者同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炖熟后,去药包,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每于经前3~5天开始服用。 可益气养血,适用于血虚经少,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 鸡血藤补血膏 鸡血藤150克,龙眼肉、大枣各30克,蜂蜜适量。将龙眼肉撕碎;大枣去核,撕碎备用。将鸡血藤水煎2次,2液合并,文火浓缩后,纳入龙眼肉,大枣及等量蜂蜜,煮至沸后,候温装瓶备用,每取10~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冲服,或调入米粥中服食。

模式识别及应用--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及应用》课程教学大 纲 ( 06、07级) 编号:40021340 英文名称:Pattern Recognition and Its Applications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责任教学单位:电子工程系电子信息 教研室 总学时:32 学分:2 考核形式:考查 课程类别:专业课 修读方式:必修 教学目的:模式识别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方法,并且能掌握在大量的模式样本中获取有用信息的原理和算法,通过课外上机练习,学会编写模式识别的算法程序,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使学生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领域,为将来从事这一方面的研究打下初步基础。 主要教学内容及要求:由于本课程的目标是侧重在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因此在学习内容上侧重基本概念的讲解,辅以必要的数学推导,使学生能掌握模式识别技术中最基本的概念,以及最基本的处理问题方法。 本课程安排了一些习题,以便学生能通过做练习与实验进一步掌握课堂知识,学习了本课程后,大部分学生能处理一些简单模式识别问题,如设计获取信息的手段,选择要识别事物的描述方法以及进行分类器设计。 第一章概论 1.掌握模式识别的概念 2.熟悉模式识别系统 3.熟悉模式识别的应用 第二章统计模式识别——概率分类法 1. 掌握概率分类的判别标准 (1)Bayes法则 (2)Bayes风险 (3)基于Bayes法则的分类器 (4)最小最大决策 (5)Neyman-pearson决策 2. 熟悉正态密度及其判别函数 (1)正态密度函数 (2)正态分布样品的判别函数 3.了解密度函数的估计 第三章聚类分析 1. 掌握基于试探的聚类算法 (1)基于最近邻规则的试探法 (2)最大最小距离法 2.熟悉层次聚类算法 3.熟悉动态聚类法 (1)K均值算法 (2)迭代自组织的数据分析算法4.了解合取聚类法、最小张树分类法 第四章模糊模式识别 1.掌握模糊信息处理的基本概念 2.熟悉模糊识别信息地获取 3.熟悉模糊综合评判 4.熟悉基于识别算法的模糊模式识别 5.熟悉模糊聚类分析 第五章神经网络识别理论及模型 1.掌握人工神经网络基本模型 2.熟悉神经网络分类器 3.熟悉模糊神经网络系统 4.熟悉神经网络识别模型及相关技术 第六章特征提取与选择 1.掌握类别可分性判据 2.掌握基于可分性判据进行变换的特征提取与选择 3.掌握最佳鉴别矢量的提取 4.熟悉离散K-L变换及其在特征提取与选择中的应用 5.熟悉基于决策界的特征提取 6.熟悉特征选择中的直接挑选法 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它与数字图像处理课可并开。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应用于相关课题的毕业设计中,并可为学生在研究生阶段进一步深入学习模式识别理论和从事模式识别方向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大血藤

大血藤 【拼音名】 Dà Xuè Ténɡ 【别名】血藤、过山龙、红藤、千年健、血竭、见血飞、血通、大活血、黄省藤、红血藤、血木通、五花血藤、血灌肠、花血藤、赤沙藤、山红藤、活血藤。 【别名】血藤(《本草图经》),红皮藤(《任城日记》),千年健(《简易草药》),大活血(《植物名实图考》),五花血藤(《贵州民间方药集》),红藤、赤沙藤(《浙江中药手册》),蕨心藤(《广西中兽医药植》),活血藤、血通、血木通(《中药志》),穿尖龙、半血莲、过血藤、血灌肠、花血藤(《湖南药物志》),黄梗藤、八卦薛、黄鸡藤、血陈根、红牛鼻陈(《闽东本草》),山红藤(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五花七、五花血通、大血通(《陕西中草药》),红血藤、黄省藤、鱼藤、红菊花心(《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性味】苦;平;无毒 【归经】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痈;活血止痛;祛风除湿;杀虫。主肠痈;痢疾;乳痛;痛经;经闭;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虫积腹痛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肿痛。【功能主治】败毒消痈,活血通络,祛风杀虫。治急、慢性阑尾炎,风湿痹痛,赤痢,血淋,月经不调,疳积,虫痛,跌扑损伤。清热解毒,活血,祛风。用于肠痈腹痛、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扑痛。 【功能主治】活血通经,祛风除湿,驱虫。主治:阑尾炎,经闭腹痛,风湿筋骨酸痛,四肢麻木拘挛,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 0.3~1两。 【用法用量】 9~15g。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酒煮、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慎服。 【注意】《闽东本草》:"孕妇不宜多服。" 【临床应用】①治疗急性阑尾炎 以红藤为主,配合其它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药物组成复方治疗。初步观察对急性阑尾炎、阑尾脓肿有较好疗效。上海地区用复方红藤片(每12片含红藤2两、蒲公英1两、生大黄6钱、川朴3厘)内服,每日3次,每次4片(大便次数增多者剂量可减半),先后治疗急性单纯性、早期化脓性阑尾炎1213例。其中首批观察354例,有效率达98%,服药后在3~4天内腹肌紧张、腹痛、触痛均消失,平均在2天和2.5天白细胞和体温分别恢复正常;其后观察的859例,有效率亦达90%。随访146例(时间最长为治疗后11个月,最短为6个月),除25例复发(17.1%)外,余均良好。复发后有14例作手术治疗,11例继续服中、西药物治愈。 ②治疗胆道蛔虫病

鸡血藤

鸡血藤 中文名称:鸡血藤 英文名称:Caulis Spatholobi (拉):suberect spatholobus stem 定义:豆科植物密花豆 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 应用学科:中医药学(一级学科);中药学(二级学科);中药(二级学科)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鸡血藤鸡血藤(学名:Millettia dielsiana)是豆科崖豆藤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挝以及中国大陆的湖北、甘肃、安徽、浙江、广东、云南、湖南、海南、陕西、贵州、四川、广西、江西、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2,500米的地区,多生长在溪沟、山坡杂木林与灌丛中、谷地及路旁,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Spatholobus suberectus Dunn 的干燥藤茎。秋、冬二季采收,除去枝叶,切片,晒干。 【性状】:本品为椭圆形、长矩圆形或不规则的斜切片,厚0.3~1cm。栓皮灰棕色,有的可见灰白色斑,栓皮脱落处现红棕色。切面木部红棕色或棕色,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呈红棕色至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3~8个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质坚硬。气微,味涩。 【鉴别】: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含棕红色物。皮层较窄,散有石细胞群,胞腔内充满棕红色物;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维管束异型,由韧皮部与木质部相间排列成数轮。韧皮部最外侧为石细胞群与纤维束组成的厚壁细胞层;射线多被挤压;分泌细胞甚多,充满棕红色物,常数个至10多个切向排列成层;纤维束较多,非木化至微木化,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群散在。 木质部射线有时含棕红色物;导管多单个散在,类圆形,直径约至400μm;木纤维束亦均形成晶纤维;木薄壁细胞少数含棕红色物。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碎,晒干。 【植物形态】: ①密花豆,又名:三叶鸡血藤。 攀援灌木。茎无毛。小叶3,阔椭圆形,长12~20厘米,宽7~15厘米,先端锐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疏被短硬毛,下面沿脉疏被短硬毛,脉腋间有髯毛。花多数,排列成大型圆锥花序;花长约10毫米;萼筒状,两面被白色短硬毛,萼齿5,三角形,上面2齿近合生;花冠蝶形,白色;花药2型,5个大,5个稍小;子房密被白色短硬毛。荚果刀状,长8~10.5厘米,宽2.5~3厘米,被绒毛,有网脉,沿腹缝线增厚,仅顶部有一个种子。生于林中或灌丛中。分布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②白花油麻藤 藤本。叶为羽状复叶。窄小叶3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长8~16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广楔形,两面均无毛或疏被毛。侧生小叶较小,基部斜形;叶柄无毛,小叶柄有疏长硬毛;托叶卵形,早落。总状花序腋生,长30~38厘米;具花20~30朵;萼钟状,萼齿5,上面2齿合生,有稀疏棕色长硬毛;花冠蝶形。灰白色,长7.5~8.5厘米,旗瓣卵状广椭圆形,长约为龙骨瓣的1/2;雄蕊为9+1的两组,花药2型;子房密生锈色短柔毛,花柱丝状。荚果木质,长矩形,长22~40厘米,宽约3厘米左右,外被棕色短柔毛,两侧有狭翅,种子间有紧缩;种子10余枚,肾形,黑色。花、果期4~9月。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③香花岩豆藤,又名:山鸡血藤、贯肠血藤、苦藤、猪婆藤、大活血、过山龙、野奶豆。 攀援灌木。幼枝和花序被金黄色绒毛。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5~15厘米,宽2.5~5厘米,先端钝尖,基部圆楔形,下面疏生短毛或无毛;小托叶锥形。圆锥花序顶生,长达15厘米。萼钟形,密生锈色毛;花蝶形,紫色,长1.2~2厘米;旗瓣椭圆形,基部有短爪,外面白色,密被锈色丝状毛;雄蕊成9+1的两组;雌蕊的子房密被长绒毛。荚果条形,长7~12厘米,宽约2厘米,近木质,密被黄褐色绒毛。种子扁长圆形。花期夏季。果期秋季。生于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本植物的根(岩豆根)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④亮叶岩豆藤,又名:血节藤、血藤、血筋藤。 攀援灌木。形态与上种相似,幼枝有平贴丝状细毛,后变光滑。小叶披针形或卵形,长5~8厘米,两面光亮。圆锥花序顶生,长6~10厘米;花长约2厘米;萼钟状,密生绢毛;花冠紫色,旗瓣外面白色,有绢毛,基部有2个胼胝体状附属物。荚果条状矩圆形,长10~14厘米,有绒毛;种子4~5粒。生溪边、山谷疏林下。分布广东、广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