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法新版

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管理培训知识试卷

考试时间姓名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6分)

1、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正式施行日期是()

A、2004年8月28日

B、 2004年12月1日

C、2005年1月1日

D、2005年1月1日

E、 1989年2月28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立法目的是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

A、保证社会发展

B、保障人体安全

C、保证正常的社会秩续

D、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

E、保障公共卫生秩序

3、《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的“医源性感染”的含义是指()

A、在从事医学实验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B、在从事实验室工作中,因接触病原体所致的感染

C、在从事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D、感染病原体无临床症状能排出病原体人与脊椎动物接触病员

E、人与脊椎动物接触病原而感染。

4、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属于()

A、医院感染

B、医源性感染

C、病媒生物感染

D、病原体感染

E、潜伏体感染

5、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A、肺结核

B、肺炭疽

C、艾滋病

D、病毒性肝炎

E、流行性出血热

6、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属于乙类传染病分类,但依法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是()

A、肺结核

B、艾滋病

C、猩红热

D、淋病

E、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7、国家实行预防接种制度的对象是()

A、儿童

B、在校学生

C、未成年人

D、成年人

E、全体社会公民

8、《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传染病防治方针是()

A、防治结合

B、预防为主

C、依靠科学

D、分类管理

E、控制为主

9、发现传染病病情应及时按照规定内容、程序、方式和时限报告,报告疫情应遵循的原则是()

A、系统控制原则

B、系统通报原则

C、属地管理原则

D、隶属关系原则

E、直接向上级领导报告

10、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中的责任报告单位法定报告时限为() 2

A、2小时内进行报告

B、2小时后即可报告

C、3小时后即可报告

D、4小时后即可报告

E、6小时后即可报告

11、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传染性非典性肺炎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农村的责任报告单位法定报告时限为()

A、6小时内进行报告

B、7小时后即可报告

C、8小时后即可报告

D、 10小时后即可报告

E、12小时后即可报告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建立传染病疫情()

A、预防接种制度

B、全民预防措施

C、信息公布制度

D、菌种运输管理制度

E、鉴定制度

13、医疗机构发现甲类传染病时,对疑似病人应依法及时采取的措施是()

A、采取预防措施

B、进行医学观察

C、予以隔离治疗

D、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

E、确诊前在指定场所进行单独隔离治疗

14、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15、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什么原则()

A 一般预防

B 标准预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16、下列哪类人群不属于艾滋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

A 同性恋者

B 性乱交者

C 静脉吸毒者

D 医护人员

1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18、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

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A 戴手套 B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 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19、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20、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级别分为三级,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A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

B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C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D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21、艾滋病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以下属于轻度的是()

A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计数正常者

B 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计数低者 3

C 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

D 上述都不对

22、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多久应用最好()

A 72小时内

B 36小时内

C 24小时内

D 4小时内

23、以下哪种物品不属于病理性废物()

A 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

B 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C 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

D 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24、以下哪类物品不属于药物性废物()

A 废弃的一般性药品

B 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

C 菌种、毒种保存液

D 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

25、废弃的化学消毒剂属于哪类医疗废物()

A 病理性废物

B 药物性废物

C 损伤性废物

D 化学性废物

26、以下物品中属于感染性废物的是哪种()

A 变质的免疫球蛋白

B 臀垫

C 过期的84消毒液

D 用过的酒精消毒剂

27、下列物品中不属于医疗废物是哪种()

A 使用后的一次性医疗器械

B 使用后的(一次性塑料)输液瓶(袋)

C 过期消毒剂

D 病理标本

28、《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中规定,利器盒应是什么颜色()

A 红色

B 白色

C 黑色

D 黄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4分)

1、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于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经国务院第十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于同年_____月_____日以380号国务院令颁布实施。

3、对医疗废物进行登记,内容应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_____年。

4、医疗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__ ___或者__ ___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

5、医疗废物共分______ 类, ______性废物、______性废物、 ______性废物、 _______性废物、______性废物。

6、法律责任,对末按照国家法规条例而造成传染病传播及环境污染事故的,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__ ____、___ ___、_____ __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__ ___责任。

7、医疗废物(如一次性使用后的医疗用品)锐器类(针头、刀片等),应放入防锐器穿透的专用____ _内、塑料部分放入专用___ ___袋内、颜色为__ __色、有明显的警示标识及警示说明。 4 传染病防治法、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医疗废物管理培训知识试卷答案一、单选题 1-5 B D C A B 6-10 E A B C A 11-15 A C E D B 16-20 D C D D C 21-25 A D B C D 26-28 B B D 二、填空题1.《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2. 2003 6 4 6 16 3. 3 4.直接间接 5.五感染病理损伤药物化学 6.降级撤职开除刑事 7.容器包装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