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区位分析

苏州区位分析
苏州区位分析

对苏州市的区位研究分析

0912021045 尤超

苏州,古称吴、吴都、吴中、东吴、吴门,现简称苏。苏州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中国重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始定名为苏州,以城西南的姑苏山得名,沿称至今。苏州是江苏省的经济、对外贸易、工商业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艺术、教育和交通中心。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傍太湖,与无锡相接,北枕长江。苏州地理位置优越。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贯穿东西,京杭大运河连接南北,境内河港密布,公路四通八达。横卧北侧的长江是通往外地的重要水运干道。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张家港港、常熟港、太仓港都是国家一类口岸,其中太仓港还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和苏州工业园区的配套港苏州位于长三角核心区,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圈”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通、泰州(即苏南地区),以及浙江省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即浙东地区),共计15个城市。

①优势条件:经济基础深厚,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发达,长江流域腹地深广。龙头市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便捷的高速公路和沪甬跨海大桥把江浙的城市群与上海衔接起来,使之起到长三角核心驱动作用。

②发展目标:长三角将成为全世界人口最多(约5000万人)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即市场一体化、交通一体化、信息一体化、制度一体化、资源一体化、产业一体化、环境一体化、形态一体化。走出去就是指一般加工业,如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一定要向周边地区辐射。请进来主要是请进来一些适合上海环境、特别是能承受上海本地成本的一些企业,主要是服务业,也包括一些加工工业的高精尖生产制造业。放下去指一般的制造业就转移出去。一般的、低层次的加工制造业,上海要主动放弃,这是加强长三角合作的一种好的手段。提上来指上海整个城市功能要提上来,真正增强它的服务功能、市场配置功能,一种内联外引的市场平台的功能。

一、苏州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一)绝对地理位置

苏州市位于北纬30°47’~32°02’,东经119°55’~121°20’;

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二)自然地理位置

苏州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瓷石、硫、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煤、天然气、铜、铁、铅、铟、镉、银、磁铁等16种。矿产以非金属为主,其中高岭土、花岗石以储量丰富、质量优异名冠全国。全市现有耕地288168公顷,水面38.3万公顷(575万亩),丘陵2.3万公顷(34万亩)。主产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鸭血糯和太仓白蒜;特产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银鱼、莼菜、珍珠和阳澄湖大闸蟹闻名遐迩。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三)经济地理位置

苏州紧邻中国最大的现代化城市上海,正好落在上海100公里都市圈的范围内,处在上海的紧密联系圈层内,是上海的强辐射区,经济发展受上海影响较为强烈。

二、苏州自身的区位优势:

苏州发展旅游业的优势主要体现在旅游资源、区位交通和综合实力等方面。

1. 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1)声名远播的古典园林。

(2)风貌独特的千年古城。三纵六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有“东方威尼斯”之称。

(3)令人神往的水乡古镇。以四面环水的周庄、五湖环抱的同里、六水相汇的角直等为代表的众多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以独特优美的水乡风貌、浓郁深厚的文化积淀、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令国内外游客神往,留连忘返。

(4)历史悠久的吴地文化。苏州是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代才俊辈出、人文荟萃。昆曲是“中国戏曲之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述和非

物质遗产”代表作;苏州评弹已在江浙沪流传了300多年。苏州工艺品巧夺天工、闻名中外,苏绣被誉为全国“四大名绣”之一

(2)优越便捷的区位交通: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紧邻上海,处于长三角的交通接点和沪宁杭、沪苏杭的中心位置,区位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捷。“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同江至三亚、上海至成都线在此相交,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312国道和长江横穿东西,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绕城高速公路环抱苏城,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型开放式的大交通框架

三、苏州与上海的区位关系:

上海,正如一个巨大的热力源,向它的有效辐射半径,释放其经济带动的势能,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上海周边城市所认可,而接轨大上海无疑成了沪周边城市利用自身区域优势,提升本地经济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毗邻上海的苏州、“近水楼台先得月”,已经成了这一策略的最先受惠者。也正是因为苏州在长三角各城市中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地理优势,并能够将这些优势发挥出来并转化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动力,才使得苏州在接轨上海经济圈这一过程中能成为最先受惠者。

苏州目前正以新的思路新的姿态对新一轮“接轨上海”进行积极的部署和落实。从目前情况看,在搞好产业接轨、市场接轨、交通接轨的同时,需要进一步实现人才、科技、信息、物流、金融等方面的接轨。要主动接纳上海人才、科技等方面优势的辐射和带动,力争成为上海科研的中试、应用和推广基地。倡导接轨的一体性,力避出现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等负面效应,把接轨的视野进一步放宽,把接轨的目标进一步放大,理性地站在苏州的整体角度去统筹规划,去谋求更为科学和长远的大发展。要倡导接轨的延伸性,不仅要使苏州各地的接轨浑然一体,互相呼应,还要把与上海接轨的行动纳入到整个长江三角洲的范围予以关注,即一方面要研究和借鉴周边城市的经验,另一方面要在接轨上海的同时加快与周边城市的关系整合及合作,要善于发现周边城市接轨上海成果的外延和由此带来的机遇,为我所用,以达到事半功倍之成效。要倡导接轨的人文性,赋予主要具有经济特征的接轨工作以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和聚合力,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场合打出“大苏州”这张现成的和共同的品牌,把分开的五指握成拳,就会使接轨的效应也更为放大。”

四、苏州与长三角区位关系:

长江三角洲北起通扬运河,南抵杭州湾,西至南京,东到海滨,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南部、浙江省北部以及邻近海域。这个都市群汇集了产业、金融、贸易、教育、科技、文化等雄厚的实力,对于带动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连接国内外市场,吸引海外投资,推动产业与技术转移,参与国际竞争与区域重组具有重要作用。

长江三角洲都市圈,以上海为龙头,由浙江的杭州、嘉兴、绍兴、宁波、湖州、舟山、台州和江苏的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南京及盐城、连云港、

南通、泰州等1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带。这里是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总量规模最大、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2004年度统计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占全国土地的1%,人口占全国5.8%,创造了18.7%的国内生产总值、全国22%的财政收入和18.4%的外贸出口。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400多家在这一地区落户,其中,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和中国总部的就有逾200家,仅在苏州投资的有81家,投资项目达188个。县域经济的崛起,使“长三角”城市连片化、都市化成为可能。

而苏州处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与上海相邻,地理条件得天独厚,外企投资最多,发展最迅速。

五、苏州与环太湖经济圈的区位关系:

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沪宁杭处于三个重要支点,形成了一个大三角,支撑起了以上海为龙头、宁杭为两翼,其余城市为腹地的城市网络体系。随着长三角竞争与发展,一个新的概念诞生——“环太湖经济圈”,它是以环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湖州、嘉兴这五个城市构成的一个小三角,由于地缘优势,接受上海辐射,其经济发展日显突出,已经成为长三角地区“核心腹地”。

环太湖经济圈包括江苏的常州、无锡、苏州和浙江的嘉兴、湖州,太湖流域与长三角是两个外延不同、内涵基本一致的经济区域。苏锡常嘉湖地区则是太湖流域的核心部位,更是近代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工业的摇篮。长江三角洲地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公里,环太湖经济圈占据了27.3%的土地,从主要指标所占比重来看,环太湖经济圈基本达到长三角的三成以上,利用外资方面更是超过40%,与2002年相比,主要指标比重都呈现上升趋势,也反映出“环太湖经济圈”在长三角地区中的核心地位。

环太湖经济圈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接受上海辐射,成为上海支柱产业的配套延伸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环太湖城市圈中的苏、锡、常、嘉、湖五个城市,随着不可逆转的一体化进程,必将成为长三角的“核心腹地”而日益显现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六、苏州与东亚经济圈的区位关系:

东亚经济是与欧洲经济、北美经济相提并论的世界三大区域经济之一。1997年亚洲经济危机以后,东亚国家克服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害、加速经济体制改革,使东亚经济开始了新的一轮高速增长期。2001~2004年间,在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和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积极影响下,东亚各国经济蓬勃发展,区域内的贸易依存度日益增长,东亚经济合作也从概念进入到现实阶段。

中国地处东亚,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东亚的发展。中国十分重视与东亚各经济体的合作,最近正在积极推动东亚10+3(亚细安10国加中、日、韩)合

作,并在金融领域中已取得了成果。中国也在推动建立“中国-亚细安双边自由贸易区”,促进东亚地区的自由贸易,中国与东亚各经济体既竞争,又合作,共同发展,共享繁荣,最终将实现双赢。

而苏州作为中国经济发达区,更要融入到东亚经济圈中,发挥其优势。

七、苏州现状、机遇及挑战:

(一)国际产业从美国—日本---台湾—长江三角洲的转移

1、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全球知识型服务外包日益兴起;

2、制造成本

国际产业的转移主要是基于制造成本,所以通常将需要大量劳动力的产业、工艺先转移到中国。

随着中国加入WTO,关税降低,逐渐吸引了一些世界顶级企业的进入,这些企业又带来了自己的上下游合作伙伴。群聚效应带动了产业链的转移。

3、人力资源

江苏省的文化底蕴塑造了一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工人,吸引了国际产业的转移。

(二)苏州是国际产业转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是一个低端制造业产业的集中地,管理、研发、市场苏州均不是中心

1、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市之一。

2、苏州是长三角的核心区的几何中心城市;界于长江和太湖两大生态源之间。(三)苏州、无锡、常州都市圈分析

1、最靠近上海核心区的城市

2、与其他两个城市存在竞争关系

苏州作为中国发达经济区,首先要与上海处好关系,接受上海的辐射。在长三角、太湖经济圈中,苏州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不仅仅是整个中国,苏州需要融入东亚经济圈走向亚洲走向世界。只要充分发挥苏州的区位优势,苏州的明天会更美好。长期以来江苏经济之所以位于全国前列很大程度上得力于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该地区每年为江苏省创造了近70%的GDP和财政收入作为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这三个城市的发展对整个江苏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和现代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三个城市,至少从现在看来,竞争远远大于合作,关于资源的竞争关于人才的竞争关于市场的竞争,还有最近比较热的关于中心地位的竞争,这些竞争也制约了他们更好的发展,作为江苏人在这里我想发表我的几点看法常州——20世纪80年代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之一,曾经以乡镇企业的发达而闻名全国,但进入90年代,随着对外开放程度和改革深度的不断加大,市场经济不断深入发展,乡镇企业因为规模小.管理水平落后.竞争力弱而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在此时他的两个兄弟城市无锡和苏州迅速做出反映,改变发展模式大力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再这一点上常州已经落后了他们很多,甚至已经落后了这几年发展迅猛的南通,所以下一步常州市政府要做的是积极招商引资,开放市场,整合原有企业使企业做大做强,做出几个国内外有影响的名牌企业,泰州虽小,但是“春兰电器”“扬子江药业”“林海集团”闻名全国,这一点常州应该好好学习苏州——用余秋雨先生的话说就是“一夜之间,老叟换新颜”,以前提到苏州总会想到他古老的园林和小桥流水人家,可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苏州却把他的另一面展示给人们,特别是90年代中后期,年均18%的惊人高速发展使苏州人有了一夜暴富的感觉,全国学温州边成了全国学苏州,苏州走出了苏南模式开创了苏州模式但在这种光环的照耀下我却有种担心,我不怕得罪苏州朋友,苏州不仅是苏州人的也是江苏人的,苏州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外资甚至过分依赖于外资,真正的国有企业并不多,如果有一天台海发生战争中日冲突,国家政策发生变化,苏州的台资日资一撤,可想而知,苏州剩不下多少了,又得到以前小桥流水的生活了,另一方面苏州GDP高达全国第四,可是人民生活水平却不比其他城市好多少,富的是外国人,中央政府是最精明的,他不管你人民生活怎么样,只要往上交的钱多那就重视你,给你戴光环,动不动给你个某某模式要不就向某某城市学习,所以苏州要看到这一点,认清自己冷静头脑做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步,或者

说是GDP和人民生活水平共同发展无锡——早在80年代就是全国十五

个经济中心城市和13个较大的城市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的转型期中元气大伤,至今尚未完全恢复,但是凭心而论,无锡是三个城市中最没有硬伤的城市,三大产业统筹发展,工业底子厚,自20世纪处荣氏家族开始便是全国工业重镇了,国有经济,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共同发展,特别是前几天省委关于服务业发展的会议在无锡召开,这无疑为无锡的第三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无锡是区域交通枢纽,无锡机场也有可能升格为苏南国际机场,无锡因该好好利用这些条件加快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楚的看到无锡面临的问题—国有资本流失,从“小天鹅”股份被收购,到商业大厦的罢工事件,我们应该懂得国有资本是一个地区的支柱,外国人是靠不住的,说不定哪天捞足了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这就像东三省无论穷成什

么样,那都是国家重点地区,因为那里是国有资本的重地。

名句赏析!!!!!

不限

主题

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____佚名《击鼓》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琴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____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李商隐《锦瑟》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____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____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____黄景仁《绮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惠能《菩提偈》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 西门》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马致远《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名句赏析!!!!!

不限

主题不限抒情四季山水天气人物人生生活节日动物植物食物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____佚名《越人歌》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____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____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____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____温庭筠《南歌子词二首/ 新添声杨柳枝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____卓文君《白头吟》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____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____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____佚名《上邪》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____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____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____佚名《击鼓》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____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____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迈陂塘》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____司马相如《凤求凰/ 琴歌》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____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____高蟾《金陵晚望》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____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____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____俞彦《长相思·折花枝》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____李商隐《锦瑟》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____白居易《长相思·汴水流》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____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____乐婉《卜算子·答施》

雨打梨花深闭门,忘了青春,误了青春。____唐寅《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____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____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____苏麟《断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____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陪侍御叔华登楼歌》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____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____崔护《题都城南庄》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____晏殊《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____晏殊《玉楼春·春恨》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____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____黄景仁《绮怀》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____惠能《菩提偈》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 西门》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____孟郊《登科后》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____王维《山居秋暝》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____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____马致远《杂剧·江州司马青衫泪》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____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论诗三十首·其四

(53人评分) 8.7

朝代:金朝

作者:元好问

原文: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写翻译写翻译写赏析写赏析纠错纠错收藏收藏评分: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

参考翻译

写翻译写翻译

译文

陶渊明的诗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摒弃纤丽浮华的敷饰,露出真朴淳厚的美质,令人读来万古常新。陶渊明自谓自己是上古时代的人,但并未妨碍他仍然是个晋人。▼

参考赏析

写赏析写赏析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元好问评论晋代诗人陶渊明时前两句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陶渊明的诗句自然质朴不假修饰,剥尽铅华腻粉,独见真率之情志,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

作者介绍

元好问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 苏州市综合交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总体规划的相关内容深化和细化。为使苏州市交通基础设施布局适合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2005年12月,我局委托相关设计单位进行规划的编制工作,并与2008年初通过专家论证。 一、规划期限 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二、规划范围 分市域、市区、中心城区、古城区4个层次。 三、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苏州市土地、生态、环境资源容量为约束条件,面向长三角区域发展,构建集约、生态、和谐、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总体构想和战略目标提供支撑,强化苏州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 四、规划主要内容: 1、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建设“一纵三横一环七射四连”的高速公路网络。建设“四纵五横”干线网络,五县市之间一级公路通达。 高铁路线在市区北部相城区穿越,高铁站设在相城区胡巷村,距现苏州火车站10km。规划提出苏嘉杭铁路、沪宁城际轨道、苏嘉城际轨道、无锡-常熟-太仓-嘉定城际轨道,苏通城际轨道市域S1线、市域S2B线、无锡硕放机场专线的建设建议。 苏州港远期争取建设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的重要干线港 内河航道网布局总体上维持“两纵八横”的总体格局。 在全市范围内共规划33个港口,其中主要港口12个,一般港口21个。 规划期内苏州航空应充分利用周边机场的资源,并加快完善与周边机场联系的集疏运通道。 2、市区综合交通规划 以“井字加环”快速路为骨架,以“八纵八横”共16条组团间主干路形成干路框架体系。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方案提出了新的城市空间布局,本规划中对轨道交通线路需要根据新的城市空间布局进行一定的调整。仍然维持了市区4条轨道线路的布局方案。 BRT系统在功能上是对轨道交通系统的升级、延伸和补充,根据苏州城市空间布局特征,本规划在轨道交通网络布局的基础上,提出了“双环一纵”的BRT系统布局规划方案。 常规公交专用道在轨道网和BRT线路基础上,起到加密公交网络的作用,总体上呈现环状、放射状形态。本规划共提出18条公交专用通道。 综合考虑交通需求及公交线网布设及停车换乘设施要求等,规划一级交通枢纽7处,二级交通枢纽12处,普通交通枢纽28处。 规划公交首末站(含保留及扩建部分)118个,在城市外围地区增设停保场及修理场,共规划了20个公交停保场和修理厂。 在停车设施的供应上,应该针对不同的区域采取不同的策略。苏州市区停车政策供给共划分为四个区域。根据停车调查和需求预测的结果,考虑不同停车政策分区的停车设施供应策略,在2004版停车配建指标基础上,结合最近几年苏州市停车配建标准的

苏州地区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苏州地区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苏州领先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商部

第一部分基础资料苏州地区专业市场项目统计

(一) 南环茶叶市场 1、 项目概况 南环茶叶市场项目位于南环路号(大龙新村对面),临近南环高架出口,临近苏州汽车南站,交 通比较拥挤。东侧米内有超市好又多,西侧米内有超市大润发。总建筑面积约平米,是苏州地区目前 最大的茶叶专业市场。 人 南 胥 民 园 路 路 南 路 南 环 高 架 盘 东 迎 蠡 吴 春 路 南 路 路 2、 项目建筑形态及规划设计 建筑形态: 一层背靠背沿街商铺,二层公用楼梯仓储空间。一层商铺内有自建小型冷库,或二层仓储空间自建冷库。 规划设计: 该项目由原新市路茶叶市场拆迁过来,至今已五年。由十排营业用房的个独立铺面组成,面积均为平米左右。二层仓储空间面积均为平米。市场内道路二横四纵,横向道路为米,纵向道路米。 房型:一层: 开宽米 进深米 层高米

二层:开宽米进深米层高米 3、招商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整个市场为专业的茶叶市场,没有具体的划分实行经营项目的分区经营,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没有物业费。设有茶叶、茶具、茶品包装个经营项目。 招商租售: 整体项目实行只租不售的原则,其具体招商策略如下: 、租赁价格: 店面仓库:万年—万年 、租金支付: 租金一年一付 (二)苏州电子市场 1、项目概况 苏州电子市场项目位于广济南路号,临近石路商业圈。周边交通便捷。市场集商铺、小型仓储、停车场为一体。总建筑面积约平米。是市区较大的专业电子市场。 广阊 济胥 金门路 路路 景德路

2、项目建筑形态及规划设计 建筑形态: 一层背靠背沿街商铺,二层内置楼梯仓储空间。 规划设计: 该项目至今已五年。由十排营业用房的个独立铺面组成,单间面积均为平米。二层仓储空间面积均为平米。其中排为内街行列式独立商铺,排为沿金门路互通商铺。主体市场内道路横纵,横向道路为米,纵向道路米。 房型:一层:开宽米进深米层高米 二层:开宽米进深米层高米 楼层承重量:公斤。 、招商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整个市场为专业的电子市场,没有具体的划分实行经营项目的分区经营,市场内经营户以苏商居多(约占半数),无其他费用。电子类产品品种齐全,另经营电脑小配件、音响设备、电线电缆、仪器仪表等多种经营项目。 招商租售: 整体项目实行只租不售的原则,其具体招商策略如下: 、租赁价格: 店面仓库(一楼一底):万年—万年 、租金支付: 租金一年一付 、设有专门的免费停车场。保障进驻商户与购买客户的停车问题。 (三)苏州文化市场 、项目概况 苏州文化市场项目位于司前街号(司前街与道前街交汇处)。周边交通相对便捷。沿道前街斜对面为苏州市会议中心,沿司前街对面为办公用品商城。总建筑面积约平米。是苏州市唯一的文化市场。 育 巷

(完整版)苏州百强企业名单

?苏州百强企业名单 ?苏州地区百强民营企业名单 按地区顺序排列 一、张家港市(27家) 1.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2. 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3 .华芳集团有限公司4.江苏张铜集团有限公司 5.江苏澳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江苏骏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8.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江苏攀华集团有限公司10.江苏丰立集团有限公司11.张家港市欣欣化纤有限公司12.张家港市沙洲纺织印染进出口有 限公司 13.江苏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14.江苏宏宝集团有限公司 15.江苏天霸集团16.江苏飞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7.张家港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8.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 19.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 限公司 21.张家港市新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22.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 23.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24.张家港市建业印染机械有限公 司 25.江苏菊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26.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27.张家港市港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二、常熟市(27家) 28.江苏波司登集团有限公司29.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 30.江苏梦兰集团公司31.江苏旋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33.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34.江苏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5.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 公司 36.江苏常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37.常熟市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8.江苏金木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9.常熟市交电家电有限责任公司40.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41.江苏常盛集团有限公司 42.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43.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44.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45.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46.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47.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8.江苏中诚建材集团(常熟中信特种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49.常熟市锦绣经纬编有限公司50.江苏格林电器有限公司 51.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52.江苏萃隆铜业有限公司53.常熟市电缆厂54.常熟市力宝装潢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

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规划背景 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传统风貌、历史文脉尤存。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中“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的要求,特别是通过近几年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迫切需要在宏观上有控制、在微观上有指导的规划,以促进古城的保护更新建设。为此,苏州市政府委托有关部门编制了苏州古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一、在总体原则指导下,依据各个街坊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相应不同的规划重点和方法。古城控规按照道路、河道等自然地物划分为54个街坊,并分街坊进行了规划编制。 古城控规突出了保护的基本原则,对总体规划中已划定为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的街坊按历史街区和传统风貌地区要求编制规划,其它街坊中则依据具体情况,确定需要保护的历史地段。 古城控规贯彻了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完善古城的职能,发挥古城的活力。街坊中现有工业企业原则上根据“三个三分之一”和“退二进三”的方针进行调整,合理调整土地使用功能。 居住街坊遵循“重点保护、合理保留、普遍改善、局部改造”的方针,保持街坊原有的格局、空间形态。 二、注重保护、重新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搞好古城控规,细致深入的调查是工作的基础。对每栋建筑的调查、评判,按以下四方面进行: 建筑质量: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风貌:分Ⅰ、Ⅱ、Ⅲ、Ⅳ四类; 建筑年代:分古代、近代、50-70年代、70年代后四类; 建筑高度:分1-2层、3层、4-5层、6层以上四类。 在编制古城控规中,编制了“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评析表”,以建筑风貌、质量、层数三个因子综合确定每栋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整饰和更新的类别。 三、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的综合评定 建筑保护与更新方式综合评定是根据建筑的质量、风貌和层数等因子综合确定建筑的保护、保留、改善、更新和整饰的类别。 保护:指文保、控保建筑和古建民居。规定它们的外观除了修缮复原外,根据文物保护等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近几年来,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较快,既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也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就总体而言,苏州第三产业的比重仍不算高,还低于第二产业;而且其内部结构也不尽合理,比如仍以商饮业等传统服务业为主.而具有高附加值、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苏州市产业结构分析及建议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服务业的顺序转移的一般趋势。具体说来就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存在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则首先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则趋于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一般规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苏州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苏州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三次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15712演变为2004年的26731(参见图一)。 注根据苏州市历年统计年鉴及其统计公报数据绘制 很明显,苏州的产业结构的演变基本上符合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从苏州当前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苏州的产业结构又与这一“一般规律”有着相当大的差别,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大 按照历年汇率计算,苏州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在1978年仅为415美元,1992年首度超过1000美元,达到11524美元,到2004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已升至70083美元,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二。按照“一般规律”,苏州市的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应远小于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第二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44%;又有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第二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平均为37%。但是,苏州市当年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却高达67%,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与国内其他大中城市相比,苏州市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位居第一。 (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较小 西蒙·库兹涅茨模式中人均GDP为1000美元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7%; 1995年,世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DP为426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平均为53%。2004年,苏州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约为70083美元,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31%。显然,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其当前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同时,

苏州市历任领导

苏州市历任市委书记(2015年最新版) 1949年4月30日 苏州市军管会成立,韦国清任主任。 中共苏州地委成立,宫维桢任地委书记。 苏州专员公署成立,李干成任专员。 中共苏州市委成立,惠浴宇任苏州市委书记兼市长。 地委书记:(1971年3月起) 刘金山 刘锡康 贾世珍 罗运来 戴心思 市委书记:(1970年11月起) 曲言斌(1970年11月) 刘伯英(1975年2月 贾世珍 1983年1月,苏州地区和苏州市合并,实行市管县的新体制。市委书记: 戴心思(1983年2月到1987年3月) 高德正(1987年3月到1989年8月) 王敏生(1989年8月到1994年7月)

后曾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杨晓堂(1994年7月-1998年6月)后曾任国家开发银行行长 梁保华(1998年6月到2000年12月)后曾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长,十一届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陈德铭(2000年12月到2002年5月)后曾任商务部部长,王珉(2002年5月到2004年10月)后曾任吉林省委书记王荣(2004年10月至2009年6月)深圳市委书记 蒋宏坤(2009年8月至2014年06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石泰峰(2014年6月至今) 苏州市历任市长(2015年最新版) 周乃翔(2012.03-至今) 阎立(2005年1月- 2012年2月), 2004年11月至2005年1月任"代市长") 后任常州市委书记 杨卫泽(2001年1月-2004年11月) 后任无锡市委书记,南京市委书记,2015年1月5日被中纪委带走 陈德铭(1997年12月-2000年12月) 章新胜(1989年-1997年) 俞兴德(1986年1月 - 1989年10月) 段绪申(1984年7月 - 1986年1月) 方明(1981年1月 - 1984年7月)

关于苏州交通拥堵问题的文献综述

关于苏州交通拥堵问题的文献综述 摘要:交通拥堵问题是我国各大城市面临的严峻问题,严重制约着城市的经济与社 会发展。苏州靠近上海,又有苏通大桥的交通要道,交通拥堵问题也较为严重,刚过 不久的十一黄金周就能明显的看出交通拥堵情况。因此,深入研究苏州交通问题刻不 容缓。就近年来各地学者对国内外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结合苏州的实际情况,以找 寻缓解苏州交通拥堵情况的方法。 关键词:苏州、交通拥堵、措施 2010年,中科院专家牛文元称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5座城市每天损失近10亿元。 一、对交通拥堵的定义 在学术界对交通拥堵还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交通拥堵,本质上是日益增长的机动车 辆与供给不足的道路交通之间的供求矛盾1,这是杨春蕾和陈玉冬在其论文中提到的。 而徐建平则指出: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是指道路交通需求(一定时间内想要通过某条道路 的车辆数)超过该条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内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造 成车辆滞留道路,出行时间、或者延误超过出行者可接受范围,无法正常通过的交通 现象。出行时间及相关出行延误是交通拥堵的主要评价指标。根据交通拥堵产生是否 具有周期性,可将其分为周期性拥堵和非周期性拥堵。根据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把 交通拥堵分为常发交通拥堵和偶发性交通拥堵2。我们会习惯性的认为造成交通拥堵主 要是城市道路面积小和道路设施的不完善,但是这并不是苏州交通拥堵的所有原因。二、苏州交通拥堵的原因 苏州作为园林城市,有其独特的发展要求,交通拥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付宏伟指出我国大城市多是单中心或双中心的城市结构,使得城市政治、经济、 文化都集中在这一区域,这就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中心区人口密度高,交通流量大等现象。高密度的人流、车流会导致车辆违章停车,交通事故率上升等问题,从而导致更 为严重的交通拥堵,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城市环境问题,不利于城市的健康发展3。苏州 的旅游文化景点大多分布在古城区,而商业、政治、文化中心也大多集中在古城区, 这就使得古城区的人口密度过高,车流量大,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2、李云飞认为城市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流量分布不均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城市道路等级偏低,道路路网密度相对较低,城市道路等级级配不合理。主干道 负荷太重,易产生交通阻塞,而干道和次干道则因道路宽度窄车道数不足,道路多呈T 型,很多市内的次干道基本闲置,无法正常承担主干道的分流作用4。苏州是一个老城市,交通调入建设水平和城市交通布局是影响城市交通结构的重要因素。在苏州北站,苏州南站,火车站附近,交通量大,但交通流量分布不均匀,造成这些路段十分拥挤。 3、现有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没有充分发挥合理的交通指挥和疏导作用。目前国 内城市所采用的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多为集中式控制系统,存在单路口交通信号控 制对交通流变化的适应性差、交通分区不合理和多路口交通信号协调性差等问题5。在 苏州有些路段信号灯设置不合理,直行车和转向车同时行驶,对行人穿越马路就造成 了不便。人行道没有信号灯,这就容易造成交通事故而引起交通拥堵。

苏州市产业结构研究

市产业结构研究 一、前言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城市经济排名中,名列第六,仅次于、、、等城市,华东地区排名第二位(仅次于)、中国地级市第一位表现出较强劲的发展势头。 在经济总量持续上升的同时,的产业结构表现出与其经济发展不相符合的特征,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产业结构的调整亟待实施。市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其经济增长受到产业结构的强有力的制约。因此须针对实际情形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充分利用比较优势,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以给经济增长带来推动。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未来的分析,寻找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对如何优化当前产业结构提出了若干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提出建议。 二、市产业结构现状 产业结构是一定历史条件与特定环境的产物,它总是随着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社会分工和市场经济的深化而不断演变。世界各国的产业结构演变呈现出产业结构的中心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顺序转移。产业结构理论,所谓产业结构是指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资源在产业间的配置状态。产业结构从两方面进行考察:一是从“质”的角度动态地揭示产业间的动态经济联系,在发展过程中对国民经济起主导作用的产业部门,不断替代的规律及相应经济效益,形成狭义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从“量”的结构研究分析一定时期产业间联系与其联系方式的技术经济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关联理论。产业关系理论与狭义产业结构理论构成广义产业结构理论。 具体说来是,第一产业产值占GDP比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则是迅速增长,然后趋于稳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不断增长。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证明了这一规律。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快速增长,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变。 从表格中,我们看出的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基本上符合世界围的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表1 市1991年-2013年地区生产总值及各产值表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人均地区生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单位/亿元单位/亿元产总值/元 1991235.1035.76147.2252.114178

苏州地区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苏州地区专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苏州xxx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招商部

第一部分基础资料苏州地区专业市场项目统计

(一) 南环茶叶市场 1、 项目概况 南环茶叶市场项目位于南环路25号(大龙新村对面), 临近南环高架出口,临近苏州汽车南站,交通比较拥挤。东侧100米内有超市好又多,西侧200米内有超市大润发。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米,是苏州地区目前最大的茶叶专业市场。 人 南 胥 民 园 路 路 南 路 南 环 高 架 盘 东 迎 蠡 吴 春 路 南 路 路 2、 项目建筑形态及规划设计 建筑形态: 一层背靠背沿街商铺,二层公用楼梯仓储空间。一层商铺

内有自建小型冷库,或二层仓储空间自建冷库。 规划设计: 该项目由原新市路茶叶市场拆迁过来,至今已五年。 由十排营业用房的220个独立铺面组成,面积均为20平米左右。二层仓储空间面积均为17平米。市场内道路二横四纵,横向道路为 5.0米,纵向道路 2.4米。 房型:一层:开宽 3.8米进深 6.0米层高 3.3米二层:开宽 3.8米进深 4.5米层高 3.3米3、招商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 整个市场为专业的茶叶市场,没有具体的划分实行经营项目的分区经营,容纳来自全国各地的茶商,没有物业费。设有茶叶、茶具、茶品包装3个经营项目。 招商租售: 整体项目实行只租不售的原则,其具体招商策略如

1、租赁价格: 店面 + 仓库:1.2万/年—1.7万/年 2、租金支付: 租金一年一付 (二) 苏州电子市场 1、 项目概况 苏州电子市场项目位于广济南路78号,临近石路商业圈。周边交通便捷。市场集商铺、小型仓储、停车场为一体。总建筑面积约14000平米。是市区较大的专业电子市场。 广 阊 济 胥 金 门 路

苏州市观前街商业区规划设计分析报告

《风景名胜区规划》期中实习报告 苏州市观前街商业区规划设计分析 —谈历史古迹和商业街的结合 班级:06城市规划(2)班

姓名:汪徽 学号:06202020216 指导老师:顾康康 日期:09.11.22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概况 (一)历史背景 (二)地理位置 二、景观资源特色 三、规划主体内容 第二章规划特色与评价 一、规划特色 (一)道路系统规划 (二)典型景观规划 (三)绿化系统规划 二、评价

第三章苏州观前街和合肥淮河路步行街的比较 一、合肥淮河路步行街概况 二、比较分析 三、苏州观前街的借鉴之处 第四章总结与规划实施建议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概况 (一)历史背景 观前街,顾名思义,就是道观前面的街,“观”指“玄妙观”。玄妙观历史悠久,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二七六年),初名真庆道院,多次毁灭,多次重建。直到元成宗元贞元年(一二九五年),始称玄妙观。观前街是一座有着1300年历史的恢宏道教建筑群,主殿是九开间的重檐歇山顶的三清殿,还有其他十多座殿宇,南面正山门前的长街就是观前街。 (二)地理位置 苏州,属于江苏省,古称吴,现简称 苏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也是4个全国重 点环境保护城市之一。观前街地处苏州古 城的中心部位,是苏州市最重要的商业区, 也是苏州服务、文化中心。观前街西起主干 道人民路(原护龙街),东到醋坊桥接临顿路, 中间坐北朝南是千年道观玄妙观,正对宫 巷。观前街东西长780米,南北宽720米, 用地56.72公顷。在这范围内分布着全市 性的商业、饮食服务、文化等单位二百余家, 并相对集中在观前街、北局和玄妙观三个点 上。 二、景观资源特色 观前地区主要景观资源是观前街风景 区,风景区包括人民路至临顿路之间的观前街、玄妙观(包括东脚门、观成芜、

苏州百强企业名单

苏州百强企业名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苏州百强企业名单 ?苏州地区百强民营企业名单 ?按地区顺序排列 ?一、张家港市(27家) ? 1.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2.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 3.华芳集团有限公司4.江苏张铜集团有限公司 ?5.江苏澳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6.江苏骏马集团有限责任公司?7.江苏华尔润集团有限公司8.江苏华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9.江苏攀华集团有限公司10.江苏丰立集团有限公司?11.张家港市欣欣化纤有限公司12.张家港市沙洲纺织印染进出口有限公司?13.江苏长江润发集团有限公司14.江苏宏宝集团有限公司 ?15.江苏天霸集团16.江苏飞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17.张家港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8.张家港海陆锅炉有限公司?19.江苏银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20.张家港市国泰华荣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21.张家港市新中环保设备有限公司22.江苏维达机械有限公司?23.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24.张家港市建业印染机械有限公司 ?25.江苏菊花味精集团有限公司26.江苏金陵体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27.张家港市港星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 ——————— ? ?二、常熟市(27家) ?28.江苏波司登集团有限公司29.江苏隆力奇集团有限公司 ?30.江苏梦兰集团公司31.江苏旋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32.江苏通润机电集团有限公司33.江苏白雪电器股份有限公司?34.江苏中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35.常熟三爱富中昊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36.江苏常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37.常熟市钢铁有限责任公司?38.江苏金木土建设集团有限公司39.常熟市交电家电有限责任公司?40.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41.江苏常盛集团有限公司 ?42.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 ?43.常熟市天银机电有限公司44.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45.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46.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47.江苏紫荆花纺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8.江苏中诚建材集团(常熟中信特种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49.常熟市锦绣经纬编有限公司50.江苏格林电器有限公司 ?51.常熟市汽车饰件有限公司52.江苏萃隆铜业有限公司 ?53.常熟市电缆厂54.常熟市力宝装潢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 ———————

苏州城市经济功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

苏州城市经济功能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城市经济功能的功能定义是一个城市在一定地域经济中所承担的任务和起到经济中心的作用以及由这种作用发挥而产生的效能。本文将探讨苏州经济中心的作用给周边带来的扩散作用有多大。 一、苏州产业结构的调整 由图可知,苏州的的产业结构一直发生着改变。 全市经济平稳发展,运行基础进一步巩固,内生 动力明显增强,转型升级不断推进,发展质量有 效提升。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28.9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 产业增加值155.79亿元,比上年增长4.1%;第二 产业增加值5253.81亿元,比上年增长13.3%;第 三产业增加值38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三次产业的比例为1.7:56.9:41.4。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税收收入增长21.4%。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15.8%、55.5%和37.6%。第三产业的提高代表苏州的服务性产业发展。服务功能又作为城市经济功能的条件。本文将从3个方面来分析其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1、物流资源方面 苏州市经济基础雄厚, 已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六大新兴产业, 在苏锡常组团中占主导地位。2010年苏州人均GDP达到1.5万美元, 处于发达经济中级阶段; 三次产业比例为56.9:41.4:1.7。经测算, 苏州市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与物流产值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分别达到0. 998和0. 999。充分证实苏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对现代物流产业的强大需求, 同时, 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苏州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与合理化, 提高了企业效益和城市综合竞争力, 增强了其经济基础。 2、生产和生活服务方面 苏州在财政金融形势稳定,有稳 步的提升。在市区与农村的居民整体 收入都有所增加,这使得在居民可以 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使得消费市场 可以繁荣兴旺。并且在苏州园区将要 建设世界级奢侈品消费中心。地标性 产业的设置。这提高了苏州在世界的城市面貌。 3、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 务的方面 由图可知,苏州在科教文卫全 面的进步,专业技术人员在一年内 就增加了9600人。学生人数有所下 降,专利申请在一年内5668件。苏 州在人民素质和技术竞争都有所提 高,这可以使得苏州在创新功能和管理上都有了保障。 二、外贸系统 如图可知,苏州在利用外资方面和接待人口的方面都 成增加趋势。充分利用资源可以促进苏州的服务功能的提

分析苏州城市经济空间现状与发展

分析苏州城市经济空间现状与发展 城市规划2班张毅学号:要点介绍 空间经济(space economy) 空间经济指经济的空间结构。在中,这一概念有时用于经济景观的研究。早期的古典经济学中,用它来描述产业区位的形成和发展,认为空间经济是经济活动复杂的空间型式,有时对应于特殊的资源和人口结构以及特殊的生产和运输技术。对它的研究着重于投入-产出的地理分布和价格-费用的地理变化,以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对这一定义进行了改革,认为空间经济是构成社会结构的社会经济关系存在的物质形式。另一种观点进一步把空间经济当作占支配地位的生产方式的空间表述,它的空间结构决定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即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布局。 空间经济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生产力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地理学分析空间经济所包含的各种物质要素有规律的分布,以及表现在各个部门与地区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空间经济分布的形式 空间经济分布的形式一般有3种: ①经济密度,即生产力要素在空间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数量关系; ②空间布局,指一定地域范围内经济部门的集聚和分布; ③布局形式,指空间经济的地区表现形式,是经济密度和空间布局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地域 布局类型。一般说来,空间经济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的集聚区,即工业化集中的城市区域。空间经济主要内容是研究空间经济结构、布局因素、形成条件及这些因素间的相互联系,寻求合理的、布局协调的经济建设模式。空间经济组合的效果,表现在生产力布局最合理的区域,数量和质量处于最佳状态时产生的效应,即经济效益。 位于江苏南部的苏州,是“世界工厂”最繁忙的车间之一,经济实力远超省会南京,在“长三角”地区是仅次于上海的另一制造业中心。占据当地经济总量半壁江山的外资,不仅把这位昔日“苏南病人”变成中国经济总量最大的地级市,同时也成为国内诸多城市学习的样板。 然而,今年一系列经济数据系显示,苏州的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通常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括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由费孝通在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提出。其主要特征是: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政府主导乡镇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苏州地区主要断裂 1、无锡—崇明断裂(F1) 又称“沙溪—崇明断裂”,该断裂自无锡南向东经常熟延伸至崇明附近的长江口,长约90km。断层北侧以古生界分布为主,南侧以上侏罗统火山碎屑岩为主,在崇明新河-马桥一带,沿断裂分布燕山期花岗岩体。该断裂在与北西向断裂交汇区常有小震集中,根据现有资料判断,该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2、江山—绍兴断裂(F2) 该断裂规模宏大,是划分扬子断块与华夏断褶系的极其重要的区域性断裂。该断裂在卫星照片上线性明显,在浙江境内可见由许多规模不等的北东或北北东向断裂组成的地表断裂带,断层面倾向变化大,以北西为主,倾角45~88o。活动方式以挤压为主。该断裂形成于远古代,控制了华南构造发育,为福建岭南构造带西缘界线。印支—燕山运动阶段曾长期强烈反复活动,晚期沿断裂发育白垩纪盆地,沿断裂自东南向北西推进。新构造时期以来,活动不甚明显,地震活动极其平静,基本上是一条不活动的前第三纪老断裂。 3、南京—湖熟断裂(F3)。 该断裂西北起于安徽滁县,向东南经浦口、南京、上坊、湖熟延至溧阳一带,是一条地壳断裂。总体走向约北40°~ 50°西,倾向南西,倾角较陡,总长120多公里。该断裂在地质及地貌上有较充分的构造依据,汤仑复式背斜自东北向西南延伸到大连山,被断裂切割消失,断裂南西侧韩府山地区上侏罗统西横山组下段类磨拉石堆积厚度达千余米,而断裂北东侧尚未发现,表明对西横山组的沉积起控制作用。北东向海拔227米的青龙山向西南延伸到断裂附近突然被错断,西南侧突降为海拔20~ 50m的波状岗地。重力异常亦显示,是上盘相对下落的阶梯状断裂。沿断裂带有侏罗系上统火山岩分布,对火山喷发可能起控制作用。在卫星像片上有明显的暗色线性影纹,显示第四纪以来仍有活动,为继承性多期活动断裂。因此,南京—湖熟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 4、茅山断裂带(F4) 该断裂是一条地壳断裂,断裂带宽约1.5~4km,长约400公里,北段走向北北东,南段走向北东。断裂带南段,从江苏省丹徒县宝埝起至高淳县花山一带最为清楚,卫星图像上线性清晰平直,由数条平行的北北东向压扭断裂组成,

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经国务院、省政府批复同意前天已正式公布,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吴江撤市建区。历史上,苏州市区经过数次区划调整,比如2001年,吴县市撤市设立吴中、相城两区,苏州主城区从409平方公里扩大到1650平方公里;2011年,吴中区、相城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700亿元和421亿元,相当于撤市建区前吴县市的6倍,这还不包括划归苏州工业园区和高新区的部分……这一组数字,生动诠释了行政区划重大调整,给苏州中心城市发展带来的能级大跳跃。 11年前的吴县市撤市分设两区,是距今最近的一次苏州中心城市行政区划重大调整。经国务院批复同意,2001年2月,苏州市撤销吴县市,在原吴县市管辖区分别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其中,吴中区面积767平方公里,人口56.32万,相城区面积490平方公里,人口40.2万。行政区划调整后,苏州市区面积增加了1200多平方公里,市区人口增至205.9万。由此,一个以古城区为核心的组团式大市区形成,苏州中心城市实现了由古城向现代化城市的又一步跨越。经过这次调整,苏州市区彻底走出了河街并行、粉墙黛瓦的小巷,苏州继新区开发、将千年古刹寒山寺从姑苏城外“搬”到城内后,又将区划范围延伸到了太湖之滨。“小苏州”一词离苏州渐行渐远。 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对原吴县市地区发展能带来什么,对苏州中心城市发展又影响几何?此后10多年间,本报一直在关注。如今,通过对本报记者在吴中区、相城区建区10 周年之际采写的相关报道的回眸,这些问题已经有了答案。 吴县市撤市设吴中区、相城区,是苏州拓展空间的必然趋势。在接受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辐射过程中,苏州原有市区空间已不能承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载,33.5%的城市化率与后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水平间的落差越来越大。而吴中、相城建区后,抢抓机遇推进城市化,加快与苏州城区无缝对接,极大地推动了苏州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 据2011年2月本报报道,建区十年来,吴中区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形成了以老城区为中心,向运河东郭巷片区和越溪东太湖两个方向辐射的“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城市化水平提高到62%,曾经的苏州城南已变成苏州南城;建区以来,相城这座“苏州最新城”的城市化率每年以近4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10年提升了38个百分点,建成区面积扩大到了50平方公里。 快速的城市化,也带动了吴中、相城两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本报报道,建区10年中,吴中区经济总量快速攀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22.2亿元增至602.3亿元;年地方财政收入由5.4亿元增至60亿元,2010年该区镇村两级集体总资产15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0元;十年中,相城区地区生产总值从55亿元增加到36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从1.9亿元增加到37亿元,农村村级集体收入增长3倍,平均水平达590万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到274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14220元,分别增长3.8倍和2.6倍。 区划调整后,吴中区在太湖保护开发方面大手笔不断,为生态苏州建设增添了新彩。据2011年2月本报报道,2006年,该区投资1亿元疏浚太湖流域水系河道;2007年,该区最后一个采石宕口关闭,山体覆绿工程全面实施;2008年,该区11.9万亩太湖养殖网围被拆除,苏州“母亲湖”重现碧波美景;2008年以来,该区完成旅游项目投资近57亿元,穹窿山景区、旺山景区、太湖水底世界、渔洋山景区、白象湾景区等成为环太湖旅游的新亮点。

苏州城市职能分析

苏州城市职能分析(将从职能演变方面进行分析) 答: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大系统, 包含着许多的社会经济信息, 同时也表现出了各种各样的城市特征, 其中城市职能和城市性质是两个最基本的特征。城市职能指的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 表现的是城市的现有状况, 而城市性质反映的则是城市的未来状况, 所以, 城市职能又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着城市性质。所以我们下面就对苏州城市职能的演变分析。 春秋时吴王阖闾命伍子胥筑阖闾城,以为国都,是为苏州建城之始。新建的吴国都城采用“郭城、大城、宫城”三重城的型制。从有关记载分析,吴国的商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市场也有一定的规模。所有这些,充分表现出吴都具有显著的经济功能。 秦汉时期的苏州已不再是昔日显赫的吴国都城,政治经济地位不高,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有限,吴郡的规模和布局变化不大。六朝时期,黄河流域战乱频繁,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带来了先进的耕作技术和农具,促进了苏州地区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史有“一郡丰收,可供数郡”的粮仓之说,城市虽无大的变化,但开始出现了许多寺观庙宇等宗教建筑,如孙权所造报恩寺,西晋时所修之真元道观(即今玄妙观)等。 直到唐代,城市里仍实行将居住区与商业区分割开来的市坊制度。但是苏州城市沿用传统的市坊制度在唐中后期逐步改变。唐代不少诗作中描述了阊门一带的商业繁荣景象,这表明商业活动已不限于秦汉以来一直位于城中心的东、西二市,开始插布于城门附近。五代时,苏州在吴越王钱缪的统治下,大力兴修水利,“吴越模式”影响深远,苏州因此“原田腴沃,常获丰穰”,有人认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说法就是那时开始的。 宋代,苏州被称为平江府,城垣因袭吴越旧有规模,唯至宋代又屡加修缮,由现存宋平江府石刻图可见其城市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市结构以子城为核心;城市布局主要按功能划分:城市功能分区基本以子城为核心,北部地区是居民聚集区,西北部是城市商业中心,西南部布置高级驿馆园林区和各种管理机构,城市的文教区亦在城西南。平江城内布于全城的庙宇寺观达50多座,它们与城中的楼阁、城墙、官署、宫殿以及大片低层民居街坊和星罗棋布的石桥,还有纵横交织的水道系统,有机构成了丰富而有意境的城市空间。 明清时期,苏州地区大量种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由此促进了本区丝织业和棉纺业的进一步发展,苏州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丝织、棉织、染整中心,是东南地区最大的商品集散地。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各类市镇的大量涌现,为苏州地区中心城市工商业的繁荣、城市生活的繁华和城市文化的繁盛,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明清时期的苏州是手工艺品质量最为精良、品种最为丰富、并得一时风气之先的全国性手工业中心城市。手工业的发展,造就了商业繁荣的基础。明清时期,借助于江河湖海所构成的便利水陆交通网络,苏州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商业都市。近代苏州城市的发展和变化。鸦片战争后,经济中心东移上海,上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首要港口,苏州的贸易中心地位也很快被取代,导致苏州经济地位急剧下降。1908年沪宁铁路开通,给苏州带来了一线生机,铁路由城北经过,从而使阊门地区的商贸运输和集市地位再次繁盛。 现代苏州城市发展的主要变化。改革开放后,苏州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中心城市职能逐步加强。

苏州商业圈分析

传统之于现代,现代苏州的商圈碰撞 苏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罗林 根据上述统计表分析,随着现代苏州经济总量的逐年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历年递增之势,市场特点明显:1、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全面跨入千亿级时代。至“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675.7亿元;2、批发零售业有力支撑,住宿餐饮业有序发展是“十五”时期的2.52倍。2010年,全市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0.3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88.5%。全市共有四星级及以上酒店71家,其中5星级饭店22家,4星级饭店49家,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75.49亿元;3、生活品质不断提升,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传统商品消费稳步增长。2010年,全市限额以上食品、饮料、烟酒

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5.37亿元,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114.2亿元,日用品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8.64亿元。 而最终促成苏州社会消费品市场零售总额节节攀升的源动力载体,则是分布在苏州各大区(市)的城市商业集聚圈。 经过调查,我们初步认定:在目前苏州本市范围内(不含5个辖市),已初具规模、小有名气的商业集聚圈,存在个。以下我们将按行政区域的划分,逐一对这些商业圈进行分析; 一、古城区 1、观前商圈 作为苏州古城平江区的核心商圈,观前商圈也是苏州本土最早形成的商业集散地之一。观前步行街旁,高、中、低档百货琳琅满目,所售商品花样万千,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商品的不同需求。 以美罗商场为代表的高档百货商场,一流的购物环境、品种繁多的奢侈商品、气派的购物体验,在苏城高档百货行业中享有一席之地。以老牌的人民商场、大洋百货、金鹰商场为代表的传统百货卖场,则凭借多年来不俗的行业口碑、价廉物美的各类中档商品,成为了苏州市民、外来游客光顾次数最多的地方。采芝斋、黄天源、叶受和等一批苏州老字号商店,较为集中地聚集在观前步行街上,更是让很多本地市民和外来游客趋之若鹜。 商圈消费档次定位:高中低全部囊括 消费热点指数:★★★★★ 2、石路商圈

苏州市概述

苏州市概述 苏州原称吴,又称姑苏,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地处长江下游,拥有太仓、常熟、张家港等口岸港口,境内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沪宁铁路和沪宁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总面积8488平方公里,总人口598.85万人,现辖5市6区。 苏州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也是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之一。"苏州园林甲天下",现存古典园林60余个,其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太湖绝大部分景点、景区分布在苏州境内。周庄、同里、甪直等千年古镇充满江南水乡风情。刺绣缂丝、吴门书画、桃花坞年画及昆曲、评弹、苏剧等,构成吴文化的丰富内涵。 全市现有园林60多个苏州现在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3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4处。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苏州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其中拙政园和留园列入中国四大名园,并同网师园、环秀山庄与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等9个古典园林,分别于97年12月和2000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苏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来就长期是中国江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后又发展为中国南方、华东乃至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目前是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圈重要的经济中心,苏南地区的工业中心。拥有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口、江苏第一大港、中国大陆第九大港——苏州港,四通八达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网与全国各大城市相连,交通运输十分便利。以经济总量计算,苏州现在是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的中国大陆第五大城市。昔日的人间天堂将成为更加繁荣昌盛的人间新天堂。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8.9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中国大陆排名第5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则达到了11.72万元,已经成为全国人均产出最高的城市之一。全市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00.6亿元,比上年增长20.9%。 2010年中国城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苏州排名第十一位,位居全国地级市第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