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会引起阳痿吗?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许多的麻烦,而2型糖尿病也是在患者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早期发病不明显,一般发现时已经有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那么,2型糖尿病会引起阳痿吗?

1、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多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2、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其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型糖尿病会引起尿路感染,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

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他和我在一起这么多年总和我发火,动不动就和我叽叽歪歪的,可是在我们吵完架之后,他总是一个人上网,不再理我。可是谁愿意这样啊,我去年得了糖尿病,经常身体不舒服,

还得经常吃药,也没有在意。我们的生活就是从那时,开始有了分歧。可是为了治疗这病,我们也去了很多的大医院,但是都没有能治好。有一天我们又是不欢乐,他就去上网了我,过了一会,他又说:“老婆你过来看看”。在玩电脑时,他很少叫我。原来他在网上看到了网友们对【唐易康】治疗糖尿病评价不错,想给我订购,不想破坏他的这份好心,就同意。使用几天我就感觉好多了,血糖就下降了不少。后来有坚持使用了几个疗程,现在血糖已经平稳了。他还陪我去医院检查了,糖尿病好了。现在我们很开心,今年年底决定回家结婚。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镶西式脆饼

原料:牛肉(肥瘦)牛肉(瘦)芹菜生菜(团叶)胡萝卜番茄洋葱(白皮)烧饼(加糖)

做法:1.洋葱切碎,芹菜与番茄切粒。

2.取一盘,加色拉油45克,高火4分钟,放入牛肉糜(牛肥瘦切剁茸)、洋葱、芹菜、番茄、黄油及调料拌匀,高火2分钟,中途搅拌一次。

3.将脆饼每面高火30秒,取出后放入适量牛肉糜混合物,面铺上生菜丝和胡萝卜丝,可与汁伴吃。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至上 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3-6个 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 B.降压 C.调脂 D.抗血小板治疗 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中国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版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提示●生活方式干预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则进入药物治疗(A)●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A)●在单药治疗疗效欠佳时,可开始二联治疗、三联治疗或胰岛素多次注射(B) 一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作用效果的不同,口服降糖药可分为主要以促进胰岛素分泌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磺脲类、格列奈类、DPP-4抑制剂)和通过其他机制降低血糖的药物(双胍类、TZDs、α-糖苷酶抑制剂、SGLT2抑制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DPP-4抑制剂通过减少体内GLP-1的分解、增加GLP-1浓度从而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双胍类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TZDs的主要药理作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α-糖苷酶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消化吸收。SGLT2抑制剂的主要药理作用为通过减少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来增加肾脏葡萄糖的排出。 糖尿病的医学营养治疗和运动治疗是控制2型糖尿病高血糖

的基本措施。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药物治疗。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的疾病。在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中,对外源性的血糖控制手段的依赖会逐渐增大。临床上常需要口服药物间及口服药与注射降糖药间(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的联合治疗。 (一)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对临床试验的系统评价显示,二甲双胍的降糖疗效(去除安慰剂效应后)为HbA1c下降%~%,并可减轻体重[101-103]。在我国2型糖尿病人群中开展的临床研究显示,二甲双胍可使HbA1c下降%~%[104-105]。在500~2 000 mg/d剂量范围之间,二甲双胍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效应[104,106],在低剂量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联合DPP-4抑制剂的疗效与将二甲双胍的剂量继续增加所获得的血糖改善程度和不良事件发生的比例相似[107-108]。UKPDS结果证明,二甲双胍还可减少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死亡[78]。在我国伴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的针对二甲双胍与磺脲类药物对再发心血管事件影响的临床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结果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要点 2020年11月25-27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学术会议(CDS)在苏州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火热召开。《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的发布无疑是本次大会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之一,更新版指南结合了最新的国际糖尿病管理指南和临床证据,为我国2型糖尿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更新要点一:糖尿病患病率 2020版指南:根据最新的流调数据,依WHO诊断标准,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上升至11.2%。

图1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的变化 更新要点二:将“糖化血红蛋白”纳入到糖尿病诊断标准 2020版指南: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表1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更新要点三: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2020版指南: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更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图2 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的主要影响因素 更新要点四: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2020版指南: ?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 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科普版)2009(部分)

糖尿病 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长期共同作用所导致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以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主要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碍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而影响正常生理活动的一种疾病。 糖尿病有哪些特点? 1、常见病 2、终身疾病 3、可控制疾病 4、需配合部分管理的疾病 5、病情不断变化的疾病 哪些人容易患上糖尿病呢? 1、糖尿病家族史 2、超重、肥胖 3、多食少动 4、年龄>45岁 5、出生时低体重<5斤 6、有异常分娩史。如有原因不明的多次流产史、死胎、死产、早产、畸形儿或巨大儿等。

糖尿病有哪临床表现? 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体重下降)。 有典型症状的糖尿病病友通常会主动就诊,而绝大多数的糖尿病病友,特别是2型糖尿病病友都没有任何症状,或者只有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不舒服,若不加以注意,则慢慢地随着糖尿病的发展,才会出现一些其他并发症症状。 二、糖尿病的不典型症状: 1、反复生痔长痈、皮肤损伤或手术后伤口不愈合; 2、皮肤瘙痒,尤其是女性外阴瘙痒或泌尿系感染; 3、不明原因的双眼视力减退、视物模糊; 4、男性不明原因性功能减退、勃起功能障碍(阳痿)者; 5、过早发生高血压、冠心病或脑卒中; 6、下肢麻木、烧灼感; 7、尿中有蛋白(微量或明显蛋白尿)。

2型糖尿病会出现在孩子身上吗? 在临床中发现,前来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儿多数是“小胖墩”,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共性,如偏食、嗜食肉类、薯片等油炸类食品,排斥蔬菜、水果,喜欢吃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贪睡,不爱运动,一有时间不是玩电子游戏就是看电视。正是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小胖墩”越来越多,也使2型糖尿病离孩子们越来越近。 夫妻,母子、祖孙之间会“传染”糖尿病吗? 有血缘关系的人可能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即父母与孩子之问、爷爷奶奶与孙子孙女之间无论哪一个人得了糖尿病,同家族的人得糖尿病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遗传因素另一方面的含义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不会传染糖尿病,如夫妻之间、朋友之间或同事之间,即使有紧密接触,也没有传染糖尿病的可能。 当然,妻子得了糖尿病,不会因为做家务、做饭就把疾病传染给丈夫和孩子,奶奶也不会因为带孙子就把糖尿病传染给孙子。但是,与糖尿病病友有血缘关系的人到底会不会得糖尿病,还取决于环境因素。大量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环境因素是发生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其中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性格等都与糖尿病的发生有关。

糖尿病防治指南考试

您已完成摸底考试,答对题数9道,正确率为60% ?1、(单选题)糖尿病患者的降压治疗,首选: A、ACEI或CCB B、ACEI或ARB C、ARB或CCB D、ARB或β受体阻滞剂 正确答案:B ?2、(单选题)成年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每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 A、10g B、15g C、25g D、35g 正确答案:C ?3、(单选题)磺脲类药物禁忌症就是: A、1型糖尿病 B、肝肾功能不全 C、孕妇、需要大手术者 D、以上均就是 正确答案:D ?4、(单选题)若患者在基层医院就诊,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时需: A、继续基层医院进一步治疗 B、请示上级医生后,继续基层医院治疗 C、立即转诊 至上级医院D、建议患者出院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对于已确诊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其减重目标为: A、1个月减轻体重5% B、1个月减轻体重10% C、3-6个月减轻体重5%-10% D、 3-6个月减轻体重20%-30% 正确答案:C ?10、(多选题)糖尿病综合干预管理包括以下哪些内容: A. 降糖B、降压C、调脂D、抗血小板治疗E、生活方式干预 1、(多选题)基层卫生机构应配备以下哪些降糖基本药物: A、二甲双胍

B、胰岛素促泌剂 C、α-糖苷酶抑制剂 D、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E、胰岛素 正确答案:ABCDE 2、(单选题)目前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约为: A、17、1% B、10、4% C、8、2% D、15、3% C、8、2% D、15、3%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患者王某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5、6 mmol/L ,OGTT 2h血浆葡萄糖8、1 mmol/L,该患者糖代谢状态属于: A、正常血糖 B、空腹血糖受损 C、糖耐量异常可能 D、糖尿病 正确答案:C A、受试者需空腹8-10小时 B、无水葡萄糖82、5g溶于300ml水中 C、试验过程 中,患者不吸烟,不做剧烈运动D、从服用完糖水后开始计时,进行静脉采血E、实验前3天,患者应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取

警惕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71937481.html, 警惕糖尿病的眼部并发症 作者:徐文端 来源:《家庭医学》2009年第02期 王老师身体一向很好,退休后又找了个兼职工作,收入可观,生活称心如意。近来他觉得双眼总是不太舒服,视物时而模糊,时而清楚。这两天右下眼皮又长出了两个小包,只得到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他得了麦粒肿,疑有糖尿病,请他去查一下血糖。结果空腹血糖达到12.5 毫摩尔/升。医生告诉他,由于血糖增高,使眼睑睫毛毛囊周围的皮脂腺分泌不畅,受到感染,造成毛囊炎,又称麦粒肿;同时,血糖浓度的波动使眼睛房水折射率和晶状体凹凸发生变化,导致视物模糊。 眼睛是人们观察外界事物的重要器官,眼部病变都会影响视力。糖尿病与眼病有密切关系,随着糖尿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糖尿病引起的眼部并发症也逐年增多。有相当一部分病人是先发生了视力下降,就诊于眼科,经眼科医师建议查血糖,才发现患了糖尿病。据专家统计,我国盲人中有1/4是由糖尿病引起的。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人最严重的眼部并发症,它是由于糖代谢紊乱,毛细血管的改变,以及血流瘀滞,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视网膜缺血缺氧而发生的,其导致失明和视力减退的机会比非糖尿病人高25倍。有人统计,患糖尿病10年,血糖控制不良者有50%以上可 出现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多无症状,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晚期可并发视网膜脱离及失明。 糖尿病性白内障也是糖尿病人常见的并发症,它是由于糖代谢紊乱,血糖增高,导致眼内晶状体混浊而致。研究发现,血糖增高使晶状体内的葡萄糖含量增加,葡萄糖被转化为山梨醇,山梨醇在晶体内堆积,使渗透压增加;晶体吸收水分,形成纤维肿胀和变性,最后导致晶状体混浊。这种病理改变早期是可逆的,如果血糖得到严格控制,可抑制晶状体混浊的发展或使其消失;如血糖控制不好,可使晶状体混浊增加,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暂时性屈光不正是糖尿病人的又—并发症。它是由于血糖增高,影响眼内晶状体和玻璃体内的渗透压,使晶状体肿胀而致屈光不正,视物不清。当血糖得到控制,屈光不正可以缓解,视力得到恢复。短期内屈光度迅速变化,是糖尿病引起晶状体屈光度改变的特征。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更新要点更新要点一 最新流调数据显示,糖尿病患病率11.2%(WHO标准)。 更新要点二 糖化血红蛋白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有严格质量控制的实验室,采用标准化检测方法测定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补充诊断标准。(B) 更新要点三 新增个体化HbA1c控制目标设定的主要影响因素。 HbA1c控制目标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年龄较轻、病程较短、预期寿命较长、无并发症、未合并心血管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没有低血糖及其他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可采取严格的HbA1c控制目标,反之则采取相对宽松的HbA1c目标。(B)

更新要点四 高血糖的药物治疗要点。 1.生活方式干预和二甲双胍为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一线治疗。生活方式干预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若无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A) 2.一种降糖药治疗而血糖不达标者,采用2种甚至3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联合治疗。也可加用胰岛素治疗。(A) 3.合并ASCVD或心血管风险高危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具有ASCVD获益证据的GLP-1RA或SGLT2i。(A) 4.合并CKD或心衰的2型糖尿病患者,不论其HbA1c是否达标,只要没有禁忌证,都应在二甲双胍的基础上加用SGLT2i。合并CKD的2型糖尿病患者,如不能使用SGLT2i可考虑选用GLP-1RA。(A) 更新要点五 糖尿病治疗路径更新。 如血糖控制不达标(HbA1c≥7%)则进入下一步治疗。

更新要点六 新添章节: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 1.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目标为减轻体重的5%~10%。(A) 2.超重和肥胖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管理方式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手术等综合手段。(A) 3.肥胖的成人2型糖尿病尽量通过生活方式及药物治疗,血糖仍然控制不佳者建议代谢手术治疗。(B) 更新要点七 血糖监测章节,TIR纳入血糖控制目标。 葡萄糖目标范围内时间(TIR)应纳入血糖控制目标。(B) 2019年发布的TIR国际共识推荐T1DM及T2DM患者的TIR控制目标为>70%,但应高度个体化,同时关注低血糖以及血糖波动。

新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解读

新版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解读 10月16日,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正式发布最新一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与2007年版相比,此次《指南》在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特殊人群血糖控制目标等方面均作出调整,同时首次提出糖尿病治疗流程图以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筛查和诊断流程。 《指南》提出,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3.9毫摩尔~7.2毫摩尔,非空腹血糖小于等于每升10毫摩尔。与2007年版相比,血糖控制目标的范围有所放宽(2007年版空腹血糖控制目标为每升4.4毫摩尔~6.1毫摩尔,非空腹血糖为每升4.4毫摩尔~8毫摩尔)。此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目标从2007年版的小于6.5%,变更为小于7%;危重患者血糖控制标准变更为7.8毫摩尔~10毫摩尔。 关于2型糖尿病治疗路径,《指南》提出,生活方式干预作为基础治疗措施,应贯穿始终。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首选药物,如无禁忌症,应一致保留在治疗方案中。如单独使用二甲双胍血糖仍未达标,可加用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糖苷酶抑制剂(二线治疗)。如两种口服药联合治疗血糖仍不达标,则可加用基础胰岛素或每日1次~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或采用3种口服药联合治疗(三线治疗)。如采用上述方法血糖仍未达标,则应采用基础胰岛素加餐时胰岛素或每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四线治疗)。

此外,《指南》强调降压、调脂和抗血小板等危险因素综合干预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并制定了相应的筛查和临床决策路径,特别是对于中危、高危糖尿病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已提升至一级预防措施。 此外,《指南》不推荐我国采用糖化血红蛋白指标诊断糖尿病。《指南》主要执笔人之一、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陆菊明教授解释说,虽然世卫组织已建议条件成熟地区采用上述方法诊断糖尿病,但目前我国仍缺少相关研究资料,且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标准化程度不够,测定仪器和测定方法的质量控制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一旦开展,可能会导致糖尿病诊断上的混乱。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7年版)摘登 1 2型糖尿病的诊断 我国采用WHO(1999年)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诊断尽可能依据静脉血浆血糖检测结果。。如无特殊提示,文中提到的血糖均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 血糖的正常值和糖代谢异常的诊断切点主要依靠血糖值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确定。目前常用的诊断标准和分类有WHO1999年标准和美国糖尿病学会(ADA)2003年标准。ADA 的空腹血糖受损(IFG)切点>5.6mmol/L,但目前对空腹血糖在 5.6-6.0 mmol/L 的人群发生大血管病变的危险性是否明显增加尚缺乏充分的证据,故我国血糖异常切点仍沿用 WHO1999年标准。就临床诊断而言,急性感染、创伤或其他应急情况下可出现暂时性血糖 升高,若无明确的高血糖病史,须在应急消除后复查。 糖代谢分类mmol/L 糖代谢分类WHO 1999年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 正常血糖<6.1 <7.8 IFG 6.1-6.9 <7.8 糖耐量减低(IGT) <6.1 7.8-11.0 T糖尿病(DM)≥7.0 ≥11.1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mmol/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水平 1有糖尿病症状(典型症状包括多饮、多尿和不明原因的体质量下降)加随机血糖(指不 考虑上次用餐时间,1d中任意时段的血糖。或空腹血糖(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 或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 ≥7.0 11.1 2 无糖尿病症状者,需另日重测血糖以明确诊断 2 糖尿病的治疗 2.1 口服降糖药 基于2型糖尿病的2个主要异常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根据 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促胰岛素分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和非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直接刺激胰 岛素分泌;噻唑烷二酮类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双胍类主要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α-糖苷酶抑制剂主要延缓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吸收。 由于不同种类口服降糖药作用的环节不同,在临床上常常需要口服药联合治疗。 饮食和运动是控制2型糖尿病的基本措施,如患者有典型的症状或者有严重的高血糖,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很难使血糖控制达标,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1.1 代表药物二甲双胍。该类药物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而降低血 糖,许多糖尿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超重和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糖尿病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2%,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亚 组显示二甲双胍可以减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事件和病死率。此外,双胍类药物还防止或延缓糖耐量异常向糖尿病进展。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会导致低血糖,并有降低体质量的趋势,但常常引起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联用可增加 低血糖发生的危险性。其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诱发乳酸性酸中毒。因此,双胍类药物禁用于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男性>132.6μmol/L,女性>12.8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

健康讲座-糖尿病与眼病

糖尿病与眼病 糖尿病的危害 眼部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患者视力减退,甚至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 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失明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糖尿病眼病, 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 ?可导致的:如角膜溃疡、青光眼、玻璃体积血、视神经病变等 ?最常见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 糖尿病性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病情况 ?不论1型糖尿病还是2型糖尿病,发生白内障的危险性均明显增加。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与老年性白内障有所不同,糖尿病性白内障可在青少 年患者中出现,发展迅速。 ?有些糖尿病老年患者既有糖尿病性白内障,又有老年性白内障。 ?一个人得了白内障,就像是一驾照相机的镜头不透明了似的。 白内障成因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高,通过房水渗透到晶状体中的糖 浓度增高。 ?由于醛糖还原酶的作用,晶状体内山梨醇通路被激活,从而产生相当多的 山梨醇。

?这些山梨醇不能很快转化成果糖,并且不易渗透出细胞膜,因而不能通过 弥散被清除,而在细胞内积聚,产生高渗作用,吸收大量的水分进入晶状体,使晶状体纤维肿胀,失去其透明性变得混浊, ?最终发展成为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常见表现 ?下列表现提示可能有白内障:视物不清、眼前云雾感、阳光、灯光不耀眼、 更换眼镜,视力改善不明显、视力下降。 治疗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绝大多数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通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能达到治疗目的。 ?白内障摘除后,可恢复有用视力的80%左右,植入人工晶状体能达到更自 然的屈光矫正。 糖尿病患者能否植入人工晶体? ?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现代白内障手术技术的提高,不再把糖尿病患者一律作为人工 晶体植入的禁忌症,也已有相当一些患者获得了良好的视力。 ?大多数国内外研究及临床观察表明,在未发生或仅有很轻的糖尿病性视网 膜病变患者可植入人工晶体,但眼底视网膜病变较重,植入人工晶体则不适宜。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切割术,切除玻璃体内祝化物,适当提高视力 ?玻璃体切除术也是20世纪眼病治疗上的又一大进展,尽管手术作得很成 功,但由于眼内病变已至晚期,常发生视神经视网膜的萎缩 ?术后患眼大多数仍视力较差,事倍而功半。

糖尿病眼病症状

糖尿病眼病症状 糖尿病患者的视神经和视网膜上的血管会发生病变,使此类患者的视力明显下降。 1、结膜睑裂部球结膜上有深红色小点状微血管瘤,静脉迂曲、囊样扩张,血柱不均匀,毛细血管呈螺旋状。 2、角膜角膜知觉减退。 3、虹膜糖尿病晚期及青少年性糖尿病患者,因组织缺氧,虹膜表面特别是瞳孔缘处有新生血管,虹膜发生红变,影响房水排出,继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有的可伴有虹膜睫状体炎。 4、晶状体高血糖可使晶状体纤维肿胀变性,晶状体开始时在前、后囊下的皮质区出现无数分散的、灰白或雪花样或点状混浊。进一步发展,晶状体可在数天、数周或数月内全混浊。 5、视网膜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为28%;6~10年者为36.4%;11~15年者为58%;15年以上者为72.7%。初期可无眼部自觉症状,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下降,视网膜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小血管破裂,出血进入玻璃体内,量少则眼前有黑影,大量出血进入玻璃体内时视力可严重下降,甚至仅存光感。出血机化后牵拉视网膜可引起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6、眼部神经糖尿病可引起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眼外肌麻痹、调节障碍及视神经萎缩。

7、屈光不正血糖升高可引起房水渗透压降低,房水渗入晶状体内,晶状体屈光度发生改变而成近视。当血糖降低时房水渗透压升高,晶状体内水分外渗,形成相对的远视。 什么事都不会难倒我,可偏偏面对这糖尿病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糖尿病才能彻底根治,我也不想一辈子都依赖胰岛素,那样会浪费金钱而且还受罪,我想找一种可以根治的药物进行治疗。可是我用了很多方法都是不管用,吃西药,用一些偏方,可是效果都不太好,只能管一时,不能管一世。 为此还真是让我头疼不已,每天我都要忍受针管。每天都要注射。看到身体上大大小小的针眼。我有时就在想,我愿意用我现在所拥有的去换我一个健康的身体,每天让我忍受这样的折磨真是让我生不如死啊。后来我一次晚上看到了 看着他们的各方面都还不错,我就咨询了一下专家,专家给我的一些讲解对我之后的治疗很有帮助,然后我购买了两个疗程,我用一个疗程后,血糖就下降了很多。 一、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病人在发病之前通常会经历一个“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糖尿病”的阶段,即“糖尿病前期”。如果此时通过合理的饮食、减轻体重及增加体力活动是有可能预防其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或者至少能够延迟发病。

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

二型糖尿病30到40岁人群是发病的高发人群,所以也叫成人发病性糖尿病。而且伴随着家族遗传,由于体内缺乏胰岛素,所以才会患上糖尿病。但是二型糖尿病和一型糖尿病不同的是,一型糖尿病的病发年龄轻。那么二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什么呢? 糖尿病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并发症。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眼底病变、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其中7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 1、糖尿病眼病 (1)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后果,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 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20年后有80%以上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之大。 (2)白内障 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到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之多,其手术几率比其他白内障患者要高出很多,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眼病筛查初步检查,去眼科检查视力、扩瞳查眼底。进一步检查,对于眼底病变可疑者或有增殖前期、增殖期视网膜病变者,应进一步做眼底荧光造影。 2、糖尿病肾脏 血糖过高主要通过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代谢异常引致肾脏损害,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病人最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位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糖尿病肾病筛查为尿常规、尿镜检、24小时尿白蛋白定量或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血肌酐和尿素氮。进一步检查为有肾脏病变者,可进行肌酐清除率测定。 3、糖尿病足病 糖尿病足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下肢及足部神经异常和外周血管闭塞引起的足部疼痛、感染、破溃的一种并发症。每年约有百分之十左右的糖尿病足进行截肢手术。糖尿病足病筛查初步检查为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情况和缺血表现、皮肤色泽、有否破溃、溃疡、真菌感染、胼胝、毳毛脱落等。询问有关足麻木、疼痛、蚂行感等异常感觉症状。进一步检查为有下肢缺血者,可行多普勒超声检查、血流测定、肱动脉与足背动脉血压比值。四、大血管病变的评估 以上就是妈网百科介绍有关2型糖尿病的主要死亡原因的相关内容了。总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更易患血管疾病,并且容易发生心纹痛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识别并治疗相关危险因素尤为重要。

22.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部病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如何防护糖尿病眼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二、控制血压 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有人曾研究过两组糖尿病患者,一组是高血压,一组是正常血压,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有人做了实验,一组高血压,一组正常血压,结果是高血压组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也就是说,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还会导致失明。 三、控制血脂 血脂也很重要,当病人有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近乳白色。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则可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后果非常严重,且不易被及早发现。高浓度的血脂可以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多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聚积性增高,血管内血栓形成。若血栓发生于眼睛内,可以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 中央静脉阻塞可表现为视盘周围环状出血和渗出及视网膜静脉扩张,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且老年人严重的视力下降可造成双目失明。 四、定期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发现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版(讨论稿)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讨论稿)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2010.11.20 苏州

序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健康面临的非传染性疾病威胁正日益增重,其中的糖尿病和随之而来的合并症更是危害健康的无情杀手,而糖尿病患病率和糖尿病患者数量增长之快更是令人咋舌,称其为洪水猛兽亦不夸张。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简称IDF)统计,在2000年全球有糖尿病患者1.51亿,而目前全球有糖尿病患者2.85亿,按目前速度增长的话,估计到2030年全球将有近5亿人患糖尿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已不仅仅是工业化发达国家的“富贵病”,亚洲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糖尿病的重灾区,由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庞大的人口基数使中国背负着极大的糖尿病负担,糖尿病人群数量占据全球的1/3,2008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在20岁以上的成人中,年龄标化的糖尿病的患病率为9.7%,而糖尿病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相当于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高血糖状态者,更为严重的是我国60.7%的糖尿病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教育。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家庭以及患者个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2010年全世界11.6%的医疗卫生费用花费在防治糖尿病上,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05到2015年间中国由于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而糖尿病复杂的发病过程使人类至今尚未找到根治的方法,这就意味着患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但遗憾的是,即使是在发达国家,也有约三分之二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管理。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控制状况更不容乐观,据我国2003年、2004年、2006年大中城市门诊的调查表明,仅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HbA1c达标(<6.5%)。 为遏制糖尿病病魔肆虐,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应运而生,与世界各国的同仁一起为防治糖尿病做着孜孜以求的努力。学会自诞生之日起,秉承“通过教育、研究和医疗来预防、治疗和根除糖尿病”的使命,培养了大批专科医师、营养师,成功地组织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包括大量糖尿病宣教、流调、预防、治疗和科研工作。 为进一步统一和规范全国糖尿病防治工作,使全国各级医务工作者对糖尿病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眼病预防中的应用

人工智能在糖尿病眼病预防中的应用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由糖尿病引起、对人体视网膜产生损害作用的一种并发症状,同时也是导致失明的原因之一。根据美国国家糖尿病图书馆(the United States National Library of Diabetes)数据表明,在美国,超过40%的被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都正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某个阶段。同时,据国际糖尿病联盟(.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估计,在全世界范围内,约有4.15亿糖尿病患者处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之中。 眼科医师往往通过检查眼睛后部病变的显像来诊断糖尿病眼病,而眼部出血和液体渗漏程度是判定病变严重程度的主要标准。但是,只有经验丰富的医生和专家才能对这些图像进行扫描和解读。目前,能够诊断糖尿病眼病的眼科医师资源十分缺乏,这也使许多患者处于失明的风险之中。 Google Brain是一支专注于人工智能应用(application of AI)的Google的研究团队,它与印度和美国的医生一同合作,以帮助他们进行DR的诊断。这支团队从54位眼科医师处收集了超过128,000张眼部检查图像,并且每张图像都经过3-7名眼科医师的评估。这些图像被输入到一种深层次的算法当中,用于创建一个检测DR的算法模型。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性能,团队将在两个不同的数据集合上对总计达12,000个测试图像进行测试。 Google Brain的神经网络算法的预测与现实结果非常接近,以至于被认为与有经验的眼科医生的诊断不相上下。而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在DR诊断上的应用更是在人工智能和健康服务领域的一大突破。更精确的DR自动化诊断能帮助眼科医院评估更多的患者以及优化治疗方案。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眼科部门资源的不足。 亚拉文眼科医院(Aravind Eye Hospital),印度最大的眼部保健机构,是这种基于人工智能诊断的先行者。这家医院的总部位于印度南部的佛教城镇马杜赖(Madurai),分支机构遍布整个印度地区。亚拉文眼科医院为Google的研究提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2型糖尿病会引起阳痿吗?糖尿病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发病率高,并发症多,给患者以及家庭带来许多的麻烦,而2型糖尿病也是在患者中比较容易出现的,早期发病不明显,一般发现时已经有并发症的出现,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危害,那么,2型糖尿病会引起阳痿吗? 1、阳痿:糖尿病可引起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从而导致男性性功能障碍,以阳痿最多见,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发生阳痿者达60%以上。 2、腹泻与便秘:糖尿病可引起内脏神经病变,造成胃肠道的功能失调,从而出现顽固性的腹泻与便秘,其腹泻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2型糖尿病会引起尿路感染,并且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菌尿起源于肾脏,而一般的尿路感染多起源于下尿道。 2、尽管给予适宜的抗感染治疗,但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比一般的尿路感染发热期延长。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他和我在一起这么多年总和我发火,动不动就和我叽叽歪歪的,可是在我们吵完架之后,他总是一个人上网,不再理我。可是谁愿意这样啊,我去年得了糖尿病,经常身体不舒服,

还得经常吃药,也没有在意。我们的生活就是从那时,开始有了分歧。可是为了治疗这病,我们也去了很多的大医院,但是都没有能治好。有一天我们又是不欢乐,他就去上网了我,过了一会,他又说:“老婆你过来看看”。在玩电脑时,他很少叫我。原来他在网上看到了网友们对【唐易康】治疗糖尿病评价不错,想给我订购,不想破坏他的这份好心,就同意。使用几天我就感觉好多了,血糖就下降了不少。后来有坚持使用了几个疗程,现在血糖已经平稳了。他还陪我去医院检查了,糖尿病好了。现在我们很开心,今年年底决定回家结婚。 糖尿病眼病的治疗 镶西式脆饼 原料:牛肉(肥瘦)牛肉(瘦)芹菜生菜(团叶)胡萝卜番茄洋葱(白皮)烧饼(加糖) 做法:1.洋葱切碎,芹菜与番茄切粒。 2.取一盘,加色拉油45克,高火4分钟,放入牛肉糜(牛肥瘦切剁茸)、洋葱、芹菜、番茄、黄油及调料拌匀,高火2分钟,中途搅拌一次。 3.将脆饼每面高火30秒,取出后放入适量牛肉糜混合物,面铺上生菜丝和胡萝卜丝,可与汁伴吃。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防治措施和健康教育 作者:郝洁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内分泌科 摘要: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患者失明几率比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升高。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确切机制和途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危险因素有血糖控制差、高血压与高血脂、蛋白尿、吸烟等。严格控制血糖、控制血压、控制血脂、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规律,适当锻炼可以有效预防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的治疗主要为控制糖尿病治疗及手术治疗,目前仍以激光光凝最有效。针对于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防治措施的健康教育应该贯穿于整个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治。糖尿病眼底病变的健康教育包括社区健康教育,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 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眼底病变;健康教育 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眼底病变是糖尿病重要的慢性并发症。对糖尿病眼底病变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做到早期发现, 早期诊治, 早期康复。 1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临床表现 糖尿病眼底病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常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继续发展即为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以新生血管形成、神经胶质增生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牵拉为特点。另有一特殊型即糖尿病黄斑病变, 其既可发生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也可出现在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2.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和途径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确切机制和途径目前尚不十分清楚。长期慢性的高糖血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其他并发症的发病基础。目前认为发病机制和山梨醇醛糖还原酶途径、非酶性糖基化作用、视网膜生长因子产生、蛋白激酶c 激活血管舒张性前列腺素产物、视网膜毛细血管血流改变以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1]。 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3.1血糖控制差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病程可以预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否存在。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最重要之处为严格控制血糖[2]。 3.2高血压与高血脂: Wiscon sin 糖尿病流行病学研究(W ESDR) [3]发现有高血压史, 且血压控制差的年轻糖尿病者, 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性高。另外,W ESDR 认为高血脂会引起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硬性渗出沉积, 硬性渗出是一种独立的增加视力损害的危险因素[4]。

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作者:————————————————————————————————日期: 2

糖尿病眼病防治有八招 糖尿病眼部病变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由于病变损害的不可逆性,预防是最重要的一环,而且早期预防的花费要远远低于晚期治疗的费用,疗效也更佳。如何防护糖尿病眼病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控制血糖 严格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眼病的根本措施。有人进行过长达20余年的观察,发现80%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糖尿病人在20年后会发生视网膜病变,而控制良好的病人只有10%左右出现视网膜病变,差别非常巨大。 二、控制血压 血压、血脂、血糖对预防糖尿病眼病都很重要。有人曾研究过两组糖尿病患者,一组是高血压,一组是正常血压,观察血压对眼底病变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组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高了34%.每个人的视力主要是靠黄斑区的光反射,黄斑区出现水肿即影响视力,有人认为糖尿病最影响视力的是黄斑区的水肿。有人做了实验,一组高血压,一组正常血压,结果是高血压组的视力明显低于正常血压组,也就是说,平常控制血压很重要,血压不控制好,很容易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些病友现阶段血压不好,但暂时没有任何反应,但如长此以往,10年后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几率非常大,还会导致失明。 三、控制血脂 血脂也很重要,当病人有严重高脂血症时,血液中含有大量甘油三酯的脂蛋白可使视网膜血管颜色变淡而近乳白色。这些脂蛋白有可能进一步从毛细血管中漏出,这就是视网膜脂质渗出,在视网膜上呈现出黄色斑片。如果脂质渗出侵犯到黄斑则可严重影响视力。 高脂血症引起的视网膜静脉血栓,后果非常严重,且不易被及早发现。高浓度的血脂可以激活血小板,使其释放多凝血因子,造成血小板聚积性增高,血管内血栓形成。若血栓发生于眼睛内,可以造成视网膜血管阻塞。 中央静脉阻塞可表现为视盘周围环状出血和渗出及视网膜静脉扩张,可引起视力严重下降,且老年人严重的视力下降可造成双目失明。 四、定期检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不可逆转的,必须早发现、早治疗,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视力及眼底。1型糖尿病患者应在发病5年后每年检查一次;2型糖尿病患者则应从发现糖尿病

糖尿病眼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眼病是最为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它能使患者视力减退,最终导致失明。失明率是正常人的25倍。世界上引起双目失明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糖尿病眼病,患者万万不可忽视。糖尿病可以引起各种各样的眼部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波动性屈光不正、开角型青光眼、缺血性视突病变、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等等。 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病变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据统计,50%糖尿病病程在10年左右者可出现该病变,15年以上者达80%。糖尿病病情越重,年龄越大,发病的几率越高。该病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后果,由于糖尿病引起视网膜毛细血管壁损伤,加之血液呈高凝状态,易造成血栓和血淤,甚至导致血管破裂。 白内障:糖尿病引起的白内障占到白内障患者总数的60%之多,其手术几率也比其他白内障患者要高出很多,一般都需要手术治疗。动物实验已经证实,高血糖在体内和体外试验中均可导致白内障,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波动性屈光不正:许多患者起初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但是一段时间后,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忽然近视了,看远看不清,看近反而很清楚,事实上,这是得了糖尿病眼病了。于是,患者去配眼镜,刚配上还挺好,没过几天视力又恢复正常了。此时,如果分别查几次血糖,肯定有高峰、有低谷,这就是波动性血糖增高。 当血糖急剧升高时,患者可突然由正视眼变成近视眼,或原有的老花眼症状减轻;血糖降低时,又可恢复为正视眼,或又需要佩戴老花镜。可见,波动性血糖会造成视力的波动性变化。 开角型青光眼:糖尿病易引起开角型青光眼,也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此类青光眼多见于中年人以上,青年人亦可发生,常为双侧性,起病慢,眼压逐渐升高,房角始终保持开放,多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到晚期视力视野有显著损害时,方被发现,因此早期诊断甚为重要。 本病初期无明显不适,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有轻微头痛、眼痛、视物模糊及虹视等,经休息后自行消失,故易误认为是视力疲劳所致。中心视力可维持相当长时间不变,但视野可以很早出现缺损,最后由于长期高眼压的压迫,视神经逐渐萎缩,视野随之缩小、消失,最终失明。整个病程中,外眼无明显体征,仅在晚期时,瞳孔有轻度扩大,虹膜萎缩。 缺血性视突病变:又称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多见于老年人,单眼或双眼先后发病。此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视力和视野发生突然变化。视力骤然模糊,下降至失明;视野起初是鼻下方扇形缺损,而后扩展成偏盲或向心性缩窄,有时可与生理盲点相连。这是由于营养视神经前段的小血管发生循环障碍,睫状后短动脉回归支闭塞;或视神经软脑膜血管受累,使视乳头供血不足,发生急性缺血、缺氧而水肿;眼压过低或过高,可使视乳头小血管的灌注压与眼压失去平衡,也可引起视乳头水肿。 眼球运动神经麻痹:糖尿病会导致动脉硬化,致使供应眼睑神经的小血管缺血,另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出现眼球运动神经麻痹,引起眼外肌运动障碍和复视,如外展神经麻痹或动眼神经麻痹。比如:有些老人会突然眼皮耷拉,眼睛睁不开,很多人以为这是眼病或肌无力等,长期进行针灸、理疗、输液等治疗,延误了最佳正确治疗时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