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抽样调查的基本概念

一、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抽样调查,它是按照一定程序,从所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或观察,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数理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和推断。

抽样方法可分为随机抽样(也称概率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非概率抽样)两大类。

随机抽样是指按照概率原则,从总体中抽取一定数目的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随机抽样使总体中每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概率被选入样本,从而使根据样本所做出的结论对总体具有充分的代表性。

非随机抽样是从方便出发或根据研究者主观的判断来抽取样本。

非随机抽样简单易行,尤其适用于做探索性研究。

与全面调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1、经济。2、高效。3、准确。

二、抽样调查的作用

1、对一些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社会经济现象,可用抽样调查方式解决。

2、在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可节省开支,争取时效,用比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达到满意的调查效果。

3、抽样调查可对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进行连续不断的调查,可随时了解现象发展变化状况。

4、运用抽样调查对全面调查进行验证。

5、抽样调查还可运用于企业管理,尤其是产品质量管理,能更好地使企业为生产和市场服务。

三、常用术语

1、总体和样本

总体是指所要调查对象的全体。

样本是总体的一部分,它由从总体中按一定程序抽得的那部分个体或抽样单元组成。2、总体指标和样本指标。

总体指标是根据总体各单位标志值计算,常用的总体指标有:总体平均数、总体比例、总体方差。

样本指标是根据样本各单位标志值计算。常用的样本指标有样本平均数、样本比例户、样本方差。

3、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从总体中具体抽取抽样单位的方法有两种:即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

●重复抽样又称有放回抽样,是一种在总体中允许重复抽取样本单位的抽选方法,即从总体中随机抽出一个样本单位后,将它再放回去,使它仍有被选取的机会,在抽样过程中总体单位数始终相同。

●不重复抽样也称无放回抽样,即先被抽选的单位不再放回到总体中去,即任何单位一经抽出,就不会再有第二次被抽取的可能性。

4.抽样框和抽样单元。

抽样框是指供抽样所用的所有调查单位的详细名单。

为了便于抽样,通常把总体划分为有限个互不重迭又穷尽的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抽样单元。

四、抽样方案设计

所谓抽样方案设计,就是从一定总体抽取样本资料以前,预先确定抽样程序和方案,在保证所抽选的样本对总体有充分代表性的前提下,力求取得最经济最有效的结果。

●抽样方案设计的基本内容有:

第一、确定抽样调查的目的、任务和要求;

第二、确定调查对象(总体)的范围和抽样单位;

第三、确定抽取样本方法;

第四、确定必要的样本量;

第五,对主要抽样指标的精度提出要求;

第六,确定总体目标量的估算方法,

第七,制订实施总体方案的办法和步骤。

抽样方案设计的主要程序如图所示:

第二节随机抽样技术

一、简单随机抽样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它是按照随随机原则,从总体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序,直接地抽取调查样本。每个样本被抽中地概率相等,各个样本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地关联性和排斥性。

特点:自然性、等概率性

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1.抽签法。就是给总体的每个单位编号,并做成号签,把号签混合之后,抽取所需单位数,然后,按照抽中的号码,查对调查单位,加以登记。

2.随机数表法。随机数表是将。0一9十个数字用完全随机顺序排列编制而得的表

随机数表各有不同,下面举一种说明如下:

28 46 53 35 74 92 13 45

20 67 42 15 20 57 80 90

04 36 28 19 26 64 37 15

55 01 26 64 98 56 7l 49

72 58 43 57 89 64 27 54

如某居民区有620户居民,拟抽取15户调查其家庭收入状况,可将居民根据其门牌号码编号为001—620,抽取时可从任何一行、任何一列、任何一个数开始,并将随机数表数字中的三位数组成一组。

例如,从随机数表的第二排第三列的数组起,自上而下、自左而右抽取,则顺序取得的样本号为:421,281,266,435,574,520,(926),498,(789),(921),578,(643),567,(642),345,090,(715),149,(754),284,206,043。由于926和789等大于620,所以舍弃不用,顺序往下取,直到够15个样本单位为止。

简单随机抽样在实际应用中则有一定局限性,表现在:

(1)采用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必须对总体各单位加以编号,而实际所需调查总体往往是十分庞大的,单位非常多,逐一编号几乎是不可能的;

(2)某些事物无法适用简单随机抽样。

(3)当总体的标志变异程度(方差)较大时,简单随机抽样的代表性就不如经过分层后再抽样的代表性高。

(4)由于抽出样本单位较为分散,所以调查人力、物力、费用消耗较大。因此,这种方式适用于总体单位数不太庞大以及总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二、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又称系统抽样,就是先将总体各单位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按一定间隔来抽取样本单位。

单位顺序的排列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排列顺序与调查项目无关。

例如,在住户调查时,选择住户可以按住户所在街区的门牌号码排队,然后每隔若干个号码抽选一户进行调查;

另一种是按与调查项目有关标志排队。

例如,住户调查时,可按住户平均月收入排队,再进行抽选。在排队的基础上,还要计算抽样距离(间隔),计算公式为:抽样距离=N/n

例如,从600名大学生中抽选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可以利用学校现有名册按顺序编号排队,从第001号编至600号。

抽选距离=N/n=600/50=12(人)

如从第一个12人中用简单随机抽样方式,抽取第一个样本单位,如抽到的是8号,依次抽出的是20号,32号,44号……等。

等距抽样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运用等距抽样的前提是要有总体每个单位的有关材料,特别是按有关标志排队时,往往需要有较为详细、具体的相关资料,这是一项很复杂和细致的工作;

②当抽选间隔和被调查对象本身的节奏性(或循环周期)重合时,就会影响调查的精度。

③等距抽样的抽样误差计算较为复杂。

三、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又称类型抽样,它是先将总体所有单位按某些重要标志进行分类(层),然后在各类(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等距抽样方式抽取样本单位的一种抽样方式。

●等比例抽样,要求各类样本单位数的分配比例与总体单位在各类的分配比例一致

例如:要估计某地家庭家用电器的潜在用户(与居民收入水平有关,因而以家庭收入为分层基础)。假设该地居民用户,即整个研究总体为5万户,确定样本数为500户。根据以往研究经验,将家庭收入分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三个层次。其中高收入占20%,中等收入占50%,低收入占30%。现在要采用等比分层随机抽样法,计算每个层的样本量。

●非等比例抽样,不受上述条件限制,即有的层可多抽些样本单位,有的层也可少抽些样本单位。

四、整群抽样

如果若干小的抽样单位可组合成一个较大的抽样单位,抽样按大的抽样单位抽取,一旦某个抽样单位被抽取,则调查其中每个小的抽样单位,这种抽样称为整群抽样。

整群抽样和其他抽样方式相比,在抽样单位数目相同的条件下抽样误差较大,代表性较低。在抽样调查实践中,采用整群抽样时,一般都要比其他抽样方式抽选更多的单位,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结果的准确程度。

在大规模的市场调查中,当群内各单位间的差异较大,而各群之间差异较小时,才可考虑采取整群抽样方式。

五、多阶段抽样

调查单位一般不是一次性直接地抽取到的,而是采用两阶段或多阶段抽取的办法,即先抽大的调查单元,在大单元中抽小单元,再在小单元中抽更小的单元,这种抽样组织方式称为多阶段抽样。

多阶段抽样有以下两个特点:

一是对抽样单位的抽选不是一步到位的,至少要两步;

二是组织调查比较方便,尤其对于那些基本单位数多且分散的总体。

第三节非随机抽样技术

非随机抽样是指抽样时不遵循随机原则,而是按照研究人员主观判断或仅按方便的原则抽选样本。

了解知识:

在市场调查中,采用非随机抽样通常是出于下述几个原因:

●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进行严格的随机抽样;

●为了快速获得调查结果;

●在调查对象不确定,或无法确定的情况下采用,

●总体各单位间离散程度不大,且调查员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时。

非随机抽样技术主要有四种:

一、方便抽样

方便抽样又称偶遇抽样,是根据调查者的方便与否来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二、判断抽样

判断抽样又称目的抽样,它是凭研究人员的主观意愿、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选择具有典型代表性样本作为调查对象的一种抽样方法。

判断抽样选取样本单位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是选择最能代表普遍情况的调查对象,常以“平均型”或“多数型”为标准。

二是利用调查总体的全面统计资料,按照一定标准,主观选取样本。

三、配额抽样

配额抽样类似随机抽样中的分层抽样,它也是首先将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类(组),然后在每个类(组)中用方便抽样或判断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单位。

采用配额抽样,事先要对总体中所有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为若干类型,这些属性、特征称为“控制特征”。

按照配额的要求不同,配额抽样可分为“独立控制”和“交叉控制”两种。

1.独立控制配额抽样

独立控制配额抽样是根据调查总体的不同特性,对具有某个特性的调查样本分别规定单独分配数额,而不规定必须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特性的样本数额。

现举例说明如下:

某市进行空调器消费需求调查,确定样本量200名,选择消费者收入、年龄、性别三个标准分类。独立控制配额抽样,其各个标准样本配额比例及配额数列表如表

2.交叉控制配额抽样

交叉控制配额抽样是对调查对象的各个特性的样本数额交叉分配。

四、雪球抽样

雪球抽样是以“滚雪球”的方式抽取样本。即通过少量样本单位以获取更多样本单位的信息。

雪球抽样的基本步骤为:

首先,找出少数样本单位;

其次,通过这些样本单位了解更多的样本单位;

再次,通过更多的样本单位去了解更多更多的样本单位;

如此类推,如同滚雪球,使调查结果愈来愈接近总体。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便于有针对性地找到被调查者。

其局限性是要求样本单位之间必须有一定的联系并且愿意保持和提供这种关系。

法律基本概念题库

法律基本概念题库 一、判断题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以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为调整机制,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社会规范的总称。 【答案】正确 【考点】法的概念 【解析】历史上,不同的法学家基于各自的研究视角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法的概念。到目前为止,中外的法学家们并没有取得一个大家所一致同意的法的概念。本题对法的定义,符合古今中外法的真实面貌。 2、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答案】错误 【考点】我国法律的形式 【解析】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我国法律的主要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行政规章、特别行政区的法、国际条约。 3.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答案】错误 【考点】法律责任的含义

【解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二、单选题 1.社会中的各种规范,包括道德、宗教、习惯、政策、法律等。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具有自己的特征,下列关于法的特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有经过公共权力机构亦即有权的国家机关的制定或认可才能成为法B.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C.法具有可诉性,但它不是判断一种规范是否属于法律的标志 D.法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答案】C 【考点】法的特征 【解析】与其他社会规范相比,法具有自己的特征,即:法是调整人的行为而非思想的社会规范;法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具有普遍性;法以权利义务为内容;法具有国家强制力;法是可诉的规范体系,具有可诉性。 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判断一种规范是否属于法律,可以从可诉性的角度加以观察,所以C错误。 2.根据我国《立法法》中关于“立法权限”的规定,下列哪一项表述是正确的?A.从我国目前的立法现实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通过制定或修改法律的形式,规范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资料分析的方法

资料分析的方法 一、社会科学的研究步骤 在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理论的指导。其中,在检验研究假设结束之后,需要与现有的文献对话,再次发现新问题,开始新一轮的研究过程。在这个环节之中,资料分析作为重要一环,对于社会科学的研究极为重要。 二、资料分析的方式分类 教育研究包含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及分类。一般情况下,按照认识论基础,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定量研究、定性研究和混合研究。 也有部分学者按照研究目的、手段等对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比如别敦荣和彭阳红将研究方法分为:理论思辨、经验总结、历史研究、调查研究、比较研究、数学分析、质的研究和个案研究; 在国内,根据刘良华对研究方法的分类大体上有三个基本类型:实证研究(量化的、质化的)、思辨研究(又称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常以教育对策、教育反思、教育改革形式显现)。实证研究是基于“事实”的方式进行论证并有规范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报告。 陈向明指出,“研究方法”一般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方法论,即指导研究的思想体系,其中包括基本的理论假定、原则、研究逻辑和思路等;第二,研究方法或方式,即贯穿于研究全过程的程序与操作方式;第三,具体的技术和技巧,即在研究的某一阶段使用的具体工具、手段和技巧等。 文中所采取的分类是按照陈向明定义中的第三个层面为标准进行的分类。在实际的研究过程中大多数时候是以一种研究方法为主,其他为辅,交叉使用的。以下内容是介绍每一种具体的方式。 那么资料搜集上来了?该如何分析呢? 三、具体的资料分析方式 1思辨分析 (1)历史研究方法 历史研究法是运用历史资料,按照历史发展的顺序对过去事件进行研究的方法。亦称纵向研究法,是比较研究法的一种形式。在政治学领域中,它着重对以往的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等的研究。 历史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政治制度的现状及其演变趋向。但不是断章取义地分析政治制度的现状,而是系统地研究它们以往的发展及其变迁的原因。历史研究法主要是研究政治制度的发展历史,从各种事件的关系中找到因果线索,演绎出造成制度现状的原因,推测该制度未来的变化。

第一章 概率论的基本概念习题答案

第三章 多维随机变量及其分布习题答案 3. 220,(1)(1),4,(,),0.5940, x y x y e e c F x y --<<+∞?--==? ? 其它 . 4. 2012.4(2),()0,X x x x f x ≤≤?-=??,其它201 2.4(34),()0,Y y y y y f y ≤≤?-+=? ? 其它. 5. ???=,0,4),(y x f ,),(其它G y x ∈???+=,0,48)(x x f X ,05.0其它<≤-x ?? ?-=, 0,22)(y y f Y 其它10<≤y . 6. (1) (|)(1),0,1,;,m m n m n P Y m X n C p p n m n -===-=≤否则(|)0P Y m X n ===; (2)(,)(1)/!,0,1,;,m m n m n n P Y m X n C p p e n n m n λλ--===-=≤否则(|)0P Y m X n ===. 7. 10. ⑴0y ≥时|0 ,(|)0 0,x X Y x e f x y x -≥?=?

11. ⑴放回抽样 ⑵ 不放回抽样 X 的条件分布律与上相同,再结合联合分布律可以看出: 放回抽样时独立,不放回抽样时不独立。 12. 1c = ; 当10x -<<时,|1/2,||(|)0, Y X x y x f y x -<-?=? ? 其它 ; 当| |1y <时,|1/(1||),1|| (|)0,X Y y x y f x y --<<-?=? ? 其它 . 13. ⑴ (2|2)5/16,(3|0)1/5P X Y P Y X ====== ; ⑶ ⑷ . ;0.375 . 16. ? ? ?<≥-=--00 ,0,)1()(6/3/z z e e z f z z Z . 17. ⑴(2)30 3!,()00,t T t t e f t t ->?=?≤? ;⑵(3)50()00,t T t t e f t t ->?=?≤?.

第一节 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课程目标的基本概念 教学目标: 能说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能说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作用 理解四个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能说出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含义 教学难点: 理解四个层次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学时数: 1学时 作业: 阅读: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相关章节教学反思:

导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人就有了方向,有了动力,就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实际上,教学也是一样的,需要一个目标。 在教育教学中,按照层级不同,我们把教育目标分为: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 下面有以下目标的表述,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什么目标? 1.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3.艺术领域的总目标:继续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初步学习欣赏艺术作品,理解艺术作品的内容;继续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学习通过各种途径表现艺术美,创造美;继续通过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能等得到积极的发展。 4.中班综合活动:买水果 活动目标:知道秋天是水果大丰收的季节,水果的品种多、数量多;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提高数数能力;在为家人买水果的游戏情景中,萌发关爱家人的情感。 一、教育目标的涵义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的总体方向,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教育目的”是最宏观的教育价值,它具体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的教育哲学中,体现在宪法、教育基本法、教育方针之中。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所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分别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 “课程与教学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它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不同学科的目标、具体教学过程的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在课程在设计与开发过程中,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要求,它期望一定阶段的学生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素养等方面所达到的程度。

资料分析基础知识

第二部分资料分析基础知识与解题技巧 一、基期、本期: 本期是指:我们把材料中给出的当年量,叫做本期(用符号A表示);公式:本期=基期+增长量=基期+基期×增长率=1+增长率)基期是指:我们把上一年或者上一个阶段的量叫做前期(用符号B表示); 公式:基期=本期-增长量=本期1+增长率 注意:和谁比较,谁就做基期。虽然这一对名词不会出现在所给材料和问题里,但理解这两个概念是解决好资料分析问题的关键。 例一:2013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 解析:其中8593亿美元就是本期量,8593-590=8003就是前期量。二、增长(减少)量、增长(减少)率: 增长量是指:本期与前期的差值就是增长量; 公式:增长量=基期量*增长率=本期量-基期量=本期量-本期量1+增长率 减少量=基期量-末期量 增长率是指: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用符号r表示)。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基期量=本期量/基期量-1 减少率=(基期量-末期量)÷基期量 注意:1、增长率、增长幅度(增幅)、增长速度(增速)这三个都是相对速度的说

法,都是增长量与前期量的比值,即:增长率=增长速度(增速)=增长幅度(增幅) 2、在一些“最值”比较题的题干表述中,经常出现“增加(长)最多”和“增加(长)最快”,我们需要注意,前者比较的是增长量,而后者则比较的是增长率。 例二:2013年1-3月,全国进出口总值为8593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同比增长6.7%。 辉煌人生解析:其中比2012年同期增加590亿美元是增长量,同比增长6.7%是增长率。 三、同比、环比: 同比: 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历史同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历史同期。 环比:指的是本期发展水平与上个统计周期的发展水平的变化情况,其基期对应的是上个统计周期。 注意:以11月为例,跟去年11月相比叫同比,跟上个月10月相比叫环比 四、百分数、百分点: 百分数:是形容比例或者增长率等常用的数值形式,期本质是:分母为100的分数。 用“%”表示,一般通过数值相除得到,在资料分析题目中通常用在以下情况:

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24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24(什么是抽样,抽样的基本术语及其含义是什么, 答:前一问见名词简释。抽样的常用基本术语有: 1(总体。它是构成事物的所有元素、也就是最基本单位的集合。 (样本。它是从总体中按照一定方式抽取出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一个样本是总体的 2 一个子集,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出若干个不同的样本。 3(抽样元素。它指的是构成总体的每一个最基本单位,也称“抽样分子”或“个体”。社会调查研究中最常用的抽样元素是单个的人,但也可以是家庭、学校、企业、商店等。 4(抽样单位。它是一次直接的抽样所使用的基本单位。抽样单位与抽样元素有时是同一的,有时又是不同的。 5(抽样框。它又称作抽样范围,指的是一次直接抽样时总体中所有抽样单位的名单。 6(参数值。它也称为总体值,是关于总体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总体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在统计中最常见的参数值是某一变量的平均值。 7(统计值。它也称为样本值,是关于样本中某一变量的综合描述,或者说是样本中所有元素的某种特征的综合数量表现。样本值是从样本的所有元素中计算出来的,它是相应的总体值的估计量。 8(抽样误差。它是用样本统计值去估计总体参数值时所出现的误差。这种误差是因为抽样本身的特点而引起的。由于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抽样方式,所抽取的样本

有多大,都无法涵盖总体,所以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抽样误差的大小是可以在样本设计中事先进行控制的。 25(在社会调查中,如何确定样本规模, 答:具体每一个社会调查研究究竟应当选择多大规模的样本,主要取决于以下几点: (1)总体规模:根据抽样原理,样本规模与总体规模越接近,样本值与总体值就越一致,抽样误差就越小,样本的代表性也越强。但是当总体规模大到一定程度以后,样本规模的加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因此,对于10 000个单位以下的总体来说,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而对于那些超大型的总体,则可以按照一两万个单位的总体规模来确定样本规模,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2)抽样的精确性:从理论上说,样本的精确度越高越好,但相应的样本规模也要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调查者的时间和人财物力的消耗也要增加好几倍。而对于大多数社会调查研究来说,实际上并不要求太高的精确度。因此,调查者应当根据必要性和可能性,适当地确定样本精确度,决不能因一味追求精确度的提高而拼命扩大样本规模,否则将导致巨大的浪费。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要达到同样的精确度,在同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抽样时,样本规模可以小一些;在异质性较高的总体中,样本规模则应该大一些。为了提高了样本反映总体的精确度,人们通常用分类抽样的方法将总体划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让这些不同类别或层次在样本中都有代表,并使得抽样误差中基本不存在类与类之间的误差成分,而只存在类内各单位之间的误差成分,其效果相当于缩小了总体的异质性程度和单位分布的不均匀状态。 (4)调查者所拥有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尽管从样本的代表性、抽样的精确性考虑,样本规模应尽可能大,但一般调查的经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总是有限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百度文库专用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B民法 C刑法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政治权利B监督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D人身自由权利【】 6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中,行为人不受行政处罚的是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法律基本概念答题题库答案复习过程

1、法与统治阶级道德的一致性,主要体现在( )。 A.相互渗透 B.相辅相成 C.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C 2、我国《立法法》规定,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 A.全国人大和地方人大 B.全国人大和国务院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D.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及其各部委 【正确答案:】C 3、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不包括()。 A.习惯 B.判例 C.政策 D.国际惯例 【正确答案:】D 4、下列有关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涉及两个以上国务院部门职权范围的事项,不得制定规章,只能由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 B.行政机关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收取费用由规章规定 C.行政法规应由国务院起草、讨论和通过,国务院部门不能成为行政法规的起草单 位 D.有规章制定权的地方政府可以直接依据法律制定规章 【正确答案:】D 5、下列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的法律冲突是()。 A.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 B.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C.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 D.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 【正确答案:】B 6、2008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消防法》进行了修订,2009年4月,某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办法》,对实施《消防法》作出了具体规定。

关于该办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立法解释 B.该办法属于《消防法》的下位法 C.该办法属于对《消防法》的变通或补充规定 D.该办法对《消防法》进行了体系解释 【正确答案:】B 7、把法律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的主要依据是()。 A.适用范围不同 B.制定和表达的方式不同 C.制定和实施的主体不同 D.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 【正确答案:】D 8、下列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的是( )。 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 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 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评价司法活动 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 【正确答案:】C 9、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 。 A.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主集中制 【正确答案:】C 10、关于法律语言、法律适用、法律条文和法律渊源,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A.法律语言具有开放性,因此法律没有确定性 B.法律适用并不是适用法律条文自身的语词,而是适用法律条文所表达的意义 C.法律适用的过程并不是纯粹的逻辑推理过程,而有法律适用者的价值判断 D.社会风俗习惯作为非正式的法律渊源,可以支持对法律所作的解释 【正确答案:】A 11、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裁决。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 【正确答案:】B

抽样技术重点复习概念

调查:通过使用明确的概念、方法和程序,依据专门设计的调查方案知道的方式,从一个总体全部或部分单元中搜集感兴趣的指标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综合整理成数据系列的有关活动。 抽样调查:是调查应用最常见的模式,是一种非全面的调查,它是指从研究对象的全体(总体)中抽取一部分单元作为样本,根据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调查,获得有关总体目标量的了解。这是广义的抽样调查的概念 抽样调查步骤:调查目标确定、抽样框选择、抽样方案设计、问卷设计、数据收集、数据编码和录入、审核与插补、参数估计、数据分析和调查结果的表述、数据分布、撰写调查报告 简单随机抽样:也称纯随机抽样,是从抽样框内的N个抽样单元中随机的、一个一个的抽取n个单元作为样本,在每次抽选中,所有未入样的待选单元入选样本的概率都想等,这n个被抽中的单元就构成了简单随机样本。简单随机样本也可以一次从总体(抽样框)中同时抽出,这时全部可能样本中的每一个样本被抽中的概率也需要相等。 分层抽样:是将抽样单元按某种特征或某种规划分为不同的层,然后从不同的层中独立、随机地抽取样本,将各层的样本结合起来,对总体的目标量进行估计。 分层随机抽样:如果每层中的抽样都是独立地按照简单随机抽样进行的,那么这样的分层抽样称为分层随即抽样,所得的样本称为分层随即样本。 整群抽样:将总体中的若干个基本单元合并为组,这样的组称为群。抽样时直接抽取群,然后对中选群中的所有基本单元全部实施调查,这样的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 多阶段抽样:采用类似整群抽样的方法,首先抽取群,但不是调查群内的所有基本单元,而是再进一步抽样,从选中的群中抽取出若干个基本单元进行调查,因为取得这些接受调查的基本单元需要两个步骤,所以将这种抽样方式成为两阶段抽样。这里,群是初级抽样单元,第二阶段抽取的是基本抽样单元。将这种方法推广,使抽样的段数增多,就称为多阶段抽样。 系统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单元(抽样单元)按一定顺序排列,在规定的范围内随机抽取一个单元作为初始单元,然后按事先规定好的规则确定其他样本单元,这种抽样方法称为系统抽样。 简单估计:在没有总体其他相关辅助变量信息可以利用的情况下,用样本特征直接估计总体特征,且样本特征与预估的总体特征除了写法之分外,完全同形同构,简单易记,因此有简单线性估计的名称,简称为简单估计。 比率估计:设对有两个调查变量Y 和X 的总体进行简单随机抽样,分别以y,x表示样本总值,以y,x表示样本均值,以μ// R y x y x ==为样本比率,用 μR作为总体比率R的估计称为的比率估计 回归估计:在简单随机抽样下,总体均值和总体总值Y的回归估计量定义为: ()() tr y y X x y x X ββ =+-=-- μ lr lr Y N y =其中Y,X分别为调查变量、辅助变量的样本均值,X是辅助变量的总体均值,β称为回归系数。 不等概抽样:如果总体中每个单元进入样本的可能性是不相等的,则这种随机抽样方式就称为不等概率随机抽样,简称不等概率抽样。 非抽样误差:除抽样误差以外的,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误差。 非抽样误差的分类:抽样框误差(由不完善的抽样框引起的误差);无回答误差(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从被调查单元获得调查结果,造成调查数据的缺失);计量误差(所获得的调查数据与其真值之间不一致造成的误差)

资料分析精选100题 (1)

卧龙光线资料分析 一、增长率问题 资料分析最基本的,最离不开的就是增长率问题,这类问题有考察计算能力,有考察计算技巧,也会设置陷阱让你去踩,其实考察的都是基本功。也许你觉得这种题型并不难,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简单题是给你节约时间去做复杂问题的,一分钟一题的资料分析,很多人时间不够用,就是因为没能从送分的题目中攒出时间。 增长率问题在真题中往往就通过下面四种方法来考察,一份真题中至少出现其中的两题,希望你们能踏踏实实地把这几个技巧牢记。 1、名义增速与实际增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统计都在用实际增速来统计,实际增速又称之为“扣除价格因素的增速”,而名义增速则是用两年的绝对数值计算得出。比如在13和14年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14年国民生产总值为636463亿元,增速为7.4%,而13年国民生产总值为568845亿元。其中7.4%就是实际增速,用636463除以568845计算出来的11.9%的增速就是名义增速。将这两者关联的是价格指数,公式表示为: 名义发展速度/实际发展速度=价格指数 写通俗了就是:(名义增速-1)/(实际增速-1)=价格增速-1 2、当月增速与累计增速 近年来的资料分析题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即累计增速。如果已知某年1-5月的产值累计量为x,增速为a,1-4月的累计量为y,增速为b,我们可以得到: 今年5月产值为x-y 去年5月产值为x/(1+a) –y/(1+b) 5月产值的增速为(x-y)/( x/(1+a) –y/(1+b))-1 前三者都是需要计算的,而目前考的最多的知识点常常是比较,若5月产值的增速为c,则a一定介于b和c之间。 3、年均增长率(量)的问题 《中国统计年鉴》(2013)内所列的平均增长速度,除固定资产投资用“累计法”计算外,其余均用“水平法”计算。从某年到某年平均增长速度的年份,均不包括基期年在内。如建国四十三年以来的平均增长速度是以1949年为基期计算的,则写为1950-1992年平均增长速度,其余类推。 所以这类题目考的就是概念,比如问你2005-2009年的年均增长量,其实05年的增长量要用05-04年增长量来算,因此这个年均增长量应该是09-04年的增长量除以(9-4),切记带一个“增”字一定要用到上一年数据,带年份跨度的增长率计算同样也是这样。而这类题型通常以增长率不变,算下期数据的方式来考察考生。 题目中如果给出了2005年和2010年的数据,如保持年均增长率不变,十二五期末(2015年)的值就是2010年数据的平方除以2005年。 适用情形:这里的2010年正好是2005年和2015年的中间年份。 4、增长量计算技巧 很多资料分析第一题会给出当年数据及增长率,让你算增量。 如果我们把增长率写成1 a 的形式,增量=今年的值× 1 a+1 。

01-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01-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第八章常微分方程与差分方程 对自然界的深刻研究是数学最富饶的源泉. -------傅里叶 微积分研究的对象是函数关系,但在实际问题中,往往很难直接得到所研究的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却比较容易建立起这些变量与它们的导数或微分之间的联系,从而得到一个关于未知函数的导数或微分的方程,即微分方程. 通过求解这种方程,同样可以找到指定未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因此,微分方程是数学联系实际,并应用于实际的重要途径和桥梁,是各个学科进行科学研究的强有力的工具. 如果说“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的科学,是研究、了解和知晓现实世界的工具”,那么微分方程就是显示数学的这种威力和价值的一种体现.现实世界中的许多实际问题都可以抽象为微分方程问题. 例如,物体的冷却、人口的增长、琴

弦的振动、电磁波的传播等,都可以归结为微分方程问题. 这时微分方程也称为所研究问题的数学模型. 微分方程是一门独立的数学学科,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本章我们主要介绍微分方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几种常用的微分方程的求解方法及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理论. 第一节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 分布图示 ★引言 ★微分方程的概念★例1 ★例2★例3★例4 ★微分方程解的概念 ★例5★例6 ★内容小结★课堂练习

则称方程(1.7)为n 阶线性微分方程. 其中),(1x a ),(2x a , )(x a n 和)(x g 均为自变量x 的已知函数. 不能表示成形如(1.7)式的微分方程,统称为非线性方程. 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首先要建立属于该问题的微分方程,然后找出满足该微分方程的函数(即解微分方程),就是说,把这个函数代入微分方程能使方程称为恒等式,我们称这个函数为该微分方程的解. 更确切地说,设函数)(x y ?=在区间I 上有n 阶连续导数,如果在区间I 上,有 ,0))(,)(),(),(,() (='''x x x x x F n ???? 则称函数)(x y ?=为微分方程(1.5)在区间I 上的解. 二、 微分方程的解 微分方程的解可能含有也可能不含有任意常数. 一般地,微分方程的不含有任意常数的解称为微分方程的特解. 含有相互独立的任意常数,且任意常数的个数与微分方程的阶数相等的解称为微分方程的通解(一般解). 所谓通解的意思是指,当其中的任意常数取遍所有实数时,就可以得到微分方程的所有解(至多有个别例外). 注:这里所说的相互独立的任意常数,是指它们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 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 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 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 一般 C.可以 D.不能 4. 法律(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 (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 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 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 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 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 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 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 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 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 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 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 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 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 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15.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在同一种商品上以相同或相似的商标在同一天申请注册 的,商标局应当依照我国商标法的规定公告(A)的商标。 A.使用在先 B.申请在先 C.申请在先并且使用在先 D.设计在先 16. 我国继承法规定,继承人对于被继承人生前的合法债务(D)。 A.应当负责全额偿还 B.可以负责全额偿还 C.可以不负责偿还 D.应当在遗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负责清偿 17.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单位(B)。 A. 可以成为所有犯罪的主体 B. 只能成为法律明文规定可由单位构成的犯罪的主体 C. 不能成为任何犯罪的主体 D. 能否成为犯罪的主体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18. 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 (B)处罚。A.可以免除B.应当减轻C.可以减轻D.应当从轻 19. 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20年就不再追诉;如果20 年以后必须追诉的,须报请(B)批准。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检察院 C.最高人民法院 D.中共中央政法委 20. 中学生某甲,1983年4月5日生。1998年3月28日,他故意把一同学打成重伤,某甲对于他的这一行为,(A)。 A.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B.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资料分析一些重要的统计学概念

资料分析一些重要的统计学概念 1、“番”与“倍”N番= 2n 倍(一番是二,二番是四,三番就是八) 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为2500亿元,到2010年要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三番的目标,即2500×2^3=20000亿元。 2、“百分数”与“百分点” 当两个百分数比较时,如果是用“和”或“差”表示的,称为百分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1992年的20.8%下降到1993年的18.2%,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的比重,1993年比1992年下降3.6个百分点,但不能说下降3.6% 3、成数相当于十分之几 4、倍数某地最低生活保障为300元,人均收入为最低生活保障的4.6倍。则人均收入为300×4.6 =1380元。 5、百分数 完成数占总量的百分之几=完成数÷总量×100% 比去年增长百分之几=增长量÷去年量×100% 6、增长率 增长率=增长量÷基期量×100% 某校去年招生人数2000人,今年招生人数为2400人,则增长率为400÷2000×100%=25% 增长率相关速算方法总结 1、两年混合增长率: 00年销售额为100,01年增长了5%,02年增长了10%,则02年比00年增长了多少? 如果第二年(月、季、期)与第三年(月、季、期)增长率分别为r1与r2,那么第三年(月、季、期)相对于第一年(月、季、期)的增长率为: r1+r2+r1×r2 2、增长率化除为乘: 如果第二年(月、季、期)的值为A1增长率为r,则第一年(月、季、期)的值A0:A0=A/(1+r)≈A1×(1-r) A=A0*(1+R) 假设A国经济增长率维持在2.45%的水平上,要想GDP明年达到200亿美元的水平,则今年至少需要达到约多少亿美元?() A.184 B.191 C.195 D.197 200/1+2.45%≈200×(1-2.45%)=200-4.9=195.1 所以:02年比00年增长= 5%+10%+5%*10%=0.155 8、基期和现期 和2006年相比较,2007年的某量发生某种变化 2006年的量在比较中用来做基准量,2006年是基期,2007年则为现期,即现在时期。需要明确的是基期和现期的量做对比后得到的“变化率”属于“现期”,“和2006年相比较,2007年的某量增长了50%”,这里的“增长了50%”是属于2007 年的,而不是属于2006年的。 9、年平均增长率(复合增长率) n年数据的年均增长率:【(本期/前n年)^(1/(n-1) )-1】×100% 1、本期/前N年:本年年末/前N年年末,其中,前N年年末是指不包括本年的倒数第N年年末,比如,计算2005年底4年资产增长率,计算期间应该是2005、2004、2003、2002四年,但前4

第一节几个基本概念

几个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视为不动或选作标准的物体叫 。选取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常常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 一般来说是选取 作为参照物;对于同一个运动,取不同的参照物,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2.行驶中的火车,若以地面作为参考系,它是 的;若以坐在车厢中的乘客作为参考系,它是 的。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这时选取的参考系是 。 3.质点是一种理想模型,用来代替物体、 的点。物体能视为质点的条件是物体的 在所研究的物体中可以忽略。特别注意,同一物体,有时能被看作质点,有时就不能看作质点。比如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填能、不能);研究地球自转时,又是否能把地球看成质点? 。(填能、不能) 4.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确定的点来表示 (填时间或时刻),如2s 末、3s 初等;在时间轴上可用一线段来表示 (填时间或时刻),如10分钟,一堂课40分钟等 5.位移是描述 物理量,是由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其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 ,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路程是物体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6.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是_______ m 。 7.质点由西向东运动,从A 出发到达C 点返回,到B 点静止,若m 30,m 100==BC AC ,则质点通过和路程是_____m ,发生的位移是______m ,位移的方向是________。 8.如图所示,质点从圆形上的A 点出发沿圆形逆时针方向运动,一共运动了7周半,在此过程中,质点通过的路程是m ,位移大小是________m ,方向为______.(圆周半径m 1=R ,图中AB 为直径)。 二、选择题。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是质点 B .只有质量很小的物体才能看成是质点 C .无论大物体还是小物体,在机械运动中一律看成质点 D .质点不一定代表一个很小的物体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位移大小不同,路程一定不同 B .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C .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可能为零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在下列各物体的运动中,可视为质点的物体有( ) A .研究从斜面上滑下的木块 B .运动中的砂轮 C .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地球卫星 D .远洋航行中的巨轮 4.一个小球从4m 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 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 A .位移是5m B .路程是5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均不对 5.下列运动中,可把运动物体当作质点的是( ) A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地球 B .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情况对发球效果的影响 C .研究足球运动员的射门技术 D .研究杂技演员做空翻动作 6.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 ) A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 .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 .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 .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 7.如图所示,一物体沿三条不同的路径由A 运动到B ,下列关于它们的位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沿Ⅰ较大 B .沿Ⅱ较大 C .沿Ⅲ较大 D .一样大 三、计算和作图题 1.如图所示,某物体沿半径为40cm 的圆轨道运动,某时刻从A 点出发,沿ACB 弧经过一段时间到达B 点(内接ABC ?为等边?)求物体在这段时间里通过的路程与位移大小。 2.甲同学从家门出来向北走100m 与乙同学会合继续向北走300m ,又转向东走400m 到了校门口,问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位移各是多少?位移的方向分别是什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打印版)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 C )。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 B )适用我国法律。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 4.法律( A )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 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 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 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 )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 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 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中常出现的概念以及考点

2019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资料分析题中常出现的概念以及考点 在行测考试中,资料分析是各位考生最应该拿分的一个版块,难度稍微小了一些,知识点 虽然多,但是并没有特别难的知识点存在,都是我们能够吸收和理解的。今天 就给大家介绍一些在 当中经常考察的考点,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们的知识点学会,提高考试的正确率。 资料分析中几乎所有的数据均是以量和率两种形式体现的,量指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率指两个相关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一般为百分数。 例题:2011年某省广电产业实际创收收入达192.98亿元,同比增长32.33%。 例题中192.98亿元即为量,32.33%即为率,这个很容易判断,不过有很多题目的问法或 者通过看选项是否有单位,我们就可以判断出这道题目考察的是量还是率的问题了,这一 点很容易也很关键,希望大家要熟练掌握。 基期:统计中把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叫做基期值。 现期:相对于基期而言的,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叫现期值。 换句话说,现期值指统计期的值,基期值指我们需要进行比较的时期的值。 例题:2011年末某省有线电视用户达1970.12万户,比上年末净增84.24万户。 此题中2011年为现期,现期值为1970.12万户,2010年为基期。并且给出增长量84.24 万户。 同比:以最大的时间概念为标准向过去循环一个周期。 环比:以最小的时间概念为标准向过去循环一个周期。 在实际做题过程中,同比一般指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的情况,环比指与相邻的同一个统计 周期相比的情况。 例题:2016年某量同比的话是与2015年该量的值做比较,不做环比比较。2016年5月 某量的同比的话是与2015年5月的该量的值做对比,月份不变,年份向前推一年,环比 是与2016年4月份该量的值做比较,年份不变,月份向前推一个月。 百分点表示百分数作比较的单位,读作百分点。即百分数做差之后,用百分点来表示。在 实际考察过程中,往往会在选项中同时设置了百分数和百分点的答案,那么同学们要注意 区分,题干所要求的是一个相对量,还是百分数之间做差。

第一节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第一节接入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一、接入网的基本概念 一般地说,电信网包含核心网 (Core Network) (也即骨干网)和接人网(Aces Network)两大部分。核心网由长途网(城市之间)和中继网(本市内)组成。核心网承担全市通信任务,关系重大,被成千上万个用户所共用,是电信网的骨干部分,需要巨额投资,受到全球通信投资企业的重视。连接本地交换机和用户部分称为接人网。接人网的每一对接人线只涉及一个用户,影响较小。但是,用户数众多,相应接人线的线对数庞大,因此对通信网投资企业者来说,接人网比核心网需要更多的资金。 CPN:用户驻地网UN:用户网络接口 SNI:业务节点接口 RSC)命名这类设备, 接入网技术(第2底) Remote Suberibler Comc 用户集线器 接入网的发展简史 从1876年贝尔发不发明电话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电话用户采用双绞线作为传输介质,一直沿用到现在。

电话用户环路、局用主配线架和集中供电电源,这些线路和设备标志着接人网开始形成。 电信接人网言常被形象地称为“最后一千米”当初,这仅仅是指电话局连接端的各肿线缆及其附属设备,在电话通信网中,通常把这些线缆设施称为用户线、本地环路等。长期以来,这些用户线不仅只是电话网接人用户增加了维护的复杂性,增加了网络建设和升级的成本.阻碍了技术的发展,为了改变这种封闭的局面,从20世纪 70年代中后期开始,国际标准化组织和电信运营商进行了不解的努力。1975年和1978年,在苏格兰拉斯哥举行了两次国际电信讨论会。英国电信运营商BT(Britain Telecomimunication)商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75 年和1978 第一次研讨会上首次提出了接入网组河的概念,其主要目的是降低接人段线路的投资在第二次研讨会上.国际电信技术界确认了这种组网方式,并正式命名为“接人网组网”技术。随后由willesm等人共同编辑了此次会议的文献集《电信网技术》。 20 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电联电信标准部开始着手制定接人网的接口规范V1~V5系列建议,进步对接入网进行更为准确的界定。然而,V1~V4接口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应用,虽然V5接口应用得要好一些,但是由于V5接口是独立于厂商的开放性接口,推广V5接口将会打破电信设备制造商技术垄断的局面.直接影响到制造商的利益,因此,窄带接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