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教学大纲模板-职业技术学院

正常人体学基础

1.正常人体结构学

教学大纲

建桥学院护理系

建桥护理护理系三年制专科护理专业

《正常人体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1正常人体结构学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一)本课程的性质

正常人体结构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发生发展及其与功能关系的一门科学,属生物学科的形态学范畴。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也是护理专业必修的一门医学基础课程。

(二)本课程的任务

根据高职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及本门课程在医学护理专业的地位和作用,从实际需要出发,教学上以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为主。通过学习,使学生对正常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有所掌握,同时提高学习的基本技能及方法,为学习其它护理专业课程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能够:

1、以整体观熟悉人体的组成和各组成部分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2、掌握重要器官的位置、形态和重要毗邻关系。

3、在活体和标本上指出主要器官的形态结构和体表投影。

4、能熟悉使用光学显微镜,在镜下能辨认基本组织及重要脏器的组织结构特点。

5、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正常人体学的简单应用技能。

三、课程内容

(一)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了解内容:

(1)正常人体结构的概念,学习目的及在医学科学中的地位。

(2)正常人体结构的研究技术和方法。

(3)学习正常人体结构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2.熟悉内容:

(1)人体的组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概念。

(2)正常人体结构的常用术语。

第二章细胞(自学)

了解内容:

(1)细胞的化学组成成分。

(2)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3)细胞增殖的概念;细胞增殖与有丝分裂的过程。

第三章基本组织

1.了解内容:

(1)上皮组织的概念、分类;被覆上皮的一般结构特点;腺上皮和腺的概念与分类;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

(2)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与功能;细胞间质中三种纤维的名称及特性;基质的化学成分、功能;组织液的概念;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结构特点、分布;软骨组织的结构、分类、分布;骨组织与长骨的结构。

(3)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肌原纤维、横小管、肌浆网、纵小管的概念;闰盘的概念、功能。

(4)神经组织的构成、功能;神经胶质细胞的分类与功能;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的概念、分类;有、无髓神经纤维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2.熟悉内容:

(1)各被覆上皮的分类、分布、功能。

(2)疏松结缔组织的结构特点与功能。

(3)成纤维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间充质细胞、浆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

(4)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概念。血小板的形态结构、正常值、功能。

(5)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细胞光镜下的形态结构特点。

(6)神经元的概念、胞体的结构(嗜染质、神经原纤维);突起的分类及功能。

3.掌握内容:

(1)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光、电镜下的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

(2)红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3)白细胞的分类、正常值、功能。

(4)终池、三联体的概念、作用。

(5)突触的概念、类型;化学性突触的结构。

4.实验:

能在光镜下识别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变移上皮、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各种血细胞(、)神经元、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形态结构特点。

第四章运动系统

1.了解内容:

(1)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骨的分类、骨的形态、骨的构造、功能。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及年龄变化。

(3)椎骨的一般形态、结构;各部椎骨的特点;肋的位置、数目、形态。

(4)颅的组成、分部和功能;新生儿颅的特点;骨性鼻腔的位置及形态结构。

(5)上肢、下肢各骨的主要形态结构。

(6)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临床意义。

(7)颞下颌关节的组成、运动

(8)女性骨盆的特点

(9)骨骼肌的形态构造;肌的起止和作用;肌的辅助装置:筋膜、滑膜囊、腱鞘。

(10)面肌的作用;咀嚼肌的名称、位置、作用。

(11)斜方肌、背阔肌的位置、作用;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的位置、作用;腹前外侧群组成、位置、作用;盆膈和尿生殖膈的位置、组成。

(12)前臂肌的分群、分层、作用;手肌的分群、作用;髂腰肌的位置、作用;缝匠肌的位置、作用;小腿肌前群和外侧群肌、后群肌的名称、作用。

2.熟悉内容:

(1)胸骨的形态、胸骨角的位置和临床意义。

(2)颅骨的名称、位置;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鼻旁窦的名称、位置、开口。

(3)脊柱的组成、形态、四个弯曲、运动。胸廓的组成、形态、功能。

(4)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运动;骨盆的组成、分部、界线;髋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运动。头肌的分类;

(5)胸锁乳突肌的位置、起止及作用;斜角肌间隙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肋间内、外肌的位置、作用;膈肌的位置、构造、作用;腹股沟韧带的形成;腹股沟管的位置、两口、内容;

(6)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臀大肌、梨状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的的位置、作用。

3.掌握内容:

(1)躯干骨、颅骨、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排列。

(2)关节的基本结构、辅助结构、运动。

(3)肩关节的组成、特点、运动;膝关节的组成、特点和运动;

(4)竖脊肌的位置、作用,股三角的位置、境界及内容的毗邻关系。

4.实验:

(1)能在骨架和关节标本上,辨认各部骨的位置和形态结构以及主要关节的组成与功能;

(2)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全身肌的名称、位置、作用。

第五章消化系统

1.了解内容:

(1)内脏的概念。

(2)胸腹部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3)口腔的分部及沟通;腭的分部和腭弓;腭扁桃体的位置;舌的形态、颏舌肌的位置、作用;牙的分类、形态构造、牙周组织;乳、恒牙的萌出及排列顺序、牙式;咽淋巴环的组成。

(4)盲肠的位置、形态、回盲瓣形态和功能;直肠的位置、形态、毗邻;肛管的粘膜特点;肛门外括约肌的作用。

(5)舌下腺、颌下腺的位置、开口;胆囊的形态、分部;胰的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6)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及其功能;腹膜被覆脏器的不同情况;大网膜的位置、小网膜的位置和分部;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各系膜和韧带的名称与附着。

2.熟悉内容:

(1)消化壁的四层结构特点。

(2)咽峡的构成。

(3)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特征及交通;

(4)食管的形态(长度)、分部、位置、狭窄至切牙的距离。

(5)胃底腺的结构、功能

(6)十二指肠长度、位置、形态、分部、十二指肠大乳头。

(7)空、回肠的位置;小肠壁的组织结构特点;盲肠和结肠的外形特点;结肠的分部及位置。

(8)腮腺的位置、导管及开口;肝小叶结构特点;肝细胞的超微结构、功能;胆囊的位置、功能,胆囊底的体表投影;输胆管道的组成及胆汁的排放途径。

(9)直肠膀胱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位置及临床意义。

3.掌握内容:

(1)消化系统的组成;上、下消化管的概念。

(2)胃的形态、位置、分部。

(3)小肠与大肠的分部;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

(4)肝的位置、形态、分叶;上下界的体表投影。

(5)胰的形态、位置。

4.实验:

(1)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消化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3)在光镜下观察食管、胃、小肠组织结构特点

(4)在光镜下观肝、胰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六章呼吸系统

1.了解内容:

(1)鼻腔的分部;固有鼻腔的形态结构;鼻旁窦的开口。喉软骨的组成和位置。

(2)气管的组织结构特点。

(3)肺内支气管的组成;肺段的概念;肺的导气部各段管壁结构特点;肺泡隔的结构;肺下缘、胸膜下缘的体表投影。

(4)纵隔的概念、境界、分部及主要内容。

2.熟悉内容:

(1)鼻旁窦的概念、组成。

(2)喉的位置、组成、功能。

(3)喉腔的分部及粘膜结构特点。

(4)肺呼吸部的组成;肺泡的结构特点;I 型、II 型肺泡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气血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5)胸膜:概念、分部、壁胸膜的分部;胸膜腔及肋膈隐窝概念、位置、意义。

3.掌握内容:

(1)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气管的位置形态,气管切开的部位;左右主支气管的区别及临床意义。

(3)肺的位置和形态,分叶;

4.实验:

(1)在尸体和模型上观察呼吸系统各器官的名称、位置、形态和主要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气管、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七章泌尿系统

1.了解内容:

(1)肾的剖面结构;肾的被膜及固定因素,肾的一般组织结构特点。

(2)输尿管与子宫颈和子宫动脉毗邻关系。

(3)膀胱与腹膜的关系

2.熟悉内容:

(1)肾单位的组成及结构滤过屏障的结构与原尿的形成。

(2)球旁复合体的组成、结构、功能。

(3)输尿管的形态、分部及狭窄。

(4)膀胱的形态、位置、分部。

(5)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毗邻关系、开口。

3.掌握内容:

(1)泌尿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肾的位置、肾门概念及通过的内容。

(3)膀胱三角位置及形态特点和临床意义。

4.实验:

(1)在尸体和标本上观察并辨认泌尿系统各器官的名称、形态、位置、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肾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八章生殖系统

1.了解内容:

(1)睾丸的组织结构特点;生精细胞与精子发生;睾丸间质细胞功能;血睾屏障的概念、功能。

(2)输精管的形态、分部;男性结扎部位;精索的概念、组成、位置。

(3)精囊腺、尿道球腺的位置开口;前列腺的毗邻及年龄变化。

(4)阴囊位置及阴囊腔内容;阴茎的形态、分部、男性尿道功能。

(5)原始卵泡、生长卵泡、成熟卵泡的结构特点。

(6)子宫壁的组织结构特点;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的固定装置。

(7)阴道的位置、形态、开口

2.熟悉内容:

(1)睾丸、附睾的位置、形态。

(2)射精管的形成、位置和开口。

(3)前列腺的位置、形态。

(4)卵巢的形态、位置、功能。

(5)排卵概念、排卵的时间;黄体的概念、功能。

(6)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分部。

(7)阴道穹形态特点、毗邻及临床意义。

(8)阴道前庭的位置,尿道外口、阴道口的开口位置。

3.掌握内容:

(1)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2)男性尿道的长度、分部、前后尿道概念、三狭窄、两个弯曲及临床意义。

(3)女性生殖器的组成和功能;内外生殖器的组成。

(4)卵巢分泌激素。

(5)子宫位置、形态、内腔。

4.实验:

(1)在尸体或模型上辨认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及主要结构。

(2)在光镜下观察睾丸、前列腺结构特点。

(3)在光镜下观察卵巢、子宫内膜结构特点。

第九章循环系统

1.了解内容

(1)血管的类型和结构;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血管壁的一般结构;中动脉的内、中、外膜的结构特点;毛细血管一般组织结构、分类及功能;区别大、中、小动脉管壁的结构特点、功能;同动脉比较,静脉的结构特点。

(2)心壁组织结构。左右冠状动脉起始、行程、主要分支、分布;心大、中、小静脉的注入部位;心包的组成及心包腔的概念。

(3)动脉韧带的概念及位置;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分布;颈内动脉的分布;掌浅弓、掌深弓的构成及意义;肋间后动脉的分布;腹主动脉成对脏支的名称及分布。

(4)静脉的结构和配布特点;颈内静脉的起始;面静脉的起始、特点及与海绵窦的交通。颈外静脉的起始、注入部位;奇静脉的位置、注入部位、收集范围。髂总静脉的组成;髂内静脉、髂外静脉的收集范围;肾静脉、睾丸静脉、肝静脉的注入部位;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吻合、临床意义。

(5)淋巴管的组成;9条淋巴干的名称、收集范围、注入;全身主要淋巴结群地位置、及收集范围。

2.熟悉内容

(1)心尖的体表投影,心传导系统组成、功能;冠状窦的部位及开口。

(2)肺动脉干的起始、行径;肺静脉起始及注入部位。

(3)主动脉升部及主动脉弓的分支、位置;颈总动脉的起始、分支、位置;颈动脉窦及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功能;锁骨下动脉起始、位置、主要分支及分布;腋动脉、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位置、分支、分布;胸主动脉起始、位置及分布;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名称、分支、分布;髂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分支;髂内动脉的分布;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位置、分布。

(4)头臂静脉的组成、起始、静脉角概念;锁骨下静脉起始、位置;门静脉的组成、位置、主要属支、收集范围、结构特点。“危险三角区”的概念及临床意义;

(5)胸导管的起始、行程、收集范围、注入部位;右淋巴导管的收集范围、注入部位。

3.掌握内容

(1)脉管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心的位置、外形、内腔结构、交通。

(3)大小循环的途径;

(4)主动脉的起始、走行、分部;腹主动脉起始、位置及主要分支。全身常用的动脉触摸点。

(5)上腔静脉的组成、起始、行程、收集范围;下腔静脉起始、行径、收集范围。上、下肢浅静脉的名称、行程、注流关系。常用于穿刺的静脉。

(6)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

4.实验:

(1)在标本与模型上观察心脏形态、位置、结构。

(2)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和辨认淋巴结的位置、形态及主要血管、胸导管的走行。

第十章免疫系统

1.了解内容:

(1)淋巴细胞的分类与功能。

(2)淋巴组织的分类与组织结构特点。

(3)淋巴器官的分类。

2.熟悉内容:

(1)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胸腺的形态、位置、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3)淋巴结的形态、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4)脾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特点、功能。

3.掌握内容:

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

4,实验:

在光镜下观察淋巴结、脾的组织结构特点。

第十一章内分泌系统

1.了解内容:

(1)内分泌腺的组成、一般结构特点;激素的概念、内分泌细胞分类与结构特点;靶细胞和靶器官的概念。

(2)甲状旁腺的位置、形态、组织结构特点;甲状旁腺素的作用。

(3)腺垂体远侧部的一般组织结构;神经垂体的结构与下丘脑的关系。

(4)甲状腺的微细结构特点。

(5)肾上腺皮质分带及各带细胞的结构特点。

2.熟悉内容:

(1)甲状腺的位置、形态;甲状腺素、降钙素作用。

(2)肾上腺的位置、形态、分泌的激素及作用。

(3)垂体的位置、分部;腺垂体各细胞分泌的激素和作用。

3.实验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甲状腺、肾上腺、垂体的微细结构特点。

第十二章感觉器

1.了解内容:

(1)感受器与感觉器的概念、功能。

(2)晶状体、玻璃体的位置、形态、功能。

(3)眼附器的组成及各眼附器的位置、功能;眼的血管分布

(4)外耳组成、外耳道分部、特点、临床意义,鼓膜的位置和形态、分部。

(5)鼓室四壁的结构特点;乳突小房、乳突窦的位置。

(6)声波的传导途径。

2.熟悉内容:

(1)眼球壁三层膜的分部、位置、结构特点;视神经盘、黄斑、中央凹的位置、特点;眼房的位置,房水的产生及循环。

(2)鼓室的位置、听小骨的组成、位置、作用;咽鼓管的形态、位置、开口、作用;小儿咽鼓管的特点。

(3)骨迷路、膜迷路的分部。

3.掌握内容

(1)视器的组成;眼球的折光装置组成、功能。

(2)前庭蜗器组成、功能;中耳的组成;内耳的组成;听觉、位觉感受器的名称、位置、作用。

4.实验:

在标本和模型上观察、辨别感觉器各器官的形态、位置。

第十二章体被系统(自学)

1.了解内容:

(1)皮肤的分层、功能、类型。

(2)表皮的分层、基底层、角质层的功能;非角蛋白形成细胞的分类、位置、功能。

(3)真皮的结构特点、功能。

(4)皮肤的附属器的结构与功能。

(5)女性乳房的形态、位置、分期;静止期和活动期的结构特点。

2.实验:

在光镜下观察女性乳房与皮肤的微细结构特点。

第十三章神经系统

1.了解内容

(1)神经系统的常用术语。

(2)脊髓的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脊髓的内部结构;灰质的前、后、侧角;主要纤维束位置、起止、功能;脊髓功能。

(3)脑干的外形;第四脑室的位置及交通;脑干内部结构;小脑的内部结构;内、外侧膝状体的位置、功能;视上核、室旁核的位置、功能。第三脑室的位置及交通。

(4)大脑基底核的位置、组成;新、旧纹状体的组成、功能;胼胝体的位置、功能;边缘系统和边缘叶概念,边缘叶的组成;侧脑室的位置分部、交通;大脑镰、小脑幕的位置;海绵窦的位置、内容物及临床意义;椎动脉、颈内动脉的行程、分支、分布;营养内囊的血管来源、结构特点、临床意义;大脑动脉环的组成、位置、意义。

(5)周围神经的组成、分布、纤维成分;脊神经的组成、性质、数目、分布概况。

(6)颈丛的组成、位置,皮支穿出的部位;臂丛的组成、位置,阻滞麻醉的部位;肋间神经和肋下神经的分布;皮支分布的节段性及临床意义;腰骶干的组成;骶丛的组成、位置。

(7)第1、2、4、6、8、9、11对脑神经名称、功能;喉上神经、左右喉返神经的行径与分布。

(8)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的区别;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内脏感觉神经的分布、功能特点;牵涉痛的概念、临床意义。

(9)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的概念,功能;躯干、四肢深、浅感觉传导的三级神经元,功能;锥体系的概念功能;上、下运动神经元的概念与位置;损伤后的不同表现;锥体外系的概念、功能。

2.熟悉内容

(1)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弧的基本组成。

(2)脊髓的位置、外形;脑神经连接的部位;脑干的功能;小脑的位置、形态、分部、功能;小脑扁桃体所在部位及临床意义。

(3)间脑的位置、分部;丘脑的位置、功能;下丘脑的位置、组成、功能。

(4)大脑半球的面、沟、回、叶;躯体感觉区、躯体运动区、视觉区、听区、4个语言

(5)中枢的位置和功能;内囊的位置、分部、通过各部的纤维束,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5)脑和脊髓的三层被摸,硬膜外隙的位置、内容物、临床意义,蛛网膜下隙的位置、内含物、终池的位置、临床意义;脑脊液的产生及其循环。

(6)膈神经的行程、性质、分布;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腋神经的位置、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股神经的行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行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7)十二对脑神经的名称、性质,连接的部位;第3、10、12对脑神经的性质、纤维成分、行径、分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8)内脏神经的概念、分类、分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置;节后纤维的分布。

3.掌握内容

(1)神经系统的组成、功能。

(2)脑的组成;脑干的组成、位置;坐骨神经行程、分布;三叉神经、面神经的分支及分布。

4.实验:

在尸体或模型上观察、辨认神经系统各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特点。

第十五章人体早期发育(自学)

1.了解内容:

(1)精子与卵子的准备。

(2)受精的概念、条件、部位、过程、意义。

(3)卵裂的概念、时间、桑椹胚的概念。

(4)蜕膜反应的概念、蜕膜的分部、羊膜囊与卵黄囊的形成、功能。

(5)三胚层的发生与分化。

(6)胎膜的组成、结构、功能。

(7)植入的过程

2.熟悉内容:

(1)胚泡的结构及意义。

(2)植入的概念、时间、部位、条件。

(3)二胚层胚盘的概念、结构、意义。

(4)胎盘的组成、结构、功能。

(5)胎盘屏障的结构与功能。

3.实验;

通过模型、标本观察胚胎早期发生与发育的过程。

(二)实验、实训、实习内容

(三)教学建议

1. 基本组织为重点、难点,由于微细结构较抽象,肉眼看不见、摸不着,故除用显微镜观察外,还配备了组织幻灯片观察、显微电视组织切片观察、多媒体和网上彩色组织图片,加深学生对微细结构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2. 骨骼解剖结构名称多,难记,本教研室通过多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多观察实物,加深形象记忆。

3. 内脏部分的重要脏器是重点,学习时既要配合图谱、标本(含尸体、活体)、模型和教科书、参考书及临床病案讨论等(,)了解这些重要脏器的形态结构、功能、临床联系,又要深入实验室借助显微镜观察其微细结构,从微观上弄懂其功能与病理联系。

4. 脉管系统为重点,特别是心脏、动脉、浅静脉、肝门静脉以及淋巴器官的组织结构。通过大体和显微标本、模型观察,来加深理解和记忆。

5. 中枢神经系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特别是神经传导通路,为此,本教研室购买多种解剖标本(如大体解剖、局部解剖等),为学生实验提供条件。

(教学建议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重点、难点的处理、深广度掌握的建议;

2、课程教学方法的建议:如哪个单元宜采用课堂讨论、讲练结合、师生互动等教学方法;

3、习题作业、思考题、讨论题等主要内容、数量、深度等的建议。)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正常人体结构学是护理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无论是普通医学教育还是医类高职高专教育,只要是涉医专业的各类教育均需要学习正常人体结构。因而本课程是生理、病理、生化、药理等护理基础课程及基础护理和临床各科护理等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没有正常人体结构(学)作为基础,就无法学习后续课程。

本课程在第一学期开设,总时数为74学时。

五、教学时数分配

六、考核方式

该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被列为考试科目,考核方式为闭卷,分为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比例为1:1,形成性考核包括口头提问、书面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个案讨论、实验考核及期中考试等评价,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教材

《正常人体结构学》;窦肇华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年第二版

参考书略

(2011年 8月制订)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SZX030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课时】 72(理论)+28(实验) 【学分】 3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限选课之一。本课程介绍如何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类智能,即如何用计算机实现诸如问题求解、规划推理、模式识别、知识工程、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只有人类才具备的"智能",使得计算机更好得为人类服务. 作为本科生一个学期的课程,重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人工智能的一般应用.完成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人工智能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了解国际人工智能的主要流派和路线,了解国内人工智能研究的基本情况,熟悉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 (2)较详细地论述知识表示的各种主要方法。重点掌握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和谓词逻辑法,熟悉语义网络法,了解知识表示的其他方法,如框架法、剧本法、过程法等。 (3)掌握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的基本原理和算法,特别是宽度优先搜索、深度优先搜索、等代价搜索、启发式搜索、有序搜索、A*算法等.了解博弈树搜索、遗传算法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方法. (4) 掌握消解原理、规则演绎系统和产生式系统的技术、了解不确定性推理、非单调推理的概念. (5)概括性地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领域,如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规划系统、自然语言理解和智能控制等. (6)简介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的语言和工具. (7) 掌握Visual Prolog编程环境,会使用Prolog语言编写简单的智能程序。 要求学生已修过《数据结构》、《离散数据》和《编译原理》。 【教学时间安排】 本课程计 3 学分,理论课时72 ,实验课时28。学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云南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事业管理概论/ Public Affairs of Administration 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3、周学时/学分:3/3 4、授课对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5、使用教材:崔运武.公共事业管理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国家级规划教材) 二、课程简介 公共事业管理属于现代管理学的范畴,是公共管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分支学科、应用性学科。从学科的角度看,公共事业管理又是行政管理学与经济学的一个交叉学科。如同正在形成和发展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共管理学一样,中国特色的公共事业管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处于建构发展中。 《公共事业管理概论》作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基本课程且是其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课程,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从理论上阐述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和方法等,同时,根据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理念,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各个门类进行概述。 三、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注: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知识、能力要求) 通过教学,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公共事业和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把握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和原则,了解公共事业管理的体制、过程及发展趋势,能较好地较熟练地认识和掌握公共事业管理的一般方法和技术,并对公共事业管理各个部门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充分认识当前我国进行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和建立发展中国特色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性,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同时,促进学生理论素质和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四、教学进度表 (以章为单位对教学内容做出学时要求安排。) 五、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闭卷考 2、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期中、期末成绩分别为10%、20%、70%(平时成绩由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小测验成绩等构成)

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书

培训机构的教学计划书 ⑴、教学计划是培养专业人才和组织教学工作的依据。教学计划由教学处根据教材编写,经校务会审核,校长批准后执行。 ⑵、教学计划相对稳定,执行过程中遇到特殊情况,教学处可作局部调整,重大修改必须经校长批准。 (八)教学要求 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培养目标,参照有关的法律法规并根据目标要求,制定出本校的各科教学目标要求,制定后教师必须不折不扣的执行,并根据目标要求,教师制定教学六成。 教学大纲是教学计划的具体化,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学校应设置的科目;活动;规定了每个科目学习和安排的顺序;周时数及总时数。 1、制定教学要求的基本原则 ⑴、教学大纲要准确地贯彻技能培训阶段培训方案所体现的教育思想和培养目 标,服从培训方案中课程结构的整体要求。 ⑵、编写教学要求要更新教育观念,按照民办教育的特点改革教学内容、手段和方法。

⑶、各门课程都要把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作为课程最重要的目标。加强实践性环节,着力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创新能力。 2、教学科目及活动的内容和格式 ⑴、教学任务;课程名称、编码、总课时和适用教材,课程的性质和任务;⑵、内容;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包括专业知识教学目标、业务能力培训目标和综合素质培养目标); ⑶、程序;教学内容及授课方式(系统地列出理论讲授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各部分的内容要点及授课方式); ⑷、教学课时;课时分配及说明; ⑸、教学方法、建议。教学设备和实训环节的软硬件要求及使用; 3、考核标准与形式 ⑴、校内结课考核方式与要求 ⑵、职业技能证书鉴定方式与要求 ⑶、推荐教材:正式出版教材(书名、书号、出版社和作者)或自编讲义 4、教学大纲的制定、修改和审批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附件1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一、课程简介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 二、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I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主要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课外作业、辅导答疑、上机实验和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

2.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理例结合,多媒体并用,引导学生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力争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大纲所要求的知识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地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要求编写所有章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 基本内容和要求: 1.人工智能的概念与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与方法; 3.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4.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逻辑程序设计语言Prolog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Prolog语言的语句特点、程序结构和运行机理; 2.能编写简单的Prolog程序,能读懂一般的Prolog程序。 教学重点: Prolog程序设计。 教学难点: 表与递归,回溯控制 第三章基于图搜索的问题求解 基本内容和要求: 1.掌握状态图的基本概念、状态图搜索基本技术和状态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包括穷举式搜索、启发式搜索、加权状态图搜索和A算法、A*算法等; 2.掌握与或图的基本概念、与或图搜索基本技术和或图问题求解的一般方法; 3.理解一些经典规划调度问题(如迷宫、八数码、梵塔、旅行商、八皇后等问题)的求解方法; 教学重点:

培训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培训学校教学大纲模板 弘博国际软件学院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 标题:楷体_GB2312 小二 课程学时:140(理论70~上机70 ) 课程学分:9 介绍:楷体_GB2312 小四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二级标题:楷体_GB2312 四号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与开发》是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该完成《计算机导论》、《Windows2000操作系统》、《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概论》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建立面向过程和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及掌握基本的序设计方法,为学生将来从事软件开发和程序设计奠定重要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Visual Basic6.0的可视化开发环境和VB语言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内容包括:数据类型、变量与常量、程序执行流程、数组、过程与函数、基于对象的编程、控件的使用、数据库编程、文件和网络编程等。 正文:宋体五号 1.5倍行距 二、课程内容与基本要求 1. 程序设计基础 1.1概述; 1.2程序的入口Sub Main()函数;

1.3数据类型; 1.4变量与常量; 1.5算术运算符和字符串运算符; 1.6顺序程序设计; 1.7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 弘博国际软件学院 1.8选择程序设计; 1.9 。。。。。。 要求:了解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发展,理解面向过程的程序设计方法、信息的表示与存储和程序的开发过程。掌握VB的基本数据类型、常量、变量;理解数据类型与变量、常量的关系;理解类型转换;掌握各种常量的性质和定义;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符、表达式和语句的概念;了解常用的过程化程序实例;熟练掌握顺序、选择、循环;理解数组和数组下标的使用,了解二维数组;熟悉函数的定义和调用;理解函数调用的内部机制;掌握模块变量和过程变量之间的区别、作用域。 2. 。。。。。。 2.1 。。。。。。 2.2 。。。。。。 要求: 。。。。。。 三、课程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可以使学生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掌握使用可视化工具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具备运用编程语言进行面向过程和基于对象的程序设计的能力,为《.NET架构与C#程序设计技术》和《JAVA语言核心课程》等后续课程奠定必备的基础。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述 1. 课程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与自动化学科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研究如何用机器来模仿人脑所从事的推理、证明、识别、理解、学习、规划、诊断等智能活动。人工智能是当前科学技术中正在迅速发展,新思想、新观点、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一个学科,也是一门涉及数学、计算机科学、控制论、信息论、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边缘学科。 《人工智能》(双语)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提供有关人工智能理论以及应用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开发智能系统的基本方法。 2. 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 人工智能原理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类专业的应用学科。前修课程包括: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等,后续课程:专家系统,知识工程,该课程可以在大学三、四年级开设。 二、课程目标 1.熟练掌握图搜索策略,熟练掌握回溯策略、图搜索策略的过程以及算法(BACKTRACK 以及A*算法),掌握一些典型问题的启发式函数。 2.掌握用命题逻辑、一阶逻辑表示知识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推理,熟练掌握归结方法以及归结反驳过程,熟练掌握利用归结反驳方法进行推理。 3.掌握基于贝叶斯规则的不确定性推理,掌握条件概率、独立、条件独立及贝叶斯公式;掌握利用贝叶斯定理检测垃圾邮件的基本方法。 三、课程内容和要求 这门学科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分为知道、理解、掌握、学会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的一般涵义表述如下: 知道———是指对这门学科和教学现象的认知。 理解———是指对这门学科涉及到的概念、原理、策略与技术的说明和解释,能提示所涉及到的教学现象演变过程的特征、形成原因以及教学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是指运用已理解的教学概念和原理说明、解释、类推同类教学事件和现象。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英语名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修(制)订人: 修(制)订日期:2009年2月 审核人: 审核日期: 审定人: 审定日期: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 ………………………………………………………………装……订……线…………………………………………………………………………………………………………… …………………………

DX3004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DX3004 课程名称: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课程性质:选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与专业方向课程 适用专业:电气信息类专业 总学时: 64 学时 总学分: 4 学分 先修课程:MATLAB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字信号处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后续课程:语音处理技术;数字图像处理 课程简介: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是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属于信息,控制和系统科学的范畴。模式识别就是利用计算机对某些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在错误概率最小的条件下,使识别的结果尽量与事物相符。模式识别技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基于决策理论的统计模式识别和基于形式语言理论的句法模式识别。模式识别的原理和方法在医学、军事等众多领域应用十分广泛。本课程着重讲述模式识别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算法原理,注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实例讲述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之中去,避免引用过多的、繁琐的数学推导。这门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统计模式识别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具有初步综合利用数学知识深入研究有关信息领域问题的能力。 选用教材: 《模式识别》第二版,边肇祺,张学工等编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参考书目: [1] 《模式识别导论》,齐敏,李大健,郝重阳编著[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人工智能基础》,蔡自兴,蒙祖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模式识别》,汪增福编著[M]. 安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0; 二、课程总目标 本课程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重点掌握统计模式识别的基本理论和应用。掌握统计模式识别方法中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掌握特征提取和选择的准则和算法,掌握监督学习的原理以及分类器的设计方法。基本掌握非监督模式识别方法。了解应用人工神经网络和模糊理论的模式识别方法。了解模式识别的应用和系统设计。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得到有效地运用,同时为开发研究新的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1、教学内容: (1)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基本知识; (2)贝叶斯决策理论; (3)概率密度函数的估计; (4)线性判别函数; (5)非线性胖别函数;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模板】

XX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 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拓展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对人工智能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的表示、推理机制和智能问题求解技术。启发学生开发软件的思路,培养学生对相关的智能问题的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开发应用软件的能力和水平。 三、教学学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3 学时) (一)教学要求 1.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2.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状况。 3.理解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 4.了解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5.了解人工智能的分支领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教学难点:三大学派的研究途径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人工智能 2.强人工智能与弱人工智能 3.脑智能和群智能 4.符号智能和计算智能 第二节人工智能发展概况 1.人工智能学科的产生

2.人工智能学科的发展 3.人工智能三大学派 第三节人工智能研究途径与方法 1.人工智能的研究目标 2.人工智能的研究方法 3.人工智能的研究内容 第四节人工智能基本技术 1.推理技术 2.搜索技术 3.知识库技术 4.归纳技术 5.联想技术第五节人工智能的应用 1.难题求解 2.机器定理证明 3.自动程序设计 4.模式识别 5.机器翻译 6.智能管控 7.智能决策 8.智能人机接口 第六节人工智能的影响 1.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 2.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 本章习题要点:对基本概念、技术、方法的理解。 第二章智能程序设计语言(5 学时)(一)教学要求 1.了解常见的几种人工智能程序设计语言;

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格式

附件3:教学大纲格式 《填写中文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 学分 : 4 总学时 : 64 实验学时 : 10 其它实践环节: 适用专业 :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例: 本课程是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化工、材料、生物、食品等专业必修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研究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应用学科。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电工和电子技术必要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基础和电子技术发展的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工与电子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一、热化学 1.了解状态函数的意义 2.了解等压热效应与焓变的关系。掌握化学反应(或物理变化)过程中热效应的计算。 二、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焓变、熵变及吉布斯函数变在一般反应条件下的意义。 2.掌握化学反应△ G0的计算,会用△ G或厶G0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3.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其与△ G0的关系,并掌握有关计算。 三、其他教学环节内容和基本要求 例: 实验内容与基本要求: 一、直流电路中的基本测量 了解实验室电源,实验室实验规划和安全用电常识,学会万用表和直流稳压源的使用,掌握误 差分析和实验报告的写法。

二、电源外特性及戴维南定理 掌握万用表和直流稳压电源的使用,掌握有源二端网络和无源二端网络等效变换的理论。 四、课程学时分配 例: 五、其它 1.先修课程: 2.教学方法建议: 3.考核方式: 例: (1)平时作业10% 平时测验20% 期末考试70% (2)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 4.作业要求 例: 习题也是本课程的重要教学环节,学生通过一定量的习题巩固和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培养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5.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 3235042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 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 C 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 学中涉及研究、 科学与技术, 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 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 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 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 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 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 识表示和推理机制、 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 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 这些 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 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 机器学习技术, 语音和语言理解方 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 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 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 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 绪论 学时: 2 学时(讲课 2学时) 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 :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 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 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 本课程是计算机 通过本课程的开设, 使学 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 Agent 系统、 语音识别、自动语

培训学校VIP学习教学大纲(范本)

VIP学习教学大纲(范本) 学员: 总教学时间: 授课教师:教学大纲总述: ___________同学为初二学生,英语基础中等,考虑到该同学下学期为初三学生即将面临中考,经教研部教师商量之后故将教学内容分为两大部份: 1、通过复习新概念一册的各知识点,理顺学生在中学课程当中已经学过的语法、语态等各个知识点,使学生在这一阶段能够形成对英语学习的一些良好习惯,同时巩固原先已经掌握的各知识点,为下一阶段的深入和提高打下良好的铺垫。(所花课时为10小时) 2、通过对新概念二册进行详细讲解,全方位、系统化的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以何同学目前的英语程度,相信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可以使何同学能够顺利通过即将在一年后参加的中考,并取得理想的成绩。(新概念二册教材共有96课,但因为每篇文章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同,因此还要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教学进度,本阶段暂定96小时) 一、复习阶段 使用教材:新概念一册 复习目的:让孩子基础打得更扎实,树立学习新二册的信心,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复习内容: 1、句型(疑问句、简单倒装句、祈使句、There be句型、) 2、时态(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一般将来 时、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 3、音标(48个国际音标) 4、语态(主动态和被动态的分析) 5、从句(if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定语从句) 以上内容会根据何同学对知识点掌握情况进行分类讲解。以文章为主,让学生在短文中掌握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二、新二册教学讲解部份 使用教材:《过目不忘新概念二上、下册》、新概念教程对新二的具体教学步

骤: 1、词汇的讲解: 着重讲解词汇的发音、用法 2、看图说话: 让孩子用简单的英语描述图片的大意,得出本课的主题 3、听力 在了解大意后的前提下对文章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听力过程中,注 意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 4、课文讲解 对文章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引导孩子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5、回到看图说话 用前面所学的知识点将此文章用自己语言简单地复述,达到理论与实 践相接合的效果 6、背诵 此环节为教学目地,通过流利地背诵,记住今天所学单词及句型 7、演练 运用语句来模拟实际场景,让孩子充分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 8、作业的布置 分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主要以说为主(将文章背诵得更加流利), 二、以写为主 学习内容: 1、简单陈述句并列句复合句 1、现在进行时 2、一般现在时 3、一般过去时 4、现在完成时 5、一般将来时 6、过去进行时 7、现在完成进行时 8、将来进行时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doc

《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H0404X 课程名称:人工智能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有关专业 课程性质:本科生专业基础课﹙学位课﹚ 主讲教师: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系统与智能软件研究所蔡自兴教授 总学时:40学时﹙课堂讲授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课程学分:2学分 预修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人工智能涉及自主智能系统的设计和分析,与软件系统、物理机器、传感器和驱动器有关,常以机器人或自主飞行器作为例子加以介绍。一个智能系统必须感知它的环境,与其它Agent和人类交互作用,并作用于环境,以完成指定的任务。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 此外,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某种合适的人工智能方法用于给定的问题,并能够选择适当的实现方法。 二.课程内容简介 人工智能的主要讲授内容如下: 1.叙述人工智能和智能系统的概况,列举出人工智能的研究与应用领域。 2.研究传统人工智能的知识表示方法和搜索推理技术,包括状态空间法、问题归约法谓词逻辑法、语义网络法、盲目搜索、启发式搜索、规则演绎算法和产生式系统等。 3.讨论高级知识推理,涉及非单调推理、时序推理、和各种不确定推理方法。 4.探讨人工智能的新研究领域,初步阐述计算智能的基本知识,包含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诸内容。 5.比较详细地讨论了人工智能的主要应用,包括专家系统、机器学习、自动规划、Agent、自然语言理解、机器视觉和智能控制等。对于应用内容,根据学时,有选择地进行讲授。 6.评述近年来人工智能的争论,讨论人工智能对人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展望人工智能的发展。 以上内容反映了人工智能的最新进展,理论联系实际,具有很好的针对性。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

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理论课程教学大纲模板(48学时)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液压与气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液压与气压Hydraulic and Pneumatic Drive 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类别:专业教育 学分:3学时:48(其中课内实验学时:10) 一、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较熟练的掌握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基本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必要的理论知识,掌握液压与气压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与性能,并能合理地选用。掌握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典型基本回路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并能合理地选用。对液压与气压系统具有初步的分析与应用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技术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一.概述(学时:2) 简介: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工作介质来传递力和运动的工程技术,流体力学中的帕斯卡定律是力传递的基础理论;运动传递则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进行的(动力元件密封容积所排出的液体体积与执行元件的密封容积所接受的液体体积相等)。压力和流量是液压传动最重要的两个参数,其中压力决定于负载;流量决定于执行元件的运行速度。 重点: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难点: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具体内容: 1、液压传动压力及系统组成; 2、液压传动的特点即应用; 3、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 二.液压流体力学基础(学时:4)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油液的基本性质、液压流体力学基础:A.流体静力学,了解油液黏性、可压缩性,帕斯卡原理;B.流体动力学,了解连续性房产、伯努利方程、动量方程的物理意义;C.孔口流动特性、液压冲击及气穴产生的原因. 重点:流体静力学基础; 难点:流体动力学基础;

具体内容: 1、流体静力学基础; 2、流体动力学基础; 3、压力损失、孔口和缝隙流动特性、压力冲击和气穴现象。(简单介绍) 三.液压泵(学时:4) 简介:本章将介绍几种典型的常用液压泵,液压泵是整个液压系统的动力源,主要有齿轮泵、叶片泵和柱塞泵。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液压泵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和功用。 重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齿轮泵,叶片泵;柱塞泵; 难点: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具体内容: 1、液压泵的工作原理及性能; 2、齿轮泵; 3、叶片泵; 4、柱塞泵; 5、液压泵的选择和使用 四.液压执行元件(学时:2) 简介:本章主要介绍液压执行元件:液压马达、液压缸。液压执行元件是将液压泵所输出油液的压力能转换成机械能输出的液压元件,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液压马达、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以及其分类、液压缸推力和速度的计算、马达的功率和效率计算。 重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难点:液压马达和液压缸的主要参数的计算。 具体内容: 1、液压马达。(包括液压马达的分类、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 2、液压缸。(包括液压缸分类、结构及工作原理、主要参数的计算,如推力的计算) 五.液压控制阀及其应用(学时:6) 简介:本章介绍了液压控制阀的分类、结构以及其工作原理。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各类液压阀的基本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其功用,为后续学习常用液压回路和典型液压系统内容做好基础工作。 重点:液压控制阀分类及主要性能;压力控制阀及其应用;流量控制阀及其应用;方向控制阀及其应用。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学校所提出了的学期工作思路为指导,在相关领导的指示安排下,充分发挥本部门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培训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协调,认真做好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加强联系,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探索,切实做好退役士兵的培训工作;为学校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培训学校工作计划。 二、具体工作任务: (一)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根据本学期有关班级的课程考核要求,本学期除16个班的CITT考核外,还将安排0903、0904两个班共91人参加数控中级工技能鉴定,1003班师56人参加车工中级工技能鉴定。我们将积极与教育主管部门、技能鉴定部门及相关处室和班主任做好联系协调,认真做好学生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工作。(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实习安排表附后) 另外,做好部分07级毕业生技能等级证书的换证工作。 (二)社会培训考核工作 (1)做好社会培训考核常规工作 按工种分类建立建全资料档案库,把各级各类培训申报材料、

考核管理资料、培训管理效果资料等汇总成册;按要求并及时填、报各种培训考核表册;做好各种有效证件的管理、核实及发放工作。做好各种培训的宣传招生联系工作和开班前有关准备工作及进程中的管理工作。 (2)维修电工及电焊工社会培训工作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本学期将于九月十二日开办第三期维修电工中级班,九月十九日开办维修电工高级班,以及维修电工技师班的技能训练工作;另外,本学期我们争取开办第八期电焊工社会培训班,我们将借助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地开展社会培训的宣传、招生工作;我们将深入调查研究,合理确定培训项目课题,与相关专业办合作科学制定培训教学大纲、培训教学计划、培训实施方案;我们将注重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让培训学员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进而树立良好的口碑与信誉。在培训期间我们将认真做好培训学员的管理工作及后勤服务工作。 培训机构工作计划2 在学校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我校20xx年秋季已顺利开学了,本学期将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学亿教育在20xx年学亿教育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确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作为一名负责人,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详细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3023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 学分学时数: 5/80 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一)课程性质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智能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专业的专业拓展选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提出、几种智能观、重要研究领域,掌握人工智能求解方法的特点。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会用知识表示方法、推理方法和机器学习等方法求解简单问题等。 (二)课程目的 1、基本理论要求: 课程介绍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技术、方法以及有关问题的入门知识。要求学生了解人工智能的主要思想和方法。 2、基本技能要求: 学生在较坚实打好的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理逻辑、概率论、模糊理论、数值分析)上,能够利用这些数学手段对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知识完成推理;在理解Herbrand 域概念和Horn 子句的基础上,应用Robinson 归结原理进行定理证明;应掌握问题求解(GPS )的状态空间法,能应用几种主要的盲目搜索和启发式搜索算法(宽度优先、深度优先、有代价的搜索、A 算法、A*算法、博弈数的极大—极小法、α―β剪枝技术)完成问题求解;并能熟悉几种重要的不确定推理方法,如确定因子法、主观Bayes 方法、D —S 证据理论等,利用数值分析中常用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职业素质要求:结合实战,初步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相关技术。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人工智能概述(2学时) 1、讲授内容: (1) 人工智能的概念 (2) 人工智能的研究途径和方法 ………………………………………………

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教学大纲(居中,黑体,小二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模板) 一、课程基本信息(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表(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其中实验安排内容: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同时,不同专业在内容选择上要有所删减。) 如:第一章 ×××××× [教学知识目标]: [教学能力目标]: [教学重、难点]: ……………………………… 实验内容及要求: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 六、考核方案(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考核方案可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七、教学材料(黑体,四号,段前段后为0,行距倍) (指课程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教学材料若涉及到相关大型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要填写,若无可不填写。正文为宋体,小四号字,段前段后为0,单倍行距。) 1、课程教材: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例: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计算机基础》(第五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参考资料: 格式:编者,教材名称,出生地:出版社,时间。 》 例:[1]丁杰主编,《电工学简明教程》,北京: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教学所需相关条件: 如:仿真软件。

2020教育机构培训计划

2020教育机构培训计划 2020教育机构培训计划(一)在学校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我校2020年秋季已顺利开学了,本学期将组织任课老师认真学习xx教育在2020年xx教育工作考核制度,进一步确立改革意识,创新意识,责任意识,争先意识,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作为一名负责人,面对竞争激烈的教师队伍,我感到了身上的压力。作为教师的我必须对自己今后的发展有一个计划,在这段时间里,我也不能放松自己的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有所发展,有所进步。21世纪所需要的教师,既应具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素质,敬业爱岗的职业道德素质,也应该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充实和更新知识,提高水平和能力,成为教书育人的一名合格的教师。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理念,确立“服务树形象,质量求生存,特色打品牌。”的思想。 2、抓好学校稳步发展,争取把班级的留生率保持在90%以上。 3、在办名校的基础上扩大办学规模,扩大招生人数,尽自己的能力去吸引更多的学生来xx教育学习。 4、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

质量,让学生喜欢课堂,并在课堂中获得最大的收获。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教学常规管理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的工作重点。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充分利用好课堂,我们内部老师要起到一个监督,督促的作用。充分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能力,学生成绩的提高才是我们学校最好的宣传。任课教师必须将学生的作业批改,按时发放,让家长能够看到学生在我们这里学习的学习成果。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老师一定要做到: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帮助学生、关心学生、正确评价学生; (2)关心和帮助新老师。对他们的工作给以指导和帮助。安排新老师听课,试讲,帮助他们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并且多给新老师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快速成长起来,能够为学校的发展做出贡献。 3、强化日常工作规范 (1)按时交工作周计划,学期个人工作总结等。 (2)认真检查晚托日志并做好统计工作,提高留生率。 (3)搞好各个老师工作的的安排和评定工作。 (4)希望能够有时间到其他校区去学习经验,提高新安和勺湖两个校区的办学质量。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人工智能导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代码:3235042 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 总学分:2学分 课程类别:限制性选修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 预修要求:C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中涉及研究、设计和应用智能机器的一个分支。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有关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与特色模块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开设,使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概况、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有初步了解,对主要技术及应用有一定掌握,启发学生对人工智能的兴趣,培养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的研究论题包括计算机视觉、规划与行动、多Agent系统、语音识别、自动语言理解、专家系统和机器学习等。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是通用和专用的知识表示和推理机制、问题求解和搜索算法,以及计算智能技术等。要求学生掌握这些研究论题的基础知识。 人工智能还提供一套工具以解决那些用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工具包括启发式搜索和规划算法,知识表示和推理形式,机器学习技术,语音和语言理解方法,计算机视觉和机器人学等。要求学生掌握利用其中的重要工具解决给定问题的基本方法。大纲的使用说明: 通过适当调节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减少有关章节学时和增加专家系统这一章的学时,本大纲亦可作为《人工智能与专家系统》的课程教学大纲。 大纲正文 第一章绪论学时:2学时(讲课2学时)了解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含义,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领域;理解人工智能的内涵。 本章讲授要点:在介绍人工智能概念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本课程所涉知识的重要意义,以及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和应用前景。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东北石油大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规范 《》课程教学大纲(黑体,小2号) 课程编号:(见培养方案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英文名称: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课程、学科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总学时:讲课学时:实践(实验)学时: 学分: 适用对象: 先修课程: 一、编写说明 (一)制定大纲的依据 (二)课程简介 (三)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明确该课程在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体现对培养目标的贡献度。) (四)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体现该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所承担的任务。) (五)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六)对先修课的要求 二、大纲内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体现掌握的知识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教学基本要求 (按照“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阐述教学内容要求,提出对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要求。)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建议与说明 (五)教学内容 (按照章节或内容列出具体内容,有关目标、任务、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应在相应教学内容中明确标注并作适当说明。)

三、实践(实验)环节及要求 (主要书写实验的内容及要求。) 四、习题、课程讨论及要求 (明确对习题集、试题库等要求;明确学生讨论的内容及方式;写出作业题量,写明所布置习题应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注明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授式、启发式、研讨式、混合式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演示课件和在线课程平台等手段。) 六、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现代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在线学习、习题课、研讨课、实验(上机)、作业、考试等。) 表格居中,表格宽度基本占满版心,行高设为0.8cm(表格中有两行文字的行高设为1.1cm)。 七、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要体现过程考核,体现学生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的学习表现和收获,明确成绩的构成及比例。) 八、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明确适合本课程学习的教学资源。) 教材:《》,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参考书:《》,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