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绪论

1.卫生事业定义

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这些组织和活动以追求社会效益为目的,由政府领导并提供必要的经费补助。

2.卫生事业的性质

3.卫生事业管理的定义

政府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以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将最佳卫生服务提供给全体居民,对卫生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过程

4.卫生事业管理的客体

包括“静态的”卫生组织体系,也包括“动态的”卫生系统活动和社会卫生措施

一、卫生组织体系

1)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

2)卫生人员及相关人员

二、卫生系统活动

1)医疗服务管理

2)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3)基层卫生服务管理

4)医疗保障制度

5)基本药物制度

三、社会卫生措施

1)卫生筹资

2)卫生支付

3)卫生组织

4)卫生规制

5)卫生行为

5.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20世纪50年代卫生工作的四大原则:

(1) 面向工农兵 (2)预防为主(3)团结中西医(4)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的卫生工作方针:

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

2016年,习近平主席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6.衡量一个国家人民健康水平主要有三大指标:人均期望寿命,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人均期望寿命为35.0岁,提高到2010年的74.8岁,人均期望寿命大幅度提升;婴儿死亡率由200%下降到2015年的8.1%;孕产妇死亡率由1500/10万下降到2015年的20.1/10万。

这三个指标的变化,标志着我国国民的健康水平已经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7.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是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方法、政策、资源、组织、系统、行政和绩效等基本要素。

8.卫生事业管理学在前苏联被称为“保健组织学”

第三章卫生规划

1.卫生规划的原则

(1)目标原则(2)过程原则(3)协调原则(4)系统性原则(5)可持续原则

2.卫生规划的步骤

一、背景分析

(1)卫生服务需要(2)卫生服务需求(3)卫生服务供给(4)卫生服务利用

二、拟定目标(确定目标,制定方案)

三、修正目标

(1)分析环境(2)分析资源(3)SWTO分析:分析环境和分析资源的结合

四、制定战略

五、实施战略

(1)各部门协作关系(2)完成规划活动的人员(3)经费支持(4)时间进度

六、检测评估

3. 卫生规划监测或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7方面:

适合程度,足够程度,进度,效率,效果,效益和影响。有些文献也将上述7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归并成三类评价,即适宜度评价,进度评价和效果评价。其中适宜度评价涵盖适合程度和足够程度两方面,而结果评价则包括效率,效果,效益和影响四方面。

4.区域卫生规划的含义

根据其经济发展、人口结构、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同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因素,来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的整体发展。

5.区域卫生规划的特点

①针对特定区域

②核心是优化配置卫生资源

③涉及社会各个部门

④属于战略规划

6.区域卫生规划的周期一般为5年

7.区域卫生规划的编制程序及内容

①区域社会经济状况分析(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指标、文化教育、生活条件、政策状况)

②区域居民健康状况分析(人口与居民健康指标、反应疾病发生频率与严重程度、健康影响因素及分布、疾病谱与疾病经济负担)

③区域卫生资源状况分析(机构、床位、关系、经费)

④确定区域主要卫生问题及优先选择

⑤确定区域卫生规划目标

⑥拟定对策与措施

⑦制定实施计划和经费程序

⑧实施监督与评价

第四章卫生组织

1卫生组织的含义

是指促进、恢复和维护人群健康为基本目的的机构或团体

2卫生行政组织的分类包括:

1)国家及地方各级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局)

2)医疗保障组织

3)卫生监督组织

3.卫生服务组织的分类包括:

①医疗服务组织②疾病预防与控制组织③妇幼保健组织④医学科研及医学教育组织⑤血液及血液制品生产机构⑥基层卫生组织

4.卫生第三方组织的分类包括:

①学会②协会③基金会

5.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含义

简称“世卫组织”是联合国系统内指导和协调卫生工作的权威机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隶属于联合国)

宗旨:是使全世界人民获得尽可能高水平健康

职能包括:①促进流行病和地方病的防治

②提供和改进公共卫生,疾病医疗和有关事项的教学与训练

③推动制定生物制品的国际标准

④向各国提供技术支持,并监测和评估全球卫生发展趋势

6.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联合会的基本原则

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普遍

7.卫生组织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原则

(2)落实政府责任原则

(3)规模适度原则

(4)协同与整合原则

8.卫生组织变革的动因:

①政治环境变化②经济社会环境发展③医学技术进步④疾病谱改变⑤卫生服务需求提高⑥组织内部动力推动

9.我国卫生组织的发展趋势:

一、政府主导进一步强化二、多元化投入格局形成三、协同与整合服务成为主流

四、集团化运营逐步增多

第五章卫生政策

1.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了健康中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既“2020年,主要健

康指标居于中高收入国家前列”“2030年,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并展望2050年,提出“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相适应的健康国家”的长远目标。

2.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突出强调了三项重点内容:

①预防为主、关口前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促进资源下沉,实现可负担、可持续的发展;②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在强基层基础上,促进健康产业发展,更好地满足群众健康需求;将“共建共享全民健康”作为战略主题,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推动社会共建共享,人人自主自律,实现全民健康。

3.卫生政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促进创新功能第六章卫生系统绩效评价

1.卫生系统的含义

指所有致力于产生卫生行动的组织、机构和资源。

2.卫生系统的绩效目标有:促进健康、增强反应性以及确保卫生筹资的公平性

3.卫生系统的职能可分为:

①监督管理②卫生筹资③服务提供④资源筹措

4.卫生系统绩效评价主要指标(或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新指标):

一、减寿人年数(PYLL):称为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定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内因死亡而使寿命损失的总人年数。

二、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期望寿命是以死亡作为观察终点,而无残疾期望寿命则以残疾作为期望终点。

三、健康期望寿命(ALE):称为活动期望寿命,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出的。

四、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指疾病死亡损失健康生命年与疾病伤残损失健康年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五、伤残调整期望寿命(DALE):在寿命表的基础上,将人群的生存质量和死亡状况结合起来进行健康测量,并成功地用于各成员国卫生系统的绩效评价。

5.卫生系统反应性的含义

是卫生系统的产出之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对个体普遍合理期望的认知和适当的反应

6.测量卫生系统反应性的重要意义表现在:

①了解公众的合理期望是卫生系统管理的核心

②反应性涉及基本人权,反应性目标的核心是保护和提高基本人权

③卫生系统不需要大量投入即可改善反应性的部分指标

④在卫生系统的3个目标中,反应性的改善是最快捷的,因为它不需要大量投入,而且干预措施的结果可立即显现,因此反应性的改善比健康的改善要快得多。

7.卫生系统反应性的构成:

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人权的尊重,包括尊严、自主性和保密性;第二部分是以病人为中心,包括及时关注、社会支持、基本设

施质量和选择性;医患沟通。

8.衡量卫生筹资是否公平?

一要看政府补贴如何分配和使用; 二要看卫生服务项目或保险覆盖了那些人;三要看疾病风险是如何分担的。

第八章卫生人力资源管理

1.卫生人力资源的含义

也称为卫生人力,是指各类卫生机构中从事和提供卫生服务相关的一切人员,主要指各类卫生技术人员,也包括卫生行政管理人员及后勤支持人员。

2.卫生人力资源的特点的

①能动性

②时效性

③社会性

④开发过程的连续性

⑤知识密集性

3.卫生人力规划的方法:

一、卫生需要法

计算公式:未来卫生人力需求量=P×C×V×T

W

P—目标年期间人口数

C—平均一年内每人患病的次数

V—一年内平均每位病人需要得到卫生服务的次数

T—平均每次卫生服务需要卫生人力花费的时间

W—一年内每名卫生人力提供卫生服务的总时间

二、卫生需求法

(P/C/T/W同卫生需要法) 计算公式:未来卫生人力需求量=P×C×R×T

W

R—一年内平均每位病人实际得到的服务次数

三、服务目标法

计算公式:未来某类专业卫生人力需求量=P×V×a

Q

P—目标年人口数

V—服务量标准量[次/(人.年)]

Q—某类专业卫生人力年标准产出量

a—某类专业卫生人力提供服务的比例

四、卫生人力/人口比值法(无公式)

五、标准工时法

×P

计算公式:某专业卫生人力需求量=N×I×B×H

Y

N—某项服务的对象数

I—规范完成率

B—标准基本工时

H—1+路途时间系数

P—1÷路途时间系数

Y—某类卫生技术人员年人均提供的有效工时

六、工作任务分析法(无公式)

4.卫生人力开发的内容:

一项是卫生人员教育,从一名合格的医学毕业生进入医疗卫生岗位

后,国家就开始着手进行正规的医学教育和在职人员配培养,这是一个贯穿医务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教育过程,也是保证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具有合格,质优的卫生人力资源,保障人民享有基本卫生保健与优质医疗服务的一个手段;另一项是卫生人员在职开发。

5.我国医学教育/卫生人员教育分为三个阶段:院校医学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第九章医疗服务管理

1.医疗服务管理: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社会按照国家医疗服务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医疗服务的提供及其相关领域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以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安全。

2.医疗服务管理的内容:主要在四方面:

一是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管理;

二是对各类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三是对各项医疗服务的管理;

四是对与医疗相关的各种卫生组织及其活动的管理。

3.医疗服务管理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社会公益性、3、职业人道性;4、时效性

4.医疗服务管理的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社会监督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

行政手段:集中统一、灵活具体、保密性好

法律手段:概括性、规范性、强制性和稳定性

5.医疗服务体系管理功能的功能整合与与分工协会包括:

上下联动;中西医并重;多元发展;医养结合

6.目前,我国医疗服务准入管理主要包括对机构准入、人员准入、技术准入、设备准入、和药品准入等的管理。

7.医疗机构的类别:

①综合医院、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民族医医院、专科医院、康复医院

②妇幼保健院

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

④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街道卫生院

⑤疗养院

⑥综合门诊部、专科门诊部、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民族医门诊部

⑦诊所、中医诊所、民族医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卫生保健所、卫生部

⑧村卫生室(所)

⑨急救中心、急救站

⑩临床检验中心

十一专科疾病防治院(所)、专科疾病防治站

十二护理院、护理法

十三其他诊疗机构

8. 1999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对执业(助理)医师的考试、执业注册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未经许可批准,不得从事医师职业。

我国医师分为四类两级。

9.我国医师分为四类包括:临床类别、口腔类别、公共卫生类别、中医类别。其中每个类别的医师又分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两个级别。

10.医师注册的内容包括医师执业的地点、类别、职业范围。

11.医疗准入管理具体指应用循证医学原理和方法,对医疗卫生技术的科学性、安全性、规范性、有效性、经济性和伦理适应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估,提出医疗技术应用、推广或淘汰的建议。

12.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为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管理品目中的其它大型医用设备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

13.医疗服务质量可分为:医疗服务基础质量、医疗服务环节质量和医疗服务终末质量。

14.医院感染: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15.医院感染分类:按其病原体来源分为外源性感染和内源性感染两类。

16.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

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造成病人人身损害的事故。

17.医疗事故必须具备以下5个要件:

1、行为主体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2、发生在医疗活动中;

3、违法性行为是过失;

4、造成病人人身损害;

5、过失与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18.医疗事故分级:

一级医疗事故指造成病人死亡、重度残疾的。根据损害程度,一级又分为甲、乙两个等级。二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人中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严重功能障碍的。二级又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三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人轻度残疾、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的,细分为甲、乙、丙、丁、戊五个等级。

四级医疗事故是指造成病人明显人身损害的其他后果的医疗事故。19.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有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陪护费、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和其他等十二个项目。

第十章公共卫生服务管理

1.公共卫生(public health):

公共卫生是一门在大卫生观指导下,以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动员和人人参与为原则,通过社会共同努力,改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

控制传染病和其他疾病流行。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和文明生活方式,促进公众健康和改善健康不公平而开展所有活动的科学与艺术。

2.公共卫生的概念最早由被誉为现代公共卫生创始人——美国耶鲁大学C.E.A.Winslow教授在1920年提出,他认为公共卫生是通过有组织的社区努力来预防疾病、延长寿命和促进健康的科学和艺术。

3.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

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内容早已突破传统的五大卫生(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放射卫生)管理和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的范围,在其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囊括了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公共卫生监测管理、妇幼保健管理、计划免疫管理、采供血管理、爱国卫生运动管理、医疗急救及救助管理、公共卫生应急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与管理等内容。

医疗事故处理流程图(看时间)

4.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04年8月28日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4年12月1日起实施。(传染病管理的法规)

5.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7种。

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肺炎、艾滋病等。

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

6.慢性病类型:1、心脑血管疾病;2、恶性肿瘤;3、慢性阻塞性肺

疾病;4、代谢性异常;5、精神异常与精神病;6、慢性职业病;7、遗传性疾病;8、其他疾病等。

7.慢性病控制与管理应采取以下策略与措施:1、全人群策略:属于一级预防范畴;2、高危人群策略:属于二级预防范畴策略;3、慢性病的临床预防策略:临床环境下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4、慢性病防治社区干预

8.职业性危害:是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由于接触生产性粉尘、有害化学物质、物理因素、放射性物质等有害因素对身体健康所造成的损害。

9.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0.职业病的种类: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疾病10类132种。

11.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简称“三同时”)。12.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后者在进行职业病诊断时应当组织3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13* 地方病:是指相对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社

会因素作用下,因长期暴露于有致病因素的环境中而经常发生或造成地方性流行的疾病。

14.地方病的分类:已知7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鼠疫、血吸虫病、布鲁氏菌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等8种,前3种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后5种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

15.卫生监督的特点:

1、行政性与专业性;

2、健康权与合法权益保护性;

3、监督范围与手段的合法性;

4、监督范围的广泛性和准确性。

16.卫生监督的职责:

1、加强市场管理,凡是涉及与人民健康和生命有关的事情都应依法监管,包括公共场所卫生监管、饮用水卫生监管、食品卫生监管、市场医疗行为监管、预防性卫生审查等;

2、对医疗单位和医疗行为进行监管;

3、卫生系统内部执法行为的管理;

4、对卫生执法队伍执法行为的监督。

17.卫生监督的分类:按卫生监督的性质可将卫生监督分为:1、预防性卫生监督;2、经常性卫生监督。

18.卫生监督的依据:1、卫生法律规范;2、卫生标准;3、卫生监督证据。

19.卫生监督手段:

1、专业技术手段包括:(1)卫生监督专业技术功能,具体包括制约、规范、预防、促进四种监督功能;(2)卫生执法监督的专业和内容;(3)流行病学。

2、法律手段。

3、行政管理手段。

20.妇幼保健内容:妇女保健;儿童保健;婚前保健;生殖保健

第十一章医疗保障制度

1.医疗保障制度的概念:

是指劳动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发事件造成身体与健康损害时,国家和社会团体对其提供医疗服务或对其发生的医疗费用损失给予经济补偿而实施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2.医疗保险筹资方式:主要有3种:1、现收现付制;2、完全积累制;

3、部分积累制。

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分类:1、按服务项目付费;2、总额预算付费;3、按人头付费;4、按服务单元付费;5、按病种付费。

3.医疗保障制度基本模式:

国家医疗保险模式(NHS):又称国家卫生服务制度、英国模式或政府医疗保险,是一种福利型医疗保障模式。代表国家有:英国、瑞典、丹麦、芬兰、爱尔兰、西班牙等北欧国家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英联邦国家,前苏联、东欧国家以及我国20世纪50-90年代末实行的公费医疗制度也属于这种模式。

国家医疗保险的特点:

1、全民性;

2、公平性和福利性;

3、政府责任重大;

4、卫生资源的配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

社会医疗保险模式是由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强制实施的一种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基金社会统筹、互助共济,主要有雇主和雇员按一定比例缴纳,政府酌情补贴。代表国家有: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巴西、阿根廷、韩国、荷兰、西班牙、比利时等。

商业医疗保险模式:也称自愿医疗保险,指由商业保险公司承办、按市场规律运营、通过自愿的方式来筹集卫生服务费用的医疗保险模式。代表国家有美国。

储蓄医疗保险模式:是个人积累型医疗保险模式,由政府强制雇主和雇员双方缴费,建立一个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的储蓄账户,用以支付家庭成员的医疗费用,是一种把个人消费的一部分通过储蓄转化为保健基金的医疗保险形式。代表国家有新加坡

4.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1951年政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劳保医疗制度正式建立。1952年6月27日,政务院发布《关于国家各级人民政府、党派、人民团体实行公费医疗预防措施的指示》,公费医疗制度建立。

5.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1、保障对象和范围: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人群为城镇所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卫生事业 概念 1.卫生事业 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总和。 2.卫生行业 是指卫生服务机构的总称,是为政府所制定的卫生工作目标而建立的组织体系。 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1社会公益 2福利政策 3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 卫生事业的特点 o 1.政府在卫生事业的主导作用 O 2.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o 3.服务全体人民 o 4.卫生事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 o 5.卫生事业的垄断性 卫生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不断提高,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胡锦涛 地位和作用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 o 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o 发展卫生事业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 o 发展卫生事业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o 发展卫生事业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把握如下几个观念 o 1.以人为本的观念 o 2.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o 3.人民健康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的观念 o 4.发展卫生事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 卫生事业管理 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主体 是政府、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政府其他相关部门(如发展和改革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 方式1.计划方式2.法律方式3.经济方式4.行政方式5.项目方式 对象 1.各种卫生机构及相关机构 2.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及相关人员 内容 1.优化卫生政策 2.合理配置卫生资源 3.科学地编制和实施卫生计划 4.提升卫生系统功能 目的 总体目的: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持和促进人民的健康 独特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卫生资源的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的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的公平性。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涉及卫生领域中卫生服务的规划、组织、协调、管理和监控的学科。它不仅包含着卫生事业本身的特征,同时有着广泛的管理学理论基础,聚焦于在各种卫生组织中对人力、物力、财务和信息的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学囊括了卫生领域中对医疗卫生机构、专 业技术人员、医疗卫生资源、卫生政策等方面进行管理的知识框架。通过对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这一学科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得以显现,并通过在卫生体系中引入科学、系统化管理的方法和理念来改进卫生领域中卫生服务的质量、安全、效率。 卫生事业的管理者需要拥有广泛的专业知识,包括政策学、组织学、规划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和卫生法律等,以便在日常的工作中做出适当的决策。卫生管理员应当具备卫生领域的专业背景,但并不是手握着病历本的临床医生,而是负责规划、协调、监管和管理这些病历本的管理层面的专业人士。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研究重心在于: 1.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包括卫生组织的构建、规划、 组织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各个方面的管理。 2.卫生政策制定和执行:研究卫生政策制定的程序和原 则以及卫生政策执行的监测和评估,用于指导卫生政策的实施。 3.卫生服务的质量管理:研究卫生服务过程和结果的监 测和评估,并制定出改进卫生服务质量的策略和措施。

4.卫生资源管理:研究卫生资源的分配、配置和使用, 以及对卫生系统需要进行的人员培训和发展等卫生资源管理的方面。 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发展历程,起始于对卫生服务质量管 理的关注,随着卫生系统的广阔和多样化相应地很快被扩展到了管理、政策制定、资源管理和卫生信息服务的领域。近年来,卫生事业管理学也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发挥着作用,例如卫生投资、创新管理、信息技术等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卫生事业管理学的规范和课程设置存在着分歧,但共同具有的目标便是为了能够提升卫生服务质量,以此达到更好促进社会福利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最终目标。 总之,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个应用广泛、领域辽阔而受 到关注的领域,而卫生事业治理的成功需要在全方位的管理方法和应用来支持。卫生事业管理者要围绕卫生事业的整体性理念来进行管理,同时注重组织协作和使用卫生信息技术来改进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卫生事业管理学将继续在未来的发展中引领整个卫生体系的管理水平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安全和健康发展。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总结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及其关键特征 2.卫生事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基础 1.组织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2.管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3.经济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4.社会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5.心理学基本概念与原理 三、卫生事业管理的组织模式和结构 1.卫生事业的组织模式与分类 2.卫生事业管理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3.卫生事业管理的层级结构与职责分工 四、卫生事业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1.卫生事业管理法律法规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2.卫生事业管理实施的重要政策和措施 五、卫生事业管理的质量管理 1.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质量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六、卫生事业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人力资源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七、卫生事业管理的财务管理 1.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财务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八、卫生事业管理的信息管理 1.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信息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九、卫生事业管理的绩效评价 1.绩效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绩效评价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十、卫生事业管理的危机管理 1.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危机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十一、卫生事业管理的公共关系管理 1.公共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公共关系管理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十二、卫生事业管理的创新与 1.创新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创新与在卫生事业中的应用 以上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卫生事业管理学涉及 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对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和运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不断提升管理能力 和水平,为保障人民健康和社会福祉作出更大的贡献。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主要研究卫生事业的组织、管理 和运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卫生管理理论、卫生政策、卫生经济学、卫生法律、卫生规划、卫生统计学等。下面 是对《卫生事业管理学》的一些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卫生管理理论 卫生管理理论主要研究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和运营等方面的理论, 包括卫生管理的基本原理、管理思想和方法等。其中,卫生管理的基本原 理包括卫生管理的目标、原则、任务和职能等;管理思想包括科学管理、 人本管理、全过程管理等;管理方法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 二、卫生政策 卫生政策主要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方向和政府对卫生事业的管理 和干预措施。卫生政策的核心内容包括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原则、策略 和政府的职能等。其中,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公平和公正、保障人民健康等;卫生政策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卫生监管、卫生投资和卫生资源配置等。 三、卫生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服务的供给和需求、卫生 成本与效益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卫生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包括卫生资源的 经济性、卫生服务的市场化、卫生成本与效益的评估等。其中,卫生资源 的经济性主要包括卫生资源的稀缺性、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卫生资源的 效益最大化等;卫生服务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卫生服务的价格、收费方式和

市场竞争等;卫生成本与效益的评估主要包括成本分析、效益评价和经济 评估等。 四、卫生法律 卫生法律主要研究卫生事业的法律规范和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卫生法律的核心内容包括卫生法律制度、卫生法规和卫生法律责任等。其中,卫生法律制度主要包括卫生法律的组织体系、法律规范的制度和卫 生法律的体系等;卫生法规主要包括卫生法律的法规层级、法律责任的内 容和卫生法律的适用范围等;卫生法律责任主要包括卫生违法责任、卫生 事故责任和卫生侵权责任等。 五、卫生规划 卫生规划主要研究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分项规划和实施方案等 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卫生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卫生规划的目标、原则和策 略等。其中,卫生规划的目标主要包括提高卫生服务水平、优化卫生资源 配置和促进公平公正等;卫生规划的原则主要包括科学、全面、可行和可 持续发展等;卫生规划的策略主要包括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卫生资源整合 和卫生管理创新等。 六、卫生统计学 综上所述,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为广泛。以上介绍的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和从事卫生事业管理工作的专业 人士更加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学的核心内容。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 卫生事业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卫生事业组织、管理和政 策的学科,旨在提高卫生事业的管理能力和卫生状况的水平,保障民众身体健康。 卫生事业管理的范围广泛,涉及卫生政策、卫生资源管理、卫生组织管理、卫生经济学等多个方面。在实践中,卫生事业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求管理者有扎实的医学、管理、经济等基础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卫生事业的专业知识和宏观管理思维。 本文将从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等方 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为实现卫生事业目标而进行卫生资源 管理、卫生组织管理、卫生政策制定和卫生经济管理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它以卫生事业为对象,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通过组织、领导、规划、协调、控制等手段,实现卫生事业目标,维护和促进人民身体健康。 卫生事业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多方面的因素。卫生事业的管理需要涉及到政府、 医疗机构、医生、护士、患者、医药企业等众多社会力量。 (2)普及性和必要性。卫生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重视的。 (3)综合性。在卫生管理上,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包 括人口、医疗技术、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

(4)资源有限性。尽管卫生资源的需求是无限的,但资 源本身是有限的,卫生事业管理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分配与利用问题。 二、卫生事业管理的现状 目前,全球各国对卫生事业的管理都有不同的做法和经验,但卫生事业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 卫生资源的缺乏和不均衡 卫生资源的缺乏和不均衡是当前许多国家共同存在的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相对缺乏,人均医疗服务水平低,一些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卫生设施。而在发达国家,卫生资源丰富,但资源分配不均衡,一些地区的卫生资源过剩,而另一些地区则缺乏。 2.2 卫生政策的缺乏和落实不到位 卫生政策制定是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环节,但在一些国 家中,卫生政策制定不够科学合理,或者政策制定后未能贯彻执行。这导致了卫生资源的浪费和卫生事业管理效果的不达预期。 2.3 医患关系的紧张 医患关系的紧张是当前卫生事业面临的普遍问题。在一 些国家中,医患关系紧张甚至演变成暴力事件。这不仅损害了医患双方的利益,也影响了卫生事业的正常发展,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采取措施改善医患关系。 2.4 卫生经济学问题 卫生经济学是研究卫生事业资源分配和卫生服务市场等 方面的学科。在当前情况下,卫生经济学问题包括医疗费用不断升高,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卫生经济学需要卫生事业管理者的有效管理和改革,以确保卫生事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卫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归纳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归纳 1.卫生政策与法律法规:卫生政策是指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的方向和 目标进行制定和宣传,包括卫生发展规划、卫生法律法规等。卫生事业管 理者需要了解相关的卫生政策和法律法规,以便合理制定卫生工作计划, 并保证卫生工作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2.卫生资源管理:卫生资源管理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的规划、配置和使用。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根据卫生服务需求来合理配置 人力和物力资源,并确保财务资源的合理管理和使用,以提供高质量的卫 生服务。 3.卫生机构管理:卫生机构管理是指对医院、卫生院、社区卫生中心 等卫生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包括组织结构设计、人员管理、绩效评价等。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以确保卫生机构的 正常运转和高效管理。 4.卫生项目管理:卫生项目管理是指对卫生项目进行规划、实施和监督。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具备项目管理的技能和知识,以确保卫生项目的 顺利进行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5.卫生质量管理:卫生质量管理是指对卫生服务的质量进行监测和控制,以提高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了解质量管理 的原理和方法,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并组织开展质量评估和改进工作。 6.卫生信息管理:卫生信息管理是指对卫生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 和利用。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熟悉卫生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行,提高卫生 信息的利用率和保密性,以支持决策和实施卫生工作。

7.卫生服务管理:卫生服务管理是指对卫生服务的规划、组织和监督。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卫生政策制定卫生服务计划,确保卫 生服务的有效提供和高效运行。 8.疾病预防控制:疾病预防控制是指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控制,包括传 染病防控、慢性病预防和控制、职业病防控等。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了解 传染病和慢性病的防控措施和方法,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策略,并组织开 展相关工作。 9.卫生应急管理:卫生应急管理是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和处理。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熟悉应急管理的原则和方法,组织开展卫生应急 演练和卫生救援工作,以确保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置。 10.卫生教育与宣传:卫生教育与宣传是指通过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 公众的卫生意识和健康行为。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制定卫生教育和宣传策略,开展相关活动,并与媒体等合作,提高卫生宣传效果和影响力。 以上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卫生事业管理者需要掌握这 些知识,以提高卫生事业的管理水平和效能。同时,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 和变革,卫生事业管理的知识点还会不断更新和扩展,卫生事业管理者需 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知识水平。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就业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是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规划、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的一种管理活动。卫生事业管理是公共事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涉及到卫生保健、疾病预防、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在当今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卫生事业管理的就业前景广阔。 卫生事业管理的就业方向多样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部门: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政府卫生部门是卫生事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单位。在政府部门工作,可以参与卫生政策的制定、卫生资源的配置、卫生设施的建设等工作。同时,还可以负责卫生监督、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等工作。 2. 医疗机构: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也需要卫生事业管理的专业人才。在医疗机构工作,可以负责医疗资源的管理、医疗服务质量的监督、医疗设备的采购等工作。此外,还可以参与医疗机构的运营管理、医疗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3. 卫生企事业单位:除了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还有一些卫生企事业单位也需要卫生事业管理的人才。这些单位可能是卫生器械生产企业、医药研发机构、医疗保险公司等。在这些单位工作,可以从事卫生产品的研发、医疗保险的设计与管理等工作。 4. 社会组织与非营利机构:社会组织和非营利机构在卫生事业管理

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一些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国际组织等,会开展卫生宣传、疾病防控、公共卫生项目的实施等工作,需要专业的卫生事业管理人才。 卫生事业管理的就业方向广泛,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首先,卫生事业管理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紧跟卫生事业的发展。其次,卫生事业管理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需要协调各方利益,解决各种问题。此外,卫生事业管理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需要与各个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在就业方向选择时,应根据自身的兴趣、专业背景和能力来进行合理的选择。可以通过参加实习、培训、考取相关证书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此外,还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卫生事业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在就业中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挑战。 卫生事业管理作为公共事业管理的重要领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无论是从事政府工作、医疗机构工作,还是从事卫生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与非营利机构的工作,都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管理能力。卫生事业管理的就业方向多样化,有着丰富的发展空间和广阔的职业前景。希望广大学子能够积极了解和关注卫生事业管理,为促进社会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论述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的关系

论述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的关系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针对卫生事业的组织、规划、协调、监督、评 估和调控等过程的管理活动。而健康管理学是研究如何管理个体或集 体的健康问题的一门学科。尽管两者的研究领域略有不同,但卫生事 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之间存在紧密的关系。 首先,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都关注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卫生事业管理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卫生保健,以满足人们 对健康的需求。健康管理学则通过制定和实施预防措施、健康行为促 进等手段,全面提升群众的健康水平。两者的目标都是保障人们的身 体健康,增加他们的生命质量。 其次,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都强调对群众个体的关注和照顾。卫生事业管理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关注疾病的早期发 现和治疗,提供个人化的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学关注的是人们预防和 调理健康的全过程,注重每个个体的健康需求和特点,通过个性化的 健康管理方案来管理个体健康。两者都注重个体的特殊性,致力于帮 助个体建立健康意识和养成健康行为。 此外,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在实践中密切交织、相互促进。卫生事业管理需要借助健康管理学中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如健康风险 评估、健康教育、健康干预等,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健康 管理学则需要借鉴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和做法,如组织和协调医疗资

源、规划卫生服务等,来提升健康管理方案的实施效果。两者之间的互动使得卫生事业和健康管理能够相互促进,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 综上所述,卫生事业管理和健康管理学紧密相连,相互支持。两者共同关注个体和群体的健康需求,致力于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方案。在未来,随着健康管理学的不断发展,卫生事业管理与健康管理学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共同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科普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科普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就是卫生事业管理,是政府为履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在 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人们健康方面所采取的措施的综合,包括制定卫生政策、 筹集和分配资源、建立卫生服务组织、健全卫生保障制度、提供基本医疗和预防 保健服务、协调社会各方在内的一系列管理活动。卫生事业管理与普通意义上的 医疗服务是有一定差距的,为了能够公平、效率、合理地配置卫生事业管理资源,必须要明确什么是卫生事业管理,美国城乡卫生行政人员委员会对卫生事业管理 定义,卫生事业管理是通过评价、政策发展和保障措施来预防疾病、延长人的寿 命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的一门科学和艺术。卫生事业管理服务是一种成本低、 效果好的服务,但又是一种社会效益回报周期相对较长的服务。在国外,各国政 府在卫生事业管理服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且政府的干预作用在卫生事业 管理工作中是不可替代的。许多国家对各级政府在卫生事业管理中的责任都有明 确的规定和限制,以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各级政府的作用,并有利于监督和评估。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知识: 一、什么是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对重大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如结核、艾滋病、SARS等)的预防、监控和医治;对食品、药品、公共环境卫生的监督管制,以及 相关的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免疫接种等。例如对SARS的控制预防治疗属于典 型的卫生事业管理职能范畴。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是按照“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 方针,从群体的角度探索与人类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如社会、心理、环境等因 素与疾病和健康的关系),预防疾病的发生,控制疾病的发展及促进健康的一门 科学。并且它与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等多门学科的关系十分密切。一方面各种 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已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 生命安全;另一方面传染性疾病仍然极大地威胁着人类,如艾滋病的发病率逐年 上升以及突如其来的非典型性肺炎等。人们对卫生事业管理服务的需求量和质量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事业管理事业的发展得到社会空前的重视。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卫生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怎样对旳理解我国卫生事业旳主线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旳社会公益事业 1、卫生事业旳本质属性是公益性。 由于健康是人类追求旳永恒主题,防病治病、保障健康是卫生活动旳基本内容,是满足社会基本需求、要人人参与、公众受益旳基本特性,公益性可以兼容局部福利性、经济性,因此它是基本属性。卫生事业旳公益性质规定国家、单位、个人及全社会共同参与卫生事业旳发展。 2、卫生事业旳社会属性是福利性。 政府应当承担一定旳责任,对卫生事业实行一定旳福利政策,保障城镇居民可以享有基本旳医疗卫生保健。这一政策重要体目前: 第一,政府把卫生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旳总体规划,保证必要旳投入,投入重要用于卫生事业简朴再生产旳赔偿和扩大再生产。 第二,建立社会医疗保障制度 第三,政府不设置营利性医疗机构,政府和社会设置旳非盈利性医疗机构,执行政府规定旳医疗价格不以获利为目旳,保障 第四,保证医疗卫生这一社会性事业旳公正性,对公共卫生、防止保健、基本医

疗服务、卫生工作重点和弱势群体,老少边穷地区予以政策扶持、优先照 顾。 二、卫生事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旳地位 1)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旳重要标志 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旳重要目旳 3)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旳重要保障 4)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发展旳重要内容 三、卫生事业管理旳概念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旳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应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旳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四、卫生事业管理旳目旳 总体目旳: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和增进人民旳健康 独特目旳:最大程度地发挥卫生资源旳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旳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旳公平性。 五、我国旳卫生工作方针 1、20世纪50年代卫生工作方针:“面向工农兵,防止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四大工作方针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的卫生事业管理由卫生部门负责,包括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和卫生监管。卫生事业管理是为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促进全民健康的重要行业,其作用在今天的社会变得尤为重要。 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和实施卫生计划,协调和把握各级卫 生工作的方向和进度;负责对全国的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进行监测、应对和管理,在疫情爆发时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蔓延;组织开展传染病预测、监测、预报和预警等卫生监管工作,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规划和管理进行指导和督导。 卫生行政部门,是国家卫生系统的行政主管机关,它的 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卫生政策,负责制定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任务和工作计划,指导和督导各级卫生机构,对全国卫生工作事务进行协调、指挥和监管。 医院管理部门,负责卫生服务机构的全面管理工作,包 括医院的发展规划、后勤管理、人员管理、财务管理、药品管理等各项工作。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规范的诊疗流程和医疗工作制度,对各种医疗事故进行调查处理,防止医闹和医患纠纷发生。 卫生监管部门是负责卫生质量监督检查、卫生标准制定 和卫生监管体系建设的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对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器械销售企业和保健食品等进行注册、许可证颁发和监督检查,协调和组织全国医疗质量监管活动,对医疗卫生机构违反法律法规、医疗卫生行业规定和标准要求等进行查处。

在卫生事业管理中,除了卫生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医 院管理部门和卫生监管部门外,还有全国各级医学科学研究机构和公共卫生监测机构,这些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和健康服务的提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面对人口老龄化、健康保障需求的增加、艾滋病、病毒 性肝炎、癌症等疾病的高发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影响健康,卫生部门需要在推进全民健康保障、加强疾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工作方面深入探索和实践创新,提出和完善相关政策,加强科技创新,开展医疗人才培训和管理,推动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让全体人民获得更高质量、更可靠的健康保障服务。

卫生事业管理

第一章绪论 •掌握管理旳概念及管理旳基本职能 •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内容及我国卫生事业旳性质 •熟悉卫生事业管理学旳学科性质 •掌握卫生事业管理常用旳研究措施 掌握内容: 管理旳定义: 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为了实现组织目旳而对组织旳资源有效地进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旳过程。 卫生事业旳目旳: 最大程度地保持和增进人民健康,最大程度地发挥卫生资源旳作用,建立和保持整个卫生系统旳高质量和高效率,保持社会各阶层在卫生筹资和健康状况上旳公平性 管理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区域卫生规划: • 在一种特定区域范围内,根据起经济发展、人口构造、地理环境、卫生与疾病状况、不一样人群需求等多方面原因,确定区域卫生发展方向、发展模式与发展目旳,合

理配置卫生资源,合理布局不一样层次、不一样功能、不一样规模旳卫生机构,使卫生总供应与总需求基本平衡,形成区域卫生旳整体发展。 •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进行宏观调控旳重要手段,它以满足区域内旳全体居民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旳,对医疗机构、人员、床位、设备、经费等进行调控,形成区域卫生旳整体发展。 管理旳组织职能要完毕下述工作: 1.设计组织(组织构造) 2.人员配置 3.开动组织 4.监视组织运行 领导:是指运用组织赋予旳权力和自身影响力去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旳而努力工作旳管理活动过程。 控制:控制是为了保证系统按预定规定运作而进行旳一系列工作。 卫生事业及卫生事业管理 •事业是人们所从事旳,具有一定旳目旳、规模和系统旳,对社会发展有影响旳常常性活动。

•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在防治疾病、保护和增进居民健康方面所采用措施旳综合。• 卫生行业指卫生服务机构旳总称,是为政府所制定旳卫生工作目旳而建立旳组织体系。卫生事业旳特点: λ卫生事业是维护和增进居民健康、防治疾病为目旳旳服务性行业 λ卫生事业旳服务对象是整个人群 λ卫生事业政策体现了社会和政府(主导作用)旳责任 λ卫生服务旳垄断性。 中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旳社会公益事业。 福利性:不是纯粹福利事业,政府不能全包,予以必要旳投入。要靠政府、市场、社会多种力量来发挥作用。 1.医疗保障、财政投入旳福利政策。 2.医疗卫生服务收费旳福利性(基本医疗服务低于成本,非基本可等于或高于,特殊根据供求关系自主确定。) 3.防止保健服务免费或合适收费。 公益性:使社会全体组员共同受益旳公益事业,不以营利为目旳。 1.举行卫生事业不收取投资回报。 2.卫生事业享有政府予以旳某些特权。 3.卫生事业机构应承担公共义务。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Healthcare Management)是指对卫生系统中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病人以及其他相关方面进行规划、组织、监控和协调等管理工作的 过程。卫生事业管理不仅关注医疗资源的供给与需求,更关注卫生服务的全过 程管理和质量保障。本文将分别从卫生事业管理的意义、卫生事业的现状、医 院管理和卫生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卫生事业管理的意义: 卫生事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卫生服务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生命健康,保障 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福利,将卫生工作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并且探索适合我国 国情的卫生事业管理模式,推动其逐步实现现代化。卫生事业管理的意义在于: 1、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2、加强卫生资源的规划、配置和利用,推动卫生服务区域均衡发展。 3、实施全面的医疗卫生人才战略,促进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4、实现卫生信息化管理,提高卫生服务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5、推动卫生法规的不断完善,确保卫生行业的运行合法化和规范化。 二、卫生事业的现状: 当前卫生事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在现阶段,卫生事业仍面临着以下问题: 1、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由于我国地域面积较大,卫生资源分布不均,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2、医疗服务价格过高:由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医疗服务价格过高,导致部分居民无法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3、卫生服务控制和管理不力:由于卫生服务行业与政府的管理模式存在不匹配的现象,导致卫生服务的质量和安全难以保障。 4、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由于医疗卫生行业在资源利用和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三、医院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必须非常重视和投入的领域,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卫生事业管理是为了促进国家的卫生事业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需要实现的增进人们健康的关键工作之一。卫生管理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涵盖了医疗保健、预防保健、疾病控制、环境卫生和食品安全等方面。卫生管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社会公众获得最高质量和最有效的医疗保健服务,并实现社会公众的全面健康,尤其是在新冠病毒肆虐的当下,更需要卫生事业的管理和发展。 卫生事业管理的方法包括政策制定、规划、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医院服务质量监管等。卫生事业发展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监管,并是集中精力研究和制定政策,来推动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是卫生事业发展的蓝图,需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求以及现有设施、人力资源和资金等方面的限制,制定出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规划方案,保证卫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财务管理是为了保证卫生事业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方便对卫生项目资金的监管和调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需要引进新的人才,培养专业人才,增强卫生事业管理人员和医疗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实现卫生事业的稳步发展。医院服务质量的监管也是卫生事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主要是规范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品质,增强医院的社会信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卫生事业管理在不断发展和改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 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新的领域和新的工作职能也不断出现。

现代医疗工程技术发展迅速,管理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和技能,与时俱进。卫生事业创新也要顺应市场发展和人们需求的变化,加强与社区医疗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开拓市场,提供更专业和更高效的医疗服务。 卫生事业管理还需要提前应对新型疫情的发生,及时制 定应对计划,科学方案控制疫情的传播,最大限度的保护社会公众和医护人员安全。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加强信息共享,有效防止疫情蔓延。 总之,卫生事业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实践性很 强的工作,要求管理人员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高超的技能和广泛的社会经验,增强服务意识和公众责任意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把卫生事业做好做出优异的成绩。最终实现卫生事业服务的现代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养,构建“健康中国”的大局。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事业管理是指对卫生事业进行统筹、规划、组织、 协调、监督和评价的过程。卫生事业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础条件之一。卫生事业管理在保护和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进卫生领域的发展和改革、建设健康中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卫生事业管理的内容包括卫生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卫生资源的配置和管理、卫生服务的提供和监督、卫生事故的应急处理、卫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卫生宣传教育的开展等。卫生事业管理的目标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促进人民健康。 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卫生事业管理是实现卫生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科学合理的卫生资源配置和优化卫生服务体系,可以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可负担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推动卫生事业的全面发展。 其次,卫生事业管理是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通过加强卫生监督、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可以控制疾病的传播,预防和减少卫生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再次,卫生事业管理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支撑。 在当前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慢性病负担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卫生事业管理,

以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和延长健康寿命。 最后,卫生事业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通过 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卫生知识和意识,形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卫生事业管理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一方面,卫 生资源分布不均衡、卫生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卫生监督不力等问题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卫生管理体制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卫生管理人才缺乏,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卫生事 业管理。首先,加强卫生法规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建立科学合理的卫生管理制度和机制。其次,加强卫生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优化卫生服务体系和布局。再次,加强卫生监督和评价,提高卫生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最后,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总之,卫生事业管理是保障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 推动卫生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卫生事业管理的重要性,加强卫生事业管理的能力建设和创新,以更好地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求,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而努力。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

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 第一篇: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一)卫生事业 一、概念 是指为增进人民健康所采取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的综合。 二、性质 “我国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活动”。(1)这句话明确了卫生事业具有公益性,政府要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不以一定营利为目的。(2)但卫生事业又不是纯粹的福利事业,不可能采取由政府全部包下来的办法,卫生事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种力量来发挥作用。 三、特点 一是设计卫生制度和政策(例如新医改,国家基本医疗保健健康)二是为卫生事业的运行和发展提供资源上的帮助。 卫生事业以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为目的。 (二)卫生事业管理 一、概念 是指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以及有关行政部门根据卫生事业的规律和特点,将卫生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及时合理地提供给全体人民,并对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的组织体系、系统活动和社会措施进行管理。 注意:有关行政部门:发政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计生委 二、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 1、我国的卫生方针是卫生事业管理的基本政策,是制定各项具体的卫生政策的依据和原则,是指导领域、部门工作的全局性政策。 2、199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卫生工作会议,通过了《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其中明确指出“新时期卫生工作的方针是: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

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顺序不能换) 三、健全的医疗卫生体系 应该包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医疗保障体系、药品和医用器材供销体系、医药费用价格管理体系、财政经费保障体系以及卫生监督管理体系等。 第四章、卫生组织体系 (一)卫生组织体系概述 一、概念 1、健康组织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人群的健康需求、通过区域卫生计划、以保护和增进人群健康为目标的各种不同的组织群。 2、健康组织的基本功能是营造组织环境,通过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满足居民明确和隐含的健康需求。 3、广义的健康组织体系,包括健康管理体系、健康提供体系、以及其他一切与健康相关的第三方组织,即健康行政、健康服务和健康第三方组织。 4、狭义的健康组织体系指卫生组织体系,包括直接提供卫生服务的组织,如医疗机构、预防保健组织等;具有直接管理卫生职能的卫生行政组织,以及卫生第三方组织等。 二、卫生组织体系的构成 卫生行政组织是指那些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通过制定和执行卫生政策、法规等来引导和调控卫生事业的发展 卫生服务组织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向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卫生服务的组织。第三方组织是指由非政府部门、职业群体或群众自发组建的与健康相关的组织。 二、我国卫生行政组织体系设置 1、我国卫生行政组织由卫生部、省卫生厅、地区卫生局、县卫生局构成。 (对卫生事务实施管理的政府组织:四级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