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0258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教学对象:园林本科

学时学分:54学时(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3学分

编写单位:

编写人:

审定人:

编写时间:2012 年7 月

一、课程说明

1、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园林专业的一门必修课,也是构成整个园林专业知识结构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它是以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园林植物学等为基础,研究园林植物新品种创新及良种繁育的理论与技术的科学。先修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普通遗传学、园林树木学、花卉学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种质资源研究,选择育种、引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倍性育种、生物技术育种、良种繁育等相关理论与技术,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对园林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是培养合格的园林专业高级专门人才所必不可少的课程。

2、教学目的要求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在理论教学方面,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园林植物育种的有关概念,如品种、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选种、芽变、引种、有性杂交、远缘杂交、优势杂交、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辐射诱变、化学诱变、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掌握选种、引种、杂交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种质资源研究、实生选种、杂交育种、多倍体育种、良种繁育等相关技术,及其在重要一二年生花卉、宿根花卉、球根花卉、木本花卉等育种中的应用,能用遗传育种的基本理论与技术进行园林植物遗传改良,解决园林植物栽培和应用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3、教学重点难点

《园林植物育种学》课程内容包括总论中的绪论、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园林植物种质资源、选择育种、引种、有性杂交育种、杂交优势育种、倍性育种、诱变育种、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改良上的应用、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各论包括一

二年生花卉育种、宿根花卉育种、球根花卉育种、木本花卉育种、草坪植物育种,共涵盖十五章内容。

重点为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品种的概念与特征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与特点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方法;实生选种的方法;芽变的特点及遗传学基础;引种驯化的原理及方法步骤。杂交育种技术、回交、远缘杂交的特点。杂种生产的一般程序。单倍体诱导的主要途径;多倍体诱导的原理及方法。辐射育种、化学诱变育种的特点、方法。体细胞杂交及基因工程的基本概念。品种登录、审定的作用。矮牵牛、三色堇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菊花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百合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梅花、月季种质资源与育种技术。难点有品种与种、变种的关系;种质资源概念;选种的原理;芽变的概念,芽变的转化;引种的理论基础;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与衡量方法;多倍体后代的选育;单倍体产生的原理;射线种类及剂量选择依据;细胞融合、基因工程的理论基础;菊花品种分类;百合品种分类;梅花、月季品种分类系统。

4、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建议

拟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可以灵活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讨论式、启发式教学

对于在学术界有争议或答案多样的章节或知识点,如传统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育种的争论、城市生物多样性与园林绿化物种缺乏等,将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入课堂或实验教学中。在讲授育种理论在园林植物中的具体应用时,以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引导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其学习热情。

(2)“案例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以教师自己做过的实验方案或亲自实验经历或经典的育种事件为案例,系统、完整地将园林植物育种学的基本理论、技术串连起来或者深入地对某一知识点进行深入剖析,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灵活运用。如在讲述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中的应用时,我们就以课程组获奖的‘瓶插寿命延长的香石竹’为例,从立项背景讲起,一步一步地讲述转基因香石竹是如何获得的,教师讲授完后还让学生总结转基因香石竹的研究涉及育种学的哪些基本理论与技术。案例讲完后,学生普遍反映教师将基因工程理论‘具体化’了,变成了可具体操作的实验方案。

(3)“辩论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合理运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如在讲授各论时,针对某一园林植物在实际栽培或应用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或某一特定的育种目标,布置给学生一个模拟的研究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育种的技术路线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制作PPT在课堂上面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和答辩,由

老师和学生组成评委团,对其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进行提问和评判。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良好的自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参与教学的老师都处在科研第一线,教学中经常将学生带到科研现场或实验室,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申请大学生创新课题,要求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科研课题。使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科研第一线,保证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

(5)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严格按学校要求的统一规范命题、考教分离原则进行考试,但在平时成绩评定中采用多样化的考试形式,依据各个环节特色采用不同的形式。如课堂提问、课外读书报告、自主实验报告和小科研观察报告等。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与考过程中的积极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和锻炼学生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研究的能力。

5、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检查作业,课程考试,课程实验。

课程成绩评定:平时作业及考勤(10 %),实验(20% ),期末考试(70% )。

6、选用教材

选用教材:包满珠. 园林植物育种学(第一版),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7、教学参考书

[1] 程金水主编.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第一版)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 。

[2] 杨晓红.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气象出版社, 2004

[3] 张启翔主编.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4.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4

[4] 张启翔主编. 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 2005.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5] 吴建慧. 园林植物育种学实验原理与技术.,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2006

[6] 林凤栖. 植物分子育种,科学出版社, 2004

8、教学环节及学时安排(根据本课程实际情况填写)

根据学院规定,每一学期,考试课程按18周,考查课程按17周安排课程教学。

课程学时分配表

二、教学内容

绪论(2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任务和内容;掌握品种的概念与特征;能正确区别种、变种、品种等概念之间的关

2、重点:园林植物育种的概念;品种的概念与特征。

3、难点:品种与种、变种之间的关系。

4、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品种的概念及其基本特征?

2. 怎样看待传统的育种手段与现代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作用?

5、讲授内容:

一、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意义与任务

二、品种的概念及其在园林花卉业中的作用

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研究简史

四、园林植物育种的发展趋势

五、园林植物育种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一章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2学时)

1、教学目标:明确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及其制定原则;掌握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与实现途径。

2、重点: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特点及主要目标。

3、难点: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则与实现途径。

4、本章思考题:1. 与其他植物相比,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有何特点?

2. 分析当前园林植物育种的目标趋向,如何实现我国园林植物育种的突破?

5、讲授内容

一、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概念与特点

二、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制定原则

三、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

四、实现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途径与方法

第二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2学时)

1、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掌握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方法。

2、重点: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概念与分类;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收集及保存方法。

3、难点:种质资源的概念以及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与创新。

4、本章思考题:

1. 怎样合理利用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2. 试述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方法以及各自的特点。

5、讲授内容:

第一节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其研究意义

第二节植物起源中心与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

第三节种质资源的分类、调查、收集与保存

第四节种质资源的研究、评价、利用与创新

第三章选择育种(4学时)

1、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实生选种、芽变选种的概念及其原理;掌握选种的方法和一般程序。

2、重点:实生选种的方法;芽变的特点及细胞学、遗传学基础。

3、难点:选种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芽变的转化与选择。

4、本章思考题:1.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择效果?

2. 芽变的特点和嵌合体纯化的方法有哪些?

3. 观赏植物的授粉特性与选种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5、讲授内容

第一节选择与选择育种

第二节实生选种

第三节芽变选种(selection of bud sport)

第四章引种(4学时)

1、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引种驯化的理论基础,把握影响引种成败的因素;掌握引种的程序与方法。

2、重点:引种的原理与方法步骤。

3、难点:引种的理论基础。

4、本章思考题:1. 比较简单引种和驯化引种的异同点(概念、原理、材料等)。

2. 结合引种的理论基础谈谈如何保证引种的成功?

3. 简述引种驯化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4 .试述南树北移、北树南移时分别应采取哪些措施。

5、讲授内容:

第一节引种的概念和意义

第二节引种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引种驯化的程序与方法

第五章有性杂交育种(4学时)

1、教学目标:理解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掌握杂交育种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杂交亲本的选择、选配以及杂交后代选育的要求。

2、重点:杂交育种的理论基础与操作技术;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办法。

3、难点: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杂交后代的选育。

4、本章思考题:1. 杂交育种如何选择和选配亲本?

2. 试述远缘杂交的主要障碍及其克服方法。

5、讲授内容

第一节杂交育种的概念、类型和意义

第二节杂交方式

第三节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

第四节有性杂交技术

第五节杂交后代的培育与选择

第六节远缘杂交育种

第六章杂交优势育种(4学时)

1、教学目标:明确杂交优势育种的概念与特点;掌握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和制种技术。

2、重点: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及杂种的种子生产技术。

3、难点:杂交优势育种的理论基础、杂种优势的衡量方法。

4、本章思考题:1 .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有何不同?

2 .简述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和要求。

3 .杂种一代的制种技术有哪些?

5、讲授内容

第一节杂种优势的概念及利用价值

第二节杂交优势育种的一般程序

第三节杂交种子的生产

第七章倍性育种(4学时)

1、教学目标:明确倍性育种的概念与特点;掌握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方法与技术。

2、重点:植物多倍体与单倍体的特点;园林植物多倍体及单倍体的诱导与鉴定方法。

3、难点:多倍体与单倍体的鉴定。

4、本章思考题:1 .人工诱导园林植物多倍体和单倍体的方法有哪些?

2 .如何进行多倍体材料的鉴定和选择?

3 .在花药培养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5、讲授内容

第一节多倍体育种

第二节单倍体育种

第八章诱变育种(2学时)

1、教学目标:明确诱变育种的概念与特点;掌握辐射诱变与化学诱变育种的方法。

2、重点:辐射诱变常用的射线种类、处理方法;影响诱变效果的因素。

3、难点:诱变剂量的确定;诱变后代的鉴定与筛选。

4、本章思考题:1 .影响辐射诱变的因素有哪些?

2 .如何进行诱变后代的鉴定和选择?

5、讲授内容

第一节诱变育种的概念、特点及发展概况

第二节辐射诱变的原理与方法

第三节化学诱变的原理与方法

第四节诱变材料的选择及突变体的鉴定、筛选

第九章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0学时)

1、教学目标:了解园林植物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掌握植物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等技术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

2、重点: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在园林植物遗传育种中的作用。

3、难点:园林植物生物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

4、本章思考题:1 .植物组织培养在园林植物育种中的作用有哪些?

2 .结合实例谈谈园林植物基因工程改良的应用前景。

3 .常见 DNA 分子标记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

5、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组织培养

第二节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细胞融合

第三节植物基因工程

第四节分子标记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

第十章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0学时)

1、教学目标:理解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作用;明确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2、重点: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必要性。

3、难点:植物新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的程序和要求。

4、本章思考题:1. 如何理解品种登录、审定与保护之间的关系?

2. 如何实施品种登录、审定及保护工作?

5、讲授内容

第一节植物新品种登录

第二节品种审定

第三节品种保护

第十一章一、二年生花卉育种(2学时)

1、教学目标:掌握一、二生花卉育种的特点、主要目标和育种方法;理解植物花色等性状遗传的主要规律;掌握草花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途径和育种程序。

2、重点:矮牵牛等一、二年生花卉育种的主要方法;一、二年生花卉的育种目标及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

3、难点:草花杂交优势育种的基本程序及相关技术措施。

4、本章思考题:1. 以你所熟悉的一种草花为例,试述其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育种方法和技术路线。

2. 植物花色表现的内在机理是什么?

3. 简述一串红的主要性状遗传规律。

5、讲授内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矮牵牛(Petunia hybrida)遗传育种

第三节一串红(Salvia splendens)遗传育种

第十二章宿根花卉育种(2学时)

1、教学目标:掌握宿根花卉的育种特点、主要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理解天然授粉、花枝瓶插授粉等特殊育种方法。

2、重点:菊花等宿根花卉育种的主要方法;天然授粉杂交育种、花枝瓶插授粉的特点和适用对象。

3、难点:菊花杂交育种的技术操作及后代选育。

4、本章思考题:1 .菊花的主要育种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育种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简述菊花人工杂交育种的基本程序和操作要求。

3 .何为天然授粉和花枝瓶插授粉,各有什么特点?

5、讲授内容

一、宿根花卉的育种特点

二、宿根花卉育种实例——以菊花(Dendranthema × grandiflorum )为例

第十三章球根花卉育种(2学时)

1、教学目标:理解球根花卉的育种特点;掌握重要球根花卉的主要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

2、重点:百合等球根花卉育种的主要目标和方法;百合等花卉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办法。

3、难点:球根花卉远缘杂交的障碍及其克服办法。

4、本章思考题:1. 百合的主要育种目标和育种技术。

2. 百合远缘杂交不育的克服方法。

3. 百合品种退化的主要原因及其良种繁育措施。

5、讲授内容

一、球根花卉的育种特点

二、球根花卉育种实例——以百合(Lilium spp.)为例

第十四章木本花卉育种(2学时)

1、教学目标:掌握木本花卉的育种特点和主要育种技术;理解天然授粉、花枝瓶插授粉等特殊育种方法。

2、重点:月季、梅花等木本花卉的育种目标和育种方法。

3、难点:木本花卉育种技术的综合运用。

4、本章思考题:1. 掌握木本花卉的育种特点和主要育种技术。

2. 理解天然授粉、花枝瓶插授粉等特殊育种方法。

5、讲授内容

一、木本花卉的特点

二、月季(Rosa)育种

三、梅花(Prunus mume)育种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

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 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

园艺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GDOU-B-11-213《园艺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320064 学分总学时50 理论35 实验/上机15 英文课程名horticultural plant breeding 开课院(系)农学院开课系园林系修订时间2006年10月20日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通过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等育种途径的理论、方法、技术的学习等,进行园艺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园艺植物育种学》是园艺专业的专业方向课,主要内容包括:园艺植物种质资源调查、引种驯化、选择育种和人工创造变异的育种途径以及采用这些途径选育新品种的理论、方法、技术等内容,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优良的新品种。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习掌握园艺植物种质资源概念、收集、保存、研究及利用的原理和方法;学习掌握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引种、选种、倍性育种以及现代生物技术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使学生学会综合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园艺植物进行有效的遗传改良,从而为园艺植物生产提供为优良的新品种。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得如何对园艺植物进行品种培育和品种研究,为今后从事园艺工作打下基础。 三、面向专业: 园艺。 四、先修课程: 植物学、生理学、遗传学、园艺植物栽培学。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林业大学“永椿”计划实施方案

附件1 《林学概论》教学大纲 总学时:16 实践教学:不计学时 学分:2.0,其中理论教学1.0学分,实践教学1.0学分。 修读专业:全校除林学专业,以及《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林学概论》课程为32学时或48学时专业 一、大纲内容 理论课共设置三个教学模块,包括植物学基础与森林、森林培育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模块一:植物学基础与云南森林 第一章森林的概念与功能 第一节森林的概念与特点 介绍森林的概念、特点及植物成分等,从森林的成层次性角度,阐述森林的植物组成。 第二节森林的功能与效益 介绍我国的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森林的功能与效益。包括森林的三大效益、森林的直接效益、森林的间接效益。 第二章森林植物 第一节植物分类基础知识 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分类学形态术语。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含义、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指标、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三节我国主要造林树种简介 第三章森林与环境 第一节森林环境因子 包括气候因子、土壤因子、生物因子、地形因子。 第二节森林与环境作用的一般规律 环境因子与森林作用的规律、森林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一般形式。 第三节森林的分布 森林分布的地带性规律、中国森林植被分布。 模块二:森林培育学概论 因课程面向全校未开设《林学概论》课程的非林学专业的学生,未学习其他林学相关的专业知识,故《森林培育学》讲授中,除苗木培育理论和技术外,增加部分林学、林业相关和森林培育学的知识。因此课程分三章讲授(表1)。 表1 课程内容

注:根据表1的授课内容,不同的专业,可参照专业方向有所侧重。 模块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论 第一章基本测树因子 第二章林分调查因子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述 第四章中国及云南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第五章森林资源调查基本方法 二、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查 成绩评定:课程设计成绩结合平时成绩进行综合评定,成绩评定,卷面(报告)成绩占60%~80%;平时成绩占20%~40%。 三、参考教材 基本教材:陈祥伟、胡海波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年3月 参考教材:沈国舫主编《林学概论》,中国林业出版社,1989年11月。 四、学时分配

草坪建植与养护教学大纲

果树花卉生产技术《草坪建制与养护》课程教学大纲园林教研室:阿不力孜·达吾提

《草坪建制与养护》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实践教学总学时共40 学时:理论部份:20 学时,实践部分20学时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任务 草坪是城市生态建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都市农业的发展,草坪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本课程是草坪科学的一门入门课程,是园林、园艺、农学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本课程主要介绍草坪业的发展及其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草坪的主要功能及其类型、常用草坪草的种类和特点、草坪与生态环境、草坪草种的选用、草坪营养、草坪的建植和养护管理、草坪病、虫、草害等基础知识,同时概要介绍高尔夫球场、体育运动场、景观绿化草坪等在养护管理上的特点和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基本了解或掌握草坪的相关基础知识和管理技能,为后续的其他草坪相关训练提供基础,也为学生日后从事草坪的建植养护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引言 了解草坪的功能和类型 我国草坪业发展简史 掌握草坪质量的评估方法 草坪相关职业 2.草坪草的生物学特性 冷季型草坪草 暖地形草坪草 3.草种特性与草种选择 4.草坪与环境 5.草坪的建植与土壤准备 6.草坪主要养护措施 草坪修剪

草坪草营养与施肥 草坪水分管理 7.草坪枯草层的控制与其他养护措施 8.草坪病、虫、草害 草坪常见杂草的识别与防治 草坪常见病害 草坪常见虫害 9.草坪养护管理系统 草坪功能与养护管理系统的统一 高尔夫球场果岭和体育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简介 三、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实践教学学时数为学时 (二)实践以增加同学对草坪种类和功能的感知为主,培养同学从事草坪绿化事业的兴趣,陶冶情操。 实践内容:参观上海市内各类草坪、参观草坪建植工地、参加农学院院内草坪的管理实践。 通过实验使同学增加感观知识,加深对草坪草种的建植、养护要点的印象,提高同学识别草坪草种的能力和相关实践工作的能力。 四、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一)课内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 在课内教学活动中侧重于使学生了解草坪的建植和养护管理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要点,运用所学生理、土壤、植保、栽培、育种等专业和基础知识,加深对草坪建植、养护管理的方法及原理的理解。 (二)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中能力培养的安排及要求:

城市林业教学大纲

《城市林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城市林业 课程编码 学时/学分 30/1.5 适用专业(层次)适用园林、城市林业专业的本专科教学 课程简介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专门分支,是一门研究潜在的生理、社会和经济福利学的城市科学,是在林学、园艺学、园林学、生态学、城市环境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交叉学科,也是一门发展迅速、前景广阔的边缘性学科。城市林业涉及专业主要包括林学、资源环境、园林、园艺、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环境生态等。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学生讨论、调研两种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中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城市林业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内容涉及城市林业的产生及其发展历史,城市林业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城市林业的基本概念与范畴,城市森林的组成,城市林业的生态学(包括森林及城市生态学),森林培育学及园林学基础;城市森林环境的基本概念、组成及特点;城市森林、草坪与地被物,城市湿地的功能与效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城市森林的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各自的相关内容。 课程内容 教学安排和学时分配表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占40%、考试占60% 教材及参考书目 教材:《生态林业》李吉越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年 参考书目: 1、《中国城市森林》彭震华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 2、《城市生态学》吴小波编著,科学出版社 3、《城市景观生态学》董文雅编著,科学出版社 执行课程教学大纲的几点说明 1、本大纲可供园林、城市林业等专业提供开设的城市林业学课程教学使用。 2、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讲授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时可参阅本大纲,讲授应用内容时,应结合本专业知识讲授。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牧草栽培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20337 课程名称:牧草栽培学 英文名称:Forage crop cultivation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60 学分:3 适用对象:草业科学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和平时成绩相结合,其中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平时成绩占30%,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实验成绩、出勤记录和课堂提问。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分类学、土壤肥料学、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理学二、课程简介 《牧草栽培学》是草业科学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本学科内容是研究牧草饲料作物的资源状况及其开发利用途径,生长发育特性及其与环境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关系,土壤耕作、栽培措施和牧草特殊种植方法等农艺丰产技术,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经营管理与降低成本和增产增效的关系,豆科牧草、禾本科牧草及其他种类饲料作物种和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应用特性和价值。其理论基础是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特性及其对栽培条件反应的规律性和产量形成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尚需掌握植物学、植物分类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与肥料学、农业气象学、杂草与病虫害防治学、牧草饲料作物遗传育种学、家畜饲养学、田间试验设计与数理统计分析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 Forage cultivation is a main part of grassland science. It is an application course that is to study the resource status and growth of forage crop, the relation between entironment and cultivation condition, the biology characteristic and the application importance of bird's-foot, gramineous grass, other feed species and variety, and fertility technology including soil tilth, cultivation technique, planting method and so on. Its theory elements is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of forage crop, the reactive disciplinarian for cultivation condition, and the rule of yield form. Student need master theory and technique of botany, plant taxology, plant physiology, plant ecology, agrology, plant nutrition and fertilizer, agriculture aerography, forage and feed breeding, livestock thremmatology, statistics and so 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牧草栽培学》是专为草业科学本科专业设立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是草业科学主要研究方向之一。本学科性质属于植物性生产范畴,为第一性生产,是种植业的一个

森林培育学重点

绪论 1、森林培育是从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过程中,按既定培育目标和客观自然规律所进行的综合培育活动。 ●是一种生产过程:通过树木和森林利用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转化,生产人类所需 的植物性有机物、工业原料和生物能源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通过树木和森林的存在,创造并保护人类和生物生存所需环境的生产过程。 ●是一项建设事业:用科学手段营造或更新森林并加以抚育保护的一项建设性事业。 ●森林培育学是研讨营造和培育森林的理论和技术的学科。 英语silviculture源于拉丁语,silva意为森林,culture为栽培和培育的意思。 ●造林简史:新中国成立后(4个发展阶段) ①恢复及发展阶段(1949~1957)→开展森林资源清查,实行封山育林,只在重点地区开展人工造林,以群众造林为主。技术措施机械地采用前苏联的办法(如大密度造林,机械的林带走向等),强调造林质量少,造林成效低。 ②打基础并调整巩固阶段(1958~1966)→群众造林和国营造林同时发展,开展沙漠绿化、水土保持、防护林建设,造林工作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同时森林的破坏十分严重(以粮为纲,大炼钢铁),造林成效虚报、浮夸严重。造林技术上,在总结前一阶段经验的基础上,许多措施更切合国情,同时着手于造林基础工件的研究,如立地条件类型划分、树种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等。 ③停滞阶段(1966~1978)→文化大革命,全国形势不稳,造林工作进展缓慢,毁林现象日益严重,森林面积日益减少。学校停止招生,科研单位停止研究工作,所有技术工作基本停顿。 ④稳步提高阶段(1978年以后)→1978年11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家林业总局关于西北、华北、东北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建设防护林体系(三北防护林体系) →1979年2月23日第五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决议,决定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 →1981年12月13日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4年9月20日第六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植树节3月12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提出,1998修正) 6、1998年长江洪灾后提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①天然林保护工程 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③三北和长江中下游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④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⑤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 ⑥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3年6月25日在《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9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应该赋予林业重要的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应该赋予林业首要的地位。” 7、中国林业发展战略:三生态 生态建设——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生态安全——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生态文明——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森林培育学概论教学大纲有思考题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森林培育学》是为林学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在充分掌握有关林学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掌握林木种子生产、壮苗培育、人工造林、森林经营和主伐更新等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提高森林经营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从业能力,为森林资源的恢复、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善和服务。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为专业课,需要必备的林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本课程前,应系统学习“树木学”、“土壤学”、“气象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等专业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森林生长发育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作用,种子生产、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和主伐更新的理论和技术。培养科学思维,掌握森林培育新思想、新理论和新技术。 三、教材选编及依据 本课程选用由北京林业大学沈国舫教授等编著的《森林培育学》作为主讲教材。该教材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在内容的编排程序、深度等方面都适合于林业专业的教学。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章节与教材内容有所变动,充实我国北方森林培育的内容。 四、《森林培育学》教学内容 绪论 1.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和范畴 2.森林培育事业的成就与问题 3.我国新世纪林业建设的战略性转变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在对森林培育学的概念、发展、现状计存在问题具备初步的了解。 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森林培育的重要性、国内外育林的现状、成就与问题,新世纪我国林业战略性转变的深远意义。着重介绍我国森林培育事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 第一章林木种子的生产和经营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林木结实规律及影响因素,掌握林木良种基地建立技术。2、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解析 影响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因子;林木产生结实周期性的原因及控制途径,提高林木种子产量和质量的技术;良种基地营建技术;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主要讲授: (1)林木生长发育和结实规律 (2)影响林木生长发育的因素 (3)影响林木结实的因素 (4)林木良种基地类型及营建技术 (5)林木种子采收及处理技术 (6)林木种子贮藏技术 第二章苗木培育 1、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作物育种学__作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作物育种学__植物育种学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作物育种学__植物育种原理教学大纲教学设计doc 绪论 作物育种学__绪论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_绪论电子教案doc 第一章作物的繁殖方式及品种类型 作物育种学__作物繁殖方式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_作物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电子教案doc 第二章种质资源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种质资源电子教案doc 第三章育种目标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育种目标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育种目标电子教案doc 第四章引种与选择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引种和选择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引种与选择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五章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六章回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回交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回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七章诱变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1(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2(english)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诱变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第八章远缘杂交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远缘杂交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九章倍性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倍性育种电子教案doc 第十章杂种优势利用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3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4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5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杂种优势利用电子教案doc 第十一章雄性不育性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雄性不育性及其杂种品种的选育电子教案doc 第十二章作物品质育种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1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2教学课件ppt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电子教案doc 作物育种学_孙其信_品质育种(种科专业)电子教案doc

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 一、森林培育学概念及发展历史 (一)森林培育学的相关概念 森林培育是森林经营活动的基础和主要组成部分。它涉及林木种子、苗木、造林到林木成林、成熟的整个培育过程。。 森林培育学/造林学(Silviculture)是关于森林营造和培育理论与技术的科学,是林学的主要二级学科。其对象是人工林和天然林。森林培育学原名造林学,是中国引用的日本从德文翻译出的词语,后改为森林培育学。 森林培育学研究的主要范畴在两个方面:一是涉及培育全过程的理论问题,如森林立地和树种选择、森林结构及其培育、森林生长发育及其调控等基本理论问题;二是全培育过程各个工序的技术问题,如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抚育及改造、森林主伐更新等。由于不同林种的培育目标不同,技术体系也应与培育目标相适应。而关于一些特定林种的培育科技问题,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和培育特点明显,已陆续独立为单独的课程,如经济林学、防护林学等,它们统属于森林培育学科群,成为其三级学科。 (二)我国森林培育学/造林学的发展历史 以林木培育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林业科学技术有着光辉的历史,在相当长一个时期走在世界的前列。从秦汉时期南方的古越人创造的“萌条杉”、插条杉等繁殖技术到西汉的《汜胜之书》和东汉的《四民月令》中提出一套完整的植树技术再到北魏的《齐民要术》,首次提出农林间作和林木轮伐法。我国古代有关林木培育的知识和经验尽管对推动林业生产的进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处于零散无系统的状态,没能形成一门学科。 近代森林经营思想和理论,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发源地始终在德国。我国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落后和社会生产事业发展的滞后,包括森林培育学在内的整个林学的形成发展都比较晚,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后才陆续由一批从欧、美、日归国的留学生对林学各个学科做了系统介绍。最后,在引进国外先进知识的基础上,许多先辈努力探索与国内实际结合,逐步形成了我国的森林培育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森林立地 (一)森林立地的基本概念 森林立地的立地环境条件是指在造林地上凡是与森林生长发育有关的自然环境因子的综合。立地质量是指某一立地上既定森林或其他植被类型的生产潜力,其高低与具体树种相关联。一个既定的立地,对于不同的树种来说,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立地质量评价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立地质量和立地条件是可以通用的。 (二)森林立地的分类 森林立地可以按一定原则对影响林木生长的自然综合体的划分与归并,狭义上讲,将生态学上相近的立地进行组合,称为立地分类,组合成的单位,称为立地条件类型,简称立地类型(或称植物条件类型)。广义上说,立地类型划分包括对立地分类系统中各级单位进行的区划和划分。一般意义上的立地类型划分多指狭义分类。 我国森林立地分类系统主要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张万儒、蒋有绪等人建立。该系统把全国共划分成3个立地区域、16个立地带、65个立地区、162个立地亚区,由包括0级在内的5个级别和若干辅助级别组成。其中,1、2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区域分类单元,3、4级为森林立地分类系统的基层分类单元。

树木学教学大纲

《树木学》教学大纲 林业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 50 学时, 1 周实习 专业:林学 一、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树木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第二节树木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与树木物候观测 第三节树木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 第四节树木分布区 ?树种各论 第一节裸子植物门 Gymnospermae 苏铁科 Cycadaceae ;银杏科 Ginkgoaceae ;南洋杉科 Araucariaceae ;松科Pinaceae ;杉科 Taxodiaceae ;柏科 Cupressaceae ;罗汉松科 Podocarpaceae ;三尖杉科 Cephalotaxales ;红豆杉科 Taxaceae ;麻黄科 Ephedraceae ; 第二节被子植物门 Anginospermae 木兰科 Magnoliaceae ;樟科 Lauraceae ;腊梅科 Calycanthaceae ;八角科Illiciaceae ;五味子科 Schisandraceae ;小檗科 Berberaceae ;水青树科Tetracentraceae ;连香树科 Cercidiphyllaceae ;领春木科 Eupteleaceae ;悬铃木科 Platanaceae ;金缕梅科 Hamamelidaceae ;杜仲科 Eucommiaceae ;榆科Ulmaceae ;桑科 Moraceae ;胡桃科 Juglandaeae ;壳斗科 Fagaceae ;桦木科Betulaceae ;木麻黄科 Casuariaceae ;蓼科 Polygonaceae ;茶科 Theaceae ;猕猴桃科 Actinidiaceae ;椴树科 Tiliaceae ;梧桐科 Sterculiaceae ;锦葵科Malvaceae ;柽柳科 Tamaricaceae ;杨柳科 Salicaceae ;杜鹃花科 Ericaceae ;柿树科 Ebenaceae ;绣球花科 Hydrangeaceae ;茶藨子科 Ribesiaceae ;蔷薇科Rosaceae ;含羞草科 Mimosaceae ;云实科 Caesalpiniaceae ;蝶形花科 Fabaceae ;胡颓子科 Elaeagnaceae ;千屈菜科 Lythraceae ;山茱萸科 Cornaceae ;八角枫科Alangiaceae ;珙桐科 Davidiaceae ;紫树科 Nyssacaea ;卫矛科 Celastraceae ;冬青科 Aquifokiaceae ;黄杨科 Buxaceae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鼠李科Rhamnaceae ;葡萄科 Vitaceae ;省沽油科 Staphyleaceae ;无患子科 Sapindaceae ;槭树科 Aceraceae ;漆树科 Anacardiaceae ;苦木科 Simaroubaceae ;楝科Meliaceae ;芸香科 Rutaceae ;蒺藜科 Zygophyllaceae ;五加科 Araliaceae ;茄科 Solanaceae ;马鞭草科 Verbenaceae ;木犀科 Oleaceae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紫葳科 Bignoniaceae ;忍冬科 Caprifoliaceae ;禾本科Poaceae 。

13432315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13432315《植物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植物育种学 课程中文名 称 课程英文名 Plant Breeding 课程编号1340067 称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公选课□院级限选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 √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 总学时56 讲授学时38 实验学时18 总学分 3.5 开课单位农学院开课系所生物技术系 授课对象生物技术 先修课程《遗传学》、《试验统计方法》 执笔人何觉民审核人审批人 修订时间2011-04-25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我校生物技术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植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学、生态学及杂种优势利用新方法;植物的繁殖方式与品种类型;植物种质资源;植物生育期与雄性育性变化的规律与引种;选择育种;杂交育种;品质育种。学习本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植物改良的原理与方法,正确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开展植物改良打好基础。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可以为学习《植物分子育种学》、《能源植物》、《植物资源利用》打下基础。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植物新品种选育的原理和方法。 四、课程教学目标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掌握植物新品种选育的方法,能解决植物生产中的主要植物遗传育种尤其是植物杂种优势利用中的技术问题。 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育种、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及植物育种的发展简史 (2)理解:植物育种学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特殊意义 (3)掌握:植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 【学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1.5学时,讨论0.5学时。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教学提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 纲

《森林培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林业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本专业所覆盖的各职业岗位所必需的良种选育、种苗生产、森林营造和经营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掌握营林生产的一般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林木良种选育的知识,掌握种子生产的知识。 2. 掌握壮苗培育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3. 掌握人工林、林种营造、树种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4. 掌握森林抚育间伐、林分改造、采伐作业的基本理论和技术规范。 5. 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会识别本地区造林种子,掌握种子品质检验技术。 2. 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苗木的培育技术、林木修剪技术和嫁接技术。 3. 初步掌握本地区主要造林树种和林种的营造与培育技术。 4. 基本掌握抚育间伐、主伐更新、森林采伐、林分改造和次生林经营等作业技术。 5. 初步具有苗圃规划设计、造林规划设计和森林经营作业设计的能力。 6. 会使用本地区常用的种苗、造林和抚育机具。 7. 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林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热爱林业、献身林业的思想品质和不畏艰难困苦的顽强意志。 2. 具有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精神。 3.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表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二、教学内容 1.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国内外森林培育学的现状和发展概况 3.理解本课程的任务、内容和特点。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森林培育学的现状。 难点:本课程的任务和特点。 第二章良种选育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引种的概念、意义,掌握良种选育的方法,掌握杂交育种 二、教学内容 1. 引种 外来树种的概念、引种的意义、影响引种成功的主要限制性生态因子。 引种和乡土树种的概念、引种成功的标志、引种的原则。 2. 选择育种 种源试验和种子区的概念、种源试验的基本理论。 种源试验的方法、优树的概念、优树选择的标准和方法。 3. 杂交育种 杂交育种的意义、杂交亲本组合选择的原则。 杂交育种的概念、杂种的选育与生产。 杂种优势的概念、控制授粉技术。 三、重点与难点

草坪草育种学教学大纲

草坪草育种学教学大纲 (草业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草坪草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殖牧草坪草优良品种理论与方法的科学,是草坪专业的一门选修课,是以遗传学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植物学、植物生态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保护学、农业气象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生物技术、草坪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与草坪工程学和草坪管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够掌握草坪草新品种选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几种优良草坪草的育种程序及杂交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逐步学习使用现代育种新技术进行育种工作,为我国的草坪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掌握草坪草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作用及应用; 2.掌握草坪草育种的方法和程序; 3.掌握草坪草育种常用的田间试验和方法; 4.了解当前育种新技术的动态,掌握良种繁育的新技术; 5. 掌握我国主要坪用草坪草的基本育种技术。 四、课程学时分配的建议

五、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基本内容:我国草坪草育种学的发展历史;品种的概念以及在生产中的作用;草坪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及本学科的特点;草坪育种学的发展前景。 本章重点:草坪育种学的概念、性质、任务以及品种的概念与作用。 本章难点:如何使学生正确理解品种的概念和意义并深刻认识草坪育种学的意义。 教学要求:了解草坪草育种发展历史,掌握品种的概念和作用,熟悉草坪草育种学的概念、性质、任务,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态,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草坪草育种学的重要性,增强学习的兴趣 习题与作业: 1.草坪草育种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2.品种的概念以及品种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育种目标 基本内容:草坪草育种目标及其意义;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草坪草育种的主要目标性

园林植物保护实验指导书

城市建设系园林专业 《园林植物保护》指导书 一、课程简介 《园林植物保护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和各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为学好园林科学与技术打下良好基础。该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好植物保护理论基础,掌握各种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熟悉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基础知识、防治原理和技术措施,能够识别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并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方法,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实现对园林植物主要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 二、实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学习本门课程,是学生能正确鉴别本地常见的园林植物病虫种类; ②能科学地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调查、分析;能依据园艺植物病虫的特性科学制定和实施治理方案。 三、实验项目设置表 四、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考核方式:本课程实习考核采取出勤+课堂+作业形式 评分标准:出勤(10%)+课堂(30%)+作业(60%) 五、教材或指导书 1、教材 武三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2、参考书目 (1)张随榜.园林植物保护[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8 (2)杨子琦,曹华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

实验一昆虫外部形态与内部结构 一、实验内容 昆虫的体躯观察、昆虫的主要器官观察。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章实验内容的教学,要求学生认识昆虫外部形态的基本构造和特征。 三、实验条件及要求 蝼蛄、蝴蝶、蛾、金龟子等昆虫,镊子,白纸,培养皿,放大镜等。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昆虫的外部形态与内部器官 五、实验实施步骤 1、体躯观察 用镊子将昆虫的翅掀起直立,从侧面观察外骨骼包被虫体,躯体由许多环节组成,分成3大体段:头、胸、腹。头部是昆虫感觉和取食的中心。主要有触角1对;复眼1对,有些昆虫还有1~3个单眼及取食的口器。胸部是运动的中心。主要有3对胸足及2对翅。腹部是代谢和繁殖的中心,体内包括许多内脏器官及生殖系统。观察腹末尾须、外生殖器及肛上板、肛侧板。 2、昆虫主要器官观察 ①头的分区和昆虫的口式 (1)观察蝗虫头部,找出额区、颊区和唇基、颅顶及头盖缝等部位。 (2)按照口器着生的位置和所指的方向,可分为3种口式:下口式(以蝗虫为例)、前口式(以步甲为例)、后口式(以蝉为例)。 ②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及类型观察。 ③观察昆虫的基本构造及足的类型,并了解足的功能。 ④昆虫翅的构造及类型。 六、思考问题 1、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咀嚼式口器与刺吸式口器的区别?

《森林培育学》试题解析

《森林培育学》试卷 一、名词解释 1、良种:是指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都优良的种子。 2、适地适树:是指造林树种的特性(主指生态学特性)和立地条件相适应,以充分发挥生产潜力,达到该立地条件在当前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可能获得的高产水平。 3、实生苗:以种子作为材料培育出来的苗木。 4、苗木:具有根系和苗干的树苗。 5、种源:是指取得种子或繁殖材料的地理来源或产地。 6、发芽率:在规定条件和时期内,正常发芽粒数占供测定种子总数的百分率。 7、千粒重:是指1000粒纯净种子在气干状态下的重量。 8、营养繁殖苗:是利用乔灌木树种的营养器官(根、茎、干、叶、芽等)培育的苗木。 9、种子的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皮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10、低温:是指温度在0-5℃。 11、生态学特性:指树种对于环境条件的需求和适应能力。 12、外来树种:从分布区以外引入的植物。 13、林学特性:指可以组成森林的密度和形成的结构,从而形成单位面积产量的性质。 14、林分密度:指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数量。 15、混交林: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树种所组成的林分。

16、林木生长:指林木由于原生质的增加而引起的重量和体积的不可逆增加,以及新器官的形成和分化。 17、林木生长的周期性:在自然条件下,林木和器官的生长速率随昼夜或季节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种现象称~。 18、森林潜在生产力: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森林植物群落通过光合作用所能达到的最高生长力。 19、种子休眠:具有生命力的种子,由于种皮障碍、种胚尚未成熟或种子内含有抑制物质等原因,在适宜萌发条件下,也不能萌发的现象。 20、种子催芽:通过机械、物理和化学的方法,解除种子休眠,促进种子萌发的措施称~。 21、直播造林:把种子直接播种到造林地而培育的造林方法。 22、直苗造林:以苗木为造林材料进行栽植的方法。 23、利用树木的部分营养器官直接栽植于造林地的造林方法。 二、填空题 1、在一般情况下,种子的含水量是决定贮藏方法,影响贮藏效果的主导因素。 2、播种的方法有条播、点播、撒播。 3、种子的催芽方法有浸种催芽、层积催芽、药剂催芽。 4、扦插方法有硬枝扦插、嫩枝扦插。 5、森林培育阶段划分为前期规划阶段、更新营造阶段、抚育管理阶段、收获利用阶段阶段。 6、种实可分为闭果类、裂果类、肉质果类。 7、苗木的种类主要有播种苗(实生苗)、营养繁殖苗、移植苗、容器苗。 8、苗圃按其经营年限可分为固定苗圃、临时苗圃

(35份X20页)《森林培育学》实习指导书

森林培育学 实 习 指 导 书 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森林培育重点学科 二O一四年三月

造林规划设计指导书 《森林培育学课程实习设计指导书》是根据森林培育学的课程教学大纲、实习大纲及设计大纲而编写的。目的是希望通过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技能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适地适树的意义,同时使学生掌握适地适树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开展造林规划设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本次造林规划设计教学实习的具体任务 第一步:调查林场造林地的属性和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先弄清该林场在各级林业区划中所属的地位,其基本情况。每人(绘制或准备万分之一平面图三份),按平面图上一定的路线,进行实地踏查,通过挖掘土壤剖面和植被样方调查,记载土壤、植被(表一)等情况,绘制林相图(每人一份)。 同时初步选择有代表性的杉木林分(代表该场的立地条件好、中、差三种类型的林分) 设置标准地,进行典型调查。 为了节省外业工作的时间,一个班分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调查三块标准地,每块标准地500m2;先进行表一标准地基本状况的调查记载;同时调查标准地内的土壤(表二、三)和植被状况(表四),进行每木检尺(表五),测定胸径、树高、枝下高、树冠幅(上、下、左、右四个数据),并按克拉夫特林木分级法对每木进行等级评价;选五株优势木和亚优势木,取得林分上层高平均值。 每个小组的资料与其它各小组交换,以便取得全林场的所有标准地资料。 与此同时,收集有关资料:林场的气象资料(年平均值);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在该场的适应程度,本场的历史沿革,各种造林,营林措施的用工水平和劳动工资定额、造林材料和间伐价格、栽培林木的经验和教训等等。 第二步:分析立地性能和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应程度 (1)本次实习由于时间有限,只能以单个树种进行分析研究,以熟悉基本方法。现以杉木(山核桃)为典型树种,根据第一步调查中的诸立地因子对山核桃生长的影响程度,找出起主导作用的立地因子,把相类似的主导因子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主要依据,对立地性能作出直接鉴定; (2)分析植被的分布和生长情况,以及小地形、水文条件等特殊因子对山核桃生长的影响,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参考依据,对立地性能作出间接鉴定; (3)在上述基础上,确定出林场立地条件类型,编制立地类型表(表六)和立地类型图。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作物遗传育种学课程教学大纲 (Genetics and Plant Breeding) 课程编号:081122 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农业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 后续课程:种子工程学 总学分:4.5,其中实验学分0.5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作物遗传育种学包括遗传学和育种学两部分。遗传学是研究生物在繁殖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的内在和外在表现及规律的科学。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优良品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作物育种学以遗传学作为主要理论基础。通过作物遗传育种学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遗传变异规律及其原因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的总体进程,结合田间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通过实践性教学,掌握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的基本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基本要求是: 1、遗传学部分介绍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及主要遗传学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通过遗传学教学,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遗传学基本现象和基本规律,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作物育种学和有关分支遗传学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 2、育种学部分要求了解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作物的繁殖方式与育种方法的关系,掌握品种资源的搜集、研究与利用、引种的基本规律、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抗病虫育种、生物技术育种的原理和方法。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主要农作物的有性杂交(自交)技术、育种程序及选种方法。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部分) 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作物遗传学(32学时) 绪论(1学时) 一、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二、遗传学的发展 三、遗传学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应用 本章重点: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发展简史以及在科学和生产中的作用本章难点:无 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3学时) 第一节细胞的主要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膜 二、细胞质 三、细胞核 第二节染色体 一、染色体的形态 二、染色体的结构 三、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细胞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一、有丝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二、减数分裂与染色体行为 三、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第四节高等动物与植物的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