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身韵徒手训练云间转腰

古典舞身韵徒手训练云间转腰
古典舞身韵徒手训练云间转腰

中国古典舞身韵徒手训练

云间转腰

音乐舞蹈系曹玮

一、导言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的核心要素是“形”、“神”、“劲”、“律”,大家在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后从已学过的知识点中能不能发现“形”、“神”、“劲”、“律”是如何运用的?他们指向的分别都是什意思?以及各要素之间横向的关系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带着上述的疑问开始今天课程的学习——站立元素主干动律:云肩转腰。当然,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在地面元素部分的学习中,出现过的云肩转腰的组合练习,都包含着那些要素?同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思考这些要素是如何运用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本章的内容主要阐述的是身韵课的主干动律,在第一节的内容里,系统全面的讲述是云肩转腰这一主干动律,文章详细的阐述了云肩转腰的由来,以及云肩转腰这一典型的平圆动律里的七种基本存在形式,以及每种存在形式的详细的做法和与要求!侧重点在于规范。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从地面基础的练习向站立中间舞姿训练的过渡,进而将已经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高层面上的训练,提升与丰富学生的表现张力。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主要针对的是大二年级的下学期男班学生,在学生刚刚结束的地面徒手部分的训练后开始的教学。该阶段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地面训练中,已经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的身韵元素。在站立部分身韵的支干动律教学中能较好的运用盘手、穿手、晃手、摇臂、刀花等基本元素,所以在接下的教学中就要不断的穿插各单一元素,使其在复合元素的组合训练下,达到较高的训练层面,曾强学生的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云肩转腰这一元素的学习,除了在把学生的腰部练得更加灵活以外,最重要的是

让学生体会到平圆在古典舞中是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

2、在熟练的掌握后,让学生能自主的运用于舞姿的完成、步伐的起劲、舞姿转的连接起范

等。

3、理解“起于心、发于腰、形与体”的这一特点与规律。

五、教学重点

1、掌握好云间肩转腰的七种基本表现形式,以及每一种的起、承、转、收的形和态。

2、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云肩转腰可以进

行发展变化的动势连接。

3、通过对组合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出云肩转腰的的典型的规律特征。

六、教学难点

1、神态的表现、气韵的把握。

2、运动过程中,形态上的准确与规范。

七、内容提要

1、不加手做的单一云间转腰(静止站立,通过回忆地面部分的学习,将单一元素的连接

起来,形成一个密闭的腰部圆形动律练习,提示)

2、加单臂配合做(手带身、身让手、身推手要领)

3、双手配合做(双手配合的动作:平抹手,但是要注意协调)

4、手位脚位的配合(移动完成弓步上上步踏步蹲迈移重心)

5、前后移动中心做(在虚步、大掖步)

6、盘手云肩转腰(支干动作盘手运用,同时辅以脚位的配合)

7、云肩双盘肩(云肩双盘腕,强调的反起,注意双手的盘碗与肩部内旋外旋动律,还有

就是舞姿的连接变化,该动律极富表现力。)

八、教学时间2小时

九、教学方法启发法谈话法角色转换法镜面练习法讲解示范纠偏

十、教学手段1、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排一定难以程度的舞蹈短句、组合进行课堂训练。

(数量维持在1—3个)

2、尝试根据教学内容,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即兴的舞姿动势连接。

3、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如:舞蹈组合的练习即兴的动势连接作业,已

备下次上课回课检查。

十一、教学过程

1、第一步,首先是在学生回忆起地面部分的云肩转腰的要素后,引申出站立部分的训练要

求,进而教师在系统的示范站立的不加手臂与加单一手臂的训练元素。在这个过程中要不断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云肩转腰的风格特征与规律。(辅助上4个八拍左右的联系)

2、在第一步完成后,进行第二种的教学,双手配合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平抹手的练

习,要始终注意,双手的配合连贯,让手去带动身体,在达到极限化后用身体去推手运动,这之间的线就是要让身体让这手走,这中间因为有含这一动律元素。自始至终,始

终要注意用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元素连接成的线来支配运动。开始动作不要快,循序渐进,必要时可以重复练习,(此处设计4个八拍左右的联系)

3、完成上面两种后,进行第三种的联系在这就涉及到了手位脚位的运用,出现了几种

基本的也是常用的形式在弓步迈立步上步踏步蹲迈移重心上完成在进行教学时每一种都需要仔细的示范是学生先模仿下来在进行形上的规范与纠正。(此处设计16个八拍左右的训练,组合内容以左右对称为主)

4、教授前后移重心与单盘手云肩转腰练习,先后移动重心涉及到冲、靠两个元素的运用,

一定要注意发力的点及透力的方向。舞姿步伐的出现要准确,单手盘碗云肩转腰练习同样出现在组合中,要求在在达到顶点时注意侧腰的旁提,同时还需要出现手臂的盘碗,以及舞姿的连接动势。(此处设计8个八拍的练习组合)

5、双盘手云肩转腰的练习,这个元素是极富表现力的一个,同时也是较为难以掌握的一种,

所以在开始学习的时候,务必让学生先观察清楚,手臂、手腕、腰、头的运动路线,可以先摘出几个单一的元素进行教学,逐个适应后在复合到一起,使之完整,统一!(此处设计组合14个八拍练习,要注意的是在简单的元素掌握后要学会综合的运用,从中得出云肩转腰的运动特征与规律)

十二、教学小结

通过课堂实践教学,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下,学生是会有非常好的学习劲头与热情的,能够在短时间内与教师的教学进度达到同步,但是这其中也反映出一些小的问题:1、学生条件的差异性是存在的,在接受能力,肢体控制能力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势

必就造成了学生学习进度上的分化问题,明显的容易出现三个梯次;优秀、中段、后进生。针对这一问题,在课堂上就要有意识的讲究“抓两头,带中间”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助这一特性,通过调整学生的站位,达到学生互助。实践证明,这样的尝试是有效果的。

2、学生记得快,但是记忆不够牢固,容易忽视运动形态上的细节,这些是可以通过反复的

组合训练来纠正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对神态的把握是非常欠缺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心里是没有东西支撑的,学生学会的只是动律的外在形态,而重要的内涵却没有掌握好,这就要求老师有必要采取特定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并与学生谈话,使学生在自主的尝试中寻找揣摩古典舞的神韵之美。

中国舞蹈古典舞身韵教材法

1.身韵的基本动律元素包括了“提、沉、冲、靠、含、腆、移、拧、倾、仰”等10种。 2.横拧是髋关节固定在一个水平面上,以腰部为中心,向左或右作水平横向转动的动作元素。 3.穿手亦称“穿掌”,穿手的形象含义是包含了钻和穿这两层意思,一般地讲,“钻”是指它的运动路线是 和“含”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穿”是指它的运动感觉是有向外放送的形象。它的动作特点偏向于干脆,利落的。 4.“云肩转腰”是武术上的叫法,实质上,它是综合了“提沉、冲靠、含、腆、移”的七种基本动律元素,并将其串起来,使腰部作横向水平转圆的一种运动形式,他是中国古典舞的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也是古典舞风格性,韵味性集中体现的动作之一。 分析题 5. 穿手是一个系列动作,它包含了单臂穿手、双臂交叉穿手、平穿手、反平穿手、斜上穿接背 手穿、横拧反平穿、反平穿接背手下穿等形态。它的动作特性,包括“穿”与“钻”,动作用力特点偏 向于干脆、利落。 6.云手的教学要求:1云手整个过程要连绵不断,保持圆弧线的运动轨迹。2在起始后,一直要有揉球的形态和运动路线。3身法,眼要协调地与之相随。 7.燕子穿林动作要点:1前一动律是后一动律的铺垫和对比,如冲、靠、含均是“穿"一仰的铺垫,仰、旁 提恰是后一动律蹲,横拧的准备。2整个燕子穿林动作的完成要连绵不断,行云流水,一气呵成。3大开大 合,高低起落是它的特点,所以,就要求有一个良好的重心支撑,要求要掌握它的动势特点。 8.圆场有快,慢之分,对于初学者,一般以慢圆场“开法儿" ,无论是慢,快圆场都要求在行进过程中,膝关节以下的松弛和裸关节的放松。归纳起来膝关节的微弯是走好圆场保持平稳的关键,勾,压脚掌是形成 圆场中国风格的外形所在,腿部(膝关节以下),裸关节的放松是圆场灵活,具有行云流水般舒畅的重点。 9.古典舞身韵训练的方法和步骤是:以腰的动律元素为基础,云肩转腰为重点。“三园"路线为运动路线为运动轨迹,以传统典型动作为依据,组合为归宿的由浅入深,层层发展的方法。按照以上的方法和原则, 身韵训练要遵循从元素,动律训练过渡到完整的动作训练,再由动作训练发展到单句,复句型的小组合训练到,最后发展成为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性格型的组合训练。 10.形神劲律的有机融合和完整体现是身韵的典范,所谓“形"是指外部动作,凡是动作,舞姿等一切可视的包括动作之间的点线连接,都是“形"的范畴。“神"是指人内在的气质,舞蹈的韵律,它是古典舞“形" 的生命力之所在。“劲":是指内在的动作节奏处理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动作幅度处理。律 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 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 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虽然把训练身法”与陶治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但进一 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形: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 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 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 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姿态)情况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比如: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意识。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 而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的。 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由动到静”在戏曲艺术中称之为亮相",亮相”是戏曲 艺术的精华之一;舞蹈虽不于戏曲,但舞者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之后,将一切美凝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

浅谈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8438489.html, 浅谈中国古典舞教学中身韵的训练价值 作者:王珏 来源:《参花·下半月》2017年第04期 摘要:在古典舞的教学中,身韵具有重要的价值训练,通过加强身韵的训练,将身韵训练和古典舞的基本功训练结合在一起,可以体现我国古典舞蹈的艺术性,使舞蹈动作之间的规律性增强,将神韵和舞蹈的形体、动作等有效结合在一起,最终有效提升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艺术品位和美学品位。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舞蹈中身韵的内涵和重要性,然后就身韵训练的价值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价值 中国古典舞蹈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舞蹈教学中,不仅要体现舞蹈的传统文化精华,同时也要将现代科学的精神融入其中,使古典舞蹈的教学更符合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表现力,同时提升学生的全面能力技巧。因此,在舞蹈教学中就要充分体现身韵训练的价值。 一、中国古典舞中的身韵 中国的古典舞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本身结合了民间舞蹈、宫廷舞蹈等的特点,在唐代《十部乐》以及周礼乐《六代舞》中都可以看到古典舞的痕迹。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斷发展,我国建立了一套新的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体系。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将传统民族舞蹈艺术融入其中,并且对其不断创新和改变。身韵是身法和韵律的总称,以舞蹈者的腰为中心做圆运动的身韵,使中国古典舞的空间更大,可以同时从外在的舞蹈形态以及舞蹈的内在神韵体现中国古典舞的艺术性。在中国的古典舞中,无论是韵律还是身法,都是舞蹈者不能忽视的。动作的运动流程和姿态仪态都属于身法的范畴,身法可以表现中国古典舞的外在美、形体美,表现的是舞蹈的外部技巧。韵律是和身法相对的一个概念,其表现的是中国古典舞的内在美,可以体现舞蹈的意蕴和内涵。[1]而在实际的舞蹈过程中,要求舞蹈者要同时把握好古典舞的身法和韵律,才能 增强中国古典舞的艺术表现力。因此,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也一定要从这两个方面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注重身韵训练的价值体现,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身韵在中国古典舞教学中的训练价值 (一)身韵训练可以增强舞蹈动作的规律 在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加强学生的身韵训练,才能使学生掌握好中国古典舞的形态美和内在美,最终增强舞蹈的艺术价值。在身韵训练中,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并用,实现舞蹈的内外统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身韵在中国古典舞中的价值和四大要素:形、神、劲和律。在古典舞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好形态动作的教学,而舞蹈动作的运动流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 【教 材】 中等职业教育《舞蹈》 (主编:吴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 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 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 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 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教案 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探讨古典舞身韵课对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分析 时间:2014-01-11 17:06 来源:发表吧作者:黄源点击: 15 次摘要:我国的古典舞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中的艺术结晶,在我国的舞蹈历史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被称为舞蹈界的艺术典范。古典舞凝聚中华民族舞蹈艺术的精髓和民族审美风范于一体,诞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其是戏曲与舞蹈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戏曲舞蹈"。"身韵"作为古典舞教学中的一门课程,使中国古典舞的训练形式逐渐趋向规范化和舞种化。因此,本文针对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进行分析。 关键词:古典舞;身韵;舞蹈教学;意义 中国古典舞是在我国民间传统的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在经过传承、精炼以及整理下,构成了我国传统具有古典特色的独特的舞蹈艺术形式,自身具有时代性和历史性的特点,是以汇总具有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其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延续与发展。古典舞中的精髓"身韵"也随着其发展而不断的得到完善,日趋体系化。身韵的构建,保证了古典舞审美内核与理论基础的稳定,并形成了运动系统,使古典舞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 1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训练的基本要素 古典舞身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形和神。神指的是对内在感情进行表达的重要手段,形指的是古典舞外部的舞蹈工作。实现神与形的互相结合,达到神形兼备的目的,进而将古典舞动作的艺术魅力进行展现。身形主要体现出外在舞蹈动作。"身"主要指身体,"形"指的是舞蹈的姿势和造型。简单来说,身行主要来源于社会生活,但是是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不是对社会生活进行完全的照搬和模拟。其是对艺术中人物形象进行塑造、对人的内心活动进行提示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是古代舞蹈艺术家智慧的结晶。在对学生进行身韵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对学生的"身形"特征进行捕捉,对"神韵"进行表现。进行身韵训练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动作的内外合一、启承转合以及身形兼备的动作要领进行培养,以腰作为核心技术。形态和神韵不同,所表达出来的风格特性也就不同。因此,需要建立一套与之互相适应的方法、形式进行训练,达到内外统一、身心兼用、形神兼备的境界。另外,要准确抓住最核心的元素,为了将身韵的"形神兼备"动作进行体现,需要注重运用好形、神、劲、律等动作,并掌握其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效果。 2古典舞身韵课队舞蹈教学的意义及实践 2.1身韵课"元素"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意义 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具有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身韵"的出现帮助古典舞确定了立身之本,摆脱了戏曲舞蹈的形式,从原来的戏曲程式动作中将"元素"化的动作提炼出来,从元素的角度出发,从韵律入手。例如古典舞中的"青龙探爪"、"云肩转腰"以及"燕子穿林"等千变万化的动作和"身韵"中的"提、含、沉、靠、腆、移"等"元素"体现出来。提炼、发展以及运用元素,是进行身韵训练的有效方法。此外,"元素"还含有要素的含义。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元素"与此相同,本质上存在有区别,发现其中存在的共通性和差异性,能够使其在崭新的排列与组合中得到新的意义。将中国古典舞身韵中的七种元素进行融合、排列,就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例如,身韵中的"提、沉"元素主要对人体的自然呼吸进行严格、规范的训练,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2011年10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30人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 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心得总结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是我从学习到工作再到从教近十几年中不断学习不断研究的一个学科。在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科目的教学中秉承着把“身韵”教学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一种科学的教学规律与方法,采用理论和实践兼顾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示范和思维上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锻造和启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本篇文章就中国古典“身韵”的学习方法和内容归纳出几个点,一起来与大家探讨。 (一)识“子午”,认“阴阳” (1)子午相衬 子午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思维的主要理论形式之一。古时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具备正反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这是产生万物的根源。正是这中华传统哲学独特智慧,赋予了中国古典舞独特的表达手段,形成了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身韵”语言。【道家云“一元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上八卦”。一元既太极(圆)和我们古典舞核心“圆”相对应;两仪既阴阳(宇宙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阳,以及表与里两面,而它们之间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这是物质世界的一般规律)和我们古典舞中的正反、上下、左右….相对应;四象(东南西北)正对舞台正位(1、3、5、7点);八卦(八个方位)正对舞台(1、2、3、4、5、6、7、8点位)】 我们在上身韵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就开始强调“子午相”重要性。

所谓“子午相”实际上讲的是舞姿对立统一中那个对立的方面,以方位论:子为北,午为南;以时间论:子为深夜,午为正午,其实是一种阴阳的体现也就是在舞姿造型中,面部和身体要构成一定角度,既相互交错,形成一种对立,这种头与身体的矛盾对立就是所谓的“子午相”。 在舞蹈中我们要求身段美,因此十分讲究“子午相衬”的外部体态观念。在身韵教学中子午相更多的运用在静态的舞姿造型中,多数情况下,舞姿讲究“头正身侧”既如面部对1点,身体则对2点或8点;反之,身体对1点,面部就会对2点或者8点....总之在舞姿造型中头部和身体应相互交错,形成一定角度。·“子午相衬”的原理使身体各部位相对协调,头部与身体的反向作用力也会使舞姿造型显得更挺拔增强立体感。「运用“子午相衬”的舞姿:射燕、拧身探海、顺风旗、姿态斜腰……」 (2)阴阳相对 中国古典舞身韵及其强调动作过程中的对比和反衬,也就是我们常说“十欲”(既:前后、左右、上下、收放、快慢、直弯、正斜、高矮、提沉、轻重) “十欲”中例举诸多对比形成一对矛盾,就是一对阴阳。通常我们知道“阴”代表一切后退、下降、静止、晦暗、凝固方面;“阳”代表一切前进、上升、光明、流动方面。在身韵动作运行过程中通过这一阴一阳的对比,达到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的目的,也形成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独特风格。例:身韵教材中的“燕子穿林”动作,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资料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在舞蹈教学中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内容进行分析介绍,同时,将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进行详细介绍。另一方面,将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进行综合阐述,让舞蹈教师了解到古典舞身韵训练对舞蹈教学的重要性,从而使得舞蹈教师注重古典舞身韵训练而加强学生们对其认真学习,从真正意义上掌握古典舞身韵训练中的“要领”。因此,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将重点以及关键点告之于学生们,从而使得学生们更好地对其进行了解、掌握而充分发挥出其古典舞蹈的神韵,给人们一种视觉上的审美享受。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基本要素 在我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具有四个基本要素,即形、神、劲、律。在进行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将内在的感情表达出来的叫神,而形是具体的舞蹈动作,劲是指舞蹈外部动作内在的节奏与力度,律是指舞蹈表演中应遵循的规律。通过将这四种基本要素进行高度融合、神形兼备才能施展出舞蹈动作艺术的魅力,从而使得古典舞内在的神韵能够得到表达与发挥。 (一)基本要素一:形 “形”即身形,是舞蹈者将各种姿态展现出来的具体舞蹈动作。“形”是人们通过在空间中进行有规律的运动,将舞蹈步骤身形也包含有表演的因素,另外一方面,用肢体表达出来的动作。.

身形是将舞蹈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人物内心活动等通过肢体、动作等手段将其表达出来。因此,身形来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中,通过用舞蹈艺术以及声乐配合等来改编成实际的舞蹈,给人视觉上、听觉上的刺激,不仅从视觉上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在声乐上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在传统戏曲舞蹈中,身形被称之为身段,戏曲舞蹈中包括唱、念、做、打四种功,其身形将各种手势以及复杂的技巧进行展现出现,从而完成艺术的表达。另外,各种民族表达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并且存在着文化差异以及传统习俗差异等,所以,展现出的舞蹈风格以及身形韵律等也不尽相同。 (二)基本要素二:神 “神”是将各个舞蹈动作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进行体现,这也是舞蹈教学中比较注重的一部分基本要素,其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舞蹈动作的各种要领,而且需要掌握舞蹈核心技术要旨,从而更好地发挥舞蹈中的各种神韵。由于舞蹈的神态以及韵律不尽相同,从而使得舞蹈的风格各异,在舞蹈教学中为了学生能够更准确地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兼用的表演境界,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的、适合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对学生们进行训练。另外,形神兼备动作能够得到准确的发挥,需要正确的运用形、神、劲、律四大动作要素,从而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教学目的。 (三)基本要素三:劲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演示教学

《中国古典舞身韵》 教案

精品文档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 教案 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 一个优秀的中国民族舞演员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和技术技巧个,还须同时具备在中国古典舞特定的艺术规范和审美特征要求下的重要表现手段——身韵。“身韵”从字面上来解释,可以说是“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渗透,才能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其审美的精髓。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内外统一,身心并用”的同义语,通过“身韵”的训练达到“以神领形,以形传神”正是它的目的。它实际上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虽然把训练“身法”与陶治“神韵”的方法统称为“身韵”,但进一步去剖析,便可了解它包涵着“形、劲、律”这四个不同而又不可分割的方面。 一、形: 一切外在的、直观的体态、动作;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姿态与姿态之间的过渡、路线;凡是一切看得见的形态与过程都可称之为“形”。“形”是形象艺术最基本的特征,“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没有“形”作为艺术表现和传达的媒介。任何艺术的审美性都是不能存在的。当然,不同民族和时代都有着对形式美不同的要求。作为中国古典舞而言,它在解决“形”的训练上要注意以下3点要领:1、舞蹈者在静止的体态(或

姿态)情况下所必须具备的自我审美意识与气质。比如:“挺拔而含蓄”、“刚劲而柔韧”这种矛盾而统一的审美意识。2、掌握姿态与姿态、动作与动作的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路线与轨迹。正如书法艺术上的笔法一样,“横、竖、点、撇”是有极其严格的规范而又有充分的发展余地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体运动艺术也是具有其自身严谨的规范和规律的。3、“由动到静”或“由静到动”这瞬间变化的运动法则。“由动到静”在戏曲艺术中称之为“亮相”,“亮相”是戏曲艺术的精华之一;舞蹈虽不于戏曲,但舞者在千变万化的运动之后,将一切美凝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美凝聚于富有回味的如雕塑般的一个造型上,这种对于审美的要求是绝不亚于戏曲的。“由静到动”对于舞者来说必须具备某种“预动”,俗称为“起法儿”;而“起法儿”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它是进入艺术情况前心理给予身体的发动力。 作为“身韵”教材,究竟在“形”上应包涵哪些内容?我们早已不满足于6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所规范的那“八个手位”和若干程式化的舞姿那种审美层次了。但舞台上展现的节目中,其形态却又是五花八门、千奇百异的,而这些是不可能“如数照收”到教材中去的。我们必须寻找形成千变万化中最核心的、本质性的形态特征,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归一”的“一”。从所周知,通过传统艺术审美特征和各种典型舞姿的剖析,得出了在“形”上必须首先解决体态上的曲线美和“刚健挺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 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 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 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 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 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 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 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 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 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 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 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 向真正舞蹈的范畴迈进。 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 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

古典舞身韵徒手训练云间转腰

中国古典舞身韵徒手训练 云间转腰 音乐舞蹈系曹玮 一、导言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课的核心要素是“形”、“神”、“劲”、“律”,大家在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后从已学过的知识点中能不能发现“形”、“神”、“劲”、“律”是如何运用的?他们指向的分别都是什意思?以及各要素之间横向的关系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带着上述的疑问开始今天课程的学习——站立元素主干动律:云肩转腰。当然,在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之前,大家仔细回忆一下,在地面元素部分的学习中,出现过的云肩转腰的组合练习,都包含着那些要素?同时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思考这些要素是如何运用的?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针对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而进行的教学设计。本章的内容主要阐述的是身韵课的主干动律,在第一节的内容里,系统全面的讲述是云肩转腰这一主干动律,文章详细的阐述了云肩转腰的由来,以及云肩转腰这一典型的平圆动律里的七种基本存在形式,以及每种存在形式的详细的做法和与要求!侧重点在于规范。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实现从地面基础的练习向站立中间舞姿训练的过渡,进而将已经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达到高层面上的训练,提升与丰富学生的表现张力。 三、学生分析 本节课主要针对的是大二年级的下学期男班学生,在学生刚刚结束的地面徒手部分的训练后开始的教学。该阶段的学生在刚刚结束的地面训练中,已经掌握并且能够运用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的身韵元素。在站立部分身韵的支干动律教学中能较好的运用盘手、穿手、晃手、摇臂、刀花等基本元素,所以在接下的教学中就要不断的穿插各单一元素,使其在复合元素的组合训练下,达到较高的训练层面,曾强学生的表现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云肩转腰这一元素的学习,除了在把学生的腰部练得更加灵活以外,最重要的是 让学生体会到平圆在古典舞中是一切平圆动作的基础。 2、在熟练的掌握后,让学生能自主的运用于舞姿的完成、步伐的起劲、舞姿转的连接起范 等。 3、理解“起于心、发于腰、形与体”的这一特点与规律。 五、教学重点 1、掌握好云间肩转腰的七种基本表现形式,以及每一种的起、承、转、收的形和态。 2、在学生熟练的掌握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云肩转腰可以进 行发展变化的动势连接。 3、通过对组合的学习,重点是让学生自己总结和归纳出云肩转腰的的典型的规律特征。 六、教学难点

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

古典舞教程: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1.中国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 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 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 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 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 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 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 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 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 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能够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中国古典舞现在仍未渡过它的童年,其自身还在成长发育中。但 是身韵的创建,使它的审美内核已趋稳定,其理论基础也已比较扎实,运动系统已经形成,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它已摆脱戏曲的原形,向真正 舞蹈的范畴迈进。 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理解。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 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 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 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 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讲解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月102011 年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授课班级】人30 【学生人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主编:吴彬【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古典舞训练 单元——古典舞身韵【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授课形式】连排) 2个课时(【授课时间】【教材分析】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主运用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学情分析】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教学目标】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一)知识目标.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1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二)能力目标.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1 .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2 .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3 (三)情感目标

古典舞教案

古典舞教案 精品文档 古典舞教案 育贤实验学校初中部吴秀远 一、教学目标: 1、能够体会和运用古典舞的呼吸 2、掌握古典舞基本步伐:圆场、踏步、大掖步 3、运用古典舞基本步伐即兴创编舞蹈队型 二、教学难点 运用古典舞基本步伐即兴创编舞蹈队型 三、教学过程 热身:1、压腿 2、踢腿 3、地面训练 复习: 古典舞呼吸身韵组合,注意体会慢吸慢呼、快吸慢呼的运用。教授古典舞基本步伐: 圆场: 双膝自然靠拢,勾脚落地,从脚跟压到脚尖,连贯上步。 踏步: 重心在前脚上,后脚微弯、屈膝、脚掌点地。 大掖步: 重心在前脚上,后脚旁边探出去、下蹲、伸直。

1 / 7 精品文档 创编; 以2—3人为一小组,以《茉莉花》为背景音乐,运用所学新步伐走动,创编2个舞蹈造型。 课堂小结: 中国古典舞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请同学们在学习这节课后,能更深一步体会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谐合与高度统一的古典舞美学特色。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10月011年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0人 中等职业教育《舞蹈》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课堂教学个课时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 2 / 7 精品文档 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古典舞身韵资料

古典舞身韵 一.名词解释 1.神:这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 2.倒踢紫金冠:中国古典舞基本动作之一,一条腿为支撑腿,另一条腿作为动作退向后踢起同时向后弯腰抬头。此动作也可在空中完成。 3.云手:双手在身体前上方做左手从左至右,从下至上,右手从右至左,从下至上的“8字圆”运动。和“小五花”的运动路线是一样的,是放大了的“小五花”。 4.小五花:答:双手手背靠拢手心向外,以手腕为轴,双手形成由下至上,由里至外的360°的逆向转动,每做一次完整的小五花,每只手完成一个“8字圆”运动。 5.云肩转腰:是古典舞身韵经过戏曲、无数长期观察,并总结中国古典舞舞蹈自身的要求提炼出来的,提、沉、冲、靠、含、腆、移等基本动律贯穿起来做就是云间转腰。 6.传统的八大手位:八个手位即:单山膀、双山膀、顺风旗、托按掌、双托掌、山膀按掌、冲掌、双提襟。 7.移:上身直立,以腰为动力点.上身在水平线上向左或向右移动的动作过程:动作过程中 头部正直,双肩平行。 8.端腿展翅:即老鹰展翅,端右腿同时双臂向上撩掌,在头上交叉。挺胸俯身向前与端腿成45°角,同时左腿半蹲。再经双肋向后侧上方伸直,掌心向后,腿随右手,静止时眼看2点上方。 9.朝天登:即:主力腿伸直用力登地,动力腿由下至上往上抬180°贴到耳朵旁边,左右腿都可做动力腿或主力腿。 10.小五花:即:双手相配合做盘腕。两手手背相对,尽量屈腕。一手向外环绕,另一手向里环绕。行走路线可做向上下直线,也可做8字线。与腰的提沉含仰及旁提,拧等元素相配合。做小五花这个动作时,要求两手对衬,腕子转的幅度要大,转的过程要圆。 11.双晃手“即小晃手动作的延续与放大,双晃手要求双臂沿前后轴从左至右,或从右至左划圆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保持与肩同宽,动作要有延伸感。头眼配合做立圆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程教案3

.-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 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 30人 【教 材】 中等职业教育《舞蹈》 (主编:吴彬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案 2011年10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 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 【教学设备】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

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一、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特点当代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过程中最有效果的一项成果便是身韵,其主要具备一定的特点,促进中国古典舞的逐渐向自身的舞种化以及规范化迈进。 身韵课属于一个比较完整的舞蹈训练体系,并为也是同创作和表演相互联系的一种充分表现中国古典舞特色的体系。 从当下的舞蹈教学的角度来看,舞蹈者针对中国古典舞身韵培训的重要性和价值等方面的认识,只是处在一个比较模糊的阶段,在中国古典舞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身韵的价值,所以也没有将有关身韵方面的教学同中国古典舞的教学相结合。 为了能够促进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应该将身韵的训练视为核心内容,并且需要认真对待。 二、分析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在舞蹈教学中的重要性一分析舞蹈教学中身韵课元素的重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古典舞具有独立的语言性。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过程之中,元素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针对舞蹈教学具有积极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一直属于一种具备民族文化精神的舞蹈,直至身韵出现之后,导致中国古典舞具备了自身的规范化和舞种化,同时身韵也打破了传统舞蹈的限制,提炼出具有元素化的舞蹈动作。 在身韵训练中的元素包含几个方面,即提、移、沉、腆、冲、含、靠和旁提等,然而具有中国古典舞气息的舞蹈动作中与其元素具有密切的联系,例如燕子穿林、云肩转腰以及青龙探爪等。

根据相关资料表明,针对元素进行提炼、发展和运用是解决身韵训练最有效的方式。 元素也可称之为要素,在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的过程中,其元素也是要素的含义。 但是与要素相比,在本质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和区别,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才能具有创新性。 二分析舞蹈教学中身韵课呼吸的重要性呼吸是生命存在最基本的要求,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身韵中的呼吸对舞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身韵经过动作元素的变化,从呼吸之中寻找本源,呼吸针对人类来说是人体动作变化的主要动力来源,舞蹈中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利用呼吸进行带动,所以呼吸针对动作元素来看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中国古典舞身韵之中的元素与呼吸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例如在舞蹈教学中的提沉动作就是与呼吸训练相结合的,提沉动作中主要是舞者头部和身体中段之间进行上下的运动,这样的动作便是呼吸和外部动作相配合的开始,经过不同舞蹈动作的不断变换,就能够慢慢的认识和体会到呼吸与动作之间的联系,逐渐掌握了呼吸和外部动作相配合的技巧。 中国古典舞身韵之中的呼吸同生活中的呼吸具有一定的区别。 在每一个舞蹈动作之中,呼吸都具有必不可少的作用。 古典舞身韵将动作元素和内涵动作有效结合,促进身韵元素自身具备了训练性、适用性以及审美性等。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神州数码杯”2011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 教案 2011年10月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案 【授课班级】中等职业教育二年级学前教育专业 【学生人数】30人 【教材】中等职业教育《舞蹈》(主编:吴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教学内容】古典舞训练单元——古典舞身韵 【授课形式】课堂教学 【授课时间】2个课时(连排)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第二章第四节“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对于学习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仅要做到动作协调熟练地掌握身韵元素动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中国古典舞的韵律所在,即气息的运动规律,做到灵活运用,自主运用。因此,本课内容结合了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又进行了扩展练习,培养学生的气息、韵律以及肢体表现力,最终增强了学生在幼儿园中的实际工作能力。 【学情分析】 本课是针对中职学校幼教专业二年级学生来设计的。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为一定的舞蹈表演能力和创编能力,才能满足将来工作的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我力求将舞蹈表演中与气息、动作舒展有关的理论都结合在具体的组合和作品中讲解,再辅以作品的欣赏来加以理解和巩固。 【教学目标】 通过身韵组合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气息的存在,感受到气息的流动,以及气息对动作所产生的影响,同时掌握气息运用的方法及规律,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一)知识目标 1.明确气息在舞蹈中的重要作用。 2.掌握气息起承转合的韵律: 欲下先上、欲左先右、欲前先后。 (二)能力目标 1.训练肢体动作的协调能力,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能力。 2.使学生具备将气息运用到舞蹈表演中去,使动作舒展、流畅、优美且传情达意的能力。 3.通过对气息的掌握,增强今后在工作中作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肢体示范能力。 (三)情感目标 发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信心,感受学习舞蹈的愉悦心情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引导学生去追求真、善、美;同时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表现力以及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感受气息、掌握规律并初步控制气息; 2.将气息初步运用到所学动作中,使动作灵活舒展,传情达意。 难点:灵活运用气息引领动作,使动作流畅自然、传情达意。 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多媒体演示可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形象理解;另外通过剧目赏析等手段让抽象的气息具体化. 【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通过不同情景的设定启发引导学生掌握气息的运用方法;在情景中讲解示范动作;在情景中练习表演;在情景中感受气息对动作产生的影响。 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在以小组为单位的组合练习与展示中,通过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讨论研究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小组内取长补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感情交流。 【教学设备】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