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课题: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专业班级:自动化101、102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10423028、10423026

指导教师:

时间:2013年12月15日

成绩: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要求 (3)

2.1、系统总体设计 (3)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 (4)

3.1、整个系统的原理 (4)

3.2、传感器模块 (5)

四、硬件设计及电路图 (6)

4.1、设计原理 (6)

4.2、电路图 (6)

五、软件设计 (10)

六、元器件清单 (11)

七、硬件制作与调试 (11)

八、结论与心得 (12)

九、参考文献 (13)

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一、设计目的

1、利用单片机实现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功能。所设计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能够检测人是否存在,当感应到人体时进行声光报警和指示。

2、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单片机课程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对单片机课程的应用进一步的了解。

3、锻炼通过自学与自己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锻炼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锻炼团队分工合作与协调能力。

二、设计要求

2.1、系统总体设计

单片机以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在工业测控、通信系统和家用电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各种电器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迄今为止,单片机系统和模块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实现各类系统在线信号采集和监控功能。

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与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相结合的的监控报警系统。是对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应用的一个极好例子,具有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等特点。

(1)所设计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能够检测人体是否存在,当感应到人体时进行声光报警和指示。

(2)完成软件程序编写

(3)完成电路设计及调试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根据本设计需实现的功能,考虑到硬件电路的复杂性、性价比和软件实现的难易程度等情况。控制器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功能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由人体

红外感应器构成,控制功能模块由单片机构成。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系统启动后,检测P1.0口是否为高电平,为高电平说明检测到范围内有人员存在,显示灯亮,当检测到P1.0为低电平的时,显示灯亮。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

3.1、整个系统的原理

整个系统的设计方案如下面介绍,主要是:系统原理、控制芯片介绍和管脚说明。

系统原理框图如下图,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有传感器模块,显示模块,控制模块等组成。(如图一)

图一

从上面的框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单片机CPU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是所设计电路的核心,也是一部分,它受电源驱动。芯片管脚图如图2。

图2

3.2、传感器模块

传感器模块由HC-SR501普通型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构成。全自动感应:当有人进入其感应范围则输入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的的技术指标如下:

1.工作电压:DC4.5V至20V

2.静态电流:≤50微安

3.电平输出:高3.3V,低0V

4.延时时间:5-200s(可调)可制作范围零点几秒——几十分钟

5.封锁时间:0.2s(默认)可制作范围零点几秒——几十秒

6.触发方式:L不可重复,H可重复,默认值为H

7.感应范围:小于120度锥角,7米以内

8.工作温度:-15—+70度

9.电路板外形尺寸:32*24mm,螺丝孔距28mm,螺丝孔径2mm,感应透镜尺寸:(直径):23mm(默认)

10.感应透镜尺寸:直径:23mm(默认)

四、硬件设计及电路图

4.1、设计原理

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与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相结合的的监控报警系统。根据本设计需实现的功能,考虑到硬件电路的复杂性、性价比和软件实现的难易程度等情况。控制器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功能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由人体红外感应器构成,控制功能模块由单片机构成。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系统启动后,检测P1.0口是否为高电平,为高电平说明检测到范围内有人员存在,显示灯亮,当检测到P1.0为低电平的时,显示灯亮。

4.2、电路图

4.2.1、控制功能模块如下图3

控制功能模块由单片机AT89C51及晶振复位电路构成。

AT89S51单片机主要性能特点如下:

1、4k Bytes Flash片内程序存储器;

2、128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

3、32个外部双向输入/输出(I/O)口;

4、2个中断优先级、2层中断嵌套中断;

5、5个中断源;

6、2个16位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

7、2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

8、看门狗(WDT)电路;

9、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10、与MCS-51兼容;

11、全静态工作:0Hz-33MHz;

12、三级程序存储器保密锁定;

13、可编程串行通道;

14、低功耗的闲置和掉电模式。

AT89C51可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编程,也可以在线编程。其将通用的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器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可反复擦写的Flash存储器可有效地降低开发成本复位电路采用按键电平复位方式,通过使复位端电阻和电容与VCC接通而实现。选择的电阻、电容参数适宜与12 MHz的晶振,能够保证复位信号高电平持续时间大于2个机器周期。HC-SR501普通型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S 通过接到AT89C51的P1.0脚上。

图3

单片机周围的东西都是使单片机更好的工作而设立的

1、振荡器

振荡器是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如果振荡器不起振,系统将会不能工作;假如振荡器运行不规律,系统执行程序的时候就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这在通信中会体现的很明显:电路将无法通信。他是由一个晶振和两个瓷片电容组成的,x1和x2分别接单片机的x1和x2,晶振和瓷片电容是没有正负的,注意两个瓷片电容相连的那端一定要接地。

2、复位端复位电路

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一个一定时间的低电平)使程序从头开始执行;一般有两中复位方式:上电复位,在系统一上电时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给系统一个短时的低电平;手动复位,同过按钮接通低电平给系统复位,这时如果手按着一直不放,系统将一直复位,不能正常工作。在这里我们需要注意用的电容是电解电容,要注意正负。

4.2.2、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电路图如图4

HC-SR501普通型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的信号输出端S通过接到AT89C51的

P1.0脚上。

图4

4.2.3、显示功能模块电路图如图5

显示模块是将电阻和显示灯与单片机连接在一起,当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检测到信号时,显示灯亮;反之,处于“灭”的状态。电路图如图5

图5

五、软件设计

图6 软件流程设计如上图6,程序清单如下:#include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sbit dat=p0^0;

sbit out=p1^0;

void main()

{

while(1)

{

if(dat)

out=0;

else out=1;

}

六、元器件清单

表1元器件清单

元件序号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备注

1 HC-SR501 工作电压:DC4.5V至20V 1 人体红外

感应模块

2 AT89S51 工作电压:5V 1

3 电阻阻值:10K 1

4 电阻阻值:1K 1

5 电阻阻值:100Ω 1

6 电容容值:10nF 1

7 电容容值:22pF 2

8 电容容值:10μF 1

9 晶振大小:22.1184MHz 1

10 电源5V 1

七、硬件制作与调试

在本次课程设计中,硬件电路是在老师所提供的实验室焊接完成的,包括软件编程。整个过程均是两人合作完成。

电路的调试遇到一些麻烦,开始没有考虑到结果的显示问题,只成功了焊接最小系统电路和单片机与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的外围电路,在调试的过程接入了发光二极管。还有在焊接的过程中由于导线比较细,烙铁是容易将导线熔断的,还有是剥线的工具要十分小心的运用,以免夹断或则夹断一部分导线,从而使实验不能顺利进行,所以整个实验过程要十分仔细,包括焊接完成的电路板都要轻拿轻放。实验的结果是这个样子的,当人体靠近传感器模块时,模块感应到人体所发出的红外线,显示灯亮,当将感应模块放进完全封闭的盒子里,观察到导线连接的盒子外面的电路板上的发光二极管处于“灭”的状态。

八、结论与心得

本次课程设计,我们选择题目是《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的设计》。这对于我们来时是相对陌生的,之前接触这样的内容很少,所做过的课程设计和实践多为利用已知的元器件来组成所要达到设计要求的电路,这次所不同的是需要自己上网查阅传感器模块的相关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到我们所学知识所涉及的的应用领域。通过这次的设计使我认识到本人对单片机、传感器方面的知识知道的太少了,对于书本上的很多知识还不能灵活运用,尤其是对程序设计语句的理解和运用,不能够充分理解每个语句的具体含义,导致编程的程序不能尽意。

本次的设计使我从中学到了一些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如何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怎样将我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我以后的工作中去。在大学的课堂的学习只是在给我们灌输专业知识,而我们应把所学的用到我们现实的生活中去,此次的电子时钟设计给我奠定了一个实践基础,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磨练自己,使自己适应于以后的竞争,同时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在和同学协作过程中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使我对团队精神的积极性和重要性有了更加充分的理解。

最后,感谢老师和同学对我们的帮助,正是由于老师的耐心辅导和所提供给我们的参考资料,使得我的课程设计能够顺利的完成,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们巩固和学习了我们的单片机知识。相信这对我以后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九、参考文献

【1】单片机微型计算机与接口技术,李群芳、肖看、张士军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年。

【2】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说明书。

【3】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

【4】模拟电路基础,康华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5】数字电路基础,闫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6】单片机原理与实用技术,雷思孝,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附录:硬件实物图如下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红外感应系统论文

基于单片机的人体红外感应系统 (湖南师范大学物理与信息科学学院) 摘要:本设计是以AT89C52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译码器、锁存器、人体红外传感器、LED(发光二极管)共阴数码管、时钟电路、GSM模块相结合的的监控报警系统。是对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应用的一个极好例子,具有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等特点。 0引言 MCS-51单片机以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堪称为一代“名机”,在工业测控、通信系统和家用电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各种电器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 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迄今为止,单片机系统和模块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实现各类系统在线信号采集和监控功能。 本文尝试将MCS-51单片机应用在监控系统中。本装置可以检测某一区域内人员的有无,例如应用在对保安人员在岗与否的监测,当保安人员擅离职守时,该装置可以检测到,并记录离开时间,当达到预设时间时该装置可以给上级管理人员发送短信,告知人员离职情况,使管理人员能够对工作人员进行更好的监督管理 1系统总体设计 根据本设计需实现的功能,考虑到硬件电路的复杂性、性价比和软

件实现的难易程度等情况。控制器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功能模块、显示功能模块和GSM短信发送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由人体红外感应器构成,控制功能模块由单片机构成,显示功能模块由74LS138译码器、74HC573锁存器和七段数码管构成。 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系统启动后,检测P3.0口是否为高电平,为高电平说明检测到范围内有人员存在,数码管不显示,当检测到 P3.0为低电平的时,系统进入计时状态,数码管显示时间,该时间即为检测不到人员存在的时间,当到达预设时间(如30分钟)时,单片机控制GSM模块发送短信到指定手机号码,继续计时,再过一个预设时间再发送一次短信,直到检测到P3.0口为高电平或者收到指定短信内容(如A)停止计时同时关数码管。 2系统硬件结构框图 硬件设计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有传感器模块,计时模块,显示模块,GSM模块,控制模块等组成。(如图一) 图一

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13.3《人体免疫》word练习题

第3节人体免疫 知识点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像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唾液中溶菌酶的杀菌作用等,它们对多数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所以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2.抗体是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而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水痘病毒等)叫作抗原。 3.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有的,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而不是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其作用没有特异性。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后建立起来的,只针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 4.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外来侵害物质,以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知识点2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5.计划免疫是依据国家对消灭传染病的要求,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实行计划免疫,能有效地增强人体的免疫力。 6.“四苗” 知识点1人体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1.国家卫计委规定:在每年12月4日四周岁以下的儿童必须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以预防小儿麻痹症。这是因为儿童服用脊髓灰质炎糖丸后,能在体内产生(A) A.抗体 B.抗原 C.病毒 D.溶菌酶 2.下图反映了人体内的某种生命活动。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B) A.细胞吸水 B.免疫反应 C.受精过程 D.反射活动

知识点2计划免疫可以增强人体免疫力 3.(2017·黑龙江绥化中考)在计划免疫中,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能预防的疾病是(D) A.百日咳 B.白喉 C.破伤风 D.结核病 4.计划免疫是指(C) A.有计划地给人注射抗生素药物,属于特异性免疫 B.有计划地为病人接种疫苗,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有计划地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属于特异性免疫 D.有规律地消灭地方性传染病,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1.(广东模拟)下列几种生理反应,与人体的免疫机能无关的是(C) A.皮肤的屏障作用 B.发炎反应 C.剧烈运动后大量排汗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2.(山东日照模拟)下图中生动形象的图片所包含的信息及相关知识的说法,错误的是(D) A.图中的病毒起抗原作用 B.该免疫类型是特异性免疫 C.该免疫细胞会产生抵抗病毒的抗体 D.该免疫细胞可以把入侵的病毒全部消灭 3.(黑龙江大庆模拟)下列关于抗原和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抗体是由淋巴细胞产生的 B.抗原就是指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 C.抗原和抗体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D.麻疹病毒和麻疹疫苗都可以作为抗原 4.(内蒙古包头模拟)下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B) A.该图是特异性免疫过程,细胞甲为淋巴细胞 B.抗体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注射的疫苗属于抗体 C.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自身组织细胞 D.细胞乙为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 5.导学号53104130(广东揭阳模拟)计划免疫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人体注射麻疹疫苗后,体内抗原、抗体的含量变化情况是(B)

人体健康检测器

东华理工学院长江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人体健康监测器 英文题目:Monitoring human health equipment 学生姓名:邵锦 班级:023122 指导教师:黄永忠 专业:机电系自动化

二零零二六年六月

摘要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关注,人们希望能随时、简单、方便的对身体进行检查,因此,一些体积小的便携式或者家用的健康监测装置,比如:体温表、电子血压计等由于操作简单,受到人们的欢迎。但是,这些装置大多功能单一,如果需要随时对多种健康指标进行监测,必须随身携带多种监测装置,给使用者带来了麻烦。 本设计是一种随身携带的监测人体健康的仪器。包含了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模/数转换器将采集的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给中央处理单元:中央处理单元将数字信号转换为人体健康数据,通过显示器等外部设备显示给用户。它综合了一系列单一健康监测器的功能,可同时对人体的体温、血压和脉搏进行监测,让用户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关键词。 A/D574转换器芯片、INA102集成仪表用放大器、8279芯片、8031芯片 Summary Along with modern people rhythm of life quickening as well as quality of life enhancement, the people more and more pay attention to own state of health, the people hoped can as necessary, simple, convenient carry on the inspection to the body, therefore, some volumes small portable or home use health monitor installment, for instance:Clinical、 thermometer, electronic sphygmomanometer and so on because operates simply, receives people's welcome. But, these installment mostly function is unitary, if needs as necessary to carry on the monitor to many kinds of healthy targets, must carry many kinds of monitor installment along with, has brought the trouble to the user. This design is the monitor human body health instrument which one kind carries along with. Has contained or many sensors, the mold/The number switch will gather the signal will transform into the digital signal transmission for the central processing element: The central processing element transforms the digital signal into the human body healthy data, through the monitor and so on the external instrumentation demonstrated gives the user.It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sole healthy monitor function, may simultaneously to the human body temperature, the blood pressure and the pulse carries on the monitor, lets the

人体红外

人体红外 一功能特点: 1.全自动感应:当有人进入其感应范围则输入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 2.光敏控制(可选):模块预留有位置,可设置光敏控制,白天或光线强时不感应。光敏控制为可选功能,出厂时未安装光敏电阻。如果需要,请另行购买光敏电阻自己安装。 3.两种触发方式:L不可重复,H可重复。可跳线选择,默认为H。 A.不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延时时间一结束,输出将自动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B.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的每一次活动后会自动顺延一个延时时间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延时时间的起始点)。 4.具有感应封锁时间(默认设置:0.2秒):感应模块在每一次感应输出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可以紧跟着设置一个封锁时间,在此时间段内感应器不接收任何感应信号。此功能可以实现(感应输出时间和封锁时间)两者的间隔工作,可应用于间隔探测产品;同时此功能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

5.工作电压范围宽:默认工作电压DC5V至20V 6.微功耗:静态电流65微安,特别适合干电池供电的电器产品。 7.输出高电平信号:可方便与各类电路实现对接。 二使用说明: 1感应模块通电后有一分钟左右的初始化时间,在此时间模块会间隔地输出0-3次,一分钟后进入待机状态。 2. 应尽量避免灯光等干扰源近距离直射模块表面的透镜,以免引进干扰信号产生误动作;使用环境尽量避免流动的风,风也会对感应器造成干扰。 3. 感应模块采用双元探头,探头的窗口为长方形,双元(A元B元)位于较长方向的两端,当人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走过时,红外光谱到达双元的时间、距离有差值,差值越大,感应越灵敏,当人体从正面走向探头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方向走过时,双元检测不到红外光谱距离的变化,无差值,因此感应不灵敏或不工作;所以安装感应器时应使探头双元的方向与人体活动最多的方向尽量相平行,保证人体经过时先后被探头双元所感应。为了增加感应角度范围,本模块采用圆形透镜,也使得探头四面都感应,但左右两侧仍然比上下两个方向感应范围大、灵敏度强,安装时仍须尽量按以上要求。 三热释电传感器基本知识和使用中的常见问题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是一种能检测人或动物发射的红外线而输出电信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BISS0001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电路主要由人体红外传感器、菲涅尔透镜、专用芯片BISS0001组成。当有人出现在它的探测区,传感器便能探测到信号并把信号传给单片机,单片机再根据实际情况是否该开启器件设备或让房间的电器设备处于一种可开启状态。另外,关于走廊及洗手问用灯情况,当晚上有人经过时,人体红外感应到人便开启走廊用灯或者洗手间用灯。热释人体红外模块电路如图2所示。 图2 热释人体红外电路图 上图中,R3为光敏电阻,用来检测环境照度。当作为照明控制时,若环境较明亮,R3的电阻值会降低,使9脚的输入保持为低电平,从而封锁触发信号Vs。SW1是工作方式选择开关,当SW1与1端连通时,芯片处于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当SW1与2端连通时,芯片则处于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图中R6可以调节放大器增益的大小,原厂图纸选10K,实际使用时可以用3K,可以提高电路增益改善电路性能。输出延迟时间Tx由外部的R9和C7的大小调整,触发封锁时间Ti由外部的R10和C6的大小调整,R9/R10可以用470欧姆,C6/C7可以选0.1U。 3.1.1 BISS0001芯片介绍(小四号黑体) BISS0001是一款传感信号处理集成电路。静态电流极小,配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少量外围元器件即可构成被动式的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广泛用于安防、自控等领域能。 特点:CMOS工艺 数模混合 具有独立的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

内部的双向鉴幅器可有效抑制干扰 内设延迟时间定时器和封锁时间定时器 采用16脚DIP封装 3.1.1.1管脚图 表3-1 管脚说明引脚名称I/O功能说明 1 A I 可重复触发和不可重复触发选择端。当A为“1”时,允许重复触发;反之,不可重复触发 2 VO O 控制信号输出端。由VS的上跳前沿触发,使V o输出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时视为有效触发。在输出延迟时间Tx之外和无VS的上跳变时,V o保持低电平状态。 3 RR1 -- 输出延迟时间Tx的调节端 4 RC1 -- 输出延迟时间Tx的调节端 5 RC2 -- 触发封锁时间Ti的调节端 6 RR2 -- 触发封锁时间Ti的调节端 7 VSS -- 工作电源负端 8 VRF I 参考电压及复位输入端。通常接VDD,当接“0”时可使定时器复位 9 VC I 触发禁止端。当VcVR时允许触发(VR≈0.2VDD) 10 IB -- 运算放大器偏置电流设置端 11 VDD -- 工作电源正端 12 2OUT O 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13 2IN- I 第二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14 1IN+ I 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 15 1IN- I 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 16 1OUT O 第一级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 工作原理

智能体温人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基于工控机智能体温人体检测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背景 随着全国各地防疫措施的迅速落实到位,企业复工、学校开学、园区景区开放,伴随着人员流动增大的状况,单一的测温系统很难满足城市、车站、社区、企业在控制人员出入等方面的需求。人员流动性大、聚集性高、疫情防控不得有任何放松,疫情防控测温是重重之重,对于人员密集的进出口采用手持设备检测效率低,容易交叉传播的问题亟待解决。 方案设计 人脸识别、体温检测、门禁一体机解决方案——具备实时精准测体温、佩戴口罩识别、预警和追踪高危人群等功能,可在园区、办公室、商场、地铁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快速部署,以无接触的方式,随时掌控高危人群动态,用科技化的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总体架构 由人体测温设备、监测专网和疫情防控平台组成。 人体测温设备:采集人体温度、视频和抓拍图像 监测专网:采用专线构建疫情监测专网,确保疫情数据高速、可靠、安全传输。 疫情防控平台:提供视频监控、体温监测、口罩识别、人脸识别、疫情预警和趋势分析等功能,提供现场实时告警以及向管理人员推送预警信息以便疫情及时处理,同时提供接口,可向疫情监管平台上报疫情数据。

主要功能 视频监控:接入前端红外摄像头可见光视频,实现实时视频查看、历史视频回看及抓拍图片浏览等功能(图) 精准测温、多点筛查:精准的单点&多点高温智能追踪报警,快速找出比个追踪发热人群,自动报警,集红外与可见光于一体,监控效果极佳。 口罩监测:基于神经网络构建口罩穿戴检测算法,利用红外热成像摄机采集现场人员视频图像,通过深度学习算法检测口罩穿戴情况,系统将实时发出警告信息,同步推送告警消息给监督/安保人员进行处理。 人脸识别:针对未穿戴口罩人员面部画像,利用疫情防控平台进行人脸识别,锁定人员信息,进行精准管控。 疫情预警:利用疫情防控平台的疫情预警功能,将监测现场体温异常、未穿戴口罩的情况实时推送到现场、远端的监控中心和监管人员手机客户端,以便疫情的及时发现和处置。 趋势分析:构建面向疫情一张图应用,对疫情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多维度、多层次呈现办公场所和社区防疫画像,辅助防疫决策。

红外人体报警器

题目:人体红外线报警器学号: 姓名: 班级: 专业: 课程教师:

摘要 该报警器能探测人体发出的红外线,由红外线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电压比较器、延时电路和音响报警电路等组成。当人进入报警器的监视区域内,即可发出报警声,适用于家庭、办公室、仓库、实验室等比较重要场合防盗报警。概述了红外辐射的知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利用热释电红外传感器设计了一种被动式红外报警电路,分析了该电路的功能和工作原理。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具有很多的优点,在防盗、警戒等装置中应用较广。 关键词:红外线热释电效应菲涅尔透镜

目录 摘要···········································目录···········································第一章:绪论···········································1.1 设计概述···········································1.2 设计背景···········································1.3 设计要求···········································1.4 设计意义···········································第二章:方案设计与研究···········································2.1 设计过程···········································2.2 方案选定···········································第三章:红外线传感器的概述···········································3.1 红外线传感器···········································3.2 红外线传感器的特点···········································3.3 主要特性···········································第四章:LM358芯片···········································4.1 LM358概述···········································4.2 芯片特点···········································4.3 电气特性···········································4.4 典型电路···········································第五章:LM393芯片···········································5.1 LM393概述···········································5.2 芯片特点···········································5.3 电气特性···········································5.4 典型电路···········································第六章:电路设计···········································6.1 红外线传感器···········································6.2 信号放大电路···········································6.3 电压比较器···········································6.4 音响报警电路···········································6.5 延时电路···········································6.6 12V电源电路···········································6.7 红外线感应报警电路···········································第七章:PCB布线仿真图···········································第八章:元器件清单·································· 第九章:实验遇到的困难································ 第十章:实验心得···································

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课题: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专业班级:自动化101、102班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时间:2013年12月15日 成绩: 目录

一、设计目的 (3) 二、设计要求 (3) 2.1、系统总体设计 (3) 三、方案设计与论证 (4) 3.1、整个系统的原理 (4) 3.2、传感器模块 (5) 四、硬件设计及电路图 (6) 4.1、设计原理 (6) 4.2、电路图 (6) 五、软件设计 (10) 六、元器件清单 (11) 七、硬件制作与调试 (11) 八、结论与心得 (12) 九、参考文献 (13) 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目的 1、利用单片机实现HC-SR501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功能。所设计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能够检测人是否存在,当感应到人体时进行声光报警和指示。 2、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加深对单片机课程的全面认识和掌握,对单片机课程的应用进一步的了解。 3、锻炼通过自学与自己探索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锻炼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锻炼团队分工合作与协调能力。 二、设计要求 2.1、系统总体设计 单片机以其典型的结构和完善的总线专用寄存器的集中管理,众多的逻辑位操作功能及面向控制的丰富的指令系统,在工业测控、通信系统和家用电器控制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高了各种电器的性能,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迄今为止,单片机系统和模块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科学研究和教学实验等领域,实现各类系统在线信号采集和监控功能。 本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作为控制核心,与人体红外传感器模块相结合的的监控报警系统。是对人体红外感应模块应用的一个极好例子,具有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等特点。 (1)所设计人体红外感应检测系统能够检测人体是否存在,当感应到人体时进行声光报警和指示。 (2)完成软件程序编写 (3)完成电路设计及调试 (4)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 根据本设计需实现的功能,考虑到硬件电路的复杂性、性价比和软件实现的难易程度等情况。控制器由传感器模块、控制功能模块组成。传感器模块由人体 3

人体红外感应开关电路原理

红外热释电处理芯片BISS0001 BISS0001是一款具有较高性能的传感信号处理集成电路,它配以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和少量外接元器件构成被动式的热释电红外开关。它能自动快速开启各类白炽灯、荧光灯、蜂鸣器、自动门、电风扇、烘干机和自动洗手池等装置,特别适用于企业、宾馆、商场、库房及家庭的过道、走廊等敏感区域,或用于安全区域的自动灯光、照明和报警系统。 特点 *CMOS工艺 *数模混合 *具有独立的高输入阻抗运算放大器 *内部的双向鉴幅器可有效抑制干扰 *内设延迟时间定时器和封锁时间定时器 *采用16脚DIP封装 管脚图

管脚说明

工作原理 BISS0001是由运算放大器、电压比较器、状态控制器、延迟时间定时器以及封锁时间定时器等构成的数模混合专用集成电路。 以下图所示的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来说明其工作过程。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利用运算放大器OP1组成传感信号预处理电路,将信号放大。然后耦合给运算放大器OP2,再进行第二级放大,同时将直流电位抬高为VM(≈0.5VDD)后,将输出信号V2送到由比较器COP1和COP2组成的双向鉴幅器,检出有效触发信号Vs。由于VH≈0.7VDD、VL≈0.3VDD,所以,当VDD=5V时,可有效抑制±1V的噪声干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COP3是一个条件比较器。当输入电压Vc

触发信号Vs向下级传递;而当Vc>VR时,COP3输出为高电平,进入延时周期。当A端接“0”电平时,在Tx时间内任何V2的变化都被忽略,直至Tx时间结束,即所谓不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当Tx时间结束时,Vo下跳回低电平,同时启动封锁时间定时器而进入封锁周期Ti。在Ti时间内,任何V2的变化都不能使Vo跳变为有效状态(高电平),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 以下图所示的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来说明其工作过程。可重复触发工作方式下的波形在Vc=“0”、A=“0”期间,信号Vs不能触发Vo为有效状态。在Vc=“1”、A=“1”时,Vs可重复触发Vo为有效状态,并可促使Vo在Tx周期内一直保持有效状态。在Tx时间内,只要Vs发生上跳变,则Vo将从Vs上跳变时刻起继续延长一个Tx周期;若Vs保持为“1”状态,则Vo一直保持有效状态;若Vs保持为“0”状态,则在Tx周期结束后Vo恢复为无效状态,并且,同样在封锁时间Ti时间内,任何Vs的变化都不能触发Vo为有效状态。

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原理

1.人体热释电红外传感器PIR原理详解 在电子防盗、人体探测器领域中,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测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其价格低廉、技术性能稳定而受到广大用户和专业人士的欢迎。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工作原理及特性: 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所以会发出特定波长10μm左右的红外线,被动式红外探头就是靠探测人体发射的10μm左右的红外线而进行工作的。人体发射的10μm 左右的红外线通过菲涅尔滤光片增强后聚集到红外感应源上。红外感应源通常采用热释电元件,这种元件在接收到人体红外辐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失去电荷平衡,向外释放电荷,后续电路经检测处理后就能产生报警信号。 (1)这种探头是以探测人体辐射为目标的。所以热释电元件对波长为10μm 左右的红外辐射必须非常敏感。 (2)为了仅仅对红外辐射敏感,在它的辐射照面通常覆盖有特殊的菲涅尔滤光片,使环境的干扰受到明显的控制作用。 (3)被动红外探头,其传感器包含两个互相串联或并联的热释电元。而且制成的两个电极化方向正好相反,环境背景辐射对两个热释元件几乎具有相同的作用,使其产生释电效应相互抵消,于是探测器无信号输出。 (4)一旦人侵入探测区域,人体红外辐射通过部分镜面聚焦,并被热释电元接收,但是两片热释电元接收到的热量不同,热释电也不同,不能抵消,经信号处理而报警。 (5)菲涅尔滤光片根据性能要求不同,具有不同的焦距(感应距离),从而产生不同的监控视场,视场越多,控制越严密。 被动式热释电红外探头的优缺点: 优点: 本身不发任何类型的辐射,器件功耗很小,隐蔽性好。价格低廉。 缺点: ◆容易受各种热源、光源干扰 ◆被动红外穿透力差,人体的红外辐射容易被遮挡,不易被探头接收。 ◆易受射频辐射的干扰。 ◆环境温度和人体温度接近时,探测和灵敏度明显下降,有时造成短时失灵。 抗干扰性能: 1.防小动物干扰 探测器安装在推荐地使用高度,对探测围地面上地小动物,一般不产生报警。 2.抗电磁干扰 探测器的抗电磁波干扰性能符合GB10408中4.6.1要求,一般手机电磁干扰不会引起误报。 3.抗灯光干扰 探测器在正常灵敏度的围,受3米外H4卤素灯透过玻璃照射,不产生报警。 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的安装要求: 红外线热释电人体传感器只能安装在室,其误报率与安装的位置和方式有极大的关系,正确的安装应满足下列条件: 1.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应离地面 2.0-2.2米。 2.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远离空调, 冰箱,火炉等空气温度变化敏感的地方。 3.红外线热释电传感器探测围不得隔屏、家具、大型盆景或其他隔离物。

七年级生物下册 13.3《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

13.3 人体免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2、区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3、说出计划免疫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交流,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结合自身打预防针的经历,认识计划免疫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区分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三、教学难点 抗原、抗体的判断。 四、教学过程 师:人生活的自然环境中,有许多病原体,这些病原体一旦侵入人体,就可能引起疾病,损害人的健康。人为什么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 生:与人体的免疫有关。 师:说得很好,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第三节----人体免疫,请大家一起来读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生:阅读学习目标。 师:其实人之所以能在有大量病原体存在的环境中健康生活,主要是因为我们人体有三大防线,具体是什么呢?下面请大家观看一个有趣的视频,并尝试总结人体的三道防线。(播放视频) 生:观看视频。 师:同学们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师:哪位同学来尝试总结一下人体的三道防线? 生: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师:回答得特别棒!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具体认识这三道防线。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把一种致病的链球菌涂在健康人清洁的皮肤上,2小时后再检查,发现90%以上的链球菌被消灭了。为什么涂在清洁皮肤上的病菌会很快死亡?这说明皮肤具有什么样的功能? 生:皮肤能分泌杀菌物质。 师:很好,皮肤对病菌还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展示动画) 生:阻挡作用。 师:很好,前面我们也学过了皮肤的结构,其中,它的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可以起到阻挡病菌的作用,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也是这样,它们有是靠什么来实施保护功能的呢? 生:…… 师:呼吸道和消化道都有黏膜,而呼吸道的黏膜上还有纤毛,能够清扫异物,跟外界直接接触的皮肤和黏膜就构成了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的功能主要体现在:1、阻挡或杀死病原体;2、清扫异物。如果皮肤受损了,会出现什么状况?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免疫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人体免疫教案北师大版 教学目的:(略)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1、免疫系统组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3、免疫异常的症状 (一)免疫概述 1.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细胞的发育: 髓样干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成熟——B细胞 淋巴样干细胞 胸腺中发育成熟——T细胞 中枢免疫器官中发育,外周免疫器官中成熟。 2. 抗原特点: (1)异物性: (2)大分子性: (3)特异性: 抗原决定簇:各种抗原的决定簇数目不同 大多存在于抗原表面、也有隐藏于抗原内部 在酶的作用下,抗原内部的决定簇才可起作用 3. 抗体: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1)化学本质:球蛋白(一般不溶于水,加少量盐、酸或碱后可以溶解) (2)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 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 (二)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 1. 感应阶段 2. 反应阶段 3. 效应阶段 三个阶段是连续的过程,主要完成抗原的处理、呈递、识别,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效应B细胞和抗体,并且能保留对抗原的记忆。 次刺激感应阶段 T细胞 B细胞

增殖、分化迅速增殖分化反应阶段 效应B细胞(浆细胞) 合成分泌 抗体特异性结合效应阶段 抗原抗体复合物 (三)细胞免疫:抗原进入机体后由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过程 1. 发生条件:抗原侵入到宿主细胞内部时,体液中的抗体不能直接与这些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人体通过免疫细胞消灭清除这些抗原 2. 三阶段: (1)感应阶段 (2)反应阶段 (3)效应阶段 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 3. 淋巴因子: 白细胞介素-2:能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的杀伤力,增强其他有关的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 干扰素:干扰病毒在靶细胞内的复制,激活自然杀伤K淋巴细胞,增强巨噬细胞的活性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进入到组织细胞内的抗原物质,在机体对每次免疫反应中,两种免疫反应都同时存在,对不同的抗原主要作用途径不同。 细胞免疫的基本反应过程与体液免疫相同,但是细胞免疫中的T细胞不能直接接受抗原的刺激。 (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联系 (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人体感应模块(方案)

人体红外感应测距——判断电脑休眠待机 一.项目概况 1.客户:联想 2.应用途径:装在电脑或一体机显示器模块上,用于判断是否有用户在电脑前,来控 制电脑进行休眠或者待机的操作。 3.基本原理:人体红外感应模块不断判断是否有人靠近电脑。有人靠近电脑后,红外 测距模块判断电脑前的人是否在向电脑靠近。如果进入一定的范围(比如人与电脑的 距离在80cm内),则通知电脑自动从休眠状态唤醒。如果人离开电脑到一定的距离,且出了人体感应范围(可设置为1—2米),且超过一定的时间。则判断用户离开电 脑,通知电脑进行休眠操作。 二.工作环境 1.工作环境:室温 2.工作电压:5V 三.产品及功能实现概述 1.产品框架 由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模块所用到的主要器件为: 1.红外发射头 2.红外接收头 3.热释电人体红外感应头 4.菲涅尔透镜 5.运算放大器 6.MCU 7.电阻电容若干

2.模块功能概述 (1)人体感应模块 感应范围:可以通过菲涅尔透镜配合人体红外感应探头调节。5—6米的距离内都可以实现;感应角度可以为60°—80°的锥形区域。 运算放大器:将人体红外感应模块感应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 (2)红外测距模块 红外发射头:发射经MCU编码的红外线 红外接收头:接收经MCU编码的红外线 抗干扰性:由于红外发射和接收的光信号都是通过特定编码的光信号,所以不会受其它红外射线的干扰。 红外发射的距离和范围:通过调节供给红外发射管的电流来调节红外发射管的发射距离。1—2米的距离内都可以实现;感应角度可以为60°—80°的锥形区域。 (3)MCU 1.产生用于红外发射头发射的的特殊编码驱动电信号。 2.接收由红外接收头收到的经编码的电信号。 3.结合红外人体感应模块返回的信号与红外接收头返回的信号来判断电脑面前 是否有用户。 4.发送特定的休眠、待机信号给EC。 (4)POWER POWER可以从主板上提取一个5V的电压 (5)与EC通讯的线路 这部分可通过座子、线材与主板连接,并最终加到EC芯片上。 3.工作模式 下面我们从上电开始分析各种不同情况下的工作判断模式 (1)开机后模块何时开始工作(有三种选择) 工作流程图如下: (2)模块正常工作后 用户用电脑有两种模式:1.在电脑前包公(离电脑比较近)2.用电脑看碟之类的休 闲活动(离电脑相对远一些);所以我们定义一个检测有 效距离D1。 功耗问题:如果红外测距与红外人体感应模块一直不停地工作,会导致此模块功

亚健康检测仪器及技术分析

最新亚健康检测仪器及技术分析 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38岁,同仁堂董事长张生瑜39岁,著名歌星邓丽君42岁,演员傅彪42岁,高秀敏46岁,中央电视台主播罗京48岁……人们在为他(她)们英年早逝扼腕叹息的同时,更因亲人朋友去医院后得到医生“早干嘛去了”的“训斥”而欲哭无泪。人们不禁对医生产生疑问:为什么年年都体检,肿瘤、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还是让人防不胜防呢平时自己感觉身体很好的,没啥小病小灾的,为什么一旦生病就很严重呢医生也被诸多无理“医闹”弄得灰头土脸:有钱花几千上万对香车定期保养,有几人定期做亚健康检测身体是你的,吃喝玩乐拼命三郎的是你,凭什么要求我对你的健康付全责有几人懂得常规体检与亚健康检测的区别为什么不提前干预。。。。。。 原来,传统体检的诊断标准是临床疾病标准,简单地说,必须等疾病达到判定的指标(成形)或者发展到足够程度,才会被临床仪器确诊。也就是说从发病到被临床诊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当前所有传统检测设备因自身的局限性,无法对疾病有预知性,从而使这个可以早期干预的最宝贵时间段,往往被人们忽略或错过,使得“能治的时候看不到,看到的时候治不了”的悲剧时常发生。 黄帝内经说“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那么有没有“上医”呢有!它不是某个“神医”,而是依据科学的先进的物理、数学、计算机、生理学、生物医学、医学等等理论,在以“亿”为单位的数据库基础上建立的最新亚健康检测技术。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创建于1953年,是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性医院。医院担负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首长及部分驻京部队官兵的医疗保健任务,承担各军区、军兵种转送的疑难、危重病人的诊治工作,收治全国各地的患者。医院同时又是解放军医学院,是全军唯一一所医院办学单位。并于2014年1月创建了解放军总医院健康管理研究院,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健康管理服务机构,亚健康检测与防治,无疑他是目前国内权威与前沿。我们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正在使用的仪器为例来进行最新亚健康检测技术分析。 一、TTM热断层扫描系统

HC-SR501 普通型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 ?6543653654365(⊙o⊙) (363636536363564365465346536536535356436563563656) ?HC-SR501 普通型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提 供电子资料 技术参数: 1.工作电压:DC5V至20V 2.静态功耗:65微安 3.电平输出:高3.3V,低0V 4.延时时间:可调(0.3秒~18秒) 5.封锁时间:0.2秒 6.触发方式:L不可重复,H可重复,默认值为H 7.感应范围:小于120度锥角,7米以内 8.工作温度:-15~+70度 9.PCB外形尺寸:32*24mm,螺丝孔距28mm,螺丝孔径2mm,感应透镜尺寸:(直径):23mm(默认)

功能特点: 1.全自动感应:当有人进as入其感应范围则输入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 2.光敏控制(可选):模块预留有位置,可设置光敏控制,白天或光线强时不感应。光敏控制为可选功能,出厂时未安装光敏电阻。如果需要,请另行购买光敏电阻自己安装。 光敏电阻请拍这里: 3.两种触发方式:L不可重复,H可重复。可跳线选择,默认为H。 A.不可重复触发方式:即c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延时时间一结束,输出将自动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B.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的每一 次活动后会自动顺延一个延时时间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延时时间的起始点)。 4.具有感应封锁时间(默认设置:0.2秒):感应模块在每一次感应输出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可以紧跟着设置一个封锁时间,在此时间段内感应器不接收任何感应信号。此功能可以实现(感应输出时间和封锁时间)两者的间隔工作,可应用于间隔探测产品;同时此功能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 5.工作电压范围宽:默认工作电压DC5V至20V

人体脉搏信号检测系统设计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命现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生物医学信号的检查是对人体健康状况评估的手段。在医院里,通过检查必要的生物医学数据,医生可以对病人健康程度做一个评估,并且根据数据诊断出病患所得的疾病以及康复状况。同时,医药保健类产品早已经不是医院的专利,以家庭为单位,几乎每个家庭都配备了必要的医疗保健类用品[1-3]。在适宜的医疗设备条件下,病人可以不依靠医生的辅助,自己采集医学生理数据,通过医学根据对此参数分析,评估健康水平或者诊断自身是否有疾病。现代的医疗仪器给人民生活带来了便捷,在智能化、便携式、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仪器在实现功能的同时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仪器便于携带,有的仪器操作简单。当然,结合众多优点的仪器无疑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医院为单位,因为测量出来的数据可以直接提供给医生作为诊断或评估病人身体状况的参考,所以这类医疗仪器性能高、功能强大、测量数据准确。而对于以家庭或个人来说,在保证功能的同时,方便测量生理数据、便于携带、价格低廉、智能化这些特点是此类医疗仪器发展的趋势。 作为诸多生理信号的一种,脉象信号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从脉搏波中提取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历来都受到中外医学界的重视。脉搏波所呈现出的形态(波形)、强度(波幅)、速率(波速)和节律(周期)等方面的综合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体心血管系统中许多 生理病理的血流特征[4]。许多中医文献分析脉象的形成和西医分析虽然表、述各有不同,但是有相同的科学原理。 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当大量血液进入动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1]。 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婴儿每分钟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

HC-SR501 人体红外感应模块热释电红外传感器探头

功能特点: 1.全自动感应:当有人进入其感应范围则输入高电平,人离开感应范围则自动延时关闭高电平。输出低电平。 2.光敏控制(可选):模块预留有位置,可设置光敏控制,白天或光线强时不感应。光敏控制为可选功能,出厂时未安装光敏电阻。如果需要,请另行购买光敏电阻自己安装。 3.两种触发方式:L不可重复,H可重复。可跳线选择,默认为H。 A.不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延时时间一结束,输出将自动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 B.可重复触发方式:即感应输出高电平后,在延时时间段内,如果有人体在其感应范围内活动,其输出将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人离开后才延时将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感应模块检测到人体的每一次活动后会自动顺延一个延时时间段,并且以最后一次活动的时间为延时时间的起始点)。 4.具有感应封锁时间(默认设置:3-4秒):感应模块在每一次感应输出后(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可以紧跟着设置一个封锁时间,在此时间段内感应器不接收任何感应信号。此功能可以实现(感应输出时间和封锁时间)两者的间隔工作,可应用于间隔探测产品;同时此功能可有效抑制负载切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干扰。 5.工作电压范围宽:默认工作电压DC5V至20V 6.微功耗:静态电流65微安,特别适合干电池供电的电器产品。 7.输出高电平信号:可方便与各类电路实现对接。 使用说明: 1感应模块通电后有一分钟左右的初始化时间,在此时间模块会间隔地输出0-3次,一分钟后进入待机状态。 2. 应尽量避免灯光等干扰源近距离直射模块表面的透镜,以免引进干扰信号产生误动作;使用环境尽量避免流动的风,风也会对感应器造成干扰。 3. 感应模块采用双元探头,探头的窗口为长方形,双元(A元B元)位于较长方向的两端,当人体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走过时,红外光谱到达双元的时间、距离有差值,差值越大,感应越灵敏,当人体从正面走向探头或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方向走过时,双元检测不到红外光谱距离的变化,无差值,因此感应不灵敏或不工作;所以安装感应器时应使探头双元的方向与人体活动最多的方向尽量相平行,保证人体经过时先后被探头双元所感应。为了增加感应角度范围,本模块采用圆形透镜,也使得探头四面都感应,但左右两侧仍然比上下两个方向感应范围大、灵敏度强,安装时仍须尽量按以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