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提升幼儿教师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浅议提升幼儿教师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浅议提升幼儿教师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浅议提升幼儿教师思维品质的重要性

云南师范大学成人继续教育学院杨丽芳

摘要:一个国家的振兴靠教育,而教育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教师。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广大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来适应对人才培养的需求,而学前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启蒙阶段,对幼儿教师教学思维方式具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思维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提升幼儿教师思维品质重要性

思维是一种特殊的人类大脑活动现象,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思维品质是描述个人思维方式所呈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状态、程度和水平的一个概念,只有好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品质才会产生好的看法和“思想”。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教师具备和其他职业不同的教育教学思维。

一、社会发展需要具备高级思维技能的人才

知识不等于思维,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人不一定具有创新能力,而一个具有高级思维的人一定从某种程度上具备了创新思维。当今,人才竞争日为益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国家亟需创新型人才,具有创造性思维品质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力。这对教师而言,具有两点要求,一是不断提升自我的思维品质,转变自身思维方式,成为国家所需要的具有高级思维的人才;二是,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在促进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优化其思维品质,为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人才。

二、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改革,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发展的环境,这就对广大教师无论是在观念还是行为上都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英国学者苏·考利提出,“教育的核心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如何思考。毫不夸张地说,教会学生如何思考,就是教育的全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滕伯格针对学校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思维风格理论,他将该理论运用到不

同类型的活动中,包括教学和学习活动。

与传统教育相比,素质教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教育要培养的不仅是一个具有丰富知识的人,而且是一个能灵活运用知识的人。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又要关注学生能力发展,这里的能力笔者认为其核心在思维上。思维具有内隐性,我们不可以通过直观的工具测量,也无法直接讲授,但它在一个人的知识运用知识中起到支配地位,它决定了什么知识在什么样的场景下运用,或者说它决定了知识的功能发挥,就像人的神经中枢。由于受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很多老师在适应素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笔者认为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和教师自身思维方式的局限性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要深化素质教育改革,首先必须先关注教师,引领教师转变教学思维方式,提升思维品质。

三、幼儿阶段是智力的发展的关键时期

幼儿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启蒙期,在这个关键时期,教师和父母的引导显得如此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品质间接影响了幼儿的思维发展的水平。这个时期儿童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通过感性经验的积累认识世界,教师如果有意的对儿童思维进行培养训练,教会幼儿学会思考,儿童将思考的过程内化,逐渐形成自己的高级思维技巧,这比照本宣科式的讲述知识要好得多。维果斯基提出发展智力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内化,路文费尔斯泰因把这种基本过程解释为“中介学习经验”,皮亚杰也提到儿童借助这些中介把新经验同化进已有图式,同时在新的图式形成过程中合并更多新的经验。斯滕伯格在《思维教学》书中提到儿童发问是寻求中介,而中介通常是父母和教师,中介对儿童的发问作出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划分为7个等级,级别越高,中介程度越强,儿童越可能发展其高级思维技巧。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实施主体,其教学思维方式间接和直接的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幼儿期又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所以幼儿阶段的教育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提升幼儿教师的思维方式是时代的要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开端,从多种角度来看,提升幼儿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也是必然之所趋。

四、幼儿教师教学思维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中专和大专学历教师占了绝大部分,

在适应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这部分教师明显比本科学历教师要吃力得多。前面也论述了幼儿在这一时期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启蒙期,是有意识地进行思维训练的开端,但由于幼儿教师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思维教学在这一时期很大程度上是有缺失的,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的幼儿园。

笔者在对2013年云南省国培计划中参于置换的100名幼儿教师,进行关于幼儿教师思维品质的问卷调查。问卷的主题部分涉及到了思维的概括性、创造性、分析性、综合性等特点,在对问卷回收分析后,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幼儿教师的教学思维存在一定缺失和不均衡发展问题,由此提升幼儿教师教学思维品质显得尤其重要。

一般人的思维有逻辑与非逻辑之分,而作为教师不但应该具备一般行业所应具备的思维品质,还应该掌握本行业特殊性的思维品质,因为教师行业的对象是人,尤其是学前教师面对的是处于没有定式的3至6岁幼儿,他们像一张白纸一样慢慢接受上色和塑造,所以笔者认为学前教师的教学思维品质这一问题值得广大学者和专家关注,通过实证研究给出具有价值和操作性的策略方法。

参考文献

[1]苏·考利著:教会学生思考,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2]斯腾伯格,史渥林著:赵海燕译,思维教学——培养聪明的学习者,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3]郅庭瑾著:为思维而教,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朱智贤、林崇德著:思维发展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华师大比较教育研究所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培养幼儿礼仪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礼仪的重要性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做好礼仪培养,让孩子做个有礼貌、有教养的人,这样更有利于日后在社会上的立足。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幼儿礼仪培养的知识,欢迎阅读。 关于怎样培养幼儿的礼仪 1、培养耐心 让孩子学会耐心,有助于他应付各种需要等待的情况,比如幼儿园排队或在公园轮流玩秋千,告诉孩子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是可以插嘴的,比如想上厕所、身体不舒服或求援时。 2、学会说“对不起” 孩子学会道歉十分重要,让他知道弄伤了他人或者损坏了他人的东西都要道歉,对孩子进行引导,让他知道自己做得不对。 3、学会“叫人” 一些日常的称谓打招呼是基本的礼仪,家长可以在节日聚会时教育孩子如何正确称呼亲戚,遇见熟人时,家长应及时让孩子问候,向他人问好。 4、学餐桌礼仪:应把重点放在基本原则上,正确的坐姿和餐具的使用,不要强迫孩子去接受一堆的“可以做”或“不可以做”。 5、学会说谢谢 得到他人的帮助或收到礼物时应提醒孩子说谢谢,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挑一张美丽的卡片——学龄前儿童还不会写字,可以引导他在卡片上画画并签上名字。 培养幼儿社交礼仪意识

孩子在社交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跟成人一样,孩子在社交环境中也会面临诸多不适应的情况,主要包括:自信与自卑、勇气与胆怯、礼貌与霸道、合作与专横、参与与拒绝、表现与害羞。每个孩子在社交中的表现体现个体的差异,同时也会在家长的引导之下产生不同的趋势。 家长应该怎样做? 1、家长要特别注重公平性观念的培养,比如在与孩子相 处时可以选择相对公平的游戏(如飞行棋、扑克牌、跳棋等),以培养孩子遵守规则和遵从逻辑的观念。社交环境不同于家庭环境的一点就是,它是建立在开放、平等的基础上的。 2、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建立自信。 3、鼓励孩子通过探索和体验进行学习,有勇气面对困难。 4、注意礼仪培养,懂感恩,有礼貌。 5、乐于与孩子分享游戏,共同完成事情,建立孩子的合 作精神。 6、帮助孩子建立正确观点,尊重孩子的意愿,鼓励孩子 的参与意识。 7、发现孩子的优点,鼓励他展现自己的优点,有正确的 自我表现意识。家长要经常带孩子参与活动,在社交中体会和学习,同时家长要为孩子选择和维护公平的环境,因为孩子的社交方式都是在学习家长的行为。[培养幼儿礼仪的重要性]

浅谈当前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当前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朱世余 从1986年开始,我国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开展了以全体公民为教育对象的四次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即“一五”、“二五”、“三五”、“四五”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在一个封建专制思想影响较深的国度,进行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声势浩大、时间长久的普法“补课”活动,可谓亘古未有的创举。近二十年的“补课”,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效,“法”字已深入人心,公民的法律意识正在逐步形成和提高。 进入新世纪,继续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基础性工作,也是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虽然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距离形势的发展、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求等还有很大的差距,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一些地方和单位部门对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认识不高,对这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有些公民甚至党员干部,法律意识不强,遵守法纪、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自觉性不高,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执法不公、司法腐败的问题屡有发生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的社会效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组织机构建设还不健;普法教育中侧重公民义务的教育,忽视了公民权利的教育等等,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与时俱进地搞好普法宣传教育,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探索。 一、当前普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还有差距。 主要表现在:(1)是少数干部群众认为,普法工作开展十多年,但违法犯罪现象仍屡禁不止。因此,出现了“普法无用”的模糊认识;(2)是一些地方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把普法工作看成是软任务,存在着“普法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其他工作抓好了,看得见,摸得着。普法宣传工作没有硬指标,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序上难以衡量,不用着急。因而把普法工作当作可抓可不抓,可多抓也可少抓的事情看待;(3)是少数部门的领导认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是部门行为,是司法行政部门的事情,与其他部门、领导无关,可以事不关已、高高挂起;(4)是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着“普法工作搞多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增强了,就学会了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难做,怎能让群众懂得太多的法律的?”的错误思想。 二是保障机制不够完善。 近二十年的普法教育,积极推行“党委领导、政府实施、人大、政协监督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但这种运行模式的保障机制不完善、不健全,存在许多不足。⑴是普法工作未纳入法制化轨道。国家至今还没有一部法律法规来规范普法宣传教育;⑵是检查考核力度不强。大多数地方、部门检查考核力度不大,没有建立检查考核机制,使普法工作仅仅停留在“购一本法律书、听一堂法律课、记一次学法笔记、参加一次法律考试”走过场的形式上; ⑶是普法宣传教育经费没有保障。普法宣传经费标准无依据,经费来源无保障,有些地方有限的经费也不能专款专用,致使普法工作无法顺利开展。 三是普法宣传形式单一。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1888687.html,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作者:董颖慧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34-01 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逻辑性不强,做事拖拉,表达无序;有的教师不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只顾的一亩三分地,找不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点;有的教师没有批判意识,在教学中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是教材的搬用工。针对以上现象,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1.让教师的思想起飞 如果教师的思想一直处在地平线,从来不去抬头仰视星空,更不愿飞到高处俯视大地,那又该如何带着学生的思想飞翔呢? 教师的学习无非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定期培训等方式,但是教师学习过后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尝试用思维导图,让教师们呈现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中的创意。 作为教师,你是否能把小学六年自己所教的学科教材熟记于心,各学段之间的联系点在哪里,厚厚的十二本教材如何浓缩在一张A4纸上。思维导图鼓励你运用联想力去寻求知识或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点,帮助你高效整合信息,提高记忆力。 比如语文教师在绘制阅读策略的思维导图,各个学段,年级的阅读要求不同,阅读策略自然也就不同。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的阅读。这些策略的具体方法,他们之间的联系点,不同点。在收集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概括提炼出简单的要点,作为思维导图的大纲主干,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掌握教材的全部信息。 数学教师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共同分享交流,在充分理解自己所执教的教材的基础上,对前或后一学段的教材进行前瞻性学習。为了加强教师对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的理解,我特意制作了小学阶段十二册的知识结构分布图供老师、家长和同学学习。 2.让学科整合的思想起飞 学科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吗?肯定不是,如何让学科整合呢?依据思维导图,让各学科教师有一个整合的意思,带着各自的想象力,在学科之间做到无缝对接。

关于法学教育应注重培养法律思维

关于法学教育应注重培养法律思维 法学教育以实践性强为特色,其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能力的核心就是法律思维的养成。因此,法律思维培养是法学教育的核心目标。本文试从法律思维的含义入手,分析其重要性,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法律思维的含义 关于法律思维,法学界学者们有各种各样的界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郑成良教授的定义,他认为,法律思维就是按照法律的逻辑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思维方式,其中法律逻辑包括法律的规范、原则和精神。该定义准确地反映了法律思维的主要特征。 二、培养法律思维的重要性 高晋康指出:“在各法律素养中,法律思维方式最具有决定性作用,只有它才使得法律人具有非法律人不具备的独特性。法律知识是法律思维方式运行的硬件系统;解决争议等法律职业技能是法律思维方式的外化和实际运用……。总之,一切其他法律职业素养对一个人是否是法律人都不起决定性的作用,只有法律思维方式才是法律人不可或缺的素养。”如此看来,培养和帮助学生养成法律的思维方式是

至关重要的,也是法学教育应该追求的。 (一)法律思维的缺失会导致“理论与实践脱钩”现象的出现。 在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实践中,学校和教师都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法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经济法》课程中应用的具体“假论文”背后有什么真问题(共3篇)浅论学习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浅谈和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脉络探析经济学信息范式理论的基本假设与辨析怎样写研究性论文撰写方法(共3篇)运用政治理论指导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关于区分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意义试析受教育权理论发展综述独立学院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的传授和灌输,其主要方式在于对法学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对法学基本理论进行阐述以及对各类法条进行理解,而未将法律思维融入教学中。考试时也是围绕法律知识的记忆、法律知识的理解和法律知识的运用而展开,考试只不过是对学生知识记忆程度的检测。这样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方,他们以记住老师所讲授的法律知识为学习目标,老师课堂教学成为单方面灌输法律知识的过程。可见,法学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法律思维的自觉培养。其结果就是大多数学生走出校门后,面对实际法律问题和

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古人云:“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是讲多思、善思、深思对于人们行为的成败极为重要。思维是人脑所特有的功能,因此,思维能力又可称之为“脑功”。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具备较强的说功、做功和写功,但绝不可忽视强化自己的“脑功”,因为说、做、写都离不开大脑的思维,而且说、做、写的质量又都与大脑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机关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脑功修养,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一、机关干部特有的思维品质 机关干部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品质之外,还应有其独特之处。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机关干部还必须具有以下四种思维品质。 一是“越级”思维。“越级”思维是指站在自己的上级、甚至上上级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因为机关干部要给党委、首长当参谋,如果不站在上级党委、首长的高度考虑问题,而只是站在本部门和个人业务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多只能对分管的业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不可能对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好比一个人观察地形,当他站在山顶进行观察时,他就能把周围的地理位置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他站在半山腰或山下某一地点进行观察,那么他看到的只能是局部的狭小地域。因此,提高一级想问题是机关干部必备的思维品质之一。 二是“超前”思维。在受领任务之后、领导作出决策之前,机关干部根据工作进程和事物发展趋势,根据领导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的总的意图,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谋划,准备好意见和建议,一旦领导需要即可立即提出。这就是机关干部的“超前”思维。离开了超前思考,对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认识不清,就很难提出对领导有新的启发和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就会落后于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节奏。有的机关干部在接受任务和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先想点子、拿主意,而是先问领导怎么办;对下一步的工作,不是主动提出如何办,而是领导叫怎么办就怎么办。这种只会听招呼不会搞预测、只会跟着跑不会先探路的机关干部是做不好机关工作的。 三是“同步”思维。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机关干部考虑问题都跑在领导前面,也不能要求机关干部对每一个问题都想在领导前面,但最起码要与领导的思路同步。要想做到与领导同步思维,必须注意三点:一要注意围绕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思考问题。作为一个领导者尽管日常事务很多,但他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所负责的主要工作。机关干部只要围绕领导的主要职责多用心、多思考,就能与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陶园12130131 经英Q1243 浅谈法律普及的重要性 ——《被告山杠爷》观后感在《法学通论》的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放了一部电影——《被告山杠爷》。这是一部曾经获得第1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项的电影,它主要讲的是一个模范村的党支部书记,也就是最高党政领导人山杠爷因为他在处理村里事情的时候存在一些不合法行为而被人匿名举报继而接受调查最终被检察院带走。 电影中,山杠爷所在的堆堆坪村是一个地处偏远、落后的村落。这样的一个村子,之所以能成为一个模范村,原因就是身为村里的最高党政领导人的山杠爷,有自己的一套村规。这套村规是以孝敬老人、善待他人等道德规范来约束村里人的,然而道德的约束力十分有限,他不是强制性的,它只是让人们自觉遵守。而一旦村民违反村规,山杠爷就对违规村民采取了非法的惩罚措施:山杠爷为催在外打工的明喜回家种责任田,私拆了他给妻子的信,以证实地址;王禄不按时交公粮,又拒绝受罚,被山杠爷派民兵关押;腊正带头反对摊款摊劳力修水库,不但被山杠爷当众打耳光,而且还被停止了党员登记;最严重是他用“游街”的办法教育村里一个不孝的儿媳强英,逼得强英吊死在山杠爷家门口。就山杠爷本身而言,他的初衷是好的,而他作为一村之长,全心全意为村民办好事,把村子治理得条条理理,年年评模范,他本人也深得村民的拥戴。但他在治理村子的过程中却采取的行为确实是触犯了法律法规,所以在电影的最后,山杠爷还是不得不被检察院的人带走。 山杠爷的个人悲剧,究其根本,是由于地方法律普及力度不够。在那个年代,中国的法制化还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法治进程还是缓慢的,很多人对于法律还没有一个很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就算是在当今社会,也没有一个人能够把所有法律都弄明白,更何况是生存在那个偏远而又落后的堆堆坪的乡民们呢。“法律”这个词在他们眼中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接受过法律教育,当时的法律也没有普及到落后的堆堆坪,他们的法律意识几乎为零,甚至很多人的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还无法摆脱旧封建道德观念的禁锢。像山杠爷一样有将“一个村看成一个国家,村规就是国法”这种想法的还大有人在。当时地方的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的并没有对这类人群进行行之有效的法制教育,国家的法制普及在那里出现了断层。就像影片中的王公安,只是觉得堆堆坪治安很好,很少出什么乱子,就不闻不问,殊不知山杠爷是采取了非法手段才治理出这么个“太平盛世”来的。 中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仍处于健全和完善阶段,这是一段漫长的路程,要走的路还很长。在这个过程中,法律的制定固然重要,但法律普及也是一个不可小觑的环节,它是我们法制社会建设举足轻重的组成部分。山杠爷如果是个接受了良好法律教育的人,凭他对于党和国家的那份热心与忠诚,他一定会用法律的方法去管理堆堆坪,绝对不会采取那些违法的方式。由此可见。法律普及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制定并普及好法律,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社会的健全才能慢慢实现!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或者说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反映的内容不属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关系,而是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辨证唯物主义要求人们的思维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思考问题。它是正确的思维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使人们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学习的欲望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适当提示、布置作业、新旧知识联系均可具有启发式。 三、加强语言训练

是否具有思维的逻辑性是评价人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 标志。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同时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和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其言语的逻辑性与联系性,如要求学生说话完整、清晰、有条理、语词简练、结构严密等。 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先把某一问题归一类型后,完全搬用这一类型的解决方法,会失之偏颇,这是定势的消极作用。要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分析、审视,善于变通,不为定势所束缚。要多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培养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要在实践中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通过实践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独立性等品质。 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可以不断地给学生创设变化的学习环境,珍视其发现、帮助其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3篇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论文3篇 现代教育家提出了“千教万教,先教做人”的教育理念。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培养人,首先就要注重培养有教养、知书达礼的人。 礼仪教育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 小就受到过多的呵护和溺爱,不少孩子在社会交往中,往往习惯于 以自我为主,缺乏一种与人谦让、合作的思想,不懂得尊重、关心、体谅别人,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也有一些孩子因为不擅长社交, 孤独无伴,而形成了任性、内向等不良性格。而在我们的现代生活中,最需要的恰恰是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团结协作的 团队精神。因此,在幼儿园就开设社交课,并使之和思想品德、艺术、劳动等类课程结合起来,讲授一些诸如做人要诚实、守信、知耻、守公德、讲良心,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如何做人,如何与 人相处、交往、合作,不仅有利于孩子教养的提高及其人格的健全 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下一代的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 的提高。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在不断强调对孩子进行智力开发和特长培养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忽略了对孩子进行礼仪、规则的教育与训练。幼教专家曾就这一问题通过调查问卷、设计情景、让幼儿回答问题等方式进行测试。其结果表明:许多幼儿对礼 仪知识知之甚少,他们的礼仪认知与礼仪行为相脱节。统计表明: 幼儿中对礼仪知识有良好的认识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9%;中等水平 的占80.5%;差的为9.6%。在设计的情景调查中,随机测查了35名 幼儿,做到"进屋先敲门"的为"0",见了客人"主动问好"的占42.8%,做客时"征得同意后再玩玩具"的为"0"。另外,在被问到"为什么老 师讲课时不能乱发言"时,大部分幼儿回答"会被老师批评的"。在测 试进入一个彩门取玩具时,没有孩子肯排队,他们一哄而上,根本 不听"按顺序进门"的要求。 关键字:礼仪幼儿礼仪教育日常培养

法律的重要性

法律得重要性 王兴镇初级中学袁梦雅 我们来到这个世上,就离不开法律对我们得瞧管,每一个人只要违反了法律,一定会受到一些惩罚。因为有法律这个社会才不会太乱,因为有法律,我们才能快乐成长,因为有法律社会上得一些不法分子才会得到一些应有得惩罚,法律对我们每个人都就是很重要得。 法律让我们养成了一些好习惯,例如,我们知道有法律在,就不敢在做一些违反得事了,在法律面前人人都就是平等地。不管就是什么人犯了法,都逃不过法律对她得制裁,我们在法律得陪伴下成长了很多,在这个年龄阶段,正就是青春期,有得人心理会发生叛逆,还会做一些违法得行为。青春期,大多数得人都就是在这个时间发生叛逆,甚至可能走上不法之路。偷就就是违法得,只要就是好人都不会去偷,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们都应遵守法律,否则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有人认为做了一些违法得事情,不会受到惩罚,其实只要您做了不好得事情,就肯定会受到惩罚得,不仅个人得行为会产生一定得后果,一个集体,一个国家得任何一个行为也会产生一定得后果,有法制保护我们,我们才能够快快乐乐得成长,因为这样,我们就更不能去知法犯法了,社会上那么多人都就是因为不懂法制得吗?不就是,她们每个人都就是懂法律得严重性得。但她们依然会去做一些违法犯罪得事,那些人都不就是什么好人,我们不能够知法犯法。 之所以就是很重要得,法律就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得行为规范,法律就是对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得行为规范,法律就是以国家强制保证实施得行为规范,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就是法律最主要得特征。中华人民共与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国家维护社会与道德像就是一对兄弟,它们各司其职,共同维护社会得稳定与繁荣,道德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约束着人们最基本得行为,促使人们对自己与她人得言行,在就是与非,善与恶,公正与偏私、荣誉与耻辱等方面作出选择与判断。这个世界惟有两种东西让我们得心灵感到深深得震撼;一就是我们头顶上灿烂得星空,二就是我们内心崇高得道德法则,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得机构,法权也就等于零。根据法律规定人们法院得判决裁定,调解书等一旦生效,当事人必须遵照执行,否则人们法院将通过法律手段强制执行,狭义得法律就是指全国人们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到了法定年龄,我们有权选择权与被选择权,也有保卫国家安全与服兵役得义务。 说明法律对我们就是很重要得。

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

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 听《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感 孟利革日上午,扬州大学农学院礼堂里“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高级研讨会在精彩上演。参加的老师们当然包括我在内都在等在盼着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可主办方却在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前安排了一场40分钟的李政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点不解,王崧舟老师是语文界的奇才,他的教学设计无可挑剔,是语文界的大师级别,无人能超越,在他前面出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转念一想主办方肯定别有用意吧。姑且往下听听。 主持人介绍李政涛为知名教育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为我们带来的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为主题为的报告。 李政涛教授在报告伊始指出,李教授听了6000节语文课发现教师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瓶颈有:激情、积累、思维品质。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今天,未来许多的工作,包括医生、教师等职业都有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但是在哲学这点上,人工智能永远都无法替代或超越人类,因为哲学的修炼能引领人类的价值观以及对思维的训练。我们未来的

教育改革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教师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前提,没有好思维品质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我一听就感觉器宇不凡,思想新潮,瞬间吸引了我的所有注意力。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主要可从清晰度、提炼度、开阔度、精细度、合理度、生长度(反面就是自我固化、自我板结化、自我化石化)这6个维度展开。时间有限重点阐述了第一点清晰度。自我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或听课、写课六大技能。李教授举了个例子如: 评课,什么才是评课高手呢首先必须是1.鉴赏家。2.批评家-知道问题和症结。3.建筑家-系统改进重建的具体建议和方案。这里忌讳抽象和套用。听到这里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哪如何成为评课高手呢李政涛教师仿佛知道台下老师所想,立刻给出了使用性的做法。成为优秀评课高手的做法:1.有一个模仿对象。李教师的模仿对象是他的博士导师叶澜教授。叶澜教授就具有强大的思维的的透析力、穿透力、融通力。有思想的方法与有方法的思想高度融通。没有思想,就没有魂;没有方法,就没有根。我们太容易就思想说思想,就方法谈方法。这样就是没有方法的思想和没有思想的方法。

礼仪教育重要性

学习礼仪的重要性 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让孩子带着礼仪走向社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以来被人们作为衡量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之一,也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然而当今一种现象却令人担忧:中小学生文明礼仪缺失严重。一些青少年在学校里不懂得尊重他人,不懂礼让,不讲礼貌;在社会上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人,甚至随心所欲;在家里不懂得孝敬长辈……礼仪教育再度引起关注。 ‘礼仪之邦’的美称,能不能在这一代中传承?一位教育界人士坦言,一个国家的未来在于孩子,一个孩子的未来在于教育。在所有幼儿的教育中,礼仪、品格、素质教育无疑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然而我国几乎所有幼儿园在儿童教育的黄金期,针对其开设的品格、礼仪素质课程却近乎于零,这既有历史的原因,又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以及家长的教育观念有关。 大量事实证明,英语、识字、珠心算,还是钢琴、轮滑、绘画都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到。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个博士生导师专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而良好的礼仪、品格是人一生成功的基础,是人之初的必修课。礼仪、品格教育最适宜在幼儿园开展,因此会得到家长100%的认可.湖南郴州机关幼儿园一班主任就接到家长这样的问询“最近学校开什么课了?我的小孩会跟我说,妈妈请帮我倒杯水,比以前懂礼貌多了…”可以说礼仪品格教育是真正对孩子、家长、老师、幼儿园、政府都受益的教育。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它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外在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我们这个古老而又文明的中国,俗有“礼仪之邦”美称。自古就有“不学礼,无以立”的说法。现在好多家长都忽视了这一点。再看看现在教育出来的孩子都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傲慢,自私,没礼貌,贪心,懒惰,脾气大……这是结果,原因在

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在当下不少教师的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被轻视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课堂上教师重视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或是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未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或是教师的提问虽然引起了学生的思维,但学生的思维展现往往是歪的、错的,教师没有抓住错机去推行鼓励学生自我纠错或发动学生寻错、议错、改错的举措,而以教师“抢注”的方式代替,学生的思维被“斩断”于萌发时期,久而久之,代替的是懒于思考依附他人或错误的定势。二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优秀生的思维过程代替。课堂上优秀生说得多、齐答多,久而久之,中下生就在那里静候,等待别人的回答、做题,稍勤快的学生抄而做之、抄而仿之,懒一点的学生干脆什么都不动了,思想走神或呆在课堂里。三为思维过程被学辅书代替。现在的学辅书大量充斥,亲眼目睹我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第一时间不是自己动脑而是去翻学辅书,寻求现成的答案,当问题与学辅书上不相符时,顿时就呆在那里。就拿查字典来说,字典是工具书,查字典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学生懒于查字典,以课课通等学辅书代替查字典的过程,不但遏制了自我的思维过程,连用好工具书的能力也被取代了。 有效的课堂必须凸显学生思维展现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激活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加强互动交流中的思维力度 新课程强调互动、合作和交往。但是我们要深化课堂的思维状态,必须加强小组合作的思维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而不是叽叽喳喳,探究有形无实,交流浮于表面。 合作学习的精髓是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思考的,我是怎么思考的;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我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这叫分享彼此的经验、彼此的思考和彼此的智慧。例如,合作中互助,你这个不懂我讲给你听听,我有困难你帮助我;合作中相互欣赏,你这个想法真棒等。如果有这样基于分享、互助、欣赏的合作,那么这个合作肯定是有内在吸引力的合作,是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合作。 在实践中很多合作学习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它对于学生思维展现是锦上添花的。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三下语文《燕子》一课时,“燕”这个字的教学,就让我引发了思考。以前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书写的。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教学后自我感觉这样的教学从实物图引入,把这个字用燕子的身体部位来记忆很是形象,学生记忆也非常快,颇为满意。 “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的体验。”此语让我思绪万千。上述案例似乎精彩,但学生是被学的。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呢?我们又重新定位――“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重新预设了小组合作的学“燕”字的接力赛。我在黑板上画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调整,“提高小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这一改革春风也在课堂教学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此,在课堂教学上要主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适时创新课堂教学,传授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乐趣,为小学生的自学做好万全准备。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渐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而小学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逐步得到师生们的关注。 一、打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活泼有趣的东西。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点,将课堂营造出一种欢快、和谐、明朗的氛围,使孩子们的心情都能放松下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之中,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积

极性来说发挥重要作用。为调动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巧妙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完成自主学习。待学生自学完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确定课堂的教学环节。结合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思考重点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人。在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充分去积极思考、感悟、加强情感体验、不断探究,切记千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如果学生的自学只是简单的走过场,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样也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一

小班文明礼仪教育

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文明礼貌 三小幼儿园代云雪 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幼儿期不仅是智力早期开发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3~4岁幼儿正处于一生中的敏感期,是学习做人的奠基期,在这个阶段进行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将会事半功倍。本学期,我们班的研究专题就是小班幼儿明文礼貌习惯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环境熏陶,注重渗透,将礼貌教育融于日常生活之中 新《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语言说教。”所以,我们针对小班幼儿年龄小、好模仿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各种适宜的显性环境与隐性环境。教室的门口是每个孩子每天早上必经之地,我们每天早上面带微笑迎接所有小朋友的到来,一声声甜甜的:“小朋友早”,构成了一幅幅传播文明礼貌的美丽图画,感染着家长,影响着孩子,每天每位幼儿来园、离园都乐意尝试主动向老师、家长、小朋友问好、道别等,在潜移默化中使小班幼儿初步形成了文明礼貌的良好行为习惯,教会孩子们使用“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日常文明用语。对于孩子的点滴进步,我们都用心观察,坚持正面引导、不断鼓励的方式,让孩子在赞扬声中获得礼仪知识、积累礼仪经验、实践文明礼仪行为。 二、通过示范和教育活动,使幼儿知道怎么去做 小班幼儿的特点尤为爱模仿,尤其喜欢模仿他尊敬的人。他们常常观察老师,并自觉不自觉地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老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老师与老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特别是本班老师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时时、处处、事事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的好坏要快,而且看得清楚。我就有目的的对小班幼儿行为加以引导。只要幼儿有礼貌的行为我都会告诉小朋友自己的新发现,渐渐的他们通过评定别人行为的好坏和自己的模仿,从而积累了经验和学习掌握了文明礼貌的方式。 三、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实践练习,巩固礼貌行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能代替枯燥的说教,加深幼儿的印象,帮助小班幼儿记忆。但仅凭感性的认识还不足以形成习惯,还必须让幼儿在有趣的游戏中进行行为练习,从而避免只是机械的模仿所造成的做与说的不一致,因此必须寓礼貌教育于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逐步加深对礼貌语言的理解,礼貌行为得以巩固。如,小班幼儿喜欢的娃娃家游戏,其实就是一个小小社会的缩影,在娃娃家里,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需要幼儿使用文明礼貌用语,教师就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开展文明礼貌教育,这样幼儿也更容易接受。 四、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文明礼貌习惯 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一个重要集体,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进行培养固然重要,但要使孩子真正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素养,家园配合也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在抓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行为习惯培养时,要做好家园配合工作。首先,可以在家长会上,向家长宣传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每位家长引起重视,同时对家长的行为习惯也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让家长对约束自己的行为举止,以身作则。在接送孩子时,做到自觉与老师打招呼,及时使提醒孩子主动与熟悉的人打招呼,仪表整洁,不穿拖鞋、背心来园接孩子,不在校门口、校园里吸烟、吃零食,平时注意不说脏话、粗话,在公共场所做到谦让,关心年老体弱者等等,以家长自身的形象来感化孩子,使文明礼仪教育真正做到家园密切配合。其次,家长可适当带孩子进入自己交往的社交圈,如外出作客时,让孩子观察成人的交往,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让座、倒茶等,使幼儿身临其境,在真实自然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浅析《道德与法治》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从2016年起将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教育部以传统文化、树德立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普及法制知识,养成尊法意识,使青少年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须的法律常识和制度,明晰行为规则;自觉尊法、守法,规范自身行为分辨是非,运用法律方法维护自身权益,通过法律途径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意识能力;践行法律理念树立法治信仰,引导青少年参与法治实践,形成对社会主义法制道德的价值认同、制度认同,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扞卫者。 一、教育思路的调整体现 (一)加强法制教育就是加强道德教育,二者不能分割 《道德与法治》教材既是道德教材也是法治教材,教材要体现道德意识,法治意识。从原来偏重于德育调整为德育并育,教育思路的调整有助于从小培养中小学生道德素养,增强中小学生的法律意识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规范教育是小学阶段法治教育重 规范教育应该是小学法制教育的重点,加强法制教育在小学阶段重点在“法”教学中不要把规则教育排除在法制教育之外,规则教育应该是法治教育的内涵。 (三)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是法治教育的主体

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的基地,要培养未来合格公民,必须强调在日常生活中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和法治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养成为社会主义普法和家庭普法的宣传者和行动者。学校的法制教育不仅仅是学习一套法律知识体系,更是一种思维和实践的方法,在教学中要通过游戏式、情境式、参与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法制,充分体现了中国式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理念。 二、新编教材的特点 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特点充分吸收了十多年德育课题成果满足了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成长需要构建了生活化德育的基本理论。教材的主要特点体现在:(一)教材凸显德育课程学科特色体现道德素养 (1)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正能量;(2)关注学生积极、愉快的情感。 (二)教材充分体现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统有中国味 (1)运用儿童谣凸显传统文化例如歌谣、诗歌、词赋等让人读起朗朗上口;(2)教材配有插图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如:孝文化、节日文化、文化典故等。 (三)教材体现了教育“以人为本”原则 (1)关注学生的安全健康,过去的道德教材强调为他人、为集体、讲奉献,大公无私而忽视学生个体的安全和健康。而《道德与法治》以人为本,给予了重视关

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

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 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份,我们”心窗”读书小组共同阅读了于漪参与著作的《教师的思维品质》一书。读书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温习《心理学》中关于思维的相关知识的过程,结合书中的生动案例分析和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边学习边领悟,突然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此刻,大学时生涩而又抽象的心理学专业术语瞬间变得具体、准确而又生动形象了。方才感悟到”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的深刻和正确。学得一点点与读友们共同交流: 智育的核心实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恩格斯曾说过,人类的思维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培养智能方面,最关注的基本点应该放在哪里?那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让地球上这枝”最美丽的花朵”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绽放。智育的核心实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智育的过

程中,注意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必要的,因为那是前人千百年来艰苦思维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但他不是智育的唯一目的或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消灭这种差别的途径,自然是使体力劳动者的思维能力达到与脑力劳动者的平衡和平等。我们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这种理想境界还极其遥远。然而,如果我们在智育中,真正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上下功夫,经过一代代的努力,就会逐渐消除社会成员思维发展的不平衡,进入我们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其意义将非常深远而伟大。所以,作为教师,智育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师的思维高度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 教师的思维具有双重性,是自向性和他向性的对立统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和处理自身的教学问题,还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引导、培养学生,使之学会如何运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和处理他们学习和生活所遇到的问题。 表面上看起来,优秀的教师课堂上显示的似乎只是其高度的语言修养,其实同时体现的是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水平,是其丰富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机敏性的高度统一。 教师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不但自身要尽力避免因抽象化效应等因

2020年幼儿园礼仪教育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2020年幼儿园礼仪教育下半年工作计划范文 古语云: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可见从小学习礼仪的重要性.可现在的一些孩子长辈的宠爱而养成的不良习气,特别是在我们农村这种习气很严重,例如不懂尊重父母、长辈,与人交往不懂谦让、不讲礼貌,公共场所不守秩序等,养成了唯我独尊的品性.幼儿对文明礼仪知识知之甚少,礼仪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因此小班幼儿入学的同时,对小班幼儿进行文明礼仪训练,教幼儿有礼貌、讲卫生、和小朋友友好相处,做个有爱心的好宝宝迫在眉睫.我园今年启用了《礼仪教育》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针对小班的实际情况,我们本学期《礼仪教育》教研计划如下: 一、礼仪教育主要内容 升国旗礼仪 生活礼仪:1、进餐礼仪2、仪表仪态礼仪3、行走礼仪 交往礼仪:1、称谓礼仪2、问候礼仪3、交谈礼仪4、做客待客礼仪5、接打电话礼仪6、同伴礼仪 学习礼仪:1、课堂礼仪2、活动礼仪 二、操作要点与主要措施 制订文明教育计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文明礼仪行为常规教育,并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次、生动活泼的方式来训练,在一日活动中渗透和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以我园《做可爱的未来人》内容为依据,掌握文明用语、礼仪示范动作,使每一位幼儿都认识行为规范,文明礼仪的内容和教育意义.

(一) 进行环境创设,让幼儿在环境中受到熏陶 环境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我们对教室环境进行了布置,将有利于幼儿行为习惯的图片张贴到墙上,并带领幼儿一起看一看,讲一讲,在这种看和讲的过程中,幼儿无意间就规范了自己的行为.这些图片孩子们天天看的见,也就随时可以受到教育.其实,这也正是环境的教育和熏陶作用. (二) 将礼仪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 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应结合教学活动来进行,像在语言活动《有礼貌的猪宝宝》和社会活动《嗨,你好》中,就可以在教学活动前面或者后面加上一个谈话的环节,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将礼仪教育引伸进来,教育幼儿懂礼貌,会谦让;在进行《好朋友饼干》的教学时,可让幼儿先制作,再让幼儿在交换饼干的过程中学会文明礼貌的交往. (三) 让孩子在游戏中亲自体验礼仪教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有力的教育手段.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在看中仿,动中学.像在体育游戏《找朋友》中,幼儿要有礼貌的和别人交往,邀请他人和自己做游戏,这样在游戏中就提升了他们的交往礼仪;在音乐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中,孩子们可以感受到帮助别人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别人的情感.在各种各样的游戏中,幼儿的礼仪教育可以得到锻炼. (四) 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将礼仪教育得到巩固 在我们班开展了推选幼儿作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在互相监督中使自己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和形成.被推选出来的值日生有明确分工,到晚上离园时,还要让幼儿对他进行评价,在这个评议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是非,让他们得到正确的教育.

法律的重要性

卢梭说:“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法律信仰是人类走向法治和秩序的必由之路。可见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对建立法治国家是非常重要的。那么什么是法律意识呢?《法律基础》教材上这样说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的心理、情感、知识和观点的总合,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包括法律感性认识和法律理性认识。在我国自1986年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民主法制建设,已经逐步从传统人治国家转向现代法治国家。现如今,老百姓从“屈死不告状”,到为主张权利去打“一分钱、五分钱、一元钱”官司;从令人难以启齿的离婚诉讼,到均能以平常心来对待;从“亲吻权”、“男人生育权”的诉讼,到“阳光权”、“环境审美权”的要求,都显示了民众法律意识的觉醒与进步。这一现代化的过程必然离不开法治政府的建构、法治社会的形成和法治公民的培育。其中,公民法治意识的培育又是法治建设的基础,没有广大的、普遍的公民法治意识提高,法治国家的大厦就不能稳固建立。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然要求公民法律意识要有所提高。一、公民法律意识是法治国家制度的思想基础。一般的说,在近现代西方法治国家理论中,“保护与促进公民权利”是国家与法存在的正当性理由,也是国家权力资源配置、运作与调整理论的逻辑论证出发点。而反映这种权利要求的“公民法律意识”,则构成了法治国家制度的思想基础。根据马克思“市民社会决定法与国家”理论和“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理论,我们可以断定,如果社会决定国家与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那么以“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国家的建立中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尽管因各国的国情、时代与思想家个性禀赋的差异,使已有的各种法治理论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即法治国家理论应该以公民意识作为思想基础,才可能真正体现现代民主、法治的精义。当然,西方的法治国家理论因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而带有明显的不足,但是“公民法律意识”在法治国家理论建构中的重要作用应该为我们所借鉴。社会主义公民法律意识应该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度的思想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