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加工课程设计大作业说明书修改版

矿物加工课程设计大作业说明书修改版
矿物加工课程设计大作业说明书修改版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1.2Mt/a选煤厂主厂房初步设计

院(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矿加10-2班

学号:2010300332

学生姓名:罗飞

指导教师:徐敬尧朱宏政李建军

2014 年1 月4 日

一、设计任务

处理能力为120万吨/年的矿井选煤厂,服务年限为40年以上,工作制度每年工作330天,每天工作16小时(即两班生产、一班检修),原煤牌号为气煤,入厂的原料煤为该矿A、B两层煤,其中A层占入厂原煤49%、B层占入厂原煤51%。有关原料煤资料详见后表,工艺流程图见附图。

最终产品质量要求:精煤灰分10.51%~11.00%,精煤水分M t≤12%。二、煤质资料分析

根据给定的工艺流程、选煤方法及入选粒度上下限等进行资料综合,并进行校正;求的入选原煤的粒度组成,由此绘制出原煤可选性曲线,分析入厂原煤的性质。计算表格见表1、2、3、4、5、6、7、8。

1.筛分资料

表1 入厂原煤筛分试验综合表

表2 将原煤中大于50mm粒级的破碎后的筛分试验结果综合

表3 原煤自然级筛分实验综合表

表4 根据表2、表3的结果,将表2、表3进行综合得

2,浮沉资料

表5 据A层煤自然级和破碎级所占本级数量将50~0.5毫米浮沉试验综合得

表6 根据B层煤自然级和破碎级所占本级数量将50~0.5毫米浮沉试验综合得

表7 根据各层煤数量占入厂原煤总量的百分数将两层原煤浮沉试验结果综合的

表8 根据表7各密度占本级的产率得到A、B层混合煤50~0.5毫米级入选密度组成

由表8的相关数据绘制可选性曲线

1

1lg

553.1--=p e I t δδ可选性曲线0102030405060708090100

10

20

30

40

5060

70

80

90

100

灰分%

浮物累计产率%

102030405060708090100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密度kg/l

沉物累计产率%

根据产品要求灰分10.51~11.00%查得理论分选密度为1.53左右 理论精煤产率

81.2%,δ±0.1含量为<20.%,属于易选或中等可选性煤。

三、工艺流程的计算

3.1 跳汰机选后产品设计数质量指标的预测 跳汰选产品设计指标计算的近似公式 求得对应分配率来预测产品产率。

主再选跳汰作业的计算:根据等λ原则确定主再选矸石段中煤段的分选密度,获得最高的精煤产率。

表9 50-0.5mm 主选跳汰设计产品计算表

表10 50-0.5mm再选跳汰设计产品计算表

根据表9、表10对主再选产品的预测得到主再选跳汰产品设计平衡表表11 表12

50~0.5mm级主选跳汰产品设计平衡表

产品名称

数量γ(%) 灰分

Ad(%) γ本γ全

精煤69.75 56.71 10.08 中煤15.64 12.72 23.49 矸石14.61 11.88 65.11 小计100.00 81.30 20.22

小计占总计

91.50 次生煤泥 6.00 5.33 20.22 浮沉煤泥 2.50 2.22 21.13 总计

100.00

88.86

20.24

根据表11、表12综合得到表13

50~0.5mm 级主、再选跳汰产品设计平衡表 产品名称 产率γ

(%) 灰分Ad(%) 备注 精煤 主选精煤

56.71 10.08 再选精煤

5.89 14.69 合 计 62.60 10.52 中 煤

6.07 32.03 矸 石

11.88 65.11 煤泥

次生煤泥 6.09 20.63 浮沉煤泥

2.22 21.13 原生煤泥 11.14 15.17 合 计 19.46 17.56 总 计

100.00

19.68

3.2 数质量流程的计算 1.准备作业的计算

1.预先筛分过程

由表1可知预先筛分入料的数质量。 入料 γ1=100.00% Q1=Q×γ1=227.3 × 100.00%=227.3t/h Ad 1=Ad=19.67%

因为本流程是混合入选,取筛分效率%100=η。

筛上 %

29.23/2.67%58.293.2273Q3%

58.29503503===?=?===++Ad Ad h t Q γγγ

50~0.5mm 级再选跳汰产品设计平衡

产品名称

数量γ(%) 灰分

Ad(%) γ本 γ全

精煤 7.71 5.89 14.69 中煤 5.19 3.97 24.77 矸石 2.75 2.10 45.75 小计 15.64 11.96 23.49 小计占总计 94.00 次生煤泥 6.00 0.76 23.49 浮沉煤泥 0.00 0.00 0.00 总计

100.00

12.72

23.49

筛下 %

15.1842

.7029.2358.2910067.19/1.160%42.703.227Q %

42.7058.2910023311222312=?-?=?-?==?=?==-=-=γ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2,手选过程

此作业流程设置检查性手选,不计算拣出的杂物量,即

Γ4=γ3=29.58% Q 4=Q 3=67.2t/h Ad 4=Ad 3=23.29%

3.破碎过程

γ5=γ4=29.58% Q 5=Q 4=67.2t/h Ad 5=Ad 4=23.29%

最后得出准备作业的出料的数质量:

γ6=100.00% Q 6=227.3t/h Ad 6=19.67%

3跳汰选作业的计算

1.主选跳汰作业 入料 γ6=100.00%

Q 6=227.3t/h Ad 6=19.67%

精煤 %

8.11/4.171%4.753.227Q %

4.757

7777=?-?==?=?==+=γγγγγγγ泥

泥精精泥精Ad Ad Ad h t Q

中煤 γ8=γ(中)=12.72%

Q 8=Q × γ8=227.3×12.72%=28.9t/h Ad 8=Ad(中)=23.49%

矸石 γ9=γ(矸)=11.88%

Q 9= Q 6 –Q 7 - Q 8 =27t/h Ad 9=Ad(矸)=65.11%

2.再选跳汰作业

入料γ8=γ(中)=12.72%

Q 8=Q × γ8=227.3×12.72%=28.9t/h Ad 8=Ad(中)=23.49%

精煤 γ10=γ (精)+γ(次泥)=6.65% Q 10=Q × γ12=227.3× 6.65%=15.1t/h

%7.15d 10

-10==??γγγ次泥

次泥精精A Ad Ad

中煤 γ11=γ(中)=3.97% Q 11=Q × γ11=9.0t/h Ad 11=Ad(中)=24.77%

矸石 γ12=γ8-γ10-γ11=2.1%

Q 12=Q 8-Q 10-Q 11=45.75t/h Ad 12=Ad(矸)=4.8%

最终中煤 γ14=γ8- γ10=6.07% Q 14=Q 11-Q 12=13.8t/h

=?-?=14

10

108814γγγAd Ad Ad 32.03%

4 煤泥处理及浮选作业的计算

1.脱水分级

已知筛孔d=13mm ,主再选精煤合并进入单层筛,筛分效率%100=η,因此 入料 γ13=γ7+γ10=82.06% Q13=Q ×γ13=186.5t/h

19.1213

10

107713=?+?=γγγAd Ad Ad %

设溢流精煤的粒度组成与入料原煤相同,且各粒度级灰分相近,则

筛上物 %

52.10/8.78Q %69.345

.0131515155.050135.01315====?==?==++-+++总精精原煤

原煤

总精

A A Ad h

t Q γγγγ

γγ

筛下物 %

41.13/7.107Q %

37.4716

15

15131316151316151316=?-?=

=-==-=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Q

2.斗子捞坑水力分级作业

捞取物 %

05.12%

40/1.81Q %

69.35%4017

5.0165.0165.013165.013161717175

.0165.0131617=??-?=

=?==?-=------γ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溢流 稍后计算 3.末精煤脱泥作业

入料 %

05.12/1.81Q %

69.35171717===Ad h t γ

筛下物 %

56.17/5.11Q %

06.5%655

.02017205

.01720===?==?=--泥Ad Ad h t Q γγγ

筛上物 %

14.11/6.69Q %

63.3019

20

20201719201719201719=?-?=

=-==-=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Q

4.离心脱水作业

设离心液中无跑粗现象,脱水后的末精煤仍含有50%的入料细煤泥。则

末精煤 %

89.10/1.64Q %

18.2821

22

22191921221921221921=?-?=

=-==-=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Q

离心液 h t Q /6.5Q %

45.2%822221922=?==?=γγγ

Ad 22=22

5.05.0225.05.022γγγ--++?+?泥

泥A A =14.1%

式中:γ5.022

-=γ

5.019

-×50% γ

5.022

+=γ

22-γ5

.022

- A 5

.0+泥=A 13~0.5+2%

%

43.16/1.17Q %

51.6723

23

232020232323222023=?+?==?==+=γ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设循环物料返回捞坑后全部进入溢流,则

捞坑入料 %

36.12/8.124Q %88.5423

23161623162316=?+?=

=+==+=γ

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Q

捞坑溢流 %

12.17/6.43Q %

19.1919

17

171817181718=?-?=

=-==-=γγγγγγAd Ad Ad h

t Q Q

5.煤泥浓缩作业

设浓缩效率%100=η,则

入料 %

12.17/6.43Q %

19.19181818===Ad h t γ

底流 %

12.17/6.43Q Q %

19.19183418341834======Ad Ad h t γγ

溢流 0

0Q 0

353535===Ad γ

6.煤泥浮选作业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精煤和尾煤的灰分,然后按数质量平衡公式计算。

入料 %

12.17/6.43Q Q %

12.19343634363436======Ad Ad h t γγ

精煤 %

00.10/8.35Q %

77.1524242436

2536

253624==?==--?

=Ad h

t Q Ad Ad Ad Ad γγγ

尾煤 %

50/8.7Q %

41.325243625243625==-==-=Ad h t Q Q γγγ

7.浮选精煤脱水作业

浮选精煤和尾煤的过滤(或压滤)脱水作业计算,一般为了简化计算,都假设滤液中固体含量为零。因此

0Q 0

272727===Ad γ %00.10/8.35Q Q %

77.15242624262426======Ad Ad h t γγ 8.浮选尾煤的浓缩 设浓缩效率%100=η,则

底流 %

50/8.7Q Q %

41.3252825282528======Ad Ad h t γγ

溢流 0

0Q 0

292929===Ad γ

9.浮选尾煤的压滤

设滤液中固体物含量为零,则

煤泥 %

50/8.7Q Q %

41.3283028302830======Ad Ad h t γγ

溢流 0

0Q 0

313131===Ad γ

10.综合数据

00Q 0

333333===Ad γ

%

55..10/7.178Q %

64.7833232===Ad h t γ

3.3 水量的计算

计算内容:有关的工艺作业的用水量(循环水、清水),m 3/h ;各产物的水分(%)或含水量(m 3/h );全厂工艺用水总量(包括循环水和清水补加量),m 3/h 。 计算公式: M t =W Q W +×100% W=t t M QM -100 V m =W+c t Q δ=Q(R+c

δ1

)

P=

W Q Q +×100% q=c

R δ11000

+

R=q 1000-c δ1

式中:W ——水量(计算时不考虑其中的悬浮物),m 3/h 或t/h

M t——水分,即含水百分数,%

Q——煤的绝对数量(计算时不考虑水的问题,按绝对干燥计算),t/h V m——矿浆(即煤泥水)体积,m3/h

R——液固比(R=W/Q)

δc——煤泥的真密度,t/m3

P——固体质量百分比浓度(P+M t=100%)

q——煤泥水的体积浓度,g/L或kg/m3

表14 水量平衡表

水量平衡表

选煤过程用水

用水量

(m3/h)

选煤过程排水

用水量

(m3/h)

1.循环水主选机用水568.18

1.损失水

精煤产品带走水23.94 再选机用水85.74 中煤产品带走水7.04

矸石产品带走水9.00 小计653.92 浮选尾煤带走水 2.45

2.清水

跳汰机补充水0.99 小计42.43 末精煤脱泥筛喷

24.34

2.澄清返回

尾煤浓缩机溢流

229.65 入选原煤带入水

17.11 压滤机滤液9.19

煤泥浓缩机溢流

415.08 小计42.43 小计653.92 总用水量696.35 总排出水量696.35

表15 根据上述流程计算得到

选煤产品最终平衡表

产品

数量灰分

Ad(%)

水分

Mt(%) 产率γ(%) t/h t/d Mt/a

精煤

块精煤34.69 78.8 1261.3 0.4 10.52 9.00 末精煤28.18 64.1 1024.9 0.3 10.89 7.00 浮选精煤15.77 35.8 573.5 0.2 10.00 24.00 小计78.64 178.7 2859.7 0.9 10.55 11.29

中煤

中煤 6.07 13.8 220.6 0.1 32.03 25.00 浮选尾煤 3.41 7.8 124.1 0.0 50.00 24.00 小计9.48 21.5 344.7 0.1 38.50 24.64 矸石11.88 27.0 431.9 0.1 65.11 25.00 原煤100.00 227.3 3636.4 1.2 19.68 7.00

四工艺流程评述

1.选前准备作业的评述

为满足分选作业对原煤入料粒度上、下限及含泥量等方面的要求,设置了选

前准备作业。主要包括预先筛分、检查性手选、破碎三个作业环节。由于入厂原

煤中煤泥含量不大,所以不设置预先脱泥的作业环节。

2.分选作业流程的评述

由于原煤的可选性属于易选或中等可选的范畴,所以优先采用跳汰选。分选

作业主要采用跳汰主选+跳汰再选流程,主选跳汰机直接分选出精煤和矸石,中

间产物进入再选跳汰机,分选出再选精煤,与主选精煤合并为最终精煤。再选中

煤和再选矸石可以合并为“洗选煤”合并后灰分应满足用户要求或灰分不超过40%。

设置再选环节可以将由于人工操作不当造成的的损失在主选中煤里的精煤,

通过再一次分选回收起来,达到减少损失,提高精煤产率的目的。

3.煤泥水处理流程的评述

煤泥水处理在这里主要采用“浅度浓缩–浮选”流程,由于从捞坑溢流留出来的煤泥水的浓度达不到直接浮选的要求,先将煤泥水浓缩后,再进入浮选作业,以保证浮选入料的浓度,提高浮选作业的效率。

本流程的优点是克服了煤泥水深度浓缩,高灰微细煤泥在循环水中形成恶性循环,使循环水中固体浓度逐渐升高,导致使用循环水的工艺作业的工艺效果变坏,使产品质量下降的缺点,又避免了直接浮选浓度过低的缺点。

4.产品脱水作业的评述

对于块煤的脱水主要采用脱水分级筛;对于矸石的脱水采用斗式提升机;对于末煤脱水,这里采用卧式离心脱水机;浮选精煤的脱水采用加压过滤机,浮选尾煤的脱水采用箱式压滤机。经过相关的计算可以满足产品水分的要求。

5.脱泥作业的评述

末煤采用直线振动筛加喷水进行脱泥,然后进入离心脱水作业,得到末煤。

五、主要工艺设备的选型与计算

单位负荷定额计算法就是按单位容积、或单位面积、或单位长度或单位时间等单位负荷指标来计算设备的生产能力。

筛分设备、跳汰机及真空过滤机的选型计算

有单位负荷定额指标可查时

所需筛面总面积:F=

q Q

K

需用台数:n=

f

F

式中:F——根据入料量计算得出的所需总面积,m2

K——负荷不均衡系数

Q——入料负荷,t/h

q——单位负荷定额指标,t/m2·h

斗子捞坑的沉淀面积计算

粗煤泥分级时,,分级粒度一般取0.3~0.5mm,计算时,取溢流量等于入料量,则所需沉淀面积:

F=

q 1(K 1W+K 2δ

Q ) 式中:F ——所需沉淀面积,m 2

K 1——煤泥水系统的不均衡系数

K 2——干煤泥的不均衡系数 W ——进入设备的水量,m 3/h Q ——进入设备干煤泥量,t/h δ——煤泥密度,t/m 3,取1.5~1.6

Q ——单位沉淀面积处理能力,m 3/m 2h

台数的确定: n='

F F

式中:F ’——单台设备的沉淀面积,m 2

离心脱水机

所需台数计算(需备用一台): n=

c

Q Q

K ? 式中:K ——入料不均衡系数 Q ——入料量,(t/h )

Q c ——单台处理能力(t/台·h )

浮选机所需台数的计算确定方法

(1)采用单位容积负荷定额指标计算

当采用浓缩浮选流程时,或入浮矿浆浓度>80g/L 时,按单位容积的干煤泥处理量计算台数。即: 需要总容积:V=q

K Q

K v ?? 需要总槽数:i=

1

V V 需用浮选机台数:n=1

i i

个各中:K ——入料不均衡系数 Q ——入料干煤泥量,t/h

K v ——容积有效利用系数,取0.85 q ——单位容积干煤泥处理量,t/m 3·h

V 1——单槽容积,m 3 (容积下限最低8m 3)

i 1——单台浮选机槽数(取4)

表16 主要设备的选型

六小结

选煤厂在选煤行业的作用十分重要。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选煤厂的生产运作,与生产的经济效益直接挂钩。本次作业是我们对选煤工艺设计的第一次尝试,作业量看似不大,可是做起来却没那么简单,不过我相信每个人的收获也很大。

通过完成这次作业熟悉和掌握了选煤工艺流程各环节设计、设备选型计算、综合分析数据等方面,不仅是对《选煤工艺设计与管理课》学习成果的体现,更加深了我对矿物加工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就所用软件来说,我们这次一共主要使用了EXCEL、WORD、AUTOCAD 等软件,充分考察了我们的计算机能力,使用这些软件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最终都一一解决了,这也增长了我的计算机知识,提高了我的实践动手能力。

(完整版)机械加工工艺及其毕业课程设计方案

目录 摘要 (3) 第一章零件及零件的工艺分析 (4) 1.1 零件的作用 (4) 1.2、零件的工艺分析 (4) 第二章确定毛坯的制作方法、初步确定毛坯形状 (5) 第三章工艺设计与分析 (5)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5) 3.2、零件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5) 3.3、确定加工工艺 (7)

3.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设计、绘制毛坯 (8) 3.5、确定切削用量 (9) 3.6、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和机械加工卡工序 (20) 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21 4.1确定设计方案 (21) 4.2 计算夹紧力并确定螺杆直径………………………………………………… 22 4.3 定位精度分析………………………………………………………………… 22 参考文献 (23)

摘要 本次设计是汽车底盘传动轴上的万向节滑动叉,它位于传动轴的端部。主要作用:一是传递扭矩,使汽车获得前进的动力;二是当汽车后桥钢板弹簧处在不同的状态时,由本零件可以调整传动轴的长短及其位置。零件的两个叉头部位上有两个孔,是用来安装滚针轴承并且与十字轴相连,起万向节轴节的作用。而零件外圆内的花键孔与传动轴端部的花键轴相配合,用于传递动力之用。 这次的夹具也是用于装夹此零件,而夹具的作用也是为了提高零件的劳动生产率、保证加工质量、降低劳动强度。而夹具的另一个目的也是为了固定零件位置,使其得到最高的效率。 关键词:传动轴万向节滑动叉传递扭矩花键轴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car chassis of transmission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it is located at the end of the drive shaft of.The main role:first, is the transmission torque,make cars get motivation;second,it is when the automobile driving axle leaf spring in different state,by the parts can adjust the length of the shaft and its position.Parts of the two fork a two funtion.And the parts of the spline circle order to improve labor productivity,ensure the parts processing quality, reduce the labor intensity.And fixture another purpose is to fixed position parts,making it the shaft 、universal joint sliding a fork

数据库课程设计大作业

《数据库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班级:测控071班 学号:200710402112 200710402115 姓名:杜文龙王京京 题目名称:物资管理系统 完成日期:2009年12月25日 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2009年12月

物资管理系统 一、课程设计目的: 1.加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有关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设计与实现的方法和阶段性知识,光靠课堂讲授既枯燥无味又难以记住,但它们都很重要,要想熟练掌握,必须经过大量实践环节加深对它们的理解。 2.通过课程设计,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及步骤 数据库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开发一个数据库系统需要集理论、系统和应用三方面为一体,以理论为基础,以系统(DBMS)作支柱,以应用为目的,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实际需要开发一个真实的数据库系统,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可多人一起完成,但无论如何都应完成数据库的需求分析、数据的分析与建模、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的开发与运行等全部过程。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达到能够纵观全局,分析、设计具有一定规模的题目要求,基本掌握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且做到对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运用。 3.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设计,使同学能够主动查阅与数据库相关资料,掌握一些课堂上老师未曾教授的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学以及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应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严禁抄袭。 2.掌握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关系数据库的设 计理论、设计方法等。熟悉数据建模工具Visio与数据库管理系统SQLServer 软件的使用。 3.按时上机调试,认真完成课程设计。 4.认真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三、需求分析 信息管理系统是集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为一体的信息系统工程,它能够使企业运行的数据更加准确、及时、全面、详实,同时对各种信息进一步地加工,使企业领导层对生产、经营的决策依据更充分,更具有合理性和库、科学性,并创建出更多的发展机会;另外也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科学化、合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为企业的管理水平跨上新台阶,为企业持久、健康、稳定的发展打下基础。 这个物资管理系统是以客户机/服务器模式的信息管理模式的信息管理系统。它的开发过程不仅仅是一个编写应用程序的过程,而是以软件工程的思想为指导,从可行性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南(doc 9页)

数控机床课程设计指导书应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要求 1 绘制二维、三维零件图各一张; 2 数控加工工序卡一份; 3 走刀路线图一份; 4 数控加工程序清单一份(含注释); 5 设计说明书一份。(分析零件结构;选择机床设备、刀具;编 写数控加工工艺;写出数值计算过程) 3.零件图的分析 在数控车床上加工如图所示的带螺纹的轴类零件,该零件由外圆柱面,槽和螺纹所构成,零件的最大外径为Φ56,加工粗糙度要求较高,并且需要加工M30×1.5的螺纹,其材料为45﹟,分析其形状为不规范的阶梯轴类零件,可以采用端面粗车循环加工指令,选择毛坯尺寸为Φ60mm×150mm的棒料。

4.机床设备的选择 根据该零件图所示为轴类零件,需要的加工的为外轮廓和螺纹,以及毛坯的尺寸大小,查机械设计手册选择FANUC系统的CK7815型数控车床来加工此零件。 5.确定工件的装夹方式 由于这个工件时一个实心轴类零件,并且轴的长度不是很长,所以采用工件的左端面和Φ60的外圆为定位基准。使用普通三爪卡盘加紧工件,取工件的右端面中心为工件的坐标系的原点。 6.确定数控加工刀具及加工工序卡片 根据零件的加工要求,T01号刀为45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2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粗切外圆偏刀;T03号刀为900硬质合金机夹精切外圆偏刀;T04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切槽刀,刀片宽度为5mm,用于切槽、切断车削加工;选择5号刀为硬质合金机夹螺纹刀,用于螺纹车削加工。该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卡片如表1-1所示。 加工流程:加工右端面→粗车外轮廓→精车外轮廓→切螺纹退刀槽→车螺纹→切断 表1-1数控加工工序卡片

选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选煤(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用)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资源与环境系 2010年9月

《选煤(矿)厂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 选煤(矿)厂设计课程一门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通过本课程设计可系统复习所学课程和掌握选矿厂设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对所学课程加深理解,并得到最基本的实际技能训练,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设计以一座选煤厂为例,是在已确定原料煤资料,选煤方法、人洗上下限、大块处理等条件下给定了原则工艺流程的前提下进行的。 设计内容包括对原料煤性质的分析、煤质资料的综合、工艺流程计算、主要设备选型及主要车间设备机组布置,并对主要分选作业产品结构进行方案比较,最后对给定的工艺流程进行评价并编写出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 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90万吨的矿井型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为年工作330天,每天二班生产(16小时工作),一班(8小时)检修,产品要求:精煤灰分A ≤10.0%,精煤水分W Q ≤12%,中煤就地供发电站,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2.原始资料:原料煤工业分析见表1。 原料煤工业分析 表1 Q g % W Q % S Q % V% X Y 牌 号 A 层 24 2.3 1.2 38 10 20 气 煤 B 层 15 3.2 0.4 42 12 19 气 煤 原煤来自A 层、B 层。A 层煤产量占40%,B 层煤占60%。 原料煤资料见表2,表3,表6,表7,选煤厂工艺流程见图l 。计算用表格见附表4,5,8,9,10,1l ,12,13,14,15,16,17,18。 二、设计内容: 根据设计任务和指定的原始资料和条件,课程设计应包括: 名 称 层 别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本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讲明书 一、分析零件图纸,确定总体加工方案 (一)、图纸分析: 该图是一复杂轴类零件,零件部分地点较为复杂,部分加工精度较高,采纳数控车削加上钻削、滚齿、插齿综合完成。该零件由外圆柱面、孔、倒角、内齿轮,齿轮轴、槽、阶梯组成。其中零件最大外径为19mm,长度为104mm.选择毛坯尺寸为114x22mm的棒料。 (二)、精度等级、表面粗糙度分析: 考虑到左右两端齿轮齿面粗糙度1.6,滚齿机滚齿后要倒角磨齿;外圆表面粗糙度要求最高为0.8,尺寸精度也易于达到,因此外圆精车即可达到要求。同轴度及各圆跳度都要求要装夹次数减少。因此,外圆以两顶尖定位,一次装夹完成粗精加工。为满足同轴度要求,打孔时应夹外径为13.9的外圆。 (三)、材料和热处理分析: 零件材料为31CrMoV9是齿轮钢,预备热处理为调质,回火温度600℃——630℃。最终热处理为渗氮,HV900。(四)、总体方案: 先对毛坯预备热处理(调质处理);用数控车床粗精车两

端面打中心孔,再以两中心孔定位,粗车外圆轮廓,精车右端外圆轮廓,切槽。再以外径为13.9的槽定位,粗精车左端外圆,钻铰孔、镗孔割内槽;最后再滚齿,插齿;最终热处理,再上磨齿机进行磨齿;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 二、确定加工工艺方案 (一)装夹方式及量具选择: 数控车床夹具使用三爪卡盘自动定心夹具及顶尖;Y3150E 滚齿机使用专用夹具,插齿机使用专用夹具,磨齿机使用专用夹具。 量具有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百分表。 (二)加工顺序: 1.备料,下料尺寸ф22×106的棒料,预备热处理 2.车,粗精车右端面,钻中心孔 3. 粗车,夹左端外圆顶中心孔定位,粗车右端外圆各部,留单边余量0.2 4、精车,夹左端外圆顶中心孔定位,精车右端外圆各部至图纸所示。 5、切1.1mm宽的槽 6、用3.5mm切槽刀切3.5mm处,4.6mm处以及12mm处,加之外

输出轴加工工艺课程设计.

输出轴加工工艺说明书 (数控加工工艺设计) 班级:0620131 学号: 21号 姓名: 慕林峰 指导老师:孙淑婷 2010年4月9日至2010年4月15日

前言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英文:Numerical Control(NC)。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输出轴的用途很广泛,该输出应用在动力输出装置中,是动力输出的关键零件之一。该输出轴在工作中需要承受一定冲击载荷和较大的扭矩,因此该零件应具有足够的耐磨性和抗扭强度。所以设计中一定要注意表面热处理。

目录 前言 (2) 一、设计任务书 (4) 二、输出轴工艺分析 2.1 输出轴的作用 (6) 2.2输出轴的结构特点、工艺,表面技术要求分析 (6) 三、确定毛胚 3.1选择毛胚材料 (7) 3.2毛胚的简图 (7) 四、工艺路线的确定 4.1基准的选择 (8) 4.2各表面加工方法的确定 (8) 4.3工序集中和分散考虑 (9) 4.4加工设备于工艺设备的的选择 (9) 五、加工顺序的安排 (10) 六、走刀路线的确定 (11) 七、刀具的选择 (11) 八、切削用量的选择 (12) 九、小结 (13) 十、参考文献 (13) 附工艺过程卡、工序卡、加工程序 (14)

(完整版)大工16秋《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大作业答案

网络教育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题目:某公路施工图设计 学习中心: 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学 号学 生: 指导教师: 乔 娜 1 设计交通量的计算 设计年限内交通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7%,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交通量如下: 桑塔纳2000:2300辆; 江淮a16600:200辆; 黄海dd680:420辆; 北京bj30:200辆; Ep140:580辆; 东风sp9250:310辆。 设计交通量:d N =0N ×() 1 1n r -+ 式中:d N —远景设计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 0N —起始年平均交通量(辆/日); r —年平均增长率; n —远景设计年限。 代入数字计算: 解: 0N =2300+200+420+200+580+310=4010(辆/日) 假设远景设计年限为20年,则将上述的种种数字带入公式后计算: 设计交通量:d N =0N ×() 1 1n r -+ =4010×(1+0.07)19 =14502(辆/日)

2 平面设计 路线设计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和横断面设计三大部分。道路是一个三维空间体系,它的中线是一条空间曲线。中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称为路线的平面。沿着中线竖直的剖切,再展开就成为纵断面。中线各点的法向切面是横断面。道路的平面、纵断面和各个横断面是道路的几何组成。 道路的平面线形,受当地地形、地物等障碍的影响而发生转折时,在转折处需要设置曲线,为保证行车的舒顺与安全,在直线、圆曲线间或不同半径的两圆曲线之间要插入缓和曲线。因此,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因素。 直线是平面线形中的基本线形。在设计中过长和过短都不好,因此要加以限制。直线使用与地形平坦、视线目标无障碍处。直线有测设简单、前进方向明确、路线短截等特点,直线路段能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但长直线容易使司机由于缺乏警觉产生疲劳而发生事故。 圆曲线也是平面线形中常用的线性。《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各级公路不论大小均应设置圆曲线。平曲线的技术标准主要有:圆曲线半径,平曲线最小长度以及回头曲线技术指标等。 平曲线的半径确定是根据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而定: )(1272 i V R +=μ 式中:V-行车速度km/h ; μ-横向力系数; i -横向超高,我国公路对超高的规定。 缓和曲线通过曲率的逐渐变化,适应汽车转向操作的行驶轨迹及路线的顺畅,以构成美观及视觉协调的最佳线形;离心加速度的逐渐变化,不致产生侧向冲击;缓和超高最为超高变化的过渡段,以减小行车震荡。 平曲线要素: 切线增长值:q=2s L -2 3 240R L s 内移值: p=R L s 242-3 4 2384R L s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计算过程 结 果一、设计课题 二、零件图纸分析 1. 毛坯的选择,长度为150MM,宽度为90mm,高度为40mm长方体毛坯。 2. 机床选择: 根据该零件加工的数控机床类型和型号。包括主要参数及工作台尺寸。确定定 位方案,夹紧方案等可选择数控铣床机床。 3、刀具及夹具选择 夹具:毛坯为规则的长方体,选用平口钳夹具夹紧即可。 刀具: (1) T06、直径50的飞刀开粗两边的大平面; (2) T01、Φ6的钻头,钻孔6-Φ6的通孔; (3) T02、Φ10的钻头,钻4-Φ10的盲孔; (4) T03、Φ29的钻头,钻2-Φ30的镗刀底孔; (5) T04、Φ30的镗刀,镗孔。 4、切削参数的确定 (1)背刀吃量。飞刀F200, Φ6的钻头F150,Φ10的钻头F150, Φ26Φ钻头 F60, Φ30的镗刀F60.

(2)主轴转速。 主轴转速:主轴转速设为400r/min. 5、走刀路线 四、工艺规程设计 1、工艺路线的拟定 工步1:下料; 工步2: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D50的飞刀加工两边平面; 工步3: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6的钻头,钻孔6个Φ6的通孔; 工步4: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10的钻头,钻4个Φ10深15的盲孔;工步5: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29的钻头,钻2个Φ30镗刀底孔通孔;工步6: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30镗刀,镗2个Φ30镗刀通孔; 工步7:钳工去毛刺; 工步8:检验员检验; 工步9:清洗,封装入库。 2、热处理工艺 零件材料为碳素钢,热处理采用淬火的方式。 3、工艺路线的最终确定 工步1:下料; 工步2: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D50的飞刀加工两边平面; 工步3:用平口钳夹紧工件;用Φ6的钻头,钻孔6个Φ6的通孔;

矿物加工毕业设计(选煤厂设计)

课程设计 说 明 书 学校: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采矿工程系 班级:08选煤(2)班 姓名: 指导老师: 时间:2010年12月

目录 目录 1 1摘要 2 2设计任务书 3 3原煤资料分析 4 表1 筛分实验报告表 4 表2 综合级50——25mm浮沉实验报告表 5 表3 综合级25——13mm浮沉实验报告表7 表4 综合级13——6mm浮沉实验报告表8 表5 综合级6——3mm浮沉实验报告表9 表6 综合级3——0.5mm浮沉实验报告表10 表7 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一)11 表8 筛分浮沉试验综合报告表(二)12 表9 浮沉50——0.5mm粒级原煤浮沉试验综合表13

摘要:选煤是煤炭工业生产中提高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是综合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也是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洁净煤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设计以已知的煤炭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原煤资料的分析,绘制出可选性曲线,根据可选性曲线、理论分选密度、理论产率等。以上述条件为依据,最终求出煤的分选密度、确定煤的分选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工艺流程、最后通过计算确定适宜的设备。本设计采用重介分选流程,可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的产率和回收率,并且操作过程相对简单。 关键词:选煤、选煤厂设计、重介、浮选

一设计任务书 1.条件:设计一座年处理能力为60万吨的矿井型选煤厂,服务年限为30年以上,选煤厂工作制度为300天,每天两班生产(16小时工作)一班检修。 2.产品要求:精煤灰分为8.0%,精煤水分为 Mt=12%,中煤就地供电站,矸石灰分为70%——75%之间,矸石进行综合利用。

数控加工课程设计说明书

南昌航空大学 《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院:航空制造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课程名称:《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王瑞祥学号:12031335 设计题目:复杂阶梯轴的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设计 起迄日期:2015年11月9日~11月13日 指导教师:于斐 上交资料要求:1、电子文档:零件的模型与工程图文档、NC 文件、设计说明书word稿等 2、设计说明书纸质打印稿等(与电子档相同)

课程设计任务书 1.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CAM 技术与应用》课程配套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结合前期所学相关知识,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某中等复杂程度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重点熟悉其中数控加工自动编程与应用的内容。通过设计使学生掌握零件的建模、工程图与数控编程的设计方法,并撰写设计说明书,达到一次综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的训练目的。 2.设计内容与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参数、设计要求等): 2.1原始数据: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的含有数控加工要求 的零件(零件结构要求包含 UG 中不少于两种不同类别的加工方式:即零件结构中包含普通加工机床不便或不能加工的几何结构特征,并至少用到 UG 中的平面铣、型腔铣、固定轴轮廓铣、孔或孔系加工、车削加工中的两种加工方法),并完成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工作。 2.2技术要求:数控加工的内容是基于三轴数控铣床或加工中心或二轴数控车床 加工为主,按照单件小批量生产纲领,默认为典型材料 45 钢(允许指定其他材料)。 2.3设计要求:设计要求完成以下工作: 1)零件三维建模与工程图设计。 2)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设计。(允许在设计说明数中完成) 3)基于 UG 的数控加工编程设计(包括:工件坐标系与毛坯的设定,刀具的设定,加工方法的设定(粗、半精和精加工等),编程过程中的相关参数设定,生成数控加工轨迹并分析,加工模拟的仿真,后处理生成 N 加工代码。)4)撰写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要求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描述设计过程、相关参数的设定分析与选值说明,刀路轨迹和比较、分析与说明,NC 代码的必要说明等) 3.成绩评定: 成绩:指导教师签名: 评语: 摘要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目的、内容与要求 1 课程设计的目的 学生通过设计能获得综合运用过去所学过的全部课程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及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为以后做好毕业设计、走上工作岗位进行一次综合训练与准备。它要求学生全面地综合运用本课程及有关选修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进行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设计与机床夹具的设计。其目的就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程原理课程及专业课程的理论知识,结合金工实习、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地分析与解决机械加工工艺问题,初步具备设计中等复杂程度零件工艺规程的能力。 (2)培养学生能根据被加工零件的技术要求,运用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学会拟订夹具设计方案,完成夹具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结构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熟悉并运用有关手册、图表、规范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进一步培养学生识图、制图、运算与编写技术文件的基本技能。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独立工作的能力,为毕业后走向社会从事相关技术工作 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课程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2、1课程设计的内容 课程设计题目通常定为: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相关工序的专用夹具。零件图样、生产纲领与生产条件就是设计的主要原始资料,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零件复杂程度以中等为宜,生产类型为成批生产。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设计题目,分组进行设计,按照所给零件编写出相应的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出其中由教师指定的一道重要工序(如:工艺规程中所要求的车、铣、钻夹具中的一种)的专用夹具,并撰写说明书。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参考设计指导书,认真地、有计划地、独立按时完成设计任务。 具体设计内容如下: 1.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工艺方案,绘制零件工作图1张。 2. 确定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绘制毛坯图1张。 3. 拟定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选择各工序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刀具、夹具、量具、辅具),确定某一代表工序的切削用量及工序尺寸。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工艺过程卡片与工序卡片)1套。 4.设计重要工序中的一种专用夹具,绘制夹具装配总图与大件零件图(通常为夹具体)各1张。 5.撰写设计说明书1份。 2、2课程设计中对学生的要求

内燃机设计课程设计大作业

第一部分:四缸机运动学分析 绘制四缸机活塞位移、速度、加速度随曲轴转角变化曲线(X -α,V -α,a -α)。 曲轴半径r=52.5mm 连杆长度l=170mm, 连杆比31.0==l r λ 1、位移:)]2cos 1(4 1 )cos 1[(αλα-+-=r x 2、速度:)2sin 2 (sin αλ αω+ =r v 3、加速度:)2cos (cos 2αλαω+=r a

第二部分:四缸机曲柄连杆机构受力分析 1、初步绘制四缸机气缸压力曲线(g F -α),绘制活塞侧击力变化曲线(N F -α),绘制连杆力变化曲线(L F -α),绘制曲柄销上的切向力(t F ),径向力(k F )的变化曲线(-α),(-α)。 平均大气压MPa p 09839.098.39kPa 0== 缸径D=95mm 则 活塞上总压力 6 010 )(?-=A P P F g g 24 D A π = 单缸活塞组质量:kg m h 277.1= 连杆组质量: 1.5kg =l m 则 往复运动质量:l h j m m m 3.0+= 往复惯性力:)2cos (cos 2αλαω+-=-=r m a m F j j j )sin arcsin(αλβ=又 合力:g j F F F += 侧击力:βtan F F N = 连杆力:β cos F F L = 切向力:)sin(βα+=L t F F 径向力:)cos(βα+=L k F F t F k F

2.四缸机连杆大头轴承负荷极坐标图,曲柄销极坐标图 连杆大头集中质量产生的离心力:2 227.0ωωr m r m F l rL == 连杆轴颈负荷: qy qx p F F arctan =α 连杆轴承负荷: ?+++=180βαααq P )sin(p P px F F α= 2m rL L q F F F +=k rL qx F F F -=t qy F F =q p F F -=)(p p py con F F α=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DOC 22页)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1.设计任务 本次课程设计是通过分析零件图,合理选择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过程,对零件进行数控加工工艺路线进行设计,从而完成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使零件能在数控机床上顺利加工,并且符合零件的设计要求。 2.设计目的。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是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进行的设计训练,主要目的有: 1 通过本设计,使学生全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数控加工工艺和数控编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知识,学习总体方案的拟定、分析与比较的方法。 2 通过对夹具的设计,掌握数控夹具的设计原则以及如何保证零件的工艺尺寸。 3 通过工艺分析,掌握零件的毛坯选择方式以及相关的基准的确定,确定加工顺序。 4 通过对零件图纸的分析,掌握如何根据零件的加工区域选择机床以及加工刀具,并根据刀具和工件的材料确定加工参数。 5 锻炼学生实际数控加工工艺的设计方法,运用手册、标准等技术资料以及撰写论文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工程意识和动手能力。 3.设计要求: 1、要求所设计的工艺能够达到图纸所设计的精度要求。 2、要求所设计的夹具能够安全、可靠、精度等级合格,所加工面充分暴露出来。 3、所编制的加工程序需进行仿真实验,以验证其正确

4.设计内容 4.1分析零件图纸 零件图如下: 1.该零件为滑台工作台,是一个方块形的零件。图中加工轮廓数据充分,尺寸 清晰,无尺寸封闭等缺陷。 2.其中有多个孔有明确的尺寸公差要求和位置公差要求,而无特殊的表面粗糙 度要求,如70+0.1、102+0.1、80+0.1、100+0.1、13.5+0.05、26+0.05.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简介 矿物加工工程是研究矿物分离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其学科目的是将有用矿物和脉石(无用)矿物分离。 矿物加工工程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实验、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矿物加工工程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从事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分选加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内的生产、设计、科学研究与开发及技术改造与管理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矿物学、选矿学、机械工程、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实验研究、工程设计方法、生产管理、计算机应用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矿物加工方面的研究、设计与生产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矿物加工工程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有关化学、有机化学、电磁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矿物学与岩石学、机械、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掌握矿物(金属、非金属、煤炭)材料科学的基本知识及材料性能检测、研究方法及产品质量控制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掌握矿物加工厂工程设计方法,并具有进行工艺设计的能力; 5.具有矿物加工常规机、电设备的事故处理与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能力。

传统加工在19世纪,矿物加工本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是采矿大学科体系中的组成部分。1900年前后,冶金才从大矿业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选矿才开始逐步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一门工程学科。早期的矿物加工(选矿)是建立在选矿厂的工艺过程基础之上的。它本质上是选矿过程的反映,由三大板块构成:选矿方法(主要是浮选、重选及磁选)、辅助过程(例如粉碎和脱水干燥等)和选矿过程检测及控制。因此,具有很强的实用特征。20世纪后半叶,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加之高品位、易选矿产资源的逐步枯竭,资源及材料工程领域的各种学科均发生了明显的调整及变化。例如,冶金学科逐步向材料学科靠拢并转化。矿物加工也不例外,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调整,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开采矿石的品位越来越低。以铜矿资源为例,美国的入选铜矿石的平均品位在20世纪30-40年代是!1.5,如今仅为0.6%,个别选矿厂处理的铜矿石,其品位低至0.35%。据估计,品位由1.5%下降到0.5%,选矿能耗将增大1倍,品位的进一步降低,选矿能耗的增长幅度将会更大。问题不仅在于此,随着入选矿石品位的降低,环境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因为炼出1吨金属铜,大约需要处理品位为0.5%的铜矿石200吨,而每生产1吨铜矿石,约产出3吨废石。随着入选矿石的贫化,尾矿及废渣的处理将成为制约选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使用的各种化学药剂也对环境产生影响。可以说,当前的矿物加工是处在“经济—能耗—环境”三角的严酷扼制之中。难选矿的比例越来越大。随着富矿、易选矿资源的耗尽,一系列共生关系复杂、嵌布粒度细微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到了议事日程。这一问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我国的大量弱磁性铁矿因为铁矿物及伴生矿物嵌布粒度太细(小于10至30μm)而无法有效分选。岂止铁矿,诸如锰矿、磷矿、铝土矿等等均有相同的问题。分选技术固然是个尚未解决的问题,细磨、脱水等作业也远未达到成熟的地步。面对严酷现实的挑战,矿物加工学科已经发生并还在发生巨大的调整及变化。一些适合于处理贫矿、复杂矿的技术和直接提取有用成分的技术正在发展应用。矿物加工的对象已从天然矿产资源扩展到二次资源的回收及利用。各种固体废弃物,例如尾矿、炉渣、粉煤灰、金属废料、电器废料、塑料垃圾、生活垃圾乃至土壤都成了加工对象,经过加工又转化为有用的资源。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开发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原料及矿物材料。再如特殊功能的石墨、云母、石棉等非金属矿物材料,超细金属氧化物粉体等均需要特殊的、与传统方法迥异的加工方法,即所谓深加工工艺。现代加工事实上,20世纪后半叶,矿物加工工艺已逐步突破了传统的机械加工的框架。化学提取以及生物工程与机械加工的结合在金属矿及非金属矿的加工中早已屡见不鲜。非金属矿的深加工进一步扩展并丰富了这种结合,例如高岭土的超声剥片,石墨及各种层状矿物的有机及无机嵌层等。传统的机械加工工艺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超细粉碎及分级获得越来越多的应用;界面分选方法成为微细颗粒分选的主要手段;压滤及离心力场在超细颗粒的固液分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各种成型、包装工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矿物加工的任务也发生了变化。矿物加工已不仅是为各种工业提供合格的矿物原料,例如精矿粉或中间产品,而是扩展成了可以生产超纯、超细及具有特殊功能的矿物材料以及矿物制品的工业。矿物材料工程主要是以非金属矿石或矿物为原料(或基料),通过一定的深加工工艺制取具有确定物化性能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器件的技术。矿物材料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例如,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特点 (2)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2)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 工艺分析 (2) 2.2 工艺处理 (3) 2.3 选择设备 (3) 2.4 确定零件的定位基准和装夹方式 (3) 2.5确定加工顺序及进给路线 (3) 2.6刀具选择 (3) 2.7切削用量选择 (4) 2.8数控车零件程序清单 (7) 2.9数控仿真截图 (8) 三、数控铣床加工工艺 3.1 零件图工艺分析 (9) 3.2确定装夹方案 (10) 3.3确定加工顺序 (10) 3.4刀具选择 (10) 3.5 切削用量选择 (13) 四、主要加工程序 4.1 确定编程原点 (13) 4.2 机床的选择 (14) 4.3 数控铣XKG-028零件程序清单 (14) 4.4 数控仿真截图 (18) 五、设计总结 (19) 六、参考文献 (20)

一、数控车床加工工艺 1.1、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特点 数控车床加工与普通车床加工在许多方面遵循的原则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数控车床加工自动化程度高,控制功能强,设备费用高,因此也就相应形成了数控车床加工工艺的自身特点。 1.2、数控车床加工工艺容 (1)选择并确定适合在数控车床上加工的零件并确定工序容。 (2)分析被加工零件图纸的数控加工工艺,明确加工容与技术要求。 (3)确定零件加工反感,制定数控加工工艺路线,如划分工序、安排加工顺序等。 (4)设计数控加工工序,制定定位夹紧方案,划分工步,规划走刀路线,选择刀辅具,确定切削用量,计算工序尺寸及工差等。 (5)数控加工专用技术文件的编写。 二、图纸的分析及工艺处理 2.1、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是机械加工中不可缺少的一类零件,在机械装配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艺分析是数控车削加工的前期工艺准备工作。工艺制定的合理与否,对程序编制、机床的加工效率和零件加工精度都有重要影响。该零件右端有两

矿物加工选矿厂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设计题目:日处理2500吨的铜矿石浮选厂 班级:矿加2010 学生姓名:谷保明 指导教师:赵通林 2013年 12月 13日

目录 1.绪论 (11) 1.1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11) 1.2设计题目 (22) 1.3矿石性质 (22) 1.4选矿厂概况 (22) 1.5选矿厂经济技术指标 (22) 2.选矿工艺流程 (22) 2.1破碎流程的计算与论证 (22) 2.1.1破碎段数的确定 (22) 2.2磨矿流程的计算与论证 (55) 2.2.1磨矿分级作业的必要性 (55) 2.2.2磨矿段数的确定 (55) 2.3浮选流程的计算 (77) 2.4矿浆流程的计算 (1111) 3.主要工艺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515) 3.1破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515) 3.1.1粗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515) 3.1.2中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616) 3.1.3细碎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818) 3.2筛分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1919) 3.3磨机的选择和计算 (2020) 3.4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121) 3.4.1一段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222) 3.4.2二次分级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222) 3.5浮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323) 3.5.1粗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323) 3.5.2一次精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424) 3.5.3二次精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424) 3.5.4扫选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2525) 1.绪论 1.1课程设计目的及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矿厂设计》授课结束后,于毕业设计前,学生要用两周时间进行课程设计。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教学内容的环节之一,使学生在设计中学习,巩固和提高工程设计理论与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力,综合运用所学的有关工程知识。并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要求:设计任务书下达后,设计者必须独立认真分析与计算,按期完成设计中所规定的具体任务。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设计目的 通过数控加工工艺课程设计,掌握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的编制及加工方法。二.设计内容 编制中等复杂程度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 三.设计步骤 (一)零件的工艺分析 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在编程中,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因此程序编制中的零件的工艺分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1.数控加工工艺的基本特点 数控机床加工工艺与普通机床加工工艺在原则上基本相同,但数控加工的整个过程是自动进行的,因而又有其特点。 1)数控加工的工序内容比普通机床的加工的工序内容复杂。这是因为数控机床价格昂贵,若只加工简单的工序,在经济上不合算,所以在数控机床上通常安排较复杂的工序,甚至是在通用机床上难以完成的那些工序。 2)数控机床加工程序的编制比普通机床工艺规程编制复杂。这是因为在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中不必考虑的问题,如工序内工步的安排、对刀点、换刀点及走刀路线的确定等问题,在数控加工时,这一切都无例外地都变成了固定的程序内容,正由于这个特点,促使对加工程序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要求极高,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加工不出合格的零件。 2.数控加工工艺的主要内容 根据数控加工的实践,数控加工工艺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选择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加工的零件和确定工序内容; 2)零件图纸的数控工艺性分析; 3)制订数控工艺路线,如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基准选择、与非数控加工工艺的衔接等; 4)数控工序的设计,如工步、刀具选择、夹具定位与安装、走刀路线确定、测量、切削用量的确定等; 5)调整数控加工工艺程序,如对刀、刀具补偿等; 6)分配数控加工中的容差; 7)处理数控机床上部分工艺指令。 3.数控加工零件的合理选择 程序编制前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时,要有机床说明书、编程手册、切削用量表、标准工具、夹具手册等资料,方能进行如下一些问题的研究。 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时,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有零件图样和毛坯,要选择适合加工该零件的数控机床。第二种情况:已经有了数控机床,要选择适合在该机床上加工的零件。无论哪种情况,考虑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毛坯的材料和类型、零件轮廓形状复杂程度、尺寸大小、加工精度、零件数量、热处理要求等。概括起来有三点,即零件技术要求能否保证,对提高生产率是否有利,经济上虽否合算。 根据国内外数控技术应用实践,数控机床通常最适合加工具有以下特点的零件:

现代控制理论课程设计(大作业)

现代控制理论课 程设计报告 题目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分析 项目成员史旭东童振梁沈晓楠 专业班级自动化112 指导教师何小其 分院信息分院 完成日期 2014-5-28

目录 1. 课程设计目的 (3)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3)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4) 3.1 原理图 (4) 3.2 系统参数取值情况 (4) 3.3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 (5) 4. 系统分析 (7) 4.1 能控性分析 (7) 4.2 能观性分析 (8) 4.3 稳定性分析 (8) 5. 总结 (10)

项目组成员具体分工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能控能观和稳定性 分析 课程设计的内容如下: 1.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运用自控现代理论分析皮带驱动系统的能控性、能观性以及稳定性,融会贯通并扩展有关方面的知识。加强大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有关的仿真软件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使用标准、手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加强了大家的自学能力,为大家以后做毕业设计做很好的铺垫。 2.课程设计题目描述和要求 (1)环节项目名称:能控能观判据及稳定性判据 (2)环节目的: ①利用MATLAB分析线性定常系统的可控性和客观性。 ②利用MATLAB进行线性定常系统的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判据。 (3)环节形式:课后上机仿真 (4)环节考核方式: 根据提交的仿真结果及分析报告确定成绩。 (5)环节内容、方法: ①给定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对系统进行可控性、可观性分析。 ②已知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判断其稳定性,并绘制出时间响应曲线验

证上述判断。 3.课程设计报告内容 3.1 原理图 在计算机外围设备中,常用的低价位喷墨式或针式打印机都配有皮带驱动器。它用于驱动打印头沿打印页面横向移动。图1给出了一个装有直流电机的皮带驱动式打印机的例子。其光传感器用来测定打印头的位置,皮带张力的变化用于调节皮带的实际弹性状态。 图1 打印机皮带驱动系统 3.2 系统参数取值情况 表1打印装置的参数

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稻谷加工工艺与设备》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年处理18万吨粳稻谷加工工艺设计 院系名称:粮油食品学院专业班级:粮工Z1203班 学生姓名:文评学号: 指导教师:刘洁、王新伟教师职称:副教授、讲师 2015 年 06 月 27日

1、前言 设计依据 根据经济预测和市场预测确定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根据产量、建设标准和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确定技术工艺、主要设备选型。 设计题目 年处理18万吨粳稻谷加工工艺设计 产品种类 粳型精制大米 原粮情况 设计要求 1. 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2. 原料由立筒库进粮,成品包装发放( 10kg/包、25kg/包); 3. 工艺先进合理,车间布局美观,操作、维修方便; 4. 设备选型恰当,节约能耗,节省投资; 5. 设计计算方法正确,数据准确可靠; 6. 图纸正确美观,设计说明书规范。 2、工艺流程分析 工艺特点论证 由于本设计加工原料为粳稻,生产产品是品质要求较高的精制大米,而且生产能力要达到日加工粳稻谷600吨的目标,考虑到生产的实际情况、稻谷品种的搭配、配套设备的生产能力以及充分利用原料、获得较高产品得率等因素,故选用先进、可行且输送设备少、流程线路短的工艺流程。由于一条生产线加工600吨粳稻谷所需设备

太多,流程冗杂,故将600吨粳稻谷分为3条生产线生产,每条生产线处理200吨粳稻谷。清理工段设两道筛选、两道去石;砻谷工段设先砻谷后谷糙分离,再进行厚度分级;碾米工段设一道砂辊、两道铁辊,然后再通过两道白米分级、两道抛光、两道色选和一道滚筒精选,使白米达到所需质量与精度要求。并且在成品米后进行配米,既可以使大米营养均衡,也能提高经济效益。 设备选用特点论证 在综合考虑工艺要求、各种设备的规格、性能、技术特性与使用条件等因素,选用性能好、价格低,而且能够符合本设计要求的设备。 设备摆布特点论证 工艺流程设计所确定的全部设备,按着工艺的流程,合理的布置在生产车间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而且在保证自溜角合适的情况下,尽量使设备的摆放整齐、同种设备摆放在同一层,便于操作管理。设备与设备之间按检修需求空间留出相应的距离便于设备的维修操作。 风网设计特点论证 由于粉尘主要在清理过程、加工过程中生成,在生产车间中根据不同工段、不同设备的生产间隔、物料特性分工段进行风网组合。将去石机、砻谷机、碾米机设为独立风网,其余根据工段、风量和风压等进行组合。 3、设备选择与计算 流量的计算 确定清理工段生产能力,既是计算加工的毛谷量,一般在毛谷实际用量的基础上扩大10%~20%。稻谷在清理过程中,可能原粮含杂量会超过标准,如含杂超过设计规定,为了保证净谷质量,除了应加强清理过程中的操作,还可适当降低清理设备的工作流量,以提高清理设备工艺效果。故在设计中,有意识的提高清理工段的生产能力,用扩大了10%~20%的余量去计算清理设备的数量。此外,清理设备如有一定的储备余量,可以对砻谷工段连续性的正常生产起到一定的保证作用。 =?=1.124Q Gq 200 1.089.024 ?=t/h 式中:Gq —— 清理工段设计生产能力(t/h); Q —— 碾米厂日加工稻谷量(t/d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