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加气站冻伤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 事故类型

加气站经营过程中涉及的LNG为低温液体,LNG在泄漏或意外排放中,会造成外围操作者皮肤和呼吸系统低温灼伤及身体温度过低,发生冻伤事故。

1.2 诱因分析

LNG常见的泄漏情况主要:①管线泄漏/破裂(液体管线);②气化器等设备发生管束破裂;③由于超压导致储罐或容器破裂/毁坏;④阀门泄漏或堵塞;⑤非正常停电或仪表失灵等。

1.3 事故影响范围及后果分析

发生泄漏事故时,会造成外围操作者造成冻伤事故。

1.4 事故预防和应急措施

加气站经营过程中为避免因泄漏造成事故,主要采用以下预防和应急措施:

(1)站内在各处安装摄像头,监控站点内日常活动。

(2)站点内安装各种监控设施:罐区附近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火焰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罐区监控摄像头等各

种监控设施。

(3)操作室内安装各类监控设备的显示器及报警器,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监控站内总体情况及罐区、作业区内运作情况。

(4)操作人员每天定时到罐区及作业区查看情况,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罐区有无泄漏。

(5)操作人员按要求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根据本公司实际,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由安全生产委员会兼任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由总经理、副总经理、生产与安全管理部组成。公司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由应急救援指挥部、消防抢险组、警戒疏导组、医疗救护组、公共关系协调组、资源保障行动组组成,应急救援组织架构见图3-1。

图3-1 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

依据生产安全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设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生产与安全管理部)。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由安全生产委员会、生产与安全管理部、工程建设部、行政管理部、市场开发部、商务合同部、计划财务部等组成。发生重大事故时,以领导小组为基础,立即成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总经理任总指挥,副总经理任副总指挥,负责本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现场指挥部设在事故单位的安全应急指挥部 应急办公室 医疗救护组 公共关系协调组 警戒疏导组 消防抢险组 资源保障行动组

地点。当发生事故,总指挥外出不在公司时,由副总指挥接任,全权代理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指挥工作。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3.2.1 组成人员分工

(1)总指挥(总经理):负责组织、指挥公司的应急救援。发生重大事故时,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指令;组织指挥公司应急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汇报,向友邻单位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等。

(2)副总指挥(副总经理):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总指挥不在时,行使总指挥职责。

(3)现场指挥长职责:无论在任何时候发生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首先进入指挥岗位;接到电话后,必须赶到事故现场,做好指挥调动等工作。及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报告现场情况;清楚估算事故的严重性及危害程度,公司的应急力量是否有足够的能力进行处理,决定是否报告社会力量或有关部门人士协助处理;事故平息后,应尽快安排有关人员处理善后工作(包括:事故调查、恢复生产及安顿伤、亡人员等)。

(4)各成员单位职责:服从总指挥、副总指挥和应急指挥部的命令,根据本单位的分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2.2 应急指挥部职责

(1)领导、组织、协调加气站液化天然气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2)负责启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作出应急救援决策;

(3)统一指挥,检查督促相关部门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4)负责对事故应急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5)必要时向××市燃气处和区安监部门报告事故情况并请示启动市、区级预案;

(6)负责发布关闭应急救援令;

(7)政府有关部门向社会公众发布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时,协助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事故信息,以稳定社会秩序;

(8)办理应急总指挥交办的其他事项。

3.2.3 应急办公室职责

(1)组织编制和修订公司的《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救援预案》;整合各项应急资源;规范专业预案;汇总分析信息,为公司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救援决策服务;组织综合应急救援演习;

(2)建立应急救援网络体系,明确各有关应急部门的职责;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指导,协调各专业现场指挥组开展施救,确保所有相关部门互相沟通和通力合作;

(3)负责建立应急救援专家组,组织专家开展应急救援咨询服务工作;

(4)接到报警后,跟踪、分析事故发展态势和严重程度,预测危险区域和社区疏散区域等资料信息,提请公司应急指挥部启动预案;

(5)协助应急指挥部、协调各专业应急组实施救援或提供救援保障;

(6)与发生事故单位(部门)和现场指挥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将应急指挥部领导的指示传达给有关单位;

(7)预测事故影响区域内的人口数量和脆弱人群数量、疏散情况等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8)及时办理应急指挥部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

(9)及时向政府部门报告事故应急救援情况;

(10)协助应急指挥部及时发布事故应急救援信息;

(11)负责事故调查和疏散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

(12)检查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善后处理以及恢复生活、生产秩序等工作,提请应急指挥部发布应急救援预案关闭令。

3.2.4 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一)消防抢险组职责:

其任务是当事故发生时,根据事故的性质立即组织消防

应急队员赶到现场,控制危险源,展开火灾扑救、现场人员搜救、设备容器的堵漏及人员疏散等工作。

(1)熟悉公司所属单位的地形、地貌及各类设备的特性、特征,以及液化天然气的理化特性。

(2)了解各种抢险的方法、路线和抢修工具、器械、配件的存放地点等。

(3)当发生事故时,全组人员必须迅速赶到事故应急集合点,听从组长的安排,根据指挥部的命令,迅速开展火灾扑救、物资抢救工作。

(4)公安消防队到达现场后,协助公安消防队的消防抢险工作。

(5)负责协助公安消防队在事故控制后的现场洗消工作。

(二)警戒疏导组职责:

其任务是负责现场治安、警戒、交通管制、指挥群众疏散。

(1)当发现事故时,立即在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维护现场交通秩序,保障站区内外道路畅通。

(2)保护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对出入事故现场的人员做好记录。

(3)负责组织事故和受波及区域的员工(或群众)疏散和清点人数,报告指挥部。

(4)负责疏散人员安置工作。

(三)医疗救护组职责:

其任务是负责抢救受伤、中毒窒息人员。

(1)负责对现场受伤人员的紧急救治;

(2)负责护送重伤人员到医院救治。

(四)公共关系协调组职责:

其任务是根据事故发展动态,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向周边通报事故情况。

(1)负责对内对外联系,准确报警,及时向社会救援组织传递安全信息,发布险情,进行现场与外界有效沟通,以获得有力的社会支援。

(2)负责事故应急救援的通信保障,根据应急救援过程的通信需要提供通信服务,确保畅通。

(3)正确引导媒体,避免不良社会影响。

(五)资源保障行动组职责:

其任务是根据事故发展动态,负责事故应急救援处置过程中的应急资金、物资供给、交通运输保障、供水保障、供电保障和通讯保障等工作。

(1)制定应急资金、物资调拨、配送方案,保障应急救援所需的物资供应。

(2)安排事故应急救灾资金,组织实施资金分配和资金拨付,对救灾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救灾款及

时到位。

(3)负责调动应急救援过程物资运送和人员疏散所需车辆。

(4)负责处理事故现场用水的调度。

(5)负责处理事故现场供电故障的处理或实施临时断、送电作业的调度。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的监控与预防

4.1.1 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

(1)站内在各处安装摄像头,监控站点内日常活动。

(2)站点内安装各种监控设施:罐区附近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火焰报警器、温度传感器、罐区监控摄像头等各种监控设施。

(3)操作室内安装各类监控设备的显示器及报警器,操作人员在操作室内监控站内总体情况及罐区、作业区内运作情况。

(4)操作人员每天定时到罐区及作业区查看情况,检查各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罐区有无泄漏。

4.1.2 采取的预防措施

(1)加强员工的安全教育,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2)认真落实安全检查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检查。

(3)加强机械设备和电气设备维护保养管理。防止储罐、管道、加气机等发生泄漏。

(4)加强设备维护管理,定期检查各定点配置的消防器材、可燃气体报警仪、带压堵漏工具、防爆工具、储罐区喷淋系统、消防应急供水和应急电源和防护用品(包括正压空气呼吸器、防毒面具、急救药品等)情况,保持消防通路通畅,确保消防设备、抢险工具、设施和器具全部处于临战状态。

(5)操作人员按要求配戴劳动防护用品。

4.2 预警行动

4.2.1 事故预警条件

当发生泄漏时通过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探头向值班室可燃气体报警器发出警报预警。或巡查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泄漏事故时预警。

当发生冻伤事故时向外部预警。

4.2.2 事故预警方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

预警一般通过仪器检测预警或现场人员发现异常进行预警。

(1)现场人员报警

当现场人员发现冻伤事故时,大声呼叫预警。

(2)值班人员报警

值班人员接到可燃气体浓度探测器发出的警报报警时向站长、公司应急办公室报警。

(3)预警方式方法

对内值班室通过电话、按动电铃进行预警;对外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向有关部门和人员预警。

4.2.3 信息发布程序

信息发布由应急指挥部发布。

(1)公司应急办公室接到预警信息,应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应急救援总指挥根据现场泄漏事故的严重程度,确定预警级别后,通知应急指挥部统一发布预警信息,同时启动预警信号(或按电铃预警)。各应急组织与部门根据发布的预警级别,开展应急宣传、救援与人员疏散工作。预警信号级别通过事故广播进行识别。

5 信息报告程序

5.1 报警系统及程序

一旦发生冻伤事故,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大声呼叫,或快速跑步向气站值班室报警。

5.2 确定现场报警方式

(1)大声呼叫。

(2)报警器报警。

对内值班室通过按动警报器进行预警;对外通过固定电话或手机向有关部门和人员预警。

5.3 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1)24小时有效的内部通信联络手段:

24h应急值守电话:28226308 26723626

(2)24小时有效的外部通信联络手段:

火警:119 ;交通事故电话:122;急救电话:120 5.4 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气站值班人员或站长接到报警后, 立即命令按动警报器预警,并迅速用电话通知有关部门和指挥部成员及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

5.5 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发生泄漏造成冻伤事故后,立即组织抢险抢修组队员展开应急堵漏修补,同时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公司应急预案,用电话向119消防报警台和区应急办和区环保部门报警。

报警时,说清下列内容:

①单位名称、地址、电话、报警人姓名;

②什么物资泄漏;

③泄漏量和泄漏范围。

6 应急响应

6.1 响应分级

针对泄漏事故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应急响应级别分为公司二级响应(气站级响应)、公司一级响应(公司级响应)和厂外社会应急响应。由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宣布预案应急响应启动。

6.1.1 公司二级响应

当发生2人及2人以下轻微冻伤事故时,启动公司二级响应。

6.1.2 公司一级响应

当发生3人及3人以上冻伤事故,或发生2人轻微冻伤事故经二级响应尚不能处置时,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

6.1.3 厂外社会应急响应

发生冻伤事故经公司级应急响应尚不能处置时,启动厂外社会应急预案。

6.2 应急响应程序

(1)站内所有人员,不论任何时候,事故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站长或值班人员报告,清楚说明事故的位置及严重程度,并应立即采取一切办法切断事故源。

(2)值班人员或站长接到报警后,应迅速通知有关部门,要求查明事故部位和原因,同时向应急办公室、应急指挥部发出警报,应急指挥部通知指挥部成员及消防应急队和各专业救援队伍迅速赶往事故现场,展开应急救援。

(3)指挥部下达按应急救援预案处置的指令后,公共关系协调组立即向市燃气处、公安、安监、环保、卫生和质监等政府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6.2.1 二级响应程序

(1)当发生事故或接到指挥部应急响应的命令后,立即启动二级响应,由站长任现场指挥。

(2)命令事故所在范围的作业人员迅速采取措施,并根据事故的程度,立即停机停止加气作业,关闭液化天然气输送管道的阀门,开展冻伤人员处置工作。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后,应立即报告事故情况和采取的应急安全措施。

(3)站内各应急小组接到命令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4)如果事态能得到有效控制,可恢复应急程序;如果事故扩大,响应升级,立即向公司或政府部门报告,请求应急支援

6.2.2 一级响应程序

(1)公司的一级响应,由总经理任总指挥。

(2)公司各有关部门、各应急小组接到命令后,迅速赶赴现场展开应急救援工作。

(3)如果事态能得到有效控制,可恢复应急程序;如果事故扩大,响应升级,立即向政府部门报告,请求应急支援。

加气站泄漏事故应急响应程序见图6-1。

否 冻伤事故

接警

应急启动 二级应急启动 站点应急力量 响应升级 否 是

现场清理洗消 解除警戒 善后处理 事故调查 应急恢复 总结 应急结束

一级应急启动 厂外社会应急启动 响应升级

事态控制

公共关系协调组 资源保障行动组 医疗救护组 警戒疏导组 消防抢险组

图6-1 加气站泄漏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图

6.3 处置措施

(1)一旦发生泄漏事故,现场人员立即停止所有作业,切断所有LNG气源,关闭所有紧急切断阀。

(2)站长到达现场后,立即组织应急小组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向公司指挥部预警,做好启动公司一级响应程序准备。向周边社区、单位发出预警信息,同时向政府部门预警。

(3)消防抢险人员到达现场后,配戴好防护用品,利用堵漏工具进行现场堵漏,控制危险源。

(4)警戒疏导组到达现场后,担负治安和交通指挥,在事故现场周围设岗,划分禁区并加强警戒和巡逻检查,担负应急救援的通信和向外报警求援联络。

(5)医疗救护组到达现场后,对冻伤人员及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a.首先使冻伤员工尽快脱离低温环境。

b.清除任何会阻挡冻伤部位空气流通的衣物。

c.如员工身体因大面积或过度暴露于低温中而导致全身体温骤降,应先立即把员工送往医院后,才作全身水浴解冻,因为过程中员工可能会出现其它异常反应。

d.被冻结了的皮肤组织不会感觉痛楚并会呈现像蜡质的浅黄色。当皮肤组织解冻后,便会感到痛楚、肿胀和非常易受感染。所以若意外发生在现场或受伤员工不能立即被送往医院时,便不应进行快速的解冻。

e.如果被冻结了的皮肤组织在得到处理前已经结冻,这样就不需要再进行解冻,并且应以医用消毒沙布覆盖受伤部位。

f.禁止受伤员工喝酒和抽烟,因为喝酒和抽烟会降低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补漏工具、药品、消防器材、个体防护用品(具)均配置齐全,并规定定期检查保养,使其经常处于完好可用状态。(物资、装备的配置与总预案同,具体见附件四。)

异常低温及防止人员冻伤应急预案范例

异常低温及防止人员冻伤应急预案范例 提供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事故应急预案范本《异常低温及防止人员冻伤应急预案》免费下载,Word模板,DOC格式,下载后请用MicrosoftOfficeWord打开即可学习参考: 异常低温及防止人员冻伤应急预案 1总则 1.1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由于冻伤造成的人身伤亡事件,避免和减轻因冻伤造成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根据《大唐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危及事件管理工作规定》的要求,特制定《辽宁大唐国际锦州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冻伤人身伤亡事故应急预案》。 1.2本预案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以“保人身、保电网、保设备”为原则,以《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安全工作规定》及《电业安全工作规程》有关内容为指导,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制定。 2概况 2.1室外气象参数 电厂厂址处的多年年平均气温为9.0℃; 多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8℃; 多年极端最低气温为-24.7℃; 多年平均最高气温15.0℃; 多年平均最低气温4.8℃年; 多年年平均气压为1008.3hPa; 多年逐月月平均气温如下(统计年限为1951年~20xx年): 月份34567891011 气温(℃)-8.4-5.11.69.817.221.524.323.818.611.21.7-5.6 3应急预案内容 3.1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1.1应急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XXXXXX 成员:XXXXXXXXXXXXXXXX XXXX 3.1.2日常管理办公室 主任:副总工程师 副主任:安监负责人设备工程部负责人发电部负责人维护项目部负责人培训负责人、工会专职医院院长 3.1.3领导小组职责 (1)在进入冬季或室外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听取日常管理办公室针对防寒防冻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案及安排,在发生冻伤人身安全事件后,接到事故报告根据本预案规定程序,组织力量对现场进行事故处理,必要时向地方政府汇报。 (2)负责向集团公司和分公司汇报事故情况和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3)组织和提供在抢险过程中善后处理工作的物资和车辆供应 3.1.4日常管理办公室职责 (1)明确本应急预案修订周期及日常检查工作。 (2)在进入冬季或室外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以前,制订防寒防冻预防措施方案及进行安排。 (3)在进入冬季或室外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以后,掌握每天的天气情况,以便及时采取防寒防冻措施。 (4)在进入冬季或室外环境温度降低到0℃以下以后,掌握每天在室外作业的作业组的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发生冻伤人身伤亡事故。 (5)组织对本应急预案进行演练。 (6)根据事故报告宣布启动本预案。 (7)当危急状态消除,宣告应急行动结束。 (8)负责发生事故后(原因、处理经过,人员伤亡情况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 3.1.5应急通讯 领导小组组长XX办公室电话XX手机6001

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职业病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目录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 3、组织机构及职责 (1) 3.1应急组织体系 (1) 3.2项目应急机构地设置 (2) 4、预防与预警 (4) 4.1危险源监控 (4) 4.2预警行动 (5) 5、信息报告程序 (6) 6、应急处置 (7) 6.1响应程序 (8) 6.2处置措施 (8) 6.3救援机构: (9) 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9)

职业病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事故,充分保护好劳动者健康相关权益,使企业在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及作业环境中能够造成劳动者健康危害地因素得到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受到地职业病危害及损失,维护企业正常地生产、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要坚持“以人为本”地原则,首先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疏散人群,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保护好现场。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根据规程和现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防止二次事故地发生。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3.2项目应急机构地设置 为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理安全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项目部安全应急小组,负责监督、指导、协助各项目开展安全应急工作。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3.3应急救援队伍组成及职责 3.3.1组长地职责 (1)贯彻国家、地方、行业等上级有关安全应急管理地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 (2)组织实施单位应急预案,掌握单位事故灾害及险情情况,解决应急工作中地重大问题; (3)根据事故现场地情况,下令进入相应级别地应急状态,必要时向上级(相关单位)应急救援机构报告有关情况; (4)确保应急资源配备投入到位,组织项目总体应急演练,指挥项目总地应急行动。 3.3.2副组长地职责 (1)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指挥工作,组长不在位时,代行其职责; (2)组织编制应急预案,监督落实公司应急行动程序,督促检查主管部门搞好培训、演习; (3)进入应急状态时,负责事故现场指挥,并根据险情发展情况,提出改进措施。 (4)组织指挥善后现场恢复。 3.3.3现场营救组职责 实施应急处置时,将人员和设备迅速撤离危险地点,根据现场情况,适时调整并调集人员、设备和物资,抢救受伤人员。负责现场伤员地医疗抢救工作,根据伤员受伤程度做好转运工作。掌握事故灾害及险情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报告。根据总指挥指令负责向当地人民政府(相关单位)应急机构报告险情及信息沟通。 3.3.4后勤保障组职责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预防或减少潜在安全事故,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给项目带来损失,使项目在面对重大突发事故危险时,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的紧急情况,能迅速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处理,正确救护,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消除事故影响,确保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针对土石方坍塌及高支模失稳、坍塌编制本事故应急预案。 1.2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项目范围内深基坑施工等土石方工程可能出现的坍塌事故或紧急情况的预防与应急处理。适用于高支模失稳与坍塌事故及可能突发的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的预防和紧急救援。 项目必须结合实际和工程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演练,熟悉、掌握预案要求和相关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内容。 1.3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最新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主席令第4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主席令第6号; (4)《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 (5)《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 (8)《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 (9)国家、行业、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规和强制性条文、标准; (10)《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

CNG加气站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CNG加气站事故应急预案(模板)

CNG加气站事故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及时,快速有效,妥善处置CNG加气站意外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事件,充分发挥现场第一人应对突发事故事件的反应能力,加快信息传递速度,便于上级及有关部门快速组织救援行动,控制事态的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除依据综合预案的一句以外,还依据: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制定和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通知》(晋政办发[2009]46号) 《山西省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晋政办发[2009]47号)等 《太原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号:2004K-063)(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2004年12月)《太原市城市天然气利用工程》(CNG加气站)(工号:2005-130)(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2008.7) 《太原天然气有限公司西温庄加气站改造工程》(工程号:92689)(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2008.8) 1.3适用范围 西温庄CNG加气站。包括:因天然气泄漏发生火险、火灾、人生伤亡、财产损失的重大事件。 1.4应急预案体系 见综合预案1.4.1。 2危险性分析 2.1事故分类 1) 上游气源发生安全事故,导致停气。 2)加气站内设备发生漏气,燃烧,爆炸等安全事故,造成设备

测检验。设备带病运行等也可能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 ②储气井安全装置失效(如安全阀、自动报警仪等),在超压时可能引起爆炸事故。 2.2.3天然气化学性质分析 原料天然气的密度为0.695Kg/m3,比重0.537,爆炸极限4.57~14.57%、主要组分为CH4(96.1mol%),甲烷属一级可燃气体,甲类火灾危险性,最小点火能量仅为0.28MJ,燃烧速度快,燃烧热值高(平均热值为7825-8708kcal/m3),扩散系数为0.196,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和明火极易燃烧、爆炸,并且扩散能力强,火势蔓延迅速,一旦发生火灾难以施救。 另外,甲烷属“单纯窒息性”气体,长期接触可导致神经衰弱综合症。高浓度时因缺氧窒息而引起中毒。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25-30%时,可引起头疼、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呼吸和心跳加速。若不及时脱离,可窒息死亡。 因此,天然气具有易燃、易爆、窒息性。 3.3主要职业危害性分析 3.3.1泄漏危害 压缩天然气生产过程为密闭状态,高压常温储存,作业过程中,尤其是检修过程中,泄露易对作业人员造成冲击、冻伤等危害。 3.3.2噪声危害 本项目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压缩机、管道中输送的噪声,此类为连续噪声源。此外,还有安全阀泄压,放空等气体放空噪声,属间隔噪声源。噪声使人烦躁、头晕、心悸,长时间在高噪声环境中作业会损伤听力,而且对神经、心脏及消化系统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3.3.3振动危害 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包括生理和心理上的,其影响范围涉及人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

冻伤急救现场处置方案 编制单位:XX车间 2013年2月16日编制 2018年1月27日修订 目录 1、冻伤事故概述 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2.1什么是冻伤事故 2.1.1冻伤事故的成因 2.1.2冻伤的易发时机 2.1.3冻伤的临床表现 2.2如何预防冻伤事故 2.3冻伤事故怎样处置和救治 3、冻伤的主要症状

4、冻伤急救与治疗 5、预防措施 6、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6.1应急组织机构 6.2应急组织职责 7、应急处置 7.1事故初步判定的要点与报警时的必要信息 7.2应急处置相关程序 7.3应急处置措施 7.4报警方式及报告相关内容要求 附件:相关应急人员联系电话 1、冻伤事故概述 冻伤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寒冷作用于人体,引起局部的乃至全身的损伤。冻伤的发生除了与寒冷的强度、风速、湿度、受冻时间有关,还与潮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和抗旱能力下降有关。一般将冻伤分为冻疮、局部冻伤和冻僵三种。在极端寒冷,特别在高原地区可发生肢体的冻伤,若核心体温低于正常,即使体温过低尚未出现,可加重冻伤。冻伤一般表现为耳廓、手、足等处发红或发紫、肿胀,严重时会出现肢体坏死,甚至死亡。 2、预防冻伤事故基本安全要求

采取综合的措施,切实预防冻伤事故的发生,从技术、保健、组织等多方面去做好防冻伤工作。 1、什么是冻伤事故 (1)冻伤事故的成因 <1>环境因素的直接作用 寒冷是发生冻伤的主要原因,机体在寒冷环境中,局部热量散失增多,当局部温度降低至组织冰点以下时,即可发生冻伤。潮湿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衣服、鞋袜潮湿或被水浸渍,即使环境温度并不很低,也可因长时间暴露于潮湿环境而引起冻伤。大风也是促进或加重冻伤的一个主要因素,这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加剧了热的散失,风速愈大,身体受冷愈重。身体局部与极冷的金属、石块、地面、墙壁等冷物接触时,因为它们导热性强,能使局部强度急剧下降或发生冻结,以致产生冻伤。 <2>机体因素的诱发作用 所有能导致温热调节障碍、循环障碍和与产热有关的内分泌障碍等都能诱发冻伤。吸烟或饮酒过量、过度疲劳、营养不良、手脚多汗、有冻伤史等都能诱发冻伤。 (2)冻伤的易发时机 <1> 极冷:突然遇到暴风雪,骤然受严寒侵袭;涉水后鞋袜不能及时更换;拂晓最冷时行动;赤手射击、填弹、搬炸药包等。 <2> 静止:潜伏、伏击、昼夜据守阵地、负伤等情况下,肢体活动受到限制,局部血液循环不良。

人身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人身伤亡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公司区域内因火灾、爆炸、高空坠落、触电、机械伤害等因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本预案重在规范各类事故发生后,对伤亡人员的应急救援行为,不影响其它专项预案的实施。 二、事故风险分析 ( 1)事故类型 1、机械伤害类:员工在操作或使用机械过程中,因操作不当或机械故障等原因,对人体造成挤压、碰撞、冲击、剪切、卷入、绞绕、甩出、切割、切断、刺扎等伤亡的事故。 2、触电类:因电气设备老化、设备设施没有按规定安装漏电保护器、电气设备不按规定接地或接零、员工安全意识不强、没有执行用电安全操作规程、设备或线路淋雨、受潮等造成人员触电伤亡。 3、高处坠落类:化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大量高空作业行为,作业现场周围无法采取围蔽、护栏等措施,加上平台、爬梯易锈蚀,极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4、火灾和爆炸类:化工生产活动中,存在大量的易燃易爆介质,如:一氧化碳、氢气、氨气等,并且这些气体的运行温度、压力较高,极易着火爆炸,造成人身伤亡。 5、起重伤害类:设备检修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大型起重设备,现场作业人员密集,存在频繁的交叉作业,如发生意外,极易造成人身伤亡。 6、中毒类:化工生产中的多种原料、中间产品均为有毒物质,如:一氧化碳、氨气等,易发生泄漏造成中毒事故。 (2)危害程度分析 1、轻度:事故造成3 人以下重伤,未造成人员死亡。 2、中度:事故造成3 人以上10 人以下重伤或造成1 人以上3 人以下死亡。 3、重度:事故造成10 人以上重伤或3 人以上死亡。

以上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三、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及职责 1、公司应急救援指挥部: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安全副总经理成员:安环部部长、生产部部长、工艺部部长、设备部部长、综合办部长、民警队部长、物资部部长、财务部部长、计检部部长、工会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日常工作由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负责,发生事故时,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全公司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和指挥,办公室设在安环部,安环部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若总经理不在时,由安全副总经理代替指挥;若总经理、安全副总经理均不在时,由生产部部长、安环部长统一负责指挥工作救援工作。 (1)应急救援指挥部职责:①对公司内发生重、特大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进行统一组织、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作战,将突发事件以最快的反应速度、最短时间、最低损失、最小危害程度,彻底消除。 ②发布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命令,向上级报告和向近邻单位通报事件及处置情况。 ③负责启动本预案,必要时向政府请示要求启动县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发布突发事件应急结束命令。 ④协助上级部门调查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总结应急事件的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⑤编制和适时修订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充实预案内容。组建公司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队伍,制订应急队伍业务技能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救援知识培训教育。 ⑥组织全体员工学习《事故应急预案》,制订预案演练方案,实 施实战演练,制订培训计划,学习应急知识,增强业务技能,提高 应急人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目录 1、总则 (2) 编制目的 (2) 适用范围 (2) 编制依据 (2) 工程概况 (3) 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3)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4) : 4、组织机构及职责 (4) 应急组织体系 (4)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5) 5、应急物资准备 (7) 6、预防与预警 (8) 危险源监控 (8) 预警行动 (8) 基坑坍塌预控措施 (8) 》 7、应急响应 (8) 预警响应流程 (8) 预警响应实施 (9) 应急结束 (12) 应急恢复 (12) 8、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12) 9、应急通讯 (12) 、

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 编制目的 为预防或减少潜在安全事故,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给项目带来损失,使项目在面对重大突发事故危险时,对可能出现的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的紧急情况,能迅速反应、快速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妥善处理,正确救护,有效控制事态发展,防止事故扩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将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尽快消除事故影响,确保各项工作能正常有序开展,针对基坑坍塌编制本事故应急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土建施工09合同段范围内深基坑施工可能出现的坍塌事故或紧急情况的预防与应急处理援。 项目必须结合实际和工程特点,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组织有关人员演练,熟悉、掌握预案要求和相关措施,并根据现场条件和环境的变化适时修改、补充和完善预案内容。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5、《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6、《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 号) 7、《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8、《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

液氩 液氮泄漏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氩气、氮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方案 1、事故特征 危险性分析 (1)氩气的危险性 氩气是一种白色、无味的在工业上应用很广的。它的性质十分不活泼,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当空气中氩气浓度超过33%,就有窒息危险。浓度超过50%,出现严重症状。浓度超过75%,能在数分钟内死亡。皮肤接触液氩可引起冷烧伤,液氩溅入眼内可引起炎症。 (2)氮气的危险性 氮气在常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且通常无毒。氮气占大气总量的%(),不能燃烧也不助燃,当空气中的氮气含量过高时,回事人吸入的氧气降低,引起窒息缺氧。氮气在标准大气压下,冷却至℃时,变成没有颜色的液体,皮肤接触液氮可引起冻伤。 (3)当盛装液氩、液氮的容器与设备遇明火高温可使器内压力急剧升高导致气瓶爆炸。 事故判断 (1)当各密封连接处开始冒气或有明显的漏气的声音时,说明氩气、氮气已经有少量泄漏,若不控制很有可能造成氩气、氮气的大量泄漏。 (2)当液氩、液氮杜瓦罐的压力表指示压力迅速上升时,说明罐体已经处于高压运行的状态,若不控制很有可能发生罐体爆炸事故。 2、工作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坚持如下原则: 1) 以人为本,最大限度保证员工生命安全。 2) 先抢救人员、控制险情,再消除污染、抢救设备。 3)当现场人员能力不足以控制事故时或者人员受伤较严重时,应当立即请求外部支援(集团公司支援或社会支援)。 3、组织机构 成立**公司生产事故现场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其组织机构及成员如下:

现场应急处置机构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本公司《氩气、氮气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方案》的制定、更新,组建应急救援队伍,组织本预案的应急救援演练培训和演练。 (2)事故发生时,调动应急预案队伍,现场指挥应急援救工作的开展。 (3)保护事故现场,协同事故调查,总结事故经验教训。 (4)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各领导小组成员职责 (1)总指挥: 负责宣布应急状态的启动和解除,全面指挥调动应急组织,调配应急,按应急程序组织实施应急抢险。 (2)通讯联络组:事故发生时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外部救援机构进入事故现场进行救援。 (3)现场警戒组:事故发生时,现场拉起警戒线,协调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 (4)现场救护组:负责将事故现场受伤人员转移至安全地点,等待专业救护;掌握基本救护知识,必要时对伤者进行简单施救。 (5)现场抢险组:负责控制液氩、液氮泄漏,不能控制时,负责转移泄漏的液氩、液氮杜瓦罐至空旷地点。 4、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液氩、液氮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当班人员在检查或生产时发现氮气、氩气管道有冒气泡或者听到有漏气声音时,应及时报告车间负责人,立即关闭供气氩气杜瓦罐后加固该处连接螺栓,并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为了加强对可能出现的事故进行预防和控制,增强全体职工的消防意识,搞好消防工作,提高消防应急能力,全力、及时、迅速、高效地控制火灾事故,最大限度的减少火灾事故损失和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保障国家、企业财产和人员的安全,针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事故类型及危害程度: 各类火灾事故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一般分为四级:Ⅰ级(特别重大)、Ⅱ级(重大)、Ⅲ级(较大)和Ⅳ级(一般)。依据现场实际及风险评价四级分类如下: Ⅰ级(特别重大):氧气乙炔、用火现场、防火作业现场 Ⅱ级(重大):油漆 Ⅲ级(较大):办公区临设 Ⅳ级(一般):木料、仓库、保温材料、配电室 二、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1、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的原则。 2、生命第一、损失最小化、第一响应、及时性有效性的原则。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 成立交通运输部东棉花胡同二号院综合整治项目部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和义务消防队。 1、组长及小组成员、职能分工: 组长:执行经理:刘祥 副组长:技术负责人:刘为公 成员:施工负责人:王富国;安全员:王顺新;机械材料负责人:黄庆江;电工:张士祥、袁辉;保安员:丁万才。 组员职能分工:联络员、抢险员、疏散员、救护员、电气控制员、警卫员、后勤员、义务消防队员等。 2、职责: 领导小组基本职责:工地发生火灾事故时,负责指挥工地抢救工作,第一时间向110、119、120、总队及当地消防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及有关部门报告和求援。平时小组成员轮流值班,值班者必须在工地,手机24小时开通,发生火灾紧急事故时,在应急小组长未到达工地前,值班者即为临时代理组长,全权负责落实抢险。 组员专项职责: 2.1、组长:由施工项目经理部项目执行经理李强为消防责任人,负责人员分工,调度,消防设备使用。 2.2、副组长:由技术负责人刘具体事实灭火,人员调度,指挥车辆,清理道路,清理现场。 2.3、电气员:项目部电气员负责提供消防用电,并在发生火灾时负责电气设备切断电流,夜间需要提供照明设备。 2.4、联络员:项目部联络员邓尚仕负责报警“119”,并讲明发生火灾的方及道路,在大门口接消防车辆。 2.5、抢险、义务消防员殷玉龙:项目部抢险员负责人,指挥义务消防队员,进行灭火。 2.6、义务消防队发生火灾时,应按预案演练方法,积极参加扑救工作。 2.7、救护员:项目部潘振芳负责受伤人员救护,报“120”或“999”,并讲明方位及道路,在大门口接救护车辆。 2.8、后勤员:项目部丁守银负责提供其他车辆。 2.9、警卫员:项目部丁守文负责损失控制,物资抢救,对事故现场划定警戒区,阻止与工程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事故现场不遭破坏。 2.10、疏散员:项目部殷玉龙其任务为在发生事故时,负责人员的疏散、逃生,应最先的确保人员的安全。 3、应急小组地点、电话和有关单位部门联系方式: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1129园区改造项目 应急小组表: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_secret

编号: xxxx-ZB004 版号:A 中国xxxx 股份有限公司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编制单位:中国xxxx 股份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二○○六年十二月

颁布日期:二○○七年一月

目次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2)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2) 3.组织机构及职责(2)3.1应急组织体系(2)3.2指挥机构及职责(2) 4.预防与预警(3)4.1危险源监控(3) 4.2预警行动(4) 5. 信息报告程序(5) 6. 应急处置(5)6.1响应分级(5)6.2 响应程序(5) 6.3处置措施(7) 7. 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8)

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评价结果,本股份公司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由于坍塌事故引发事故,会造成重大及其以上安全生产事故,且在任何时间均有可能发生。 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事故应急处置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首先采取应急措施,抢救伤员、疏散人群,划出隔离带和警戒线,保护好现场。事故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应根据规程和现场情况提供技术支持,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见下框图)

股份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指挥中心(机构)设置及职责同“综合预案指挥机构及职责”。各项目经理部应结合工程实际,进一步明确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各成员及部门的职责,应包括以下内容。 3.2.1 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 3.2.2 统一协调项目各部门应急救援工作。 3.2.3 及时组织指挥实施事故处置方案。 3.2.4 统一调配救援人员、设备、物资、器材。 3.2.5 协调外部救援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3.2.6 妥善处置事故现场的有关事宜。 3.2.7 组织、配合开展事故调查,组织善后处理工作。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坍塌是指施工基坑(槽)坍塌、边坡坍塌、模板支撑系统失稳坍塌及施工现场临时建筑(包括施工围墙)倒塌。股份公司承建的工程项目,极有可能发生,造成人员伤亡。因此应重点做好以下监控: 4.1.1必须认真贯彻建设部《重申防止坍塌事故的若干规定》和《关于防止坍塌事故的紧急通知》的相关要求,在项目实施前,必须针对工程特点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定安全措施,并报监理单位,经审核批准后实施。 4.1.2基坑开挖,必须单独编制专项的施工方案,制定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土方坍塌,尤其是制定防止毗邻建筑物坍塌

加气站应急处置预案

***********有限公司广茶山加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预案版本号:2017-01 预案编制:预案编制小组 实施日期:2017年8月20 日 企业名称:***********有限公司广茶山加气站

发布令 全体员工: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确保在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予以控制,防止事故蔓延,有序、有效的组织抢险和救助,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29639-2013的有关内容和要求,以及本站实际情况,本着“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特制定《青龙满族自治县众诚燃气有限公司广茶山加气站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本预案经秦皇岛市城市管理局应急工作人员及认可的专家评审通过,现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各员工应按照本预案内容与要求,参加培训和演练,以便在事故发生后,能及时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救援,在短时间内使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批准人:

2017年8月20 日

目录 1.总则 (1) 1.1 编制目的 (1) 1.2 编制依据 (1) 1.3适用范围 (1) 1.4应急预案体系 (2) 1.5应急工作原则 (3) 2. 事故风险描述 (3) 2.1概况 (3) 2.2事故风险描述 (3)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5) 3.1 应急组织体系 (5)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6)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7) 4.1预警 (7) 4.2信息报告 (8) 5. 应急响应 (9) 5.1响应分级 (9) 5.2 响应程序 (9) 5.3处置措施 (10) 6信息发布 (11) 7后期处置 (11) 7.1污染物处理 (11) 7.2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 (11) 7.3医疗救治 (11) 7.4人员安置及善后赔偿 (11) 7.5应急救援能力评估 (11) 8. 保障措施 (12)

液氧站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1]

液氧泄漏突发事件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特征 1、事故类型:冻伤、中毒、火灾、爆炸。 2、健康危害:常压下,氧气浓度超过40%,可发生中毒。吸入40%-60%,轻咳,进而胸闷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发生肺水肿。吸入80%以上,面部肌肉抽动、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吸入40%左右的氧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失明。 3、危险分析:液氧沸点极低(-183℃),可引起冻伤。不可燃,但能强烈助燃,与易燃物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液氧积存于封闭系统中且不能保温,温度升高且不泄压即可导致物理爆炸,积存于两阀门之间,可导致管路的猛烈破坏。 4、事故征兆或条件:阀门或管道锈蚀、管道受到撞击、阀门或管道破损、操作失误、人员有中毒的迹象、安全阀泄压、其他不可预见性因素等。 二、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特殊岗位、实操培训,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定时巡检,确保相关设备及安全附件稳固可靠,定期检验。 3、对液氧充装等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安全告知,严格执行充装规程。 4、站区内各部位设置标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站内配备的消防器材、应急设备及相关工具等完好有效。 6、液氧站内及站外10米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质,尤其是油脂类物

质。 7、站内严禁烟火,如需维修动火作业,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作业。 8、站内凡是能与氧接触的工具、手套等确保无油脂。 9、每年进行应急演练,并依据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三、组织与职责 1、应急组织:站长、当天班组作业人员。 2、各成员职责 2.1站长:负责组织氧气站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及上报工作。 2.2班组人员: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站长,并服从站长的统一指挥,做好相应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四、现场处置 1、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当事人或现场人员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向钢构厂办公室及股份公司安环部报告。 2、遇到不同的突发状况时,应采取如下处置方式: 2.1 泄漏 (1)充装软管泄漏:做好自身防护的情况下,立即关闭槽车及储罐充装阀门。 (2)储罐有砂眼或裂缝泄漏:将储罐泄压,用浸水的棉纱、抹布放在泄漏处,利用液氧气化吸热,让其结冰延缓泄漏。 (3)管道、法兰或阀门泄漏:关闭泄漏点两侧的阀门,若前端无阀门或阀门已坏,用浸水的棉纱或抹布放在泄漏处,让其结冰延缓泄漏。

起重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起重机械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一、目的及范围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起重设备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起重设备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特种设备安全检查条例》的要求,结合我**分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起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分公司各单位各部门应当贯彻统一领导、专业分工、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切实履行各自职责,积极配合处理应急抢险救援工作,保证起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本预案适用于**分公司施工现场,本公司、外包自带、租赁起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活动。 二、起重设备事故 1、电梯困人故障或由于剪切、坠落等原因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2、起重类起重设备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 三、应急处理机构 设立起重设备事故应急处理和现场抢险救援工作组,实行分公司执行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任组长,分管起重设备安全的项目副经理任副组长。有关科室、专业公司及特种设备使用部门为现场抢险救援组成员,参与现场抢险救援工作。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分公司执行经理 副组长:副总工 组员:安保科 施工管理部 质检科 综合办公室 采供科 BOP专业公司 机械化专业公司 电气专业公司 热机专业公司 四、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 电梯、大型起重机的使用部门和应急抢险部门应根据本规定和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部门

的起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包括: 1、本单位的起重设备数量、安装位置和分布情况。 2、在日常运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或可能引发事故的故障类型、征兆、应对措施。 3、设立组织机构、管理网络及抢险救援队伍。 4、明确相应的操作人员、维修人员、班组长、机管员、安全员、技术员、专工、副经理、经理在处理特大事故时的职责。 5、分公司施工管理部、安保科对容易引发事故的起重设备列为重特大危险监控设备,实行重点监控。 6、使用部门和应急抢险部门应定期组织本部门的事故应急处理知识、技能的培训和应急学习。 7、使用部门和应急抢险救援部门应根据本部门起重设备的特点和应急救援方针的规定,配备必要的设备、工具、救援物品储备。 8、使用部门应定期对起重设备进行日常性维修保养和定期检查,设备出现故障或发生异常情况后,使用部门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五、事故报告与应急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立刻向本部门、施工管理部、安保科和有关领导报告,报告事故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 2、事故发生后,由分公司项目经理批准,立即启动本应急救援预案,各抢险救援工作小组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和工作程序贯彻执行本预案。 3、严格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积极组织抢救,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4、在应急抢险救援过程中需要紧急调用物资、储备、人员和占用场地的,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阻拦和拒绝,有关部门和个人应当支持,配合并提供一切方便,所产生的费用原则上由事故部门负责。 5、事故发生后,事故部门的设备操作人员、维修人员、部门主管、分管领导、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应按照本单位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采取积极有效的抢救措施。事故单位主要负责人在抢险救援和事故调查处理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六、总结与奖惩 1、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施工管理部、安保科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吸取事故的教训,及时进行整改,并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 2、对在应急抢险救援、指挥、信息报送方面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个人,施工管理部、安保科

深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救援预案

深基坑坍塌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土坍塌倒塌事故主要体现在基坑边坡堆料小于安全距离或堆料荷载过大、基坑或隧道开挖放坡不合适、排水不当、基坑或隧道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不及时等。事故发生后会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损坏。 2 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 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救治。保证组织到位、应急救援队伍到位、应急救援物资到位。 3 组织机构及职责 坍塌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由总预案中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人员组成。 在总预案的基础上设置隧道坍塌事故应急组织机构,下设应急物资设备组、保卫组、医疗救护组和突击队,各职责和总预案中的职责相同。 4 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控制 建立健全的工程项目重大危险源信息监控法与程序,及时监测基坑及隧道维护支撑结构有无水平位移及变形情况,若有变化及时反映到上级部门。 对危险设备的危险区域予于明显标志,实现规化、标准化管理。 4.2 预警行动 (1)快速反应原则:事故处置要坚持一个“快”字,做到反应快、报道快、处置快。事故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向项目部办公室或项目部领导直接报告。

(2)先期处置原则:一旦发生事故,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的控制事态发展,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统一指挥原则: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应急指挥部全面负责部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并配合、服从上级有关部门对重、特大事故的统一指挥,保证处置工作的统一、高效。 (4)协调作战原则:项目部各部门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领导指挥下,按照各自职责,密切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做好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抢救救援工作。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应当及时通知项目应急指挥部,项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及时向事故发生地有关部门逐级上报。报告容包括: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单位、联系、报告人、伤亡人数等简要情况。 5 信息报告程序 1、发生紧急事故时,项目部值班领导及现场施工人员立即向副组长汇报,并立即组织人员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展开相关救援行动。 2、副组长应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确定行动案,并向组长汇报。 3、依据事故的大小情况,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应急小组人员按照即定的分工立即开展各项工作。 4、若发生重大的事故,由总指挥立即向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和集团公司进行汇报,并请求外援支持,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报告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联系、报告人; 2.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财产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项目所属公司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职业危害事故专项应急预案 1 事故风险分析 1.1事故类型 职业危害事故 1.2事故风险分析 结合xx实际情况,通过认真分析,认为xx的主要职业危害危险源有:粉尘、有毒有害气体、高温、噪声等,会对员工造成身体上的不适症状。 2 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2.1 成立职业危害应急救援指挥部 2.1.1应急救援指挥部 应急救援指挥部设在调度室。电话: 总指挥:厂长 副总指挥:安全厂长、生产厂长、机电厂长 成员:调度室、生产技术室、瓦斯管理室(安全督查室)、机电班组、生产班组、综合办公室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发生事故时,发布和接触应急救援命令、信号,向上级部门、当地政府和友邻单位通报事故的情况,必要时向当地政府和有关单位发现紧急救援请求,负责事故调查的组织工作,负责总结事故的教训和应急救援经验,负责建立与警报系统、储备抢险、救护方面的装备、物资,负责监督做好事故的预防工作和安全措施的定期检查工作。 2.2.2总指挥职责 事故应急救援总指挥是xx运营部事故处理的第一指挥者,全面负责应急处理与协调的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组的应急工作,组织对事故抢险工作所需人力、物力等的支援工作,并根据事故实际情况制定和落实营救遇难人员及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2.2.3副总指挥职责 协助总指挥负责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参与制定和善后处理及做好有关安抚工作,应在第一时间内向上级部门报告,同时负责应急抢险时的各种命令及其它信息的传递工作。作为应急抢险工作的现场指挥员,负责应急期间现场指挥

工作。 2.2.4相关成员职责 调度室:承接事故报告;根据情况请示总指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指挥部成员单位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成员单位的抢险救援工作;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事故情况和应急处理进展情况;传达落实上级部门关于事故抢险救援的指示和批示,做好相关记录;传达指挥部下达的命令,传达现场抢险现场;按领导指示调动抢险所需车辆,协调工区各部门应急救援工作。 生产技术室:组织技术力量对现场救援进行技术支持,指导救援方案的实施,对事态进行监测和评估,配合调查工作。具体经办应急物资的组织和运输,协助现场救援组工作,并负责核实物资方面的损失情况。负责对抢险、救援、恢复生产资金的筹措,对损失情况进行统计汇总。 瓦斯管理室(安全督查室):负责监督应急救援中各项安全措施及方案的落实;负责事故损失的评估和上报;组织相关单位参与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并向上级汇报。负责对事故组织调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 机电班组:负责对xx运营部机电工作的安排,分析查找机电事故原因,为机电事故提供技术帮助;组织抢修、安装机电设备,及时提供应急处理所需机电班组;协助指挥部制定营救遇难人员的现场抢救方案和相关的安全技术措施。 生产班组:负责为事故现场提供技术,如实汇报灾情,对现场进行分析;协助指挥部制定抢险方案和技术指导工作;参与对事故的调查,负责安排抢险设施工队伍。 综合办公室:负责对遇难人员的妥善安置和救灾人员的食宿以及基本生活事宜,做好事故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2.3指挥部下设五个组及职责 (1)应急救援组 职责:主要负责指挥现场抢险工作,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组织现场抢救,处理突发灾变。 (2)信息技术组 职责:主要负责提供信息,解决抢险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组织抢险救灾。 (3)物资后勤保障组 职责:主要保证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并及时迅速运送到指定地点。

施工现场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坍塌事故应急预案 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坍塌事故是指物体在外力和重力的作用下,超过自身极限强度的破坏成因,结构稳定失衡塌落而造成物体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挤压伤害及窒息的事故。这类事故因塌落物自重大,作用范围大,往往伤害人员多,后果严重,多为较或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主要有土方坍塌、模板坍塌、脚手架坍塌、拆除工程的坍塌、建筑物及构筑物的坍塌等。 2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1)统一指挥、密切协同的原则。坍塌事故发生后,参战力量多,现场情况复杂,各种力量需在现场总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积极配合、密切协同,共同完成。 2)以快制快、行动果断的原则。坍塌事故有突发性,在短时间内不易处理,处置行动必须做到接警调度快、到达快、准备快、疏散救人快、达到以快制快的目的。 3)讲究科学、稳妥可靠的原则。解决坍塌事故要讲科学,避免急躁行动引发连续坍塌事故发生。 4)救人第一的原则。当现场遇有人员受到威胁时,首要任务是抢救人员。 5)伤员抢救立即与急救中心和医院联系,请求出动急救车辆并做好急救准备,确保伤员得到及时医治。 6)事故现场取证救助行动中,安排人员同时做好事故调查取证工作,以利于事故处理,防止证据遗失。

7)自我保护,在救助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工具,加强自我保护,确保抢救行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8)在救援中,坍塌区时应采取必要的临时支护措施,派专人监控坍塌区动态,确保救援人员安全。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 应急组织体系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3.2 指挥机构及职责 参见《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体应急预案》 4预防与预警 4.1 危险源监控 1)基本要求 (1)原材料堆放要合理,要有防倾倒滑坡等措施。 (2)机械挖方、推土、物料转运等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 (3)对于易发生坍塌事故的工序,例如深基坑维护、高大模板拆除等,施工前要报送方案,并通过审批,正式施工时要根据方案要求,派人监督,拉警戒线等,确保施工安全。 2)石方洞挖坍塌的预防 (1)加强对滑坡体的变形监测和治理。 (2)在高边坡、滑坡体、基坑及重要建筑物附近开挖,应有相 应可靠防止坍塌的安全防护和监测措施

丙烷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丙烷站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ISO45001-2018) 一、事故特征 1、事故类型:冻伤、中毒、火灾、爆炸。 2、健康危害: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短暂接触10%以下浓度,可引起轻度头晕;高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高浓度时可致窒息。 3、危险分析:沸点较低(-42.1℃),能导致冻伤。与空气混合遇热源或明火易燃烧爆炸。比空气重,能在低处扩散到远处,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4、事故征兆或条件:燃气报警器报警、管道受到撞击、阀门或管道破损、操作失误、人员有头晕等中毒迹象、有烟气或烧焦的味道、其他不可预见性因素等。 二、预防措施 1、操作人员必须经特殊岗位、实操培训,持证上岗。 2、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定时巡检,确保相关设备及安全附件稳固可靠。 3、对丙烷充装等外来人员进行登记、安全告知,严格执行充装规程。 4、站区内各部位设置标准、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5、站内配备的消防器材、应急设备及相关工具等完好有效。 6、站区内电气、避雷静电接地、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应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检测。 7、每年必须由资质单位对丙烷站进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 8、丙烷站内及站外10米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质。 9、站内严禁烟火,如需维修动火作业,要经相关部门审批后方可作业。

10、每年进行应急演练,并依据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三、组织与职责 1、应急组织:站长、当天班组作业人员。 2、各成员职责 2.1站长:负责组织丙烷站突发事件的现场应急处置及上报工作。 2.2班组人员:发现异常情况第一时间报告站长,并服从站长的统一指挥,做好相应的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四、现场处置 1、突发事件第一时间,当事人或现场人员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同时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并向钢构厂办公室及股份公司安环部报告。 2、遇到不同的突发状况时,应采取如下处置方式: 2.1 泄漏 (1)管道、法兰或阀门泄漏:关闭泄漏点两侧的阀门,通过旋紧法兰或阀门螺栓制止泄漏;若泄漏点前端无阀门或阀门已坏,封闭现场,等待救援。 (2)储罐轻微泄漏:将储罐泄压,用浸水的棉纱、抹布放在泄漏处,利用液态丙烷气化吸热,让其结冰延缓泄漏。 (3)储罐大量泄漏:泄漏点位于罐顶,无法倒罐且罐内储量很大时,需采取主动点燃(交由专业人员处置)的措施,使泄漏口燃起火炬而控制其泄露。(4)气液分离器或气化器泄漏:关闭其介质进口阀门,排除残液,检查原因,等待修复。 2.2 火灾 (1)管道、法兰或阀门泄漏处着火:关闭着火点两侧的阀门,火源就会自动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