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

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
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

对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探讨

近年来,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国际标准组织(ISO)已于90年代颁布了ISO14000系列的环境管理国际标准,欧美一些国家的企业也开始公布一些环境成本的信息报告,国际贸易也出现了“绿色贸易壁垒”的端倪。企业的行为已受到诸多方面的约束,环境成本已成为企业经营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部分,企业加强环境成本控制的紧迫性将越来越强。然而,我国目前还未出现较好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学术界对此的理论探索尚未成熟。本文试就企业环境成本控制作些探讨。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从经济与环境的联系来看,二者具有不可分割且直接相互影响的关系。传统的经济模式与现代经济——环境大系统的比较,作为自然环境支持系统,在提供给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然而,地球的环境存在两个有限性:一是资源的有限性,尤其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的有限性;二是接受垃圾、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性。如果人类超过了地球环境的承受能力,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从现实情况看,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存在,主要表现在地球资源退化、空气和水污染、矿产森林资源大幅减少、全球温室效应发生、公害问题不断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于环境污染而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多亿元。

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在密切关系。据有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的分析,目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不断增加的趋势。对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的教育使公众意识有了极大的提高,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具体表现为:

1、有关环境保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约束越来越严格。我国也于1995年制定了2000年中国环境保护的目标,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管理制度。由此可见,随着环境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不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

2、从企业自身的盈利目标来看,企业有必要承担环境责任。目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有些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于1992年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将被排斥在市场之外。我国的筹资机制也开始注重环境形象,中国人民银行已经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的项目一律不予贷款。

3、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1)

预防性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2)对一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使用和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3)国家对企业环保责任的范围将作出扩大性规定,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的环保污染(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和使用后回收利用等方面。

因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势在必行。

二、企业环境成本的形成及分类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认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采取或被要求采取措施的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这一定义指出了环境成本的形成来自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对环境成本的控制正是要达到减轻或消除这种影响。

从环境成本的定义来看,环境成本主要是企业经营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引起的,这种影响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以制造企业为例,可从企业经营的三个阶段来分析环境成本的形成:(1)采购阶段的环境成本。由于某些资源稀缺或某些原材料已被当局限量

或禁止使用,使企业在利用该原材料时付出的追加成本。(2)制造阶段的环境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消耗材料、能源,向大气和水环境排放废弃物,应承担环境责任所付出的各种费用,如治理污染的设备投资,环境污染的防治费用,各类环境管理费、排污费、罚金及对周围居民的赔偿费等。(3)销售流通阶段的环境成本。主要指产品包装等废弃物的回收处理费用。

根据环境成本的形成,对环境成本可分类如下:(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直接降低排放污染物的成本。主要包括产生废弃物的处理、再生利用系统的运营、对环境污染大的材料替代、节能设施的运行等成本。(2)在生产过程中为预防环境污染而发生的成本。包括环保设备的购置、职工环境保护教育费、环境负荷的监测计量、环境管理体系的构筑和认证等成本。(3)企业对销售产品采用环保包装或回收顾客使用后与环境污染有关的废品、包装等所发生的成本。(4)企业有关环保的研究开发成本。如环保产品的设计,对生产工艺、材料采购路线和工厂废弃物回收再利用等进行研究、开发的成本。(5)有助于企业周围实施环境保全或提高社会环境保护效益支出的成本。包括企业周边的绿化、对企业所在地区域环境活动的赞助、环境信息披露和环境广告等支出。(6)其他环保支出。主要包括由于企业生产活动造成对土壤污染、自然破坏的修复成本及支付的公害诉讼赔偿金、罚金等。

三、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运用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涉及有关生态环境的各种活动所实施的一种旨在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约束化管理。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应该是企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最佳组合,并从以下几方面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1、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企业中长期环境目标,确定合理的生产规模,采用有利于环境的技术和工艺;尽量回避、减少扩大环境负荷而追加的成本;选择环境负荷低的替代材料成本;对各种污染处理系统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尽量控制污染处理系统的建造营运成本。

2、加强环境质量监控。对企业各生产环节影响环境的因子进行跟踪监测,特别对排出的废弃物进行“把关”,尽量做到达标排放,以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事故损失或罚款成本。

3、控制环境治理成本。这是环境成本控制的关键部分,包括环保设施运转、环境项目运行、环境污染控制措施和环保事务的管理。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如果处理得当,可降低企业成本,增加效率;反之则会提高处理成本。对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控制:

(1)“变废为宝”。从企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废料中寻找效益,达到综合整治。如河南莲花味精集团从生产的工业废水中提取制成“液肥”,把制污路线改成生态路线,在集团内形成了增值和生态循环。即将小麦加工成味精、面粉;生产的废料和麦麸等加工成优质肥料和饲料;把饲料和小麦等的秸秆用于养牛;开发牛肉、牛奶产品,把牛皮加工成皮革制品。这种“变废为宝”做法,不但治理了污染,而且增加了效益,值得借鉴。

(2)“以废治废”,即利用不同企业产生污染物的不同性质达到以废治废的效果。如常州第一热电厂和附近的常州东南印染厂,由市环保局牵线搭桥,利用印染厂的碱性污水进行热电厂烟囱脱硫的方案,使两厂的环境成本都得到降低,产生了“双赢”的效果。

(3)通过环境区域治理规划,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区域内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如浙江绍兴纺织印染带来的污染相当严重,倡议由政府与企业共同投资排污处理工程,1998年底全县排污网建成,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企业也只需交纳一定的费用,比原来的排污费少得多。这种集中排污治理方法对于小企业密集的区域较为适合。

4、构建环境成本控制系统。该系统的创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在按照产品和部门构建成本控制系统的基础上,考虑产品生产和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包括主动性支出(污染预防和污染治理支出等)、被动性支出(排污费、罚款、赔偿金等)、已发生的支出和将来发生的支出,将它们作为产品成本和部门运行成本(管理费用等)的组成部分,运用现有的成本控制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并在成本预测、计划、核算中充分考虑环境支出。

(2)增加针对环境因子的专门化成本控制系统。主要涉及能源、废弃物、包装物、污染治理等方面的成本控制。能源的使用往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环境质量,为使企业同时产生经济和环境两方面的效果,采用一定方式建立能源成本控制系统很有必要;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仅对环境造成破坏,还意味着企业将会再产生一定的清理成本,但废弃物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再利用的价值,因此对废弃物处理可以构建一个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包装物是否可以回收利用、是否可分解处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可建立一个成本控制系统;污染治理涉及较多支出,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控制系统。

综上所述,环境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企业必须坚持双赢的原则,既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经济效益,也不能为了保护环境而抛弃企业经济的发展。为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加强环境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创造环境成本控制的新思路、新方法,将有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上海会计》·金友良、肖序、王伟达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对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控制起着及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商品销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是企业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分析了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目前我国在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系统性差。我故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对于各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的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后与老的方法衔接不好,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忽视供应成本管理。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生产前的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的范围、目标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准确。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仍局限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企业内部其他成本的

管理。成本管理的目标局限于降低成本,且主要通过节约的方式,不关注企业的成本效益。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传统成本管理主要是通过规模效益和增强与供应商及分销商的谈判能力的途径降低产品成本。 3.企业成本管理方法落后。首先企业成本管理不全面系统,事前缺少科学的、可行的成本预算和成本计划,事中没有有效控制,事后的总结分析不科学,没有将成本管理切实贯穿于企业生产全过程。其次成本管理基础工作薄弱,没有一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成本原始记录不完整,资产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制度执行力度不强,预算管理和计量验收等基础管理制度不完善,甚至个别企业只求形式,不讲实效,制度完全失去了监督和考核作用。极个别企业成为“无收支计划、无正常审批手续、无领报制度”的三无企业。再次企业没有结合企业实际状况和市场环境来制定适合本企业的成本考核制度,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考核执行力度不大,不能充分的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 4.企业成本管理的管理主体确定不全面。长期以来,企业都将成本管理作为财务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的工作,没有将企业成本管理落实到各个发生成本和影响成本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出现了财务工作这不知道成本发生的过程,更不了解影响成本的原因,而发生成本的部门没有成本意识,不能主动的寻求减低成本的方法,企业的浪费现象严重,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了有效的成本发生主体的支持,严重影响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效果。 5.成本信息资料失真。部分企业由于财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和熟练程度较低导致了原始记录和会计数据的计算、抄写错误;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对会计政策的误用;传统核算技术错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甚至个别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人为的伪造、编造成本记录或凭证;隐瞒或删除成本的实际交易或事项;记录虚假的成本交易或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来对成本进行不真实的核算和记录。显然,依据这些不准确、不真实的成本信息来做出的的成本预测、决策、计划就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也不可能使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提高,

制造型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外文文献翻译最新译文

毕业设计附件 外文文献翻译:原文+译文 文献出处: Markus G.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 cost control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2016, 2(3): 16-28. 原文 The research of environment cost control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Markus G Abstract Although th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as brought the economic high growth, but at the same time we must see to the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 will restri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microscopic view, under the condition of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often from their own interes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s generally only meet the minimum standards set by the government policy, resulting in a large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the society "to pay". However, as the environment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and the increas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mands, that the environmental responsibility on to their social situation will not exist. So the cost of manufacturing firms are active in environmental control will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enterprise more environmental cost control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more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all aspects, to avoid the increasing environmental costs, to obtain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rove the economic benefit. Keyword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cost; Value chain 1 Research status Bemons (1971) and Malin (1973) the innovative put forward the concept of pollu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ccounting, they think the enterprise caus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sts should be internalized. Park and Lee (2003) of environmental cost budget estimation methods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Robert and Frank (2005) studied to deal with the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environment cost and time and space redistribution system method. Thomas, Robert and Daniel (2007) in financial analysis considering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sts and economic value added. Barnum (2009) on the basis of DEA analysis method, using the principle of material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2021年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 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制效果。大量公司并没有制定明确的治理和控制的目标,或者目标未结合实际情况,存在不科学、不合理的现象。这种方式使环境成本控制存在较为严重的片面性,对于环境成本的重视并未从综合考虑企业发展的角度出发,环境成本控制并未立足于企业的长期战略的实现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更多的将成本控制的目标设定于企业短期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控制范围与方法不完善 从时间维度来看,目前,受传统成本观念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压力和相应的法律法规影响,大部分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控制主要集中于事后阶段,即集中于产生环境问题的阶段。通过采取措施对企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进行弥补性的事后控制,而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以及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并未重视环境成本的预防和控制。从空间维度来看,受环境成本的外部性特点影响,绝大部分企业只重视企业内部真正发生的环境成本并对其进行控制,而产生于企业外部的环境成本其控制和预防却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综合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来看,企业对于环境成本控制范围的界定普遍存在问题。此外,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成本控制的方法体系,企业也缺少相应的环境成本控制方法。从国家现有的会计准则以及当前的环境法律法规来看,在对企业环境成本计量与披露的要求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同时,企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随之而来的是企业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如何让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更好更快的发展,无疑成为企业领导和业界人士十分重视的问题。本文拟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就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强化成本管理工作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并就解决相关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探究,以期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使得更多的业界人士能够关心和重视企业的成本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推动企业管理提升。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必要性措施 、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据调查,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 要性。这些企业通过建立与完善成本管理规范制度、提升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企业内部对成本投入有效性的监督管理力度等方法来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力度。这些措施的运用虽然让企业的绩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成本管理的认识存在偏差 现阶段“成本领先”战略和“低成本竞争”战略已经深 入到各行各业,各企业为了大幅度降低自己的成本,采取从原材料购置、设备选用以及人员安排上进行调整等措施。这些措施的运用,从方向上看似乎是可行的,但实际运用中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首先,一些企业为了一味的降低成本而忽视了经营质量:如对产品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或者夸大产品效用等。其次,一些企业的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落后观念已经不能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经济环境:如企业内部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依旧是粗放型的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仅限于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分析成本的效用。 (二)成本管理缺乏针对性 成本管理缺乏针对性是现阶段企业成本管理中比较普 遍存在的问题之一。首先,成本管理人员工作分配不到位,不能确保人尽其责,即一些企业存在垂直管理的现象,所以 在职责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也存在“牛鞭效应”,甚至出现人多职的现象。其次些企业缺乏独立的成本管理部 门,成本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负责,可想而知,财务部门主要是重视数据整理、财务分析、会计核算等量化的工作,而成本管理工作则往往只是一带而过,或者纸上谈兵。 (三)成本考核和监控力度不够 据调查,现阶段一些企业在进行成本考核时随意性比较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企业成本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的论文 摘要 成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经济指标,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映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物资及人力等的耗费。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就必须尽可能的提高收益,降低成本。 成本控制是以成本为控制手段,对企业在生产经营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耗费进行计算、调节和监督,同时发现成本控制的薄弱环节,挖掘内部潜力,寻找一切可能降低成本途径的过程。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可以促进企业改善经营管理,转变经营机制,全面提高企业经营素质,使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生存、发展和壮大。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企业的成本控制工作也越来越完善,但是对成本控制本身的认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很多企业的成本控制停留在低级的阶段,缺乏先进的成本控制理念,还存在着成本控制的深度和广度不够、缺乏事前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考核不力等问题。本文从当前企业成本控制的实际情况着手,结合相关案例,对当前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成本意识、从战略角度进行成本控制、引入先进的成本控制方法等几点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成本控制;作业成本法;价值链 Abstract Cost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indicator in the process of an enterprise’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t directly relates to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an enterprise, which also reflects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浅谈环境成本控制 摘要:本文基于青岛爆炸案中油田企业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从环境成本控制的角度分析事故原因,结合中国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论述了环境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环境成本控制的建议。 关键词:青岛爆炸案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1月22日,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大事故,现场路面被掀起、车辆被掀翻,已造成55人遇难、9人失踪、136人受伤。部分原油沿着雨水管线进入胶州湾,海面过油面积约3000平方米,流入胶州湾原油燃烧。对海洋环境、生物、渔业、周边水产养殖产生直接影响。 综合经济性、安全性考虑,中国管道的使用年限是 30 年。国内油气管道在2003、2004 年之后大规模建设,大部分尚未超期服役。此次发生爆炸的东黄输油管道于 1986 年 7 月建成投产,至今已有 27 年。因此,管道缺乏定期检查和修理是一大原因。管道没有及时改道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根据《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03 规定,原油及以上成品油管道与城镇居民点或独立的人群密集的房屋的距离不宜小于 15 米,与飞机场、码头、工厂距离不宜小于 20 米。一些石化企业在建厂之初,选址远离市区,甚至建在人口稀少的郊区。但是,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与这些工业危险源距离越来越近。 究其原因,是企业未充分考虑到未来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或者以节约成本为由忽略对防止环境污染的投入,环境保护意识不足,缺乏健全的环境成本控制体系。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成本控制进行深入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是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才开始的。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起步阶段。企业层面的环境成本控制的实际应用更是鲜有。然而,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环境成本问题将越来越突出,这不仅关系这企业的盈利,而且也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因此环境成本控制的研究对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 一、企业实施环境成本控制的必要性(一)经济与环境具有不可分割且 相互影响的关系。自然环境支持生产发展,在提供人类丰富资源的同时,也接受着废弃物的回归。相关专家对各种污染物来源所作了分析,认为当前自然环境所接受的污染物中有80%来自企业,并有持续增加的趋势。不过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却是有限的:一是资源的有限,尤其 是提供给企业作为原材料的物资及能源等是有限的;二是接受垃圾、 污染物排放,自然净化、恢复机能的有限。如果人类的生产发展超过 了地球环境的承受水平,就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二)相关环境保 护的国际宣言、国际标准及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对企业的 约束越来越严格。环境问题的产生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存有密切关系。 据此,国际社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极大提升,企业对环境污染的各种行为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约束。随着环境 保护政策、法规、标准的持续出台和严格执行,企业将逐步向“环境 保护导向性”过渡,其环境行为越来越受到约束。(三)企业要达到盈 利目标必须要承担环境责任。当前,消费者对绿色产品日益青睐,部分 国家已禁止无环境(绿色)标志的商品进入市场,我国也已于1992年 正式开始了产品环境标志认证工作,这将使对环境有害的产品终被排斥 在市场之外。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规定各级银行发放贷款时必须配合 环境保护部门把好关,对环境部门未批准贷款的企业一律不予贷款。(四)环境问题使企业成本增加、环境风险增大。主要表现在:预防性 法律法规大量增加,导致企业的成本增加;国家对部分会严重污染环 境的原材料实施限制或禁止使用,直接对企业生产成本产生影响;企 业环保责任范围将扩大,对企业的环保责任追究已不再停留在企业生 产经营环节的废弃物排放,而是扩大到产品使用过程和使用后回收利 用等方面。 二、企业环境成本及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内涵(一)企业环境成本的内涵。1998年2月,ISAR(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通过了《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讨论了相关环境会计的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基于全生命周期思想,建立以产品目标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为导向的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并以产品全生命周期生态设计、清洁生产、绿色营销、建立回收再利用系统等为主要控制方法,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实施环境成本控制。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 环境成本; 成本控制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支撑,同时又对资源存量和环境质量产生严重影响。企业产品的生产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企业产品生产所需的原料来自于自然资源;企业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废弃物和污染物;企业产品在其最终废弃时会对环境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据统计,造成全球环境污染70%以上的排放物来自制造业,而且产品报废后所造成污染的70%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已经被决定了。因此,从企业产品生产经营的角度看,要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有必要从产品的设计原材料获取-产品生产-产品销售-产品使用直到报废的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一、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的现状 (一)环境成本的定义 1998年,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在日内瓦召开了第15次会议,主题是讨论通过了《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这是目前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此公告提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定义,这是国内目前普遍认同的观点。 (二)环境成本控制的含义

对企业而言,环境成本控制行为不仅要实现经济效益目标,同时还应实现一定的社会效益目标。所以,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通过对环境成本核算提供的环境成本信息的基本分析,采用一定的方法,通过对环境成本形成过程中所有因素的控制,以达到环境法规的要求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进而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 (三)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的国内研究 全生命周期思想应用于环境成本方面的研究国内主要有:徐瑜青、王燕祥、于增彪等在对生命周期全成本法进行了理论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企业实施全成本法的可行性,认为全成本法是环境成本计划与控制的有效方法。谢家平、孔令丞、陈荣秋等在分析产品多生命周期的闭环物流链的基础上,借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概念,建立了基于环境价值链的绿色产品设计成本分析模型。王寿兵、王如松等提出了生命周期环境成本评估方法;张蓉、王京芳、陶建宏运用生命周期法对环境成本进行了合理的分析;肖序提出基于生命周期思想下的作业成本法核算环境成本;葛晓梅等建立了基于生命周期的产品环境成本分析模型;李虹等提出基于循环经济的产品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林万祥等提出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成本评估法,并就其具体评估过程进行了探讨。 (四)企业对环境成本控制的现状和不足 目前大多数企业依然保持着传统的成本观念,认为企业的环境成本控制范围只限于生产过程,往往在产品设计阶段缺乏环保理念,销售阶段缺乏环保方面的宣传和营销,对于产品使用阶段和最终废弃阶段的环境成本更欠考虑。这种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使用成本和废弃成本,没有实现环境效益与企业经济效益最优的双重目的。因此,企业应转变观念,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全过程进行环境成本的分析和控制。 二、全生命周期环境成本控制 (一)全生命周期的含义 全生命周期成本(WLCC)是指产品从开始酝酿,经过论证、研究、设计、发展、生产和使用一直到最后报废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所耗费的研究、设计与发展费用、

《浅析某企业的成本控制分析》论文提纲

某企业的存货管理分析论文提纲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成本在企业的营运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一项综合指标。在今天大多数行业尤其是制造业产能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状下成本控制工作的好坏更是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做好成本控制不但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增加企业的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自2008年以来,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的制造企业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双重压力,国外市场萎缩,而国内的生产要素市场的成本在进一步加大,企业面临着涅磐重生的机遇选择,加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成本控制重新被企业提升了高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特别是企业的成本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成为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选择。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一个典型的中国制造业公司,以企业的现实实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来揭示企业成本控制在企业成本管理、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无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二、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案例研究法。通过对某制造公司的案例研究,进一步了解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影响和作用。 2、调查法,通过对成本控制的相关书籍和科研资料的研读、借鉴,增强个人的理论学习。 3、数据分析法,通过对该企业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营销成本和服务成本等数据进行分析,来对该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分析。 本论文最后的研究目标有以下三个: 第一,揭示企业成本控制的方法,揭示成本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 第二,通过对案例公司的分析,找出成本控制整体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议; 第三,通过论文得出的结论,给其他企业的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和借鉴。三、论文主要内容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将重点分析论文问题的提出的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状况,本文的研究结构及研究方法。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研究 [摘要]随着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加剧,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使环境成本与日俱增,面对如此窘境,如何有效地控制环境成本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致力于改进和完善环境成本控制系统的研究中,PDCA循环理论的应用为其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以PDCA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利用PDCA理论进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的思路、步骤及保障措施。 [关键词]PDCA;环境成本;环境成本控制 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完善,经济水平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过去的几十年,多选择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高污染的经济发展方式给环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发展观念以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适合未来的发展要求,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努力减少环境污染,降低能源消耗,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已经成为企业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目前,对于环境成本的相关界定及核算和控制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企业的环境信息也未列入强制性披露范畴,环境成本的控制动力不足,短期效益并不明显。另外,大多数企业实行传统型的事后环境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和反馈性的控制,忽略了环境成本全过程循环控制的重要意义,导致环境成本控制的效果不佳。PDCA管理循环包括:PLAN 计划,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O实施,实施行动计划;CHECK检查,评估结果;ACT处理,对不满意结果返回到计划阶段,或对满意结果的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鉴于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着复杂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将PDCA循环应用于环境成本控制,能够契合环境成本控制的特点,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持续性、战略性及反馈性控制,有助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结合PDCA循环理论,对于探寻全面性、系统性和反馈性的企业环境成本循环性控制体系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成本控制的目标模糊 企业作为环境成本控制的主体,其对环境成本的所采取的态度直接决定其控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浅析企 业成本控制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浅析企业成本控制 【摘要】对于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成本控制起着及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商品销售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企业的成本直接影响了产品的销售价格,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是企业更好的在市场竞争中立足。分析了目前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成本控制;问题;措施 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一、企业管理中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1.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滞后。目前我国在企业成本管理的理论研究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其系统性差。我故企业成本管理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单个成本管理方法,对于各方法之间的联系研究的较少,没有形成完善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在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方法的应用缺乏联系,采用新的成本管理方法后与老的方法衔接不好,使成本管理缺乏连贯性,并加大了管理成本。传统成本研究局限于企业内部,缺乏战略管理的思维。只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忽视供应成本管理。只重视生产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忽视生产前的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要素合理组织的成本管理。 2.成本管理观念落后。对于成本管理的范围、目标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理解不准确。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的范围仍局限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忽视了企业内部其他成本的管理。成本管理的目标局限于降低成本,且主要通过节约的方式,不关注企业的成本效益。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传统的成本管理观念已经

开题报告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究

开题报告企业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究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XX公司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探讨 选题类型应用基础型课题来源自选课题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财务管理(财务会计方向) 指导教师职称 姓名年级学号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 选题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竞争的加剧,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下降,甚至使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市场。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成为企业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对企业成本进行控制,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这一点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共识。但是目前的存在的状况却是,企业虽然重视成本控制,可是控制的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导致这样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对成本控制的目的,范围,方法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二是成本控制的方法落后,大多数企业目前采用的还是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先进的作业成本法却没有被推广。 成本管理与控制是企业抵御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持续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将成本降低至行业平均水平之下,拉开距离才能真正具备竞争优势。不降价竞争,着力提高产品单位利润率从而提高总利润水平和投资回报率才有迅速发展的基础。 现代企业具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点。而成本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传统成本管理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管理理念,因

此成本管理的内容不仅仅是孤立地降低成本,而是应立足于整体的战略目标及企业外部环境,并从成本与效益的对比中寻找成本最小化。 1.2 选题目的与意义 企业的竞争战略大体分为成本领先战略和产品差异化战略,但是无论采取什么战略,成本一旦失去控制,企业也就失去了竞争优势。因此,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就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推行成本管理,成本控制方法的创新和实施是我们迫切需要学习研究和实施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企业成本控制现状的分析,找出企业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针对企业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措施,促进企业提升成本控制能力。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加强,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成本优势。也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提高企业对成本控制的重视,提升成本控制观 通过对本选题的研究,提高自己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提升自己在企业成本控制研究的学术水平。 2本领域研究综述 2.1 国外关于成本控制的研究 泰罗(F.W.Taylor),首次提到了标准成本法,它以目标成本(标准成本)为基础,把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出成本差异,使差异成为向人们发出的一种“信号” ; 以此为线索,企业可以查明形成差异的原因和责任,并据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巩固成绩,克服缺点,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期终,既可通过 定的方法将标准成本和成本差异结合起来,又可确定产品的实际成本。以标准成本为核心的成本管理体系在引入现代行为科学支柱之后,就形成对各责任中心进行责任业绩的责任成本制度和与之相应的责任成本概念。在责任成本制度中,成本按

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论企业成本控制的意义及重要性 成本控制是生产经营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贯穿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流程中,是财务管理的关键部分。成本控制的实行是企业完成成本管理的重要保证,企业能否盈利,在其他条件因素的情况下,最重要的就是看成本控制的水平如何,产品成本的控制是企业竞争的关键之处,是企业取得市场竞争优势的基本立足点。具体而言,成本的控制还有以下的意义和作用: 1.加强对成本控制的实施能有效保证企业完成指定的成本管理目标。 在生产过程中,企业为了达到预定的利润目标,一般都需要明确一个目标成本指标,以便对其进行深入的考核。企业加强对成本的管控,追踪成本指标在生产过程中的动向,如若脱离原始的计划安排,便可及时地采取措施来减少这种偏差,从而保证了指定目标的如期完成。 2.成本控制的实施促进了企业生产的降本增效。 成本是制定产品价格的重要依据,想要提高市场竞争力价格是必须得考虑到的首要因素。通过有效的降低产品成本进而降低价格,也就相应增加企业的盈利。 3.成本控制的实施也为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减少了贪污盗窃等行为的发生。 成本控制是一项完整的系统性的工作,加强成本控制有助于加强企业的内部的管理和控制,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预防了贪污盗窃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4.成本控制在企业的各个领域运行着综合的协调作用。 成本控制运用统一的货币计量方式来反映和控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所以,它也具备着很强的综合性,方便了企业的核算流程。因此它在整个企业的控制系统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协调作用。 5.加强成本控制,可以及时发现企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得到改正,这对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重大的意义。 6.成本控制可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企业若要加强成本控制,就要加强对生产、材料、人力等各个方面的管理,从而改善企业的管理水平。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企业成本控制问题研究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与人太近了,便随手可得,有时得物,据为己有,太过贪财;有时得人,为己所用,也许贪色。贪财也好,贪色亦罢,都是一种贪心。 与人太近了,最可悲的就是会把自己丢在别人身上,找不到自己的影子,忘了回家的路。 这世上,根本没有零距离的人际关系,因为人总是有一份自私的,人与人之间太近的距离,易滋生事端,恩怨相随。所以,人与人相处的太近了,便渐渐相远。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不可太远。 太远了,就像放飞的风筝,过高断线。 太远了,就像南徙的大雁,失群哀鸣。 太远了,就像失联的旅人,形单影只。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时,先远后近;有时,先近后远。这每次的变化之中,总是有一个难以忘记的故事或者一段难以割舍的情。 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忽然间近了,其实还是远;忽然间远了,肯定是伤了谁。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如果是一份信笺,那是思念;如果是一个微笑,那是宽容;如果是一句问候,那是友谊;如果是一次付出,那是责任。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远,但也很近。 最怕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一句失真的谗言,一个不屑的眼神,一叠诱人的纸币,或者是一条无法逾越的深谷。这样的距离,即便是近,但也很远。 人与人之间最美的距离,就是不远不近,远中有近,近中有远,远而不离开,近而不相丢。 太远的距离,只需要一份宽容,就不会走得太远而行同陌人;太近的距离,只需要一份自尊,就不会走得太近而丢了自己。不远不近的距离,多像一朵艳丽的花,一首悦耳的歌,一首优美的诗。 人生路上,每个人的相遇、相识,都是一份缘,我们都是相互之间不可或缺的伴。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虽然摸不着,看不见,但的的确确是一杆实实在在的秤。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尽在秤杆上可以看出;人心的大小,胸怀的宽窄,拨一拨秤砣全然知晓。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不可太近。 与人太近了,常常看人不清。一个人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足是也。初识时,走得太近就会模糊了不足,宠之;时间久了,原本的美丽之处也成了瑕疵,嫌之。

如何控制企业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及其操纵刍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进展,我国的环境污染现象也日趋严峻。在某些行业,如化工、化肥、造纸、酿酒、橡胶、染料和油漆等,其环境成本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假如进行严格的统计,其中一些行业的环境成本可能比生产总值要大得多,单位环境成本比单位产品价格要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目前一些发达国家对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把生产产品所需的环境成本纳入其市场价格,以作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破坏的补偿,这关于我国企业也是一个专门好的启发。只有将环境成本列入企业成本,才会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采取各种防范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操纵。 由此可见,环境问题对我国的会计制度提出了挑战。要求我们将

环境会计纳入会计体系;要求我们制定关于环境方面的会计准则;要求我们将环境会计的内容列入会计核算内容的范围;要求会计信息应包含环境会计信息在内。而我国目前在环境会计制度建设方面尚未起步,也没有将环境会计列入会计内容的先例,因此本文拟就与环境成本内在化相关的问题进行初浅的分析。 一、环境成本的确认 环境成本是指在某一项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全部费用。在权责发生制原则下,环境成本的确认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环境成本的发生起因于环保

环境成本必须是因环境缘故而引起的。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为达到环境爱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我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制订了一系列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定要发生一些环保设备投资及营运费用,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操纵了污染问题,起到了对环境的爱护作用,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国家在实施经济手段爱护环境时企业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些国家实施环境税、征收环境爱护基金、对超标准排污企业征收排污费,我国在这方面还亟待加强。 (二)环境成本的金额能够计量或可能

关于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探究

摘要:十九大报告中并明确指出我们要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大力推进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宝武集团作为我国和钢铁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在环境成本控制上有许多创新之举,其环境成本控制策略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环境成本;控制 一、公司简介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针指引下,伴随着钢铁行业去产能、调结构的号角,2017年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宝武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武集团)是我国主要钢材供应商,为汽车、造船、油气开采和输送、建筑、家电、航天航空、核电等领域提供钢材制品。宝武集团不仅在经营规模上不断发展壮大,还十分注重环境保护,推行清洁产生,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链,着力打造绿色宝武集团,推进中国钢铁行业转型升级。 二、环境成本及环境成本控制 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1998年2月在第15次会计文件《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指出,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采取或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控制是指企业在进行日常的经济活动中,通过使用恰当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控制过程,对形成环境成本的各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加以控制,从而减少环境成本或将环境成本控制在合理水平上,进而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与核心竞争力。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 综合来说,环境成本控制按照环境成本控制流程和先后顺序可以分为事前规划、事中控制和事后披露。 (一)事前规划 事前规划是指将综合考虑产品生产过程中可能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在不影响产品性能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或重新规划新的生产工艺流程、选用环境污染负担较轻的用料、或者设计可替代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等方法,达到环境保护和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企业车间和生产主管部门确定了本月或本次产品的生产规模之后和所选用的工艺流程之后,采购部门就负责采购那些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和与环境具有良好协调性的材料。这类材料一般是指那些具有合理的经济性、协调的环境性和舒适性、可再利用或者完全降解并且性能良好的材料。 (二)事中控制 环境成本事中控制主要是企业指生产过程中,对各个生产环节的

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提纲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二)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的意义 1.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2.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二.现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成本控制缺乏现代市场观念 (二)传统成本控制的范围狭窄 (三)传统成本控制标准单一 三.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控制的市场观念 (二)明确成本控制的科学范畴 1.成本控制的对象,其中比较严重的就是缺乏市场观念 2.成本控制的内容,要扩展到经营活动的全方位 3.成本控制的视野,要有不同的目标层次 (三)选择成本控制的合理标准 (四)确立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五)正确选择成本控制方法 (六)注意处理好成本控制的几个问题 1.将成本控制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2.重视采购环节 3.重视间接的或规模小的活动 浅析企业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内容摘要: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途径之一,而盈利正是企业的目的,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取得生存和发展中的动力。本文根据自己在电大开放教育三年的理论学习和自己实际工作经验,从成本控制的内涵及重要性入手,分析了现行成本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方法,提出了加强市场观念、明确控制范畴、选择控制标准、确立控制原则等对策建议,以供同仁参阅。 关键词:成本控制控制范畴合理标准基本原则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越发激烈,竞争的焦点主要体现在企业如何能够更有效地进行成本

控制,因为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企业抵抗内外压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保障。企业应重视成本控制,针对本企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企业在成本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探求全面加强企业成本控制的有效、可行的方法。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及意义 成本控制在市场经济实际应用中对企业有着重要意义,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也带来不同的经济效益,我们必须面对现实,搞好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的内涵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二)企业强化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1、成本控制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的主要保障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2、成本控制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3、成本控制是企业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实际成本和成本限额相比较、以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和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以至优化预期的成本限额的过程。 二、现行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成本控制是指运用会计核算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料,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成本和费用,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