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简答题

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①非细胞型。小、无典型细胞结构,包括病毒亚病毒②原核细胞型。无成形细胞核及完整的细胞器,包括三菌三体③真核细胞型。有完整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化程度高,细胞器完善,包括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微生物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

奠基期?

G+细菌和G-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

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

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造,并

指出G+细菌和G-细菌在肽聚糖的成

分和结构上的差别。G+细菌肽聚糖

单体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差别

仅在于: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

分子不是L-Lys,而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F)所代替;

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

(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

形成较稀疏、机械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在G-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有那些蛋白?其功能如何?

外膜:?

细胞膜:?

试简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通过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遇脱色剂乙醇(或丙酮)处理时因失水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止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则保留最初的紫色(实为紫加红色)了。【涂片固定→初染→结晶紫→媒染→碘液→脱色→95%酒精→稀释复染→复红】

什么是缺壁细胞?试列表比较四类缺壁细胞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什么是菌落?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菌落:是指将单一微生物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的子细胞集团。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态、边缘、隆起、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聚集时的反映。细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的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

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一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和陆生性强的原核生物。链霉菌的细胞呈丝状分支,菌丝直径很细,与细菌相似。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无内隔,内含许多核质体,故一般呈多核的单细胞状态。基内菌丝体(营养菌丝“根”,吸收水、营养和代谢废物)气生菌丝生长致密,覆盖整个菌落表面,菌丝呈放射状。

试对酵母菌的繁殖方式作一表解。

试图示酿酒酵母的生活史,并对其中各主要过程作一简述。

(1)子囊孢子在合适的条件下发芽产生的单倍体营养细胞(2)单倍体营养细胞不断地进行出芽繁殖(3)两个性别不同的营养细胞彼此接合,在质配后即发生核配,形成二倍体营养细胞(4)二倍体营养细胞不进行核分裂,而是不断进行出芽繁殖(5)在以醋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碳源,同时又缺乏氮源等特定条件下(6)子囊经自然或人为破壁后,可释放出其中的子囊孢子

试以表解法介绍霉菌的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各可分化成哪些特化结构,并简要说明它们的功能。

生质体的酶或试剂。

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功能

细菌原生质体制备,溶菌酶,自溶酶

酵母菌细胞壁主要成分甘露聚糖(外层)蛋白质(中层),葡聚糖(内层)类脂,几丁质

酵母菌原生质体的制备:EDTA-a—硫基乙醇,蜗牛消化酶

放线菌和霉菌的细胞壁主要成分微纤维,纤维素,几丁质

无定形基质成分:葡聚糖,蛋白质,脱乙酰几丁质,甘露聚糖,少量脂类无机盐等

试图示并简介病毒的典型构造。

病毒粒有时也称病毒颗粒或病毒粒子,专指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和有感染性的单个病毒。核酸位于它的中心,称为核心和基因组,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形成了衣壳。衣壳是病毒类的主要支架和抗原成分,有保护核酸等作用,衣壳是由许多在电镜下可辨别的形态学亚单位——衣壳粒所构成,核心和衣壳合称核心壳。病毒粒有哪几种对称体系?各种对称体系又有几种特殊外形?试各举一例。

病毒的核酸有哪些类型?试举例并列表比较之。其中有哪几种类型目前还未找到

定义: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上述5个阶段(即吸附、侵入、增值、成熟、和裂解)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周期①吸附:尾丝与特异性受体接触后,吸附在受体上,通过刺突、基板固定于细胞表面②侵入:尾管所携带的溶菌酶把细胞壁上的肽聚糖水解,将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③增值:包括核酸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④成熟:把合成好的“部件”进行自我装配⑤裂解:在脂肪酶和溶菌酶的作用下,促使细胞裂解。

什么是效价,测定噬菌体效价的方法有几种?最常用的是什么方法,其优点如何?

定义: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即噬菌斑形成单位数或感染中心数。

方法:液体稀释法、玻片快速测定法、单层平板法、双层平板法。较常用的是双层平板法。

优点:加了底层培养基后,可弥补培养皿底部不平的缺陷,可使所有的噬菌斑都位于同一平面上,因而大小一致,边缘清晰且无重叠现象,又因上层培养基中琼脂较稀,故可形成形态较大、特征较明显以及便于观察和计数的噬菌斑。

何为一步生长曲线?它分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定义: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分期①潜伏期:侵入到第一个噬菌体释放。分为隐蔽期和胞内积累期。②裂解期:细胞裂解,噬菌体急剧增加。③平稳期:溶液中噬菌体效价达到最高点。

无答案

什么是自养微生物?它有几种类型?试举例说明。

定义:凡以无机碳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的微生物。

类型:分为光能自养微生物和化能自养微生物两种。

光能:蓝细菌、紫硫细菌、绿硫细菌、藻类

化能:硝化细菌、硫化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硫磺细菌

什么是水活度?它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何影响?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有何关系?

定义:是一个比渗透压更有生理意义的物理化学指标,它表示在天然或人为的环境中,微生物可实际利用的自由水或游离水的含量。

影响:生长繁殖在水活度高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在水活度低的范围内生长的微生物抗逆性强,了解各类微生物生长的水活度,不仅有利于设计培养基,而且还能对防止食物霉腐具有指导意义。

试述通过基因转移运送营养物质的机制。

何谓碳氮比?不同的微生物为何有不同的碳氮比要求?试举例说明之。

定义:指在某一培养基配方中,碳源与氮源含量的比例。严格的讲,应指在培养基所含有碳源中的碳原子摩尔数与氮源中氮原子摩尔数之比。

在不同种类的碳源和氮源分子中,其实际含碳量和含氮量差别很大,一般来讲,真菌需碳氮比较高,细菌,尤其是动物病原菌需碳氮比较低的培养基。

定义: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的特殊要求,或对物理化学条件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利用这一类培养基可以把需要微生物从混杂的其他微生物分离和确定。什么是鉴别性培养基?试以EMB为例分析其具有鉴别性功能的原因。

定义: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EMB培养基中的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G+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G-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二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多种肠道菌会在EMB培养基上

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尤其是,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菌体呈酸性,菌落被染成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

5-1.在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过程中,其基质的脱氢的途径主要有几条?试

重要性:①供应ATP形式的能量和NADPH2形式的还原力②是连接其他几个重要代谢途径的桥梁,包括三羧酸循环(TCA),HMP途径和ED途径等③为生物合成提供多种中间代谢物④通过逆向反应进行多糖合成关系,EMP途径与乙醇、乳酸、甘油、丙酮和丁醇等的发酵生产关系密切。

5-3.试述HMP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时间的关系

重要性:①供应合成原料,供应合成核酸、核苷酸、某些辅基、芳香族及杂环组氨基酸的原料②HMP产生大量的NADPH2,为细胞的各种物质合成反应提供主要的还原力(主要目的不是供能),合成脂肪酸、固醇、四氢叶酸等③是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微生物固定二氧化碳的中介④扩大碳源利用范围(为微生物利用三碳糖、七碳糖提供必要的代谢途径)⑤通过与EMP途径的连接(在1,6-二磷酸果糖和3-磷酸甘油醛处)可为微生物提供更多的戊糖

5-4.试述ED途径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功能,并说出它与人类生产实践的关系功能:替代EMP途径,可与EMP、HMP和TCA连接,可进行细菌酒精发酵以产生酒精

关系:用ED途径发酵生产乙醇,代谢速率高,产物转化率高,菌体生成少,代谢副产物少,发酵温度较高,不必定期供氧

5-5.试述TCA循环在微生物生命活动中的和人类生产实践中的重要性

同时产生两类还原力,为糖、脂、蛋白质三大物质转化中心枢纽,循环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是一些重要物质生物合成的前体,可为微生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各种碳架原料,与人类的发酵生产【如柠檬酸、苹果酸、谷氨酸、延胡索酸和琥珀酸等】紧密相关

5-6.组成呼吸链(电子传递链)的载体有哪些?他们分别如何执行其生理功能1. NADH:辅酶Q氧化还原酶复合体,由NADH脱氢酶(一种以FMN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系列铁硫蛋白(铁—硫中心)组成。它从NADH得到两个电子,经铁硫蛋白传递给辅酶Q。铁硫蛋白含有非血红素铁和酸不稳定硫,其铁与肽类半胱氨酸的硫原子配位结合。铁的价态变化使电子从FMNH2转移到辅酶Q。

2.琥珀酸脱氢酶(一种以FAD为辅基的黄素蛋白)和一种铁硫蛋白组成,将从琥珀酸得到的电子传递给辅酶Q。

3.辅酶Q 是呼吸链中唯一的非蛋白氧化还原载体,可在膜中迅速移动。它在电子传递链中处于中心地位,可接受各种黄素酶类脱下的氢。

复合体Ⅲ辅酶Q:细胞色素C氧化还原酶复合体,是细胞色素和铁硫蛋白的复合体,把来自辅酶Q的电子,依次传递给结合在线粒体内膜外表面的细胞色素C。

细胞色素类都以血红素为辅基,红色或褐色。将电子从辅酶Q传递到氧。根据吸收光谱,可分为三类:a,b,c。呼吸链中至少有5种:b、c1、c、a、a3(按电子传递顺序)。细胞色素aa3以复合物形式存在,又称细胞色素氧化酶,是最后一个载体,将电子直接传递给氧。从a传递到a3的是两个铜原子,有价态变化。

复合体IV:细胞色素C氧化酶复合体。将电子传递给氧。

多见于厌氧的梭菌中,如生孢梭菌、肉毒梭菌、斯氏梭菌、双酶梭菌等。

5-13、在化能自养细菌中,亚硝化细菌与硝化细菌是如何获得其生命活动所需的ATP和[H]的?

亚硝化细菌是通过氧化无机底物氨根离子获得ATP和还原力[H]的,氨的氧化必须有氧气参与,氧化作用的第一步是由氨单加酶催化成羟氨,接着由羟氢氧化还原酶将羟氨氧化为亚硝酸。ATP是第二步中通过细胞色素系统进行的电子转移磷酸化形成的。硝化细菌是通过亚硝酸氧化酶系统催化氧化亚硝酸得能量的,亚硝酸根离子氧化为硝酸根离子的过程中,氧来自水分子而非空气,产生的质子和电子从与其氧化还原电位相当细胞色素进入呼吸链,顺着呼吸链传递给氧,产生ATP,而还原力[H]则是通过质子和电子的逆呼吸。

5-14、试图示不产氧光合细菌所特有的循环光合磷酸化反应途径。

5-15、试图示产氧光合细菌和其他绿色植物所特有的非循环光合磷酸化的生化途径。

5-16、青霉素为何只能抑制代谢旺盛的细菌?其抑制机制如何?

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过程,形成破裂的细胞壁,代谢旺盛的细菌才存在肽聚糖的合成,因此此时有青霉素作用时细胞易死亡。作用机制:青霉素破坏肽聚糖合成过程中肽尾于肽桥间的转态作用。

6-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间的关系如何?研究他们的生长繁殖有何理论与实践意义?

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单个微生物细胞→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个体的生长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地增加→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加→群体内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群体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生理、代谢等状态的综合反映,因此,有关生长繁殖的数据就可作为研究多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人类对致病、霉腐等有害的微生物的防治,也都与它们的生长繁殖或抑制密切相关。这是研究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的重要指标。

6-2延滞期有何特点?实践上如何缩短它?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 0;(2)细胞形态变大或增长;(3)细胞内RNA特别是rRNA含量增高,原生质嗜碱性增强;(4)合成代谢活跃(核糖体、酶类、ATP合成加快),易产生诱导酶;(5)对外界不良条件反应敏感(如氯化钠浓度、温度、抗生素等理、化学药物)。

缩短延滞期的方法:(1)接种龄:如果以指数期接种龄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短;反之,如以延滞期或衰亡期的种子接种,则子代培养物的延滞期就长;如果以稳定期的种子接种,则延滞期居中。(2)增加接种量;一般来说,接种量增大可缩短甚至消除延迟期。(3)培养基营养: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应适

当丰富,且发酵培养基成分尽量与种子培养基的成分接近。

6-3指数期有何特点?处于此期的微生物有何应用?

特点:(1)生长速率常数R最大,即代时最短;(2)细胞进行平衡生长,菌体大小、形态、生理特征等比较一致;(3)酶系活跃,代谢最旺盛。

应用:指数期的微生物具有整个群体的生理特性一致、细胞各成分平衡增长和生长速率恒定等优点。(1)用作代谢、生理等研究的良好材料;(2)是增殖噬菌体的最适宿主;(3)是发酵工业中用种子的最佳材料。(4)进行染色、形态观察等的良好材料。

6-4稳定期有何特点?稳定期到来的原因有哪些?

特点:(1)R=0,即处于新繁殖的细胞数与衰亡的细胞数相等,或正生长与负生长相等的动态平衡之中。(2)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3)菌体产量与营养物质的消耗间呈现出有规律的比例关系。(4)细胞内开始积聚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内含物;芽孢杆菌一般在这时开始形成芽孢;(5)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各种次生代谢物。

原因:(1)营养物尤其是生长是限制因子耗尽;(2)营养物的比例失调;(3)酸、醇、毒素或H2O2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累积;(4)pH、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越来越不适宜等等。

6-5试根据的代时来说明夏季食物容易变质的原因,并提出其防止措施。

原因:食物变质是微生物在食物中变质发酵的结果,Ecoli在不同温度下的代时是不同的,特别是当温度达到40度左右时,它的代时是最短的,因此,夏季的温度条件特别适合这类的微生物的生长,它们的繁殖很快,并且易产酸,很容易使食物变质,变酸。

防止措施:在食物变质之前将其放入温度较低的不适宜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地方。6-6试述McCord和Fridovich关于厌氧菌氧毒害超氧化物歧化酶假说。

凡严格厌氧菌就无SOD活力,一般也无过氧化氢酶活力;所以具有细胞色素系统的好氧菌都有SOD和过氧化氢酶;耐氧性厌氧菌不含细胞色素系统,但具有SOD 活力而无过氧化氢酶活力,在此基础上,他们认为,SOD的功能是保护好氧菌免受超氧化物阴离子自由基的毒害,从而提出了缺乏SOD的微生物必然只能进行专性厌氧生活的学说。

6-7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变化有何规律?如何合理调整以利微生物更好地生长和产生大量代谢物?

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pH,其中发生pH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pH会逐渐下降。PH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会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常会明显上升。

措施:过酸时:加入碱或适量氮源,提高通气量。过碱时:加入酸或适量碳源,降低通气量。

7-1质粒有何特点?主要的质粒可分几类?各有哪些理论或实际意义?

质粒是细菌体内的环状DNA分子。大致可以分为5类:接合性质粒,抗药性质粒,产细菌素和抗生素质粒,具生理功能的质粒,产毒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质粒常被用作基因的载体或标记基因,抗各种抗生素,抗金属等离子,抗生素就是用于治

关键是出发菌株的选择和诱变方法的选择。因为这些都能决定诱变的效果和方向。

7-3试简述转化的基本过程。

供体菌的dsDNA片段与感受态受体菌细胞表面的膜连DNA接合蛋白相接合,其中一条链被核酸酶齐荣凯和水解,另一条进入细胞。来自供体菌的ssDNA片段被细胞内的感受态特异的ssDNA接合蛋白相接合,并使ssDNA进入细胞,随即在RecA 蛋白的介导下与受体菌核染色体上得同源区段配对、重组,形成一小段杂合DNA 区段。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于是杂合区也跟着得到复制。细胞分裂后,形成一个转化子和一个仍保持受体菌原来基因型的子代。

7-4试比较的F+、F-、F’和Hfr4个菌株的特点。并图示它们间的相互联系。F+菌株,F因子独立存在细胞表面有性菌毛,,F-菌株,不含F因子,没有性菌毛,但可以通过结合作用接受F因子而变成雄性菌株F+,Hfr菌株,F因子插入到染色体DNA上,细胞表面有性菌毛;F’菌株,Hfr菌株内德F因子不正常切割而脱落染色体时,形成游离的但携带一小段染色体基因的F因子,特称F’’因子,细胞表面同样有性菌毛。

7-5为什么用结合中断法可以绘制的环状染色体图?

由于在接合中的DNA转移过程有着稳定的速度和严格的顺序性,所以,人们可以再实验室中每隔一定时间翻遍地用接合中断器或组织捣碎机等措施,使接合中断,获得一批接受到Hfr菌株不同遗传性状的F-接合子。根据这一原理,利用F 质粒可正向或反向插入宿主核染色体组的不同部位的特点,构建几株有不同整合位点的Hfr菌株,使其与F-菌株接合,并在不同时间使接合中断,最后根据F-中出现Hfr菌株中各种性状的时间早晚,就可画出一张比较完整的环状染色体图。

7-6用原生质体融合法进行微生物育种有何优点?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如何? 原生质体融合是通过人为的方法,使遗传性状不同的两个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借以获得兼有双亲遗传性状的稳定重组子的过程,能进行原生质体融合的生物种类即为广泛,不仅包括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和放线菌,而且还包括各种真核生物细胞。

步骤:先选择两株有特殊价值、并带有选择性遗传标记的细胞作为亲本菌株至于

高渗溶液中,用适当的脱壁酶去除细胞壁,,再将形成的原生质体进行离心聚集,假如促融合剂PEG或借电脉冲等因素促进融合,然后用等渗溶液稀释,再涂在能促使它再生细胞壁和进行细胞分裂的基本培养基平板上,待形成菌落后,再通过影印平板法,把它接种到各种选择性培养基平板上,检验它们是否为稳定的融合子,最后再测定其有关生物学性状或生产性能。

衰退,还是发生污染或饰变?

在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遗传型的变异是绝对的,而其稳定性却是相对的,在变异种,退化性的变异是大量的,而进化性的变异却是个别的。在自然条件下,个别的适应性变异通过自然选择就可保存和发展,最后成为进化的方向,在人为的条件下,人们也可通过人工选择法去有意识地筛选个别的正变体,并用于生产实践中。相反,如不自觉、认真的区进行人工选择,大量的自发突变株就会随之泛滥,最后导致菌种的衰退。

在菌种已发生衰退的情况下,通过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等方法,从衰退的群体中找出未衰退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原有典型性状的措施;或者在菌种的生产性能未衰退前就有意识的经常、进行纯种的分离和生产性能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实际上是利用自发突变(正变)不断地从生产中选种。衰退是菌种在培养或保藏过程中,由于自发突变的存在,出现某些原有优良生产性状的劣化、遗传标记的丢失等现象。污染是

7-9冷冻干燥保藏法的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该法的优缺点是什么?

纯种细胞或孢子用脱脂牛奶等保护剂混匀,放入安瓿管中,置-70℃下冻结后,

用真空法使冰升华后去除,然后熔封,并在低温下保存。

优点:是一种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它集中了低温、干燥、缺氧和加保护剂等多种有利菌种保藏条件于一身,可达到长期保藏菌种的效果,适用的菌种多,保藏期和存活率高等优点。缺点:设备较贵,操作较繁琐。

7-10试述液氮超低温保藏法的主要操作过程,并指出该法的优缺点。

把微生物细胞混悬于含保护剂的液体培养基中分别装入耐低温的安瓿管中厚,做缓慢预冷,然后移至液氮罐中的液相或气相做长期超低温保藏。

优点:保藏期长且适合帮藏各类微生物,尤其适宜于保存难以用冷冻干燥保藏法的微生物,如支原体、衣原体、不产孢子的真菌、微藻和原生动物等。缺点:需要液氮罐等特殊设备,且管理费用高,操作较复杂,发放不便。

8-1为什么说土壤是人类最丰富的菌种资源库?如何从中筛选所需的菌种?

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营:①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碳源、氮源和能源;②土壤中的矿质元素的含量浓度也很适合微生物的发育(-2.5gL);③土壤中的水分虽然变化较大,但基本上可以满足微生物的需要;

④土壤的酸碱度在之间,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⑤土壤的渗透压大都不超过微生物的渗透压;⑥土壤空隙中充满着空气和水分,为好氧和厌氧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⑦土壤具有保温性,与空气相比,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变化不大。

筛选:配制PDA 培养基1、原料准备: 1000ml 水;200g 土豆;20g 蔗糖;15—20g 琼脂 10g 蛋白胨; 5gNaCl; 15—20g 琼脂。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1、原料准备:1000ml 水; 3g 牛肉膏;

1、培养基、培养皿、涂抹棒、枪头、无菌水等置于高温灭菌锅 121 摄氏度灭菌25min;超净工作台紫外线消

2、将培养基、培养皿、涂抹棒、枪头、无菌水等移入超净工作台中。

3、将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培养皿三分之一容积),在酒精灯火焰附近(火焰周围 10 厘米左右)操作。

4、开盖至冷却,盖上盖子。土壤样本 10g、90ml 无菌水(锥形瓶中)、9ml 无菌水(试管)、培养皿1、电子天平准确称取 10.00 g 土样,加入 90ml 无菌水中,振荡摇匀,酒精擦拭后移入超净工作台。2、将试管依次编号 1-6,用移液枪移取 1000 微升悬浊液置于 1 号试管,再移取 1000 微升 1 号试管悬浊液置于 2 号试管,依次做六个试管。

3、涂布①、用移液枪分别取

4、

5、6 号试管溶液各 200 微升(每个试管取 2—4 份)置于培养基中并做好标②、用涂抹棒均匀涂抹培养基中的土壤溶液。 4、在恒温干燥箱中培养,观察。5、定期观察

8-2在检验饮用水的质量时,为何要选用大肠菌群数作为主要指标?我国卫生部门对此有何规定?

原因:大肠菌群是温血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数量极多,用它作指标可以灵敏地推断该水源是否曾与动物粪便接触以及污染程度如何。由此即可避免直接去计算出数量极少的肠道传染病(霍乱、伤寒、痢疾等)病原体所带来的难题。规定:我国卫生部门规定的饮用水的标准是:①细菌总数 1 mL 自来水中的细菌总数不可超过 100 个,(37℃, 24 h)②大肠菌群数 1 000 mL自来水中的大肠菌群数不能超过 3 个( 37℃,48 h )。

8-3现有一种只含大量死乳酸菌的口服保健液,能否称它为“微生态口服液“?为什么?

8-4从理论上讲,在甲乙两种生物间有可能发生哪些相互关系?试各举一例说明之。

互生:粪肠球菌与阿拉伯糖杆菌;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与好氧的自生固氮菌;人体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与人体。共生: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共生

。寄生:噬菌体与细菌。蛭弧菌与一些肠杆菌和假单胞菌。引起动植物致病的病原菌与宿主。冬虫夏草。拮抗:葡萄球菌和青霉素。捕食:原生动物捕食细菌和藻类。

8-5白蚁肠道中的“三重共生关系”是怎么回事?这一现象有何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

以消化木材为唯一食物来源的白蚁存在着大、中、小生物间的三重关系:由白蚁提供木质纤维,其肠道内的原生动物协助消化纤维素,而原生动物体内的共生细菌则通过生物固氮向前两个宿主提供氨基酸营养物。

重要性:

8-6为何说微生物在自然界氮素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

在氮素循环中的8个循环中,有6个只有通过微生物才能进行,特别是为整个生物圈开辟氮素营养源的生物固氮作用,更属原核生物的专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微生物是自然界氮素循环的中心。

8-7良好的水体为何具有自体净化能力?如何使水体保持其高度自净能力?

良好的水体除了物理性德沉淀、扩散、稀释和化学性德氧化作用外,起关键作用的是生物学和生物化学作用,包括好氧细菌对有机物的降解和分解作用,原生动物对细菌的吞噬作用,噬菌体对细菌的裂解作用,细菌糖被(荚膜等黏性物质)对污染物的吸附、沉降作用,藻类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以及各种浮游动物、节肢动物和鱼类等食物链的摄食作用等。

8-8为何说在各种污水处理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最廉价的手段是借助于微生物的生化处理法?

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已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内,利用不同生理、生化功能微生物间的代谢协同作用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当高BOD的污水进入该系统后,其中自然菌群在充分供氧条件下,相应于污水这种特殊选择性培养基的性质和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有规律的微生物群演替,待系统稳定后,即成了一个良好的混菌连续培养器。它可保证污水中的各种有机物或毒物不断发生降解、分解、氧化、转化或吸附、沉降,从而达到消除污染和达到分层的处理效果——气体自然逸出,低BOD得处理水重新流入河道,而残留的少量固态废渣则可进一步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燃料和有机肥供人们利用。

9-1细菌、病毒和真菌三大类病原体对人和动物的致病力有何显着的差别:细菌:毒力就是菌体对宿主体表的吸附,向体内侵入,在体内定居、生长和繁殖,向周围组织的扩散蔓延,对宿主防御功能的抵抗,以及产生损害宿主的毒素等一系列能力的总和。

9-2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大因素是什么:病原体,人体免疫力,环境因素;三者间的关系:病原体作为传播的起点,没有传染源就不会有传染病发生,环境因素是病原体传播的途径,没有这个媒介病原体就不会再传染源和健康人群中传播,最后是人体免疫力,免疫力较差的比如老年人和小孩比成年人更易感染。

9-3什么是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HP)是人体胃粘膜内的一种螺旋状的革兰阴性细菌;它对人类的健康有何危害:可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等10种胃病和6种其他疾病;如何检测它:可以通过检测抗体、胃窥镜

观察和呼气试验法进行诊断;如何预防它的危害: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提倡分餐进食,改变喝不洁生水的不良习惯;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切断口-口传播等,都是控制和杀灭幽门螺杆菌的有效途径.

9-4用鲎试剂法测定内毒素的原理是什么:LAL中的B因子在内毒素、Ca2+作用下转化为活化的B因子,凝固酶原在活化的B因子的作用下转变为凝固酶,凝固原(可凝性蛋白)在凝固酶的作用下转变为凝固蛋白(凝固素)最后形成凝胶。用此方法代替家兔法测内毒素有何特点:专一、简便、快速、灵敏。

9-5干扰素有几类:有四类,INF-α、INF-β、INF-γ、INF-ω;它对病毒抑制的机制是怎样:宿主细胞(A)在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产生干扰素mRNA 再转译为干扰素;宿主细胞(A等)在干扰素作用下产生抗病毒蛋白(AVP)mRNA,再转译为休止的AVP,它又通过病毒的dsRNA转变为激活的AVP;任何病毒感染后的宿主细胞(A等)转变的病毒的mRNA在激活的AVP的作用下降解,生成钝化的mRNA最后阻止了病毒衣壳蛋白的翻译,于是抑制了病毒的正常增殖。

10-1种以上的系统分类单元有哪几级?各级的中、英、拉丁词怎么写,试举一具体菌种按7级分类系统编排一下:界Kingdom(Regnum)、门Phylum(Phylum)、纲Class(Classis)、目Order(Ordo)、科Family(Familia)、属Genus(Genus)、种Species(Species);

10-2什么是微生物的种:是指一大群表型特征高度相似、亲缘关系极其接近、与同属内其他种有着明显差异的菌株的总称。试述种、模式种与模式菌株间的关系:在微生物中,一个种只能用该种内的一个典型菌株来作具体标本,故这一典型菌株就是该种的模式种。

10-3什么是新种:是指最新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如何表达一个微生物的新种:在其学名后附上“”符号10-4什么是学名:学名是指一个菌种的科学名称,它是按照《国际命名法规》命名并受国际学术界公认并通用的正式名字。用双名法和三名法表达学名有何差别:当某种微生物室一个亚种(subsp)或变种(var)时,学名就应按三名法拼写。

10-5菌株、品系、毒株、无性繁殖系、克隆、菌落、菌苔、斜面培养物、分离物、纯培养基和菌种等各名词间有何联系或区别

10-6何谓三域学说:对多种生物的16S rRNA或18S rRNA的寡核苷酸序列测序,提出了界级分类不同新系统,即三域学说。提出此学说的依据何在:综合了提出的真核生物起源的内共生假说的精髓,认为现今一切生物都由一种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它原是一种小细胞,先分化出细菌和古生菌这两类原核生物,后来在古生菌分支上的细胞在丧失了细胞壁后,发展成以变形虫状较大型、有真核的细胞形式出现,它先后吞噬了α变形细菌和蓝细菌,并进一步发生了内共生,从而两者进化成与宿主细胞难分难解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于是,宿主最终也就发展成了各类真核生物。它在目前还存在何种挑战:有些学者主要认为16S和18SrRNA的分子进化很难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分子进化,其次是已知有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和它们表达的功能蛋白更接近于细菌而并非接近于古生菌等。10-7什么是真核生物起源的内共生假说:认为现今一切生物都由一种共同祖先进化而来,它原是一种小细胞,先分化出细菌和古生菌这两类原核生物,后来在古生菌分支上的细胞在丧失了细胞壁后,发展成以变形虫状较大型、有真核的细胞形式出现,它先后吞噬了α变形细菌和蓝细菌,并进一步发生了内共生,从而两者进化成与宿主细胞难分难解的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于是,宿主最终

也就发展成了各类真核生物。它在目前还存在何种挑战:有些学者主要认为16S和18SrRNA的分子进化很难代表整个基因组的分子进化,其次是已知有许多真核生物的基因组和它们表达的功能蛋白更接近于细菌而并非接近于古生菌等。(试讨论能否用现代遗传工程和细胞工程的方法,构建一种全新的,既含线粒体和叶绿体,又含“固氮体”的内共生“合成生物”的可能性?)

10-8试比较古生菌、细菌与真核生物间的主要差别:核膜(无、无、有),细胞壁中的胞壁酸(有、无、无),膜脂结构(由酯键连接、由醚键连接、由酯键连接),核糖体(70S、70S、80S),操纵子(有、有、无),质粒(有、有、罕见),RNA聚合酶(一种、几种、3种)产甲烷(不能、部分能、不能)、化能自养(部分能、部分能、不能),生物固氮(部分能、部分能、不能),80度以上生活(少数能、较多能、不能)。

10-9什么是《伯杰氏手册》,试简述第二版的主要轮廓:包括古生菌域(共包括2门、9纲、13目、23科和79属,共有289个种),和细菌域(25门、34纲、78目、230科和1227属,共有6740个种)两个域。

10-10从《伯杰氏手册》大半个世纪来的书名、内容、篇幅、和作者队伍等变化,来谈谈你对微生物分类学的现状和前景的认识:微生物分类学是微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是概括有关微生物学的成果而建立的,是微生物学实践性最强的分支学科之一,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传统的分类学方法到数值分类法、从简单形态、生理生化指标到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化学组分等指标,大大促进了微生物分类学的发展。

10-11试述16SrRNA寡核苷酸测序技术的原理、优点和简明操作步骤,并说明它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重要意义:原理:用一种RNA酶水解 rRNA后,可产生一系列寡聚核苷酸片段,如果两种或两株微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则其所产生的寡聚核苷酸片段序列也越接近。通过T1RNA酶的水解,可使rRNA形成1-20个核苷酸单位的寡聚核苷酸片段,选择其中含6个以上核苷酸的片段进行测序。计算两菌间寡聚核苷酸片段的相关系数 SAB= 2NAB/ NA+ NB。优点:(1)普遍存在于一切细胞内(2)生理功能稳定且重要(3)含量高,易提取(4)编码基因稳定(5)序列保守(6)相对分子量适中。操作步骤:将事先用32P的标记的被测菌株rRNA提纯,用可专一地水解G上3端磷酸酯键的T1RNA酶进行水解,于是产生一系列以G为末端的长度不一的寡核苷酸片段,接着把它们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再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获得rRNA寡核苷酸群的指纹图谱,以此确定不同长度寡核苷酸斑点在电泳图谱上的位置,然后将图谱中链长在6个核苷酸以上的寡核苷酸作序列分析,把获得的结果按不同长度进行编目,列表。通过比较,计算和分析,就可定量地知道各被测菌株间的亲缘关系。

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习题 问答题: 1.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3.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4.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5.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量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

医学微生物简答题

医学微生物简答题 1.简述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 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厚度厚薄 肽聚糖层数与含量多少 糖类含量多少 脂类含量少多 磷壁酸+ — 外膜—+ 2.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作用。 (1)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作用:①抗吞噬作用 ②粘附作用 ③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鞭毛:某些细菌菌体上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 作用:①运动器官 ②鉴别细菌 ③抗原性 ④与致病性有关 (3)菌毛:菌体表面存在的一种较鞭毛更细、更短、直硬的丝状物。 作用:①黏附作用 ②致病性 ③传递遗传物质 (4)芽孢:圆形或卵圆形小体,为细菌的休眠形式。 作用:对热力、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理化因素均有强大的抵抗力。 3.细菌的生长周期包括哪几期?各期有何特点? (1)迟缓期 菌体增大、代谢活跃,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2)对数期 数量对数增长,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生物学形状最为明显(3)稳定期 细菌芽孢及外毒素、抗生素等代谢产物产生 (4)衰亡期 繁殖速度越慢,死亡越多

4.细菌培养基按其用途分哪几类?各类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1)基础培养基 (2)增菌培养基 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繁殖 (3)选择培养基 分离选择细菌 (4)鉴别培养基 鉴别细菌 (5)厌氧培养基 5.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1)充足的营养物质 (2)合适的PH (3)适宜的温度 (4)气体环境 (5)渗透压 6.紫外线的杀菌机理是什么?杀菌的有效波长是多少?适用于哪些物品的消毒? (1)杀菌机理:使一条DNA链上两个相邻的胸腺嘧啶以共价键结合,形成二聚体,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2)有效波长:240~300nm (3)适合物品:手术室、传染病房、无菌实验室的空气消毒、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7.简述噬菌体生物学特点。 (1)形态与结构 蝌蚪形、微球形与细杆形 由头部和尾部组成 (2)化学组成 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 (3)抗菌性 (4)抵抗力 抵抗力比一般细菌繁殖体强 8.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物质有哪些?基因遗传重组是通过哪些方式来实现的? (1)染色体、质粒、转位基因、整合子、噬菌体 (2)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化 9.什么是细菌的侵袭力?哪些因素决定细菌侵袭力的大小? (1)细菌的侵袭力: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粘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 繁殖扩散的能力 因素:①粘附素 ②荚膜 ③侵袭性物质 ④细菌生物被摸

微生物学简答题

微生物学简答题 1.简述放线菌与丝状真菌的主要异同。 答:不同:原核;具细菌型细胞壁;菌丝纤细;可被抗细菌抗生素所抑制;游动孢子的鞭毛结构与细菌的相同;最适生长pH偏中性;对溶菌酶敏感等。 相同:菌丝显著分枝;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相似;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以及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状态相似等。 2.为什么可以说放线菌也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枝细胞的细菌? 答:因为放线菌有很多特点都与真细菌相同:原核;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主要为肽聚糖;菌丝的直径与细菌的相仿;有的放线菌产生具鞭毛能运动的孢子,其鞭毛结构与细菌的相同;核糖体亦为70S;放线菌噬菌体的形态也与细菌的相似;凡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溶菌酶,放线菌也同样敏感;最适生长pH也与多数细菌的相近;DNA重组方式也与细菌的相同 3.何谓孢子丝?简述其形态和排列方式。 答:又名繁殖菌丝。它是气生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而成熟、分化为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丝。通过横隔分裂或形成孢子囊等方式,分别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或孢囊孢子。 孢子丝的形态及其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因菌种而异。 形态:直形、波曲形、螺旋状等。 排列方式:交替着生、丛生或轮生等。 以上特征均较稳定,故作为分类、鉴定的重要指标。 4.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孢子丝的典型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着生方式。 答:形态:直形、波曲、螺旋形。 其中螺旋形又可细分为松螺旋、紧螺旋等多种,以至螺旋松紧、螺距大小、转数、转向都较稳定。 着生方式:交替着生、丛生和轮生。 其中轮生又可分为单轮生、双轮生等。 以上特点均较稳定,故常作为分类鉴定的指标。 5.试以链霉菌为例,简述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答:放线菌多为分枝发达的菌丝体组成。 根据菌丝体的结构和功能又可分为: 基内菌丝:生长于培养基内,具有吸收营养排泄废物的功能;菌丝一般无隔、分枝繁茂、无色或有颜色; 气生菌丝:由基内菌丝伸向空间而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较基内菌丝色深且粗; 孢子丝:由气生菌丝发育成熟分化来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菌丝,此菌丝再通过一定方式形成孢子进行无性繁殖。 孢子丝的形态和在气生菌丝上的排列方式因菌种而异。 6.根据菌丝的形态和生理功能,链霉菌的菌丝可分为哪几种?相互之间有何联系?

微生物学整理 简答题

二、简答题 1.简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5个时期的特点和代表人物。 (1)史前期——朦胧阶段(约8000年前1676) 特点:人们虽然没有看到微生物,但已经不自觉的利用有益微生物、防止有害微生物。代表人物:中国古代劳动人民。(2)初创期——形态学时期(1676-1861) 特点:这一时期微生物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是对一些微生物进行形态描述。代表人物:列文虎克,微生物学的先驱者。(3)奠基期——生理学时期(1861-1897) 特点:这一时期的主要工作是查找各种病原微生物,把微生物学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的新水平,建立了系列微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代表人物: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和科赫(细菌学的奠基人)。(4)发展期——生化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微生物学家的研究工作从上一时期的查找病原微生物转移到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代表人物:E.Büchner生物化学奠基人。(5)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阶段 特点:微生物学从一门运用学科发展为前沿基础学科,其研究工作进入分子水平,而微生物因其不同于高等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在应用研究方面,向着更自觉、更有效和可认为控制的方向发展,与遗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紧密结合,成为新兴生物工程的主角。代表人物:J.Watson和F.Crick:分子生物学奠基人。 2.巴斯德的贡献 (1)否定自然发生学说(曲颈瓶实验),建立胚种学说。(2)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推动免疫学的产生。(4)研究“酒病”、蚕病、鸡霍乱、牛羊炭疽病、人类狂犬病。(5)发明巴氏消毒法。(6)制作炭疽病和狂犬病的疫苗。 3.科赫的贡献 (1)建立平板分离法、细菌染色,悬滴培养和显微摄影等技术。(2)分离了炭疽芽孢杆菌、结核分枝杆菌 和霍乱弧菌等重要病原菌。(3)提出并证实病原菌必须遵循的科赫法则。 4.微生物共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为什么? 五大共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最 基本的是体积小,面积大。原因:由于微生物是一个如此突出的小体积大面积系统,从而赋予它们其有不 同于一切大生物的五大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物 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而产生其余4个共性。 5.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1)生产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例如:面包、酱油、醋、味精、奶酪、酒和泡菜。(2)生产医药产品。各 种抗生素、维生素、生长激素和疫苗等。(3)生产轻工、化工、农用产品。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农 药和有机溶剂。(4)修复环境。肥沃土壤。如:固氮菌,净化污水。(5)物质循环、再生资源。新材料: 生物塑料、纳米材料、微电子材料、磁性材料、液晶材料、耐高压材料、生物计算机。(6)生物能源:酒 精、沼气、氢气、微生物电池、藻类生产燃料。(7)理论研究的对象:理想材料、遗传工程的研究、高等 动植物的研究。(8)生物工程的主角:基因工程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 6.细菌的细胞结构有哪些?各有什么功能? 基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核区、核糖体、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特殊构造:鞭毛、芽孢、荚膜。细胞壁 的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渗透屏障, 阻拦酶蛋白和某些抗生素等大分子物质(分子量大于800)进入细胞,保护细胞免受溶菌酶、消化酶和青 霉素等有害物质的损伤(4)细菌特定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的物质基础。细 胞膜的功能:(1)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 的屏障。(3)合成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肽聚糖、磷壁酸、LPS、荚膜多糖等)的重要基地(4)膜上 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场所(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和鞭毛 旋转的供能部位。细胞质主要成分: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机构)、贮藏物、多种藻类和中间代谢物、 质粒、各种营养物和大分子的单体等。核区“细菌等原核生物负载遗传信息的主要物质基础。鞭毛,具有

微生物学简答题汇总

微生物学简答题汇总 1. 什么是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 和原生生物。微生物学家研究微生物的结构、功能、生态以及与其 他生物的相互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有哪些? 微生物可以根据其细胞类型、形态、营养方式和遗传物质等特 征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包括: - 细菌(Bacteria):单细胞、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可以根据形态、染色反应、代谢特点等进行分类。 - 真菌(Fungi):多细胞或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具有细胞壁和 细胞膜,可以通过孢子的类型和形态进行分类。 - 病毒(Virus):非细胞的微生物,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只 能在寄生宿主细胞内进行繁殖。

- 原生生物(Protists):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包括原生动物、 原生植物和原生菌等。 3. 微生物的重要性是什么?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参与了许多生物过程,包括物质循环、能量转化和生态平衡的维持。此外,微生物还 具有许多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在食品加工、制药、环境保护和能源 生产等方面。 4.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如何? 微生物既可以对人类健康有益,也可以造成疾病。正常情况下,人体内有许多有益微生物存在,它们帮助我们消化食物、合成维生 素等。然而,某些微生物也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包括细菌感染、 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等。 5. 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何?

微生物与环境密切相关。许多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固氮、 氧化和还原金属等,对环境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影响。同时,环境 条件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分布和功能。 6.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有哪些? 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起到重要作用。例如,在酒的发酵过程中,酵母菌起到发酵作用;在乳制品制作中,乳酸菌可以发酵乳糖产生 乳酸,使其凝固。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食品的防腐和调味。 7. 微生物学在医学上的应用有哪些? 微生物学在医学上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微生物的形态和代谢 特征可以被用于病原菌的鉴定;抗生素的研发和应用也依赖于对微 生物的研究。此外,微生物检测也是医院和实验室中常见的检测方 法之一。 8. 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微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微生物学简答题

微生物学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微生物?简述其3大特点和所属类群。 答: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个体微小(<0.1 mm);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 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类病毒,朊病毒。 2.什么是马铃薯晚疫病?试述其在历史上对人类的一次严重危害。 答:一种由病原性真菌引起的严重植物病害。19世纪中叶,在欧洲发生了一场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毁灭了5/6的马铃薯,个别地方甚至颗粒无收,并引起爱尔兰等地大量居民饿死或逃往北美。 起因:当地过分强调种植单一高产粮食作物~马铃薯;当时连年气候异常,长期阴雨,温湿度过高,十分有利于病原真菌的生长繁殖和传播。 3.如何理解“在近代科学中,对人类福利最大的一门科学要算是微生物学了”? 答:不同的人群或个人有其不同的幸福观或福利观。一般都集中在追求钱、权、利、名、业、健(健康长寿)等几个方面。健康在幸福观上应居首位;在近代多门科学中,对人类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已作出了重要贡献并将进一步作出更大贡献的科学就是微生物学。 4.人类认识微生物世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在微生物学发展早期,学者们是如何逐一克服的? 答:主要障碍有以下几点: a个体微小:列文虎克利用其自制的显微镜,克服了肉眼的局限性,首次观察到多种微生物的个体形态; b外貌不显:主要由科赫学派克服的,他们创立了许多显微镜技术,染色技术、悬滴培养技术和显微摄影技术,使人们对细菌等的外貌能清楚地观察到了; c杂居混生:由科赫等人发明的明胶和琼脂平板分离微生物纯种的方法,克服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杂居混生状态,从而进入了研究微生物纯培养阶段; d因果难联:把微生物作用的因果联系起来的学者很多,如巴斯德提出了活的微生物是传染病、发酵和腐败的真正原因;科赫提出了证明某病的病原菌的“科赫法则”等。 5.微生物学的发展经历了哪5个时期?各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答:史前期: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初创期:(荷兰的)列文虎克; 奠基期:(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科赫; 发展期:(德国的)布赫纳 成熟期:华脱生和克里克。

微生物 简答题

结核分枝杆菌 3.免疫性 结核的免疫属于感染免疫,又称有菌免疫。 在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中,感染.免疫.超敏反应共存 4.结核菌素试验(OT试验) 方法:前臂皮内注射PPD5单位 意义:48~72h红肿硬结超过5mm,阳性,有免疫力 阴性,无免疫力 麻风分枝杆菌 1.感染细胞的细胞质呈泡沫状 2.体外人工培养至今仍未成功 3.可在犰狳体内繁殖(麻风分支杆菌) 4.目前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 动物源性细菌(人畜共患病原菌)(一)布鲁菌属 布鲁菌是胞内寄生菌, 人:波浪热 畜:流产 在我国的优势菌是羊布鲁菌 免疫性:以细胞免疫为主,属于有菌免疫。 (二)鼠疫耶氏菌 G-,两端浓染,有荚膜,

鼠疫(甲类传染病)是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该菌引起“黑死病”(三)炭疽芽胞杆菌:(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生物学性状:G+粗大杆菌,两端截平,呈竹节样排列 主要致病物质:炭疽毒素 其他重要病原性细菌 (一)空肠弯曲菌(微需氧) (二)幽门螺杆菌------(消化道传播) 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鉴定依据) (三)白喉棒状杆菌----(呼吸道传播) 1.生物学性状:细长微弯,排列呈V或L形,染色有异染颗粒 2.培养:吕氏血清培养基----异染颗粒明显 亚锑酸钾血平板----黑色菌落(鉴别培养基) 3.免疫:致病物质:白喉外毒素 人工主动免疫:百白破三联疫苗 (四)流感嗜血杆菌 X.V因子,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培养时可呈现卫星现象 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 (五)百日咳鲍特菌 有荚膜和菌毛 致病物质:百日咳毒素 (六)铜绿假单胞菌: 绿脓素和荧光素

(七)嗜肺军团菌 镀银染色呈棕红色 致病物质和致病机制尚不清楚,(中央空调冷却系统)

微生物学简答题50题

微生物学第二章简答题 1.原核微生物主要有哪几类?与真核微生物相比,其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原核微生物主要有6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和衣原体。 它与真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细胞核为核质体、即没有核膜、没有核仁、没有有丝分裂器。 2.何谓细菌?试写出其细胞结构的名称。 答:细菌是一类细胞细而短(一般0.5×0.5~5.0μm)、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以裂殖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如细胞壁(支原体例外)、细胞膜、核质体、细胞质等。特殊结构:部分细菌细胞所具有。如鞭毛、菌毛、荚膜、芽孢及伴孢晶体等。 3.在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一般可通过哪些方式初步判断在我们日常生活环境中到处有细菌的存在? 答:通过嗅觉:凡微生物大量聚集的地方,往往发出特殊的臭味或酸败气味; 用手触摸:凡微生物大量生长的表面,往往有粘、滑的感觉; 在固体食物表面,大量生长的结果,会出现水珠状、鼻涕状、浆糊状以及颜色多样的菌落或菌苔;若用小棒挑取会拉出丝状物来; 在液体(含营养)中,生长的结果,会出现混浊、沉淀或飘出一片片白花(菌醭或菌膜),并伴有气泡冒出。 4.列出真细菌目细菌的形态类型(包括基本形态、其它正常形态和异常形态)。 答:基本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其他正常形态:柄状、三角形、方形、圆盘形和肾形; 异常形态:畸形和衰退形。 5.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时,为何一般都要对它们进行染色?常用的方法有几类?首创细菌染色方法的学者是谁? 答:由于细菌细胞极其微小而又十分透明,加之活体细胞内含大量水分,对光线的吸收和折射与水溶液差不多,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看清楚。经染色后,使菌体表面及内部结构着色,与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而能较清楚地被看见。 常用的方法有死菌法和活菌法两大类;死菌法又分正染色法和负染色法两大类别,正染色法种类较多,又分简单染色法和鉴别染色法,鉴别染色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法、抗酸性染色法、芽孢染色法等。活菌染色法常用美蓝或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等 首创细菌染色法的是德国学者科赫(R.Koch) 6.对细菌进行染色的方法种类很多,请用表解形式分别列出死菌的染色方法的类别及其各自所包括的主要染色方法的名称。

微生物简答题

A病毒的基本特点:1病毒为非细胞结构。2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不能进行代谢活动。3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4对干扰素敏感。 A毒性噬菌体及其繁殖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A噬菌体的应用及危害:应用:1用于细菌鉴定和分型。2用于诊断和治疗疾病。3用作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实验工具。4测定辐射剂量。危害:1抗生素发酵与噬菌体污染。2食品工业上的噬菌体污染。 A什么是质粒?为什么质粒可以作为基因工程的载体:质粒是存在游离于原核微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环状闭合的双螺旋DNA分子。原因:1于细胞质中,于染色体外独立存在,也可结合在染色体上,以附加体形式存在。2可自我复制。3可由一个细菌细胞转移至另一个,可单独转移,也可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4对于细菌的生存不是必要的。5功能多样化。 A基因突变的特点是什么:自发性、稀有性、诱变性、突变的结果与原因之间的不对应性、独立性、稳定性、可逆性。 A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方法:原理:采用低温、干燥、缺氧、缺乏营养、添加保护剂或酸度中和剂等方法,祧选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使微生物生长在代谢不活泼,生长受抑制的环境中。方法:蒸馏水漂浮、斜面传代保藏、矿物油中浸没保藏、冷冻保藏、真空冻干保藏等。 A如何获得工业菌种:1目的基因的获得。2载体的选择。3重组载体的构建。4工程菌的获得。 A退化的菌种如何进行复壮:1纯种分离。2通过记住进行复壮。3联合复壮。 A如何防止菌种的退化:1合理的育种。2选用合适的培养基。3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4控制传代次数。5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移种传代。6采用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 A简述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途径:来源:土壤、空气、水、人及动物体、加工机械及设备、包装材料、原料及辅料。途径:内源性污染、外源性污染。 A简述土壤中微生物含量的十倍系列递减规律:细菌(~10^8)>放线菌(~10^7)>霉菌(~10^6)>酵母菌(~10^5)>藻类(~10^4)>原生动物(~10^3)。 A作为食品被粪便污染的理想指标菌应具备的特征是什么:1仅来自人或动物的肠道,并在肠道中占有极高的数量。2在肠道以外的环境中,具有与肠道病原菌相同的对外界不良因素的抵抗力,能生存一定时间,生存时间应与肠道致病菌人致相同或稍长。3培养、分离、鉴定比较容易。 A简述啤酒酵母(单双倍体型)、路德类酵母(双倍体型)、八孢裂殖酵母(单倍体型)生活史的特点:啤酒酵母:1单倍体营养细胞核双倍体营养细胞均可进行牙殖。2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3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生殖。路德类酵母:1营养体为双倍体,不断进行裂殖。2双倍体营养阶段长,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接合。3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不能独立生存。八孢裂殖酵母:1营养细胞是单倍体。2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向进行。3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存,因为双倍体阶段短,一经生成立即减数分裂。 A细菌细胞壁中磷壁酸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殖有自溶素酶类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 A简述基团移位的过程:1少量的HPr被磷酸烯醇丙酮酸(PEP)磷酸化。PEP+HPr→磷酸~HPr+丙酮酸。2磷酸~HPr将它们磷酰基传递给葡萄糖,同时将生成的6—磷酸葡萄糖释放到细胞质内。这步复合反应由酶II催化。磷酸~HPr+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HPr。 A核酸的碱基组成和分子杂交:116sRNA参与生物蛋白的合成,其功能是任何生物都必不可少的,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其功能保持不变。216sRNA中,既含有高度保守的序列区

医学微生物简答题常考

简述A群链球菌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致病物质有:①胞壁成分②外毒素③侵袭性酶 所致疾病分:①化脓性感染: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②中毒性疾病:猩红热③超敏反应性疾病:主要包括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 是否所有的白喉杆菌都产生白喉毒素 不是,只有携带β-棒杆菌噬菌体的溶原性白喉杆菌才能产生白喉毒素. 简述病毒的基本特点 ①个体微小,以nm计量.②结构简单,是只含单一类型核酸的非细胞形态微生物.③严格易感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方式增殖.④抵抗力特殊,大多耐冷不耐热,对抗生素不敏感.⑤能产生病毒间的干扰现象,具有遗传变异等. 简述病毒的抵抗力特点 ①对低温抵抗力强.②大多数不耐热.③耐受甘油的作用.④对抗生素和磺胺等不敏感,对氧化剂敏感. 简述包膜病毒体的特性 ①包膜是许多结构复杂的病毒在衣壳外面所套有的一层弹性囊膜.②它是病毒从宿主细胞芽生释放时所获得③包膜表面一定间距的钉状突起部分称包膜刺突或包膜子粒,它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有关.④包膜病毒对胆汁、乙醚等脂溶剂敏感. 简述病毒的复制与复制周期 ①病毒以其核酸为模 板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增殖的 方式叫病毒的复制.②复制 过程包括吸附、穿入、脱壳、 生物合成和成熟与释放的复 制周期. 试述病毒感染的致病 机制 ①病毒感染对宿主细 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 应.2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融 合,细胞表面出现病毒基因 编码的抗原.3包涵体形成.4 细胞凋亡.5基因整合与细胞 转化.②病毒感染的免疫病 理作用:1抗体介导的免疫病 理作用.2细胞介导的免疫病 理作用.3免疫抑制作用. 简述病毒感染的类型 ①根据有无症状,分为 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②根 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 程、滞留的时间,分为急性感 染和持续性感染.③持续性 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 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 病毒感染的持发并发症. 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 径有哪些 ①垂直传播:其传播途 径有胎盘、产道、哺乳.②水 平传播:1突破粘膜屏障:呼 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 触性感染、眼及泌尿生殖道 传染;2突破皮肤屏障:虫媒 传染、动物咬伤传染. 简述肠道病毒的共同 特征 ①属于小RNA病毒,无 包膜的球形RNA小病毒;②对 胆碱、胆汁和外环境抵抗力 较强;③引起原发的细胞病 变和继发的免疫病理损 伤;④主要经粪-口途径传 播;⑤所致疾病的临床表现 多样化. 虫媒病毒共同特征有 哪些 答:共同特点为:1病 毒呈球形,直径多为20~ 60nm;2核酸为 + ssRNA,衣壳 为20面体对称,有包膜,其表 面有血凝素刺突,3对热、酸、 脂溶剂敏感;4主要寄生于自 然动物体内,通过节肢动物 媒介传播;所致疾病有明显 季节性和地方性,具有自然 疫源性疾病的特点; 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 的有宜作用 ①防御外来致病菌② 营养作用③免疫作用④抗肿 瘤作用⑤抗衰老作用 简述毒性噬菌体的复 制周期 ①吸附②穿入③生物 合成④成熟与释放 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 特点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 重要的正常菌属,多数在肠 道内不致病,但如移位至肠 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 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 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 感染最为常见 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 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答:革兰染色的主要步 骤: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 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 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 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 沙黄复染.最终将细菌分为 两大类:紫色为革兰阳性菌, 红色为革兰阴性菌.采用革 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择 抗菌药物、研究细菌致病性 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简述干扰素在医学上 的意义 ①干扰素作为机体获 得性非特异性免疫的主要成 分,既能中断受染细胞的病 毒感染,又能限制病毒的扩 散.因此,在病毒感染中能阻 止和中断发病;若已发病,则 在足量抗体产生之前有助于 康复.②干扰素可用于严重 病毒感染和恶性肿瘤的治 疗. 简述干扰素抗病毒作 用的特点 ①高度生物活性;②广 谱性;③相对种属特异性;④ 选择性⑤间接性 干扰素分几类 各类干扰素分别由哪 种细胞产生干扰素的抗原 性不同可分为α、β和γ三 种.它们分别主要由人白细 胞、人成纤维细胞和T淋巴 细胞产生. 目前已发现的肝炎病 毒有哪些 肝炎病毒主要有甲、 乙、丙、丁、戊五个型别.从 传播途径上可将其分为两类: 以粪-口途径传播的有甲型 和戊型;以血液和血制品、母 婴以及性传播为主要途径的 有乙型、丙型、丁型. 试述革兰染色法的结 果和意义; 答:革兰染色法的结果: 染成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 染成红色者为革兰阴性菌; 革兰染色法在鉴别细菌、选 择药物及研究细菌致病性等 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简述化学消毒剂的杀 菌机制 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 制主要包括:①促进菌体蛋 白质变性或凝固;②干扰细 菌的酶系统和代谢;③损伤 细菌的细胞膜,导致细菌死 亡. 简述HBV的特异性预 防措施

微生物简答题汇编

一.选择题: 2.已知DNA 的碱基序列为CA TCA TCAT,什么类型的突变可产生如下碱基序列的改变:CACCATCA T ? A.缺失 B.插入 C.颠换 D.转换 3.不需要细胞与细胞之间接触的基因重组类型有: A.接合和转化 B.转导和转化 C.接合和转导 D.接合 4.转化现象不包括 A.DNA 的吸收 B.感受态细胞 C.限制修饰系统 D.细胞与细胞的接触 6.转导噬菌体 A.仅含有噬菌体DNA B.可含有噬菌体和细菌DNA C.对DNA 酶是敏感的 D.含1 至多个转座子 7.在Hfr 菌株中: A.F 因子插入在染色体中 B.在接合过程中,F 因子首先转移 C.在接合过程中,质粒自我复制 D.由于转座子是在DNA 分子间跳跃的,因此发生高频重组 11.转座子___________。 A.能从DNA 分子的一个位点转移到另一个位点 B.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质粒 C.是一种碱基类似物 D.可引起嘌呤和嘧啶的化学修饰 12.当F+×F- 杂交时 A.F 因子几乎总不转移到F+ 细胞中 B.F- 菌株几乎总是成为F+ C.基因重组的发生频率较高 D.F 因子经常插入到F- 细胞染色体上 13.在U 形玻璃管中,将一滤片置于二株菌之间使之不能接触,在左臂发现 有原养型菌出现,这一现象不是由于: A . 接合 B.转化

C.普遍转导 D.专性转导答: 14.F 因子和λ噬菌体是: A.与寄主的生活能力无关 B.对寄主致死 C.与染色体重组后才可复制 D.仅由感受态细胞携带 15.细菌以转化方式进行基因转移时有以下特性: A.大量供体细胞的基因被转移 B.包含有F 质粒参加 C.依靠噬菌体感染受体细胞 D.可通过从供体细胞中提取DNA 片段来完成 17.转导子是指: A.供体菌 B.转导噬菌体 C.转导前供体菌 D.转导后受体菌 18.以下不是专性转导特点的是: A.必须是原噬菌体状态 B.供体细胞中的任何染色体基因片段都有机会被转移到受体细胞 中 C.通常包括了一个基因如半乳糖(gal) 基因的重组 D.原噬菌体转导导致噬菌体某些基因留在了细菌的基因组中 19.当Hfr×F-时, A.进入到F- 细胞中的第一个基因随Hfr 菌株的不同而不同 B.采用在不同时间中断杂交的方法来作基因图 C.单链DNA 链的5 ' 端首先进入F- 细胞 D.所有上述特点全正确 21.在普遍性转导中,同源DNA 分子的交换要求: A.转座子 B.插入序列 C.DNA 链的断裂和重新连接 D.反转录答:( ) 23.以下突变中哪个很少有可能产生回复突复: A.点突变 B.颠换 C.转换 D.染色体上三个碱基的缺失 24.准性生殖: A.通过减数分裂导致基因重组 B.有可独立生活的异核体阶段

(完整)医学微生物学简答题(详细答案

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3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裹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菌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G+菌与G-菌细胞壁的异同点? 肽聚糖组成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 细胞壁强度较坚韧较疏松 细胞壁厚度 20~80nm 10~15nm 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2层 脂类含量少,1%~4% 多,11%~22% 磷壁酸有无 外膜无有 细胞壁共同的主要功能 (1)维持形态、抵抗低渗作用,保持菌体完整 (2)屏障作用 (3)物质交换作用 (4)抗原性 (5)致病作用

(6)细胞分裂中的作用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及意义? 1.荚膜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抗干燥。 2.鞭毛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3.菌毛功能: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②性菌毛: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4.芽胞功能: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细菌的生长繁殖分为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意义? 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特点 生长时期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维持时间 1-4h 4-8h 10h 活菌数量恒定,增加很少对数增长维持平衡逐步减少 生长速率零最大速率速率降低死亡速率增加 细胞代谢非常活跃活性高而稳定活性稳定活性降低衰老 意义 迟缓期:细菌适应新环境,同时为分裂繁殖作物质准备. 对数期:观察形态及染色、药物敏感实验、菌种的保存。 稳定期:合成及分泌外毒素、抗生素;形成芽胞。 衰亡期:细菌形态发生改变。 影响细菌生长的环境因素 1、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子为细菌的代谢及生长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2、酸碱度(pH):多数病原菌最适pH为7。2-—7。6,而结核杆菌最适pH值为6.5--6。

微生物简答题

微生物简答题 o.1什么是微生物?习惯上它包括哪几大类群? 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类群:①非细胞型。大、并无典型细胞结构,包含病毒亚病毒②原核细胞型。并无成 形细胞核及完备的细胞器,包含三菌三体③真核细胞型。存有完备的细胞结构,细胞核分 化程度低,细胞器健全,包含酵母菌、霉菌、蕈菌等。 0.2微生物发展史如何分期?各期的时间、实质、创始人和特点是什么?我国人民在 微生物发展史上占有什么地位?有什么值得反思? 分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奠基期? 1.1试对细菌细胞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设计一简表解。 荚膜微荚膜糖被黏液层凝胶团鞭毛、菌毛、性菌毛芽孢特定结构细胞壁细胞膜间体核 糖体通常结构细胞质附带物储藏物核区1.2企图而立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结构,并详细表明其优劣成分占到细胞壁顶多的%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粗 菌肽聚糖含量很高含量很低 (50~90)(~10)磷壁酸含量较低(<50)无类脂质通常并无(<2)含量较低 g+细菌和g-细菌都含有肽聚糖和磷(~20)壁酸,区别在于含量的不同。蛋白质无含 量较高1.3试图示肽聚糖单体的模式构 +-所造,并表示g细菌和g细菌在肽聚糖的成分和结构上的差别。g+细菌肽聚糖单体 结构与g-细菌基本相同,差别仅在于:①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分子不是l-lys,而 是被一种只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上的特殊氨基酸―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daf)所代替;②没有特殊的肽桥,故前后两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肽尾的第四个氨基酸(d-ala)的羧基与乙四肽尾的第三个氨基酸(m-dap)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稀疏、机械 强度较差的肽聚糖网套。 1.4在g-细菌细胞壁外膜和细胞壁(内膜)上各存有那些蛋白?其功能如何?外膜:?细胞膜:? 1.5试列表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在细胞膜结构上的不同点.古生菌细胞膜真细菌细胞膜亲水头(甘油)与疏水尾(烃链)间醚键酯链连接连接疏水尾的长链烃是异戊二烯的重复 单位疏水尾是脂肪

微生物简答题

★1.)微生物的共性有哪些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有巨大的吸收面、排泄面,有利于信息交流,因而对环境敏感; 2.吸收多、转化快,是现代微生物发酵工业生产的基础; 3.生长旺盛,繁殖快,条件适宜则成对数趋势增长; 4.易变异、适应力强,具有多变的代谢途径、多样化的营养方式、多种诱导酶,个体生长、代时短、代数多; 5.种类多、分布广,在极端环境、土壤、空气粉尘、水以及动植物体表内脏中均有分布。 ★2.)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 原核生物:在细胞核上,无核膜核仁,只有一个拟核即遗传物质集中的区域;在遗传物质上,只有一条DNA链,与类组蛋白结合;在核糖体上,为70s亚基;在分裂生殖方式上,只有二分裂方式的无性生殖,无有性生殖;在细胞器和呼吸作用上在,无细胞器,呼吸链在附着于细胞膜上的间体中进行;在细胞壁成分上,以肽聚糖、磷壁质为主;在细胞大小上,较小,数量级在1-10um。 真核生物:在细胞核上,有核膜核仁,有完整的细胞核结构;在遗传物质上,有1条或多条DNA链,与RNA、组蛋白结合成染色体;在核糖体上,细胞质中为70s亚基,细胞器中为80s 亚基;在分裂生殖方式上,存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有性生殖方式;在细胞器和呼吸作用上在,有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呼吸链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细胞壁成分上,以葡聚糖、几丁质为主;在细胞大小上,较大,数量级在10-100um。 ★3.)G+菌与G-菌的细胞壁结构与化学组成有什么差异?革兰氏染色反应的机理。 经革兰氏染色以后,凡是不能被乙醇脱色,呈蓝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G+;凡是经乙醇脱色,呈复染剂颜色,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G-。G+与G-的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区别如下: G+:一层细胞壁,肽聚糖形成网状骨架,中间填充有磷壁酸和少量的脂类,形成较厚的细胞壁;肽聚糖侧链为ala-glu-lys-ala,交联方式为甘氨酸五肽,交联度高达70%;肽聚糖含量高,脂质含量低,有磷壁酸填充物,细胞壁的机械强度高。 G-:两层细胞壁,外层为脂蛋白和脂多糖层,内层为无填充物肽聚糖结构,形成较薄的细胞壁;肽聚糖侧链为ala-glu-dap-ala,肽聚糖交联方式为直接形成肽键,交联度为30%;肽聚糖含量低,脂质含量高,无磷壁酸填充,细胞壁机械强度低。 革兰氏染色机理:1.结晶紫初染,结晶紫进入细胞,将其染成紫色;2.碘液媒染,碘液进入细胞,与结晶紫结合形成不溶于水的大分子复合物;3.乙醇脱色时,G+的细胞壁因为脂类含量少,乙醇不能通过融去脂质形成大的缝隙,乙醇的脱水作用使得肽聚糖收缩,细胞壁孔径变小,因而阻止了脱色,而G-细胞壁脂质含量高,乙醇抽提其中的脂质后,会形成较大的缝隙,肽聚糖含量低,收缩作用小,因而颜色会被脱去;4.蕃红复染时,G+细胞壁孔径变小,色素不会再进入细胞,细胞保持紫色,G-紫色脱去,而且细胞壁上形成较大的缝隙,所以被复染成红色。 4.)霉菌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孢子类型 特点:①发达的菌丝,②不产生大型子实体,③菌丝有分化,有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④产孢子繁殖⑤真核生物⑥喜欢中性偏酸环境⑦用途广泛,可用于食品酿造、环保、医疗等 孢子类型:①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厚垣孢子;②有性孢子:卵子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5)温和性噬菌体与烈性噬菌体二者在生活史上有什么不同 温和型噬菌体在侵染寄主细胞以后,遗传物质与寄主细胞DNA整合,并随寄主DNA复制进行同步复制,而不马上进行装配,一般不引起寄主细胞的裂解。此时寄主细胞中找不到形态可见的噬菌体。携带温和噬菌体遗传物质的这种菌也叫溶源菌。 烈性噬菌体在侵染寄主细胞以后,遗传物质复制和病毒装配都是马上进行的,可在感染细胞

微生物简答题

1、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字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字是Escherichia coli 2、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枯草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 3、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4、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细菌有四种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芽孢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铁丝菌 5、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机制: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 步骤: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 6、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所有细菌均有: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可以起到: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 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题

医学微生物学简答题 1、微生物根据大小、结构、化学组成分为哪3 大类微生物?各大类微生物有何特点?包裹哪些种类的微生物?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仅只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菌器,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它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和螺旋体。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的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胞质内细胞器完整。如真菌属于此类。 (3)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微生物,结构简单,只有一种核酸(DNA或RNA)存在。缺乏完整的酶系统,必须要在活细胞内增殖。如病毒属于此类。 2、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有何功能及意义? 荚膜功能:①抗吞噬②抗有害物质损伤③抗干燥。 鞭毛功能: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功能:①普通菌毛:与细菌粘附有关。②性菌毛:具有传递遗传物质作用。 芽胞功能:芽胞对理化因素(热、干燥、辐射、化学消毒剂等)具有高强度的抵抗力。此外,当芽胞成为繁殖体后,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3、简述病毒感染的类型 ①根据有无症状, 分为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 ②根据病毒在机体内感染的过程、滞留的时间, 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 ③持续性感染又分为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持发并发症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1)热原质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引起发热反应药品制剂、手术器械的污染(2)毒素及侵袭性酶外毒素和内毒素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致病因素;侵袭性酶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鉴别细菌 (4)抗生素抑制或杀灭多种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

(5)细菌素作用范围狭窄,仅对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6)维生素合成的 B 族维生素K 对人有益 5、正常菌群对宿主的生理学作用: ⑴生物拮抗,其作用机制为:①受体竞争;②产生有害代谢产物;③营养竞争;④合成细菌素。 ⑵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物质代谢、营养物质转化和合成。 ⑶免疫作用 ⑷抗衰老作用 ⑸抗肿瘤作用:①降解致癌物质;②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 6、简述正常菌群中的细菌变为条件致病菌的条件 ⑴正常菌群的寄生部位改变 ⑵宿主免疫功能低下 ⑶菌群失调: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疾病。常可引起二重感染或重叠感染,即在抗菌药物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生了另一种新致病菌引起的感染。 7、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有哪些? ①垂直传播: 其传播途径有胎盘、产道、哺乳. ②水平传播: (1) 突破粘膜屏障: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接触性感染、眼及泌尿生殖道传染; (2) 突破皮肤屏障:虫媒传染、动物咬伤传染 8、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属, 多数在肠道内不致病, 但如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条件致病菌, 引起肠道外感染, 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9、简述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结果及实际意义 革兰染色的主要步骤: 将待检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 再加碘液媒染,然后用95%酒精脱色处理,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