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word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word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难点知识点,这个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需要反复理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一定条件”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就表现出物质的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示为: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受到破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和ν逆都发生变化,如果υ正和ν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没有发生移动,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没有变化。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

;

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增大.

增大产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增大。

(4)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生成的反应,增大压强,会使气体的浓度增大相同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加,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方向移动;

减小压强,会使气体的浓度减小相同的倍数,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会使化学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5)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着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着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6)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使用催化剂不影响化学平衡的移动。由于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对于可逆反应来说,催化剂对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影响的程度是等同的,所以平衡不移动。但应注意,虽然催化剂不使化学平衡移动,但使用催化剂可影响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7)勒夏特列原理

①原理内容: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 (如温度、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池

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原电池的概念:

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称为原电池。

(2)Cu-Zn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如图为Cu-Zn原电池,其中Zn为负极,Cu为正极,构成闭合回路后的现象是:Zn片逐失电子,负Zn片上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针发生偏转。该原电池反应原理为:Cu渐溶解,

极反应为:Zn→Zn2++2e-;Cu得电子,正极反应为:2H++2e-→H2。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总反应为:Zn+CuSO4=ZnSO4+Cu。

(3)原电池的电能

若两种金属做电极,活泼金属为负极,不活泼金属为正极;若一种金属和一种非金属做电极,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化学电源

(1)锌锰干电池

负极反应:Zn→Zn2++2e-;

正极反应:2NH4++2e-→2NH3+H2;

(2)铅蓄电池

负极反应:Pb+SO42-PbSO4+2e-

正极反应:PbO2+4H++SO42-+2e-PbSO4+2H2O

放电时总反应:Pb+PbO2+2H2SO4=2PbSO4+2H2O。

充电时总反应:2PbSO4+2H2O=Pb+PbO2+2H2SO4。

(3)氢氧燃料电池

负极反应:2H2+4OH-→4H2O+4e-

正极反应:O2+2H2O+4e-→4OH-

电池总反应:2H2+O2=2H2O

3、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1)金属腐蚀

金属表面与周围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或因电化学作用而遭到破坏的过程称为金属腐蚀。

(2)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原理。

生铁中含有碳,遇有雨水可形成原电池,铁为负极,电极反应为:Fe→Fe2++2e-。水膜,该腐蚀为“吸氧腐蚀”,总反应-→4OHO2+2H2O+4e-中溶解的氧气被还原,正极反应为:

为:2Fe+O2+2H2O=2Fe(OH)2,Fe(OH)2又立即被氧化:4Fe(OH)2+2H2O+O2=4Fe(OH)3,Fe(OH)3

分解转化为铁锈。若水膜在酸度较高的环境下,正极反应为:2H++2e-→H2↑,该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3)金属的防护

金属处于干燥的环境下,或在金属表面刷油漆、陶瓷、沥青、塑料及电镀一层耐腐蚀性强的金属防护层,破坏原电池形成的条件。从而达到对金属的防护;也可以利用原电池原理,采用牺牲阳极保护法。也可以利用电解原理,采用外加电流阴极保护法。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1kJ·mol 单位为

ΔH表示。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 (2)与反应热反应焓变ΔHQ

的关系。则该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 )。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1 285.8kJ·mol式,如:H2(g)+O2(g)=H2O(l);ΔH(298K)=- 书写热化学

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aq)。(l)、气态(g)、溶液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后ΔH-1,且的单位是J·mol-1或 kJ·molΔH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注明反应温度。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

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aA+bB=cC+dD

对任意反应:

H=[cΔfHmθ(C)+dΔfHmθ(D)]-[aΔfHmθ(A)+bΔfHmθ(B)]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整理

1 高中化学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 (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 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 Cl2+PCl3PCl5 Cl 2+2Na2NaCl 3Cl2+2Fe2FeCl3 Cl2+CuCuCl2 Cl2+2FeCl2===2FeCl3 (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 (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Fe3O4 O2+K===KO2 S+H 2H2S 2S+CCS2S+Zn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Cu 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N 2+3H2催化剂 高温高压2NH3 N2+3MgMg3N2 N2+3CaCa3N2 2 N 2+3BaBa3N2 N2+6Na2Na3N N2+6K2K3N N 2+6Rb2Rb3N N2+2Al2AlN P 4+6H24PH3P+3NaNa3P 2P+3ZnZn3P2 H 2+2Li2LiH 2、还原性

高二化学上学期训练07化学平衡常数

训练07 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 A+n B p C+q D的平衡常数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的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和压强的改变而改变 【参考答案】A 【试题解析】K是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显然,K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A项正确、B项错误;K只受温度的影响,故C、D项错误。 化学平衡常数热点归纳 (1)化学平衡常数与化学方程式书写形式的关系 。 对于同一可逆反应,正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逆反应的平衡常数的倒数,即:K正=1 K 逆 若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反应,平衡常数也会发生改变。两反应加和,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的乘积;两反应相减,得到的新反应,其化学平衡常数是两反应平衡常数相除得到的商。

(2)化学平衡常数与物质状态的关系 由于固体或纯液体的浓度视为常数1,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3)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移动的关系 即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但只要温度不变,平衡常数就不会改变,利用此守恒可以计算恒定温度下再次平衡后的转化率等物理量,这也是定量化学的重要定律。 1.下列关于平衡常数K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平衡常数K只与反应本身及温度有关 ②改变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都会改变平衡常数K ③加入催化剂不改变平衡常数K ④平衡常数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的本身及浓度、压强无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放热反应CO(g)+H 2O(g)CO2(g)+H2(g)在温度t1时达到平衡,c1(CO)=c1(H2O)=1.0 mol·L-1,其平衡常数为K1。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至t2时,反应物的平衡浓度分别为c2(CO)和c2(H2O),平衡常数为K2,则 A.K2和K1的单位均为mol·L-1B.K2c2(H2O) D.c1(CO)>c2(CO) 3.已知反应A(g)+B(g)C(g)+D(g)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现有两个相同的2 L恒容绝热(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密闭容器Ⅰ、Ⅱ,在Ⅰ中充入1 mol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平衡移动综合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 g +B s C g +D g ,下 列描述中不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 ,同时生成n mol C C.容器中的温度不再变化 D.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 2.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g)+B(C(g)D(g)g) m q n p +,当m 、 n 、p 、q 为任意整数时,一定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改变 ②体系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A):(B):(C):(D)::: v v v v m p n q = ⑥单位时间内mol m A 发生断键反应,同时mol p C 也发生断键反应 A.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⑥ 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 3.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工业上一般采用如下反应合成甲醇:2232CO (g)3H (g) CH OH(g)H O(g)++。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容器内2CO 、2H 、3CH OH 、2H O 的浓度之比为1:3:1:1 B.生成1mol 2H O ,同时消耗3mol 2H C.体系中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D.恒温恒容下,密闭容器中压强保持不变 4.可逆反应:222NO (g)2NO(g)O (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 平衡状态的有(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 n 的同时生成2mol NO n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 ③2NO 、NO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 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5.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A(g)B(C(g)+D(g)g) m p q n +中,当m 、n 、p 、 q 为任意正整数时,能说明该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气体分子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发生变化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最新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无机化学反应方程式﹡﹡﹡﹡﹡﹡﹡﹡﹡﹡§1◆碱金属元素 4Na+O2===2Na2O 2Na2O+ O2Na2O2 4Na+2O22Na2O22Na+S===Na2S(爆炸) 2Na+2H2O===2NaOH+H2↑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此反应分两步:Na2O2+2H2O===2NaOH+H2O2;2H2O2===2H2O+O2.) Na2O+CO2===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 Na2CO3+HCl===NaHCO3+NaCl NaHCO3+HCl===NaCl+H2O+CO2↑ Na2CO3+2HCl===2NaCl+ H2O+ CO2↑ 2NaHCO3Na2CO3+ H2O+ CO2↑ 4Li+ O2 2 Li2O 2K+2H2O===2KOH+H2↑ NaHCO3 + NaOH== Na2CO3 + H2O Na2CO3+ H2O+ CO2 = 2NaHCO3 2NaOH+ CO2 (少量)== Na2CO3 + H2O NaOH+ CO2(多量)== NaHCO3 Na2CO3+ Ca(OH)2=Ca CO3↓+2 NaOH2NaOH+SO2(少量)===Na2SO3+H2O NaOH+SO2(足量)===NaHSO3NaOH+H2S(足量)===NaHS+H2O 2NaOH+H2S(少量)===Na2S+2H2O NaOH+HCl===NaCl+H2O CO2+Ca(OH)2(过量)===CaCO3↓+H2O 2CO2(过量)+Ca(OH)2===Ca(HCO3)2 Na2O+2HCl===2NaCl+H2O Na2O+SO3===Na2SO4 CaCO3CaO+CO2↑MgCO3MgO+CO2↑ 2Fe(OH)3Fe 2O3 + 3H2O Mg(OH)2Mg O+ H2O Cu(OH)2Cu O+ H2O 2Al(OH)3Al 2O3 + 3H2O CaCO3+H2O +CO2=Ca(HCO3)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3NaOH + FeCl3 ==== Fe(OH)3↓ + 3NaCl §2卤族元素 Cl2+Cu Cu Cl23Cl2+2Fe2FeCl3 Cl2+2 Na 2Na Cl Cl2 + H22HCl 3Cl2 +2 P 2PCl3 Cl2 + PCl3PCl5 Cl2+H2O==HCl+HClO Cl2+2NaOH===NaCl+NaClO+H2O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l2+2FeCl2===2FeCl3 Ca(ClO)2+H2O+ CO2(少量)== Ca CO3↓+2 HClO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超全)

高考总复习之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化学 第一册 第一章 卤素 第一节 氯气 1、NaCl 2Cl Na 22??→?+点燃 2、22CuCl Cl Cu ?? →?+点燃 3、32FeCl 2Cl 3Fe 2??→?+点燃 4、HCl 2Cl H 22?? ??→?+点燃(光照) 5、32PCl 2Cl 3P 2??→?+点燃 6、523PCl Cl PCl →+ 7、HClO HCl O H Cl 22+→+ 8、O H 2CaCl ClO Ca Cl 2OH Ca 222222++→+)()( 9、HClO 2CaCO O H CO ClO Ca 3222+↓→++)( 10、O H NaCl NaClO Cl NaOH 222++→+ 11、↑++?→? +? 2222Cl O H 2MnCl MnO HCl 4 12、O H 8Cl 5KCl 2MnCl 2HCl 16KMnO 22224+↑++→+(浓) 13、2O HCl 2HClO 2+?? →?见光 第二节 氯化氢 14、↑+→+HCl NaHSO SO H NaCl 442(浓) 15、↑+?→? +? HCl SO Na NaCl NaHSO 424 16、↑+?→?+? HCl 2SO Na SO H NaCl 2424 2(浓)(14、15结合) 17、33HNO AgCl AgNO HCl +↓→+

18、33NaNO AgCl AgNO NaCl +↓→+ 19、33KNO AgCl AgNO KCl +↓→+ 20、↑++→+2223CO O H CaCl CaCO HCl 2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21、O H Cu H CuO 22+?→? +? 22、O H 2NO 4CO HNO 4C 2223+↑+↑→+ 23、O H 3NO NH NO Zn 4HNO 10Zn 4234233++?→?+? )((极稀) 24、4243324SO H 15PO H 6P Cu 5O H 24CuSO 15P 11++→++ 25、O H 3KCl Cl 3HCl 6KClO 223+↑→+(浓) 26、O H 3NO NH NO Mg 4HNO 10Mg 4234233++?→?+? )((极稀) 27、O H 31SO K SO Fe 9SO Cr SO H 31O Fe 6O Cr K 2423423424243722+++→++)()( 28、↑+↑+→++2223CO 3N S K S C 3KNO 2 第四节 卤族元素 29、HF 2F H 22→+ 30、HBr 2Br H 22→+ 31、HI 2I H 22→+ 32、22Br NaCl 2Cl NaBr 2+→+ 33、22I KCl 2Cl KI 2+→+ 34、22I KBr 2Br KI 2+→+ 35、33NaNO AgBr AgNO NaBr +↓→+ 36、33KNO AgI AgNO KI +↓→+ 37、2Br Ag 2AgBr 2+?? →?光照 第二章 摩尔 反应热 第一节 摩尔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必修三《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提高学生逻辑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积极实践的科学作风。 二.教学重点: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四.教学内容: 1.化学平衡常数 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生成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化学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 ②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③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大; K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不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小。 ④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1)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2)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纯液体物质、固体物质的浓度不写 C(s)+H 2O(g)CO(g)+H 2 (g) K=; c p(C)·c q(D) c m(A)·c n(B) c(CO)·c(H2) c(H2O) c(CO2)

FeO(s)+CO(g) Fe(s)+CO 2 (g) K= (3)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讲解) 2.化学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在某温度下,将H 2和I 2 (g) 各0.10 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 L的密闭容器 中,充分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c(H 2 )=0.0080 mol·L-1。 (1)求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2)在上述温度下,该容器中若通入H 2(g)和各I 2 (g)各0.20 mol,试求达到化学 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 五.课堂练习 1.对于反应3Fe(s)+4H 2O(g)Fe 3 O 4 (s)+4H 2 (g)的平衡常数,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A.K=c4H 2 ·c Fe3O4 c3Fe·c4H 2 O B.K=c4H 2 c4H 2 O C.增大c(H2O)或减小c(H2),会使该反应平衡常数减小 D.改变反应的温度,平衡常数不一定变化 2. 对于可逆反应:C(s)+CO 2 (g)2CO(g),在一定温度下,其平衡常数为K,下列条件的变化中,能使K发生变化的是() A.将C(s)的表面积增大 B.增大体系的压强 C.升高体系的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全)

高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6.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2 点燃 SO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 通电2H2↑+ O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加热2CuO + H2O + CO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 ==== 2KCl + 3O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4 加热K2MnO4 + MnO2 + O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 高温CaO + CO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19. 氢气还原氧化铜:H2 + CuO 加热 Cu + H2O 20.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 2Cu + CO2↑ 21.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2O3 高温4Fe + 3CO2↑ 22.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3O4 高温3Fe + 2CO2↑ 2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2O3 高温 2Fe + 3CO2 25.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3O4 高温 3Fe + 4CO2 四.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 盐 + 氢气(置换反应) 26. 锌和稀硫酸Zn + H2SO4 = ZnSO4 + H2↑ 27. 铁和稀硫酸Fe + H2SO4 = FeSO4 + H2↑ 28. 镁和稀硫酸Mg + H2SO4 = MgSO4 + H2↑ 29. 铝和稀硫酸2Al +3H2SO4 = Al2(SO4)3 +3H2↑ 30. 锌和稀盐酸Zn + 2HCl === ZnCl2 + H2↑ 31. 铁和稀盐酸Fe + 2HCl === FeCl2 + H2↑ 32. 镁和稀盐酸Mg+ 2HCl === MgCl2 + H2↑ 33. 铝和稀盐酸2Al + 6HCl == 2AlCl3 + 3H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 ------- 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

人教版高二年级化学《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节 化学平衡 第三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晨背关键语句 ⒈一定温度下的可逆反应a A+b B c C+d D 达平衡后,K = ⒉化学平衡常数K 只受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⒊K 值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 高。 理解教材新知识 知识点一 化学平衡常数 [自学教材 填要点] 1. 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 时, 浓度幂之积与 浓度 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用符号K 表示。 2. 表达式对于任意反应:m A+n B p C+q D K = 3、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 (1) 化学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 无关。 (2) 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存在时, (2) 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 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若反应方向改变,则平衡常数 。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系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尽管是同一个反应,平衡常数也会 。 [师生互动 解疑难] ⑴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若升高温度,K 值越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反之亦然。 ⑵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比例越大,它的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 大。 ⑶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 们的浓度固定不变,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⑷同一化学反应,在同一温度下,平衡常数的具体数值与方程式的写法相关,方 程式写法不同,表达式中的幂不同,平衡常数不同。可以用不同的化学方程式来 )(c )(c )(c )(c b a d c B A D C ??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把蔗糖晶体溶解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即形成了饱和溶液||,此时||,我们说蔗糖达到了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罢了||,故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表示||。 要点诠释: ①在可逆反应中||,把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叫正反应:把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叫逆反应||。 ②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均可以看做是可逆反应||。 ③必须是“同一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作可逆反应||。 ④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为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如敞口容器中||,CaCO3 (s)高温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反应不可逆;密闭容器中||,CaCO3 (s)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写“↑”||,气体物质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与各反应物共存||,反应可逆||。又如 2H2+O22000C 2H2O||。 (2)重要的可逆反应:如盐的水解、酯的水解、2SO2+O2催化剂 加热 2SO3、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等||。 3.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可逆反应a A (g)+b B (g)c C (g)+d D (g)||,若开始加入反应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而反应速率最大||,由于C、D浓度为零||,故此时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少||,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这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这个过程可用图甲来表示||。 若反应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的(开始时只有生成物而没有反应物)||,则v逆在开始时最大||,v正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浓度不断减少||,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v逆不断减小||,v正不断增大||,最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如图乙所示||。 4.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 (1)可逆反应是前提||,速率相等是实质||,浓度保持不变是标志||。 (2)v正=v逆≠0||,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百分含量指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 5.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注意||,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3)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或宏观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与

高中化学方程式全部归纳

A 1、电石上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实验室制乙炔) 2、苯乙烯发生加聚反应 3、乙炔与溴水物质的量1:1加成反应 4、苯的硝化反应 5、甘油与足量钠的反应 6、乙醇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 7、苯酚与碳酸钠的反应 8、溴乙烷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加热 9、在热NaOH溶液中的水解 10、α-羟基丙酸缩聚 11、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混合加热 12、与NaOH溶液反应 13、油酸甘油酯酸性条件下水解 14、乙炔和丙烯1:1共聚 15、硬脂酸甘油酯皂化反应 16、蔗糖水解 17、两分子α-羟基丙酸脱水成环 18、以水杨酸和乙酸酐制阿司匹林 19、草酸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褪色 20、铁和水蒸气反应 21、向偏铝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22、实验室制氨气 23、硝酸分解 24、C与浓硝酸反应 25、电解饱和食盐水 26、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中的硫化氢 27、氢氧化铁与氢碘酸 28、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制氯气 29、NaOH与少量Ca(HCO3)2溶液反应 30、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单线桥) 31、工业上冶炼镁 32、碳酸钠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33、氨气在纯氧中燃烧 34、SO2通入氢硫酸 35、1molFeBr2溶液中通入1mol氯气 36、向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至Al3+恰好沉淀完全 37、三氯化铁溶液中加入硫氰化钾 38、实验室制SO2 39、钠与水反应 40、硫与铜反应 B

1、乙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 2、2-丁烯与氯化氢加成 3、甲苯制TNT 4、乙炔与水加成 5、甲苯与氢气加成 6、异戊二烯加聚 7、淀粉水解 8、油酸甘油酯硬化 9、β-羟基丙酸分子内脱水成环 10、与稀硫酸溶液反应 11、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缩聚 12、软脂酸甘油酯皂化反应 13、苯酚与甲醛反应制酚醛树脂 14、葡萄糖的催化加氢 15、乙二酸二甲酯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16、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浊液混合加热 17、在热NaOH溶液中的水解 18、以阿司匹林和NaOH制可溶性阿司匹林 19、草酸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0、氢氧化铝的电离方程式 21、NO2与水 22、铝热反应 23、Cu与浓硝酸反应 24、汽车尾气NO、CO的催化转化 25、硫代硫酸钠溶液中加稀硫酸 26、铁的吸氧腐蚀及铁锈生成过程 27、四氧化三铁与氢碘酸 28、SO2通入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浑浊 29、NaOH与足量Ca(HCO3)2溶液反应 30、Al3+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31、接触法(工业)制硫酸 32、氯化铁溶液呈酸性的原因 33、浓氨水检验氯气管道泄露 34、1molFeI2溶液中通入1mol氯气 35、向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至SO42-恰好沉淀完全 36、少量偏铝酸钠溶液滴到盐酸中 37、酸雨的形成 38、工业冶炼金属钠 39、石灰乳与海水制取氢氧化镁 40、氯气通入氢硫酸溶液中 C 1、甲苯制苯基溴代甲烷 2、1,2,3-丁三醇的催化氧化 3、乙烯与苯乙烯1:1共聚

(完整版)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知识点: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

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 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 正=V 逆 ,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 )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 )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考虑 (I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 2(g)+O 2(g) 2SO 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 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 如 :H 2(g)+I 2(g) 2HI(g) (II )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 2(g) CO 2(g) 、 CO 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 )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 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 )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 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 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 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 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总 n 总m M =v m =ρ

高二化学方程式总结大全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条件都为光照。)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测试题

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 2)是工业制取硫酸的重要原料,其煅烧产物为SO 2和Fe 3O 4。 (1)将0.050molSO 2(g)和0.030molO 2(g)放入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反应: 2SO 2(g) + O 2(g) 2SO 3(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测得c(SO 3)=0.040mol/L 。计算该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K 和SO 2的平衡转化率(写出计算过程)。 (2)已知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当该反应处于平衡状态时,在体积不变的条件下,下 列措施中有利于提高SO 2平衡转化率的有 (填字母) A 、升高温度 B 、降低温度 C 、增大压强(压缩) D 、减小压强 E 、加入催化剂 G 、移出氧气 2、PCl 5的热分解反应如下:PCl 5(g) PCl 3(g)+ Cl 2(g) (1)写出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2)已知某温度下,在容积为10.0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0mol PCl 5,达到平衡后,测 得容器内PCl 3的浓度为0.150mol/L 。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 3、在2L 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 2(g) 2NO 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__ __。 已知:K(300℃)>K(350℃),该反应是________热反应。 (2)右图中表示NO 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用O 2表示从 0~2s 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 =_________。 (3)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 a 、v(NO 2)=2v(O 2) ; b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 、v 逆(NO)=2v 正(O 2) d 、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4)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_。 a 、及时分离出NO 2气体 b 、适当升高温度c 、增大O 2的浓度 d 、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4、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如下:FeO(s)+CO(g)Fe(s)+CO 2(g) -Q ,其平衡常 n(NO)(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完整word)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推荐文档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总结 化学平衡的内容是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时候遇到的一个难点知识点,这个内容是比较复杂的,我们需要反复理解。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重要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二化学平衡知识点 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状态的建立:当溶液中固体溶质溶解和溶液中溶质分子聚集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的速率相等时,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①固体溶解过程中,固体的溶解和溶质分子回到固体溶质表面这两个过程一直存在,只不过二者速率不同,在宏观上表现为固体溶质的减少。当固体全部溶解后仍未达到饱和时,这两个过程都不存在了。 ②当溶液达到饱和后,溶液中的固体溶解和溶液中的溶质回到固体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并且两个过程的速率相等,宏观上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保持不变,达到溶解平衡状态。 (2)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①可逆反应:在同一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前提:反应物和产物必须同时存在于同一反应体系中,而且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都能自动进行。 ②不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几乎只能向一定方向(向生成物方向)进行的反应。 (3)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前提是“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 ,“一定条件” 通常是指一定的温度和压强。 ②实质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由于速率受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速率相等基于外界条件不变。 ③标志是“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浓度没有变化,并不是各种物质的浓度相同。对于一种物质来说,由于单位时间内的生成量与消耗量相等,就表现出物质的多少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2、化学平衡移动 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是在一定外界条件下(浓度、温度、压强)建立起来的,当外界条件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到化学反应速率,当正反应速率不再等于逆反应速率时,原平衡状态被破坏,并在新条件下建立起新的平衡。此过程可表示为: (1)化学平衡移动: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因:反应条件的改变,使正、逆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并且正、逆反应速率的改变程度不同,导致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平衡受到破坏,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发生相应的变化。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正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ν逆时,逆反应占优势,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各组分的含量发生变化; ③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υ正和ν逆都发生变化,如果υ正和ν逆仍保持相等,化学平衡就没有发生移动,各组分的含量从保持一定到条件改变时含量没有变化。 (3)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反应物的浓度降低; 减小产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使产物的浓度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