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氨基苯磺酸

间氨基苯磺酸
间氨基苯磺酸

间氨基苯磺酸化学品安全技

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间氨基苯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m-sulfanilic acid 英文名称2:m-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1548CAS No.:

121-47-1 分子式:

C 6H 7NO 3S 分子量:17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险性。蒸气能对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间氨基苯磺酸 121-47-1

操作注意事项:加强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TLVT N:未制订标准TLVW N:未制订标准工程控制:加强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晶体。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 1.6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 a ):无资料燃烧热(kJ /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 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资料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 /V):无资料爆炸下限%(V /V):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偶氮染料、硫化染料和香草醛等, 也用于医药工业。其它理化性质:288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LD 50:>3200 m g /kg(小鼠经口)L C50:无资料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有机酸易在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变化中形成酸雨。因而当P H 值降到5以下时,会给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鱼的繁殖和发育会受到严重影响,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可被溶解进入水中毒害鱼类。水体酸化还会导致水生生物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耐酸的藻类、真菌增多,而有根植物、细菌和脊椎动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率降低。酸化后会严重导致湖泊、河流中鱼类减少或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焚烧炉排出的气体要通过洗涤器除去。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包装方法:无资料。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氧化剂、酸类、碱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急性毒性:

高中化学有机化学烃的含氧衍生物习题

烃的含氧衍生物 一、选择题 2.有一种信息素的结构简式为CH3(CH2)5CH===CH(CH2)9CHO。下列关于检验该信息素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B.先加入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酸化后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银氨溶液;再另取该物质加入溴水 解析:由于和检验试剂(溴水)反应时会同时反应掉—CHO,因此需先检验—CHO后,再检验。—CHO的检验方法为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并用反应后的溶液(即除去—CHO的有 机物)来检验。 答案:C 3.下列三种有机物是某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 布洛芬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种有机物都能与浓溴水发生反应 B.三种有机物苯环上的氢原子若被氯原子取代,则其一氯代物都只有2种 C.将等物质的量的三种物质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阿司匹林消耗氢氧化钠最多 D.使用NaOH溶液和NaHCO3溶液能鉴别出这三种有机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CH4O和C2H6O的物质一定互为同系物 B.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可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生成苯酚和碳酸钠 D.1 mol与过量的NaOH溶液加热充分反应,能消耗5 mol NaOH 解析:CH4O一定为甲醇,而C2H6O可为CH3CH2OH或CH3OCH3,则A错误;石油分馏为物理变化,不能得 到乙烯、苯等不饱和烃;由于酸性:H2CO3>>HCO-3,因此与CO2反应只能生成苯酚 和NaHCO3;由于1 mol该物质水解生成、HOOCCH3,因此1 mol 该物质会消耗(2+2+1)mol=5 mol NaOH。 答案:D 5.有机物A是合成二氢荆芥内酯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下列检验A中官能团的试剂和顺序正确的是( ) A.先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后加银氨溶液,微热 B.先加溴水,后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先加银氨溶液,微热,再加入溴水 D.先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微热,酸化后再加溴水 6.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通入适量H2,加催化剂反应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 ③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滴入适量溴水,过滤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名称: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磺化反应的基本操作及原理和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方法。 (2)了解氨基的简单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反应: 苯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即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称为磺化反应。磺酸一般指磺酸基(-SO 3H )直接和烃基相连(即硫原子直接和碳原子相连)。 磺化反应的实质是苯和三氧化硫的亲电取代反应。三氧化硫虽然不带电荷,但是中心的硫原子为sp 2杂化,为平面结构,最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另外硫原子和三个电负性较大的氧原子连接,增强了硫原子的缺电子程度,即为缺电子试剂,容易和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反应的机理如下所示: S O O δ SO 3H 本实验是以苯胺为起始原料,经浓硫酸磺化得到目标产物对氨基苯磺酸。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式: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100 mL 三口瓶、空气冷凝管、布氏漏斗、滴管、抽滤瓶 药品:苯胺、浓硫酸、10%NaOH 溶液 四、基本操作训练 【操作步骤】 1. 在 15mL 烧瓶中加入 1g 新蒸馏的苯胺,装上空气冷凝管,滴加1.7ml 浓硫酸。油浴加 NH 2 2OH H SO NH 2

热,在180-190oC 反应约1.5h ,检查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放冷至室温。 2.将混合物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ml 盛有冰水的烧杯中,析出灰白色对氨基苯磺酸,抽滤,水洗,热水重结晶得产物约0.8g 。 【实验流程】 五、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浓H 2SO 4要分批加入,边加边摇荡烧瓶,并冷却,加料时加上空气冷凝管。 2、反应温度180—190℃。 3、 可用10%NaOH 溶液测试,若得澄清溶液则反应完全。 六、产品性状、外观、物理常数:(与文献值对照) 白色片状结晶 附: 七、产率计算 理论产量:5.1g , 八、提问纲要 1、对一氨基苯磺酸较易溶于水,而难溶于苯及乙醚,试解释。 苯胺 滴加浓硫酸 180℃, 1h 反应液 对氨基苯磺酸 水洗

甲基橙制备

一、实验目的 1.通过甲基橙的制备学习重氮化反应和偶合反应的实验操作; 2.巩固盐析、重结晶和抽滤等操作。 二、实验原理 1. 反应式: 三、主要试剂及物理性质 1.试剂:对氨基苯磺酸、N,N-二甲基苯胺、浓盐酸、5%NaOH、冰醋酸、 10%NaOH、NaNO2、饱和NaCl溶液、乙醇 2.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 3.物理性质 四、试剂用量规格

五、仪器装置 仪器:100ml烧杯、500ml烧杯、滴管、电磁炉、玻璃棒、吸滤瓶、布氏漏斗、表面皿、抽气泵、100ml量筒、10ml量筒 六、实验步骤及现象

七、实验结果 理论结晶产量:2.00/173×327=3.78g 实际结晶产量:3.40g (橙红色晶体,表面有银光色) 产率:3.40/3.78×100%=89.95% 八、问题讨论 1、在本实验中,重氮盐的制备为什么要控制在0-5℃中进行?偶合反应为什 么在弱酸性介质中进行? 答:1>控制温度是因为重氮盐不稳定遇热易分解 2>控制为弱酸性是因为此时重氮正离子的浓度大,且芳胺呈游离态, 有利于偶联。 2、在制备重氮盐中加入氯化亚铜将出现什么样的结果? 答:氨基磺酸是一个很稳定的溶剂,既能溶解又能防止试剂发生别的反 应,氯化亚铜只是催化剂,使重氮盐分解成氯苯和氮气。 3、N,N-二甲基苯胺与重氮盐偶合为什么总是在俺记得对位上发生? 答:重氮盐与三级芳胺偶联生成对氨基偶氮化合物,如果氨基对位有取 代基,则偶联在邻位发生,因为氨基是很好的邻对位定位基团。 九、实验讨论 结果分析:甲基橙产率较高,颜色相对较鲜红。 产率没有达到100%原因: 1.冷却结晶时间不够,晶体没有完全析出; 2.抽滤时玻璃棒、烧杯、滤纸上残留些许晶体; 3.溶液PH值有点低,使得制备出来的甲基橙颜色较红。

TCL现色剂

TC L现色剂 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 l.通用显色剂 ①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 /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②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③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④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 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⑤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⑥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⑦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 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 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 检出物:卤代烃类。 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 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 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 检出物:不饱和烃。 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概况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概况 1.1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概况 中文名称:4-氨基苯磺酸钠;敌锈酸钠;对氨基苯磺酸钠;敌锈钠;4-氨基苯磺酸单钠盐;磺胺酸钠 英文名称:4-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monosodium salt;sodium sulphanilate;Sodium sulfanilate;Sodium,4-aminobenzene sulfonate;Sodium p-aminobenzene sulfonate;p-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sodium salt 分子式:C6H6NNaO3S 分子量:195.17 CAS号:515-74-2 结构式: 1.2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理化性质 性质:白色结晶或闪光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水溶液呈中性,不溶于乙醇、乙醚及苯等一般有机溶剂,遇含钙物质产生沉淀。 常含有两个结晶水。工业品为粉红色或浅玫瑰色晶体。原药含量一般在97%以上。 1.3 对氨基苯磺酸钠对环境的影响 毒性:对人畜低毒,对皮肤无刺激性。毒性LD50(mg/kg):小白鼠急性经口3000 mg/kg。鲤鱼TLm(48h)为7.57mg/L。

1.4 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包装、运输及贮存等 贮运时,不要与食物、饲料混放,并要防治日晒雨淋。不能与石灰、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药剂混用,以免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由河北保定三厂和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HG/T 2746-1996规定了对氨基苯磺酸钠的包装储运。对氨基苯磺酸钠用内衬塑料袋的编织袋包装,每袋25kg。对氨基苯磺酸钠应储存于干燥通风处,防止受潮变质,运输时避免碰撞。 1.5 对氨基苯磺酸钠质量指标 由河北保定三厂和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起草的HG/T 2746-1996规定了对氨基苯磺酸钠质量指标。 表1.1 对氨基苯磺酸钠质量指标(HG/T 2746-1996)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起草的HG/T 2746-2010(对氨基苯磺酸钠)替代HG/T 2746-1996,规定了对氨基苯磺酸钠的要求、采样、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对氨基苯磺酸钠的产品质量控制。HG/T 2746-2010从2011年3月起执行。 内容摘自六鉴化工咨询(https://www.360docs.net/doc/bd18128912.html,)发布《对氨基苯磺酸钠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

有机合成实验

实验一环己酮的合成(铬酸法) (6学时) 氧化反应是一类最普遍、最熟悉和非常重要的有机合成单元反应。醇、酚、醛、酮、羧酸、酸酐等含氧化合物常用氧化反应来制备,如乙醛,乙酸的合成,苯酚、丙酮的合成,环己酮和己二酸的合成等。 近几十年来,化工生产有十五项重大突破,其中六项是氧化反应.如乙烯直接氧化制乙醛,丙烯氨氧化反应制丙烯腈等。因此,氧化反应在化工生产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有机化学中常用的氧化反应主要有化学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化学氧化法是用化学氧化剂(大多数是无机氧化剂)使有机物进行氧化反应。最常用的氧化剂有空气(氧气)、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次卤酸盐、三氧化铬、过渡金属氧化剂等。电解氧化法是利用电解过程使物质氧化的方法,如工业上葡萄糖酸钙的制造就是采用电解氧化法。生物氧化法则是利用微生物或借助酶的生物催化作用等在发酵过程中使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粮食发酵制酒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生物氧化法,现在工业上仍用这一方法制造酒精。工业上生产维生素C,也是采用了生物氧化法。由于发酵过程中包含了复杂的多种反应,如断链、水解、氧化、还原等反应,故一般称它为生物合成法。 氧化反应一般都是放热反应,所以必须严格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温度,如果反应失控,不仅破坏产物,降低收率,有时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醇氧化可以制备醛酮,环醇氧化可制得环酮,常用氧化剂是铬酸,一般可由重铬酸钠(钾)或用三氧化铬与过量的酸(硫酸或乙酸)反应制得。铬从+6价还原到不稳定的+4价状态,+4价铬在酸性介质中迅速进行歧化作用形成+6价和+3价铬的混合物,同时继续氧化醇,最终生成稳定的深绿色的三价铬。 一、实验目的 掌握铬酸氧化法制备环己酮的原理和方法。 巩固萃取和简易水汽蒸馏以及蒸馏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以环己醇为原料,用重铬酸钠和硫酸作氧化剂制备环己酮。

曾昭琼第四版有机化学下册习题答案

第十二章羧酸 (答案)1.解:(1)3-甲基丁酸(2)3-对氯苯基丁酸(3)间苯二甲酸(4)9,12-十八二烯酸 3.解:

4.解:

6.解: 7.按lewis酸碱理论:凡可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离子或基团称为酸,凡可给予电子对的 分子、离子或基团成为碱。 8.解: 9.解: 9.解:C n H2n+1COOH=46。所以n=0。所以一元酸为甲酸(液体物质)。若为二元酸,则 M分子量=45*2=90, C n H2n(COOH)2=90。所以n=0,

故二元酸为乙二酸(固体物质)。10.解:根据题意,B为二元酸,C可与苯肼作用,为羰基化合物,D为烃。故A可能为 环醇或环酮。依分子式只能为环醇。所以 11.解:(1)由题意:该烃氧化成酸后,碳原子数不变,故为环烯烃,通式为C n H2n-2。 (2)该烃有旋光性,氧化后成二元酸,所以分子量=66*2=132。 故二元酸为 。 。12.由题意:m/e=179,所以马尿酸的分子

量为179,它易水解得化合物D和E,D的IR谱图:3200-2300cm-1为羟基中O-H 键的伸缩振动。1680为共扼羧酸的>C=O 的 伸缩振动;1600-1500cm-1是由二聚体的O-H键的面内弯曲振动和C-O 键的伸缩振 动之间偶合产生的两个吸收带;750cm –1和700cm-1是一取代苯的C-H键的面外弯 曲振动。再由化学性质知D为羟酸,其中和当量为121±1,故D的分子量为122, 因此, 。 又由题意:E为氨基酸,分子量为75,所以E的结构为H2NCH2COOH。 。 第十三章羧酸衍生物(答案)

有机化学习题-F(3)

有机化学习题上海大学化学系

Fe+HCl NO 2? C 2H 5ONa NO 2? + Cl CH NO NaOH Zn+HCl ? ? △ CHO CH 3O HO CH 3CH 2-C-NO 2 CH 33 CH 2NO 2 NO 2 CH 3 NHCH 3H 2N-CH 2(CH 2)2CH 2NH 2 HO-CH 2CH 2CH 2-NH 2CH 3CH 2CH 2CH 3CH 3 CH C 6H 5NH(CH 2CH 3)2 CN NO 2 NH 2 N(CH 3)2 (C 2H 5)4(CH 3)2CHCH 2N (CH 3)3 I NO 2 NH 2 CH 3 (1)(2)(3)(4) (5)(6) (9)(10)(11)(12)(7)(8) 第十三章 含氮化合物 1.命名下列化合物 2.写出下列反应的产物。 (1) (2) (3) 3.下列化合物哪几个能溶于碱,写出反应式。 4.用苯作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苦味酸 (2)4-硝基二苯醚 (3)3, 3’-二甲氧基联苯胺 5.将下列各芳香胺按碱性由大到小次序排列。 NH 2 Br NH 2 2NH 2 NH 2 3 NH 2 NH 2 2 NO 2

O C O (CH 2)4CH 3 O CH 2CH CH 2 CH 3 O O CH 2COOCH 2CH 3 O 〖 〗 Cl C 6H 5CH 2 N (CH 2)11CH 3 CH 3 3 〖 〗Cl C 6H 5CH 22H 5)3COOC 2H 5 2 NH 2 2 Cl 已知:相应酚的pka 值如下所示: 9.34 7.59.91810.28 9.18 3.96 OH OH 2OH OH 3 OH Cl OH 2 NO 2 6.写出分子式C 4H 11N 的脂肪胺所有的同分异构体并命名。 7.任何区别苯胺、N-甲基苯胺和N, N-二甲基苯胺。 8.任何提纯含有少量乙胺和二乙胺的三乙胺。 9.从适当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 (2) (3) (用作 原料) (4) 10.由环已醇、氢化吡咯和丙烯合成2-烯丙基环已酮。 11.从合适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然后加Ag 2O-H 2O 再加热。 (1) (2) 12.完成下列转化。 O O 13.如何分离下列化合物。 (1)CHCl 3,C 6H 5NH 2,C 6H 5COOH (2)N 、N-二甲苯胺,苯甲醛,苯乙酮 14.从适当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 (以甲苯为原料) (2) (以苯为原料)

常用化学产品俗名与学名对照表

常用化学产品俗名与学名对照 表(总2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常用化学产品俗名与学名对照表(药物农药生物有机氨基酸化学产品大全)起始字母为 A 俗名化工产品学名阿米酚二盐酸 -2 , 4- 二氨基苯酚" 阿尼林黑 , 精元 " 苯胺黑阿尼林油苯胺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癌得平盐酸氧氮芥艾氏剂 1 , 2 , 3 , 4 , 10 , 10- 六氯 -1 , 4 , 4a , 5 , 8 , 8a - 六氢化 -1 , 4 , 5 , 8- 二甲撑萘安妥α- 萘硫脲安息香苯偶姻,二苯乙醇酮安息香酸苯(甲)酸氨基 G 酸 2- 萘胺 - 6 , 8- 二磺酸起始字母为 B 俗名化工产品学名 巴豆醛β- 甲基丙烯醛巴豆酸丁烯酸巴黎绿醋酸亚砷酸铜白报纸新闻 纸白金铂白铅粉、铅白碱式碳酸铅白脱纸牛油纸白艳华活性轻质 碳酸钙白洋干漆白虫胶百里酚5- 甲基 -2- 异丙基苯酚柏油焦油沥青 酸(五倍子酸、没食子酸) 3 , 4 , 5- 三羟基苯 ( 甲 ) 酸包衣塑料苯乙烯 -2- 乙烯吡啶聚合物保棉丰( 3911 亚砜)二硫代磷酸 -O , O- 二乙基 -S- 乙基亚磺酰基 甲基酯保棉磷(谷硫磷)二硫代磷酸 -O , O- 二甲基 -S- ( 4- 氧代 - 二氢 -1 , 2 , 3- 苯并三嗪 -3- 甲基)酯保险粉连二亚硫酸钠倍硫磷硫逐磷酸 -O , O- 二甲基 -O- ( 3- 甲基 -4- 甲硫基苯基)酯焙烧苏打硫酸氢钠苯胺灵苯胺基甲 酸异丙酯苯酐邻苯二甲酸酐苯基溶纤剂乙二醇 - 苯醚蓖麻酸顺式 -12- 羟基十八碳烯 -9- 酸避蚊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变色酸 1 , 8- 二羟基萘 -3 , 6- 二磺酸别丁硫双二氯酚冰片莰醇 -[2] 丙氨酸氨基丙酸丙纶聚丙烯纤维布咙酸 2- 萘胺 -6- 磺酸起始字母为 C 俗名化工产品学名藏红花酸2- 萘酸 -8- 磺酸草碱不纯的碳酸钾草枯醚 2 , 4 , 6- 三氯苯基 -4'- 硝基苯基醚 草酸、肥酸乙二酸层压板层压塑料赤血钠铁氰化钠赤血盐铁氰化钾 除草醚 2 , 4- 二氯苯基 -4'- 硝基苯基醚除线磷( VC-13 )硫代磷酸 -O , O- 二乙基 -O-2 , 4- 二氯苯基酯吹风油吹制油粗汽油石油英醋石醋酸钙起始 字母为 D 俗名化工产品学名哒嗪硫磷(杀虫净)硫逐磷酸 -O , O- 二乙基 -O-[3- 氧代 -2- 苯基 -4 , 5- ( ZH ) - 哒嗪基 ] 酯打底剂、纳夫妥色酚打火石 燧石打萨宗双硫腙大红色基 B 2- 萘胺大红色基 G( 旗红培司 ) 5- 硝基 2- 甲苯胺大茴香油八角茴香油大苏打海波、硫代硫酸钠胆矾(蓝矾)硫酸铜 胆酸 3 , 7 , 12- 三羟甾代异戊酸蛋氨酸甲硫基丁氨酸道林纸胶版印刷纸 稻草完(杀草丹)二乙胺基硫代甲酸 -S- ( 4- 氯)苄基酯稻丰散二硫代磷酸 O , O- 二甲基 -S- (α- 乙羟基)苄基酯稻瘟醇五氯苄醇稻瘟净硫赶磷酸 O , O- 二乙基 -S- 苄基酯低级醇低碳数脂肪醇滴滴涕双对氯苯基三氯乙烷滴维净 乙酰胂胺敌草隆 N-3 , 4- 二氯苯基 -N' , N'- 二甲基脲敌敌畏磷酸 -O , O- 二甲基 -O-2 , 2- 二氯乙烯基酯敌菌灵 2 , 4- 二氯 -6- (邻 - 氯代苯胺基) - 均三 氮苯敌鼠2- (二苯基乙酰基) -1 , 3- 茚二酮敌锈钠对氨基苯磺酸钠碘纺三碘甲烷电木 ( 胶木 ) 以木粉为填料的酚醛塑料电石碳化钙电石气乙炔 电玉给加工成形而得的脲醛塑料电玉粉脲醛压塑粉靛青靛蓝雕白粉粉 状甲醛次硫酸氢钠雕白块块状甲醛次硫酸氢钠丁基卡必醇二甘醇一丁醚丁基 卡必醇醋酸酯二甘醇丁醚醋酸酯丁基溶纤剂乙二醇一丁醚丁子香酚4- 烯丙基 -2- 甲氧基苯酚豆棵威(草灭平) 2 , 5- 二氯 -3- 氨基苯甲酸毒草安 N- 异丙基 - 氯乙酰替苯胺毒杀芬八氯莰烯杜鹃花酸壬二酸HOOC(CH↓2)↓7COOH 度冷丁盐酸哌替啶多菌灵 N- ( 2- 苯并咪唑基) - 氨基甲酸甲酯多灭磷 O , S- 二甲基硫 代磷酰胺起始字母为 E 俗名化工产品学名儿苯酚邻苯二酚二甲苯麝香 2 , 4 , 6- 三硝基 -5- 叔丁基间二甲苯二甲基溶纤剂乙二醇二甲醚二乙基卡必醇二甘醇二乙醚二乙基溶纤素乙二醇二乙醚起始字母为 F 俗名化工产品学名发光剂电镀光亮剂发泡剂 AC 偶氮二甲酰胺凡立水清漆矾土氧化铝反油酸反式十八烯 -9- 酸方棚油变压器油非冈二氯萘醌非那西丁乙酰替乙氧苯胺肥酸己二酸分散(性)耐硒桃红 B 1- 氨基 -4- 羟基蒽醌酚沥青煤焦油分馏时杂酚油馏出后的残贸物风茅油柠檬草油氟里昂氟氯烷氟里昂 -11 一氟三氯甲烷氟里昂 -11 3 1 , 1 , 2- 三氟 -1 , 2 , 2- 三氯乙烷氟里昂 -114

有机合成化学2010级实验讲义

有机合成化学实验2010级补充讲义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简称TEBA)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相转移催化、季铵盐等概念及季铵盐的制法。 2.掌握回流、过滤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三乙基苄基氯化铵(triethyl benzyl ammonium chloride TEBA)是一种季铵盐,常用作多相反应中的相转移催化剂(PTC)。它具有盐类的特性,是结晶形的固体,能溶于水。在空气中极易吸湿分解。 TEBA可由三乙铵和氯化苄直接作用制得。反应方程式为: CH2Cl + N(C2H5)3ClCH CH Cl CH2N+(C2H5)3Cl- ( TEBA ) 一般反应可在1,2-二氯乙烷、苯、甲苯等溶剂中进行。生成的产物TEBA不溶于有机溶剂而以晶体析出,过滤即得产品。 原料苄氯对眼睛有强烈的刺激、催泪作用,取用时最好在通风柜中。 三、试剂与器材 试剂:氯化苄、三乙胺、1,2-二氯乙烷。 器材:100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布氏漏斗、吸滤瓶、培养皿。 四、实验内容 在1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6g 1,2-二氯乙烷,1.6g(0.0126mol)苄基氯和1.3g(0.0128mol)三乙胺,接上球形冷凝管,开动搅拌,加热保持回流反应1.5h。如不析出结晶,可用玻棒摩擦瓶壁促使结晶析出,冷却,抽滤,用少量二氯甲烷或无水乙醚洗涤,烘干,称重(约1.5g-2.0g),保持于塞紧的小锥形瓶或试管中备用。 五、注意事项 1.久置的氯化苄常伴有苄醇和水,因此最好采用新蒸馏过的氯化苄。 2.TEBA为季铵盐化合物,极易在空气中吸潮分解,需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六、思考题 1.反应器为什么要干燥? 2.为什么季铵盐能作为相转移催化剂? 3. 抽滤时一般先用水将滤纸润湿一下,请问本实验可以这样操作吗?为什么?

实验一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实验一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对氨基苯磺酸是一种重要的偶氮染科中间体,用于制造酸性橙Ⅱ、酸性嫩黄2G 、酸性媒介黄棕4G 、酸性媒介深黄GG 、直接黄GR 等。亦可用于制造某些活性染料以及印染助剂,如助剂B 、增白剂BG 、防染剂H 等。此外,其钠盐还可用作防治麦锈病的农药。本实验通过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使同学们加深对磺化反应、产品分离及氨基化合物重氮化方法的理解。 二、反应原理: 芳伯胺用浓硫酸磺化首先生成芳胺硫酸盐,然后在高温下烘培脱水,同时发生分子内重排得到芳胺磺酸: 三、药品和仪器: 1.实验药品 投料量 苯胺 15.2ml 浓硫酸 27.2ml 活性碳 少量 2.仪器名称 规格 数量 三口烧瓶 250ml 1 烧杯 500ml 1 烧杯 250ml 1 电热套 1 搅拌器 1 搅拌器套管 1 温度计 250℃ 2 NH 2 H 2SO 4 NH 3+.SO 4- 180~190℃ -H 2O NHSO 3H SO 3H NH 2

温度计套管 1 球形冷凝器 1 布氏漏斗 1 吸滤瓶 1 玻璃棒 1 表面皿 1 量筒10ml 1 量筒25ml 1 四、实验步骤: 在干燥的250ml圆底三口烧瓶中加入27.2ml浓硫酸,搅拌下分次逐渐滴入15.2ml苯胺,升温到180℃,反应3小时,冷却至80℃,然后将反应混合液在搅拌下倾至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静置后过滤出对氨基苯磺酸白色沉淀。 为提纯产品可进行重结晶操作。步骤如下:在盛有产品的烧杯中加入100ml 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分次加水,加入后再煮沸,直到固体全部溶解为止,将溶液冷却,加入少量活性炭,再煮沸,趁热过滤。弃掉滤饼,将抽滤瓶中的滤液倒入烧杯中。 是滤液自然冷却到室温,过滤得到无色对氨基苯磺酸晶体,烘干,称重,计算产率。 五、思考题: 1.为什么反应终了将反应液倒入水中后产品能析出?若有未反应的苯胺是否也能析出? 2.重结晶提纯产品的原理是什么?操作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反应终点是怎样确定的?为什么?

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号28188.49507)

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号28188.49507) 核心提示:《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对对氨基苯磺酸项目项目的市场需求、技术方案、资金计划、财务效果、社会影响、投资风险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并提交给发改委、证监会、银行或其它上级主管部门审批的上报文件。 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及编制说明 一、报告名称: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报告用途:对氨基苯磺酸项目立项;对氨基苯磺酸项目申报;对氨基苯磺酸项目规划;对氨基苯磺酸项目资金申请等。 三、报告编制单位:泓域咨询机构。 四、机构简介:中国领先的投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五、项目概况:该对氨基苯磺酸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2196平方米(33.3亩),总建筑面积23162平方米。项目总投资9850.0 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601.2万元,流动资金3248.8万元。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21658.4万元,年利润总额13954.4万元,投资回报率 1.063,回收期 2.4年。 六、报告主要内容:对氨基苯磺酸项目总论;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市场分析;对氨基苯磺酸项目建设背景及可行性分析;对氨基苯磺酸项目选址及建设工程方案;对氨基苯磺酸环境影响分析;对氨基苯磺酸项目节能分析;对氨基苯磺酸投资估算分析;对氨基苯磺酸项目财务分析;对氨基苯磺酸项目综合评价等。 七、核心内容提示:“十三五”期间,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对氨基苯磺酸行业工业经济增长新旧动能正加速转换,对氨基苯磺酸行业工业生产将保持平稳增长,但仍存在不稳定因素。未来对氨基苯磺酸行业将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引领,加快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以智能制造为主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同时还要关注国际经贸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MSDS

无水对氨基苯磺酸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说明书目录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理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第十六部分其它信息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无水对氨基苯磺酸;磺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p-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中文俗名或商品名: Synonyms: CAS No.:121-57-3 分子式:C6H7NO3S 分子量:173.2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化学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对氨基苯磺酸;磺胺酸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具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氮。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消防员的个体防护: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禁止使用的灭火剂: 闪点(℃):无意义 自燃温度(℃):引燃温度(℃):无意义

对氨基苯磺酸

对氨基苯磺酸化学品安全技 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对氨基苯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p-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中文名称2:磺胺酸 技术说明书编码:1820CAS No.: 121-57-3 分子式: C 6H 7NO 3S 分子量:17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摄入、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后对身体有害。具有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氧化氮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避免扬尘,小心扫起,置于袋中转移至安全场所。若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对氨基苯磺酸 121-57-3

对氨基苯磺酸的合成:

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步骤: 在一个100毫升的三颈瓶中,放入新蒸馏的苯胺5毫升(5.1克,约0.055摩尔),烧瓶用冷水冷却,慢慢加入9毫升浓硫酸(约0.17摩尔)。分别装置回流管、温度计,温度计的水银球浸入反应物中,慢慢加热至170-180℃「1-2」,维持此温度约1.5小时。 反应产物冷却至约50℃「3」,激烈搅拌下倒入盛有50毫升冰水的烧杯中,对氨基苯磺酸以灰色结晶固体析出,用该烧杯中的冷水少许将烧瓶内的残留产物冲洗到烧杯中。抽滤,少量冷水洗涤,得到结晶的对氨基苯磺酸粗产品。 粗产品用沸水重结晶「4」,抽滤收集产品,晾干。 由于对氨基苯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当大,所以将重结晶后的母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3,冷却后又有结晶析出,抽滤、洗涤、晾干。 分别称量第一和第二批产品,两批产品重量之和计算产量(产量大约4克)。 对氨基苯磺酸是一种内盐,没有明确的熔点,加热到280-290℃则炭化。 注释:「1」苯胺在酸性溶液中,氨基变成带正电荷的基团,因此,在亲电取代反应中,主要是间位取代产物。但是反应在高温(170~180℃)条件下,对位取代产物却是主 要产物,因为高温时,苯胺质子化后它转变为磺酰苯胺。1磺酰苯胺分子中的氮 显弱碱性,质子化作用能力较小。②磺酰苯胺分子中的氮原子仍然保留有未成键 的电子对,这个电子对与苯环发生共轭作用,因此磺酰苯胺基显出邻、对位定位 效应。③由于磺酰苯胺基空间位阻大,邻位取代产物远比对位产物少。 反应后期,经水解得到对氨基苯磺酸。 「2」温度超过190℃容易生成黑色粘稠物质。 「3」温度低于50℃时,反应物可能变粘稠和凝固,不容易从反应烧瓶中倒出来,如果发生这种现象,可将烧瓶微微加热使产物变为液体。 「4」100℃时,100毫升水可溶解对氨基苯磺酸6.67克;20℃时,100毫升水可溶解1.08克。 问题:1试解释磺酰苯胺的碱性比苯胺大的原因。 2为什么对氨基苯磺酸在水中的溶解度相当大而在苯和乙醚中的溶解度却很小? 3对氨基苯磺酸是一种两性有机化合物,为什么它能溶于碱而不溶于酸?

对氨基苯磺酸

班级:11化本(2)学号:1106000219 姓名:吴荣艳 对氨基苯磺酸 摘要 对氨基苯磺酸即4-苯胺磺酸。白色至灰白色粉末,在空气中吸收水分后变为白色结晶体,带有一个分子的结晶水,温度达100℃时失去结晶水,在300℃时开始分解碳化,在冷水中微溶,溶于沸水,微溶于乙醇、乙醚和苯,有明显的酸性,能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主要用于制造染料、印染助剂和防治麦类锈病及用作香料、食用色素、医药、增白剂、农药等中间体,下游产品很多,故对氨基苯磺酸在我国的化工合成占据重要地位。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磺胺酸;4-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无水对氨基苯磺酸;对氨基苯磺酸(无水);无水4-氨基苯磺酸;苯胺-4-磺酸;4-苯胺磺酸;对苯胺磺酸; 98+%;对氨基苯磺酸, ACS, 98.0-102.0% 英文名称Sulfanilic acid[1] 英文别名4-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ACID; 4-SULFOANILINE; ANILINE-4-SULFONIC ACID; ANILINE P-SULFONIC ACID; NITRATE REAGENT B; P-AMINOBENZENESULFONIC ACID; P-ANILINESULFONIC ACID; P-SULFANILIC ACID; SUFANILIC ACID; SULFANILIC ACID TS; SULFANILLIC ACID; SULPHANILIC ACID; 4-amino-benzenesulfonicaci; Aniline-p-sulphonic acid; Kyselina sulfanilova EINECS 204-482-5 CAS号:121-57-3[2] 分子式:C6H7NO3S 分子结构: 相对分子量:173.19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灰白色粉末。熔点(℃):280 相对密度(水=1):1.5 分子式:C6H7NO3S 分子量:173.20 溶解性:微溶于冷水,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乙醚、苯,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对氨基苯磺酸

对氨基苯磺酸CAS号: 121-57-3 英文名称: Sulfanilic acid 英文同义 词: sulfanilic;SUFANILIC ACID;4-SULFOANILINE;Sulfanilsaeure;SULFANILIC ACID;SulfonamineAcid;SULPHANILIC ACID;SULFANILLIC ACID;P-SULFANILIC ACID;NITRATE REAGENT B 中文名称: 对氨基苯磺酸 中文同义 词: 磺胺酸;對磺胺酸;对苯胺磺酸;對胺苯磺酸;对氨基 苯磺酸;4-苯胺磺酸;對氨基苯磺酸;4-氨基苯磺酸; 苯胺-4-磺酸;无水对氨基苯磺酸 CBNumber: CB1489237 分子式: C6H7NO3S 分子量: 173.19 MOL File: 121-57-3.mol 对氨基苯磺酸化学性质 熔点 : >300 °C(lit.) 密度 : 1.485 储存条件 : Store in dark! 水溶解性 : 0.1 g/100 mL (20 oC) Merck : 14,8926 BRN : 908765 稳定性: Stable.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 CAS 数据库: 121-57-3(CAS DataBase Reference) NIST化学物质信息: Benzenesulfonic acid, 4-amino-(121-57-3) EPA化学物质信息: Benzenesulfonic acid, 4-amino-(121-57-3) 安全信息 危险品标志 : C,Xi 危险类别码 : 36/38-43-34 安全说明 : 26-36/37/39-45-37-24 危险品运输编号 : UN 2790 8/PG 3 WGK Germany : 1

邻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化工中间体邻氨基苯甲酸的合成 (胺化反应) 邻氨基苯甲酸的合成工作任务 1. 邻氨基苯甲酸概述 邻氨基苯甲酸是合成染料、医药、农药、香料的中间体。在合成染料方面,用于制造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族染料。例如分散黄GC 、分散黄5G 、分散橙GG 、活性棕K-B3Y 、中性蓝BNL 。在医药方面,用于合成抗心律失常药常咯啉、维生素L ,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甲灭酸、炎痛静,非巴比妥类催眠药安眠酮,强安定药泰尔登。邻氨基苯甲酸作为化学试剂,可用作测定镉、钴、汞、镁、镍、铅、锌和铈等的络合试剂,与1-萘胺共用可测定亚硝酸盐。该品还用于其他有机合成。以邻氨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成盐、重氮化、还原、环合,可得到3-羟基吲唑(3-Hydroxyindazole)。 合成邻氨基苯甲酸的工作任务分析 3.2.1邻氨基苯甲酸分子结构的分析 ①邻氨基苯甲酸的分子式:H 2NC 6H 4COOH ②邻氨基苯甲酸的分子结构式: NH 2 不难看出,目标化合物基本结构为苯环,在苯环上接有氨基和羧基。从基团(官能团)的位置看,氨基和羧基处于邻位。 3.2.2 邻氨基苯甲酸合成路线分析 从邻氨基苯甲酸的结构可以看出,合成邻氨基苯甲酸要在苯环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引入氨基和羧基,或者在含有氨基和羧基之一的苯衍生物苯环上再引入另一个基团。氨基直接引入苯环因转化率低无实际应用意义,苯环上氨基的引入可采用硝基还原,也可间接引入氨基,即氨基置换苯环上已有的取代基。 对于邻氨基苯甲酸而言,逆向推导如下:

分析1: NH2 COOH NO2 COOH NO2 CH3 相应合成路线1:由邻硝基甲苯氧化得邻硝基苯甲酸,邻硝基苯甲酸还原得到邻氨基苯甲酸。 NO2 CH3 氧化 NO2 COOH 还原 NH2 COOH 分析2: NH2 COH O C C O O NH 2 OH C C NH O O 相应合成路线2:邻苯二甲酰亚胺用烧碱和次氯酸钠溶液处理而制得: 分析3: NH2 COH O C C O O NH 2 OH C C O O O 相应的合成路线3:由苯酐与氨进行酰胺化反应,生成邻甲酰氨基苯甲酸钠,经次氯酸钠降解反应,生成邻氨基苯甲酸钠,最后中和而得。 实际上,第三种路线与第二种路线非常相近,只不过第三种路线的起始出发物邻苯二甲酸酐更为常用。因此要想从这些合成路线中确定最理想的一条路线,并成为工业生产上可用的工艺路线,则需要综合而科学地考察设计出的每一条路线的利弊,择优选用。 3.2.3 文献中常见的邻氨基苯甲酸合成方法 FGI FGI FGI FGI FGI FGI

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实验名称: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磺化反应的基本操作及原理和对氨基苯磺酸的制备方法。 (2)了解氨基的简单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和反应: 苯和浓硫酸反应生成苯磺酸,即在苯环上引入磺酸基,称为磺化反应。磺酸一般指磺酸基(-SO 3H )直接和烃基相连(即硫原子直接和碳原子相连)。 磺化反应的实质是苯和三氧化硫的亲电取代反应。三氧化硫虽然不带电荷,但是中心的硫原子为sp 2杂化,为平面结构,最外层只有六个电子。另外硫原子和三个电负性较大的氧原子连接,增强了硫原子的缺电子程度,即为缺电子试剂,容易和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反应的机理如下所示: S O O + δδSO 3SO 3H 本实验是以苯胺为起始原料,经浓硫酸磺化得到目标产物对氨基苯磺酸。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反应式: 三、实验仪器及药品 仪器:100 mL 三口瓶、空气冷凝管、布氏漏斗、滴管、抽滤瓶 药品:苯胺、浓硫酸、10%NaOH 溶液 四、基本操作训练 【操作步骤】 NH 2 2OH H 2SO 4NH 2

1. 在 15mL 烧瓶中加入 1g 新蒸馏的苯胺,装上空气冷凝管,滴加1.7ml浓硫酸。油浴加热,在180-190oC反应约1.5h,检查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放冷至室温。 2.将混合物在不断搅拌下倒入10ml盛有冰水的烧杯中,析出灰白色对氨基苯磺酸,抽滤,水洗,热水重结晶得产物约0.8g。 【实验流程】 苯胺滴加浓硫酸 180℃, 1h 反应液 对氨基苯磺酸 水洗 五、实验关键及注意事项 1、浓H2SO4要分批加入,边加边摇荡烧瓶,并冷却,加料时加上空气冷凝管。 2、反应温度180—190℃。 3、可用10%NaOH溶液测试,若得澄清溶液则反应完全。 六、产品性状、外观、物理常数:(与文献值对照) 白色片状结晶 附: 七、产率计算理论产量:5.1g, 熔 点 C 沸 点 C

间氨基苯磺酸

间氨基苯磺酸化学品安全技 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间氨基苯磺酸 化学品英文名称:m-sulfanilic acid 英文名称2:m-aminobenzene sulfonic acid 技术说明书编码:1548CAS No.: 121-47-1 分子式: C 6H 7NO 3S 分子量:173.2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在一般情况下接触无明显的危险性。蒸气能对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产生刺激作用。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大气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可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氮、硫的氧化物等毒性气体。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氧化硫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间氨基苯磺酸 121-47-1

操作注意事项:加强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碱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TLVT N:未制订标准TLVW N:未制订标准工程控制:加强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粉尘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定期体检。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纯品外观与性状:白色针状晶体。熔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 1.69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饱和蒸气压(kP a ):无资料燃烧热(kJ /mol ):无资料临界温度(℃):无资料临界压力(MP a ):无资料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闪点(℃):无资料引燃温度(℃):无资料爆炸上限%(V /V):无资料爆炸下限%(V /V):无资料溶解性:溶于水,微溶于乙醇、乙醚。主要用途:用于制造偶氮染料、硫化染料和香草醛等, 也用于医药工业。其它理化性质:288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