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工艺学作业题

生物工艺学作业题
生物工艺学作业题

生物工艺学作业题

一、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____EMP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_双歧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HMP_途径_____。

3、米根霉属于___好氧真菌______,其发酵类型属__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

L-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和代谢途径。

5、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使用生物素含量高的糖蜜作为碳源时,在适当时间加入 __青霉素____、 _头孢霉素_____或 __表面活性剂____,也可积累大量谷氨酸。

6、乳酸发酵一般要在 __厌氧____条件下进行 , 它可分为 _同型__ 和 _异型__

乳酸发酵。

7、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

___壳寡糖_。

8、ω-3不饱和脂肪酸包括__EPA__、___DPA/DHA__;ω-6不饱和脂肪酸包括_亚

油酸(十八碳二烯酸)____、γ-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AA)______。

9、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10、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1、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构型。

12、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和β-界限糊精。

13、麦芽β—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是 62-65 ℃。

14、麦芽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是 72-75 ℃。

15、在麦汁煮沸、发酵、过滤过程中添加单宁的作用主要是沉淀蛋白质,

以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16、双乙酰的前驱体是α-乙酰乳酸,双乙酰被还原,经过乙偶姻,

最终还原成 2,3-丁二醇。

17、双乙酰含量超过口味界限值 0.1 mg/L,会使啤酒产生馊饭味。

18、乙醛是酵母代谢的中间产物,在醛类中,它对啤酒风味的影响是比

较重要的。

19、啤酒中的高级醇,其含量最高、对啤酒风味影响最大的是异戊醇。

20、啤酒生产中最有害的四种污染菌是野生酵母、足球菌、果胶杆菌乳酸

菌、。

21、啤酒的无菌过滤常用孔径为 0.45 μm薄膜过滤机。

22、啤酒发酵一般以双乙酰在发酵醪中的含量低于 0.1 mg/mL 作为发酵成熟的标志。

23、葡萄洒酿造中,一般认为椭圆酵母是主发酵酵母,在主发酵期起主要

作用,而球拟酵母是产酯酵母,在发酵结束后仍发挥作用。

24、啤酒花的品质与啤酒的质量密切相关,其用于啤酒酿造的主要作用成分有:

а-酸、酒花精油、多酚物质。

25、葡萄酒酵母与啤酒酵母的主要区别是啤酒酵母能利用蜜二糖而葡萄酒酵母

不能。

26、导致啤酒浑浊沉淀的原因主要有:氧化浑浊、酵母浑浊、受寒浑浊、

细菌浑浊。

27、葡萄酒发酵温度一般控制在 25-30℃,在此范围内,温度越高,发酵

开始越早,成品一般为甜型酒,温度越低,酒精产量越高,成品一般为干

型酒。

28、我国传统酿造常用到曲,种曲作用是提供大量的孢子,而曲通常用

来提供大量的菌体或酶。

29、葡萄酒酿造中所采用的降酸方式生物降酸、化学降酸、物理降酸。

具有杀菌、抑菌、澄清,溶解与改善风味

30、由于SO

2

等作用,而被广泛用于葡萄酒生产中。

31、维生素C二步发酵中的第二步采用混合发酵法,将L-山梨糖转化为2-酮基-L-古龙酸(2-KLG),所用菌种为____小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_________和____大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__________,其中不产酸而能促进产酸菌生长和产酸的是__大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___________。

32、抗生素的类型有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四环类、氨基糖苷类和___多肽类______。

与抗生素合成有关的初级代谢有脂肪酸代谢、糖代谢、氨

库提供甲基_______和_芳香族化基酸代谢、嘌呤与嘧啶代谢、__C

1

合物的生物合成____ 。

33、红霉素抗菌机制是它能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结合,抑制转肽作用和mRNA移位,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

34、青霉素的母核部分由β-内酰胺环(B环)和噻唑环(A环)组成,称为 6-氨基青霉烷酸。

35、玉米浆是青霉素发酵的优秀氮源,因为它含有青霉素生物合成的前体_苯乙酰胺____。

36、在发酵液中加入苯乙酸,与α-氨基己二酸进行交换,带上苯乙酸侧链则生成青霉素G。

37、异青霉素N被青霉素酰化酶催化使侧链裂解则生成6-APA。是合成各种半合成青霉素的主要原料。

38、四环素族抗生素包括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6-脱甲基四环素,它们的共同的核心结构是氢化直骈四苯。

39、根据淀粉酶水解淀粉的不同形式将淀粉酶分为α-淀粉酶、β-淀粉酶、葡萄糖淀粉酶、异淀粉酶。异淀粉酶又称淀粉α-1,6-葡萄糖苷酶、分支酶,作用于支链淀粉分子分支点处的α-1,6-糖苷键,将支链淀粉的整个侧链切下变成直链淀粉。

40、纤维素酶指降解纤维素生成葡萄糖的一组酶的总称,其中能够分解天然纤维

,能分解纤维素的酶为C1,能分解羧甲基纤维素的酶为C

X

二糖为 -葡萄糖苷酶。

41、生物冶金过程中,应用最广的浸矿细菌包括氧化亚铁硫杆菌、氧

化硫硫杆菌、氧化亚铁小螺菌和

嗜热氧化硫杆菌。

二、选择题

1.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 A )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2、下列物质属于生长因子的是( D )

A.葡萄糖 B.蛋白胨 C.NaCl D.维生素

3、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 C )

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B 马铃薯培养基

C 高氏一号培养基

D 麦芽汁培养基

4、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 A )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5、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D )

A 5.0-6.0

B 3.0-4.0

C 8.0-9.0

D 7.0-7.5

6、下列物质中,不能为异养生物作碳源的是(C )

A.蛋白胨B.含碳有机物C.含碳无机物D.石油、花生饼7.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时,投放的最适原料和产生酒精阶段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C )

A.玉米粉和有氧B.大豆粉和有氧C.玉米粉和无氧D.大豆粉和无氧8、用于谷氨酸发酵的培养基需添加的生长因子是( D )

A.氨基酸 B.碱基 C.核苷酸 D.生物素

9、在发酵中有关氧的利用正确的是(B )

A.微生物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氧 B.微生物只能利用发酵液中溶解氧C.温度升高,发酵液中溶解氧增多 D.需向发酵液中连续补充空气并不断地搅拌

10、不能以糖类作为碳源的细菌是(C )

A.假单胞菌B.乳酸菌C.甲基营养菌D.固氮菌

11、下列关于生长因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 B.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矿质元素

C.主要包括维生素、氨基酸和碱基等 D.一般是酶和核酸的组成成分12、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C )

A.牛肉膏 B.蛋白胨 C.生物素 D.酵母粉

13、某些放线菌产生的抗生素,是它们的( B )

A初级代谢产物 B次级代谢产物 C代谢中间产物 D 代谢废物14、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属于( C )

A.神经调节 B.激素调节 C.酶的调节 D.基因调节

15、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D )

A.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B.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

C.次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

D.初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

16、某药厂用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结果代谢产物没有谷氨酸而产生乳酸及琥珀酸,其原因是( D )

A.温度控制不适 B.通气量过多 C. pH呈酸性 D.溶氧不足

17、下列可用于生产谷氨酸的菌种是(C )

A.谷氨酸棒状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B.链球菌、大肠杆菌

C.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D.大肠杆菌、乳酸菌

18、发酵过程中,不会直接引起pH变化的是( C )

A.营养物质的消耗B.微生物呼出的CO

C.微生物细胞数目的增加D.次级代谢产物的积累

19、( D )是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大规模生产的最关键环节。

A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

B 细胞工程和酶工程

C 基因工程和酶工程

D 酶工程和发酵工程

20、构成葡萄酒干浸出物的是(B )

A色素 B蛋白质 C糖 D硫酸钾

21、为了调节葡萄酒的pH值,最好采用( B )

A碳酸钙 B碳酸氢钾 C酒石酸钾 D酒石酸氢钾

22、下列微生物用于生产实践中必须不断通氧并且搅拌的是( B )

A. 用酵母菌生产酒精

B. 利用链球菌发酵生产抗生素

C. 产甲烷细菌进行沼气发酵

D. 用谷氨酸棒状杆菌生产谷氨酸

23、所有下列情况均是抗生素抑制微生物的方法,除了( C )之外。

A 抗生素抑制细胞壁合成

B 抗生素干扰细胞膜功能

C 抗生素阻止能量从ATP释放

D 抗生素抑制蛋白质合成

24、青霉素族的抗生素主要用于抗( D )。

A 病毒

B 真菌

C 革兰氏阴性菌

D 革兰氏阳性菌

25、下列抗生素作用机制中,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是(D )

A 利福霉素

B 四环素

C 两性霉素

D 青霉素

26、青霉素的母核部分是以 B 为前体合成的。

A.半胱氨酸和α–氨基己二酸

B. 半胱氨酸和缬氨酸

C. α–氨基己二酸和缬氨酸

D. 缬氨酸和精氨酸

27、产氨短杆菌的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AMP与GMP的关系是 D 。

A、存在于两条环形路线中,可互相转换;

B、存在于两条单向分支中,可互相转换;

C、存在于两条环形路线中,不能互相转换;

D、存在于两条单向分支中,不能互相转换

28、枯草杆菌的嘌呤核苷酸的生物合成中,AMP与GMP的关系是 A 。

A、存在于两条环形路线中,可互相转换;

B、存在于两条单向分支中,可互相转换;

C、存在于两条环形路线中,不能互相转换;

D、存在于两条单向分支中,不能互相转换

三、请把以下微生物的中文名与学名进行对译(不可简写)1)黑曲霉 Aspergillus niger

2)少根根霉Rhizopus arrizus

3)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 subtilis

4)红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erythreus

5)米根霉 Rhizopus oryzae

6)多粘芽孢杆菌 Paenibacillus polymyxa

7)灰色链霉菌 Streptomyces griseus

8)解脂假丝酵母 Candida lipolytica

9)康氏木霉 Trichoderma koningii

10)热带假丝酵母 Candida tropicalis

11)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上面啤酒酵母

12)Lactobacillus plantarum 植物乳杆菌

13)Bifidobacterium bifidum 双歧杆菌

14)Trichoderma koningii 康氏木霉

15)Schizo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酿酒酵母

16)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丙酮-丁醇梭菌17)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

18)Pseudomonas denitrificans 脱氮假单胞杆菌

19)Pichia stipites 树干毕赤酵母

20)Torulopsis glabrata 光滑球拟酵母

四、名词解释:

1、制麦

答:由原料大麦制成麦芽,它是啤酒生产的开始。

2、蛋白质休止

答:啤酒酿造过程中,糖化阶段,利用麦芽中羧基肽酶分解多肽形成氨基酸(α-氨基氮)和利用内切肽酶分解蛋白质形成多肽和氨基酸

3、发酵度

答:在一定温度下,以一定质量的啤酒酵母作用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麦芽汁,测定规定时间内麦芽汁失重或糖度改变或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用以测定发酵力的强弱,称为发酵度。其表示方法一般有真实发酵度和表观发酵度。

4、定型麦汁

答:麦芽经粉碎、糊化、糖化后,加酒花煮沸、糖度标准化后用以发酵的麦汁5、大曲和小曲

答:大曲是以大麦、稻壳等为原料或载体,接种曲霉、酵母等经培养、成型、干燥后制成的砖块状发酵剂,一般用于白酒发酵。小曲是以米粉等为原料,接种根霉等菌种,经培养后成型、干燥后制成的粉状、块状、球形发酵剂,一般用于米酒、白酒等产品发酵。

6、凝聚性酵母

答:凝聚性过强的酵母,沉降早、快,酒液中酵母细胞数少,发酵缓慢,发酵度低;

7、苹果酸—乳酸发酵

答:就是在乳酸细菌作用下将苹果酸分解为乳酸和CO2的过程

8、生物需氧量(BOD)

微生物在有足够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分解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9、化学需氧量(COD)

答: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含氧量

10、活性淤泥

答:一种绒絮状的小颗粒,是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核心,其上栖息着大量活跃的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物分解转化为无机物。各种污泥有各自的颜色,比表面积较大,具有沉降性能和生物活性。P259

11、双边发酵

答:半固态法酿造小曲酒时,边糖化边发酵的发酵方法,其优点如下:

(1)可防止发酵过程中的酸败;

(2)防止酶在高温下钝化;

(3)有利于酒香味的保存和甜味物质的增加。

12、溶菌酶

答:专门水解微生物细胞壁的酶,它能切断肽聚糖中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之间的β-1,4-糖苷键之间的联结,破坏肽聚糖支架,又称N-乙酰胞壁质肽聚糖水解酶,简称胞壁质酶。

13、甲基类营养菌群

答:甲基营养菌(Methylotrophs),又称为甲基利用菌,是一群能够利用一碳甲基化合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的革兰氏阴性细菌。

14、微生物勘探

答:微生物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以及微生物对底物的特异性形成了微生物勘探的基础。微生物勘探涉及的微生物有两类,即烃氧化菌和甲烷氧化菌,这两类细菌在全球分布广泛。只要土壤中有痕量烃类存在,就明显出现这两类专性细菌繁殖。微生物勘探就是用甲烷为培养基培养样品,如果获得超长量的甲烷氧化菌,则指示地下潜在油气藏。P295

15、循环经济

答: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

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16、细菌冶金

答:利用某些细菌的生物催化作用,使矿石中的金属在水溶液中溶解出来,随后从溶液中提取金属的方法。矿石中的金被金属硫化物包裹,用常规氰化工艺无法使金溶解出来,利用浸矿细菌可以氧化金属硫化物的特性,先对矿石进行预氧化处理,将硫化物破坏,使金裸露出来,然后通过氰化工艺浸出。

五、简答题

1、细菌和米根霉生产乳酸的比较

①细菌营养要求复杂,而米根霉营养要求简单;

②米根霉菌丝体比细菌大,易于分离,有利于制得高质量的乳酸产品;

③尤其重要的是根霉属发酵可得到光学纯度很高的L–乳酸,而细菌发酵常因消旋作用得到的是DL–乳酸。

④细菌厌氧发酵,米根霉好痒发酵。

⑤细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EMP途径、双歧途径、HMP途径。米根霉乳酸发酵属于混合酸途径。

2、大曲酒续渣法工艺的优点?

①粮食本身所特有的香味物质,会随酒气带入白酒。

②原料酒醅混合后。吸收酒醅中的酸和水,有利于原料的糊化。

③在酒醅中混入新料,可减少填充料的用量。

3、试说明白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防止氧化的技术。

①前发酵阶段严格控制品温

②后发酵期控制较低的温度;避免酒液接触空气

③添加0.02%~0.03%皂土以减少氧化物质和降低氧化酶的活性

④在发酵期罐内充入氮气或CO2等

⑤将铁、铜等金属工具及设备涂以食品级防腐材料

4、简述废水生物处理的优点。

①不产生臭气;处理周期短;

BOD80-90%。

②在适当的条件下,一般可除去

5

5、常用的废水生物处理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①好氧生物处理法:好气生物处理是在污水中通入大量空气,促使好气微生物大量繁殖,并注意调节ph6-9,温度20-30和增加必要的养料等,使之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②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微生物处理是在缺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来进行污水处理,这种方法常用于处理有机质含量高的污水

6、简述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的原理及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

(1)过程:向有机废水中不断地充入空气,使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为好氧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良好的条件,经过一定时间后,就会产生一种褐色絮状泥粒,其中含有大量的微生物。

(2)原理:由污水中繁殖的大量微生物凝絮而成的绒絮状泥柱,具有很强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

(3)影响因素:

①菌胶团的大小影响活性污泥的吸附和絮凝能力。

②一种废水处理中可以有一种菌占主要地位,但多种微生物配合才能大幅度降低BOD。

7、简述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

答: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厌氧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使污水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较简单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处理过程,在工程上称为污水的厌氧生物处理。其中包括三个阶段:水解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产甲烷阶段。

(1)影响厌氧处理的因素:

①温度

②PH

③氧化还原电位

④营养

⑤有机负荷

⑥有毒物质

(2)优点:1、操作不消耗动力

2、可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

3、副产物CH4可做染料

(3)缺点:1、需大面积处理槽

2、分解有机物速度慢

3、BOD消除率低于好氧处理

8、阐述戊糖乙醇发酵途径?

答:一些细菌首先在木糖异构酶作用下,将木糖转化为木酮糖,然后在木酮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变成磷酸木酮糖,继而进入磷酸戊糖途径PPP代谢成为乙醇,但代谢产生副产物较多,且乙醇耐受力较低。代谢木糖成乙醇的酵母菌首先在依赖NADP的木糖还原酶XR的作用下还原木糖为木糖醇,随后在依赖NAD+的木糖醇脱氢酶XDH作用下氧化形成木酮糖,再经木酮糖激酶磷酸化形成5-磷酸木酮糖,由此进入磷酸戊糖途径PPP。酵母的木糖发酵在兼性厌氧条件下进行,其总反应

式6C

5H

10

O

5

→9C

2

H

5

OH+12CO

2

.

9、简述在改变细胞的通透性方法中,生物素、油酸和青霉素各自的作用机制?(1)生物素:生物素参与脂肪酸的合成,影响了磷脂的合成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

(2)油酸:由于油酸缺陷型菌株缺乏一种参与由葵酸到油酸生物合成的酶,切断了油酸的后期合成,使菌体丧失了自身合成油酸的能力,控制培养基中油酸亚适量,即可控制磷脂和细胞膜的形成,接触谷氨酸的渗透障碍。

(3)青霉素:由于青霉素的结构和肽聚糖D-Ala-D-Ala末端结构类似,因而它能取代合成肽聚糖的底物而与转肽酶的活性中心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后期合成,形成不完整的细胞壁,使细胞膜处于无保护状态。又由于胞内外的渗透压差,导致细胞膜的物理损伤,增大了谷氨酸的胞外透性。

10、柠檬酸发酵和IMP发酵都与Mn2+有关,Mn2+在这两个过程中的作用有何区别?(1)柠檬酸发酵:Mn2+处于低水平时细胞内NH4+浓度升高,减弱柠檬酸对磷酸果糖激酶的抑制,从而增加柠檬酸的积累。

(2)IMP发酵:培养基中若有过剩的 2

Mn,菌体生长过量,减少肌苷酸的积累。

控制培养基中Mn2+含量,可解除细胞膜透性对肌苷酸分泌的障碍。

六、论述题

1、柠檬酸发酵是典型的好氧发酵过程,过程中对氧要求非常高,即使有短暂的供气停止也会造成产品生产的严重下降,为什么?(讨论氧在柠檬酸发酵中的作用)

(1)氧是发酵过程(EMP途径和丙酮酸脱氢)生成的NADH2重新氧化时所需。(2)标准呼吸链产生ATP积累,侧呼吸链不产生ATP,缺氧导致侧呼吸链失活,使ATP积累,柠檬酸积累减少。因为,存在一条呼吸活动性强的侧系呼吸链,对氧敏感,但不产生ATP,这样使细胞内ATP的浓度下降,因而减轻ATP对PFK的反馈抑制,促进了EMP途径的畅通,增加了柠檬酸的生物合成。

2、试从酿造原理及工艺角度比较啤酒、葡萄酒、白酒酿造的差别。

(1)原料

啤酒:以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以大米或其它谷物为辅助原料,经麦芽汁的制备,加酒花煮沸,并由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

葡萄酒:葡萄,果糖,葡萄糖等。

白酒:以谷物、薯类或糖分等为原料

(2)糖化工艺

啤酒由胚、上胚层的赤霉素诱导糊粉层产生糖化酶。

葡萄酒不需糖化。

大曲白酒以大曲为糖化发酵剂、进行多次发酵。

(3)发酵工艺

啤酒为单菌种液态发酵(酵母)

葡萄酒多菌种发酵(酵母菌、细菌)

大曲白酒多菌种固态发酵(霉菌、酵母菌、细菌)

3、以你对发酵工程、工艺的理解,你认为目前发酵工业中急待解决的工程问题

有哪些?研究热点是什么?

(1)工程问题:

①研究经验不足,实践经验没有上升到系统、清晰的理论阶段,发酵过程

中些机理尚不清楚

②连续发酵存在许多问题,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

③由于菌种突变、微生物的复杂多样性,导致工艺条件稳定性较差

④丝状真菌发酵(霉菌、大型真菌)没有较完善的理论指导,没有满足要求的设计和放大法生产。

(2)热点:

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有选择地创新物种

②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的生产和应用

③生物传感器研究和设计应用于发酵过程控制技术

4、比较同型和异型乳酸发酵,说明两者在代谢途径和培养条件上的差别。

代谢途径:

同型乳酸发酵是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降解为丙酮酸,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还原为乳酸。

异型乳酸发酵除了生成乳酸外,还生成二氧化碳和乙酸,其生物合成途径可分为葡萄糖-6-磷酸途径和双歧途径两种。葡萄糖-6-磷酸途径是某些乳酸细菌利用HMP途径,分解葡萄糖为木酮糖-5-磷酸,然后经磷酸酮解酶催化裂解反应,生成甘油醛-3-磷酸和乙酰磷酸。乙酰磷酸进一步生成乙酸,而甘油醛3-磷酸经糖酵解途径后半部分转化为乳酸。双歧途径是双歧杆菌发酵产生乳酸的一种途径。此途径中有两种酮解酶参与反应,即6-磷酸果糖磷酸酮解酶和5-磷酸木酮糖磷酸酮解酶,分别催化果糖-6磷酸和木酮糖-5-磷酸的裂解反应,产生乙酰磷酸,赤藓糖-4-磷酸和甘油醛-3-磷酸。

培养条件:两者在温度、PH 等条件上无差别,差别体现在对代谢产物的处理上。

5、从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和培养条件等方面讨论以木糖为碳源和以葡萄

糖为碳源进行乙醇发酵时的差别。

(1)以木糖为碳源:

菌种:管囊酵母、树干毕赤酵母、嗜热糖梭菌等

代谢途径:首先在木糖异构酶作用下将木糖转化为木酮糖,然后在木酮糖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磷酸木酮糖,继而进入磷酸戊糖途径(PPP)代谢成为乙醇。

培养条件:兼性厌氧条件

总反应式:6C5H10O5→9C2H5OH+CO2

(2)以葡萄糖为碳源:

菌种:酿酒酵母

代谢途径:EMP途径

首先是几趟通过糖酵解(EMP)途径分解成丙酮酸;随后丙酮酸再由脱羧酶催化生成乙醛和二氧化碳,乙醛进一步被还原成乙醇

培养条件:厌氧条件

总反应式:C6H1O2→2CO6+2C2H5OH+能量

以木糖发酵生产酒精,能使纤维素原料的酒精发酵的产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25%。酵母木糖代谢的途径比葡萄糖代谢的途径复杂的多。在代谢过程中部分木糖转化为其他副产物,因此酵母木糖代谢产生酒精的理论得率为0.46g酒精/g 木糖,低于葡萄糖酒精发酵的理论得率0.51 g酒精/g葡萄糖。

6、说明末端代谢产物阻遏与分解代谢产物阻遏的区别。

末端代谢产物阻遏是指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一般指终产物),能够与调节基因编码产生的阻遏物蛋白相结合,形成阻遏物,进行与操纵基因相结合,阻止mRNA聚合酶在DNA模板上的移动,关闭转录过程,使结构基因不能表达出蛋白质产物的一种现象.末端产物阻遏是调节酶量的一种重要方式。

当两类同类物质同时存在时,如果一种是快速利用物质,另一种是慢速利用物质,则前者的某种代谢产物阻遏后者酶的生成,使生物利用快速利用物质。这一过程称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7、比较反馈阻遏和反馈抑制的异同?

反馈抑制是指最终产物抑制作用,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酶的活性调节,所引起的抑制作用。是一种负反馈机制,其中酶促反应的末端产物可抑制在此产物合成过程中起作用的酶。这种抑制具有协同性、积累性和序贯性。

反馈阻遏(feedback repression):即在合成过程中有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产物对该途径的一系列酶的量调节,所引起的阻遏作用。反馈阻遏是转录水平的调节,产生效应慢。

8、试述甲烷形成三阶段理论及其中的微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原理。

(1)第一阶段:水解酸化阶段

此阶段起作用的主要是发酵细菌(产酸细菌),包括梭菌属、拟杆菌属、丁酸弧菌属、真杆菌属和双歧杆菌属等。发酵细菌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也有大量兼性厌氧菌。发酵细菌的主要功能是将难溶的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脂肪酸与有机酸、醇类、氨、硫化物、二氧化碳和氢气等。

(2)第二阶段:产氢产乙酸阶段

此阶段起作用的主要是产氢产乙酸细菌,主要是共养单胞菌属、互营杆菌属、梭菌属和暗杆菌属等。这类细菌把各种挥发性脂肪酸、简单的有机物和醇类等分解成乙酸和氢气。

(3)第三阶段:产甲烷阶段

此阶段起作用的是产甲烷细菌。产甲烷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主要利用乙酸产生甲烷;另一类数量较少,主要利用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甲烷。也有极少数产甲烷细菌既能利用乙酸也能利用氢气。

产甲烷细菌具有其他任何微生物所没有的独特辅酶 F 420 、 F 430 、辅酶 M 、因子 B 、 CDR 因子( CO 2 还原因子)等生物化学成分。它们在甲烷形成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固定反应对于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9、为什么说在谷氨酸的生物合成中,CO

2

用?

答:谷氨酸合成过程中,若体系不存在CO2固定反应,则有

3/2葡萄糖 EMP 丙酮酸 + 丙酮酸 + 丙酮酸

CO2

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 + 乙酰辅酶A

柠檬酸(DCA循环封闭)

谷氨酸

则有

3/2 C

6H

12

O

6

+ NH

4

+ == C

5

H

9

O

4

+ 4 CO

2

产率为 147/(180*3/2)= 54.4%

若存在CO2固定反应,则有:

葡萄糖 EMP 丙酮酸 + 丙酮酸

CO2 草酰乙酸

CO2 (草酰乙酸羧化酶)乙酰辅酶A + C4二羧酸

苹果酸(苹果酸激酶)

柠檬酸(DCA循环封闭)

谷氨酸

则有 C

6H

12

O

6

+ NH

4

+ == C

5

H

9

O

4

+ CO

2

产率为 147 / 180 = 81.7%

可见,在谷氨酸的生物合成过程中,CO2固定反应对于产率的提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实际上,发酵过程中控制柠檬酸合成所需的C4二羧酸不可能完全来自于CO2固定反应,体系也不可能完全不存在CO2固定反应,因此,谷氨酸发酵的糖酸转化率应在54.5%-81.7%之间。

生物工艺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生物工艺学: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原料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 发酵工程:生物学和工程学的结合,生物方面的各种工程的总称,技术的开发产业化。3,自然选育:利用微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自发变异的原理,通过分离筛选等方法,排除衰变型菌株,从中选择维持原菌落生产水的菌落,并获得纯种 4 随机筛选:将人工诱变或自然突变的菌株凭经验进行筛选,以从中挑选出目的菌株的过程 5 理性化筛选根据遗传学原理,设计选择性筛子,从将目的菌种筛出来 6目的筛选在理性化筛选的基础上,每一次摇瓶筛选都采用不同的技术指导,使变株的选出频率进一步提高以达到筛选的目的 7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以吻合后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和筛选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8 原生质体融合: 把两个亲本的细胞壁分别通过酶解作用加以瓦解,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包裹的球状体,两亲本的原生质体在高渗条件下使之融合,由PEG作为助融剂,使期发生细胞融合,使两亲本基因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组合 9 简述传统生物技术与现在生物技术的区别: 传统生物技术:利用现有生物、宏观水平、传统技术、注重产量的提高;现代生物技术:利用改造的生物、微观水平、以基因工程为代表的新技术、注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10 简述发酵工艺的历史和特征、 历史:天然发酵时期,对微生物本生与缺乏的认识;纯培养技术的建立,发酵技术的建立是第一个转折期,人为控制微生物的时代;通气搅拌技术的发展发酵工业第转折期,发酵工程的开端,青霉素发酵的开始;代谢控制发酵技术的建立,第三转折期,氨基酸,核苷酸的发酵;发酵原料的转换,糖质原料到非糖质原料;基因工程的运用;,广泛的生物产业,固定代细胞技术,单棵隆抗体。特征:常压常温下进行反应,反应条件温和,生产材料多价格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的原料,不需要精制反应自动调节反应途径高度专一和选择性,对环境污染少,生产过程无害,可以不增加设备而增加产量,投资少见效快。11发酵工程的发展方向:1菌种的筛选及新的活性物质的筛选,2对微生物的生理代谢进行的研究,3使用新的发酵工艺和新的控制程序 12微生物来源的途径:传统生态途径:土壤筛选;现代遗传途径:对现有菌种进行改造;基因突变:诱发突变;基因重组:基因克隆,原生质体融合 14 获得菌种的方法步骤有哪些?1样品收集,2采集后处理,3菌种培养4纯化 15 纯种的常规分离方法有哪些?理平板划线法,倾倒平板法,涂布培养,毛细管法,小滴分离法,显微操作 16 富集培养的选择压力有哪些?温度,渗透压,氧气,光,PH与氧化还原电位,培养基抗生素 17 工业微生物分离的注意事项:培养基的来源,丰富,价格低;温度选择常温或偏高;不需要特殊的生产设备;菌种遗传稳定性好;发酵的浓度高,产物收率高;产物容易提取 18 菌种选育的含义基本原理及主要方法有哪些 含义:把菌种进行诱变处理,用随机或理性方法获得目的变体。基本原理:根据微生物遗传变异的特性,利用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等方法,将菌种进一步纯化改变,以获得优良的品种。主要方法:自然选育,诱变育种,代谢控制,杂交育种,分子育种 19 摇瓶复筛的目的是什么?考查菌种生产的自然波动范围;考察菌种的稳定性;更接近生产工艺; 获得更的种子量

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群英

课后习题答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三版-周 群英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发育不全,只有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如间体核光合作用层片及其他内折。也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菌(即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真核微生物由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由核仁核染色质。由核膜将细胞核和细胞质分开,使两者由明显的界限。有高度分化的细胞器,如线粒体、中心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和叶绿体等。进行有丝分裂。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如个体形态及大小、染色反应、菌落特征、细胞结构、生理生化反应、与氧的关系、血清学反应等)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株”不是分类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1969年魏泰克提出生物五界分类系统,后被Margulis修改成为普遍接受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我国王大教授提出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5、微

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 subtilis。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答:(一)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0.2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二)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三)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四)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1 章 1.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它有什么特点? 答: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微米一下的超微小微生物。 特点:大小在0.2微米以下,故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你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

新编生物工艺学思考题

生物工艺学 1.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2.生物技术发展的四个时期的代表性技术和产品:①经验生物技术时期(面包啤酒酸奶麻沸散);②近代生物技术建立时期(300倍显微镜巴斯德消毒法疫苗生产乳酸酒精发酵青霉素有机溶剂); ③近代生物技术全盛时期(青霉素投产抗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④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转基因动植物)。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步骤:①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②材料的预处理;③所需菌种的分离;④菌种的培养;⑤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2.菌种的选育方法:①自然育种;②诱变育种;③抗噬菌体菌种的选育;④杂交育种;⑤原生质体融合;⑥DNA重组技术。 3.诱变选育的经典流程(包括诱变和筛选):出发菌种→斜面→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平板→挑取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挑出高产斜面→留种保藏菌种→传种斜面→摇瓶复筛→挑出高产菌株作稳定性试验和菌种特性考察→放大罐试验,中试考察→大型投产 4.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与其它筛选方法相比较有哪些优点:①去除了细胞壁的障碍,亲株基因组直接融合、交换,实现重组,不需要有已知的遗传系统;②原生质体融合后两亲株的基因组之间有机会发生多次交换,产生各种各样的基因组合而得到多种类型的重组子;③重组频率特别高,因为聚乙二醇作助溶剂;④可以和其它育种方法相结合,

把由其它方法得到的优良性状通过原生质体融合再组合到一个单株中;⑤可以用温度、药物、紫外线等处理、钝化亲株的一方或双方,然后使之融合,再在再生菌落中筛选重组子。 5.DNA重组技术的基本过程:①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的准备;②载体;③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与载体相连接;④将重组分子送入受体细胞,并于其中复制、扩增;⑤筛选出带有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 ⑥鉴定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 6.菌种常见保存方法及其特点:①斜面冰箱保存法(短期、过渡的方法 3~6月);②沙土管保藏法(适合于产孢子或者芽孢的微生物一年左右);③菌丝速冻法(不产孢子或芽孢的微生物);④石蜡油封存法(适用于不能利用石蜡油作碳源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保存期一年左右);⑤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快速将细胞冻结,保持细胞完整,且对各种微生物都适用五年左右);⑥液氮超低温保藏法(适用范围最广保存期最长)。 1.微生物代谢调节控制部位:养分的吸收排泄、限制基质与酶的接近,控制代谢流程。 2.微生物次级代谢特征:1.种类繁多,结构特殊,含有不常见的化合物 2.含有少见的化学键 3.一种微生物所合成的次级代谢物往往是一组结构相似的化合物 4.一种微生物的不同菌株可以产生分子结构迥异的次级代谢物 5.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比生长对环境因素更敏感3.次级代谢物的生物合成步骤:①养料的摄入;②通过中枢代谢途径养分转化为中间体;③小分子建筑单位(次级代谢物合成的前体)的生物合成;④如有必要,改变其中的一些中间体;⑤这些前体进入次

组织行为学 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09秋行管专科《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示 米久奇2010-11-29 前言: 《组织行为学》期末复习提示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 第二部分《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题(201010市电大) 第三部分《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201012市电大) 第一部分有关说明 1、行管专科《组织行为学》为开卷考试。 2、复习主要材料:教材《新编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参考范围及题型(201012市电大)。 3、考试试题共有5种:判断、单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4、答题时,客观题,必须准确回答,否则不得分;主观题,在准确回答要点的基础上,一定要适当阐述发挥,否则会扣分。不要留空白。 5、复习如遇到难题,可上网提问,我将解答。 6、形成性考核分占30%。网上课程讨论学习记录或平时书面作业、到课情况、自学文字教材情况是形成性考核成绩的组织部分。 7、请大家认真准备复习,考试时可以带教材和资料,但不得传递资料! 8、考试时间:2010年12月11日15:00—16:30,开卷考试。 第二部分《组织行为学》(专科)期末复习题(201012市电大) 一、名词解释:第3页 1、组织行为学 2、个性 3、工作团队 4、激励 5、激励因素 6、保健因素 7、人际关系 8、群体规范 9、领导 10、组织 11、和谐组织 12、工作生活质量 13、组织设计 14、组织文化 15、组织变革 16、组织发展 二、简答题第4页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分为哪几种类型? 2、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是什么? 3.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征有哪些? 4、增强工作满意感的方法有哪些? 5、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 6、公平理论在管理中的有何应用? 7、工作生活质量与生产率的关系 8、什么是内聚力?影响内聚力的因素有哪些?内聚力有何作用? 9.什么是气质?简述气质差异的应用。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参考答案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集中在与水中的污染物迁移、分解及转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微生物、微型水生动物和水生/湿生植物,特别是应用于水处理工程实践的生物种类。细菌等原核微生物在水处理工程中通常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重点。 2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病毒)和细胞生物两种类型。在细胞生物中又分为古菌、原核生物(如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真核生物又可细分为藻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分为肉足类、鞭毛类、纤毛类)、微型后生动物。 3 微生物有哪些基本特征?为什么? 微生物除了具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特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种类多。 (2)分布广。微生物个体小而轻,可随着灰尘四处飞扬,因此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空气等自然环境中。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所以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经过10h就可繁殖为数亿个。 (4)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能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1 细菌的大小一般是用什么单位测量的? 细菌的大小一般只有几个μm,故一般用μm测量。 2 以形状来分,细菌可分为哪几类? 细菌的形态大致上可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弧菌及螺菌)3种,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是细菌的基本形态。自然界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最少。 4 什么是革兰氏染色?其原理和关键是什么?它有何意义? 1884年丹麦病理学家Hans Christian Gram提出了一个经验染色法,用于细菌的形态观察和分类。其操作过程是: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然后酒精脱色,最后用蕃红或沙黄复染。这就是最常采用的革兰氏染色法。 革兰氏染色的机理一般解释为:通过初染和媒染后,在细菌细胞的细胞壁及膜上结合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大分子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较厚、肽聚糖含量较高和分子交联度较紧密,故在酒精脱色时,肽聚糖网孔会因脱水而发生明显收缩。再加上它不含脂类,酒精处理也不能在胞壁上溶出大的空洞或缝隙,因此,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仍阻留在细胞壁内,使其呈现出蓝紫色。与此相反,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肽聚糖位于内层且含量低和交联松散,与酒精反应后其肽聚糖不易收缩,加上它的脂类含量高且位于外层,所以酒精作用时细胞壁上就会出现较大的空洞或缝隙,这样,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就很易被溶出细胞壁,脱去了原来初染的颜色。当蕃红或沙黄复染时,细胞就会带上复染染料的红色。 酒精脱色是革兰氏染色的关键环节。脱色不足,阴性菌被误染成阳性菌;脱色过度,阳性菌可误染为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5 简述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或内膜,是一层紧贴着细胞壁而包围着细胞质的薄膜,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糖类。 整体细胞膜的结构,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是"镶嵌模型",其要点是:①磷脂双分子层组成膜的基本骨架。②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以多种方式不断运动,因而膜具有流动性。③膜蛋白以不同方式分布于膜的两侧或磷脂层中。 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为:①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和交换。②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③合成细胞壁组分和荚膜的场所。④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⑤许多代谢酶和运输酶以及电子呼吸链组成的所在地。⑥鞭毛的着生和生长点。 7 什么是菌落? 将单个或少量同种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接种于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层)时,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如温度、光照等),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形成许多细胞聚集在一起且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合体,称之为菌落。准确地讲,菌落就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构造特征的子细胞团。 8 什么叫菌胶团?菌胶团在污水生物处理中有何特殊意义? 当荚膜物质融合成一团块,内含许多细菌时,称为菌胶团。菌胶团是活性污泥中细菌的主要存在形式,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在污水生物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一般说,处理生活污水的活性污泥,其性能的好坏,主要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的紧密程度来定。 9 简述放线菌的特点与菌落特征。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它的细胞结构 1 / 7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11

新编生物工艺学复习题2 1、绪论 一、生物技术归纳起来可有三个特点 ?A生物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性的科学技术; ?B反应中需有生物催化剂的参与; ?C其最后目的是建立工业生产过程或进行社会服务,这一过程可称为生物反应过程二、生物催化剂特点 1)优点 A常温、常压下反应,B反应速率大,C催化作用专一,D大幅度提高效率,成本低廉 2)缺点 A稳定性差.B控制条件严格.C易变异 三、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的核心技术和产业: ?青霉素工业化生产; ?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和抗生素产业的兴盛以及新的初级代谢产物开发; ?以酶为催化剂的生物转化及酶和细胞固定化技术及应用。 四、现代生物技术建立和发展时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 这一时期,主要是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特征。 2、生产菌种的来源与菌种选育 1)微生物选择性分离方法大致分为五个步骤: 1、含微生物材料的选择—采样 2、材料的预处理 3、所需菌种的分离 4、菌种的培养 5菌种的选择和纯化 理想的工业发酵菌种-优良菌种应符合以下要求: (1)遗传性状稳定; (2)生长速度快,不易被噬菌体等污染; (3)目标产物的产量尽可能接近理论转化率; (4)目标产物最好能分泌到胞外,以降低产物抑制并利于产物分离; (5)尽可能减少产物类似物的产量,以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及利于产物分离; (6)培养基成分简单、来源广、价格低廉; (7)对温度、pH、离子强度、剪切力等环境因素不敏感; (8)对溶氧的要求低,便于培养及降低能耗。 2)液体富集培养,即通过给混合菌群提供一些有利于所需菌株生长,或/和不利于其他菌株生长的条件(供给特殊的基质或加入抑制剂),从而增加混合菌群中所需菌株数量的培养方法。 3)菌种选育是微生物工程的关键技术,主要方法有传统的自然选育、诱变育种、杂交育种以及现代的原生质体融合与基因工程等。 4)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选择合适的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体的古老的育种方法。 5)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的育种技术。

组织行为学 第六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第六章思考题 2、你所处群体中的气氛如何?对群体成员产生着怎样的影响? 答:群体气氛主要包括:群体的风气、群体的领导方式、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群体的风气会对群体中的成员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好的群体风气对行为有规范作用。在我所处的群体中整体的风气很好,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大家互相帮助,在物质方面不相互攀比,同学之间很友好,能够耐心倾听别人的建议。群体的领导方式主要有:沟通、支持下属、尊重下属、公正无偏、行为一贯及展示能力等特点。在我所处的群体中并无明确的领导者,同学之间都很平等,遇到问题及时沟通、大家互相支持、相互尊重,解决问题是大家各施所长。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的关系主要分为:工作任务型和人际关系型这两类。在我所处的群体中大家团结互助,相处的很和谐、没有紧张感,相互谅解、真诚的提供和接受有益的建议,细致耐心的交流问题。生活在这样的群体之中,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很融洽、每个人都向外传递着一种正能量。 3、目前我国企业中奖金是激励因素还是保健因素?除奖金外是否还可以采用一些其他的奖励措施? 答: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包括: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保健因素即只能防御疾病、治疗创伤,但不能提高体质。激励因素能够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提高生产率。对于奖金来说既可以成为保健因素满足人的个人生活,也可以成为激励因素满足人的成就感。除奖金外企业还应注重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予表扬和认可,适当的给人一些发展、晋升的机会。鼓励员工参与企业中的一些重要决策,提高员工的自我满足感,对员工自身来说也是一种精神上的奖励。 5、请评价公平理论,兼评中国企业的公平问题 答:亚当斯的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并且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是否合理。这种比较分为两种,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横向比较即为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和自己的投入的比值与组织内其他人做社会比较。纵向比较即为把自己目前所获报酬与目前投入的努力的比值,同自己过去所获报酬与过去投入的努力的比值进行比较。公平的评判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很多人总是对自己的投入估计过高,对别人估计过低;它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衡量标准,大多数人会把标准偏向对自己有优势的一方;它与绩效的评定有关,在评定绩效时,如何评定成为了主要问题,在中国企业中个人资历被看做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多数情况只因某位员工的资历老,就会忽视其工作的复杂、困难程度及工作质量和付出的劳动量;它与评定人也有关,在目前中国的企业中大多数绩效的评定都是由领导者或专门人员进行评定的,从而评定的结果就会严重的受到评定人的主观影响,就可能会出现松紧不一、回避矛盾、姑息迁就、抱有成见等现象。

生物工艺学

一、名词解释 1、菌种衰退 2、菌种保藏 3、菌种复壮 4、自然选育 5、诱变育种 6、表型延迟 7、出发菌株 8、渗透缺陷型 9、种龄10、接种量11、灭菌12、消毒13、热阻14、相对热阻15、致死温度 16、菌体浓度 17、基质抑制作用 18、临界菌体浓度19、发酵机制 20、临界溶氧量 答案: 1、衰退:指由于自发突变的结果,而使某一系列原有生物学性状发生量变或质 变的现象。 2、菌种保藏:通过控制低温、干燥、缺氧等条件,使微生物营养体或休眠体处 于不活泼的状态,维持最低代谢水平,尽可能保证活力和不发生变异。 3、菌种复壮:即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就经常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 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使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提高。 4、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诱变处理,根据菌种的自发突变而进 行菌种筛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或自然分离。 5、诱变育种:利用各种诱发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 当筛选方法获得高产菌株的方法。 6、表型延迟:突变基因的出现并不等于突变表型的出现,表型的改变落后于基 因型改变的现象称为表型延迟。 7、出发菌株:工业上用来进行诱变处理的菌株,称为出发菌株。 8、渗漏缺陷型:遗传性障碍不完全的营养缺陷型,突变使某一种酶的活性下降 而不是完全丧失,所以这种缺陷型能够少量地合成某一代谢产物,能在基本培养基上少量地生长。 9、种龄:种子培养时间称为种龄。 10、接种量:移入种子液体积和接种后培养液体积的比例,称为接种量。 11、灭菌: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杀灭或除去物料及设备中一切生命物质队的过程。 12、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物料、容器、器具内外的病源微生物,一般只能杀死营养细胞而不能杀死芽孢。 13、热阻:指微生物在某一特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 14、相对热阻:指某一微生物在某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与另一微生物在相同条件下的致死时间的比值。 15、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 16、菌体浓度:是指单位体积培养液中菌体的含量。 17、基质抑制作用:营养物质均存在一个上限浓度,在此限度以,内菌体比生长速率则随浓度增加而增加,但超过此上限,浓度继续增加,反而引起生长素率下降。 18、临界菌体浓度:为了提高酵母的生产效率,需采用摄氧速率与传氧速率相平衡时的菌体的浓度,也就是传氧速率随菌浓变化的曲线和摄氧速率随菌浓变化的曲线的交点所对应的浓度。 19、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20、临界溶氧量:再好氧发酵中,微生物对氧有一个最低要求,满足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氧浓叫临界溶氧量。

最新《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组织行为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2.定义组织行为学,说明它的特点。 3.确认并比较三种一般的管理角色。 4.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对组织行为学有什么贡献? 5.“因为行为一般是可以预测的,因此没有必要正式地研究组织行为学。”你认为这种说 法正确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6.结合你的工作,分析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的关系及重要性。 7.“看待组织行为学最好的方式是权变观”。请你找出证据来支持这个命题。 8.结合实际,谈谈组织行为学对管理者的有效管理有何帮助。 9.结合X理论、Y理论的学习,你认为我国现阶段员工更倾向于哪一类型?管理者应如 何管理? 第二章知觉差异与管理 1.定义知觉,举例说明影响知觉的各种因素。 2.什么是归因理论,举一例子说明。学习归因理论对管理者有何意义? 3.选择性知觉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请举一例说明。 4.什么是刻析印象?举例说明刻板印象是怎样造成知觉失真的? 5.在判断他人时使用捷径(先入为主、选择性知觉、对比效应等)有何利弊? 第三章个性差异与管理 1.定义个性,说明它的特点。 2.你认为是遗传决定人格,还是后天环境决定人格?用事实论证你的观点。 3.结合实际说明人格特征与工作匹配的重要性。 4.学习气质理论有何意义?你是否认为多血质、胆汁的人比粘液质、抑郁质的人具有更多的优点、工作更有效率?在运用气质理论的过程中应把握什么原则? 5.什么是性格?它与个性、气质有何区别?多样化的性格特征有哪些表现方式?性格理论对管理者有何帮助? 第四章态度与管理 1.定义态度,对比态度的三种组成成份。 2.什么是认知失调理论?个体减少不协调的愿望取决于哪三种因素?请举例说明。3.“快乐的工人是高生产率的工人”。认为这一结论正确与否?为什么? 4.工作满意度与缺勤率之间存在什么关系?与流动率之间是什么关系?相关程度如何?它们之间是否受其它因素影响?请详细分析。 5.你认为管理人员应如何改变令其不喜欢的员工的态度?结合实际谈谈态度改变的技巧。6.“管理人员应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去提高雇员的工作满意度”。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7.海德的平衡理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它对于管理者有何帮助?该理论的不足之处是什么?

生物工艺学教案及讲稿1.2.3.4

第1讲绪论 教学内容:1. 绪论 §1-1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性质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1-3 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 目的要求:1. 掌握生物工艺学的定义,特点,生物技术概念的范畴 2. 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3. 了解生物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1、生物技术的定义,内涵 2、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自学结合 内容提要及课时分配:1、生物技术的定义和性质(20′) 2、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60′) 3、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20′) 作业: 1. 由国际经济与发展组织(IECDO)提出的有关生物技术的定义有何特点? 2. 教材中把生物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代表性技术和产品? 主讲教师:授课班级:授课日期:2010.9.7 导入新课: 介绍生物工艺学的内涵,教材包括得主要内容,重点要学习的章节和内容,强调学习生物工艺学的重要意义。 1 绪论 1.1 生物技术的定义 ⑴1919年匈牙利艾里基提出:“凡是以生物机体为原料,无论其用何种生产方法进行产品生产的生物技术”都属于生物技术; 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定义倾向于:必须采用基因工程等一类具有现代生物技术内涵或以分子生物学为基础的技术; ⑶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ECDO)在1982年提出定义: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用以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IECDO)提出生物技术定义的特点: 生物作用剂:指从活的或死的微生物、动物或植物的机体、组织、细胞、体液以致分泌物以及上组分中提取出来的生物催化剂——酶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提供的产品:可以是工业、农业、医药、食品等产品; 被作用的物料:可以是有关的生物机体或其中的有关器官,如细胞、体液以及极少量必须的无机物质; 应用的自然科学:可以是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以及相关的分支学科,交叉学科; 应用的工程学:可以是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电子工程; 1.2 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概况 生物技术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经验生物技术时期;近代生物技术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近代生物技术的全盛时期,现代生物技术的建立和发展时期; 1.2.1 经验生物技术时期(人类出现到19世纪中期)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利用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甚至4000多年)以前如酒类的酿造,豆粮

生物工艺学全解

生物工艺学全解

第一章绪论 1、生物工艺学包含的四大块内容:原料预处理和培养基的制备、菌种的选育及 代谢调节、生物反应过程的工艺控制、下游加工。 2、生物催化剂是游离的或固定化的细胞或酶的总称。 生物催化剂特点: 优点:①常温、常压下反应②反应速率大③催化作用专一④价格低廉缺点:稳定性差控制条件严格易变异(细胞) 生物反应过程实质是利用生物催化剂以从事生物技术产品的生产过程(process engineering)。 3、生物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gene engineering) 、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酶工程(enzyme engineering)、发酵工程(fermentation engineering)、蛋白质工程(protein engineering)、 第二章菌种的来源 1、分离微生物新种的过程大体可分为采样、增殖、纯化和性能测定。 2、代谢控制发酵(Metabolic Control fermentation):用人工诱变的方法, 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3、菌种的保藏方法: A 斜面冰箱保藏法 B 沙土管保藏法 C 石蜡油封存法 D 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E 液氮超低温保藏法 4. 生物工程专业相关的主要数据库有哪些? 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science online、springer link等。 第三章菌种选育

1、 常用菌种选育方法 (1)自然选育: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 变(spontaneous mutation)而进行菌种筛选的过程。 特点:自发突变的频率较低,变异程度不大。所以该法培育新菌种的过 程十分缓慢。 应用: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中可以达到纯化菌种,防止菌种衰退,稳 定生产,提高产量的目的。 (2)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或化学诱变剂处理均匀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 促进其突变率大幅度提高,然后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少数符合育种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使 用。诱变育种的理论基础是基因突变。 2、诱变育种的典型流程 8 出发菌株(砂土管或冷冻管) 原种特性考察斜面单孢子悬液 诱变处理摇瓶培养24h 菌悬液稀释涂平板处理前后计数并统计存活率观察单菌落形态挑选单菌落传种斜面摇瓶初筛与对照组比较挑出高产斜面保藏菌株 传种斜面 摇瓶复筛 挑出高产菌株 (稳定性和特性)培养基优化 小试中试 与对照组比较诱变育种的典型流程 3、抗噬菌体菌株的检出方法: 平板点滴法、单层琼脂法、双层琼脂法。 第三章 微生物的代谢调节 1、微生物初级代谢调节包括酶活调节、酶合成调节、遗传控制 2、改变细胞膜通透性的方法

吉大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答案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药剂与药物动力学》大作业 作业要求:大作业要求学生手写完成,提供手写文档的清晰扫描图片,并将图片添加到word文档内,最终wod文档上传平台,不允许学生提交其他格式文件(如JPG,RAR等非word文档格式),如有雷同、抄袭成绩按不及格处理。 一名词解释题 (共10题,总分值30分 ) 1. 生物利用度(3 分) 生物利用度是指制剂中药物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的速度与程度。生物利用度是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循环的药量比例,它描述口服药物由胃肠道吸收,及经过肝脏而到达体循环血液中的药量占口服剂量的百分比。 2. 统计学模型(3 分) 指以概率论为基础,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建立的模型。 3. 肾清除率(3 分) 单位时间内肾血浆中某物质的浓度与尿中该物质浓度的比值 4. 膜脂(3 分) 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 5. 药物治疗指数(3 分) 等于半数致死量与半数有效量之比,用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此数值越大越好。 6. 吸收(3 分) 食物经过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7. 消除(3 分) 消除是指药物的生物转化和排泄的总称。 8. 二阶矩(3 分) 二阶矩是随机变量平方的期望,以此可以类推高阶的矩 9. 蓄积(3 分)

有机体长期接触某污染物质,若吸收超过排泄及其代谢转化,则会出现污染物质在体内逐增的现象,称为生物蓄积。 10. 剂型因素(3 分) 药物剂型因素和药效之间的关系,这里所指的剂型不仅是指片剂、注射剂、软膏剂等剂型概念,还包括跟剂型有关的各种因素,如药物的理化性质(粒径、晶型、溶解度、溶解速度、化学稳定性等)、制剂处方(原料、辅料、附加剂的性质及用量)、制备工艺(操作条件)以及处方中药物配伍及体内相互作用等。 二计算题 (共2题,总分值30分 ) 11. 某患者以每小时150mg的速度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已知:t1/2=1.9h,V=100 L,问C ss是多少?滴注经历10 h血药浓度是多少?若要使稳态血药浓度达到3μg/ml,静脉滴注速度应为多少? (15 分) 12. 某药口服吸收后在体内呈一室分布,其血药浓度如下表和下图所示,试求该药的有关动力学参数。

生物工艺学复习题集答案

生物工艺学习题 一、填空题 1、酒精原料在蒸煮之前加α-淀粉酶的作用就是降低蒸煮压力,缩短蒸煮时间,用量为粉碎原料的0、1%~0、2% 。 2、乳酸细菌以葡萄糖为原料进行乳酸发酵的代谢途径有三条:属于同型发酵的_____EMP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_双歧途径_____、属于异型发酵的__HMP_途径_____。 3、米根霉属于___好氧真菌______,其发酵类型属__混合酸发酵途径_______, L- 乳酸的转化率能达到75%以上。 4、生物素影响谷氨酸发酵主要就是影响细胞膜渗透性与代谢途径。 5、乳酸发酵一般要在__厌氧____条件下进行, 它可分为_同型__ 与_异型__ 乳酸发酵。 6、壳聚糖酶降解部分乙酰化壳聚糖时,能得到一定聚合度的具有某些功能性的 ___壳寡糖_。 7、ω-3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_EPA__、___DPA/DHA__;ω-6不饱与脂肪酸包括_亚 油酸(十八碳二烯酸)____、γ-亚麻酸与花生四烯酸(AA)______。 8、大曲酒生产操作工艺一般可分为清渣法、续渣法、清蒸混烧法 9、α—淀粉酶任意水解淀粉分子内的α-1,4-糖苷键,不能水解α-1,6-糖苷键,作用于支链淀粉时,生成葡萄糖、麦芽糖、α-界限糊精。 10、β—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时,从淀粉分子非还原性末端的第2个α-1,4-糖苷键开始,依次水解麦芽糖分子,并发生转位反应,将麦芽糖转变为β-构型。 11、β—淀粉酶作用于支链淀粉时,遇到α-1,6-糖苷键分支点即停止作用,最终产物为麦芽糖与β-界限糊精。 12、麦芽β—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62-65 ℃。 13、麦芽α—淀粉酶的最佳作用温度就是 72-75 ℃。 14、在麦汁煮沸、发酵、过滤过程中添加单宁的作用主要就是沉淀蛋白质 ,以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稳定性。 15、双乙酰的前驱体就是α-乙酰乳酸 ,双乙酰被还原,经过乙偶

【最新】组织行为学思考题解答

组织行为学思考题解答 一.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在管理工作中如何做到知人善任? 答:所谓知人善任就是了解和掌握员工的特点,并将其合理的安排到相应岗位上工作,达到人尽其才的目的。知人善任,是领导者在使用人时的基本原则。知人,就是说必须对被使用的人要了解;善任,就是合理的使用。只有知人,才能善任。要做到善任,就必须先知人。只有知人善任,领导者才能合理地使用人。 1.知人知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知人,就是要做到对将要使用的人心中有数:在医院,院长就要对自己所属的人员做到心中有数。不仅对医学专业人员要心中有数,对医院管理人员也要心中有数;不但应该对机关领导心中有数,对科室领导也应该心中有数;不只对人才要心中有数,对人也要心中有数。 (2)知人,也要知道要做到对哪些方面心中有数:在医院,就应该对将要使用的人的德、性、勤、绩、能有一个了解评价。德是思想政治、医德医风;性是个性特征、敬业精神;勤是劳动纪律、工作作风;绩是工作成绩、科研成果;能是工作能力、学识水平。 (3)知人,还要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医院,要做到心中有数的方法很多。对于医学专业人员,主要是通过机关的观察、病人的评价、理论上考试、实际中测评、成果的份量、会诊时思维、考勤登记及领导评议等方法得出结论。对于医院管理人员,主要是通

过领导的感受、科室的评价、外界的影响、办事的能力、服务的意识、文字的功夫、管理的思路等方法得出结论。 2.善任善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善任,就是以“岗”选人:在医院的“岗”,是指医学专业或医院管理上对人的需要。可以是一个学科专业,也可能是一个职位;这里所说的人,就是指所有工作人员。可以是一般工作人员,也可能是领导干部。医院的工作就好像是一盘象棋,既需要横冲直撞的“车”,也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卒”。通过知人,明确是“车”还是“卒”,再以“岗”的需要去选择相应的人。 (2)善任,还可以以人选“岗”:在医院的人,既包括医学专业人才和医院管理人才,又包括一般工作人员和领导干部。这就像一盘象棋上的各个棋子,有的像坚韧不拔的“马”,有些像雷厉风行的“炮”。各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自的道路,这就是所谓“马走日字,炮翻山”。通过知人,明确其是走哪条“道”的,再将其安排到相应的“岗”上去发挥作用。 二.组织管理中常见的知觉偏差有哪些?这些偏差对组织管理会产生什么影响?应如何克服这些偏差的消极影响? 答:由于社会知觉受到知觉对象的复杂性、知觉者的主观性以及知觉者加工信息能力的有限性的影响,知觉者在知觉他人或自己的时候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偏差。 常见的知觉偏差有六种: (1)首印效应(第一印象)——第一次的印象对以后会产生重要影

生物工艺学2

第一章 1、生物工艺学定义: A 国际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定义: 生物技术是应用自然科学及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作用剂(一般称为生物催化剂,是游离或固定化细胞、酶的总称)的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和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B生物工艺学,也称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按照设计改造生物体或生物原料,为人类生产出所需要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技术。 2、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生化工程)新技术。 3、发酵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重要环节。 发酵(广义):任何通过大规模培养微生物来生产产品的过程。 4、酶工程:它是从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酶,是在一定的生物反应装置中利用酶的催化性质进行生物转化的技术。其内容包括酶的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分子修饰、酶固定化、酶反应动力学、酶反应器、酶的应用。 5、生物工艺学特点:(1)是一门综合性学科;(2)采用生物催化剂;(3)采用可再生资源为主要原料,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过程中废物的危害性小,但由于原料成分难以控制,会给产品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6、生物反应的一般过程: 7、生物反应过程的工业生产主要有以下三种:酶催化反应过程;细胞反应过程;废水的生物处理过程。 第二章 1、醋酸杆菌AS 1.41:是我国酿醋工业常用菌种之一。产醋酸量6%~8%,可将醋酸进一步氧化为CO2和H2O。最适生长温度28~30℃,耐酒精浓度8%。 2、酵母菌:兼性厌氧 有氧条件下,将可发性糖类通过有氧呼吸作用彻底氧化为CO2和H2O,释放大量能量供菌体繁殖; 无氧条件下,使可发酵性糖类通过发酵作用(EMP途径)生成酒精和CO2,释放较少能量供细胞繁殖。 3、工业微生物菌种选育: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代谢调控机制不完善的菌株,以改良菌种的特性,使其符合工业生产的要求。 4、诱变育种:是通过人工处理微生物,使之发生突变,并运用合理的筛选程序和方法,把适合人类需要的伏良菌株选育出来的过程。 5、理性筛选:是指运用遗传学、生物化学的原理,根据产物已知的或可能的生物合成途径、代谢调控机制和产物分子结构来进行设计和采用一些筛选方法,以打破原有的代谢调控机制,来获得高产突

吉林大学大作业答案:生物制药学

《生物制药学》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技术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微生物工程技术、酶工程技术、蛋白质工程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等来研究和开发药物,用来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2.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DNA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3.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体所具有的生物功能,在体外或体内通过生化反应或生物自身的代谢获得目标产物的装置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等等。 4.接触抑制:将多细胞生物的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分散贴壁生长的细胞一旦相互汇合接触,即停止移动和生长的现象。 5.单克隆抗体:因单一克隆B细胞杂交瘤产生的,只识别抗原分子某一特定决定簇的特异性抗体。 二、问答题。 1.特点:细胞生长时胞体呈棱形或不规则的三角形,中央有圆形核,胞质向外伸出2~3个突起。细胞群常借该突起连接成网,生长时呈放射状、漩涡状或火焰状走行。 来源:中胚层组织来源的细胞,如成纤维细胞、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和成骨细胞等。

2.特点:①原代培养细胞呈活跃的移动,细胞分裂不旺盛,并多呈二倍体核型; ②原代培养细胞与体内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上相似性大; ③细胞群是异质的,即各细胞的遗传性状互不相同,细胞相互依存性强。 例如:鸡胚细胞、原代免或鼠肾细胞、以及血液的淋巴细胞。 3.免疫毒素可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病,并能克服组织移植排斥反应,可单独给药也可以包裹在脂质体及其他微粒中给药。由于重组免疫毒素是在胞浆物质代谢中发挥作用,相对分子质量又小,渗透力强,故效果好。 4.在发酵过程中,在已有设备和正常发酵条件下,每种产物发酵的溶氧浓度变化有自己的规律。发酵时生产菌大量繁殖,需氧量不断增加,此时的需氧量超过供氧量,使溶氧浓度明显下降。从发酵液中的溶解氧浓度的变化,就可以了解微生物生长代谢是否正常,工艺控制是否合理,设备供氧能力是否充足等问题,帮助查找发酵不正常的原因和控制好发酵生产。 5.(1)酶的稳定性提高。 (2)反应后,酶与底物和产物易于分开,产物中无残留酶,易于纯化,产品质量高。 (3)反应条件易于控制,可实现转化反应的连续和自动控制。(4)酶的利用效率高,单位酶催化的底物量增加,用酶量减少。(5)比水溶性酶更适合于多酶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